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风机联锁自动控制

部分风机联锁自动控制

一、局扇联锁自动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张江林,卫小兵,焦海峰[1](2021)在《“三化”技术在掘进工作面装备优化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为解决掘进工作面投入装备多、故障率高、运行成本高等问题,结合矿井掘进工作面装置实际情况,提出采用"开关组合化、溜子皮带化、控制集中化"(简称"三化")等措施优化改造工作面装备的技术思路,设计了具体改造措施,并对其技术和经济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实践证明,改造后的掘进工作面装备可满足工作面开关高度集成,设备配套更趋合理,设备控制达到减人提效的要求,实现了掘进工作面装备优化配置、运行可靠及安全高效的目标。

杨志强[2](2020)在《综掘集控及安全预警系统的研发与运用》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技术的发展和智能化开采技术的应用,要求实现高产、高效、高质量、低成本智能化矿井。目前成庄矿综掘工作面由于各方面原因,还不符合智能矿山减人增效的要求。本文通过综掘集控和安全预警系统的研发与运用,实现对综掘工作面出煤系统的集中控制,从而达到减人提效的目的。

李龙记[3](2018)在《立井井底局扇自动供风的设置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煤矿立井井底操作平台到井底水窝的距离超过10m,处于微风或无风地段,长时间未通风将会聚集有瓦斯、一氧化碳和其他有毒有害气体,立井井底局扇自动供风系统的设置及应用有效地解决了此类问题,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丁建德[4](2018)在《安徽省煤矿职业病危害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文中指出煤矿井下作业环境中的粉尘、高温和噪声等因素严重威胁着煤矿井安全生产和煤矿工的生命安全。轻者可以造成煤矿职工的身体不适,粉尘浓度超标严重时可引起爆炸,直接威胁到煤矿工性命。根据安徽省历年的煤矿井下作业场所危害因素检测和统计报告等数据显示,井下各危害因素各检测点达标率却相当高。以这样的数据,安徽省煤矿企业职业病发病率应该非常低。据安徽省煤矿职业卫生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省煤矿新发职业病179例,2015年为247例,2016年为148例。2011年至2015年,安徽省四大煤矿业集团共新增尘肺病1076例,平均每年新增病例多达215例。因此,为掌握我省煤矿职业病危害因素实际情况,识别、分析全省煤矿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类别,对全省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全面检测,来彻底摸清职业病危害因素真实情况。并对煤矿企业在职业病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剖析,为全省煤矿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检测项目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73号、GBZ/T19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189《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以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规范》等标准和规定,检测了粉尘(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以下简称“总尘”、“呼尘”)、温度、噪声,部分煤矿井检测了有毒有害气体。各职业病危害因素均采用定点短时间采样。检测结果显示,安徽省煤矿职业病危害现状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机械化开采程度的不断加大,煤巷使用了综掘机和岩巷使用的综掘机作业之后,井下的煤尘和岩尘浓度大大超过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而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全省高温煤矿井热害也十分严重。井下局扇综采机司机处、掘进机司机处、扒矸机司机处、打钻、锚喷作业、井下中央水泵房、抽风机房噪声超标严重。要加强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管理,使全省煤矿职业病工作彻底好转,根本是要落实煤矿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治主体责任。一是应积极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和定期检测工作。必须实事求是,能彻底反映作业场所真实的情况,做到以检测促防治;二是规范煤矿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设置,来提高煤矿职工的自我防护意识、提升煤矿企业的职业病防治水平。三是煤矿企业落实现场防治措施落实,规范高压煤层注水(岩巷高效除尘风机)、高效化学除尘、高压喷雾,高效除尘风机和控尘装置。对高温热害严重的煤矿井要加大机械降温力度。四是监察监管部门应严格执法,不断完善考核机制,以此来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张效春[5](2014)在《多层采空区流场动态平衡理论与技术》文中提出大同矿区开采历史悠久,长期处于主采煤层为双系易自燃煤层群的状态,在“两硬”条件下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过程中,位于上部的几层煤回采结束后,使用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回采下部煤层,这时将使上部多个煤层的采空区相互连通,造成回采工作面采空区漏风通道增多,即形成了复杂的多层采空区流场。传统的均压理论无法解决这样复杂的漏风问题。针对大同矿区侏罗系层间距0-7 m极近距离易自燃煤层群上部多层采空区大范围自然火灾对现有开采煤层工作面造成的严重威胁的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论文提出了多层采空区局部动态平衡理论和多点调控反馈补偿整体平衡理论。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采空区的气体流动状态,确定开采工作面与相连通的邻近采空区的气体压力在保持动态平衡情况下的最小容许调节范围,并采用集中控制方法对多个调控点进行补偿控制,以免相互影响,从而阻止CO、CH4等有害气体流入开采工作面或新鲜风流流入采空区。同时,研发了监测、控制、变频调压为一体的多层采空区局部动态平衡技术与装备,结合封堵、立体注氮、阻化灌浆等煤炭自然火灾防治技术,取四台矿、马脊梁矿为例进行了应用。经实际应用,系统运转正常,实现了开采工作面与多层采空区流场风压保持动态平衡,有效的防止了上覆采空区的有毒有害气体涌入工作面和新鲜风流流入采空区,实现了安全生产。

