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200MW汽轮发电机组节能增容改造

国产200MW汽轮发电机组节能增容改造

一、国产200MW汽轮发电机组节能增容改造(论文文献综述)

郭斌[1](2021)在《首阳山电厂再热热段抽汽供热改造及应用》文中提出随着“碳达峰、碳中和”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的提出,电力行业必须朝着低碳、环保、节能、高效的方向发展,国家对燃煤电厂的优化改造要求也力度空前;热电联产具有更高的能源利用率、更低的成本,是燃煤电厂节能降耗采取的主要技术之一。本课题针对首阳山电厂热用户增容及掺烧非设计煤种导致的锅炉效率降低等情况,提出了三种再热热段抽汽供热改造(简称:热再抽汽供热改造)及加热二次风的改造方案,来实现供热增容与提高锅炉效率的目的。三种方案分别是:方案一,热再直接供热+零号抽汽加热二次风;方案二,热再直接供热+三号抽汽加热二次风;方案三:热再抽汽加热二次风+热再抽汽供热(论文将方案三简称为热再抽汽综合改造方案)。论文对三种方案进行了技术与经济性分析,方案三虽投资较高,但收益最大,回收周期最短,且系统相对简单,提升二次风温幅度大,煤种适应性强,负荷适应性强,节能效果最好,最终确定方案三为最佳方案。在方案三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升锅炉运行效率,论文提出了热再抽汽扩展应用的三种方式,分别是:热再抽汽替代三抽蒸汽、热再抽汽加热空预器密封回收风、热再抽汽替代屏过蒸汽作为锅炉吹灰汽源,并对各方案进行了工艺设计及经济性评价。三种方式中,利用换热后的热再蒸汽替代三抽蒸汽加热#3高加给水方式投资较少,回收期最短;利用热再蒸汽加热空预器回收风+利用加热后的回收风方式提高送粉温度方案投资最高,回收期最长;利用换热后的热再蒸汽代替屏过蒸汽作为锅炉吹灰汽源方式投资费用最少,回收期较短。最后,论文对热再抽汽供热综合改造及应用后机组的节能降耗效果以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改造后单台机组全年总节煤量11993.4 t,年均收益911.5万元,锅炉效率提高;改造后的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降低,发电标准煤耗率降低,单台机组全年总节煤量4412.4 t,年均收益335.3万元,经济效果显着。而热再抽汽的扩展应用还能产生更多额外的经济效益,热再替三抽扩展改造单台机组年均收益30.53万元;密封回收风优化扩展改造单台机组年均收益70.452万元;吹灰汽源扩展改造年均收益11.27万元。论文首次提出采用热再蒸汽加热炉侧二次风后再对外进行供热的改造方案,对于同类型机组扩展供热能力、优化机组系统、提高锅炉效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付鹏,乔加飞,温新宇,郝卫[2](2020)在《引风机汽电双驱与单设小汽轮机技术对比》文中研究指明为在火电机组节能提效改造中选取合理的节能技术,采用了全面热平衡方法对某增容改造电厂机组进行建模,分别对比了采用引风机汽电双驱技术与单设小汽轮机技术后机组的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可大幅度降低厂用电率,单设小汽轮机技术在能耗与收益上更优。

孟祥国[3](2019)在《300MW电厂励磁系统增容改造试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电力体制改革正处于不断深化的过程中,传统燃煤发电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的态势,就必须客观地综合分析电厂的系统能耗源,应用当代先进技术对主要主辅机增容节能降耗改造,深挖机组节能降耗潜能,加大机组出力,大幅减少汽轮发电机组的供电煤耗水平,来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通过增容改造现有发电机组是达到这一目的重要手段。为提高机组效率,增加机组竞争力,湛江电厂对4*300 MW发变组系统进行增容改造,原来发电机的额定负荷为300 MW,现在增容改造至330 MW,相应地对励磁系统进行增容改造。首先,根据发电机和主变压器增容改造后的参数变化,设计并计算励磁系统,并更换可控硅整流器及灭磁开关、励磁调节器等设备,论证励磁系统增容改造可靠性。其次,详细介绍了励磁系统增容改造后励磁系统参数辨识及建模试验,在励磁系统模型参数辨识工作中,进行了发电机空载阶跃响应、发电机空载特性测量、励磁调节器模型参数辨识等试验,其试验结果为励磁系统动态性能良好。通过该试验测试结果归并计算出发电机和励磁系统的参数。从而建立励磁控制系统空载阶跃响应仿真模型,在实际空载阶跃响应结果和仿真结果相比较的基础上,使励磁控制系统模型参数的准确性得以验证。通过对励磁系统模型参数辨识、仿真建立励磁系统模型和参数,为电厂电力系统稳定分析计算提供依据。最后,通过发电机组PSS现场整定投运试验证明,设计的PSS能较好地提高阻尼比、抑制振荡效果好,在增加机组的抗干扰性能,提高电网的稳定性,控制与机组有关的弱阻尼的振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效果。目前300MW机组的发电机励磁系统改造经验较少,湛江电厂#1机组发变组系统改造已顺利完成并投入运行,未发生任何故障及异常情况,证明了本论文的改造方案可行,为同类机组的励磁系统增容改造提供了宝贵的先例。

