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电网在线预判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韶关电网在线预判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韶关电网在线预决策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实施(论文文献综述)

陈子龙[1](2019)在《韶关城区某住宅小区新建配电站智能化规划、设计与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至今,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蓬勃发展,电能在国民能源消耗使用占比越来越重。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对电力的需求已经从用上电转变为用好电,这就要求电力企业要跟上新时代的步伐,大力推广新技术在电网建设的应用。尤其是近年来,智能电网的概念越来越普及,“智能电网”成为了行业热点。研究如何开展智能电网的建设及其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韶关地处粤北山区,是广东的北大门。作为一个老牌的工业城市,城区配电网电缆化率较高,配电站数量较多。配电站作为配电网络的重要节点,由于其独立性、安全性的特点,配电站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通常情况下,10k V馈线的联络、分段节点一般设置在配电站。而且随着近年房地产统建小区的增多,一些老旧小区供电设施的改造接收,新建配电站的数量也在逐年递增。建设智能配电站对整个配电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展智能配电站建设的研究对其他地区的智能配电网建设也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基于对智能配电站的背景、意义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韶关城区智能配电站的建设进行了详细的规划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对韶关城区传统配电站功能、站内设备设施、全站数据等基础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找出实际需求和存在问题,为日后的智能配电站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依据。2.针对韶关城区配电站的实际情况,对比分析了各种智能化设计,讨论了智能配电站的设计目标及其建设方案,为今后的智能配电站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了指导和参考。3.根据智能配电站通信方案技术原则提出改造方案。韶关城区智能配电站的建成,能够实现配电网实时在线分析和决策控制,进而提高整个配电网运行可靠性及经济性。有助于电网向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对电力的需要,服务好韶关地方经济的发展。

黄天罡[2](2018)在《统计分析与因果分析在暂态稳定量化评估中的融合》文中认为面对化石能源的日渐枯竭和全球气候变化的现实威胁,以绿色低碳为目标的新能源革命势在必行。中国特高压、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工程建设的逐步推进,对清洁能源输送意义重大,正引领我国加速能源革命。中国特高压工程的陆续建设进一步增强系统互联,但却引入了更多非线性电力元件。一方面,暂态稳定分析时面临的“维数灾”问题进一步凸显;另一方面,故障波及速度和范围急剧增大。此外,日益频发的极端自然灾害、高渗透率新能源入网、日趋成熟的电力市场机制,深刻影响着系统运行风险及其不确定性。因此,当前实用于工程的暂态稳定分析软件和稳定控制防御系统面临新的挑战,而在保证暂态稳定分析及控制精度的前提下,较大程度地减小计算代价、加快解算速度,由此提升暂态稳定评估性能,对于保障新一代电网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已有研究大多基于统计分析,开发算例筛选技术,在力求保留失稳算例应用精确算法执行分析的前提下,可一定程度地降低暂态稳定分析的计算量,然研究成果少见工程系统广泛地强壮实用;对于暂态稳定切机控制策略的优化搜索,多基于稳控机理、从精确的受扰轨迹中挖掘恰当的寻优指标,然少见关于自适应快速的策略搜索算法的报道。因此,亟需融合稳定性的因果和统计分析,来破解暂态稳定分析及控制精确性与快速性间的矛盾。本文从算法本体设计的角度,来提升暂态稳定评估性能。从理论分析、算法设计、实例仿真三个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获得一些自主创新研究成果。1.阐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量化分析精度与速度矛盾的理论机理,提出了用于兼顾暂稳分析精度与速度的算例筛除及分类框架的构建思路:揭示了暂态稳定量化分析的本质在于对包括各发电机的电磁功率、机械功率和功角在内的相关数据的信息挖掘,指出了电磁及机械功率-功角曲线(Pe-δ、Pm-δ曲线,也即Pe(δ)、Pm(δ)函数)对于量化稳定裕度的重要意义。分别针对理想哈密顿和非哈密顿映象系统,基于公式推导和理论分析,阐述了时变因素的计及使得Pe(δ)、Pm(δ)函数由定常演化为时变,进而导致计算精度与速度间矛盾的机理。由此,可设计指标表征算例所含时变因素的强弱程度,从而自适应地指导简化及详细算法间的切换,进而构建算例筛除及分类框架。2.提出了快速量化算例时变程度的方法:论述了组成EEAC算法框架的静态EEAC(SEEAC)和动态EEAC(DEEAC)子算法在表征算例时变因素时的差异。从比较时变因素计及程度对稳定裕度的整体影响,及其分别对动能增加及减少阶段各自影响两个角度出发,提取应用SEEAC和DEEAC执行暂稳分析时的差异信息量化算例时变程度。3.设计了基于时变度指标的稳定算例筛除框架:阐明稳定算例筛除的严格性和快速性间的矛盾特性。为破解该矛盾,可基于时变因素影响近似评估结论误差特性的因果分析,以上述时变度指标粗略表征由SEEAC或DEEAC算法求得的近似稳定裕度的可信度,可将近似稳定裕度足够大且其可信度足够高的稳定算例筛除。据此设计了若干筛除规则,并基于统计分析优化各阈值,进一步优选出具有独特识别性能者,按其识别效用由高到低的排序设计筛除框架。针对9个中国区域电力系统不同工况情形下的预想故障集的仿真分析表明,它采用统一的判据与阈值,仅消耗原EEAC算法1.2%的计算代价,准确筛除了约87.7%的实际稳定算例,从而将执行预想故障集全体算例的可靠稳定性判定所需的总计算量降低到只有完整EEAC算法流程的37.4%。4.设计了基于时变度指标的算例全集分类框架:阐述了应用算例筛除框架来兼顾暂态稳定分析精度与速度时仍可能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算例分类框架的总体设计思路:将全体算例分为稳定、疑似稳定、不确定、疑似失稳、失稳5类;稳定类及失稳类算例可直接筛除,并进一步视在线暂稳分析要求可自适应地筛除疑似稳定类及疑似失稳类算例,而仅对受不确定因素影响敏感的不确定类算例应用精确算法执行分析。基于时变因素影响暂稳分析精度与速度矛盾特性的因果分析,设计了用于识别失稳类、疑似稳定类及疑似失稳类算例的各规则;基于统计分析优化各阈值、并优选出具有独特识别性能者。依照先稳定类及失稳类、后疑似稳定类及疑似失稳类的识别顺序,分别按各规则识别效用由高到低的排序构成分类框架。针对相同预想故障集的仿真表明,它相较筛除框架,在保证全体算例实现可靠定性判稳的前提下,将所需的总计算量降低到只有完整EEAC算法流程的15.2%。5.提出了快速评估算例失稳模式易变特性的方法:揭示了进一步提升分类性能的关键在于提取新的表征算例时变特性的指标。针对暂态失稳算例,基于因果分析揭示了其时变因素越强,其失稳模式受故障参数(例如故障清除时间τ)摄动影响的敏感程度也就越强的稳定性机理;通过对由大步长泰勒级数展开求得的各机摇摆曲线进行数据挖掘,快速量化了失稳模式易变程度。进一步结合统计分析来优化阈值,设计了失稳模式易变特性评估规则,实现了预想故障集中不同故障地点的各算例失稳模式随τ易变特性的准确快速识别。6.设计了基于时变度和易变度指标的新算例全集分类框架:阐述了易变度指标从表征各机组动态行为随τ变化规律的角度可反映算例时变程度,亦可标志近似算法评估结论的可信度。提出新算例分类框架的总体设计思路:预想故障集中各算例可分为稳定、不确定、失稳3类,以期将实际稳定及失稳的算例更多地准确识别为稳定类及失稳类,进一步减小需应用精确算法执行分析的算例数。利用时变因素影响近似稳定裕度可信度的因果分析,基于时变度指标、易变度指标、近似稳定裕度,设置新的稳定类及失稳类算例识别规则;利用统计分析来优化其阈值。从原稳定类及失稳类、新稳定类及失稳类的各识别规则中,优选出具有独特识别性能者,并将这些规则按其识别效用由高到低排序,构成新分类框架。针对相同预想故障集的仿真表明:它相较原分类框架,在保证全体算例实现可靠定性判稳的前提下,将所需的总计算量进一步降低到只有完整EEAC算法流程的9.6%。并揭示了两分类框架区别与联系。7.设计了最优切机控制策略搜索的自适应快速方法:论述了现有实用于工程的最优切机控制策略搜索算法需要由逐步积分获取受扰轨迹,并挖掘稳定性的量化知识;获得切机控制策略最优解的前提在于准确地识别失稳模式,并按控制的性价比来优化。为保证控制精度,积分与量化知识提取的步长都必须足够小。基于因果分析揭示了:若算例时变程度较弱,其失稳模式对积分步长的变化不敏感。由此,可以用大步长泰勒级数展开来代替小步长数值积分、获取受扰轨迹,并据此优化切机控制策略。换言之,各算例据其时变程度,可自适应地决定用大步长泰勒级数展开或小步长数值积分、来求取受扰轨迹,并优化切机策略,由此智能地兼顾控制精度与速度。进一步结合统计分析,设计了切机控制策略搜索的自适应快速方法。针对相同预想故障集,应用该方法对实际失稳的算例执行最优切机控制策略搜索时,相较现有的基于小步长逐步积分的各切机控制策略搜索方法,在保证搜索结论准确的前提下,可将所需的总计算量至少减少一个数量级。

