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的侵入运动

淋巴细胞的侵入运动

一、淋巴细胞的伸入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冯肖,庞丽娟,张海俊,王宁,董双双,梁伟华,蒋金芳,齐妍[1](2021)在《结外型Rosai-Dorfman病7例临床病理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 RD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RDD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RDD主要发病部位在颌面部、乳腺及皮下组织。镜下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部分病例存在典型组织细胞吞噬现象,病变常有纤维组织、纤维母细胞和泡沫样组织细胞增生;病变可呈明暗区交替;还可见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围绕血管成靶环样。免疫表型:组织细胞中S-100、CD68均阳性,CD1a、IgG均阴性。7例患者中仅有2例复发。结论结外型RDD见多量组织细胞增生和慢性炎细胞浸润,组织学缺乏典型伸入运动特征,易与郎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结核和IgG4相关疾病混淆,需结合临床病史及免疫表型排除其他疾病后确诊。

郭笑,刘永霞,周桂芝,杨青[2](2021)在《皮肤Rosai-Dorfman病一例并文献回顾性分析》文中提出目的:皮肤Rosai-Dorfman病(cutaneous Rosai-Dorfman disease, CRDD)是一种罕见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本文对1例患者资料进行报道,并对既往文献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方法:通过PubMed查询公开发表的英文文献,对该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治疗等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检索到符合标准的183篇文献,其中包括371例患者资料。分析结果显示男女比例为1∶1.1,平均年龄为46岁,以东亚人(52.3%)最为常见。皮损主要表现为多发的结节、斑块、丘疹,常见于四肢(43.1%)、躯干(36.9%)及面部(27.2%)。该病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疾病通常呈慢性良性病程。结论:CRDD好发于东亚人群,具有一定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皮肤科医生应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张彦秀,郑宝勇,聂廷芬[3](2021)在《皮肤型Rosai-Dorfman病临床研究进展》文中指出Rosai-Dorfman病是一种良性的少见疾病,其特征是组织细胞过度产生和积累于身体的淋巴结及结外部位,结外累及仅限于皮肤的称皮肤Rosai-Dorfman病(CRDD)。CRDD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理学特征为大量的RDD细胞,以及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等炎细胞浸润,可见伸入运动,即部分组织细胞内可见被吞噬的完整的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CRDD大多是自限性的,通常不需要积极干预。目前,手术被认为是治疗小面积皮损最有效的方法。

宋坤,王娟,柴学,朱海青[4](2020)在《中枢神经系统Rosai-Dorfman病4例临床病理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 RDD)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8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诊治的4例中枢神经系统RDD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其中2例曾误诊为富于淋巴浆细胞型脑膜瘤。结果 4例RDD中男性2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8.75岁。镜下见病变组织细胞混合淋巴细胞、浆细胞成分呈结节状浸润,伴有纤维化或胶原化背景。组织细胞中可见典型的"伸入运动",即胞质内可见吞噬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及红细胞。免疫表型:组织细胞S-100、CD68、vimentin阳性,CD1a、BRAF V600E阴性,IgG4/IgG比值均<40%。结论中枢神经系统RDD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临床及影像常误诊为脑膜瘤。因此要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做出正确诊断,防止误诊。

