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碎石桩对车站大面积软土地基的改造

振动碎石桩对车站大面积软土地基的改造

一、振冲碎石桩整治车站大面积软土地基(论文文献综述)

杨清峰[1](2019)在《云锡牛坝荒尾矿库隔离坝地基中碎石桩抗尾砂液化研究》文中认为尾矿库是一个巨大的危险源,库中尾砂大多数是有害物体,一旦发生溃坝,库内的尾矿堆积物将奔涌而出,不仅会破坏周边的生态环境,还给下游居民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防止尾矿库溃坝的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云南省个旧市云锡公司牛坝荒尾矿库库下游为个旧市区及卡房镇,库内尾矿堆存量约3150.63万m3,坝高27.11m,为三等库。目前,尾矿库已闭库。为了提高牛坝荒尾矿库的抗洪能力,在该尾矿库的天生坝(均质土坝)坝前350m处修建一座隔离坝,隔离坝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在洪水工况下排洪系统损坏后,隔离坝能临时挡水,为尾矿库防洪系统的修复争取一定的时间;防止尾矿库因为洪水漫顶而引起溃坝,确保个旧市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主要以牛坝荒尾矿库中的隔离坝地基采用振动沉管碎石桩加固为工程背景,运用FLAC-3D软件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在七级地震波动荷载作用下,分析碎石桩在尾砂地基中的抗液化性能效果,结果表明经过碎石桩加固后的尾砂地基抗液化能力明显提高,能够保证隔离坝在七级地震波动荷载作用下不会因为发生液化现象而破坏。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所示:(1)实地勘察取样,对取回的尾砂样品进行颗粒分级;通过室内三轴剪切试验确定尾砂的内摩擦角和粘聚力等参数;通过渗透试验,确定尾砂的渗透系数;为后期建立数值模拟提供相关的物理力学参数。(2)运用FLAC-3D软件分析在七级地震波动荷载作用下,未采用碎石桩加固隔离坝地基发生液化的情况。通过在隔离坝下部尾砂不同深度布置监测点的方式,得出隔离坝地基尾砂液化的最大深度为6m。(3)借助FLAC-3D软件分析在七级地震波动荷载作用下,采用碎石桩加固后的隔离坝地基发生液化的情况。进行群桩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七级地震波动荷载作用下,经过碎石桩加固后的隔离坝地基的抗液化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能够保证碎石桩上部的隔离坝在七级地震波动荷载作用下不会因为地基液化而被破坏。进行单桩数值模拟,主要研究尾砂地基中碎石桩周围超静孔隙水压力和超空压比在七级地震波动荷载作用下的变化规律。

孙红林[2](2017)在《高速铁路软土路基地基处理与沉降控制探究》文中指出在扼要简述工后沉降概念提出和历史沿革的基础上,针对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处理与工后沉降控制技术,介绍了近年来软土范畴拓展、特殊工程性质研究和勘察技术进展;阐述了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组成,不同轨道类型工后沉降考虑的主要因素以及不同时速工后沉降控制标准;综述了高速铁路软土路基试验研究历程和主要内容,主要处理方案以及沉降监测评估的重要性、目的和方法;总结了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处理与沉降控制技术路线,梳理了技术发展和创新成果,包括时速350 km无砟轨道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处理、复杂环境条件软土地基处理、复杂海相软土地基处理、大型场地软土地基处理等,以及变形超标修复技术方面的探索研究;提出了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处理与沉降控制技术下一步研究和发展方向。