余文杰[3](2016)在《通信系统对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特高压跨区互联电网的发展,将使数千公里的数据传输成为可能,而随着新的通信技术如ASON(自动交换光网络)、SDN(软件定义网络)和OTN(光传送网)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由于其路径保护算法的复杂性,无法简单计算其延时和误码,因此通信的系统的延时和可靠性对电网运行控制的影响将不可忽视。传统电力系统三道防线的分析和控制局限于省级电网,一般均默认站间的通信速度和通道可靠性均满足要求,然而跨区、超长距离的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的广域控制对通信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系统保护需要基于已有物理光纤资源,采用最新的通信保护控制技术,全面满足以稳定控制为主的系统保护类业务对多源广域信息传输的需求。系统保护通过采用跨区域协调、精准切负荷、交直流协调控制和主动解列等技术手段,确保特高压交直流大电网的安全稳定性。然而现有通信体制难以同时满足系统保护对通信高可靠性、高实时性和高安全性的需求。通信在系统保护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此通信系统的中断、延时和误码可能会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控制产生重要的影响。现代电力系统已经发展为由物理电力系统和通信信息系统构成的复杂耦合网络系统,国外多次发生的通信系统故障和被攻击导致电力系统的瘫痪事故给中国电力系统的大停电防御敲响了警钟。因此构建通信系统的三道防线和电力系统三道防线的协同防御才能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研究通信系统对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的影响,主要工作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自适应闭环紧急控制系统工程软件的四个关键技术,其中基于E格式的稳控策略统一了稳定控制装置和大电网广域监测分析保护控制系统调度中心站的控制策略模型:可配置决策工程软件采用了输入数据与内部实现相分离的软件技术,简化了稳定控制装置决策工程软件的复杂度,而要实现自适应闭环稳定控制系统离线和在线稳控策略的自适应搜索和执行必须要保障通信系统的可靠性。(2)定性分析了电网稳定控制系统不同控制层之间分别发生通信延时和通信中断对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的影响,基于EEAC暂态功角稳定性量化理论推导出了经典多机系统中切机灵敏度随时间变化和稳定裕度对机组功率的灵敏度的解析表达式,给出了系统切机灵敏度与稳定裕度对机组功率的灵敏度之间的定量关系。(3)根据电力三道防线故障发生前、故障发生后恶果未显现、故障后恶果已显现和故障后恢复等阶段,从控制代价、控制手段和实施时间上等方面创造性提出了通信三道防线的定义和通信安全防御系统的总体框架,并介绍了通信安全防御系统预警子系统和控制决策子系统的功能结构。(4)以延时跳开关和延时切机为例验证了延时控制负效应的机理,并在特高压交直流混联电网与电力通信网的联合仿真中,以通信系统的实际延时替代传统的固定延时,同时考虑通信系统误码造成的延时,基于切机灵敏度优选控制策略算法,仿真了通信延时的变化对稳定控制措施和系统稳定裕度的影响。(5)综合电力系统和通信系统的拓扑结构和物理特性,提出了考虑通信信息系统风险的电力和通信交互影响的通用化数学模型,并指出计算稳控站间通信概率阵是计及通信系统风险的紧急控制风险评估的核心技术。以电网稳定控制业务为例,详细介绍了数学模型中各矩阵的物理含义和计算方法。基于两节点稳定控制系统和江苏EACCS系统,介绍了稳控设备站间通信概率阵的计算方法。(6)分析了通信系统影响电力系统的途径,指出进行电力系统和通信系统综合分析和控制的关键是需要对这两个系统的预想故障进行关联分析后再按照各自的控制流程分别对系统进行控制决策。基于电力系统对通信系统的通信需求和通信系统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以电力紧急控制为例提出了电力紧急控制和通信安全防御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规则和协调控制流程。并以含特高压的某省级电网为例,对传统200ms切机、考虑通信实际延时和考虑通信预想故障的三种稳定控制策略进行了比较,说明将通信信息信息引入电网停电防御系统后,所需的切机切负荷量一般会比传统的停电防御系统少,因而控制代价会减小。(7)考虑工程应用中基于固定故障场景忽略控制延时的差异来计算不同控制措施的控制效果的局限性,分析了考虑通信信息系统风险的电网离线控制策略和在线控制策略的计算方法,针对WARMAP计算紧急控制策略时无法考虑不同控制措施的切除时间,提出了计及通信失效的WARMAP控制措施自适应搜索方法,并在含特高压的某省级电网中展示了考虑通信失效的离线策略在线校核和在线控制策略优化的算法实例。本研究工作受到国家电网公司千人计划专项《考虑通信信息系统风险的电网安全稳定防御关键技术研究》的支持,本文的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该项目通信安全防御系统和考虑通信信息风险的电网安全防御系统的开发,并利用WARMAP、通信安全防御系统和区域稳定控制系统,构建了该项目的实验验证平台,验证电力系统WARMAP和通信安全防御系统协调控制研究成果的可用性和有效性。

