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贵州省儿童基本免疫率调查评价

1998年贵州省儿童基本免疫率调查评价

一、贵州省1998年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调查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纪璞璞[1](2020)在《基于山东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儿童接种率监测与评价》文中研究说明[背景]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最特异、最有效、最安全、最经济的一级预防措施。中国的免疫预防工作举世瞩目。自1978年开始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先后于1988年、1990年和1995年分别实现了以省、县、乡为单位儿童计划免疫疫苗接种率达到85%的普及儿童免疫目标。2000年后,随着我国进入到免疫规划时期,特别是自2007年开始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国家提供免费接种的疫苗及其针对疾病已从1978年的4种疫苗预防6种疾病,增加到14种疫苗预防15种疾病,极大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疫苗接种数量的增加使得传统手工建立预防接种档案和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的方式逐渐显示出弊端。手工建档存在工作量大、接种信息记录不全、流动儿童重复建档等问题,而常规免疫接种率报表由预防接种单位医生手工统计和填写,往往存在数据漏报、虚报、填写错误等情况。接种率抽样调查虽能对报告接种率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但是受人口流动和城市化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入户调查越来越困难,而且受人力物力限制,调查年龄组受到局限,调查对象存在一定的选择偏倚,难以获得准确的全年龄组接种数据。随着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迅速发展,通过信息技术管理预防接种个案成为可能。国外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将计算机应用到儿童健康服务中。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均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儿童预防接种管理,主要功能包括预防接种登记、接种预约、接种通知、生成接种率报表,以及新疫苗应用监测等。自2000年开始,我国部分省份开始探索建立预防接种信息系统(Immunization Information System,IIS),将传统手工登记儿童预防接种个案的方式转变为利用计算机管理,以提高工作效率。2006年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后,各地IIS系统建设如雨后春笋,至2010年,包括山东在内的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湖北、安徽和海南等8个省建成了省级平台;其余省份也积极推进,至2017年,已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成省级平台,实现区域信息共享。但是由于国家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和指标体系,已建成的省级平台功能差异较大,大部分省平台的作用仅限于预防接种个案的收集和流动儿童接种数据的交换,对于平台海量个案数据的利用并不充分。此外,接种率的一些算法尚有不精确、不统一的地方,非免疫规划疫苗对免疫规划疫苗的替代规则也不明确,这些问题均对数据评价结果造成较大干扰。因此,目前IIS虽已建成,但多数省份没有真正发挥其在免疫预防工作中对人群接种率开展实时监测和评价的有效作用。[研究目的]本研究拟在现有山东省IIS系统的工作基础上,根据国家免疫规划工作要求和山东省免疫规划及其预防接种工作需求,进一步完善山东省IIS省级平台功能方案,尝试性建立起基于山东省IIS系统的儿童接种数据质量控制及其接种率实时监测评价的方法,并应用于实际工作,实现全省预防接种信息的充分利用。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1)建立预防接种信息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和算法规则,开发用于儿童接种数据质量进行评价的程序软件,实现预防接种信息质量分析。(2)建立预防接种信息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和算法规则,开发用于儿童接种率实时监测评价的程序软件,实现基于出生队列的接种率实时监测评价。(3)将上述两种规则和方法,运用于山东省儿童NIP疫苗实际监测评价工作中去。利用已建立的山东省IIS系统中接种记录数据库,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免疫程序的规定,尝试性对目前适龄儿童常规免疫接种数据质量及其接种率进行实时监测评价,及时发现未完成免疫接种的儿童,并采取针对措施及时予以接种,以达到提高并保持高水平接种率的目标。[研究方法]本研究人口数据来源于山东省统计局编制的2011-2017年《山东统计年鉴》,接种数据来源于山东省IIS平台。平台建设采用的是基于J2EE技术的Web应用平台,通过基础平台集成技术将项目内容集成到Web应用平台上,对外提供开放式的基于XML技术的标准接口。本研究项目需求形成通过文献复习和专家咨询论证的方法,采用数据仓库技术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本研究对IIS数据质量控制评价指标及其算法规则、接种情况监测与评价的指标及其算法规则,是根据国家《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疫苗说明书》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等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同时结合山东省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实际业务需求,在专家论证和征求基层工作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并逐步完善;最后由课题组转交中标公司组织软件开发、软件测试,测试完成后部署到省平台,由部分市县级CDC和预防接种单位进行试用,对存在的问题和现有功能提出进一步修改意见,汇总后再次提交给中标公司进行系统完善和测试发布,形成最终的应用软件。本次研究是以市为单位实例开展一次基于山东省IIS为基础的儿童接种数据质量控制及其接种率实时监测评价,实际应用的接种数据统计截止时间为2017年12月31日,均按照山东省IIS系统平台安装的本研究软件自动生成。[主要结果]1、本研究建立了山东省IIS系统平台功能标准与评价指标和山东省IIS系统客户端管理规程,并据此对IIS系统数据质量和预防接种情况进行了评价。2、通过IIS中质量评价指标的设置,山东省预防接种个案在数据管理率、上传率、完整性、重复率等方面均得到很大改善,山东省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个案管理率、数据上传率均接近100%;基本信息除身份证号、接种信息除接种部位外,均达到99%以上;数据修改率、补录率、重复率分别为2.74‰、7.46‰和0.58‰,仍有下降空间。3、鉴于山东省预防接种数据质量总体处于较高水平,对全省以为单位儿童预防接种结果进行检测评价,1-7岁儿童各年龄组单苗接种率大部分在90%以上,部分大年龄组儿童接种疫苗剂次低于90%。[主要结论]1、山东省IIS系统数据质量总体较高,部分地区数据完整性较低,修改率、补录率、重复率较高;小年龄组儿童接种情况好于大年龄组儿童,东部地区接种情况好于西部地区。2、本研究建立的山东省IIS系统平台功能标准与评价指标适用于山东省免疫规划工作实际,基本满足数据质量控制和接种率评价需要。3、本研究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和与疫苗注射器信息系统对接的功能未能完全实现,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做进一步完善。[主要建议]1、进一步提高和保持IIS系统的数据质量。今后应进一步加大对接种门诊工作人员的培训,强化责任心和积极性,提高疫苗信息和接种信息的录入质量,保证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个案信息与预防接种证信息的一致性,确保ns系统的数据真实、准确和可靠。2、推广应用本研究建立的IIS系统中质量控制和接种率监测评价的指标体系和算法规则。各有关单位应定期评价和反馈结果,使该指标体系和算法规则臻至完善;同时,进一步升级已开发的用于儿童接种率实时监测评价的程序软件,逐步实现对儿童接种率的实时监测评价,满足免疫规划实际工作的需要。3、积极探索建立与其他大数据管理部门如户籍管理部门的联动机制。建立基于山东健康云平台下的共享数据库,实现儿童建立户籍信息与IIS系统中儿童基本信息的互联互通,强化对于辖区内流动儿童与常住儿童的同步管理,提高儿童疫苗接种率。4、适时扩大山东省IIS系统的功能和应用。根据新的《疫苗管理法》以及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在现有基础上,应进一步扩大山东省IIS系统的功能模块,如尽快增加疫苗注射器信息系统,与接种个案系统对接,切实落实疫苗全程电子追溯制度;尽快将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纳入IIS系统,并与教育部门相关单位实现对接;尽快将冷链温度电子监控记录系统纳入IIS系统,进一步完善疫苗运输、温度全过程温度自动监测,保证疫苗质量。