杨惠予[3](2015)在《鸡西大唐热电厂冷却塔振冲碎石桩地基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冷却塔是热电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大型双曲线型薄壳构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沉降变形要求较高,一般需要对天然地基进行处理以满足要求。振冲碎石桩法是冷却塔地基处理的常用方法,目前专门针对冷却塔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的研究较少,设计和施工经验不足,因此,研究振冲碎石桩法在冷却塔地基处理中的设计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承载力分析使复合地基设计研究的重点内容,本文在对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承载机理的研究分析基础之上,引用鸡西大唐热电厂冷却塔实际工程勘测资料,对目前常用的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论表明各方法对桩体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结果与现场荷载试验比较均有较大偏差。在此基础上,提出修正被动土压力法计算桩体极限承载力,原方法以土重最大的侧应力值作为土自重的平均侧挤力,这一点不甚合理,针对这一点进行修正,以鼓胀破坏区深度范围内土体自重应力的平均值作为土自重的平均侧挤力。通过算例验证,修正后的方法计算所得桩体极限承载力更准确,更贴近工程实际。本文结合冷却塔地基处理要求以及振冲法处理地基要求提出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设计流程,并以鸡西大唐热电厂冷却塔新建工程为依托,按照该流程进行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以公式结合工程经验确定设计参数,应用修正被动土压力法计算承载力进行承载力验算,并进行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沉降分析,最后给出一套完整可行的设计方案。通过现场多项原位测试试验和监测资料证实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孟宪中[4](2014)在《振冲碎石桩在曹妃甸储油罐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为了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在沿海城市进行了大量填海造地工程。然而,填海地基承载力一般不能满足建筑物设计要求。填海地层与陆基地层不同,该地层固结程度差,含水量大,强度低,沉降控制难度大。实践表明,该种地基处理中采用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安全性和良好的加固效果。本文以曹妃甸原油商业储备基地工程项目为依托,根据该工程特点,综合对比分析地基加固处理方法,优先选用振冲碎石桩加固储罐地基。论文在系统分析振冲碎石桩加固机理的基础上,由经验公式结合工程地质情况确定了振冲碎石桩的设计参数,进行振冲碎石桩加固施工方案设计,并制定了施工工艺流程。发现施工过程中出现串桩现象,由串桩导致造孔不到底问题,严重影响地基加固处理质量。对此,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对现场串桩问题的处理方法,即利用调高水压冲刷搬运作用、于硬层提高留振电流渐变软层、频繁启动振冲器等方法。实践证明采用振冲碎石桩加固油罐地基,既可降低地基加固处理费用,又能消除地基固结沉降,是一种经济合理的油罐地基加固方法。论文运用现场静载试验、标准贯入、静力触探、超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等检测方法对地基加固体进行检测,同时对桩间土钻孔取土、埋设压力盒进行测试,经综合对比分析,结合理论计算,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振冲碎石桩加固油罐地基的设计方案是可行有效的。

