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加拉瓜农村电气化计划

尼加拉瓜农村电气化计划

一、尼加拉瓜的农村电气化计划(论文文献综述)

秦晓茹[1](2021)在《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研究》文中提出

黄韧[2](2021)在《“双碳”目标下北京市能源转型重点领域及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田富有[3](2021)在《基于地理大数据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全球贫困关联分析》文中指出消除各种形式的贫困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的首要目标。至2017年,全球的贫困率仍然高达9.2%。在所有贫困人口中,80%的极端贫困人口生活在农村,65%以上的人口以农业为生。对于生活在农村的贫困人口,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不仅是他们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他们进行劳作的生产资料。本文主要从水土资源利用角度认知全球贫困,利用地理大数据方法,对全球的水土资源开发程度进行评价。利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对水土资源利用情况与贫困之间的关联关系。最后,利用对贫困较为敏感的水土资源开发因子,对全球贫困集聚区——赞比西流域进行了具体分析。利用地理大数据的方法,分析流域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前提下,实现不同粮食自给保障水平的水土资源开发潜力。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方法,发现贫困率具有显着的空间依赖性,具有显着的集聚特点,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南亚地区,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出现了显着的“高—高”集聚,在欧洲出现了显着的“低—低”集聚。(2)利用地理大数据的方法从水资源利用、水能资源利用、水库建设等三个方面对水资源的开发程度进行评价,利用关联规则挖掘的方法分析其与全球贫困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水库密度、小水电的开发比例、水资源的利用率与贫困之间有较强的关联性。水资源利用率受人均可用水资源量和贫困率的影响,在贫困的地区水资源的利用率通常很低。在贫困率高于38.7%的国家中,用水比例通常低于6%。贫困率高的国家水库密度通常很低。当贫困率超过5%时,发现83.1%的国家水库密度通常小于0.31/104 km2。小水电开发比例较高的国家贫困率通常较低,当小水电开发比例大于27%时,78.0%国家的贫困率通常小于4.9%。(3)利用地理大数据的方法从土地利用强度、土地扩张程度和农业投入情况三个方面对全球的土地资源利用个情况进行评价,并分别分析其与贫困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实际与潜在产量之比反映的土地资源利用强度与贫困高度相关,实际与潜在产量之比越高,贫困率越低。实际与潜在耕地面积之比通过非线性关系与贫困高度相关。化肥的消费与贫困率也有极显着的非线性相关特征。就农业投入情况而言,非贫困国家的化肥消耗量为198.64kg/ha;而贫困国家的化肥消耗仅为28.59kg/公顷。(4)赞比西流域是全球典型的集中连片贫困率高发区,针对流域内国家分析贫困敏感的水土资源开发指标的利用现状。利用地理大数据和情景分析的方法,分析流域内的水土资源开发潜力。考虑到流域内水资源是水土资源利用的限制因子,因此以水资源管理为核心,展开情景分析。考虑灌溉扩张和水库建设,利用地理大数据的方法解决该流域地面数据较为缺少的问题。结果发现:流域平均水资源利用率仅为2.84%,流域内水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流域小水电开发比例6.21%,水库密度处于较低的水平。流域的实际与潜在产量比值约为0.23,实际单产与潜在单产差距较大。流域内国家的耕地扩张程度均处于较低的水平,流域内的后备耕地资源十分丰富。平均化肥使用量大约为35kg/ha,远低于全球平均的化肥使用量140kg/ha的水平,因此,就农业投入而言,赞比西流域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孟玉洁[4](2020)在《目的论视角下《气候变化与可再生能源》翻译实践报告》文中提出中国作为主要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一直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致力于减少其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推动能源转型,顺应国际能源转型大势。《气候变化与可再生能源》在能源转型方面提出了独特的见解与思想,无疑有利于中国相应领域的研究者与决策者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加快能源可持续发展。目的论认为,“目的法则”是翻译要遵循的首要法则,翻译的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即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鉴于该材料为信息类文本,重点在于向译入语读者清楚传递源语信息,笔者采用了目的论作为本次翻译实践的理论依据。笔者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对原文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科技词汇、半科技词汇以及复合词在原文中频繁出现,翻译应该在忠实原则的指导下确保译文的专业性与准确性;在句法方面,案例中的被动句,定语从句,否定句以及长难句翻译存在一定困难,为保证译文的可读性,应该以目的、忠实、通顺三原则为指导,灵活采用翻译策略;对于语篇中的指代、替代、省略和连接词,笔者采取语序重组法,分译法以及增译法进行处理,以实现衔接与连贯。笔者希望此次翻译实践项目能为我国相关研究者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提供一些借鉴,通过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促进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并且为翻译可再生能源转型方面的文本提供参考与建议。

