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生态优势,打造绿色大米品牌,实现产业化经营

依托生态优势,打造绿色大米品牌,实现产业化经营

一、依托生态优势 打造绿色稻米品牌 实现产业化经营(论文文献综述)

南平市人民政府[1](2021)在《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南政综[2021]5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武夷新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市五届人大七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完成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侯淑珺[2](2021)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河南省黄河流域村庄规划研究 ——以原阳县太平镇四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深入开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在“五级三类”系统构架下,国土空间格局逐步完善的同时,村庄发展的劣势愈发凸显。笔者通过参与河南省“千村示范”项目多个村庄规划,从中发现村庄问题,积攒实践经验。并参与《河南省黄河流域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课题,三年来对河南省黄河流域多个村庄走访调查,结合遥感测绘数据统计分析,搜集调研大量相关研究成果,从“统筹发展,落实实用,补齐村庄短板”的角度出发,延展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河南省黄河流域村庄规划研究课题。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分为5大部分。(1)把握课题背景与研究方向。对课题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内外理论研究进行梳理,通过占比分析,确定研究内容,界定研究范围。(2)提出理论研究基础。分析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的内在关系及其特征,从“功能空间—要素解构—集成规划”三个层级,指导课题研究。(3)问题分析。对河南省黄河流域村庄资源展开梳理,构建村庄规划现状评价体系,并采用加权平均法对村庄现状进行权重赋值计算,分析归纳总结出河南省黄河流域村庄规划现状问题:即生产用地有待完善;生态用地问题较为突出;生活用地利用不集约;人居环境需提升;产业发展带动力不强;公共服务有待健全等方面的问题。(4)应对策略研究。针对河南省黄河流域村庄规划现存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即:强化村庄土地规划管控;维护村庄生态用地;集约村庄生活用地;提升村庄人居环境;彰显区域资源优势;加强村庄公共服务。(5)案例实证。将前期研究成果应用于原阳县太平镇四村村庄规划设计中,解决村庄实际问题,落实规划实施,实现“区域大联动,村村有亮点”,验证前期研究成果,为后期河南省黄河流域村庄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本文的创新之处: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切入点,整合河南省黄河流域村庄资源,统筹河南省黄河流域村庄村域及村庄建设规划,助推河南省黄河流域乡村振兴。

曹煜[3](2021)在《基于产旅融合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以江苏省庆丰村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自2004年以来,中央1号文件连续18年关注三农工作,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建设美丽乡村,到打造田园综合体,再到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是大势所趋。然而,在乡村旅游发展日趋火热的背景下,大量的乡村旅游示范项目,存在着缺乏地方文化特色、百姓参与度较低、后续建设维护不到位和运营不到位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本文提出通过产旅融合的方式,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依靠系统梳理前人关于产旅融合、乡村旅游等的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对产旅融合的相近概念进行辨析和对国内外多个经典产旅融合案例进行剖析,明确了产旅融合的相关概念,提出了产旅融合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路径。为检验本文所提出的产旅融合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路径是否有效,笔者以江苏省溧阳市庆丰村为例,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量化在融入产业发展后,2016~2020年庆丰村旅游业与农业、文创、加工业的关联程度的变化。依据其产旅关联程度系数的变化,发现庆丰村在进一步推进产旅融合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为第一产业方面,农产品科技含量较低;第二产业方面,产品创新力度不足、闲置房屋的改造利用率不足;第三产业方面,文化产业挖掘力度不足、市场服务功能有待提升、配套设施建设考虑不够全面。为此提出具体的产业结构规划,一产以农业为主,二产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三产以旅游产业、研学产业和度假产业为主。依据理论分析结果,笔者规划庆丰村乡村旅游发展设计策略和总体布局,将庆丰村围绕1个核心,2个配套,4个组团进行打造,将其功能分区划定为5个,分别为稻田游览区、研学教育区、农业示范区、民宿度假区和水上娱乐区。而后,从人居景观环境设计和景观分区设计角度提出村庄的合理化设计、规划,以期为庆丰村的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柴青宇[4](2021)在《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路径选择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领域先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经营权流转和免除农业税等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使农产品产量迅速增长,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平衡、丰年有余。但是,我国依然面对农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业资源环境持续恶化、农民收益与农业经济增长不同步等问题。为此,2015至2019年中央连续五年下发一号文件部署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在国家层面陆续推出18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配套支持政策,从人才、资金、土地、税收等多维度支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和新业态的多元化,使农民从产业链中分享更多收益。进一步提升农村产业融合水平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途径和手段。黑龙江省粮食产量连续10年稳居全国第一,年产量已突破750亿公斤,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但黑龙江省却一直未能成为农业强省。农产品加工增值率偏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难题一直困扰着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研究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路径和历程可为我国其它地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有力的借鉴,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研究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路径选择问题,探析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的理论支撑、融合模式、融合水平、障碍因素、发展路径、制度供给等一系列命题。首先,通过对产业融合核心概念的界定与辨析,以及对产业融合的基础、驱动力等相关理论的综析,构建出本文研究所需的理论参照系,并在理论层面上确定产业融合路径选择所涉及的相关要素。其次,本文从定性及定量两个视角对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程度进行测度与评价。根据对全省13个地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践调查的结果,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研究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现存模式及主要问题。定量研究方面,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在明确农村产业融合测量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选取了 20个反映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度量指标,构建出农村产业融合测量指标体系,对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再次,本文结合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及水平,运用障碍分析模型测量出制约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并厘清导致障碍出现的主要矛盾。然后明确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原则、目标,从理论层面锁定黑龙江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为使路径的可操作性更强,本文结合黑龙江省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的实际,从实际层面对路径进行具体的现实选择。最后,本文从农村产业融合的实现主体之一——政府的角度出发,从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领域、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素、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和强化农村产业融合政府服务职能等宏观层面提出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优化的制度创新。

