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食管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西安市食管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一、西安市食管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孙晓琨[1](2021)在《近四十年来我国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状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近四十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习惯及环境发生了转变,导致我国消化系统癌症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发病规律。全面搜集和整理近四十年来我国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状况及其危险因素文献,从高发病种,发病率、高发地区、高危人群着手分析近四十年来我国消化系统癌症发病状况,剖析其危险因素,为制定消化系统癌症的防治规划提供参考。方法首先,通过全面搜集和整理我国近四十年来消化系统癌症发病状况和危险因素的文献。在此基础上建立Excel表格,统计所有文献中出现的消化系统癌症病种,而后依据发病率及发病频次归纳总结出近四十年来的高发病种,对高发病种的高发地区、高发人群、危险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最终,利用对比分析法总结出近四十年来消化系统癌症发病状况和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结果1.依据相关文献中排在首位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频次可知,头十年食管癌出现12次、胃癌出现16次、肝癌出现26次;中期二十年食管癌出现82次、胃癌出现121次、肝癌出现81次;近十年食管癌出现110次、胃癌出现119次、肝癌出现57次。2.1978年~1988年食管癌、胃癌、肝癌发病率开始升高;1988年~2008年食管癌、胃癌、肝癌发病率呈现逐步升高的发病状况;2008年~2020年食管癌发病率呈现下降的发病趋势,胃癌和肝癌发病率呈现继续升高的发病趋势。3.近四十年来的三个阶段,食管癌年龄发病特点大致相同。40岁之前发病率较低,45岁之后快速升高,60~80岁达到高峰,之后快速下降。同样,三个阶段的胃癌年龄发病特点也大致相同。40岁之前发病率较低,45~60岁明显增高,65~80岁达发病高峰,85岁之后发病率降低。而肝癌存在不同,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肝癌年龄发病特点是20~44岁开始上升,集中发病于30岁~60岁,60岁~84岁达发病高峰,85岁之后发病率下降。而第三阶段发病年龄稍有推迟,40岁之后开始上升。4.近四十年来食管癌共有的危险因素是遗传因素;不同的危险因素是饮食因素、生活习惯、环境污染、职业及经济等因素。胃癌共有的危险因素是饮食结构,遗传因素、环境污染;不同的危险因素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生活习惯及经济状况等因素。肝癌共有的危险因素是传染性疾病(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肝吸虫病)、霉菌污染、环境污染;不同的危险因素是基础性疾病及精神压力因素。结论1.通过对近四十年来我国消化系统癌症发病状况及危险因素相关文献研究发现,食管癌、胃癌、肝癌是高发病种,每个病种的各时期发病都各具特点。2.从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来看,近四十年来食管癌的发病率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发病状况;而胃癌和肝癌的发病率则呈现逐步升高的发病状况。3.对消化系统癌症相关文献研究发现,三个高发病种在各个时期都高发于中年人和老年人,只有肝癌在早期和中期还高发于青壮年。4.通过深入分析近四十年来消化系统癌症高发病种的危险因素可知,头十年食管癌主要危险因素是饮食因素、营养因素;中期及近期减少了饮食和营养因素,增加了生活习惯、职业、精神压力等因素。头十年胃癌主要危险因素是霉菌污染;中期及近期减少了霉菌污染,增加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炎、生活习惯等因素。头十年肝癌主要危险因素是肝吸虫病;中期及近期减少了肝吸虫病,新增加了精神文化、代谢性疾病等因素。

雷玲玲[2](2020)在《高、低发区食管鳞癌组织PLCE1蛋白表达对比及对生存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1 研究背景与目的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全球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位于中国癌症死亡的第四位,组织学上分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简称为食管鳞癌)和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在中国,97%的食管癌都为食管鳞癌,明显地区性分布差异形成显着的高低发区及家族聚集现象是食管癌的两大流行病学特征。食管癌的发病机制,特别是食管癌的分子机制,近年来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研究已经证明,食管癌是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结果。但一些研究表明,在高发区,食管癌病人暴露在致癌环境的时间远大于低发区,并且其家族史阳性率也高于低发区。高发区患者受环境致癌因素影响大,而低发区患者受环境致癌因素影响相对较小,那么低发区的人为什么也得食管癌呢?是因为高、低发区食管癌患者的遗传因素所占比重不一样?