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学“指南”的一个例子

汉语教学“指南”的一个例子

一、例谈语文教学中的“导”(论文文献综述)

姚淑敏[1](2021)在《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长文章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全国已投入使用。相较于其他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统编版教材明显增加了长文章的选文比例,还专门设计了长文章阅读单元。长文章篇幅长、情节多、人物关系复杂,这为其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长文章阅读单元和单篇长文章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均明确指出小学阶段长文章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而思维导图具有可视化、非线性、协同性、发散性、概括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思维导图具备了较强的梳理概括功能。基于认知负荷理论、阅读感知理论、阅读理解理论、阅读图式理论的分析,本研究提出基本研究假设:思维导图在概括长文章主要内容方面可发挥有效的教学指导效用。为了验证这一研究假设,本研究选取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长文章阅读单元中的两篇长文章——《小英雄雨来(节选)》和《芦花鞋》,开展思维导图应用于长文章阅读教学的行动研究,以考察思维导图在帮助学生概括长文章主要内容方面的教学价值和应用策略。研究发现,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长文章的阅读教学中具有明显的教学价值。对学生来说,在长文章阅读中使用思维导图,有助于拓宽信息选择的广度、提高线索梳理的逻辑性、提升信息分析的准确率和信息整合的完整性;对教师来说,使用思维导图教长文章有助于直观了解学生学习效果,也便于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本研究根据行动研究的结果总结出思维导图在长文章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一是重视前期对思维导图的学习与指导训练,具体包括重视教材中已有思维导图的作用、在长文章阅读教学前开展思维导图教学活动;二是选择合适类型的思维导图,具体包括根据教学任务选择思维导图、根据文章结构特点选择思维导图;三是选择合适的长文章文本,具体包括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情节具有联系性的长文章、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没有明显中心句的长文章;四是借助思维导图自主阅读长文章,具体包括自主预习教材中的长文章、自主进行课外长篇小说阅读和群文阅读;五是注意修改和回视思维导图,即回视思维导图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杨金玲[2](2021)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名着导读”模块的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除八、九年级上册外将原本位于附录的“名着导读”模块提前至教材的第三和第六单元后,引起了语文教育学界内外的巨大反响,“名着导读”模块教学应如何开展成为了当下语文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的“名着导读”指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专门的“名着导读”模块,在教材中由“推荐阅读”、“读书方法指导”、“专题研究”、“精彩选篇”、“自主阅读模块”五个部分构成。本文的研究仅针对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名着导读”模块展开,以区别于当下通行的各类名着的指导阅读及其相关出版物。关于“名着导读”在部编版教材中的呈现,本研究立足于教材本身,从部编版教材“名着导读”的推荐阅读、读书方法指导、专题研究、精彩选篇及自主推荐阅读五个模块展开分析。“名着导读”模块的教学对促进学生发展价值巨大,体现在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名着的兴趣、引导学生合理解读名着和引导学生掌握名着阅读的基本方法三个方面。关于“名着导读”课堂教学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名着文体的教学,以小说类名着的导读为主例说明针对小说类名着应如何展开教学,同时简略介绍了不同文体的特征及应如何展开阅读;第二部分是阅读名着的方法教学,分别从精读与跳读、圈点与批注和摘抄与作笔记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三部分是名着专题探究教学,以《水浒传》的三个专题探究为例,论述专题探究在“名着导读”的课堂中应如何展开;第四部分是名着背景学习的引导,分别从名着的创作背景和名着内涵背景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从多方面,各角度出发研究“名着导读”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师生的教学相长。在以上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名着导读”课堂教学策略,认为在“名着导读”模块的教学中,应规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组织学习活动,丰富学生阅读感知;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名着导读”教学;聚焦中考考点,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立足于课前、课中、课后,以促进“名着导读”模块的教学。本文通过对初中语文“名着导读”模块教学的分析研究,希望可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名着的兴趣,帮助教师开展“名着导读”教学活动,以促进师生双方的共同发展。

杨棵[3](2021)在《统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统编版语文教材从2012年编写启动到2016年批准投入使用,历经四年打磨,形成了完整的语文知识系统,其中,初中语文教材“三位一体”阅读体系中的自读课尤让人关注,它以较为规范的形式正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自读课的目标是让学生能自学,学生以自读课文为依托进行阅读实践,在这过程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学生则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自求自得,使教读课所学的知识、方法有效迁移和拓展。但一些一线教师对自读课的课型定位和价值研究不够透彻,在实际教学中常没有把握好自读课的“度”,违背了自读课设置初衷,编者意图与教者理解的脱节,使得自读课阅读低效化,教学不能有效达成“学会阅读”的自读目标,造成自读课不知何去何从的尴尬局面。基于此,笔者以八年级为例,搜集相关的统编版语文自读课教学案例,研究教师在实施自读课教学过程存在哪些偏差,并提出相应的自读课教学策略,本文结构安排如下:本论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为五个方面: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自读课教学案例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主要阐述研究自读课的相关理论,并分析统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编排特点,从教材出发,以此作为案例内容分析的参考基础。第三部分则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所搜集自读课教学案例的特点和基本现状。