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径环境下OFDM特性与多径衰落研究

多径环境下OFDM特性与多径衰落研究

一、OFDM在多径环境及多径衰落时的特性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栋[1](2021)在《多模OFDM-IM频谱效率优化及检测算法研究》文中认为无线通信行业的飞速发展,人们更加看重获取信息的质量,对通信速率和质量也提出了更快捷、更准确的要求。在第五代无线通信系统中,如何改善通信的性能提高频谱效率一直是众多研究学者们探讨的焦点问题。索引调制(Index Modulation,IM)是一种可以很好提升系统效率和性能的多维度技术,现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近些年,针对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系统,通过载波实现索引调制技术被发现,取得一些好的研究效果。该技术有着较好的能量效率,但频谱效率还有待提升。多模OFDM-IM技术(Multiple-Mode OFDM-IM,MM-OFDM-IM)是一种新型的索引OFDM系统,通过使所有载波活动,发射不同模式的信号星座符号来附带额外的信息,从而改善系统频谱效率。本文以OFDM和索引技术为背景,首先详细的介绍了OFDM-IM系统,研究了如何通过索引技术改善系统性能。然后详细的研究了多模索引调制系统,并对接收机检测算法进行了详细的理论研究,提出一种复杂度较低的次优检测算法。最后,为了改善OFDM系统性能,提出了编码多模的索引调制系统,并详细的研究了系统调制模型和接收机检测算法。通过Matlab仿真来衡量编码多模索引调制系统和传统OFDM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OFDM系统,在中高信噪比下,编码多模索引调制系统确实能获得性能上的增益。

王迪[2](2021)在《航空通信中迭代检测接收算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应对流量增长和高速传输需要,下一代航空通信技术考虑在地空通信场景部署基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的L频段航空通信系统(L-band Digital Aeronau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L-DACS1),但航空信道的强多径、远距离、多普勒频移等特性容易引起严重的信道衰落,影响系统可靠性。为了保障航空通信的可靠性,本文考虑在其接收端引入迭代检测的方法。论文具体工作如下:1.针对L-DACS1系统的信道衰落问题,在接收端引入了迭代检测技术,通过采用LDPC码和大规模MIMO,基于因子图模型的建模,实现了 3种迭代检测算法——Turbo LMMSE算法、AMP-G算法和AMP-EP算法。并与传统线性检测算法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迭代检测接收算法比传统检测算法具有更低的误码率,并且迭代收敛次数和算法复杂度较低,在提升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同时还能降低接收机功率,提升飞行半径,更适合下一代航空通信系统。2.针对L-DACS1系统信道条件未知的情况,提出了结合信号检测与信道估计的迭代算法,并通过仿真与传统信道估计算法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迭代信道估计算法比传统信道估计算法具有更高的信道估计准确度,并且复杂度较低,更适合下一代航空通信系统。3.针对实际航空通信系统中经常存在的有色噪声问题,提出了基于噪声白化的迭代接收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叠加有色高斯噪声的系统误码率显着恶化,而基于噪声白化的迭代接收方案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保证系统正常通信。

程露[3](2020)在《基于未来高速移动场景的OFDMA系统中时变信道估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由于我国在经济和科学技术上的飞跃发展,促使高速铁路(HSR,High Speed Railway)和高速公路随之快速和广泛地发展。随着运行速度超过300公里/小时的HSR的大规模部署,使得HSR环境下的无线通信在全球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作为第五代(5G)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部署之一的HSR,预计在5G通信系统下可以实现在高达500km/h或者更高的移动速度下还可以为用户提供150Mbps或者更高的数据速率。然而,在未来更高速的HSR(车载速度>=500km/h)环境下,列车的高速运行会引起更大的多普勒频移,进而促使信道发生快速时变,因此信道在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符号内的变化都不可以被忽略,在一个符号内OFDMA系统子载波间的正交性会因为信道变化而遭到破坏,从而产生载波与载波的干扰(Inter Carrier Interference,ICI),降低系统性能,这将对信号的正确传输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为了满足未来更高速HSR通信质量的需求,必须依托于快速稳定的时变信道估计方法,通过获取的信道估计进一步消除多普勒频移对传输信号的影响。未来更高速HSR场景由于其拥有比较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和较高的移动速度,该场景下信道会发生快速时变,这些特点导致传统的信道估计方法的不适用。