还是因为高低发区食管癌患者的发病机制不一样?PLCE1(Phospholipase C Epsilon-1,PLCE1)是首次报道的易感基因,本研究通过对比高低发区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信息及PLCE1蛋白表达差异来探讨两组患者的预后及食管癌环境-遗传相互作用机制。PLCE1基因位于10q23染色体,长度为334.3kb,蛋白分子量是258000,包括2302个氨基酸。PLCE1编码磷脂酶,该磷脂酶将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水解为1,2-二酰甘油和肌醇1,4,5-三磷酸,从而促进细胞内信号传导。PLCE1基因已被证实与食管癌和其他癌症的易感性有关。本团队应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技术,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 PLCE1基因是食管鳞癌的易感基因。高、低发区反应环境因素,PLCE1基因反应遗传因素,本研究通过对比PLCE1蛋白在高低发区食管癌患者中的表达,深入探讨环境-遗传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及预后的影响。2材料与方法2.1研究对象本研究数据选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50万例食管及贲门癌临床信息数据库,根据入选标准最终纳入的研究对象为117186例食管鳞癌患者,确诊时间在1970年3月-2016年11月之间,其中高发区73646例,低发区43540例。男性73916例,年龄22-90(60.2±9.2)岁;女性43270例,年龄25-90(61.1±9.2)岁;男女比例为1.7:1。2.2临床诊疗与病理信息收集本研究117186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诊疗及病理信息均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50万例食管及贲门癌临床信息数据库的各医院住院病历,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详细家庭地址、联系人、联系方式等,病理和随访信息病理也都明确,并到各个相关医院对患者的病理及临床诊疗信息进行核对与补充,确保患者各项信息准确。2.3 组织样本收集、处理及PLCE1免疫组化染色本研究团队组织样本的收集多来自:各个医院术后切除标本常规取材诊断后剩余样本。首先确定是食管鳞癌的病例,然后术前和病人及病人家属沟通,并签订标本留取知情同意书,接着将医院常规取材诊断后剩余样本放入液氮罐中转运到实验室储存,然后在10%的福尔马林中固定标本48小时后用流水洗涤,接着在脱水机中脱水后进行石蜡包埋,最后切片并进行免疫组化染色。2.4随访本研究对所有ESCC患者采用电话询问、入户调查及村医咨询等方式进行随访,并记录患者健在或去世及其它详细生存状态、去世时间、末次随访时间、去世原因、随访人、随访时间等。患者出院后的第一年每3个月随访一次,以后每年随访一次,随访终点是死亡时间或至2019年11月。生存时间是死亡日期或末次随访日期减去确诊日期。2.5方法①分别对来自高发区的73646例和低发区4354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和病理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包括食管癌患者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家族史、高低发区等;以及病理信息如肿瘤部位、肿瘤长径、分化程度、切缘净不净、淋巴结转移阴阳性、TNM分期等。②对随机选取的375例食管癌患者的癌和癌旁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通过检测PLCE1的阴阳性表达,进而分析PLCE1表达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最终比较分析高、低发区食管癌患者癌及癌旁组织PLCE1表达差异对其对患者的临床意义。③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食管癌患者的性别、年龄、高低发区、吸烟史、饮酒史、肿瘤家族史、肿瘤部位、肿瘤长径、切缘净不净、淋巴结转移阴阳性分布采用χ2检验,分化程度、TNM分期和治疗方式应用秩和检验;生存时间以年计算,采用Kaplan-Meier曲线和Log-rank检验比较单因素对生存的影响;用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方法分析生存主要影响因素,检验水准为α=0.05。3 结果3.1 高、低发区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117186 例 ESCC 患者中,高发区 73646 例(75.0%),低发区 43540 例(25.0%),高低发区比例为1.7:1。在高发区和低发区,性别、年龄、饮酒史、吸烟史、肿瘤家族史、肿瘤部位、肿瘤长径、分化程度、切缘、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治疗方式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 高、低发区影响食管鳞癌患者生存的单因素分析在高发区,性别、年龄、是否吸烟、是否饮酒、家族史阴阳性、肿瘤部位、肿瘤长径、切缘净不净、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阴阳性、TNM分期和治疗方式的生存曲线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发区,性别、年龄、吸烟、饮酒、肿瘤家族史、肿瘤部位、肿瘤长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治疗方式的生存曲线有统计学意义(P<0.05)。