第四部分则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三方面入手,来分析自读课教学案例的不足之处。第五部分是针对自读课教学案例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饶瑞敏[4](2021)在《基于任务驱动的“名着导读”教学设计与实施 ——以《骆驼祥子》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建议:“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自2006年统编版语文教材将“名着导读”纳入课本,与教读、自读、课外阅读形成“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语文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为王”的环境下,统编版初中语文的“名着导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教学意义。通过对“名着导读”和任务驱动的相关文献梳理,发现“名着导读”实际教学状况不容乐观,还处于教学的边缘地带。任务驱动在阅读教学中的探索也比较薄弱。基于以上现状,本论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査法等,立足前人研究成果,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指导下,以《骆驼祥子》为例,对统编版初中“名着导读”进行研究并付诸实践。本论文在对初中语文“名着导读”研究现状、任务驱动在语文教学中的研究现状、“任务驱动”在“名着导读”中的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把建构主义理论、SOLO理论的运用对任务驱动教学的启示作为理论依据,进一步阐述“名着导读”的设计原则,并提出“名着导读”教学实践的构想。同时,通过对初中“名着导读”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名着导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而为以《骆驼祥子》为例的“名着导读”的设计、实施及反馈等提供支撑与保障。总之,本论文立足语文核心素养理念,尝试探索了统编版初中语文“名着导读”,并设计出完整的教学方案,在实施中总结出具体的方法,希望本研究能为初中语文教师开展“名着导读”提供一些教学参考。

关雯雯[5](2021)在《七至九年级人教版和部编本教材散文编选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七至九年级语文部编本教材投入使用以来,对于部编本教材的编选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鉴于目前关于部编本教材的研究中针对散文编选的研究不甚全面,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所以本论文以人教版和部编本两套教材的对比为基准展开部编本教材散文编选的相关研究。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首先进行问题提出,然后介绍本论文的选题意义以及可行性分析,同时,在综述文献基本情况的前提下进行研究现状分析,最后进行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的介绍。第二部分通过对两套教材散文的编选数量、编选分布情况等方面的比较得出散文编选的三点相同点:第一,两套教材的散文数量都较其他文体多;第二,两套教材的散文分布主要集中在七、八年级;第三,两套教材中29篇相同的经典散文仍属于核心篇目。第三部分通过大量表格比较分析两套教材散文编选的不同点,从而总结出部编本教材的编选特点。首先通过比较两套教材议论文单元编选的各部分得出如下结论:部编本教材突出价值观导向;强调相同类型文章前后的整体性;新增加了鉴赏学习单元;课前预习部分增加了问题设置,注重问题导引。其次,通过比较两套教材说明文单元得出如下结论:部编本教材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部编本教材说明文单元中增加了更适宜中学生学习的篇目;“自读”课文的助读系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最后,通过比较两套教材的典型记叙文单元得出如下结论:部编本教材注重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强调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教材新增加了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活动探究单元和游记单元;课后练习部分的改变突出对学生思维水平的培养。第四部分根据两套教材对比所总结出的部编本教材散文编选的特点,再综合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经验,从两套教材散文编选的共性和部编本教材散文编选的个性两个方面总结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本论文通过对人教版和部编本两套教材散文编选的充分对比,分析总结出七至九年级部编本教材散文文体的编选特点,根据各部分的编选特点,进一步提出对部编本教材散文文体的教学建议,以期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教材使用和散文教学提供可行性的建议。

赵静茹[6](2021)在《语言建构与运用视域下的高中小说教学研究》文中指出小说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尤其在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教学价值和探索空间。但是当前的小说教学却未能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教学价值,导致在小说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这一目标逐渐被淡化。在新一轮的高中课程改革中,语文核心素养备受关注,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素养也逐渐走入教学视野,成为教育研究的焦点。笔者从“语言建构与运用”视角出发,考察高中小说教学现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索相应的教学改进策略。小说作为一门语言的艺术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是培育和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重要文学体裁。为了力求研究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笔者在H市某中学进行相关调研。通过调研发现,该学校意识到了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重要性,但在小说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重视度仍然不够,并且在课堂实践中还存在具体问题。在“语言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教师缺乏对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重视,学生主动建构意识弱;小说语言鉴赏粗略化,学生语感品质有待提升;小说语言鉴赏单一化,学生言语经验建构不足。在“语言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有:语言运用形式单一,学生的言语经验缺乏实践平台;语言运用存在随意性,学生语言表达缺乏个性化;教师对学生语言运用评价单一,学生语言运用主动性不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进策略:第一,以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整体关照语文核心素养;第二,回归到小说文本语言上,深度分析语言提升语感品质;第三,在小说的互文与专题阅读中,积累言语经验;第四,在“听、说、读、写、”中,提供语言实践平台;第五,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的主动性。期待本研究在助益高中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提升方面发挥作用。

