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新闻要敢闯

会议新闻要敢闯

一、会议新闻要敢于突破(论文文献综述)

闫娜[1](2021)在《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类获奖作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2018年首次设立媒体融合奖项,至今已经进行了三届,共评选出了146件全国优秀的融合新闻作品,这些评选出来的作品极具代表性、标志性和创新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我国推进媒体融合的进程和成果。本文选取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届媒体融合类获奖作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获奖作品的创作要素、传播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讨论融合新闻实践的发展趋势,文章主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就媒体融合类获奖作品的创作要素而言,作品在选题上呈现软做、巧做、小切口折射大主题的特点;在叙事策略上则体现为叙事主体、视角的聚焦性,叙事空间、时间的延展性,叙事结构与逻辑的深入性;在内容的创新表达方面则要求:从普遍中找特色,从对比中找突破;在呈现方式的创新方面则需要进一步开发多媒融合的特性、创新作品的技术应用。第二部分,关于媒体融合类获奖作品的传播规律,主要表现为:首先应该把握好作品传播的时间节点,既要拥有“抢新闻”的能力也要具备“等新闻”的技巧,其次要从提升新闻作品的互动能力方面入手,通过IP化运作、H5技术应用以及开发新闻游戏来增强作品的互动性。第三部分,笔者结合此次论文的研究成果与自己的日常所学所思,对未来融合新闻实践趋势作出如下展望:就融合新闻作品本身而言,作品的生产、传播要转向智能化和场景化,而互动方式则趋向于游戏化和仪式化;作为融合新闻的创作主体媒体从业者,则应该做到在思想上坚守新闻职业道德,打破传统媒体思维的束缚,业务上改变原有分工明确的线性工作方式,争取做一专多能的融媒新闻人。

王凝[2](2021)在《思想政治教育类微信公众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探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提出要加强网上正面宣传,积极开展舆论斗争,不断壮大网络主流思想舆论。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才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要组建“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高素质的网络人才队伍”。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意见领袖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作为互联网场域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话语权的活跃群体,能够依托微信公众平台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思想引领、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中发挥积极作用,为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营造和谐有序的网络空间做出贡献。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相关论述为根本指导和重要遵循,结合新闻传播学领域的“意见领袖”理论,从系统观方向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类微信公众平台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较为科学的界定,充分说明了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从方向、动力(内与外)和实践三个维度提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类微信公众平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坚持方向性、内生性、整体性和持续性的总体原则,实现始终坚持正确导向、提升平台传播效果、推动领域整体发展以及保持账号长期影响力的目标要求。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之上,为使研究结论更加科学,本文开展了相关实证研究,在总结和归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类微信公众平台的实际考察,形成了相对系统、成熟的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文章内容分析和账号运营分析多层编码表,对所选取的44个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的账号运营活动及其1297篇推送文章进行了分类提取和量化编码,并对所得数据开展了相关性分析和比较研究,从而形成了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类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结果;同时,为对量化研究结果进行补充,本文还分别从样本文章和样本账号中选取了最热20篇热文以及“南航徐川”和“永远在路上”两个高热度账号作为代表性研究对象,对他们开展了全面深入的案例分析,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类微信公众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得出增强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影响力的着力点:要成就高影响力发文,首先就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在文章创作中恰当地使用教育案例,注重深耕文章的内容价值,同时形成特色化的语言风格,保持适度的更新频率;要造就高影响力账号,首先要明确平台的角色定位,在此基础上积极塑造账号形象,同时加强粉丝间的沟通互动,最重要的是必须保证长期稳定的账号推送。最后,有针对性地从运营者个人、行业领域、网络平台以及国家四个层面出发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类微信公众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和对策。

