鲢鱼胚胎发育不同阶段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鲢鱼胚胎发育不同阶段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一、日本沼虾胚胎发育不同阶段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隗阳,水燕,朱光艳,徐钢春[1](2021)在《克氏原螯虾胚胎发育与离体孵化的研究进展及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克氏原螯虾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养殖最普遍的淡水螯虾。该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消费量巨大。克氏原螯虾具有广阔的产业化前景,然而苗种供应不足的问题一直制约着克氏原螯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规模化的人工繁殖是克氏原螯虾产业化的起点和突破口。本文概述了克氏原螯虾胚胎发育的形态结构变化、生化组成及营养代谢、酶活研究、分子和组学研究以及生态因子对克氏原螯虾胚胎发育的影响,并且概述了胚胎离体孵化的相关技术进展,探讨了克氏原螯虾离体孵化的思路和方法以及对未来克氏原螯虾育种的展望。

赵吉臣[2](2021)在《基于多组学分析的日本囊对虾生长调控机制初步研究》文中提出甲壳动物作为无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类群之一,具有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生长性状是经济类甲壳动物最重要的性状之一,直接影响养殖品种的产量与经济效益。然而,迄今为止甲壳动物生长性状的生物学机理研究并不充分,尤其是在日本囊对虾等十足目动物中。本文以日本囊对虾为研究对象,构建日本囊对虾零换水养殖模式,基于形态学分析研究该模式下日本囊对虾生长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借助多种技术手段对同一家系不同生长阶段体质量显着差异的日本囊对虾从生理生化、肠道菌群、基因层面、蛋白层面和代谢物层面进行研究,旨在解析日本囊对虾生长调控机制。以期为完善甲壳动物生长性状基础理论提供参考资料,为对虾乃至其它经济类甲壳动物育种和养殖提供理论支撑。主要结果如下:本研究以构建的日本囊对虾全同胞家系为实验材料,采用零换水养殖模式养殖日本囊对虾,日本囊对虾在无底质、不换水的情况下,存活90 d以上并且活力良好。试验期间水体理化因子稳定,pH 为(8.13±0.07)~(8.61±0.01),NH4+-N 为 0~(0.769±0.124)mg/L,NO2--N为0~(0.167±0.034) mg/L,NO3--N为0~(1.267±0.120) mg/L。该模式下日本囊对虾的生长大致分为两个生长阶段:30~50日龄为快速生长期,特定生长率和相对增长率最大,分别为4.28~9.51 %/day和53.46%~158.83%;50~100日龄为稳定生长期,特定生长率为2.15~2.37 %/day,相对增长率为24.00%~26.7 1%。本研究构建日本囊对虾零换水养殖模式并证实其具有可行性,得到该养殖模式下日本囊对虾生长规律,为后续研究取样时间的选择提供了依据,为日本囊对虾生产实践提供了理论参考。通过对不同生长阶段体质量显着差异的日本囊对虾生理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进行分析,来研究动态变化的生理指标与日本囊对虾生长之间的关系。快速生长组(FG)α-淀粉酶(α-Amylase,AMS)活性在40和100日龄高于缓慢生长组(SG),FG组脂肪酶(Lipase,LPS)活性在每个生长阶段均高于SG组,胰蛋白酶(Trypsin,TRS)活性刚好与LPS相反。FG组溶菌酶(Lysozyme,LZM)活性在每个生长阶段均高于SG组。FG组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活性在40日龄高于SG组,在100日龄时刚好相反。12个肠道菌群样品的Q20均在73.63%以上,Clean Reads均在90.29%以上。注释到2,771个OTUs,FG组OTUs数量高于SG组,1,484个OTUs为两组共有。FG和SG组Alpha Diversity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门分类水平上,FG组厚壁菌门(Firmicutes)丰度高于SG组(p>0.05);在属分类水平上,FG组弧菌属(Vibrio)丰度低于SG组(p>0.05)。FG组碳水化合物代谢(Carbohydrate Metabolism)功能高于SG组(p<0.05)。对全虾体成分分析,FG组水分含量比SG组低(p<0.05),粗蛋白含量比SG组高(p>0.05)。上述结果表明,FG组日本囊对虾可能通过增强对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吸收、利用能力,以及减少一些不必要能量的消耗,来合成更多蛋白质,实现生长优势。通过对来自同一家系不同生长阶段体质量显着差异的日本囊对虾进行转录组学分析,获得111.64 Gb Clean Data,鉴定到10,194个基因。日本囊对虾全长转录组相比二代组装转录组,得到的基因平均长度更长,基因注释率更高。在特定生长率大的快速生长期(40日龄)相比特定生长率小的稳定生长期(70日龄),鉴定到更多差异表达基因(DEGs)。215个DEGs为快速生长期和稳定生长期共有,其中106个DEGs在两个生长阶段表达趋势一致,其余109个趋势相反。通过qPCR对在两个生长阶段表达趋势一致的DEGs进行验证,实验结果与转录组一致,证实转录组数据可靠。快速生长期和稳定生长期得到的DEGs功能相对保守,包括糖酵解(Glycolysis)通路在内的12条显着富集通路为两个生长阶段共有。首次报道Hippo信号通路(Hippo signaling pathway-fly)直接参与甲壳动物生长,克隆得到该通路中的关键基因Mj14-3-3-like。其ORF为741 bp,编码246 个 AA。 Mj14-3-3-like在快速生长组对虾高表达,在蜕皮间期表达量最低,这些结果表明Mj14-3-3-like可能负调控日本囊对虾生长。通过对来自同一家系不同生长阶段体质量显着差异的日本囊对虾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鉴定得到1,720个蛋白质。在日本囊对虾快速生长期和稳定生长期,分别鉴定到52和70个差异表达蛋白(DEPs)。10个DEPs为快速生长期和稳定生长期共有,并且每个DEP在两个生长阶段表达趋势一致,提示它们可能是日本囊对虾潜在的生长标志物。对蛋白质组和转录组做联合分析,在快速生长期和稳定生长期分别筛选到10和7个DEPs/DEGs,大多数基因表达趋势一致。蛋白质组、转录组和qPCR均证实MHC-1a和MHC-1b在快速生长组对虾中低表达,提示它们可能负调控日本囊对虾生长。克隆得到Mj14-3-3-epsilon-like、MjGPI和MjGPD1,它们的ORF分别为822、1,671 和 1,098 bp,编码 273、556 和 365 个 AA。Mj14-3-3-epsilon-like 在快速生长组中低表达,在蜕皮间期表达量较低;MjGPI和MjGPD1在快速生长组中高表达,在蜕皮间期表达量较高;这些结果表明它们可能调节日本囊对虾生长。快速生长组对虾可能通过Hippo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和抑制细胞凋亡,实现生长优势;快速生长组对虾还可能通过激活包括糖酵解途径在内的多种代谢途径,实现生长优势。通过对来自同一家系不同生长阶段体质量显着差异的日本囊对虾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鉴定到2,342和1,811种代谢物。在正离子模式下的快速生长期和稳定生长期,分别鉴定到229和275种差异代谢物;在负离子模式下的快速生长期和稳定生长期,分别鉴定到149和85种差异代谢物。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有75和30种差异代谢物为快速生长期和稳定生长期共有,并且每种差异代谢物在两个生长阶段表达趋势一致,提示它们可能在日本囊对虾生长中起重要作用。通过ELISA试剂盒,对鉴定到的共有差异代谢物丙酮酸等进行检测,实验结果与代谢组一致,证实代谢组数据可信。在100日龄的快速生长组对虾中,丙酮酸含量同样低于缓慢生长组。这些结果表明丙酮酸是日本囊对虾一种潜在的生长标志物。快速生长组对虾可能通过激活包括糖酵解途径在内的多种代谢途径,实现生长优势。此外,本团队前期构建了一种地膜池养殖日本囊对虾模式,这种养殖模式以塘底铺设“地膜”取代传统养殖模式塘底铺设的“沙子”。该养殖模式下日本囊对虾可以存活5个月以上,不过相比传统养殖模式养殖的日本囊对虾生长缓慢,体色由黄变蓝。本研究通过对传统养殖模式和地膜池养殖模式养殖日本囊对虾鳃和肝胰腺进行比较转录组学分析,得到60,780个基因。在鳃中鉴定到1,005个DEGs (427个上调,578个下调),在肝胰腺中鉴定到115个DEGs (41个上调,74个下调)。这些结果表明鳃相比肝胰腺对外部环境变化更敏感。包括肌动蛋白和淀粉酶在内的多个必需基因受到抑制,可能是导致地膜池养殖日本囊对虾生长缓慢的原因。虾青蛋白(Crustacyanin subunit A和C)在地膜池养殖日本囊对虾中高表达,可能是导致地膜池养殖日本囊对虾体色变蓝的原因。本研究初步解析了地膜池养殖日本囊对虾生长缓慢和体色变蓝的分子机制,为完善地膜池养殖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黄有辉[3](2021)在《盐度对日本沼虾生长生理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盐度是影响水生动物渗透压调节的重要环境因子,盐度的变化还会对生长、发育、免疫等生命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是我国传统的淡水经济养殖动物,该虾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广大消费者喜爱的水产品之一。随着人民对水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对海水品种进行低盐驯化、淡水品种进行盐水养殖,已经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方向,对水产品进行盐度适应性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从盐度驯化对日本沼虾的渗透生理以及盐度养殖对日本沼虾生长的影响入手,首次探讨了盐度对日本沼虾生长生理的影响,以期为真正实现盐水养殖日本沼虾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盐度驯化对日本沼虾渗透压及离子浓度的影响在进行盐度养殖之前,对日本沼虾进行盐度驯化,通过逐步增盐的方法使其适应相应的盐度,驯化过程是日本沼虾调整渗透压适应盐度的过程。本研究设定四个盐度梯度,分别是淡水组(对照组)、盐度8、14、22,每日递增2盐度至所设盐度后适应一周,测定其血清渗透压和相应水环境渗透压,并对其血清中离子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血淋巴的渗透压与养殖环境的渗透压呈现出显着的线性关系,根据公式,推算出日本沼虾的等渗点为490 m Osm/kg H2O,达到等渗条件对应的水体盐度约为14.4。血清中Na离子和Cl离子的浓度变化趋势相似,都是随着盐度的升高,离子浓度升高,但都在盐度22组时,有较明显的降低的趋势,而盐度变化对K离子的离子浓度影响未出现显着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日本沼虾的渗透压会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升高,在渗透压调节过程中Na离子和Cl离子发挥重要作用。2渗透压调节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在渗透压调节过程中的表达Na+/K+-ATPase(NKA)和碳酸酐酶(CA)是两种重要离子转运酶,在维持甲壳动物渗透压平衡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日本沼虾是一种可以生活在淡水和低盐水域的中国重要的经济虾类之一,但其盐度调节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RACE克隆方法,得到了Na+/K+-ATPaseα亚基和CA基因的cDNA全长,并命名为Mnα-NKA和MnCA,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MH378774和MH827971。Mnα-NKA全长3778 bp,303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009个氨基酸,序列不含信号肽,含有八个跨膜domains,一个ATP binding位点和一个磷酸化位点。MnCA全长为1407 bp,930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09个氨基酸,含有信号肽序列,有一段保守的碳酸酐酶区域(SEHTIDGVRYPMELHMV)以及由三个组氨酸残基(His-116,His-118,His-141)组成的可以直接与锌离子结合的锌结合位点。BLAST比对分析表明,Mnα-NKA和MnCA与其余甲壳动物表现出较高的同源保守性,分别为90%以上以及76%以上。