马佳惠[5](2018)在《切斯特曼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的能源报告翻译策略 ——以Energy Access Outlook(节选)为例》文中指出国际能源署去年发布了《2017年能源普及展望特别报告:从贫瘠到繁荣》,作为《世界能源展望》系列报告的特别报告。本文选定该报告部分章节内容作为翻译研究对象,包括能源普及现状和2030年前的能源普及前景预测,主要涉及普及电力和推广清洁烹饪。本项目以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作为理论指导,采用理论指导与译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期探讨两个问题:(1)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如何指导英文能源报告的汉译?(2)在英文能源报告汉译中,具体可采用哪些翻译策略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使译文终稿符合一定翻译规范要求?最后,笔者发现根据翻译规范理论,在翻译英文能源报告时,译者在译前需分析原文类型和文本特征,推测与其读者群的期望。译中可采取一定翻译策略,如本文采取的句法策略中的词性转换、语言单位转换、改变句子结构;语义策略中的化抽象为具体、改变分布;语用策略中的改变清晰度和改变译者可见度,使译文终稿符合三个专业规范(责任规范、交际规范、关系规范)的要求。除此之外,译者还需具备基本能源领域背景知识,积累常用相关专业术语,最后结合一定翻译策略,将译文信息准确传达给读者。

梁曼[6](2018)在《绿色、公平的人文发展水平评估及其与能源消费的关联 ——基于面板数据的国际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当前世界发展面临着南北差距拉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已不仅是单一的物质福利的满足,还要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公平包容的社会环境。当前‘以人为本’、‘包容性增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成为全球共识。人文发展水平作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考指标,传统的指标评价体系中较少考虑到资源环境的消耗和发展成果分配的公平性。此情形下,在人文发展水平的评估过程中考虑环境福利和社会公平是非常必要的。而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开发与利用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能源消费在促进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支撑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还关系到国家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体地,能源消费是如何影响着一国或地区人文社会的发展,这种影响在不同地理区域、不同发展阶段是否具有不同特征值得思考。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却很薄弱,因此加强能耗与人文发展的内在关联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据此,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基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公布的人文发展指数(HDI)和相关国际组织发布的能源消费数据,梳理传统视角下的世界各国人文发展历史过程与现状格局以及世界能源消费的一般特征,从而对二者的内在关系形成初步认识,为后文的深入分析提供基础。2)以世界主要的65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将物质福利、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公平三方面的内容同时纳入到评价指标体系中,分基础人文发展(CHDI1)、公平修正的人文发展(CHDI2)、绿色修正的人文发展(CHDI3)以及综合修正的人文发展(CHDI4)四个层次,采用DP2方法从时空两个维度评估1990-2014年65国真实的人文发展水平和变化特征。3)基于65国1990-2014年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单位根、面板协整、基于误差修正的因果关系检验来验证能源消费与人文发展指标的内在关联。之后建立能源消费与人文发展指标的面板数据模型,揭示能耗对人文发展的效应,并用虚拟变量分离出地理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影响。文章的主要结论如下:(1)1990-2014年,65国4种人文发展的得分都在增长,但发展极不平衡。全球基础人文发展CHDI1的基本格局变化不大,欧美发达国家始终位于前列,非洲和南亚国家排在后位,而且绝对差距还在扩大。公平修正后的人文发展得分减小,2014年65国平均的CHDI2比CHDI1降低了7.6‰。考虑到环境影响,人文发展成果大幅度缩水。CHDI3比同期的CHDI1降低,且降幅逐步扩大,2014年65国平均的CHDI3较之于CHDI1降低21.1%。经过公平和绿色的双重修正后,人文发展成果缩水超过1/5。1990-2014年65国平均的CHDI4比CHDI1减小了23.3%。1990-2014年,中国基础人文发展得分迅速提高,拉近了与65国CHDI1平均值的距离。中国人文发展的公平、绿色和综合三种修正力度均大于65国平均修正幅度,这表明环境和公平因素成为进一步提高中国人文发展所必需改进的方面。(2)65个国家能源消费与人文发展指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能源消费与人均GDP、人均消费支出在短期内显现出双向因果关联,而对教育、医疗、健康方面的影响要要历较长时期才能显现出来。能源消费与人均碳排放在长期和短期上,均存在双向因果关联。(3)人文发展基数在个体之间和时间序列上存在巨大差异。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其人文发展基本需求满足程度越高。考虑到环境可持续性后,韩国、日本、瑞典等国的人文发展成效最优。社会公平方面,一些低收入国家的社会不平等现象严重;中等收入国家内部发展不均衡;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相对均衡。从时点上看,能源消费对人文发展基本需求指标和社会公平指标的截距均随时间推移而显着增加,而环境可持续指标的截距项随时间推移而显着减少。(4)能源消费对人文发展的边际效应在国家个体之间和时间序列上也存在差异。能源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尤其在能耗相对较低的国家,这种边际效应更大。考虑到社会公平后,能源消费对拉美国家经济发展的边际贡献明显减小。能源消费对欠发达国家成人识字率、高等院校入学率的提高作用高于发达国家。能源消费对欠发达国家获得改善的卫生设施的人口比例和出生时预期寿命的边际贡献最小。经济技术水平落后的国家,能源消费对人均碳排放的边际效应大。能源消费对森林覆盖率的边际效应在部分欠发达国家中表现为负效应。从时间序列上看,能源消费对人文发展的边际贡献缓慢增加。而能源消费对人均碳排放的弹性系数缓慢减小。(5)收入水平、地区温度、能源丰裕度影响着能源消费和人文发展的关联。人文发展基本需求满足程度与国家收入水平一致。考虑到社会公平因素,高收入国家的发展基础依然最好,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发展基础优于中等偏上收入国。低收入国家的可持续性最优,高收入国家次之,最后是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和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能源消费对高收入国家教育水平的边际贡献大于低收入国,小于中等偏下、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能源消费对医疗、预期寿命的边际效应,在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最为明显,其次为高收入国家,接着是中等偏下收入国和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单位能耗的增加带来的碳排放增量最多,其次是高收入国家,最后是低收入国家。能源消费对森林覆盖率的效用,随国家收入水平的增加而提升。同等条件下,满足同等程度的人文发展基本需求,温差高的国家耗费的能源更多,尤其是在被解释变量是人均GDP、成人识字率、获得改善的卫生设施的人口比例、出生时预期寿命时,这种地理环境效应表现得最为明显。考虑到社会公平因素后,高温差国家的能源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均衡度的边际贡献依然小于其他三组国家。温差高的国家单位能耗的增加造成的人均碳排放的增加量高于温差低、温差较高的国家,而接近于温差较低的国家。高温差国家的能源消费对森林覆盖率的边际效应小于温差低和温差较高的国家,大于温差较低的国家。一次能源产量最高的国家,其能源消费对人文发展基本需求指标和社会公平指标的边际贡献均小于其他三类国家,而在环境可持续性方面,资源禀赋最好的国家的能耗对碳排放和森林覆盖率的边际效用大于资源禀赋最差的国家。基于上述结论,本文认为,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减贫和发展经济是首要发展任务,发达国家则要关注能源效率的提高,并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此外,本文针对中国的人文发展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促进能源系统转型等三方面的对策建议。

