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ABC输入法实用技巧

智能ABC输入法实用技巧

一、智能ABC输入法实用技巧(论文文献综述)

梁鹏程[1](2020)在《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场景融合设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学习者翻译能力的培养成为我国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当今,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翻译能力等级量表已被纳入《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作为评估学习者英语语言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一直存在师资短缺、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和学习资源不足等问题,这些现实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这其中,面向翻译学习者的学习资源建设亟待加强。双语学习词典是二语学习的重要辅助工具,而翻译学习词典对翻译学习者的帮助更具针对性。为更好地满足翻译学习者的需求,双语翻译学习词典应具备辅助翻译过程中的语言理解与产出的双重功能。然而,就国内外双语词典编纂情况而言,专门面向翻译学习者设计的专项类汉英翻译学习词典并不多见。因此,我国翻译学习者大多使用的是通用型汉英语文词典,而它们在适用性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首先,我国汉英词典编纂实践大多是依据汉语单语词典为蓝本,以汉英词汇单位之间的语义译释为主,未能充分考虑用户翻译学习的特殊需求。其次,我国汉英词典编纂与出版多限于传统纸质媒介,未能充分对接当下信息时代学习者词典使用电子化的新需求。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双语电子词典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滞后。事实上,国内有关汉英电子词典或汉英词典电子化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状态,更不用说是面向翻译学习者的汉英翻译电子词典方面的研究。因此,研究如何设计一款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对于翻译学习者的能力发展和双语词典编纂设计模式创新,都具有相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研究就面向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的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的创新编纂设计做初步探索,旨在探索目标词典的设计原则,具体包括三个研究问题,设计什么样的词典?这样的词典如何设计?词典设计效用如何?针对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了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路径。理论研究法主要用来厘清目标词典的设计特征,构建目标词典的设计框架及设计原则,实证研究主要用来测试词典设计效用。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发现为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的设计特征、设计框架及设计原则,和设计效用的测试方法。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设计特征主要体现在其编纂设计的关键要素,主要涉及词典类型定位、媒介功能和用户需求三个方面。其中,类型定位明确了词典类型特征,媒介分析有助于确定词典媒介在存储和呈现信息方面的特殊性,用户需求探讨可帮助确定词典内容选择和结构设计特征。我们的探讨结论是目标词典在类型上属于专项类学习词典,服务于非英语专业翻译学习者,应具备翻译学习过程中的解码与编码双重功能。作为电子词典,该类词典具有储存空间大、呈现界面灵活、交互性强的特点,以及便于其他学习工具进行集成的特性,能够形成一部集成多类词典的翻译学习系统或学习工具箱。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场景融合设计框架及原则是本研究的最主要研究发现,这方面的探讨主要基于设计学的场景化设计理论,词典功能论和词典交际论。本研究的结论是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必须采用场景融合设计路径,即词典使用场景和设计场景进行融合的设计路径。具体而言,本研究认为,目标词典设计要以词典应有设计特征和现有类型相近的词典为起点,设计一个初始词典并对该词典在翻译过程中的使用场景进行调查和分析。在分析词典使用场景的基础上,归纳翻译学习场景中的词典使用过程模型。由此,结合词典设计视角和词典使用视角提炼出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的场景使用特征,即该类词典功能的过程复杂性和词典交际的人机交互性。目标词典的场景使用特征则进一步催生了词典内容设计和结构设计中的基本原则,即词典内容设计方面的可学性、适用性和系统性原则,以及词典结构设计方面的灵活性、层次性和交互性原则。在这个设计框架中,词典设计始于翻译学习场景中目标用户词典使用过程之初,词典使用场景观察阶段就有了设计的介入,是一种过程性融合设计。在词典设计效用测试过程中,设计场景和使用场景的融合保证了词典设计评价的完整性。词典效用测试方法是本研究的第三个研究发现。根据场景融合设计框架,本研究提出词典原型的形成及词典设计可用性细则的确定要采用迭代设计方法,即设计-测试-再设计-再测试的过程。因此,效用测试包括了词典使用过程和结果的观察与分析,来自用户的外部评价与来自编者的词典设计主体知识,这就保证了效用评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本研究的多重启示体现在理论、实践和研究方法三个方面。在理论方面,本研究引进了设计学中的场景化设计理论,对词典用户研究、词典功能理论和交际理论进行了有机整合,提出了一个基于词典设计场景和词典使用场景融合的创新设计框架,对于丰富(双语)词典设计研究理论有积极贡献。在实践方面,本研究确立了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的场景融合设计原则,具有鲜明的应用指向。本研究针对设计原则的效用测试为词典编纂实践应用提供了一种可操作路径,而代表性样条设计则对电子词典编纂实践中的词典结构和内容设计也有直接的参考价值。在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将基于设计者视角的“自上而下”的设计路径和基于词典使用场景的“自下而上”的设计路径相结合,两种设计路径扬长避短、有效互补,具有设计方法创新优势。本研究还借鉴了设计学、词典学和翻译教学等跨学科研究方法。这种跨学科和综合性的研究方法将对其他类型词典设计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安琦[2](2015)在《基于加涅学习理论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社会高度的信息化发展对我国的基础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了迎接这种基础教育信息化,就要提高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和研究深度。2000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此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作为一门正式的学校科目进驻到中小学课程的体系,也在我国掀起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的浪潮。本研究从加涅的学习理论视角出发,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目标分类,并将教学实施中涉及到的各个因素进行系统设计,以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和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转变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与学的理念,关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发展。围绕这一主题,全文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梳理了2000年到2014年关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研究文献,对比分析相关文献研究方向与维度,阐述现阶段该领域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第二: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对《纲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进行分类研究,从新的角度划分原有的教学目标,也是本文的第一个创新点。第三:结合加涅的九段教学法及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最常见的教学目标——智慧技能和态度,给出具体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设计,学习策略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这是本文的第二个创新点。第四:将智慧技能教学设计进行实践研究,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班采用结合加涅理论的教学模式。通过统计学情前测、随堂测试、课后调查问卷进行对比分析,充分说明:采用结合加涅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更受小学生欢迎,提高了课堂效率。

