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郊区蔬菜种植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技术

宁波市郊区蔬菜种植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技术

一、宁波市郊设施栽培蔬菜主要病虫的发生及防治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汪李平,朱红莲[1](2019)在《长江流域塑料大棚茭白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茭白别名茭瓜、茭笋、蒿芭等,是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沼泽植物。原产中国,由同种植物菰演变而来。茭白的食用部分为变态的肉质嫩茎,是植株被菰黑粉菌寄生后,茎尖受病菌分泌物吲哚乙酸刺激,畸形膨大而成。茭白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水生蔬菜,栽培历史2 000 a以上。目前,作为蔬菜栽培的,仅有中国和越南,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及台湾

陈爱松[2](2017)在《吐鲁番设施蔬菜农药残留分析及氟啶虫胺腈消解动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系统调查了新疆吐鲁番市设施蔬菜主要病虫害种类和农药使用现状,分析设施蔬菜农药残留类型、分布及来源。同时,以氟啶虫胺腈为代表农药,研究其在蔬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为吐鲁番市设施蔬菜农药污染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吐鲁番市设施蔬菜主要病害为番茄灰霉病、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主要害虫(螨)为烟粉虱、斑潜蝇、甜菜夜蛾、萝卜蚜和二斑叶螨等。烟粉虱依然是设施蔬菜的优势害虫种群。(2)通过对吐鲁番市4个乡101户农户的农药使用情况调查表明:春秋两季,杀虫剂与杀菌剂使用比例不同。春季杀菌剂使用较多,达53.47%,有约占1.9%的农户不进行化学防治。秋季杀虫剂占比最大,达79.20%。农药使用次数普遍为46次,占调查比例的52.48%。农药使用间隔期为710 d的农户占78.21%,大于10 d的占20.79%。春秋两季,蔬菜中农药残留种类不同。春季杀菌剂使用率高,但均未检测出,仅4月、5月检测出霜霉威盐酸盐残留,分别为0.03 mg/kg和0.07 mg/kg。秋季啶虫脒的残留居多,11月在两个乡镇检测出啶虫脒残留,分别为1.54 mg/kg和2.18 mg/kg。(3)以农药施用记录与残留检测数据为基础,评价了吐鲁番市五个调查点的设施蔬菜种植区定点温室的8种农药的土壤环境生态风险值,吡虫啉、啶虫脒、辛硫磷、嘧霉胺、百菌清等农药在施用后具有较高的土壤生态风险,其中吡虫啉的风险值最高,为113.89。(4)验证了GB/T20769-2008及QuEChERS法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对哈密瓜、茄子及土壤样品中氟啶虫胺腈检测的适用性,并优化了检测方法。使用基质标准曲线定量,在500μg/L、200μg/L和50μg/L三个加标浓度下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77.76%107.76%,RSD为2.56%6.44%,方法检出限在哈密瓜与茄子中分别为(LOD)为0.72μg/kg与0.62μg/kg。(5)以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的300g/hm2用量对温室内的哈密瓜、茄子、土壤各施药一次,经检测其在哈密瓜果皮、果肉和叶部的初始沉积量分别为:0.11 mg/kg、0.02 mg/kg和2.58 mg/kg;茄子果实和叶部初始沉积量为0.10 mg/kg和4.04 mg/kg;土壤的初始沉积量为0.01 mg/kg。该药剂在哈密瓜、茄子的全果、叶部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哈密瓜果皮、果肉及叶片的半衰期为9.46 d、7.41 d和19.86 d;在茄子果实与茄子叶片中的半衰期为5.67 d和13.54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9.23 d。

柴晓彤[3](2016)在《微生物菌剂对盐渍化土壤改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农业可耕地减少,农业用地已成为重要的稀缺资源。沿海滩涂的盐碱化和设施栽培土壤农化物过度使用,造成土壤的使用效率降低。盐渍化土壤是重要的土地资源之一,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价值。目前,微生物菌剂是切实可行的改良产品,它具有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能更有效的改良盐渍化土壤。本研究以微生物菌剂为研究对象,考察菌剂对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改良效果,其中用NCT-2菌剂考察对设施栽培次生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效果,用JFB菌剂和EM菌剂考察对滨海初生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效果,为不同类型的盐渍土改良方法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针对设施大棚多年种植后土壤的硝酸盐含量的提高影响植物生长,采用NCT-2菌剂处理,设置常规施肥和辅料及不施肥作对照处理,通过种植上海青考察对土壤理化指标的影响。实验表明NCT-2菌剂的加入使次生盐渍化土壤的EC值与全盐量下降,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分别下降了41.3%和41.3%;NCT-2菌剂处理后增加了土壤中的磷酸酶活性和脲酶活性,与不施肥相比分别增加了70.5%和45.5%,有机质含量上升了1.0%;NCT-2菌剂组与对照组相比土壤中的Ca2+、NO3-的浓度分别减少了63.8%和55.6%,且能有效地调节Mg2+、Na+、K+、SO42-、Cl-和HCO3-的浓度;NCT-2菌剂组较对照的在上海青的产量上增加了32.9%,且能降低上海青植株中硝酸盐含量,较不施肥处理减少39.1%。因此为菌剂进一步在设施大棚中的改良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2、采用盆栽模拟实验考察JFB菌剂和EM菌剂对滨海初生盐渍化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在初生盐渍化土壤中施用有机肥+EM菌剂或菇料肥+JFB菌剂,能有效地降低pH、EC,其中有机肥+EM菌剂的施用量为225 t hm-2时对pH和EC改善效果最佳,较CK降幅分别为7.5%和29.5%,菇料肥+JFB菌剂施用量为225 t hm-2时对pH改善效果最佳,较CK降低了12.6%,450 t hm-2时对EC改善效果最佳。在初生盐渍化土壤中施用微生物菌肥,可有效地改良盐渍化土壤中阳离子含量。当施用有机肥+EM菌剂时,施用量为450 t hm-2对土壤中Ca2+和Cl-浓度改善效果最佳,较CK的Ca2+浓度增加50.8%、Cl-浓度下降28.3%;当施用菇料肥+JFB菌剂时,施用量为450 t hm-2时对土壤中Ca2+浓度显着提高,较CK增幅为46.2%,施用量为225 t hm-2时,对土壤中Cl-浓度改善效果最佳,较CK减少38.3%。在初生盐渍化土壤中施用有机肥+EM菌剂或菇料肥+JFB菌剂,能有效地提高脲酶、磷酸酶活性和有机质含量,且在施量为450 t hm-2时,改善土壤质量效果最优。

