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织金新华稀土磷矿地球化学及生物成矿基本特征

贵州织金新华稀土磷矿地球化学及生物成矿基本特征

一、贵州织金新华含稀土磷矿床地球化学及生物成矿基本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杨涛,黄波,马力克,杨忠贵,朱和书[1](2021)在《黔中地区震旦系喷流沉积磷矿再认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分析Rodinia超大陆演化与黔中地区磷矿的富集—贫化过程,重新认识磷质富集的成矿地质背景.黔中地区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经历了Rodidia超大陆演化伴随的多期海底火山喷发,是中小规模生物活动的缺氧、弱酸—还原性及低纬度海相环境的富磷过程,加快了生物发展演化,到580Ma陡山沱晚期引发了以瓮安为主的多地生物爆发,较澄江生物爆发提前约50Ma.磷矿有利成矿背景主要是在陡山沱期瓮安—开阳一带的台地边缘浅滩,后在灯影期向西迁移,以贵州织金新华磷矿和云南昆阳磷矿为代表.研究认为:从黔中地区到云南昆阳一带可能还隐伏大规模磷矿,具广阔的找矿远景.从织金新华磷矿中品位较高的重稀土和瓮福磷矿中幔源铅的存在,指示了沿织金—瓮安一带具备了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地层中可能还存在30%左右的大型—超大型喷流沉积及新矿种的找矿远景.

谢俊[2](2020)在《贵州织金磷块岩中稀土类质同象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贵州织金含稀土磷矿床是轻稀土和重稀土组分较高的海相沉积型磷矿床,是一种储备的稀土资源。开展磷块岩中稀土类质同象取代相关研究,可明确稀土在磷块岩相应矿物中占据位点、占据数、轻重稀土占据倾向及影响稀土进入氟磷灰石晶格的控制因素,可为织金磷块岩中稀土回收利用和认识稀土在海相沉积型磷矿床中富集成矿作用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以织金磷块岩和合成稀土掺杂氟磷灰石为研究对象,基于工艺矿物学和化学物相分析,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SEM-EDS)、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仪(TOF-SIMS)、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等手段从宏观上初步确定稀土在磷块岩中赋存状态;在此基础上基于同步辐射的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实测磷块岩和稀土掺杂氟磷灰石中La、Ce、Nd和Y的占据位点和配位结构,从原子层次证实磷块岩中稀土赋存状态为类质同象取代;进一步采用XRD结构精修,明确La、Ce、Nd和Y在氟磷灰石Ca1和Ca2位点占据数及结构占位规律;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了稀土在氟磷灰石Ca1和Ca2位点的取代能、Mulliken电荷和键布居、电荷密度和差分电荷密度,从原子及电子层次确定了稀土取代对氟磷灰石电子结构和成键特性的影响;最后从电负性、空间构型和键价角度揭示了稀土类质同象取代机理。论文得到以下主要认识和结论:(1)磷块岩中含有除Pm以外的所有稀土元素,∑RE达1011.49μg/g;La、Ce、Nd、Y含量较高,分别为219μg/g、127.3μg/g、158.5μg/g和327μg/g。∑RE与P2O5和Ca O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16和0.9498。SEM-EDS、TOF-SIMS和EPMA分析推测,La、Ce、Nd、Y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磷块岩中,La、Ce、Y偶见独立矿物,对应独立矿物颗粒极小(分辨率5μm下可见),分布范围较小。La、Ce独立矿物可能为独居石,Y独立矿物可能为磷钇矿,Nd未见独立矿物。白云石中存在微量La、Ce、Nd、Y,较氟磷灰石中低,其中La、Ce、Nd含量相当,Y含量较低。稀土未在石英、有机质、铝硅酸盐、赤铁矿等矿物中富集,偶见极少量在白云石中分布,绝大多数稀土赋存与氟磷灰石中Ca。(2)XAFS表明,磷块岩浸出精矿中La、Ce、Nd具有4个配位壳层,Y具有5个配位壳层;Ca1位点和Ca2位点La、Ce、Nd配位数分别为9和7;Ca1和Ca2位点Y配位数均为6;磷块岩中La、Ce、Nd、Y的价态均接近+3;La、Ce、Nd、Y均以类质同象形式取代氟磷灰石中Ca,且在Ca1和Ca2位点均存在取代。(3)XRD精修结果表明,磷块岩中La、Ce、Nd、Y在氟磷灰石Ca1和Ca2位点均有占据,与XAFS测试结果一致。Ca1位点La、Ce、Nd、Y占据数分别为0.005、0.003、0.004和0.024,Ca2位点La、Ce、Nd、Y占据数分别为0.021、0.011、0.012和0.032,据此推导出氟磷灰石晶体结构式为Ca4.7La0.073Ce0.039Nd0.044Y0.144(P2.811Si0.189)O12F。Ca2和Ca1位点La、Ce、Nd、Y占据数比值为4.20、3.70、3.00和1.33,呈降低趋势,轻稀土La、Ce、Nd倾向占据Ca2位点,而重稀土Y倾向占据Ca1位点。La、Ce、Nd和Y在稀土掺杂氟磷灰石中Ca2和Ca1位点占据数和占据倾向规律与磷块岩中类似.(4)稀土在Ca位点取代能基本呈“斜W形”且具有明显的“钆(Gd)断现象”。Ca1和Ca2位点取代能变化趋势总体一致;轻稀土随原子序数增加,在Ca1和Ca2位点取代能力逐渐增强,在Gd处达到最大;重稀土在Ca位点取代规律未呈单调变化,需结合原子配位能力和空间构型判断其取代规律。稀土在Ca1和Ca2位点取代,对应配位多面体均产生畸变,Ca1位点重稀土产生的畸变较小,Ca2位点轻稀土产生畸变较小,最终重稀土倾向取代Ca1,轻稀土倾向取代Ca2,与XRD精修结果一致。(5)稀土在氟磷灰石Ca位点类质同象取代以空间调节机制为主。重稀土为形成稳定配位结构进行空间调节,有效配位数变为6,配位多面体体积降为Ca1的1/2,调整后重稀土更接近6配位稳定结构,空间位阻更小,倾向在Ca1位点取代;轻重稀土在Ca2位点有效配位数接近,分别为6.3和5.8,但重稀土与Ca2体积差远大于轻稀土与Ca2体积差,轻稀土更易形成稳定构型,更倾向在Ca2位点取代。轻稀土在氟磷灰石Ca位点取代能力随电负性增加而逐渐增加,重稀土在氟磷灰石Ca位点取代能力未呈单调变化。Ca1位点稀土单键平均键价与Ca1单键平均键价差值?1为0.111,Ca2位点差值?2为0.143,?2>?1。Ca2位点键价略微不足,Ca1位点键价略微过剩,为达晶体电荷中和,轻稀土倾向在Ca2位点取代,而重稀土倾向在Ca1位点取代。

