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医学生理论课末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四年级医学生理论课末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一、四年级医学生理论课末的学习调查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赵胜林[1](2021)在《医学生抑郁、学业自我效能和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当前高等医学教育的特点是培养周期长,专业化程度高,教学任务繁重,学习动机会影响医学生的学业成就,还可以解释医学生为什么会在学习过程中努力。本研究将探索医学生的学习动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提高医学生学习动机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调查时间为2020年10月至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某医科大学4个专业,33个班级内的970名本科生。最终回收有效问卷779份,有效回收率为80.3%。问卷内容包括自制的医学生基本情况调查表、学习动机量表(AMS),学业自我效能量表和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10)。利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各人口学变量和学习变量间学习动机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学习动机和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以自主学习动机指数及AMS量表各维度得分为因变量,以人口统计学特征为协变量,抑郁和学业自我效能为自变量,采用多元线性分层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及其作用大小,最后应用Bootstrap法来检验学业自我效能在抑郁和学习动机的中介作用。检验水准α=0.05。结果:1.AMS量表,学业自我效能量表和CESD-10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743-0.949之间。2.医学生学习动机各子维度得分从高到低分别为认同调节(5.69±1.11)、外在调节(5.48±1.17)、追求知识(5.30±1.21)、追求刺激(4.88±1.36)、追求成就(4.84±1.36)和内摄调节(4.39±1.28)。3.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提示,学业自我效能、抑郁、性别、每周平均预习时间、年级、专业和是否拿过奖学金是医学生学习动机重要影响因素(P<0.05),共解释了医学生学习动机的22.2%总变异量。4.学业自我效能在抑郁和学习动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95%CI:-0.794,-0.026),中介效应占比为16.0%。结论:本研究发现,医学生的学习动机较低,而且动机的主要类型为外在动机倾向。性别、年级、专业、是否拿过奖学金、每周平均预习时间、抑郁和学业自我效能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影响因素。学业自我效能在抑郁和学习动机的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医学教育工作者应针对不同人口学特征和学习特征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关措施,此外,可以通过对抑郁症状的早期筛查,举办心理和学习策略的讲座,设置难度适中的任务等干预措施,从而提高医学生学习动机现状。

杨桂涛,钟雁玲,陈彦潼,黄碧玲,邱秀华[2](2020)在《基于自我认知的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阶段性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不同年级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阶段性特征并提出相关建议。方法通过自主设计问卷, 从汕头大学医学院2014级至2018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分层随机抽取42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并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医学生职业素养的合格率为70.9%(303/427), 优良率为49.6%(212/427)。从一年级至五年级医学生职业素养评分依次为51.8分、70.7分、68.2分、73.8分、71.9分, 相邻年级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医学生职业素养总体情况良好, 呈波浪式前进和不平衡性的发展特征, 高年级学生职业素养高于低年级学生。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应当加强人文知识教育, 重视临床育人功能,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龙苏兰,朱旺乔,李晓东[3](2021)在《江西省中医院校医学生网络成瘾及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江西省中医院校医学专业大学生(简称"医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网络成瘾者的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医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对策,为相关部门开展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江西省两所本科中医院校(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1089名医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互联网使用一般情况问卷、Young网络成瘾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结果: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089份,经判定符合网络成瘾的医学生有196名,占比18.0%。医学生网络成瘾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年级、每次上网持续时间、与同学相处的人际关系、每月生活费、精神质人格特征。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网络成瘾率男性高于女性(OR=1.437,95%CI=1.034~1.997),城市生源高于农村生源(OR=5.147,95%CI=3.431~7.720),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OR=1.864,95%CI=1.356~2.561),大一年级学生高于大二、大三、大四年级学生(OR=2.250,95%CI=1.436~3.525),每次上网持续时间>6h者高于每次上网持续时间≤6h者(OR=7.744,95%CI=5.189~11.557),与同学相处的人际关系差者高于与同学相处的人际关系好及一般者(OR=5.728,95%CI=3.838~8.550),每月生活费>1500元者高于每月生活费≤1500元者(OR=2.695,95%CI=1.719~4.226)。网络成瘾与非网络成瘾组医学生的人格特征相比,精神质评分对比差异显着(t=11.598,P<0.001);网络成瘾与非网络成瘾组医学生相比,SCL-90中的九项症状评分均有显着性差异(P<0.001)。结论:江西省中医院校医学专业大学生网络成瘾率比较高,已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应引起社会各界及学生自身的足够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防控。

