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共聚焦视网膜断层扫描在老年性黄斑变性检查中的应用

激光共聚焦视网膜断层扫描在老年性黄斑变性检查中的应用

一、共焦激光视网膜断层扫描在老年性黄斑变性检查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孙宏睿[1](2021)在《抗疣驻景方干预早中期AMD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科学评价抗疣驻景方治疗早中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提供临床证据和新的治疗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双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根据本研究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早中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120例,采用R语言软件,将研究对象按治疗组与对照组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抗疣驻景方颗粒剂治疗,对照组口服抗疣驻景方安慰剂治疗,服用方法均为水冲服,一日两次,一次一包,一个月为一个疗程,药物共干预六个疗程,共观察十二个月。每月观察两组受试者视力、眼压,每三个月行裂隙灯、彩色眼底照相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OCT),并记录结果。入组和6个月时进行中医证候评分、血常规和肝肾功能安全性指标检测。统计入组、6个月、12个月视力和玻璃膜疣结果,统计药物干预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和安全性指标结果。统计数据使用SPSS 23进行分析。研究结果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受试者120例(120只眼),去除脱落病例后,共104例(104只眼),治疗组55例(55只眼),对照组49例(49只眼)。两组受试者年龄、性别、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视力:6个月时,治疗组有效率为78.18%,对照组有效率为2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2个月时,治疗组有效率为72.73%,对照组有效率为1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中医证候评分:6个月时,治疗组有效率为81.82%,对照组有效率为2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视物模糊、头晕、耳鸣、精神倦怠、腰膝酸软较干预前均得到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玻璃膜疣(drusen):OCT:a.玻璃膜疣面积:治疗组6个月、12个月drusen面积均有缩小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drusen面积呈扩大趋势,6个月时drusen面积较基线扩大无统计学差异(P>0.05),12个月时drusen面积较基线扩大有统计学差异(P<0.05)。b.玻璃膜疣容积:治疗组6个月、12个月drusen容积均呈缩小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drusen容积呈扩大趋势,6个月drusen容积较基线扩大(P<0.05),12个月drusen容积较基线扩大(P<0.01),均有统计学差异。5.终末事件发生率:治疗组均未出现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对照组中有1例受试者出现CNV。研究结论1.中药抗疣驻景方颗粒剂治疗早中期AMD肝肾不足型具有一定疗效,可提高患者视力,改善肝肾不足诸症,提升生活质量。2.中药抗疣驻景方颗粒剂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玻璃膜疣面积和容积的增大,具有控制玻璃膜疣进展、稳定眼底病情、延缓向湿性AMD转化的作用,为AMD早中期干预提供治疗新方法。3.中药抗疣驻景方颗粒剂治疗未见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

李书娇[2](2021)在《柴芍汤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脱离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通过应用柴芍汤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浆液性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igment epithelium detachment,PED),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至2020年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眼科门诊共计纳入病人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维生素矿物制剂治疗,维生素C片100mg Tid、维生素E胶丸100mg Bid、倍他胡萝卜素胶囊6mgqd、硫酸锌片100mg Tid,治疗组予以柴芍汤颗粒剂与维生素矿物制剂,口服药物3个月,随访3个月,评价指标为治疗前后PED容积、PED高度、最佳矫正视力。期间观察患者安全性评价指标。统计软件运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85%,两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视力比较:两组在治疗后第3个月视力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6个月均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第3、6个月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对照组视力明显下降,治疗组的视力提高优于对照组(P<0.01)。3.容积比较:治疗组相比于治疗前,第3、6个月后PED容积明显降低,对照组在治疗3、6个月后PED容积升高。治疗组的PED容积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在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前相比PED容积增大,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治疗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4.高度比较:治疗组相比于治疗前,第3、6个月后PED高度明显降低,对照组在相比于治疗前在第3、6个月后PED高度升高,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间在治疗后6个月PED高度变化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5.安全性评价:治疗期间,未发生与治疗有关的重大不良事件。研究结论1.柴芍汤联合维生素矿物制剂对于AMD-PED的治疗有效,能够明显降低病变容积及高度,提高患者视力,并且能够延缓病程的发展,减缓向CNV的进展,具有临床价值和社会效益。2.维生素矿物制剂对于AMD-PED效果欠佳,尚不能有效控制病情。3.治疗过程柴芍汤未见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