潘晓慧[7](2021)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例文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全国范围内投入使用,“习作例文”就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展现在语文教师和小学生的习作学习与教学之中。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例文呈现在专门的习作单元中,与两篇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以及习作等板块并行组成习作单元,习作例文占据习作单元很大的比重,在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例文一改之前各版本教材的呈现方式及内容要求,对一线教师来说习作例文的教学指导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与尝试,由于统编版教材投入使用时间不长,目前没有教师能够将三至六年级的习作例文进行系统的教学和文本解读,在习作教学指导中也存在诸多困惑和问题,因此需要对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习作例文进行文本和使用现状的分析,希望对一线教师的习作教学有所指导和帮助。笔者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三至六年级八套教材中的习作例文作为文本分析的对象,收集一线教师利用习作例文进行习作指导的优质公开课及一线教师对习作例文的使用中的想法、问题、困惑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文本分析法、课例分析法、访谈法对习作例文的使用现状进行研究。论文从习作例文的文本分析、习作例文的使用现状分析、习作例文的应用建议分析三大方面进行研究,其中通过具体的对习作例文的编排体例、例文内容、例文使用价值的分析评价,结合收集的一线教师利用习作例文进行习作指导的优质公开课中的教学过程和访谈收集到的教师对习作例文使用过程中的困惑、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肯定习作例文的习作指导价值,探索习作例文在习作指导中的呈现时机、应用内容、应用策略对习作指导的影响,最终给予教师在习作例文的应用时机、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建议,希望能够给予一线教师习作例文运用的指导和借鉴,最终促进学生的习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兰梓心[8](2021)在《作为“定篇”的《祝福》教学研究》文中提出《祝福》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教学价值。但《祝福》在实际的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教学困境,甚至有学者提议将鲁迅作品移出语文教材。一方面是部分教师对《祝福》这一类经典文本的定位不准,导致教学内容选择存在误区。另一方面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难以突破教学课时的限制,无法对文学经典作品的精神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挖掘,并且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学生没有从中获得审美愉悦,也就很难产生阅读兴趣。王荣生提出的“定篇”,是语文课程规定的内容要素之一,指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篇目。“定篇”作为语文课程的学习对象,教与学的目的就在于领会选文本身。《祝福》作为文学经典作品在教材选文中的定位理应是“定篇”类选文,并且“定篇”的基本主张与内涵能为《祝福》的教学提供新思路。鉴于以上的情况,本论文将从“定篇”的视角对《祝福》进行教学研究,以期能够有效指导《祝福》的教学内容选择,创新《祝福》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文学经典作品,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文学、文化素养的目的,更期望能够增强一线教师对“定篇”选文的认识,丰富“定篇”选文的教学研究成果。本文分六章进行论述。第一章绪论部分,阐述论文的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梳理分析已有研究,并对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进行说明。第二章旨在对“定篇”进行分析,阐述“定篇”的提出、界定“定篇”的相关概念、探析“定篇”的性质,最后根据“定篇”的基本主张和内涵提出“定篇”选文的教学构思。第三章论述《祝福》作为“定篇”教学的依据。第四章对《祝福》教学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第五章则结合《祝福》的教学现状,运用“定篇”选文的教学构思对《祝福》进行教学设计。第六章是在解决《祝福》教学问题的基础上,对“定篇”选文做出了进一步的升华反思,探索“定篇”选文的教学价值实施路径,并分析实施路径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

殷星媛[9](2021)在《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的思辨性思维培养研究》文中指出议论文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界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并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之一“思维发展与提升”。由于议论文文体的特点,其本身就是培养学生思辨性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载体。在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意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同时也是转变课堂教学理念,注重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此外,将思辨性思维的培养作为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本身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二者相辅相成,在学习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思维发展中助其学习。笔者从“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视角出发,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考察当前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现状中思辨性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因,进一步探索相应的教学改进策略。为注意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笔者在H市某中学通过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以及课堂观察法进行相关调研,调研内容紧紧围绕着思辨性思维的特质,即反思性、合理性、深刻性展开。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当前的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并没有注意到议论文阅读教学与思维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缺少思辨性思维的培养,并且在议论文阅读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就学生而言,学生缺少问题意识、反思意识、探究意识,然而质疑、反思、探究是形成思辨性思维的重要因素。