韩江培[4](2015)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酸化与盐渍化耦合发生机理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我国设施土壤酸化和次生盐渍化现象普遍,成为设施栽培系统中最为突出的土壤障碍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危害作物的正常生长,而且也易引发养分失衡、病虫害增加等其他相关生产问题,威胁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关设施土壤酸化或盐渍化发生的原因和调控措施研究也是长期以来土壤学、园艺学与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焦点,并取得了大量可喜的进展。但以往的研究多针对酸化或盐渍化某一现象开展,同时考虑这两个过程的研究鲜见报道。为了深入探讨设施土壤酸化和盐渍化耦合发生的原因和机理,本文选取山东寿光、浙江宁波和金华初始pH值不同的设施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在考察了初始pH值不同的设施土壤酸化和盐渍化特征后,以寿光设施土壤为对象,利用室内培养、盆栽试验,并结合统计模型研究了设施土壤酸化与盐渍化的内在联系、氮肥投入与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土壤酸度和盐分累积之间的量化关系;另外,结合定量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深入探讨了设施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特征及硝化和酸化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初始pH值不同的设施土壤酸化与盐渍化特征与露地相比,寿光和宁波设施土壤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40 cm)均表现出明显的酸化和盐渍化现象。且这两个调查地区的设施土壤pH值均随种植年限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但电导率(EC)值却呈现出相反的趋势。酸化和盐渍化更容易同时发生在土壤表层。寿光设施表层土壤pH值较露地平均约下降了1.01个单位,而EC均值达到了0.70mS cm-1,超过了大多数作物生育障碍临界点(EC< 0.40mS Cm-1)。由露地改为设施栽培后,寿光设施土壤中K+和NO3-在全盐中的比例显着上升,而Ca2+和HCO3-的比例有所下降。设施土壤pH和EC之间呈现极显着的相关关系。进一步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土壤pH值的下降与Ca2+、HCO3-的比例下降呈现显着相关。对于初始pH值较低的设施土壤酸化和盐渍化机理应做进一步的研究,从而来评估这类设施土壤酸化和盐渍化的相关关系。(2)盐分添加对设施土壤pH值的影响在伴随离子为Cl-时,各阳离子对设施土壤均有一定的致酸作用,作用顺序:Ca2+> NH4+> Mg2+> K+> Na+。随着各阳离子浓度的增加,土壤pH值下降幅度增加,这与离子的交换吸附密切相关。在伴随离子为Na+时,在高浓度Cl-条件下土壤pH值显着降低,这归结于Cl-的生理酸性和离子间的协同作用。因此,设施栽培中应尽量避免施用NH4Cl肥料。在HCO3-作用下,土壤pH值上升。离子的引入会活化土壤胶体上的相应交换位点,使交换态的离子进入到土壤溶液中,加速土壤次生盐渍化过程。(3)化学氮肥施用对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土壤酸度和盐度的影响经过一季的栽培,各设施土壤酸度和盐度随着氮肥施用率的增加均有显着的增加,pH的下降范围为0.45-1.06个单位,电导率(EC)增加了0.24-068 mS cm-1。尿素作为氮肥,温室栽培下1mol(NO2-+N03-)-N的累积将释放约0.92 mol H+。在每季氮肥投入分别为600和1,200 kg N ha-1条件下,寿光不同栽培年限温室土壤质子负荷约分别为14.3-27.3和12.1-58.2kmol H+ha-1;生菜对过量盐基离子吸收的质子产生量仅占硝化作用的0.3-4.5%。此外,土壤中质子的释放将诱导盐基离子的溶出,加速土壤盐渍化。(4)高氮投入下不同施肥方式对设施土壤酸度和盐度影响保持采样地传统氮肥施用量(1,200kgha-1),经过一季的栽培,单施化学氮肥和化肥有机肥配合施用均会导致设施土壤酸度和盐度的增加,且单施化学氮肥处理下土壤酸化和盐渍化的速度更快(P<0.05)。有机肥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土壤酸化和盐分累积的进程,但过量施用也可导致设施土壤酸化和盐渍化。氮素的硝化作用导致设施土壤酸化,硝化作用对土壤酸度的影响程度受土壤初始pH值的影响。与此同时,硝酸盐的累积是导致设施土壤盐渍化的直接原因。不同栽培年限设施土壤对肥料处理的反应程度与土壤本身的pH缓冲容量和养分含量密切相关。植物生长过程中对硝态氮的吸收可改良土壤酸度和盐度。(5)设施土壤潜在硝化活性和硝化微生物群落组成设施栽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中养分含量和硝化微生物群体的多样性。但设施栽培14年后,由于土壤酸度和盐度的增加,硝化微生物群体丰度和多样性显着下降。中性偏碱性表层土壤潜在的硝化活性(PNA)与氨氧化细菌(AOB)丰度具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与氨氧化古菌(AOA)丰度无显着相关关系。土壤PNA和AOB受pH值变化影响显着。硝化微生物群体AOA、AOB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中的优势种群分别为Nitrososphaeraceae.Nitrosomonadaceae和Nitrospiraceae.冗余分析(RDA)表明,设施土壤中硝化微生物群体结构与土壤盐度(EC)、有机碳(OC)和N03--N含量具有显着的相关关系。

吴夏艳[5](2012)在《蔬菜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效益分析 ——以上海市金山区露地生菜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上海是一个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菜篮子工程”是关系上海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国计民生、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自1985年江泽民同志到上海郊区调研,就如何解决好市民的菜篮子问题同县乡干部座谈,到市政府1993年开始实施蔬菜、副食品基地由近郊向中远郊转移的战略。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菜篮子工程”逐步由温饱型、小康型向富裕型转变。2001年,市政府明确提出“上海要以农业标准化为抓手,带动农业产业化,使上海农业率先实现现代化”,并选择粮食、食用油、蔬菜等11类农产品,制定地方性安全卫生质量标准,建立了农产品质量认证制度。期间,上海启动建设100万亩设施粮田、30万亩设施菜地,以及标准化畜禽水产养殖场。目前,上海市郊区常年菜地面积近50万亩,年上市蔬菜达500多万吨,占全市蔬菜消费量55%左右。面对蔬菜消费量的与日俱增,蔬菜的质量安全越来越被重视,“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势在必行。几年来,上海市蔬菜办公室及蔬菜技术推广中心一直致力于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的示范与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具有刺激消化、增进食欲、镇痛催眠、降低胆固醇、平衡体内水份等作用的生菜,以其营养、保健的特点,位居平民化高档绿叶菜类之首。上海市金山区作为是上海生菜商品性生产起源地之一,也是市郊最大生产区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生菜已成为上海市金山区的特色产品,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市郊的75%,上市产品上海市场占有率达70%。随着生菜市场需求的日益提高,其产品品质也被越来越重视。为此,金山区蔬菜办公室与金山区蔬菜技术推广中心依据全国农技中心提出的“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重要内容之一——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作物、重大病虫实施农业防治、生态控制、物理防治和化学调控等有机结合的安全型防控措施。既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整体利益,又符合上海建设国际化现代大都市的基本要求,对金山实现建设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绿色环保可持续农业的实际需要有着重大的意义。本研究主要通过对金山地区种植生菜采取的绿色防控技术的规范型农场及农户的走访调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的分析,找出制约生菜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的因素,结合金山农业发展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一是,加强政策引导,探索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新策略;二是加强组织建设,确保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工作稳步推进;三是,加强培训,提升技术服务水平,提高农民的意识;四是,与农业信息化有机结合,推广多元化技术信息获取渠道。借此能进一步推动实践示范推广,推动金山蔬菜的产业化、标准化发展,实现金山建设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农业的发展需要。

