我国实施MBO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实施MBO的问题及建议

一、MBO在我国运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常亮[1](2020)在《国资主导下的MBO路径创新与效果评价 ——基于浦东科投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即MBO)作为一种杠杆收购方式,因其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效益的改善,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90年代,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企业重组模式逐渐传入中国,人们将其视作推动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灵丹妙药”,希望借助管理层收购明晰国企产权、提高国企经营效率。但由于管理层收购在实施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过程不规范、信息不透明、财富转移和国有资产流失等诸多问题,管理层收购曾一度被禁止。尽管如此,依然有个别国企通过曲线形式实现了管理层收购,但相关案例研究逐渐减少。2016年7月,随着国资委宣布《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废止失效,以MBO作为国企混改路径的探索再次浮上台面。在上海市国资委的引导下,以曲线MBO作为中小型国企混改路径的探索也逐步开展起来。本文依据管理层收购相关理论,在认真研读管理层收购实证及案例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其实施机制和经济后果,分析了我国管理层收购的适用范围、实施条件、运作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以上海浦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浦东科投”)曲线MBO事件为案例进行研究,剖析其独特的管理层收购形式,多角度分析浦东科投管理层收购的积极意义与不足。通过对关联企业进行经济后果研究,得出浦东科投管理层收购事件利大于弊的结论。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从政府、公司和管理层的角度提出相关建议:对政府而言,应主动找准管理层收购中政府的角色定位,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加强政策引导;对公司而言,应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股权激励机制;对管理层而言,应积极发挥管理层个人才能,主动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积极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基于此,本文尝试为全流通时代下我国中小型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案例参考及建议。

李超[2](2012)在《管理层收购中的融资模式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世界经济的振兴,美国出现了一股公司的并购热潮,很多的小的私人公司和大公司间相互购并,形成了许多大的公众公司。可是到了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人们发现这些大的公众公司并不能适应当时的客观经济需要,这些公众公司开始努力寻求“瘦身”,卖掉自己的子公司或者冗余的业务部门。这些公众公司“瘦身”的过程使它们重新恢复到的私人公司的地位并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这其中的购买者有很大一部分是原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或者普通员工,这时,管理层收购最早于美国出现。而由于自有资金的不足,这些公司的管理层们为完成对目标公司的收购,他们会努力用各种办法进行筹资。中国的管理层收购最早出现在国企改制中企业的管理层对该企业的股份进行收购。之后不久管理层收购开始出现在很多其他的国有企业和一般私人公司中,而随着中国国有企业改制政策的出台和中国经济的飞跃式发展,管理层收购成为公司发展的重要趋势。在管理层收购的过程中,管理层为完成该收购会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他们自己个人的收入和积蓄远远不够。在西方发达资本市场经济的国家,管理层们有很多融资工具可供选择以完成管理层收购融资,例如银行借款、公司债券、垃圾债券、可转换债券、养老基金、卖方融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融资方式。然而,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和资本市场还处于发展期,我国的管理层仅有几种有限的合法融资方式可供选择,从法律层面讲,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以及整个法制体系所形成的法律障碍。正因此,本文将对限制管理层收购融资问题的法律障碍进行比较、分析并试着提出克服这些法律障碍的可能办法。最后,笔者将在本文中就我国当前法制环境下如何进行管理层收购融资展开讨论,并在不违反我国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前提下,提出几种切实可行的融资办法。笔者将本文分为六个部分:引言部分,在本部分中笔者将对本论题进行简要概述,并介绍管理层收购融资在我国出现的困境。通过比较我国与英美国家管理层收购融资模式的差异,认识到我们应当完善我们的法律体系和资本金融市场从而优化管理层收购融资模式,以使得管理层收购能成为公司收购和资本重组的重要手段。第一部分,笔者将介绍我国管理层收购及其融资的现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社会和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各方面尚不成熟,这其中还伴随着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进程。在这部分末尾,笔者将介绍与管理层收购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体制障碍。第二部分,在本部分中,我们将简要介绍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的管理层收购融资的方式和方法。这些国家大部分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的社会经济和资本市场发达完善,融资工具多样,这些都是我们所无法比及的,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第三部分,笔者将对几个来自美国、欧洲和中国的管理层收购融资的案例进行比较分析,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将认识到我国在管理层收购融资模式上和融资工具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四部分,在这一章中,我们将对我国并购市场的法制环境进行浅要研究,我们同时也会对我国管理层收购融资的法律障碍进行分析,并希望在以后的立法中能消除这些障碍,给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一个更为宽松的法制环境。最重要的是,笔者将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笔者认为合理的且不违反现有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可行的管理层收购融资方式,从而有利于管理层收购在中国的发展。笔者最后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在认清中国管理层收购融资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后,展望未来中国管理层收购融资问题,以期随着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融资模式和融资工具被法律所接受,这反过来也能促进前者的发展。