相对荧光定量PCR显示,Mnα-NKA和MnCA在广泛表达于日本沼虾各组织中,在肝胰腺和鳃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经逐步增盐法驯化日本沼虾后,发现在日本沼虾鳃和肝胰腺组织中,Mnα-NKA的表达量随盐度升高而升高,MnCA的表达量在鳃中盐度组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在肝胰腺中盐度8与对照组无差异外,其余盐度组也显着高于对照组,并对Mnα-NKA和MnCA分别进行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细胞定位发现,在鳃组织中有大量分布。3盐度养殖对日本沼虾生长及非特异免疫的影响当日本沼虾通过渗透压的调节已经适应了所处的盐度之后,如果继续对其盐度养殖,会对其生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否会对其造成氧化损伤影响其免疫功能?为了验证,本研究对日本沼虾在不同盐度(0、8、14、22)下养殖6周后,对其生长和抗氧化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日本沼虾在盐度14组具有较高的存活率、增重率及肝体比。盐度对其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和胃蛋白酶均受到盐度不同程度影响,在盐度14组活性最高,适宜盐度可以激活EcR、CDA1以及CHS的表达,表明一定的盐度可以促进日本沼虾的生长,在盐度14下日本沼虾处于较好地生长状态。本文检测了日本沼虾肝胰腺中非特异免疫酶(AKP和ACP),以及抗氧化相关酶(SOD、CAT、GPX、GST)以及GSH和MDA含量的变化,并检测了抗氧化酶相关基因(SOD、CAT、GPX、GST)以及免疫通路中关键基因的影响,发现适宜的盐度可以提高日本沼虾的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免疫能力,但过高的盐度则会对其造成氧化损伤,甚至出现细胞凋亡。4等渗盐度下日本沼虾转录组学的研究适宜的盐度对日本沼虾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盐度对哪些信号通路产生了影响,因此本文对等渗盐度(14)下的日本沼虾进行了转录组学的研究。共得到35991条大于300 bp的Unigene,共有733条基因在日本沼虾对照组和等渗组中具有显着差异,其中上调基因共有416条,下调基因共有317条,共有170条差异基因富集到了GO数据库的生物过程、细胞成分及分子功能三个部分,差异基因与KEGG数据库进行比对,仅有91条差异序列与KEGG数据库比对成功,具有显着差异的富集通路多为代谢通路,而代谢通路中,脂代谢通路富集的基因最多的是甘油磷脂和甘油酯代谢信号通路,说明等渗盐度对脂质的代谢影响较为明显,可能与其肝胰腺性腺的发育有关,为日本沼虾的盐度适应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5盐度对日本沼虾代谢相关酶的影响以及AK的克隆和表达通过转录组学的数据得出,盐度对代谢通路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本文对脂代谢和糖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盐度养殖对日本沼虾肝胰腺组织和肌肉组织中的糖代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等渗盐度下,由于机体不需要进行剧烈的渗透压调节,因此不需要动用体内的肝糖原和肌糖原产生较多的能量,盐度并未影响肌肉中甘油三酯的含量,但对肝胰腺中甘油三脂含量的影响较大。同时,我们克隆得到了日本沼虾能量代谢关键基因精氨酸激酶的两个亚型(MnAK2和MnAK3)的cDNA全长。MnAK2 cDNA的全长为1541 bp,开放阅读框1071 bp,共编码356个氨基酸,GenBank号码为MN149533。MnAK3cDNA的全长为1576 bp,GenBank号码为MN149534.1,106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66个氨基酸。多序列比对分析发现日本沼虾AK与其余甲壳动物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组织特异性结果显示MnAK2和MnAK3在日本沼虾肝胰腺和肌肉中的表达量最高。MnAK2的表达随着盐度的升高而升高,MnAK3则在所有盐度组均显着升高,WB的结果显示AK蛋白在盐度14和22组上调表达,表明在AK可能在日本沼虾调节能量代谢过程具有重要作用。综合以上试验,本研究发现日本沼虾能够通过渗透压调节基因的表达及离子浓度的变化来适应盐度的驯化,并且经过长期的盐度养殖发现,低浓度的盐度对日本沼虾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日本沼虾体具有一定的盐度耐受性,为实现日本沼虾的盐水养殖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王燕[4](2020)在《红螯螯虾胚胎发育组学分析及免疫基因功能研究》文中认为红螯螯虾(Cherax quadricanatus)俗称澳洲淡水龙虾,是一种重要的新兴经济水产动物,由于其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可作为甲壳动物的模式生物进行研究。胚胎发育是个体发育的起点,胚胎发育的好坏是影响螯虾体质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病原是影响螯虾养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先天免疫系统是甲壳动物清除和杀死病原的天然防御系统。对螯虾胚胎发育和先天免疫开展研究对于丰富甲壳动物发育模式和抗病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螯虾养殖的疾病防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研究以红螯螯虾为研究对象,利用转录组和microRNA(miRNA)组学技术对红螯螯虾不同胚胎发育时期进行了研究,同时基于转录组数据对参与先天免疫的C型凝集素和Kazal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进行了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转录组比较分析采用Illumina测序技术对红螯螯虾三个胚胎发育时期的转录组谱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与发育相关的基因。共拼接得到49,436个unigenes并进行了注释和聚类,其中13,727个在NR数据库得到了注释,5,087个根据GO注释进行了分类,2,735个与189个KEGG通路有关。通过对不同胚胎发育时期的基因表达进行差异分析,共鉴定出6,658个差异表达基因。共有3,300个unigenes被鉴定为复眼色素形成期(EP)与孵化准备期(PH)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1,595个被注释到数据库中;5,211个unigenes被鉴定为EP与幼体时期(L)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540个被注释;1,262个unigenes被鉴定为PH与L之间的差异表达基因,其中680个被注释。本研究关注点主要是与形态或性状特征、信号通路及免疫系统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与神经发生相关的Ato、Slit和Robo基因,与体分节相关的Cnc和mlpt基因及与眼睛发育相关的Apontic、Ey、Pax6和So基因均在EP期大量表达,说明EP期是神经系统形成、身体分节和复眼形成的关键时期;与附肢形成相关的Projectin基因在EP期和PH期表达量都比较高,表明EP期和PH期是附肢发育的主要阶段。Hedgehog、MAPK、Wnt、TGF-β和Notch等信号通路相关的发育基因在EP期比另两个时期的表达量高,表明EP比后两个时期具有更活跃的生物学过程。在三个胚胎发育时期,与过氧化物酶体、吞噬体和溶酶体相关的免疫基因丰富,说明红螯螯虾在胚胎时期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免疫系统,并且吞噬细胞发挥主要的作用。2、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miRNA的鉴定与分析运用miRNA组学鉴定了红螯螯虾三个胚胎发育时期(EP、PH和L)的miRNA及其靶基因。共获得19个已知miRNA和331个新miRNA,这些miRNA属于50个miRNA家族。三个胚胎发育时期两两比较,共鉴定出113个差异表达miRNA,预测出2,575个靶基因,其中1,257个被注释到各数据库中。此外,有9个miRNA及其63个靶基因被发现与胚胎发育相关。其中,mi R-10及其靶基因可能调控神经系统发育和体分节。Mi R-2788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增殖影响胚胎发育。还有mi R-28(靶基因tutl)、mi R-50(靶基因fbx5)和mi R-1260b(靶基因sif)可能共同调控红螯螯虾胚胎眼睛的发育。分析了miRNA与其负调控的靶基因之间共同调控网络,这些miRNA及其靶基因构成的网络共同调控红螯螯虾胚胎组织和器官的发育。3、红螯螯虾C型凝集素(CqCTL)的基因克隆及表达根据组学部分结果研究克隆并鉴定了红螯螯虾第一个C型凝集素基因(CqCTL)。CqCTL的完整c DNA序列包含一个543 bp的开放阅读框,它编码的蛋白质含有180个氨基酸。对CqCTL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CqCTL中含有一个糖识别结构域(CRD),在CRD中含有4个保守半胱氨酸(Cys48、Cys59、Cys76和Cys177)以及决定结合特异性的EPD(Glu80-Pro81-Asn82)和QPD(Gln146-Pro147-Asn148)基序。CqCTL与之前报道的其它物种C型凝集素具有高度的相似性。CqCTL的mRNA在所有十个组织中均可被检测到,且在肝胰腺中表达量最高。将编码CqCTL的c DNA片段重组到p ET-32a(+)载体中,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p Lys S中表达。CqCTL以可溶性融合蛋白的形式表达,在其N端还包括Trx-、His-和S-标签。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蛋白,获得了表观分子量约为37 k Da的可溶性CqCTL。4、红螯螯虾Kazal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CqKPI)的基因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根据组学部分结果研究克隆并鉴定了红螯螯虾第一个Kazal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CqKPI)。CqKPI的开放阅读框包含405 bp,编码的蛋白质含有134个氨基酸序列。CqKPI具有两个Kazal结构域,均由4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具有保守氨基酸序列C-X3-C-X5-PVCG-X5-Y-X3-C-X6-C-X12-C,即每个Kazal结构域含有6个保守半胱氨酸,可以形成三对二硫键稳定Kazal结构域的构象。两个Kazal结构域P1位点的氨基酸残基分别为Ser43和Lys91,表明CqKPI可能可以抑制胰蛋白酶和弹性蛋白酶的活性。CqKPI与之前报道的其它物种Kazal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具有高度的相似性。CqKPI的mRNA在十个组织中均可被检测到,且在血细胞中表达量最高。重组的CqKPI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并利用镍柱亲和层析柱和分子筛层析柱纯化,以供进一步研究。重组CqKPI可以与花津滩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和白色假丝酵母结合;还可抑制花津滩芽孢杆菌和白色假丝酵母的生长。这些结果表明CqKPI可能通过结合病原菌,与病原菌丝氨酸蛋白酶相互作用来参与红螯螯虾先天免疫系统,帮助红螯螯虾抵抗病原体的入侵。