黄华[4](2019)在《规制约束—政策激励下中国煤电行业清洁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面对以“雾霾”为代表的严峻生态形势和环保压力,既能使被认为是主要污染源之一的煤电行业保持持续经营、保障国家用电安全,又能帮助煤电行业通过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方式妥善解决其负外部性问题是当前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故煤电行业清洁化转型是解决该矛盾的必由之路。为此,中国政府主导出台一系列包括规制约束-政策激励在内的各种政策,来严控污染物排放、保持煤电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所开展的中国煤电行业清洁化研究是指以产业视角,在论证燃煤发电不会被短期内取代的基础上,基于政府主导的规制约束-政策激励,综合应用外部性、供应链环境成本内部化、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等理论工具,围绕“如何开展、怎么执行、效果如何、有何规律”等煤电行业清洁化关键问题,在以“机制-路径-成效-趋势”为核心内容的体系框架内展开的系统研究。本文主要进行五方面研究:特征分析——以发电行业核心数据为基础,从投资建设、电力生产、经营情况三方面系统梳理中国煤电行业发展脉络,并与其它类型电源、其它国家煤电情况进行对比,提炼中国煤电行业的特征和优势,回答燃煤发电是否有必要在中国继续存在的问题;机制研究——研究政策因素(规制约束和政策激励)、环保科技、执法监督对于煤电清洁化的驱动作用,探寻煤电清洁化机制,回答中国如何推动煤电行业开展清洁化的问题;路径研究——分别构建、求解、分析以供应链环境成本内部化为理论基础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和以传统环境成本内部化为理论基础的自身投资运维模式在遵守排放标准、享有补贴政策情况下的环保投资决策模型,回答中国煤电行业清洁化最优路径是什么的问题;成效研究——从机组结构、环保设施、能耗水平和污染排放四个方面分析中国煤电清洁化进程,并与非发电用煤工业、生活用煤污染物排放情况对比,同时研究单个燃煤电厂和单个煤电集团开展煤电清洁化情况,回答中国煤电行业清洁化是否已经取得显着成效的问题;趋势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研究中国经济增长与火电行业、非发电用煤工业和生活用煤领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量的关系,探讨经济增长与环境诉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回答中国煤电行业污染物排放有何规律的问题。本文得到主要研究结论有:(1)中国煤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总量大、占比高,远超世界主要国家和经济体,短时间内没有一种或多种电源类型可弥补完全关停煤电带来的电力供给空缺,这是中国煤电行业必须开展清洁化的最主要因素;煤电当前还有投资规模最大、单位造价最低、利用小时数呈下降趋势、经营形势较差的阶段性特征;煤电行业主要由国有企业组成,长期半军事化的管理使其能够主动承担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也是煤电行业开展清洁化的重要客观条件。(2)中国煤电清洁化的机制:在以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代表的规制约束和以环保补贴为代表的政策激励等政策因素共同作用下,传统煤电行业朝着清洁化方向快速发展;环保科技是技术基础,在煤电清洁化快速推进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升级,为政府进一步提升环保标准、提高环保效率奠定基础;执法监督是实施保障,保证各项政策执行到位,同时反馈发现的政策问题,实现良性互动。(3)基于供应链环境成本内部化理论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能够帮助燃煤电厂缓解初始投资巨大压力和后期运维成本,净现值要远大于基于传统环境成本内部化理论自身投资运维模式的净现值,同时具有能使政府提供更少补贴、环保企业升级为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优点,是理想的煤电行业清洁化路径。(4)中国已建成世界最大清洁煤电供应体系。在规制激励-政策约束作用下,煤电机组结构持续升级、环保设施全面普及、能耗水平显着提升、污染排放大幅降低,相对于非发电用煤工业、生活用煤等其它用煤领域,煤电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及占比均已很低,下一步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应转向非发电用煤工业和“散煤”燃烧。(5)煤电清洁化机制效果显着,煤电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已越过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峰值,而非发电用煤工业和生活用煤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并未越过高点;污染物排放水平随经济增长的拟合曲线都是阶段性变化趋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中“下降拐点”的出现是有条件,可根据政策条件、科技水平和执法监督等因素的影响发生改变。

鲁永强[5](2019)在《巴陵石化机炉改扩建工程项目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项目评价研究在项目分析和决策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不可缺少的工作程序,更为项目的投资决策提供了最直接有效的依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项目前评价研究是深化投融资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提高项目的整体效益,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另一方面来说,投资体制改革在我国的发展以及投资风险约束机制的逐渐建立使得各类投资主体更加关注项目决策的成功率以及项目的投入产出比。在此基础上,本文深入研究了国内国外现有的关于项目建设前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为巴陵石化机炉改扩建工程项目提出了改进意见,也为我国项目建设前评价提供了一些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评价的背景、意义、内容以及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对项目前评价的理论内涵做了系统性分析;基于巴陵石化热电事业部一机一炉的现状讨论了本次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细致分析了本工程项目投资预算、经济效益以及敏感性,全面评价了项目对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所采取的措施;最后从经济效益角度以及社会效益角度得出本次工程改扩建项目是合理的、可行的。

