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移行细胞癌79例临床分析

肾盂移行细胞癌79例临床分析

一、79例肾盂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杨相雄[1](2019)在《PD-1在上尿路结石合并肾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肾癌是泌尿外科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肾癌合并上尿路结石的患者也逐年增加。总结分析此类病人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机制,提高对此类病人的临床诊治水平,揭示其可能的致病机制,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收集2015年-2018年间我院收住院的肾癌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结石分为结石组和非结石组,总结其诊疗经验。第二部分是临床基础实验部分,收集上述病例的手术石蜡标本,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PD-1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经过对结石组54例和非结石组133例肾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上尿路结石合并肾癌病人占同期诊断为肾癌的28.9%。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居住环境、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肿瘤部位及大小、肿瘤分期、分化程度上无统计学差异;在临床症状、尿路感染、肾功能受损、肾盂积液上有统计学差异,结石组有临床症状的占72.22%,尿路感染38.39%,肾功能受损29.63%,肾盂积液59.26%。在结石组中,合并肾结石占74.07%,结石小于1 cm占比57.41%,合并的同侧结石占48.15%,合并对侧结石占24.07%。结石组中8例术前未拟诊为肿瘤,漏诊率为14.8%,肾盂癌漏诊占比最高,达62.5%。在临床基础实验部分,运用IHC检测免疫抑制性蛋白PD-1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与尿路结石及肿瘤类型的关系。通过免疫组化分析发现,PD-1在结石组与非结石组均有表达,但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在cc RCC、p RCC、UTC中均有表达且阳性表达率具有统计学意义,以cc RCC中阳性表达率最高。结论:1.上尿路结石患者,当合并有尿路感染、肾盂积液或肾功能受损时,应警惕合并肾癌的可能。2.上尿路结石合并肾癌很容易漏诊,特别是合并肾盂来源肿瘤时。3.PD-1在肾癌中的表达与组织病理类型有关,以cc RCC阳性率最高;与是否合并结石无明显相关性。

沈杰[2](2019)在《11例肾盂癌移行细胞癌伴静脉癌栓临床病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肾盂移行细胞癌伴静脉癌栓病例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误诊原因、治疗方案、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提高对此类罕见病例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9月到2018年9月诊治的11例经手术病理或穿刺病理确诊的肾盂移行细胞癌伴静脉癌栓的临床诊治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肾盂移行细胞癌伴静脉癌栓预后的因素。结果:本研究11例病例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6.2±7.0岁,男女性别比例为4.5:1。最常见的症状为腰腹痛,其次为肉眼血尿和纳差。11例中9例为肾静脉癌栓,2例为下腔静脉癌栓及肾静脉癌栓。6例在影像学上被误诊为肾细胞癌,5例影像学诊断为肾盂癌,误诊组平均肿瘤最长径为(9.9±2.3cm),诊断正确组平均肿瘤最长径为(4.7±0.5cm),两组肿瘤最长径有显着性差异(P<0.05)。11例病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均为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11例病例中位生存期仅为4个月,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得出是否行全身化疗(P=0.046)是影响肾盂移行细胞癌伴静脉癌栓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肾盂移行细胞癌伴静脉癌栓临床极为罕见,首发症状以腰腹痛为主,但不典型,影像学上较难与肾细胞癌鉴别。此类病例病理学上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全身化疗可能会改善患者预后,而手术对预后的影响尚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

林锋[3](2018)在《后腹腔镜联合电切镜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应用及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A组)与联合腹部小切口(B组)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效果;探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经尿道电切术(A组)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资料,与同期40例行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联合腹部小切口(B组)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A组男性17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平均值:67.7±9.9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1.3±1.4kg/m2;其中左侧肿瘤15例,右侧肿瘤17例:肾盂癌23例,输尿管癌9例:肿瘤直径(CT测量):2.3±0.5cm;首发症状:血尿19例,腰痛9例,体检发现4例:术后病理报告均提示为尿路移行细胞癌。