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玄奘遗迹之谜

台湾玄奘遗迹之谜

一、台湾玄奘舍利之谜(论文文献综述)

张总,曹元琪[1](2021)在《新见十斋记碑与宝顶十斋日像》文中提出大足宝顶大佛湾第20号巨龛"地藏十王地狱变",亦应可称"双十斋日变相龛"。因其中不仅具十王地藏诸狱变相,更有每月十斋日之仪轨——念诵诸佛菩萨名、免入诸地狱。此十斋日是两众居士(优婆塞、优婆夷)日常遵守八关斋戒之时日。新见中古《〈每月十斋记〉并〈心经〉》碑,不仅铭出《每月十斋记》等文,还镌出斋日下界神只图像,与宝顶此龛雕造可以配合,呈现出斋日图像的完整环节——下界神只、诸佛菩萨、诸地狱,体现出中古社会居士大众所流行的宗教生活之面貌。宝顶此龛含亡者之十斋日、并生者之十斋日,前者以十王地藏地狱变体现、后者以斋日佛菩萨与狱变体现,交错构成,两者有区别又联结、更有相互调适,可达到冥界阳间两利之功用。文中就斋日缘起、道佛关涉及国家参用之复杂关联有深入探考。

刘屹[2](2021)在《敦煌所谓“白衣佛”问题之我见》文中研究表明一、问题所在敦煌莫高窟第254、263、288、431、435窟,这5个北朝的中心塔柱窟的西壁(後壁)中央,分别描绘了一尊"白衣佛"。早在1980年,贺世哲先生率先引用《观佛三昧海经》卷四"纯诸白佛"四字,指出这几尊"白衣佛"都是佛教徒入塔观像时所观的"白佛"[1]。1982年出版的《敦煌石窟内容总録》,分别称它们爲"白衣佛"或"白衣佛説法图"[2]。

孙英刚[3](2021)在《佛教与谶纬之间:《马宝颂》所见梁武帝时代的信仰与王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太清元年(547)四月,皇太子萧纲(503-551)作《马宝颂》献给梁武帝。李延寿《南史》作"《宝马颂》"。"宝马"、"马宝"看似只是词序颠倒,但其背后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传统实则迥异。前者可在中国传统天人感应、五德终始学说中得到解释,后者却是佛教理想统治者转轮王(Cakravartin)的符号和礼器,反映的是佛教的王权理念。萧纲的《马宝颂》是一篇极为重要的反映当时思想、信仰与政治关系的文本,有助于揭开萧梁时期政治史的许多内在逻辑和历史脉络,更是南朝时期佛教理念渗入政治修辞和文学写作的经典案例。中古时期佛教流传中国,既是宗教信仰的输入输出,也是政治意识形态的冲击与融合。大量相关的术语和理念,也在中古时期的书写中出现。《马宝颂》这类文本,是第一手的史料,反映的是当时政治思想和政治宣传的实态。

李瑞哲[4](2021)在《龟兹石窟壁画布局反映的小乘说一切有部佛教思想》文中研究指明龟兹石窟壁画主要集中在中心柱窟、方形窟与大像窟内,而以中心柱窟最具代表性,以本生(jataka)、因缘(nidana)、譬喻(avadana)和佛传(The Life of the Buddha)故事画等形式加以表现,壁画题材主要表现小乘佛教(Hinayana) "说一切有部"(Sarvastivadin)的思想内容。马世长等学者对龟兹石窟主室券顶与后室壁画内容进行了分类研究。1法国学者勒愕玛(Emmanuelle Lesbre)注意到了龟兹中心柱石窟券顶上的壁画为混合题材。

周同童[5](2021)在《西安市国保级佛塔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现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李沛[6](2021)在《《律相感通传》研究》文中指出