樊剑波[5](2020)在《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现状及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通过查阅张家港市相关资料,同时在全市水稻种植区域布置多个研究点位,采集相关数据,分析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现状,寻找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过程中的相应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主要研究成功如下:1、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现状张家港市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播种面积稳定在24万亩以上,历年水稻总产量均保持在14万吨以上。自2011年张家港市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起,以每年2.75万亩的平均速度递增,至2019年,完成全市24.79万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完全覆盖全市水稻种植田块。其主要种植品种为南粳46、南粳5055和武运粳30三种晚熟优质品种。近几年,张家港市稻田综合种养得到了飞速发展,种植面积连年上升,由最初的218亩上升到如今的2680亩,上涨了 12.3倍。全市共有32个稻米品牌,其中一般稻米品牌为25个,占78%,而绿色稻米品牌只有2个,开发优质稻米品牌潜力巨大,优质稻米市场空间还有待进一步开发。2、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过程中产生的问题(1)缺少本地区优势水稻品种(2)水稻种植过程中高端设备投入较少(3)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品牌(4)优质稻米推广渠道单一(5)稻米加工、储藏技术落后(6)高端稻米生产成本偏高(7)高素质农民缺失3、提出的相应对策与措施(1)引进和联合培育适合本地区的水稻优质品种:每年从江苏省优质种源科研院所引进2-3个新品种,在本地区进行筛选,形成优质稻米品种并进行大面积推广,建设本地区优质稻米生产基地。(2)调整种植结构,推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通过建立激励支持机制及技术支持保障,引导种粮大户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示范推广成熟的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积极推进粮食优质生产,促进种植结构转型升级,达到产能稳定、产出高效,实现农业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3)推广使用高端农业设施设备,降低生产成本:在现有高标准农田基础上进行相应机械设备的更新换代,通过市级层面加大高端农业设施设备的购置补贴,鼓励有条件的农业经营主体自主购买,推进全市乡村振兴。(4)稳定粮价,培育优质种植主体,鼓励粮户多元化发展:通过优先农田租赁、优先项目扶持等方式,鼓励那些有技术、会管理、懂经营的种植户,适当扩大种植规模,提升种植效率;要鼓励和支持其仓储、加工等设施建设,推进产供销一体化发展,鼓励种粮户多元化发展。(5)引进国际先进的低温烘干、冷链储存、小包装稻米等现代化的生产工艺,使张家港大米加工技术达到国际先进、国内一流水平,从而保障了大米加工的质量。(6)做优做强优质稻米品牌,开发高端稻米市场:张家港市要深入挖掘大米的品牌价值和文化内涵,不断创新,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品牌建设之路,为国内外消费者推出优质、绿色、营养、健康和安全的张家港大米。(7)开展多方面农业技术培训,积极培育高素质农民:开展优质水稻生产培训,学习、更新自身技术储备,掌握最新水稻生产技术,提升种植户管理水平。(8)推广订单农业,扩大优质稻米生产基地:通过合同的形式,把农户与销售方的利益紧密联结起来,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依照双方签订的协议完成生产经营中产销活动。

王健男[6](2020)在《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稻米产业是我国粮食产业的重要构成,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社会安定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稻米产业的发展仍然是以增产为主指标,然而在资源环境束缚趋紧背景下,面临着增值能力减弱、科技进步成果向实际生产力中转速度过慢等问题,阻碍了稻米产业的发展壮大。如何加快转变稻米产业发展模式,从以往简单的“吃饱”转向“吃好”,确保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成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应用,是摆在我们当前的重大考题。肇源农场是黑龙江农垦稻米种植专业农场,其稻米产业是当地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本文以肇源农场为研究区域,开展其稻米产业发展策略研究,对提高当地职工收入,促进肇源农场经济发展方面具有积极作用。鉴于此,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应用文献研究法从农业产业发展理论、农业产业化的影响、稻米产业的研究、稻米产业存在的问题研究、稻米产业的对策及措施的研究、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的研究等方面入手,论述了国内外稻米产业的研究现状。同时,明确了产业、稻米产业、农产品品牌化的相关概念和产业融合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农业产业化理论等理论基础。然后,通过黑龙江农垦年鉴、肇源农场场志等官方数据的查阅。获取资料的分析结果与稻米产业的相关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肇源农场稻米产业的种植、加工、销售、服务四方面入手,系统地了解了肇源农场稻米产业的发展结构。其次,利用近几年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现状的农业数据,得出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上述制约因素,结合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总体思路,探索出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的模式,提出促进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相应的发展策略。

邴静静[7](2020)在《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天津“小站稻”产业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提出2019年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基本路线进一步强调农业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要大力推进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这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导向。再加之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食品的需求发生了质的变化,即从满足温饱到注重优质、绿色、安全,对稻米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增强,特别是对绿色高档优质大米需求的日益增长。消费者在满足生理需求的同时,也逐步重视产品所带来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环境价值,在这种消费者需求引导下,产业之间错综复杂的技术与经济关联,产生了巨大的溢出效应。目前天津市“小站稻”产业之间的结构出现了融合化发展趋势,依靠科学技术、创新创意、消费结构、市场环境文化发展传承等因素,天津“小站稻”产业发展走向多元化、多样化和多层次,三类产业之间催生出多种新型产业形态,产品和服务不断迭代升级,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天津“小站稻”产业面临着国内外优质稻米产区的竞争压力,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创新发展方式。本论文查阅并研究了大量文献,依托天津“小站稻”产业链,从价值链理论的角度出发,首先,通过比较分析法对国内外其他稻米产区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可借鉴的先进经验;其次,利用SWOT分析法,对天津市“小站稻”稻米产业进行分析,探索“小站稻”稻米产区中存在的优劣、劣势、机遇和威胁;再次,对目前天津“小站稻”产业价值链融合运作模式与增值阶段进行分析,了解各相关利益主体增值需求;最后,通过描述性分析与回归分析对下游消费者购买意愿进行研究,分析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因素。发现在“小站稻”产业发展中存在良种覆盖率低、稻米生产及加工标准体系建设不完善、品牌竞争力低、三产融合模式不合理,产业增值有限、缺乏农户、消费者服务体系等问题。因此,本文从“小站稻”产业链融合模式、增值阶段与政府政策支持上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天津市稻米产业链的融合、农民增收、价值链提升提供一定的发展建议。