朱磊[6](2013)在《矿井机电运输系统技术创新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某矿机电系统年度工作为主线,总结了年度的科技创新活动,为矿井安全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分析总结也为后续继续提高提供了蓝本。

王艳[7](2012)在《汽轮机拖动的鼓风机组压力控制系统》文中提出鼓风机是化工工业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设备,鼓风机运转中风机的出口压力的稳定性对生产工艺的安全、稳定、经济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证工艺品质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汽轮机拖动鼓风机为对象设计了出口压力控制系统,进行了压力控制方法的研究,设计了串级控制器。实现了汽轮机的转速控制,进而实现了鼓风机出口压力的稳定控制。本文通过分析离心鼓风机的功能、结构以及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特点,详细阐述了汽轮机拖动鼓风机系统的主要控制内容。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压力调节系统的实现过程,分析了压力控制系统的特性。针对鼓风机出口压力受转速控制的特点,提出了鼓风机出口压力控制的串级控制策略。即内环采用转速控制,进行汽轮机转速的调节;外环为压力控制,通过调节汽轮机的转速实现鼓风机出口压力的控制。根据控制方法的研究,进行了出口压力控制系统的设计。系统采用PLC控制系统对鼓风机压力进行控制,使机组的控制更加完善,技术更加先进。重点介绍了压力控制系统中的硬件系统组成,完成了PLC系统设计、触摸屏应用系统的设计,以及压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的应用电路设计。在硬件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实现了PLC系统的功能软件设计和触摸屏人机界面系统的软件设计。实现了整个控制系统的软件实现功能。整个控制系统体系结构简洁、易于维护和扩展、响应速度快、控制精确、人机界面友好、机组控制合理;提出的串级控制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压力控制问题、实际运行情况良好,系统稳定,操作方便、简易,工作可靠,便于维护。为用户现场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吾布里.阿依丁,郭辉,季书文[8](2011)在《井下双局扇PIC单片机实现自动切换控制系统》文中认为介绍了双局扇双电源风速不正常自动切换装置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具体应用,阐述了PIC单片机来实现掘进工作面双局扇自动切换控制系统电路的设计。为了进一步保证矿井安全生产,减少井下掘进工作面无计划停风,通过风速传感器检测风量信号,传输给PIC控制器,由控制器判断风量的变化,来判断另外一台风机工况,补充风量,使井下矿道,确保有一个稳定风量,实现PIC单片机控制矿井局部通风机实现自动控制。