徐婉莉[6](2012)在《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调查及三个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试验》文中研究表明温州地区设施栽培种植的蔬菜以茄果和瓜类蔬菜为主,有番茄、茄子和黄瓜等,种植面积有不断扩大趋势。本研究论文对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基地主要蔬菜的病虫害进行调查,进一步对蔬菜的三种主要病虫害进行防治试验,提出了温州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无害化综合防治策略,以为温州地区设施蔬菜优质安全生产提供指导意见。1.通过对温州5个设施栽培蔬菜基地点的调查,发现设施蔬菜的主要病害为:十字花科蔬菜病害13种,其中以白菜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发生最为严重;茄果类病害30种,其中以灰霉病、青枯病发生最为严重;瓜果类蔬菜病害15种,其中以霜霉病和白粉病发生最为严重。病害发生特点为:根际病害日益严重,引发严重的连作障碍;高湿型病害日益严重,引发严重的叶部和花器病害;高温型病害日益严重,引发严重的叶部病害;一些间歇性病害成为了常发性的病害;一些生理性病害日益严重。2.温州市设施栽培瓜果蔬菜生产中有20多种常见的害虫,地上害虫主要是蔬菜潜粉虱、蓟马、叶蝇、蚜虫、红蜘蛛等,地下害虫主要是韭蛆、蛴螬、蝼蛄、小地老虎等。上述害虫已广泛分布在温州市各种植区,预计害虫的危害呈现不断加重的趋势。特别是烟粉虱目前在温州市处于点片分布,虽然危害面积暂时不大,但预计近几年烟粉虱有可能上升为温州市瓜果蔬菜面临的第一大害虫,极有可能暴发成灾并造成严重的后果,从而引起多种蔬菜病毒病的流行。另外,随着叶菜类蔬菜越冬、促早栽培的面积不断扩大,蜗牛、黄曲条跳甲等害虫的危害正在进一步加重。3.通过番茄灰霉病、黄瓜霜霉病和甘蓝烟粉虱田间药剂防效试验,筛选出三种能较好防治番茄灰霉病的药剂,分别为50%扑海因、40%施佳乐和0%腐霉利;对黄瓜霜霉病防效较好的药剂有72.2%普力克,64%杀毒钒;1.8%阿维菌素乳油是防治烟粉虱的较理想药剂。4.针对温州市主要蔬菜病害发生的特点,按照设施栽培蔬菜的病害无公害综合防治要求,制定综合防治技术方案:设施栽培蔬菜病害发生流行迅速、为害严重,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利用设施栽培的优势,通过人为调节设施中的环境气候,制造不利于病菌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并及时采取措施,把病菌控制在发生为害之前。对于设施栽培蔬菜虫害治理对策为:以作物系统为中心,以优化作物生态环境与农产品优质高效安全生产为目标,开展重要害虫的危害性与风险性评估工作,实施以生态调控为基础结合农业防治与物理防治,辅助生物防治,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从空间、地面、地下三个方面构建立体的无害化治理模式。

高寿利[7](2010)在《我国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设施园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重要体现形式,集合了土地、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等要素,是高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型农业。我国不同区域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性,决定了不同区域设施发展模式的不同。目前国内有关设施园艺的区域性及适应性研究比较薄弱,区域的划分比较粗略,很多研究是基于单一地区、单一类园艺作物或单个技术环节的,缺乏全国范围内的系统研究。如何在全国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基础上,把握整体,对各区域进行合理有序的规划非常有必要。本文通过调查研究、系统综合、个例分析等方法,深入设施园艺产业的重点发展区域,调查了全国6个省(山东、江苏、广东、陕西、甘肃、云南省)、2个市(上海市、北京市)的35个县、市、自治区,基本涵盖了设施园艺产业的重点发展区域。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设施发展现状、设施发展类型、区域设施发展优劣势等特点,对不同地区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紧紧围绕“区域特色”展开分析研究,因地制宜,制定不同地区特定条件下适合的区域发展模式,最终真正实现安全高效。进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建立了全国不同地区,主要是以山东、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地区、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地区、以云南为中心的西南地区、以广东为中心的华南地区、以陕西为中心的西北地区主要设施类型数据库,收集整理了全国主要的设施类型,塑料大棚6类、日光温室以区域进行划分,重点分为西北、华北和东北三个区域,不同地区以设施结构作为划分标准,其中西北地区分为:琴弦式3类,圆弧型3类,拱圆型3类,特殊类型温室7类;东北地区:2类;华东地区:5类。详细记录了不同设施类型的结构参数、基本性能和适用范围;(2)根据各地区设施园艺产业的发展基础和特色,特别是设施花卉产业,分析了全国的设施园艺产业区划;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基础,对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分类汇总,提出了不同地区设施园艺产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重点发展的设施类型、设施栽培作物和设施产业区划。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社会、人文条件制定了区域设施类型发展规划,探讨了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的建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草莓和香石竹的生产技术规范,希望有所指导。本研究为将来中国设施园艺的产业区划和地区农业结构调整与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探讨了设施园艺技术标准的最新研究进展,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王国华[8](2009)在《浙江省设施栽培无公害蔬菜生产及土壤日晒防治病虫害技术应用》文中提出浙江省人多地少,随着我省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设施栽培已成为不少地区发展特色生产的必经之路。但是,我省设施栽培的标准化和食品安全基础性研究还不够扎实,单项技术不够深入,技术的整合和配套性不强等等,其中是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设施栽培健康发展的瓶颈。本文分析了浙江省蔬菜生产现状、设施栽培情况,剖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对应措施,并初步研究了日晒土壤处理在防治病虫害中应用。蔬菜生产中病虫害种类多且发生复杂,过度用药导致病虫的抗药性日趋严重,有害生物种类增多,次要性病虫害上升,新的病虫滋生蔓延,防治难度不断加大。近些年来,随着蔬菜商品率地提高以及设施栽培、反季节栽培等技术的推广应用,菜园生态环境发生了激烈变化,菜地用药水平不断提高,蔬菜受农药危险呈上升趋势。农药污染已成为蔬菜产品的最重要污染源,直接制约着我省蔬菜生产的发展。我省设施蔬菜栽培同样存在上述问题,病虫害防治难度更大,尤其是土传病害表现得更为突出。在设施栽培中,应注重选用抗性较强的作物品种,培育健苗,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措施栽培中防治病虫害的正途。日晒土壤处理做为无公害生产的新措施,受到广泛的关注。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委气温较高,热资源相当丰富;且夏季多为设施蔬菜生产淡季,多数设施蔬菜经营者于此期休闲换茬;于该时期进行土壤日晒处理符合我国生态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实际。综合国内外科学家的研究和本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日晒处理可有效地杀灭土壤中的各种病原菌、虫类及杂草种子,它具有安全、非化学、不污染环境、应用成本底、提高生物防治和土壤熏蒸等病虫综合防治效果的多重优点。它的应用将可显着降低农药、除草剂施用量,从根本上减少蔬菜产品中农药残留,减少环境污染,为无公害蔬菜生产提供可能。但土壤日晒处理所需时间一般较长,处理效果与环境温度、太阳辐射强度、日照时数、土壤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且易受土壤颜色和结构、覆盖物、降雨量等的影响。