就教师而言,教师缺少思辨性思维教学理念,教师对培养学生的教学方法较为欠缺。笔者针对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思辨性思维的特质,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第一,思辨性思维特质之反思性,质疑精神的培养。问题与反思意识的欠缺是学生缺少质疑精神的表现,质疑精神的培养主要通过三个教学策略进行,分别是预读文本,培养问题意识;设问激疑,启发学生思辨性思维;多元评价,培养学生反思能力。通过课前预习、课中设问、课后反思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第二,思辨性思维特质之合理性,逻辑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和以写作促思考的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第三,思辨性思维特质之深刻性,探究品质的培养。探究品质的培养可以通过比较阅读以及课堂辩论的方式促使学生在对比中,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产生思辨,以辨析促探究。综上所述,在议论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应紧紧围绕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思辨性思维的三个特质展开,即通过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逻辑能力、探究品质来促进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培养。希望本研究在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的思辨性思维培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艾洪越[10](2021)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拓展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古诗词作为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教学材料,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很高的地位,它也一直都是教学重难点。因此,历史上无数的专家学者从未停止过对古诗词教学的研究与探索,在整个探索过程中,我们不断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目前的古诗词教学日臻成熟,但仍需不断完善。拓展教学对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价值,在最新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中也蕴涵着拓展教学的内容,将拓展教学这一理论应用于古诗词教学中能够进一步优化古诗词教学,提高学生诗歌审美能力。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阶段初中古诗词教学的落脚点仍然在如何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上,忽视古诗词对学生的教化作用,也较少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到拓展教学策略。因此,本文以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以古诗词教学为内容,结合古诗词教学和拓展教学的相关理论,从学生、教师、学校和家长这四个方面提出了初中语文古诗词拓展教学策略,期望能引发教育界对目前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思考,有效改善目前初中古诗词教学所存在的不足之处。笔者在整理了大量文献着作的基础上,对已有的古诗词拓展教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了解到虽然学者对古诗词拓展教学研究已经越来越重视,但是对初中古诗词拓展教学研究成果较少,初中古诗词课堂中也较少运用到拓展教学策略,因此笔者对初中古诗词拓展教学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阐释了古今中外名家的诗教观并梳理了古诗词的教学方法,明确了古诗词拓展教学的概念并分别从长度、深度、广度以及效度这四个维度提出了古诗词拓展教学相关理论。通过对学生和教师发放问卷,与学生、教师和家长进行访谈以及实习期间对学校观察的方式对目前古诗词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数据与访谈结果分析了相关问题,旨在探究出目前阻碍古诗词拓展教学的因素。本文针对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现状,从学生、教师、学校和家长这四个方面提出了初中语文古诗词拓展教学策略。笔者希望本研究能够促进初中语文古诗词拓展教学策略的实施,为初中生设计出生动有活力的古诗词教学课堂,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本文运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并在实习期间对目前古诗词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充分了解了目前阻碍古诗词拓展教学的因素,本文理论结合实践为学生、教师、学校和家长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古诗词拓展教学策略。

二、例谈语文教学中的“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例谈语文教学中的“导”(论文提纲范文)

(1)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长文章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核心概念界定
    五、文献综述
第二章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长文章阅读单元及长文章分析
    一、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长文章单元分析
    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单篇长文章分析
第三章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呈现的思维导图分析
    一、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思维导图的类型及分布
    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思维导图的编排意图
    三、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思维导图的作用
第四章 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语文长文章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
    一、认知负荷理论
    二、阅读感知理论
    三、阅读理解理论
    四、阅读图式理论
    五、思维导图在长文章阅读中的价值分析
第五章 思维导图在长文章阅读教学中的行动研究
    一、思维导图在长文章阅读单元教学的前期准备
    二、思维导图在长文章阅读单元教学的实施过程
    三、思维导图在长文章阅读单元教学的实施结果分析
第六章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长文章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重视前期的指导训练
    二、选择合适的思维导图类型
    三、选择合适的长文章文本
    四、借助思维导图自主阅读长文章
