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消费观念与衣着行为调查研究

中年人消费观念与衣着行为调查研究

一、中年人消费观念与服装行为调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安重阳[1](2021)在《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研究 ——以武功县丝路商业街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政策的提出,小型城市经济与规模都在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商业需求也越来越大,一些商业地产也逐渐向三四线及以下城市进军,其中以街区形式的商业开发模式在小型城市越来越普遍。前期策划与后期设计是小型城市商业街成功开发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建筑策划在我国发展不普及原因,设计师仅仅通过简单的场地调研来辅导完成建筑设计,或者盲目模仿成功案例,而无法适应当地消费特点,最终导致项目的失败。在上述背景下笔者认为在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项目开发时引入建筑策划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选取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作为研究方向,首先对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进行基础研究,阐述小型城市和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等相关概念,及国内外关于商业街与建筑策划相关的研究现状,并梳理文章框架。然后提出我国街区式商业发展历程与当前小型城市商业街发展现状问题,在建筑策划理论的基础上对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明确。并选取相关案例进行研究总结,结合小型城市特点提出建筑策划的理论方法步骤,即目标确定、条件调查、空间构想、技术构想和经济策划几个环节,并在建筑策划理论基础之上以武功县丝路商业街建筑策划为例进行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实践,为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提供了实例依据。本论文通过资料总结与实地调研,并结合国内相关建筑策划理论基础,总结出针对我国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工作流程与要点,为我国定位于小型城市的街区式商业项目开发提供一个可借鉴思路。

刘伟[2](2021)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研究 ——以保定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突然爆发的新冠疫情不仅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威胁到国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在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形势趋于常态化。体育生活方式作为一种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提高中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年人体育生活方式为研究对象,对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年人体育活动主体特征、体育活动条件特征、体育活动形式特征、体育生活方式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为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下中年人的体育活动行为提供理论及实践指导,研究发现:(1)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年人体育生活方式整体来看并不理想,受年龄和性别差异的影响较大。(2)中年人有明确的体育活动参与动机,但参与体育活动稳定程度较差,具体表现在: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较少,每周参与体育活动3次以下的人数较多,运动强度中等偏低。(3)中年人体育活动观念较弱,余暇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不是很高,体育消费水平较低,以体育实物性消费为主。(4)选择的体育活动项目大多以增强体质类和休闲类项目为主,个人独自锻炼是他们主要的锻炼形式。(5)新冠疫情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年人的体育活动参与意识,对体育促进健康的价值认识更加充分,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有所增加。针对以上问题,对中年人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养成科学、文明、健康体育生活方式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体育健身防疫知识宣传和舆论引导,提高中年人的体育锻炼意识。(2)明确体育锻炼的价值取向,正确认识体育锻炼预防新冠疫情的健康价值。(3)满足中年人的体育活动需求,完善体育活动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线上+线下健身形式的融合。(4)推动疫情防护与科学健身相结合,结合新冠疫情防控形势,合理选择体育活动项目与锻炼形式。(5)中年人应辩证的看待新冠疫情对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实现体育活动意识向体育活动行为的积极转变。

刘芷睿[3](2021)在《冬奥会背景下北京市海淀区居民滑雪运动参与及消费现状的发展对策研究》文中指出自我国北京市联合张家口市于2015年荣获了第二十四界冬奥会举办权,我国的滑雪产业迅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滑雪,并逐渐喜欢上这项运动。滑雪运动在全国广泛普及,三亿人上冰雪”的承诺也正在努力兑现中,这进一步证明,我国的滑雪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本研究从北京市海淀区居民滑雪运动参与情况及消费情况入手,探索在北京冬奥会影响下对北京市海淀区居民滑雪运动参与及消费的影响。从而深入探究应如何把握冬奥会机遇,提高居民滑雪运动的参与度及消费水平,有助于帮助我国成功完成冬奥会的举办,同时推动我国其他城市滑雪运动的参与及消费,促进我国滑雪产业长期稳定发展。基于以上背景,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数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科研方法,结合我国滑雪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大众滑雪运动的发展的相关理论,首先对大众及居民滑雪运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其次从滑雪运动参与、滑雪消费、北京冬奥会对居民滑雪运动参与及消费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对冬奥会背景下北京市海淀区居民的滑雪运动参与及消费进行探究。从而得出冬奥会背景下北京市海淀区居民滑雪运动参与消费的真实情况,发现目前影响北京市海淀区居民滑雪运动参与及消费的主要问题;归纳影响北京市海淀区居民滑雪运动参与及消费的主要因素,并且结合冬奥会相关政策,提出针对性意见和改进的方法;从而不断推动北京市海淀区居民的滑雪运动参与及消费水平,对我国其他城市、地区推动滑雪运动及消费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通过对调查结果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分析,得出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冬奥会背景下,北京市海淀区居民滑雪运动参与情况较为乐观,居民参与热情高涨;北京市海淀区居民有一定滑雪消费意识,但还需进一步加强;北京市海淀区居民滑雪消费市场较为初级,消费缺乏可持续性;北京市海淀区居民滑雪消费类型多样,其中参与型及实物型消费占主要部分;北京市海淀区居民滑雪消费满意度最高的为服务质量方面,最低的为购物方面;影响北京市海淀区居民参与滑雪运动及消费的内在因素众多,其中最主要的主观内因为收入水平,客观内因为受教育程度;最主要的主观外因为滑雪消费信息的宣传,客观外因为国家政策方针的影响。针对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把握冬奥会契机,大力宣传普及滑雪运动,增强居民滑雪运动参与及消费意识;(二)吸收参与者及消费者的合理建议,完善雪场的经营制度;(三)举办冬奥会相关特色赛事,合理宣传滑雪消费信息;(四)完善各类管理制度,保障参与及消费市场发展性、平衡性;(五)注重核心竞争力,保障参与及消费市场的多样性、层次性;(六)建立健全各类方针政策,保障参与及消费市场的大众性、普及性。