迈克尔·格林姆,阿尼塞·蒙耶尔维,乔治·皮特斯,马克思米兰·西伟特[7](2017)在《能源阶梯进阶第一步?卢旺达农村地区的低成本太阳能器具和家庭福利》文中研究指明在发展中国家,有超过11亿的人口至今都无法用电。基于电力是人类发展前提这样一种假设,联合国提出了到2030年实现为所有人通电的目标。近年来,微型光电设备逐步成为投资密集型电网电气化的低成本可代替品。借助一次随机控制实验,我们对简单的微型光电设备(几乎不会超过由联合国定义的现代能源标准)的建设和影响进行了考察。我们发现了对家庭能源支出的显着正向影响,以及对健康、家庭生产力和环境效应的某些指征。由于这些效应中仅有部分被内化,因此对此类技术的投资不足是极有可能的。此外,我们的数据表明,承受力等问题也是影响采用此类技术的障碍,这也就表明了当前的政策应当考虑更加直接的推广策略,如补贴或融资计划,从而达到联合国的目标。

多米尼克·冯·德·沃勒尔,马丁·拉维里昂,维博琥缇·门迪拉特,加亚特里·库瓦尔[8](2017)在《印度农村地区电气化的长远收益》文中研究指明我们对家庭电气化的长期影响知之甚少。本文研究了印度农村在17年间对用电的影响,并且还考虑了内部和外部效应(村庄层次)。在我们提出的假设中,电气化对那些自用电的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用电收益。我们还发现了村庄为无电家庭通电的动态效应的证据。这对于外部效应而言具有一定的提示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那些没有用电的家庭消费支出方面的变化。劳动收入是一项重要的影响渠道,主要通过男人额外的工作实现,这对于平均工资率并没有影响。JEL代码:H54,O12,O13。