3.3 高、低发区食管癌患者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方法分析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别将高低发区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意义的变量纳入,在高发区,年龄、性别、吸烟史、肿瘤家族史、肿瘤部位、肿瘤长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阴阳性、TNM分期是食管鳞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在低发区,年龄、性别、肿瘤家族史、肿瘤部位、肿瘤长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阴阳性、TNM分期是食管鳞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3.4 高、低发区食管鳞癌组织PLCE1蛋白表达对比及对生存的影响高、低发区食管癌患者癌旁和癌组织PLCE1的阳性表达率均呈上升趋势。在高发区和低发区,PLCE1表达阳性与阴性食管癌患者生存均相似,PLCE1表达弱阳性与强阳性食管癌患者生存也均相似。4 结论4.1 高发区食管鳞癌患者整体生存优于低发区。4.2 低发区、男性、>60岁、家族史阴性、颈段+胸上段、肿瘤长径>4cm、淋巴结转移阳性、低分化、TNM分期是食管鳞癌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4.3 高、低发区,食管癌旁和癌组织中PLCE1的阳性表达率均呈上升趋势,提示PLCE1可能在食管癌的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4.4 在高发区和低发区,PLCE1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的生存均无关。

王波[3](2003)在《西安和林州市食管癌P53基因突变及其与环境致癌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文中提出食管癌是最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每年发病人数超过30万,其中半数是中国人。食管癌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差别很大,这种显着的地理分布差异特征可能与各地存在着不同的外源性致癌物有关。河南省林州市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上食管癌发病率最高的地区。陕西省西安市食管癌年死亡率为22.29/10万,在国内属非高发区,但死亡率较高。比较两地食管癌病因的差异,可为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食管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多阶段引起,包括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缺失与突变。P53基因是迄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相关性最广泛的基因,人类恶性肿瘤中至少有50%发生P53基因的改变。大量研究发现,P53蛋白高表达和P53基因突变是食管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生物学标志之一,突变率从20%~84%不等。分析P53基因突变谱有助于从分子水平探索危险因素引起肿瘤的机制。 本研究应用Meta分析方法,通过计算合并OR值,客观、定量的评价了行为方式、饮食习惯、食管癌家族史等危险因素与西安和林州市食管癌发生的关系以及吸烟、饮酒与食管癌P53基因改变之间的关系。采用DNA序列测定技术对西安和林州市83份食管癌组织标本进行了p53基因 第四眼巨大学派士学位论文第5外显子基因突变及其与食管癌环境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为阐明食管癌的分子致癌机制提供依据。一、西安市与林州市食管瘤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按照我们制订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经筛选后纳入Meta分析的文献西安和林州市各有 5篇。西安市累计食管瘤病例 840例,对照 1084例;林州市累计病例1244例,对照3855例。西安市食管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有显着性意义的因素为吸烟(男性)、饮酒、食用酸菜、吃新鲜蔬菜和食管癌家族史,OR。。分别为 2.63(二* 1~ 3.43)、L74(l* l~ 2.sl)、1.27(1.03~1.%)、口46(0.35~o.61)和3.75(230~6.11),各OR。。显着性检验结果P<0.05。吸烟的剂量效应分析显示,吸烟量<20支/日、>20支/日的OR如分别为l.65和2.63,具有明显剂量效应关系。未发现喜食热烫饮食、喝茶和食管癌发生的关系。林州市食管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有显着性意义的因素为吸烟、饮酒、食用酸菜和食管瘤家族史,OR。。分别为 1.73 (.42~二.11)、l石3 (刀2~2石0)、1.58 (.07~二.34)、1.对门.36~工15人各OR刘显着性检验结果w0.05。没有发现吃新鲜蔬菜、喜食热烫饮食与食管癌发生的关系。二、吸烟、饮酒与食管癌P53基因改变之间关系的Meta分析 纳入分析的14篇文献中,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蛋白(反映P53基因突变)的文献吕篇,累积食管癌病例667例,P53蛋白高表达379例,阳性率为56.8%。应用PCRSSCP、DNA序列测定技术的6篇,累计病例382例,P53基因突变者206例,突变率为53.9%。 吸烟与P53蛋白高表达、P53基因改变(P53蛋白高表达十P53基因突变)的OR。。分别为1.99 (.30~3刀6)、1石4 (.13~2.37),OR。。显着性检验结果P<0,05。