张玫[2](2016)在《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质量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是免疫规划工作的基础。真实可靠的接种率监测数据,有利于各级疾控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正确评价适龄儿童常规免疫完成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和保持高水平接种率。目前中国通过报告及时率、完整率以及准确率对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进行一般性评价;通过接种率调查、D值(Difference)、R值(Ratio)等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质量评估,但是难以识别低接种地区,缺乏系统、标准化的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质量评估方法。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在2003年和2005年先后开发了预防接种数据质量审计(Immunization data quality audit, DQA)方法和预防接种数据质量自我评估工具(Immunization data quality self-assessment, DQS), 用以判定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系统是否可靠,评价免疫服务方面的质量。为解决中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中缺乏系统、标准化的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质量评估方法,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质量,借鉴WHO开发的DQA和DQS评价思路、指标和方法,对中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质量进行评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真实反映各地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质量现况。目的借鉴WHO的DQA和DQS方法,开发中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质量评估指标和方法,通过对县、乡级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质量进行现场评估,评价各项评估指标的适用性,探索适合中国的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质量评估指标和方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了解目前中国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和评价现状,以及WHO的DQA和DQS方法在国外的应用情况。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Delphi method)建立中国常规免疫接种率质量评估的指标和方法。设计调查表和调查问卷,在东、中、西部省份选取四个研究地区,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开展现场调查,收集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质量相关的资料。对现场收集的资料通过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逻辑审核和整理,采用SAS和Excel计算分析各项指标,最后采用TOPSIS法即与理想方案相似性的顺序优选技术(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 TOPSIS),将不同研究地区综合排序,评价不同地区的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质量情况。结果1.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评估指标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选择11种评价指标作为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质量评估指标。分别为:常规免疫监测报告完整率、及时率、验证系数、预防接种预约正确性、可靠系数、预防接种卡可靠性、预防接种证可靠性、预防接种基本信息一致性、接种史一致性、质量指数、疫苗脱漏率。2.各单项评估指标评估结果2.1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完整率、及时率均为100%。2.2预防接种数据准确性指标验证系数(Verification Factor, VF):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上虞/香坊/桐梓、罗甸/罗甸村/潜江,不同研究地区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95.472,P<0.01)。预约正确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上虞/潜江/香坊/桐梓、罗甸/罗甸村,不同研究地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4.51,P<0.01)。2.3预防接种数据可靠性指标可靠系数(Reliability Factor, RF):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罗甸村、罗甸/桐梓、潜江/香坊最低;上虞低于罗甸村,上虞与潜江/香坊/罗甸/桐梓四个地区无统计学差异。不同研究地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5.50,P<0.01)。2.4常规免疫预防接种记录情况基本信息一致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香坊/桐梓、潜江/罗甸村、上虞/罗甸,不同研究地区之间有统计学差异(Z=90.52,P<0.01)。接种史一致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香坊/桐梓、罗甸村/潜江、罗甸、上虞,不同研究地区之间有统计学差异(Z=85.61,P<0.01)。接种卡记录可靠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香坊/桐梓、潜江/罗甸村、上虞/罗甸,不同研究地区之间有统计学差异(Z=71.78,P<0.01)。接种证记录可靠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香坊/桐梓、潜江、罗甸/罗甸村、上虞,不同研究地区之间有统计学差异(Z=97.72,P<0.01)。2.5常规免疫监测质量环节质量指标质量指数(Quality Index, QI):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桐梓、香坊/罗甸/罗甸村、上虞;潜江低于桐梓,潜江与香坊/罗甸/罗甸村以及上虞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不同研究地区之间的有统计学差异(Z=57.19,P<0.01)。监测环节中,利用结果指导工作、数据分析和产出以及适龄儿童掌握情况这三个环节相对薄弱。2.6疫苗脱漏率(Drop-Out Rate,DOR):由低到高依次为,上虞、潜江、香坊、桐梓/罗甸、罗甸村,不同研究地区之间有统计学差异(Z=163.15,P<0.05)。3.TOPSIS法综合评估结果将上述11项指标纳入TOPSIS法综合分析,比较不同研究地区的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质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桐梓、上虞、香坊、罗甸、罗甸村、潜江。结论1.可以引入WHO的DQA和DQS的评估方法和指标,建立适合中国的评估方法和指标,对中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质量进行评估。2.本研究中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可用于评价县和接种单位的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质量;既可用于单项指标评价,又可采用TOPSIS法进行综合评价。3.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Children Immuniza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CIIMS)数据质量、收集数据的标准化、调查人员的培训和标准统一对评估结果有一定影响。4.建议今后进一步优化评估指标和权重,完善数据采集和评估方法,开发出基于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标准化评估工具。