B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患者年龄平均值:66.3±8.9岁;平均体重指数(BMI):21.8±1.2kg/m2;其中左侧肿瘤17例,右侧肿瘤23例;肾盂癌27例,输尿管癌13例;肿瘤直径(CT测量):2.4±0.7cm;首发症状:血尿23例,腰痛12例,体检发现5例。比较两组资料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之间的差异;探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侧别、肿瘤直径、肿瘤临床TNM分期及病理分级对RNU术后膀胱癌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从而评价经尿道电切联合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比较两组间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侧别、肿瘤部位及术后病理学分期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96.9±16.3min)、术后住院时间(6.8±1.3d)比 B 组术中出血量(109.5±25.9min)、术后住院时间(7.5±1.4d)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手术时间(161.5±22.0min)较 B 组(170.8±24.4min)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4%(3/32),B组为15%(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时间12-48个月,A组术后转移率为28.1%(9/32),B组为25.0%(10/4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的短期术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术后肿瘤大小、肿瘤分期和病理分级是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且肿瘤位置、临床肿瘤TNM分期是独立危险因素;而性别、年龄、肿瘤侧别、手术方式与术后膀胱复发的关系不大(P>0.05)。研究结论: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经尿道电切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是安全有效的,与联合腹部小切口相比较,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率相当。肿瘤大小、肿瘤分期和病理分级是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肿瘤位置、临床TNM分期是RNU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朱笔嵩[4](2014)在《肾盂鳞状细胞癌20年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肾盂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从人体测量学指标、临床病史资料等方面分析影响肾盂鳞状细胞癌预后的危险因素,比较各因素对肾鳞状细胞患者肿瘤复发转移及生存时间的影响,为改善肾盂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近20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病例资料,采用电话或短信追踪随访并结合院内已归档病例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数据基本资料的描述采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探讨影响肾盂鳞状细胞癌生存的危险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计算。计算不同手术方式、是否化疗、肿瘤T分期、肿瘤N分期组等的中位生存时间和生存率差异显着性比较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ng-rank秩检验。结果:(1)37例肾盂鳞状细胞癌患者中,平均诊断年龄为61.0±8.3岁、身高体重指数(BMI)平均值为19.9±2.2kg/m2,以文化程度低、低收入、基础卫生医疗设施薄弱地区的人群居多,且男性多于女性;(2)所有研究对象中,存在肾脏积水和(或)积脓或感染征象者为31例,占入选病例83.8%;存在同侧肾结石病史患者29例,占入选病例78.3%,其中存在10年以下结石病史患者14例(占37.8%),存在10年以上结石病史患者15例(占40.5%);无结石病史患者8例(占21.6%);所有患者中同时存在以上多种危险因素者为25例;(3)根据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影响因素有肿瘤T分期(P=0.004)、肿瘤N分期(P=0.01)、肿瘤分化程度(P=0.01)及确诊时间(P=0.004);逐步筛选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为肿瘤T分期是影响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P=0.004)。(4)肾鳞癌的肿瘤T分期、肿瘤N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是评估术后生存期的可靠指标,相同的肿瘤T分期N分期以及肿瘤分化程度的患者,无论行什么手术方式和术后放化疗处理,生存期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1)肾盂鳞状细胞癌中,低文化、低收入、基础卫生医疗设施薄弱地区,≥50岁人群,男性构成比较高。