李强,张裕,林杨,胡意茹,谢小荣[4](2016)在《海上油田群电网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传统海上油田群电网所配置的能量管理系统(EMS/SCADA)仅能实现对电网的基本监测和控制功能,自动化及智能化水平较低。提出海上油田群电网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方案,在现有油田群电网EMS的基础上,结合智能电网相关标准,对电网整体进行建模,将拓扑分析、状态估计及潮流计算等基本功能整合,形成海上油田群电网基础计算平台。在计算平台基础上开发海上油田群电网智能功率控制、多维性能指标监测及动态安全评估和基于在线决策的自愈控制等高级功能,实现电网"监测-预警-优化-控制"一体化智能监控,从而保证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高效运行。

鲍颜红[5](2016)在《大电网多形态稳定性预防控制和紧急调控的在线辅助决策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大区电网的互联、直流输电工程的大量建设以及新能源发电在电网中的规模不断扩大,电网运行复杂程度增加,运行方式变化较大,通常的离线分析与控制策略已经难以满足需要,在线安全稳定分析与控制系统成为电网调度中心必备的工具。潜在故障的预防控制辅助决策是在线安全稳定分析与控制系统非常重要的功能,但鉴于复杂大电网高维、强时变、强非线性的本质,目前的决策算法鲁棒性和计算速度尚难以满足在线计算的要求。不宜以能否获得全局最优解作为考核计算方法有效性的准则,基于物理现象和控制机理,可以从搜索过程中每一次的仿真轨迹或模态分析中提取量化信息,计算控制性能指标,用于指导寻优计算过程中下一步的搜索方向以及各种计算任务在并行计算平台上的分配,从而尽快得到可行和尽量优化的调整方案,满足实际大电网对预防控制在线计算的要求。针对紧急状态显现后安全稳定紧急调控,基于广域测量系统(WAMS)的电网动态实时信息,可以提取反映电网紧急状态的特征量,给出定性的调控建议,但无法确定定量的紧急控制措施。要想抛开大量不切实际的假设来获得人工紧急调控的定量决策,必须通过基于系统模型的仿真计算获得,采用实测轨迹数据与在线预决策计算结合的理论及思路,可以为人工紧急调控提供辅助决策支持。本文针对暂态稳定预防控制、动态稳定预防控制以及多种安全稳定问题的综合辅助决策问题,在分析目前各类预防控制计算方法基础上提出满足复杂大电网在线分析控制适应性要求的计算方法。基于广域测量系统(WAMS)的电网动态实时信息和实测轨迹数据与数字仿真结合的思路,针对低频振荡和电压稳定的在线紧急控制问题,提出人工紧急调控决策支持的计算方法。(1)基于扩展等面积准则(EEAC)提供的安全稳定模式信息及其计算的机组参与因子,提出了暂态稳定预防控制的在线计算方法。按多个预想故障下系统稳定裕度加权并计及控制代价得到控制性能指标,排序后首尾配对依次参与控制,逐步调整直至所有故障下暂态功角稳定裕度均满足要求。在采用分布式并行计算技术的集群计算系统中,改进了基于扩展等面积准则的启发式算法,采用枚举并行的方式,将参与因子首尾配对后得到的可能调整方案同时下发至计算节点并行计算,最终在计算结果中选择满足要求的方案作为辅助决策措施,极大地提高了计算速度。(2)为了防止电力系统低频振荡发生,提出了小干扰动态稳定辅助决策和预想故障后的大干扰动态稳定辅助决策在线计算方法。根据状态估计结果和元件模型参数在线计算,将弱阻尼模式的阻尼提高至指定安全值;采取紧急降低关键发电机出力方式,并给出了协调控制多个弱阻尼模式的机组出力调整措施;基于并行计算策略可以同时满足控制措施的准确性和实时性要求。(3)大多数基于同步相量数据的静态电压失稳预测方法仅根据本地节点或支路的PMU量测值,通过对系统进行戴维南等值来计算判断电压失稳的指标,没有充分利用系统中大量的PMU信息,能否准确预警实际电网的电压失稳值得商榷。根据SCADA系统采集的电网实时运行状态,可以进行PV曲线计算和QV模态分析,计算电压稳定裕度和静态电压稳定辅助决策。为了提高预警的实时性,基于PV曲线和QV模态分析计算得到的关键节点临界电压和参与因子,求取以参与因子为权重的关键节点PMU电压量测值与临界电压的距离,得到实时的电压稳定裕度。当电压稳定裕度不满足要求时,根据预决策计算得到的将电压稳定裕度提高到不同档位值的控制措施,将裕度当前值和目标值之差与按档位划分的裕度值相匹配,给出提高电压稳定裕度的控制措施。(4)目前实际采用的PSS一般只考虑机端信号,对区域振荡模式的抑制作用有限。根据PMU实测的发电机功角、有功功率、厂站(母线)电压相角、线路有功功率和变压器有功功率等信息,在线监测电网低频振荡事件,识别振荡模式和强相关机组。将低频振荡在线分析和小干扰稳定性辅助决策相结合,提出了低频振荡实时控制的方法。高压直流输电由于具有快速响应的特性和强大的过载能力,可以被用于提高交直流混联系统的动态稳定性,分别从直流线路选择、功率支援时机、支援量三方面研究了采用直流功率支援抑制低频振荡的关键技术。在机端电压调整对低频振荡阻尼影响的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采用广域信息的发电机电压控制抑制低频振荡方法。(5)目前互联大电网各类安全稳定问题相互交织,多种安全稳定隐患可能同时出现,需要在辅助决策计算中考虑多种安全稳定问题之间的协调优化。本文提出在线安全稳定综合辅助决策的计算方法,将各种安全稳定问题按重要和复杂程度进行排序,获得各问题的计算队列,确保优先给出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影响程度高的安全稳定问题对应的辅助决策:采用安全稳定性指标对候选控制措施的灵敏度或参与因子信息作为安全稳定约束,避免各类辅助决策功能给出相互矛盾的控制措施;各辅助决策功能通过计及队列中之前的辅助决策措施,避免同时调整同一类控制措施;对于耦合关系不强的多类安全稳定问题,进一步采用分解协调的方法提高计算速度;采用递归迭代解决可能的控制措施冲突问题。基于实际大电网的算例仿真验证了以上算法的快速性和实用性。所得研究成果不仅具有理论上的意义,通过与工程现场的磨合,可望为电力系统的运行提供实用的在线安全稳定预防控制和紧急调控的决策支持工具。