    五、注意回视和修改思维导图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2)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名着导读”模块的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相关研究及其启示
        1.关于初中语文“名着导读”模块的教材编写研究
        2.关于“名着导读”的教学现状分析
        3.关于“名着导读”模块的教与学策略分析
        4.“名着导读”模块教学过程分析
        5.基于不同理念的“名着导读”教学分析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本文的研究思路
        2.本文的研究方法
一、初中语文教材“名着导读”的界域及在教材中的呈现
    (一)“名着导读”的界域
    (二)“名着导读”模块在教材中的呈现
        1.“名着导读”模块的推荐阅读
        2.“名着导读”模块的读书方法指导
        3.“名着导读”模块的专题探究
        4.“名着导读”模块的精彩选篇
        5.“名着导读”模块的自主推荐阅读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名着导读”模块课堂教学的价值定位
    (一)提高学生阅读名着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合理解读名着
    (三)掌握名着阅读的基本方法
三、初中语文“名着导读”模块课堂教学的内容
    (一)名着文体的教学
    (二)阅读名着的方法
        1.精读与跳读
        2.圈点与批注
        3.摘抄和做笔记
    (三)名着专题探究教学
    (四)名着背景学习的引导
        1.关于名着创作背景学习的引导
        2.关于名着内涵背景学习的引导
四、初中语文“名着导读”模块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规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教学内容规划要层层递进
        2.教学内容规划要精准切入
    (二)组织学习活动,丰富学生阅读感知
        1.组织名着阅读头脑风暴活动
        2.组织名着情节在身边活动
        3.组织名着人物任我评活动
    (三)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名着导读教学
        1.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与名着之间的联系
        2.实现名着阅读与教材中课文的双向互动
    (四)聚焦中考考点,训练学生阅读能力
        1.分类归纳试题,举一反三提效率
        2.依据名着和学情,转换题目形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统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自读课教学案例的理论依据
第一章 统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的理论概述
    第一节 自读课的内涵与特点
        一、自读课的内涵
        二、自读课的特点
    第二节 自读课的教学价值
        一、自读课是教读课的践行与提升
        二、自读课是课外阅读的前提保证
        三、自读课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三节 统编版自读课文的编排
        一、巧具匠心的自读课文设计
        二、完整的“三位一体”体系呈现
第二章 统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案例的统计与分析
    第一节 统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案例的选择与统计
        一、自读课教学案例的选择:以八年级为例
        二、自读课教学案例的统计
    第二节 对统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案例统计的分析
        一、一线教师是案例撰写主体,新媒体发展拓宽了同行交流渠道
        二、教学案例类型多样、要素完整,均无重大思想内容错误
        三、教学案例仍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需予以重视
第三章 统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案例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统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案例中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
        一、自读课教学目标设计空泛
        二、自读课课型目标定位偏差
    第二节 统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案例中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一、轻视助读系统的作用
        二、自读内容衔接作用形式化
    第三节 统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案例中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一、导入效果不显着
        二、教师主导性强,自读不“自”读
        三、收束缺乏课外的有效延伸
第四章 统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建议
    第一节 自读课教学目标设定的建议
        一、结合教学实际,重点聚焦主体活动
        二、利用语文要素支架作用,进行整体规划
    第二节 自读课教学内容选择的建议
        一、研究助读系统,用好自读课资源
        二、巧设津梁,从自读过渡到课外阅读
    第三节 自读课教学过程安排的建议
        一、导入:与教读联系
        二、教学环节设计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三、收束:与课外阅读衔接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基于任务驱动的“名着导读”教学设计与实施 ——以《骆驼祥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及概念界定
    三、研究思路、内容及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以任务为驱动的“名着导读”的教学框架
    第一节 以任务为驱动的“名着导读”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对任务驱动的指导
        二、SOLO理论的运用对任务驱动的启示
    第二节 以任务为驱动的“名着导读”的教学原则
        一、本位性
        二、情境性
        三、核心驱动
    第三节 以任务为驱动的“名着导读”教学实践的构想
        一、以任务为驱动的“名着导读”设计构想
        二、以任务为驱动的“名着导读”实施构想
第二章 初中“名着导读”的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节 调查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式
        三、调查对象
        四、问卷设计
    第二节 聚焦问题
        一、学生问卷结果分析
        二、教师问卷结果分析
    第三节 原因探析
        一、学生层面
        二、教师层面
第三章 基于任务驱动的《骆驼祥子》名着导读教学设计
    第一节 任务驱动的读前引导课
        一、学习目标
        二、学习任务
        三、课时安排
        四、学习资源
        五、学生活动
        六、学习评价
    第二节 任务驱动的读中推进课