丁俊丽[5](2020)在《皮肤Rosai-Dorfman病临床及病理分析》文中研究表明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是一种良性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了[1]。随着病理学技术的进步,RDD病例报道也不断增多,该病可同时累及淋巴结外不同部位,甚至单独发生于淋巴结外而不伴有淋巴结肿大,结外最常累及的部位是皮肤和软组织。单纯的皮肤受累者称为皮肤Rosai-Dorfman病(Cutaneous Rosai-Dorfman disease,CRDD),本病较为少见[2],临床以散在病例为主,本研究首先查询我院近8年诊断的9例CRDD患者,同时查阅中文文献中报道的CRDD病例报告,统计其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改变、治疗及预后情况,总结并分析其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以期加强临床医师对这一少见疾病的认识。第一部分皮肤Rosai-Dorfman病9例临床及病理分析研究对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2019年诊治的CRDD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所纳入的9例CRD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预后。结果:9例患者中,患者全部为中国籍,男1例,女8例,发病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8.89岁,诊断时病程2-18个月,平均病程6个月。居住地:农村2例,城镇7例。诱因:1例患者发病前有染发后搔抓史,余8例患者无明显诱因。伴随疾病:2例患者伴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1例患者有缺铁性贫血。皮损表现为丘疹结节型3例,浸润斑块型5例,肿瘤型1例。9例患者组织病理表现基本相同,真皮表现为组织细胞和炎症细胞形成的弥漫性或结节状浸润。3例患者完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2例示组织细胞表达S-100阳性、CD68阳性、CD1a阴性。结论:皮肤Rosai-Dorfman病临床较少见,中老年患者易发,大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发病前无明显诱因,皮损表现为红色结节、斑块,组织病理和(或)免疫组化可明确诊断,该病目前治疗方法多种,但预后较好。第二部分文献复习研究对象:以“皮肤Rosai-Dorfman病”、“皮肤窦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巨大淋巴结病”为检索词,“Search ALL”为检索条件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筛选出1997-2019年间与CRDD相关的病例报告。方法:统计分析国内文献报道的CRDD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共收集94例CRDD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46例,男:女=1.04:1,发病年龄从13岁到84岁不等,平均发病年龄为45.7岁,诊断时病程平均为15.1个月。64例患者表现为多发皮损,30例患者表现为单发皮损。丘疹结节型最多见,共42例患者;其次是浸润斑块型,共41例患者;肿瘤型最少见,只有11例患者。皮损颜色以红色为主,可见暗红色、红色、淡红色,部分表现为黄色或者皮色。大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少数病例可有瘙痒、压痛。最常见的受累部位是面部,其次是躯干、四肢。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90例有组织学表现的描述,其中组织细胞增殖存在于真皮内有77例患者,进一步扩展至皮下组织有13例患者。有60个病例对表皮进行描述,其中表皮正常23例,萎缩变薄19例,增生肥厚9例。组织细胞胞浆内出现炎性细胞称为“伸入运动”,在82例病例里有描述,可见吞噬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偶有红细胞和核碎片。典型病理表现为组织细胞出现在混合炎性浸润的背景中,浸润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偶有中性粒细胞和稀有的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是诊断的重要步骤,三重(S-100-CD68-CD1a)免疫染色最常见,94例患者组织细胞S-100表达强阳性或阳性,CD1a表达均阴性,其中93例CD68表达阳性,仅1例患者表达阴性。获得其中75例患者的治疗信息,患者接受了不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切除、口服或皮损内注射类固醇、化学疗法、放射疗法和冷冻疗法等。皮损完全消退方面,手术切除是最成功的治疗方法,其次是联合疗法,包括手术、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冷冻、放疗等相互联合治疗;皮损缓解方面,口服或注射激素效果最好,其次是联合疗法、药物治疗。4例患者未接受任何治疗,其中2例患者皮损无变化,1例患者显示皮损较前加重,1例患者皮损较前好转。结论:皮肤Rosai-Dorfman病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疾病,具有一定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临床医师应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