顾家辉[6](2019)在《大型汽轮发电机滑动轴承启停机过程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滑动轴承是大型汽轮发电机常用的支撑系统,对于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起到关键作用。在汽轮机启停机过程中,轴承低速碾瓦等动静部件碰磨故障时有发生。研究启停机过程中滑动轴承性能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首先介绍大型汽轮发电机组顶轴油系统。采用CFD技术,建立滑动轴承静压润滑模型,计算分析滑动轴承静压润滑特性。结果表明:工程上顶轴油压常用调节范围内,滑动轴承油膜厚度随顶轴油压近似线性增大。建立滑动轴承动压润滑CFD两相流模型,计算分析启停机过程中滑动轴承动压润滑特性。通过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模型正确性。研究启停机过程中动压油膜性能变化,结果表明:汽轮机启停过程中,随着转速减小,动压油膜厚度减小,最大油膜压力增加。低转速下,仅依靠动压油膜不足以保证轴承运行的安全稳定。建立考虑顶轴油影响的滑动轴承动静压混合润滑CFD两相流模型,研究启停机过程滑动轴承动静压混合润滑性能。结果表明:动静压混合润滑油膜的压力分布趋势和厚度近似等于动压润滑油膜和静压润滑油膜的叠加。启停机过程中,投入顶轴油能够有效增加油膜厚度,保证安全稳定运行。中高转速下,动压润滑油膜已经稳定且厚度满足要求,投入顶轴油对油膜厚度影响较小。通过传递矩阵法,建立启停机过程中轴承标高调整对轴承性能及轴封间隙影响分析模型,以某大型汽轮机为实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标高抬升会增加该轴承载荷,同时减少其相邻轴承载荷。轴系中任意相邻轴承载荷变化方向都相反。启停机过程中,相比于高转速,标高调整在中低转速下对相邻轴封间隙影响较大。

马振涛[7](2019)在《俄制500MW超临界机组增容提效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目前,随着全球及国内经济、能源和环保形势的发展,燃煤发电企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关键时期,为适应新的形势,确保电厂技术领先、机组效率高、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好,应积极创造条件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对经济性及安全性较差的落后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机组的可靠性和经济性,降低成本,促进发电厂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伊敏电厂2机组为俄制500MW超临界燃煤机组,汽轮机为70年代初苏联列宁格勒金属厂设计,受当时技术水平限制,能耗指标明显落后于目前国产600MW机组,存在高中压胀差难控制、高压调门节流损失大、部分轴瓦振动超标等安全问题。伊敏电厂2号汽轮机增容提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2号汽轮机通流改造降低汽轮机热耗,提高机组出力能力,解决机组运行中的安全问题。本文根据伊敏电厂2号汽轮机实际情况,结合目前国内先进技术对2号汽轮机的通流改造方案进行对照研究,得出最为经济和安全的改造方案:维持高压缸返流结构不变,保留高压外缸,更换高压联合汽阀、高压各级隔板(含静叶)、高压转子、围带汽封、高压隔板汽封、高压喷嘴室、喷嘴组、高压各级动叶、高压隔板套、高压轴封体及轴封等部件;更换中压转子、中压各级隔板(含静叶)、围带汽封、中压隔板汽封、中压隔板套、中压各级动叶片、中压轴封体及轴封等部件,保留中压缸外缸;更换低压转子及隔板,低压各级套装叶轮、低压轴封体及轴封、低压风流环、低压各级隔板(含静叶)、低压各级动叶、低压隔板汽封、围带汽封等,保留低压缸外缸。并对改造方案进行详细的技术与经济分析,明确此改造方案可以提升此机组的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同时本文阐述了伊敏电厂根据本次改造方案组织招标后由北京全四维公司开展了 2号汽轮机通流改造,改造后汽轮机热耗在100%THA工况汽轮机热耗率达到7732.8kJ/kW.h,高中压胀差难控制、高压调门节流损失大、部分轴瓦振动超标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机组出力达到554.682MW。表明目前国内在600MW同类型机组通流改造技术已经成熟,能够通过自身技术结合机组特点进行改造,改造后的热耗率能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叶中华[8](2019)在《台电600MW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节能环保是目前我国能源发展的最重要的两个方向,对于燃煤电厂来说,一方面为响应国家政策,另一方面为提高企业自身经济效应,提升企业竞争力,对现役汽轮机机组进行通流改造是目前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为此,针对台电600MW机组进行通流部分结构优化及改造,选取最优方案进行实际改造,并检验该方案改造后的机组性能,优化方案如下:(1)高压缸采用高压静叶持环一体化设计方案,包括高压静叶采用弯扭新叶型、高压转子更换端部轴封优化10处改造。(2)中压缸改造方案包含中压静叶隔板配合新叶型设计更换、中压静叶采用弯扭新叶型、端部轴封优化等9处优化。(3)低压缸改造方案包含11处优化改造,其第五级、第六级叶顶采用蜂窝汽封末级叶片采用915mm叶片。经检验,优化后系统性能如下:机组THA工况下,汽轮机的高压缸效率88.44%,较设计值高0.46%,较保证值高约0.27%,较改造前缸效率提高3.20%。试验中压缸效率为93.53%,较设计值高0.6%,较保证值高0.92%,较改造前高3.05%。经过低压缸排汽容积流量修正后的低压缸效率(UEEP)平均值为90.28%,较设计值高0.70%,较保证值高1.07%。在阀门全开工况下,高压缸效率为90.04%,中压缸效率为93.48%,经过一、二类修正后的热耗率为7852.1kJ/(kW·h),较设计值低17.9kJ/(kW-h),经济性高0.23%。四阀全开(4VWO)工况下的机组通流能力达到设计值630MW。由此可见通流改造后,THA工况下的高、中缸效率达到保证值及设计值,低压效率达到设计值。四阀全开工况下机组通流能力得到提升,改造成功,效果良好。