姬慧[5](2020)在《中华绒螯蟹雌蟹繁殖期的能量代谢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或大闸蟹,是具有洄游习性的经济物种,长江口是其主要的索饵场和繁育场。繁殖期是延续种群的重要生活史阶段,繁殖期的动物对能量的需求较高,只有当机体能够满足自身能量需求时才能抱卵成功,所以了解动物繁殖前后的能量代谢调节机制对恢复其种群资源量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天然和养殖群体的性成熟中华绒螯蟹雌蟹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理生化方法,系统的研究了抱卵前后雌蟹的能量代谢酶特征、呼吸和排泄代谢率及体成分的变动,旨在揭示繁殖期的中华绒螯蟹雌蟹抱卵前后能量代谢调节机理,并为种群资源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1. 中华绒螯蟹雌蟹抱卵前后能量代谢酶的变动以天然和养殖群体的性成熟中华绒螯蟹雌蟹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理生化分析方法,测定抱卵前后不同组织中关键能量代谢酶[己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PFK)、丙酮酸脱氢酶(PK)、琥珀酸脱氢酶(SDH)、苹果酸脱氢酶(MDH)、精氨酸激酶(AK)]活性的变化。两群体结果均表明:抱卵前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HK活性显着高于抱卵后(P<0.05);抱卵前后肝胰腺和肌肉组织中PFK活性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抱卵前肝胰腺组织中PK活性显着高于抱卵后(P<0.05),但抱卵前肌肉组织中PK活性显着低于抱卵后(P<0.05)。抱卵前后肝胰腺组织中SDH活性差异性不显着(P>0.05);抱卵前肌肉组织中SDH活性显着高于抱卵后(P<0.05);抱卵前肝胰腺组织中MDH活性显着高于抱卵后(P<0.05),但抱卵后肌肉组织中MDH活性显着高于抱卵前(P<0.05)。抱卵前肝胰腺组织中AK活性显着高于抱卵后(P<0.05),但抱卵后肌肉组织中AK活性显着高于抱卵前(P<0.05)。研究表明,抱卵前主要利用肝胰腺中的糖酵解酶、三羧酸循环酶和AK催化底物释放能量,但抱卵后利用肌肉组织中的代谢酶催化底物释放能量;中华绒螯蟹繁殖期肝胰腺中的三羧酸循环和糖酵解过程均高于肌肉;中华绒螯蟹繁殖期对肌肉中葡萄糖的利用能力高于肝胰腺和性腺;HK、PFK、PK、SDH、MDH和AK活性在两个群体抱卵前后都表现了组织差异性。2. 中华绒螯蟹雌蟹抱卵前后基础代谢的变动研究养殖和天然群体的中华绒螯蟹雌蟹抱卵前后的基础代谢差异,采用静水式密闭装置,分别在2 h、4 h、6 h、8 h、10 h和12 h时,测定抱卵前后玻璃瓶中的耗氧量和排氨量以及窒息时的溶氧量。结果显示:(1)天然群体抱卵前窒息点为2.591±0.652mg/L显着高于抱卵后窒息点1.101±0.310 mg/L(P<0.05);养殖群体抱卵前窒息点(1.826±0.310 mg/L)显着小于抱卵后(2.829±0.389 mg/L)和产卵后(3.245±0.204mg/L)(P<0.05)。(2)天然和养殖群体抱卵前后的耗氧率和耗氧量随溶氧含量的降低呈下降趋势;在实验2 h时,天然群体抱卵前和抱卵后的耗氧率和耗氧量均达到最大值,其中耗氧率分别为0.066 mg/(g·h)和0.089 mg/(g·h)、耗氧量分别为3.050 mg/h和5.992mg/h;养殖群体抱卵前、抱卵后和产卵后的耗氧率和耗氧量均达到最大值,耗氧率分别为0.048 mg/(g·h)、0.033 mg/(g·h)和0.0529 mg/(g·h)、耗氧量分别为5.518 mg/h、5.085 mg/h和6.512 mg/h;在实验6 h时,天然群体抱卵前后的耗氧率和耗氧量值均达到最小值,耗氧率分别为0.003 mg/(g·h)和0.004 mg/(g·h)、耗氧量分别为0.159 mg/h和0.285 mg/h(P>0.05);在实验8 h时,养殖群体抱卵前后的耗氧率分别为0.001mg/(g·h)、0.002 mg/(g·h)和0.003 mg/(g·h),耗氧量分别为0.147 mg/h、0.290 mg/h和0.430 mg/h。(3)天然和养殖群体抱卵前后的排氨率和排氨量随溶氧含量的降低呈“下降-上升”的趋势;在实验2 h时,天然群体抱卵前后的排氨率均达到最大值,其中排氨率分别为0.027 mg/(g·h)和0.020 mg/(g·h);在实验2 h时,养殖群体抱卵前、抱卵后和产卵后的排氨率均达到最大值,其值分别为0.003 mg/(g·h)、0.006 mg/(g·h)和0.011 mg/(g·h);在实验6 h时,天然群体抱卵前后排氨率均达到最小值,其值分别为0.002 mg/(g·h)和0.001 mg/(g·h);在实验8 h时,养殖群体抱卵前后排氨率均达到最小值,其值分别为0.002 mg/(g·h)和0.001 mg/(g·h),但产卵后的排氨率达到最大值0.012 mg/(g·h)。(4)天然和养殖群体抱卵前后的氧氮比和能耗率随溶氧含量的降低均呈下降趋势;结果表明:低氧会降低两个群体抱卵前后的代谢水平;低氧条件使蛋白质在两群体的代谢底物中的比例升高。3. 中华绒螯蟹雌蟹抱卵前后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变动为采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和分析养殖和天然群体中华绒螯蟹雌蟹抱卵前后不同组织(性腺、肝胰腺、肌肉)中的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变动。结果表明:(1)天然群体抱卵前肝胰腺指数(7.31±0.73)显着高于抱卵后(5.59±0.82)(P<0.05);养殖群体抱卵前肝胰腺指数(6.16±0.61)高于抱卵后(5.33±0.66)和产卵后(5.75±1.44),相互间无显着差异性(P>0.05)。(2)在肌肉和肝胰腺中,天然和养殖群体抱卵前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百分量均显着高于抱卵后(P<0.05);除抱卵后肝胰腺和肌肉中EPA(C20:5n3)和DHA(C22:6n3)百分量显着高于抱卵前外(P<0.05),抱卵后肝胰腺和肌肉中其余多不饱和脂肪酸(ΣPUFA)均低于抱卵前,其中抱卵前后肌肉中C20:4n6、C18:2n6和C18:3n3均无显着差异(P>0.05);另外养殖群体产卵后肝胰腺和肌肉中的C20:5n3和C22:6n3百分量显着高于抱卵前和抱卵后(P<0.05)。(4)与抱卵前相比,天然群体抱卵后肝胰腺中总必需氨基酸(ΣEAA)和总非必需氨基酸(ΣNEAA)含量分别升高45.26 mg·g-1和141.67 mg·g-1,肌肉中分别升高67.13 mg·g-1和127.58 mg·g-1;与抱卵前相比,养殖群体抱卵后和产卵后肝胰腺中总必需氨基酸(ΣEAA)和总非必需氨基酸(ΣNEAA)含量分别升高28.44 mg·g-1和46.84 mg·g-1、41.06 mg·g-1和65.18 mg·g-1,在肌肉中总必需氨基酸(ΣEAA)和总非必需氨基酸(ΣNEAA)含量分别升高82.41 mg·g-1和101.11 mg·g-1、141.83 mg·g-1和166.58 mg·g-1;野生和养殖群体抱卵前后肝胰腺和肌肉中谷氨酸(23.09±1.5)mg·g-1和天冬氨酸(18.68±0.7)mg·g-1含量最高。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繁殖期肌肉中氨基酸含量高于性腺和肝胰腺;肝胰腺中必须氨基酸含量最高的为亮氨酸,肝胰腺和肌肉中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为谷氨酸;抱卵后氨基酸含量高于抱卵前;肌肉和肝胰腺中除C22:6n3在抱卵后升高外,其余脂肪酸含量在抱卵后降低;肝胰腺和肌肉中C16:0、C18:0、C15:1n5脂肪酸含量较高。

刘小飞[6](2020)在《不同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是我国目前淡水虾重要的水产品之一。本文通过在克氏原螯虾饲料中添加脂质总量为7%的不同脂肪源,研究棕榈油、鱼油和豆油不同配比的配合饲料,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血清生理生化、组织常规成分、繁殖性能和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目的寻找适宜的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的生长和繁殖性能有促进作用,为其饲料开发提供了参考资料。试验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配制6组等氮等脂饲料,分别为饲料1棕榈油:鱼油:豆油=6:0:0、饲料2棕榈油:鱼油:豆油=3:1:1、饲料3棕榈油:鱼油:豆油=2:2:2、饲料4棕榈油:鱼油:豆油=0:3:3、饲料5棕榈油:鱼油:豆油=0:6:0和饲料6棕榈油:鱼油:豆油=0:0:6。试验用虾来自上海海洋大学崇明基地,试验虾初始规格为5.26±0.10g。试验开始前投喂商品饲料在循环水槽暂养2周,试验分为6个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4只虾,每组共42只虾,选取252只克氏原螯虾随机分到18个小的养殖槽中。试验分成2个养殖阶段:生长阶段和亲虾繁殖阶段,养殖前16周为生长阶段,然后对每只虾进行称量体重、测量体长、壳宽、并记录成活率。继续对其进行17周繁殖阶段的培养管理,期间对其繁殖性能和孵化率等相关指标进行评价。试验结束后对再对每只虾进行体重称量、测量壳长、壳宽并记录。随后进行活体解剖,抽取血清,取出肝胰腺、性腺和肌肉,计算肝胰腺指数(HSI)、性腺指数(GSI)等指标。将采的新鲜组织保存在-20℃冰箱中用于生化和组织脂肪酸的测定,血清离心后取上清液保存在-40℃用于酶活测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生长性能和体成分:在本试验中,饲料4组对克氏原螯虾肥满度、增重量、体长增长量和特定生长率的表现效果最佳。肝胰腺指数(HSI)在各组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成活率在饲料1组显着最低(P<0.05),且随棕榈油添加水平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肌肉中的水分、灰分和粗脂肪的影响在各组间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在饲料5组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显着最高(P<0.05)。各组克氏原螯虾的肝胰腺水分和灰分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所含的粗蛋白和粗脂肪水平在饲料1组、饲料5组和饲料6组显着最高(P<0.05)。2.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肌肉中的脂肪酸主要以C16:0、C18:1n9、C18:2n6和C20:5n3为主。MUFA比例随棕榈油添加水平的增加呈显着上升趋势(P<0.05),∑n-6PUFA的变化趋势与对应饲料中的含量变化趋势一致,在豆油组饲料6组最高,在饲料5组最低且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LC-PUFA的相对含量和n-3/n-6PUFA比值较饲料均有所增加,在饲料5组显着最高(P<0.05),饲料6组显着最低(P<0.05)。肝胰腺中的脂肪酸组成3.血清生理生化指标: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含量在饲料1组最高,与饲料2饲料5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饲料1组中的含量均显着最低(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随鱼油添加比例的增加显着上升(P<0.05),在饲料5组中显着最高(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在饲料5组中的活性最高(P<0.05)。酸性磷酸酶(ACP)、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在饲料3组显着最高(P<0.05),在饲料6组显着最低(P<0.05)。4.繁殖性能指标:饲料3组和饲料4组对亲虾的成熟率最高约78%,随饲料中鱼油的添加水平的增加表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饲料1组和饲料6组的成熟率最低。添加棕榈油的饲料组中(饲料1饲料3)对促进亲虾产率的作用较差。饲料4组对亲虾的产卵率有明显的促进效果,对孵化率方面效果较差。不同脂肪源对产卵的卵径和生殖力不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产卵数量在饲料6组显着性最低(P<0.05),生殖指数在饲料1组显着最高(P<0.05)。5.性腺中脂肪酸组成:饱和脂肪酸(SFA)在饲料1组、饲料2组和饲料3组相对含量最高且与其他各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且C16:0的相对含量在饲料1组显着最高(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所占比值较高为36.9%55.37%,主要以C18:1n9为主。性腺中的C20:4n6、C20:5n3和C22:6n3的比值随鱼油添加水平的增加呈上升趋势,n-3/n-6在饲料1组和饲料6组显着最低(P<0.05)。DHA/EPA比值范围为0.220.24,在饲料2组和饲料3组最低并与其他各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