俞顺星[6](2019)在《IgG4/IgG在皮肤Rosai-Dorfman病患者血清及皮损中表达及意义》文中指出背景:Rosai-Dorfman病(RDD)又称窦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巨大淋巴结病(sinus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 SHML),是一种少见的良性非克隆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这类疾病主要发生在淋巴结,但也有25-40%的患者淋巴结外器官受累,比如皮肤、上呼吸道、眼部、骨和唾液腺等,皮肤受累者称为皮肤型Rosai-Dorfman病(Cutaneous Rosai-Dorfman disease,CRDD)。在结外受累的病变组织内见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同时伴有间质的纤维化。RDD的组织病理形态学与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有相同之处。IgG4相关性疾病为近十余年来认识的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改变也表现为大量的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其中IgG4阳性的浆细胞增多,同时伴有间质纤维化,血清中IgG4滴度升高。有文献报道Rosai-Dorfman病病理组织中也有IgG4阳性的浆细胞浸润及外周血IgG4升高,因此有学者认为Rosai-Dorfman病可能属于IgG4相关性疾病谱系中的一种,但这方面研究报道较少。在以往研究发现IgG4亚型抗体通过与表皮桥粒芯糖蛋白抗原结合是导致天疱疮发生的原因,并且急性期患者IgG4/IgG比值显着高于稳定期患者。那么IgG4/IgG与CRDD之间是否有一定的关系。目的:通过检测皮肤Rosai-Dorfman病患者血清中IgG4水平以及病变组织中IgG4阳性浆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IgG4在皮肤Rosai-Dorfman疾病中表达的意义及皮肤Rosai-Dorfman与IgG4-RD相关性。方法:收集6例于2015年5月至2018年11月在苏北人民医院皮肤科就诊,诊断为Rosai-Dorfman疾病的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45.5岁,进行临床诊疗情况和病理分析以及相关血液学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皮损中IgG和IgG4阳性浆细胞的表达情况,抽取患者血清送北京海思特医学检验实验室进行血清免疫球蛋白及IgG4水平测定。结果:1、临床表现:6例患者皮损均表现为无明显自觉症状的紫红色或暗红色结节或斑块,仅面部受累者1例,面部及躯干部同时受累者2例,仅躯干部受累者3例。1例患者伴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其余5例无淋巴结受累。2、组织病理表现:6例患者组织病理均表现为:真皮内密集组织细胞浸润(淡染区),伴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深染区),4例患者病变内可见组织细胞吞噬淋巴细胞,即“伸入运动”,浸润细胞均表达CD68,S100,不表达或少部分表达CD1a,符合皮肤Rosai-Dorfman病诊断。有3位患者的病变组织内不同程度的表达了IgG及IgG4,另外2位患者IgG阳性,而IgG4阴性,1位患者IgG和IgG4均阴性。3、6例患者中有4例检测了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和IgG4水平,其中血清中IgG4及IgG浓度均升高的只有1例,同时伴有IgE的升高,另外2例仅有IgE的升高,最后1例相关免疫球蛋白均正常。4、治疗情况:2例患者给予口服强的松和/或沙利度胺,均无明显改善,后放弃治疗,目前随访良好,1例患者给与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皮疹缩小。1例患者部分皮损接受激光治疗,另外2位患者未接受任何治疗,目前随访良好。结论:(1)、Rosai-Dorfman病仅皮肤受累者,血清IgG4水平正常,伴有淋巴结受累者血清IgG4水平升高。(2)、皮肤Rosai-Dorfman病患者血清IgE升高是否与该病的发生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IgE水平的升高与IgG4的升高是否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有待大样本调查研究。(3)、4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血清IgG4水平升高。3例患者组织病理中有IgG4阳性浆细胞表达,但表达量均较低,IgG4在皮肤Rosai-Dorfman病中具有致病作用、保护作用、还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反应等目前还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与探讨。(4)、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对于皮肤Rosai-Dorfman病局限性皮损有较好的疗。(5)、本研究中有3例患者皮疹在两个及两个以上部位,这些部位皮疹的发生,是由一个皮疹部位的RDD细胞随着血液循环流向其它部位导致相应部位产生相同的皮损,亦或是它们之间的发生并无实质性的关联,以及以后是否会在其它部位出现相似的皮损等情况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以及随访观察。

江玲燕,陈晓红,李平栋[7](2018)在《11例头颈部Rosai-Dorfman病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11例头颈部Rosai-Dorfman病(RDD)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及治疗随访情况。方法对2004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在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受诊治的11例头颈部RDD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在11例患者中(男性/女性比例1:1.75;年龄范围18~80岁,平均53.9岁),病变最常发生在鼻腔或鼻窦(7例,63.6%),其次为喉部(3例,27.3%),其中2例(18.2%)兼有鼻腔鼻窦和喉部的病变,其他病变部位发生于鼻背皮肤、甲状腺、眼眶各1例(9.1%)。免疫组化呈CD1a阴性11例(100%),S-100阳性10例(90.91%)。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治疗。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0月,平均37.8月),其中4例无复发,2例复发。结论头颈部的RDD很少见,最常发生于鼻腔或鼻窦,其次为喉部。该病诊断需建立在典型的组织学特征、病理学和免疫组化基础上,且免疫组化S-100和CD68阳性有助于正确诊断。

王晶晶,于艳,陈少君,姚春海,佘远遥[8](2018)在《皮肤Rosai-Dorfman病》文中指出1病历摘要患者男,56岁。因双耳郭、胸部及背部结节、斑块伴瘙痒6个月余,于2016年11月29日来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皮肤科就诊。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侧耳郭、右侧胸部及背部陆续出现暗黄红色结节及斑块,进行性加重,轻度瘙痒。先后于多家医院皮肤科就诊,诊断为"毛囊炎"、"瘢痕疙瘩"等,予红霉素软膏、