张博[4](2020)在《本科护生情绪智力、心理韧性与学业拖延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本科护生学业拖延现状,明确本科护生情绪智力、心理韧性与学业拖延在一般资料上的差异;分析本科护生情绪智力、心理韧性与学业拖延之间的关系,构建情绪智力、心理韧性与学业拖延之间作用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心理韧性在情绪智力和学业拖延间的中介效应,从而为制定针对性干预策略,降低本科护生学业拖延水平提供对策。方法:本研究为非实验性研究中的相关性研究,研究工具运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学业拖延量表》、《情绪智力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国内三所省属高等院校大一至大四年级符合纳入标准的280名护生发放问卷,运用SPSS19.0和AMOS22.0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本科护生学业拖延的总体得分为(54.38±21.546)分,处于中等水平;学业拖延3个维度得分中,减少拖延的愿望得分为(18.76±7.543)分,拖延困扰得分为(17.78±7.258)分,拖延频率得分为(17.77±7.443)分。(2)本科护生学业拖延得分在年级、家庭教育类型、与父母关系、学习任务难度、专业认可度方面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本科护生的学业拖延与情绪智力、护生的心理韧性均呈负相关(P<0.05),情绪智力与护生的心理韧性呈正相关(P<0.05)。(4)本科护生学业拖延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F值为78.146,P<0.001,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共5个,分别为年级、与父母关系、家庭教育类型、学习任务难度、专业满意度。(5)情绪智力和心理韧性对护生学业拖延的影响及作用强度如下:情绪智力对学业拖延的直接效应为-0.498;情绪智力对心理韧性的直接效应为0.734;心理韧性对学业拖延的直接效应为-0.452;情绪智力对学业拖延的间接效应为-0.280。结论:(1)本科护生的学业拖延处于中等水平,说明学业拖延在本科护生群体中普遍存在,拖延困扰和拖延频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减少拖延的愿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本科护生学业拖延的影响因素为:年级、与父母关系、家庭教育类型、学习任务难度、专业认可度。(2)本科护生的心理韧性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坚韧性水平最高,自强性水平最低。(3)本科护生的情绪智力处于中等水平,其中自我情绪调控能力最高,他人情绪调控能力最低。(4)本科护生心理韧性与情绪智力、学业拖延呈显着相关性。心理韧性及各维度均与情绪智力呈显着正相关;心理韧性及各维度与学业拖延总分呈显着负相关;情绪智力及各维度与学业拖延总分呈显着负相关。(5)情绪智力可以直接影响本科护生的学业拖延,也可以通过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学业拖延;此外,心理韧性也可以直接影响本科护生的学业拖延。

宋文文[5](2020)在《“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里程碑标准的构建与初步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构建“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里程碑标准,根据里程碑标准,调查医学生职业精神达标现状,为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提出建议。方法:1.新时期我国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需求调查:为更好地实现医疗实践与医学教育协同发展,首先需了解医疗卫生人才需求方对完成“5+3”培养阶段的医学人才的能力需求,所以本研究首先明确新时期对我国完成“5+3”培养阶段的毕业生的职业精神培养需求。根据我国临床医师职业精神评价指标体系,确立本研究的医师职业精神4个一级维度和9个二级维度,制定半结构化访谈提纲;抽取辽宁省5所综合三级甲等医院中的20名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科室主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病人38人和家属43人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使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在Nvivo软件中进行资料分析。2.“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里程碑标准的构建:以第一阶段需求调查的结果作为基础,确定里程碑标准的终点,并通过文献研究,初步构建完整的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里程碑标准;然后抽取全国范围内的医学教育、医师职业精神、教学管理专家各5名和临床带教教师10名进行2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进而确定最终版里程碑标准:使用权威系数、积极系数、平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和Kendall W和谐系数对专家权威程度、积极程度、意见集中水平、专家意见的一致程度和协调程度进行统计分析,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和管理,如果P值小于0.05,则表明结果有统计学意义。3.“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里程碑标准的初步应用:为了解医学生实际达到该标准的程度,本研究抽取里程碑标准中的一个时间节点作为初步应用,调查四年级末医学生职业精神的实际达标情况。按照确定的里程碑标准中的四年级末标准,向医学生提供四个一级维度下的共计21条描述,医学生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自我评价,每条描述均采用李克特5级赋值设定选项,取值范围为1-5。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四年级末五年制临床专业学生进行抽样,回收188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72.87%。通过百分率、平均数、条目均数和标准差等描述统计四年级末医学生得分分布和实际职业精神水平。结果:1.新时期我国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需求调查:9个医师职业精神二级维度分别共被提及16、9、32、34、70、32、21、31和44次,并对二级维度下的医师职业精神能力要求做出总结。2.“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里程碑标准的构建:文献研究检索到医师职业精神里程碑标准相关英文文献24篇,英文指导用书4本,中文文献5篇,中文书籍2本,政策性文件2篇,拟定里程碑标准的时间节点为:二年级末、四年级末、五年级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年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年末,并初步构建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里程碑标准。进行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第一轮共邀请来自国内外的25名专家参与咨询,回收有效问卷19份,专家积极系数为76%,第二轮共发放19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9份,专家积极系数为100%。19名专家对5个时间节点、各个维度的里程碑标准及里程碑整体的权威程度在0.87-0.91之间。通过第一轮咨询,根据专家意见,将里程碑时间节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年末”改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年半末”,并对里程碑指标按专家意见做出修改;第二轮19名专家对5个时间节点和医师职业精神里程碑指标的同意程度变异系数分布在0.00-0.24之间,对里程碑标准评价的总体Kendall W系数p<0.05,说明专家对于里程碑标准整体同意程度较高,评价结果可信,由此确定最终版医师职业精神里程碑标准。3.“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里程碑标准的初步应用:四年级末各项里程碑标准的满分率分布在40.4%到64.4%之间;一级维度“同情、尊重、交流与合作”的满分率最低为37.2%,且其中的“沟通交流”二级维度满分率明显较低为39.4%;四年级末医学生职业精神总分平均值为92.41,条目均值为4.40,标准差为13.42,维度3“正直、廉洁、有强烈责任感”条目均值最高,维度4“追求卓越”条目均值最低。结论:本研究根据中国的医学教育和医疗实践背景,明确我国医学人才的需求方对医师职业精神培养的需求,构建“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里程碑标准,为医学生“5+3”培养阶段的五个重要时间节点下的职业精神水平提供了培养标准。同情尊重、沟通交流及团队合作能力作为医师执业过程中的核心胜任力,亟待在医学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得到加强。