李淑婷[3](2018)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微细结构的眼底多模式影像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第一部分:应用SD-OCT自动分层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内部各层厚度改变目的:应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比较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DR)及轻度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和年龄匹配的对照视网膜内部各层厚度改变。方法:横断面观察性研究。纳入2型糖尿病(T2DM)患者175名(NDR133名,轻度NPDR 42名),健康对照115名。采集详细病史,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30°×25°高分辨率容积扫描,应用自动分层软件及ETDRS黄斑格栅分区的定量测量,分别得到视网膜内部8层结构以及内层视网膜(IRL)、外层视网膜(ORL)、视网膜全层(TR)平均厚度和容积。ETDRS格栅分区是1mm、1-3mm、3-6mm的3个同心环,其中3-和6-环的上下鼻颞分区分别以S3、I3、T3、N3、S6、I6、T6和N6。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来评估视网膜各个内层厚度、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2DM的平均年龄和糖尿病病程分别为61.1±11.1岁和13.7±8.4年。虽然3组之间的TR和ORL的平均容积和厚度没有显着差异,但内丛状层(IPL)、外丛状层(OPL)和IRL的容积和分区厚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NDR组的IPL的S3、T3、S6、I6、T6分区和IRL的S6区厚度和容积减少(P<0.05)。NDR的OPL的S3、N3、S6、N6区厚度较轻度NPDR组更薄(P<0.05)。IPL平均厚度与年龄和糖尿病时间呈显着负相关,与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外丛状层、外核层平均厚度成正相关。结论:通过比较视网膜内部各层厚度,显示即使在无明显微血管病变的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也发现IPL、IRL的厚度变薄。第二部分OCT血管成像技术测量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灌注参数的一致性及可重复性研究目的:探讨运用OCT血管成像技术(OCTA)测量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中黄斑区灌注参数的一致性及可重复性。方法:纳入2017年4月-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就诊并确诊为轻度NPDR期的患者。由同一名操作者分别使用黄斑容积3×3mm、6×6mm两种扫描程序各扫描黄斑区3次,每次扫描间隔5分钟。评估两种模式下测量浅层和深层视网膜层中的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域(FAZ)面积(mm2)和中心凹处区域血液密度(VD,%)的一致性以及同一模式下的可重复性。结果:共纳入28例轻度NPDR患者40只眼,其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左眼19例,右眼21例。平均年龄61.2±10.3岁。3×3mm与6×6mm两种不同扫描程序之间一致性:浅层FAZ面积的ICC值(95%CI)为0.910(0.826-0.937);深层FAZ面积的ICC值为0.821(0.731-0.933);浅层VD%的ICC值为0.823(0.699-0.907),深层VD%的ICC值为0.812(0.680-0.908)。3×3mm扫描模式的可重复性:浅层FAZ面积和VD%测量的ICC值分别为0.866(0.793-0.939)和0.832(0.736-0.917),深层两者ICC 0.790(0.560-0.906)和0.736(0.515-0.878),相应指标均比6×6mm扫描测量的ICC高。结论:NIDEK OCTA RS-3000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运用3×3mm以及6×6mm两种扫描模式测量FAZ面积以及中心凹VD%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和可替换性;同时该检查在测量轻度NPDR患者的黄斑区灌注参数也具有尚好的可重复性。