本文主要以降低信道估计复杂度,提高信道估计精度为目标,基于现有时变信道估计方法,研究未来更高速HSR场景中更高效的时变信道估计方法,主体的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本文首先根据高速铁路环境下信道的稀疏特性,提出了一种结合位置信息的广义复指数基扩展模型(GCE-BEM,Generalized Complex Exponential Basis Expansion Model)时变信道估计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GCE-BEM来信道建模,将对信道的估计转换成对基系数的估计,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并推导证明采用GCE-BEM方法建模可以降低载波间干扰;其次根据信道的稀疏性,利用列车的位置信息确定主要基系数,通过对主要基系数进行估计获取OFDMA符号上所有载波的信道信息,进一步减少计算复杂度与相邻子信道间的干扰,并增加信道估计精确度。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显着地提高信道估计精度,且具有低计算复杂度。2、本文针对高速铁路多输出正交频分复用(Multiple-Output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MIMO-OFDMA)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史信息的软卡尔曼滤波迭代时变信道估计方法。根据HSR环境中不同列车在相同位置处经历的信道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该方法首先利用历史列车的信道信息来获取最优基函数,并采用该基函数对信道进行建模,将对信道的估计转换成对基系数的估计,降低了信道估计的计算复杂度和提高了信道估计精度。其次,该方法在每次迭代中对基系数的估计采取软卡尔曼滤波和数据检测联合的方法;为了更好地减少数据检测误差传播的影响,采用了基于似然比信息判决的方法来获取精度更高的检测数据,并在每次迭代中将此检测数据的检测误差作为噪声进行处理。此外,该方法中采用的软卡尔曼滤波器不涉及AR模型跟踪因子,从而避免了估计跟踪因子引入的计算复杂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比现有方法具有更好的估计性能,且更适用于实际的高速移动场景的时变信道获取。

崔正阳[4](2020)在《多径环境下Wi-Fi射频指纹提取与识别》文中研究说明

张慧敏[5](2020)在《高速移动车地信道分组级建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来高速铁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同时新一轮科学技术的兴起引领人类进入了全新的智能时代,这对高速铁路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智能高铁应运而生,并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了实现自动驾驶、列车实时健康诊断等智能高铁新兴业务,需要基于车地宽带业务数据的高可信传输。然而,列车的高速移动性、电波传播场景复杂多变、频谱资源受限等问题都给智能高铁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全面认清高速移动车地通信场景下信道的变化机理,建立高效准确的信道模型,是应对智能高铁所面临挑战的前提。目前已有的物理与统计分析信道模型复杂度较高,不能很好地满足快速跟踪信道动态变化、及时调整传输方案的需求;虽然分组级信道模型在复杂度与准确度上具有良好的折中性能,然而面向高速铁路场景的研究较少,且无法准确刻画高速铁路时频域信道剧烈变化的特征。故而,面向高铁车地通信场景提供可以准确快速地描述高速信道特征的信道模型尤为重要。本文围绕以上需求与场景特征完成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依据高铁通信场景的高速性特征,建立了时域分组级车地信道模型,综合考虑了路径损耗、阴影衰落、多径衰落等对信道状态的影响。在对高铁通信场景下信道统计模型进行分析与特征提取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复合衰落信道接收信号信噪比的马尔可夫链信道模型,通过变量转换定理、概率公式推导等方法给出了马尔可夫信道模型的稳定状态概率及状态转移概率矩阵表达式,解决了描述高速环境下时域信道剧烈变化发生跨状态转移的情况。并基于实测数据对所提出模型进行了分析验证。本文关于高速时变信道建立马尔可夫分组级模型的研究内容,对于揭示移动速度对高速信道的影响机理具有重要意义。(2)本文针对高铁通信场景下系统及业务的发展趋势,建立了高速移动多径衰落信道的分组级频域信道模型。面向宽带铁路通信系统从频域角度建立了接收信号信噪比统计分布模型及频率相关性模型,给出了频域分组级信道建模方法。推导了基于马尔可夫链理论的信道稳定状态概率及可以计算频域任意信道状态相互转移的概率矩阵,达到了更准确刻画频域高速信道剧烈变化特征的目的。为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将实测数据与模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关于高速车地通信建立的频域分组级信道模型是揭示高铁通信环境下频域信道特征的有力工具。

马汉城[6](2020)在《移动多跳自组网络分集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移动多跳自组网络无需预设固定设施,且具有临时组网、无中心节点、抗毁性强、动态拓扑等独特优势,无论在军事应用场合或是民事应用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复杂的无线信道以及网络节点的无规则运动很容易导致接收信号产生深衰落,接收机大概率无法正常接收信号,网络节点间可靠数据传输就无法得以保证。而分集技术可以通过彼此不相关的信道传输相同的数据,并在接收端将这些信号进行有效的合并,利用分集增益提高系统整体的数据传输质量。因此将分集技术应用于移动多跳自组网络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对基于自组网的MIMO分集系统进行了研究。针对在信道条件良好的情况下继续采用MIMO分集会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文章借助移动多跳自组网络灵活的调度机制将MIMO复用模式引入,给出了STBC-MIMO以及V-BLAST-MIMO两种MIMO工作模式相结合的STBC-VBLAST方案。