胡杰武[3](2011)在《中国管理层收购市场及其环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20世纪70年代美国上市公司私有化和杠杆收购相结合而产生了特殊的管理层收购方式以来,管理层收购已经走过了30余年的发展历程。由于它在激励内部人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因而目前它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经济现象,从早期的边缘性收购方式成为当今西方国家主流的收购方式之一,为这些国家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加全民福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目前还有三十七万多亿的国有资产,这些国有资产无论是从经济效益与效率,还是从社会效益来看,都仍然不如民营企业。大量的国有企业的存在,造成了整个经济的体制性无效率。因此将绝大多数国有企业改造成为一般竞争性企业应是我国市场化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长期目标和战略任务。目前所倡导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经济绩效并没有显着改善。根源在于国有企业的改革不彻底,国家继续在股份公司中占有大股份,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进行干预和控制。因此从长期来看,非关系国计民生的国有企业的最终改革方向应是国家退出大股东地位,尤其是处在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而管理层收购,无论是从西方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来看,都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较好方式。本文收集整理了1997-2008年10余年来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全部案例,并在这些案例的基础上,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财富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相比于同类研究,本文通过增加样本容量、扩大样本期间、拓宽业绩指标的覆盖面等途径,采用因子分析法与方差检验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财富效应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包括股权出让方的财富效应,流通股股东的短期和长期财富效应等。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已有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每股收购价格并不显着低于每股净资产。因而如果说国有企业在管理层收购过程中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那么流失并不发生在定价过程中,而是发生在价款支付过程中以及地方政府为了防止失业而给予管理层收购价格折扣方面,该结论显着不同于以往国有资产定价过低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流行结论。本文的实证研究还表明,我国已有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没有产生财富效应。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管理层收购的市场环境不成熟,使得管理层收购财富效应的两个重要来源:降低代理成本和产生节税效应都不能发挥作用。但鉴于管理层收购在明晰国有企业产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我国应努力加强管理层收购的市场环境建设,目前因噎废食的做法是错误的。自2005年全面停止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和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后,经过6年的发展,我国管理层收购的市场环境日趋成熟,影响管理层收购效益发挥的因素日渐消除,尤其是在管理层收购的法律规范和并购融资制度建设方面取得许多重大突破,因而我国应逐步放开国有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国有股权禁止向管理层转让的暂行规定,尤其是处于竞争领域的,非关系国计民生行业的国有企业,让各类主体在国有股权转让中平等竞买,使管理层收购这种西方主流的收购方式在我国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高云[4](2011)在《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市场反应及绩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管理层收购(MBO)是指公司管理层通过出资购买自己公司部分或大部分股份,以获取该公司控制权的行为。国外学者对MBO进行的大量实证研究表明,实施MBO企业的经营绩效明显提高,为股东创造了溢价收益,而且这种收益的持续性很强。近几年来,在国有产权改革的大环境下,管理层收购这一收购方式成为我国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引起了广大学者的注意和研究。支持实施管理层收购这一模式的人认为其是解决国有企业产权问题和管理层激励问题的一剂良方,而反对者则认为在我国国内实施的管理层收购实质是瓜分国有资产的一场“盛宴”。在我国,管理层收购是否能像国外一样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为股东创造财富呢?大多数学者在对国内实施了管理层收购的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后发现,实施管理层收购的企业的经营绩效没有出现明显的改善,甚至在一些企业中经营业绩较之前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得出在国内实施管理层收购有负效应的结论。本文在对管理层收购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和对国内外实施管理层收购的相关文献进行了介绍,然后对管理层收购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进行了相关介绍,最后采用事件研究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对2001-2006年期间我国实施管理层收购的45家上市公司在发布实施MBO公告前后共20个交易日的股票价格和实施MBO前后4年中的全面反映公司绩效的14项财务指标数据分别进行实证分析。经过研究得出上市公司发布MBO公告并没有给股东带来财富效应,并且经过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实施MBO后公司的绩效在较长的时间内非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比实施MBO前公司的经营绩效有所下降。最后针对所得出的结论给出了完善我国实施MBO的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使MBO完全发挥在产权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张济[5](2009)在《MBO在我国风险投资退出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文中简称MBO)自被引入我国以来,一直争议很大。一方面,MBO作为产权制度改革的一种方式,近年来在我国的发展很快,MBO的案例在我国出现得也越来越频繁,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对企业的有效整合、降低代理成本、理顺产权关系、规范公司治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MBO还处于起步阶段,以往的不少案例显示出了MBO的种种不足,以致传统观点均认为MBO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当然,我们看到在我国过去的MBO案例中,确实出现了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而许多人因此下结论,认为MBO不适合我国国有企业。同时,MBO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法律法规、政府方面、操作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其公平性遭到人们的质疑。2005年4月国资委、财政部颁布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采用行政手段禁止了国有大型企业实行MBO。从MBO的兴起到被财政部叫停再到国资委发文允许MBO在中小企业中实施,从中可以看出MBO在我国发展相当曲折艰辛。本文从另一个思路着重研究了MBO运用于风险投资退出的情况,试图通过对MBO在我国风险投资退出过程中的应用研究,既能为MBO中国化寻找一个出路,同时也解决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问题。一方面,本文通过对MBO应用于我国风险投资退出进行适用性分析,找出MBO可用于风险投资退出的有利条件,认为其对风险投资各方都有利,且当前的一些政策环境、法律法规等给予MBO运用于风险投资退出一定的支持。另一方面,本文也积极寻找当前我国MBO运用到风险投资退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加以仔细分析总结,认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同样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存在法律制约、MBO实施过程中融资渠道狭窄、金融工具严重缺乏等。