姑丽布斯坦·阿布都卡地尔[4](2020)在《南疆戈壁边缘村落的消费生活 ——基于S县Y村的研究》文中指出近几年来,“三农”问题是我国建立重要的农业经济基础、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我国政府和各级管理部门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其中,农民消费结构关系是“三农”问题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是我国农业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要观察窗口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改革的推进,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推动了南疆农村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化和城市化进程逐年加快。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南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同时也促进了农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本文基于S县Y村的60户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访谈和个案呈现的方法对村民的消费生活进行研究。文章认为,南疆戈壁边缘的村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精准脱贫政策的推动下,村民的消费生活出现了结构性的变化,消费观念和消费趋势逐步与新农村建设目标接轨。

解际翠[5](2020)在《济南市家庭体育健身消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居民家庭经济收入、生活水平得以提高;居民在注重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关注自己的精神需求,消费观也从基础生存型逐渐向享受型、发展型等消费类型转变。随着全民健身战略、健康中国战略和体育强国战略的提出,健康的生活方式将成为每个人、每个家庭共同的追求,居民的体育消费观念和体育健身意识也都有了显着地提高。同时,国家一系列支持体育产业发展政策的出台,为体育消费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体现了居民不断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目前,我国与体育消费有关的理论研究诸多,但有关体育健身消费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且尚无针对济南市体育健身消费的研究。因此,本文以济南市居民家庭体育健身消费为研究对象,以济南市六个城区的居民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济南市居民家庭的基本情况、体育健身活动情况、体育健身消费情况以及影响济南市居民家庭进行体育健身消费的因素等方面进行调研,根据调研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济南市居民家庭体育健身消费的实施对策。旨在鼓励济南市居民参与体育健身锻炼,增强自身体质,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为推动济南市居民体育消费发展提供现实指导。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济南市居民家庭类型主要以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为主;家庭成员文化程度近一半是高中(含大专),最低的是小学文化程度;家庭成员的职业大多是工人或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农民工比例较少;家庭成员闲暇时间主要活动方式的排序依次是看电视、上网、教育子女、外出游玩、参加体育活动等;家庭经济年收入主要集中在5-10万元、10-15万元两个层面,大部分家庭的消费类型还是以物质文化消费为主。(2)济南市居民家庭体育健身活动的项目主要以跑步、健步走,舞蹈(健美操、广场舞),球类等为主;家庭体育健身消费的方式主要是与家人、与邻居朋友一起;家庭成员参与体育健身的频率主要是2-3次/周,每次主要集中在1-2小时;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大都选择在离家近、免费的社区广场、公园等,而去健身俱乐部的人数所占比重较少;居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缓解压力、调整情绪、陪家人活动等。(3)济南市居民家庭年体育消费水平主要集中在500-1000元之间,男性体育消费水平高于女性;25-30岁年龄阶段的人群体育消费水平较高;个体经营户和企事业单位职工体育消费水平较高;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年收入与体育年消费成正相关。居民家庭体育消费结构主要以实物型消费为主,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比例较低,康复型的比例最低。(4)影响济南市家庭体育健身消费的内部因素主要有体育消费观念与意识、闲暇时间、体育素养和兴趣爱好、受教育程度等;外部因素主要有经济收入、国家政策、场地设施、媒体宣传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5)本研究针对影响济南市家庭体育健身消费的内外部因素提出如下对策: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加大宣传转变居民体育健身消费观念;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力度;加强对体育公共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重视家庭体育教育,提高终身体育意识;加强相关的体育法律法规建设,增加体育市场监管力度。

索煜坤[6](2020)在《老旧住区自发性商业的适应性研究 ——以大连市工人村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经历了一段高速发展的时期之后,发展的速度逐渐放缓,即从“增量发展”转变为“存量更新”,需要对既有的环境进行使用评价以指导更新规划。大连的城市发展经历了许多的阶段,改革开放后,大连市的城市发展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太过于注重量的积累,忽略了人文情怀的构建以及其他的客观因素。首先对国内外的住区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根据其特殊的历史阶段,深刻的分析不同阶段住区理论的特殊意义以及在实际操中的可行性。然后对国内外住区商业的发展模式进行整理,以求找到适合我国出去商业发展的模式,并为一下步的自发性商业研究做好铺垫。接着,采用实地调研与问卷采访的方式对工人村的空间环境以及居民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对居民的需求以及经济特征分析,结合自发性商业的业态特征,得出居民对自发性商业产生的影响分析,并结合我国住区发展脉络及相关住区规范的发展,得出自发性商业产生的内在机制。通过对于自发性商业的空间布局形态研究,结合其外部与内部的空间特征,得出商业区局的影响因素,并对其深入研究,是否方便居民的日常需求、是否创造了适宜居民活动的公共空间以及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分析,研究其布局空间的适宜性,也就是说,自发性商业的产生与发展机制在空间布局上是否是合理的。为下一步,利用自发性商业的发生机制进行老旧住区的商业改造做好了前期准备。然后通过实地访问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研究居民之间的邻里和谐度,通过对比新旧住区的各项特征,分析自发性商业是否能够增加居民外出活动的频率,是否能够增加居民之间的交往,是否能够提升住区内的邻里和谐度,得出自发性商业存在的积极价值,需要再老旧住区的更新改造中以此为切入点,将其存在的积极意义进行保留。最后通过研究国内外住区改造的经典案例,得出老旧住区改造的方法,然后根据工人村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通过本研究,发现工人村的自发性商业与居民之间存在着互为反馈的内在机制,居民的需求以及人口特征决定了自发性商业业态特征,自发性商业反过来对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积极地影响。通过对于其内在机制的研究整理,我们可以在未来的老旧住区更新中找到很好地切入点,做高效的、有情怀的老旧住区改造,避免盲目改造对住区居民带来的损害。