戴建兵[3](2015)在《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研究》文中指出2013年6月,民政部选取江苏昆山、浙江海宁、河南洛宁、广东深圳4地作为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第一批试点地区。2014年4月,民政部进一步选取北京市房山区等46个市(县、区)作为第二批试点地区。第一批和第二批试点工作的开展,拉开了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序幕。试点过程中,试点地区高度重视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工作,努力加强制度创建,取得较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需要在理论上厘清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理念、原则和思路,需要根据我国人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构建有中国特色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发展蓝图。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制度分析理论、福利经济学、公平理论、需要理论等为理论分析框架,以软系统方法论(SSM)为方法上的指导,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计量分析法等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结合国际上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的成功经验,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本文沿着三个在逻辑上相互关联的问题逐次展开,分别是:(1)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的由来和现状;(2)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3)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探索。论文分析了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的由来和现状,考察了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相关理论,构建了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理念、原则和思路,提出了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三阶段”模式,并在理论和实证的基础上,从福利覆盖范围、福利内容体系、财政资金保障、法律法规建设、管理运行、绩效评价等方面探索了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基本方案。通过研究,本文得到如下结论:第一,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由补缺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变迁而来,是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和社会民主进程的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第二,我国正处于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的初级阶段,儿童社会福利覆盖面有待扩大,福利项目有待增加,福利水平有待提高,专门立法有待制定,管理运行有待完善,绩效评价有待规范。影响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出状况。第三,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精神为宗旨,以我国现实国情为蓝本,以国际经验为参照,以满足儿童需求为导向,充分考察儿童权利优先序列,科学合理构建;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逐步、适度、统一”的原则。第四,根据我国人口、经济社会和民主发展进程,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初级阶段(2010-2020年)、中级阶段(2021-2030年)和高级阶段(2031-2050年)。初级阶段,儿童社会福利覆盖范围从孤儿逐步扩大到困境儿童和困境家庭儿童,最终实现特殊儿童全覆盖;儿童社会福利内容以生存性福利为主,兼顾发展性福利,福利项目逐步增多;儿童社会福利水平从低水平向高水平逐步提高。中级阶段,儿童社会福利覆盖范围从特殊儿童扩大到部分普通儿童;儿童社会福利内容实现生存性福利和发展性福利并重,城乡福利项目和内容多样化;儿童社会福利水平逐步提高,实现较高的福利给付。高级阶段,儿童社会覆盖范围从全体特殊儿童扩大到全体普通儿童;儿童社会福利内容广泛,为全体儿童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社会福利项目;儿童社会福利水平高,实现高水平的福利供给。第五,我国应逐步增加儿童社会福利的财政支出规模,2020年时儿童社会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应达到0.50%,2030年时逐步提高到0.95%-1.03%,2050年时达到2.38%-2.66%。2050年时儿童社会福利支出占GDP的比重应接近OECD国家2009年的平均水平(2.61%)。第六,我国应加快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的法律法规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儿童福利法》为母法,包含儿童生活、教育、医疗、就业、司法保护等专项福利法律法规在内的相对完善的儿童社会福利法律法规体系。第七,我国应完善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行政管理职能,在国家层面建立儿童福利局或“儿童福利与家庭福利局”。第八,我国应完善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的绩效评价机制,建立起以符合儿童发展为目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有如下特色和创新:第一,深化和发展了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概念的内涵。第二,比较系统地提出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理念、原则和思路。第三,相对完整地构建起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三阶段”模式。第四,将软系统方法论(SSM)引入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在研究方法的运用上具有创新性。第五,较早地将绩效评价引入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在评价手段上具有创新性。最后,本文分析了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张玫,郑景山,曹雷[4](2015)在《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现状与质量评估方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和质量评价,可反映常规免疫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分析我国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调查和评价现状,以及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综述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推荐的预防接种数据质量审计(The Immunization Data Quality Audit,DQA)和预防接种数据质量自我评估(The Immunization Data Quality Self-assessment,DQS)方法及应用情况,并对在中国引入DQA、DQS方法评估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质量提出了相关建议。

