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酚的发展、应用与发展

甲酚的发展、应用与发展

一、甲酚的开发应用与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王蕊[1](2021)在《催化臭氧氧化用新型抗硅催化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煤化工废水污染物浓度高,毒性强,难于被微生物降解,若不经处理或只进行简单处理直接排放将会严重破坏水体环境和威胁人类健康。在对煤化工废水处理过程中,发现催化剂易被废水中硅酸盐包覆进而失活,严重制约了催化臭氧氧化技术(CWOO)在处理煤化工废水中的应用。本研究为解决臭氧催化剂被硅包覆进而失活这一问题,开发了新型CWOO用抗硅催化剂,并对其作为CWOO催化剂降解含硅间甲酚模型废水效果进行了评价。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首先对多种商业和自制的催化剂载体进行了吸硅性能评价,发现实验室自制的KD-6微球炭和ZSM-5分子筛载体表现出优异的抗硅性能。基于上述两种载体制备了一系列负载Fe的微球炭催化剂和分子筛催化剂,进一步评价抗硅性能。以微球炭系列中抗硅性能最好的KD-Fe-3催化剂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手段对其表面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以含间甲酚和二氧化硅的混合溶液为模型底物进行CWOO实验,采用响应面法对其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投加量为1.5 g/L,反应时间为24.97 min,臭氧浓度为70 mg/L,溶液初始pH为4.56,硅浓度为86.81 mg/L以及间甲酚浓度为77.80 mg/L,此时CWOO反应间甲酚转化率100%,TOC去除率是单独臭氧氧化反应体系中TOC去除率的4倍。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连续240 h CWOO反应评价,催化剂仍能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进一步研究发现KD-Fe-3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机理为自由基机理(·OH,O2·-以及1O2)。以ZSM-5分子筛为载体,使用等体积浸渍的方法制备抗硅催化剂。主要考察了催化活性组分种类、前驱体盐溶液种类、焙烧温度和活性组分负载量等相关制备工艺对催化剂抗硅性能和CWOO降解含硅间甲酚模型废水效果的影响。其最优制备条件:活性组分为Fe,前驱体盐为Fe(NO3)3,焙烧温度为500℃,负载量为3 wt%。此时间甲酚转化率100%,TOC去除率为36.35%,且抗硅效果良好。

赵晓强[2](2021)在《ZSM-23和高硅ZSM-5分子筛的合成及邻甲酚异构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间甲酚作为精细化学品和最重要的化工中间体之一,在农药、医药、染料等的制造方面都有着诱人的应用前景。现有工业生产中已经可以批量生产高品质的邻甲酚和对甲酚单体,但间甲酚单体还是由甲酚混合物分离制得,或是间甲苯胺水解制备,不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的生产。因此寻找一个原材料来源丰富且成本低廉,可以经过简单反应直接一步制备间甲酚的催化剂势在必行。沸石分子筛因为独特的孔道结构和可调变的酸性,且在化工领域已经有广泛的应用,所有这些都激励人们尝试利用沸石分子筛来制备高品质间甲酚。本文研究了具有MTT构型的ZSM-23沸石分子筛以及MFI构型的高硅铝比ZSM-5沸石分子筛,分别系统的考察了碱度、模板剂等各项影响因素对合成的分子筛性能的影响。然后我们选择其中形貌均匀、结晶度较高的晶体,制备H型催化剂,用于邻甲酚异构制备间甲酚催化反应并作出评价,试图探究影响邻甲酚异构的催化性能诸因素。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以异丙胺为结构导向剂,采用动态水热法制备硅铝比为100的ZSM-23沸石分子筛,并考察了碱度、模板剂添加量、水含量以及晶化时间对整个ZSM-23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MTT晶相的最佳Na2O/Si O2为0.08,过低的碱度导致无法完全晶化,而碱度过高却又合成了MFI晶相;最佳IPA/Si O2为0.67,之后随模板剂逐渐提高,出现晶体沿着特定的晶相生长现象;最佳H2O/Si O2为30,水含量对整个合成体系影响不大;在40-48h内均可以合成纯相MTT晶体,但随着晶化时间的延长,结晶度降低,有MFI杂晶生成。2、以相对较为廉价的正丁胺(ZDA)为结构导向剂,在静态条件下采用两段式水热法,合成出硅铝比为500的ZSM-5沸石分子筛,并探究碱度、水含量、模板剂添加量、晶化时间、硅源等影响因素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高硅分子筛的最佳碱硅比为0.025,晶体形貌均为六边形薄片,且粒径随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水含量对合成高硅分子筛影响不大,但过高的水含量会导致相对结晶度下降;最佳ZDA/Si O2为0.16,过低的模板剂含量不足以诱导分子筛的合成,适当的提高模板剂含量,晶体形貌粒径及相对结晶度均有大幅提高;在晶化24h后,晶化时间的延长并不会对晶体产生太大的影响,过长的晶化时间可能会溶解部分晶体;以美高硅胶为硅源合成出的分子筛形貌较为均匀,但以白沙河硅胶为硅源所合成的分子筛粒径较小且呈现不规则堆积,而且相对结晶度有一定的降低。3、选取结晶度较高、形貌均匀的ZSM-5分子筛原粉,通过铵交换制备一系列不同酸性质、形貌、硅铝比的H型催化剂,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考察其对邻甲酚异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评价结果表明:对于酸性质,含L酸较多的80 Na催化剂对间甲酚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可达73.33%,而含L酸较少的80 H催化剂的转化率以及收率却又高了许多,说明L酸是邻甲酚异构制备间甲酚的活性中心;对于形貌,粒径小的Z-1催化剂样品由于具有较短的扩散通道,有利于反应产物及时扩散出去.邻甲酚的转化率较高,但副反应产物对甲酚的及时扩散,造成间甲酚的选择性略低.反之,粒径较大的Z-2催化剂样品,邻甲酚的转化率较低,间甲酚选择性较高;对于硅铝比,高硅铝比的催化剂具有较多的L酸中心,较高的间甲酚选择性,但L酸酸量的减少,又使邻甲酚的转化率较低。

桂文莹[3](2021)在《三价锰系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对氯苯酚邻位甲基化反应中的研究》文中认为对氯邻甲酚是一种重要的精细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做防腐剂、消毒剂、杀菌剂及合成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中间体等。传统合成对氯苯酚衍生物的方式主要为酚类物质的氯化,此工艺在生产的过程中存在氯原子利用率低、副产物污染严重和设备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甲醇产能大,价格稳定。对氯苯酚与甲醇气相邻位甲基化生产对氯邻甲酚同时具备生产成本低廉、利于进一步扩大生产、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合成工艺和原子利用率高等优点,可以替代传统的氯代工艺成为大批量合成对氯邻甲酚的新选择。因此,设计和开发具备原料转化率高、单邻位选择性高、循环次数多和使用寿命长的催化剂是实现此工艺工业化的关键。本论文以不同方法合成了一系列Mn2O3系催化剂,评价了催化剂在对氯苯酚与甲醇气相邻位甲基化反应的活性。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N2吸附脱附、扫描电子显微镜、NH3/CO2程序升温脱附、H2程序升温还原、固体紫外和热重-差热等系列表征,对反应前后、不同焙烧温度和不同元素配比的催化剂进行了细致研究。将这些表征结果同目标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和产物选择性相关联,并解释了脱氯反应的机理。