张梦[7](2020)在《饲料中添加锌对日本沼虾雌虾生长及发育的影响》文中提出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俗称青虾、河虾,隶属于长臂虾科、沼虾属。因其肉质鲜美、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是我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随着日本沼虾养殖规模的扩大以及高密度养殖导致的养殖环境恶化、种质退化等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制约日本沼虾养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日本沼虾的基础生物学研究十分必要。本文运用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和技术,较为全面地探讨了锌对日本沼虾生长及发育的影响,以期为日本沼虾高效的人工繁育积累基础资料。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饲料中添加锌对日本沼虾雌虾生长及卵巢发育的影响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的锌,可以促进日本沼虾雌虾的生长以及卵巢发育。实验用雌虾平均体重为(0.668±0.157)g,实验用饲料为0、30、60、120、180 mg/kg五个锌梯度组,养殖10周,观察饲料中不同水平的锌对雌虾生长指标及卵巢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饲料中锌含量的上升,日本沼虾雌虾的存活率在180mg/kg组最低,性腺指数在60 mg/kg组最高;当锌含量为60 mg/kg时,对雌虾增重率、饲料系数都有显着促进作用;根据日本沼虾雌虾饲料中锌水平与增重率关系的折线分析可知,当锌含量为57.00 mg/kg时雌虾有最大增重率。当饲料中锌含量为60 mg/kg时,雌虾血清中雌二醇及孕酮含量均有最大值。对雌虾卵巢的超微结构观察可以进一步发现,适宜含量锌组可以保持组织结构完整性,脂滴及卵黄颗粒数量增多且结构完整,粗面内质网数量多,而高浓度组卵巢组织结构有一定程度变形,出现空泡化。2饲料中添加锌对日本沼虾雌虾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的锌可以提高日本沼虾雌虾抗氧化性能及非特异性免疫性能。当饲料中锌含量在30-60 mg/kg时肝胰腺中T-SOD、Cu-Zn SOD、CAT酶活性最高,当锌含量为60 mg/kg时MDA含量最低;当锌含量为60-120 mg/kg时,血清中非特异性免疫酶AKP、PO酶活性最高。当锌含量为60 mg/kg时,肝胰腺中非特异性免疫Toll样受体通路相关基因表达量均最高。以上结果说明锌对于日本沼虾雌虾的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具有重要作用。3 日本沼虾发育基因Wee1和OTUB的克隆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根据本实验室日本沼虾转录组数据库,扩增得到Wee1和OTUB基因全长序列。Wee1基因cDNA全长序列为2776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920 bp,编码639个氨基酸残基。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Wee1基因在日本沼虾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胰腺和卵巢表达量最高。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锌作用下,卵巢组织中不同处理组Wee1基因表达量有显着差异,当饲料中锌含量为60 mg/kg时Wee1基因表达量最低,在180 mg/kg时Wee1基因表达量最高;随着饲料中锌含量的增加,发育相关基因cdc2的含量逐渐上升,cyclinB基因含量先升高后下降,相关基因的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卵巢的发育。OTUB基因cDNA全长序列为946 bp,开放阅读框ORF为804 bp,编码267个氨基酸残基。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OTUB基因在日本沼虾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肝胰腺和精巢表达量最高,卵巢次之。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锌作用下,在卵巢组织中不同处理组OTUB基因表达量有显着差异,当饲料中锌含量为60 mg/kg时OTUB基因表达量最低,在180 mg/kg时OTUB基因表达量最高。根据以上基因表达量高低的程度可以看出锌对于日本沼虾雌虾卵巢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总体上讲,饲料中添加适宜水平的锌对日本沼虾雌虾生长、卵巢发育以及免疫能力能够产生促进作用,综合考虑,在饲料中添加锌含量60 mg/kg对于日本沼虾雌虾的生长发育比较适宜。

吴越[8](2020)在《镉胁迫日本沼虾肝胰腺转录组学及桩蛋白基因的表达与功能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镉(Cd)是一种具有生物蓄积性的重金属元素,一旦水体被污染,就会对水生生物免疫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从而危害水生生物的健康。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又称青虾、河虾,是我国东部地区常见的淡水虾养殖品种之一,具有很高的经济和营养价值。由于其个体小、繁殖快的特点,是用于研究镉的免疫毒理学及生物监测分子标志物的较优选择。本研究通过对镉胁迫下日本沼虾的免疫毒性分子机制的研究,为寻找可用于水生镉风险评估的敏感先天免疫生物标志物奠定了基础,对水产动物健康养殖有重要意义。研究中我们采用转录组学、分子生物学和RNA干扰等研究手段,研究了镉胁迫对日本沼虾肝胰腺免疫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及其对桩蛋白Paxillin(PXN)表达规律的影响,利用活体RNA干扰技术初步探讨了桩蛋白在镉胁迫下对日本沼虾毒性中的作用。具体结果如下:1.转录组学方法分析镉胁迫对日本沼虾肝胰腺免疫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利用转录组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镉胁迫对日本沼虾肝胰腺免疫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镉胁迫24 h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日本沼虾肝胰腺中共同检测到51740个表达的基因,共鉴定出了580个差异表达基因,注释到36个GO terms中,包括413个基因表达水平显着上调,167个基因表达水平显着下调,其中1 1个基因与免疫相关,分别属于8种途径中。2.镉胁迫对MnPXN的特征及表达的影响利用RT-PCR和RACE-PCR技术从日本沼虾中克隆得到PXN的同源基因MnPXN,其cDNA全长为3655 bp,包括1491 bp的编码区,编码一个由496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分子量为54.02 kDa,等电点为5.07,具有6个低复杂区域和3个保守的LIM结构域。同源性比对及系统进化树显示日本沼虾PXN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南美白对虾聚成一支,表明其在进化上保守,与昆虫的亲缘关系较近,其次是鱼类、鸟类、两栖类、哺乳类,与线虫亲缘关系最远。qRT-PCR结果显示MnPXN在日本沼虾组织中广泛分布,其表达水平较高的组织分别为鳃、胃和肝胰腺,在心脏中表达水平最低;镉胁迫6h后,肝胰腺中MnPXN mRNA表达水平开始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并于24h达到最高值(P<0.001)。Western Blot分析显示,MnPXN蛋白在肝胰腺中表达,镉胁迫会诱导其表达量上调,并于24h达到最高值,与其mRNA表达水平一致,说明镉胁迫会影响日本沼虾该基因的表达。免疫荧光结果发现MnPXN蛋白分布在肝胰腺细胞的细胞膜上,分析其位于细胞膜的黏着斑结构。3.MnPXN在镉胁迫对日本沼虾毒性中的作用RNA干扰结果显示,双链RNA能显着降低MnPXN mRNA在肝胰腺中的表达水平(P<0.05)。MnPXN沉默后镉胁迫能显着增加日本沼虾死亡率(P<0.001),说明MnPXN参与了镉胁迫下的先天免疫反应,且能够降低镉胁迫对日本沼虾的毒性。研究结果初步说明了 MnPXN作为日本沼虾镉风险评估的先天免疫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

康鹏飞[9](2017)在《克氏原螯虾卵巢转录组分析及RDH13基因在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隶属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Order Decapoda)、爬行亚目(Reptantia)、螯虾科(Cambaridae)、原螯虾属(Procambarus),又称淡水小龙虾或红螯虾。由于其肉质鲜香、营养成分高,且价格低廉,已成为我国一种重要的水产资源,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随着克氏原螯虾消费需求日益增加,市场供不应求,然而人工饲养克氏原螯虾却面临着优质虾苗不足,性早熟,低产卵量,低孵化率和幼虾成活率不高等问题,优质虾苗的缺乏成为制约克氏原螯虾养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要解决这一问题,有赖于深入了解克氏原螯虾卵巢及胚胎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当前,对于克氏原螯虾卵巢和胚胎发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理学和组织形态学方面,而对发育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研究甚少。本研究首先以克氏原螯虾的卵巢为材料,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次级卵黄发生时期卵巢的转录组进行了测序和分析,然后我们对筛选得到的推测与克氏原螯虾发育过程相关基因视黄醇脱氢酶13(retinol dehydrogenase 13,RDH13)在发育过程中的功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实验结果如下:本研究对克氏原螯虾卵巢进行转录组测序,得到9.28Gb数据,将所得序列进行拼接组装,共得到69,261条Unigene,Unigene的N50为1,129bp。将拼接所得的序列与公共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搜索、比对和功能注释,共获得24,014条Unigene的注释结果。通过GO分类分析得到11,436条注释结果,基因功能主要包含在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化过程中。通过KOG分类,共有17,007条序列被注释到25个功能类群中,其主要基因的功能的类别为一般的功能预测基因,信号转导机制,翻译后加工并协助蛋白质折叠的伴侣蛋白,翻译中核糖体的构成及生物转化。基于转录组测序文库,利用Blastx及生物信息学手段初步筛选得到推测与克氏原螯虾发育过程相关基因RDH13的序列片段,并对其在克氏原螯虾发育过程中的功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首先对RDH13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含有RDH家族典型的adhshort结构域,多重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湿木白蚁RDH11的相似性最高,达到38.64%。QRT-PCR分析表明,RDH13在卵巢中特异性表达,且在次级卵黄发生时期有更高的表达水平(P<0.05)。原位杂交结果显示,RDH13的mRNA在克氏原螯虾发育早期围绕卵母细胞的滤泡细胞和相对成熟时期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表达。其次利用RNAi技术敲降掉RDH13基因,卵巢中卵黄蛋白原(Vg)和卵黄蛋白原受体(VgR)的表达量均显着下降(P<0.05),推测RDH13对卵黄蛋白原的吸收和加工有重要作用,从而促进卵子发生过程。最后外源性的孕酮注射72h后,卵巢中RDH13的表达量显着增加(P<0.05),VgR的表达量在孕酮注射6h后显着下调(P<0.05),推测孕酮可能通过调控RDH13的表达功能性地参与克氏原螯虾的卵巢发育。以上结果表明RDH13的表达可受孕酮的调控,并对克氏原螯虾的卵巢发育起重要作用,可能帮助卵黄蛋白原的吸收和加工,从而促进卵子发生。QRT-PCR分析表明,RDH13在受精卵、卵裂期和无节幼体后期大量表达,其他时期微量表达(P<0.01)。为进一步探究DDH13在胚胎发育过程发挥的作用,利用RNAi技术通过胚胎浸泡法敲降RDH13基因,卵裂期敲降掉RDH13基因,胚胎不能完成正常的卵裂,在原肠期前后胚胎大量死亡。以上结果表明:RDH13在胚胎早期大量表达,可能是母源性的,胚胎早期基因干扰实验表明,其在早期胚胎发育阶段起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对克氏原螯虾卵巢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并对测序所得数据进行了分析,为后续的克氏原螯虾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提供了大量序列信息。