杨隆[7](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甘南藏区村民生产生活变迁研究 ——以卓尼县卓逊村为个案》文中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在党和国家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甘南藏区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本文选取卓尼县的卓逊村作为研究对象,笔者通过对田野点的追踪调查,力图呈现改革开放以来卓逊村居民生产生活领域所发生的种种变化,以此来管窥藏区村落社会经济文化变迁的轨迹。卓逊村,是一个有89户家庭组成的藏汉杂居村落,现行政隶属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申藏镇旦藏行政村。历史上,该村是卓逊土司衙署所在地,这里经历了600多年的土司制度。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卓逊村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迁,这种变迁是全方位的,首先体现在生产方式上,生产方式的变化又导致了卓逊村居民在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全面变化。这种变化首先归因于国家体制政策方面的推动,其次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外来文化的介入也是其变迁的主要驱动力。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是从社会变迁的相关理论出发,主要运用民族学田野调查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参与观察等手段展开研究,详细考察描述改革开放后,卓逊村居民在农牧业生产、衣食住行、闲暇生活、婚姻家庭、宗教生活、节庆民俗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力图比较系统、深入地探讨甘南藏区村民在生产生活领域的变迁问题。

洪杰文,李欣[8](2019)在《微信在农村家庭中的“反哺”传播——基于山西省陈区村的考察》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文化反哺"为出发点,从新媒体技术使用的视角审视微信在农村家庭中的代际传播。通过对山西省陈区村的农村家庭进行田野调查,展现了陈区村家庭中青年子女和中年父母之间存在的数字鸿沟,以及当地微信中年用户群体的使用情况;同时聚焦于农村家庭中微信反哺行为的动因、进行过程与阻碍因素,探讨陈区村家庭微信反哺给亲代人群以及家庭亲子双方的交流带来的影响,以及微信使用中出现的负面效应,并提出对于农村家庭中微信反哺现象的思考与建议。

袁雅[9](2019)在《园区开发安置型社区的文化之变 ——在棋牌室的参与式观察》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园区开发项目在我国呈现爆发式增长,且伴随着大规模的拆迁工程,迫使大量原住民脱离原来的社区,被集中安置在城市社区中。然而,原住民在心理上却尚未完成市民化的转变,城乡观念的冲突导致安置社区的文化陷入混乱,这与以人为本的城市化理念背道而驰。作为城市文化与乡村文化冲突的焦点地区,安置型社区的文化建设亟需做出改变,而国内外学者对园区开发的社会影响研究尚有不足,因此,对园区开发安置型社区及其文化变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园区开发安置型社区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初步了解社区在受工程冲击后的变化特征;随后,在历时一年多的参与式观察过程中,以社区棋牌室作为观察和深入社区生活的主要场所,在与棋牌室里的原住民接触、互动、交往的过程中,将观察范围延伸到社区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内部视角展现原住民的真实生活,揭示文化现象背后的行为逻辑、社会心理和思想观念;最后,针对社区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文化建设建议。通过研究发现,园区开发项目的兴建对安置型社区的社会互动、城乡文化融合、价值观念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具体总结为三个方面。1)社会互动中的文化特征:在社区活动方面,原住民对健身娱乐的文化需求增加,活动的群体性明显;在社区组织方面,原住民的社交圈较封闭,其自发形成的团体依赖熟人关系和兴趣爱好;在社区冲突方面,用地矛盾频发暴露了原住民公共意识的薄弱,赌博纠纷减少反映人们理性意识增强;在社区归属感方面,原住民之间的熟人社会是归属感的重要来源,外来人口被孤立、社区管理缺位则导致归属感降低。2)城乡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在传统文化上,安置社区延续了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但也受城市文化影响而面临民俗文化的传承困境。在生活方式上,以墙角老人为代表的守旧派面临被城市边缘化的精神困境,以开荒老人为代表的适应派以农村方式实践着城市观念,而融入派则在奖励机制的引导下自然形成了文明习惯和理念。在家庭关系上,老人独居增加,其失范行为背后是生活空虚、价值丧失的精神困境;原住民家庭衍生出了“分居不分家”的新型家庭模式,形成了一种有边界的亲密关系;利益冲突则对家庭亲情和伦理构成了严峻挑战。3)价值观念的转变:在生活态度上,原住民开始追求享乐,轻视工作的价值;财富观念趋向理性,消费观念出现代际差异;并产生了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在自我认同上,农村老人在城市文明的压力下丧失自我认同,年轻人则因自我认同与群体背离而渴望逃离社区,原住民的阶层认同并未随着经济改善而提高。在信仰与道德方面,老年人将宗教作为精神寄托的情况增多;一些年轻人因拆迁丧失对公平、奋斗的信仰;道德约束在原住民和外来人口之间分化,原住民受到舆论的强约束,但也会因不恰当的舆论而出现集体道德失控。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对园区开发安置型社区的文化建设提出了四点建议:1)文化宣传前置,提前预防和引导,从思想源头上减少和避免无序现象的产生;2)丰富文化载体,通过增加活动场所、提高活动质量、扶持活动组织,增强安置社区的文化活力;3)分层分众,因人施策,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和特征,给予针对性的文化关怀;4)妥善处理社区文化中“新”与“旧”的关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科学激励,合理疏导,真正实现城乡文化的融合与新生。本文的研究有别于传统工程社会学研究的技术范式,采用社会学的质性研究方法,以棋牌室作为深入社区的切入点,从日常生活中发掘文化观念,以“小地方”反映“大社会”,具有独到的研究价值。不过,由于客观条件和时间的限制以及抽样方法的局限性,本研究可能遗漏一些重要的问题和现象,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陈昱均[10](2019)在《基于居民需求的旧住区户外公共空间更新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旧住区更新在城市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旧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有了更为多元、更高层次的需求。本文契合当下住区居民需求变化的时代背景,顺应居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从居民需求的角度出发,分析居民需求与旧住区户外公共空间之间的矛盾关系,挖掘旧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现状问题,进而探讨旧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的更新策略,以期旧住区更新能够更加贴合居民的实际需求,营造高品质的宜居住区环境。论文首先以居民需求作为出发点,一方面通过对三版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梳理对比,总结出规范关于住区公共服务空间、广场绿地空间、交通空间的条文变化特点,以此探索居民的需求变化情况。另一方面通过对各年龄层居民的生理、心理、行为特征以及时代特征的深入分析,总结出各年龄层居民的需求空间类型与特征。再通过梳理广州市旧住区的公共服务空间、广场绿地空间、交通空间的特征,结合广州市五个旧住区的现状调研及各年龄层居民需求的问卷调查和访谈,针对三类空间的现状问题进行矛盾分析,总结出居民户外公共空间需求的特点,即规模更充足,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多样,空间品质更高,尺度更适宜的需求,对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的需求也更为强烈。根据前文对居民需求的深入了解以及居民需求与旧住区现状的矛盾分析,制定了四个更新原则:适建性、适用性原则,多元主体参与原则,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原则以及动态更新原则。在旧住区更新原则的指导下,制定了以居民需求为基础的旧住区户外公共空间更新方法,主要包括:(1)“生活圈”视角下统筹考虑,(2)整合优化存量空间,创新公共空间形式,(3)补充公共服务空间,满足各年龄层需求,(4)改善广场绿地空间,营造美观实用环境,(5)完善道路交通组织,构建便捷交通体系。本文希望通过对基于居民需求的旧住区户外公共空间更新的初步研究,可以探索出一条切合居民实际需求的旧住区更新之路,改善旧住区居住环境,以提升居民幸福感。本文的创新点在于通过规范对比分析及不同年龄层居民时代特征分析,归纳总结出新时代背景下居民需求特点,并基于居民需求与旧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现状矛盾分析,提出了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出发点的旧住区户外公共空间更新策略。