杨文杰[9](2018)在《调顺电厂发变组增容改造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发电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的态势,必须客观地综合分析电厂的系统能耗源,应用当代先进技术对主要主辅机增容节能降耗改造,深挖机组节能降耗潜能,提高机组出力,大幅降低汽轮发电机组的供电煤耗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其中对现有发电机组的增容改造是重要的手段之一。为提高机组效率,增加机组竞争力,湛江调顺电厂对2*600MW发变组系统进行增容改造,将汽轮发电机额定负荷由600MW增容至630MW;将主变压器从720MW增容至760MW,相应地对励磁系统进行增容改造,19245A额定电流增容至20207A。首先,通过计算汽轮发电机各部件温升,分析其定子绝缘、端部固定、通风冷却等现状,研究汽轮发电机相关辅助设备增容改造可行性;参阅国内外汽轮发电机组增容改造成功经验,提出汽轮发电机增容改造的主要技术措施和施工方案,对汽轮发电机进行增容改造;通过改造前后定子铁心损耗及温升、定子绕组端部固有频率测量及模态分析、定子线棒内冷水流量和发电机组进相运行等性能试验,研究汽轮发电机增容改造效果。其次,简要介绍了变压器的温升及冷却的计算方法。重点对主变压器增容改造前后变压器油的温升和绕组温升进行详细对比分析,通过主变压器的短路电流计算,校验变压器增容改造后承受短路的动稳定及热稳定能力;从理论上论证了仅增大冷却系统的冷却能力实现变压器增容的方案的可行性。最后,根据发电机、主变增容改造参数变化,对励磁系统进行设计计算,更换可控硅整流器及灭磁开关、升级励磁调节器等设备,并通过改造后发电机短路试验、发电机空载试验、零起升压试验、励磁调节器试验等来检验励磁系统增容改造可靠性及稳定性。目前600MW机组的发变组系统增容改造经验较少;调顺电厂#2机组发变组系统改造已顺利完成并投入运行,未发生任何故障及异常情况,证明了本论文的改造方案可行,对同类机组的增容改造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杨福成[10](2018)在《三河电厂机组设备节能改造与实践》文中指出能源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的能源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对于火电厂节能减排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机组节能改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实施,提出了许多节能改造方案并取得了显着的成果。为积极响应国家节能降耗的要求,三河电厂对一二期机组进行了节能改造,针对不同的设备提出了多种改造的方案,在综合分析之后选择了最优的方案进行实施。改造的部位主要涉及到汽轮机、空预器、低温省煤器、引风机等。对300MW亚临界、一次再热、双缸双排汽、采暖抽汽、冲动式汽轮发电机组进行了单元机组增容至315MW节能改造。优化了各级速比和焓降,对于不同的压力级优化了叶片的型线,高中低压缸都采用合适的汽封结构,汽轮机通流部分的完善程度提高。节能改造后机组的热耗有较大的下降,机组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采用柔性接触式密封技术对3、4号机组的型号为LAP10320/2200的三分仓空气预热器进行了密封改造。密封改造后空气预热器的漏风系数明显降低,烟气侧的阻力也减小,机组的安全性和进行性都得到提高。由于机组的排烟温度较高,因此对#1~#4机组加装了低温省煤器,根据一期二期机组供热需求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低温省煤器取水方案,低温省煤器采用的模块化的管组结构,安装维护工作方便简单,极大降低了设备故障对机组运行安全性的影响。加装低温省煤器后一期#1、#2机组低温省煤器出口烟温均在105℃C左右,#3、#4机组低温省煤器出口烟温稳定在90~100℃之间实现了对出口烟温的稳定控制,相对于改造前在不同负荷下的煤耗都有所降低。由于节能改造后烟风系统总阻力增加,原有的风机系统不能满足改造后机组满负荷运行时的要求,因此扩容改造#1~#4机组现有风机。综合考虑风机扩容需求、电厂实际情况和发电机组运行安全,对#1、#2机组实施引增合并改造,对#3、#4机组风机进行增容改造。对节能改造后的空风机进行了性能试验,对比了节能改造前后风机的全压效率、风机体积流量、风机的设备效率等一系列参数,可以看出节能改造后取得的效果显着。经过本次节能改造之后三河电厂机组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都大幅度提高,节能降耗效果显着。本次节能改造积累了很多经验,同时也为其它电厂进行节能改造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和方案。

二、国产200MW汽轮发电机组节能增容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产200MW汽轮发电机组节能增容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首阳山电厂再热热段抽汽供热改造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
2 电厂基本情况
    2.1 机组主设备参数
    2.2 煤质资料
    2.3 锅炉性能及灰渣
    2.4 锅炉辅助系统主要设备参数
    2.5 热力系统主要设备参数
    2.6 电厂存在问题分析
    2.7 本章小结
3 热再抽汽改造方案
    3.1 技术路线
    3.2 计算条件
    3.3 改造方案一
    3.4 改造方案二
    3.5 改造方案三
    3.6 方案对比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热再抽汽应用方式
    4.1 应用一
    4.2 应用二
    4.3 应用三
    4.4 本章小结
5 节能分析
    5.1 厂用电变化情况
    5.2 节能降耗效果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引风机汽电双驱与单设小汽轮机技术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1 技术分析
    1.1 引风机汽电双驱技术
    1.2 单设小汽轮机技术
    1.3 技术对比
2 计算平台简介
3 案例介绍
4 结果分析
    4.1 基准方案的选取
    4.2 技术方案综合对比
    4.3 技术方案详细对比
        4.3.1 能耗
        4.3.2 运行
        4.3.3 投资收益
5 结论