郭全忠[9](2009)在《日光温室栽培蔬菜肥水调控技术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蔬菜设施栽培在我国发展很快,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蔬菜设施栽培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设施栽培作物具有生长期短,复种指数高,需肥量高等特点,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然而,由于缺少切实有效的水肥管理措施,在农村普遍存在“肥大水勤”问题。过量的施肥和灌水不但造成水、肥浪费,增加生产成本,还会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对土壤和环境也会造成诸多不良的影响,包括土壤养分比例失调、土壤次生盐渍化和土壤酸化等。因此,如何有效的实现水肥合理使用,已成为众多研究者探讨的问题。本研究以陕西长安五席坊、杨凌胡家底两个不同地区日光温室栽培番茄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立肥料配比和肥水调控试验,研究了日光温室栽培条件下土壤养分的累积特性和不同水肥调控对土壤养分累积和番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杨凌和长安两种不同土壤类型上的肥料配比和水肥调控试验均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方施肥有效降低了土壤中的硝态氮的累积量以及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但收获后各试验不同处理0~200 cm土壤剖面中的硝态氮累积量在1164~1986 kg hm-2之间,0~20 cm土壤剖面中有效磷含量在196~350 mg kg-1之间,速效钾含量在229~523 mg kg-1之间,电导率在0.23~0.39 mS cm-1之间,均处在偏高范围,表明土壤养分和盐分累积严重,这无疑会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持续生产力。与农户常规施肥处理相比,两个试验配方施肥处理的肥料用量均有明显的降低,说明当地日光温室蔬菜栽培中过量施肥问题严重。2、与常规施肥相比,降低肥料用量的配方施肥处理,未引起番茄生物产量的降低,节水灌溉会降低常规施肥处理的株高,对配方施肥处理的株高、最大果径和干重无显着影响。与农户的常规施肥量和灌溉量相比,适量降低施肥量和灌溉量不但不会降低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反而有一定的增产效果。胡家底试验中,配方施肥处理(H-3)的番茄产量最高,其氮肥用量比常规处理节约25%,磷肥和钾肥分别节约了近50%。与农户常规施肥灌水处理相比,节水灌溉能显着增加番茄果实中水溶性糖的含量,降低其酸度,提高糖酸比,改善果实品质。说明在研究地区的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中合理施肥与灌水具有显着的经济及生态环境效益。3、与常规灌水相比,无论是常规施肥还是配方施肥,采用节水灌溉均明显提高了番茄的灌水利用率,在长安和胡家底的肥水调控试验中,节水灌溉处理比常规灌溉处理灌水利用率平均分别高出47.1%和47.8%,节水效率较为明显。其中长安肥水调控试验的灌水利用率显着高于胡家底试验,这与前者采用的滴灌与畦灌相结合的灌溉方式有关。

丁晓蕾[10](2008)在《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代,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农业化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陆续得到阐明和运用,实验科学逐步取代经验科学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流,农业科技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近代蔬菜科技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萌芽,并随着科技革命的浪潮或快或缓地向前发展。在20世纪的百年中,中国蔬菜科技经历了清末民初的萌芽,民国时期学科体系的初步构建与发展,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快速发展历程。在以育种和农业化学为主体的第一次农业科技革命,以及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第二次农业科技革命浪潮推动下,中国蔬菜科技取得了重要进步,并获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在生产中的转化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蔬菜的综合生产供应能力。到20世纪末,我国的蔬菜科技赶上并在部分领域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本文除绪论、结语外,共分为五章。首先在回顾中国传统蔬菜科技历史传承的基础上,认真梳理了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历程,并依据其发展的阶段特征将发展进程分为萌芽(晚清-1911)、初创(1911-1949)、繁荣发展(1949-1966)、曲折发展(1966-1977)、快速发展(1978-2000)五个阶段;然后对蔬菜科技教育与人才培养、科研推广体系的建立与发展、蔬菜科技交流与传播,以及百年中我国在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蔬菜作物遗传育种、蔬菜作物栽培、蔬菜作物保护、蔬菜贮藏加工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最后在此基础上,重点从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国家政策、制度和组织协作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社会需求与蔬菜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资源与环境压力对蔬菜科技进步的要求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影响我国蔬菜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结语部分对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总结,对21世纪的蔬菜科技发展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20世纪我国的蔬菜科技完成了由传统经验科学向现代实验科学的历史转型。中国蔬菜科技教育、科研与推广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曾受到多个国家的影响,如20世纪前20年的日本、1920至1940年代的美国及西欧、1950年代的苏联等,1970年代后,基本形成了我国自己的蔬菜科技教育、科研、推广体系。在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进步过程中,相关学科的发展,国家政策、科研投入的大力扶持,科研组织机构的进一步完善,协作研究的广泛开展,社会需求的快速增长等因素共同成就了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快速发展;资源与环境压力决定了蔬菜科技在20世纪后20年及21世纪的发展方向。

二、宁波市郊设施栽培蔬菜主要病虫的发生及防治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宁波市郊设施栽培蔬菜主要病虫的发生及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长江流域塑料大棚茭白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品种类型
    1.1 单季茭
    1.2 双季茭
2 栽培特性
    2.1 形态特征
    2.2 生长发育
    2.3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3 栽培季节与茬口
4 设施栽培技术
    4.1 品种选择
    4.2 选地施基肥
    4.3 两段式育苗
    4.4 肥水管控
    4.5 田间管理
    4.6 设施覆盖后的栽培管理
    4.7 采收
5 病虫害防治