赵帅[6](2014)在《基于二维一阶伴随系统的电网暂态稳定在线分析与控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大规模交直流混联电力系统的不断建设和发展,依靠离线数据或者SCADA/EMS数据实现暂态稳定分析与控制的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实际电网的运行需求。而广域测量系统(WAMS)的投入使用,为暂态稳定分析和控制带来了新技术手段。本文提出了将二维一阶伴随系统理论与WAMS实时数据相结合,实现暂态稳定分析与紧急控制的新思路。论文首先系统地介绍了二维一阶伴随系统的理论基础,并分析了其基于WAMS系统实现稳定性分析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数值微分求导方法的二维一阶伴随系统的在线计算方法,以及在线暂态稳定分析与紧急控制的实现架构,为后文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计算方法。提出了将二维一阶伴随系统和WAMS系统相结合的暂态稳定在线识别方法。该方法定义考虑多摆稳定的最小投影动能,并提出对应的暂态稳定判据。为了给紧急控制系统预留更多的时间,提出利用最小二乘拟合技术预测系统轨迹并进行稳定性预判。所提方法不受系统模型参数和网络拓扑影响,无需识别临界机群和计算故障后系统稳定平衡点,仅需采集发电机运行数据即可进行稳定性判别。建立了伴随凹轨道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该系统提出了暂态稳定性在线识别的新方法。基于微分几何学的曲率概念实现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点和预测稳定边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失稳预测判据。该系统与二维一阶伴随系统互为映射,因此,具备其在稳定性分析中的诸多优点。此外,该方法在预测边界时能避免因回摆点附近强非线性而导致预测失效的问题,并且无需调节观测和预测窗口。提出了一种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在线分析的分区-合成方法,并设计了利用WAMS数据实现大电网分层分区在线监控的系统框架。利用所提分区-合成理论,各区域系统仅需传递二维一阶伴随系统的特征量即可实现快速、准确判断全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因此,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实际系统稳定分析数据的传输效率并降低系统数据的存储空间。提出了基于伴随凹轨道系统的电力系统实时闭环紧急控制方法。该方法利用发电机组失稳排序指标选取失稳机组,基于凹轨道失稳裕度来估计紧急控制切机量。所提方法能够在不依赖离线故障策略表的条件下实现在线紧急控制,此外,该方法将失稳机群识别和稳定性判别过程相解耦,提高了实时紧急控制策略在实际电力系统中的计算效率和实用性。

常康,宋晓芳,薛峰,周玲[7](2013)在《计及风电影响的安全稳定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风电并网规模的增加,研究计及风电影响的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了风电不确定性、风电场利益公平诉求对安全稳定控制策略的影响,从逻辑功能结构和分层分区控制体系两方面设计了计及风电的安控策略实施框架,提出了计及风电不确定性和计及风电场利益公平的安全稳定控制策略制定方法。最后,结合风电基地实际数据,通过对比仿真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毕兆东,黄河,王新宝,俞秋阳,钱锋,徐光虎,曾勇刚,陈松林,孙光辉,常宝立[8](2011)在《南方电网在线预决策系统》文中认为基于在线稳定决策技术开发了南方电网在线预决策系统,该系统集电网在线稳定计算分析、稳定判别、故障预警和控制决策于一体,具备各种电力系统静态、暂态、动态稳定分析和在线刷新稳控装置中控制策略表功能。系统硬件由数据库服务器、计算服务器、Web服务器、监视和维护终端、磁盘阵列、防火墙、物理隔离装置、通信机、安全稳定控制装置组成。全部分析程序软件使用C++语言编写,支持Windows和各种Unix平台。系统采用分布式计算、多线程和提前终止计算等技术,满足在线计算速度要求,核心计算程序通过BPA暂态稳定计算程序对比测试,满足在线计算精度要求。

王珂,吴烈鑫,李威,方勇杰[9](2008)在《在线预决策稳定控制系统在粤北电网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介绍了粤北电网在线预决策稳定控制系统的设计、运行原理及实施情况,并提出新的设想。该系统采用动态开断潮流法进行静态安全分析,采用匹配关键节点状态和网络拓扑结构的方法进行状态估计。通过实时数据仿真分析证明,该系统在确保电网暂态稳定和静态安全满足要求的同时,可实现追求最小综合控制代价的目标。该系统显着提高了粤北电网的送出能力,且具备一定的适应电力市场环境的能力。

