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蝉花中腺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蝉花中腺苷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蝉花中腺苷的含量(论文文献综述)

朱丽娜,刘艳芳,张红霞,李传华,张忠,周帅,高新华,唐庆九[1](2021)在《培养基和栽培方式对蛹虫草子实体活性成分的影响》文中提出采用麦粒(W)、麦粒加蚕蛹粉(WW)、大米(R)、大米加蚕蛹粉(RW)的配料栽培方式,以及蚕蛹(CY)活体接种栽培方式培养蛹虫草子实体,比较蛹虫草子实体中多糖及核苷、游离糖醇和小分子糖类含量。结果表明:培养基和栽培方式影响蛹虫草多糖含量及其单糖组成和分子量分布,多糖含量最高的为蚕蛹活体接种培养的处理(CY),多糖含量为6.19%,其他处理的多糖含量仅为CY的44.4%–62.8%;蚕蛹(CY)上培养的蛹虫草子实体中核苷类成分含量最高,在麦粒上培养获得的子实体中核苷含量显着高于在大米上的处理,并且麦粒添加蚕蛹粉后培养的子实体中尿苷、鸟苷、N6-(2-羟乙基)腺苷含量显着上升,大米添加蚕蛹粉后培养的子实体中尿苷、虫草素、N6-(2-羟乙基)腺苷含量显着上升;配料栽培的4个处理,其子实体中海藻糖含量为20.07%–23.40%,蚕蛹活体接种的处理(CY)海藻糖含量显着降低,为8.41%;添加蚕蛹粉后子实体中甘露醇含量显着降低。对各成分含量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后进行蛹虫草品质的综合评价,在蚕蛹上培养的蛹虫草综合评分最高,麦粒为主要培养基培养的蛹虫草品质好于大米为主要培养基的,且添加蚕蛹粉的处理优于未添加的处理。

何小翠,李军,万晶琼,朱益灵,王一姝,欧阳臻[2](2021)在《金蝉花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金蝉花的质量标准。方法对金蝉花药材进行性状、显微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腺嘌呤、尿苷、肌苷、鸟苷、腺苷、N6-(2-羟乙基)腺苷6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结果金蝉花粉末显微特征明显;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较好;15批金蝉花药材水分不得超过9.0%,总灰分不得超过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5.0%,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33%;6种核苷类成分总含量不得少于0.26%。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金蝉花的质量控制。

向俊洁[3](2021)在《西红花去柱头花部化学成分分析及质量评价》文中研究表明中药西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 sativus L.的干燥柱头,是一种珍稀名贵中药材,唐代时由印度经西藏传入我国,目前在我国上海、浙江、河南、安徽等地有栽培。作为柱头,西红花产量低,仅占整朵花重量的7.4%,剩余92.6%的花部被遗弃在田间地头,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有研究显示,西红花花部含黄酮、多糖等活性成分,有抗氧化、抗炎、降血脂、降血压等多种活性,我们的前期研究也表明,西红花去柱头花部具有抗高尿酸血症、降高脂血症等药理活性,极具开发潜力。众所周知,化学成分是药材发挥疗效的物质基础,本论文以西红花去柱头花部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其化学成分的组成及特点;对不同产地的样本进行成分分析,建立质量评价方法,为西红花去柱头花部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数据。本论文首先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法对西红花去柱头花部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预试,初步推测了所含的化学成分的种类;随后针对样本的特点,分别采用UPLC、GC-MS、VIS等技术,对西红花去柱头花部黄酮类、挥发油类、多糖类成分进行分析;同时参考《中国药典》检测项目,对西红花去柱头花部进行质量标准研究,建立了质量标准草案。具体内容如下:1.花类药材相关文献的综述对《中国药典》收录的26种花类药材的化学成分、药效活性及药性研究等进行了系统的文献综述,为西红花去柱头花部化学成分、药效活性以及药性的研究提供了参考。2.西红花去柱头花部化学成分的初步推测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法对西红花去柱头花部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预试,初步推测其含有大量黄酮类、挥发油类、糖类等成分,故本论文后续研究重点为西红花去柱头花部中黄酮类、挥发油类、多糖类成分的分析。3.基于多种色谱技术的西红花去柱头花部黄酮类成分定性定量分析西红花去柱头花部的黄酮类成分主要有以山柰酚-3-O-槐糖苷为代表的黄酮醇类成分和以飞燕草素-3,5-二-O-葡萄糖苷为代表的花色苷类成分。采用UPLC技术,建立了12批西红花去柱头花部样品中黄酮类成分的UPLC指纹图谱,归属了7个共有峰中的4个共有峰,分别为山柰酚-3-O-槐糖苷-7-O-葡萄糖苷、槲皮素-3-O-槐糖苷、山柰酚-3-O-槐糖苷、山柰酚-3-O-葡萄糖苷,12批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83以上,表明各产地样本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建立了西红花去柱头花部山柰酚-3-O-槐糖苷和飞燕草素-3,5-二-O-葡萄糖苷的UPLC含量测定方法,并对12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山柰酚-3-O-槐糖苷和飞燕草素-3,5-二-O-葡萄糖苷的含量范围分别为44.21~58.73 mg·g-1,2.11~6.37 mg·g-1。采用电子眼技术将样本的颜色数字化,考察了黄酮类成分与样本颜色的关系,发现样本颜色与飞燕草素-3,5-二-O-葡萄糖苷的含量显着正相关。4.基于GC-MS技术的西红花去柱头花部挥发油成分分析采用GC-MS技术推测了西红花去柱头花部挥发油中65个化学成分,以酯类、烷类、醛类成分居多。建立了11批西红花去柱头花部样品挥发油类成分的指纹图谱,11批样品挥发油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745以上,其中7批相似度在0.908以上,表明大部分样品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少部分样品存在一定差异。5.西红花去柱头花部多糖成分分析及生物活性研究一方面,采用VIS技术建立了西红花去柱头花部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10批样品进行分析,其含量范围为32.96~40.72 mg·g-1。另一方面,对西红花去柱头花部多糖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评价。6.西红花去柱头花部质量标准的建立以12批西红花去柱头花部样本为研究对象,从样本性状、鉴别、检查、指纹图谱、含量测定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建立了西红花去柱头花部质量标准草案。

平志豪[4](2021)在《主要栽培食药用菌中核苷类成分的分析、富集及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核苷类成分是生物细胞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组成物质,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生物中广泛存在,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抑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在医药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食药用菌是天然小分子活性化合物的重要来源,已对发现的特殊核苷类成分开展了部分研究,但针对不同食药用菌中核苷类成分的系统研究较少,为明确国内主要栽培食药用菌中的核苷类成分信息,本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食药用菌中的核苷类成分进行检测,结合其种属分类及指纹图谱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比较,并优化获得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富集核苷类成分的工艺,在制备获得不同食药用菌核苷类成分富集产物的基础上进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评价,以期为核苷类成分的研究与利用提供支撑。本论文的研究分为以下三方面:(1)收集市场上25个常见的食药用菌,利用HPLC法对其中13种核苷类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使用指纹图谱对其进行分析,发现腺苷、尿苷和鸟苷是食药用菌中最常见、权重最高的组分,且不同种类的食药用菌中核苷类成分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指纹图谱相似度超过80%的食用菌共11个,其中伞菌目口蘑科的香菇、榆黄菇、姬松茸、杏鲍菇、蟹味菇、白玉菇、金针菇和元蘑,核苷类成分的含量和指纹图谱相似度均较高,含量范围在4.31mg/g-12.84mg/g;蛹虫草、灰树花、羊肚菌和滑子菇的核苷类成分含量较高,分别为12.97mg/g、11.66mg/g、9.55mg/g和8.90mg/g,灵芝属、银耳属和木耳属的核苷类成分含量普遍较低,含量范围在0.17mg/g-3.17mg/g,且银耳属和木耳属食用菌的核苷种类存在一定差异,茶树菇与大部分食药用菌的相似度都较低,对照HPLC图谱发现茶树菇的核苷类成分多样性较好。