其中,本文重点分析了MBO在风险投资退出应用过程中如何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来解决上述问题。主要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制度,进一步完善我国MBO融资环境,构造健全的监管制度以及对MBO后风险企业进行整合的建议。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叙述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而后介绍了本文的创新点和不足。第二部分:对国内外关于MBO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关于国外的文献,主要从MBO是否创造财富,管理层收购企业的后期表现问题的探讨,防御剥夺说理论方面进行了综述。对国内文献,分为关于MBO后的企业绩效有无变化方面以及在中国是否应该实行的问题进行综述。除此以外,本章还综述了国内关于风险投资MBO退出的研究成果。最后,本章有目的性的提出MBO应用于风险投资退出领域的理论,为后文的写作奠定基础。第三部分:对MBO应用于我国风险投资退出进行适用性分析。通过分析MBO在我国风险投资退出中的应用价值,认为风险投资退出过程中,MBO方式对风险投资家、创业企业家以及风险企业各方面都有利。具体来说,风险投资采用MBO方式退出是风险投资家回避风险的一种工具,风险投资家能减小风险,其收益更加有保障。而MBO在对风险企业管理层的激励、监督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尤其是激励优势。对风险企业来说,采用MBO方式进行风险投资退出,即使是在收购前管理层也会更加注重风险企业的长期性发展,使风险企业在一个良性的环境里成长。而后,通过对风险投资MBO退出的政策、法律、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分析,逐步剖析风险投资MBO退出的有利因素以及阻碍因素,寻找MBO在风险投资退出过程中的适用性。从政策上来看,《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中已透露出MBO可以在中小型国有企业中先行开展的思路,这为MBO应用于国有风险资本的退出提供了政策支持,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为风险企业MBO的具体实施创造条件,同时私募基金为MBO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在同IPO、并购和清算方式的对比分析中,分析各种方式的优缺点,研究各种退出方式的不同适用情况,比较得出MBO是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较优方式。最后通过加入烯王生物管理层收购华工创投风险资本的案例,以增强文章的说服性。第四部分:对我国风险投资现状进行描述,找出当前我国MBO运用到风险投资退出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我国风险投资的资金构成大部分是政府资金,因此在风险投资退出过程中采用MBO方式依然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问题。除此以外,对MBO的法律制约也是阻碍MBO运用于风险投资退出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从同业竞争问题、内幕交易问题以及与融资有关的法律问题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同时认为,MBO不能顺利运用于风险投资退出的另一制约因素是由于MBO融资渠道狭窄、缺少金融工具、专业的MBO融资中介机构严重缺乏以及MBO融资偿还渠道单一等原因造成的。最后,对MBO后风险企业的整合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出MBO会对目标企业的中小股东造成利益侵害、MBO后的高派现现象以及风险企业管理层人员职业能力不够等问题。第五部分:在阐述问题的基础上,逐一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最终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和对我国管理层收购的建议。主要提出五点建议。第一,应健全产权交易市场,把风险企业置于公开、竞争的产权交易市场中,脱离一切可能的关联关系,引入机构投资者等进行公开竞价,在买卖双方相互博弈过程中形成最终的公平市场价格。加快建立科学的股权定价体系,形成公开的竞价机制,消除市场之间的人为分割,改变风险企业退出过程中管理层收购更加特殊化的单一交易格局。第二,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引入新的机制,规范管理层收购操作过程,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是管理层收购顺利实施的根本保障。第三,进一步完善我国MBO融资环境,包括深化金融制度改革,推进金融业发展以及培养机构投资者,拓展风险企业MBO融资渠道,主要发展以下两种机构投资者:信托投资公司以及专项管理层收购基金公司。第四,构造健全的监管制度,又包括风险投资机构对管理层收购风险企业的监督和加强政府在MBO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多部门监管格局。第五,对MBO后风险企业进行整合的建议,主要是人力资源整合,公司治理结构调整,经营发展整合。本文的创新点是:第一,本文系统的研究了MBO运用于我国风险投资退出领域的情况,分别从风险企业家、创业企业家、风险企业的角度分析风险投资退出过程中采用MBO方式的价值以及可行性。第二,在可行性分析过程中,加入了烯王生物管理层收购华工创投风险资本的案例,以增强说服性。第三,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所在,以及相对应的解决方法。在问题提出部分,笔者认为我国风险投资的资金构成大部分是政府资金,因此在风险投资退出过程中采用MBO方式依然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此外,笔者认为将MBO运用于风险投资退出在风险企业后来的整合问题中存在管理层职业能力不足的问题。以上这些都加大了MBO运用于风险投资退出的障碍。本文需要进一步研究或者解决的问题:由于时间有限,以及个人能力及见识短浅,本文在提出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方面还不够全面,有待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在实践中我们还要不断地去完善去创新,以加快MBO在风险投资退出过程中应用的脚步。

于栋[6](2007)在《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MBO)监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我国法律法规的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实践中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制度价值。本文基于这样的认识,从监管的角度,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的理论和方法,深入剖析了我国企业MBO在实践中所面临的收购主体、收购定价、收购融资、信息披露、中小股东利益保护等五个主要问题,以及相关法律政策障碍,并就上述问题、障碍的成因和结点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对策。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在收购过程中,最大可能地确定管理层的性质,禁止以转移财富为目的的管理层的进入,对监管部门来说十分重要。基于此认识,本文通过对企业家人力资本定价体系的建立,来选择有能力使企业效率提升的管理层;通过净资产收益率这样一个有效的筛选信号,建立了一个区分管理层性质的分离机制。MBO作为一种控制权市场的交易行为,定价是其核心环节。本文通过整合型的价值评估方法,克服单一评估方法的缺点,建立了一个涵盖企业资产价值、收益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多面向的企业价值评估体系。另一方面,从法律和政策上加强监管,主要做法是完善有利于MBO定价的法律法规,借鉴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做法,引入竞价制度,通过竞价交易促使MBO定价过程的公开化和透明化。MBO融资问题的解决必须消除法律上的障碍,在既要保护合规的融资行为,又要避免金融风险的指导原则下,建议及早对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为MBO融资预留政策空间。同时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参与管理层收购,特别是信托机制在管理层收购中的运用,本文详细设计了一个“直接收购+过桥贷款+多期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MBO信托融资方案。在管理层收购过程中,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和管理层的利益选择,往往会采用各种滥权行为侵害中小股东和职工的合法利益。为保护他们的利益,应该确立表决权回避制度;扩大持股主体范围,解决职工身份转换后的安置与补偿问题;加强对MBO的监管,加大对管理层侵犯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的处罚力度。强化MBO的信息披露义务,构建信息披露的监管体系,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和舆论的力量,加强和完善中介机构的独立地位,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执法必严,严格规范信息披露行为。最后本文从调整MBO的法律体系层面出发,在梳理、总结国外(地区)及我国现行有关MBO的法律体系、规范的基础上,对于我国调整MBO的法律体系及其规范内容做一述评,并就我国调整MBO的立法体系的发展提出相应建议。