(3)300MW电厂励磁系统增容改造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励磁系统增容改造目标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励磁系统增容改造参数计算
    2.1 励磁变压器
    2.2 灭磁电阻
    2.3 灭磁开关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励磁系统参数辨识及建模试验
    3.1 励磁系统参数辨识与建模方法
    3.2 湛江电厂励磁系统数学模型介绍
    3.3 励磁系统各组成部件模型和参数测试
        3.3.1 PI环节模型参数频域辨识
        3.3.2 PSS环节模型参数频域辨识
    3.4 测试空载的励磁系统模型试验
        3.4.1 发电机空载特性
        3.4.2 发电机空载运行转子时间常数测量
        3.4.3 励磁调节器比例放大倍数测量
        3.4.4 大干扰阶跃试验
        3.4.5 发电机空载5%阶跃响应试验
    3.5 发电机负载试验
    3.6 励磁系统参数计算
    3.7 稳定计算用励磁系统数学模型
    3.8 励磁控制系统空载阶跃响应仿真结果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发电机组PSS现场整定投运试验
    4.1 发电机组PSS现场整定投运试验要求
        4.1.1 发电机组励磁调节器的模型和参数
        4.1.2 试验现场测量接线准备
    4.2 发电机组PSS现场整定投运试验
        4.2.1 湛江电厂1号机组满载无补偿频率响应特征测量
        4.2.2 湛江电厂1号机组PSS参数优化整定
        4.2.3 湛江电厂1号机组满载有补偿频率响应特性
        4.2.4 湛江电厂1号机组满载时PSS的抗扰动性能试验
        4.2.5 湛江电厂1号机组60%负载状态下PSS性能测试
    4.3 试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展望与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规制约束—政策激励下中国煤电行业清洁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煤电被认为是大气污染主要成因
        1.1.2 煤电是中国不可替代的基础电源
        1.1.3 煤电清洁化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
        1.3.1 技术路线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
2 文献综述及理论工具
    2.1 主要理论工具
        2.1.1 规制约束相关研究
        2.1.2 政策激励相关研究
        2.1.3 供应链环境成本内部化相关研究
        2.1.4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相关研究
    2.2 煤电清洁化相关研究
        2.2.1 不可替代性——煤电生存基础
        2.2.2 可能性——煤电清洁技术路线
        2.2.3 经济性——清洁煤电可负担
        2.2.4 前瞻性——煤电清洁发展
    2.3 文献研究综评
3 中国煤电行业特征及发展现状分析
    3.1 中国煤电行业发展现状
        3.1.1 煤电行业投资建设及电源结构对比分析
        3.1.2 煤电行业电力生产及电源结构对比分析
        3.1.3 煤电行业经营状况及电源结构对比分析
    3.2 与世界主要国家及区域电源结构对比分析
        3.2.1 世界煤电领域电力生产情况对比分析
        3.2.2 其它电源结构产能情况对比分析
    3.3 中国主要煤电集团状况
    3.4 中国煤电行业特征及优势
    3.5 本章小结
4 机制研究——中国煤电清洁化驱动因素
    4.1 政策因素
        4.1.1 煤电清洁化相关规制约束-政策激励的演化
        4.1.2 环境约束: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4.1.3 政策激励:燃煤电厂环保补贴
    4.2 环保科技
        4.2.1 煤电烟气污染物典型控制技术分析
        4.2.2 煤电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创新与发展
    4.3 执法监督
        4.3.1 地方政府的执法检查
        4.3.2 中央政府的环保督察
    4.4 中国煤电清洁化驱动因素关联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路径研究之一——环境成本内部化:自身投资运维模式
    5.1 政府、燃煤电厂和环保企业的路径选择
        5.1.1 政府——补贴路径选择
        5.1.2 燃煤电厂——投资路径选择
        5.1.3 环保企业——盈利路径选择
        5.1.4 清洁化综合路径类型
    5.2 燃煤电厂自身投资运维模式发展状况
        5.2.1 燃煤电厂自身投资运维模式演化
        5.2.2 燃煤电厂自身投资运维模式现状分析
    5.3 自身投资运维模式相关假设及参变量定义
        5.3.1 模型假设条件
        5.3.2 模型参变量定义
    5.4 不同政策条件下自身投资运维模式建模分析
        5.4.1 无补贴政策
        5.4.2 仅有环保补贴电量政策
        5.4.3 仅有环保补贴电价政策
        5.4.4 兼有环保补贴电量和补贴电价政策
    5.5 算例分析和结果讨论
        5.5.1 参数取值
        5.5.2 计算结果
        5.5.3 分析结论
    5.6 本章小结
6 路径研究之二——供应链环境成本内部化:第三方治理模式
    6.1 燃煤电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发展状况
        6.1.1 燃煤电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演化
        6.1.2 燃煤电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现状分析
    6.2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相关假设及参变量定义
        6.2.1 模型假设条件
        6.2.2 模型参变量定义
    6.3 不同政策条件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建模分析
        6.3.1 无补贴政策
        6.3.2 仅有环保补贴电量政策
        6.3.3 仅有环保补贴电价政策
        6.3.4 兼有环保补贴电量和补贴电价政策
    6.4 算例分析和结果讨论
        6.4.1 参数取值
        6.4.2 计算结果
    6.5 环境成本内部化与供应链环境成本内部化的比较分析
        6.5.1 对比分析
        6.5.2 政策建议
    6.6 本章小结
7 成效研究——煤电与其它用煤人为污染源清洁化效果对比
    7.1 中国煤电清洁化进展
        7.1.1 机组结构持续升级
        7.1.2 环保设施全面普及
        7.1.3 能耗水平显着提升
        7.1.4 污染排放大幅降低
    7.2 与其它用煤领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对比分析
        7.2.1 非发电用煤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
        7.2.2 生活用煤领域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
        7.2.3 各用煤领域大气污染物排放对比分析
    7.3 煤电清洁化案例研究
        7.3.1 典型燃煤电厂清洁化案例
        7.3.2 典型煤电集团清洁化案例
    7.4 本章小结
8 趋势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
    8.1 中国经济发展情况与环境承载力情况
        8.1.1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8.1.2 中国资源环境承载力已近上限
    8.2 经济增长与不同用煤人为污染源排放量关系建模分析
        8.2.1 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8.2.2 模型构建和曲线拟合
        8.2.3 分析与讨论
    8.3 结论及政策启示
    8.4 本章小结
9 研究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巴陵石化机炉改扩建工程项目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理论研究及文献综述
    2.1 基本内涵与相关理论
        2.1.1 项目前评价的基本内涵和作用
        2.1.2 项目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项目评价研究主要内容
        2.2.2 国内项目评价研究主要内容
第三章 案例选择与评价体系建设
    3.1 案例选择
        3.1.1 城市概况
        3.1.2 建设必要性
        3.1.3 主要技术设计原则
    3.2 项目评价体系建设
        3.2.1 项目前评价的基本原则
        3.2.2 项目前评价的一般步骤
    3.3 项目总体评价
        3.3.1 热负荷
        3.3.2 电力系统
        3.3.3 燃料供应
        3.3.4 建厂条件
        3.3.5 机组选型
第四章 项目评价分析与建设
    4.1 工程设想
        4.1.1 工程设想
        4.1.2 燃料运输系统
        4.1.3 燃料系统
        4.1.4 热力系统
        4.1.5 除灰渣部分
    4.2 存在的问题
        4.2.1 生态环境问题
        4.2.2 发电厂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问题
    4.3 项目评价
        4.3.1 环境保护
        4.3.2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4.3.3 节约和合理利用能源
        4.3.4 投资估算及财务评价
第五章 结论
    5.1 结论
    5.2 项目前评价应用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和作者简介
附件