更进一步对RDH13基因在克氏原螯虾的卵子发生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功能进行了研究,为克氏原螯虾发育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也可为其他甲壳动物的基础研究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参考数据,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江红霞[10](2017)在《日本沼虾雌性性早熟相关基因的筛选、克隆、表达与功能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日本沼虾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十足目甲壳动物,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种类之一。近年来,由于日本沼虾自然资源的锐减,其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养殖的日本沼虾却出现了生产性能下降、种质资源不断退化的情况,最为严重的是出现性早熟现象。性早熟是指日本沼虾提前进入繁殖期,当其尚未达到商品规格大小时,性腺就已经发育成熟,同时个体生长停止,使虾的商品率降低、产品贬值。性早熟的雌性个体还会产生低质量的后代,这样年复一年的繁育,加重了日本沼虾种质资源退化现象,制约了日本沼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对雌性日本沼虾的性早熟现象进行研究,对性早熟相关基因进行筛选和功能分析,对阐明日本沼虾性早熟的分子机制,解决日本沼虾种质资源退化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转录组测序的方法,通过差异表达分析鉴别出了性早熟的和正常性成熟的日本沼虾卵巢中的差异基因(DEGs),通过对这些DEGs的注释、表达模式聚类分析,以及显着富集性分析筛选出可能与日本沼虾性早熟相关的基因;利用基因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PCR技术获得了其中5个可能与日本沼虾性早熟相关的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对其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了这5个基因的mRNA的表达规律并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沉默其表达,探索了这5个基因在日本沼虾卵巢发育过程中的作用,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正常性成熟的和性早熟的日本沼虾卵巢转录组测序本次转录组测序从正常性成熟的和性早熟的日本沼虾的卵巢中共获得63,336个unigenes以及大量的繁殖相关unigenes和代谢通路。鉴别出了26,008个SSRs,并分别从正常性成熟和性早熟的日本沼虾卵巢转录组中预测了80,516个和80,529个SNPs,还预测出了29,851个性早熟和正常性成熟的日本沼虾卵巢转录组中之间的SNPs。首次从性早熟和正常性成熟的日本沼虾的卵巢中鉴别出了549个DEGs,包括212个上调基因和337个下调基因。另外,从这549个DEGs中鉴别出了187个正常性成熟的日本沼虾的卵巢中特异表达的DEGs和90个性早熟的日本沼虾的卵巢中特异表达的DEGs。通过对这549个DEGs的GO分类分析、KEGG通路分析、以及GO和KEGG显着富集性分析,鉴别出12个可能与日本沼虾性早熟相关的DEGs,即卵黄蛋白原(Vg)、组织蛋白酶L(CTSL)、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CST)、胰岛素样受体(INS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环氧化酶(CO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铜锌超氧化物过氧化物酶(sod1)、脂肪酸合成酶(fasn)、二磷酸核苷激酶(nm23)、核糖体蛋白l24(rpl24)和核糖核苷还原酶调节因子1(rrm1)基因。2.性早熟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克隆出了日本沼虾mnnm23、mnrpl24、mncox、mncst和mnrrm1基因全长cdna序列,这5个基因的cdna全长分别是829bp、564bp、3238bp、6199bp和2941bp,其orf区分别为531bp、486bp、1845bp、2709bp和2436bp,分别编码177、162、615、903和812个氨基酸。通过对这5个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mnnm23蛋白具有保守的ndk结构域及ndk活性部位基序(nxxh[g/a]sd),与罗氏沼虾的nm23(mrnm23)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mnrpl24蛋白具有一个保守的trash结构域,20个磷酸化位点和两个典型的核定位信号,不具有线粒体类型的rpl24蛋白所具有的标签序列,是一种细胞质类型的核糖体蛋白;mncox具有一个明显的egf-like结构域、一个跨膜螺旋结构域和8个保守的对环氧化酶活性起重要作用的氨基酸残基,其mrna的3’端非编码区(3’utr)序列具有多个au富集元件(au-richelements,ares),其结构和功能应与脊椎动物的cox2最为接近;mncst氨基酸序列中含有6个cystatin-like结构域,是一种multicystatin蛋白;mnrrm1具有第i类rr酶的大亚基所具有保守的酶活性位点,大小亚基聚合所必须的两个α-螺旋结构域,因此mnrrm1属于第i类rr酶的大亚基。3.性早熟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分析在日本沼虾的受精卵、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及成虾这6个生长阶段中,mnnm23、mnrpl24、mncox、mncst和mnrrm1基因均在受精卵中的表达量较低;在日本沼虾的Ⅰ-Ⅵ期的卵巢中,mnnm23、mnrpl24、mncox和mnrrm1基因的表达量均在Ⅰ期卵巢中最高,而mncst基因在Ⅳ期卵巢中的表达量最高;在日本沼虾的卵巢、肝胰腺、肌肉、心脏、肠、鳃、胃、腹神经节和眼柄这9个组织中,mnnm23基因在日本沼虾肝胰腺和肌肉中的表达量最高,mnrpl24和mncst基因在日本沼虾肠中的表达量最高,mncox和mnrrm1基因在日本沼虾鳃中的表达量最高;这5个基因在性早熟的和正常性成熟的日本沼虾的卵巢中的表达量均有显着差异(p<0.05)。4.性早熟相关基因的功能验证mnnm23基因沉默后,日本沼虾卵巢中卵黄生成作用标志基因vg和vgr,卵母细胞成熟标志基因cyclinb和cdc2基因的表达水平和虾的gsi在一个卵巢发育周期中与对照组相比提前达到峰值。mnrpl24、mncox和mnrrm1基因沉默后vg、vgr、cyclinb和cdc2基因的表达水平和虾的gsi在一个卵巢发育周期中与对照组相比在多个时间点都显着下降(p<0.05)。mncst基因沉默后,日本沼虾卵巢中ctsl基因在一个卵巢发育周期的多个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显着下降(p<0.05),而vg、vgr、Cyclin B和Cdc2基因的表达水平和虾的GSI在一个卵巢发育周期中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着差异(P>0.05)。卵巢组织学观察发现MnNM23基因沉默后日本沼虾的卵母细胞的发育加快,MnRPL24、MnCOX和MnRRM1基因沉默后日本沼虾的卵母细胞的发育被延迟,而MnCST基因沉默后日本沼虾的卵母细胞的发育不受影响。因此,MnNM23对日本沼虾卵黄生成和卵母细胞的成熟具有负相关的作用,MnNM23基因的低表达会促进卵巢的快速发育。MnRPL24、MnCOX和MnRRM1对日本沼虾的卵黄生成和卵母细胞的成熟的具有正相关的作用,MnRPL24、MnCOX和MnRRM1基因的低表达会延迟卵巢的发育。而MnCST对卵黄生成和卵母细胞的成熟没有影响,因而对卵巢的发育也没有影响。卵巢发育过程中,尤其是在卵巢发育早期阶段,MnNM23的不足,或者是MnRPL24、MnCOX和MnRRM1的过量都有可能是导致日本沼虾性早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但确切的分子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综上所述,本研究鉴别出了性早熟的和正常性成熟的日本沼虾卵巢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筛选出了可能的日本沼虾性早熟相关基因。对5个可能的日本沼虾性早熟相关基因进行了克隆、序列分析和mRNA的表达分析。最后探索了这5个基因在日本沼虾卵巢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结果将为阐明日本沼虾性早熟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二、日本沼虾胚胎发育不同阶段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日本沼虾胚胎发育不同阶段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克氏原螯虾胚胎发育与离体孵化的研究进展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胚胎发育的研究进展
    1.1 受精作用和胚胎形态结构
    1.2 胚胎的生化组成及营养代谢
    1.3 胚胎发育的酶活性研究
    1.4 生态因子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1.5 分子和组学研究
2 克氏原螯虾胚胎离体孵化技术的发展
3 趋势与展望

(2)基于多组学分析的日本囊对虾生长调控机制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1 文献综述
    1.1 对虾生长发育与蜕壳
        1.1.1 胚胎发育
        1.1.2 幼体变态发育
        1.1.3 蜕壳与生长
    1.2 影响甲壳动物生长的关键因子
        1.2.1 年龄因素
        1.2.2 性别因素
        1.2.3 遗传背景
        1.2.4 其它因素
    1.3 生长性状相关候选基因
        1.3.1 与蜕壳过程相关基因
        1.3.2 肌肉生长抑制蛋白
        1.3.3 Hippo信号通路及相关基因
        1.3.4 α-淀粉酶
        1.3.5 肌球蛋白重链
    1.4 组学技术及其在甲壳动物生长性状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1.4.1 转录组学
        1.4.2 蛋白质组学
        1.4.3 代谢组学
        1.4.4 多组学联合分析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2 研究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2 日本囊对虾零换水养殖试验及生长规律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全同胞家系的构建及育苗管理
        2.1.2 零换水养殖试验及饲养管理
        2.1.3 水质指标的测定
        2.1.4 生长指标测量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发育时期育苗水体理化因子分析
        2.2.2 育苗成活率统计
        2.2.3 养殖水体理化因子变化情况分析
        2.2.4 零换水养殖模式下日本囊对虾生长规律分析
    2.3 讨论
3 生理生化指标和肠道菌群对日本囊对虾生长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用虾及饲养管理
        3.1.2 肝胰腺生理指标的测定
        3.1.3 肠道菌群分析
        3.1.4 体成分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三种消化酶活性比较分析
        3.2.2 三种免疫相关酶活性比较分析
        3.2.3 肠道菌群分析
        3.2.4 体成分分析
    3.3 讨论
4 转录组学解析日本囊对虾生长调控机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用虾
        4.1.2 肌肉总RNA提取
        4.1.3 SMRT文库构建和测序
        4.1.4 Illumina文库构建和测序
        4.1.5 SMRT测序数据处理
        4.1.6 功能注释
        4.1.7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4.1.8 Simple Sequence Repeats(SSR)预测
        4.1.9 编码区序列(Coding Sequence,CDS)预测
        4.1.10 lncRNA预测
        4.1.11 转录因子分析
        4.1.12 Quantitative Real Time PCR(qPCR)