吴佳佳[3](2021)在《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奖获奖作品的特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方婧雯[4](2020)在《郭玲春新闻作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郭玲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着名的女记者,以“散文式”新闻作品蜚声新闻界。她的新闻报道本着为人民与国家服务的宗旨,力求创新、不落俗套。长久以来,学界不乏对我国新闻史上女记者的研究,但是对于郭玲春新闻作品的整体研究却并不多见。郭玲春的新闻报道内容丰富,涉及多层次、多领域,具体表现在她的会议新闻善于挖掘读者欲知应知的信息;人物新闻以知识分子为重点,力求树立新时代的榜样;文艺新闻能够从侧面展现中国文艺的现代化进程。此外,郭玲春作为新华社记者,她十分注重报道的政治性,她的新闻报道以正面题材为主,多角度地为人民群众展现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气象。郭玲春的新闻报道在写作上也极具特色:一、角度独到,选材灵活。郭玲春的新闻报道无论是角度选取还是素材撷取都新颖独特,能够引起读者的兴趣。二、文章架构不落窠臼。郭玲春的新闻报道不局限于某种特定的结构,而是根据主题与内容“量体裁衣”。三、写作技巧灵活多变。郭玲春的新闻报道常运用多种写作技巧,极具感染力。如:使用叙议结合的方式来引导读者,通过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来增加新闻的可信度与可读性,采用丰富多彩的新闻语言,使新闻变得更加鲜活丰满。郭玲春的新闻报道之所以呈现出以上特色,是因为她顺应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需要、在领导与同事的支持下,成功借助了新华社强大的平台优势、以及依靠自身成长经历培养出独特的品格。总而言之,郭玲春的新闻实践活动对新闻业有着突出的贡献,不仅开启了七、八十年代新闻写作的新篇章,对今天的新闻从业人员同样有着示范作用。

张小梅[5](2019)在《突破模式化写作 寻找会议的价值》文中研究说明会议新闻在各机关报中占的比重很大。会议作为一种重要的客观存在,报道它有合理性。但是,目前,很多会议新闻用模式化的写作方式来报道,没多少新闻性,读者不太喜欢看,影响了报纸的形象乃至党和政府的形象。这种问题是"四风"

唐庆[6](2018)在《用民生视角改进会议新闻报道》文中研究说明会议新闻是指专门报道会议、反映会议内容的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它是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最新指示精神直接告诉公众的有效方式。会议新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广大新闻媒体采访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议新闻长期以来,由于受"文山会海"的影响,一些媒体的会议报道并不令人满意,内容空洞乏味、形式老套不变、语言陈词滥调,读者不爱看、不爱听,影响了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作为地市级

唐庆[7](2018)在《用民生的视角改进创新会议新闻》文中研究说明会议新闻是指专门报道会议、反映会议情况的新闻,是新闻报道中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形式。会议新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广大新闻媒体采访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从民生角度出发,就如何改进创新新闻提出几点建议。

邱家鹿[8](2017)在《县级台会议新闻报道创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会议新闻报道是电视新闻报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会议新闻进行报道,可以使群众了解到相关的政策和政府工作内容。本文就从如何突破传统的报道模式,运用新的报道技巧进行相应的探讨,提出几点建议。

张艳[9](2016)在《浅析会议新闻报道的创新角度》文中认为会议新闻,是报道会议中发生的或与会议有关的新闻。会议新闻在新闻宣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把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和最新精神,直接告诉群众的有效方式,又是指导工作、动员群众和开展各项活动的舆论工具。会议新闻报道很重要,尤其是党报党刊在诸多体裁的新闻报道中,会议新