刘军[3](2013)在《面向中小学汉语教学的拼音输入法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论文在概述了《汉语拼音方案》诞生55年来在我国语文教育事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特别是近30多年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产生的巨大效益之后,重点描述了作者研发的规范音码汉字输入系统《国韵汉语输入系统》的技术创新成果。本文着眼于语文和汉语拼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需求,通过分析研究,开发了一个规范的、切实可行的、能够利用数字化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方案》的信息化,被专家认定名称为“国韵拼音”)为低年级语文教学提供服务的信息化工具面向中小学教学的规范拼音输入法,也提出了一种基于国韵拼音帮助的语文教学思路。详细描述了本方法用于汉语拼音教学、汉字识字教学、普通话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重点阐述了本输入法设计实现的创新点和具体过程,并通过教学实践验证了数字化汉语拼音在语文教学、汉语拼音教学、作文教学、阅读与识字教学中彰显的“助学”和“测试”作用,深度挖掘了汉语拼音的潜力,显示了数字化汉语拼音对我国语文现代化、语文教学现代化的价值与作用。《国韵汉语输入系统》已经被纳入教育部主管的国家汉字汉语学习平台。

王水成,王敏[4](2013)在《OFFICE办公软件的实用技巧》文中指出从方便、快捷、高效和美观的角度出发,文中介绍了Office软件在应用中的几种操作技巧,实践证明,这些技巧操作简便,实用性强,对于电脑写作、电子化办公等相关工作具有一定的价值。

周湛樟[5](2013)在《基于MTK平台的输入法模块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随着移动通讯的迅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众多手机芯片方案中,MTK以其成本低,开发周期短,功能强大的特点成为各个厂家的首选平台。输入法是每台手机必备模块,在MTK平台上构造各种输入法成为各款手机的差异化体验。本文围绕了MTK平台下手机输入法的开发与实践,首先介绍了MTK的体系结构,以及MTK的MMI开发具体流程与两个用户界面开发库。其次描述输入法在MTK平台上的重要性,与运行实现的过程及其接口,在PlutoMMI以及VenusMMI两个开发框架的输入法的实现,详细阐述了输入法的框架设计和实现机制,并且研究和探索如何实现一些系统不支持的功能。最后介绍了如何搭建MTK开发的环境,并在WINDOWS平台上进行交叉编译、烧制内核,以及MTK测试与仿真工具MoDIS的特点与使用。