尹滨[7](2007)在《国企改革中的管理层收购研究》文中提出管理层收购(MBO)是在传统并购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收购方式。由于MBO在激励内部人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公司经营状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因此在英美等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在我国,MBO是伴随着产权改革而逐步出现的。从一开始,我国企业实施的MBO就已经被赋予了特殊的使命——解决企业产权问题。2004年8月的“郎顾之争”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在学术界、理论界掀起了一场对于我国需不需要MBO、能不能MBO、国企需不需要产权改革的大讨论。争论的焦点主要在于现实中各种“曲线MBO”大行其道,存在着黑箱操作、“掌勺者私吞大锅饭”等不公正行为,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企业职工、中小股民等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受损问题。2005年“顾雏军神话”的破灭更加引发了社会强烈的反响。那么MBO在我国到底是否行的通?西方市场经济体制下行之有效的MBO方式,在我国发生了怎样的异化?MBO是否适合我国任何组织或企业?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利用MBO帮助国企改革的可行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出路所在。本文主要围绕MBO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是否具有普遍的实施意义以及现阶段我国实施MBO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的。本文从介绍西方MBO产生的背景、特征以及近二十年来的发展状况入手,对MBO的一般理论依据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通过国有企业MBO的案例分析指出了现阶段我国实施MBO和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从制度和完善市场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规范MBO在我国中小国有企业中发展的建议。本文的结论认为,我国国有大型企业是特殊的企业,掌握着国有经济的命脉,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优点,能够发挥特殊作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因此MBO不适合国有大型企业的产权改革,而MBO作为国有中小企业改制的一种形式和调动企业经营管理者积极性的一种激励方式,可以有选择性地进行,但针对目前我国实施MBO出现的问题,必须做到规范推进,公开、公正,有效维护出资人、债权人和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本文运用了比较分析、案例研究、规范分析等多种分析研究方法,旨在揭示出MBO一般理论依据分析及MBO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所在,指出现阶段我国MBO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深化产权改革、规范MBO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进一步推动国企改革、正确认识MBO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邓惠群[8](2006)在《基于管理层收购的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长期以来,中国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缺位,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价值取向和经营目标存在不一致,导致企业契约的实际交易成本增加。如何建立健全并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企业人力资本的潜能,是大家一直在关注的话题。 管理层收购作为一种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的制度安排,正好与我国当前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目标相契合,因此它一引进就受到了企业家的普遍欢迎。从理论上来说,管理层收购的人力资本产权激励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调动管理层的积极性,提升企业管理效率,改善企业的绩效。但是,由于管理层收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不是所有实施管理层收购的企业都能获得成功,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处于转轨过程中,管理层收购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和现实条件的制约,这使得我国管理层收购与国外现有的管理层收购相比,在许多方面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对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的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效应进行研究,有益于分析我国在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管理层收购作为分析的切入点和逻辑起点,对管理层收购的人力资本产权激励分别进行了比较研究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之上,总结我国在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方面存在的缺陷性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了如下结论:(1)管理层收购的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效应是通过股权激励、债务激励、监督效应以及税收效应四大机制实现的,相比于其他的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方案,它在利益驱动的直接性、发展动力的内生性以及激励效果的长期性方面具有优势;(2)管理层收购的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效应在我国企业的实践中不能得到有效的数据支持,主要原因是股权激励等四大激励机制不能启动;(3)我国在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方面存在着动因性、股权性、约束性和环境性四大缺陷,导致我国对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的各种探索都归于失败;(4)完善我国的人力资本产权激励不仅是企业一个层面的任务,也不仅仅是将产权界定清晰就可以解决,它需要通过观念的更新、监督体系的建立以及市场环境的优化才能逐步完善。