论文对两种模式间的阈值切换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出于降低基带处理复杂度考虑,文章利用EVM判决方案代替传统的SNR判决方案来对链路质量进行估计,大大降低了物理层在评估链路质量过程中的计算量。此外针对系统资源消耗过高的问题,利用串并结合处理方案代替了传统的全并行传输方案,在可接受范围内通过降低系统有效性的方式减少资源消耗。论文设计的STBC-VBLAST系统相比于传统的单天线系统,在信噪比低于15d B时误码率降低1到2个数量级,在信噪比高于15d B时系统吞吐量提升近一倍。在高速磁悬浮列车应用场景下,考虑到自组网节点资源受限的情况,文章设计了协作分集系统来提高节点间传输可靠性。其中,论文利用光纤进行中继与目的节点间的数据交互,从而避免中继节点在数据转发过程中引入新的干扰。此外还根据不同业务的特点,设计了特殊的信号互同步算法,既能保证低时延业务的传输速率,又可以兼顾非低时延业务的分集性能。经过对不同带宽下的系统灵敏度测试证明,论文设计的协作分集系统相比于传统的单天线OFDM系统,灵敏度提升2-3d B。论文将多普勒分集技术应用到了自组网中,对磁悬浮列车应用场景下的多普勒分集接收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磁悬浮列车应用场景中节点高速移动以及信噪比较低的特点,文章对多普勒分集流程中的信道估计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时域修正的频域信道估计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当信道归一化最大多普勒频偏超过0.5/T时,相比传统OFDM系统该接收结构误码率下降一个数量级;当信噪比低于16d B时,该接收结构获得相同误码性能所需的信噪比相比于传统多普勒分集系统下降约0.8d B。论文共包含图73幅,表6个,参考文献53篇。

李鑫[7](2020)在《MIMO-SCFDE系统中多天线空时码的研究》文中指出空时码是伴随着MIMO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编码技术,利用分集思想或空间复用思想构造的空时码可以提供分集增益和编码增益,空时分组码(STBC)、贝尔分层空时码(BLAST)和空时网格码(STTC)是三种空时码。使用ML算法时后两种空时码的译码复杂度与发射天线的数目呈指数关系,而空时分组码由于其独特的构造使得译码复杂度大大降低,并且性能较好,使得其在实际使用中易于实现应用广泛,是研究的热点。本文在研究空时分组码在准静态衰落信道下的性能基础上,结合单载波频域均衡(SCFDE)这一优秀的抗频率选择性衰落的技术,分析了基于空时分组码的多天线STBC-SCFDE在抗频率选择性衰落的性能表现,并对使用的多天线STBC的编译码进行了研究改进。本文首先重点针对4天线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译码算法进行了研究,使用最大似然算法时,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由于编码矩阵的部分正交特性无法实现类似于正交空时分组码中的单符号译码,而是成对符号译码,搜索星座图的次数增大。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QR分解的干扰抵消译码算法,使用两次QR分解对等效信道矩阵进行变形,从而实现单符号译码,通过仿真分析,当星座图大小为Cs时,新译码算法相比于最大似然算法性能只有部分损失,而在使用高阶调制时,两者差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搜索星座图的次数由2*(Cs)2次降低为4*Cs次,复杂度大大降低。本文还将SCFDE技术与4天线QOSTBC相结合,提出QOSTBC-SCFDE的系统方案,针对4天线QOSTBC-SCFDE存在的频域均衡矩阵为非对角阵使得频域均衡复杂度增加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后新预编码QOSTBC-SCFDE方案,即利用矩阵分解对等效信道矩阵进行变换,从而对原来的QOSTBC编码进行预编码,改进的方案使得均衡矩阵变为对角阵,降低了均衡的复杂度。

方婷[8](2019)在《CRAHNs网络中多径环境下大规模MIMO信道建模及接收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可用的频谱资源逐渐稀缺,提高频谱使用效率、提升通信质量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点。CRAHNs(Cognitive Radio Ad Hoc Networks)网络可以提高频谱利用率,但是宽带CRAHNs网络受到多径衰落影响时,其可靠性下降,严重时无法进行通信;大规模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接收技术能有效对抗多径效应、降低衰落影响。因此,本文针对基于CRAHNs网络多径环境下的大规模MIMO系统的接收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信道模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系统的通信性能,因此需要建立一个能真实反映信道特性的信道模型。本文研究与分析了SCM系列模型、WINNER系列模型以及3D时间演进模型,并将几种信道模型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对比,结果表明3D时间演进Massive MIMO信道模型更能体现大规模MIMO的信道特性,因此将该模型作为本文研究传输技术的模型基础。(2)Massive MIMO接收技术优势的发挥需要准确的信道状态信息,而状态信息可以通过基于导频的信道估计来获得。但随着天线数目的增加,现有的基于导频的信道估计算法存在复杂度过高或者准确度不够等问题。因此提出一种性能损失忽略不计、复杂度更低的信道估计算法—低秩分块信道估计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不降低系统性能的前提下,可以较大程度上降低信道估计复杂度,从而使得大规模MIMO可以应用于更多实际场景。(3)针对导频插入间隔影响系统估计准确度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迭代信道估计补偿算法。仿真表明当加入信道补偿算法后,随着导频间隔的增加,系统误码率始终保持在10-4以内,而未包含补偿算法的系统性能随着导频间隔增大,系统性能逐渐下降。且当插入导频间隔较大时,通过信道估计补偿算法,系统误码率性能仅略小于导频间隔为1时的系统性能。