马娟[9](2010)在《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软件开发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主要应用了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分析了国内外煤矿安全管理现状,以《煤矿安全规程》和各省的《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实施细则和检查评分办法》为依据,建立了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即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安全、地测防治水、调度和安全教育培训八个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研究得到了本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二级、三级权重系数,并得出评价八个不同专业的安全级别(优秀、合格和不合格)和矿井的安全级别(一级、二级、三级),应用了灰色系统理论对煤矿安全评价结果进行了决策预测研究应用VB编程语言和Access数据库开发研究了煤矿安全评价软件,实现了煤矿安全模糊综合评价和评价结果趋势预测。该软件已应用到淮南某矿。煤矿安全评价指标及评价软件具有友好界面、操作简单、信息全面、资源共享等功能。图[45]表[31]参[85]

亓玉栋[10](2010)在《矿井冰制冷降温系统能效测试与诊断》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基于唐口煤矿冰制冷降温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了降温系统能效诊断的分析研究,指出了导致该矿降温系统能效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的技术措施。通过测试计算指出地面制冷系统中两级预冷机组的平均制冷系数分别为4.34和3.84,平均制冷量分别为435kW和605kW;制冰压缩机组的平均制冷量为1235kW,平均制冷系数为1.13,最大制冷系数为1.93;冷风气力输冰系统风流温度偏高。由此指出地面制冷系统总制冷量和制冷系数较低,同时指出制冷系统能效偏低的原因是螺杆式制冷机组滑阀开度过小,冷却塔及蒸发式冷凝器结垢严重,换热效果较差所致。通过对融冰系统、输冷系统及井下用冷系统的测试诊断,指出多用途开式供水闭式回水管路系统冷水水量利用率不足40%,降温用水载冷量的利用率不足60%,井下输冷管路的冷量利用率不足21%,如考虑主井输冰的冷损,该降温系统的冷量利用率不足20%。同时融冰系统存在冷水的溢流短路,输冷系统存在降温用水和非降温用水的矛盾及采掘面冷量供需不一致的矛盾,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输冷效率和降温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地面制冷设备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提高制冷设备的能效系数,同时提出了融冰池的改造方案,完全防止了冷水的溢流短路;通过输冷管路的简单调整改造,将原管路系统改为闭式供水开式多用途回水系统,冷水水量的有效利用率提高到100%,同时有效解决了采掘面冷量供需不一致与多用途供水需求之间的矛盾。本课题研究成果的意义在于通过现场调查获取了有关矿井冰制冷降温系统的大量基础性数据,对深井热害的治理和降温系统的运行、设计和管理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参考。

二、局扇联锁自动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局扇联锁自动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三化”技术在掘进工作面装备优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掘进工作面装备优化思路
    1.1 需要解决的问题
    1.2 装备优化技术思路
2 掘进工作面装备优化措施
    2.1 多回路组合开关替代单回路开关
    2.2 简易皮带机替代溜子
    2.3 集中控制系统替代独立控制系统
3 掘进工作面装备“三化”的合理性分析
    3.1 技术合理性
    3.2 经济合理性
4 结论

(2)综掘集控及安全预警系统的研发与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综掘工作面旧系统情况
2 综掘集控及安全预警系统研发目标
3 综掘集控及安全预警系统主要技术创新
4 综掘集控及安全预警系统技术特点
5 效益及效果

(3)立井井底局扇自动供风的设置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现状
2 采取措施
3 取得成效
4 结语