刘琳霞[9](2005)在《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文中提出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文中简称MBO)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对于企业的有效整合、降低代理成本、理顺产权关系、规范公司治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逐渐成为国有资本退出的一种方式。目前我国企业对MBO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由于中国的MBO还处于起步阶段,从已经实行案例中显示出MBO的种种不足,由于没有制度、法律上的监督,一直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从而致使MBO的根本目的很难达到,甚至产生国有资产流失、关联交易、甚至权钱交易等不正常的现象,从MBO的兴起到被财政部叫停再到国资委发文允许中小企业MBO,从中可以看出MBO在我国发展的曲折性以及政策的模糊性。 本文基本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阐述了MBO的发展现状及理论依据,包括MBO的内含、应用范围、发展现状、理论依据及其存在的意义。 第二部分分析了MBO在我国实施的现状,其中包括对MBO在我国发展现状的说明、特点分析,总结了MBO在我国应用的价值所在。 第三部分说明了MBO在我国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问题主要有收益定价问题、融资问题、信息披露问题、新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原因主要有:长期存在的代理人问题、政府的寻租行为、信息的不对称。 第四部分是对存在问题所提出的对策建议:引入竞争机制,加强中介机构的作用;加强信托业对MBO的参与;发展机构投资者,加快MBO基金的发展;加强对MBO后企业运作的监督。 第五部分对MBO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我国并不宜在上市公司推行MBO,说明MBO适合我国非上市中小企业以及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张新平[10](2005)在《企业管理层收购中的会计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英国经济学家麦克·怀特(Mike Wright)于 1980 年发现管理层收购现象,并对该现象进行比较规范的定义以来,已经 20 多年了。实践证明,管理层收购在激励内部人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从而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MBO 在欧美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MBO 的产生,被认为是一种“有效治理模式”。因为实施 MBO 后,管理层通过借贷收购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二为一,从而消除了“代理成本”赖以产生的基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近几年来管理层收购在我国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四通”的产权改革则为我国的 MBO 拉开了序幕。目前,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的步伐明显加快,这无疑为国内管理层收购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然而,由于市场化程度、体制,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管理层收购在我国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并且在 MBO 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制度障碍,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财政部于 2003 年 3 月暂停了对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 MBO 的审批。随后,随着国资委相关法律法规的逐渐出台,MBO 也逐渐被“解冻”。2005 年 4 月 14 日,国资委和财政部颁布了《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明确规定中小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可以向管理层转让,而大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国有产权暂不向管理层转让。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管理层收购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希望通过分析得出一些对我国管理层收购发展有价值的建议。具体探讨了管理层收购在中国实施过程中的会计问题和不规范之处,并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成因。此外通过典型案例研究,进一步证实了我国实施管理层收购的现实意义,并回答了 MBO 是否适合于我国国情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希望随着制度环境的不断完善,管理层收购能逐渐步入正轨,发挥出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二、MBO在我国运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BO在我国运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国资主导下的MBO路径创新与效果评价 ——基于浦东科投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与不足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管理层收购的理论基础
        2.1.1 委托代理理论
        2.1.2 管理防御理论
        2.1.3 企业家精神理论
        2.1.4 管理者激励理论
    2.2 管理层收购的文献综述
        2.2.1 管理层收购实施机制研究
        2.2.2 管理层收购经济后果研究
        2.2.3 文献述评
3 案例介绍
    3.1 浦东科投公司介绍
    3.2 浦东科投MBO概况
    3.3 案例典型性说明
4 浦东科投MBO路径创新
    4.1 国有资本基金参与的MBO
    4.2 多家国企参与的MBO
    4.3 行政背景的管理层
5 案例企业MBO效果评价
    5.1 浦东科投MBO效果评价——基于企业视角
        5.1.1 降低代理成本
        5.1.2 激发管理层才能
        5.1.3 存在财富转移可能
    5.2 浦东科投MBO效果评价——基于政府视角
        5.2.1 实现混改目标
        5.2.2 实现产业升级目标
        5.2.3 存在国有资产流失嫌疑
    5.3 浦东科投MBO效果评价——基于经济后果研究
        5.3.1 经营绩效分析
        5.3.2 基于EVA的财务分析
        5.3.3 激励方案分析
        5.3.4 资本市场的反应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6.2.1 从政府的角度
        6.2.2 从公司的角度
        6.2.3 从管理层的角度
参考文献
致谢

(2)管理层收购中的融资模式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管理层收购中的融资 (一)
    管理层收购及其融资 (二)
    中国
    MBO
    融资的现状及其法律分析 (三)
    中国
    MBO
    融资的制度局限性和法律障碍 二、
    欧美国家管理层收购融资模式研究 (一)
    美国的
    MBO
    融资模式研究 (二)
    欧洲主要国家的
    MBO
    融资模式 三、
    管理层收购融资的案例比较研究 (一)
    美国
    MBO
    融资案例——多乐食品公司的
    MBO
    案例 (二)
    欧洲的
    MBO
    融资案例——英国的
    STONE-PLATT工业公司的
    MBO
    案例 (三)
    中国管理层收购——案例及其分析 (四)
    美国、欧洲和中国
    MBO
    融资模式的进一步比较 四、
    中国管理层收购融资的现行法律体制障碍及其新出路 (一)
    中国
    MBO
    融资的市场经济环境和资本体系障碍 (二)
    中国
    MBO
    融资模式发展的法制环境和法律障碍 (三)
    我国现行法律体制下管理层可选择的
    MBO
    融资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后记

(3)中国管理层收购市场及其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2 管理层收购概述
    2.1 管理层收购的概念与特征
    2.2 管理层收购在英美及东欧等国的发展