刘勇强[9](2019)在《基于FPGA的OFDM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便携式高清无线视频传输越来越广泛,高速率、抗干扰能力强的便携式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应用。随着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通信系统需要迅速升级。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凭借其可编程性、兼容性、低成本和低功耗性在通信系统的基带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首先,本文从无线通信系统所要求的性能参数出发,以中心节点与移动节点以及移动节点与移动节点之间的短距离高速便携式无线视频通信为背景,结合便携式无线信道模型,设计了OFDM通信系统基本参数,同时分析了OFDM通信中的关键同步技术和现有同步算法。针对便携式移动通信实时性好、高速率、低功耗、抗多径衰弱的特点,在研究Schmidl&Cox符号同步算法和Park符号同步算法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训练序列结构和测度函数,提出了适用于便携式无线视频通信的OFDM同步方法,用尽可能简单的算法在多径衰弱信道下实现了良好的同步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当SNR大于4dB时,在6径典型城市信道(TU-6)下能够实现准确的定时,载波频偏估计均方误差小于0.0004。该算法能够较好地适用于便携式无线视频通信系统。其次,基于OFDM通信系统基本参数,采用Altera Quartus开发平台联合Modelsim SE-64仿真软件进行了硬件设计与仿真,包括工作时钟生成模块、加扰与解扰模块、卷积编码模块、16QAM调制与解调模块、FFT模块、循环前缀添加与加窗模块。最后对发射信号添加噪声,验证整个收发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接收端能够对发送数据进行正确地解调。最后,对本文所提符号同步算法通过Quartus II开发平台进行了硬件设计与实现,其中包括粗符号同步模块和细符号同步模块,通过Modelsim对所设计的符号同步模块进行布局布线后仿真。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有效地进行符号同步。

陈鑫[10](2019)在《分布式多天线系统同步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语音视频、高清直播、手机游戏等业务丰富人们的生活的同时,也对信息的获取和传输质量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所面临的挑战。分布式天线系统能够增强网络覆盖,提高频谱效率与功率效率,是移动通信关注的重点技术之一。本文主要研究了分布式多天线系统同步关键技术。首先,本文介绍了集中式与分布式多天线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并综述了分布式多天线系统基本架构以及同步关键技术。其次,本文研究了MIMO多天线系统中的同步关键技术。根据无线信道的衰落特性,在对分布式多天线系统衰落信道建模的基础上,介绍了几种传统的OFDM系统定时同步算法,并研究了多天线系统的同步算法。然后,本文研究了分布式多天线系统下行链路同步技术。根据分布式多天线系统特性,本文设计了两种定时同步方案,其中一种为基于循环移位的训练序列同步方案;另一种为基于不同根序号的ZC序列同步方案。本文提出了基于阈值判决的同步算法并运用到这两种方案中。在不同信道条件下,仿真对比这两种方案的定时同步性能,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循环移位的训练序列同步方案的定时同步性能优于基于不同根序号的ZC序列同步方案的定时同步性能。最后,本文研究了分布式多天线多用户系统的同步技术,提出了采用协同发送定时方法使得不同RAU到达用户的传播时间差小于循环前缀对应的时长。针对两用户场景,本文分析了发送定时调整的可行性,推导了基于用户配对的两用户分布区域的拓扑关系。针对多用户场景,本文推导了发送定时调整方案的必要条件,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分布区域的分组配对算法,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二、OFDM在多径环境及多径衰落时的特性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OFDM在多径环境及多径衰落时的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多模OFDM-IM频谱效率优化及检测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2章 OFDM基本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OFDM系统的基本模型
    2.3 OFDM信号的频谱特性
    2.4 保护间隔和循环前缀
    2.5 索引调制与OFDM结合的设想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索引OFDM系统设计与研究
    3.1 引言
    3.2 索引OFDM系统发射端基本模型
    3.3 索引OFDM的载波调制方案
        3.3.1 查表法
        3.3.2 数学组合法