娄方炬[3](2020)在《贵州织金磷矿稀土富集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稀土元素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作为稀土来源的磷块岩型稀土矿床具有巨大的开发潜能。磷块岩最早出现于古元古代,在我国华南地区主要沉积于晚震旦世陡山沱期和早寒武世梅树村期。我国早寒武世磷块岩主要分布在贵州织金、遵义、金沙、铜仁以及云南昆阳等地。其中贵州织金磷矿因稀土富集而广受关注,前人在其矿床地质特征、稀土赋存状态、富集特征等方面取得大量研究成果,而稀土富集机制还存在较大争议。贵州织金磷矿产于早寒武世筇竹寺阶底部(肖滩阶中上部),大地构造背景为扬子陆块之黔中隆起西南端。含磷层位为戈仲伍组,底部为灯影组白云岩,顶部为牛蹄塘组黑色页岩,矿物组合主要为磷灰石-白云石,矿物结构多为生物碎屑结构、颗粒结构,矿石构造多为块状、条带状构造,磷酸盐矿物主要为碳氟磷灰石。磷矿中含丰富的小壳生物化石,且与云南昆阳磷矿相似,均有大量遗迹化石的产出。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根据成磷事件与地球大气氧演化的关系探讨寒武纪磷块岩中稀土元素含量普遍高于伊迪卡拉纪磷矿的原因,从磷块岩沉积、成岩作用过程探讨稀土元素富集机制。在对织金磷矿进行野外和室内详细的沉积学和岩石学研究基础上,通过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LA-ICP-MS对磷块岩样品中不同矿物(磷酸盐、碳酸盐岩)相关主、微量元素进行原位分析、激光拉曼光谱对磷灰石结晶性进行全面分析。根据磷块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古地理环境,沉积结构、构造特征,与同时代的昆阳、坝黄磷矿以及不同时代的开阳、瓮安磷矿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织金磷矿(40个数据)ΣREE平均值为620.10 ppm,具有铈的负异常(δCe平均值0.35),稀土配分具MREE富集和HREE分异的特征(La N/Sm N平均值为0.97、Sm N/Yb N平均值为1.73),Th、Zr含量高,且LA-ICP-MS分析的磷酸盐和白云石矿物稀土元素存在差异。反映磷块岩形成于氧化环境,且白云石矿物形成于海水中,磷酸盐矿物形成于孔隙水中,磷酸盐对孔隙水中MREE和HREE选择性摄取,磷块岩中存在大量黏土等陆源碎屑物质。寒武纪时期磷矿(织金、昆阳、坝黄)稀土元素含量(53个数据ΣREE平均值为577.49 ppm)明显高于伊迪卡拉纪时期磷矿(瓮安、开阳)(68个数据ΣREE平均值为127.70 ppm)。同时,寒武纪磷灰石δCe值(δCe平均值0.41)明显小于震旦纪时期(δCe平均值0.78)。这一变化趋势与全球碳酸盐岩Ce异常和其他地球化学证据相似,表明全球早寒武世相比伊迪卡拉纪大气和海水氧浓度要高得多。寒武纪时期磷矿中大量遗迹化石的出现,代表该时期较强的生物扰动,而伊迪卡拉纪无生物扰动或扰动作用极弱,以及磷块岩形成于相对缺氧的水体环境。研究认为,早寒武世成磷期氧化环境和生物扰动,增强了海洋有机质的微生物矿化作用,导致沉积物中磷埋藏量增加而有机质埋藏比降低,使矿化的有机质中稀土元素释放进入孔隙水,进而结合到碳氟磷灰石中,造成寒武纪磷块岩稀土含量远高于之前的伊迪卡拉纪形成的磷块岩。同为早寒武世的昆阳、织金、坝黄磷矿,沉积水体由浅到深,其稀土元素含量也逐渐增加,与现代海水中稀土元素含量随水深变化的趋势一致,反映深部富稀土水体经上翻洋流携带在不同沉积环境中沉积。相比昆阳磷矿,织金磷矿中发现显着的软沉积变形构造、矿物结晶性较差、矿物中含大量碎屑矿物、以及中稀土富集的“帽型”特征更显着,各磷矿Sm/Yb比平均值:织金(1.73)均大于昆阳(1.23)、坝黄(0.69)、以及开阳(0.74)、瓮安(1.10)磷矿。表明织金磷矿稀土特征受后期的成岩作用影响更大。研究认为,较长的成岩作用时间是织金磷矿相比同期昆阳磷矿更富集稀土元素的主要原因。磷灰石晶格中的钙对孔隙水中不同稀土元素的选择性吸附,是造成织金磷矿MREE富集的关键。综合分析认为:织金磷矿稀土富集的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是大量浮游生物对稀土元素的富集,沉积的有机质在海底被降解,释放其稀土元素于孔隙水中;其次是受早期成岩作用时间长,使孔隙水中的磷灰石有充分的时间吸附稀土元素,造成稀土元素富集。