何春锦[6](2010)在《高楼万丈平地起——再谈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输入法的教学》文中提出新《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要"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计算机的人机交流的基础技能——文字输入自然是信息技术能力的基础,是信息技术操作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而文字输入就回避不了输入法的教学。

王水成[7](2010)在《I键和i键在智能ABC中的巧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中首先列举了某些人由于不懂或不慎而在电子文挡中出现的种种错误,然后逐一介绍了录入中文大写和小写数字、录入中文日期、录入中文数量词和计量单位、录入中文数学符号的经验和技巧,所述方法简单易学、方便实用。

魏红玉[8](2009)在《浅谈智能ABC输入法的应用技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键盘输入法种类繁多,而且新的输入法不断涌现,随着各种输入法版本的更新,其功能越来越强。本文以智能ABC输入法为例,简单介绍了其插入图形符号、强制记忆词条、中文数量词的导入等使用技巧,并对其故障排除提出了解决方案。

清凉心[9](2007)在《不输紫光拼音 智能ABC输入法技巧》文中认为

党兰学[10](2006)在《汉字语法语义智能输入法总体设计与部分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中文信息处理是利用计算机对汉语信息进行自动处理,其中解决汉字输入是该领域内一项基础而又重要的工作。虽然已经有不依靠键盘输入汉字的产品问世,但汉字键盘输入法还是最普及的方式,也是中文信息处理领域中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为了提高输入法的智能性,设计实现了汉字语法语义智能输入法。本文在对现有输入法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个汉字输入法的总体设计,讨论了在Windows平台上设计实现输入法涉及到的具体技术,同时研究了非完整句子切分问题,最后给出输入法的部分实现。主要工作有:1、设计汉字语法语义智能输入法的总体框架。本文设计的输入法通过引入智能处理技术,提高输入法的智能特性。在整个框架中,将输入法系统按照功能分成模块。其中输入法智能性的输入转换模块相对独立,可以加载到其他现有输入法中,使这些输入法也具有智能的特性。2、对Windows平台上输入法实现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从输入法挂接技术入手,讨论了Windows平台上不同的挂接方法。输入法管理-输入法编辑器(IMM-IME)结构是中文Windows操作系统多语言支持的核心组件之一,为输入法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讨论了IMM-IME的基本工作原理、特点,详细分析了基于IMM-IME结构的输入法的构成、接口、设计思想以及一些重要核心技术。3、研究并实现非完整句子的切分标注。针对汉字语法语义输入法的需要,提出对非完整句子的切分标注的问题。在分析了句子非完整性对切分的影响后,对现有的分词系统做局部修改,使之能够处理非完整句子。该子系统在输入法中以DLL的方式调用,切分的结果用于减少候选字词和预测后续输入的字词。4、输入法系统部分模块的实现。对系统实现时需要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实现了系统的整体框架、系统初始化、按键事件处理、安装程序等模块。