马缤辉[5](2012)在《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及沉降计算研究》文中认为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作为一种新型的软基处治方法,因其良好的工作性能获得了工程界的青睐,目前在公路软基处治、铁路路基加固、油罐地基加固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加固效果,但是该处治方法的理论研究尚欠成熟。为此,本文结合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大面积不均匀公路软弱地基按沉降控制双向增强处治技术”(2006AA11Z1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78138)及湖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选题资助项目,从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的承载机理分析、固结分析、桩土应力比计算、沉降计算等方面出发,通过理论分析和室内模型试验并结合工程实际进行较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首先针对土工格室和碎石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两者组合而成的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对土工格室加筋垫层和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总结,考虑土工格室与碎石桩复合地基两者相互作用,并结合碎石桩的固结效应,探讨了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同时基于轴对称空间问题的弹性理论,选取不同的桩土单元,推导出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公式,并在此基础上考虑碎石桩三维轴对称固结模式,基于桩体和土体的应力时效特征,推导考虑时效的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公式,并通过算例验证该解答的合理性。其次,针对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变形特点,探讨了其变形机理并总结了已有的沉降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考虑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土刚度差异并不大,将其视为一复合土体,土工格室加筋垫层则视为置于Winkler地基上的弹性地基梁(称为土工格室梁),同时考虑土工格室加筋垫层与碎石桩复合地基之间的切向摩阻力,提出了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模型,推导出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变形计算的控制方程,并结合微分算子级数法求得相应的解析解,由此导得了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公式。算例分析表明该解析解是正确合理的,进一步的参数分析表明,复合土体的法向和切向弹簧刚度对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的变形有较大影响,土工格室加筋垫层的力学参数如弹性模量等及几何参数如高度等则影响较小。再次,根据前述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弹性地基梁模型,引入分步计算法概念,首先考虑各种竖向荷载下土工格室梁的挠度计算,推导并汇总了工程中常见竖向荷载下土工格室梁的挠度解答,然后考虑土工格室梁的实际变形曲线特征,建立切向相对位移与挠度之间的关系式,并推导出相应土工格室梁的切向相对位移的解答,最后将地基反力和切向摩阻力作为荷载作用于土工格室梁上,导出土工格室梁的最终变形并进一步导得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公式。算例分析验证了分步计算法计算结果与前述解析解的一致吻合性,表明分步计算法切实可行。基于前述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弹性地基梁模型,从能量角度出发,根据最小势能原理,建立考虑切向摩阻力的土工格室梁挠度方程,并引入合适的位移函数,导出考虑切向摩阻力作用时土工格室梁的挠度解答并进一步导得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公式。算例分析表明该解答计算结果与前述解析解一致,表明该能量法解答切实可行,亦进一步完善了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方法体系。最后,根据相似理论,设计并完成了单纯软土地基、袋装砂井地基、土工格室加筋复合地基、碎石桩复合地基、土工格栅+碎石桩复合地基和土工格室+碎石桩复合地基等六组室内模型试验,并对试验成果进行了分析,从静载试验、应力分布、桩土应力比和孔隙水压力分布规律等方面探讨了袋装砂井地基、碎石桩复合地基、土工格栅+碎石桩复合地基和土工格室+碎石桩复合地基等的承载变形机理以及排水固结特点,并利用模型试验数据对前述沉降计算理论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土工格室加筋垫层可有效扩散和均化上部荷载,减小地基的总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碎石桩桩顶应力集中效应明显,可有效加速地基排水固结;土工格室+碎石桩复合地基可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桩土应力比,同时能够加速软基排水固结,减小地基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此外,基于前述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理论方法所得结果与室内模型试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也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理论成果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周杰[6](2011)在《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在复杂临海填海地层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沿海城市中大量填海造地,对建筑地基提出了新的设计要求。与陆基地层不同的填海地层,由于地层固结没有完成,沉降控制难度大,地基处理中采用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能经济、安全和有效地加固地基,达到工程地基设计要求。本文首先收集振冲碎石桩的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振冲碎石桩的研究现状。并就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地基的原理、设计和检测进行学习研究。在此过程中了解其成桩形式、破坏机制和加工作原理了解其在改善复合地基功能、控制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和增强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的计算。并就其极限承载力进行计算原理研究。在设计过程中对承载力、沉降和固结原理进行研究。对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检测和施工质量评价进行研究。基于以上的原理和计算公式的研究,为工程实例中的设计和数值分析提供理论依据。论文以大连港东部地区搬迁改造项目为依托,开展了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在复杂临海填海地层条件下的技术研究。论文重点论述了振冲碎石桩的发展历史、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在临海的填海地层中的应用、振冲碎石桩加固地基的工作原理、成桩条件。振冲碎石桩加固临海地层的设计和检测方法,进行了振冲碎石桩的试桩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数值分析,为振冲碎石桩的设计提供了依据。最后,作者对振冲碎石桩在复杂临海填海地层中的应用进行总结,指出在具体设计和数值分析工程中的一些问题,并对今后类似的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张东雪[7](2011)在《潮汕车站桩网复合地基力学性状现场监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桩网复合地基是一种新型的处理软土地基的技术。本文以厦深铁路潮汕车站超大面积深厚软土桩网复合地基为研究背景,通过设置试验断面,对地基的桩土应力、孔隙水压力、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轴力、分层沉降、加筋体拉伸量以及侧向位移进行了监测,并对现场采集的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随着时间、荷载的增加,桩和桩间土应力、桩土应力比增加,并且桩顶土应力的增加速度要远远大于桩间土应力的增加速度;在监测的后期桩土应力比达到了17,说明管桩承担了大部分的荷载。(2)孔隙水压力的变化与填土密切相关,填土期间孔隙水压力增大即产生了超静孔隙水压力,填土间歇期孔隙水压力减小即超静孔隙水压力消散;但孔隙水压力的总体变化不大,说明管桩的加固效果良好。(3)轴力与侧摩阻力沿桩身呈非线性分布,在淤泥、淤泥质土等软土中轴力传递较慢、侧摩阻力较小,在粗砂等强度较高的地层中轴力传递较快、侧摩阻力较大;并且随着荷载的增加、轴力和侧摩阻力均在增大。(4)在填土期间,各层土的沉降量都在增加,并且埋深越浅地层沉降越大;填土完成后沉降趋于稳定,甚至有的地层出现回弹;但是总体的沉降不大,说明桩网复合地基有效的控制了地基的沉降。(5)加筋体的拉伸量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加,桩顶处加筋体的拉伸量小于桩间土处的加筋体的拉伸量。但总体拉伸量不大,最大拉伸率不超过2%。(6)随着时间、荷载的增加,地基的侧向位移量增加,在填土期间增大速率较大、在填土间歇期和填土结束的期间内增大速率较小。但是总体的侧向位移量不大,说明管桩有效的限制了地基的侧向位移。