(6)大型汽轮发电机滑动轴承启停机过程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滑动轴承性能研究
        1.2.2 滑动轴承工程故障研究
        1.2.3 标高调整对轴系影响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滑动轴承顶轴油静压润滑计算分析
    2.1 汽轮机顶轴油系统
    2.2 滑动轴承CFD技术
        2.2.1 CFD技术方法
        2.2.2 CFD建立控制方程
        2.2.3 CFD计算网格划分
    2.3 滑动轴承静压润滑CFD建模计算
    2.4 静压油膜厚度与顶轴油压关系计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启停机过程中滑动轴承动压润滑两相流模型建模分析
    3.1 滑动轴承流体动压润滑工作原理
    3.2 滑动轴承油膜流场两相流理论
    3.3 CFD两相流模型
        3.3.1 Fluent多相流模型简介
        3.3.2 滑动轴承两相流模型选择
    3.4 滑动轴承CFD两相流建模求解
        3.4.1 两相流模型建立
        3.4.2 油膜压力场及轴承载荷求解
    3.5 仿真与实验结果对比
    3.6 参数变化对油膜压力分布的影响
        3.6.1 进口油压对油膜压力分布的影响
        3.6.2 转速对油膜压力分布的影响
    3.7 启停机过程中滑动轴承动压油膜性能变化
        3.7.1 启停过程中动压油膜厚度与转速的关系
        3.7.2 启停过程中动压油膜压力分布特性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启停机过程中滑动轴承动静压混合润滑性能研究
    4.1 启停机过程中油膜厚度与顶轴油压关系
        4.1.1 400rpm时油膜厚度与顶轴油压关系
        4.1.2 不同转速下油膜厚度与顶轴油压的关系
    4.2 启停机过程中油膜性能对比分析
        4.2.1 油膜压力场对比
        4.2.2 油膜厚度对比
    4.3 启停机过程中投入顶轴油对油膜厚度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启停机过程标高调整对轴承性能及轴封间隙的影响分析
    5.1 标高调整对轴承性能及轴封间隙影响的建模
        5.1.1 标高调整对轴承载荷的影响
        5.1.2 轴承载荷变化对轴颈偏心距偏位角的影响
        5.1.3 转轴弹性变形对轴封间隙的影响
    5.2 计算实例模型
    5.3 计算结果分析
        5.3.1 启停机过程中标高调整对轴承载荷影响分析
        5.3.2 额定转速下标高调整对轴封间隙影响分析
        5.3.3 启停机过程中标高调整对轴封间隙影响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内容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俄制500MW超临界机组增容提效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通流改造国外研究现状
        1.2.2 通流改造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机组设备情况及目前存在问题
    2.1 机组设备概况
        2.1.1 锅炉及其辅机系统
        2.1.2 汽轮机组
        2.1.3 发电机系统
    2.2 汽轮机运行状况及存在问题分析
        2.2.2 汽轮机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汽轮发电机组节能增容改造设计原则及方案
    3.1 改造的目标和原则
        3.1.1 改造目标
        3.1.2 改造原则
    3.2 通流改造主要技术措施及主要问题说明
        3.2.1 通流改造主要技术措施
        3.2.2 膨胀不畅解决方案
        3.2.3 联轴器采用液压拉伸螺栓
    3.3 高压缸改造方案
        3.3.1 改造方案A
        3.3.2 改造方案B
        3.3.3 改造方案C
    3.4 中压缸改造方案
        3.4.1 改造方案A
        3.4.2 改造方案B
    3.5 低压缸改造方案
        3.5.1 改造方案A
        3.5.2 改造方案B
        3.5.3 改造方案C
        3.5.4 改造方案D
    3.6 汽轮机通流部分各缸改造方案的初步筛选
        3.6.1 高压缸改造方案的初步筛选
        3.6.2 中压缸改造方案的初步筛选
        3.6.3 低压缸改造方案的初步筛选
    3.7 总体改造方案
        3.7.1 总体改造方案一
        3.7.2 总体改造方案二
    3.8 总体改造方案分析
    3.9 本章小结
第4章 改造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
    4.1 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的技术经济评估
        4.1.1 热经济性计算
        4.1.2 技术经济性分析的原则
        4.1.3 评价原始数据
    4.2 主要技术经济性指标
    4.3 敏感性分析
    4.4 技术经济性分析的汇总
    4.5 推荐方案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改造结果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8)台电600MW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通流改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汽轮机通流改造研究现状