二、智能ABC输入法实用技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智能ABC输入法实用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场景融合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术语界定
        2.1.1 词典设计
        2.1.2 场景融合
        2.1.3 电子词典
        2.1.4 翻译学习者
    2.2 电子词典研究述评
    2.3 翻译学习词典研究述评
    2.4 汉英词典研究述评
    2.5 学习者翻译能力研究述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场景融合设计关键要素
    3.1 词典类型的场景化定位
        3.1.1 词典类型定位的复杂性
        3.1.2 词典目标定位与场景融合设计
        3.1.3 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类型定位
    3.2 词典媒介功能的场景化实现
        3.2.1 存储功能与场景化的信息集成
        3.2.2 动态特征与场景化的交互界面设计
        3.2.3 媒介功能与场景化设计的挑战
    3.3 词典用户需求的场景化锚定
        3.3.1 使用场景中的用户需求
        3.3.2 设计场景中的用户需求
        3.3.3 场景融合设计中的用户需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场景融合设计框架
    4.1 场景化设计理论概述
        4.1.1 场景化设计的概念及优点
        4.1.2 场景化设计的理论框架
    4.2 汉英翻译学习场景的特殊性
        4.2.1 汉英翻译学习场景考察
        4.2.2 汉英翻译学习场景相关分析
    4.3 汉英翻译学习场景中的词典使用特征
        4.3.1 翻译学习场景中词典功能的过程复杂性
        4.3.2 翻译学习场景中词典交际的人机交互性
    4.4 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的场景融合设计框架构建
        4.4.1 场景化设计理论对词典学理论研究的意义
        4.4.2 词典场景化设计的实践可行性
        4.4.3 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的场景融合设计框架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场景融合的内容设计
    5.1 场景融合的内容设计之适用性原则
        5.1.1 语言知识的适用性
        5.1.2 翻译知识的适用性
        5.1.3 帮助信息的适用性
    5.2 场景融合的内容设计之可学性原则
        5.2.1 语言知识的可学性
        5.2.2 翻译知识的可学性
        5.2.3 语言和翻译知识的整合
    5.3 场景融合的内容设计之系统性原则
        5.3.1 语言知识的系统性
        5.3.2 翻译知识的系统性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场景融合的结构设计
    6.1 场景融合的结构设计之灵活性原则
        6.1.1 检索结构的灵活性
        6.1.2 存储结构的灵活性
        6.1.3 呈现结构的灵活性
    6.2 场景融合的结构设计之层次性原则
        6.2.1 检索结构的层次性
        6.2.2 存储结构的层次性
        6.2.3 呈现结构的层次性
    6.3 场景融合的结构设计之交互性原则
        6.3.1 检索结构的交互性
        6.3.2 存储结构的交互性
        6.3.3 呈现结构的交互性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场景融合设计的效用测试
    7.1 场景融合设计的电子词典样条示例
        7.1.1 样条的内容设计
        7.1.2 样条的结构设计
    7.2 词典场景融合设计的有效性测试
        7.2.1 测试目的
        7.2.2 测试材料
        7.2.3 测试用户
        7.2.4 数据收集
        7.2.5 测试过程
        7.2.6 结果和讨论
        7.2.7 词典设计效用测试总结
    7.3 修正后的场景融合设计框架及样条示例
        7.3.1 修正后的电子词典设计框架
        7.3.2 修正后的词典样条示例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8.1.1 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的关键设计特征
        8.1.2 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场景融合设计框架
        8.1.3 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样条的效用测试方法
    8.2 本研究的主要启示
        8.2.1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
        8.2.2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
        8.2.3 本研究的方法意义
    8.3 本研究的主要不足
    8.4 对后续研究的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基于加涅学习理论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及国内研究现状
    1.1 问题的提出
    1.2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
        1.2.1 基础性和应用性
        1.2.2 整合性和综合性
        1.2.3 发展性和时效性
        1.2.4 科学性和趣味性
    1.3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3.1 文献数量走势图
        1.3.2 研究机构分布
        1.3.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概述
        2.1.1 言语信息
        2.1.2 智慧技能
        2.1.3 认知策略
        2.1.4 动作技能
        2.1.5 态度
    2.2 学习结果理论对制定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启示
        2.2.1 言语信息类教学目标的制定
        2.2.2 智慧技能类教学目标的制定
        2.2.3 认知策略类教学目标的制定
        2.2.4 动作技能类教学目标的制定
        2.2.5 态度类教学目标的制定
    2.3 加涅的九段教学法的概述
    2.4 “九段教学法”在课程中的设计研究
        2.4.1 言语信息的教学设计顺序
        2.4.2 智慧技能的教学设计顺序
        2.4.3 认知策略的教学设计顺序
        2.4.4 动作技能的教学设计顺序
        2.4.5 态度的教学设计顺序
第三章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分类研究
    3.1 解读《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小学部分
        3.1.1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3.1.2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目标
        3.1.3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内容设置原则
        3.1.4 教材结构
        3.1.5 目标要求
        3.1.6 评价建议
    3.2 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分类研究
        3.2.1 模块一:信息技术初步
        3.2.2 模块二:操作系统简单介绍
        3.2.3 模块三:用计算机画画
        3.2.4 模块四:用计算机作文
        3.2.5 模块五~*:网络的简单应用
        3.2.6 模块六~*: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
第四章 技能习得教学设计——以《输入中文》课程为例
    4.1 教材分析
        4.1.1 教材的内容
        4.1.2 教学的编排
    4.2 学情分析
        4.2.1 学生特点
        4.2.2 内容层面
    4.3 教学目标
        4.3.1 知识与技能目标
        4.3.2 过程与方法目标
        4.3.3 情感与态度目标
    4.4 教学重难点
    4.5 教与学的方法
        4.5.1 教法
        4.5.2 学法
    4.6 教学准备
    4.7 教学过程
    4.8 教学评价
        4.8.1 教师评价
        4.8.2 学生自评
        4.8.3 学生互评
    4.9 教学反思
第五章 态度习得教学设计——以《整理文件》课程为例
    5.1 教材分析
        5.1.1 教材的内容
        5.1.2 教材的编排
    5.2 学情分析
        5.2.1 学生特点
        5.2.2 内容层面
    5.3 教学目标
        5.3.1 知识与技能目标
        5.3.2 过程与方法目标
        5.3.3 情感与态度目标
    5.4 教学重难点
    5.5 教学准备
    5.6 教学过程
    5.7 教学评价
        5.7.1 教师评价
        5.7.2 学生自评
        5.7.3 学生互评
    5.8 案例论证
    5.9 教学反思
第六章 《输入中文》教学实践研究
    6.1 实验对象
    6.2 教学实践研究结果
        6.2.1 学情调查问卷分析
        6.2.2 随堂测试结果分析
        6.2.3 课后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7.2 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建议
    7.3 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努力方向
        7.3.1 教学设计研究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7.3.2 教学实施研究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附录
    附录一 学情调查问卷
    附录二 随堂测试题
    附录三 学生随堂测试成绩
    附录四 课后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3)面向中小学汉语教学的拼音输入法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2 当前汉字输入系统研究状况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低年级语文教学与汉语拼音教学探究
    2.1 汉语拼音教学的历史发展
    2.2 汉语拼音与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2.3 信息时代汉语拼音教学面临的新的挑战
第三章 规范汉语拼音输入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1 规范音码的意义
    3.2 规范汉语拼音输入法的方案
    3.3 规范拼音输入法进入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3.3.1 规范拼音输入法进入教学的必要性
        3.3.2 规范拼音输入法进入教学的可能性
第四章 拼音输入法的架构组成与实现的技术路线
    4.1 规范拼音输入法的架构与组成
        4.1.1 输入法与系统内核的交互
        4.1.2 输入法与用户的交互
    4.2 Windows 平台下输入法实现的技术路线
        4.2.1 Windows 平台下汉字输入法的基本原理
        4.2.2 IME 的组成部分
        4.2.3 用户界面
        4.2.4 输入上下文
        4.2.5 输入法与操作系统的关系
        4.2.6 应用系统对 IME 的支持
    4.3 小结
第五章 规范拼音输入法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规范拼音输入法系统架构设计
    5.2 规范拼音输入法设计
        5.2.1 规范拼音输入法相关文件构成
        5.2.2 规范拼音输入法界面窗口的组成
        5.2.3 各种窗口的创建
        5.2.4 编码输入串拼音流的分解
        5.2.5 系统配置的设置
    5.3 其他项目设计
        5.3.1 汉字书写演示设计
        5.3.2 汉字字典设计
        5.3.3 Word 下汉语拼音注音排版
    5.4 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规范拼音输入法 DLL 程序调试
        6.1.1 断电调试
        6.1.2 输出调试
    6.2 功能与性能测试
第七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4)OFFICE办公软件的实用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Office操作实用技巧
    1、消除数学式子多占行距的毛病
    2、消除文档中的孤行
    3、扩大Word单元格的“肚量”
    4、一种字处理操作故障巧排除
    5、智能ABC属性设置及中文计量单位的巧录
        (1) 正确进行属性设置
        (2) 巧录中文数量词与计量单位
三、结束语