许建斌,肖加飞,杨海英,夏勇,吴盛炜,谢卓君[4](2019)在《贵州织金磷块岩稀土元素富集特征与制约因素:以摩天冲矿段2204号钻孔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织金磷矿区摩天冲矿段戈仲伍组稀土元素含量高,磷块岩的∑REE和Y含量平均分别约为650×10-6和200×10-6。岩石学、矿物学及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稀土元素的富集特征及制约因素为:1)稀土元素在剖面上含量变化受岩石类型影响大,由白云岩→含磷白云岩→白云质磷块岩→磷块岩→黑色(碳质)磷块岩,∑REE和Y含量依次增加;2)∑REE和Y含量与岩石的P2O5含量均呈正相关,反映出∑REE和Y含量可能与岩石中P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密切相关;3)戈仲伍组中下段胶磷矿主要为砂屑结构,矿物颗粒以柱状、条状为主,并含有一定数量的生物碎屑,戈仲伍组上段主要为粉屑结构,矿物颗粒以椭圆形、圆形粒状为主,P2O5含量与稀土元素含量在中下段较高,而在上段相对较低,推测稀土元素的富集可能与矿物结构和生物活动有关,生物有利于稀土元素尤其是轻稀土的富集;4)磷块岩稀土元素后太古代澳大利亚页岩(PAAS)标准化配分图显示中稀土富集的"帽型"配分模式,Ce明显负异常,LREE/HREE比值约大于5,反映轻稀土富集;戈仲伍组磷块岩的Ce/Ce*均<-0.1,反映磷块岩沉积时环境为氧化状态,氧化的沉积环境可能有利于磷和稀土的富集,通过Ce/Ce*与LaN/NdN负相关关系,说明轻稀土的富集可能与古海水的氧化还原条件有关,在越氧化的条件下,轻稀土越富集。

张海军[5](2019)在《新疆库尔勒地区上户稀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文中认为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资源基地,不但含有丰富的煤、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而且还是我国金、铜、铅、锌和铁等重要金属资源的接替基地。近年来,在新疆地区稀土矿床的勘探也取得新的突破,除了塔里木盆地内与碱性岩-碳酸岩杂岩体有关的巴楚稀土矿床和塔里木北缘的且干布拉克稀土矿外,在塔里木盆地南缘发现了与碱性花岗岩有关的波孜果尔大型REE-Nb-Zr矿床,但疆内关于伟晶岩型稀土矿床鲜有报道。2013年,在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的支持下,作者带领团队对已有的地质资料进行了二次开发,在库尔勒上户一带进行了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查,发现了与伟晶岩有关的稀土矿床。库尔勒上户北稀土矿床位于塔里木陆块北缘的库鲁克塔格陆缘地块西段,矿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伟晶岩脉广泛分布,稀土元素成矿地质条件十分有利。通过野外详细的调查研究,仅在2平方千米范围内就已发现了21条稀土矿化的褐帘石伟晶岩脉。这些伟晶岩脉主要分布在元古代的混合岩中,矿化伟晶岩脉体走向以北东东-南西西向为主,与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平行,但有个别的伟晶脉体呈近南北向展布。伟晶岩脉体一般长801000米,宽0.220米;最长者达1100米,最短者仅为20米,脉体倾角为4587°。伟晶岩脉具伟晶结构,矿石矿物主要是褐帘石、钛铁矿和锆石,其中褐帘石一般呈浸染状分布于由长石和石英组成的集合体中。通过采样线地表控制和深部钻探施工,圈定了3个含褐帘石的伟晶岩稀土矿体,获得稀土氧化物储量7871吨。上户稀土矿床赋矿围岩—黑云母混合岩含有典型变质成因的锆石,两件样品中锆石边部207Pb/206Pb加权年龄分别为1924±27 Ma和1944±15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暗示混合岩化峰期年龄约为1930 Ma;黑云母混合岩中锆石的初始176Hf/177Hf比值为0.2811310.281466,其对应的εHf(t)为-15-3.1,平均值-6.5,Hf同位素的其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Hf)则介于27913501 Ma之间;研究认为,库尔勒北缘在1930 Ma发生了陆-陆碰撞,导致了陆壳俯冲到深部(麻粒岩相,石榴子石稳定区),进而发生熔融形成了黑云母混合岩,其形成可能与哥伦比亚超大陆聚合有关。在上户稀土矿床的含褐帘石伟晶岩中存在着具有明显的韵律环带、且Th/U比值与岩浆成因锆石相似的颗粒较大的自形锆石,这表明它形成于熔体体系,暗示伟晶岩可能是熔体结晶的产物;但显微岩相学研究也显示,部分锆石受到了后流体的交代,这可能暗示形成含稀土矿化的伟晶岩的母岩浆为富水熔体。锆石定年结果显示,三个样品锆石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797±15 Ma、1810±16 Ma和1806±19 Ma,在误差范围一致,表明稀土成矿时间约为1810 Ma。伟晶岩脉内锆石176Hf/177Hf初始比值为0.2813950.281444,εHf(t)为-9.7-5.7,平均值-7.9,两者数据点均位于球粒陨石演化线下方;Hf同位素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Hf)则介于28833022 Ma之间,暗示伟晶岩的源区与其围岩—黑云母混合岩具有相似的源区,它可能是黑云母混合岩减压重熔作用的产物,形成于碰撞后的伸展环境。通过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的综合研究,初步确定了上户稀土矿床的形成机制,在1930 Ma,库尔勒地区发生了陆-陆碰撞,导致了陆壳的深俯冲并发生熔融形成了黑云母混合岩;在1810 Ma,区域地球动力学体制由挤压转为伸展,混合岩的易熔组分减压重熔为富含稀土和水等挥发分的熔体,早期结晶形成锆石、磷灰石等副矿物,随着斜长石等硅酸盐矿物的结晶,体系由富水熔体转为热液体系,结晶出褐帘石、钛铁矿等热液成因矿物。因此,上户稀土矿床的形成与富水等挥发分的低温熔体有关,而稀土矿化则发生在热液阶段。在上户矿区发育着相当数量的辉绿岩脉,作者为探讨区域构造演化,也对其进行了研究。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该类岩石为拉斑质基性岩。原始岩浆主要是地幔辉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含有少量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它形成于活动陆缘的伸展环境。总之,库尔勒上户稀土矿床是伟晶岩型稀土矿床,它应是塔里木克拉通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18.1 Ga构造热事件的产物。