    3.4 索引OFDM系统的接收机模型及检测算法
        3.4.1 ML检测算法
        3.4.2 LLR检测算法
    3.5 性能分析
    3.6 仿真分析
        3.6.1 误码率
        3.6.2 频谱效率
        3.6.3 不同调制组合的仿真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模索引调制系统设计与研究
    4.1 引言
    4.2 多模索引OFDM系统的模型
    4.3 接收机检测算法及性能理论分析
        4.3.1 ML检测算法
        4.3.2 次优检测算法
        4.3.3 误码率性能理论分析
    4.4 仿真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编码多模索引调制系统设计与研究
    5.1 引言
    5.2 编码多模索引调制系统模型
        5.2.1 双模系统模型
        5.2.2 四模系统模型
    5.3 接收机模型研究
    5.4 仿真分析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2)航空通信中迭代检测接收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及意义
        1.2.1 信号检测
        1.2.2 信道估计
    1.3 本文研究内容和结构
第二章 航空通信系统模型
    2.1 L-DACS1系统
    2.2 Massive MMO系统
    2.3 航空Massive MIMO-OFDM系统模型
        2.3.1 信号模型
        2.3.2 信道模型
        2.3.3 迭代接收模型
        2.3.4 因子图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航空通信系统信号检测算法研究
    3.1 传统线性信号检测算法
        3.1.1 ZF检测算法
        3.1.2 MMSE检测算法
    3.2 迭代信号检测算法
        3.2.1 Turbo LMMSE算法
        3.2.2 高斯近似消息传递算法
        3.2.3 基于期望传播的近似消息传递算法
    3.3 算法复杂度分析
    3.4 仿真验证与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航空通信系统信道估计算法研究
    4.1 OFDM系统导频设计
    4.2 传统信道估计
        4.2.1 LS信道估计
        4.2.2 MMSE信道估计
    4.3 迭代信道估计算法
        4.3.1 GMP算法
    4.4 算法复杂度分析
    4.5 仿真验证与性能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面向有色噪声的迭代接收技术
    5.1 有色噪声
        5.1.1 白噪声与有色噪声
        5.1.2 有色噪声建模
    5.2 噪声白化技术
    5.3 仿真验证与性能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3)基于未来高速移动场景的OFDMA系统中时变信道估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
    1.4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高速移动通信系统基本理论
    2.1 OFDMA概述
    2.2 无线衰落信道
    2.3 高速铁路场景信道模型
        2.3.1 高速铁路场景下信道的传输特性
        2.3.2 高速铁路场景下行OFDMA系统的信道模型
        2.3.3 时变信道对OFDMA系统性能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位置信息的GCE-BEM时变信道估计方法
    3.1 引言
    3.2 信号模型
    3.3 现有相关时变信道估计方法
        3.3.1 基于基扩展模型的时变信道估计方法
        3.3.2 基于位置的ICI消除的压缩信道估计方法
    3.4 新型的基于位置信息的GCE-BEM时变信道估计方法
        3.4.1 新方法的原理
        3.4.2 计算机仿真与分析
        3.4.3 复杂度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历史信息的软卡尔曼滤波迭代时变信道估计
    4.1 引言
    4.2 系统模型
    4.3 现有相关时变信道估计方法
        4.3.1 基于历史信息的时变信道估计方法
        4.3.2 基于卡尔曼滤波与数据检测联合的迭代时变信道估计方法
    4.4 新型的基于历史信息的软卡尔曼滤波迭代时变信道估计方法
        4.4.1 新方法的原理
        4.4.2 计算机仿真结果与分析
        4.4.3 复杂度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GCE-BEM性能的推导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附录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5)高速移动车地信道分组级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时域信道建模研究现状
        1.2.2 频域信道建模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贡献
    1.4 论文结构
    1.5 本章小结
2 系统模型及马尔可夫信道模型
    2.1 高速铁路车地通信
        2.1.1 高铁移动通信系统
        2.1.2 高铁通信环境下信道特征
    2.2 无线衰落信道特性
        2.2.1 大尺度衰落特性
        2.2.2 多径衰落特性