(2)肾结石、肾脏积水和(或)积脓和(或)感染可伴发肾盂鳞状细胞癌,(3)影响预后的影响因素有肿瘤T分期、肿瘤N分期、肿瘤分化程度。(4)肾鳞癌的肿瘤T分期、肿瘤N分期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是评估术后生存期的可靠指标,相同的肿瘤T分期N分期以及肿瘤分化的患者,无论行何种手术方式和是否进行术后放化疗,生存期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程勇,彭强,洪梅,韩平[5](2013)在《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7年6月我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60例,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根据术后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未复发组41例,复发组19例。结果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率为31.7%(19/6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淋巴转移阳性率、肿瘤分级、肿瘤数量、合并膀胱肿瘤发生率、尿脱落细胞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转移阳性、肿瘤分级3级、合并膀胱肿瘤及尿脱落细胞阳性对回归方程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移行细胞癌发病率低,但术后膀胱复发率较高,淋巴转移阳性、肿瘤分级3级、合并膀胱肿瘤及尿脱落细胞阳性是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朱强[6](2012)在《人附睾蛋白4(HE4)与移行细胞癌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泌尿系统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 TCC)是发生于肾盂、输尿管及膀胱移行上皮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膀胱,是男性和女性较为常见的泌尿系统肿瘤,2006年美国癌症协会统计资料显示,膀胱癌是男性恶性泌尿生殖系统中,发病率仅次于前列腺癌、肺癌和直肠癌的恶性肿瘤;是女性发病率排在第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我国的膀胱癌发病率逐年增高,近15年来平均每年的增长速率为68.29%[1][2]。随着对肿瘤分子机制认识的加深,大量肿瘤标记物相继被检测,以用于对膀胱肿瘤预后的判断,如膀胱肿瘤抗原、核基质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透明质酸酶,Ki67和P53等。但是这些研究多尚处于初级研究阶段,至今没有一种十分有效的标记物能够准确估计膀胱癌的预后,因此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人附睾蛋白4又称HE4、WFDC2,其基因的cDNA最早由Kiehhoff等[3]从附睾的上皮远端分离,编码的蛋白质主要由WAP类型的4个二硫键核心组成,与细胞外蛋白酶抑制剂有很高同源性[4][5]。鉴于与HE4同源的、可比较的已知转录介质WFDC的蛋白质家族是白细胞中的蛋白酶抑制剂,推断HE4在自然免疫中也可能有一定作用[6]。在WAP结构域中有一个抑制性的环结构,此环结构通过插入到蛋白酶活性结构区以抑制蛋白酶功能,HE4含有类似的结构域[7],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来探索其是否存在蛋白酶抑制功能。各种恶性肿瘤之中,HE4在卵巢癌基因高表达[8],并有研究分析了HE4蛋白在卵巢肿瘤的表达后,发现单独作为肿瘤标志物,HE4诊断卵巢癌的敏感度达72.9%,特异度达95%,使其有机会在肿瘤诊断中得到应用[9]。目前HE4在移行细胞癌、良性疾病及健康人群的表达尚未被研究。HE4主要分布于卵巢组织,并在肺脏、上呼吸道、结肠粘膜、乳腺上皮及泌尿系统中,因其在泌尿系统中肾脏远曲小管上皮中度表达,使得通过从血清中检测HE4含量来监测移行细胞癌成为一种可能。因此我们期望通过检测人附睾蛋白4在移行细胞癌中的水平,推测其与移行细胞癌肿瘤学特征的关联性。方法:我们选择了45例移行细胞癌患者,20例良性泌尿系统疾病患者,10例健康对照者。观察病人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及肿瘤的分级、分期等基本临床资料,分析泌尿系统移行细胞癌病人手术前、后血清人附睾蛋白4的水平变化,比较移行细胞癌患者与泌尿系统良性肿瘤患者以及不同级别恶性肿瘤之间的人附睾蛋白4水平的差异。本研究将所观察的对象分为三组:移行细胞癌组,泌尿系统良性疾病组,健康对照组。所有观察者均排除其他系统或组织的恶性肿瘤疾病。所有病例的最终诊断均以病理学诊断为准。标本获取后,在1kg离心力下离心10分钟,血清采集后在零下80摄氏度储存,直到测试。试剂盒购自瑞典Fujirebio Diagnostis公司,在20℃-25℃环境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E4水平。结果:1.HE4在移行细胞癌的平均水平为280.88pmol/L,显着高于良性泌尿系统疾病78.14pmol/L(P<0.01)和健康对照组79.82pmol/L,差异显着(P<0.01),有统计学意义。良性泌尿系统疾病78.13pmol/L和健康对照者79.8pmol/L之间显着差异不明显(p>0.05)。非浸润性移行细胞癌HE4平均水平为290.08pmol/L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显着(p<0.05),有统计学意义。