赵建国,薛禹胜[10](2008)在《南方电网综合防御框架的构思》文中指出针对南方电网复杂的交直流混合输电的特点,构思时空协调的停电防御框架。在广域信息平台、在线量化稳定分析和自适应控制决策等环节上,提升防御灾变的功能,即从静态到动态范畴,从离线到在线,从定性到定量,从固定设置到自适应优化;其中特别强调相继故障的风险预警和多方面的协调。其创新点和工程应用还包括:在没有数学模型的支持下,评估实测时间响应曲线的轨迹稳定裕度;非自治非线性系统的特征根分析技术;高维受扰轨迹之间的相似度指标,及以其为基础的模型识别技术;将气象和雷电等非电力信息整合到停电防御框架中,对相继故障的风险进行仿真和预警;基于风险管理概念的协调控制。

二、韶关电网在线预决策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实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韶关电网在线预决策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韶关城区某住宅小区新建配电站智能化规划、设计与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美国智能电网研究现状
        1.2.2 欧洲智能电网研究现状
        1.2.3 亚洲智能电网研究现状
        1.2.4 国内智能电网研究现状
        1.2.5 智能配电网研究现状
        1.2.6 智能配电站研究现状
    1.3 研究范围与研究内容
    1.4 章节安排
第二章 韶关城区某住宅小区新建配电站分析
    2.1 社会经济环境分析
    2.2 韶关城区某住宅小区新建配电站现状分析
        2.2.1 项目概况
        2.2.2 电源情况
        2.2.3 用电现状
        2.2.4 负荷发展预测
        2.2.5 主要存在问题
    2.3 规划方案分析
        2.3.1 建设必要性
        2.3.2 配电方案规划
        2.3.3 站址规划
        2.3.4 规划计算分析
    2.4 设计方案分析
        2.4.1 接入电源点设计
        2.4.2 用电负荷计算
        2.4.3 配电变压器容量配置
        2.4.4 低压配电系统设计
        2.4.5 配电站电气布置
        2.4.6 配电站建筑布置
    2.5 建设实施方案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10kV公用配电站的智能化规划
    3.1 配电站智能化规划目标与原则
        3.1.1 智能配电网规划的一般要求
        3.1.2 配电自动化规划要求
        3.1.3 通信信息系统规划要求
    3.2 智能配电网规划方法
    3.3 智能配电网规划的关键技术
        3.3.1 基于供电可靠性的配电网规划
        3.3.2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优化规划
    3.4 配电站智能化规划方案
        3.4.1 智能配电站定义
        3.4.2 系统规划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10kV公用配电站的智能化设计
    4.1 设备状态监测智能化建设
        4.1.1 中压柜设备状态监测
        4.1.2 变压器设备状态监测
        4.1.3 低压柜设备状态监测
    4.2 环境监控智能化改造
    4.3 安防监控智能化改造
    4.4 智能配电站系统整体设计架构
    4.5 智能配电站系统配置
        4.5.1 系统软件功能清单
        4.5.2 设备配置清单
    4.6 智能配电站系统软件功能设计
        4.6.1 设备状态监测功能
        4.6.2 环境监控及安防监控功能
        4.6.3 线上/线下运维管理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10kV公用配电站的智能化建设
    5.1 建设准备
        5.1.1 人员准备。
        5.1.2 .材料、机具准备
        5.1.3 施工现场管理准备
    5.2 建设实施步骤
    5.3 建设实施关键技术
        5.3.1 配电站复测及路径放线
        5.3.2 基坑开挖及平整沟底
        5.3.3 砼基础与框架结构的施工
        5.3.4 防雷与接地安装
        5.3.5 油浸式电力变压器安装
        5.3.6 中、低压开关柜安装
        5.3.7 智能设备安装
    5.4 质量控制要求、控制措施及验收流程
        5.4.1 过程质量控制要求
        5.4.2 过程质量控制措施
        5.4.3 验收流程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统计分析与因果分析在暂态稳定量化评估中的融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特高压、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
        1.1.2 大电网防御体系
    1.2 暂态稳定分析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2.1 暂态稳定分析方法
        1.2.2 算例筛选技术
    1.3 暂态稳定紧急控制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3.1 三道防线
        1.3.2 紧急控制
        1.3.3 切机控制策略优化方法及研究现状
    1.4 当前暂态稳定分析及控制技术面临的挑战
        1.4.1 实现准确快速的暂态稳定分析及控制的迫切性
        1.4.2 暂态稳定分析及控制算法工程应用现状
        1.4.3 融合统计分析与因果分析以应对挑战的必要性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关于破解量化分析精度与速度间矛盾的因果分析
    2.1 引言
    2.2 暂态稳定量化分析方法的一般思路
    2.3 理想哈密顿映象系统
        2.3.1 δ的数值求解存在积分步长与精度间的矛盾
        2.3.2 Pe同δ的内在联系
        2.3.3 Pe的数值求解亦存在积分步长与精度间的矛盾
        2.3.4 同量化稳定裕度密切相关的Pe(δ)函数的求解规避了数值积分
    2.4 非哈密顿映象系统
        2.4.1 时变因素的引入
        2.4.2 表征误差的产生
    2.5 破解矛盾的尝试
        2.5.1 EEAC是对多机轨迹的降维映射和数据挖掘
        2.5.2 积分及映射步长的不同选择导致特性互补的三种EEAC子算法
        2.5.3 三种算法在执行极限计算时的协调配合
        2.5.4 对执行裕度计算的启迪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算例时变程度的快速表征方法
    3.1 引言
    3.2 简化程度不同的各算法评估结论间的差异
        3.2.1 SEEAC未计及任何时变因素的影响
        3.2.2 DEEAC计及了部分时变因素的影响
        3.2.3 算例时变程度的定义
    3.3 各机动态行为信息挖掘
        3.3.1 时变因素影响各机受扰轨迹
        3.3.2 非同调信息的快速提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时变度指标的稳定算例高效筛除方法
    4.1 引言
    4.2 EEAC三种算法特性回顾
    4.3 不同量化算法对算例筛除的启迪
        4.3.1 算法的假设与反映时变性的能力
        4.3.2 算例筛除的严格性与快速性间的矛盾特性
        4.3.3 矛盾的解决及其可行性
        4.3.4 筛除规则的设置思路
        4.3.5 筛除框架的设计思路
    4.4 稳定算例的筛除规则
        4.4.1 基于因果分析的规则设置
        4.4.2 基于统计分析的阈值确定
    4.5 筛除框架的设计
        4.5.1 冗余规则的剔除
        4.5.2 筛除规则间的配合
    4.6 筛除框架的校核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时变度指标的算例全集强壮分类方法
    5.1 引言
    5.2 分类框架的整体构造及要求
    5.3 分类框架设计的理论基础与总体思路
        5.3.1 特性互补的三种EEAC子算法在反映时变性能力上的区别
        5.3.3 基于近似算法评估结论的数据挖掘,合理估计其可信度
        5.3.4 识别规则的设置思路
        5.3.5 分类框架的设计思路
    5.4 各类算例识别规则
        5.4.1 基于因果分析的规则设置
        5.4.2 基于统计分析的阈值确定
    5.5 分类框架的设计
        5.5.1 冗余规则的剔除
        5.5.2 识别规则间的配合
    5.6 分类框架的校核
        5.6.1 分类强壮性
        5.6.2 分布合理性
        5.6.3 计算快速性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电力系统失稳模式易变度的快速评估方法
    6.1 引言
    6.2 工程实用的失稳模式识别方法
        6.2.1 EEAC算法的简要回顾
        6.2.2 失稳模式的定义及其识别方法
    6.3 失稳模式随参数的不同变化情形
        6.3.1 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6.3.2 不同演化情形的表征
    6.4 失稳模式易变特性的统计与因果分析
    6.5 快速评估问题的逐步解耦
        6.5.1 快速积分技术
        6.5.2 合适的受扰轨迹及(多个)观察断面的选取
        6.5.3 观察断面处转子角间隙信息的提取
        6.5.4 失稳模式易变度的定义
        6.5.5 评估规则的设置
    6.6 快速评估方法的设计
    6.7 快速评估方法的校核
        6.7.1 评估可靠性
        6.7.2 评估高效性
    6.8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时变度及易变度指标的算例全集强壮分类方法
    7.1 引言
    7.2 易变度指标对提升分类性能的因果分析
        7.2.1 时变因素影响各机动态行为
        7.2.2 易变度指标反映各机动态行为
        7.2.3 易变度指标亦反映时变特性
        7.2.4 易变度指标助于提升分类性能
    7.3 分类框架的重新构造
    7.4 各类算例新识别规则
        7.4.1 基于因果分析的规则设置
        7.4.2 基于统计分析的阈值确定
    7.5 新分类框架的设计
        7.5.1 冗余规则的剔除
        7.5.2 识别规则间的配合
    7.6 新分类框架提升分类性能的校核
        7.6.1 分类强壮性
        7.6.2 分布合理性
        7.6.3 计算快速性
    7.7 两分类框架的区别与联系
    7.8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最优切机控制策略搜索的自适应快速方法
    8.1 引言
    8.2 主导映象识别对切机控制策略搜索的影响
        8.2.1 主导映象的定义
        8.2.2 主导映象的识别
        8.2.3 主导映象与切机控制策略间的关系
    8.3 最优切机控制策略搜索方法回顾
        8.3.1 基本原理
        8.3.2 性能分析
    8.4 时变因素影响切机控制策略搜索性能的因果分析
        8.4.1 影响主导映象识别正确性的因素
        8.4.2 算例分类框架对自适应快速方法设计的启迪
    8.5 基于统计与因果分析的自适应快速方法设计
        8.5.1 最优切机控制策略自适应快速搜索框架的整体构造
        8.5.2 主导映象近似识别结论可信度判据
        8.5.3 切机控制策略近似性价比
        8.5.4 切机控制策略的校核指标
    8.6 自适应快速方法流程
    8.7 性能校核
        8.7.1 方法可靠性
        8.7.2 方法高效性
    8.8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9.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三机系统情形1下的拓扑图与相关参数
附录B:三机系统情形2下的拓扑图与相关参数
附录C:三机系统情形3下的拓扑图与相关参数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期间的论文获奖
    攻读博士期间授权的发明专利
    攻读博士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
    攻读博士期间参与的项目