C.M.F.戈麦斯,陈敏,梅莉[9](2014)在《中美洲国家水电开发现状》文中提出探讨了中美洲6国电力行业的不同特性,回顾了水电在满足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中所起的作用。同时对成功实施水电规划所需应对的挑战展开了讨论,对一些关键问题提出了建议。对中美洲地区的能源体系变革、电力市场的互联与交易,以及该地区各国的水电开发现状与前景作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肖艳[10](2014)在《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新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成绩有目共睹,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的典范,中国已经跨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中国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令所有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羡慕;随着中国出口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中国与世界主要贸易伙伴继续保持着密切的交往,与此同时,中国与亚太、非洲、拉丁美洲的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往来也日益紧密。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庞大的经济体量以及增长速度仍表现强劲,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国际社会普遍加大了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期许。如何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强合作,谋求互利共赢,充分表达中国强烈的发展意愿的同时尊重其他发展中国国家的利益考量,从而实现中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是本文研究的中心。本文就中国与其他143个中低收入国家的货物贸易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进行分析,总结概括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商品贸易额及商品贸易结构的特征;其次对中国与非洲国家间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和特征进行了分析概括;然后分析了中国对这些国家的投资状况和投资结构,结合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现行合作机制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构建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合作的战略提出了意见和建议。文章的结构层次如下:第一章是陈述了该课题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列出了本课题研究的中心内容,分别就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的文献综述,文献回顾从六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阐述:新殖民主义研究、中低收入国家贸易研究、中非合作研究、中亚合作研究、中南美洲研究、优惠贸易安排研究;在众多学者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和创新点;列明了该课题研究将涉及的研究方法,为下一步论文的写作明确了方向。第二章就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传统界定进行了分类,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中最不发达国家、内陆国家和部分小岛国成为其构成的主体;本课题研究目标体依据世界银行的收入标准划分标准,而收入划分标准随时间的推移呈现一定的波动。其次,就基本社会属性中的人口、地理面积、贫困状况、医疗服务、生育率、国民受教育情况、政体特征以及与台湾的邦交情况分别进行了概括总结,发现其共性和差异性;然后,就自然资源方面分析了七个领域的属性特征:石油、天然气、煤炭、水、土地、森林、矿产;最后,就基本经济属性进行了概括总结: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状况(公路、铁路、港口、航空)、通讯设施、电力及能源供应、GDP变动、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状况、债务情况分别作了大量的数据分析整理和概括说明,详细数据见附录,大量的分析对中国与这些国家可能的合作领域进行了初步的梳理。第三章首先分析了其商品贸易的发展趋势和变化,最近60年的时间内,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出口在世界出口市场中的份额变化趋势,并非持续上升,而是出现了明显的筑底反弹过程,底部区域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90年代初期间,进口则出现了与出口非常类似的状况;除去金砖五国后,出口和进口在全球的平均占比普遍在9%-27%间波动,中低收入国家的在全球贸易中的参与度仍然极低;从出口商品结构看,制造业产品出口和食品出口对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比较重要;从进口结构发现同为新兴经济体的金砖国家在对于基础原材料的需求上是不尽相同的,金砖国家在全球的采购市场面临来自外界的竞争远远高于内部的竞争,内部合作的可能性极大。其次,就商品贸易的出口和进口区域结构特征分别进行了总结概括,地理远近的因素在出口目的地的选择上具有显着的影响,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进口来源国高度集中在发达国家,阿拉伯国家间由于有共同的宗教背景使得该类国家间的贸易往来比较密切;第三,就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的总额变动和结构特征分别进行的分析总结;第四,就吸引直接投资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总结;从而建立起对中低收入国家经贸发展现状的整体认识。第四章就中国与亚洲区、非洲区、中南美洲区、欧洲区、非洲区、小岛国中的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贸易额变化情况和贸易商品结构情况作了细致的数据整理和分析研究;在大量的数据汇总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国出口商品类型比较广泛,工业制成品出口满足了其他发展中国家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中国自中低收入国家进口的商品结构中矿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的进口占比较高。第五章由于全球在服务贸易的统计上还处于不完善的状况,故服务贸易的国别数据严重匮乏,将中国与非洲国家服务贸易发展的状况进行梳理总结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基本可反映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间的服务贸易的特点;非洲服务贸易在全球服务贸易整体中的占比较低,中国服务贸易仍然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在高层次的服务贸易上中国出口能力略胜非洲国家;中非间服务贸易合作的现状和特征是:传统服务贸易稳步发展、现代服务贸易快速起步;中非服务合作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中非间服务贸易规模较小、中国对非相关服务贸易严重依赖中国的单方面扶持、中医药服务贸易方面的推广面临障碍;最后就中非服务贸易合作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第六章首先就中国2011年对外投资的特点进行了总结概括:投资流量再创新高、对大洋洲、非洲、欧洲投资快速增长,对北美洲投资略有下降、大部分投资流向发展中国家、地方企业对外投资活跃、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投资领域不断扩大;然后基于中国对全球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的数据,就中国对中低收入国家投资的产业分布进行了梳理,主要对电力、矿业、农业、银行业、制造业这五大行业的投资详细分析了中国对中低收入国家投资的产业趋势和规模;根据世界贸发会议公布的数据资料预测不断上升的中低收入国家投资吸引力和潜能排名变化,为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创造新的方向和市场。第七章就目前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的经贸合作机制及特点进行了概括总结:多哈回合中国融入以G20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形成集团化谈判机制;中国已启动多区域条件下对中低收入国家经贸合作机制的布局建设;中国对中低收入国家自贸区建设以税率优惠和贸易便利化为主;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的货物贸易开放灵活性较高;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的服务贸易协议的开放程度较高;中国对中低收入国家的长期援助成为关系发展的纽带。探讨了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经贸合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自贸区建设满足了中国对资源性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的高度需求;中国面临亚太区域经贸合作机制重叠交叉复杂性增加的困局;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机制覆盖范围小、常态机制缺乏;中国与欧洲区中低收入国家合作机制被欧洲发达国家的贸易给惠政策冲淡;中国与金砖国家合作制度化机制缺乏;中国与金钻中低收入国家经贸合作机制严重匮乏;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间发展战略规划仍未列入中国经贸发展的中心;故加强机制化建设应成为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第八章就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新战略的制定背景,经贸合作新战略的目标和原则进行了阐述,最后就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新战略的政策选择谈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加快制定以发展为目标促进LMI自主发展能力提升的中长期战略纲要,从制度层面建立政府间、高层间定期长效的沟通交流机制,加快制定和实施对LMI国家的新贸易优惠安排时间表,加快制定对LMI国家投资的产业指导目录,加强我国相关部门间会商制定对LMI国家投资的社会责任指南,构建促进LMI国家政府能力建设以及政府间的合作保障体系,为推动多哈回合谈判的早日达成贡献力量。第九章明确了进一步研究的重点。第一,明晰中国在各区域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的重点产业的明晰,相关项目的整合与推进,以实现和提升中国在各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实际作用和参与度。第二,规划中国依赖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以实现基本生产物资储备和物资保障的战略布局。第三,如何激励地方政府在国家的战略布局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大力拓展与发展程度相关的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特色产业领域的合作,以提升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开放度和经济实力。