第三部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黄斑区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血管密度和神经节复合体厚度及视力之间关系目的:探讨OCTA测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黄斑区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血管密度(VD)和平均神经节细胞复合体(Avg GCC)厚度及视力之间关系。方法:病例系列横断面性研究。纳入2017年4月-6月糖尿病患者60例60眼(无DR的NDR组32例,DR组28例)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20例20眼。运用NIDEK OCTA 3×3mm的高清模式扫描黄斑区,相关分析浅层视网膜层(SRL),深层(DRL)FAZ面积、VD、Avg GCC厚度和视力之间相关性。结果:对照组、NDR组和DR组的SRL层平均FAZ面积(mm2)逐渐增大,分别为0.30±0.05,0.38±0.11和0.43±0.11,P<0.001。NDR组和DR组的DRL层平均FAZ面积与对照组相比也显着增大,Avg GCC厚度、SRL和DRL层平均VD比对照组显着降低(P<0.05)。Avg GCC厚度与浅层的FAZ面积(r=-0.37,P<0.001)和深层的FAZ面积(r=-0.49,P<0.001)成负相关,与深层的VD%(r=0.51,P<0.001)成正相关。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视力(Log MAR)和浅层的FAZ面积(r=0.59,P<0.001)和深层的FAZ面积(r=0.46,P<0.001)成正相关。与Avg GCC(r=-0.42,P<0.001),浅层的VD%(r=-0.42,P<0.001)和深层的VD%(r=-0.44,P<0.001)成负相关。结论:OCTA的定量分析显示视力和FAZ面积、VD%及Avg GCC厚度之间有相关性。OCTA的这些参数可能对探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内部早期形态学改变、监测疾病进展以及评估视觉功能有重要作用。第四部分共焦激光扫描炫彩眼底成像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应用目的:比较海德堡炫彩激光扫描眼底成像技术(MSLI)和数码彩色眼底照相(CFP)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各种类型病变的显示和检出情况方法:一项病例系列观察性研究。对象为2017年5月至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专题门诊就诊的2型DR患者共42例80眼,均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黄斑和视盘为中心的两视野CFP和MSLI成像、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炫彩成像一次扫描可同时获得基于488nm的蓝光反射(BR)、515 nm的绿光反射(GR)、820 nm的红外反射图像(IR),合成的标准炫彩图像(MC)。对比观察CFP和MSLI成像在DR患者的微动脉瘤(Mas)、硬性渗出(HEs)、棉绒斑(CWS)、视网膜内出血(IRH)、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IRMA)、新生血管(NV)、眼底激光斑、黄斑水肿(DME)和黄斑前膜(EMR)等眼底改变显示特点和检出情况。SD-OC扫描和FFA检查用于判断病变性质、位置和深度诊断参考。对比观察CFP和MC的图像质量评分以及对MA检出数。结果:平均年龄和糖尿病病程分别为62.6(±11.2)岁和14.3(±7.5)年。MSLI炫彩图像对Mas、DME及EMR的检出眼数均显着高于CF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HEX、CWS、IRH、IRMA、NV及激光斑的检出眼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E视网膜水肿区域在炫彩图像以绿色凸显,在IR图像上可见低反射的暗区,与SD-OCT显示的水肿范围高度一致。GR图像对MA、CWS、HE和EMR等视网膜浅中层结构改变显示最佳,在IR图像对激光斑等视网膜深层显示清晰。对于Mas的图像质量评分中,MC(1.50±0.71)和GR(1.55±0.69)平均评分明显高于比CFP(0.95±0.95)(P值均<0.05)。相同区域内的Mas的平均数量在BR(11.41±14.02)、GR(11.93±13.43)图像上显示要多于CFP(6.43±9.39)。结论:和彩色眼底照相相比,海德堡MSLI技术可清晰显示DR的视网膜表层及深层病变,可能为DME诊断提供一个新的检测评估方法。