选择核苷类成分含量在1mg/g以上的食药用菌进行主成分分析,由评价函数F=0.549F1+0.276F2+0.175F3计算各品种的综合评价分值,19种食药用菌中香菇的综合得分最高为5.4017,榆黄菇、灰树花的综合得分均超过5,说明其核苷类成分综合质量较高;而灵芝属的食药用菌综合得分均较低,含量范围在0.17mg/g~3.17mg/g,说明灵芝属的核苷类成分综合质量较低。(2)选择香菇子实体作为材料对核苷类成分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发现超声提取2h所得提取液中的核苷类成分含量是沸水提取法的4倍,且胞苷、鸟苷、尿苷、腺苷的含量较高。大孔树脂富集工艺优化结果显示,NKA-Ⅱ大孔树脂对核苷类成分的富集效果较好,其吸附率和解吸率均达到80%以上,在树脂添加量与提取液比例为20:100(g:mL)的条件下吸附2h,再以30%乙醇解吸0.5h,解吸次数为2次,所得香菇核苷类成分富集产物得率为8.39%,总含量为21.16%。以此方法对14种食药用菌中的核苷类成分进行制备,所得产物得率在4.96%-10.70%之间,已知核苷类成分总含量为7.72%~25.95%;指纹图谱分析富集产物筛选得到10个未知特征峰(Peak1-10)。(3)对不同食药用菌核苷类成分富集产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金针菇、白玉菇、香菇、姬松茸、白肉灵芝、蛹虫草、鸡腿菇、灰树花、榆黄菇、滑子菇、羊肚菌核苷类成分富集产物的IC50值分别为54.807μg/mL、71.796μg/mL、83.060μg/mL、106.639μg/mL、141.781μg/mL、202.474μg/mL、240.651μg/mL、390.358μg/mL、462.025μg/mL、587.900μg/mL、821.688μg/mL;元蘑、杏鲍菇、茶树菇核苷类富集产物抑制K562细胞增殖活性较弱。综合比较富集产物核苷类成分总含量和指纹图谱特征发现,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与核苷成分含量和种类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腺苷、尿苷和鸟苷作为食药用菌中最主要、占比最大的核苷组分对其抗肿瘤活性并无显着影响。

惠西珂[5](2021)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资源评估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由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黄芩4味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抗菌的作用,临床对治疗手足口病、支气管炎、咽炎、腮腺炎、扁桃腺炎等疾病具有显着疗效,是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录的成方制剂。因为组成该制剂的单味药材产地众多,存在质量差异大、良莠不齐的现象,原药材质量的好坏对该方制剂的疗效影响很大,而许多研究人员对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的药理药效以及制剂中的某些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较多,但综合多种指标评价一味药材质量的优劣相对较少,对中药资源进行评估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对该制剂的原料药进行资源评估,从而制订一套稳定、可行、全面的质量标准体系,为企业筛选出质优、供应稳定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种植基地,建立原药材的质量标准,制订各药材《企业质控标准》至关重要。本文以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黄芩4味中药材为研究对象,以现行药典为基础增加多种质控指标对各药材进行质量分析与评价,并建立各药材企业质控标准体系,对各药材进行全面评估,从而保证药材质量的均一性、优质性与稳定性。此外,针对苦地丁基原植物混杂及采收标准不一的状况,本研究分别建立ITS2序列的DNA分子鉴定方法和HPLC指纹图谱方法用于鉴别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并研究了苦地丁不同部位生物碱类成分在不同采收期的差异性。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资源评估研究通过对蒲公英、苦地丁、板蓝根和黄芩四味药进行系统的本草考证并结合现代研究筛选出的道地产区以及合作企业的种植基地进行走访调研,完成了包括原料药的预计消耗量、预计可获得量、潜在风险、质量分析与评价、可持续利用和稳定质量措施六个方面的药材评估。质量分析与评价部分主要是以2020版《中国药典》为基准,对收集的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药材进行质量评价并根据实测数据建立各药材企业质控标准。综合考虑各药材质量与产量关系,评估结论如下:1、蒲公英:将陕西省渭南市的3个蒲公英种植基地作为优质基地为企业提供蒲公英原料药,考虑到不可控因素,将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的蒲公英种植基地作为储备基地以备不时之需。2、苦地丁:将河北安国的苦地丁种植基地作为优质基地为企业提供苦地丁原料药,将江苏新北的苦地丁种植基地作为储备基地。3、板蓝根:将甘肃张掖市民乐县的板蓝根种植基地作为优质基地为企业提供板蓝根原料药,将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的板蓝根种植基地作为储备基地。4、黄芩:将内蒙古赤峰市牛家营子镇的黄芩种植基地作为优质基地为企业提供黄芩原料药,将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黄芩种植基地作为储备基地。四味药材的可持续利用措施能够有效防范潜在风险,预计消耗量接近预计可获得量,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带来的风险较低。二、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质量评价与分析通过对各产地采集的样品进行质量分析与评价,筛选出质优、稳定性好的种植基地,并建立各药材企业质控标准。蒲公英:薄层鉴别研究中,在2020版《中国药典》基础上增加了咖啡酸指标,建立了供试品色谱中,与对照品咖啡酸、菊苣酸以及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的薄层鉴别方法。增加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以及醇溶性浸出物的检测项目并在所得数据基础上建立企业质控标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了蒲公英指纹图谱,以菊苣酸为参照峰,确定了 14个共有峰,并建立了同时测定绿原酸、咖啡酸、菊苣酸和异绿原酸A的含量测定方法以及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建立企业质控标准。苦地丁:在2020版《中国药典》基础上增加了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检测项目并制定企业质控标准,并将药典浸出物含量标准提升2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了苦地丁指纹图谱,以紫堇灵为参照峰,确定了 15个共有峰,并建立了同时测定紫堇灵、乙酰紫堇灵和二氢血根碱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建立企业质控标准。板蓝根:在2020版《中国药典》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了板蓝根指纹图谱,以(R,S)-告依春为参照峰,确定了 10个共有峰,并建立了同时测定尿苷、鸟苷、(R,S)-告依春和腺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建立企业质控标准。黄芩:在2020版《中国药典》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了黄芩指纹图谱,以黄芩苷为参照峰,确定了 14个共有峰,并建立了同时测定黄芩苷、千层纸素A苷、汉黄芩苷、黄芩素和汉黄芩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并对其建立企业质控标准。三、苦地丁基原植物地丁草的鉴别研究基于ITS2序列的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DNA分子鉴定:通过对苦地丁基原植物地丁草和其同属植物的ITS2序列鉴定与分析,总DNA提取、PCR扩增、测序成功率为100%,说明ITS2对于地丁草与其同属植物的鉴别完成率好,适用性强。基于对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ITS2序列的序列长度、GC含量、K2P遗传距离以及种间变异位点分析,可有效地鉴别出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化学成分差异性研究:通过对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进行特征图谱的建立,夏天无、黄堇、珠果黄堇和巴东黄堇与地丁草的相似度较高,共有峰较多,化学成分较相似。泾源紫堇中紫堇灵和乙酰紫堇灵的含量远远高于地丁草。四、苦地丁不同部位生物碱类成分在不同采收期的差异性研究在对苦地丁不同部位生物碱在不同采收期的差异性研究中可以得出,紫堇灵成分在任一产地的地上部位含量均明显高于地下部位的含量;乙酰紫堇灵在苦地丁地上、地下部位差异性没有紫堇灵大,但地上部位普遍比地下部位含量高;二氢血根碱在苦地丁中的含量相对于紫堇灵、乙酰紫堇灵低,但在地下部位的含量远远高出地上部位,邳州产地的二氢血根碱在地下部位的含量最高,甚至高于其含有的紫堇灵含量。苦地丁中的3种生物碱类成分无论在地上部位还是地下部位,在5月中下旬达到峰值,考虑到量-效比的关系,认为苦地丁的最佳采收期为5月中下旬。