未发现吸烟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饮酒与P53蛋白高表达、P53基因突变和 P53基因改变未见显着性联系中>0刀5人 一5一 第四旱区大学协士掌位论文三、西安和林州市食管癌的3基因第5外显子突变及其与环境致癌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 西安和林州市食管癌标本中/3基因第五外显子突变率分别为14.3O“/42)和 18.6O①/43人两地突变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X乙0.28,尸一0.59人突变类型均以点突变为主。西安 6个突变位点中 4个为点突变,2个为缺失突变;林州10个突变位点中9个为点突变,l个为插入突变。西安市三个突变为A:*一G:C的置换,G:*一T:A和G:*一A:T各1个;林州市突变大多发生在G:C碱基对,G:C—A:T的置换最多,占 5/9,A:T—T:A的颠换占 3/9,G:C-C:G的占 1/9。 西安市的突变相对集中的发生在126~128位点,占4/6,林州市仅有二例发生在该区域(2/l),但是二者相比未见显着性差异(Fisher确切概率P司司2),可能与样本例数少有关。林州市突变位点比较分散,分布于不同密码子,可能与该地区危险因素暴露的种类较多有关。 P53基因第 5外显子突变与食管癌主要危险因素的病例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西安和林州市食管癌p53基因第五外显子突变与性别、年龄均无关。西安市不经常食用新鲜蔬菜者P53基因第5外显子突变率为37.5%,显着高于经常食用新鲜蔬菜者的8.8%(P<0刀5),0 R=R=6.20门对1~39厂)。其余食管癌主要危险因素与P53基因第5外显子突变未见显着性联系 (P>0.05)。林州市食用酸菜者四3基因第5外显子的突变率38.5%,显着高于不食用酸菜者的 17.l00<0.05人其OR值为5.63门.10~28.84人未发现吸烟、饮酒、食管癌家族史和食用新鲜蔬菜与P53基因第5外显子的联系(P>0刀5)。

徐德忠,王安辉[4](2001)在《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的现状及其易感基因生物学标志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肿瘤分子流行病学标志的研究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综述了肿瘤分子流行病学和肿瘤易感基因生物学标志的研究现状 ,并展望了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机遇和挑战。

王安辉[5](2001)在《西安地区食管癌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在食管癌发病中的作用》文中提出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而我国的食管癌死亡率最高,每年平均死亡约15万多人,占各部位癌症死亡的第二位,严重的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同其他癌症一样环境危险因素仍是食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死亡率不同水平的地区环境致癌因素可能存在差异。在西安地区食管癌的研究中,多次的病例-对照研究显示吸烟是西安地区食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暴露于危险因素(如吸烟)的个体中只有很少数人发生食管癌变。随着分子流行病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人们认识到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癌症的启动-促进-转化-发展)受一系列的环境和遗传易感性因素的作用,其中有对进入体内的前致癌物激活和灭活作用的代谢酶,即属遗传易感性因素。食管癌可能是具备某种遗传易感性特性的个体暴露于特定的环境危险因素下发生的。西安地区食管癌遗传易感性、环境危险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与食管癌的发病关系尚未得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到清楚的解释。本研究采用了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并 将传统的宏观流行病学研究与微观的分子流行病学方法结合,探 讨西安地区食管癌的遗传易感性及其相关因素以及它们在食管癌 发病中的作用,并就CYPAI lie-Val基因多态性、GSTW基因缺 失和存在的基因型与环境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进行探讨。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来自1999年11月~2000年04月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外科就诊或住院,并均经组织病理学确 诊,且无其他部位肿瘤的食管癌新发病例。对照为同期在该医院 就诊或住院的非肿瘤患者的抽样样本。病例和对照均为西安地区 常住居民(居住年限20年以上)。使用调查问卷获得基础资料, 并收集血凝块供检测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用。一般资料:病例127 (男97,女3O)例;对照lin(男78;女23)例;经均衡性检验, 病例与对照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基本均衡。食管癌单因素分析发 现吸烟、饮酒、吃动物蛋白少、吃新鲜蔬菜少的 OR值分别为 2 04 (11-360),3.45(1.74-6.91),3.02(1.70-5.40),3.54 (1.66-7.65):口甲MI 怕1/怕1 基因型(OR二3.35 0R95%0 1.49-7.61),GSTW基因缺失型(OR=1.81 0R95%CI.03-3.18), 肿瘤家族史(OR二2.82 95%CI.31-6.17),特另是食管癌家族史 ①叫.14,95%CI.28{.94)是西安地区食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其他因素如进食快,喜热烫饮食等与食管癌的发生无显着病因学 联系。