二、中年人消费观念与服装行为调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年人消费观念与服装行为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研究 ——以武功县丝路商业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缘起
        1.1.1 商业地产向小型城市进军
        1.1.2 国家政策的支持
        1.1.3 线上消费对实体商业的冲击
        1.1.4 消费模式升级与小型城市商业现状之间的矛盾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建筑策划
        1.2.2 街区式商业
        1.2.3 小型城市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
        1.4.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4.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2 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理论综述
    2.1 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概述
        2.1.1 街区式商业建筑发展历程
        2.1.2 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存在的主要问题
    2.2 建筑策划与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的相关性
        2.2.1 商业建筑策划与其他类型建筑策划的区别
        2.2.2 小型城市与大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的区别
        2.2.3 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的应用现状
        2.2.4 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的必要性
    2.3 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的方法与程序
        2.3.1 建筑策划的领域与方法
        2.3.2 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的程序
    2.4 本章小结
3 街区式商业建筑案例研究
    3.1 案例选取原则与研究要点
        3.1.1 选取原则
        3.1.2 研究要点
    3.2 案例调研
        3.2.1 曲江创意谷
        3.2.2 金域观澜商业街
        3.2.3 河津香江购物街
    3.3 案例总结
        3.3.1 调研案例特点对比
        3.3.2 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借鉴
    3.4 本章小结
4 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程序
    4.1 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目标确定
        4.1.1 目标类型定位
        4.1.2 目标选址定位
        4.1.3 目标主题定位
    4.2 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条件调查
        4.2.1 外部条件调查
        4.2.2 内部条件调查
        4.2.3 调查内容对后续策划影响
    4.3 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空间构想
        4.3.1 空间规模构想
        4.3.2 空间形态构想
        4.3.3 空间内容构想
        4.3.4 空间动线构想
        4.3.5 空间功能布局构想
    4.4 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技术构想
        4.4.1 技术构想原则
        4.4.2 结构的构想
        4.4.3 环境的构想
        4.4.4 材料的构想
    4.5 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经济策划
        4.5.1 投资测算
        4.5.2 经营模式组合
    4.6 本章小结
5 武功县丝路商业街建筑策划实践
    5.1 项目背景与条件调查
        5.1.1 项目背景
        5.1.2 外部条件调查
        5.1.3 内部条件调查
    5.2 项目初步定位
        5.2.1 调研结果分析
        5.2.2 项目整体定位
    5.3 项目空间构想
        5.3.1 规模确定
        5.3.2 业态组合定位
        5.3.3 街区形态构想
        5.3.4 交通动线组织
        5.3.5 功能布局构想
    5.4 项目技术构想
        5.4.1 结构构造选择
        5.4.2 空间环境构想
        5.4.3 建筑材料配置
    5.5 策划文件编制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图片目录
表格目录
附录一:调查问卷
附录二:调查问卷
致谢