燕志华[10](2014)在《党报头版要素研究 ——以新华日报(1978-2003年)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党报是中国当代一个巨大的政治文化现象,它在新闻议程设置、热点话题参与、主流价值观塑造、重大事件传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新华日报》作为经济社会事业异常发达的江苏省的省委机关报,新闻报道主要是围绕江苏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而展开的,是国内着名的省级党报。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是以《新华日报》为例,对其头版的历史、现状以及各个新闻要素的变迁进行研究,提出党报反映的社会变迁具有“时AI写作意”的特征,同时对党报及其发展状况做出客观评价。论文属于个案研究,通过对《新华日报》头版进行资料统计和分析,在论证党报的“写意”特征之外,也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党报头版的政治性是否掩盖了新闻性?头版会议和领导人报道占据多大的比例?从党报的头版能否研究社会变迁?党报是否关注民生?是否有足够的舆论监督,以及是否有效?集体主义语境下的个体人物的报道有什么样的特点?党报的话语风格有什么变迁?等等。论文选择了《新华日报》从1978年起16年、总共1300多个头版为研究范畴,分别以农业、民生、舆论监督、头版头条、话语风格、个体人物报道频率、重大事件报道策略等为重点进行了内容和变迁分析。此外,对科技、文化、交通、环境、社会、教育、外交、卫生等要素也进行了一定的统计分析。论文综合运用了社会变迁、社会传播、议程设置、“把关人”、文化堕距等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以抽样法、文献法和访谈法为主。此前对党报的研究,绝大多数是从纯粹的新闻视角、党报议题设置以及舆论引导的角度来进行的,而本文是以变迁的视角来进行研究,通过对多项主题要素进行考察,获得了较多的第一手资料,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论文的结论认为:党报是以“写意”方式概括性地反映社会变迁。论文还认为,《新华日报》头版在政治性和新闻性的博弈中,后者占据了上风;通过对头版新闻要素的统计,可以看出社会变迁的主要脉络;头版的民生报道渐渐增多,并成为报道的重点;舆论监督不足,但开始强化;个体报道数量增多的背后,是党报“意识形态焦虑”;话语模式从政治话语走向平民话语,等等。此外,论文指出党报影响力下降原因之一在于市场化不足,提出党报必须警惕“传播失灵”的危机。认为党报未来要发展,必须进行转型。

二、会议新闻要敢于突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会议新闻要敢于突破(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类获奖作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1.利好的政策环境
        2.丰富的融媒实践
    (二)文献综述
        1.融合新闻的研究现状
        2.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的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研究方法
        2.创新点
二、媒体融合类获奖作品创作要素分析
    (一)媒体融合类获奖作品的选题策划
        1.重大主题软着陆
        2.舆论监督有力度
        3.民生话题巧破题
    (二)媒体融合类获奖作品的叙事策略
        1.叙事主体和视角的聚焦性
        2.叙事时间和空间的延展性
        3.叙事结构和逻辑的深入性
    (三)媒体融合类获奖作品的创新思路
        1.内容创新:对比中找突破普遍中抓特色
        2.形式创新:加强技术应用融合媒介特性
三、媒体融合类获奖作品传播规律分析
    (一)把握传播节点
        1.强化“抢新闻”的能力
        2.锤炼“等新闻”的技巧
    (二)创新互动方式
        1.IP化运作增强用户粘性
        2.H5 技术开发互动新模式
        3.新闻游戏实现深度互动
    (三)拓展传播渠道
        1.传播格局矩阵化
        2.渠道开发多元化
四、融合新闻实践的未来趋势探究
    (一)融合新闻生产实践的发展前景
        1.融合新闻生产传播转向智能化、场景化
        2.融合新闻互动方式转向游戏化、仪式化
    (二)媒体融合从业者的职业愿景
        1.思想上要敢于“突破”与“创新”
        2.业务上要实现“一专”加“多能”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思想政治教育类微信公众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微信公众平台研究现状概述
        1.2.2 思想政治教育类微信公众平台研究现状概述
        1.2.3 综述总结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思想政治教育类微信公众平台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概述