解鸿青[6](2021)在《蝉花活性成分抗肿瘤作用机制及以蚕蛹为替代寄主人工培育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蝉花(Cordyceps cicadae),又名金蝉花,是我国一种传统名贵中药材,是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s)感染寄生蝉科昆虫而形成的虫菌复合体。蝉花的重要生物活性物质包括核苷类成分、多糖、虫草酸、多球壳菌素等,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保护神经、改善肾功能、降血糖、抗菌等广泛的药理作用。抗肿瘤功能是蝉花的重要的药理作用之一,但其相关的作用机制缺乏系统研究。同时由于天然蝉花资源渐趋枯竭,远不能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基于以上问题,本论文对蝉花活性成分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以及用家蚕蛹作为替代寄主人工培育技术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蒸馏水和乙醇两种常见溶剂提取蝉花有效成分,分别得到蝉花水提物(WEC)和蝉花醇提物(Ethanolic extract of Cordyceps cicadae,EEC),再采用MTT(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bromide,噻唑蓝)法分别检测WEC和EEC对癌细胞活力的影响,发现WEC和EEC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细胞活力均有明显的体外抑制作用,其中EEC的体外抑制作用更强。在对EEC敏感的肿瘤细胞株筛选中,发现EEC对SGC-7901细胞、H1299细胞、HeLa细胞、HepG2细胞和A549细胞均具有细胞毒性,其中对胃癌细胞SGC-7901的毒性最强。2、通过细胞凋亡测定、细胞周期测定、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测定、胞内Ca2+水平测定和Western blotting等实验,发现EEC处理可引起SGC-7901细胞凋亡、S期阻滞、MMP(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和Ca2+水平过载,这些都可能是EEC抑制SGC-7901细胞生长的有效途径。此外,EEC能分别调控细胞凋亡、细胞周期以及内质网应激的相关蛋白在SGC-7901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揭示EEC主要是通过激活caspases家族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来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以及调节细胞周期、内质网应激相关调控因子表达,从而发挥其体外抗肿瘤作用。3、采用苯酚-硫酸法、BCA蛋白含量测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EEC中活性成分,发现EEC中总糖含量为211.6 μg/mg,蛋白含量为336.5 μg/mg,核苷类物质有腺嘌呤、尿苷、腺苷、N6-(2-羟乙基)-腺苷(N6-(2-Hydroxyethyl)-adenosine,HEA),其含量分别为 1.841±0.007μg/mg、6.015±0.018 μg/mg、1.774±0.030μg/mg、5.388±0.019μg/mg。MTT法检测发现,腺嘌呤、尿苷、腺苷和HEA对SGC-7901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其中HEA的抑制作用最强。4、通过CCK-8实验、细胞凋亡测定、细胞周期测定、ROS(Reactiveoxygen species,活性氧)水平测定、MMP变化测定、Ca2+水平测定、细胞自噬水平测定和Western blotting等实验,发现HEA对胃癌细胞SGC-7901和AGS均具有体外抑制作用和促凋亡作用,HEA能诱导SGC-7901细胞的ROS产生和MMP去极化,触发caspase依赖性细胞凋亡,通过Ca2+调节诱导内质网应激,诱导细胞自噬并产生S期细胞周期阻滞。5、采用基因表达谱技术探究HEA体外抗肿瘤作用机制,发现HEA诱导SGC-7901细胞产生差异基因,这些差异基因参与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内质网应激、细胞自噬等。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表明,HEA上调或下调基因主要参与癌症发生发展相关的多种信号通路。6、建立SGC-7901细胞实体瘤裸鼠模型,灌胃法给药,探究HEA的体内抗肿瘤功能,发现HEA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模型裸鼠肿瘤大小和重量的增长,诱导肿瘤组织坏死与细胞凋亡,从而实现体内抗肿瘤作用。7、用组织分离法从天然蝉花体中分离纯化出蝉拟青霉,采用体喷法将分生孢子接种于蚕蛹体,模拟天然蝉花生长的生态环境条件,人工培育出“金蚕花”,并探明了其适宜的人工培育条件。本研究结果为扩大蝉花的药用和保健作用范围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蝉花代用品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王丽梅[7](2021)在《至灵胶囊质量标准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至灵胶囊是由冬虫夏草幼虫分离的孢霉属真菌(Mortierella SP)经人工培养发酵的菌丝体加工制成的胶囊。作为野生虫草的重要替代产品,至灵胶囊有补肺益肾的功效。多用于肺肾两虚所致咳喘、浮肿等症,亦可用于各类肾病、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肝炎及肿瘤的辅助治疗。与之类似的发酵虫草菌丝体类产品众多,且至灵胶囊非独家品种,其标准仍收录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WS3-B-2312-97)。检查项目包括性状、胶囊剂常规检查、两个理化鉴别、一个腺苷的薄层鉴别及腺苷和甘露醇的含量测定,质量标准相对较为粗放。为提高其市场竞争性,本课题通过实验对其展开全面的质量标准提升研究。原标准收载于1997年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二册。本课题首先对性状进行了考察,与原标准一致,为棕褐色颗粒;然后对其水分、装量差异、崩解时限进行了考察,结果均符合药典标准项下对胶囊剂的规定。鉴别研究中,本课题在原标准的基础上,首先复核了甘露醇类物质、游离氨基酸两项理化鉴别,其专属性和重复性良好。通过涂片法用水合氯醛试液固定样品粉末,完成了 15批至灵胶囊中淡黄色亚棱形细胞和虫草菌丝的显微观察。其次在薄层色谱(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鉴别中,改进了原标准中腺苷的薄层鉴别方法,利用纯水提取并将展开条件变为氯仿-乙酸乙酯-异丙醇-水-浓氨试液(8:2:6:0.3:0.15)及磷酸氢二钠硅胶GF254薄层板,结果15批样品与对照品腺苷、尿苷在254nm下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此外,实验添加了亮氨酸、缬氨酸、丙氨酸三种游离氨基酸的薄层鉴别。通过以正丁醇-水-冰醋酸(4:1:1)为展开剂,连续展开两次,喷以茚三酮试液,105℃加热显色得以实现。最后,在麦角甾醇的鉴别中,通过甲醇超声提取制备样品溶液,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甲酸(5:1:0.1)为展开剂,展开,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后于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结果所有批次在日光和365nm下都与对照品在相对位置显相同颜色斑点。而甘露醇类物质的薄层鉴别研究由于斑点不清晰未能完成。含量测定研究中,原标准中含量测定仅有腺苷、甘露醇类物质两项,在此基础上,本实验增加了鸟苷、尿苷两种核苷类物质及麦角甾醇的含量测定,并探索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虫草素和甘露醇类物质的含量。就腺苷而言,本课题通过优化提取和检测条件,使得15批至灵胶囊中腺苷的含量从原标准的不少于0.25mg/粒提升至0.65~0.98mg/粒。然后通过石油醚去脂、5%甲醇水溶液超声提取,以甲醇-三乙胺溶液做流动相,256nm下完成了鸟苷的含量测定,最终含量范围在0.10~0.55mg/粒之间。其次,尿苷的提取方法同鸟苷,但流动相变更为磷酸二氢钾水溶液-甲醇体系,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15批次至灵胶囊中尿苷的含量范围在0.06~0.48mg/粒之间。原标准中无任何关于麦角甾醇的研究,实验通过甲醇超声提取,以纯甲醇为流动相在283nm下完成了检测,并在15批次至灵胶囊中得到0.38~0.95mg/粒的良好结果。甘露醇类物质的含量测定原标准用滴定法,本实验尝试性的利用糖柱和示差检测器,将水浴制得的样品以超纯水为流动相,在柱温80℃和检测池温度55℃时测定其含量,结果在方法学考察后期多次重复结果不佳,最终放弃用HPLC改用滴定法。新的滴定法中,本课题将原来的回流2h简化为超声提取30min,结果其含量由不少于18mg/粒提升为18.40~26.23mg/粒。同时,本课题还对另外一种重要的核苷类物质——虫草素的含量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结果在5种不同的提取条件下,虫草素都显示出极低的色谱峰,故放弃了对其的含量研究。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已经成为国际认可度较高的中药质控技术,在2020版《中国药典》中已有多种中药及中成药制剂增加指纹图谱项,并将其作为质量控制新手段。但在发酵虫草菌丝体产品及冬虫夏草中均未使用。本课题对14批至灵胶囊进行了指纹图谱研究及相似度比对,结果相似度均不低于0.854,且共有色谱峰达7个。并对其中腺苷、尿苷、鸟苷三个主要色谱峰进行指认和确证,并且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和色谱适应性结果良好。综上,本课题建立的质量标准提升较为全面、系统、重复性好,能更好的反映至灵胶囊的质量标准情况,可增加其市场竞争能力。