膀胱恶性肿瘤的患者手术后HE4水平为176.43pmol/L低于术前280.88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以74.1pmol/L为判断标准,在一般情况中,年龄、性别组间差异不显着(p>0.05),在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面,肿瘤位置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肿瘤数量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肿瘤级别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肿瘤分期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三组之间年龄和性别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运用spss软件绘制出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是反映敏感性和特异性连续变量的综合指标,采用构图法揭示敏感性和特异性之间的关系,在ROC曲线上,最靠近坐标图左上方的点为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临界值。通过ROC分析发现HE4水平在本研究人群中的最佳诊断分界点为74.1pmol/L。在HE4水平大于74.1pmol/L时HE4用于诊断的敏感性为80.0%和特异性为75.0%。曲线下面积的标准误差为0.058,ROC曲线的AUC(AUC是指ROC曲线下面积,此值越大,诊断准确性越高)为0.819。结论:1.人附睾蛋白4(HE4)在恶性肿瘤组及非恶性肿瘤组中存在显着差异,可作为泌尿系统移行细胞癌筛查的肿瘤标志物。2.人附睾蛋白4(HE4)在非浸润性移行细胞癌与泌尿系统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间存在显着差异,可作为泌尿系统移行细胞癌早期诊断的指标。3.人附睾蛋白4(HE4)在泌尿系统移行细胞癌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数目、位置,肿瘤的分期及分级关联性不大。

郭垣杉[7](2012)在《人尿脱落细胞FISH检查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查在尿路移行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及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尿路移行细胞癌在泌尿系肿瘤中比较常见,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也较高,疾病的治疗占用了大量的医疗资源。而大量数据表明,越是能够获得早期的诊断治疗,预后就越好。本实验比较尿脱落细胞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查、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查对以恶性血尿为主要症状的尿路移行细胞癌诊断的临床有效性,为完善血尿病因诊断提供数据支持。材料与方法: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可疑尿路移行细胞癌的血尿患者100例,其中男性71例,女性29例,中位年龄为61岁。对100例患者均行FISH检查、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查。共有72例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病理情况:Ta10例,T126例,T225例,T3/411例。13例诊断为上尿路肿瘤,其中6例肾盂移行细胞癌,6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1例肾盂神经内分泌癌。2例诊断为膀胱腺癌。10例患者诊断为腺性膀胱炎。1例间质性膀胱炎。1例肾结核。1例前列腺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一种分子遗传学技术,探针为已知的荧光标记的核酸,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将待检标本中的未知的单链核酸与探针特异性结合,形成杂交双链核酸,再应用荧光显微镜检测荧光信号,从而得出结果。FISH可以检测染色体数目异常和染色体畸变,在分子水平表现为基因片段扩增、缺失、碱基改变等。本实验使用GLPp16/CSP17组合探针进行检测。通过对20例正常人(男10例、女10例)的尿液样本,使用相同方法进行FISH实验,两组探针组合分别观察100个细胞。统计出不同类型异常细胞的百分比,建立阈值。阈值=平均值(M)+3×标准差(SD)。分别建立17号染色体≥3个信号点、p16位点0个信号点、1个信号点的阈值。此阈值为本实验室前期实验确定。100例患者的FISH结果与阈值相比较进行FISH判读。FISH阳性判读标准为17号染色体、p16位点1个信号点均异常或者17号染色体的复杂异常或者p16位点0个信号点。100例患者同时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查,以膀胱镜活检病理或手术切除标本病理为最终确诊依据,并对疾病进行分期,比较三种诊断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尿脱落细胞学诊断为可疑按阳性结果处理)。在膀胱镜检查前取不少于200ml尿液标本,否则影响细胞计数,膀胱镜活检病理结果与手术切除标本病理结果不一致时,以手术切除标本病理结果为准。结果:FISH检查、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及膀胱镜检查对7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总的敏感性分别为62/72(86.1%)、14/72(19.1%)、67/72(93.1%)。FISH和膀胱镜比较,P=0.057>0.05,无统计学意义;FISH与尿细胞学比较P=0<0.05,有统计学意义。尿脱落细胞学与膀胱镜比较,P=0<0.05,有统计学意义。FISH对膀胱移行细胞癌Ta、T1、T2、T3/4各分期敏感性分别为60.0%、86.5%、94.1%、100%。尿脱落细胞学各分期敏感性分别为0%、13.5%、23.4%、62.5%。膀胱镜各分期敏感性分别为80.0%、91.9%、100%、100%。Ta、T1、T2期,FISH与尿脱落细胞学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T3/4期,P>0.05,无统计学意义。