崔健,曹雷,郑景山,曹玲生,袁平,李黎[5](2015)在《中国2013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2013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 Vaccines,NIPV)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方法对中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兵团),下同]2013年NIPV常规免疫监测报告接种率、报告数据质量进行描述性分析评价。结果中国2013年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县[区、市、旗、新疆兵团师,下同]、乡(镇、街道、社区、新疆兵团团场,下同)报告率分别为97.51%和97.25%。全国22剂NIPV报告接种率均≥99%,首剂乙型肝炎疫苗(The First Dose of Hepatitis B Vaccine,Hep B1)报告及时接种为95.88%。报告接种率<90%的县、乡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内蒙古、新疆等西部地区。全国NIPV以县为单位各剂平均报告接种率,除Hep B1及时接种率,第1、2剂流行性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第1剂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外,其余均≥96%。全国30.15%的县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联合疫苗(Diphtheria,Tetanus and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DTP)的脱漏率>5%,8.35%的县DTP脱漏率≥10%,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结论中国省、县、乡NIPV报告接种率处于较高水平,但地域差异依然存在,报告接种率较低的县、乡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利用接种率监测数据直接识别低接种率地区能力较弱,需结合各地疾病监测、疫苗使用情况和接种率调查结果,综合评价各地接种率水平。