蒋军军[8](2010)在《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地质灾害评估》文中研究表明根据有关政府文件,简要介绍对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的执行方法、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成果,提出具体的灾害防治措施,得出明确的评估结论,并提出工程措施的有关建议,对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的设计、施工有指导意义,对今后类似地质灾害的评估有参考意义。

蒋军军[9](2010)在《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地质灾害评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根据有关政府文件,简要介绍对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的执行方法、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成果,提出具体的灾害防治措施,得出明确的评估结论,并提出工程措施的有关建议,对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的设计、施工有指导意义,对今后类似地质灾害的评估有参考意义。

李艳国[10](2008)在《浅谈高填方路段大面积软土地基整治施工方案》文中研究表明提出了高填方路段大面积软土地基整治工法——振冲碎石桩法,介绍了工法的特点及适用条件,详细论述其作用原理,对该工法的施工要点作了简述,并对其进行了效果检测及效益分析。

二、振冲碎石桩整治车站大面积软土地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振冲碎石桩整治车站大面积软土地基(论文提纲范文)

(1)云锡牛坝荒尾矿库隔离坝地基中碎石桩抗尾砂液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碎石桩抗液化性能研究现状
        1.3.1 碎石桩应用的发展
        1.3.2 碎石桩抗液化机理及研究现状
        1.3.3 碎石桩抗液化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牛坝荒尾矿库工程特性
    2.1 牛坝荒尾矿库工程概况
    2.2 牛坝荒尾矿库地形、地貌介绍
    2.3 库区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2.3.1 区域地质
        2.3.2 地层岩性
        2.3.3 水文地质条件
        2.3.4 渗流稳定问题
        2.3.5 地震
    2.4 区域气象
    2.5 尾矿库的在线监测系统
    2.6 尾矿库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
        2.6.1 尾矿库存在的主要问题
        2.6.2 尾矿库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2.7 本章小节
第三章 牛坝荒尾矿库尾砂物理力学实试验分析
    3.1 尾矿取样
    3.2 尾矿颗粒分析试验
        3.2.1 试验器材
        3.2.2 试验过程
        3.2.3 试验结果分析
    3.3 尾矿三轴剪切实验
        3.3.1 试验器材
        3.3.2 试验过程
        3.3.3 试验结果分析
    3.4 尾矿渗透试验
        3.4.1 试验器材
        3.4.2 试验过程
        3.4.3 试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尾矿库中未加固碎石桩的液化数值模拟
    4.1 FLAC-3D简介
    4.2 本构模型
    4.3 FLAC-3D的计算步骤
    4.4 FLAC-3D非线性动力反应分析理论
        4.4.1 动力荷载的类型
        4.4.2 边界条件
        4.4.3 地震荷载的输入
        4.4.4 力学阻尼
        4.4.5 动孔压模型与土体液化
    4.5 FLAC-3D流固耦合简介
        4.5.1 FLAC-3D渗流分析的基本功能
        4.5.2 流固相互作用的两种计算模式
        4.5.3 渗流计算参数设定
        4.5.4 流体边界条件
    4.6 未加固碎石桩的液化数值模拟
        4.6.1 建立模型
        4.6.2 模型基本假定
        4.6.3 静力计算
        4.6.4 动力计算
        4.6.5 监测点位置
        4.6.6 七级地震作用下模型结果与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尾矿库中加固碎石桩的液化数值模拟
    5.1 群体碎石桩加固液化的尾砂地基数值模拟分析
        5.1.1 建立模型
        5.1.2 模型基本假定
        5.1.3 静力计算
        5.1.4 动力计算
        5.1.5 监测点位置
        5.1.6 群体碎石桩模型结果与分析
    5.2 单根碎石桩加固液化的尾砂地基数值模拟分析
        5.2.1 建立模型
        5.2.2 模型基本假定
        5.2.3 静力计算
        5.2.4 动力计算
        5.2.5 监测点位置
        5.2.6 单根碎石桩模型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2)高速铁路软土路基地基处理与沉降控制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软土特性与勘察技术
    2.1 软土特性研究
    2.2 软土地基勘察技术
3 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处理
    3.1 工后沉降
    3.2 软土地基试验研究
    3.3 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1) 置换法
         (2) 排水固结法
         (3) 复合地基法
         (4) 特殊结构型式
         (5) 其它新型地基处理方法
    3.4 软土地基沉降监测与评估
4 高速铁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发展与创新
    4.1 高速铁路软土路基沉降控制技术路线
    4.2 高速铁路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创新
        4.2.1 时速350 km无砟轨道软土地基处理技术[21]
         (1) 刚性桩桩网复合地基技术
         (2) CFG桩疏桩筏基处理技术
         (3) 预应力管桩桩筏整体结构处理技术
         (4) 钻孔桩联合连续薄板梁处理技术
        4.2.2 复杂环境条件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1) 上跨运营地铁桩板结构技术
         (2) 下穿既有桥梁浆固碎石桩技术
         (3) 并行运营铁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4.2.3 复杂海相成因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1) 预应力管桩“桩承式”路堤技术
         (2) 夹层软土CFG桩联合布袋注浆处理技术
         (3) 旋喷桩联合花管注浆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4.2.4 大型场地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1) 大型场区真空预压处理技术
         (2) 长板短桩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3) 现浇泡沫轻质土置换处理技术
        4.2.5 变形超标修复技术探索
         (1) 横向偏移整治技术
         (2) 沉降超标修复技术
5 结论与展望