丁永胜[8](2020)在《基于活血谱效相关的三七质量评价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因其有着活血止血双向作用的特性,在医疗保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中药质量评价方法是控制中药质量、保障药物疗效的有效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三七质量评价研究越来越深入,解决了三七质量控制中的大部分问题,但仍存在一些难题尚未解决,如:因三七有效成分群尚未完全明确,现建立的以化学成分含量为依据的质量评价方法无法完全反映三七真实药效;以传统性状特征为依据的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方法缺乏系统的现代化学及药理学数据支撑。通过前期研究及文献查阅了解到三七活血有效成分主要为三七总皂苷,而三七总皂苷具体组成尚未完全阐释清楚,三七总皂苷含量与三七性状特征之间的关系也无统一定论,因此,仅以几个三七皂苷单体含量为评价指标的质量控制方法存在一定不足,以三七性状特征划分三七商品规格等级缺乏科学依据。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拟收集50批次不同产地、不同商品规格的三七,以活血功效为切入点,利用谱-效相关法深入研究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组成,以三七有效成分群含量为依据,结合三七谱-效关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能够反映三七真实药效的质量评价方法,建立以活血药效为依据的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新方法。方法1三七资源调查及实验样品制备通过文献检索确定三七资源调查及实验样品收集范围,采取文献调查、实地调查及走访调查的方式了解三七种植资源分布和市场销售的情况并收集产地信息明确的三七样品,以70%乙醇为溶剂采用加热回流法提取所收集到的三七样品,为后续研究做准备。2三七药物谱研究取有代表性的14批次三七药材,有目的地制备谱图差异明显的14批次三七样品,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优化色谱条件,提升仪器分析检测化学成分的能力,建立三七的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共有峰进行定量/半定量分析,得到三七的药物谱。3三七活血药效谱研究采用体外毛细管凝血实验,观察具代表性的14批次三七对大鼠毛细管凝血时间的影响,初步评价14批次三七活血作用强弱。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观测具有代表性的14批次三七药材对模型大鼠脑梗死面积百分比、脑失水率、脑体指数的影响,进一步评价三七活血作用强弱。最终得到三七抗毛细管凝血时间药效谱和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效谱。4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的筛选采用熵值法分别计算大鼠MCAO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的综合药效指标、三七活血作用综合药效指标。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将药物谱分别与单一药效指标和综合药效指标进行关联分析,筛选得到三七的抗毛细管凝血有效成分群、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有效成分群和三七活血作用的有效成分群。5基于活血功效的三七质量评价方法的建立采用HPLC法检测50批次不同产地、不同商品规格的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含量,通过灰色关联法结合活血有效成分群各指标药效系数,构建三七质量评价模型,综合评价三七质量,并依据相对加权关联度大小,设置商品规格等级阈值,划分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建立三七质量评价及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方法。结果1三七资源调查及实验样品制备三七种植地主要分布于云南文山州、红河州和玉溪地区,广西仅德保、坡洪等地有少量种植。市场销售三七主产于云南,集散于文山。本研究共收集到50批不同产地、不同商品规格的三七样品,对所收集到的样品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法制备三七70%乙醇提取物干膏,发现所收集到的50批次三七样品出膏率范围为24.41%~50.31%,说明各批次三七化学成分含量或种类存在一定差异,可作为后续实验研究材料。2三七药物谱研究通过对14批次三七进行HPLC分析,建立了三七的HPLC指纹图谱,共确定了 23个共有成分,指认了其中 12 个成分(N-R1、G-Rg1、G-Re、20(R)N-R2、G-Rg2、G-Rh1、G-Rb1、G-Rc、G-Rb2、G-Rd、N-Ft1、20(R)G-Rh2),均为皂苷类化合物。对已指认的 12个共有成分和11个未指认成分分别进行定量及半定量分析,获取了三七的药物谱。14批次三七12个共有皂苷类成分含量分别在0.61%~1.29%、3.90~5.90%、0.42%~1.23%、0.06%~0.11%、0.21%~0.61%、0.14%~0.27%、1.82%~3.70%、0.03%~0.07%、0.08%~0.21%、0.75%~1.30%、0.03%~0.15%、0.04%~0.15%范围内。以上结果说明14批次三七化学成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可继续进行后续实验研究。3三七活血药效谱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4批次三七的活血效果确实存在显着性差异。体外毛细管凝血实验显示,14批次三七凝血时间范围为59.17~97.08 s,与空白组比较均可显着延长大鼠毛细管凝血时间;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实验结果显示,14批次三七脑梗死面积百分比、脑失水率及脑体指数范围分别为5.87%~32.08%、79.76%~81.45%、0.59%~0.66%,14批次三七给药组各药效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为谱-效相关法研究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提供了丰富的药效学信息。4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的筛选采用熵值法,建立了三七的抗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综合药效谱和活血作用综合药效谱。药物谱-抗毛细管凝血药效指标相关结果表明:23个共有化合物中,20个化合物对延长毛细管凝血时间起正向作用。已指认的化合物中,G-Rb1、G-Rb2和G-Re对延长毛细管凝血时间贡献度最高,(R)N-R2、G-Rh1对该指标有明显的负向作用。药物谱-抗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效指标相关结果表明:23个共有化合物中17个成分对降低大鼠脑梗死面积起正向作用;15个成分对降低大鼠脑失水率起正向作用;9个成分对降低大鼠脑体指数起正向作用。药物谱-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综合药效谱相关结果表明,23个共有成分中18个成分对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正向作用,已指认的化合物中,G-Rb2、G-Rc、G-Rd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贡献度最大,(R)N-R2、G-Rh1、N-Ft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负向作用。药物谱-活血作用综合药效指标相关结果表明:23个共有成分中17个化合物对活血综合药效指标起正向作用。已指认的化学成分中,G-Rb2、G-Rc、G-Rd、N-R1、G-Rb1五种成分对三七活血作用所作贡献较大,G-Rh1、(R)N-R2、N-Ft1对三七活血作用有明显的负向影响。无论体外、体内实验G-Rh1、(R)N-R2均对三七活血指标表现出明显的负向影响,N-Ft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综合药效也表现出明显的负向影响,说明G-Rh1、(R)N-R2、N-Ft1可能存在潜在的促凝作用。5基于活血功效的三七质量评价方法的构建利用HPLC法对50批次三七进行了活血有效成分的定量/半定量分析,采用灰色关联法成功构建三七质量评价模型,建立了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新方法。50批次三七相对加权关联度大小范围为0.4170~0.5210,相对加权关联度越大,三七质量越优。人为设置三七商品等级相对加权关联度阈值,初步将50批次三七划分为4个等级(Ⅰ级:相对加权关联度≥ 0.5000;Ⅱ级:0.5000>相对加权关联度≥ 0.4600;Ⅲ级:0.4600>相对加权关联度≥0.4200;Ⅳ级:0.4200>相对加权关联度),检测的50批三七中Ⅰ级8批次,Ⅱ级14批次,Ⅲ级26批次,Ⅳ级2批次。结论1.本研究建立了基于谱-效相关的三七活血作用有效成分群的快速筛选方法,为全面揭示三七有效成分群奠定了基础,也为其他中药材有效成分群的辨识提供了借鉴。2.首次采用熵值法综合体外、体内活血药效指标,利用谱-效相关法明确了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组成,为三七质量评价研究、临床合理使用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3.以有效成分的药效系数为权重、含量为依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了能够反映三七药效的质量评价方法和三七商品规格等级划分新方法,为三七及其他多指标成分中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研究提供了参考。