二、尼加拉瓜的农村电气化计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尼加拉瓜的农村电气化计划(论文提纲范文)

(3)基于地理大数据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全球贫困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第2章 全球贫困认知研究进展
    2.1 .贫困研究的相关进展
        2.1.1 贫困的定义
        2.1.2 贫困研究的相关学科
        2.1.3 空间贫困理论
    2.2 贫困与资源之间的关系
        2.2.1 贫困与水资源关系的理论
        2.2.2 贫困与土地资源之间关系研究
    2.3 资源利用贫困
        2.3.1 环境洛伦兹曲线
        2.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 地理大数据与贫困、水土资源利用评估
    2.5 基于数据挖掘的贫困认知方法
        2.5.1 聚类分析
        2.5.2 关联分析
        2.5.3 决策树
        2.5.4 随机森林
        2.5.5 相关性分析
第3章 全球贫困空间分布格局认知
    3.1 引言
    3.2 基于货币指标的全球贫困评估
    3.3 全球贫困空间分布格局认知
        3.3.1 全球贫困空间分布情况
        3.3.2 全球贫困空间分布格局认知
    3.4 小结
第4章 基于地理大数据的全球水资源开发评估
    4.1 引言
    4.2 水资源开发评估指标集构建
        4.2.1 水资源利用评估
        4.2.2 全球水能资源利用评估
        4.2.3 全球水库建设情况
        4.2.4 水资源开发评估指标小结
    4.3 水资源开发现状及空间格局分析
        4.3.1 全球水资源利用空间格局分析
        4.3.2 全球水能资源利用空间格局分析
        4.3.3 全球水库建设空间差异分析
    4.4 基于地理大数据的水资源开发评估小结
第5章 水资源利用与贫困关联认知研究
    5.1 引言
    5.2 水资源开发与贫困的关联认知方法
    5.3 .贫困与水库建设之间的关系
        5.3.1 水库密度与贫困
        5.3.2 贫困与单位河流长度水库数
        5.3.3 水库水储率与贫困
    5.4 .贫困与水能资源的利用
        5.4.1 小水电开发比例与贫困
        5.4.2 人均水力发电量与贫困之间的关系
    5.5 .贫困与水资源利用
    5.6 贫困与水资源开发的关系
    5.7 水资源开发与贫困之间的关联机制分析
        5.7.1 水能资源开发与贫困的联系
        5.7.2 水资源利用关于贫困之间的联系
        5.7.3 水库建设与贫困之间的显着联系
    5.8 讨论
    5.9 小结
第6章 基于地理大数据的土地资源利用评估方法
    6.1 引言
    6.2 全球土地资源利用评估指标集构建
        6.2.1 耕地的利用强度评价
        6.2.2 土地扩张程度的评价
        6.2.3 农业投入情况评价
        6.2.4 土地资源利用评估指标小结
    6.3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空间分布格局
        6.3.1 全球耕地资源禀赋分布情况
        6.3.2 全球耕地利用强度情况
        6.3.3 全球耕地扩张程度
        6.3.4 全球农业投入情况
        6.3.5 土地资源利用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6.4 基于地理大数据的土地资源利用评价小结
第7章 土地资源利用与贫困关联认知研究
    7.1 引言
    7.2 土地资源利用与贫困之间关联认知方法
    7.3 土地资源利用与贫困之间的关系
        7.3.1 各个贫困等级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
        7.3.2 贫困与土地资源利用之间的联系
    7.4 全球土地资源利用与贫困显着关联分析
        7.4.1 土地利用程度与贫困之间的联系
        7.4.2 耕地扩张与贫困之间的联系
        7.4.3 贫困国家的农业投入关联分析
    7.5 讨论
        7.5.1 农业发展与扶贫之间的利弊权衡
        7.5.2 地理大数据方法
    7.6 小结
第8章 赞比西流域“零贫困”的水土资源潜力分析
    8.1 引言
    8.2 赞比西流域水土资源开发现状
        8.2.1 流域概况
        8.2.2 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
        8.2.3 流域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8.3 赞比西流域水土资源利用情景分析方法
        8.3.1 情景分析方法
        8.3.2 数据
        8.3.3 不同土地覆被耗水
        8.3.4 两种情境下灌溉耗水估算
        8.3.5 三种情景下的水库建设耗水估算
        8.3.6 环境流量估算
    8.4 流域水资源开发前景评估
        8.4.1 土地利用耗水量估算
        8.4.2 两种情景下的灌溉耗水量
        8.4.3 水库建设耗水量估算
        8.4.4 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水资源分配分析
    8.5 讨论
        8.5.1 流域水土资源开发潜力
        8.5.2 气候变化对流域未来的潜在影响
    8.6 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
    9.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所研究161 个国家不同收入分组表
    附录二 所研究161 个国家不同地区的分组表
    附录三 所研究161 个国家贫困等级表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目的论视角下《气候变化与可再生能源》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s
致谢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Text Selection
    1.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xt
    1.3 Significance of the Report
    1.4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Chapter 2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2.1 Pre-translation