(3)鸡西大唐热电厂冷却塔振冲碎石桩地基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概述
        1.2.1 振冲碎石桩加固原理及破坏模式
        1.2.2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1.3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研究概况
        1.3.1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的产生与发展
        1.3.2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设计及变形研究
    1.4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原则
    2.3 大唐电厂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应力分析
    2.4 本文修正承载力计算公式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唐热电厂冷却塔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设计
    3.1 引言
    3.2 大唐热电厂冷却塔新建工程简介
        3.2.1 大唐热电厂冷却塔新建工程概况
        3.2.2 大唐热电厂冷却塔新建工程地质条件
    3.3 大唐热电厂冷却塔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设计
        3.3.1 一般设计流程
        3.3.2 具体设计过程
    3.4 大唐热电厂冷却塔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处理效果
    3.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4)振冲碎石桩在曹妃甸储油罐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填海地层研究现状
        1.2.2 国内填海地层研究现状
        1.2.3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研究现状
        1.2.4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变形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技术线路
2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的作用及加固原理
    2.1 曹妃甸工程与地质概况
        2.1.1 工程概况
        2.1.2 地质概况
    2.2 振冲法作用机理
    2.3 振冲碎石桩加固地基原理
        2.3.1 对松散土(砂土)加固原理
        2.3.2 对软弱粘土的加固原理
    2.4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功能
3 振冲碎石桩加固填海地基的设计
    3.1 填海地基的土体性质
    3.2 地基承载力的计算
    3.3 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
    3.4 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固结计算
4 曹妃甸储油罐建设项目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参数
    4.1 桩土面积比
    4.2 密实电流与留振时间
    4.3 填料量
    4.4 桩距设计计算
    4.5 桩长、桩径及处理范围确定
    4.6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平面设计图及要求
5 曹妃甸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施工工艺步骤及难点控制
    5.1 施工机具与设备
    5.2 施工工艺
        5.2.1 施工原则
        5.2.2 施工参数
        5.2.3 施工步骤
    5.3 施工过程中关键过程、串桩难点的控制措施
        5.3.1 桩位偏差控制
        5.3.2 桩长偏差控制
        5.3.3 填料量控制
        5.3.4 施工技术参数控制
        5.3.5 防止抱卡振冲器的控制
        5.3.6 桩顶密实度的控制
        5.3.7 防止串桩的控制
        5.3.8 振冲碎石桩变径措施
        5.3.9 其他常见问题的控制
6 曹妃甸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检测
    6.1 设计对碎石桩复合地基检测的要求
    6.2 检测工作布置及方法
        6.2.1 检测工作布置
        6.2.2 静载试验
        6.2.3 桩间土测试
        6.2.4 桩体测试
        6.2.5 桩土应力比测试
    6.3 检测工作量完成情况
    6.4 检测结果分析与评价
    6.5 理论分析与建议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存在的不足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习期间从事项目和发表论文