火成栋,张文芳,杨义,李玉婷[4](2018)在《眼科辅助检查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致盲率也随之增加,因此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早期诊断、治疗至关重要。目前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检查方法众多,比如眼底血管造影、相干光断层扫描(OCT)、视野检查、多焦视网膜电图等。近些年许多新兴的检查手段也不断涌现并且逐步应用于临床诊断,比如OCT血流成像技术(OCTA)等。这些检查方法均有其独特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相应的局限性。本文将对这些现有的检查方法进行综述。

孙馨馨,孙莎,史柏青,李哲,邹蕴,贾润华[5](2017)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玻璃膜疣的F-10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retro-mode成像检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F-10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cSLO)retro-mode成像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玻璃膜疣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选取2015-10/2016-12于我院眼科门诊确诊的AMD患者67例67眼和对侧67眼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眼底彩色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和F-10cSLOretro-mode成像检查。对比观察单侧AMD患者患眼玻璃膜疣的眼底彩色照相、OCT及retro-mode成像图像特征,并计算分析retro-mode成像与眼底彩色照相及OCT对单侧AMD患者对侧眼玻璃膜疣的检出率。结果:F-10cSLOretro-mode成像能够清晰显示单侧AMD患者患眼一些在眼底彩色照相和OCT检查中并未出现的玻璃膜疣病灶。在67例单侧AMD患者对侧眼,retromode成像发现玻璃膜疣56眼(84%),眼底彩色照相发现玻璃膜疣36眼(54%),OCT发现玻璃膜疣48眼(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1,P<0.05)。两两分别比较,retro-mode成像对玻璃膜疣的检出率显着高于眼底彩色照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7,P’<0.0125);而retro-mode成像与OCT比较对玻璃膜疣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5,P’>0.0125)。结论:F-10cSLOretro-mode成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AMD玻璃膜疣。

龚静文[6](2017)在《OCT血管成像技术对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诊断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与传统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比较,探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是否可以清晰显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态特征及判断病灶的活动性,并对其灵敏度及特异性进行评价;并同时观察了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wAMD)患者的CNV在FFA及OCTA下成像是否有关联。方法:回顾性病例观察研究。纳入53例86眼怀疑为湿性老年黄斑变性(wAMD)的患者,均行眼底照相、SD-OCT、FFA及OCTA等相关眼底检查。以传统的检查方法(FFA)为诊断金标准,评估OCTA诊断CNV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同时在OCTA下定性观察CNV血管网的形态特征。结果:在53例86眼湿性AMD中,经FFA确诊有CNV的AMD为52眼,以FFA为诊断金标准,OCTA发现CNV的灵敏度:86.5%;特异性:67.6%;阳性预测值:80.4%;阴性预测值:76.7%。在早期wAMD及Ⅱ型CNV,OCTA发现CNV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达100%。在FFA上表现为典型性CNV,OCTA对应的B扫描结果以Ⅱ型CNV为主;OCTA下显示的血流信号位于RPE之上,在外网膜层可见黄斑区边界清楚的、团状的高反射信号,CNV血管周围均可见形态不规则的低信号影,与FFA中CNV早期的高荧光表现相类似。在FFA上表现为隐匿性CNV,OCTA对应的B扫描结果以Ⅰ型及混合型CNV为主;而OCTA下显示的血流信号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和Bruch膜之间,CNV周围常伴有低密度晕,并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且CNV形态在OCTA上比FFA或ICGA显示得更清晰。12眼PCV患者ICGA下表现为异常分支血管网(BVN),OCTA下也可见类似表现;ICGA表现为息肉样病变者(polyps),OCTA下可表现为强信号亮点。根据血管结构及成分分类,将Ⅰ型AMD-CNV分为五种主要类型:纤维状血管团型(41%)、毛细血管团型(13.6%)、枯树型(13.6%)、局部血管扩张型(13.6%)及不明分型(18.2%)。而Ⅱ型CNV的血管网表现较为一致,由细小微血管组成,均未见较粗大的主干血管。经反复多次抗VEGF治疗后,wAMD可形成高度融合的血管复合体,拥有共同的特征表现:有粗大的滋养血管;血管走形僵直;血管长度增加;外周血管吻合弓消失或很少。在OCTA下可通过观察CNV形态、分支、吻合支、终末血管形态、病灶周围低密度晕等五个方面对病灶的活动性进行评估。结论:OCTA能清晰地显示CNV血管形态及血流状态,OCTA作为实时无创的血管观测技术,将成为传统眼底血管造影的一项补充甚至替代的检查方式,并将促进我们对眼底血管性疾病的认识。