姜晓飞[6](2014)在《预防接种单位客户端个案在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评估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引言儿童疫苗接种率是评价免疫规划工作的主要指标之一。由于受到人为因素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通过接种率报告与接种率调查所得的数据通常高于实际水平。预防接种单位客户端(Immunization Unit Client, IUC)自推广以来,收集了大量的预防接种个案,IUC数据库获取简单方便,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儿童预防接种信息。预防接种信息可用卡普兰-迈耶(Kaplan-Meier)法进行分析,该方法可形象、直观的展现疫苗接种随时间变化的整个过程,判断预防接种单位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接种。研究如何利用IUC数据库中的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用卡普兰-迈耶法评估预防接种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National Immunization Programme Vaccine, NIPV)的接种率,对于快速、准确评估NIPV接种水平以及预防接种单位的预防接种能力有重要的意义。研究目的评估IUC中个案数据的质量;探索IUC评估NIPV接种率的应用条件;了解研究地区NIPV接种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探索基于IUC中的预防接种个案评估NIPV接种情况的适宜方法。研究方法本研究选择2个省,每个省2个设区的市(州,下同),每个市选取2个县(市,下同),共4个市8个县。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县以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数表法)随机抽取5个乡(镇、街道,下同),然后在被抽取的乡中各随机抽取5个村(居民委员会、社区,下同),乡级政府所在地的村调查10名儿童,其余4个村各调查8名儿童。最后调查被抽取的40个乡的预防接种服务情况,以及抽取的200个村内2009年9月1日~2011年8月31日出生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备份调查乡IUC数据库。资料整理采用流行病学资料(Epidemiology 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资料分析采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 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NIPV时点累积接种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结果2009~2011年出生人口IUC估算覆盖率91.25%,IUC估算覆盖率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调查的1680名儿童中,建预防接种证率100%。在核查的1680名儿童的预防接种记录中,未录入儿童7人(0.42%);在核查的30129接种剂次中,接种剂次一致率为97.43%。各研究地区不同疫苗预防接种剂次一致率均>85%。不同疫苗调查合格接种率均>70%,首剂含麻疹成份疫苗(First Dose of 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 MCV1)及时接种率为57.80%,首剂乙型肝炎疫苗(First Dose of Hepatitis B Vaccine, HepB1)及时接种率为92.56%。经IUC个案统计的各疫苗合格接种率均>60%,MCV1及时接种率为52.93%,HepB1及时接种率为89.80%。按月接种的研究地区低于按日接种与周/旬接种的研究地区,乡级集中接种的研究地区疫苗接种率高于乡级与村级相结合的研究地区的疫苗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IUC估算覆盖率91.25%,预防接种剂次一致率≥95.79%时,不同疫苗调查合格接种率(82.32%~99.58%)均高于IUC个案统计合格接种率(74.53%~97.86%);当IUC估算覆盖率>80%,一致率>90%时,大部分地区调查合格接种率均高于客户端个案统计合格接种率,部分研究地区虽然调查合格接种率低于IUC个案统计合格接种率,但差异无实际意义。IUC个案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显示,3剂(Tirdoses)HepB(HepB3)、3剂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 OPV3)、3剂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联合疫苗(Diphtheria, Tetanus and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 DTP3)、MCV1接种有明显的延迟。2个县DTP3、MCV112月龄时点累积接种率<9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预防接种服务周期、最大预防接种服务半径、地貌类型、NIPV短缺是疫苗合格接种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1、研究地区IUC数据质量较高。2、研究地区中不同地区、不同预防接种服务周期、不同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儿童的疫苗合格接种率之间存在差异。HepB1及时接种率较高,但MCV1及时接种率较低。3、当IUC估算覆盖率>80%,预防接种剂次一致率>90%时,IUC可用于评估NIPV接种率。4、Kaplan-Meier法可直观地展现NIPV接种随时间变化的整个过程,判断预防接种单位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接种。5、预防接种服务周期、最大预防接种服务半径、地貌类型、NIPV短缺是影响NIPV接种的因素。