(2)吐鲁番设施蔬菜农药残留分析及氟啶虫胺腈消解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农药残留及其危害
    1.2 设施栽培条件下农药的降解特征与危害
    1.3 国内外蔬菜农药污染现状
    1.4 新烟碱类杀虫剂及残留检测技术
    1.5 氟啶虫胺腈及其残留检测技术
    1.6 农药残留风险评估
    1.7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2章 吐鲁番设施蔬菜病虫害情况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小结与讨论
第3章 吐鲁番设施蔬菜农药使用情况及农药残留检测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小结与讨论
第4章 吐鲁番设施蔬菜农药施用的土壤环境生态风险评估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分析
    4.3 小结与讨论
第5章 氟啶虫胺腈残留量的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小结与讨论
第6章 氟啶虫胺腈在甜瓜、茄子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小结与讨论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谢辞
作者简历

(3)微生物菌剂对盐渍化土壤改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盐渍化土壤的现状及危害
        1.2.1 盐渍化土壤的现状
        1.2.2 盐渍化土壤危害
    1.3 设施栽培次生盐渍化土壤
        1.3.1 设施栽培次生盐渍化土壤的特征
        1.3.2 设施栽培次生盐渍化土壤形成的原因
    1.4 滨海初生盐渍化土壤
        1.4.1 滨海初生盐渍化土壤的特征
        1.4.2 滨海土壤初生盐渍化形成的原因
    1.5 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措施
        1.5.1 农业措施
        1.5.2 水利措施
        1.5.3 化学措施
        1.5.4 生物措施
    1.6 微生物菌剂及其在盐渍化土壤中改良的作用
        1.6.1 微生物菌剂改良盐渍化土壤的研究进展和趋势
        1.6.2 微生物菌剂在盐渍化土壤中的改良效果
    1.7 本文的研究意义、内容和技术路线
        1.7.1 研究意义
        1.7.2 研究内容
        1.7.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NCT-2 菌剂对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菌株
        2.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2.2.3 供试区域概况
        2.2.4 实验设计
        2.2.5 土样的采集和测定方法
        2.2.6 上海青的采集和测定方法
        2.2.7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2.3.2 不同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3.3 不同处理对土壤盐分离子的影响
        2.3.4 NCT-2 菌剂对设施大棚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的动态过程
        2.3.5 不同处理对上海青生长的影响
    2.4 小结
第三章 有机物料和微生物菌肥对初生盐渍化土壤改良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供试肥料
        3.2.2 主要仪器与试剂
        3.2.3 供试区域概况
        3.2.4 试验设计
        3.2.5 土样的采集和测定方法
        3.2.6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不同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3.3.2 不同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3.3 不同处理对土壤盐分离子的影响
        3.3.4 不同施用量的微生物菌肥对滨海初生盐渍化土壤改良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创新点
    4.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4)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酸化与盐渍化耦合发生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设施土壤酸化
        1.1.1 土壤酸化的定义和表征
        1.1.2 设施土壤酸化特点
        1.1.3 土壤酸化成因
        1.1.4 土壤酸化的危害
    1.2 设施土壤盐渍化
        1.2.1 设施土壤盐渍化定义
        1.2.2 设施土壤盐渍化特点
        1.2.3 设施土壤盐渍化成因
        1.2.4 设施土壤盐渍化的危害
    1.3 硝化作用
        1.3.1 硝化过程
        1.3.2 氨氧化微生物
    1.4 酸化与盐渍化耦合发生机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5 研究目标、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初始pH值不同的设施土壤酸化与盐渍化特征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采样地概况
        2.2.2 土样采集
        2.2.3 项目测定与分析
        2.2.4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设施耕层土壤pH值与盐分含量状况
        2.3.2 土壤pH值和EC值随设施栽培年限的变化
        2.3.3 设施土壤盐分离子组成和含量变化
        2.3.4 设施土壤pH值与EC值、盐分组成的相关关系
    2.4 讨论
        2.4.1 设施土壤酸度、盐度与土壤初始pH值的关系
        2.4.2 设施栽培下土壤酸度和盐度的变化特征
        2.4.3 设施栽培下土壤酸度与盐度、盐分组成的相关关系
    2.5 结论
第三章 盐分对设施土壤pH值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供试土壤
        3.2.2 试验设计及处理
        3.2.3 项目测定与分析
        3.2.4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盐分种类对设施土壤pH值的影响
        3.3.2 盐分浓度对设施土壤pH值的影响
        3.3.3 交换平衡后溶液中盐分离子的变化
    3.4 讨论
    3.5 结论
第四章 氮肥施用对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土壤酸度和盐度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设计及处理
        4.2.3 项目测定与分析
        4.2.4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土壤pH值和EC值的变化
        4.3.2 土壤盐分离子含量变化
        4.3.3 生长季内土壤pH值和N03浓度的动态变化
        4.3.4 土壤净硝化速率和酸化速率
        4.3.5 生菜产量及致酸量
    4.4 讨论
        4.4.1 氮肥施用设施土壤酸度和盐度的影响
        4.4.2 设施土壤硝化作用和酸化的关系
        4.4.3 生菜生产对质子负荷的影响
    4.5 结论
第五章 高氮投入下不同施肥方式对设施土壤酸度和盐度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设计及处理
        5.2.3 项目测定与分析
        5.2.4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处理下设施土壤pH值和EC值的变化
        5.3.2 不同施肥处理下的土壤酸化速率
        5.3.3 生长季中不同栽培年限设施土壤pH值和EC值的动态变化
        5.3.4 生长季中不同栽培年限设施土壤NH_4~+-N和NO_3~--N的动态变化
        5.3.5 不同施肥处理下的生菜产量
    5.4 讨论
        5.4.1 不同施肥方式对设施土壤酸度和盐度的影响
        5.4.2 硝酸盐累积与设施土壤酸度和盐度变化的关系
        5.4.3 植物生长对土壤酸度和盐度的影响
    5.5 结论
第六章 设施土壤潜在硝化活性和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
    6.1 引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采样地概况
        6.2.2 样品采集
        6.2.3 项目测定与分析
        6.2.4 数据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不同年限设施土壤的理化性质与潜在硝化活性
        6.3.2 不同年限设施土壤中AOA和AOB丰度
        6.3.3 设施土壤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
        6.3.4 设施土壤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
    6.4 讨论
        6.4.1 AOA和AOB与硝化作用之间的关系
        6.4.2 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
    6.5 结论
第七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初始pH值不同的设施土壤酸化与盐渍化特征
        7.1.2 盐分添加对设施土壤pH值的影响
        7.1.3 化学氮肥施用对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土壤酸度和盐度的影响
        7.1.4 高氮投入下不同施肥方式对设施土壤酸度和盐度的影响
        7.1.5 设施土壤PNA和硝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获荣誉