(3)通信系统对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控制
        1.2.1 电力系统稳定性及其分类
        1.2.2 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的分类
        1.2.3 电力系统的稳定控制措施的对象及分类
    1.3 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的研究现状
        1.3.1 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的决策模式
        1.3.2 稳定控制设备的硬件
        1.3.3 稳定控制系统的软件
    1.4 通信对电力系统影响的研究现状
        1.4.1 电力系统对通信系统的要求
        1.4.2 通信时滞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1.4.3 通信对电力系统稳定控制影响的研究趋势
    1.5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第二章 自适应闭环紧急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
    2.1 引言
    2.2 系统结构
    2.3 关键技术
        2.3.1 基于E格式的稳控策略模型
        2.3.2 可配置决策软件
        2.3.3 稳控策略的自动导入
        2.3.4 在线稳控策略的计算和下发
    2.4 自适应闭环稳控系统与通信系统间的关系
        2.4.1 自适应闭环稳定控制系统站间的数据交互流程
        2.4.2 通信失效对自适应闭环稳定控制系统的影响
    2.5 小结
第三章 电力系统三道防线向通信系统三道防线的拓展
    3.1 引言
    3.2 电力系统的三道防线及电网安全防御系统
        3.2.1 电力系统的三道防线
        3.2.2 电网安全防御系统
        3.2.3 电力通信系统
        3.2.4 电网安全防御系统向通信系统的拓展
    3.3 考虑通信延时的电力系统稳定量化分析
        3.3.1 暂态功角稳定量化理论
        3.3.2 通信延时对电网稳定控制的影响分析
        3.3.3 通信延时对电网稳定控制影响的数学解析
    3.4 电力系统通信防御的框架结构
        3.4.1 外部因素、通信系统和电力系统之间的关系
        3.4.2 电力通信系统的三道防线
    3.5 小结
第四章 通信系统延时对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的影响
    4.1 引言
    4.2 稳定控制系统通信网络的结构和控制信息流
    4.3 延时控制的负效应
        4.3.1 延时跳开关的负效应算例
        4.3.2 延时切机负效应算例
    4.4 通信延时对电网稳定控制的影响
        4.4.1 电力通信综合仿真平台
        4.4.2 通信延时对电网稳定控制的影响
        4.4.3 通信延时对切机灵敏度的影响
    4.5 小结
第五章 计及通信系统风险的电力系统紧急控制风险评估
    5.1 引言
    5.2 电力系统和通信系统交互影响的数学模型
        5.2.1 通信网邻接矩阵
        5.2.2 稳控设备-通信关联阵
        5.2.3 稳控站间通信拓扑阵
        5.2.4 通信系统可靠阵
        5.2.5 稳控站间通信概率阵和稳控设备站间通信概率阵
    5.3 计及通信系统风险的紧急控制风险评估
        5.3.1 计算思路
        5.3.2 算例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通信系统与电力系统的协调防御
    6.1 引言
    6.2 电力系统与通信系统的综合分析与控制
    6.3 电力紧急控制与通信三道防线的协调与优化
        6.3.1 电力紧急控制与通信系统的协调
        6.3.2 算例分析
        6.3.3 考虑通信风险的电力紧急控制策略的计算
    6.4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致谢