        1.2.2 国外汽轮机通流改造研究现状
    1.3 台电600WM机组通流改造的必要性
    1.4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汽轮机组通流改造概述及现状
    2.1 机轮机通流损失概述
    2.2 汽轮机通流损失及常用解决方法
        2.2.1 汽轮机级内损失
        2.2.2 级外损失
    2.3 台电600MW亚临界汽轮机组简介及存在问题
        2.3.1 台电600MW亚临界汽轮机参数
        2.3.2 机组存在问题
    2.4 总结
第3章 汽轮机通流技术升级改造方案
    3.1 高压缸通流改造方案
    3.2 中压缸通流改造方案
    3.3 低压缸通流改造方案
    3.4 方案对比研究与选择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汽轮机组通流改造后性能试验分析
    4.1 改造后机组主要经济指标
        4.1.1 汽轮机组主要设计参数
        4.1.2 汽轮机主要热力工况
    4.2 试验目的、标准及基准
        4.2.1 试验目的
        4.2.2 试验标准及基准
        4.2.3 其他标准
    4.3 试验概况
    4.4 试验热力系统及测点布置
        4.4.1 试验测点
        4.4.2 流量测量
        4.4.3 温度测量
        4.4.4 压力测量
        4.4.5 电功率测量
        4.4.6 水位测量
        4.4.7 系统明漏量测量
        4.4.8 数据采集系统
    4.5 试验步骤
    4.6 试验结果计算
        4.6.1 主凝结水流量计算
        4.6.2 试验缸效率计算
        4.6.3 给水流量计算
        4.6.4 高价热平衡计算
        4.6.5 除氧器热平衡
        4.6.6 除氧器流量平衡
        4.6.7 给水流量
        4.6.8 系统不明泄漏量计算
        4.6.9 主蒸汽流量
        4.6.10 冷再热蒸汽流量
        4.6.11 热再热蒸汽流量
        4.6.12 热耗率计算
        4.6.13 汽轮机加权保证热耗率
    4.7 修正计算
        4.7.1 一类修正计算(系统修正)
        4.7.2 二类修正计算(参数修正)
    4.8 试验结果及评价
        4.8.1 热耗率验收(THA)工况下的试验结果
        4.8.2 70%THA工况下的试验结果
        4.8.3 THA及70%THA工况加权热耗率
        4.8.4 四阀全开(4VWO)工况下的试验结果
        4.8.5 能力(TRL)工况下的试验结果
        4.8.6 能最大连续出力(TMCR)工况下的试验结果
        4.8.7 高加切除工况下的试验结果
    4.9 各负荷基准工况试验结果
        4.9.1 630MW负荷工况试验结果
        4.9.2 600MW负荷工况试验结果
        4.9.3 441MW负荷工况试验结果
        4.9.4 315MW负荷工况试验结果
        4.9.5 300MW负荷工况试验结果
        4.9.6 机组负荷和热耗率关系曲线
        4.9.7 主蒸汽流量和调节级压力关系曲线
        4.9.8 机组轴系振动试验结果
        4.9.9 凝汽器性能试验结果
        4.9.10 真空严密性试验结果
    4.10 汽轮机经济性及耗差分析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9)调顺电厂发变组增容改造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机组节能降耗技术现状
        1.2.2 国内发变组系统增容改造研究现状
    1.3 发变组增容改造目标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发变组增容改造前的运行状况
    2.1 发变组系统的情况概述
        2.1.1 发电机情况概述
        2.1.2 主变压器情况概述
        2.1.3 励磁系统情况概述
    2.2 发变组系统增容前运行状况
        2.2.1 发电机增容前运行情况
        2.2.2 主变压器增容前运行情况
        2.2.3 励磁系统增容前运行情况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发电机增容改造的论证
    3.1 发电机增容改造的设计原则
    3.2 发电机增容改造方案
        3.2.1 发电机更换全部线棒增容改造至640MW方案
        3.2.2 发电机增强冷却系统增容改造至630MW方案
    3.3 发电机增容改造主保护整定
        3.3.1 发电机差动保护
        3.3.2 发电机100%定子接地保护
        3.3.3 发电机转子接地保护
    3.4 发电机增容后运行状况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主变压器增容改造的论证
    4.1 主变压器增容改造的设计原则
    4.2 主变压器增容改造后温升计算
        4.2.1 变压器油顶层温升计算
        4.2.2 绕组平均温升计算
    4.3 主变压器增容改造后油流计算
    4.4 变压器增容后保护整定
        4.4.1 主变差动保护
        4.4.2 主变高压侧后备保护