邓欢[8](2020)在《PYH米业品牌建设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至今已经经历了 40年的时间,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在供给侧改革的环境中,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消费者也更加重视自己所选择的大米的品牌。对目前的大米市场经营分析,各品牌之间的竞争在逐渐加剧,各个大米品牌都希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立足之处,并且在产品的质量以及产品之间的差异等方面,正在进行持续的努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增强自己品牌的吸引力,这就使得各大米企业将自身品牌在社会方面的影响力放在主要的位置,在实际的企业发展过程中,将品牌战略的建设当作发展重点之一。作为在某个区域中的大米品牌,“PYH大米”也应提高自己的品牌意识,制定相应的品牌发展战略,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确保自己的品牌在消费者中有较深的印象。本篇文章主要是对学术界有关品牌的策略和竞争力之类的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与梳理;分析了对“PYH大米”品牌管理现状、环境以及问题等;对于相关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对品牌体系进行不断的优化,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使自身的品牌具有更强的影响力,并且结合企业的内外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品牌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可以完成,希望上面的建议可以帮助“PYH大米”提高自己的品牌竞争力。

梅宝[9](2020)在《张家口市葡萄产业融合经营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葡萄产业作为我国的优势特色林果产业,其发展在国际和国内市场都具有重要影响作用。但近年来,产品缺乏特色、无加工优势、产业结构落后等发展问题频出,逐渐丧失了市场优势。中共中央为此提出农业三产融合、农业供给侧改革、产业振兴等方针战略,以加快产业融合体系构建,促进产业发展。基于该背景,文章意图通过研究产业经营模式对产业的影响,来推动产业发展。因此选择张家口市葡萄产业为研究对象,从其产业发展现状、特点及问题出发,分析影响经营模式行为选择的原因、因素。文章划分六章内容以达到研究目的。第一章包含文章选题依据、文献回顾、研究内容与方法等导论。第二章应用交易成本理论与规模经济理论分析产业融合经营模式的优势,作为其理论基础。第三章概述张家口市产业经营现状,归纳经营特征、模式与现存问题。第四章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和二元选择模型,分析产业融合经营效益与行为选择影响因素。第五章借鉴其它产区的经验,提出有效建议。第六章总结上述内容,提出不足和可扩展研究方向。据此,得出以下结论:交易成本、规模经济等理论分析证明产业融合经营模式能有效节约交易成本、实现规模效益;研究区产业发展特征及问题为选择、优化经营模式提供依据;成本效益分析、二元选择模型结论显示,产业融合经营模式能实现最优综合效益,尤其要优化产品耐贮性、生产规模等因素;借鉴其它案例并结合当前产业现状,优化对策建议。最后从“农企联合”、人才培养;经营结构调整、体制规范;政策制定、完善措施;强化品牌意识、发挥品牌效应;新品种研发等方面提出建议。

黄滢[10](2020)在《武定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的产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乡村振兴是基于我国国情提出的发展战略,它为广大乡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及最重要的动力因素。乡村产业是农村经济最重要的体现,也是最关键的保障因素。武定县县域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调整不合理、发展阶段滞后、竞争力不足、优势不突出、城乡差距大等特征是我国广大西南欠发达地区乡村的典型特征。因此,以研究对象为基础,探索广大欠发达乡村因地制宜的产业发展方向、适宜的产业发展模式,从而提升乡村的人居环境、推进乡村振兴的实现。本论文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法,以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为基础,对武定乡村产业发展大环境、历史与现状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武定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工业发展具有一定基础,第三产业具有较大吸引力的产业特征。其次,通过SWOT分析,理清武定县乡村产业发展的优势、机遇、问题与挑战。提出对接主城,区域联动、产城融合的区域一体化、空间一体化与产业一体化的思路;巩固传统产业、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提升服务新兴产业的方向;重点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现代仓储物流、生物医药大健康、冶金建材与文化旅游产业的战略。借鉴国内外乡村产业发展及分类的方法与经验,以县域村庄空间发展、区域产业与职能演化及各乡镇产业发展条件及资源分析为基础,对乡村进行类型划分。并根据各类乡村的特征与差异,提出相适应的发展对策:泛农型乡村依靠自身农业特色通过农业品牌体系的构建实现差异化的农业现代发展;农旅型乡村以农业为核心,立足自身旅游特色资源,分为自然景观型、传统村落型和农业科技型,并按照三种不同的模式路径发展“农业+”旅游产业链;农业综合服务型乡村则依托自身区位、交通等的优势,形成覆盖县域的“终端—节点—散点”三级“服务网络”,综合发展加工、物流、商贸、旅游、新兴等多种产业。三类乡村产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构建了武定县生态适宜性乡村产业体系,推进产业振兴的实现。且为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乡村的振兴提供了研究框架与路径。

二、依托生态优势 打造绿色稻米品牌 实现产业化经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依托生态优势 打造绿色稻米品牌 实现产业化经营(论文提纲范文)