刘喜强,张辉,唐勇,刘云龙[6](2019)在《贵州织金磷块岩型稀土矿与热液作用:流体包裹体证据》文中研究表明对织金磷-稀土矿果化矿段中摩天冲、戈仲伍矿段中磷肥厂磷块岩进行岩相学研究,对磷块岩中石英、白云石矿物流体包裹体进行冷热台显微测温研究,结果表明,磷肥厂硅质磷块岩中胶磷矿主要以碎屑磷灰石形式存在,粒径50~200?m,以硅质胶结和白云石胶结为主;石英、白云石捕获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于87.5~127.8℃,盐度变化于12.31%~20.61%,计算的流体压力为5.54~8.02 MPa;而摩天冲白云质磷块岩中胶磷矿主要以是碎屑磷灰石形式存在,粒径变化于50~300?m范围,以白云石胶结为主;白云石捕获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99.8~184.3℃范围,盐度变化于12.31~20.61 wt%,计算的流体压力变化于13.7~22.6 MPa。碎屑磷灰石胶结物以及流体均一温度和盐度上存在显着的差异,指示果化矿段中摩天冲白云质磷块岩所揭示的热液体系很可能是热卤水与正常海水混合所致,而晚期不含NaCl的硅质热液对早期形成的白云质磷块岩的交代对戈仲伍矿段中磷肥厂硅质磷块岩有着重要的影响。

陈满志,付勇,夏勇,谢卓君,周克林,张鹏[7](2019)在《中国磷块岩型稀土矿资源前景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磷块岩中通常伴生有稀土元素富集,是一种潜在、具有很高开发利用价值的稀土资源。我国磷块岩型稀土矿分布广、稀土含量高、具有综合回收价值,是仅次于独立稀土矿床的伴生稀土资源。通过统计全球及中国磷矿时空分布规律,总结中国典型磷块岩型稀土矿床的矿床成因、地质背景、沉积环境、岩石组合、REE地球化学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P2O5与ΣREE、δCe、δEu、MREE/ΣREE和MREE/LREE在各时代之间的对比及耦合关系,讨论各时代稀土配分模式,讨论磷块岩中稀土富集机制与控制因素问题,讨论中国典型磷块岩型稀土矿资源储量。同时总结国内对磷块岩中稀土高效、环保的提取技术,对工业化开发利用磷块岩中稀土资源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因此,从磷矿中提炼稀土资源可以获得很好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能有效缓解我国南方离子吸附型稀土开采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为日益枯竭稀土资源提供新的资源途径。

王安琪,张杰,杨林[8](2019)在《贵州织金含稀土磷块岩中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研究》文中提出根据贵州织金磷块岩化学成分与矿物组成分析,制定了化学物相分析实验,定量分析了贵州织金白云质磷块岩和硅质磷块岩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白云质磷块岩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胶磷矿中,胶磷矿中稀土分配量为97.17%,碳酸盐矿物中稀土分配量为1.82%,稀土集中系数为98.99%。硅质磷块岩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胶磷矿中,胶磷矿中稀土分配量为88.35%,硅酸盐相(伊利石)矿物中稀土分配量为7.28%,表明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胶磷矿中,其次为硅酸盐相(伊利石)矿物内,稀土集中系数为95.63%。