        4.4.3 主变高压侧零序保护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励磁系统增容改造的论证
    5.1 励磁系统增容改造设计原则
        5.1.1 励磁变
        5.1.2 励磁调节器
        5.1.3 励磁系统功率柜
        5.1.4 励磁系统灭磁部分
    5.2 励磁系统增容改造保护核算
        5.2.1 发变组DGT801保护励磁过负荷保护与励磁调节器强励限制的配合
        5.2.2 发变组DGT801过激磁保护与励磁调节器V/F限制的配合计算
        5.2.3 发变组DGT801定子反时限过负荷保护与励磁调节器定子电流限制的配合计算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发变组系统参数测试及相关电气试验
    6.1 发变组系统性能试验方案及结果分析
        6.1.1 调顺电厂发电机及主变压器器增容改造后温升统计及分析试验
        6.1.2 调顺电厂发电机组进相运行试验
    6.2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展望与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10)三河电厂机组设备节能改造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三河电厂汽轮机设备和系统节能改造
    2.1 汽轮机设备和系统改造工程背景
        2.1.1 三河电厂汽轮机系统概述
        2.1.2 三河电厂冷却塔现状
        2.1.3 循环水旋转滤网现状
    2.2 汽轮机设备及系统改造的必要性
    2.3 汽轮机设备和系统改造技术方案探索与研究
        2.3.1 改造目标与原则
        2.3.2 汽轮机通流改造方案(一)
        2.3.3 汽轮机通流改造方案(二)
        2.3.4 改造方案的对比
        2.3.5 具体改造与施工
    2.4 汽轮机设备和系统改造结果
        2.4.1 试验主要数据对比
        2.4.2 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三河电厂空预器节能改造
    3.1 三河电厂空预器节能改造工程背景
        3.1.1 三河电厂空预器概述
        3.1.2 三河电厂空预器运行现状及改造的必要性
    3.2 空预器密封改造技术方案探索
        3.2.1 传统的空预器密封技术
        3.2.2 柔性接触式密封技术
        3.2.3 具体改造与施工
    3.3 空预器密封改造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三河电厂低温省煤器节能改造
    4.1 三河电厂低温省煤器改造工程背景
    4.2 低温省煤器改造方案与选择
    4.3 低温省煤器改造工程实施
        4.3.1 低温省煤器改造实施
        4.3.2 低温省煤器水温、烟温控制系统
    4.4 低温省煤器改造实施效果
        4.4.1 一期机组低温省煤器性能试验
        4.4.2 二期机组低温省煤器性能试验
        4.4.3 不同负荷下的烟温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三河电厂引风机改造工程
    5.1 三和电厂引风机改造工程背景
        5.1.1 #1、#2锅炉引风机简介
        5.1.2 #3、#4锅炉引风机简介
    5.2 引风机改造技术方案探索与选择
        5.2.1 #1、#2锅炉引增合一技术方案研究
        5.2.2 #3、#4锅炉引风机增容提效研究
    5.3 引风机改造工程实施
        5.3.1 #1、#2锅炉引风机安装
        5.3.2 #3、#4锅炉引风机安装
    5.4 引风机改造实施效果及评价
        5.4.1 #1、#2机组引增合一效果分析
        5.4.2 #3、#4引风机增容效果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四、国产200MW汽轮发电机组节能增容改造(论文参考文献)

  • [1]首阳山电厂再热热段抽汽供热改造及应用[D]. 郭斌.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引风机汽电双驱与单设小汽轮机技术对比[J]. 付鹏,乔加飞,温新宇,郝卫. 节能技术, 2020(01)
  • [3]300MW电厂励磁系统增容改造试验研究[D]. 孟祥国.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4]规制约束—政策激励下中国煤电行业清洁化研究[D]. 黄华.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5]巴陵石化机炉改扩建工程项目评价研究[D]. 鲁永强. 北京化工大学, 2019(06)
  • [6]大型汽轮发电机滑动轴承启停机过程性能研究[D]. 顾家辉. 东南大学, 2019(06)
  • [7]俄制500MW超临界机组增容提效关键技术研究[D]. 马振涛.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8]台电600MW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方案研究[D]. 叶中华. 华北电力大学, 2019(01)
  • [9]调顺电厂发变组增容改造试验研究[D]. 杨文杰.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5)
  • [10]三河电厂机组设备节能改造与实践[D]. 杨福成. 华北电力大学, 2018(05)

标签:;  ;  ;  ;  ;  

国产200MW汽轮发电机组节能增容改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