(2)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河南省黄河流域村庄规划研究 ——以原阳县太平镇四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1.1 政策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1 国内相关研究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4 相关概念界定
        1.4.1 国土空间规划
        1.4.2 村庄规划
        1.4.3 三生空间
    1.5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1.6 创新点
    1.7 研究范围
2.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的内在结构及其特征
    2.1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内在结构
        2.1.1 功能空间层
        2.1.2 要素解构层
        2.1.3 集成规划层
    2.2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村庄规划特征
        2.2.1 “多规合一”为基础的村庄规划编制体系
        2.2.2 “科学实用”为标准的村庄规划发展思路
        2.2.3 “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村庄规划建设理念
3 河南省黄河流域村庄规划资源梳理与评价
    3.1 河南省黄河流域村庄资源梳理
        3.1.1 河南省黄河流经市、县、乡、行政村数量统计
        3.1.2 河南省黄河流域自然条件及村庄分布特征
        3.1.3 河南省黄河流域村庄资源禀赋
    3.2 河南省黄河流域村庄规划现状评价
        3.2.1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3.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3 评价指标的分析
        3.2.4 评价方法
        3.2.5 评价结果
4 河南省黄河流域村庄规划现存问题
    4.1 河南省黄河流域村庄规划调研情况
        4.1.1 河南省黄河流域村庄规划调研基础
        4.1.2 河南省黄河流域村庄规划实地勘察调研情况
    4.2 河南省黄河流域村域空间规划面临的问题
        4.2.1 土地规划缺乏有效管控,生产用地有待完善
        4.2.2 村庄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用地遭到破坏
        4.2.3 生活用地利用不集约,造成村庄土地资源浪费
    4.3 河南省黄河流域村庄建设规划面临的问题
        4.3.1 村庄人居环境较差,整体风貌有待提升
        4.3.2 资源优势彰显不足,产业振兴发展带动力不强
        4.3.3 村庄公共服务落后,长效发展动力不足
5 河南省黄河流域村庄规划应对策略
    5.1 河南省黄河流域村庄村域空间规划应对策略
        5.1.1 强化村庄土地规划管控,促进生产用地科学有序发展
        5.1.2 维护村庄生态用地,推进村域空间绿色可持续发展
        5.1.3 集约村庄生活用地,探索村庄土地资源高效利用机制
    5.2 河南省黄河流域村庄建设规划应对策略
        5.2.1 提升村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5.2.2 彰显区域资源优势,实现村庄产业振兴发展
        5.2.3 提高村庄公共服务,实现村庄长效发展
6. 原阳县太平镇四村村庄规划设计
    6.1 项目概况
        6.1.1 区位及交通
        6.1.2 规划范围
        6.1.3 人口及用地规模
        6.1.4 自然地理分析
        6.1.5 人文资源分析
        6.1.6 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6.2 原阳县太平镇四村村庄规划现状评价
        6.2.1 原阳县太平镇四村村庄规划现状评价
        6.2.2 原阳县太平镇四村村庄规划现状评价结果
    6.3 原阳县太平镇四村村庄规划设计面临的挑战
        6.3.1 村庄土地利用低效,用地布局存在矛盾
        6.3.2 产业优势不明显,原阳稻米品牌效应不突出
        6.3.3 村庄生态空间规划缺失,环境破坏较为严重
        6.3.4 村庄乡土特色流失,景观风貌有待改善
        6.3.5 村庄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较为落后
        6.3.6 村庄管理科学性有待提升,发展长效性不足
    6.4 原阳县太平镇四村村庄规划设计应对措施
        6.4.1 合理布局村庄土地规划,盘活低效土地资源
        6.4.2 整合村庄发展优势资源,创新升级特色产业发展
        6.4.3 构建村庄生态安全格局,促进生态空间发展
        6.4.4 凸显原阳乡土风情,提升村庄景观风貌
        6.4.5 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加强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6.4.6 科学创新村庄规划管理,实现共商共建美好家园
7.结论
    7.1 研究总结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河南省黄河流域村庄规划现状问卷调查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3)基于产旅融合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以江苏省庆丰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政策背景
        1.1.2 研究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主要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2.产旅融合相关理论研究
    2.1 产旅融合相关概念界定与相近概念辨析
        2.1.1 产旅融合
        2.1.2 产业融合
        2.1.3 六次产业化
        2.1.4 田园综合体
        2.1.5 产城融合
        2.1.6 文旅融合
        2.1.7 农旅融合
        2.1.8 体旅融合
        2.1.9 景村融合
    2.2 国内外乡村旅游和产旅融合的研究现状
        2.2.1 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现状
        2.2.2 国内外产旅融合研究现状
    2.3 本章小结
3.国内外产旅融合在乡村旅游中的实例研究
    3.1 国外产旅融合实例研究
        3.1.1 第一产业引领融合型——韩国清道郡清道里村
        3.1.2 第二产业引领融合型——日本水上町
        3.1.3 第三产业引领融合型——Mokumoku农场(莫库莫库农场)
    3.2 国内产旅融合实例研究
        3.2.1 第一产业引领融合型——江苏省无锡市田园东方蜜桃村
        3.2.2 第二产业引领融合型——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竹艺村
        3.2.3 第三产业引领融合型——台湾省桃米村
    3.3 国内外产旅融合在乡村旅游中应用的实例总结
        3.3.1 国内外产旅融合实例背景和实施主体分析
        3.3.2 国内外产旅融合实例发展路径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产旅融合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4.1 理论基础
        4.1.1 生态设计理论
        4.1.2 可持续景观设计
        4.1.3 景观美学理论
        4.1.4 利益相关者理论
    4.2 基本原则
        4.2.1 坚持生态优先
        4.2.2 坚持以农为本
        4.2.3 坚持同享共荣
        4.2.4 坚持市场发力
    4.3 产旅融合程度的量化计算体系构建
        4.3.1 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应用基础
        4.3.2 产旅融合视角下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应用方式
    4.4 基本路径
        4.4.1 强化旅游产业与第一产业的粘合程度
        4.4.2 强化旅游产业与第二产业的粘合程度
        4.4.3 强化旅游产业与其他第三产业的粘合程度
        4.4.4 立足生态根基
        4.4.5 注重人才引进
    4.5 本章小节
5 产旅融合视角下庆丰村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
    5.1 庆丰村基本情况
        5.1.1 政策与区位环境
        5.1.2 现状环境
    5.2 庆丰村产旅融合程度量化分析
        5.2.1 产旅融合程度量化