(5)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及沉降计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复合地基概述
    1.2 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研究现状
    1.3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研究现状
        1.3.1 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
        1.3.2 柔性桩复合地基
        1.3.3 刚性桩复合地基
    1.4 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研究现状
        1.4.1 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技术应用研究现状
        1.4.2 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研究现状
        1.4.3 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研究现状
        1.4.4 双向增强复合地基固结分析研究现状
        1.4.5 双向增强复合地基试验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思路
        1.5.1 本文研究内容
        1.5.2 本文研究思路
第2章 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分析
    2.1 概述
    2.2 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
        2.2.1 土工格室的作用机理
        2.2.2 碎石桩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
        2.2.3 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
    2.3 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2.3.1 土工格室加筋垫层承载力计算
        2.3.2 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2.3.3 考虑固结效应的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2.3.4 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2.4 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时效分析
        2.4.1 初始桩土应力比计算
        2.4.2 考虑时效的桩土应力比计算
        2.4.3 算例分析
    2.5 小结
第3章 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微分算子级数法
    3.1 概述
    3.2 向增强复合地基的变形机理
    3.3 向增强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模型
        3.3.1 基本假定
        3.3.2 微分方程组的建立
    3.4 微分算子级数法解答
        3.4.1 微分算子级数法
        3.4.2 微分算子级数法求解
        3.4.3 无限长梁解答及验证
        3.4.4 有限长梁解答及验证
        3.4.5 算例验证及分析
    3.5 参数取值探讨及分析
        3.5.1 参数取值探讨
        3.5.2 参数分析
    3.6 小结
第4章 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分步计算法
    4.1 概述
    4.2 分步计算思路
        4.2.1 基本假定
        4.2.2 分步计算思路
    4.3 分步计算法解答
        4.3.1 竖向荷载下土工格室梁挠度计算
        4.3.2 土工格室梁切向相对位移计算
        4.3.3 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4.4 算例验证及分析
        4.4.1 算例1
        4.4.2 算例2
        4.4.3 算例3
    4.5 小结
第5章 基于能量原理的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5.1 概述
    5.2 不考虑摩阻力的能量法解答
        5.2.1 能量原理概述
        5.2.2 弹性地基梁能量法解答
    5.3 考虑摩阻力的能量法解答
        5.3.1 基本假定
        5.3.2 计算模型
        5.3.3 控制方程的建立
        5.3.4 控制方程的求解
    5.4 算例验证及分析
        5.4.1 算例1
        5.4.2 算例2
        5.4.3 算例3
    5.5 三种方法对比分析
    5.6 小结
第6章 双向增强复合地基室内模型试验
    6.1 概述
    6.2 相似理论
        6.2.1 相似理论基本知识
        6.2.2 相似理论的三大定理
        6.2.3 模型试验的相似准则
    6.3 室内模型试验方案
        6.3.1 模型试验相似条件
        6.3.2 模型试验装置
        6.3.3 模型试验材料选取
        6.3.4 模型试验仪器布置
    6.4 室内模型试验内容及方法
        6.4.1 单纯软土地基模型试验
        6.4.2 袋装砂井地基模型试验
        6.4.3 土工格室加筋复合地基模型试验
        6.4.4 碎石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
        6.4.5 土工格栅+碎石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
        6.4.6 土工格室+碎石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
    6.5 小结
第7章 试验成果分析
    7.1 概述
    7.2 静载试验成果分析
    7.3 应力测试成果分析
    7.4 孔隙水压力测试成果分析
    7.5 沉降计算理论验证
    7.6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科研及获奖情况)