        4.1.13 Mj14-3-3-like基因克隆与表达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SMRT和NGS测序数据统计
        4.2.2 功能注释
        4.2.3 快速生长组和缓慢生长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4.2.4 与生长相关的通路和基因
        4.2.5 差异表达基因验证
        4.2.6 Mj14-3-3-like克隆和表达分析
        4.2.7 SSR预测
        4.2.8 CDS分析
        4.2.9 LncRNA预测
        4.2.10 转录因子分析
    4.3 讨论
5 蛋白质组学解析日本囊对虾生长调控机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用虾
        5.1.2 iTRAQ技术原理
        5.1.3 iTRAQ实验流程
        5.1.4 qPCR验证
        5.1.5 Mj14-3-3-epsilon-like、MjGPI和MjGPD1克隆与表达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蛋白质鉴定及注释
        5.2.2 差异表达蛋白(DEPs)分析
        5.2.3 蛋白质组(DEPs)与转录组(DEGs)联合分析
        5.2.4 qPCR验证
        5.2.5 Mj14-3-3-epsilon-like、MjGPI和MjGPD1克隆与表达分析
        5.2.6 与日本囊对虾生长相关的通路解析
    5.3 讨论
6 代谢组学解析日本囊对虾生长调控机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实验用虾
        6.1.2 代谢物提取
        6.1.3 上机检测
        6.1.4 数据处理
        6.1.5 差异代谢物检测
    6.2 结果与分析
        6.2.1 过程质控与数据质控
        6.2.2 各分组主成分分析
        6.2.3 差异分组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
        6.2.4 代谢物鉴定和差异分析
        6.2.5 SG40 vs FG40和SG70 vs FG70差异代谢物比较分析
        6.2.6 差异代谢物检测
    6.3 讨论
7 转录组学解析地膜替代沙底对日本囊对虾生长和体色的影响
    7.1 材料与方法
        7.1.1 实验用虾
        7.1.2 RNA提取、文库构建和测序
        7.1.3 转录组组装和功能注释
        7.1.4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和功能富集
        7.1.5 qPCR验证
    7.2 结果和分析
        7.2.1 转录组组装和功能注释
        7.2.2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7.2.3 qPCR验证
    7.3 讨论
8 全文结论、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8.1 全文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3)盐度对日本沼虾生长生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盐度对水生动物渗透压的影响
    第二节 盐度对水生动物生长生理的影响
    第三节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盐度驯化对日本沼虾渗透生理的影响
    第一节 盐度对日本沼虾渗透压及血清离子的影响
    第二节 日本沼虾Na~+/K~+-ATPaseα 亚基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第三节 日本沼虾碳酸酐酶CA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第三章 不同盐度对日本沼虾生长及非特异免疫的影响
    第一节 不同盐度对日本沼虾生长、体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第二节 不同盐度对日本沼虾抗氧化酶及非特异免疫的影响
第四章 盐度养殖日本沼虾的转录组学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五章 不同盐度对日本沼虾能量代谢的影响
    第一节 不同盐度对日本沼虾能量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第二节 日本沼虾能量代谢精氨酸激酶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全文总结和展望
    1 全文总结
    2 本文创新点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Ⅱ 日本沼虾成虾半致死浓度的测定
致谢

(4)红螯螯虾胚胎发育组学分析及免疫基因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红螯螯虾胚胎发育及组学应用
        1.1.1 红螯螯虾胚胎发育研究进展
        1.1.1.1 形态学研究
        1.1.1.2 生化组成研究
        1.1.1.3 酶学研究
        1.1.1.4 环境影响
        1.1.1.5 分子生物学研究
        1.1.2 组学技术及其在甲壳动物胚胎发育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1.1.2.1 组学技术的发展
        1.1.2.2 组学技术在甲壳动物胚胎研究中的应用
    1.2 甲壳动物先天免疫
        1.2.1 C型凝集素的研究进展
        1.2.1.1 模式识别受体
        1.2.1.2 C型凝集素的结构特点
        1.2.1.3 C型凝集素的生物学功能
        1.2.2 Kazal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的研究进展
        1.2.2.1 丝氨酸蛋白酶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
        1.2.2.2 Kazal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的作用机理和抑制特异性
        1.2.2.3 Kazal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的生物学功能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转录组比较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胚胎取样
        2.2.2 总RNA提取
        2.2.3 文库构建和Illuminate测序
        2.2.4 Reads质量控制、转录组组装与功能注释
        2.2.5 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
        2.2.6 荧光定量PCR验证
    2.3 结果
        2.3.1 胚胎发育时期的鉴定
        2.3.2 测序拼接与聚类
        2.3.3 功能基因注释与分类
        2.3.4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2.3.5 差异表达基因功能富集分析
        2.3.6 荧光定量PCR验证
    2.4 讨论
    2.5 小结
第3章 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microRNA的鉴定与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胚胎取样与总RNA的提取
        3.2.2 小RNA文库构建与测序
        3.2.3 红螯螯虾miRNA的鉴定
        3.2.4 miRNA的差异表达分析
        3.2.5 miRNA靶基因的预测
        3.2.6 miRNA及靶基因共表达分析
        3.2.7 荧光定量PCR验证miRNA
    3.3 结果
        3.3.1 小RNA高通量测序
        3.3.2 miRNA的鉴定
        3.3.3 差异表达miRNA的鉴定
        3.3.4 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的预测及注释
        3.3.5 差异表达miRNA关联靶基因共表达分析
        3.3.6 荧光定量PCR验证miRNA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红螯螯虾C型凝集素(CqCTL)的基因克隆及表达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1.1 实验动物、菌株和质粒
        4.2.1.2 实验仪器和设备
        4.2.1.3 实验试剂和耗材
        4.2.1.4 实验试剂配制
        4.2.2 实验方法
        4.2.2.1 总RNA提取和c DNA合成
        4.2.2.2 CqCTL的克隆
        4.2.2.3 CqCTL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2.2.4 CqCTL mRNA表达的定量分析
        4.2.2.5 CqCTL的重组表达及纯化
    4.3 结果
        4.3.1 CqCTL cDNA克隆与鉴定
        4.3.2 CqCTL的序列比对与进化树分析
        4.3.3 CqCTL mRNA的组织分布
        4.3.4 重组CqCTL的表达和纯化
    4.4 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红螯螯虾Kazal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CqKPI)的基因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方法
        5.2.2.1 总RNA提取和c DNA合成
        5.2.2.2 CqKPI的克隆
        5.2.2.3 CqKPI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5.2.2.4 CqKPI mRNA表达的定量分析
        5.2.2.5 CqKPI的重组表达及纯化
        5.2.2.6 重组CqKPI微生物结合实验
        5.2.2.7 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
        5.2.2.8 微生物生长抑制实验
    5.3 结果
        5.3.1 CqKPI cDNA克隆与鉴定
        5.3.2 CqKPI的序列比对与进化树分析
        5.3.3 CqKPI mRNA的组织分布
        5.3.4 重组CqKPI的表达和纯化
        5.3.5 重组CqKPI微生物结合活性
        5.3.6 重组CqKPI微生物生长抑制活性
    5.4 讨论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中华绒螯蟹雌蟹繁殖期的能量代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中华绒螯蟹繁殖生物学
        1.1.1 洄游
        1.1.2 繁殖期和繁殖水域
        1.1.3 胚胎发育
    1.2 甲壳类繁殖期能量代谢研究
        1.2.1 能量代谢酶
        1.2.2 耗氧率和氧氮比
    1.3 甲壳类生化成分研究现状
        1.3.1 生长发育期生化组成变动
        1.3.2 洄游期生化组成变动
        1.3.3 繁殖期生化组成变动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中华绒螯蟹雌蟹抱卵前后能量代谢酶的变化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样品采集和测定
        2.1.3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中华绒螯蟹雌蟹抱卵前后糖酵解酶活性的变化
        2.2.2 中华绒螯蟹雌蟹抱卵前后三羧酸循环酶活性的变化
        2.2.3 中华绒螯蟹雌蟹抱卵前后雌蟹AK活性变化
    2.3 讨论
        2.3.1 中华绒螯蟹雌蟹抱卵前后糖酵解酶活性的差异
        2.3.2 中华绒螯蟹雌蟹抱卵前后三羧酸循环酶活性的差异