        5.2.2 产旅融合程度量化结果分析
    5.3 产业结构规划
        5.3.1 农业产业方面
        5.3.2 延伸第二产业加工业
        5.3.3 发展第三产业
    5.4 乡村旅游发展设计策略和总体布局
        5.4.1 庆丰村乡村旅游发展设计策略
        5.4.2 主题定位
        5.4.3 总体布局
        5.4.4 功能分区
    5.5 人居景观环境设计
        5.5.1 建筑提升改造
        5.5.2 道路规划设计
        5.5.3 公共基础设施设计
        5.5.4 植物景观改造设计
    5.6 庆丰村景观分区设计
        5.6.1 景观核心——稻田游览区
        5.6.2 研学体验区
        5.6.3 农业示范区
        5.6.4 民宿度假区
        5.6.5 水上娱乐区
    5.7 本章小结
6.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创新与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4)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路径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农村产业融合的起源与发展
        1.2.2 农村产业融合的驱动机制研究
        1.2.3 农村产业融合的类型模式研究
        1.2.4 农村产业融合的测度方法研究
        1.2.5 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路径研究
        1.2.6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农村产业融合相关概念辨析
        2.1.1 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现代化
        2.1.2 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产业化
        2.1.3 农村产业融合与农业产业融合
    2.2 农村产业融合的内涵与特征
        2.2.1 农村产业融合
        2.2.2 农村产业融合模式
        2.2.3 农村产业融合主体
        2.2.4 农村产业融合水平
    2.3 农村产业融合相关理论分析
        2.3.1 分工理论
        2.3.2 产业集群理论
        2.3.3 交易成本理论
        2.3.4 创新理论
        2.3.5 农业多功能性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3.1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支撑条件
        3.1.1 自然资源条件
        3.1.2 社会环境条件
    3.2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基础概况
        3.2.1 整体发展概况
        3.2.2 第一产业发展概况
        3.2.3 第二产业发展概况
        3.2.4 第三产业发展概况
    3.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3.3.1 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模式
        3.3.2 农业多功能拓展型融合模式
        3.3.3 产业集聚型融合模式
        3.3.4 科技渗透型融合模式
        3.3.5 产业循环型融合模式
    3.4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主体发展现状
    3.5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测度
    4.1 测度方法的选取与原则
        4.1.1 测度方法的研判和选取
        4.1.2 测度指标设置原则
    4.2 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4.2.1 测度指标的选择
        4.2.2 测度指标的解释
        4.2.3 测度模型的建立
    4.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实证分析与评价
        4.3.1 指标权重的确定
        4.3.2 数据来源
        4.3.3 测度结果及评价
    4.4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分析
        4.4.1 耦合关系模型
        4.4.2 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实践障碍与战略选择
    5.1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障碍分析
        5.1.1 障碍分析模型
        5.1.2 障碍度分析
        5.1.3 障碍因子分析
        5.1.4 障碍因素现状分析
    5.2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矛盾
        5.2.1 产业布局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2.2 土地利用模式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2.3 融资渠道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2.4 农村公共服务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的矛盾
    5.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的战略选择
        5.3.1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原则与目标
        5.3.2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宏观路径选择
        5.3.3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选择
    5.4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
    6.1 农林牧渔业布局调整的路径选择
        6.1.1 特色种植业产业带调整
        6.1.2 畜牧养殖业布局调整
        6.1.3 渔业产业布局调整
        6.1.4 山特产品产业布局调整
    6.2 农产品精深加工的路径选择
        6.2.1 玉米精深加工
        6.2.2 水稻精深加工
        6.2.3 大豆精深加工
        6.2.4 乳业精深加工
        6.2.5 蔬菜精深加工
        6.2.6 渔业精深加工
    6.3 农林牧渔服务业的路径选择
        6.3.1 培育多元化主体
        6.3.2 加强生产主体市场信息服务
        6.3.3 完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服务体系
        6.3.4 构建农业生产技术综合服务体系
        6.3.5 推进农业资源化利用服务体系
        6.3.6 拓展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
    6.4 休闲农业布局调整的路径选择
        6.4.1 打造自然生态康养观光产业带
        6.4.2 构建冰雪特色旅游产业体系
        6.4.3 传承关东民俗和弘扬四大精神游
        6.4.4 发挥沿边优势开展边境风情游
    6.5 以信息技术渗透产业融合的路径选择
        6.5.1 完善智慧农业信息监管系统
        6.5.2 精准管理农业全产业链
        6.5.3 创新农业金融保险服务
        6.5.4 保护产业质量安全和知识产权
        6.5.5 构建完整农业产业体系
    6.6 以国家级试验区创新驱动产业融合的路径选择
        6.6.1 以农产品加工贸易带动产业融合
        6.6.2 扩大农业产业负面清单外贸易
        6.6.3 创新涉农金融国际化服务产业
        6.6.4 发展开放试验区农业总部经济
    6.7 本章小结
7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优化的制度创新
    7.1 继续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领域
        7.1.1 探索设立农业自由贸易试验区
        7.1.2 构建畅通便捷的农产品贸易通道
        7.1.3 引导国际资本进入农产品加工贸易
    7.2 优化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资源要素
        7.2.1 确保农村产业融合用地保障
        7.2.2 加强财政税收政策支持
        7.2.3 完善金融保险政策支持
        7.2.4 强化科技与人才政策支持