(5)蔬菜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效益分析 ——以上海市金山区露地生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蔬菜产业安全生产现状
    2.1 绿色防控技术相关概念及其理论
        2.1.1 绿色防控技术概念
        2.1.2 绿色防控技术主要内容
    2.2 中国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2.2.1 中国蔬菜生产发展现状
        2.2.2 中国蔬菜安全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
        2.2.3 中国蔬菜安全生产的发展趋势
    2.3 上海市及金山区蔬菜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2.3.1 上海市及金山区蔬菜生产现状
        2.3.2 上海市及金山区蔬菜安全生产现状和存在问题
        2.3.3 上海市及金山区蔬菜安全生产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金山区露地生菜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情况与推广效益分析
    3.1 金山区目前蔬菜主要害虫发生情况和综合防治措施
        3.1.1 金山区目前蔬菜主要虫害发生种类
        3.1.2 金山区目前蔬菜主要虫害发生趋势
        3.1.3 金山区蔬菜虫害的综合防治现状
    3.2 金山区露地生菜目前害虫和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情况
        3.2.1 露地生菜主要虫害
        3.2.2 露地生菜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情况
    3.3 金山区露地生菜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的效益分析
        3.3.1 杀虫灯诱杀技术对比试验与经济效益分析
        3.3.2 性引诱剂诱杀害虫技术对比试验与经济效益分析
        3.3.3 杀虫灯和性诱剂诱杀技术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金山区露地生菜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的问题
    4.1 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4.1.1 绿色防控技术较为复杂,农民接受程度较低
        4.1.2 绿色防控技术使用成本偏高,农民管理与应用难度大
        4.1.3 绿色防控技术的支持资源有限,农民较难获得信息与支持
    4.2 推广方面存在的问题
        4.2.1 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4.2.2 基层技术推广人员不稳定,指导水平有限
        4.2.3 农业现代化复合人才缺乏,专业素质不足
    4.3 宣传普及度不高,农民获取绿色防控技术渠道不畅
第五章 金山区露地生菜绿色防控技术推广的对策
    5.1 加强政策引导,探索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新策略
        5.1.1 制定战略规划,探索绿色防控技术发展长效机制
        5.1.2 强化制度建设,探索建立健全多方位技术服务机制
    5.2 加强组织建设,确保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工作稳步推进
        5.2.1 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切实服务农民
        5.2.2 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带动技术的运用
    5.3 加强培训,提升技术服务水平,提高农民的意识
        5.3.1 加强技术人员培训,提升技术服务水平
        5.3.2 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认知程度
    5.4 与农业信息化有机结合,拓展多元化技术信息获取渠道
        5.4.1 建立健全涉农信息服务体系,形成为农信息服务长效机制
        5.4.2 推进为农综合服务“千村通工程”,搭建多元化农业技术服务平台
第六章 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调查及三个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设施农业的概念
    1.2 设施栽培蔬菜研究进展
    1.3 国内设施栽培蔬菜发展存在的问题
        1.3.1 栽培设施科技含量低
        1.3.2 环境调控技术与设备相对落后,缺乏理论基础与量化指标
        1.3.3 与我国相适应的大棚优化控制软件缺乏
        1.3.4 我国温室建设上盲目性很大
        1.3.5 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发生严重
    1.4 我国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及防治概况
        1.4.1 我国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
        1.4.2 我国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防治
    1.5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的概况
        1.5.1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面积、主要基地分布
        1.5.2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主栽种类及品种
        1.5.3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在当地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1.5.4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6 本项目研究目的和意义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意义
        1.6.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调查
    2.1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1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基地选择
        2.1.2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病害调查
        2.1.2.1 调查的蔬菜种类
        2.1.2.2 调查方法
        2.1.3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虫害调查
        2.1.3.1 调查的蔬菜种类
        2.1.3.2 调查方法
        2.1.4 病虫害危害程度统计分析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的主要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
        2.2.1.1 十字花科蔬菜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2.2.1.2 茄果类蔬菜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2.2.1.3 瓜果类蔬菜病害种类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2.2.2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的主要害虫种类及危害程度
        2.2.2.1 鳞翅目害虫类别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2.2.2.2 鞘翅目害虫类别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2.2.2.3 同翅目害虫类别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2.2.2.4 双翅目害虫类别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2.2.2.5 缨翅目害虫类别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2.2.2.6 直翅目害虫类别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2.2.2.7 螨类害虫类别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2.2.2.8 软体动物类害虫类别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
    2.3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病害发生特点
        2.3.1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的蔬菜病害发生的差异性
        2.3.1.1 设施栽培蔬菜灰霉病等病害发生的危害期延长
        2.3.1.2 设施栽培蔬菜根结线虫病成为新的常发病害
        2.3.1.3 设施栽培蔬菜青枯病发生形成二个高峰期
        2.3.1.4 根肿病、晚疫病(菌)侵害的寄主发生了演变
        2.3.1.5 一些偶发性的生理病害成为常发性的病害
        2.3.1.6 枯萎病演变为瓜类蔬菜常发性的土传病害
        2.3.2 设施栽培蔬菜病害危害特点
        2.3.2.1 设施栽培蔬菜的根际病害日益严重,引发连作障碍
        2.3.2.2 设施栽培蔬菜高湿型病害日益严重,引发严重的叶部和花器病害
        2.3.2.3 设施栽培蔬菜高温型病害日益严重,引发严重的叶部病害
        2.3.2.4 设施栽培蔬菜的一些间歇性病害成为了常发性的病害
        2.3.2.5 设施栽培蔬菜的生理性病害日益严重
    2.4 温州设施栽培蔬菜主要害虫危害
        2.4.1 温州设施栽培蔬菜主要害虫危害情况
        2.4.1.1 美洲斑潜蝇
        2.4.1.2 烟粉虱
        2.4.1.3 小菜蛾、夜蛾
        2.4.1.4 瓜绢螟、豆野螟
        2.4.2 设施栽培蔬菜主要害虫的发生趋势
    2.5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温州地区大棚番茄、黄瓜和甘蓝三个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试验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番茄灰霉病药剂防治试验
        3.1.2 黄瓜霜霉病药剂防治试验
        3.1.3 甘蓝烟粉虱田间药剂防效试验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番茄灰霉病药剂防治试验
        3.2.2 黄瓜霜霉病药剂防治试验
        3.2.3 烟粉虱田间药剂防效试验
        3.2.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温州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无害化综合防治策略
    4.1 改善设施,应用新技术
        4.1.1 银黑双色膜覆盖技术的应用
        4.1.2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设施栽培蔬菜上的应用
        4.1.2.1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4.1.2.2 主要应用效果
    4.2 严格检疫
    4.3 选择优抗品种,做好种子处理
    4.4 农业防治措施
        4.4.1 培育壮苗
        4.4.2 轮作换茬
        4.4.3 清洁田园,做好棚室消毒处理
        4.4.4 应用嫁接栽培
        4.4.5 进行生态调控
        4.4.5.1 茄果瓜类疫病与灰霉病的生态控制
        4.4.5.2 黄瓜和西瓜枯萎病的生态控制
        4.4.5.3 烟粉虱的生态控制
    4.5 物理防治
    4.6 辅助生物防治
    4.7 合理化学防治
    4.8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种类和生产现状
    5.2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病害
    5.3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虫害
    5.4 温州地区设施栽培番茄、黄瓜主要病虫害防治试验研究
    5.5 温州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无害化综合防治策略
    本文的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7)我国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设施园艺的概念、内容与特点
        1.1.1 设施园艺的概念
        1.1.2 设施园艺的内容
        1.1.3 设施园艺的特点
    1.2 国内外设施园艺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
        1.2.1 国外设施发展
        1.2.1.1 国外设施园艺发展历史和现状
        1.2.1.2 国外设施园艺发展新特点
        1.2.2 国内设施园艺发展历史、现状和前景
        1.2.2.1 我国设施园艺历史与现状
        1.2.2.2 我国设施园艺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1.2.2.3 未来中国设施园艺的发展方向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创新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2 我国设施园艺设施类型数据库的构建
    2.1 研究方法
    2.2 研究内容
    2.3 塑料大棚温室
        2.3.1 我国塑料大棚的类型
        2.3.1.1 简易竹木结构大棚
        2.3.1.2 秫秸架式结构塑料大棚
        2.3.1.3 水泥结构塑料大棚
        2.3.1.4 钢管塑料大棚
        2.3.1.5 钢竹混合结构塑料大棚
        2.3.1.6 特殊类型塑料大棚
        2.3.2 塑料大棚的性能分析
    2.4 日光温室
        2.4.1 日光温室概述
        2.4.1.1 萌芽期
        2.4.1.2 发展期
        2.4.1.3 全面发展期
        2.4.1.4 现代化发展期
        2.4.2 日光温室的结构类型
        2.4.2.1 西北地区
        2.4.2.2 华东地区
        2.4.2.3 东北地区
    2.5 现代化温室
        2.5.1 华东型连栋温室
        2.5.2 华南型连栋温室
        2.5.2.1 连栋温室主要形式
        2.5.2.2 屋脊型温室的主要形式
        2.5.2.3 华南型连栋温室
        2.5.3 华北型连栋温室
        2.5.4 Venlo型结构玻璃温室
        2.5.5 小结
3 我国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基础资料研究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结果
        3.3.1 全国不同地区设施园艺产业现状
        3.3.2 设施花卉区域发展现状
        3.2.2.1 我国花卉产业的规模与产值
        3.2.2.2 我国花卉产业的主营产品
        3.2.2.3 设施花卉经营实体
        3.2.2.4 全国主要城市设施花卉产业分析
        3.3.3 设施园艺区域发展分析
        3.3.3.1 华北地区
        3.3.3.1.1 北京
        3.3.3.1.2 河北
        3.3.3.1.3 河南
        3.3.3.1.4 天津
        3.3.3.2 西北地区
        3.3.3.2.1 陕西省
        3.3.3.2.2 甘肃省
        3.3.3.2.3 宁夏回族自治区
        3.3.3.2.4 新疆
        3.3.3.3 华东地区
        3.3.3.3.1 山东省
        3.3.3.3.2 上海市
        3.3.3.3.3 江苏省
        3.3.3.4 华南地区
        3.3.3.4.1 广东省
        3.3.3.4.2 福建省
        3.3.3.4.3 广西省
        3.3.3.4.4 海南省
        3.3.3.5 西南地区
        3.3.3.5.1 云南省
        3.3.3.5.2 贵州省
        3.3.3.5.3 四川省
        3.3.3.5.4 重庆市
4 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基础理论研究
    4.1 研究方法
    4.2 研究内容
        4.2.1 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建立的指标选择
        4.2.2 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建立的原则
        4.2.3 区域发展模式指标评价分析
        4.2.3.1 社会条件
        4.2.3.1.1 经济条件
        4.2.3.1.2 历史文化条件
        4.2.3.1.3 地域优势
        4.2.3.2 自然条件
        4.2.3.2.1 温度条件
        4.2.3.2.3 光照条件
        4.2.3.3 设施发展类型选择
        4.2.3.3.1 设施性能分析
        4.2.3.3.2 温室建设
        4.2.3.4 设施栽培作物
        4.2.3.4.1 作物习性
        4.2.3.4.2 作物选择
        4.2.3.5 设施园艺发展组织模式
5 不同地区设施园艺区域模式的建立
    5.1 西北地区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
        5.1.1 陕西省
        5.1.2 甘肃省
        5.1.3 西北其他地区
    5.2 华北地区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
        5.2.1 北京市
        5.2.1.1 设施园艺产业发展区位分析
        5.2.1.2 设施园艺产业发展模式
    5.3 西南地区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
        5.3.1 设施园艺发展模式建立的基础理论分析
        5.3.1.1 西南地区的区位优势
        5.3.1.2 西南地区的设施类型区划
        5.3.2 西南地区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的建立
        5.3.2.1 四川地区
        5.3.2.2 重庆地区
        5.3.2.3 贵州地区
        5.3.2.4 西藏地区
        5.3.2.5 云南地区
    5.4 华东地区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
        5.4.1 山东
        5.4.1.1 设施园艺产业发展模式的基础分析
        5.4.1.2 设施园艺产业发展模式的确立
        5.4.2 上海
        5.4.2.1 设施园艺产业发展模式的基础分析
        5.4.2.2 设施园艺产业发展模式的确立
    5.5 华南地区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
        5.5.1 广东省
6 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下的技术标准研究
    6.1 研究方法
    6.2 研究内容
    6.3 结果与分析
        6.3.1 标准的分类
        6.3.2 设施园艺技术标准化研究内容
        6.3.2.1 设施结构标准化
        6.3.2.2 设施生产技术标准化
        6.3.2.3 产品标准化
        6.3.3 设施园艺标准化制定情况
        6.3.3.1 温室结构标准
        6.3.3.2 生产技术标准
        6.3.3.3 设施花卉生产技术标准
        6.3.4 设施园艺生产技术标准拟定研究
        6.3.4.1 设施园艺生产技术规程-草莓
        6.3.4.2 设施园艺生产技术规程-非洲菊切花
7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8)浙江省设施栽培无公害蔬菜生产及土壤日晒防治病虫害技术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无公害蔬菜生产概述
    1.1 浙江省蔬菜生产现状
        1.1.1 农业结构日趋合理,蔬菜生产发展迅速
        1.1.2 浙江省蔬菜生产中潜在的安全隐患
    1.2 发展无公害蔬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1 无公害蔬菜的基本概念
        1.2.2 蔬菜生产的主要污染源
        1.2.3 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必要性
    1.3 浙江设施蔬菜现状
        1.3.1 设施栽培发展概况
        1.3.2 设施栽培中的病虫害概况
    1.4 综合防治在设施蔬菜生产上的应用
        1.4.1 轮作休闲
        1.4.2 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实行诱杀
        1.4.3 利用害虫趋光性诱杀
        1.4.4 防虫网
        1.4.5 毒土法
        1.4.6 土壤蒸汽消毒
        1.4.7 生物防治
        1.4.8 土壤熏蒸
2.土壤日晒处理在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2.1 土壤日晒处理研究现状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处理
    2.3 试验结果
        2.3.1 土中15cm处温度
        2.3.2 害虫发生量
        2.3.3 杂草萌发量
        2.3.4 植侏生长情况
    2.4 小结与讨论
3.设施栽培无公害生产的前景
    3.1 蔬菜安全生产管理成效显着,蔬菜质量有所改善
    3.2 设施栽培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思考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研究论文和获得的成果