讨论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催化活性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一、沉淀法制备Mn2O3催化剂在对氯苯酚与甲醇气相邻位甲基化反应中的研究采用氨水沉淀法制备了Mn2O3催化剂。经过不同温度焙烧,制备了不同结晶度、酸碱位丰度、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的催化剂样品。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评价了其反应性能,产物分析结果表明,脱氯为该反应的主要副反应。我们对脱氯进行细致的研究。将载气由N2换为H2/Ar混合气,证明了甲醇分解产生的H2不会使对氯苯酚脱氯。将甲基化试剂由甲醇换为甲醛溶液,脱氯反应受到抑制,说明甲醇是对氯苯酚类物质脱氯的主要原因。XRD、XPS和TG-MS表征表明反应过程中Mn3+被还原为Mn2+且催化剂表面氧物种分布发生了变化。在总结对氯苯酚和甲醇的反应历程和反应机理后,提出了一种甲醇使对氯苯酚类物质脱氯的机理。通过XRD和TG-DTA表征分别对不同反应阶段催化剂的晶相和表面积碳情况进行了分析。对反应温度、酚醇比、液时体积空速等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讨论了反应条件如何影响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反应产物的选择性。二、α-Mn2O3纳米线材料在对氯苯酚与甲醇气相邻位甲基化反应中的研究通过水热法合成了α-Mn2O3纳米线材料,经过不同温度焙烧制备了不同结晶度、酸碱位丰度、比表面积、孔径和孔容的催化剂样品,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评价了其催化性能。SEM显示催化剂介孔结构源于α-Mn2O3纳米线的烧结和堆叠,随着焙烧温度的提高烧结加剧。XRD、N2吸附脱附、NH3/CO2-TPD表征结果表明,在考察的焙烧温度范围内,所合成的纳米线材料结构稳定,晶相不会发生转变。较沉淀法合成的Mn2O3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更多的活性位点。XRD、XPS和TG-MS表征表明反应过程中Mn3+被还原为Mn2+且表面氧物种分布发生了变化。H2-TPR表征说明α-Mn2O3纳米线催化剂体相晶格氧更易于迁移至催化剂表面。通过XRD和TG-DTA表征分别对不同反应阶段催化剂的晶相和表面积碳物种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反应温度、酚醇比、液时体积空速等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探讨了α-Mn2O3纳米线材料在高液时空速下具有高活性的原因。三、尖晶石型Zn1-xCuxMn2O4催化剂在对氯苯酚与甲醇气相邻位甲基化反应中的研究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含有不同锌铜含量的Zn1-xCuxMn2O4(x=0,0.25,0.5,0.75,1)尖晶石催化剂。并通过XRD、固体紫外光谱、XPS、SEM、N2吸附脱附、H2-TPR、NH3/CO2-TPD、TG-DTA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形态和表面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了不同锌铜比、不同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反应的影响,以及反应前后催化剂的结构组成变化。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在x=0.25,反应温度390 oC、酚醇比1:20时,对氯邻甲酚的单程收率最大为46.8%。虽然尖晶石结构的Zn0.75Cu0.25Mn2O4比表面积较小,但是由于其表面氧物种活性高,因此在高体积空速下可维持较高的转化率。四、钙钛矿结构Sr掺杂的锰酸镧催化剂在对氯苯酚与甲醇气相邻位甲基化反应中的研究通过溶胶凝胶法先制备了不同Mn含量(LM1,LM2,LM3)的锰酸镧催化剂。并在LM3的基础上引入了不同量的Sr2+,制备了一系列钙钛矿型催化剂。通过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和对对氯苯酚与甲醇邻位甲基化反应的反应评价。结果表明,当Mn的含量较大时(LM2,LM3),由于阳离子富集作用,会生成无定形的氧化锰。且Mn含量越大,Mn的结晶度和平均价态越低。Sr2+的引入会使钙钛矿的晶格发生畸变,产生氧空位。在反应过程中,会加快催化剂内部晶格氧的迁移速率。但不会对催化剂的表面性质(酸碱性、比表面积)等产生太大影响。Sr2+的加入使催化剂体相晶格氧更易迁移至催化剂表面,促进了甲醇到甲醛的氧化过程,使催化剂在一定时间内维持较好的活性。

张才松[4](2021)在《微藻对废水中邻甲酚的降解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邻甲酚作为含酚废水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酚类化合物,具有毒性高、挥发性强、难降解等特点。微藻可以对苯酚及其衍生物进行代谢降解,转化成无毒无害物质。本文在实验条件下,采用智能光照培养箱为微藻培养设备;人工配制的邻甲酚溶液来模拟废水,研究了不同藻种对不同浓度的邻甲酚的降解情况;最佳降解藻种在特定的邻甲酚浓度下探究不同的培养条件(有无光照、不同的初始p H及不同的初始藻密度OD680)对微藻降解邻甲酚效果的影响;综合考虑微藻的生长情况及邻甲酚降解情况,探究在最优的降解条件下添加不同浓度的碳源对微藻的耐受能力和邻甲酚去除率的影响;分析最佳降解藻种对邻甲酚的降解代谢途径;探究最佳降解藻种在搭建的藻-膜生物反应器中不同邻甲酚进水浓度和水力停留时间(HRT)对邻甲酚降解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首先选用对邻甲酚研究较少且对有机污染物降解能力较强的三种微藻:斜生栅藻、铜绿微囊藻、羊角月牙藻,初始藻液经接种后在碱性或偏碱性条件下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初始邻甲酚浓度下,羊角月牙藻的降解效果最佳。在邻甲酚初始浓度为50~200 mg/L条件下,羊角月牙藻6 d内均可以将邻甲酚完全降解,其7 d后相对应的微藻生物量均大于空白对照实验组。但是斜生栅藻和铜绿微囊藻的降解效果均不理想,在邻甲酚最低初始浓度50 mg/L的条件下,邻甲酚在7 d内的降解率分别为18.2%和25.5%。在邻甲酚初始浓度为400 mg/L条件下,斜生栅藻的生长几乎完全被抑制;当邻甲酚的初始浓度大于300 mg/L时铜绿微囊藻生物量呈直线下降。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确定羊角月牙藻为邻甲酚的最佳降解藻种。(2)探讨了有无光照及藻液不同的初始p H、不同初始藻密度条件下羊角月牙藻对邻甲酚降解情况。研究发现在全黑暗的条件下50 mg/L的邻甲酚7 d内被完全降解,在全光照下其降解率忽略不计;微藻在全光照的条件下生长情况较好,在全黑暗下几乎不生长。当藻液初始p H为6.0和7.0时,5 d内100 mg/L的邻甲酚均被完全降解;初始p H大于5.0时,各组羊角月牙藻的生长情况相似。无论初始p H为6.0还是7.0,当羊角月牙藻的初始藻密度OD680=0.20均展现出对邻甲酚最好的降解效果,邻甲酚初始浓度为100 mg/L时在5 d内均被完全降解。无论初始藻密度为何值,在p H=7.0时羊角月牙藻的最终生物量均大于p H=6.0时其相对应的生物量。通过系列研究,确定羊角月牙藻对邻甲酚的降解主要发生在黑暗条件下;最佳的降解初始p H=7.0;最佳初始藻密度为OD680=0.20。(3)在光暗比为12 h:12 h、最佳降解的初始p H与藻密度条件下,探究了通过向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有机营养碳源(葡萄糖)或有机污染碳源(苯酚)对邻甲酚共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较高的初始邻甲酚浓度条件下,微藻优先降解葡萄糖以促进羊角月牙藻的生长。但是并不是葡萄糖的浓度越高越好,相同初始浓度的葡萄糖在更高浓度的邻甲酚胁迫下微藻的生长会受到抑制。在微藻生长过程中叶绿素a的含量变化与藻密度OD680变化基本一致。在初始邻甲酚浓度为300 mg/L条件下,加入2 g/L的葡萄糖降解率为空白对照组的2.2倍;当初始邻甲酚浓度为400 mg/L时,葡萄糖的加入对微藻降解邻甲酚的促进效果并不明显,但是对微藻的生长具有很明显的促进效果。