        一、学习目标
        二、学习任务
        三、课时安排
        四、学习资源
        五、学生活动
        六、学习评价
    第三节 任务驱动的读后提升课
        一、学习目标
        二、学习任务
        三、课时安排
        四、学习资源
        五、学生活动
        六、学习评价
    第四节 学习成果展示交流
        一、读前引导课成果展示
        二、读中推进课成果展示
        三、读后提升课成果展示
第四章 以任务为驱动的“名着导读”教学实施反馈
    第一节 以任务为驱动的“名着导读”教学实施
        一、教学实施总体说明
        二、引导课实施说明
        三、推进课实施说明
        四、提升课实施说明
    第二节 以任务为驱动的“名着导读”教学反思
        一、以任务为驱动的“名着导读”的优势
        二、以任务为驱动的“名着导读”的不足
    第三节 以任务为驱动的“名着导读”教学建议
        一、提高教师对“名着导读”的重视
        二、做好小组合作的组织协调
        三、优化教学实施过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七至九年级人教版和部编本教材散文编选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二、选题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理论依据
第一章 人教版和部编本教材散文编选相同点比较
    第一节 两套教材散文编选概况分析
        一、两套教材散文数量占比分析比较
        二、两套教材散文分布情况分析比较
    第二节 两套教材相同篇目分析比较
        一、两套教材相同篇目概述
        二、两套教材相同篇目的教学可行性分析
第二章 人教版和部编本教材散文编选不同点比较
    第一节 两套教材议论文单元分析比较
        一、单元主题导向差异
        二、单元篇目差异分析
        三、助读系统差异分析
    第二节 两套教材说明文单元分析比较
        一、事物性说明文单元
        二、事理性说明文单元
    第三节 两套教材典型记叙文单元分析比较
        一、写景记叙文单元
        二、写人记叙文单元
        三、记事记叙文单元
    第四节 部编本教材新增散文单元简述
        一、新增活动探究单元
        二、新增游记单元
第三章 基于部编本教材散文编选特点的教学建议
    第一节 基于两套教材散文编选共性的教学建议
        一、重视散文文体特点,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
        二、关注学生实际情况,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
        三、尊重经典作品,和经典作品形成对话
    第二节 基于部编本教材散文编选个性的教学建议
        一、 “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思辨能力
        二、将“价值观引领”贯穿教学始终
        三、保证学生学习的一贯性和整体性
        四、培养学生综合学习的各方面能力
        五、情境教学培养学生的实操性本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6)语言建构与运用视域下的高中小说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选题缘由
        2.选题意义及价值
    (二)研究综述
        1.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
        2.高中小说教学的相关研究
        3.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小说教学相关研究
        4.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内容
        1.研究方法
        2.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内涵和高中小说教学概述
    (一)语言建构的内涵
    (二)语言运用的内涵
    (三)语言建构与运用之间的关系
    (四)高中小说教学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内在关联
        1.描摹性语言有利于强化学生直觉感悟,提升语感积淀
        2.含蓄性语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语言探索欲望,培养语言智慧
        3.个性化语言便于学生进入角色世界,在言语实践中提升语言能力
        4.陌生化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审美感受,有助于个人语言风格的形成
二、语言建构与运用视域下高中小说教学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调查对象及问卷设计
        1.调查对象
        2.问卷设计
    (二)小说教学中“语言建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教师缺乏对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重视,学生主动建构意识弱
        2.小说语言鉴赏粗略化,学生语感品质有待提升
        3.小说语言鉴赏方式单一化,学生言语经验建构不足
    (三)小说教学中“语言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语言运用形式单一,学生言语经验缺乏实践平台
        2.语言运用存在随意性,学生语言表达缺乏个性化
        3.教师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评价单一,学生语言运用主动性不高
三、语言建构与运用视域下的高中小说教学改进策略
    (一)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核心,整体观照语文核心素养
        1.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核心,制定小说教学目标
        2.以思维发展与提升为重点,为语言教学提供支点
        3.以审美鉴赏与创造为手段,和语言平等对话
        4.以文化传承与理解为追求,培养学生母语情感
    (二)回归小说文本语言,深度分析语言提升语感品质
        1.评析典型的字、词
        2.品味经典语句
        3.体会语言段落层次
    (三)在小说的互文与专题阅读中,积累言语经验
        1.利用互文阅读
        2.利用专题阅读
    (四)在“听、说、读、写”中,提供语言实践平台
        1.灵活认真地“听”
        2.声情投入地“读”
        3.生动思辨地“说”
        4.模仿个性地“写”
    (五)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的主动性
        1.分角色表演
        2.多种形式评价
        3.跨媒介综合运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现状调查表(教师卷)
    附录2 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现状调查表(学生卷)
致谢

(7)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例文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
        1.习作例文的历史沿革
        2.习作指导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未给出明确的习作例文应用的指导
    (二)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