    2.3 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发展
3 管理层收购国内外研究综述
    3.1 管理层收购国外研究综述
        3.1.1 国外管理层收购的理论研究
        3.1.2 国外管理层收购的实证研究
        3.1.3 国外管理层收购研究总评
    3.2 国内管理层收购研究综述
        3.2.1 国内管理层收购的理论研究
        3.2.2 国内管理层收购的实证研究
        3.2.3 国内管理层收购研究总评
    3.3 本章小结
4 国有企业改革与管理层收购
    4.1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进程
        4.1.1 所有者向经营者放权让利
        4.1.2 业经济责任制与承包制
        4.1.3 所有制层面的改革
        4.1.4 改革重点从企业经营转向资产管理
    4.2 我国国有企业目前的主要问题
        4.2.1 国有企业的绩效问题
        4.2.2 国有企业的所有者虚置问题
        4.2.3 国有企业的政企不分与经营者缺乏充分自主权问题
        4.2.4 国有企业的条块分割问题
        4.2.5 国有企业的垄断问题
        4.2.6 国有企业导致的其它问题
    4.3 管理层收购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4.3.1 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证研究
        4.3.2 管理层收购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较好方式
5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实证分析
    5.1 实证方法及样本选择
        5.1.1 实证方法
        5.1.2 样本选择
    5.2 股权出让方的财富变化
    5.3 流通股股东的短期财富效应
    5.4 流通股股东的长期财富效应
    5.5 实证研究的结果分析
6 我国管理层收购的环境建设
    6.1 管理层收购的外部环境建设
        6.1.1 经济环境
        6.1.2 政策环境
        6.1.3 法律环境
        6.1.4 金融环境
        6.1.5 社会文化环境建设
        6.1.6 社会保障环境建设
    6.2 管理层收购的内部环境建设
7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市场反应及绩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总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及内容
    1.4 研究框架
第2章 关于管理层收购(MBO)的研究综述
    2.1 国外关于MBO的研究综述
    2.2 国内关于MBO的研究综述
第3章 管理层收购(MBO)的概念及特征
    3.1 MBO的概念
    3.2 MBO的特征
第4章 管理层收购(MBO)在国内外的发展
    4.1 MBO在国外的发展
    4.2 MBO在我国的发展
    4.3 MBO中西方的差异分析
第5章 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的实证分析
    5.1 我国上市公司MBO市场反应的实证分析
    5.2 我国上市公司MBO绩效的实证分析
第6章 完善我国管理层收购(MBO)的相关政策建议
    6.1 MBO后的整合
    6.2 完善相关法规
    6.3 改善融资结构
    6.4 完善定价机制
第7章 研究结论及局限性
    7.1 研究结论
    7.2 本文研究局限
    7.3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5)MBO在我国风险投资退出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1.3 基本概念界定
        1.3.1 管理层收购
        1.3.2 风险投资
        1.3.3 风险投资家
        1.3.4 风险企业家
        1.3.5 风险投资退出
    1.4 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
    本章小结
2. 相关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关于MBO 的文献综述
        2.1.1 国外关于MBO 的文献综述
        2.1.2 国内关于MBO 的文献综述
    2.2 国内外关于风险投资MBO 退出的研究综述
    2.3 MBO 应用于风险投资退出领域的理论基础
        2.3.1 委托代理理论
        2.3.2 人力资本理论
        2.3.3 敌意收购抗拒说
    本章小结
3. MBO 在我国风险投资退出中的适用性分析
    3.1 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
    3.2 MBO 方式在我国风险投资退出中的应用价值
        3.2.1 对风险投资家的应用价值
        3.2.2 对风险企业管理层的应用价值
        3.2.3 对风险企业的应用价值
    3.3 影响我国风险投资MBO 退出的外部条件
        3.3.1 政策支持
        3.3.2 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为风险企业MBO 的具体实施创造条件
        3.3.3 私募基金为MBO 解决了融资难的问题
    3.4 MBO 与风险投资退出其他方式的比较分析
    3.5 案例分析
    本章小结
4. 我国风险投资MBO 退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4.1 同样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4.2 相关的法律限制
        4.2.1 同业竞争的问题
        4.2.2 与融资有关的法律问题
    4.3 MBO 的融资困境
        4.3.1 MBO 缺乏金融工具,融资渠道相当狭窄
        4.3.2 缺乏专业的MBO 融资中介机构
        4.3.3 MBO 融资偿还渠道单一
    4.4 MBO 后风险企业的整合问题
        4.4.1 对国家及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害
        4.4.2 高派现的问题
        4.4.3 风险企业管理层人员素质问题
    本章小结
5. 将MBO 运用于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对策建议
    5.1 健全产权交易市场
    5.2 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5.3 进一步完善我国MBO 融资环境
        5.3.1 深化金融制度改革
        5.3.2 培养机构投资者,拓展风险企业MBO 融资渠道
    5.4 构造健全的监管制度
        5.4.1 风险投资机构对管理层收购风险企业的监督
        5.4.2 加强政府在风险企业MBO 中的监管
    5.5 改善MBO 后企业的整合
        5.5.1 人力资源整合
        5.5.2 公司治理结构调整
        5.5.3 经营发展整合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6)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MBO)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及目的
    1.3 逻辑结构机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管理层收购研究综述
    2.1 管理层收购(MBO)起源及其发展状况
        2.1.1 管理层收购(MBO)的起源
        2.1.2 管理层收购(MBO)兴起的原因及其主要运作模式
        2.1.3 管理层收购(MBO)在各国的发展
        2.1.4 管理层收购(MBO)在我国的异化
    2.2 MBO 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现状
        2.2.1 理论的多样性
        2.2.2 实证的差异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管理层收购(MBO)主体选择
    3.1 MBO主体的问题及其对策
        3.1.1 MBO 收购主体的主要形式
        3.1.2 MBO 主体多样的原因
        3.1.3 规范 MBO 主体多样性的对策
    3.2 基于企业家人力资本视角的 MBO 的主体筛选