张莹[9](2018)在《皮肤型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分析及IgG4在其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皮肤型 Rosai-Dorfman 病(cutaneous rosai-dorfman disease,CRDD)是一种罕见的、仅累及皮肤的良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因其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和预后均与系统性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不同,目前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部分研究认为可能与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4-RD)有关。本研究首先统计我院近年来诊断的75例CRDD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改变及治疗和预后,总结并分析其临床及组织学特点,以期加强对这一少见疾病的认识。其次,我们检测了患者组织中IgG和IgG4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及组织学改变初步探讨了本病与IgG4-RD的关系。第一部分皮肤型Rosai-Dorfman病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分析目的分析皮肤型Rosai-Dorfman病(CRDD)患者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进一步指导临床决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201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诊治的75例CRDD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其预后。并收集44例患者的HE切片,分析其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75例患者中,男40例,女35例,男女比例为1.14:1,发病年龄44.1±11.5岁,诊断时病程8.6±6.7月,就诊年龄44.8±11.5岁。32例表现为单发皮损,24例皮损≥5个或泛发。52例皮损主要表现为暗红或紫红色斑块,表面凹凸不平,周围可见卫星灶,18例皮损以孤立结节为主,4例皮损表现为多发痤疮样丘疹,仅1例皮损表面形成溃疡。皮损最常见于面部(58.67%),以颊部为主,其次是躯干和四肢。皮损大小从5到150毫米不等。63例患者无明显症状,少数自觉轻度瘙痒或疼痛。44例组织标本中,病变主要位于真皮内,36例同时累及真皮和皮下组织。所有皮损均可见数量不等的组织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浸润模式分为弥漫性(68.18%)、结节性(18.18%)或附属器及血管周灶状浸润(13.64%)。病变中组织细胞体积较大,胞质丰富淡染,部分病例可见特征性的伸入运动,4例可见组织细胞位于扩张的脉管内。所有皮损均可见附属器及血管周围大量成熟浆细胞浸润。8例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3例形成淋巴滤泡样结构。13例可见中性粒细胞性微脓肿形成。33例存在不同程度的间质纤维化改变,其中3例胶原纤维呈席纹状排列。皮下组织受累的病变中可见小叶性脂膜炎样改变,其中11例显示微小血管受累。对66例患者进行为期2到140月的随访,14例接受手术切除治疗,仅1例术后20月出现原位复发且皮损面积变大。7例未接受任何治疗,其中3例皮损完全自行消退,消退时间为5.3±1.5月。余45例分别接受了多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包括系统口服糖皮质激素、羟氯喹、甲氨蝶呤和(或)局部皮损内注射糖皮质激素、局部浅层X线放疗等,显示总缓解率为97.78%,完全缓解率为48.89%,缓解时间为8.7±5.5月,但7例皮损缓解后5到20月内出现复发,再次治疗有效,仅1例经多种方案治疗后皮损无明显好转且皮损逐渐增多。所有患者诊断时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现淋巴结或系统受累征象。结论CRDD相对罕见。皮损表现为暗红色斑块伴黄红色丘疹、结节具有提示意义,组织病理学表现为大量组织细胞浸润、伸入运动及S-100表达阳性有诊断意义。该病预后较好,需与多种炎症性及肿瘤性疾病鉴别。第二部分IgG4在皮肤型Rosai-Dorfman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目的测定皮肤型Rosai-Dorfman病(CRDD)患者组织中IgG4及IgG阳性浆细胞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及组织学特点探讨其与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2018年于我院行皮肤活检的44例CRDD患者的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IgG4和IgG染色,计数3个最高密度处每高倍镜视野(per high-power field,HPF)IgG4和对应区域IgG阳性浆细胞数,计算平均值及IgG4/IgG比值。结果所有44例皮损中均可见不同数量的IgG4和IgG阳性浆细胞。IgG4阳性浆细胞数从2到131个/HPF不等,平均为34±31个/HPF,其中16例IgG4阳性浆细胞数大于30/HPF,但均小于200/HPF;IgG阳性浆细胞数从28到359个/HPF不等,平均为 151±90 个/HPF。IgG4/IgG 比值为 23.6%±16.4%,仅 5 例皮损 IgG4/IgG比值大于40%。结论虽CRDD皮损中均可见不同程度纤维化改变及IgG4阳性浆细胞表达,但结合临床及组织学改变,并不足以诊断为IgG4-RD,IgG4在CRDD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贾金靖,张海涛,郑焱[10](2017)在《皮肤Rosai-Dorfman病2例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例1女,44岁,背部结节并斑块半年。例2女,25岁,面部结节1个月。皮损组织病理均显示:真皮内病变区域呈深染区和浅染区相间分布,可见组织细胞"伸入运动"。免疫组织化学示:组织细胞CD68及S100(+),CD1a(-)。诊断:皮肤Rosai-Dorfman病。采取手术切除皮损治疗,随访2年,未见复发。