鲁娟,时扬,杨宁[6](2020)在《基于“包含”原则的我国医学生感官学习风格类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排除既往感官学习风格研究中混合风格造成的干扰。方法按照是否"包含"的原则,应用VARK量表,调查我国不同地域11所医学院校17 460名学生的感官学习风格类型。结果学生总体感官学习风格包含视觉性者占37.7%。不同院校类型、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19、2.343,P=0.365、0.126),不同地理区域、院校层次、专业、年级、是否军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38.577、2.343、17.843、18.218、11.133,P<0.01)。学生总体包含听觉型者占57.4%。不同院校类型、性别、专业、年级、是否军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607、2.532、2.624、6.240、0.238,P=0.010、0.112、0.269、0.182、0.626)。不同地理区域、院校层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0.400、16.013,P<0.01)。学生总体包含阅读写作型者占49.6%。不同年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76,P=0.777);不同地理区域、院校层次、院校类型、性别、专业、是否军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8.903、18.721、14.893、8.913、10.432、6.731,P<0.01)。学生总体包含运动实践型者占64.7%。不同院校层次、院校类型、性别、专业、是否军校的医学生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x2=2.302、3.350、5.143、0.629、2.357,P=0.316、0.067、0.023、0.730、0.125)。不同地理区域、年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751、15.461,P<0.01)。按照多重风格和单一风格的分类方法,学生总体多重风格者最多(54.5%),其次是运动实践型(18.5%)、听觉型(13.4%)。不同专业、年级、是否军校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706、23.275、7.703,P=0.047、0.107、0.103),不同地理区域、院校层次、院校类型、性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9.739、26.221、19.236、18.439,P<0.01)。结论与量表传统分类方法比较,是否包含为原则的分类方法更为科学;我国医学生感官学习风格以包含K型者居多、影响因素众多。

蔡伟杰[7](2020)在《医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状况评估》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作为影响个人健康的一个主要因素,与形成健康有关的习惯密切相关。饮食营养不均衡、经常熬夜、作息时间不规律等,使得大学生生活方式存在健康问题,大学生的整体健康促进行为处于中等及中低水平状态。医学生作为未来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核心工作者,健康促进的开拓者,拥有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不但有利于维护自身健康,也有助于他们引领病人形成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最终达到人人健康。本研究拟以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入学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跟踪观察3年,分析其随着医学知识的不断提升以及课业压力的增加,双重相反因素作用结果下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动态变化,探讨伴随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变化的诸多影响因素情况,明确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对2018年度在校的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共4个年级的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与队列研究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期获得更有力的证据。最终,掌握医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情况,获知医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为医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预测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2016、2017、2018三年中国医科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对调查人员进行培训,调查过程全程监督,调查问卷使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问卷。以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入学的1166名医学生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的调查对象,从2016年到2018年连续观察随访3年。以中国医科大学2018年度7020名在校大学生为横断面调查的调查对象。2016年共发放问卷4800份,回收得到问卷4452份,回收率92.75%,排除问卷未完整填写者和填写不合格者共137份,最后得到有效问卷共4315份,整体有效率为89.90%。2017年共发放问卷6105份,回收率96.02%,整体有效率为90.04%。2018调查共发放问卷7500份,回收率95.08%,整体有效率为98.44%。使用EpiData 3.1、SPSS 26.0和Mplus7.4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2018年度在校大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横断面分析: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通过t检验或方差分析对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以及各维度得分进行差异性检验,采用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影响医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多因素分析,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以及各维度的得分进行分析,建立回归方程。以相关分析了解医学生睡眠质量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以及各维度得分的相关关系。对2015级连续三年的数据进行队列研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无条件潜变量增长模型了解医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变化轨迹,个体间发展趋势差异,纳入影响因素,建立条件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结果:(1)医学生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均分为143.12±5.25,单项均分为2.75±0.49;分量表得分排序,人际关系得分最高,其余依次为精神成长、营养、健康责任、压力管理、体育运动得分最低。