(2)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研究 ——以保定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外研究现状
        1.3.4 文献述评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实地调查法
        2.2.5 数理统计法
第3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年人体育活动主体特征分析
        3.1.1 保定市中年人基本情况
        3.1.2 体育活动参与动机与主体健康认知
        3.1.3 体育活动稳定程度
    3.2 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年人体育活动条件特征分析
        3.2.1 余暇时间用途
        3.2.2 体育活动场所
        3.2.3 体育消费情况
    3.3 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年人体育活动形式特征分析
        3.3.1 体育锻炼项目
        3.3.2 体育活动组织形式
        3.3.3 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分析
    3.4 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年人体育生活方式变化的分析
        3.4.1 新冠疫情对中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及程度分析
        3.4.2 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的变化特征
    3.5 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影响中年人体育生活方式因素分析
        3.5.1 影响中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的主观因素分析
        3.5.2 影响中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的客观因素分析
    3.6 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年人体育生活方式提升策略分析
        3.6.1 加强体育健身防疫宣传和舆论引导,提高中年人体育锻炼意识
        3.6.2 推动疫情防护与科学健身相融合,强化中年人体育活动行为
        3.6.3 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中年人体育健身需求
        3.6.4 权衡新冠疫情发展态势,选择适宜体育运动项目
        3.6.5 注重体育人文关怀,提高中年人体育参与频率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冬奥会背景下北京市海淀区居民滑雪运动参与及消费现状的发展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1.1 滑雪运动的高速发展是我国2022 年冬奥会申办成功之后的必然趋势
        1.1.2 北京市海淀区地理位置优越,受冬奥会及相关政策影响较大
    1.2 选题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北京市海淀区居民的界定
        2.1.2 滑雪运动参与的界定
        2.1.3 滑雪运动消费的界定
        2.1.4 滑雪运动参与与滑雪运动消费之间的关系
    2.2 国内滑雪运动研究现状
        2.2.1 我国冰雪产业研究现状
        2.2.2 关于发展滑雪运动的研究
        2.2.3 关于大众滑雪运动发展的研究
        2.2.4 关于北京冬奥会对大众滑雪运动的影响研究
        2.2.5 关于滑雪消费的研究
        2.2.6 关于居民滑雪运动的研究
    2.3 国外滑雪运动研究现状
3 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3.1 研究对象
        3.1.1 文献研究法
        3.1.2 问卷调查法
        3.1.3 数理统计法
        3.1.4 专家访谈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北京市海淀区及周边冰雪资源情况
        4.1.1 海淀区冰雪资源情况
        4.1.2 海淀区周边冰雪资源情况
    4.2 北京市海淀区居民滑雪运动参与情况
        4.2.1 海淀区居民是否参与过滑雪运动情况
        4.2.2 海淀区居民每年参与滑雪运动次数情况
        4.2.3 海淀区参与滑雪运动居民的性别年龄段情况
        4.2.4 海淀区参与滑雪运动居民的收入水平情况
        4.2.5 海淀区居民滑雪运动参与者及消费者所属街道或地区情况
        4.2.6 海淀区居民滑雪运动参与者及消费者常去雪场情况
    4.3 北京市海淀区居民滑雪运动消费情况
        4.3.1 海淀区居民对滑雪消费的认知情况
        4.3.2 海淀区居民滑雪用品消费情况统计
        4.3.3 海淀区居民滑雪场地消费情况统计
        4.3.4 海淀区居民滑雪培训消费情况统计
        4.3.5 海淀区居民滑雪运动消费方式情况
        4.3.6 海淀区居民滑雪者的消费满意度调查
    4.4 影响北京市海淀区居民滑雪运动参与及消费因素
        4.4.1 影响海淀区居民滑雪运动参与及消费因素的内因
        4.4.2 影响海淀区居民滑雪运动参与及消费因素的外因
    4.5 北京市海淀区居民滑雪消费的预期需求及发展趋势
        4.5.1 海淀区居民滑雪消费的预期需求趋势
        4.5.2 北京市海淀区居民滑雪消费的发展趋势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海淀区居民滑雪运动参与情况较为乐观,居民参与热情高涨
        5.1.2 海淀区居民有一定滑雪消费意识,但还需进一步加强
        5.1.3 海淀区居民滑雪消费市场较为初级,消费缺乏可持续性
        5.1.4 海淀区居民滑雪消费类型多样,其中参与型及实物型消费占主要部分
        5.1.5 海淀区居民滑雪消费满意度最高的为服务质量方面,最低的为购物方面
        5.1.6 影响海淀区居民滑雪运动参与及消费因素众多,其中主观因素为收入水平和消费信息的宣传,客观因素为受教育程度及国家政策方针的影响
    5.2 建议
        5.2.1 把握冬奥会契机,大力宣传普及滑雪运动,增强居民滑雪运动参与及消费意识
        5.2.2 吸收参与者及消费者的合理建议,完善雪场的经营制度
        5.2.3 举办冬奥会相关特色赛事,合理宣传滑雪消费信息
        5.2.4 完善各类管理制度,保障参与及消费市场发展性、平衡性
        5.2.5 注重核心竞争力,保障参与及消费市场的多样性、层次性
        5.2.6 建立健全各类方针政策,保障参与及消费市场的大众性、普及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附录1 专家对问卷效度的评价
    附录2 关于北京市海淀区居民滑雪运动参与及消费调查问卷
    附录3 专家访谈提纲