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职业因素,吸烟, 饮酒,吃动物蛋白少,吃新鲜蔬菜少和 LIPIAI lie-yal多态性 进入方程。 在对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作用的分析,结果发现GSTW 和Cmpl基因多态性的分布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层次和不同 ·3-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职业的人群中分布无显着差别,而且 CYPIAI lie-yal基因多态性、 GS’-’’n缺失或存在基因型在人群中的分布不受吸烟、饮酒等环境因 素的影响。环境因素与遗传易感性标志的交互作用分析发现,吸 烟、饮酒、食管癌家族史等与 CyPAI Val八 基因型、as.~.-x-基 因缺失型存在交互作用,表现为相加或相乘模型。本研究结果显 示CYPMI lie-Val基因多态性、615’-’’H基因缺失或存在基因型确 为食管癌的遗传易感性标志,具有 CyPIAIVal/Val基因型、GS’W’’x- 基因缺失型的个体食管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CYWhl lie-yal基 因多态性、65t7:ffl缺失基因型在食管癌的发生过程表现出与环境危 险因素的交互作用,但其中具体的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王安辉,张宏艳,王嫣,阎明晓,孙长生,李良寿,黄久仪,程庆书,朱以芳[6](2001)在《西安市食管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探讨西安地区食管癌与 p5 3和 H- Ras高表达的关系 .方法 应用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调查分析了西安地区 6 1例病例、43例对照的基础资料并检测组织中 p5 3和H- Ras高表达情况 .结果 病例组 p5 3和 H- Ras的高表达率(分别为 80 .3% ,41.0 % )均高于对照组 (30 .2 % ,16 .3% ,P<0 .0 1) .p5 3高表达的危险因素是 H- Ras高表达与肿瘤家族史且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结论 p5 3和 H- Ras高表达是西安地区食管癌重要的生物学标志

石丘玲[7](2000)在《遗传易感性、环境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与食管癌关系研究》文中认为食管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是食管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多年的研究发现,环境因素仍是食管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众多暴露于危险因素的个体中,只有少数人发生癌变,并且在不同的地区发病和死亡有巨大的差别。近年来,随着分子流行病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人们认识到食管癌的发生可能是具备某种遗传易感背景的个体在特定的环境致癌物的作用下发生了癌变。并发现在致癌过程中,大多数环境致癌物进入体内后,生物转化酶系统(激活和灭活)的代谢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食管癌的遗传易感性、环境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关系尚未得到清楚的解释。本研究采用了传统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高发区林州市和非高发区西安市与食管癌发生有关的主要危险因素和遗传易感基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将传统的宏观流行病学研究与微观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分析比较了林州和西安两地的食管癌主要的环境危险因素,CYP1A1、CYP2E1、GSTμ和NAT2的基因型与两地食管癌的关系及上述遗传易感性标志与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 病例对照研究中,林州市病例组选自1998年4月至7月在林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林州市肿瘤医院和林州市食管癌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所有新发食管癌病例共118例,对照为同期上述医院住院的非肿瘤病人共169例;

李良寿,孙长生,张秀玲,乔贵宾,徐德忠,韩成龙,杨文献,常贵生,闫明晓,王嫣,张宏艳[8](1999)在《西安和林州市食管癌比较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西安市和林州市食管癌p53 基因高表达率、危险因素及其第五外显子突变谱和突变模式的比较研究,初步探讨两地食管癌分子病因的异同。方法:分别在西安市和林州市收集食管癌病例137 例、67 例及相应对照,调查其相关既往史;对癌组织以免疫组化和 P C R 直接测序方法检测 P53 蛋白和p53 基因第五外显子突变情况;危险因素分析以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结果:西安市食管癌发病及 P53 高表达与吸烟和食管癌家族史有关,而林州市则与食用酸菜和食管癌家族史有关。西安市病例p53 第五外显子突变谱相对集中(157 、159 密码子为主) , G→ T 颠换较多见(5/10) ;而林州市病例突变位点较分散。结论:p53 突变和食管癌家族史是两地食管癌的共同病因,但两地p53 基因突变的环境因素、突变谱和模式差异较大,表明其分子癌变机理也可能不同。