薛珂,张润宇[9](2019)在《中国磷矿资源分布及其成矿特征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磷矿是一种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已被列入我国战略性矿产目录,对国民经济和人类生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我国磷矿资源储量丰富,但区域分布和产量极不均衡,优质磷矿石消耗严重。为此,本文简要概述了我国磷矿资源的利用现状与区域分布特征,重点总结了磷矿床的主要类型、地质成因与矿物组成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表明,我国磷矿资源储量和P2O5含量高于30%的优质富矿集中在云、贵、鄂、川、湘等南方五省。海相沉积型磷矿床是我国磷矿最主要的地质成因,其中早震旦世—早寒武世磷块岩约占磷矿总储量的80%以上。目前磷矿资源耗竭与供给危机凸显,亟需深化成矿机制的科学研究,加大资源找矿和勘探力度,进一步提高对中低品位磷矿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以保障我国磷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聂登攀[10](2018)在《贵州织金富稀土磷矿稀土赋存状态及在酸/热解过程中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磷矿石及磷酸盐生产、消费及出口大国,但磷矿资源却丰而不富,加强中低品位磷矿关键技术的开发对我国磷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贵州织金磷矿是一特大型含重稀土中低品位磷矿床,磷矿资源储量13.34亿吨,伴生稀土储量144.6万吨,其中,重稀土氧化钇占比达31.96%,相当于一个大型的稀土矿床,对其开发利用必须考虑稀土的综合利用方案。针对织金磷矿床的地质成因、矿石结构、物相组成、稀土赋存状态以及矿石选别等方面已有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针对织金磷矿伴生稀土的赋存状态,研究仍缺乏直接和有力的证据;在磷矿加工过程中磷矿伴生稀土的迁移和分离回收研究方面,目前研究多集中于硫酸法湿法磷酸工艺,对其他加工工艺的研究仍较少,且目前工艺多处于实验室探索阶段,至今未找到一条经济合理的综合利用途径,以致该矿勘探报告已完成近50年仍未予审批开采利用。在此背景下,本论文提出“贵州织金富稀土磷矿稀土赋存状态及在酸/热解过程中行为研究”课题。针对织金磷矿的具体特点,查明伴生稀土赋存状况,掌握磷矿分解工艺过程稀土迁移富集规律,并针对性地开发可行的磷矿伴生稀土提取工艺,为织金磷矿磷及稀土资源的高效提取利用提供支撑。论文采用实验矿物学方法与分子模拟、热力学、动力学等理论计算方法结合,对磷矿伴生稀土赋存状态进行了系统研究,针对磷矿酸/热解过程稀土迁移行为及存在形式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加工工艺条件对磷矿伴生稀土迁移行为的影响,并开展了磷矿/磷渣盐酸酸解液中稀土的分离回收研究。研究发现:通过化学成分分析、ICP-MS分析、偏光显微镜、XRD、SEM等多种表征手段结合,对贵州织金磷矿矿物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织金磷矿主要矿物为白云石基氟磷灰石,伴生有赤铁矿及粘土矿物,磷矿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P2O5、CaO、SiO2、MgO、Al2O3、Fe2O3、F等,平均P2O5含量22%左右,平均稀土含量为0.07%,杂质含量高,微量元素丰富。通过磷矿矿物学研究结合磷矿浮选、酸解浸出、离子浸出等实验分析表明,磷矿伴生稀土存在离子吸附、独立矿物、掺杂磷灰石等三种赋存形式,97%以上稀土与氟磷灰石赋存在一起,以独立矿物存在的稀土不超过1.8%。通过分子模拟计算对磷矿中主要稀土元素钇、镧、铈、钕在氟磷酸钙中的离子占位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稀土元素能任意取代氟磷灰石中的钙离子位置,并且,当稀土完全取代氟磷酸钙中钙离子位形成稀土独立矿物时,其晶格最为稳定。证明磷矿伴生稀土确实主要以类质同相方式进入氟磷灰石并占据钙离子位置,并对织金磷矿海相沉积成矿成因提供一定证据。采用盐酸法工艺对磷矿进行了酸解实验,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表明盐酸分解磷矿,磷矿伴生稀土主要进入液相,该反应过程符合缩芯模型特征,其反应动力学同时受化学反应控制和扩散反应过程控制;在扩大实验条件下对酸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磷矿中P2O5和稀土浸出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盐酸用量为210L/100Kg磷精矿时,在30℃反应360min,磷矿中P2O5和稀土浸出率分别为96.12%和95.04%。采用硫酸法工艺对磷矿进行了酸解实验,研究发现,硫酸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对磷石膏形貌及磷矿伴生稀土浸出率有较大影响;硫酸分解磷矿,液相中稀土元素分布符合硫酸稀土复盐的溶解度规律,热力学分析表明磷酸稀土会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盐,说明硫酸分解磷矿过程稀土以硫酸稀土复盐形式存在,并由于体系中大量磷石膏的生成使稀土硫酸盐共沉淀,导致稀土浸出率低。系统地对热法分解织金磷矿过程稀土迁移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法分解磷矿,磷矿伴生稀土几乎全部进入磷渣相,不会进入磷铁相及气相;磷渣主要成分为非晶质硅酸钙和氟硅酸钙,存在微量金属还原富集颗粒,稀土与硅酸钙形成固溶体;采用盐酸酸解磷渣,在酸过量系数为1.5,反应时间50min,反应温度50℃条件下,可使磷渣中95%以上稀土进入液相并获得沉淀二氧化硅,实现稀土的分离回收。采用液相沉淀法对磷矿/磷渣盐酸酸解液中稀土进行分离回收实验,酸解液经氯化钠除氟,硫化钠与石灰乳除杂后,采用氢氧化钠做pH值调节剂,可使磷矿伴生稀土以磷酸稀土复盐形式沉淀分离。在调节体系pH值为2.1时,可获得稀土含量1.76%的稀土富集物,稀土回收率达90.1%。通过多次富集工艺对稀土富集物进行处理,4次富集后可使稀土含量提高到5%以上。实现了磷矿伴生稀土的低成本、高效富集。

二、贵州织金新华含稀土磷矿床地球化学及生物成矿基本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贵州织金新华含稀土磷矿床地球化学及生物成矿基本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黔中地区震旦系喷流沉积磷矿再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 区域地质背景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开阳地区磷矿
    2.2 瓮福地区磷矿
    2.3 织金地区磷矿
    2.4 岩矿化学特征
3 磷质富集的成矿地质背景
4 结论