(9)日光温室栽培蔬菜肥水调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发展无公害蔬菜设施栽培的意义
        1.1.1 无公害蔬菜生产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
        1.1.2 我国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1.2 我国北方设施蔬菜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 设施栽培中的施肥问题
        1.2.2 土壤理化性状恶化
        1.2.3 土壤生物学环境恶化
    1.3 肥、水调控在蔬菜设施栽培中的意义及其研究进展
        1.3.1 水、肥调控在蔬菜设施栽培中的意义
        1.3.2 水、肥调控研究进展
第二章 不同肥水调控对日光温室番茄土壤养分和盐分累积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方案
        2.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不同处理对硝态氮在土壤剖面累积量的影响
        2.2.2 不同处理对土壤剖面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2.2.3 不同处理对土壤剖面速效钾含量的影响
        2.2.4 不同处理对土壤剖面电导率的影响
    2.3 结论
第三章 不同肥水调控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水肥处理对番茄地上部分同生物产量及果实大小的影响
        3.2.2 不同水肥处理对番茄果实产量的影响
        3.2.3 不同水肥处理对番茄品质的影响
    3.3 结论
第四章 不同肥水调控措施对日光温室栽培番茄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测定项目及方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不同肥水调控措施对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
        4.2.2 不同肥水调控措施对土壤水分供应状况的影响
        4.2.3 不同肥水调控对土壤灌水利用率的影响
    4.3 结论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不同肥水调控下日光温室番茄土壤养分累积的特性
        5.1.2 不同肥水调控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5.1.3 不同肥水调控措施对日光温室栽培番茄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
    5.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二、相关研究概述
    三、研究方法与结构重点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传承与发展分期
    第一节 中国传统蔬菜科技的传承与面临挑战
        一、中国传统蔬菜科技的传承
        二、中国传统蔬菜科技面临挑战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分期
        一、萌芽(晚清-1911)
        二、初创(1911-1949)
        三、繁荣发展(1949-1966)
        四、曲折发展(1966-1977)
        五、快速发展(1978-2000)
第二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教育与人才培养
    第一节 专业设置与学科发展
        一、1949年以前的蔬菜园艺科技教育
        二、1949年以后的蔬菜专业设置与学科发展
    第二节 蔬菜科技人才培养
        一、1949年以前的蔬菜科技人才状况
        二、1949年以后的蔬菜科技人才培养
    第三节 我国着名蔬菜园艺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第三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研、成果推广与科技传播
    第一节 蔬菜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一、1949年以前蔬菜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二、1949年以后蔬菜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节 蔬菜科研、推广活动的开展
        一、1949年以前的蔬菜科研、推广活动
        二、1949年以后的蔬菜科研、推广活动
    第三节 蔬菜科技交流与传播
        一、专业科技刊物的出版
        二、专业学会的建立与发展
        三、蔬菜科技的国际交流
第四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主要成就
    第一节 蔬菜作物的种质资源研究
        一、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进步
        二、几种主要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的调查、保存和利用
    第二节 蔬菜作物的遗传育种
        一、蔬菜作物育种研究的进步
        二、几种主要蔬菜作物的良种选育
    第三节 蔬菜作物栽培
        一、蔬菜作物栽培生理研究的进步
        二、蔬菜作物设施栽培科技
        三、蔬菜作物育苗与施肥科技
    第四节 蔬菜作物保护
        一、蔬菜作物病虫害调查、鉴定与测报
        二、蔬菜作物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第五节 蔬菜贮藏与加工
        一、蔬菜贮藏运输技术
        二、蔬菜加工技术
第五章 百年蔬菜科技进步动因分析
    第一节 相关学科发展对蔬菜科技进步的推动
        一、植物生理学为优化蔬菜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二、植物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把蔬菜育种引向分子水平
    第二节 国家政策和社会组织制度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
        一、国家农业政策部署、制度改革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
        二、研究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和组织协作对蔬菜科技进步的作用
        三、实施科技规划和加大科研投入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引导与支撑
    第三节 社会需求与蔬菜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一、蔬菜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二、蔬菜科技进步对社会需求的刺激与促进
    第四节 资源环境压力对蔬菜科技进步的要求
        一、提高菜地产出率是缓解蔬菜生产资源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
        二、社会对蔬菜产品安全提出新要求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课题研究
致谢