相同初始邻甲酚浓度下,随着苯酚浓度的增加,微藻的生长逐渐受到抑制。羊角月牙藻能同时降解苯酚和邻甲酚,当邻甲酚和苯酚的初始浓度分别为100 mg/L及120 mg/L时,两种污染物均可在8 d内降解完成,但在较高初始苯酚浓度下其降解效果明显受到抑制。(4)分析了羊角月牙藻对邻甲酚的降解代谢途径,利用GC-mass和LC-mass的定性分析,检测出在邻甲酚的降解过程中存在邻羟基苯甲醇、水杨酸及2,5-二羟基苯甲酸的生成,推测邻甲酚的降解为龙胆酸途径:邻甲酚在降解过程中经过苯酚羟化酶等一系列酶促反应的条件下,遵循先甲基羧化生成羟基苯甲酸,开环裂解前在苯环羟基邻位再羟化生成2,5-二羟基苯甲酸,随后进一步降解。进入柠檬酸循环之前会转化成丙酮酸或者乙酸等,最终变成二氧化碳和水。(5)研究了邻甲酚的降解在藻-膜生物反应器上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不变的条件下,当邻甲酚的进水浓度低于200 mg/L时,邻甲酚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83%以上;在邻甲酚进水浓度保持在300 mg/L时,当水力停留时间大于3 d,邻甲酚及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及80%以上。经过扫描电镜分析,羊角月牙藻仅附着于膜元件的表面,并未进入到膜结构的内部,所以并未造成较严重的膜污染现象。

张泽石[5](2021)在《Fe-Pd双金属催化酚类化合物加氢脱氧理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构建了多种Fe-Pd双金属催化剂表面模型,选取苯酚、邻甲酚、愈创木酚三种酚类模型化合物,研究了三种酚在纯Fe催化剂上的吸附活化和加氢脱氧机理。通过基元反应能和活化能垒计算,确定反应的速率控制步骤。进一步研究了Pd掺杂、表面结构、表面H*物种覆盖度以及表面H2O*物种对加氢脱氧反应性能的影响。通过反应机理和动力学能垒计算分析,阐明了影响产物选择性即促进酚的CAr-O断裂生成芳烃产物的关键因素,并讨论了不同酚反应物取代基种类和性质对吸附构型、吸附稳定性以及反应性能的潜在影响。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在纯Fe和Fe-Pd双金属表面上,三种酚分子均通过苯环与催化剂表面作用进行水平吸附要强于其通过羟基取代基发生的垂直吸附。相比Fe(110)和Fe(111)表面,带有阶梯的Fe(211)表面更有利于苯酚直接脱羟基再加氢生成产物苯,反应能垒更低。Pd的引入对苯酚的吸附影响不大,但掺杂Pd能够调节Fe催化剂表面结构和电子性质,进而影响加氢脱氧反应性能。Fe(211)和Pd掺杂的Fe(211)是苯酚加氢脱氧选择性生成芳烃产品的潜在优势催化剂。邻甲酚在Fe(211)上直接脱羟基再加氢两步反应能垒均低于脱甲基再加氢反应,因此有利于产物甲苯的生成。Pd的掺杂进一步降低了邻甲酚直接脱羟基反应能垒且显着提高了甲苯生成的反应速率(约提高1.6×103倍)。愈创木酚在Fe(211)上易发生脱甲基反应生成邻苯二酚,而其通过脱甲氧基生成苯酚和脱羟基生成苯甲醚能垒相对较高。在Fe(211)表面掺杂Pd时,愈创木酚发生脱甲基、脱甲氧基以及脱羟基的能垒均升高。然而,加氢脱氧反应对于邻苯二酚的产物选择性相对于苯酚和苯甲醚仍较高。在Fe(211)表面掺杂Pd能够促进H2分子的活化和解离,导致表面活性H*物种覆盖度增加,降低了关键反应物种的吸附焓促进其转化,从而提高了加氢脱氧速率,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在酚类化合物加氢脱氧反应过程中能够生成表面OH*和H2O*物种,它们可能以氢转递或氢键作用方式对反应性能产生影响。计算结果表明,Fe(211)表面上OH*和H2O*物种以氢键作用影响反应,使苯酚直接脱羟基以及愈创木酚直接脱甲氧基和脱甲基的能垒有所降低。而在Pd取代Fe(211)表面上,当H2O*物种存在且以氢传递形式参与反应时,能够进一步促进邻甲酚加氢脱氧生成目标产物甲苯以及愈创木酚向邻苯二酚和苯酚产物的转化。本文还考察了Pd原子距离酚反应物官能团的相对位置对生成芳烃目标产物的第一步CAr-O键断裂基元反应(速控步骤)的影响。差分电荷密度计算及电子转移分析表明,Pd的相对位置对酚的苯环与催化剂表面电子转移以及主要与催化剂表面发生相互作用的取代基种类具有一定影响,从而对吸附物种与催化剂表面相互作用强度及过渡态稳定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加氢脱氧反应动力学难易。

谢德华[6](2021)在《改性微孔分子筛催化苯酚与甲醇烷基化合成对甲酚的研究》文中认为对甲酚作为重要的化工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药物、除草剂、抗氧化剂、农药和染料的合成。甲苯磺化碱熔法和甲苯氯化水解法作为对甲酚工业生产常最常采用的方法,在该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强酸强碱液体催化剂,不仅腐蚀设备而且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以苯酚和甲醇为原料,MCM-22为催化剂,通过烷基化反应生成对甲酚的反应过程具有条件温和、绿色无污染等优点。本文通过氟硅酸铵脱铝法和化学液相沉积法制备了改性微孔MCM-22催化剂,以苯酚与甲醇烷基化反应合成对甲酚为目标反应,考察其催化性能,并通过XRD、SEM、N2吸脱附、27Al MAS NMR、NH3-TPD和Py-IR等表征手段以及1,3,5-TIPB裂化反应和间二甲苯异构化反应为探针反应对催化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表征分析。用氟硅酸铵溶液对HMCM-22分子筛进行脱铝改性,制备了不同氟硅酸铵含量的(X)FS/HMCM-22催化剂,在苯酚与甲醇烷基化反应的结果显示:氟硅酸铵可以脱除HMCM-22分子筛外表面的非骨架铝,从而减少分子筛外表面的酸性位,提高对甲酚的选择性。当氟硅酸铵的含量从0 g增加到0.07 g时,苯酚转化率从32.8%下降到22.2%,对甲酚的选择性从33.9%提高到44.3%;继续提高氟硅酸铵的含量,对甲酚的选择性几乎无明显变化。以0.07FS-HMCM-22催化剂为考察对象,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325°C、重时空速为2.0 h-1、催化剂用量为1.3 g时为最佳反应条件。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乙醇为溶剂,用液相沉积法制备不同SiO2负载量的SiO2/MCM-22催化剂并用于苯酚与甲醇烷基化反应,结果显示:当SiO2的负载量从0 wt%增加到1 wt%时,苯酚的转化率从23.3%下降到16.1%,对甲酚的选择性从39.6%提高到47.3%。继续增加SiO2的负载量,对甲酚的选择性无明显变化。这是由于SiO2钝化分子筛外表面的酸性位,修饰孔口的尺寸,进而提高对位的选择性。以催化性能最佳的1%SiO2/MCM-22为考察对象,研究不同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25°C、重时空速为2.0 h-1、催化剂用量为1.3 g时为反应的最佳条件。

王德彦[7](2021)在《烷基化分离间、对甲酚过程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对甲酚(PC)和间甲酚(MC),是重要的精细化工中间体,在工程塑料、医药、香料、染料等领域有着极其广泛应用,且需求量与日俱增。在甲酚生产过程中,PC、MC一般同时共存,因此这两种物质的分离显得非常重要。但PC和MC的沸点分别为202.3℃和203.0℃,温差不到1.0℃。因此常规精馏难以分离。为此,本文首先使用萃取精馏法(二乙醇胺为萃取精馏剂)分离PC、MC,以验证文献提出的分离方法。结果显示二乙醇胺对PC、MC的分子间作用力相近,相对挥发度改善效果不明显,故醇胺可能不能作为分离PC、MC的萃取精馏剂。为此,本文采用了烷基化分离PC、MC的思路,合成了不同金属氧化物改性凹凸棒土(ATP)的催化剂,对其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相关表征,具体内容如下:(1)采用浸渍法以酸性ATP为载体制备了负载不同金属(Fe,Cu,,Mo,W)氧化物改性ATP的催化剂。研究发现金属氧化物的添加有助于增加ATP表面的L酸性中心数目,并提高催化剂的总酸量,从而有效提升金属氧化物负载ATP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其中负载WO3的ATP催化剂效果最好。