(4)南疆戈壁边缘村落的消费生活 ——基于S县Y村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1 选题目的
        1.2.2 选题意义
    1.3 概念界定
        1.3.1 消费及消费生活
        1.3.2 消费结构
        1.3.3 文化消费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田野调查法
        1.4.3 参与观察法
        1.4.4 访谈法
        1.4.5 问卷调查法
        1.4.6 个案呈现法
    1.5 关于消费的研究综述
        1.5.1 国内
        1.5.2 国外
    1.6 新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现状
    1.7 田野点概况
        1.7.1 Y村的地理位置
        1.7.2 自然生态
        1.7.3 人口及发展规划
第2章 Y村村民的收入来源,消费区域及消费群体
    2.1 村民的收入来源分析
        2.1.1 农牧林果业收入
        2.1.2 个体经营和创业收入
        2.1.3 工资性收入
    2.2 Y村的消费群体及消费区域
第3章 村民的消费结构
    3.1 基本生活消费
        3.1.1 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费
        3.1.2 住房消费
        3.1.3 医疗消费
        3.1.4 教育消费
    3.2 生产消费
        3.2.1 化肥,农药及种子投入
        3.2.2 农机消费
    3.3 仪式消费及人情消费
        3.3.1 仪式消费
        3.3.2 人情消费
第4章 Y村村民消费生活的变动及影响因素
    4.1 村民消费观念的转变
    4.2 习惯性消费到理性化消费
    4.3 消费结构的变化
    4.4 消费生活变动的影响因素
        4.4.1 政策因素
        4.4.2 经济因素
        4.4.3 文化因素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