臧雪梅[9](2020)在《高产胞外多糖蝉棒束孢菌株的筛选及多糖性质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于士军,何玲艳,万国平,王伟,李向东,吴宗庆,曾婷婷,王维坤[10](2020)在《不同干燥方式对培养蝉花孢梗束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为探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蝉花孢梗束品质的影响和为生产中蝉花孢梗束选择合适的干燥方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自然干燥、热风干燥、微波干燥、热泵干燥和冷冻干燥对蝉花孢梗束粉的外观、粒度、主要营养和功能成分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不同干燥处理得到的样品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热泵干燥能最好地保持样品的亮黄色色泽,蓝黄度b*为36.74,显着高于其他方式干燥样品,其次是微波干燥;但是这两种方式干燥的蝉花孢梗束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较低。自然干燥和冷冻干燥的样品感观较差,蓝黄度b*均小于28且二者差异不显着。热风干燥样品色泽仅次于微波干燥,含有较高蛋白质、总氨基酸和总糖,且其脂肪、麦角甾醇和甘露醇的含量最高,分别为4.15 g/100 g、8.65 mg/g和59.20 mg/g。总体考虑,热风干燥能较好地保持蝉花孢梗束的色泽、营养和功能成分,且技术成熟度高,适用于工业化大生产。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蝉花中腺苷的含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蝉花中腺苷的含量(论文提纲范文)

(1)培养基和栽培方式对蛹虫草子实体活性成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蛹虫草菌株和培养基原料:
        1.1.2 试剂:
        1.1.3 主要仪器:
        1.1.4 培养基:
    1.2 蛹虫草培育
        1.2.1 菌种制备:
        1.2.2 子实体培育:
    1.3 多糖测定
    1.4 核苷测定
    1.5 游离糖醇及小分子糖类成分测定
    1.6 子实体品质综合评价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糖的比较
        2.1.1 多糖含量和单糖组成:
        2.1.2 分子量分布特征:
    2.2 核苷类成分的比较
    2.3 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的比较
    2.4 不同处理蛹虫草子实体品质的评价
3 讨论

(2)金蝉花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1.3 药材
2 方法与结果
    2.1 性状鉴别
    2.2 显微鉴别
    2.3 薄层色谱鉴别
    2.4 检查项及浸出物
        2.4.1 水分
        2.4.2 总灰分
        2.4.3 酸不溶性灰分
        2.4.4 浸出物
    2.5 含量测定
        2.5.1 色谱条件
        2.5.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5.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16]
        2.5.4 线性关系考察
        2.5.5 精密度试验
        2.5.6 重复性试验
        2.5.7 稳定性试验
        2.5.8 加样回收率试验
        2.5.9 样品含量测定
3 讨论
    3.1 薄层色谱鉴别
    3.2 浸出物含量测定
    3.3 HPLC色谱条件优化
    3.4 含量测定

(3)西红花去柱头花部化学成分分析及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中国药典》收录的花类药材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药性的分析
    1.1 药性分析
    1.2 化学成分的研究
    1.3 药理活性的研究
    1.4 讨论
    1.5 小结
    参考文献
2 西红花去柱头花部化学成分类型考察
    2.1 实验材料
    2.2 方法与结果
    2.3 小结
3 西红花去柱头花部黄酮类成分分析
    3.1 黄酮类成分UPLC指纹图谱
    3.2 主要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3.3 黄酮类成分薄层色谱检查
    3.4 样品颜色与黄酮类成分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3.5 小结
4 西红花去柱头花部挥发油成分分析
    4.1 实验材料
    4.2 方法与结果
    4.3 讨论与小结
5 西红花去柱头花部多糖类成分分析
    5.1 多糖的含量测定
    5.2 西红花去柱头花部多糖的提取分离
    5.3 西红花去柱头花部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5.4 小结
6 西红花去柱头花部的质量评价
    6.1 性状与显微鉴别
    6.2 常规检查
    6.3 薄层检查、含量测定、指纹图谱
    6.4 西红花去柱头花部质量标准草案
    6.5 小结
7 全文总结及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4)主要栽培食药用菌中核苷类成分的分析、富集及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核苷类成分的分类及其结构特征
    1.2 核苷类成分的来源及主要功能
        1.2.1 化学合成来源核苷
        1.2.2 天然来源核苷
    1.3 食药用菌中核苷类成分的研究现状
        1.3.1 提取方法
        1.3.2 分离纯化
        1.3.3 分析方法
    1.4 核苷类成分的活性研究
        1.4.1 免疫调节
        1.4.2 抗肿瘤
        1.4.3 抗菌抗病毒
        1.4.4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5 指纹图谱研究
    1.6 数据分析方法
    1.7 课题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7.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主要栽培食药用菌的核苷类成分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食药用菌样品来源
        2.1.2 标准品
        2.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2.1.4 实验方法
    2.2 结果分析
        2.2.1 标准曲线
        2.2.2 方法学验证
        2.2.3 食药用菌核苷类成分分析
        2.2.4 指纹图谱分析
        2.2.5 主成分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食药用菌中核苷类成分的分离富集
    3.1 材料与方法
        3.1.1 供试材料
        3.1.2 试剂
        3.1.3 仪器
        3.1.4 核苷类成分含量分析
        3.1.5 香菇子实体中核苷类成分的提取条件优化
        3.1.6 大孔吸附树脂富集香菇提取液中核苷类成分工艺优化
        3.1.7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香菇子实体中核苷类成分的检测和提取
        3.2.2 不同树脂对香菇提取液中核苷类成分的吸附和解吸效果比较
        3.2.3 树脂添加量的确定
        3.2.4 时间对树脂吸附效果的影响
        3.2.5 时间对树脂解吸效果的影响
        3.2.6 乙醇体积分数对树脂解吸效果的影响
        3.2.7 解吸次数对树脂解吸效果的影响
        3.2.8 树脂富集产物的制备及已知核苷类成分纯度检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食药用菌核苷类成分富集物的活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细胞来源
        4.1.2 试剂
        4.1.3 仪器
        4.1.4 方法
    4.2 结果
        4.2.1 样品对K562 细胞的抑制率
        4.2.2 富集产物中核苷类成分抑制K562 增殖活性评价
    4.3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本文创新点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资源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蒲公英资源研究进展
        1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2 质量控制研究
        3 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第二节 苦地丁资源研究进展
        1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2 质量控制研究
        3 苦地丁的鉴别研究
        4 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第三节 板蓝根资源研究进展
        1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2 质量控制研究