(2)考察了MoO3和WO3不同负载量对PC烷基化反应的影响,其中当WO3负载量为16%时催化效果最好,2-叔丁基对甲酚的转化率和选择性达到78.8%和81.9%。随后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分析。其中SEM表征发现WO3成功负载到了ATP上;通过XRD分析发现ATP孔道结构未发生变化,表示成功制备负载WO3的ATP催化材料;进一步,通过NH3-TPD表征发现WO3的负载了提高总酸量,且随着负载量的增加,总酸量呈上升趋势,反应活性提高;然而,N2吸附-脱附曲线表征发现随着负载量WO3的增加ATP比表面积不断下降,进而降低反应活性,正是这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催化效果与负载量的变化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3)以负载14%MoO3和负载16%WO3的改性ATP为催化剂,对MC烷基化反应性能进行了考察,发现载16%WO3的改性ATP催化效果较好,其单烷基化产物选择性为78.7%,收率为57.7%。进一步地使用该催化剂研究了PC和MC混合物烷基化反应的性能,结果发现PC和MC的转化率分别达到74.4%和71.3%;其中2-叔丁基对甲酚的收率为59.2%,选择性为79.6%,6-叔丁基间甲酚的收率为54.6%,选择性为76.5%。重复性考察显示:催化剂连续使用3次,仍保持较好的催化活性。

张景琪,刘双泰,付刚,乔婧,张生军,马晓迅[8](2021)在《间/对混酚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间/对甲酚沸点十分接近,难以通过常规方法分离,这一问题已成为制约煤焦油粗酚精制发展的瓶颈。为此,笔者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常用的间/对混酚分离提纯技术,包括烷基化法、络合分离法、结晶分离法、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技术及膜分离技术等。通过对不同分离技术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烷基化法是目前最成熟的间/对混酚分离工业化方案,但其过程能耗较大;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技术是今后规模化分离混酚的重要技术,然而其吸附剂的选择性和吸附量仍有待改进。因此,今后对间/对混酚分离技术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分离材料、分离工艺的开发优化及其与煤焦油提酚技术的整合上,从而形成一条完整的由煤焦油生产精酚产品的高附加值煤化工产业链。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9](202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告 2021年 第2号》文中研究表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以下称《反倾销条例》)的规定,2019年7月29日,商务部(以下称调查机关)发布2019年第33号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欧盟和日本的进口间甲酚(以下称被调查产品)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调查机关对被调查产品是否存在倾销和倾销幅度、被调查产品是否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及损害程度以及倾销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反倾销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

郑丽[10](2020)在《收缩型环保政策下HH化工公司营销渠道的优化》文中研究指明2018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将环保重点区域范围从京津冀地区扩大至长三角和汾渭平原。各级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环保督查政策,陆续关停不合规企业,大批工厂被迫迁移,众多化工企业面临生死抉择。国家环保政策的高压,是机会也是挑战。怎样走出既符合国家政策,又有企业自身特点之路,是众多化工公司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选择HH化工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以营销渠道为突破口寻求符合国家环保政策的市场之路。HH化工有限公司是众多化工企业的一个典型代表,其营销渠道之路能为其他化工中间体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借鉴,如果整个化工行业的企业从营销策略着手改进生产过程降低排污,将为我国环境质量改善做出应有的贡献,文章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研究HH化工公司如何通过营销渠道的优化设计来适应国内环保政策的变化。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收缩型环保政策的背景及文章的研究意义,以及HH化工有限公司的概况。第二章,理论基础。回顾了市场营销渠道的相关理论,同时介绍了STP理论和4PS营销理论。第三章,HH化工内外环境分析及渠道问题概述。主要介绍了HH化工的发展历史、主要产品信息、当前的营销渠道状况及其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四章,HH化工环境分析。运用PEST理论分析了政策、经济、社会、科技各方面对HH化工发展的影响。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HH化工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劣势。第五章,HH化工渠道的STP战略。结合HH化工自身特点,进行了市场细分,锁定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第六章,营销策略优化方案。本章提出了一套较有针对性的营销渠道战略优化方案。主要从调整现有渠道成员、优化现有渠道效率、开发新渠道入手。第七章,结论与展望。如果HH化工营销渠道优化的策略建议能得到有效实施,是可以适应国家收缩型环保政策的调整,若上下游企业能严格遵守国家收缩型环保政策整个化工供应链必将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二、甲酚的开发应用与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甲酚的开发应用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催化臭氧氧化用新型抗硅催化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及意义
    1.2 煤化工废水处理现状
        1.2.1 煤化工废水及危害
        1.2.2 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
    1.3 催化臭氧氧化技术
        1.3.1 催化臭氧氧化的应用
        1.3.2 催化臭氧氧化技术的机理
        1.3.3 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用催化剂
    1.4 催化臭氧氧化用催化剂的失活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案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仪器
    2.2 催化剂制备
        2.2.1 微球炭载体制备
        2.2.2 微球炭催化剂制备
        2.2.3 分子筛催化剂制备
    2.3 催化剂表征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3.2 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
        2.3.3 X射线衍射(XRD)
        2.3.4 X射线荧光光谱(XRF)