(5)济南市家庭体育健身消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的目的
        1.2.2 选题的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3.3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田野调查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济南市居民基本情况调查与分析
        3.1.1 济南市被调查居民的性别分布情况
        3.1.2 济南市被调查居民的年龄分布情况
        3.1.3 调查家庭类型的划分
        3.1.4 家庭成员的文化程度
        3.1.5 家庭成员的职业状况
        3.1.6 家庭经济年收入情况
        3.1.7 家庭日常生活的消费
        3.1.8 家庭成员闲暇时间活动方式
    3.2 济南市居民家庭体育健身现状调查与分析
        3.2.1 家庭体育健身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3.2.2 家庭体育健身活动的频率与时间
        3.2.3 家庭体育健身活动的空间特征
        3.2.4 家庭体育健身活动的动机目的
    3.3 济南市家庭体育健身消费调查与分析
        3.3.1 济南市居民家庭体育健身消费的基本情况
        3.3.2 济南市居民家庭体育健身消费的类型分析
    3.4 影响济南市家庭体育健身消费的因素分析
        3.4.1 内部因素
        3.4.2 外部因素
    3.5 济南市家庭体育健身消费的促进策略
        3.5.1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家庭收入
        3.5.2 加强宣传转变居民体育健身消费观念
        3.5.3 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培训力度
        3.5.4 加强对体育公共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
        3.5.5 重视家庭体育教育,强化终身锻炼意识
        3.5.6 加强法规建设,做好体育市场监管工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6)老旧住区自发性商业的适应性研究 ——以大连市工人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存量更新背景下的老旧住区更新
        1.1.2 老旧住区完善配套设施的迫切性
        1.1.3 老旧住区的现状特征
        1.1.4 工人村的典型特征
        1.1.5 调研导向的住区商业规划
    1.2 概念界定
        1.2.1 老旧住区
        1.2.2 自发性商业
        1.2.3 空间适应性
        1.2.4 更新改造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意义
    1.5 研究的理论基础
        1.5.1 商圈理论
        1.5.2 商业聚集理论
        1.5.3 环境行为学
        1.5.4 消费者行为理论
        1.5.5 交往理论
    1.6 研究框架
2 国内外居住区商业发展现状
    2.1 国外住区发展与理论研究
        2.1.1 住区发展历程
        2.1.2 相关理论与实践
    2.2 国内住区发展与规范发展
        2.2.1 住区发展历程
        2.2.2 相关规范与实践
    2.3 国外主要住区商业模式
        2.3.1 美国住区商业模式
        2.3.2 日本住区商业模式
        2.3.3 英国住区商业模式
        2.3.4 新加坡住区商业模式
    2.4 国内主要住区商业模式
        2.4.1 香港住区商业模式
        2.4.2 生活圈住区商业模式
        2.4.3 开放式住区模式
    2.5 本章小结
3 工人村自发性商业的产生机制研究
    3.1 工人村自发性商业产生背景分析
        3.1.1 区位及人群特征
        3.1.2 自发性商业设施需求分析
        3.1.3 自发性商业的优势分析
    3.2 工人村消费者及消费特征分析
        3.2.1 性别构成
        3.2.2 年龄构成
        3.2.3 人群构成
        3.2.4 消费状况分析
    3.3 工人村商户及营业状况分析
        3.3.1 性别年龄构成
        3.3.2 人员构成
        3.3.3 收入分析
        3.3.4 营业状况分析
    3.4 工人村自发性商业产生的机制分析
        3.4.1 人群基础
        3.4.2 自发性商业的场所优势
        3.4.3 居民认同感促进自发性商业的生长
    3.5 工人村自发性商业的发展阶段分析
        3.5.1 数量增长阶段
        3.5.2 业态丰富阶段
        3.5.3 形态转变阶段
    3.6 本章小结
4 工人村自发性商业业态构成与空间分布的研究
    4.1 工人村自发性商业业态构成
        4.1.1 业态构成概述
        4.1.2 业态特征分析
        4.1.3 业态存在问题
    4.2 工人村自发性商业空间分布
        4.2.1 工人村商业空间定位
    4.3 工人村自发性商业空间特征
        4.3.1 空间环境概况
        4.3.2 街道广场的竖直空间
        4.3.3 街道广场的水平空间
        4.3.4 工人村街道人性化分析
    4.4 工人村自发性商业空间适应性评价
        4.4.1 对居民日常生活影响度分析
        4.4.2 空间适应性分析
        4.4.3 优势要素叠加原则
    4.5 本章小结
5 工人村自发性商业对邻里关系的影响研究
    5.1 工人村居民生活环境现状分析
        5.1.1 建筑质量分析
        5.1.2 安全需求分析
        5.1.3 社交活动分析
        5.1.4 空间环境分析
    5.2 工人村居民活动时间与商户营业时间适应性研究
        5.2.1 居民活动时间研究
        5.2.2 商户营业时间研究
    5.3 自发性商业与老旧住区居民空间适应性研究
        5.3.1 自发性商业与新建住区商业的区别
        5.3.2 老旧住区人群的活动特征与新建住区的区别
        5.3.3 自发性商业对居民活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5.3.4 自发性商业与居民活动的适应性分析
    5.4 工人村居民邻里和谐程度的研究
        5.4.1 邻里和谐度影响因素分析
        5.4.2 邻里关系特征
    5.5 工人村居民邻里归属感及影响因素
        5.5.1 邻里责任感与归属感
        5.5.2 邻里关系影响因素
        5.5.3 邻里关系制约机制
    5.6 自发性商业对于居民活动的影响
        5.6.1 居民对于自发性商业的使用意愿分析
        5.6.2 居民与自发性商业商贩的相识程度分析
        5.6.3 自发性商业对于居民活动的促进作用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老旧住区自发性商业的优化策略
    6.1 规划设计策略
        6.1.1 基本原则
        6.1.2 基本模式
        6.1.3 实施策略
    6.2 运作实施策略
        6.2.1 各方利益诉求分析
        6.2.2 政府、开发商、居民的三方协作
        6.2.3 国内案例分析
    6.3 管理运营策略
        6.3.1 商业管理正规化
        6.3.2 相互反馈的制约机制
        6.3.3 国内案例分析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成果
        7.1.1 主要结论
        7.1.2 主要创新点
    7.2 不足与展望
        7.2.1 研究的不足之处
        7.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工人村自发性商业设施调查研究(消费者)
附录B 工人村自发性商业设施调查研究(商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改革开放以来甘南藏区村民生产生活变迁研究 ——以卓尼县卓逊村为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二、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理论支撑及研究方法
        一、理论支撑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卓逊村概况
    第一节 卓逊村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一、卓逊村的自然环境
        二、卓逊村的人文环境
    第二节 卓逊村的历史沿革
第二章 卓逊村居民生产方式的变迁
    第一节 农业生产方式变迁
        一、生产关系的变革
        二、生产工具的变革
        三、生产劳动周期的变革
        四、农业技术的推广
        五、特色种植业的兴起
    第二节 牧业生产方式变迁
        一、畜种结构及其变化
        二、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
        三、特色养殖业的出现
    第三节 其他生产方式的变迁
        一、林副业
        二、矿产资源开发
        三、外出务工
        四、商业活动
    第四节 卓逊村居民家庭生产结构类型调查
        一、“农牧互补+务工型”家庭生产结构
        二、“以农促牧型”家庭生产结构
        三、“特色产业户”家庭生产结构
        四、“外出务工型”家庭生产结构
第三章 卓逊村居民生活方式的变迁
    第一节 收入与消费的变迁
        一、卓逊村居民的收入变化
        二、卓逊村居民的消费变化
        三、卓逊村居民生活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衣食住行的变迁
        一、服饰的变化
        二、饮食的变迁
        三、住房条件的改善
        四、交通出行的变迁
        五、其他方面的变迁
    第三节 闲暇生活方式的变迁
        一、闲暇时间的增多
        二、闲暇娱乐方式的多样化
    第四节 婚姻家庭观念与行为的变迁
        一、婚姻的变迁
        二、家庭观念与行为的变迁
    第五节 宗教生活的变迁
        一、居民的宗教信仰
        二、居民的宗教活动
        三、居民宗教活动的变迁
    第六节 节庆民俗的变迁
        一、“春节”习俗的变迁
        二、“插箭节”习俗的变迁
第四章 卓逊村居民生产生活变迁的动因分析
    一、来自国家体制政策层面的推动
    二、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三、外来多元文化的不断介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关于卓逊村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8)微信在农村家庭中的“反哺”传播——基于山西省陈区村的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化反哺与微信使用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区域与研究对象的选择
    (二)案例说明
    (三)研究方法
三、陈区村家庭中微信使用的代际数字鸿沟
    (一)走进互联网世界:父母的第一部智能手机
        1. 陈区村“70前”中年父母的智能手机消费行为调查
        2. 移动互联网与家庭无线网络接入
    (二)陈区村家庭中“70前”中年父母的微信使用
        1. 微信普及情况
        2. 微信使用频率
        3. 微信联系人
        4. 功能偏好与使用习惯
四、陈区村“70前”父母微信采纳中的代际反哺
    (一)陈区村“70前”中年父母初次进行微信使用的动因
        1. 朋友圈“集赞”
        2. 微信社会动员
        3. 微信红包的流行
        4. 微商的积极扩散
        5. 工作的需要
        6. 免费通讯的需求
    (二)家庭反哺——陈区村中年父母微信学习中最重要的社会支持系统
        1. 微信反哺的动机
        2. 微信反哺的障碍:网络接入、学习意愿和亲子关系
    (三)微信反哺的表现特征
        1. 代理式微信反哺
        2. 微信反哺的持续性与反复性
五、陈区村家庭中微信反哺是否促进了亲子两代的交流?
    (一)家庭中的微信反哺并未抹平代沟
    (二)选择性反哺——子代微信朋友圈的单向屏蔽行为
    (三)微信反哺中潜伏的负面影响
六、结论与反思