(2)贵州织金磷块岩中稀土类质同象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磷块岩中稀土赋存状态研究进展
        1.2.2 磷灰石中稀土类质同象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1 试验样品
        2.1.1 磷块岩
        2.1.2 稀土掺杂氟磷灰石
    2.2 试验药剂与设备
    2.3 研究方法
        2.3.1 磷块岩矿石性质研究方法
        2.3.2 磷块岩中富集氟磷灰石和稀土方法
        2.3.3 磷块岩浮选和浸出精矿表征方法
        2.3.4 氟磷灰石和稀土掺杂氟磷灰石合成方法
        2.3.5 稀土掺杂氟磷灰石的表征方法
        2.3.6 磷块岩和稀土掺杂氟磷灰石中稀土占据位点和配位结构研究方法
        2.3.7 磷块岩和稀土掺杂氟磷灰石中稀土结构占位研究方法
        2.3.8 稀土取代对氟磷灰石电子和成键特性影响的研究方法
        2.3.9 氟磷灰石Ca位点稀土空间构型计算方法
        2.3.10 氟磷灰石Ca位点稀土键价计算方法
第三章 磷块岩矿石性质研究
    3.1 构造和结构
    3.2 化学组成
    3.3 矿物组成
    3.4 矿物嵌布特征
    3.5 常量元素赋存状态
    3.6 稀土元素赋存状态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氟磷灰石中稀土占据位点和配位结构研究
    4.1 XAFS基本原理
    4.2 氟磷灰石中Ca1 和Ca2 占据位点和配位结构理论计算
    4.3 氟磷灰石中Ca位点La1和La2 占据位点和配位结构理论计算
    4.4 氟磷灰石中Ca位点Ce1和Ce2 占据位点和配位结构理论计算
    4.5 氟磷灰石中Ca位点Nd1和Nd2 占据位点和配位结构理论计算
    4.6 氟磷灰石中Ca位点Y1 和Y2 占据位点和配位结构理论计算
    4.7 浸出精矿中La、Ce、Nd、Y占据位点和配位结构分析
        4.7.1 浸出精矿中La占据位点和配位结构
        4.7.2 浸出精矿中Ce占据位点和配位结构
        4.7.3 浸出精矿中Nd占据位点和配位结构
        4.7.4 浸出精矿中Y占据位点和配位结构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磷块岩和稀土掺杂氟磷灰石Ca位点稀土结构占位研究
    5.1 XRD结构因子及理论谱线计算
    5.2 磷块岩Ca位点稀土结构占位研究
        5.2.1 磷块岩原矿Ca位点稀土结构占位研究
        5.2.2 浮选精矿Ca位点稀土结构占位研究
        5.2.3 浸出精矿Ca位点稀土结构占位研究
    5.3 稀土掺杂氟磷灰石Ca位点结构占位研究
        5.3.1 La掺杂氟磷灰石Ca位点La结构占位研究
        5.3.2 Ce掺杂氟磷灰石Ca位点Ce结构占位研究
        5.3.3 Nd掺杂氟磷灰石Ca位点Nd结构占位研究
        5.3.4 Y掺杂氟磷灰石Ca位点Y结构占位研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稀土取代对氟磷灰石电子结构和成键特性的影响
    6.1 模型建立
        6.1.1 氟磷灰石模型建立
        6.1.2 氟磷灰石Ca位点稀土取代模型建立
    6.2 氟磷灰石几何优化
        6.2.1 交换关联泛函优化
        6.2.2 截断能优化
        6.2.3 布里渊区k点优化
    6.3 氟磷灰石电子结构分析
        6.3.1 态密度
        6.3.2 Mulliken布居
        6.3.3 电荷密度和差分电荷密度
    6.4 稀土在氟磷灰石中Ca位点取代能计算
    6.5 稀土在氟磷灰石中Ca位点Mulliken布居分析
        6.5.1 Mulliken电荷布居分析
        6.5.2 Mulliken键布居分析
    6.6 稀土在氟磷灰石中Ca位点电荷密度和差分电荷密度分析
        6.6.1 Ca位点稀土电荷密度分析
        6.6.2 Ca位点稀土差分电荷密度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氟磷灰石中稀土类质同象机理研究
    7.1 电负性对氟磷灰石Ca位点稀土取代的影响
    7.2 空间构型对氟磷灰石Ca位点稀土取代的影响
        7.2.1 半径对氟磷灰石Ca位点稀土取代的影响
        7.2.2 配位多面体构型对氟磷灰石Ca位点稀土取代的影响
    7.3 键价对氟磷灰石Ca位点稀土取代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8.1 结论
    8.2 论文主要创新点
    8.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成果
附件:稀土掺杂氟磷灰石晶体结构和X衍射结构因子

(3)贵州织金磷矿稀土富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成磷事件与地球大气氧演化
        1.2.2 成磷作用与稀土富集机制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3.3 完成工作量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背景
    2.2 古生物演化
    2.3 古海洋环境
第3章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区地层
    3.2 矿区构造
    3.3 矿石特征
        3.3.1 矿石类型
        3.3.2 矿石成分
        3.3.3 矿石结构构造
第4章 织金磷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1 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
    4.2 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3 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3.1 白云石矿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3.2 磷酸盐矿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4.4 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特征
第5章 织金磷矿稀土富集机制
    5.1 成磷环境与稀土来源
        5.1.1 磷灰石Ce异常与地球大气氧演化
        5.1.2 沉积环境与稀土来源
    5.2 成岩作用及稀土元素富集
        5.2.1 MREE富集与成岩作用
        5.2.2 成岩速率与稀土元素富集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认识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贵州织金磷块岩稀土元素富集特征与制约因素:以摩天冲矿段2204号钻孔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地质质背景
    1.1区域地地质概况
    1.2 矿区含磷岩系序列
2 岩矿矿特征
    2.1 岩石类类型
    2.2 岩石构构造
    2.3矿石结结构
3 采样样与分析方方法
4 分析结果
5 讨论
    5.1 岩石类型制约稀土元素富集
    5.2 稀土元素富集与矿物结构、生物成矿作用有关
    5.3 稀土元素富集与氧化还原环境有关
6 结论