各分期FISH与膀胱镜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三者对于膀胱移行细胞癌总的特异性分别为10/12(83.3%)、12/12(100%)、12/12(100%),三者比较,P=0.314>0.05,无统计学意义。FISH检查及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对于12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总的敏感性分别为12/12(100%)、3/12(25.0%),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检查对于整个84例尿路移行细胞癌总的敏感性分别为74/84(88.1%)、17/84(20.2%),两者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FISH对于整个尿路移行细胞癌Ta、T1、T2、T3/4各分期敏感性分别为60.0%、86.8%、95.2%、100%。尿脱落细胞学对于各分期敏感性分别为0%、15.8%、23.8%、40.0%。两种方法不同分期进行比较,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总的特异性分别为13/16(81.3%)、16/16(100%),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膀胱移行细胞癌,FISH检查的敏感性与膀胱镜检查相当,而二者明显高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三者在特异性上无明显差别。FISH和尿脱落细胞学还可以有效检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而FISH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尿脱落细胞学。因此,对于恶性血尿为主要症状的患者,FISH可以作为筛查移行细胞癌的有效手段;FISH可以有效的对整个尿路移行细胞癌进行早期诊断,作为一种重要的主要或辅助手段应用于临床。

罗小瑾,尉立京,邹国平,胡群[8](2011)在《Survivin在肾盂移行细胞癌和输尿管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肾盂移行细胞癌和输尿管移行细胞癌存活素(Survivin)表达程度与分级、分期、预后的关系,以及尿脱落细胞中Survivin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3例肾盂移行细胞癌患者(肾盂癌组)、45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输尿管癌组)肿瘤组织标本,10例非肿瘤患者(对照组)肾孟组织标本,以及25例肾盂移行细胞癌、10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10例非肿瘤患者(对照组)尿液脱落细胞标本中Survivin的表达,并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其阳性率及表达程度。对各组Survivin的阳性表达进行比较。结果肾盂癌组肾盂组织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60.1%,对照组的肾盂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尿管癌组45例患者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55.6%,对照组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的表达率随着肾盂和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组织的病理分级、分期的升高而增高(P<0.05或P<0.01)。25例肾盂移行细胞癌标本中,尿液脱落细胞涂片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96.0%;10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尿液脱落细胞涂片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100.0%;对照组10例患者尿液脱落细胞涂片Survivin表达均为阴性。肾盂癌组、输尿管癌组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尿脱落细胞Survivin检测诊断肾盂和输尿管移行上皮细胞癌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6.0%和100.0%。结论 Survivin表达在肾盂和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肾盂和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生物学指标。尿脱落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可作为诊断肾盂和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筛选试验。

郝俊文,宋华,林长胜,李香铁,刘少鸽,张爱民[9](2011)在《肾移植术后并发自体泌尿系统恶性肿瘤22例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并发自体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中心1945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自体泌尿系统恶性肿瘤22例(发生率为1.13%),占所有恶性肿瘤的56.4%(22/39)。22例中肾乳头状腺癌、肾乳头状细胞癌、肾血管肉瘤各1例;肾盂移行细胞癌1例,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6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7例,肾盂输尿管膀胱移行细胞癌1例;膀胱恶性肿瘤4例(包括膀胱移行细胞癌3例、膀胱交界恶性肿瘤1例)。