    2.2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2.3 Proofreading
Chapter 3 Introduction to Skopos Theory
    3.1 Theoritical Background of Skopos Theory
    3.2 The Three Rules of Skopos Theory
Chapter 4 Case Analysis
    4.1 Lexical Translation
    4.2 Syntactic Translation
    4.3 Textual Translation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Gains from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5.2 Limitations
Bibliography
Appendix 1 Target Text
Appendix 2 Source Text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切斯特曼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的能源报告翻译策略 ——以Energy Access Outlook(节选)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翻译项目介绍
第二部分 翻译稿
第三部分 翻译研究报告
    第1章 翻译项目介绍及分析
        1.1 翻译项目介绍
        1.2 目标与意义
        1.3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理论研究
        2.2 实证研究
    第3章 理论基础
        3.1 翻译规范及其分类
        3.2 翻译策略及其分类
        3.3 翻译规范理论对项目的指导
    第4章 遵守规范下的能源报告翻译策略实例研究
        4.1 遵守规范下的能源报告句法翻译策略
        4.1.1 词性转换
        4.1.2 语言单位转换
        4.1.3 改变句子结构
        4.2 遵守规范下的能源报告语义翻译策略
        4.2.1 化抽象为具体
        4.2.2 改变分布
        4.3 遵守规范下的能源报告语用翻译策略
        4.3.1 改变清晰度
        4.3.2 改变译者可见度
    第5章 结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6)绿色、公平的人文发展水平评估及其与能源消费的关联 ——基于面板数据的国际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1.1.2 世界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全球性问题
        1.1.3 人类社会的发展观不断演变
        1.1.4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标与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基本概念界定
        2.1.1 人文发展及人类发展指数
        2.1.2 能源及能源消费
    2.2 理论基础
        2.2.1 人地关系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库兹涅兹假说
        2.2.4 森的可行能力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2.3.1 人文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
        2.3.2 能源消费与人文发展的关系研究
        2.3.3 文献评述
第三章 世界人文发展与能源消费概况
    3.1 世界不平衡发展动态
        3.1.1 世界人文发展水平的时空格局与差异
        3.1.2 世界人文发展水平的结构差异
    3.2 世界能源消费基本概况
        3.2.1 世界能源消费演化特征
        3.2.2 世界能源消费的差异
    3.3 世界能源消费与人文发展的相关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绿色、公平的人文发展水平评估
    4.1 人文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1 理论框架
        4.1.2 指标选取与数据收集
        4.1.3 缺失数据的处理
        4.1.4 指标多元分析
        4.1.5 人文发展指标的复合
        4.1.6 人文发展水平的计算
    4.2 评价结果与分析
        4.2.1 65国基础人文发展水平
        4.2.2 公平修正的人文发展水平
        4.2.3 绿色修正的人文发展水平
        4.2.4 综合修正的人文发展水平
        4.2.5 中国与其它国家的比较
        4.2.6 CHDI与HDI的比较
    4.3 评价结果的稳健性检验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国际视角的能源消费与人文发展水平的关联
    5.1 研究对象与数据
    5.2 研究方法
        5.2.1 面板数据模型
        5.2.2 虚拟变量回归
    5.3 结果分析
        5.3.1 能源消费与人文发展的内在关联
        5.3.2 能源消费对人文发展水平的影响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启示
        6.2.1 把发展放在首位,并坚持绿色、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6.2.2 改善民生,保障发展成果为全民共享
        6.2.3 走可持续能源发展道路,推动能源系统转型
    6.3 研究特色与创新尝试
    6.4 研究不足与展望
        6.4.1 研究不足
        6.4.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中美洲国家水电开发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能源体系及互联交易
2 水电潜力及开发
3 各国电力行业状况
    3.1 哥斯达黎加
    3.2 萨尔瓦多
    3.3 危地马拉
    3.4 洪都拉斯
    3.5 尼加拉瓜
    3.6 巴拿马
4 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项目设计
    4.2 资源使用权和环境许可
    4.3 接入互联电网
5 市场准入及社会问题
6 融资及建设