(2)横断面调查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级(F=11.623,P<0.001)、专业学制(t=-2.752,P=0.006)、专业(F=4.203,P<0.001)、父亲受教育程度(F=17.912,P<0.001)、母亲受教育程度(F=26.098,P<0.001)、生活费(F=14.696,P=0.012)、早餐(F=175.554,P=0.004)、夜晚过晚进食(t=25.663,P=0.01)、焦虑倾向(F=136.642,P=0.004)、忧郁倾向(F=133.607,P=0.004)、生活乐观(F=435.602,P=0.004)、控制力(F=125.823,P=0.004)的医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横断面调查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各维度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及各维度呈显着负相关(r=-0.025--0.257,P<0.001)。(4)横断面调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质量的2个维度、生活乐观、早餐情况、控制力、母亲文化程度、焦虑倾向、生活费、年级、夜晚过晚进食进入了多元回归方程,共解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变异量的28.1%。(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医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队列研究无条件LGCM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医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时间参数自由估计型无条件LGCM后一个时间点的因子载荷估计为0.797;模型拟合数据结果(χ2=0.000,df=0,P<0.001,CFI=1.000,TLI=1.000,RMSEA=0.000,SRMR=0.000,AIC=31707.103,BIC=31752.655);截距和斜率之间的相关系数(r=0.413,P>0.05),医学生的初始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为140.043,(P<0.001),从2016年到2018年,医学生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变化速度(斜率=3.448,P<0.001);截距和斜率的方差分别为212.891(P<0.05)与33.914(P>0.05)。(7)队列研究条件LGCM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纳入截距方程的变量包括,性别(B=3.526,P<0.05)、早餐频率(B=4.421,P<0.01)、焦虑倾向(B=-2.543,P<0.05)、忧郁倾向(B=-4.850,P<0.001)、控制力(B=-3.109,P<0.01);主观睡眠质量对医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2016年预测系数B=-2.697,P<0.01,2017年预测系数B=-5.080,P<0.01,2018年预测系数B=-3.134,P<0.01,催眠药物使用情况对医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2018年预测系数B=-5.115,P<0.05,日间功能障碍对医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2017年预测系数B=-2.487,P<0.05。结论:医学生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处于中高等水平;性别、年级、生活费、母亲文化程度、早餐频率、夜晚过晚进食是医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焦虑倾向、忧郁倾向、控制力是医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危险因素,生活乐观是医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保护因素;医学生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变化轨迹为时间参数自由估计曲线,医学生的初始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有差异,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速度不同,变化的速度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初始水平无关,医学生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存在个体间差异;医学生睡眠质量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及各维度呈显着负相关关系;睡眠质量差的医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水平低,睡眠质量对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随时间变化有所不同。

王娜[8](2020)在《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文中提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医学生是未来国家医疗健康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将肩负“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生死重任,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特别是2020年初,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危急关头,广大医护工作者选择了挺身而出、英勇逆行,始终全力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这种关键时刻的行动选择是核心价值观的彰显,也进一步凸显出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至关重要。本文紧扣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这条主线,以基本理论意蕴的阐释为逻辑起点,分析论述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理论基础以及新的时代条件下面临的现实境遇,明确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框架,并在分析研究当前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对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优化、创新和借鉴进行了探讨,系统论证了增强教育实效性的具体实施路径。第一章阐述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厘定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相关概念的基本内涵,分析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逻辑依据。结合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思想要义和价值旨归,以及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继承与发展,论述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阐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文化及其核心价值理念的基本理论,分析现代医学的科学精神,挖掘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资源。第二章分析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境遇。首先从新时代人民美好精神生活需要日益增长的角度阐述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精神情境,然后探讨了多元文化的发展对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分析我国当前医患关系发展的新趋向以及医患关系失调的影响因素,阐明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医患关系背景,最后考察分析了发达国家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状况及启示。第三章概括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框架。