        3 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第四节 黄芩资源研究进展
        1 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
        2 质量控制研究
        3 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第五节 中药资源评估研究进展
        1 思路与方法
        2 中药资源评估现状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蒲公英资源评估研究
    第一节 蒲公英药材质量分析与评价
        1 理化鉴别
        2 水分、灰分及浸出物含量测定
        3 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4 指纹图谱、多组分定量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蒲公英质量评价
        5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蒲公英资源评估报告
        1 本草考证
        2 资源调查
        3 质量评价
        4 评估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蒲公英药材企业质控标准(草案)
第三章 苦地丁资源评估研究
    第一节 苦地丁药材质量分析与评价
        1 理化鉴别
        2 杂质、水分、灰分及浸出物含量测定
        3 指纹图谱、多组分定量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苦地丁药材质量评价
        4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苦地丁基原植物地丁草的鉴别研究
        1 基于ITS2序列的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DNA分子鉴定
        2 基于HPLC指纹图谱的地丁草及其同属植物化学成分差异性研究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苦地丁不同部位生物碱类成分在不同采收期的差异性研究
        1 仪器、试剂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结果分析
        4 讨论
    第四节 苦地丁资源评估报告
        1 本草考证
        2 资源调查
        3 质量评价
        4 评估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苦地丁药材企业质控标准(草案)
第四章 板蓝根资源评估研究
    第一节 板蓝根药材质量分析与评价
        1 理化鉴别
        2 水分、灰分及浸出物含量测定
        3 指纹图谱、多组分定量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板蓝根药材质量评价
        4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板蓝根资源评估报告
        1 本草考证
        2 资源调查
        3 质量评价
        4 评估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板蓝根药材企业质控标准(草案)
第五章 黄芩资源评估研究
    第一节 黄芩药材质量分析与评价
        1 理化鉴别
        2 水分、总灰分及浸出物含量测定
        3 指纹图谱、多组分定量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黄芩药材质量评价
        4 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黄芩资源评估报告
        1 本草考证
        2 资源调查
        3 质量评价
        4 评估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黄芩药材企业质控标准(草案)
结语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蝉花活性成分抗肿瘤作用机制及以蚕蛹为替代寄主人工培育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缩略语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蝉花的概述
        1.1.1 蝉花的形成
        1.1.2 蝉花的生态分布
    1.2 蝉花的化学成分
        1.2.1 核苷类物质
        1.2.2 麦角甾醇及其过氧化物
        1.2.3 多糖
        1.2.4 多球壳菌素
        1.2.5 虫草酸
    1.3 蝉花的药理作用与保健功能
        1.3.1 蝉花的实用方法
        1.3.2 蝉花的安全性
        1.3.3 蝉花的抗肿瘤活性
        1.3.4 蝉花的免疫调节活性
        1.3.5 蝉花的神经保护功能
        1.3.6 蝉花的肾脏保护功能
        1.3.7 蝉花的降血糖能力
        1.3.8 蝉花的抗菌功能
    1.4 虫草的人工培育
        1.4.1 虫草菌的液体发酵
        1.4.2 虫草菌的固体发酵
        1.4.3 用替代寄主昆虫人工培育虫草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2章 蝉花不同溶剂提取物对体外肿瘤细胞活力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
        2.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蝉花粉的制备
        2.3.2 蝉花水提物的制备
        2.3.3 蝉花醇提物的制备
        2.3.4 细胞培养
        2.3.5 MTT实验
        2.3.6 细胞形态学观察
        2.3.7 数据处理和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蝉花水提物和醇提物的抗肿瘤活性比较
        2.4.2 蝉花醇提物体外对多种肿瘤细胞活力的影响
        2.4.3 蝉花醇提物不同作用时间对SGC-7901细胞活力的影响
        2.4.4 蝉花醇提物对SGC-7901细胞形态的影响
    2.5 讨论
    2.6 小结
第3章 蝉花醇提物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机理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和仪器
        3.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蝉花醇提物的制备
        3.3.2 细胞凋亡实验
        3.3.3 细胞周期实验
        3.3.4 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测定
        3.3.5 细胞内Ca~(2+)浓度测定
        3.3.6 蛋白表达量检测
        3.3.7 统计分析
    3.4 结果与分析
        3.4.1 蝉花醇提物EEC对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
        3.4.2 蝉花醇提物EEC对SGC-7901细胞周期的影响
        3.4.3 蝉花醇提物EEC对SGC-790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3.4.4 蝉花醇提物EEC对SGC-7901细胞Ca~(2+)浓度的影响
        3.4.5 蝉花醇提物EEC对SGC-7901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3.5 讨论
    3.6 小结
第4章 蝉花醇提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和仪器
        4.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
        4.3.1 多糖含量测定
        4.3.2 蛋白质含量测定
        4.3.3 核苷类物质鉴定及其含量测定
        4.3.4 EEC中几种核苷类物质的抗肿瘤活性
        4.3.5 统计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4.1 蝉花醇提物中的多糖含量
        4.4.2 蝉花醇提物中的蛋白质含量
        4.4.3 蝉花醇提物中的核苷类物质鉴定及其含量分析
        4.4.4 蝉花醇提物中核苷类物质抗肿瘤效果的比较
    4.5 讨论
    4.6 小结
第5章 N6-(2-羟乙基)-腺苷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和仪器
        5.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5.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CCK-8实验
        5.3.2 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5.3.3 细胞凋亡实验
        5.3.4 激光共聚焦观察细胞凋亡
        5.3.5 细胞周期实验
        5.3.6 细胞活性氧水平检测
        5.3.7 线粒体膜电位变化测定
        5.3.8 细胞内Ca~(2+)浓度测定
        5.3.9 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观察细胞自噬