四、宁波市郊设施栽培蔬菜主要病虫的发生及防治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长江流域塑料大棚茭白栽培技术[J]. 汪李平,朱红莲. 长江蔬菜, 2019(24)
  • [2]吐鲁番设施蔬菜农药残留分析及氟啶虫胺腈消解动态研究[D]. 陈爱松. 新疆农业大学, 2017(02)
  • [3]微生物菌剂对盐渍化土壤改良研究[D]. 柴晓彤.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1)
  • [4]设施栽培条件下土壤酸化与盐渍化耦合发生机理研究[D]. 韩江培. 浙江大学, 2015(10)
  • [5]蔬菜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效益分析 ——以上海市金山区露地生菜为例[D]. 吴夏艳. 南京农业大学, 2012(07)
  • [6]温州地区设施栽培蔬菜病虫害调查及三个主要病虫害的防治试验[D]. 徐婉莉. 南京农业大学, 2012(01)
  • [7]我国设施园艺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 高寿利. 北京林业大学, 2010(10)
  • [8]浙江省设施栽培无公害蔬菜生产及土壤日晒防治病虫害技术应用[D]. 王国华. 浙江大学, 2009(07)
  • [9]日光温室栽培蔬菜肥水调控技术研究[D]. 郭全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S2)
  • [10]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D]. 丁晓蕾.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6)

标签:;  ;  ;  ;  ;  

宁波市郊区蔬菜种植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