在从主导内容和基本内容两个层面阐释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结构的基础上,明确了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指向,分别从理想信念目标、价值认同目标、道德要求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分析了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第四章对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进行实证研究。通过调查掌握当前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状况,总结和归纳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有效做法和主要成效,分析医学生核心价值观存在的偏差以及当前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和困境,并着眼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对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行检视分析。第五章探讨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进路,系统论证了教育方法的整体性创新发展。坚持优化、创新、借鉴相结合的原则,对理论灌输、实践养成、榜样示范等常规方法的优化途径进行了具体分析,立足线、面、体三个维度阐述了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的走向,并对国外医学生人文教育值得借鉴的宏观方法、具体方法和新兴方法进行了探讨。第六章论述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选择。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厚植文化滋养根基、突出生命价值观教育、强化医学生自我教育、以“青马工程”为牵引凝聚教育合力等五个方面,分析阐述了加强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路径。

鲁娟,任凤云[9](2019)在《我国部分院校医学生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了解我国医学生学习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提升医学教育质量。方法 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分析了我国11所医学院校11 760名医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及其期望值等,并通过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一般人口学因素的比较。结果 ①我国医学生总体学习动机得分为(1.95±0.57)分(满分为3),不同地理区域、院校层次、专业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694、12.354、8.094,P<0.01)。②我国医学生总体自评的学习态度得分为(2.68±0.78)(满分为4),不同地理区域、院校类型、院校层次、性别、专业、年级、是否军校的医学生自评的学习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t=49.476、19.241、57.275、11.513、4.660、30.177、42.788,P<0.01)。③我国医学生总体对学习成绩的期望得分为(2.14±0.95)(满分为4),不同群体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t=458.503、149.679、553.090、409.184、29.584、199.268、821.113,P<0.01)。④我国医学生总体学习成绩的整体状况得分为(2.43±0.79)(满分为4),不同群体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t=44.938、20.305、47.850、45.174、3.769、20.819、81.909,P<0.01)。⑤我国医学生不同学习动机、期望、自评学习态度的学习成绩均有差异(F/t=78.845、1 146.000、715.012,P<0.01)。结论 我国医学生整体学习情况较好,受一般人口学因素影响大;我国医学生学习成绩与学习期望和态度完全正相关;学习动机强度对学习成绩的作用则较为特殊。

许斌[10](2019)在《当代医学生生命教育研究》文中指出生命教育自诞生以来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逐步成为研究的热点,医学生因专业的特殊性对生命教育的需求更加迫切。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贯穿于学生成长的始终。在医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是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具体表现。通过医学生生命教育研究,了解医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把握医学生生命教育的特性,明确医学生生命教育的需求,加强医学生生命教育的力度,是培养具有高尚医德医风医学生的重要保证和现实需要。文章通过对生命教育内涵的分析,阐释了生命教育是为了解析生命的内涵,阐释生命意义,从而引导医学生了解生命的本质,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帮助医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道德素质的一种教育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等方法,经数据统计分析了解到当代医学生生命教育不足产生的原因:社会影响不良、学校教育不够、家庭引导不利、个人认识不足。指出学校教育是医学生生命教育的主阵地,要不断完善医学生生命教育体系、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培养专业教师队、促进医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社会科学课程的融入,不断拓展生命教育形式。根据当前医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和缺失原因的分析,归纳总结医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倡导大学生悦纳自己,善待他人生命,建议学校重视生命教育、完善生命教育体系、强化学科力量及课程建设,主张充分发挥社会引导功能,努力提升家庭的影响功能,引导医学生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生命意识,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二、四年级医学生理论课末的学习调查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年级医学生理论课末的学习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医学生抑郁、学业自我效能和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抽样方案与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2.1 基本情况调查表
        2.2.2 学习动机量表
        2.2.3 学业自我效能量表
        2.2.4 抑郁量表
    2.3 质量控制
        2.3.1 准备工作
        2.3.2 现场调查和网络调查
        2.3.3 数据录入
    2.4 统计分析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调查量表信度检验
    3.2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3.2.1 人口统计学特征
        3.2.2 医学生学习动机得分情况
    3.3 一般人口学和学习特征变量对医学生学习动机的单因素分析
        3.3.1 医学生内在动机的单因素分析
        3.3.2 医学生外在动机的单因素分析
        3.3.3 医学生无动机的单因素分析
        3.3.4 医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单因素分析
    3.4 医学生抑郁、自我效能和医学生学习动机之间的相关分析
    3.5 医学生抑郁和学业自我效能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3.5.1 医学生内在动机的多元分层回归分析
        3.5.2 医学生外在动机的多元分层回归分析
        3.5.3 医学生学无动机的多元分层回归分析
        3.5.4 医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多元分层回归分析