        5.3.10 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
        5.3.11 统计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N6-(2-羟乙基)-腺苷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和AGS以及人正常细胞HEK293活力的影响
        5.4.2 N6-(2-羟乙基)-腺苷处理时间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活力的影响
        5.4.3 N6-(2-羟乙基)-腺苷处理时间对人胃癌细胞AGS活力的影响
        5.4.4 N6-(2-羟乙基)-腺苷对SGC-7901细胞形态的影响
        5.4.5 N6-(2-羟乙基)-腺苷对人胃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5.4.6 N6-(2-羟乙基)-腺苷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的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5.4.7 Caspase抑制剂与N6-(2-羟乙基)-腺苷联合给药对SGC-7901细胞凋亡的影响
        5.4.8 N6-(2-羟乙基)-腺苷对SGC-7901细胞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
        5.4.9 N6-(2-羟乙基)-腺苷对SGC-7901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5.4.10 N6-(2-羟乙基)-腺苷对SGC-7901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
        5.4.11 N6-(2-羟乙基)-腺苷对SGC-7901细胞Ca~(2+)浓度的影响
        5.4.12 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PBA对N6-(2-羟乙基)-腺苷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
        5.4.13 N6-(2-羟乙基)-腺苷对SGC-7901细胞自噬的影响
        5.4.14 自噬抑制剂3-MA对N6-(2-羟乙基)-腺苷诱导细胞凋亡的影响
        5.4.15 N6-(2-羟乙基)-腺苷对SGC-7901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内质网应激以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5.5 讨论
    5.6 小结
第6章 基于基因表达谱的N6-(2-羟乙基)-腺苷体外抗肿瘤机制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和仪器
        6.2.1 实验仪器
        6.2.2 实验材料和试剂
    6.3 实验方法
        6.3.1 细胞培养
        6.3.2 表达谱样品RNA提取
        6.3.3 样品文库构建及测序
        6.3.4 测序数据分析
        6.3.5 差异基因正确性验证
    6.4 结果与分析
        6.4.1 基因测序数据过滤
        6.4.2 差异基因检测
        6.4.3 差异基因GO功能分析
        6.4.4 差异基因Pathway功能分析
        6.4.5 差异表达基因的qRT-PCR验证
    6.5 讨论
    6.6 小结
第7章 N6-(2-羟乙基)-腺苷的体内抗肿瘤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7.1 引言
    7.2 实验材料和仪器
        7.2.1 实验动物
        7.2.2 实验材料和仪器
    7.3 实验方法
        7.3.1 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
        7.3.2 试验分区与处理
        7.3.3 一般情况观察
        7.3.4 肿瘤重量测定以及抑瘤率计算
        7.3.5 肿瘤组织标本制备
        7.3.6 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
        7.3.7 TUNEL染色
        7.3.8 统计分析
    7.4 结果与分析
        7.4.1 N6-(2-羟乙基)-腺苷对SGC-7901细胞移植瘤模型裸鼠肿瘤体积的影响
        7.4.2 N6-(2-羟乙基)-腺苷对SGC-7901细胞移植瘤模型裸鼠肿瘤重量的影响
        7.4.3 N6-(2-羟乙基)-腺苷对SGC-7901细胞移植瘤模型裸鼠肿瘤抑制率的影响
        7.4.4 N6-(2-羟乙基)-腺苷对SGC-7901细胞移植瘤模型裸鼠体重的影响
        7.4.5 N6-(2-羟乙基)-腺苷灌胃SGC-7901细胞移植瘤模型裸鼠肿瘤组织的H&E染色情况
        7.4.6 N6-(2-羟乙基)-腺苷灌胃SGC-7901细胞移植瘤模型裸鼠肿瘤组织的TUNEL染色情况
    7.5 讨论
    7.6 小结
第8章 以家蚕蛹为替代寄主人工培育“金蚕花”的研究
    8.1 引言
    8.2 实验材料和仪器
        8.2.1 实验材料和试剂
        8.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8.3 实验方法
        8.3.1 培养基制作
        8.3.2 菌种分离
        8.3.3 菌种纯化
        8.3.4 菌种鉴定
        8.3.5 接种感染蚕蛹
        8.3.6 人工培育
        8.3.7 数据处理和分析
    8.4 结果与分析
        8.4.1 蝉花菌株的分离与纯化
        8.4.2 蝉花菌株的鉴定
        8.4.3 以家蚕蛹为替代宿主人工培育“金蚕花”
        8.4.4 接菌时期对“金蚕花”培育的影响
        8.4.5 温度对“金蚕花”培育的影响
        8.4.6 湿度对“金蚕花”培育的影响
    8.5 讨论
    8.6 小结
第9章 总结与展望
    9.1 全文总结
    9.2 特色与创新
    9.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7)至灵胶囊质量标准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处方及制备工艺
    1.2 生产厂家情况
    1.3 活性成分研究
        1.3.1 核苷类物质
        1.3.2 氨基酸类物质
        1.3.3 甾醇类物质
        1.3.4 多糖类物质
        1.3.5 微量元素
    1.4 药理作用研究
        1.4.1 保护肝脏
        1.4.2 滋补肾脏
        1.4.3 保护肺脏
        1.4.4 辅助肿瘤治疗
    1.5 标准收载情况
    1.6 本课题的研究基础
    1.7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8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8.1 鉴别研究
        1.8.2 胶囊剂常规检查
        1.8.3 含量测定研究
        1.8.4 指纹图谱研究
2 基原及样品收集情况
    2.1 基原
    2.2 样品收集情况
3 性状及检查
    3.1 仪器与试药
    3.2 性状
    3.3 检查
        3.3.1 水分
        3.3.2 装量差异
        3.3.3 崩解时限
    3.4 小结与讨论
4 鉴别标准提升研究
    4.1 仪器与试药
    4.2 理化鉴别研究
    4.3 显微鉴别标准提升研究
        4.3.1 试验方法
        4.3.2 实验结果
    4.4 薄层色谱鉴别标准提升研究
        4.4.1 氨基酸类成分
        4.4.2 核苷类成分
        4.4.3 麦角甾醇
        4.4.4 甘露醇类物质
    4.5 小结与讨论
5 含量测定提升研究
    5.1 仪器与试药
    5.2 腺苷的含量测定
        5.2.1 前期摸索
        5.2.2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
        5.2.3 溶液的制备
        5.2.4 方法学考察
        5.2.5 样品测定结果
    5.3 鸟苷的含量测定
        5.3.1 前期摸索
        5.3.2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
        5.3.3 溶液的制备
        5.3.4 方法学考察
        5.3.5 样品测定结果
    5.4 尿苷的含量测定
        5.4.1 前期摸索
        5.4.2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实验
        5.4.3 溶液的制备
        5.4.4 方法学考察
        5.4.5 样品测定结果
    5.5 麦角甾醇的含量测定
        5.5.1 前期摸索
        5.5.2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
        5.5.3 溶液的制备
        5.5.4 方法学考察
        5.5.5 样品测定结果
    5.6 HPLC测定甘露醇类物质的含量
        5.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
        5.6.2 溶液的制备
        5.6.3 方法学考察
        5.6.4 实验结果