吴奎[7](2012)在《施秉县2009~2011年免疫规划儿童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免疫规划儿童疫苗接种情况,为提高免疫规划工作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施秉县2009~2011年免疫规划调查儿童疫苗接种情况建立数据库,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施秉县2009~2001年调查儿童建卡率为99.44%(358/360),建证率为95.28%(343/360),卡证符合率为92.78%(334/360);"五苗"全程合格接种率为83.89%(302/3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2,P=0.47);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仅为55.83%(201/360);"五苗"不合格接种率为16.11%(58/360)。结论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强化责任,切实提高疫苗接种质量与免疫规划工作管理水平,使之全面达到国家指标要求。

孙晓杰,孟庆跃[8](2004)在《我国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与实际接种率差距研究》文中提出

朱青,刘航,周晖,苏飞[9](2002)在《贵州省免疫接种率评价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贵州省免疫接种率现状 ,对全省近年计划免疫相关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全省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 >90 % ,但估计实际接种率为 6 5 %~ 87%。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OPV)强化免疫应种人数队列分析发现 :<1岁的应种儿童数与常规免疫时相当 ,但随时间的推移同队列应种儿童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到 3岁时可比 <1岁时增加 2 9 3%~ 4 4 0 % ,各地增幅不一。提示无论常规免疫还是OPV强化免疫 ,<1岁儿童均存在漏服漏种现象 ,且有地区差别。要提高实际接种率 ,关键是切实做好应种儿童的摸底调查工作 ,特别是要做好对流动儿童、超生儿童和超龄未种儿童的接种工作 ,加强对薄弱地区的督导

龚晓英,徐翔[10](2002)在《衢州市2000年常规免疫接种率分析》文中研究表明

二、贵州省1998年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调查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贵州省1998年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调查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山东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儿童接种率监测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1 概述
    2 国内外发展现状
    3 山东省IIS简介
        3.1 相关标准和依据
        3.2 部署模式
        3.3 技术架构
        3.4 网络拓扑
        3.5 数据流程
        3.6 系统硬件运行环境及其支撑软件
    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资料与方法
    1 数据来源
    2 主要研究方法和过程
    3 数据质量控制评价指标及其算法规则
        3.1 个案管理情况
        3.1.1 指标应用
        3.1.2 算法规则
        3.2 上传接种单位统计情况
        3.2.1 指标应用
        3.2.2 算法规则
        3.3 个案基本信息完整性统计
        3.3.1 指标应用
        3.3.2 算法规则
        3.4 个案接种信息完整性统计
        3.4.1 指标应用
        3.4.2 算法规则
        3.5 接种记录修改统计
        3.5.1 指标应用
        3.5.2 算法规则
        3.6 接种记录修改日志查询
        3.6.1 功能应用
        3.6.2 算法规则
        3.7 接种记录补录统计
        3.7.1 指标应用
        3.7.2 算法规则
        3.8 接种记录补录日志查询
        3.8.1 功能应用
        3.8.2 算法规则
        3.9 重复个案处理
        3.9.1 重复儿童查询
        3.9.2 重复儿童统计
        3.9.3 重复儿童汇总推送
        3.9.4 督导查询
    4 接种情况监测与评价情况
        4.1 按接种日期的疫苗接种人次情况统计
        4.1.1 指标应用
        4.1.2 统计对象
        4.1.3 纳入统计的疫苗种类
        4.2 按出生日期的疫苗接种人次情况统计
        4.2.1 指标应用
        4.2.2 统计对象
        4.2.3 纳入统计的疫苗种类
        4.3 按接种日期的NP疫苗接种情况统计
        4.3.1 指标应用
        4.3.2 统计对象
        4.3.3 纳入统计的疫苗种类
        4.3.4 算法规则
        4.4 按接种日期的非NIP疫苗接种情况统计
        4.4.1 指标应用
        4.4.2 统计对象
        4.4.3 纳入统计的疫苗种类
        4.4.4 算法规则
        4.5 按年龄组的分地区NIP疫苗接种情况统计
        4.5.1 指标应用
        4.5.2 统计对象
        4.5.3 纳入统计的疫苗种类
        4.5.4 算法规则
        4.6 基于出生年度的NIP疫苗接种情况统计
        4.6.1 指标应用
        4.6.2 统计对象
        4.6.3 纳入统计的疫苗种类
        4.6.4 算法规则
        4.7 任意出生时间的NIP疫苗接种情况统计
        4.7.1 指标应用
        4.7.2 统计对象
        4.7.3 纳入统计的疫苗种类
        4.7.4 算法规则
        4.8 任意出生时间的NIP疫苗合格接种情况统计
        4.8.1 指标应用
        4.8.2 统计对象
        4.8.3 纳入统计的疫苗种类
        4.8.4 合格/不合格接种判定规则
        4.9 任意出生时间的含麻疹成分疫苗(MCV)接种情况统计
        4.9.1 指标应用
        4.9.2 统计对象
        4.9.3 纳入统计的疫苗种类
        4.9.4 算法规则
        4.9.5 及时接种算法
        4.9.6 接种率算法
        4.10 查漏补种情况统计
        4.10.1 指标应用
        4.10.2 统计对象
        4.10.3 纳入统计的疫苗
        4.10.4 算法规则
结果与分析
    1 客户端使用情况
    2 预防接种信息质量评价
        2.1 个案管理情况
        2.2 数据上传率
        2.3 基本信息完整率
        2.4 接种信息完整率
        2.5 接种记录修改率
        2.6 接种记录补录率
        2.7 个案重复率
    3 预防接种情况监测评价分析
        3.1 2011-2017年疫苗接种剂次情况
        3.2 2011-2017年出生儿童疫苗接种剂次情况
        3.3 基于年龄组的分地区疫苗接种情况
        3.4 基于出生年度的NIP疫苗接种情况统计
讨论
    1 接种信息报告质量及其接种率监测评估的意义
    2 预防接种信息质量评价
    3 疫苗接种率监测评价
        3.1 预防接种剂次情况
        3.2 分年龄组接种率情况
结论和建议
    1 主要结论
    2 建议
本研究的先进性、不足和后续研究方向
    1 本研究的不足
    2 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质量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对象
    1. 评估地区
    2. 评估对象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
    1. 查阅文献
    2.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3. 现场调查
    4. 评估指标的确定及计算方法
技术路线
质量控制
研究结果
    1. 概况
    2. 研究地区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情况
    3.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
    4.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准确性
    5.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质量可靠性
    6. 常规免疫预防接种记录情况
    7.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各环节质量
    9. TOPSIS综合评分结果
讨论和建议
    1. 常规免疫接种率报告完整率和及时率
    2.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准确性
    3.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可靠性
    4. 常规免疫预防接种记录情况
    5. 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质量各环节质量
    6. 疫苗脱漏率
    7. TOPSIS方法综合评价
    8. 评估数据的收集
结论
创新性和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件
综述
    参考文献
文章发表
致谢
个人简历