        2.3.3 中华绒螯蟹雌蟹抱卵前后精氨酸激酶活性的差异
第三章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抱卵前后标准代谢和窒息点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1.3 耗氧率、NH_3-N排泄率、耗氧量和排氨量的计算
        3.1.4 氧氮比和能耗率
        3.1.5 窒息点的检测
        3.1.6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中华绒螯蟹雌蟹抱卵前后的窒息点
        3.2.2 中华绒螯蟹雌蟹雌蟹的耗氧量和耗氧率
        3.2.3 中华绒螯蟹雌蟹的排氨量、排氨率
        3.2.4 中华绒螯蟹雌蟹氧氮比和能耗率
    3.3 讨论
        3.3.1 中华绒螯蟹雌蟹抱卵前后对低氧的耐受性
        3.3.2 中华绒螯蟹雌蟹抱卵前后的代谢
        3.3.3 中华绒螯蟹雌蟹抱卵前后的代谢底物
第四章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抱卵前后的生化组成变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蟹采样及解剖
        4.1.2 实验方法
        4.1.3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中华绒螯蟹雌蟹抱卵前后雌蟹的脂肪酸组成
        4.2.2 中华绒螯蟹雌蟹抱卵前后氨基酸组成的变动
    4.3 讨论
        4.3.1 中华绒螯蟹雌蟹抱卵前后脂肪酸组成的变动
        4.3.3 中华绒螯蟹雌蟹抱卵前后氨基酸组成的变动
小结
    1.中华绒螯蟹雌蟹抱卵前后能量代谢酶的变动
    2.中华绒螯蟹雌蟹抱卵前后标准代谢的变动
    3.中华绒螯蟹雌蟹抱卵前后脂肪酸和氨基酸的变动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研士期间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致谢

(6)不同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符号表
第一章 引言
    1.1 脂类在虾蟹中营养研究
        1.1.1 为水生动物提供能量
        1.1.2 组织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1.1.3 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在体内运输
        1.1.4 为虾蟹提供生长及繁殖所必需的脂肪酸
        1.1.5 作为某些激素和维生素或活性物质的合成原料
    1.2 克氏原螯虾简介
        1.2.1 克氏原螯虾的摄食习性
        1.2.2 克氏原螯虾的生长
        1.2.3 克氏原螯虾的繁殖习性和交配产卵
        1.2.4 克氏原螯虾的营养价值
    1.3 克氏原螯虾养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1 克氏原螯虾养殖规模和产量
        1.3.2 克氏原螯虾养殖模式
        1.3.3 克氏原螯虾苗种生产
    1.4 植物油的营养价值及使用效果
        1.4.1 棕榈油在水产饲料中的营养价值
        1.4.2 豆油在水产饲料中的营养价值
        1.4.3 菜籽油在水产饲料中的营养价值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不同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生长阶段养殖管理
        2.1.3 样品采集与制备
        2.1.4 常规生化成分的测定
        2.1.5 脂肪酸的测定
        2.1.6 数据分析及统计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脂肪源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2.2.2 不同脂肪源对肌肉、肝胰腺常规成分的影响
        2.2.3 不同脂肪源对肝胰腺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2.3 讨论
        2.3.1 不同脂肪源对生长性能的影响
        2.3.2 不同脂肪源对肌肉、肝胰腺常规营养组成的影响
        2.3.3 不同脂肪源对肝胰腺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2.4 结论
第三章 不同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脂质代谢和生化指标的影响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过程
        3.1.3 样品的采集和测量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
        3.2.1 不同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血清脂质代谢指标的影响
        3.2.2 不同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3 讨论
        3.3.1 不同脂肪源对血清脂质代谢指标的影响
        3.3.2 不同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3.4 结论
第四章 不同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繁殖性能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过程
        4.1.3 样品采集
        4.1.4 样品的测定
        4.1.5 数据处理
    4.2 结果
        4.2.1 不同脂肪源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4.2.2 不同脂肪源对性腺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4.3 讨论
        4.3.1 不同脂肪源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4.3.2 不同脂肪源对性腺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4.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饲料中添加锌对日本沼虾雌虾生长及发育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第一节 锌的功能及其在水生动物中相关研究进展
    第二节 日本沼虾的研究概况
    第三节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饲料中添加锌对日本沼虾雌虾生长指标及卵巢发育的影响
    第一节 饲料中添加锌对日本沼虾雌虾生长指标及雌激素的影响
    第二节 饲料中添加锌对日本沼虾雌虾卵巢发育的影响
第三章 饲料中添加锌对日本沼虾雌虾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
    第一节 饲料中添加锌对日本沼虾雌虾抗氧化及非特异性免疫相关酶的影响
    第二节 饲料中添加锌对日本沼虾雌虾非特异性免疫Toll样受体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第四章 日本沼虾发育基因Wee1和OTUB的克隆及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第一节 日本沼虾Wee1 蛋白激酶的克隆及其与cyclinB、cdc2 基因表达分析
    第二节 日本沼虾OTUB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成果
致谢

(8)镉胁迫日本沼虾肝胰腺转录组学及桩蛋白基因的表达与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重金属对水生动物胁迫的研究进展
        1.1.1 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现状
        1.1.2 水生动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
        1.1.3 以镉为例的重金属毒性机理
        1.1.4 镉对水生动物的免疫毒性研究进展
    1.2 甲壳动物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1.2.1 物理屏障
        1.2.2 细胞免疫
        1.2.3 体液免疫
    1.3 转录组学在水生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1.4 桩蛋白的研究进展
        1.4.1 PXN的结构
        1.4.2 PXN的磷酸化
        1.4.3 PXN与黏着斑
        1.4.4 PXN的功能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镉胁迫日本沼虾肝胰腺转录组学分析
    2.1 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实验动物
        2.2.2 总RNA提取
        2.2.3 RNA样品检测
        2.2.4 测序文库构建、库检及Illumina HiSeq测序
        2.2.5 生物信息分析流程
        2.2.6 RNA-seq数据分析
        2.2.7 差异表达分析
        2.2.8 荧光定量PCR验证差异表达基因
        2.2.9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
        2.3.1 测序数据质量情况
        2.3.2 基因功能注释统计
        2.3.3 CDS预测
        2.3.4 SNP分析、SSR分析
        2.3.5 参考序列比对
        2.3.6 差异表达分析
        2.3.7 qRT-PCR验证转录组测序结果
    2.4 讨论
        2.4.1 重金属镉的毒性效应
        2.4.2 镉对日本沼虾的生物免疫毒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日本沼虾桩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功能分析
    3.1 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试剂
        3.1.2 主要试剂配制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实验动物
        3.2.2 MnPXN全长的克隆
        3.2.3 MnPXN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2.4 MnPXN的组织表达分析
        3.2.5 镉胁迫对日本沼虾PXN mRNA在肝胰腺中表达的影响
        3.2.6 MnPXN蛋白的原核表达
        3.2.7 镉胁迫对MnPXN蛋白表达的影响
        3.2.8 MnPXN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3.2.9 MnPXN的体内RNA干扰
        3.2.10 数据统计分析
    3.3 结果
        3.3.1 MnPXN的全长克隆
        3.3.2 MnPXN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3.3 多序列比对及同源性分析
        3.3.4 MnPXN基因的组织分布表达
        3.3.5 镉胁迫对日本沼虾PXN mRNA在肝胰腺中表达的影响
        3.3.6 MnPXN蛋白原核表达
        3.3.7 镉胁迫对MnPXN蛋白表达的影响
        3.3.8 MnPXN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3.3.9 MnPXN的体内RNA干扰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结果及展望
    4.1 研究结果
    4.2 主要创新点
    4.3 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作者简历
    2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克氏原螯虾卵巢转录组分析及RDH13基因在发育过程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十足目甲壳动物卵黄合成的研究