        2.习作例文
    (四)研究方法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六)研究的理论基础
        1.写作学的相关理论
        2.学习迁移理论
        3.写作教学策略理论
        4.先行组织者策略
二、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例文的分析
    (一)习作例文的编排体例
        1.习作例文在整套教材中的编排体例
        2.习作例文内部的编排体例
        3.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例文编排体例的特点
    (二)习作例文内容的分析
        1.习作例文文体的分析
        2.习作例文题材的分析
        3.习作例文助读系统的分析
    (三)习作例文价值的分析
        1.习作例文相对于课程标准的契合性与先进性
        2.习作例文对学生写作环节的指导意义
        3.习作例文中写作训练点的分析
        4.习作例文符合小学生写作学习的心理机制
三、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例文使用现状分析
    (一)习作教学课例分析
        1.习作例文的呈现时机与具体指向
        2.习作例文呈现形式
        3.习作例文的应用内容
        4.习作例文的应用方法
    (二)教师访谈的分析
        1.恰当运用习作例文能够降低学生习作难度
        2.习作例文局限学生思维致使雷同作文频出
        3.习作例文的写作方法可运用到普通单元习作之中
        4.以谈话法和扶放结合方法展开习作例文的指导
        5.习作例文较于精读课文更具示范性和可操作性
        6.反思习作例文的应用提高习作指导的有效性
四、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例文的应用建议
    (一)精准把握呈现时机
        1.作前呈现,范文引路
        2.作中呈现,边写边读
        3.作后呈现,支架迁移
    (二)呈现形式的多样化
        1.单篇整体呈现,全方位示范
        2.局部片段呈现,重点内容举隅
        3.篇章对比呈现,梳理异同点
    (三)应用内容的合理性
        1.聚焦写作要素
        2.坚持“一文一得”
        3.考虑个体差异
        4.整合教学资源
    (四)拓展习作例文应用方法
        1.习作例文与教师“下水文”相结合
        2.习作例文与学生作品相结合
        3.习作例文与课内外优秀文章相结合
    (五)不断反思习作例文的应用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作为“定篇”的《祝福》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起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定篇”的研究
        1.3.2 《祝福》的教学研究
        1.3.3 作为“定篇”的《祝福》教学研究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1.4.1 明确“定篇”选文的教学构思
        1.4.2 明确《祝福》作为“定篇”教学的依据
        1.4.3 对作为“定篇”的《祝福》进行教学设计
        1.4.4 探索“定篇”选文的教学价值实施路径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案例研究法
        1.5.3 问卷调查法
2 “定篇”选文的概述与教学构思
    2.1 “定篇”概念的提出与相关概念界定
        2.1.1 “定篇”概念的提出
        2.1.2 “定篇”的相关概念界定
    2.2 “定篇”选文的性质探析
        2.2.1 经典性与时代性
        2.2.2 权威性与预设性
        2.2.3 固定性与流变性
    2.3 “定篇”选文的教学构思
        2.3.1 “定篇”选文的教学内容确定
        2.3.2 “定篇”选文的教学思路拟定
3 《祝福》作为“定篇”教学的依据
    3.1 从文本的角度看依据
        3.1.1 思想价值
        3.1.2 艺术价值
        3.1.3 历史价值
    3.2 从教学的角度看依据
        3.2.1 课程标准
        3.2.2 学习者需要
        3.2.3 社会价值观
4 《祝福》的教学现状与原因分析
    4.1 调查情况说明
        4.1.1 调查目的
        4.1.2 调查对象
        4.1.3 调查内容
    4.2 现状分析
        4.2.1 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4.2.2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4.2.3 “定篇”的了解情况分析
    4.3 原因分析
        4.3.1 外部因素
        4.3.2 内部因素
5 作为“定篇”的《祝福》教学设计
    5.1 作为“定篇”的《祝福》教学目标设置
        5.1.1 从课程标准的角度看教学目标设置
        5.1.2 从教材内容的角度看教学目标设置
        5.1.3 从学习者需要的角度看教学目标设置
    5.2 作为“定篇”的《祝福》教学内容选择
        5.2.1 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看教学内容选择
        5.2.2 从教材内容的角度看教学内容选择
        5.2.3 从学习者需要的角度看教学内容选择
    5.3 作为“定篇”的《祝福》教学辅助材料选择
        5.3.1 背景辅助材料选择
        5.3.2 核心阅读材料呈现
        5.3.3 权威阐释材料选择
    5.4 作为“定篇”的《祝福》教学环节设计
        5.4.1 专题方向
        5.4.2 专题导读
        5.4.3 课段一:泛读概述
        5.4.4 课段二:精读原作
        5.4.5 课段三:再读深解
        5.4.6 课段四:专题写作
        5.4.7 课段五:深度体验
    5.5 作为“定篇”的《祝福》教学方法设计
        5.5.1 讲授法
        5.5.2 读书指导法
        5.5.3 探究式教学法
6 “定篇”选文的教学价值实施路径与反思
    6.1 “定篇”选文的教学价值实施路径
        6.1.1 常规路径
        6.1.2 专题路径
    6.2 “定篇”选文教学价值实施路径的反思
        6.2.1 路径的优势
        6.2.2 路径的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的思辨性思维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综述
        1.议论文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2.议论文阅读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3.议论文写作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案例研究法
        3.课堂观察法
    (五)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一、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的思辨性思维培养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思维
        2.思辨
        3.思辨性思维
    (二)议论文阅读教学与思辨性思维的关系
        1.议论文与思维
        2.议论文阅读教学与思辨性思维
        3.议论文阅读中培养思辨性思维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辨析能力