(3)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五节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福利、社会福利和社会福利制度
        二、儿童和儿童社会福利
        三、三种形态的儿童社会福利制度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制度分析理论
        二、福利测量与提供理论
        三、公平理论
        四、需要理论
第四章 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现状评估
    第一节 取得成就
        一、覆盖范围逐步从孤儿扩大到困境儿童和困境家庭儿童
        二、福利内容逐步从单一服务发展到服务与津贴综合提供
        三、福利水平逐步从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并实现自然增长
        四、法律法规逐步增多并建立起儿童社会福利专门的法律
        五、管理机构不断健全并逐步完善儿童社会福利管理机制
    第二节 存在问题
        一、儿童社会福利尚未实现全面覆盖
        二、福利内容中需增加津贴和服务项目
        三、儿童社会福利财政资金投入相对不足
        四、综合性的《儿童福利法》亟需制定
        五、儿童社会福利管理职能亟需整合
        六、儿童社会福利绩效评价有待完善
    第三节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发展较长时间处于不发达水平
        二、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相对不合理
        三、儿童社会福利政策相对滞后
        四、对儿童社会福利认识相对不足
        五、结论及其启示
第五章 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
    第一节 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国际比较
        一、儿童社会福利内容体系比较
        二、儿童社会福利资金投入比较
        三、儿童社会福利管理运行比较
        四、儿童社会福利法律制度比较
    第二节 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国际经验借鉴
        一、国际经验
        二、对我国的启示
第六章 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机理分析
    第一节 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必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二、有利于增加社会福利
        三、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
        四、有利于满足儿童需要
    第二节 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可行性分析
        一、具备的经济基础
        二、具备的政治基础
        三、具备的思想基础
    第三节 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理念与思路分析
        一、建设理念
        二、建设思路
    第四节 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
        二、逐步扩大,循序渐进原则
        三、适应经济,适度普惠原则
        四、统筹兼顾,逐步统一原则
    第五节 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路径分析
        一、我国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我国人口经济社会发展进程预测
        三、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三阶段”路径选择
第七章 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探索
    第一节 儿童社会福利覆盖范围扩大探索
        一、儿童分类划分及其理论依据
        二、覆盖范围扩大的三阶段探索
    第二节 基于SSM的儿童社会福利内容体系构建探索
        一、SSM及其在儿童社会福利中运用的可行性
        二、感知和表述儿童社会福利问题情境
        三、儿童社会福利制度目标活动模型构建
        四、目标活动模型与现实世界比较
        五、SSM方法下儿童社会福利内容体系三阶段构建
    第三节 儿童社会福利财政资金保障探索
        一、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下满足需要的支出分析
        二、微观视角下满足儿童个体需要福利标准的确定
        三、宏观视角下儿童社会福利财政支出规模三阶段测算
        四、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财政支出可能性分析
        五、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财政支出保障机制
    第四节 儿童社会福利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探索
        一、尽快出台《儿童福利法》或《儿童福利条例》
        二、尽早构建完善的儿童社会福利法律法规体系
        三、尽力保障儿童社会福利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
    第五节 儿童社会福利管理运行建设探索
        一、整合行政管理职能
        二、健全行政管理机构
        三、完善行政管理规章
        四、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五、推进社会化管理
    第六节 基于AHP方法的儿童社会福利绩效评价建设探索
        一、AHP方法及其在儿童社会福利领域运用的可行性
        二、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三、基于AHP方法的绩效评价实证分析
        四、基于AHP方法的儿童社会福利绩效评价过程管理
        五、促进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绩效评价的建议
第八章 结语
    第一节 基本结论
    第二节 创新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各类儿童福利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二:儿童福利需求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三:访谈提纲
附录四:专家咨询表
附录五:专家打分表