苏鹏,晏世刚,孔祥斌,黄玉娟[7](2016)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老年性黄斑变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老年性黄斑变性(AM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3月至我院就诊的72例(104只眼)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104只眼)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视网膜厚度分析(RTA)和共焦激光断层扫描(HRT)检测,分析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检测效率。结果 OCT检测对患者的玻璃膜疣、地图状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等症状检出率明显高于RTA和HRT,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TA和HRT相比,OCT检测对患者的眼视网膜色素上皮脱落(PED)检出率无明显差异,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RTA检测和HRT检测相比,OCT对老年性黄斑变性的阳性检出率更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灵敏性,对机体伤害小,值得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单明华,梁丽,王云松,孙玉兰[8](2014)在《光学相干多层扫描在老年性黄斑变性诊断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在老年性黄斑变性(AMD)诊断应用中的优势。方法选取来该院就诊的AMD患者73例(106只眼),对所有患眼分别进行OCT、共焦激光断层扫描(HRT)、视网膜厚度分析(RTA)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对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3种检测方法对几种病因的阳性检出率,发现相对RTA和HRT检测方法,OCT对AMD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其中对玻璃膜疣、脉络膜新生血管、地图状萎缩病变症状检出效率均显着高于RTA和HRT检测方法(P<0.05)。结论对AMD的检查中,相对其他检测方法,OCT技术灵敏性及特异性较高,且具有非接触性及对机体伤害小的特点,在目前的老年性眼底黄斑病变的检查中显示出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系[9](2012)在《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年第30卷主题词索引》文中研究说明

侯跃芳[10](2010)在《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0年第28卷主题词索引》文中认为

二、共焦激光视网膜断层扫描在老年性黄斑变性检查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共焦激光视网膜断层扫描在老年性黄斑变性检查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抗疣驻景方干预早中期AMD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现代医学对AMD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玻璃膜疣drusen的认识
    3 祖国医学对AMD的认识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3 诊断标准
    4 研究方法
    5 研究结果
第三部分 讨论
    1 玻璃膜疣客观检查的选择
    2 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
    3 疗效分析
    4 中医干预AMD的理论探讨
    5 抗疣驻景方治疗AMD的理论探讨
    6 典型病例
第四部分 结论
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一般资料记录表
    附录2 病例随访表
    附录3 中医证候评分表
    附录4 安全性指标记录表
致谢
个人简历

(2)柴芍汤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脱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西医研究现状
    1 西医研究现状
        1.1 发病因素
        1.2 病理机制
        1.3 临床分型
        1.4 临床分期
        1.5 治疗
    2 中医研究现状
        2.1 病因病机
        2.2 治疗
    3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病例选择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统计方法
        1.5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2.1 视力变化
        2.2 PED容积变化
        2.3 PED高度变化
        2.4 疗效评价
        2.5 安全性评价指标
    3. 讨论
        3.1 结果分析
        3.2 柴芍汤治疗AMD-PED的理论分析
        3.3 基于瞳神络病理论对PED的认识
        3.4 典型病例
    4 结论
    5 问题与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微细结构的眼底多模式影像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注释(Abbreviation)
绪论
第一部分 应用SD-OCT自动分层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内部各层厚度改变
    1.1 引言
    1.2 对象和方法
        1.2.1 研究对象
        1.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3 基本信息及病史
        1.2.4 眼科检查
        1.2.5 统计学方法
    1.3 结果
        1.3.1 基本情况
        1.3.2 视网膜各层厚度比较
        1.3.3 视网膜厚度的相关性
    1.4 讨论
    1.5 结论
第二部分:OCT血管成像技术测量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区灌注参数的一致性及可重复性研究
    2.1 引言
    2.2 对象和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2.2.3 眼科检查
        2.2.4 统计学方法
    2.3 结果
        2.3.1 基线信息
        2.3.2 黄斑区灌注参数
        2.3.3 不同扫描程序之间一致性比较
        2.3.4 黄斑灌注参数可重复性比较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部分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黄斑区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血管密度和神经节复合体厚度及视力之间关系
    3.1 引言
    3.2 对象和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3.2.3 病史及基本信息
        3.2.4 眼科检查
        3.2.5 统计学方法
    3.3 结果
        3.3.1 基本信息
        3.3.2 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
        3.3.3 中心凹区域血管密度
        3.3.4 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平均厚度
        3.3.5 FAZ面积、VD%、GCC厚度和视力之间关系
    3.4 讨论
    3.5 结论
第四部分 共焦激光扫描炫彩眼底成像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对象和方法
        4.2.1 研究对象
        4.2.2 纳入及排除标准
        4.2.3 眼科检查
        4.2.4 图像处理评估和定量分析
        4.2.5 统计学方法
    4.3 结果
        4.3.1 CFP和MC对 DR分级一致性
        4.3.2 病变检出情况
        4.3.3 微血管瘤
        4.3.4 硬性渗出
        4.3.5 棉绒斑
        4.3.6 出血
        4.3.7 视网膜水肿和黄斑前膜
        4.3.8 新生血管和纤维血管膜
        4.3.9 眼底激光斑
        4.3.10 其他
    4.4 讨论
    4.5 结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国际国内会议及录用的摘要