(10)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新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1.2 研究的实践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新殖民主义研究
        1.2.2 中低收入国家贸易研究
        1.2.3 中非合作研究
        1.2.4 中亚合作研究
        1.2.5 中南美洲研究
        1.2.6 优惠贸易安排研究
        1.2.7 文献综述小结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思路及创新
    1.5 研究方法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界定和发展现状
    2.1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界定
        2.1.1 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下中等收入国家和上中等收入国家
        2.1.2 最不发达国家
        2.1.3 内陆国家
        2.1.4 小岛国
    2.2 收入划分标准的历史回顾
    2.3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基本社会属性特征
        2.3.1 人口特征
        2.3.2 地理面积特征
        2.3.3 贫困特征
        2.3.4 基本医疗服务特征
        2.3.5 国民教育特征
        2.3.6 政体特征
        2.3.7 与台湾之外交关系
    2.4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基本资源属性特征
        2.4.1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原油资源属性特征
        2.4.2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天然气资源属性特征
        2.4.3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煤炭资源属性特征
        2.4.4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水资源属性特征
        2.4.5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土地资源属性特征
        2.4.6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森林资源属性特征
        2.4.7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矿产资源属性特征
    2.5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基本经济属性特征
        2.5.1 公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状况
        2.5.2 铁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状况
        2.5.3 港口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状况
        2.5.4 航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状况
        2.5.5 通讯基础设施状况
        2.5.6 电力及能源供应结构状况
        2.5.7 各项经济指标增长情况
        2.5.8 货物和服务贸易贸易增长状况
        2.5.9 债务情况
    2.6 关于数据的说明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和投资中的地位
    3.1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3.1.1 商品贸易整体情况
        3.1.2 商品贸易出口结构特征
        3.1.3 商品贸易进口结构特征
        3.1.4 商品贸易的出口区域结构特征
        3.1.5 商品贸易的进口区域结构特征
        3.1.6 服务贸易总额情况
        3.1.7 服务贸易结构情况
    3.2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在世界投资中的地位
        3.2.1 对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回顾
        3.2.2 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回顾
        3.2.3 2010 年世界投资新动向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的贸易状况
    4.1 中国与亚洲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状况
        4.1.1 中国与东亚国家
        4.1.2 中国与西亚国家
        4.1.3 中国与南亚国家
        4.1.4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
        4.1.5 中国与中亚国家
    4.2 中国与非洲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状况
        4.2.1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关系的新发展
        4.2.2 中国与东部非洲国家
        4.2.3 中国与西部非洲国家
        4.2.4 中国与南部非洲国家
        4.2.5 中国与北部非洲国家
        4.2.6 中国与中部非洲国家
    4.3 中国与欧洲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状况
        4.3.1 中国与欧洲中低收入国家的贸易状况
        4.3.2 中国与欧洲中低收入国家贸易的国别分析
    4.4 中国与中南美洲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状况
        4.4.1 中国与中南美洲中低收入国家贸易状况
        4.4.2 中国与中南美洲中低收入国家贸易的国别分析
    4.5 中国与中低收入小岛国的贸易状况
        4.5.1 中国与中低收入小岛国贸易状况概括
        4.5.2 中国与主要中低收入小岛国贸易的国别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非服务贸易的现状和策略选择
    5.1 非洲服务贸易在全球服务贸易中的极端状况
    5.2 中国服务贸易以传统服务贸易为主的状况未改变
    5.3 中非服务贸易合作现状
        5.3.1 传统服务贸易稳步发展
        5.3.2 现代服务贸易快速起步
        5.3.3 中非服务合作中的问题
    5.4 中非服务贸易合作的策略建议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对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投资
    6.1 2011 年中国对外投资状况
        6.1.1 投资流量再创新高
        6.1.2 对大洋洲、非洲、欧洲投资快速增长,对北美洲投资略有下降
        6.1.3 大部分投资流向发展中国家
        6.1.4 地方企业对外投资活跃
        6.1.5 投资主体日益多元化
        6.1.6 投资领域不断扩大
    6.2 中国对中低收入国家直接投资
        6.2.1 全球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特征
        6.2.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特征
        6.2.3 中国对中低收入国家直接投资的产业分布特征
    6.3 中国对中低收入国家直接投资的分行业发展状况
        6.3.1 电力行业对中低收入国家直接投资
        6.3.2 矿业对中低收入国家直接投资
        6.3.3 农业对中低收入国家直接投资
        6.3.4 银行业对中低收入国家直接投资
        6.3.5 制造业对中低收入国家直接投资
    6.4 中低收入国家投资吸引力和潜能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目前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合作机制及特点
    7.1 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的经贸合作机制及特点
        7.1.1 多哈回合中国融入以 G20 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形成集团化谈判机制
        7.1.2 中国已启动与中低收入国家自贸区建设的经贸合作机制布局
        7.1.3 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自贸区建设以税率优惠和贸易便利化为中心
        7.1.4 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的货物贸易开放灵活性较高
        7.1.5 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的服务贸易协议开放程度较高
        7.1.6 中国对中低收入国家的长期援助成为关系发展的纽带
    7.2 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经贸合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7.2.1 自贸区建设满足中国对资源性产品和特色农产品的高度需求
        7.2.2 中国面临亚太区域经贸合作机制重叠交叉复杂性增加的困局
        7.2.3 中国与非洲经贸合作机制覆盖范围小、常态机制缺乏
        7.2.4 中国与欧洲区中低收入国家合作机制被欧洲发达国家给惠政策冲淡
        7.2.5 中国与金砖国家间合作机制存在制度化缺陷
        7.2.6 中国较金钻中低收入国家对外经贸合作机制显着匮乏
        7.2.7 中国与中低收入国家间发展规划仍未列入中国战略发展之中心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新战略及实施
    8.1 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新战略的制定背景
        8.1.1 中国出口导向型贸易模式渐失去经济增长之拉动力
        8.1.2 低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缓慢,亚洲周边国家争抢低端制造业的转移
        8.1.3 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受阻,实现当地就业目标难度依旧、
        8.1.4 中国低端制造业强大的出口竞争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意愿增强
        8.1.5 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新兴经济体市场引人关注
    8.2 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新战略的目标
        8.2.1 确保中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8.2.2 确保中国经济转型的加速推进
        8.2.3 确保中国各地区经济平衡发展
        8.2.4 确保中国对外投资的稳步推进
        8.2.5 确保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8.3 中国与总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新战略的原则
        8.3.1 坚持与树立世界大国形象相结合
        8.3.2 坚持以互利共赢作为合作的基本出发点
        8.3.3 坚持与促进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相结合
        8.3.4 坚持与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协调
        8.3.5 坚持以更新劳动密集型产业维护就业稳定相结合
    8.4 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新战略的政策选择
        8.4.1 加快制定以发展为目标促进 LMI 自主发展能力提升的中长期战略纲要
        8.4.2 从制度层面建立政府间、高层间定期长效的沟通交流机制
        8.4.3 加快制定和实施对 LMI 国家的新贸易优惠安排时间表
        8.4.4 加快制定对 LMI 国家投资的产业指导目录
        8.4.5 加强我国相关部门间会商制定对 LMI 国家投资的社会责任指南
        8.4.6 构建促进 LMI 国家政府能力建设以及政府间的合作保障体系
        8.4.7 推动多哈回合谈判的达成并积极推进更广泛的贸易自由化
        8.4.8 建设面向国企和民企的公开平等的投资绿色通道和保障机制
        8.4.9 分类指导过剩产能在 LMI 国家的全产业再造
        8.4.10 推进服务业对外合作交流营造有利于是制造业发展的空间和环境
        8.4.11 优化对 LMI 国家援助下的人才培养结构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尼加拉瓜的农村电气化计划(论文参考文献)