(6)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在复杂临海填海地层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国外研究现状
    1.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地基的原理
    2.1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工作原理
    2.2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功能
    2.3 振冲碎石桩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3. 振冲碎石桩加固填海地基的设计
    3.1 地基承载力的计算
    3.2 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
    3.3 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固结计算
4.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检测
    4.1 复合地基荷载试验
    4.2 动力触探检测试验
    4.3 施工质量的总体评价
5. 工程实例
    5.1 工程概况
    5.2 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
    5.3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要求
    5.4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的试验
        5.4.1 试验区选择
        5.4.2 试验方法
        5.4.3 检测设备
        5.4.4 检测结果
    5.5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数值分析
        5.5.1 FLAC 数值分析方法
        5.5.2 FLAC3D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模型的建立
        5.5.3 数值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7)潮汕车站桩网复合地基力学性状现场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桩网复合地基工程应用概况
        1.2.1 国外应用概况
        1.2.2 国内应用概况
    1.3 桩网复合地基国内外现场监测研究现状分析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高速铁路路基与桩网复合地基
    2.1 高速铁路路基的有关理论
        2.1.1 高速铁路路基结构形式
        2.1.2 潮汕车站路基压实参数
    2.2 桩—网复合地基的有关理论
        2.2.1 桩—网复合地基的定义
        2.2.2 桩—网复合地基的组成
        2.2.3 桩—网复合地基的分类
        2.2.4 桩—网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
        2.2.5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潮汕车站概况与软土特性
    3.1 潮汕车站概况与地质概况
        3.1.1 工程概况与地形地貌
        3.1.2 地层岩性
    3.2 软土概述
        3.2.1 软土的定义
        3.2.2 软土的成因和分布
        3.2.3 软土的分类
    3.3 潮汕车站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3.3.1 潮汕车站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
        3.3.2 潮汕车站软土地层静力触探指标统计
        3.3.3 潮汕车站硬壳层特性
    3.4 潮汕车站软土地基沉降控制工程概况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桩网复合地基现场试验方案及仪器布设
    4.1 监测断面的选取及布置原则
    4.2 现场试验测试内容及元器件的布设方案
        4.2.1 观测断面测试内容
        4.2.2 监测断面测试元器件的布设方案
    4.3 主观测断面测试元器件的埋设方法
        4.3.1 土压力盒
        4.3.2 孔隙水压力计
        4.3.3 钢筋应力计
        4.3.4 磁性分层沉降仪
        4.3.5 柔性位移计
        4.3.6 测斜仪
    4.4 元器件埋设原则
    4.5 保护箱的制作和埋设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桩网复合地基现场试验结果分析
    5.1 断面—监测工况
    5.2 断面—现场监测成果分析
        5.2.1 土压力及桩上应力比
        5.2.2 孔隙水压力
        5.2.3 轴力及侧摩阻力
        5.2.4 分层沉降
        5.2.5 加筋体拉伸量
        5.2.6 侧向位移
    5.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主要科研工作

(10)浅谈高填方路段大面积软土地基整治施工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工法特点及适用条件
    1.1 工法特点
    1.2 适用条件
2 工法原理
    2.1 工作原理
    2.2 作用原理
        2.2.1 碎石桩在黏性土地基中的力学和变形特征
        2.2.2 复合地基的沉降减少原理
        2.2.3 复合地基的抗剪性能
        2.2.4 碎石桩在黏性土地基中的排水固结效应
    2.3 复合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和最大沉降量
        2.3.1 复合土基的沉降量计算
        2.3.2 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计算
3 施工工艺
    3.1 桩位布设
    3.2 水通
    3.3 桩体施工顺序
    3.4 成孔
    3.5 清孔
    3.6 加料
    3.7 振密
    3.8 冬季施工注意事项
    3.9 表层处理
4 质量控制措施
    1) 水。
    2) 电。
    3) 料。
5 效果检测
    5.1 检验方法
    5.2 检验间隔时间
    5.3 检验桩体根数
    5.4 施工检验选取检验点原则
6 效益分析

四、振冲碎石桩整治车站大面积软土地基(论文参考文献)

  • [1]云锡牛坝荒尾矿库隔离坝地基中碎石桩抗尾砂液化研究[D]. 杨清峰.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2]高速铁路软土路基地基处理与沉降控制探究[J]. 孙红林. 铁道建筑技术, 2017(05)
  • [3]鸡西大唐热电厂冷却塔振冲碎石桩地基设计研究[D]. 杨惠予.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5(03)
  • [4]振冲碎石桩在曹妃甸储油罐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 孟宪中. 南京大学, 2014(03)
  • [5]土工格室+碎石桩双向增强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及沉降计算研究[D]. 马缤辉. 湖南大学, 2012(05)
  • [6]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在复杂临海填海地层中的应用研究[D]. 周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07)
  • [7]潮汕车站桩网复合地基力学性状现场监测分析[D]. 张东雪. 西南交通大学, 2011(06)
  • [8]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地质灾害评估[J]. 蒋军军. 隧道建设, 2010(S1)
  • [9]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地质灾害评估[A]. 蒋军军. 第九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0
  • [10]浅谈高填方路段大面积软土地基整治施工方案[J]. 李艳国. 山西建筑, 2008(25)

标签:;  ;  ;  ;  ;  

振动碎石桩对车站大面积软土地基的改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