    5.7 滴定法测定甘露醇类物质的含量
        5.7.1 溶液的制备
        5.7.2 系统适应性实验
        5.7.3 方法学考察
        5.7.4 样品测定结果
    5.8 虫草素含量测定
        5.8.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实验
        5.8.2 提取条件摸索
    5.9 小结与讨论
6 指纹图谱提升研究
    6.1 仪器与试药
    6.2 条件摸索
        6.2.1 提取方法的选择
        6.2.2 梯度洗脱条件的考察
    6.3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
    6.4 溶液的制备
    6.5 指纹图谱中主要特征峰的鉴定
        6.5.1 液质联用方法鉴定指纹图谱中主要色谱峰
        6.5.2 至灵胶囊与对照品的叠加实验方法
    6.6 方法学考察
        6.6.1 精密度实验
        6.6.2 重复性实验
        6.6.3 稳定性实验
        6.6.4 色谱适用性实验
    6.7 对照指纹图谱的生成和多批产品指纹图谱相似度的分析
        6.7.1 对照指纹图谱的生成
        6.7.2 多批次至灵胶囊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
    6.8 小结与讨论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1.1 性状及检查
        7.1.2 鉴别标准提升研究
        7.1.3 含量测定提升研究
        7.1.4 指纹图谱研究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显微鉴别
附录B: 至灵胶囊质量标准提升草案及起草说明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8)基于活血谱效相关的三七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三七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 皂苷类成分
        2 氨基酸和蛋白质类成分
        3 黄酮类成分
        4 糖类成分
        5 挥发性成分
        6 微量元素
        7 其他成分
        8 小结与展望
    综述二 三七活血功效临床应用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 在外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2 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3 在脑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4 在骨伤、外科类疾病中的应用
        5 小结与展望
    综述三 活血药物药理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1 体内活血药理模型
        2 体外活血药理模型
        3 小结与展望
    综述四 三七活血药效物质基础及三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1 三七活血作用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进展
        2 三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3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第一章 三七药用资源现状调查及实验样品的收集与制备
        第一节 广西、云南两省三七药用资源现状调查及实验样品的收集
        1 调查方法
        2 调查结果
        3 小结
        第二节 实验样品的制备
        1 三七谱-效相关研究实验样品的制备
        2 灰色关联分析实验样品的制备
        3 小结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三七药物谱的构建
        第一节 三七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第二节 14批次三七指纹图谱中共有成分的定量及半定量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七药效谱的获取
        第一节 三七对大鼠毛细管凝血实验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第二节 三七对大鼠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谱-效相关法筛选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
        第一节 药物谱与毛细管凝血实验药效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二节 药物谱与大鼠MCAO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药效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三节 药物谱与活血作用综合药效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灰色关联分析法综合评价三七质量
        第一节 50批次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的含量测定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小结
        第二节 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三七质量评价模型
        1 实验方法
        2 实验结果
        3 小结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及创新点
        一 全文总结
        1 三七资源调查及实验样品制备
        2 三七药物谱的获取
        3 三七药效谱的获取
        4 谱-效相关法筛选三七活血有效成分群
        5 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三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
        6 小结
        7 展望
        二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0)不同干燥方式对培养蝉花孢梗束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结果与分析
    1.1 不同干燥方式对蝉花孢梗束色泽的影响
    1.2 不同干燥方式对粉碎粒径的影响
    1.3 不同干燥方式对蝉花孢梗束复水性的影响
    1.4 不同干燥方式对蝉花孢梗束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
        1.4.1 不同干燥方式对蝉花孢梗束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1.4.2 氨基酸组成
        1.4.3 不同干燥方式对蝉花孢梗束主要功能成分含量的影响
    1.5 化学计量学分析
        1.5.1 主成分分析
        1.5.2 聚类分析
2 讨论
3 材料与方法
    3.1 材料与设备
    3.2 样品干燥方法
    3.3 样品粉碎
    3.4 色泽、粒度和复水性测定
    3.5 营养成分的检测
    3.6 功能成分的检测
    3.7 数据处理
作者贡献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蝉花中腺苷的含量(论文参考文献)

  • [1]培养基和栽培方式对蛹虫草子实体活性成分的影响[J]. 朱丽娜,刘艳芳,张红霞,李传华,张忠,周帅,高新华,唐庆九. 菌物学报, 2021(11)
  • [2]金蝉花质量标准研究[J]. 何小翠,李军,万晶琼,朱益灵,王一姝,欧阳臻. 时珍国医国药, 2021(05)
  • [3]西红花去柱头花部化学成分分析及质量评价[D]. 向俊洁.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主要栽培食药用菌中核苷类成分的分析、富集及活性研究[D]. 平志豪. 上海海洋大学, 2021(01)
  • [5]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原料药资源评估研究[D]. 惠西珂.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蝉花活性成分抗肿瘤作用机制及以蚕蛹为替代寄主人工培育技术的研究[D]. 解鸿青. 浙江大学, 2021(01)
  • [7]至灵胶囊质量标准提升研究[D]. 王丽梅. 陕西科技大学, 2021(09)
  • [8]基于活血谱效相关的三七质量评价研究[D]. 丁永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高产胞外多糖蝉棒束孢菌株的筛选及多糖性质初步研究[D]. 臧雪梅.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2020
  • [10]不同干燥方式对培养蝉花孢梗束品质的影响[J]. 于士军,何玲艳,万国平,王伟,李向东,吴宗庆,曾婷婷,王维坤.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0(06)

标签:;  ;  ;  ;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蝉花中腺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