(4)安徽省煤矿职业病危害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调查研究方法及检测情况
    1.3 调查检测时依据及方法
    1.4 判定标准
        1.4.1 粉尘浓度判定标准
        1.4.2 温度判定标准
        1.4.3 噪声判定标准
    1.5 国内外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现状
第二章 概况
    2.1 检测情况概述
    2.2 采掘工作面布局
第三章 检测情况
    3.1 检测范围和项目
    3.2 检测点设置
        3.2.1 粉尘检测点设置
        3.2.2 温度检测点设置
        3.2.3 噪声检测点设置
第四章 检测结果及分析
    4.1 粉尘检测结果及分析
        4.1.1 综采作业
        4.1.2 煤巷综掘作业
        4.1.3 岩巷综掘作业
        4.1.4 煤巷炮掘作业
        4.1.5 岩巷炮掘作业
        4.1.6 锚喷作业
    4.2 温度检测结果及分析
    4.3 噪声检测结果及分析
    4.4 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结果及分析
第五章 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效果分析
    5.1 粉尘防护措施效果分析
        5.1.1 综采防尘措施分析
        5.1.2 综掘防尘措施分析
        5.1.3 炮掘防尘措施分析
        5.1.4 锚喷作业防尘措施分析
    5.2 高温防护措施效果分析
        5.2.1 .局部制冷空调降温系统。
        5.2.2 .集中制冷空调降温系统
    5.3 噪声防护措施效果分析
        5.3.1 地面车间防噪声措施分析
        5.3.2 局扇防噪声措施分析
        5.3.3 综采机、掘进机、扒矸机防噪声措施分析
        5.3.4 井下中央水泵房、井下变电所防噪声措施分析
第六章 防治措施
    6.1 加强培训
    6.2 加强粉尘危害治理
    6.3 加强噪声危害防治
    6.4 加强有害气体防治
    6.5 加强高温热害治理
    6.6 个体防护是煤矿职工最后的保护屏障
    6.7 加强职业健康监护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5)多层采空区流场动态平衡理论与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煤炭自燃学说
        1.2.2 矿井自然火灾现有的防治技术
        1.2.3 采空区风流研究的发展过程
        1.2.4 采空区风流渗流问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1.2.5 矿井均压防灭火技术与装备研究现状
        1.2.6 多层采空区煤炭自然发火特点及规律
    1.3 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1.4 研究技术路线
2 多层采空区气体流动规律
    2.1 多层采空区气体流动的渗流模型
        2.1.1 多孔介质空间的分析方法
        2.1.2 线性渗透定律
        2.1.3 采空区气体稳态渗流方程的建立
        2.1.4 采空区气体非稳态渗流方程
        2.1.5 采场气体渗流及易自燃风速区的控制
    2.2 多层采空区气体的扩散模型
    2.3 多层采空区气体的流动状态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局部动态平衡理论和补偿平衡理论的建立
    3.1 引言
    3.2 局部动态平衡理论的建立
    3.3 局部动态平衡理论的数值模拟
        3.3.1 COMSOL Multiphysics简介
        3.3.2 模型的选取
        3.3.3 模型求解及结果分析
    3.4 多点调控反馈补偿整体平衡理论建立
        3.4.1 调控区域的空间连通状态辨识
        3.4.2 具有风压关联区域的系统风压发展方程
        3.4.3 系统调控策略平衡性判定
        3.4.4 系统多点平衡调控步骤
    3.5 本章小结
4 局部动态平衡技术与装备
    4.1 局部动态平衡技术
        4.1.1 局部动态平衡自动控制原理
        4.1.2 工作面风量计算
    4.2 局部动态平衡装备
        4.2.1 系统组成
        4.2.2 系统特点
        4.2.3 双电源双变频调速装置原理
        4.2.4 PLC控制箱控制原理
        4.2.5 控制方法
    4.3 本章小结
5 多层采空区局部动态平衡理论的应用
    5.1 矿区概况
    5.2 上部多层采空区的漏风控制
        5.2.1 测漏风通道
        5.2.2 封堵漏风源
    5.3 氮气防灭火技术
        5.3.1 氮气防灭火机理
        5.3.2 防灭火注氮流量的计算
        5.3.3 注氮工艺和方式
    5.4 多层采空区流场局部动态平衡技术控风应用
        5.4.1 多层采空区流场局部动态平衡技术在回采工作面应用的必要性
        5.4.2 多层采空区流场局部动态平衡技术在回采工作面应用方法
        5.4.3 多层采空区流场局部动态平衡技术在回采工作面应用实例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附件