        2.3.5 N_2物理吸附(BET)
        2.3.6 程序升温脱附(NH3-TPD)
        2.3.7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2.3.8 电子顺磁共振(EPR)
    2.4 抗硅性能评价
    2.5 催化臭氧氧化反应评价
        2.5.1 间歇催化臭氧氧化实验
        2.5.2 连续催化臭氧氧化实验
    2.6 水质分析
        2.6.1 硅含量测定
        2.6.2 总有机碳(TOC)
        2.6.3 高效液相色谱(HPLC)
        2.6.4 酸碱度(pH)
第三章 抗硅催化剂筛选
    3.1 不同催化剂载体抗硅性能评价
    3.2 不同负载型催化剂抗硅性能评价
    3.3 微球炭抗硅性能评价
    3.4 催化剂表征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KD-Fe-3催化剂催化体系优化及机理研究
    4.1 催化剂表征
        4.1.1 X射线衍射(XRD)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表征
        4.1.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
        4.1.3 ICP发射光谱分析(ICP-OES)和X射线荧光光谱(XRF)表征
        4.1.4 N_2吸附脱附曲线(BET)表征
        4.1.5 程序升温脱附-质谱(TPD-MS)表征
        4.1.6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
        4.1.7 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O_2-TPD)表征
        4.1.8 电子顺磁共振(EPR)表征
        4.1.9 磁性表征
    4.2 KD-Fe-3催化剂臭氧体系单因素实验考查
    4.3 KD-Fe-3催化剂响应面分析
        4.3.1 实验设计
        4.3.2 模型适应性评价与优化
        4.3.3 模型分析
        4.3.4 模型及最佳反应条件验证
        4.3.5 最佳条件反应效果对比
        4.3.6 催化臭氧氧化催化剂KD-Fe-3稳定性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性ZSM-5分子筛催化剂CWOO处理含硅间甲酚废水的研究
    5.1 活性组分种类对分子筛催化剂影响
        5.1.1 催化剂表征结果
        5.1.2 CWOO评价结果
    5.2 前驱体盐溶液对分子筛催化剂影响
        5.2.1 催化剂表征
        5.2.2 CWOO反应评价
    5.3 焙烧温度对分子筛催化剂影响
        5.3.1 催化剂表征
        5.3.2 CWOO反应评价
    5.4 活性组分负载量对分子筛催化剂影响
        5.4.1 催化剂表征
        5.4.2 CWOO反应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2)ZSM-23和高硅ZSM-5分子筛的合成及邻甲酚异构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沸石分子筛的发现及合成
        1.2.1 结构
        1.2.2 合成机理
        1.2.3 沸石分子筛的合成方法
    1.3 ZSM-23 分子筛概述
        1.3.1 ZSM-23 分子筛的结构
        1.3.2 ZSM-23 分子筛研究现状
    1.4 ZSM-5 分子筛概述
        1.4.1 ZSM-5 分子筛的结构
        1.4.2 高硅ZSM-5 分子筛的研究背景
    1.5 沸石分子筛合成的影响因素
        1.5.1 反应物种类及配料比
        1.5.2 酸碱度
        1.5.3 水量
        1.5.4 模板剂种类及用量
        1.5.5 晶化温度及时间
    1.6 ZSM-5 沸石分子筛的催化影响因素
        1.6.1 酸性质
        1.6.2 形貌
    1.7 间甲酚制备研究现状
        1.7.1 甲酚的理化性质
        1.7.2 甲酚的来源及生产现状
        1.7.3 间甲酚的用途
    1.8 选题背景、意义及论文主要内容
        1.8.1 论文选题背景、意义
        1.8.2 论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1.1 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2 分子筛及催化剂制备的制备
        2.2.1 分子筛的制备
        2.2.2 制备H型分子筛催化剂
    2.3 催化剂性能评价
        2.3.1 催化剂评价装置
        2.3.2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
        2.3.3 数据处理
        2.3.4 空白实验
    2.4 表征方法和测试手段
        2.4.1 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4.3 N_2气吸脱附曲线(N_2-adsorption)
        2.4.4 吡啶红外吸附
第三章 以异丙胺为模板剂合成ZSM-23 分子筛
    3.1 引言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碱度对合成ZSM-23 分子筛的影响
        3.2.2 模板剂含量对合成ZSM-23 分子筛的影响
        3.2.3 水含量对合成ZSM-23 分子筛的影响
        3.2.4 晶化时间对合成ZSM-23 分子筛的影
    3.3 邻甲酚异构性能评价
        3.3.1 邻甲酚异构性能评价结果
        3.3.2 N_2-吸脱附分析
    3.4 章节小结
第四章 以正丁胺为模板剂合成高硅铝比ZSM-5 分子筛
    4.1 引言
    4.2 结果与讨论
        4.2.1 碱度对高硅ZSM-5 沸石合成体系的影响
        4.2.2 水量对高硅ZSM-5 沸石合成体系的影响
        4.2.3 模板剂添加量对高硅ZSM-5 沸石合成体系的影响
        4.2.4 晶化时间对高硅ZSM-5 沸石合成体系的影响
        4.2.5 硅源对高硅ZSM-5 沸石合成体系的影响
    4.3 章节小节
第五章 ZSM-5 分子筛邻甲酚异构性能评价
    5.1 引言
    5.2 酸性质对催化性能影响
        5.2.1 ZSM-5 分子筛的XRD和 SEM图谱
        5.2.2 不同酸性制的邻甲酚催化异构化性能
        5.2.3 N_2-吸脱附分析
        5.2.4 IR-PY分析
    5.3 形貌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5.3.1 ZSM-5 催化剂样品的XRD图谱和SEM图像
        5.3.2 邻甲酚异构性能评价结果
        5.3.3 N_2吸脱附分析
    5.4 硅铝比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5.4.1 ZSM-5 催化剂样品的XRD和 SEM图像
        5.4.2 邻甲酚异构性能评价结果
        5.4.3 N_2吸脱附分析
    5.5 章节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建议
    6.1 全文总结
    6.2 全文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3)三价锰系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对氯苯酚邻位甲基化反应中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对氯邻甲酚研究背景
        1.1.1 对氯邻甲酚简介
        1.1.2 国内对氯苯酚的生产概况
        1.1.3 国内甲醇的生产概况