(5)基于MTK平台的输入法模块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研究内容及意义
    4、 论文的组织和结构
第二章 MTK 平台介绍
    1、 MTK 体系结构
    2、 MTK 平台 MMI 层介绍
        2.1 PlutoMMI
        2.2 VenusMMI
    3、 本章总结
第三章 MTK 平台输入法结构分析
    1、 输入法的运行原理
    2、 输入法的启动过程
    3、 处理键盘消息
    4、 处理触摸笔消息
    5、 输入法的输入模式切换
    6、 输入 UI 的处理
    7、 本章总结
第四章 MTK 平台上输入法模块的实现
    1、 输入法的实现思路
        1.1 输入法的总体设计
        1.2 事件的统一流程
        1.3 UI 的逻辑处理
        1.4 UI 绘制的设计
    2、 手写输入的设计与实现
        2.1 在 VenusMMI 平台下的手写输入 UI 设计与实现
        2.2 在 PlutoMMI 平台下的手写输入 UI 设计与实现
    3、 设置菜单的设计与实现
        3.1 在 VenusMMI 中设置菜单的实现
        3.2 在 PlutoMMI 中设置菜单的实现
    4、 本章总结
第五章 MTK 开发的仿真与编译
    1、 仿真工具 MODIS
        1.1 RealView 的安装
        1.2 ActivePerl 的安装
        1.3 Modis 仿真环境工程
    2、 交叉编译环境
    3、 系统测试
    4、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