(7)汽轮机拖动的鼓风机组压力控制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鼓风机的概述
    1.3 鼓风机控制系统功能
    1.4 鼓风机控制发展概述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离心鼓风机及汽轮机工作原理
    2.1 引言
    2.2 鼓风机的特点和结构
    2.3 鼓风机的工作原理
    2.4 汽轮机的特点和结构
    2.5 汽轮机的工作原理
    2.6 机组的控制内容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压力控制系统设计
    3.1 引言
    3.2 汽轮机的调速控制
        3.2.1 汽轮机的调速特性
        3.2.2 速度控制器的设计
        3.2.2.1 汽轮机调速的组成
        3.2.2.2 汽轮机调速过程
    3.3 压力控制器的设计
        3.3.1 串级控制的原理
        3.3.2 出口压力的串级调节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1 引言
    4.2 PLC系统设计
        4.2.1 GE-versamax系统的设计
        4.2.2 触摸屏的设计
    4.3 调速器系统设计
    4.4 压力、速度传感器设计
        4.4.1 压力传感器
        4.4.2 转速传感器
    4.5 辅助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5.1 引言
    5.2 控制系统软件功能
        5.2.1 控制软件的介绍
        5.2.2 机组的主要控制功能
    5.3 控制系统主要逻辑
        5.3.1 启车逻辑
        5.3.2 机组的报警联锁逻辑
        5.3.3 机组供油系统逻辑设计
    5.4 控制系统下位机程序介绍
        5.4.1 下位机程序组态
        5.4.2 下位机程序功能实现
    5.5 触摸屏人机界面系统
        5.5.1 触摸屏的介绍
        5.5.2 主要监控画面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9)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软件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1.1 煤矿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
        1.1.2 煤矿安全评价的研究现状
        1.1.3 安全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1.2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与目的
        1.2.1 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2.2 问题提出的研究目的
    1.3 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软件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 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软件研究开发的主要内容
    1.5 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软件的特点和主要功能
    1.6 本章小节
2 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2.1 评价内容和方法
        2.1.1 安全评价内容
        2.1.2 安全评价方法
    2.2 采煤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2.2.1 采煤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子系统预先危害分析评价
        2.2.2 预先危险分析评价结果
    2.3 掘进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2.3.1 文明生产指标预先危险分析评价
        2.3.2 工程质量指标预先危险评价
    2.4 机电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2.4.1 机电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子系统预先危险分析
        2.4.2 预先危险分析评价结果
    2.5 运输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2.6 通风安全评价指标建立
    2.7 地测水安全评价指标建立
    2.8 调度安全评价指标建立
    2.9 安全培训安全评价指标建立
    2.10 本章小节
3 煤矿安全评价系统权重确定
    3.1 煤矿安全评价系统综合评价模块
        3.1.1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
        3.1.2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确定权重系数
        3.1.3 加权平均法处理评价结果
    3.2 煤矿安全评价系统决策预测
        3.2.1 灰色系统理论模型
        3.2.2 灰色聚类决策模型
        3.2.3 灰色聚类决策的建立
        3.2.4 灰色预测模型
    3.3 本章小节
4 煤矿安全评价软件设计
    4.1 系统的开发语言和后台数据库
    4.2 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软件总体结构
        4.2.1 煤矿安全评价软件需求分析
        4.2.2 采煤等八个专业子评价系统实现的硬件条件
        4.2.3 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软件子系统的设计