    2.1 习近平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相关论述
        2.1.1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总体设计
        2.1.2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遵循
        2.1.3 网络意识形态建设的内容部署
    2.2 思想政治教育类微信公众平台
        2.2.1 意见领袖
        2.2.2 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意见领袖
        2.2.3 思想政治教育类微信公众平台
    2.3 思想政治教育类微信公众平台的可持续发展
        2.3.1 思想政治教育类微信公众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内涵
        2.3.2 思想政治教育类微信公众平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原则
        2.3.3 思想政治教育类微信公众平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要求
3 思想政治教育类微信公众平台的影响力分析
    3.1 思想政治教育类微信公众平台影响力的指标建构
        3.1.1 样本选择
        3.1.2 指标设计
    3.2 思想政治教育类微信公众平台发文的影响力分析
        3.2.1 类目建构
        3.2.2 基于内容分析的发文影响力的影响因素探究
        3.2.3 最热20 篇推文的文本分析
    3.3 思想政治教育类微信公众平台账号运营的影响力分析
        3.3.1 类目建构
        3.3.2 基于控制分析的账号影响力的影响因素探究
        3.3.3 高热度账号的典型案例分析
4 思想政治教育类微信公众平台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及实现路径
    4.1 思想政治教育类微信公众平台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
        4.1.1 成就高影响力发文的基本要素
        4.1.2 造就高影响力账号的基本要素
    4.2 思想政治教育类微信公众平台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
        4.2.1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类微信公众平台的自身实力
        4.2.2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类微信公众平台的外部支持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思政类微信公众平台内容分析及账号运营多层编码表
附录 B 最热20 条推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郭玲春新闻作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郭玲春新闻作品的报道题材与报道倾向
    第一节 郭玲春新闻作品的主要题材
        一、会议新闻报道:挖掘读者欲知应知的信息
        二、人物新闻报道:以知识分子典型为重点
        三、文艺新闻报道:侧面展现文艺改革进程
    第二节 郭玲春新闻报道的倾向性
        一、内容注重政治性
        二、以正面报道为主
第二章 郭玲春新闻写作的创新
    第一节 角度独到选材灵活
        一、注重角度选取
        二、灵活撷取素材
    第二节 文章架构不落窠臼
        一、散文式结构
        二、视觉式结构
        三、并列式结构
    第三节 表现手法博采众长
        一、叙议结合,融入个人思想情感
        二、活用引语,巧摘报告
        三、新闻语言丰富多彩
第三章 新闻作品特色的成因及新闻实践的启示
    第一节 郭玲春新闻作品独具特色的成因
        一、时代因素的影响
        二、平台优势及领导同事的支持
        三、个人成长经历的影响
    第二节 郭玲春新闻实践对新闻业的启示
        一、突破陈规,勇于创新
        二、不怕吃苦,勤动脑筋
        三、以读者为中心,有高度的责任感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突破模式化写作 寻找会议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模式化写作方式是怎样的
二、模式化写作方式盛行的原因
    (一)记者官本位思想严重,漠视群众的需求
    (二)记者能力不足,对新闻的含义不明白
    (三)记者懒散,不想动脑筋找新闻
    (四)报社领导、编辑新闻观有偏颇,把关不严
三、会议新闻写作创新的路径
    (一)改变观念
        1.明确会议的意义
        2.明确新闻的意义
    (二)讲究方法
    (三)处理好几个关系
        1.关于会议和新闻
        2.关于领导和新闻