    7.3 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基础设施建设
        7.3.1 优化改造农田基础设施
        7.3.2 搭建公共交通和信息网络
        7.3.3 配套产业融合基本设施
        7.3.4 综合改造提升乡村人居环境
    7.4 强化农村产业融合政府服务职能
        7.4.1 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顶层设计
        7.4.2 推动产业融合政策有效落实
        7.4.3 加强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区建设
        7.4.4 建立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7.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5)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现状及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外稻米产业发展概况
        1.1.1 世界谷物生产变化格局
        1.1.1.1 世界谷物产量变化
        1.1.1.2 世界稻米消费现状
        1.1.2 稻米绿色生产技术发展情况
        1.1.3 高端稻米加工技术发展概况
    1.2 我国稻米产业发展现状
        1.2.1 水稻分布情况
        1.2.2 我国稻米产能情况
    1.3 国外稻米发展经验对我国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启示
        1.3.1 加强优质水稻育种工作
        1.3.2 推广水稻生态种植方式
        1.3.3 提升稻米加工技术
        1.3.4 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质稻米品牌
    1.4 本研究的内容、意义及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目的意义
        1.4.3 研究方法
        1.4.4 相关测定方法及数据分析方法
        1.4.5 数据分析方法
第2章 张家港市稻米产能现状分析
    2.1 张家港市历年水稻种植面积变化趋势
    2.2 张家港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
    2.3 张家港市历年稻谷总产量变化趋势
    2.4 张家港市水稻种植品种布局情况
    2.5 张家港市稻田综合种养面积变化情况
    2.6 张家港市2019年各品种水稻单位面积产量情况
    2.7 张家港市各主要品种水稻外观及加工品质情况
    2.8 张家港市各主要品种水稻蒸煮食味及营养品质情况
    2.9 小结
第3章 张家港市稻米加工、仓储及品牌建设现状分析
    3.1 张家港市稻米加工企业分布情况
    3.2 张家港市稻米加工能力情况
    3.3 张家港市各等级大米产量情况
    3.4 张家港市大米加工产能利用率情况
    3.5 张家港市稻米仓储能力情况
    3.6 张家港市绿色稻米品牌建设情况
    3.7 张家港市稻米价格历年变化情况
    3.8 小结
第4章 张家港市稻米产业化开发典型案例
    4.1 典型案例一:张家港市常阴沙农场
        4.1.1 常阴沙农场稻米产业化发展情况
        4.1.2 主要经验与做法
    4.2 典型案例二:张家港市华田家庭农场
        4.2.1 华田家庭农场稻米产业化发展情况
        4.2.2 主要经验与做法
第5章 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对策
    5.1 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5.1.1 缺少本地区优势水稻品种
        5.1.2 水稻种植过程中高端设备投入较少
        5.1.3 缺乏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品牌
        5.1.4 稻米加工、储藏技术落后
        5.1.5 优质稻米推广渠道单一
        5.1.6 高端稻米生产成本偏高
        5.1.7 高素质农民缺失
    5.2 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对策措施
        5.2.1 引进和联合培育适合本地区的水稻优质品种
        5.2.2 调整种植结构,推广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5.2.3 推广使用高端农业设施设备,降低生产成本
        5.2.4 稳定粮价,培育优质种植主体,鼓励粮户多元化发展
        5.2.5 引进先进稻米加工仓储设备,保障大米品质
        5.2.6 做优做强优质稻米品牌,开发高端稻米市场
        5.2.7 开展多方面农业技术培训,积极培育高素质农民
        5.2.8 推广订单农业,扩大优质稻米生产基地
第6章 对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一些思考
    6.1 布局全市优质稻米产业,促进产业兴旺
    6.2 以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为抓手,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
    6.3 做优做强优质稻米产业,推进一二三产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6)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述评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产业
        2.1.2 稻米产业
        2.1.3 农产品品牌化
    2.2 基础理论
        2.2.1 产业融合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农业产业化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历史及现状
    3.1 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历史
    3.2 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自然资源优势
        3.2.1 气候适宜、光温条件优越
        3.2.2 水温高、水源充足无污染
        3.2.3 环境纯净、植被覆盖率高
        3.2.4 土壤弱碱、重金属不超标
    3.3 肇源农场稻米种植现状
        3.3.1 种植品种和技术现状
        3.3.2 种植规模和成本效益现状
        3.3.3 农业机械使用现状
        3.3.4 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3.4 肇源农场稻米加工现状
        3.4.1 加工规模现状
        3.4.2 加工技术及设备现状
        3.4.3 稻米深加工现状
    3.5 肇源农场稻米销售现状
        3.5.1 销售渠道现状
        3.5.2 品牌建设现状
    3.6 肇源农场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3.7 本章小结
4 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肇源农场稻米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1 稻米品种选择杂乱
        4.1.2 先进稻作技术推广不力
        4.1.3 优质稻米种植效益不高
        4.1.4 土地经营规模小
        4.1.5 优良机械配比不足
        4.1.6 稻田基础设施薄弱
    4.2 肇源农场稻米加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2.1 加工工艺落后
        4.2.2 精深加工能力不足
        4.2.3 收储不规范
    4.3 肇源农场稻米销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3.1 销售渠道狭窄
        4.3.2 品牌影响力不大
    4.4 肇源农场社会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4.1 农业服务人员紧张
        4.4.2 劳动力素质较低
    4.5 本章小结
5 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5.1 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目标
    5.2 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5.2.1 市场导向原则
        5.2.2 科技创新原则
        5.2.3 质量可控原则
    5.3 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战略
    5.4 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路径