黄国清[7](2021)在《《大智度论》的菩萨观研究》文中认为在大乘佛教,菩萨取代声闻行者,成为修行典范人物。声闻乘已有菩萨观念,指释尊成佛前的身份;而大乘行者皆以菩萨自居,效法佛陀自利化他的伟大实践。"菩萨摩诃萨"成为《大智度论》的解释要题。为厘清与对显大乘菩萨思想,论中引述并批判说一切有部的菩萨学说,或以缺乏经典依据,或依大乘经典所说,一一驳斥其主要观点。如此批判的目的,意在将人导入大乘菩萨理念;而依大乘经说,声闻人应难以接受。《大智度论》有专门部分解释"菩萨"与"摩诃萨"。菩萨志求无上菩提,誓愿坚定不移,以大愿与大悲为支撑,修学六波罗蜜行,自觉并化他,直至圆成佛果。菩萨分退转与不退转(阿鞞跋致),久修六波罗蜜行,入菩萨位,证无生法忍,获得受记,即成不退转菩萨,亦为"摩诃萨"。摩诃萨意谓大勇心有情,菩萨欲成摩诃萨,须将般若波罗蜜作为修行核心,了悟诸法实相,以无执心广修万行,积极济度一切有情,进入无生法忍的体证。

心举,能智[8](2021)在《《无碍解道》刍议》文中提出《无碍解道》属"观行论"的一种,是一部相当罕见的以指导止观修习实践为主的论书。论中不乏类似"释经论"的内容,却与《义释》的释经风格迥异;论书整体上更偏重"观行论",通过分别法相和更微细的行相对修学者的正观实践加以指导,在"安般念论"等篇中更对如何修习入出息以达到寂止修行的定境详加分说,揭示了若干契经中隐而未发的"秘法"。另外,《无碍解道》中对"智"与"慧"的讨论篇幅宏大而且见解独到,是从契经中选取了更适用于修证的角度对佛法所做的一种概括,既可指导修行实践,又可资行人以己之所学与经意相互印证。

柴根[9](2021)在《早期僧传中僧人的死亡书写研究 ——以慧皎、道宣的两部《高僧传》为考察中心》文中认为

黄文镐(Hawong Moon Ho)[10](2020)在《中国与朝鲜半岛佛教及建筑交流与影响探(10世纪之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关注佛教初传到十世纪之间,中国对朝鲜半岛佛教与建筑文化的影响,研究的素材包括寺院遗址、宗教文物和历史典籍,在过往研究的基础上,论文通过考据、计量、比较等历史研究方法,共分六个章节展开详细的讨论。第一章绪论介绍了韩国佛教史和佛教建筑史的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使用的历史观念和方法。第二章通过坟墓壁画及考古遗址介绍了初传时期朝鲜半岛本土的建筑风貌及形式特征,并阐明了佛教初传与当时国际政治之间的关系。第三章系统盘点了朝鲜古三国在用佛教强化王权的前提下所营建的寺院和佛塔。第四章在国际文化交流的背景下,梳理了朝鲜半岛对中国佛教建筑文化的学习和挪用。第五章讨论了统一新罗时期典型三层塔和双塔伽蓝模式的起源。第六章顺着宗派和宗谱的线索,探明了留学僧的求学轨迹,并纠正了韩国佛教界对八角塔起源的固有认识。论文得出如下重要结论:1、佛教最初传播到朝鲜半岛并非文化的自发流动,而是出于国际政治局势的结盟需要。2、佛教传播到朝鲜半岛的路径除了经由中国大陆外,也经由中亚和蒙古高原。3、古三国时期营建的所有佛教寺院和佛教理论都是王室和贵族强化统治的手段。4、芬皇寺模砖石塔及慈恩寺塔源自天竺佛陀伽耶精舍大塔。5、古三国时期的“三堂一塔”源自北朝盛行的三尊立佛上设塔的青州形制。6、新罗曾模拟长安城+终南山的“长安模式”改造自己的王京和南山。7、华严学的兴盛催生出新罗独特的三层石塔和双塔伽蓝布局。8、新罗留学僧求禅轨迹依次为湘赣西堂·马祖和福建雪峰。9、韩国八角僧塔不是朝鲜半岛的特有形制,它的原型来自于中国南宗,江西杨岐寺的乘广禅师塔为实证。

二、台湾玄奘舍利之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台湾玄奘舍利之谜(论文提纲范文)

(2)敦煌所谓“白衣佛”问题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所在
二、“佛影”顔色
三、佛不衣白
四、白衣瑞像
五、余论

(3)佛教与谶纬之间:《马宝颂》所见梁武帝时代的信仰与王权(论文提纲范文)