    2.3 分组级马尔可夫链模型
        2.3.1 马尔可夫链理论
        2.3.2 分组级信道模型基础理论
    2.4 本章小结
3 高速铁路通信场景时域分组级信道模型
    3.1 高速车地通信时域系统模型
        3.1.1 系统模型
        3.1.2 物理层信道模型
    3.2 时域马尔可夫信道模型建立
        3.2.1 有限状态马尔可夫信道建模
        3.2.2 模型特征提取及参数设计
    3.3 时域马尔可夫信道模型参数求解
        3.3.1 复合衰落信道稳定状态概率
        3.3.2 复合衰落信道状态转移概率矩阵
    3.4 模型仿真验证
        3.4.1 测试环境
        3.4.2 测试数据处理及仿真参数设置
        3.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高速铁路通信场景频域分组级信道模型
    4.1 高速铁路宽带移动通信系统
        4.1.1 高速铁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4.1.2 基于OFDM的多径衰落信道模型
    4.2 频域马尔可夫信道建模
        4.2.1 频域马尔可夫信道模型
        4.2.2 频域马尔可夫信道状态
    4.3 频域马尔可夫信道模型参数求解
        4.3.1 马尔可夫稳定状态概率
        4.3.2 马尔可夫状态转移概率矩阵
        4.3.3 频率相关性模型
    4.4 模型仿真验证
        4.4.1 测试环境
        4.4.2 测试数据处理及仿真参数设置
        4.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论文总结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其他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移动多跳自组网络分集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MIMO分集技术研究现状
        1.2.2 协作分集技术研究现状
        1.2.3 多普勒分集技术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2 移动自组网分集基础理论
    2.1 MIMO分集技术
        2.1.1 MIMO分集技术基础理论
        2.1.2 MIMO复用技术基础理论
    2.2 协作分集技术
    2.3 多普勒分集技术
    2.4 基础OFDM通信系统
    2.5 高速磁悬浮列车应用场景
    2.6 本章小结
3 MIMO分集系统研究
    3.1 MIMO分集方案设计与研究
        3.1.1 多天线分集方案设计
        3.1.2 多天线复用方案设计
        3.1.3 自适应模式切换方案设计
        3.1.4 切换阈值分析
    3.2 MIMO分集系统硬件实现流程
        3.2.1 物理层帧结构
        3.2.2 基带实现流程
        3.2.3 关键技术
    3.3 仿真与工程验证
        3.3.1 仿真结果
        3.3.2 资源占用分析
        3.3.3 FPGA功能验证
    3.4 本章小结
4 协作分集系统研究
    4.1 协作分集方案设计与研究
    4.2 协作分集系统硬件实现流程
        4.2.1 基带实现流程
        4.2.2 关键技术
    4.3 仿真与工程验证
        4.3.1 仿真结果
        4.3.2 FPGA功能验证
        4.3.3 资源占用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多普勒分集系统研究
    5.1 多普勒分集方案设计与研究
        5.1.1 多普勒分集整体设计方案
        5.1.2 信道及系统模型
        5.1.3 系统参数分析
    5.2 多普勒分集硬件实现流程
        5.2.1 多普勒分集系统整体基带实现流程
        5.2.2 关键技术
    5.3 仿真与工程验证
        5.3.1 仿真结果
        5.3.2 FPGA功能验证
        5.3.3 资源占用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MIMO-SCFDE系统中多天线空时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MIMO-SCFDE简介
        1.2.1 MIMO技术的研究发展及现状
        1.2.2 SC-FDE技术的研究发展
    1.3 空时编码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MIMO系统研究
    2.1 无线信道模型
    2.2 MIMO系统
        2.2.1 MIMO系统模型
        2.2.2 分集技术
        2.2.3 空间复用技术
    2.3 MIMO信道容量
        2.3.1 发射端已知CSI时的信道容量
        2.3.2 发射端未知CSI时的信道容量
        2.3.3 MIMO信道容量仿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空时编码的研究
    3.1 空时编码的设计准则
    3.2 分层空时码
        3.2.1 分层空时码的编码结构
        3.2.2 分层空时码的检测算法
        3.2.3 空时分层码性能仿真
    3.3 空时网格码
        3.3.1 空时网格码的编码结构
        3.3.2 空时网格码性能仿真
    3.4 正交空时分组码
        3.4.1 Alamouti码
        3.4.2 Alamouti码的性能
        3.4.3 正交空时分组码
        3.4.4 正交空时分组码性能