(4)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现状与质量评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现状
2我国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质量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3世界卫生组织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及质量评估方法及应用
4引入世界卫生组织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质量评估方法的应用建议

(5)中国2013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结果
    1报告完整性
    2常规免疫报告接种
    3DTP脱漏率
讨论

(6)预防接种单位客户端个案在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目的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内容
    3 调查方法
    4 相关定义
    5 质量控制
    6 资料整理与分析
    7 技术路线
结果
    1 基本情况
    2 IUC数据质量分析
    3 调查接种率分析
    4 IUC中2009年9月1日~2013年8月31日出生的所有儿童NIPV接种率
    5 IUC个案统计合格接种率与调查合格接种率的比较
    6 经IUC个案统计的HepB_3、OPV_3、DTP_3、MCV_1时点累积接种率
    7 接种率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结论和建议
创新性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 预防接种单位预防接种服务情况调查表
    附件2 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入户调查表
致谢
个人简历
综述
    参考文献

(9)贵州省免疫接种率评价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和估算接种率
2 OPV强化免疫报告接种率和估算接种率
3 OPV强化免疫应种人数队列分析
4 AFP病例免疫史分析
讨 论

四、贵州省1998年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调查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山东省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的儿童接种率监测与评价[D]. 纪璞璞. 山东大学, 2020(02)
  • [2]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质量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张玫.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6(02)
  • [3]我国适度普惠型儿童社会福利制度建设研究[D]. 戴建兵. 华东师范大学, 2015(03)
  • [4]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现状与质量评估方法[J]. 张玫,郑景山,曹雷.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5(04)
  • [5]中国2013年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报告接种率分析[J]. 崔健,曹雷,郑景山,曹玲生,袁平,李黎.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5(03)
  • [6]预防接种单位客户端个案在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 姜晓飞.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05)
  • [7]施秉县2009~2011年免疫规划儿童疫苗接种率调查分析[J]. 吴奎. 中国当代医药, 2012(19)
  • [8]我国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与实际接种率差距研究[J]. 孙晓杰,孟庆跃.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4(01)
  • [9]贵州省免疫接种率评价与分析[J]. 朱青,刘航,周晖,苏飞. 中国计划免疫, 2002(05)
  • [10]衢州市2000年常规免疫接种率分析[J]. 龚晓英,徐翔. 浙江预防医学, 2002(08)

标签:;  ;  ;  ;  ;  

1998年贵州省儿童基本免疫率调查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