一、《马宝颂》还是《宝马颂》:两套政治理念和政治修辞
二、佛文时代:“马宝”进入中古书写
三、《马宝颂》与侯景来降及萧梁的政治理念
四、余论:重新认识中古时期的“文学作品”

(10)中国与朝鲜半岛佛教及建筑交流与影响探(10世纪之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佛教艺术之建筑
        1.1.1 “艺术”、“美”之考
        1.1.2 样式、tectonic、以及物质文化
    1.2 再考韩国佛教史文献
        1.2.1 《三国史记》考
        1.2.2 《三国遗史》考
    1.3 韩国佛教史学与佛教建筑史学的历程、以及时代区分
        1.3.1 韩国佛教史的时代区分
        1.3.2 韩国佛教建筑史
    1.4 关于宗派以及来华求法僧的先行研究小考
        1.4.1 宗派
        1.4.2 求法僧人的研究
    1.5 佛教复兴时期的历史观-从Benjamin的《Theses on the concept of history》中学习
    1.6 金堂考
        1.6.1 现代韩国建筑史界的常用词
        1.6.2 韩日古文献中金堂以及起源
        1.6.3 关于金堂之初步结论:
    1.7 着手前言
        1.7.1 佛教建筑史研究的难点
        1.7.2 Bilingualism
第2章 初传时期朝鲜半岛的建筑文化
    2.1 原始建筑至乐浪建筑
        2.1.1 原始建筑
        2.1.2 乐浪文化及建筑的影响
    2.2 高句丽坟墓壁画与考古遗址
        2.2.1 高句丽古坟及壁画中的建筑
        2.2.2 内外层双槽平面
    2.3 初传与各国公认( 4、5 世纪)
        2.3.1 高句丽
        2.3.2 百济
        2.3.3 新罗
第3章 古三国的王权强化及佛教圣王思想的普及
    3.1 转轮王小考
        3.1.1 韩国古三国“全轮圣王”之概念的流通与实现
    3.2 高句丽七宝行事图与八角佛塔
        3.2.1 5 世纪高句丽古坟壁画与七宝行事图
        3.2.2 高句丽八角塔与北凉石塔
    3.3 百济大通寺、王兴寺及弥勒寺
        3.3.1 早期百济佛教思想及建筑
        3.3.2 大通寺考
        3.3.3 王兴寺
        3.3.4 弥勒寺
    3.4 新罗芬皇寺和皇龙寺
        3.4.1 古新罗中期出现的佛教式王名
        3.4.2 善德女王和慈藏
        3.4.3 芬皇寺及皇龙寺塔
第4章 法水东流—大乘佛教物质文化的东渐
    4.1 关于佛教信仰空间的诞生
        4.1.1 大月氏·贵霜起立的佛教造型
        4.1.2 寺与伽蓝
        4.1.3 塔与窣堵波
    4.2 伽蓝配置
        4.2.1 东亚佛寺遗址中所见的伽蓝布局的变化
        4.2.2 品字形塔堂配置的背景考
    4.3 立刹及九层佛塔
        4.3.1 舍利信仰与造塔
        4.3.2 方形塔
        4.3.3 7 世纪在海东流行的九层木塔
        4.3.4 高层砖塔的出现-芬皇寺石塔
    4.4 以瓦解释
        4.4.1 在朝鲜半岛屋瓦的出现与普及
        4.4.2 中国南朝“瓦作”的受容及传播-大通寺式瓦
        4.4.3 南朝梁之影响
    4.5 佛国时期的理想城市“长安”
        4.5.1 新罗人的“长安”
        4.5.2 室罗伐-佛教传入及王京的变化
        4.5.3 6-8 世纪“长安模式”的东亚都城
第5章 莲花满开—统一新罗时期的佛教艺术
    5.1 留学僧与教学发展
        5.1.1 7、8 世纪“华严Avata?saka”的流行及影响
        5.1.2 元晓和新罗华严学的成熟
        5.1.3 法华在新罗
        5.1.4 华严十刹考以及初期华严寺院
    5.2 石塔之国
        5.2.1 木塔转变石塔
        5.2.2 百济定林寺石塔
        5.2.3 统一新罗石塔的典型化
        5.2.4 三层塔的造塔依所经考
    5.3 双塔形制
        5.3.1 对于双塔式伽蓝的先行研究
        5.3.2 新罗双塔式伽蓝遗址的现况与分布
        5.3.3 7、8 世纪在东亚流行的双塔形制及新罗的特点
        5.3.4 统一新罗双塔形制起源说考
    5.4 佛国寺与石佛寺
        5.4.1 关于佛国寺与石窟寺的先学研究成就
        5.4.2 统一新罗时期的佛国寺
        5.4.3 由朝鲜时期至今的佛国寺
        5.4.4 解读佛国寺设计概念
        5.4.5 石窟寺石室设计
    5.5 释迦塔及多宝塔
        5.5.1 韩国庆州多宝塔形象起源小考
        5.5.2 西石塔及无垢净光塔
第6章 “禅宗”的诞生及传灯
    6.1 宗派化的禅宗历史与其物质文化
        6.1.1 派别
        6.1.2 宗谱与“立塔树碑”僧塔的出现
    6.2 在唐僧塔形制的演变
        6.2.1 长安地区的早期僧塔
        6.2.2 中国式葬礼传统与单层禅宗墓塔
        6.2.3 神会以后-湘赣地区的僧塔
    6.3 .罗末丽初八角亭形僧塔史的再考
        6.3.1 来华求禅灯的新罗僧侣
        6.3.2 迦智山宝林寺-正统禅灯在朝鲜半岛
        6.3.3 八角亭式僧塔的形制与分布
        6.3.4 乘广禅师塔及塔碑
        6.3.5 考辨草堂寺鸠摩罗什舍利塔
    6.4 新教理的新式佛寺
        6.4.1 古佛与露柱
        6.4.2 新罗末禅寺与湘赣禅寺
    6.5 五代传灯中心雪峰山
        6.5.1 唐末五代时期东亚佛教中心—雪峰山门
        6.5.2 《祖堂集》和南宗禅雪峰系
        6.5.3 高丽国初期法眼宗的兴起及其寺址
        6.5.4 雪峰寺之古貌
    6.6 中国南方建筑文化对韩国古建筑的影响
        6.6.1 韩国古建筑中可见的中国南方建筑因素
        6.6.2 航海时代的中韩文化交流线
    6.7 小结:传灯的物质证据
第7章 结论
    7.1 韩国佛教史及金堂
    7.2 初传时期朝鲜半岛建筑
    7.3 佛教圣王思想的普及
    7.4 法水东流
    7.5 莲花满开
    7.6 “禅宗”的诞生及传灯
    7.7 后续研究
参考文献
    1.绪论
    2.初传时期朝鲜半岛的建筑文化
    3.古三国的王权强化及佛教圣王思想的普及
    4.法水东流
    5.莲花满开
    6.“禅宗”的诞生及传灯
图片目录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附录 E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台湾玄奘舍利之谜(论文参考文献)