        3.5.5 医学生自我效能在抑郁和学习动机之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4 讨论
    4.1 医学生学习动机现状
    4.2 医学生人口统计学和学习特征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4.3 医学生抑郁和学业自我效能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4.4 局限性
5 结论
对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和对学业成就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社会实践
附录 医学生学习状况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历

(3)江西省中医院校医学生网络成瘾及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1.2.2 一般情况调查问卷
        1.2.3 Young网络成瘾量表[12]
        1.2.4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
        1.2.5 症状自评量表(SCL-90)[15]
        1.2.6 研究方法
        1.2.7 观察指标
    1.3 统计处理
2 结 果
    2.1 医学生网络成瘾一般情况
    2.2 医学生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3 医学生人格特征的调查结果
    2.4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
3 讨 论
    3.1 医学生互联网使用和网络成瘾现状、影响因素
    3.2 医学生网络成瘾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3.3 医学生网络成瘾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3.4 医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措施探讨
        3.4.1 优化预防学生网络成瘾的相关政策及预案
        3.4.2 建立家庭网络“防火墙”
        3.4.3 强化医学生的网络心理辅导
        3.4.4 开展多渠道校园网络成瘾防治

(4)本科护生情绪智力、心理韧性与学业拖延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概念
    1.5 文献回顾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设计类型
    2.2 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
    2.3 研究工具
    2.4 资料收集
    2.5 统计分析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学考虑
    2.8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本科护生的一般资料
    3.2 本科护生学业拖延的现状
    3.3 本科护生心理韧性的现状
    3.4 本科护生情绪智力的现状
    3.5 本科护生心理韧性、情绪智力与学业拖延的相关分析
    3.6 本科护生学业拖延现状的多因素分析
    3.7 本科护生学业拖延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第四章 讨论
    4.1 本科护生学业拖延
    4.2 本科护生心理韧性的现状
    4.3 本科护生情绪智力的现状
    4.4 影响本科护生学业拖延得分的多因素分析
    4.5 本科护生学业拖延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4.6 减少本科护生学业拖延的对策
第五章 结论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
    5.3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调查问卷
附录C 综述 本科护学业拖延的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5)“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里程碑标准的构建与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新时期我国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需求调查
        2.1.1 理论基础
        2.1.2 抽样方案
        2.1.3 调查内容
        2.1.4 数据分析
    2.2 “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里程碑标准的构建
        2.2.1 文献研究
        2.2.2 专家德尔菲法
    2.3 “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里程碑标准的初步应用
        2.3.1 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案
        2.3.2 研究内容
        2.3.3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新时期我国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需求调查
        3.1.1 一级维度1:公平分配医疗资源、履行人道主义、恪守伦理准则
        3.1.2 一级维度2:同情、尊重、交流与合作
        3.1.3 一级维度3:正直、廉洁、有强烈责任感
        3.1.4 一级维度4:追求卓越
    3.2 “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里程碑标准的构建
        3.2.1 文献研究
        3.2.2 德尔菲法专家咨询
    3.3 “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里程碑标准的初步应用
        3.3.1 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分布
        3.3.2 四年级末医学生职业精神达标情况
        3.3.3 四年级末医学生职业精神水平现状
4 讨论
    4.1 新时期我国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需求
        4.1.1 一级维度1:公平分配医疗资源、履行人道主义、恪守伦理准则
        4.1.2 一级维度2:同情、尊重、交流与合作
        4.1.3 一级维度3:正直、廉洁、有强烈责任感
        4.1.4 一级维度4:追求卓越
    4.2 “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里程碑标准的构建
        4.2.1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里程碑标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4.2.2 与国际医师职业精神里程碑标准的比较
    4.3 “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里程碑标准的初步应用
        4.3.1 四年级末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建议
        4.3.2 四年级末医学生职业精神调查的代表性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基于“包含”原则的我国医学生感官学习风格类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是否包含视觉型(V)比较
    2.2 是否包含听觉型(A)比较
    2.3 是否包含阅读写作型(R)比较
    2.4 是否包含运动实践型(K)比较
    2.5 我国医学生感官学习风格比较
    2.6 两种方法比较
3 讨论
    3.1 两种方法的结果比较以是否包含为原则的分类方法更为科学
    3.2 我国医学生感官学习风格以包含K型者居多
    3.3 我国医学生感官学习风格的影响因素众多

(7)医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状况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1 前言