22例中,以肉眼血尿为主要症状者17例,2例反复出现镜下血尿,只有3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患者的发病年龄为(54.3±12.3)岁,诊断肿瘤的中位时间为移植术后53个月。10例采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12例采用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3例肾脏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了根治性肾切除手术,15例肾盂、输尿管肿瘤患者接受患侧肾、输尿管切除并膀胱袖状切除,4例膀胱恶性肿瘤患者中,3例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结果随访2~97个月,死亡9例,死亡时间为肿瘤手术后6~97个月,死亡原因为骨转移1例,肺转移1例,脑转移2例,肝转移2例,全身广泛转移3例。随访截止时存活13例,存活时间最长者为单纯膀胱肿瘤患者,存活92个月,存活超过4年者4例,存活超过1年者5例。结论自体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是肾移植术后的一个重要并发症;无痛性肉眼血尿是最常见的症状;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奚鹏山,倪浩东,唐庆生,周训荣[10](2011)在《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诊治体会》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最佳方法。方法对我院自2008年10月到2010年10月收治的36例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上尿路逆行造影顺利的病人,通过CT、静脉肾盂造影或B超检查,对输尿管癌和肾盂癌的病灶处都能准确定位。CT、静脉肾盂造影(简称IVP)、B超对输尿管癌的诊断率分别是88.9%,16.7%,61.1%。B超和静脉肾盂造影相互结合,定性诊断率为72.2%。结论临床上IVP结合B超检查可以作为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常规检查方法。对IVP检查不显影的患者,上尿路逆行造影可以进行辅助检查,进一步的检查措施可选择CT。治疗本病的最佳方法是进行肾输尿管全切+膀胱袖套状切除术。

二、79例肾盂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79例肾盂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PD-1在上尿路结石合并肾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上尿路结石合并肾癌的临床资料分析
    2.1 临床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第三章 上尿路结石合并肾癌中 PD-1 的表达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主要仪器与试剂
    3.3 实验方法
    3.4 实验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尿路结石合并肾癌的临床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缩略词对比表
致谢

(2)11例肾盂癌移行细胞癌伴静脉癌栓临床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3)后腹腔镜联合电切镜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应用及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2.3 分组设计
    2.4 病例收集情况
    2.5 手术方法
        2.5.1 后腹腔镜镜联合经尿道电切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
        2.5.2 后腹腔镜联合腹部小切口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
    2.6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3.2 并发症发生率
    3.3 随访结果
    3.4 术后复发膀胱肿瘤的危险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4.1 概述
    4.2 LNU术联合电切镜的优势
    4.3 LNU术联合电切镜的手术要点
    4.4 术后IVR的危险因素分析
    4.5 不足之处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上尿路移行细胞癌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4)肾盂鳞状细胞癌20年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肾盂鳞状细胞癌的危险因素
        1.1.1 结石因素
        1.1.2 非结石因素
    1.2 肾盂鳞状细胞癌的诊断
    1.3 肾盂鳞状细胞癌的治疗方案
        1.3.1 外科治疗
        1.3.2 化学及放射治疗
        1.3.3 中医治疗方案
    1.4 肾盂鳞状细胞癌的预后
    1.5 小结
第二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设计
        2.2.2 研究内容及工具
    2.3 质量控制
    2.4 知情同意
    2.5 统计方法
    2.6 相关概念
第三章 结果
    3.1 样本失访率
    3.2 一般资料与临床特征
        3.2.1 一般基本资料
        3.2.2 疾病临床特征
    3.3 肾盂鳞状细胞癌的生存分析
        3.3.1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3.3.2 中位生存时间