  • [1]新见十斋记碑与宝顶十斋日像[J]. 张总,曹元琪. 大足学刊, 2021(00)
  • [2]敦煌所谓“白衣佛”问题之我见[J]. 刘屹. 敦煌吐鲁番研究, 2021(00)
  • [3]佛教与谶纬之间:《马宝颂》所见梁武帝时代的信仰与王权[J]. 孙英刚. 世界宗教研究, 2021(04)
  • [4]龟兹石窟壁画布局反映的小乘说一切有部佛教思想[J]. 李瑞哲.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21(00)
  • [5]西安市国保级佛塔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现状研究[D]. 周同童. 西北大学, 2021
  • [6]《律相感通传》研究[D]. 李沛. 西北大学, 2021
  • [7]《大智度论》的菩萨观研究[J]. 黄国清. 普陀学刊, 2021(02)
  • [8]《无碍解道》刍议[J]. 心举,能智. 普陀学刊, 2021(02)
  • [9]早期僧传中僧人的死亡书写研究 ——以慧皎、道宣的两部《高僧传》为考察中心[D]. 柴根. 西北大学, 2021
  • [10]中国与朝鲜半岛佛教及建筑交流与影响探(10世纪之前)[D]. 黄文镐(Hawong Moon Ho). 清华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台湾玄奘遗迹之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