        (3)有助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
二、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思辨性思维培养的问题
    (一)问卷调查情况介绍
        1.调查对象与方法
        2.调查内容
    (二)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思辨性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少问题意识
        2.学生缺少反思意识
        3.缺少探究品质的培养
        4.教师缺少思辨性思维教学观念
        5.教师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方法较为欠缺
    (三)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思辨性思维培养问题归因
        1.对“标准答案”的追逐销蚀着学生的思考能力
        2.“单纯传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的质疑精神
        3.教师本身缺少思辨性思维
三、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思辨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一)思辨性思维特质之反思性——质疑精神的培养
        1.预读文本,培养问题意识
        2.设问激疑,启发学生思辨性思维
        3.多元评价,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二)思辨性思维特质之合理性——逻辑能力的培养
        1.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思辨性思维
        2.以写促思,加强思辨性思维训练
    (三)思辨性思维特质之深刻性——探究品质的培养
        1.比较阅读,促使学生辨析
        2.通过课堂辩论,培养辨析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10)初中语文古诗词拓展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古诗词教学的相关理论及教学方法探索
    (一)中外名家的诗教观
        1.孔子“兴、观、群、怨”的诗教观
        2.朱熹“正心导情”的诗教观
        3.柏拉图“诗与哲学等同”的诗教观
        4.陶行知诗化民众的诗教观
        5.卢梭的“自然主义诗学”诗教观
    (二)古诗词常用教学方法探析
        1.传统诵读法
        2.情景教学法
        3.专题教学法
        4.情境教学法
二、古诗词拓展教学的四个维度
    (一)拓展的长度
        1.课前准备时间的长度
        2.课堂教学时间的长度
        3.课后作业时间的长度
    (二)拓展的深度
        1.学生思维能力的深度
        2.内容理解层次的深度
        3.对学生启发上的深度
    (三)拓展的广度
        1.学生诗词阅读的广度
        2.诗词专业素养的广度
        3.相关学科拓展的广度
    (四)拓展的效度
        1.背诵与朗读的效度
        2.理解与分析的效度
        3.整合与创造的效度
三、初中语文古诗词拓展教学现状调查及其相关问题分析
    (一)学生方面
        1.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不高
        2.学习古诗词仅限于教材
        3.缺乏古诗词文化认同感
        4.无法将古诗词融于生活
    (二)教师方面
        1.内容丰富度有待开拓
        2.讲解细致度有待加强
        3.环节变化度有待多元
        4.活动拓展度有待加深
    (三)学校方面
        1.古诗词的环境有待优化
        2.古诗词的活动有待增多
        3.跟踪测评体系有待完善
        4.图书资料提供有待增加
    (四)家长方面
        1.营造氛围能力不强
        2.拓展资源能力不够
        3.辅助教学能力不足
        4.创办诗词活动不多
四、初中语文古诗词拓展教学策略
    (一)学生方面
        1.阅读古诗词作品以提高审美力
        2.重视吟唱古典诗词以陶冶性情
        3.游览名胜古迹以增强文化底蕴
        4.尝试古诗创作以培养文学素养
    (二)教师方面
        1.激发学生学诗兴趣
        2.带领学生深入自然
        3.引导学生论辩分析
        4.做好课上课下衔接
    (三)学校方面
        1.组织教师编写古诗词校本教材
        2.开展古诗词比赛激发学诗兴趣
        3.举办名家讲座培养古诗词理论
        4.制作标语标牌营造古诗词环境
    (四)家长方面
        1.引导孩子阅读和欣赏诗歌剧
        2.共同欣赏由诗歌改编的音乐
        3.家庭内部进行古诗词的游戏
        4.引导孩子诗化语言表达训练
    (五)过程调控
        1.课前做好预习准备
        2.课中做好内容讲解
        3.课后做好作业辅导
结语
附录一 初中语文古诗词拓展教学现状调查——学生问卷
附录二 初中语文古诗词拓展教学现状调查——教师问卷
附录三《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案例设计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例谈语文教学中的“导”(论文参考文献)

  • [1]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长文章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姚淑敏.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2]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名着导读”模块的教学研究[D]. 杨金玲.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3]统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案例研究[D]. 杨棵.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4]基于任务驱动的“名着导读”教学设计与实施 ——以《骆驼祥子》为例[D]. 饶瑞敏.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七至九年级人教版和部编本教材散文编选的比较研究[D]. 关雯雯.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6]语言建构与运用视域下的高中小说教学研究[D]. 赵静茹.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7]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习作例文的应用研究[D]. 潘晓慧.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8]作为“定篇”的《祝福》教学研究[D]. 兰梓心.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9]初中议论文阅读教学中的思辨性思维培养研究[D]. 殷星媛.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10]初中语文古诗词拓展教学研究[D]. 艾洪越.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标签:;  ;  ;  ;  ;  

汉语教学“指南”的一个例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