张秀玲[9](1997)在《林州市食管鳞癌病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文中认为食管癌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主要流行特征为: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不同种族之间,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明显差异。在西方国家,吸烟和饮酒被认为是引起食管癌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在亚洲和非洲的一些高发区,则主要强调饮食因素和营养缺乏。近几年,随着食管癌组织中HPV感染和p53基因突变的发现,HPV感染和p53突变与食管癌的关系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报道不断增加。然而到目前为止,食管癌的确切病因、癌变机理和特殊地理分布差异的成因还不完全清楚。本研究首先采用传统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高发区林州市(原名林县)食管鳞癌的危险因素、HPV病毒病因和p53高表达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然后对高发区林州市与非高发区西安市食管鳞癌组织中p53基因第5外显子突变谱进行了探索性比较研究。 所有病例和对照均为林州市常住居民(居住年限大于20年)。病例组67例(男39,女28),为林州市四所医院1995年10月至1996年1月进行手术治疗的新发食管鳞癌连续病例(约占同期林州市发病数的1/2),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对照组(Ⅰ、Ⅱ)为同期就诊的未患严重消化道疾病和肿瘤患者。对照Ⅰ 69例(男44,女25)为门诊内镜

王如德[10](2007)在《山东省东平县食管癌高发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初步探讨山东省东平县食管癌高发的影响因素,为食管癌高发区制定综合防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472例食管癌患者以及与之同性别、年龄±3岁、同居住地相匹配的对照人群,分别使用食管癌流行病学调查表和健康人群流行病学表及家系健康状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东平县食管癌高发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统计方法综合评价环境、遗传、生活行为方式等因素在食管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大小及其作用特点。结果(1)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表明: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体质指数、文化水平低、职业为农民、年人均收入低、好生闷气、有上消化道病史或经常患慢性食管炎、咽炎、龋齿、有食管癌家族史、饮用水污染、喜食烫食、干硬食物、腌制品、经常饮烫茶、吸烟、大量饮酒、经常食劣质醋、剩菜、发病前20年经常食发霉食物、吃饭快或无规律是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经济状况好、性格开朗、家庭关系融洽、饮茶、少量饮酒、发病前20年常吃豆制品、常食蔬菜、水果、大蒜、姜是保护因素。(2)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体质指数、好生闷气、有上消化道病史或经常患慢性食管炎、食管癌家族史、饮用水污染、喜食烫食、干硬食物、腌制品、大量饮酒是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发病前20年常吃豆制品、常食蔬菜(白菜)、大蒜是保护因素。(3)对有意义的因素作多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体质指数、喜食烫食、腌制品是食管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病前20年经常吃豆制品是保护因素。(4)东平县食管癌的病因中,遗传因素其重要作用,存在家族聚集性.食管癌先证者Ⅰ级亲属发生率(12.56%)明显高于对照Ⅰ级亲属发生率(4.96%),食管癌遗传度为46.5±5.56%,分离比0.1456,小于0.25,属于多基因遗传病。(5)影响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分析结果:多个危险因素同时存在,可提高患食管癌的危险,交互作用效应的分析结果显示,当食管癌家族史与烫食、喜食干硬食物、饮酒、饮用水污染、上消化道病史、低体质指数、性格内向好生闷气、慢性食管炎、腌制品存在较强的交互效应。结论环境、遗传、行为生活方式三个因素在食管癌高发区东平县起着重要的作用,多个危险因素同时存在以及食管癌家族史与行为生活习惯(喜烫食、喜干硬食物和饮酒)、与环境因素(饮用水污染)、与上消化道疾患、与精神心理因素(性格内向好生闷气、低体质指数)的交互作用在食管癌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在制定食管癌防治措施时,应根据上述因素的作用特点,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1)改变不良的行为生活习惯,调整膳食结构,平衡营养。(2)以年龄大于50岁,并有以下特征之一者(有食管癌家族史,暴露于多个危险因素)作为高危人群,利用己知的保护因素(如饮茶、常吃豆制品、蔬菜水果、大蒜等)加以干预,达到降低食管癌发病的目的。(3)在高危人群中开展预防性普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食管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二、西安市食管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西安市食管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近四十年来我国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状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及重点