(5)新疆库尔勒地区上户稀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稀土矿床类型及研究进展
        1.1.1 稀土矿床类型
        1.1.2 稀土矿床研究进展
    1.2 稀土矿资源概况
    1.3 选题依据与科学意义
    1.4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工作量
        1.4.1 研究内容
        1.4.2 采取的研究方案
        1.4.3 主要完成的工作量
第2章 塔里木北缘库尔勒地区地质概况
    2.1 地层
        2.1.1 塔里木北缘前寒武纪岩石
        2.1.2 古生界地层
        2.1.3 中新生界
    2.2 矿产
    2.3 构造
        2.3.1 构造单元划分
        2.3.2 区域深大断裂
    2.4 岩浆岩
    2.5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2.5.1 区域重力特征
        2.5.2 区域磁场特征
    2.6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第3章 库尔勒上户稀土矿床的发现及基本特征
    3.1 交通位置及自然经济地理
    3.2 矿产勘查史
    3.3 地层
    3.4 构造
        3.4.1 主要断层分布及规模
        3.4.2 其它次级断裂
    3.5 岩浆岩
    3.6 上户稀土床地质特征
        3.6.1 矿体的圈定
        3.6.2 矿石矿物和金属矿物
        3.6.3 非金属矿物
        3.6.4 矿区地球化学异常和矿体的主要化学组成
        3.6.5 矿体空间分布特征及矿物组合关系
第4章 样品制备和分析测试方法
    4.1 样品采集
    4.2 全岩地球化学分析
        4.2.1 粉末样品制备
        4.2.2 主-微量元素分析
    4.3 锆石U-Pb定年和原位Hf同位素分析
        4.3.1 样品靶的制备
        4.3.2 LA-ICP-MS锆石U-Pb定年
        4.3.3 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
    4.4 电子探针能谱分析(EDS)
    4.5 褐帘石电子探针成分分析(EPMA)
    4.6 石榴子石成分分析
第5章 辉绿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5.1 辉绿岩产状
    5.2 岩相学特征
    5.3 全岩地球化学特征
        5.3.1 辉绿岩的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3.2 辉绿岩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5.4 岩石成因
        5.4.1 后期地质作用与地壳混染对辉绿岩组成的影响
        5.4.2 源区性质
        5.4.3 形成的构造背景
    5.5 小结
第6章 上户地区混合岩特征及成因
    6.1 岩相学特征
    6.2 地球化学特征
    6.3 混合岩中石榴子石特征
        6.3.1 石榴子石主量元素特征
        6.3.2 石榴子石微量元素特征
    6.4 上户混合岩的锆石U-Pb年龄和Lu-Hf同位素组成
    6.5 岩石成因
    6.6 小结
第7章 上户地区伟晶岩脉稀土矿化及其成因
    7.1 伟晶岩脉基本特征
        7.1.1 伟晶岩脉产状
        7.1.2 伟晶岩分类
    7.2 矿床矿化特征
        7.2.1 矿体基本特征
        7.2.2 矿体矿物组成
        7.2.3 矿物生成顺序
        7.2.4 矿床地球化学
    7.3 库尔勒上户稀土矿床褐帘石研究
        7.3.1 褐帘石主量元素特征
        7.3.2 褐帘石微量元素特征
        7.3.3 褐帘石成因分析
    7.4 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
    7.5 伟晶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
    7.6 伟晶岩成因
    7.7 上户伟晶岩稀土矿床成矿模式
    7.8 小结
第8章 取得的认识与研究展望
    8.1 取得的认识
    8.2 存在问题与研究展望
        8.2.1 存在问题
        8.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表 3.1 库尔勒市上户一带含褐帘石伟晶岩脉特征一览表
    表 3.2 库尔勒市上户稀土矿全岩主量元素分析结果
    表 5.1 上户辉绿岩的主量元素组成(wt.%)
    表 5.2 上户辉绿岩的微量量元素组成(ppm)
    表 6.1 上户混合岩主量元素分析结果表 (wt.%)
    表 6.2 上户地区混合岩微量元素组成(ppm)
    表 6.3 上户混合岩石榴子石原位主量LA-ICP-MS测试数据表(wt.%)
    表 6.4 上户稀土矿混合岩石榴子石端元组分计算表
    表 6.5 库尔勒地区混合岩锆石微量元素数据(ppm)
    表 6.6 库尔勒地区混合岩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数据
    表 6.7 库尔勒地区混合岩锆石LA-MC-ICP-MS Hf同位素数据
    表 7.1 库尔勒市上户一带含褐帘石伟晶岩脉特征一览表
    表 7.2 库尔勒上户稀土矿区伟晶岩脉地球化学样品分析结果表(ppm)
    表 7.3 上户稀土矿床褐帘石主量元素LA-ICP-MS分析结果表(wt.%)
    表 7.4 上户稀土床矿褐帘石主量元素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wt.%)
    表 7.5 上户稀土矿床褐帘石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ppm)
    表 7.6 库尔勒地区上户伟晶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数据
    表 7.7 库尔勒地区上户伟晶岩LA-MC-ICP-MS锆石Hf同位素数据
    表 7.8 库尔勒稀土矿伟晶岩相对氧逸度
    表 7.9 上户混合岩相对氧逸度
    表 7.10 塔里克拉通北缘库鲁克塔格古元古代造山时间有关的年代学数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贵州织金磷块岩型稀土矿与热液作用:流体包裹体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1 矿区地质特征
2 样品采集、处理及分析方法
3 矿石岩相学特征和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研究
    3.1 岩相学特征
    3.2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7)中国磷块岩型稀土矿资源前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世界磷矿及伴生稀土分布特征
    1.1 时代分布特征
    1.2 空间分布特征
    1.3 海相磷块岩REE地球化学特征、富集机制及可能成因
        1.3.1 磷块岩中稀土模式特征
        1.3.2 磷块岩中稀土的来源及富集过程
        1.3.3 磷块岩中稀土的成因分析
2 中国磷矿及伴生稀土分布特征
    2.1 时代分布特征
    2.2 空间分布特征
    2.3 典型海相磷块岩磷矿床中伴生稀土资源
        2.3.1 陡山坨期—贵州开阳式磷矿、湖北荆襄式磷矿
        2.3.2 灯影期—贵州瓮安岗关磷矿
        2.3.3 梅树村期—云南昆阳式磷矿、贵州织金新华式磷矿(含稀土磷矿)
        2.3.4 中泥盆世—四川什邡式磷矿
        2.3.5 中国磷块岩中稀土潜在资源储量
3 磷块岩中的稀土的提取方法
4 结论