        3.2.1 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一般性描述
        3.2.2 基于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主体选择
    3.3 管理层性质的分离
        3.3.1 管理层性质区分的困境
        3.3.2 有效分离性质不同的管理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管理层收购(MBO)的定价监管
     4.1 MBO的定价现状
        4.1.1 MBO 定价中的问题
        4.1.2 国有资产转让定价的主要法律依据
     4.2 公司价值的主要定价方法
         4.2.1 企业价值评估常用方法
         4.2.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价值定价方法
    4.3 MBO 定价的监管措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管理层收购(MBO)的融资困境突破
    5.1 国外MBO融资结构与模式
        5.1.1 融资结构
        5.1.2 融资模式
        5.1.3 融资的退出
    5.2 我国MBO 融资现状
        5.2.1 我国 MBO 融资过程中的问题
        5.2.2 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5.2.3 解决融资问题的对策
    5.3 信托机制在 MBO 融资中的运用
        5.3.1 MBO 融资信托的概念
        5.3.2 信托参与管理层收购的模式
        5.3.3 MBO 信托融资方案设计
         5.3.4 信托公司参与管理层收购问题的思考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管理层收购(MBO)的中小股东利益保护
    6.1 MBO 过程中的中小股东利益问题
        6.1.1 中小股东的界定
        6.1.2 MBO 的中小股东利益保护问题
    6.2 中小股东与管理层博弈分析
        6.2.1 基本模型
        6.2.2 影响中小股东监管投入的因素
        6.2.3 监管人员与管理层的合谋模型
    6.3 MBO 过程中的中小股东和职工利益保护措施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管理层收购(MBO)的信息披露监管
    7.1 MBO 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7.1.1 现阶段我国 MBO 信息披露法律规定
        7.1.2 MBO 过程中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7.1.3 MBO 信息披露不规范的原因分析
     7.2 证监会、国资委对 MBO 信息披露监管的博弈分析基本模型
    7.3 MBO 信息披露监管的措施
        7.3.1 MBO 信息披露体系的构建
        7.3.2 MBO 实施的正当程序及其监督
         7.3.3 MBO 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执法必严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管理层收购(MBO)的制度监管体系
    8.1 各国(地区)调整 MBO 的法律体系
        8.1.1 美国 MBO 的法律体系
        8.1.2 英国 MBO 的法律体系
        8.1.3 欧盟与 MBO 相关的法律规定
        8.1.4 日本 MBO 的法律体系
        8.1.5 中国香港地区 MBO 的法律体系
        8.1.6 中国台湾地区 MBO 的法律体系
    8.2 我国调整MBO 的法律体系
        8.2.1 我国 MBO 法律体系概述
        8.2.2 我国与 MBO 有关的法律
        8.2.3 我国与 MBO 有关的行政法规
        8.2.4 我国与 MBO 有关的行政规章
        8.2.5 我国与 MBO 有关的国务院及其他部门的规范性文件
        8.2.6 我国与 MBO 有关的市场自律性文件
    8.3 我国调整MBO的法律体系述评
        8.3.1 我国调整MBO法律体系的正面效应
        8.3.2 我国调整MBO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
        8.3.3 我国调整MBO法律体系的发展建议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案例分析
    9.1 背景
    9.2 收购过程
    9.3 收购资金来源:信托为主,银行为辅
    9.4 内部的股份分配
    9.5 案例评析
附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 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完成的科研项目
致谢

(7)国企改革中的管理层收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关于MBO的研究综述
        1.3.1 国外关于MBO的研究综述
        1.3.2 国内关于MBO的研究综述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管理层收购概述
    2.1 管理层收购释义
        2.1.1 管理层收购的定义
        2.1.2 管理层收购的特征
    2.2 管理层收购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2.2.1 有效资本市场中的管理层收购
        2.2.2 弱有效资本市场中的管理层收购
    2.3 西方国家管理层收购实践的经验总结
3 管理层收购的一般理论依据分析
    3.1 委托—代理理论
    3.2 现代企业产权理论
    3.3 人力资本理论
    3.4 企业激励理论
    3.5 对上述MBO理论依据的评论与反思
4 管理层收购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4.1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历史回顾
    4.2 MBO与我国大型国有企业改革
    4.3 MBO与我国中小型国有企业改革
5 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
    5.1 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5.2 我国管理层收购与国外管理层收购的差异
    5.3 管理层收购案例分析—粤美的的管理层收购
        5.3.1 企业简介
        5.3.2 管理层收购背景
        5.3.3 粤美的分步实施管理层收购过程
        5.3.4 管理层收购的结果
    5.4 管理层收购在我国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4.1 融资问题
        5.4.2 价格公正问题
        5.4.3 信息披露的公开性问题
        5.4.4 新的“一股独大”,侵害中小股东权益
        5.4.5 收购主体的选择问题
6 政策建议及本文总结
    6.1 规范管理层收购在我国中小型国有企业中发展的建议
    6.2 本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8)基于管理层收购的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引言
    1.1 问题由来与选题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
    1.4 相关文献综述
第二章 人力资本产权激励与管理层收购概述
    2.1 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概述
    2.2 管理层收购概述
    2.3 管理层收购的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理论基础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管理层收购的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比较研究
    3.1 年薪制与管理层收购比较分析
    3.2 员工持股计划与管理层收购比较分析
    3.3 经理人股票期权与管理层收购比较分析
    3.4 管理层收购的人力资本产权激励内在机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管理层收购的人力资本产权激励实证研究
    4.1 现有实施管理层收购企业绩效评价与方法选择
    4.2 样本选择及数据初步处理
    4.3 数据主成分分析过程
    4.4 企业绩效综合评价