(4)海上油田群电网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框架
2 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关键技术
    2.1海上油田电网多维性能监测与动态评估技术
        (1)海上油田电网多性能监测
        (2)海上油田电网动态评估技术[5]
    2.2 海上油田电网在线预决策紧急控制技术
    2.3 海上油田多目标智能功率调度技术
3 一体化智能监测系统的实施与应用
    3.1 一体化智能监测系统的实施
    3.2 一体化智能监测系统的应用
        (1)动态评估
        (2)多目标智能功率调度
4 结束语

(5)大电网多形态稳定性预防控制和紧急调控的在线辅助决策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1.2.1 安全稳定预防控制计算方法
        1.2.2 人工紧急调控与自动紧急控制协同防御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暂态稳定预防控制的在线计算
    2.1 基于EEAC的暂态安全稳定模式分析法
        2.1.1 暂态功角稳定性量化分析
        2.1.2 暂态电压安全定量分析
        2.1.3 功角稳定模式
        2.1.4 功角稳定模式中元件参与因子
        2.1.5 电压安全模式及元件参与因子
    2.2 基于安全稳定模式分析的预防控制模型和算法
        2.2.1 暂态安全稳定极限搜索
        2.2.2 基于安全稳定模式分析的预防控制模型
        2.2.3 预防控制算法
    2.3 预防控制的集群计算方法
        2.3.1 计算方法
        2.3.2 计算的并行化
    2.4 算例分析
        2.4.1 基于安全稳定模式分析的预防控制
        2.4.2 预防控制的集群计算
    2.5 小结
第3章 小干扰和大干扰动态稳定预防控制
    3.1 基于机组出力调整的小干扰动态稳定辅助决策计算
        3.1.1 小干扰辅助决策计算的理论基础
        3.1.2 小干扰辅助决策在线计算关键技术
        3.1.3 辅助决策在线计算方法
        3.1.4 计算实例
    3.2 基于受扰轨迹模式分析的大干扰动态稳定辅助决策
        3.2.1 系统主导模式
        3.2.2 机组参与因子和分群
        3.2.3 计及多模式的并行计算
        3.2.4 计算步骤
        3.2.5 算例分析
    3.3 小结
第4章 静态电压稳定的实时预警和紧急调控
    4.1 基于区域同步相量数据的静态电压失稳预测方法
        4.1.1 传统的基于同步相量数据的静态电压失稳预测
        4.1.2 基于区域同步相量数据的静态电压失稳预测
        4.1.3 预想事故下的综合电压指标
    4.2 静态电压稳定预防控制的在线并行计算
        4.2.1 关键技术
        4.2.2 并行方法
        4.2.3 算例分析
    4.3 电压失稳的紧急调控
    4.4 小结
第5章 低频振荡的紧急调控
    5.1 基于广域信息测量的低频振荡实时控制方法
        5.1.1 低频振荡在线分析
        5.1.2 模式匹配的判据
        5.1.3 离线控制策略
        5.1.4 控制流程
    5.2 直流功率支援抑制低频振荡
        5.2.1 机理分析
        5.2.2 直流功率支援线路选择
        5.2.3 直流功率支援时机
        5.2.4 直流功率支援量
        5.2.5 直流功率支援的控制策略
    5.3 发电机电压控制抑制区间低频振荡
        5.3.1 机端电压调整的作用
        5.3.2 局部模式和区域模式
        5.3.3 基于广域信息的控制方法
        5.3.4 算例仿真验证
    5.4 小结
第6章 在线安全稳定综合辅助决策
    6.1 辅助决策优化问题
        6.1.1 数学模型
        6.1.2 求解方法
    6.2 考虑多种安全稳定约束的综合辅助决策方法
        6.2.1 问题描述
        6.2.2 多种安全稳定问题的综合辅助决策
        6.2.3 预防控制和紧急状态辅助决策的协调
        6.2.4 分解协调
        6.2.5 递归迭代
    6.3 算例分析
    6.4 结语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6)基于二维一阶伴随系统的电网暂态稳定在线分析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传统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
        1.2.1 电力系统稳定性
        1.2.2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方法
        1.2.2.1 数值积分法
        1.2.2.2 暂态能量函数法
        1.2.2.3 扩展等面积法
        1.2.3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控制方法
        1.2.3.1 预防控制
        1.2.3.2 紧急控制
    1.3 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暂态稳定分析与控制研究现状
        1.3.1 广域测量系统及其应用
        1.3.2 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暂态稳定分析综述
        1.3.2.1 机器学习方法
        1.3.2.2 轨迹预测法
        1.3.2.3 轨迹分析法
        1.3.3 基于广域测量系统的暂态稳定控制方法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工作
第二章 二维一阶伴随系统理论基础及其实现
    2.1 引言
    2.2 电力系统二维一阶伴随系统
        2.2.1 二维一阶伴随系统及其投影能量函数的数学模型
        2.2.2 二维一阶伴随系统的物理意义及运动特征
        2.2.3 与其他能量函数方法的比较
    2.3 基于数值微分的二维一阶伴随系统在线计算方法
        2.3.1 插值型数值微分方法
        2.3.2 基于数值微分的二维一阶伴随系统参数计算方法
        2.3.3 算例分析
    2.4 二维一阶伴随系统在本文中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投影动能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在线判别方法
    3.1 引言
    3.2 基于投影动能的电力系统失稳判据及其等价性分析
        3.2.1 基于投影动能的电力系统失稳判据
        3.2.2 基于单机无穷大系统对判据原理的介绍
    3.3 功角暂态失稳预测及在线稳定性分析流程
        3.3.1 基于最小二乘拟合技术的功角轨迹预测
        3.3.2 基于WAMS的二维一阶伴随系统功角失稳分析流程
    3.4 算例分析
        3.4.1 新英格兰10机 39节点算例系统——判据有效性验证
        3.4.2 新英格兰10机 39节点算例系统——轨迹预测误差分析
        3.4.3 华北电网实际系统验证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伴随凹轨道系统的功角暂态稳定在线判别方法
    4.1 引言
    4.2 凹轨道动力系统及其稳定性分析指标
        4.2.1 ACDS系统的数学模型
        4.2.2 基于ACDS系统的稳定性判据
        4.2.3 基于平面曲线理论的ACDS系统稳定监视方法
        4.2.4 ACDS系统曲率圆及其参数的求解方法
    4.3 基于ACDS系统的暂态失稳预测方法
        4.3.1 基于ACDS系统的失稳预测判据与失稳裕度
        4.3.2 ACDS系统稳定边界求解方法
    4.4 算法流程
    4.5 算例分析
        4.5.1 OMIB算例系统
        4.5.2 新英格兰10机 39节点算例系统
        4.5.3 华北电网算例系统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分区-合成理论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
    5.1 引言
    5.2 区域二维一阶伴随系统及其合成方法
        5.2.1 区域二维一阶伴随系统的特征量
        5.2.2 区域与全网惯性中心COI相对运动
        5.2.3 二维一阶伴随系统分区-合成定理
        5.2.4 基于分区-合成定理的在线稳定性分析方法
    5.3 算例分析
        5.3.1 新英格兰10机 39节点系统算例
        5.3.2 华北电网算例系统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伴随凹轨道系统的实时紧急控制方法研究
    6.1 引言
    6.2 基于伴随凹轨道系统的暂稳识别简介
    6.3 失稳发电机组选择与排序方法
        6.3.1 基于二维一阶伴随系统的失稳排序指标
        6.3.2 失稳发电机组选取与排序
    6.4 基于ACDS系统的实时紧急控制方案
        6.4.1 实时紧急控制策略的在线计算
        6.4.2 实时紧急控制方案的实施流程
    6.5 算例分析
        6.5.1 新英格兰10机 39节点算例系统
        6.5.2 修改后新英格兰10机 39节点算例系统
        6.5.3 IEEE 50机145节点算例系统
        6.5.4 华北电网算例系统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插值型求导公式表
附录B 本论文所采用的部分算例系统接线图及系统参数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南方电网在线预决策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分析功能简介
    1.1 状态估计
    1.2 稳定控制决策
    1.3 动态N-1故障扫描
    1.4 断面极限送电功率计算
    1.5 小干扰稳定计算分析
    1.6 静态电压安全性分析
    1.7 现有离线稳定控制策略的校核计算
    1.8 输出BPA格式数据
3 分布式计算平台
4 在线预决策系统发展趋势
    4.1 成为电网运行和调度的辅助工具
    4.2 基于IEC61970标准的分布式模型拼接和模型导入
    4.3 支持多核SMP硬件系统
    4.4 与调度自动化平台充分融合
5 系统其他特点
    5.1 核心计算程序
    5.2 计算速度
6 应用记录
7 结语