2 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研究对象的选取
        2.1.2 研究对象的纳入排除标准
        2.1.3 样本量的计算
        2.1.4 问卷回收情况
    2.2 研究工具
        2.2.1 一般情况
        2.2.2 心理与行为特征
        2.2.3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中文版(HPLP-Ⅱ)
        2.2.4 睡眠质量
        2.2.5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的信效度检测
    2.3 调查过程
    2.4 质量控制
        2.4.1 调查设计阶段
        2.4.2 调查实施阶段
        2.4.3 数据整理阶段
    2.5 统计学处理
        2.5.1 横断面调查
        2.5.2 队列研究
3 结果
    3.1 基于横断面调查的医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评估
        3.1.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1.2 医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状况
        3.1.3 医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3.2 基于队列研究的医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评估
        3.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2.2 医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状况
        3.2.3 医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3.2.4 医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潜变量增长模型构建
4 讨论
    4.1 医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状况
        4.1.1 医学生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体处于中高等水平
        4.1.2 医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各维度得分情况不一致
        4.1.3 医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基线水平及动态变化规律
    4.2 人口统计学因素对医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
        4.2.1 性别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关系
        4.2.2 年级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关系
        4.2.3 民族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关系
        4.2.4 父母学历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关系
        4.2.5 每月生活费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关系
    4.3 心理因素对医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
        4.3.1 焦虑倾向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关系
        4.3.2 忧郁倾向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关系
        4.3.3 生活乐观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关系
        4.3.4 控制力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关系
    4.4 行为特征对医学生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
        4.4.1 早餐、夜晚过晚饮食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关系
    4.5 睡眠质量与医学生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关系
    4.6 改善医学生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建议
    4.7 研究的局限性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实践报告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缘起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资源
    一、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意蕴
        (一)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概念界定
        (二)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逻辑理据
    二、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三)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理论
    三、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资源
        (一)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价值理念
        (二)现代医学的科学精神
第二章 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境遇
    一、精神情境:新时代人民美好精神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
        (一)精神生活在新时代美好生活中意义的凸显
        (二)满足新时代精神生活的外部条件
        (三)提升新时代精神生活的价值观维度
    二、文化背景:全球化时代多元文化对价值观生成的影响
        (一)文化在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生成中的基础性意义
        (二)多元文化对医学生核心价值观生成的影晌
    三、医患关系背景:在全社会建立良性医患关系的需求
        (一)医患关系发展新趋向
        (二)医患关系失调影响因素分析
    四、域外考察借鉴:发达国家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经验启示
        (一)淡化说教,注重隐性渗透
        (二)回归生活,注重情境体验
        (三)讲求特色,注重本土化构建
第三章 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框架构建
    一、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结构
        (一)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导内容
        (二)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
    二、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指向
        (一)理想信念目标
        (二)价值认同目标
        (三)道德要求目标
        (四)人才培养目标
    三、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
        (二)问题性原则
        (三)针对性原则
        (四)主体性原则
        (五)系统性原则
        (六)实效性原则
第四章 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二、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二)体现实践德育效应