    3.5 准正交空时分组码
    3.6 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译码
        3.6.1 最大似然译码算法
        3.6.2 线性检测译码算法
        3.6.3 IC-ML译码算法
        3.6.4 改进的IC-ML译码算法
    3.7 QOSTBC的译码算法性能仿真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SC-FDE下的QOSTBC研究
    4.1 SC-FDE系统模型
    4.2 SISO-SCFDE模型
    4.3 MIMO-SCFDE系统下的STBC
        4.3.1 基于SC-FDE下的Alamouti编码
        4.3.2 基于SC-FDE下的QOSTBC
    4.4 改进的基于矩阵分解预编码QOSTBC
    4.5 MIMO-SCFDE下的QOSTBC的性能仿真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CRAHNs网络中多径环境下大规模MIMO信道建模及接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专用术语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现状
        1.1.1 CRAHNs网络
        1.1.2 Massive MIMO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MIMO信道建模与信道估计技术的发展现状
        1.3.1 信道建模的现状
        1.3.2 信道估计技术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Massive MIMO系统的理论基础
    2.1 OFDM调制技术概述
    2.2 多径环境对单天线系统的影响
    2.3 MIMO系统
        2.3.1 MIMO系统模型
        2.3.2 MIMO-OFDM系统模型
    2.4 Massive MIMO系统
        2.4.1 Massive MIMO系统模型
        2.4.2 Massive MIMO信道特性
    2.5 MIMO信道建模方法
        2.5.1 确定性随机建模
        2.5.2 统计型模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时间演进大规模MIMO信道建模
    3.1 SCM模型与SCME模型
        3.1.1 SCM模型
        3.1.2 SCME模型
    3.2 WINNER Ⅱ模型与WINNER+模型
        3.2.1 WINNER Ⅱ模型
        3.2.2 WINNER+模型建模
    3.3 非时间演进模型的仿真
        3.3.1 SCM模型仿真
        3.3.2 SCME模型仿真
    3.4 时间演进3D大规模MIMO模型
        3.4.1 非平稳3D信道模型建立
        3.4.2 动态生灭信道的仿真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低复杂度的信道估计算法
    4.1 大规模MIMO信道估计
        4.1.1 最小二乘(LS)估计算法
        4.1.2 最小均方误差(MMSE)估计算法
        4.1.3 线性最小均方误差(LMMSE)估计算法
    4.2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低秩估计算法
    4.3 低秩分块LMMSE估计算法
        4.3.1 低秩分块LMMSE估计算法
        4.3.2 低秩分块算法复杂度分析
        4.3.3 低秩分块估计算法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RAHNs网络多径环境下大规模MIMO信道估计补偿算法
    5.1 大规模MIMO对抗多径环境的优势
    5.2 自适应迭代信道估计补偿算法
        5.2.1 插入导频间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
        5.2.2 自适应迭代信道估计补偿算法
    5.3 自适应迭代信道估计补偿算法仿真分析
    5.4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后续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致谢

(9)基于FPGA的OFDM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OFDM通信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介绍
    1.4 本文主要内容及结构
第2章 便携式移动通信整体设计
    2.1 OFDM通信基本原理
    2.2 系统参数设计及同步需求分析
    2.3 OFDM通信系统基带设计
    2.4 OFDM关键同步技术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便携式无线通信OFDM同步算法设计
    3.1 定时偏差对OFDM系统的影响
    3.2 便携式无线信道模型
    3.3 定时同步算法研究
        3.3.1 Schmidl&Cox符号同步算法
        3.3.2 Park符号同步算法
    3.4 定时同步算法设计
    3.5 仿真结果及分析
        3.5.1 符号同步仿真结果及分析
        3.5.2 载波频率同步仿真结果及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OFDM系统收发模块基带设计与实现
    4.1 工作时钟模块的实现
    4.2 加扰码和解扰码的设计与实现
        4.2.1 扰码原理及设计
        4.2.2 加扰码模块的实现