        1.1.1 卵黄蛋白原的合成和转运
        1.1.2 卵黄蛋白原合成的激素调控
    1.2 十足目甲壳动物卵子发生和胚胎发育研究现状
        1.2.1 十足目甲壳动物卵子发生研究现状
        1.2.2 十足目甲壳动物胚胎发育研究进展
    1.3 RDH13基因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试剂和仪器
        2.1.1 实验虾
        2.1.2 引物序列
        2.1.3 实验试剂
        2.1.4 实验仪器
        2.1.5 实验试剂配置
    2.2 实验方法
        2.2.1 克氏原螯虾的解剖和胚胎的收集
        2.2.2 RNA的提取
        2.2.3 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
        2.2.4 RT-PCR
        2.2.5 QRT-PCR检测RDH13基因表达水平
        2.2.6 卵巢石蜡切片原位杂交
        2.2.7 RNA干扰和注射实验
        2.2.8 RNAi对克氏原螯虾卵巢卵黄蛋白原(Vg)和卵黄蛋白原受体(VgR)表达量的影响分析
        2.2.9 孕酮注射实验
        2.2.10 浸泡胚胎干扰实验
3 结果与分析
    3.1 克氏原螯虾卵巢转录组测序分析
        3.1.1 转录组测序及组装
        3.1.2 Unigene序列功能注释
    3.2 RDH13序列分析
        3.2.1 cDNA序列分析
        3.2.2 RDH13基因同源性分析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3.3 RDH13基因的时空表达分析
    3.4 原位杂交
    3.5 RDH13的干扰实验
        3.5.1 RDH13 RNAi的效果检测
        3.5.2 RNAi对克氏原螯虾卵巢卵黄蛋白原(Vg)和卵黄蛋白原受体(VgR)表达量的影响
    3.6 孕酮注射实验
        3.6.1 孕酮注射对克氏原螯虾卵黄蛋白原受体(VgR)的表达影响
        3.6.2 孕酮注射对克氏原螯虾RDH13基因表达的影响
    3.7 RDH13基因对克氏原螯虾胚胎发育的影响
        3.7.1 RDH13在不同胚胎时期的表达情况
        3.7.2 RDH13基因敲降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4 讨论
    4.1 克氏原螯虾卵巢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
    4.2 克氏原螯虾RDH13基因的序列分析
    4.3 克氏原螯虾RDH13基因在卵子发生中的作用
    4.4 克氏原螯虾RDH13基因在胚胎发育中的作用
    4.5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10)日本沼虾雌性性早熟相关基因的筛选、克隆、表达与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日本沼虾生理生态与养殖现状
        1.1.1 日本沼虾形态特征与生态习性
        1.1.2 日本沼虾的繁殖特性
        1.1.3 日本沼虾的胚胎发育过程
        1.1.4 日本沼虾的幼体发育过程
        1.1.5 日本沼虾的蜕壳与生长
        1.1.6 日本沼虾在我国的养殖现状与性早熟问题
    1.2 甲壳动物性早熟研究现状
        1.2.1 性早熟对甲壳动物的影响
        1.2.2 造成甲壳动物性早熟的因素
        1.2.3 甲壳动物性早熟的控制方法
        1.2.4 解决甲壳动物性早熟问题的研究方向
    1.3 甲壳动物卵巢的研究进展
        1.3.1 甲壳动物卵巢组织形态学和卵巢发育分期的研究
        1.3.2 卵巢内卵子的形成过程和分子调控机制的研究
        1.3.3 甲壳动物卵巢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
    1.4 日本沼虾卵巢发育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基于转录组测序(RNA-SEQ)的日本沼虾性早熟相关基因的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用虾
        2.1.2 总RNA的提取和质量检测
        2.1.3 转录组测序文库的制备
        2.1.4 Illumina Hiseq2500/Miseq上机测序
        2.1.5 原始测序数据获得及质量控制
        2.1.6 转录组从头组装
        2.1.7 组装后转录组的注释
        2.1.8 分子标记检测
        2.1.9 差异表达分析
        2.1.10 差异基因的功能注释
        2.1.11 差异基因表达模式聚类分析
        2.1.12 差异基因的显着富集性分析
        2.1.13 差异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验证
    2.2 结果分析
        2.2.1 日本沼卵巢组织总RNA的检测
        2.2.2 转录组测序和序列的组装
        2.2.3 转录组序列的功能注释
        2.2.4 GO、COG和KEGG功能分类
        2.2.5 繁殖相关信号通路和基因的鉴别
        2.2.6 SSR和SNP的鉴别
        2.2.7 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别
        2.2.8 差异基因GO注释
        2.2.9 差异基因KEGG注释
        2.2.10 差异基因表达模式聚类分析
        2.2.11 差异基因的显着富集性分析
        2.2.12 日本沼虾性早熟相关基因的鉴别
        2.2.13 差异基因的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验证
    2.3 讨论
        2.3.1 转录组序列和功能注释分析
        2.3.2 性早熟相关的差异基因分析
        2.3.3 差异基因的验证及SSRs和SNPs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日本沼虾性早熟相关基因NM23、RPL24、COX、CST和RRM1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RNA的提取及检测
        3.1.3 反转录反应
        3.1.4 引物设计
        3.1.5 各基因ORF区序列的PCR扩增
        3.1.6 PCR产物的回收和纯化
        3.1.7 目的片段的克隆与测序
        3.1.8 基因 3’ UTR和 5’UTR序列的获得
        3.1.9 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获得
        3.1.10 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2 结果分析
        3.2.1 MnNM23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3.2.2 MnRPL24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3.2.3 MnCOX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3.2.4 MnCST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3.2.5 MnRRM1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3.3 讨论
        3.3.1 MnNM23基因
        3.3.2 MnRPL24基因
        3.3.3 MnCOX基因
        3.3.4 MnCST基因
        3.3.5 MnRRM1基因
    3.4 小结
第四章 MNNM23、MNRPL24、MNCOX、MNCST和MNRRM1基因的表达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的采集
        4.1.2 RNA的提取及检测
        4.1.3 反转录反应
        4.1.4 引物设计
        4.1.5 实时定量PCR(QPCR)反应
        4.1.6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4.2 结果分析
        4.2.1 MnNM23基因的表达分析
        4.2.2 MnRPL24基因的表达分析
        4.2.3 MnCOX基因的表达分析
        4.2.4 MnCST基因的表达分析
        4.2.5 MnRRM1基因的表达分析
    4.3 讨论
        4.3.1 各基因在日本沼虾不同生长阶段的表达
        4.3.2 各基因在日本沼虾不同发育阶段的卵巢中的表达
        4.3.3 各基因在正常性成熟日本沼虾不同组织中的表达
        4.3.4 各基因在正常性成熟和性早熟的日本沼虾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比较
    4.4 小结
第五章 利用RNA干扰技术分析MNNM23、MNRPL24、MNCOX、MNCST和MNRRM1基因在日本沼虾卵巢发育中的功能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用虾
        5.1.2 实验用引物
        5.1.3 dsRNA的合成
        5.1.4 RNAi实验
        5.1.5 RNAi实验中各相关指标的检测
        5.1.6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5.2 结果分析
        5.2.1 dsRNA的制备
        5.2.2 MnNM23基因的RNAi实验结果
        5.2.3 MnRPL24基因的RNAi实验结果
        5.2.4 MnCOX基因的RNAi实验结果
        5.2.5 MnCST基因的RNAi实验结果
        5.2.6 MnRRM1基因的RNAi实验结果
    5.3 讨论
        5.3.1 各基因沉默对卵黄生成作用的影响
        5.3.2 各基因沉默对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
        5.3.3 各基因沉默对卵巢中卵黄生成作用和卵母细胞成熟的影响的原因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日本沼虾胚胎发育不同阶段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克氏原螯虾胚胎发育与离体孵化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 隗阳,水燕,朱光艳,徐钢春. 江苏农业科学, 2021
  • [2]基于多组学分析的日本囊对虾生长调控机制初步研究[D]. 赵吉臣. 广东海洋大学, 2021
  • [3]盐度对日本沼虾生长生理的影响[D]. 黄有辉. 华东师范大学, 2021(11)
  • [4]红螯螯虾胚胎发育组学分析及免疫基因功能研究[D]. 王燕.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020(01)
  • [5]中华绒螯蟹雌蟹繁殖期的能量代谢研究[D]. 姬慧.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
  • [6]不同脂肪源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和繁殖性能的影响[D]. 刘小飞.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3)
  • [7]饲料中添加锌对日本沼虾雌虾生长及发育的影响[D]. 张梦.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8]镉胁迫日本沼虾肝胰腺转录组学及桩蛋白基因的表达与功能分析[D]. 吴越. 浙江大学, 2020(01)
  • [9]克氏原螯虾卵巢转录组分析及RDH13基因在发育过程中的作用[D]. 康鹏飞.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5)
  • [10]日本沼虾雌性性早熟相关基因的筛选、克隆、表达与功能分析[D]. 江红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11)

标签:;  ;  ;  ;  ;  

鲢鱼胚胎发育不同阶段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