        (三)倡导课程思政改革
        (四)打造特色教育模式
    三、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效度不高:需增强教育有效性
        (二)温度不够:需提高教育亲和力
        (三)合力不强:需强化整体协同性
        (四)活力不足:需提升话语创新力
    四、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社会层面:社会转型的价值震荡
        (二)学校层面:教育使命的价值偏离
        (三)个体层面:师生的主体性缺失
第五章 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进路
    一、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常规方法优化
        (一)理论灌输的方法
        (二)实践养成的方法
        (三)榜样示范的方法
    二、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创新走向
        (一)双线融入:贯穿院校医学教育全过程
        (二)全面覆盖:借助大数据技术变革育人方法
        (三)完善体系:综合构建立体化方法体系
    三、国外医学生人文教育方法借鉴
        (一)宏观方法借鉴
        (二)具体方法借鉴
        (三)新兴方法借鉴
第六章 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二)优化思政课教学内容
        (三)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
    二、厚植优秀传统文化根基
        (一)制度设计和方式创新相结合
        (二)课程教学和日常教育相结合
        (三)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物质文化相结合
    三、突出生命价值观教育
        (一)奠定马克思主义生命观思想基础
        (二)弘扬中医学生命伦理思想
        (三)回归生命价值观教育本质
    四、强化医学生自我教育
        (一)自我教育的动机激发
        (二)自我教育的条件创设
        (三)自我教育的多维引导
    五、以“青马工程”为牵引凝聚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合力
        (一)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前提依据
        (二)高校实施“青马工程”的基本原则
        (三)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路径——以长春中医药大学“杏林青马工程”为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10)当代医学生生命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三、研究内容、方法、可行性和创新点
第一章 当代医学生生命教育概述
    第一节 基本概念及界定
        一、生命的定义
        二、生命教育
        三、当代医学教育中的生命教育
        四、当代医学生生命教育的特点
    第二节 生命教育理论的历史梳理
        一、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哲学思想
        二、西方文化中的生命教育研究
        三、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生命观
    第三节 加强当代医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培养医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二、构建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三、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构建和谐的医疗环境
第二章 医学生生命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当代医学生生命教育现状调查
        一、调查宗旨和目的
        二、问卷设计与发放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四、结论
    第二节 当代医学生生命教育缺失的主要危害
        一、导致医学生生命意识淡薄
        二、导致医学生医学伦理缺失
        三、导致医学生社会责任弱化
        四、导致医学生健全品格丧失
    第三节 当代医学生生命教育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重专业教育轻品德培养
        二、生命教育课程建设滞后
        三、生命教育没有贯穿医学教育的全过程
        四、社会不良影响
第三章 加强和改进当代医学生生命教育的对策
    第一节 充分发挥社会的引导功能
        一、净化社会风气维护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二、搭建医学生生命教育的社会化平台
        三、主动占领新媒体网络教育平台
        四、落实医疗改革中“卓越医师”培养计划
        五、倡导优良医德医风,净化医疗环境
    第二节 切实增强医学院校培育功能
        一、提高医学生生命教育水平
        二、充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
        三、丰富医学生生命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第三节 努力提升家庭的影响功能
        一、转变家庭教育观念
        二、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三、搭建家校联络的桥梁
    第四节 关注学生自我能力的提升
        一、端正学习态度,乐学善学
        二、正确认识生命,学以致用
        三、进行自我反思,体现价值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件一
附件二

四、四年级医学生理论课末的学习调查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医学生抑郁、学业自我效能和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D]. 赵胜林.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2]基于自我认知的医学生职业素养发展阶段性比较研究[J]. 杨桂涛,钟雁玲,陈彦潼,黄碧玲,邱秀华.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20(11)
  • [3]江西省中医院校医学生网络成瘾及影响因素[J]. 龙苏兰,朱旺乔,李晓东.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1(04)
  • [4]本科护生情绪智力、心理韧性与学业拖延的相关性研究[D]. 张博. 延边大学, 2020(05)
  • [5]“5+3”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下医师职业精神培养里程碑标准的构建与初步应用[D]. 宋文文.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2)
  • [6]基于“包含”原则的我国医学生感官学习风格类型分析[J]. 鲁娟,时扬,杨宁. 当代医学, 2020(07)
  • [7]医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状况评估[D]. 蔡伟杰.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8]新时代我国医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 王娜.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7)
  • [9]我国部分院校医学生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分析[J]. 鲁娟,任凤云.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9(07)
  • [10]当代医学生生命教育研究[D]. 许斌. 吉首大学, 2019(02)

标签:;  ;  ;  ;  

四年级医学生理论课末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