    5.5 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模式
        5.5.1 积极探索实践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5.5.2 积极探索实践农业规模化发展模式
        5.5.3 积极探索实践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模式
        5.5.4 积极探索实践多元化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5.6 本章小结
6 促进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加快改善稻米种植现状
        6.1.1 立足生态优势,优化品种品质结构
        6.1.2 严格种植技术标准,科学种植
        6.1.3 有序进行土地流转,建立规模化种植基地
        6.1.4 更新机械,提高稻作机械化水平
        6.1.5 配套完善水田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耕种质量
        6.1.6 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模式
    6.2 推动稻米加工结构转变
        6.2.1 健全规范稻米产业监管体系
        6.2.2 完善稻米及副产品加工设备及技术
        6.2.3 科学收储,降低损害
        6.2.4 延伸稻米产业链条,增强稻米产品附加值
    6.3 及时疏通销售环节
        6.3.1 转变稻米产业发展理念
        6.3.2 整合优势资源,推行战略联盟
        6.3.3 整合区域品牌,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6.3.4 建立销售新模式,助推线上线下销售
    6.4 协调建立肇源农场社会服务体系
        6.4.1 完善科技服务支撑
        6.4.2 加强人才服务建设和农民农技基础的培养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天津“小站稻”产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点
        1.4.1 研究角度创新
        1.4.2 研究内容创新
    1.5 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稻米产业链
        2.1.2 农业价值链
        2.1.3 产业价值链
        2.1.4 购买意愿
        2.1.5 需求定理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价值链理论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3 消费者行为理论
第三章 国内外稻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日本稻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1 日本水稻种植现状分析
        3.1.2 精细化水稻管理与标准化加工技术
        3.1.3 “第六次产业”与多样化市场营销渠道
        3.1.4 日本政府与农协的支持
    3.2 美国稻米产业发展分析
        3.2.1 美国水稻种植现状分析
        3.2.2 机械化与精准农业普及率高
        3.2.3 政策支持与科学化组织管理
    3.3 吉林省大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3.1 吉林省水稻种植现状分析
        3.3.2 注重品牌建设,打造产业联盟
        3.3.3 完善大米地方标准体系建设
        3.3.4 创新大米营销渠道与模式
    3.4 国内外稻米产业发展经验启示
第四章 天津“小站稻”产业发展现状及价值链增值分析
    4.1 天津市“小站稻”产业发展SWOT分析
        4.1.1 天津市“小站稻”产业发展优势分析
        4.1.2 天津市“小站稻”产业发展劣势分析
        4.1.3 天津市“小站稻”产业发展机遇分析
        4.1.4 天津市“小站稻”产业发展威胁分析
        4.1.5 SWOT分析战略选择
    4.2 天津“小站稻”稻米产业价值链融合运作模式分析
        4.2.1 “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
        4.2.2 “中介”组织带动型模式
        4.2.3 专业市场经营组织带动型模式
        4.2.4 科研单位带动型模式
    4.3 天津市“小站稻”产业链增值阶段分析
        4.3.1 产品增值阶段
        4.3.2 服务创新增值阶段
        4.3.3 经营模式创新阶段
    4.4 基于消费者偏好的优质大米购买意愿实证分析
        4.4.1 数据来源与模型设定
        4.4.2 消费者个体特征分析
        4.4.3 产品内部线索因素分析
        4.4.4 产品外部线索因素分析
        4.4.5 问卷分析结果
第五章 基于价值链的天津“小站稻”产业发展对策
    5.1 产品增值阶段发展对策
        5.1.1 依托食味科学,加强种源繁育体系
        5.1.2 创新栽培技术,发展绿色高端农业
        5.1.3 提高良种覆盖率,提升精深加工水平
        5.1.4 完善产业标准体系,实施全程可追溯
    5.2 服务增值阶段发展对策
        5.2.1 加快品牌建设,创新宣传方式
        5.2.2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5.3 模式创新阶段发展对策
        5.3.1 延长产业链条,筑牢品牌链
        5.3.2 发挥产业联盟优势,形成整体合力
        5.3.3 创新营销模式,建设客户服务体系
    5.4 突出政府保障作用
        5.4.1 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品牌集群效应
        5.4.2 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市场监管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清单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8)PYH米业品牌建设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品牌
        2.1.2 品牌策略
        2.1.3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2.1.4 品牌竞争力
    2.2 相关理论综述
        2.2.1 品牌定位策略
        2.2.2 品牌形象策略
        2.2.3 品牌营销理论
第3章 PYH米业品牌外部环境分析
    3.1 大米行业环境分析
        3.1.1 国内大米市场状况
        3.1.2 国际大米市场状况
        3.1.3 PYH米业主要竞争对手分析
    3.2 品牌策略宏观环境分析
        3.2.1 政治环境
        3.2.2 社会环境
        3.2.3 经济环境
        3.2.4 技术环境
第4章 PYH米业品牌内部环境与问题分析
    4.1 PYH米业发展历程与现状
        4.1.1 鄱阳县地理环境介绍
        4.1.2 PYH米业发展历程
        4.1.3 PYH米业基本现状
        4.1.4 PYH米业品牌发展现状
    4.2 PYH米业品牌SWOT分析
        4.2.1 自身优势(strength)分析
        4.2.2 自身劣势(weakness)分析
        4.2.3 外部机会(opportunity)分析
        4.2.4 外部威胁(threat)分析
    4.3 PYH米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4.3.1 区域品牌发挥不足
        4.3.2 品牌定位不清晰
        4.3.3 品牌传播能力不足
        4.3.4 品牌差异优势不明显
第5章 PYH米业品牌CI系统优化策略及建设策略
    5.1 CI系统优化策略
        5.1.1 强化品牌理念识别(MI)
        5.1.2 强化品牌视觉识别(VI)
        5.1.3 强化品牌行为识别(BI)
    5.2 基于优化CI系统的品牌建设策略
        5.2.1 区域品牌优化策略
        5.2.2 品牌体系优化策略
        5.2.3 品牌知名度优化策略
        5.2.4 强势品牌优化策略
第6章 PYH米业品牌策略保障措施
    6.1 企业内部保障措施
    6.2 企业外部保障措施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张家口市葡萄产业融合经营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相关研究文献
        1.2.1 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相关研究
        1.2.2 特色农业产业融合模式相关问题研究
        1.2.3 特色林果产业相关研究
        1.2.4 葡萄产业相关问题研究