    4.5 管理层收购的人力资本产权激励效果实证研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人力资本产权激励存在的缺陷性因素分析
    5.1 我国管理层收购的人力资本产权激励存在的问题
    5.2 我国人力资本产权激励存在的缺陷性因素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完善我国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的对策建议
    6.1 对策建议
    6.2 全文总结
    6.3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MBO的发展现状及理论依据
    (一) MBO的内含及应用范围
        1.什么是MBO
        2.MBO应用的目标范围
    (二) MBO的发展现状和理论依据
        1.MBO的发展现状
        2.MBO存在的理论依据
    (三) MBO对企业的意义
二、我国实施MBO的现状分析
    (一) MBO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二) 我国MBO的特点分析
        1.以产权改革为主要目的
        2.通常与职工持股计划相结合
        3.缺乏外部竞争
        4.上市公司的MBO基本采用协议收购的方式
        5.收购效果为相对控股,目标公司并不下市
    (三) MBO在我国应用的价值
        1.降低代理成本,增强管理层同企业联系
        2.保证企业经营的稳定性与发展
        3.盘活企业资产,优化企业资产结构
        4.给资金提供者带来盈利机会
三、MBO在中国的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一) MBO在我国存在的问题
        1.交易定价问题
        2.融资问题
        3.信息披露透明度问题
        4.新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二) 我国MBO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长期存在的代理人问题
        2.政府的寻租行为
        3.信息的不对称
四、我国MBO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 引入竞争机制,加强中介机构的作用,解决MBO的定价问题
        1.引入竞争机制
        2.加强中介机构的作用
    (二) 加强信托业对MBO的参与
        1.信托参与MBO的作用和可行性
        2.MBO的信托解决方案
    (三) 发展机构投资者,加快MBO基金的发展
    (四) 加强对MBO后企业运作监督
        1.市场投资者的监督
        2.中介机构的监督
五、MBO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一) 目前我国并不宜在上市公司推行MBO
        1.上市公司MBO对流通股股东很不公平
        2.MBO后全流通问题将会在更加尖锐
        3.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价值取向不一致,MBO后管理层更容易损害流通股股东
        4.资金困难
        5.我国MBO控股比例较低,通常只有20%-30%的相对控股水平,而国外往往要达到80%-90%的绝对控股比例
    (二) 从我国实情来看MBO适合于非上市中小企业
    (三) MBO在中小企业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10)企业管理层收购中的会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本文的结构
        1.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1.2 管理层收购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第2章 管理层收购概述及在我国的应用
    2.1 管理层收购的概念和特征
        2.1.1 管理层收购的概念
        2.1.2 管理层收购的特征
    2.2 管理层收购产生的动因及适用条件
        2.2.1 管理层收购产生的动因分析
        2.2.2 管理层收购的适用条件
    2.3 管理层收购的途径和操作程序
        2.3.1 管理层收购的途径
        2.3.2 管理层收购的操作程序
    2.4 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应用
        2.4.1 我国规范发展管理层收购的可行性分析
        2.4.2 实施管理层收购的现实意义
        2.4.3 管理层收购在中国的操作模式
第3章 管理层收购中存在的会计问题及成因分析
    3.1 资产定价问题
    3.2 融资与还款问题
        3.2.1 国内外MBO融资渠道比较
        3.2.2 国内MBO的融资渠道过少造成的问题
        3.2.3 融资后的还款问题
    3.3 财务报表的非正常调整
    3.4 信息披露问题
    3.5 其他违法违规问题
        3.5.1 收购主体合法性存在法律障碍
        3.5.2 MBO形成了新的公司治理问题
    3.6 管理层收购中的会计问题成因分析
        3.6.1 现行体制上的缺陷
        3.6.2 法律上存在着漏洞
        3.6.3 现有的金融体制使MBO操作困难
        3.6.4 专业机构与专业人才缺乏
第4章 我国管理层收购的案例分析
    4.1 典型案例分析
        4.1.1 粤美的——上市公司MBO第一人
        4.1.2 宇通客车——开国企MBO之先河
        4.1.3 江苏吴中——“曲线MBO”
    4.2 案例研究总结
        4.2.1 我国已实施管理层收购的案例统计
        4.2.2 国内外实施管理层收购的特点比较
第5章 有关管理层收购中会计问题的对策建议
    5.1 规范MBO收购价格,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5.1.1 确定科学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5.1.2 引入竞争机制,确保收购价格的公正性
        5.1.3 科学衡量管理层的贡献
    5.2 加强MBO的法制建设,规范管理层收购行为
        5.2.1 尽快出台《国有资产法》和相关MBO实施细则
        5.2.2 改革金融法律制度,解除对MBO的融资限制
        5.2.3 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增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5.2.4 明确界定实施MBO的企业条件和管理层资格
    5.3 拓宽 MBO 融资渠道,完善融资环境
        5.3.1 加强信托业对管理层收购的参与
        5.3.2 发展积极投资者,加快MBO基金的发展
    5.4 加强对管理层收购全过程的监管与审计
        5.4.1 建立强有力的内外结合的监管体系
        5.4.2 加强管理层收购全过程的审计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MBO在我国运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国资主导下的MBO路径创新与效果评价 ——基于浦东科投的案例研究[D]. 常亮.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2]管理层收购中的融资模式比较研究[D]. 李超. 吉林大学, 2012(03)
  • [3]中国管理层收购市场及其环境研究[D]. 胡杰武. 北京交通大学, 2011(12)
  • [4]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市场反应及绩效分析[D]. 高云. 西南大学, 2011(09)
  • [5]MBO在我国风险投资退出中的应用研究[D]. 张济. 西南财经大学, 2009(S2)
  • [6]我国企业管理层收购(MBO)监管研究[D]. 于栋. 天津大学, 2007(04)
  • [7]国企改革中的管理层收购研究[D]. 尹滨.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7(07)
  • [8]基于管理层收购的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研究[D]. 邓惠群. 华东交通大学, 2006(01)
  • [9]管理层收购在我国的适用性研究[D]. 刘琳霞. 东北财经大学, 2005(02)
  • [10]企业管理层收购中的会计问题研究[D]. 张新平. 天津财经学院, 2005(04)

标签:;  ;  ;  ;  ;  

我国实施MBO的问题及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