(6)用民生视角改进会议新闻报道(论文提纲范文)

深入现场采访, 认真筛选有价值的材料
创新会议报道, 跳出会议写新闻
要从民生的角度, 报道有价值新闻
要化整为零, 抓好会议“副业”

(7)用民生的视角改进创新会议新闻(论文提纲范文)

一、深入现场采访, 认真筛选有价值的材料
二、创新会议报道, 跳出会议写新闻
三、要用民生的角度, 报道有价值新闻
四、要化整为零, 抓好会议“副业”

(8)县级台会议新闻报道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抓住会议的重点
三、抓住会议的报道形式
四、抓住会议的价值
五、坚持创新会议报道模式
六、结语

(10)党报头版要素研究 ——以新华日报(1978-2003年)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纸媒与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的“记录器”
        1、西方报纸与社会现实
        2、新闻史学视角下的中国报纸
        3、报纸叙事与社会转型
    二、中国特色的党报事业
        1、党报产生及社会属性
        2、党报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党报效应”
        4、读者群的社会分层
    三、时代“写意”:党报头版反映社会变迁的主要方式
        1、党报反映变迁的逻辑
        2、党报新闻:时代“写意”
        3、头版的“历史人格化”
第二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方法
    一、媒体与社会变迁理论
        1、社会变迁理论
        2、传播制度与议程设置理论
        3、政治传播与“把关人”理论
    二、国内党报研究成果梳理
        1、研究的热点
        2、党报头版研究的现状及成果
        3、党报研究典例:人民日报研究
    三、研究方法
        1、抽样法
        2、文献法
第三章 新华日报历史变迁与社会特质
    一、研究对象的提出
        1、新华日报的历史和发展
        2、新华日报的特质
        3、历史地位及现实成就
    二、头版及议程设置
        1、舆论引导的主阵地
        2、“头版难题”
        3、议程设置与现实挑战
    三、头版的导向与社会
        1、意识形态导向
        2、改版与变化
        3、版面与社会的折射
第四章 头版新闻要素分类与分析
    一、党报头版头条
        1、地位及重要性
        2、头条与政治领导人报道
        3、头条新闻的内容与分类
    二、头版历年的新闻要素统计分析
        1、1978—1983年:改革开放初期
        2、1989—1993年:从“六四”到“南巡”
        3、2000—2003年:进入WTO时代
    三、头版会议新闻的统计及变迁
        1、头版央地会议的“新闻拼图”
        2、头版会议新闻的变与不变
        3、党报会议新闻的“传播失灵”
第五章 新华日报头版与农业
    一、农业:党报头版报道中的“重中之重”
        1、农业在头版中的位置
        2、关于农业和土地关系的新探讨
    二、从农村到城市
        1、“农民话语”与“城市社会话语”
        2、城市社会的来临
        3、“农民的终结”及中国本土化争议
第六章 新华日报头版“个体”人物
    一、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1、西方社会学视野下的个人与社会
        2、近代以来国民性改造之下的个体与集体
        3、“个人”的现代性蕴含
    二、头版个体出现的频率
        1、“公”与“私”的宣传
        2、个体新闻出现的频率和变化
        3、“典型人物”的政绩化倾向
第七章 新华日报头版的“新闻维稳观"
    一、头版新闻报道的内在特征
        1、头版政治性与新闻性的隐性冲突
        2、头版领导人的形象诉求
        3、重大新闻的隐晦传播特征
    二、“新闻维稳观”的操作模式
        1、“六四事件”的新闻策略
        2、“基辛格角”的形成与传承
    三、“新闻维稳观”的未来发展
        1、“喉舌论”的极端化发展
        2、“维稳观”的三阶段
        3、新闻维稳的关键在于正确“发声”
第八章 新华日报舆论监督
    一、舆论监督是党报的一个传统
        1、舆论监督的历史形成
        2、舆论监督的必要性
        3、舆论监督的方式与成效
    二、舆论监督的流变
        1、从强力到困境
        2、“打死老虎”现象
        3、“内参”的现状与未来
    三、前景与路径选择
        1、舆论监督与宣传部门的“和谐”
        2、党委政府“撑腰”与舆论监督的困境
        3、评论成为党报舆论监督的新武器
第九章 新华日报头版新闻话语形式
    一、话语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1、“话语”辨析
        2、话语模式
        3、话语折射
    二、党报话语的表达模式与风格
        1、《人民日报》国家话语的表达策略
        2、《中国青年报》的新闻叙述模式
    三、新华日报的新闻话语的变迁
        1、头版通讯标题的话语模式
        2、头版通讯内容的话语模式
        3、权威话语主体:从官员到专家
第十章 思考与前瞻
参考文献
后记

四、会议新闻要敢于突破(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类获奖作品研究[D]. 闫娜.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2]思想政治教育类微信公众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探究[D]. 王凝. 大连理工大学, 2021
  • [3]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奖获奖作品的特色研究[D]. 吴佳佳. 南昌大学, 2021
  • [4]郭玲春新闻作品研究[D]. 方婧雯.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突破模式化写作 寻找会议的价值[J]. 张小梅. 中国地市报人, 2019(06)
  • [6]用民生视角改进会议新闻报道[J]. 唐庆. 中国地市报人, 2018(04)
  • [7]用民生的视角改进创新会议新闻[J]. 唐庆. 记者摇篮, 2018(01)
  • [8]县级台会议新闻报道创新研究[J]. 邱家鹿. 新闻研究导刊, 2017(13)
  • [9]浅析会议新闻报道的创新角度[J]. 张艳. 中国地市报人, 2016(11)
  • [10]党报头版要素研究 ——以新华日报(1978-2003年)为例[D]. 燕志华. 南京大学, 2014(03)

标签:;  ;  ;  ;  ;  

会议新闻要敢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