    四、数据来源及文献利用说明
    五、研究方法
    六、概念界定
    七、消化系统癌症发展分期说明
第一章 头十年我国消化系统癌症发病状况概述
    第一节 发病率及频次分析
        一、发病率分析
        二、频次分析
    第二节 高发病种高发地区分析
        一、高发病种地域分析
        二、高发病种城乡差异分析
    第三节 高发人群分析
        一、年龄分析
        二、性别分析
    第四节 高发病种危险因素分析
        一、肝癌危险因素分析
        二、胃癌危险因素分析
        三、食管癌危险因素分析
第二章 中期二十年我国消化系统癌症发病状况概述
    第一节 发病率及频次分析
        一、发病率分析
        二、频次分析
    第二节 高发病种高发地区分析
        一、高发病种地域分析
        二、高发病种城乡差异分析
    第三节 高发人群分析
        一、年龄分析
        二、性别分析
    第四节 高发病种危险因素分析
        一、胃癌危险因素分析
        二、食管癌危险因素分析
        三、肝癌危险因素分析
第三章 近十年我国消化系统癌症发病状况概述
    第一节 发病率及频次分析
        一、发病率分析
        二、频次分析
    第二节 高发病种高发地区分析
        一、高发病种地域分析
        二、高发病种城乡差异分析
    第三节 高发人群分析
        一、年龄分析
        二、性别分析
    第四节 高发病种危险因素分析
        一、胃癌危险因素分析
        二、食管癌危险因素分析
        三、肝癌危险因素分析
第四章 近四十年来我国消化系统高发癌症发病状况分析
    第一节 食管癌发病状况分析
        一、发病率、频次分析
        二、地域分析
        三、人群分析
    第二节 胃癌发病状况分析
        一、发病率、频次分析
        二、地域分析
        三、人群分析
    第三节 肝癌发病状况分析
        一、发病率、频次分析
        二、地域分析
        三、人群分析
    第四节 消化系统高发癌症发病状况总结
        一、消化系统癌症高发病种
        二、消化系统高发癌症的高发地区
        三、消化系统高发癌症的高危人群
第五章 近四十年来我国消化系统高发癌症危险因素分析
    第一节 食管癌危险因素分析
    第二节 胃癌危险因素分析
    第三节 肝癌危险因素分析
    第四节 消化系统高发癌症危险因素总结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状况及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高、低发区食管鳞癌组织PLCE1蛋白表达对比及对生存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列表
第一部分 高、低发区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
    1 研究背景和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
第二部分 高、低发区食管鳞癌组织PLCE1蛋白表达对比及对生存的影响
    1 研究背景和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附图
综述 食管癌环境-遗传交互作用发病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国食管癌高发区分布表
个人简历
研究生期间参与发表的学术论文、科研项目及学术会议
致谢

(3)西安和林州市食管癌P53基因突变及其与环境致癌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西安市与林州市食管癌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吸烟、饮酒与食管癌P53基因改变之间关系的Meta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西安和林州市食管癌P53基因第5外显子突变及其与环境致癌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综合讨论
小结
文献回顾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4)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的现状及其易感基因生物学标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分子流行病学主要研究内容及应用范围
2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常用肿瘤易感性相关的标志
    2.1 Ⅰ 相、Ⅱ 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
        2.1.1 Ⅰ相代谢酶
        (1) P450 CYP 1A1:
        (2) CYP2E1:
        (3) CYP2D6:
        2.1.2 Ⅱ相代谢酶
        (1) GSTM1:
        (2) GSTP:
        (3) NAT 是许多含氮药物和外源性化学物在体内代谢的关键酶系。
    2.2 癌基因、抑癌基因
    2.3 DNA 损伤的修复
3 肿瘤分子流行病学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5)西安地区食管癌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在食管癌发病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回顾