        1.1.4 对氯苯酚衍生物的生产概况
        1.1.5 对氯苯酚衍生物的用途
    1.2 对氯苯酚衍生物的合成路线
        1.2.1 苯酚氯气直接氯化法
        1.2.2 氯化硫酰氯化法
        1.2.3 氯化铜法
        1.2.4 氯化氧化法
        1.2.5 N-氯代胺法
        1.2.6 二甲硫醚法
        1.2.7 其他方法
    1.3 苯酚类物质邻位甲基化反应催化剂
        1.3.1 分子筛催化剂
        1.3.2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1.4 苯酚甲醇气相甲基化的反应机理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和原料
    2.2 主要实验仪器
    2.3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2.4 催化剂的表征与测试条件。
        2.4.1 X射线衍射(XRD)
        2.4.2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4.3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2.4.4 N_2-吸附脱附(N_2 adsorption-desorption)
        2.4.5 热重-差热分析(TG-DTA)和热重-质谱联合分析(TG-MS)
        2.4.6 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2.4.7 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
        2.4.8 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
        2.4.9 紫外可见光谱(UV-vis)
    2.5 反应活性评价及数据处理
        2.5.1 反应活性评价
        2.5.2 产物分析与检测
第三章 沉淀法制备Mn_2O_3催化剂在对氯苯酚与甲醇邻位甲基化反应中的研究
    3.1 引言
    3.2 Mn_2O_3催化剂的制备
    3.3 结果与讨论
        3.3.1 XRD表征
        3.3.2 XPS表征
        3.3.3 SEM表征
        3.3.4 N2吸附脱附表征
        3.3.5 TPD表征
        3.3.6 H2-TPR表征
        3.3.7 TG-MS和DTA表征
        3.3.8 对氯苯酚邻位甲基化的反应机理及氯酚的脱氯机制
        3.3.9 Mn_2O_3催化对氯苯酚邻位甲基化的产物分布
        3.3.10 催化剂焙烧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3.3.11 反应温度的影响
        3.3.12 酚醇比的影响
        3.3.13 体积空速的影响
        3.3.14 催化机理的实验验证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α-Mn_2O_3纳米线材料在对氯苯酚与甲醇气相邻位甲基化反应中的研究
    4.1 引言
    4.2 α-Mn_2O_3纳米线催化剂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XRD表征
        4.3.2 SEM表征
        4.3.3 N2吸附脱附表征
        4.3.4 XPS表征
        4.3.5 H_2-TPR表征
        4.3.6 TPD表征
        4.3.7 TG-DTA表征
        4.3.8 催化剂焙烧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4.3.9 反应温度的影响
        4.3.10 酚醇比的影响
        4.3.11 体积空速的影响
        4.3.12 α-Mn_2O_3纳米线催化剂的稳定性评价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尖晶石型Zn_(1-x)Cu_xMn_2O_4催化剂在对氯苯酚与甲醇气相邻位甲基化反应中的研究
    5.1 引言
    5.2 尖晶石型锰酸盐(Zn_(1-x)Cu_xMn_2O_4)的制备
    5.3 结果与讨论
        5.3.1 XRD表征
        5.3.2 固体紫外表征
        5.3.3 XPS表征
        5.3.4 SEM表征
        5.3.5 N2吸附脱附表征
        5.3.6 H_2-TPR表征
        5.3.7 TPD表征
        5.3.8 TG-DTA表征
        5.3.9 不同锌铜比对反应的影响
        5.3.10 焙烧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5.3.11 反应条件的优化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钙钛矿结构Sr掺杂的锰酸镧催化剂在对氯苯酚与甲醇气相邻位甲基化反应中的研究
    6.1 引言
    6.2 催化剂的制备
    6.3 结果与讨论
        6.3.1 X射线衍射
        6.3.2 SEM和 EDS表征
        6.3.3 N2吸附脱附表征
        6.3.4 XPS表征
        6.3.5 H2-TPR表征
        6.3.6 TPD表征
        6.3.7 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评价
        6.3.8 催化剂的稳定性评价
    6.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微藻对废水中邻甲酚的降解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邻甲酚概述
        1.1.1 邻甲酚的性质
        1.1.2 邻甲酚的危害
    1.2 甲酚废水的处理方法
        1.2.1 物理法
        1.2.2 化学法
        1.2.3 生物法
    1.3 微藻对酚类的去除
        1.3.1 吸附
        1.3.2 降解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4.1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4.2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藻种来源
        2.1.2 培养基及模拟废水的配制
        2.1.3 所用试剂
        2.1.4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微藻的持续培养
        2.2.2 藻密度及叶绿素a测定方法
        2.2.3 邻甲酚标准曲线的绘制及剩余浓度的测定
第三章 邻甲酚最佳降解藻种的确定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3 实验方法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斜生栅藻对邻甲酚的降解
        3.4.2 铜绿微囊藻对邻甲酚的降解
        3.4.3 羊角月牙藻对邻甲酚的降解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邻甲酚降解影响因素的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
    4.3 实验方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光照对羊角月牙藻降解邻甲酚的影响
        4.4.2 藻液初始p H值对羊角月牙藻降解邻甲酚的影响
        4.4.3 初始藻密度对羊角月牙藻降解邻甲酚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藻对邻甲酚和有机碳源共降解实验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