        4.2.3 解扰码模块的实现
    4.3 卷积编码实现
        4.3.1 卷积编码原理
        4.3.2 卷积码实现
        4.3.3 3/4码率卷积码硬件结构与实现
        4.3.4 3/4码率卷积模块生成
    4.4 16QAM调制与解调设计与实现
        4.4.1 16QAM调制设计与实现
        4.4.2 16QAM解调设计与实现
    4.5 IFFT/FFT实现
        4.5.1 IFFT/FFT在 OFDM系统中的应用
        4.5.2 FFT/FFT原理
        4.5.3 运用IPCore实现IFFT/FFT
    4.6 循环前缀和加窗设计
        4.6.1 循环前缀添加与实现
        4.6.2 加窗模块设计
    4.7 OFDM通信系统基带收发模块整体仿真与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OFDM关键同步技术的FPGA设计与实现
    5.1 改进算法的整体设计
    5.2 改进算法的RTL级详细设计
        5.2.1 数据缓存模块
        5.2.2 粗符号同步模块设计
        5.2.3 细符号同步模块设计
    5.3 符号同步算法硬件实现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10)分布式多天线系统同步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通信缩略词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分布式多天线系统的研究现状
    1.3 同步技术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安排
第2章 MIMO多天线系统及其同步技术研究
    2.1 无线信道衰落模型
        2.1.1 大尺度衰落
        2.1.2 小尺度衰落
        2.1.3 分布式多天线系统信道建模
    2.2 OFDM系统经典同步算法研究
        2.2.1 OFDM系统模型
        2.2.2 同步问题分析
        2.2.3 传统OFDM系统同步算法
    2.3 集中式MIMO系统同步算法研究
        2.3.1 集中式MIMO系统模型
        2.3.2 基于时域正交性的同步算法
        2.3.3 基于ZC序列循环移位的同步算法
        2.3.4 仿真性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分布式多天线系统下行链路同步算法研究
    3.1 分布式多天线系统模型
    3.2 基于循环移位的训练序列同步方案设计
        3.2.1 训练序列结构设计
        3.2.2 定时同步算法设计
    3.3 基于不同根序号的ZC序列同步方案设计
        3.3.1 训练序列结构设计
        3.3.2 定时同步算法设计
    3.4 仿真性能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分布式多天线多用户系统同步技术研究
    4.1 分布式多天线多用户系统模型
    4.2 基于协同发送定时的同步技术研究
    4.3 两用户场景下发送定时调整技术研究
        4.3.1 两用户场景下发送定时调整可行性分析
        4.3.2 基于两用户配对的发送定时方案
    4.4 多用户场景下发送定时调整技术研究
        4.4.1 多用户场景下发送定时调整可行性分析
        4.4.2 基于用户分组的多用户定时调整方案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论文总结
    5.2 下一步研究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硕士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四、OFDM在多径环境及多径衰落时的特性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多模OFDM-IM频谱效率优化及检测算法研究[D]. 王栋.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2]航空通信中迭代检测接收算法研究[D]. 王迪.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3]基于未来高速移动场景的OFDMA系统中时变信道估计方法研究[D]. 程露.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2)
  • [4]多径环境下Wi-Fi射频指纹提取与识别[D]. 崔正阳. 东南大学, 2020
  • [5]高速移动车地信道分组级建模研究[D]. 张慧敏.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移动多跳自组网络分集关键技术研究[D]. 马汉城.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7]MIMO-SCFDE系统中多天线空时码的研究[D]. 李鑫.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8]CRAHNs网络中多径环境下大规模MIMO信道建模及接收技术研究[D]. 方婷.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9]基于FPGA的OFDM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D]. 刘勇强. 沈阳工业大学, 2019(08)
  • [10]分布式多天线系统同步关键技术研究[D]. 陈鑫. 东南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多径环境下OFDM特性与多径衰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