(9)园区开发安置型社区的文化之变 ——在棋牌室的参与式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社区与社区文化
    2.2 社会与文化变迁
    2.3 文化社会学
    2.4 本文操作性概念的界定
3 基于问卷调查的社区文化特征发现
    3.1 调查方案
    3.2 数据处理
    3.3 社区文化特征
    本章小结
4 棋牌室:观察社区文化的主要场所和起点
    4.1 为什么选择棋牌室
    4.2 局内人:我在棋牌室
    4.3 从棋牌室走向其他场所
    4.4 观察记录和分析方法
5 社区社会互动中的文化考察
    5.1 社区活动的特点
    5.2 社区组织的类型
    5.3 社区冲突的文化根源
    5.4 社区归属感的群体差异
    本章小结
6 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碰撞
    6.1 传统节日受到冲击
    6.2 生活方式出现分化
    6.3 家庭关系产生变化
    本章小结
7 价值观的转变
    7.1 生活态度的改变
    7.2 自我认同的困境
    7.3 信仰与道德的分化
    本章小结
8 园区开发安置型社区的文化建设建议
    8.1 文化宣传前置
    8.2 丰富文化载体
    8.3 分层分众,因人施策
    8.4 妥善处理“新”与“旧”的关系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研究展望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观察日志

(10)基于居民需求的旧住区户外公共空间更新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旧住区更新成为城市更新工作重点
        1.1.2 旧住区户外公共空间品质差,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1.1.3 2018版《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的出台突出重视居民需求
        1.1.4 旧住区户外公共空间重要性凸显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范围界定
        1.3.1 旧住区
        1.3.2 户外公共空间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旧住区户外公共空间居民需求研究
    2.1 居民需求层次分级
    2.2 新旧住区规范对比下的居民需求研究
        2.2.1 旧住区规划设计的居民需求考虑
        2.2.2 新旧规范对比下的居民需求研究
    2.3 不同年龄层的居民需求研究
        2.3.1 青少年儿童的特征及需求
        2.3.2 青年人的特征及需求
        2.3.3 中年人的特征及需求
        2.3.4 老年人的特征及需求
    2.4 居民需求变化特点总结
        2.4.1 纵向需求层次升级
        2.4.2 横向需求内涵拓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旧住区户外公共空间调查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3.1 调研情况介绍
        3.1.1 调研对象选取
        3.1.2 调研方式
        3.1.3 问卷发放基本情况
    3.2 广州市旧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特征
        3.2.1 公共服务空间
        3.2.2 广场绿地空间
        3.2.3 交通空间
    3.3 居民需求与旧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现状矛盾分析
        3.3.1 居民需求的问卷调查
        3.3.2 公共服务空间
        3.3.3 广场绿地空间
        3.3.4 交通空间
    3.4 居民需求与旧住区户外公共空间现状矛盾分析总结
        3.4.1 已有空间不满足居民使用需求
        3.4.2 新功能需求空间的缺失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旧住区户外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研究
    4.1 旧住区户外公共空间更新基本原则
        4.1.1 适建性、适用性原则
        4.1.2 空间共享原则
        4.1.3 多元主体参与原则
        4.1.4 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原则
        4.1.5 动态更新原则
    4.2 旧住区户外公共空间更新方法
        4.2.1 “生活圈”视角下统筹考虑
        4.2.2 整合优化存量空间,创新公共空间形式
        4.2.3 补充公共服务空间,满足各年龄层需求
        4.2.4 改善广场绿地空间,营造美观实用环境
        4.2.5 完善道路交通组织,构建便捷交通体系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的主要结论
    5.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四、中年人消费观念与服装行为调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型城市街区式商业建筑策划研究 ——以武功县丝路商业街为例[D]. 安重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中年人体育生活方式研究 ——以保定市为例[D]. 刘伟.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3]冬奥会背景下北京市海淀区居民滑雪运动参与及消费现状的发展对策研究[D]. 刘芷睿. 首都体育学院, 2021(12)
  • [4]南疆戈壁边缘村落的消费生活 ——基于S县Y村的研究[D]. 姑丽布斯坦·阿布都卡地尔.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6)
  • [5]济南市家庭体育健身消费研究[D]. 解际翠.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6]老旧住区自发性商业的适应性研究 ——以大连市工人村为例[D]. 索煜坤.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7]改革开放以来甘南藏区村民生产生活变迁研究 ——以卓尼县卓逊村为个案[D]. 杨隆. 西北民族大学, 2020(08)
  • [8]微信在农村家庭中的“反哺”传播——基于山西省陈区村的考察[J]. 洪杰文,李欣. 国际新闻界, 2019(10)
  • [9]园区开发安置型社区的文化之变 ——在棋牌室的参与式观察[D]. 袁雅. 东南大学, 2019(01)
  • [10]基于居民需求的旧住区户外公共空间更新研究 ——以广州市为例[D]. 陈昱均. 广州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中年人消费观念与衣着行为调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