    5.3 实验方法
        5.3.1 羊角月牙藻对邻甲酚和葡萄糖或者苯酚的共降解
    5.4 结果与讨论
        5.4.1 羊角月牙藻对邻甲酚和葡萄糖共降解实验
        5.4.2 羊角月牙藻对邻甲酚和苯酚共降解实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邻甲酚代谢途径分析
    6.1 前言
    6.2 实验材料
    6.3 实验方法
        6.3.1 邻甲酚前处理
        6.3.2 气质联用色谱仪分析
        6.3.3 液质联用色谱仪分析
    6.4 结果与讨论
        6.4.1 羊角月牙藻对邻甲酚降解过程代谢产物研究
        6.4.2 邻甲酚降解途径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藻-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含邻甲酚废水的应用研究
    7.1 前言
    7.2 实验材料及设备
    7.3 实验方法
        7.3.1 实验方法
        7.3.2 分析方法
    7.4 结果及讨论
        7.4.1 邻甲酚初始进水浓度对反应器效果的影响
        7.4.2 水力停留时间对反应器效果的影响
        7.4.3 膜污染研究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5)Fe-Pd双金属催化酚类化合物加氢脱氧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酚类化合物加氢脱氧反应的研究进展
    1.1 催化加氢脱氧反应的模型化合物及其反应机理
        1.1.1 苯酚的催化加氢脱氧
        1.1.2 邻甲酚及愈创木酚的催化加氢脱氧
    1.2 催化加氢脱氧反应常用催化剂的实验和理论计算研究
        1.2.1 单金属催化剂
        1.2.2 双金属催化剂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2 计算理论基础与方法
    2.1 计算理论基础
    2.2 计算软件与方法
3 Fe-Pd双金属上苯酚的吸附活化及加氢脱氧反应机理
    3.1 引言
    3.2 Fe基催化剂表面模型的构建与优化
    3.3 计算结果与讨论
        3.3.1 Fe晶面对苯酚吸附活化及加氢脱氧反应的影响
        3.3.2 Pd掺杂对苯酚吸附活化及加氢脱氧反应的影响
        3.3.3 表面H~*物种覆盖度对苯酚及关键中间物种吸附活化的影响
        3.3.4 表面OH~*及H_2O~*物种对苯酚加氢脱氧反应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Fe-Pd双金属上邻甲酚的吸附活化及加氢脱氧反应机理
    4.1 引言
    4.2 计算结果与讨论
        4.2.1 邻甲酚在Fe(211)表面上的吸附和转化路径
        4.2.2 邻甲酚在Fe(211)-1Pd表面上的吸附和转化路径
        4.2.3 表面H~*物种覆盖度及H_2O~*物种对邻甲酚加氢脱氧反应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 双金属表面结构及不同酚反应物取代基种类和性质对吸附稳定性以及反应性能的影响
    5.1 引言
    5.2 计算结果与讨论
        5.2.1 双金属表面结构对不同酚反应物吸附稳定性的影响
        5.2.2 不同酚反应物取代基种类和性质对吸附稳定性的影响
        5.2.3 不同酚反应物取代基种类和性质对反应性能的影响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Fe-Pd双金属上愈创木酚加氢脱氧反应机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6)改性微孔分子筛催化苯酚与甲醇烷基化合成对甲酚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对甲酚的性质
        1.1.2 对甲酚的用途
        1.1.3 对甲酚的生产现状及前景
    1.2 对甲酚合成技术
        1.2.1 甲苯磺化碱熔法
        1.2.2 甲苯氯化水解法
        1.2.3 苯酚烷基化法
    1.3 苯酚烷基化反应催化剂
        1.3.1 分子筛催化剂
        1.3.2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1.3.3 MCM-22 分子筛
        1.3.4 MCM-22 分子筛的合成
    1.4 分子筛择形催化理论及改性方法
        1.4.1 分子筛择形催化理论
        1.4.2 分子筛的改性方法
    1.5 课题的提出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仪器、试剂及所用气体
        2.1.1 主要仪器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气体
    2.2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2.2.1 X射线粉末衍射(XRD)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2.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2.2.4 比表面和孔结构测定(N_2吸附-脱附)
        2.2.5 吡啶吸附红外(Py-IR)
        2.2.6 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
        2.2.7 固体核磁共振(MAS NMR)
        2.2.8 表面酸性和孔口结构测定
    2.3 催化剂活性评价
        2.3.1 催化剂活性评价方法
        2.3.2 色谱分析条件
        2.3.3 产物分析方法
第三章 氟硅酸铵改性HMCM-22 分子筛催化苯酚与甲醇烷基化合成对甲酚
    3.1 引言
    3.2 催化剂的制备
        3.2.1 HMCM-22 分子筛的制备
        3.2.2 (X)FS-HMCM-22 催化剂的制备
    3.3 (X)FS-HMCM-22 催化剂的表征
        3.3.1 XRD
        3.3.2 SEM
        3.3.3 FT-IR
        3.3.4 ~(27)Al MAS NMR
        3.3.5 N_2吸附-脱附
        3.3.6 NH_3-TPD
        3.3.7 Py-IR
    3.4 催化剂活性的考察
    3.5 工艺条件的考察
        3.5.1 反应温度对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3.5.2 重时空速对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3.5.3 催化剂尺寸对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3.5.4 催化剂稳定性对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正硅酸乙酯改性MCM-22 分子筛催化苯酚与甲醇烷基化合成对甲酚
    4.1 引言
    4.2 催化剂的制备
        4.2.1 MCM-22 分子筛的制备
        4.2.2 SiO_2/MCM-22 催化剂的制备
    4.3 SiO_2/MCM-22 催化剂的表征
        4.3.1 XRD
        4.3.2 SEM
        4.3.3 N_2吸附-脱附
        4.3.3.1 改性对分子筛孔口结构的影响
        4.3.3.2 改性对分子筛外表面酸性的影响
        4.3.4 FT-IR
        4.3.5 NH_3-TPD
        4.3.6 Py-IR
    4.4 催化剂活性的考察
    4.5 工艺条件的考察