(6)高楼万丈平地起——再谈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输入法的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一、目前教材中输入法的处理方法
二、目前农村学生信息技术实际情况
三、目前主流实用输入法
    1. 基于拼音的输入法
    2. 基于字形的输入法
    3. 音形结合的输入法
四、中小学信息技术输入法教学策略

(7)I键和i键在智能ABC中的巧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录入中文大、小写数字
三、录入中文日期
四、录入中文数量词与计量单位
五、录入中文数学符号
六、结束语

(8)浅谈智能ABC输入法的应用技巧(论文提纲范文)

1. 输入法介绍
2. 智能输入法的使用
    2.1 插入图形符号———“v”的应用
    2.2 中文数量词简化输入———“i”、“I”的应用
    2.3 强制记忆词条———“u”的应用
    2.4 以词定字输入功能———“[”、“]”
3. 输入法故障的处理措施

(10)汉字语法语义智能输入法总体设计与部分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输入法分类
        1.3.1 键盘输入
        1.3.2 非键盘输入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第2章 汉字语法语义智能输入法设计
    2.1 汉字语法语义智能输入法总体设计
        2.1.1 汉字语法语义输入法体系结构
        2.1.2 数据结构
    2.2 输入法码表分析与设计
        2.2.1 汉字编码的基本概念
        2.2.2 汉字输入码到内码的转换
        2.2.3 输入法码表设计
    2.3 相关智能技术
第3章 WINDOWS 平台上输入法实现技术
    3.1 WINDOWS 平台上输入法挂接的方法
    3.2 WINDOWS 平台上 IME 的设计技术
        3.2.1 输入法管理器
        3.2.2 Windows 平台上 IME 的原理
        3.2.3 IME 的体系结构
        3.2.4 IME 的设计与实现
    3.3 WINDOWS 平台上 IME 的标准接口
        3.3.1 标准的数据结构
        3.3.2 IME 编程API 函数
第4章 非完整句子的切分
    4.1 非完整句子切分的背景
    4.2 HENU 分词系统介绍
    4.3 句子的非完整性对切分的影响
        4.3.1 HENU 对非完整句子切分的不合理性
        4.3.2 非完整句子对切分正确性的影响
    4.4 切分标注子系统的实现
第5章 汉字语法语义智能输入法部分模块实现
    5.1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5.1.1 DLL 技术
        5.1.2 API 编程
        5.1.3 内存文件共享
        5.1.4 注册表技术
    5.2 系统部分模块实现
        5.2.1 系统整体框架
        5.2.2 系统初始化
        5.2.3 按键事件处理
        5.2.4 输入法安装程序实现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四、智能ABC输入法实用技巧(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英翻译学习电子词典场景融合设计研究[D]. 梁鹏程. 南京大学, 2020(04)
  • [2]基于加涅学习理论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 安琦. 云南大学, 2015(09)
  • [3]面向中小学汉语教学的拼音输入法研究与设计[D]. 刘军.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02)
  • [4]OFFICE办公软件的实用技巧[J]. 王水成,王敏. 办公自动化, 2013(16)
  • [5]基于MTK平台的输入法模块设计与实现[D]. 周湛樟. 华南理工大学, 2013(01)
  • [6]高楼万丈平地起——再谈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输入法的教学[J]. 何春锦. 教师, 2010(32)
  • [7]I键和i键在智能ABC中的巧用[J]. 王水成. 办公自动化, 2010(10)
  • [8]浅谈智能ABC输入法的应用技巧[J]. 魏红玉. 科技信息, 2009(09)
  • [9]不输紫光拼音 智能ABC输入法技巧[J]. 清凉心. 网络与信息, 2007(02)
  • [10]汉字语法语义智能输入法总体设计与部分实现[D]. 党兰学. 河南大学, 2006(11)

标签:;  ;  ;  ;  ;  

智能ABC输入法实用技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