(8)贵州织金含稀土磷块岩中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矿石物质组成
    1.1 矿石常量元素组成
    1.2 矿石稀土元素组成
    1.3 矿石矿物成分
2 化学物相分析
    2.1 化学物相分析实验
    2.2 化学物相分析实验测试结果
3 稀土元素赋存状态分析
    3.1 白云质磷块岩稀土元素物相分析及参数计算
    3.2 硅质磷矿石稀土元素物相分析及参数计算
4 结果与讨论
5 结论

(9)中国磷矿资源分布及其成矿特征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全球及中国磷矿资源储量现状
2 我国主要磷矿床成因类型、地质特征及其区域分布
    2.1 沉积型磷矿床
    2.2 岩浆型磷矿床
    2.3 变质型磷矿床
3 磷矿床的矿物特征与化学组成
    3.1 磷矿床的矿物组成
    3.2 化学成分
4 结论

(10)贵州织金富稀土磷矿稀土赋存状态及在酸/热解过程中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全球磷矿资源概况
    1.2 中国磷矿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3 织金磷矿概况
    1.4 磷矿伴生稀土提取
        1.4.1 硫酸法
        1.4.2 硝酸法
        1.4.3 盐酸法
    1.5 课题提出的目的意义
第2章 织金磷矿地质矿物特征
    2.1 矿区概况
    2.2 区域地质概况
    2.3 矿体地质特征
    2.4 矿石矿物组成
    2.5 矿区划分
第3章 实验
    3.1 实验原料
    3.2 实验仪器及设备
    3.3 实验
        3.3.1 磷矿选矿
        3.3.2 磷矿盐酸分解
        3.3.3 磷矿硫酸分解
        3.3.4 磷矿热法分解
        3.3.5 磷矿伴生稀土提取
    3.4 样品分析表征
第4章 织金磷矿稀土赋存状态研究
    4.1 元素分析
    4.2 微观结构分析
    4.3 织金磷矿选矿特征分析
        4.3.1 磷酸盐矿物解离度统计分析
        4.3.2 浮选工艺条件研究
    4.4 织金磷矿稀土赋存状况实验矿物学研究
        4.4.1 织金磷矿稀土选矿特征
        4.4.2 磷矿伴生稀土离子浸出实验
        4.4.3 磷矿伴生稀土酸浸实验
    4.5 织金磷矿稀土赋存状况分子模拟计算分析
        4.5.1 模型的选择
        4.5.2 晶体结构
        4.5.3 模拟方法
        4.5.4 稀土元素取代钙离子位置模拟计算
    4.6 织金磷矿伴生稀土赋存状态及其成因探讨
    4.7 小结
第5章 织金磷矿加工过程稀土迁移行为研究
    5.1 盐酸法加工过程稀土迁移行为
        5.1.1 磷矿盐酸法工艺酸解热力学/动力学分析
        5.1.2 盐酸法浸出工艺条件对稀土及磷浸出率的影响
    5.2 硫酸法加工过程稀土迁移行为
        5.2.1 硫酸法过程稀土迁移赋存形式分析
        5.2.2 浸出工艺条件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
    5.3 磷矿热法加工过程稀土迁移行为
        5.3.1 物料配比对稀土迁移行为的影响
        5.3.2 磷渣中元素赋存状态分析
        5.3.3 磷渣中稀土酸解溶出规律
    5.4 小结
第6章 磷矿盐酸酸解液中稀土分离富集
    6.1 引言
    6.2 沉淀法提取原理
    6.3 磷矿盐酸酸解液体系沉淀反应分析
    6.4 稀土沉淀工艺分析
        6.4.1 酸解液除氟
        6.4.2 酸解液除杂
        6.4.3 ph值对稀土沉淀的影响
        6.4.4 富集次数对品位的影响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博士期间工作成绩

四、贵州织金新华含稀土磷矿床地球化学及生物成矿基本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黔中地区震旦系喷流沉积磷矿再认识[J]. 杨涛,黄波,马力克,杨忠贵,朱和书.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3)
  • [2]贵州织金磷块岩中稀土类质同象机理研究[D]. 谢俊. 贵州大学, 2020
  • [3]贵州织金磷矿稀土富集机制研究[D]. 娄方炬. 贵州大学, 2020(04)
  • [4]贵州织金磷块岩稀土元素富集特征与制约因素:以摩天冲矿段2204号钻孔为例[J]. 许建斌,肖加飞,杨海英,夏勇,吴盛炜,谢卓君. 矿物学报, 2019(04)
  • [5]新疆库尔勒地区上户稀土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D]. 张海军.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19(07)
  • [6]贵州织金磷块岩型稀土矿与热液作用:流体包裹体证据[J]. 刘喜强,张辉,唐勇,刘云龙. 矿物学报, 2019(04)
  • [7]中国磷块岩型稀土矿资源前景分析[J]. 陈满志,付勇,夏勇,谢卓君,周克林,张鹏. 矿物学报, 2019(04)
  • [8]贵州织金含稀土磷块岩中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研究[J]. 王安琪,张杰,杨林. 稀土, 2019(04)
  • [9]中国磷矿资源分布及其成矿特征研究进展[J]. 薛珂,张润宇. 矿物学报, 2019(01)
  • [10]贵州织金富稀土磷矿稀土赋存状态及在酸/热解过程中行为研究[D]. 聂登攀. 贵州大学, 2018(05)

标签:;  ;  ;  ;  ;  

贵州织金新华稀土磷矿地球化学及生物成矿基本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