(4)眼科辅助检查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眼底血管造影
2 光相干断层扫描
3 视野检查
4 共焦激光眼底成像检查
5 多焦视网膜电图
6 其他检查
7 小结

(5)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玻璃膜疣的F-10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retro-mode成像检查(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眼底彩色照相
        1.2.2 OCT检查
        1.2.3 retro-mode成像检查
2 结果
    2.1 眼底彩色照相与OCT及retro-mode成像对玻璃膜疣的检查图像分析
    2.2 Retro-mode成像与眼底彩色照相及OCT检查对玻璃膜疣检出率的比较
3 讨论

(6)OCT血管成像技术对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诊断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目的
2 资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1 ANGIO-OCT的成像原理
    2 ANGIO-OCT的优势及局限性
    3 ANGIO-OCT在眼科疾病的临床应用
    4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缩略词表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老年性黄斑变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2.1 仪器设备
        1.2.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地图状萎缩检测结果比较
    2.2 玻璃膜疣检测结果比较
    2.3 CNV检测结果比较
    2.4 PED检测结果比较
3 讨论

(8)光学相干多层扫描在老年性黄斑变性诊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2研究方法
    1.3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三种方法检测眼视网膜色素上皮脱落(PED)情况
    2.2三种方法检测玻璃膜疣情况
    2.3三种方法了检测地图状萎缩情况
3 讨论

四、共焦激光视网膜断层扫描在老年性黄斑变性检查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抗疣驻景方干预早中期AMD临床随机对照研究[D]. 孙宏睿.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柴芍汤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浆液性脱离的临床研究[D]. 李书娇.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微细结构的眼底多模式影像学研究[D]. 李淑婷.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4]眼科辅助检查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应用[J]. 火成栋,张文芳,杨义,李玉婷. 国际眼科杂志, 2018(01)
  • [5]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玻璃膜疣的F-10共焦激光扫描检眼镜retro-mode成像检查[J]. 孙馨馨,孙莎,史柏青,李哲,邹蕴,贾润华. 国际眼科杂志, 2017(09)
  • [6]OCT血管成像技术对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诊断评价[D]. 龚静文. 南京医科大学, 2017(05)
  • [7]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老年性黄斑变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 苏鹏,晏世刚,孔祥斌,黄玉娟. 中国医药科学, 2016(04)
  • [8]光学相干多层扫描在老年性黄斑变性诊断中的应用[J]. 单明华,梁丽,王云松,孙玉兰.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08)
  • [9]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2年第30卷主题词索引[J].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系.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2(12)
  • [10]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0年第28卷主题词索引[J]. 侯跃芳.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0(12)

标签:;  ;  ;  ;  ;  

激光共聚焦视网膜断层扫描在老年性黄斑变性检查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