二、淋巴细胞的伸入运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淋巴细胞的伸入运动(论文提纲范文)

(1)结外型Rosai-Dorfman病7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2.2 病理检查
        2.2.1 眼观
        2.2.2 镜检
    2.3 免疫表型
    2.4 随访
3 讨论
    3.1 临床特点
    3.2 病理特征
    3.3 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
    3.4 鉴别诊断
    3.5 治疗与预后

(2)皮肤Rosai-Dorfman病一例并文献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回顾性分析
    2.1 资料来源
    2.2 方法
    2.3 结果
3 讨论

(3)皮肤型Rosai-Dorfman病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1.1感染学说
    1.2 免疫学说
    1.3 遗传学说
    1.4 可伴发恶性肿瘤
2 临床表现
3 组织病理学特征
4 影像学检查
5 诊断和鉴别诊断
6 治疗和预后
7 结语

(4)中枢神经系统Rosai-Dorfman病4例临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特点
    2.2 病理检查
    2.3 免疫表型
    2.4 病理诊断
3 讨论

(5)皮肤Rosai-Dorfman病临床及病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第一部分 皮肤Rosai-Dorfman病9 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2.1 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研究方法
    2.2 结果
        2.2.1 一般资料
        2.2.2 临床特点
        2.2.3 组织病理学改变
        2.2.4 治疗、预后及随访情况
    2.3 讨论
第二部分 文献复习
    3.1 对象与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2 结果
        3.2.1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3.2.2 组织病理学改变
        3.2.3 治疗及预后
    3.3 讨论
4全文小结
本论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IgG4/IgG在皮肤Rosai-Dorfman病患者血清及皮损中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临床资料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器材
    1.4 实验方法
2.结果
    2.1 六例患者组织中IgG4及IgG表达情况
    2.2 四例患者血清中IgG4及IgG等免疫球蛋白的表达情况
3.讨论
    3.1 CRDD概况
    3.2 CRDD与 IgG4-RD之间的关系
    3.3 CRDD病理特点以及鉴别诊断
    3.4 CRDD患者血清中IgG4及IgG表达情况
    3.5 CRDD多个皮疹之间的关联
    3.6 血清IgE与 IgG4 之间的关系
    3.7 RDD细胞与IgG4 之间的关系
    3.8 IgG4/IgG与 CRDD之间的关系
    3.9 CRDD的治疗
4.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11例头颈部Rosai-Dorfman病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2临床表现
        1.3组织病理学特征
        1.4治疗和随访
    2讨论与分析

(8)皮肤Rosai-Dorfman病(论文提纲范文)

1病历摘要
2讨论

(9)皮肤型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分析及IgG4在其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全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皮肤型Rosai-Dorfman病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分析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IgG4在皮肤型Rosai-Dorfman病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及参加学术活动情况
致谢

(10)皮肤Rosai-Dorfman病2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2讨论

四、淋巴细胞的伸入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 [1]结外型Rosai-Dorfman病7例临床病理分析[J]. 冯肖,庞丽娟,张海俊,王宁,董双双,梁伟华,蒋金芳,齐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1(11)
  • [2]皮肤Rosai-Dorfman病一例并文献回顾性分析[J]. 郭笑,刘永霞,周桂芝,杨青.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1(05)
  • [3]皮肤型Rosai-Dorfman病临床研究进展[J]. 张彦秀,郑宝勇,聂廷芬. 皮肤病与性病, 2021(02)
  • [4]中枢神经系统Rosai-Dorfman病4例临床病理分析[J]. 宋坤,王娟,柴学,朱海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0(02)
  • [5]皮肤Rosai-Dorfman病临床及病理分析[D]. 丁俊丽.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6]IgG4/IgG在皮肤Rosai-Dorfman病患者血清及皮损中表达及意义[D]. 俞顺星.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7]11例头颈部Rosai-Dorfman病的临床分析[J]. 江玲燕,陈晓红,李平栋.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8(06)
  • [8]皮肤Rosai-Dorfman病[J]. 王晶晶,于艳,陈少君,姚春海,佘远遥.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8(09)
  • [9]皮肤型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分析及IgG4在其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研究[D]. 张莹.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8(02)
  • [10]皮肤Rosai-Dorfman病2例并文献复习[J]. 贾金靖,张海涛,郑焱.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7(10)

标签:;  ;  ;  ;  ;  

淋巴细胞的侵入运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