西安地区食管癌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在食管癌发病中的作用
    前 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小 结
参考文献
致 谢
附 录

(6)西安市食管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2 结果
    2.1 均衡性检验与免疫组化
    2.2 p53高表达相关因素
        2.2.1 单因素分析
        2.2.2 分层分析
        2.2.3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分析
    2.3 p53蛋白和H-Ras高表达与食管癌家族史的协同作用
3 讨论

(7)遗传易感性、环境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与食管癌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林州和西安食管癌主要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二部分 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关系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三部分 遗传易感性-环境交互作用与食管癌关系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西安和林州市食管癌比较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2 结果
    2.1 病例-对照研究
        2.1.1 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1.2 吸烟因素的比较:
        2.1.3 剂量反应关系:
    2.2 协同作用
    2.3 病例-病例对照研究
    2.4 p53基因第5外显子突变谱、突变模式的比较
3 讨论

(9)林州市食管鳞癌病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文献回顾
    一、人乳头瘤病毒及其与食管癌关系的研究
    二、p53基因突变及其与食管癌关系的研究
    三、有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p53突变及其与其他因素的综合性研究状况
第一部分 林州市食管鳞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林州市食管鳞癌关系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部分 p53高表达与林州市食管鳞癌关系的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四部分 高发区与非高发区p53基因第5外显子突变谱的比较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10)山东省东平县食管癌高发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分析
讨论
结论
本研究的新见解与局限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待刊出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西安市食管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近四十年来我国消化系统癌症的发病状况及其危险因素研究[D]. 孙晓琨. 遵义医科大学, 2021
  • [2]高、低发区食管鳞癌组织PLCE1蛋白表达对比及对生存的影响[D]. 雷玲玲. 郑州大学, 2020(02)
  • [3]西安和林州市食管癌P53基因突变及其与环境致癌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D]. 王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2003(03)
  • [4]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的现状及其易感基因生物学标志研究进展[J]. 徐德忠,王安辉. 肿瘤防治杂志, 2001(06)
  • [5]西安地区食管癌遗传易感性与环境因素在食管癌发病中的作用[D]. 王安辉. 第四军医大学, 2001(01)
  • [6]西安市食管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 王安辉,张宏艳,王嫣,阎明晓,孙长生,李良寿,黄久仪,程庆书,朱以芳.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1(01)
  • [7]遗传易感性、环境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与食管癌关系研究[D]. 石丘玲. 第四军医大学, 2000(02)
  • [8]西安和林州市食管癌比较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 李良寿,孙长生,张秀玲,乔贵宾,徐德忠,韩成龙,杨文献,常贵生,闫明晓,王嫣,张宏艳.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1999(04)
  • [9]林州市食管鳞癌病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 张秀玲. 第四军医大学, 1997(02)
  • [10]山东省东平县食管癌高发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 王如德. 泰山医学院, 2007(03)

标签:;  ;  ;  ;  ;  

西安市食管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