  • [1]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研究[D]. 秦晓茹. 内蒙古大学, 2021
  • [2]“双碳”目标下北京市能源转型重点领域及路径研究[D]. 黄韧.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
  • [3]基于地理大数据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全球贫困关联分析[D]. 田富有.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2021
  • [4]目的论视角下《气候变化与可再生能源》翻译实践报告[D]. 孟玉洁.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5]切斯特曼翻译规范理论视角下的能源报告翻译策略 ——以Energy Access Outlook(节选)为例[D]. 马佳惠.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8(02)
  • [6]绿色、公平的人文发展水平评估及其与能源消费的关联 ——基于面板数据的国际比较[D]. 梁曼. 兰州大学, 2018(02)
  • [7]能源阶梯进阶第一步?卢旺达农村地区的低成本太阳能器具和家庭福利[J]. 迈克尔·格林姆,阿尼塞·蒙耶尔维,乔治·皮特斯,马克思米兰·西伟特. 世界银行经济评论, 2017(03)
  • [8]印度农村地区电气化的长远收益[J]. 多米尼克·冯·德·沃勒尔,马丁·拉维里昂,维博琥缇·门迪拉特,加亚特里·库瓦尔. 世界银行经济评论, 2017(02)
  • [9]中美洲国家水电开发现状[J]. C.M.F.戈麦斯,陈敏,梅莉. 水利水电快报, 2014(10)
  • [10]中国与中低收入发展中国家经贸合作新战略研究[D]. 肖艳.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4(12)

标签:;  ;  ;  ;  ;  

尼加拉瓜农村电气化计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