        4.2.4 采煤等八个专业子系统的特点
    4.3 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系统软件开发关键问题
        4.3.1 动态输入数据的实现
        4.3.2 表格里的数据的保存
        4.3.3 打印程序的实现
        4.3.4 表格里的分数统计
        4.3.5 模糊查询的实现
    4.4 系统设计
        4.4.1 系统流程图
        4.4.2 数据库设计
    4.5 本章小节
5 煤矿安全评价软件
    5.1 主程序界面
        5.1.1 实现目标
        5.1.2 实现过程
    5.2 系统登录模块设计
        5.2.1 实现目标
        5.2.2 实现过程
    5.3 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系统主界面
    5.4 采煤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子系统
        5.4.1 采煤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子系统信息录入
        5.4.2 采煤安全评价指标子系统信息查询
        5.4.3 采煤安全评价指标子体系子系统信息删除
        5.4.4 采煤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子系统信息保存
        5.4.5 采煤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子系统信息打印
        5.4.6 采煤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子系统信息另存为
        5.4.7 采煤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子系统信息发送
    5.5 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信息系统其他设置
    5.6 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系统模糊综合评价模块
    5.7 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系统灰色聚类决策系统模块
    5.8 评价模块数据库文件和数据库介绍
    5.9 本章小节
6 煤矿安全评价软件测试
    6.1 模糊评价模块测试
    6.2 灰色决策模块测试
    6.3 本章小节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10)矿井冰制冷降温系统能效测试与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冰制冷降温系统的构成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矿井冰制冷降温系统能效分析理论
    2.1 冰制冷系统制冷能效分析
    2.2 制冷量与耗电量的理论分析
    2.3 矿井输冷系统的冷损分析理论
    2.4 空冷器制冷量测试分析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制冷系统的能效测试与诊断分析
    3.1 预冷系统测试与诊断分析
    3.2 制冰系统测试与诊断分析
    3.3 气力输送系统测试与诊断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降温系统冷量损失的测试与诊断分析
    4.1 地面制冷系统冷损测定与诊断分析
    4.2 立井输冰系统冷损测定与诊断分析
    4.3 融冰池冷损测定与诊断分析
    4.4 井下输冷管道冷损测定与诊断分析
    4.5 采掘工作面空冷器制冷量测试与诊断分析
    4.6 降温系统冷水水量利用率的测试与诊断分析
    4.7 空冷器控制方式的研究
    4.8 降温系统冷量利用情况的整体诊断分析
    4.9 本章小结
5 降温系统制冷效果完善建议及措施
    5.1 融冰池冷水溢流的防止及改造措施
    5.2 井下供回水管路的改造措施
    5.3 采掘面空冷器供冷新方案
    5.4 地面制冷设备的完善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及展望
    6.1 论文主要工作和建议
    6.2 后续工作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四、局扇联锁自动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 [1]“三化”技术在掘进工作面装备优化中的应用[J]. 张江林,卫小兵,焦海峰. 山西煤炭, 2021(01)
  • [2]综掘集控及安全预警系统的研发与运用[J]. 杨志强. 矿业装备, 2020(03)
  • [3]立井井底局扇自动供风的设置及应用[J]. 李龙记. 山东煤炭科技, 2018(03)
  • [4]安徽省煤矿职业病危害现状及防治措施研究[D]. 丁建德. 安徽建筑大学, 2018(01)
  • [5]多层采空区流场动态平衡理论与技术[D]. 张效春.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4(02)
  • [6]矿井机电运输系统技术创新案例研究[J]. 朱磊.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16)
  • [7]汽轮机拖动的鼓风机组压力控制系统[D]. 王艳. 东北大学, 2012(05)
  • [8]井下双局扇PIC单片机实现自动切换控制系统[A]. 吾布里.阿依丁,郭辉,季书文. 2011年中国矿业科技大会论文集, 2011
  • [9]煤矿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软件开发研究[D]. 马娟. 安徽理工大学, 2010(05)
  • [10]矿井冰制冷降温系统能效测试与诊断[D]. 亓玉栋. 山东科技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部分风机联锁自动控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