        1.2.5 文献评价与本题研究视角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4 解决的关键问题与创新之处
第二章 葡萄产业融合经营理论分析
    2.1 葡萄产业融合经营交易成本理论分析
        2.1.1 产业融合经营降低交易成本
        2.1.2 葡萄产业融合经营降低交易成本
    2.2 葡萄产业融合经营规模经济理论分析
        2.2.1 规模经济理论概述
        2.2.2 葡萄产业融合经营实现规模经济
    2.3 葡萄产业经营多功能特征理论分析
        2.3.1 产业休闲和体验经济理论依据
        2.3.2 多功能相关理论分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张家口市葡萄产业经营现状
    3.1 张家口市葡萄产业经营特征调查分析
        3.1.1 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3.1.2 葡萄产业经营模式
    3.2 葡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2.1 劳动力数量少,素质偏低
        3.2.2 缺乏品牌意识,难以发挥品牌效应
        3.2.3 生产经营方式传统,产业链条短
        3.2.4 缺乏政府引领,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3.2.5 地方法律法规不健全,产业保护力度弱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产业效益评价及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4.1 葡萄产业经营模式效益评价
        4.1.1 不同经营模式成本比较分析
        4.1.2 不同经营模式经济效益比较分析
        4.1.3 葡萄产业经营模式综合效益评价
    4.2 葡萄产业融合经营影响因素分析
        4.2.1 葡萄产业融合经营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4.2.2 葡萄产业融合经营影响因素计量经济模型模拟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葡萄产业经营经验借鉴
    5.1 国内葡萄产业经营经验借鉴
        5.1.1 宁夏葡萄产业经营特征
        5.1.2 新疆葡萄产业经营特征
        5.1.3 国内葡萄产业经营经验
    5.2 国外葡萄产业经营经验借鉴
        5.2.1 法国波尔多葡萄产业经营特征
        5.2.2 美国加州葡萄产业经营特征
        5.2.3 国外葡萄产业经营经验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葡萄产业经营对策
    (1)各级政府应该致力推动“农企联合”,培养优质后备军
    (2)主管部门引导农企合作推进产加游融合经营,规范经营体制
    (3)各级政府应该针对葡萄产业发展需求制定发展政策,完善保障措施
    (4)经营企业培育发挥品牌效应,辐射带动农户增收,强化农户品牌意识
    (5)企业应积极研发新品种,提高产品耐贮性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7.2.1 研究不足
        7.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葡萄产业经营调查问卷
附录 B 调研报告
附录 C 计量经济模型模拟结果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10)武定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的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基本概念界定
        1.3.1 乡村
        1.3.2 产业振兴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论文框架
第二章 乡村振兴及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2.1.1 国外研究动态
        2.1.2 国内研究动态
        2.1.3 研究评述
    2.2 我国乡村发展研究
        2.2.1 乡村产业及城乡关系演变
        2.2.2 我国乡村现状
    2.3 国外乡村及产业发展实践经验
        2.3.1 韩国新村运动与第六产业发展
        2.3.2 日本农村振兴
        2.3.3 美国农业发展
        2.3.4 法国农业改革和乡村开发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县域产业发展战略路径
    3.1 武定县产业研究方法与策略
    3.2 武定县产业发展大环境
        3.2.1 云南省乡村产业发展现状
        3.2.2 楚雄彝族自治州经济发展现状
        3.2.3 上位规划中武定产业的定位
    3.3 武定县乡村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3.3.1 乡村产业与城乡关系发展沿革
        3.3.2 武定县县域经济总体情况
        3.3.3 乡村产业发展现状及特征
    3.4 武定县乡村产业发展SWOT分析
        3.4.1 发展机遇
        3.4.2 发展优势
        3.4.3 发展问题
        3.4.4 发展挑战
    3.5 武定县乡村产业发展战略
        3.5.1 产业发展原则
        3.5.2 产业发展目标
        3.5.3 产业发展思路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武定县基于不同乡村分类的产业发展路径
    4.1 乡村分类体系
        4.1.1 相关政策中的乡村类型分析
        4.1.2 相关研究中的乡村类型
        4.1.3 本文乡村分类方法
        4.1.4 乡村分类分析
    4.2 武定乡村分类解读
        4.2.1 各类乡村布局与现状特征
        4.2.2 三类乡村要素差异及产业发展分析
    4.3 泛农型乡村产业振兴的具体措施
        4.3.1 泛农型乡村品牌体系构建的具体对策
        4.3.2 泛农型乡村的发展措施——以东坡傣族乡为例
    4.4 农旅型乡村产业振兴的具体措施
        4.4.1 “生态农业+休闲旅游”模式——以狮子山风景区为例
        4.4.2 “现代农业+乡土创意”模式——以胤泽农业片区为例
        4.4.3 “传统农业+传统民俗”模式——以己衣大村为例
    4.5 综合服务型乡村产业振兴的具体措施
        4.5.1 县城集中建设区及禄金工业园区的乡村
        4.5.2 其他产业园区乡村
        4.5.3 其他综合服务型乡村
    4.6 乡村类型发展的转变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 B:图片索引

四、依托生态优势 打造绿色稻米品牌 实现产业化经营(论文参考文献)

  • [1]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J]. 南平市人民政府. 南平市人民政府公报, 2021(03)
  • [2]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河南省黄河流域村庄规划研究 ——以原阳县太平镇四村为例[D]. 侯淑珺. 中原工学院, 2021(09)
  • [3]基于产旅融合的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以江苏省庆丰村为例[D]. 曹煜. 浙江大学, 2021(01)
  • [4]黑龙江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及其路径选择研究[D]. 柴青宇.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5]张家港市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现状及问题研究[D]. 樊剑波. 扬州大学, 2020(05)
  • [6]肇源农场稻米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 王健男.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20(12)
  • [7]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天津“小站稻”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 邴静静. 天津农学院, 2020(07)
  • [8]PYH米业品牌建设策略研究[D]. 邓欢. 南昌大学, 2020(01)
  • [9]张家口市葡萄产业融合经营模式研究[D]. 梅宝.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 [10]武定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的产业发展研究[D]. 黄滢.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标签:;  ;  ;  ;  ;  

依托生态优势,打造绿色大米品牌,实现产业化经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