        4.5.1 反应温度对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4.5.2 重时空速对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4.5.3 催化剂颗粒尺寸对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4.5.4 催化剂稳定性对催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7)烷基化分离间、对甲酚过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间、对甲酚的应用及来源
        1.1.1 间、对甲酚的应用
        1.1.2 间、对甲酚的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间甲酚与对甲酚的分离技术进展情况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2 萃取精馏法分离间、对甲酚的实验验证
    2.1 实验部分
        2.1.1 材料和分析方法
        2.1.2 实验装置
        2.1.3 实验仪器
        2.1.4 实验过程
    2.2 结果与讨论
        2.2.1 二元系统的实验结果
        2.2.2 热力学一致性检验
        2.2.3 二元汽液平衡数据的相关分析
    2.3 本章小结
3 改性ATP催化对甲酚烷基化反应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设备
        3.1.3 催化剂制备
        3.1.4 催化剂的表征
    3.2 催化剂活性评价
        3.2.1 不种类酸改性ATP催化性能
        3.2.2 不同浓度硫酸改性ATP催化性能
        3.2.3 不同金属氧化物改性ATP催化性能
        3.2.4 MoO_3负载量对改性ATP催化性能的影响
        3.2.5 WO_3负载量对改性ATP催化性能的影响
        3.2.6 反应温度
        3.2.7 甲基叔丁基醚与对甲酚的摩尔比对反应的影响
        3.2.8 反应时间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改性ATP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3.4 本章小结
4 改性ATP烷基化法分离间、对甲酚
    4.1 实验过程
    4.2 结果与讨论
        4.2.0 MoO_3改性ATP催化间甲酚烷基化反应
        4.2.1 WO_3改性ATP催化间甲酚烷基化反应
        4.2.2 改性ATP催化间、对甲酚混合物烷基化反应
        4.2.3 最佳反应条件
        4.2.4 催化剂重复性
        4.2.5 脱烃化反应分离工艺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8)间/对混酚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烷基化技术用于间/对混酚分离
2 络合分离技术用于间/对混酚分离
3 新型结晶分离技术用于间/对混酚分离
    3.1 熔融结晶法
    3.2 汽提结晶法
4 模拟移动床吸附分离技术用于间/对混酚分离
    4.1 FAU型沸石
    4.2 MFI型沸石
5 膜分离技术用于间/对混酚分离
    5.1 沸石膜
    5.2 混合基质膜
    5.3 分子印迹膜
6 各种间/对混酚分离方法优、缺点的比较
7 总结与展望

(10)收缩型环保政策下HH化工公司营销渠道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际意义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当前环保政策
        二、市场营销的概念
        三、STP理论
        四、营销差异化理论
        五、营销组合策略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HH化工内外环境分析及渠道问题概述
    第一节 HH化工基本情况介绍
        一、HH公司发展历程
        二、HH公司当前运营情况
        三、HH化工后期发展规划
        四、组织管理构架
    第二节 HH化工产品介绍
        一、一分厂产品介绍
        二、二分厂产品介绍
        三、三分厂产品介绍
    第三节 HH化工公司的营销以及营销渠道问题
        一、HH化工当前营销分析
        二、HH化工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第四章 影响HH化工渠道的环境分析
    第一节 环保政策对化工行业和HH化工公司的影响
        一、环保政策对当前化工行业的影响
        二、环保政策对HH化工公司的影响
    第二节 HH化工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二、劣势分析
        三、机会分析
        四、威胁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HH化工渠道的环境分析
    第一节 市场细分
    第二节 目标市场选择
    第三节 市场定位
第六章 HH化工渠道优化策略
    第一节 HH化工当前主要的渠道
        一、企业自建的渠道
        二、企业的分销渠道
        三、渠道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二节 渠道设计
    第三节 渠道建设
        一、企业开拓销售渠道,整合经销商地区资源
        二、建立目标客户群体,更好的提高服务质量
        三、利用好大数据资源,做好网络推广
        四、组建专业销售队伍,提升企业营销能力
        五、建立自主品牌,提升企业形象
    第四节 渠道优化
        一、合理利用外部杠杆
        二、利用产品置换等模式,开发新的销售渠道
        三、善于利用自身优势,捆绑销售产品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HH化工顾客满意度调查表
致谢

四、甲酚的开发应用与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催化臭氧氧化用新型抗硅催化剂研究[D]. 王蕊.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2021(02)
  • [2]ZSM-23和高硅ZSM-5分子筛的合成及邻甲酚异构化研究[D]. 赵晓强. 山西大学, 2021(12)
  • [3]三价锰系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对氯苯酚邻位甲基化反应中的研究[D]. 桂文莹. 吉林大学, 2021(01)
  • [4]微藻对废水中邻甲酚的降解及应用研究[D]. 张才松. 济南大学, 2021
  • [5]Fe-Pd双金属催化酚类化合物加氢脱氧理论研究[D]. 张泽石.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6]改性微孔分子筛催化苯酚与甲醇烷基化合成对甲酚的研究[D]. 谢德华. 常州大学, 2021(01)
  • [7]烷基化分离间、对甲酚过程的研究[D]. 王德彦. 常州大学, 2021(01)
  • [8]间/对混酚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J]. 张景琪,刘双泰,付刚,乔婧,张生军,马晓迅.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21(04)
  • [9]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告 2021年 第2号[J].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文告, 2021(04)
  • [10]收缩型环保政策下HH化工公司营销渠道的优化[D]. 郑丽. 安徽财经大学, 2020(05)

标签:;  ;  ;  

甲酚的发展、应用与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