(9)在线预决策稳定控制系统在粤北电网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粤北电网运行现状
2 系统设计
    2.1 控制功能
    2.2 状态估计
    2.3 控制策略设计
    2.4 系统运行可靠性设计
    2.5 电力市场环境的适应性
3 系统的功能配置及运行原理
    3.1 功能配置
    3.2 运行原理
4 实际应用
5 新的设想
6 结论

(10)南方电网综合防御框架的构思(论文提纲范文)

1 南方电网的现状与发展
    1.1 南方电网安全稳定性的特点
    1.2 南方电网的分层调度
    1.3 南方电网的调度自动化系统
    1.4 南方电网的调度通信系统
    1.5 在线预决策的基础
2 南方电网综合防御系统的设计总则
3 总体框架
4 功能设计
5 新理念及新功能
6 结束语

四、韶关电网在线预决策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实施(论文参考文献)

  • [1]韶关城区某住宅小区新建配电站智能化规划、设计与建设研究[D]. 陈子龙. 广东工业大学, 2019(06)
  • [2]统计分析与因果分析在暂态稳定量化评估中的融合[D]. 黄天罡. 东南大学, 2018
  • [3]通信系统对电力系统稳定控制的影响研究[D]. 余文杰. 东南大学, 2016(02)
  • [4]海上油田群电网一体化智能监控系统研究与应用[J]. 李强,张裕,林杨,胡意茹,谢小荣. 电气应用, 2016(05)
  • [5]大电网多形态稳定性预防控制和紧急调控的在线辅助决策方法研究[D]. 鲍颜红.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6(02)
  • [6]基于二维一阶伴随系统的电网暂态稳定在线分析与控制[D]. 赵帅. 天津大学, 2014(08)
  • [7]计及风电影响的安全稳定控制技术研究[A]. 常康,宋晓芳,薛峰,周玲. 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 2013
  • [8]南方电网在线预决策系统[J]. 毕兆东,黄河,王新宝,俞秋阳,钱锋,徐光虎,曾勇刚,陈松林,孙光辉,常宝立.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1(08)
  • [9]在线预决策稳定控制系统在粤北电网的应用研究[J]. 王珂,吴烈鑫,李威,方勇杰.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08(12)
  • [10]南方电网综合防御框架的构思[J]. 赵建国,薛禹胜. 南方电网技术, 2008(01)

标签:;  ;  ;  ;  ;  

韶关电网在线预判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