    3.4 典型病例的CT表现及病理标本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与临床病史资料
        4.1.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4.1.2 研究对象的临床特征
    4.2 肾盂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分析
    4.3 本研究不足和改进之处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式
    1.3 随访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复发率
    2.2 单因素分析
    2.3 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6)人附睾蛋白4(HE4)与移行细胞癌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2.1 人附睾蛋白 4 的结构及生物学功能
        2.1.1 人附睾蛋白 4 的结构特点
        2.1.2 人附睾蛋白 4 的生物学功能
    2.2 膀胱肿瘤的肿瘤标志物概述
        2.2.1 膀胱肿瘤抗原与膀胱肿瘤
        2.2.2 核基质蛋白与膀胱肿瘤
        2.2.3 存活素与膀胱肿瘤
        2.2.4 透明质酸与膀胱肿瘤
        2.2.5 端粒酶与膀胱肿瘤
        2.2.6 Ki-67、P53 与膀胱肿瘤
    2.3 人附睾蛋白 4 与卵巢癌的关系
    2.4 结语与展望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主要试剂及器材
        3.1.1 试剂
        3.1.2 器材
    3.2 主要仪器
    3.3 标本获取
    3.4 实验方法
    3.5 结果判定
    3.6 统计学分析
第4章 实验结果
    4.1 人附睾蛋白 4 在泌尿系统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
    4.2 人附睾白蛋 4 表达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4.2.1 人附睾蛋白 4 在膀胱癌不同病理分期中的表达
        4.2.2 人附睾蛋白 4 在膀胱癌不同病理分级中的表达
        4.2.3 人附睾蛋白 4 与肿瘤数目的关系
        4.2.4 人附睾蛋白 4 的表达与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的关系
        4.2.5 手术前后 HE4 水平相比较
        4.2.6 人附睾蛋白 4 诊断临界值和敏感度及特异度
        4.2.7 人附睾蛋白 4 与预后的相关性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第7章 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人尿脱落细胞FISH检查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查在尿路移行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及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肌肉浸润性膀胱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及治疗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79例肾盂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PD-1在上尿路结石合并肾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 杨相雄.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2]11例肾盂癌移行细胞癌伴静脉癌栓临床病例分析[D]. 沈杰. 浙江大学, 2019(03)
  • [3]后腹腔镜联合电切镜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应用及预后分析[D]. 林锋. 南昌大学, 2018(08)
  • [4]肾盂鳞状细胞癌20年回顾性分析[D]. 朱笔嵩. 中南大学, 2014(03)
  • [5]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膀胱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J]. 程勇,彭强,洪梅,韩平. 中国全科医学, 2013(27)
  • [6]人附睾蛋白4(HE4)与移行细胞癌相关性研究[D]. 朱强. 吉林大学, 2012(10)
  • [7]人尿脱落细胞FISH检查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查在尿路移行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及对比研究[D]. 郭垣杉. 河北医科大学, 2012(12)
  • [8]Survivin在肾盂移行细胞癌和输尿管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J]. 罗小瑾,尉立京,邹国平,胡群. 实用临床医学, 2011(12)
  • [9]肾移植术后并发自体泌尿系统恶性肿瘤22例的临床分析[J]. 郝俊文,宋华,林长胜,李香铁,刘少鸽,张爱民.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11(12)
  • [10]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诊治体会[J]. 奚鹏山,倪浩东,唐庆生,周训荣.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10)

标签:;  ;  ;  ;  ;  

肾盂移行细胞癌79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