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唇裂修复术麻醉并发症报告与分析

婴儿唇裂修复术麻醉并发症报告与分析

一、婴儿唇裂修补术中麻醉并发症报道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黄爱莲,雷怀彪,雷伟,卢芳,彭新,李建华,胡德铭,王胜强[1](2020)在《B超引导下头皮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神经外科麻醉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头皮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神经外科麻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静脉全身麻醉,观察组行B超引导下头皮神经阻滞复合全麻。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苏醒时间、术后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 h,观察组视觉模拟法(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为(10.3±2.2)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3.5±2.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下头皮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神经外科麻醉中的应用价值高,可增强麻醉效果,减轻疼痛程度,控制麻醉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丛仔红[2](2016)在《喉上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婴儿唇裂手术中的应用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喉上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婴儿唇裂整复手术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行唇裂修复术,ASA分级Ⅰ-Ⅱ级的婴儿67例(男37例,女30例),随机分成A组(n=33)和B组(n=34)。A组(对照组)在常规麻醉诱导下行气管插管,术中静吸复合维持全麻;B组(实验组)采取喉上神经阻滞联合表麻下行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术中静吸复合维持全麻。两组患儿术前常规禁食、禁饮,监测并记录患儿麻醉开始前(T1)、气管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插管后3分钟(T4)、插管后20分钟(T5)、气管拔管后3分钟(T6)和气管拔管后30分钟(T7)的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统计并记录气管插管顺利情况及插管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术中麻醉药量、苏醒时间和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A组气管插管失败1例,B组插管均顺利;与A组相比,B组插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B组麻醉药的用药量较少(p<0.05);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更短(p<0.05);B组术后并发症显着降低(p<0.01);B组术后躁动较A组低(p<0.01),术后患者镇静情况优于A组(p<0.05)。结论:喉上神经阻滞保留自主呼吸气管插管复合全麻能有效降低气管插管不良反应,提高困难气道患儿气管插管安全性,相比较常规诱导全麻方法,减少全麻用药量,拔管时间与清醒时间更短,患儿的术后并发症更少。此种麻醉方法安全合理可以被更好的应用和推广。

耿嘉琛,王文法,周星玥,石林春[3](2016)在《七氟醚全凭吸入在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七氟醚全凭吸入与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探讨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在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术患儿60例,年龄25岁,体重814kg,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组(七氟醚组)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组(氯胺酮组)。七氟醚组以吸入8%的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氧流量6 L/min,术中以2%3%的七氟醚维持麻醉,氧流量2 L/min。氯胺酮组以氯胺酮1.52.0 mg/kg静脉诱导,术中以氯胺酮2530μg/(kg·min),丙泊酚1.52.0 mg/(kg·h)微量泵持续输注维持麻醉。监测并记录患儿入室时(T1)、麻醉诱导后(T2)、穿刺即刻(T3)、置封堵器即刻(T4)和手术结束时(T5)的SBP、DBP、HR和Sp O2。记录麻醉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观察并记录术后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结果: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及手术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儿镇静、镇痛效果满意,无一例改为气管插管。七氟醚组患儿的诱导时间与氯胺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七氟醚组术后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短于氯胺酮组(P<0.05)。术中无意识肢动发生率七氟醚组3例(10%)与氯胺酮组5例(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呛咳、呼吸抑制、喉痉挛及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七氟醚组3例(10%)明显低于氯胺酮组5例(17%),P<0.05。结论: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能达到满意的镇静、镇痛效果,且对循环呼吸影响小,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术。

吴隆延,薛庆生[4](2012)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用于婴儿先天性唇裂修复术的麻醉效果》文中指出目的比较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用于婴儿先天性唇裂修复术麻醉时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唇裂修复术的患儿,年龄3~9个月,随机均分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组(R组)和七氟醚复合芬太尼组(F组)。均采用七氟醚诱导麻醉后,R组采用0.1~0.2μg·kg-1·min-1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维持,F组采用0.05~0.1μg·kg-1·min-1芬太尼持续静脉泵注。观察诱导前(基础值,T0)、插管时(T1)、插管后2min(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5min(T4)、30min(T5)及拔管时(T6)的HR、MAP、SpO2,记录苏醒期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自主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有无呼吸功能不全、恶心呕吐及躁动不良反应及离开手术室时间。结果 T1、T3及T6时两组患儿HR均较T0时明显增快(P<0.05),且F组明显快于R组(P<0.05)。T1、T3及T6时两组患儿的MAP均较T0时升高(P<0.05),且F组明显高于R组(P<0.05)。R组患儿苏醒期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均明显短于F组(P<0.01)。R组呼吸功能不全、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F组,躁动发生率高于F组。结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在婴儿先天性唇裂修复术安全有效,但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可提供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快速苏醒及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

李科,李滢,尹力,佘廷志[5](2012)在《六月龄以下婴儿唇裂修复手术的麻醉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6月龄以下婴儿唇裂修复手术的最佳麻醉方法。方法收集2001年11月至2011年1月,6月龄以下患儿实施唇裂修补术的病例共324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氯胺酮组(K组)97例,丙泊酚全身麻醉组(P组)115例,七氟醚全身麻醉复合区域神经阻滞麻醉组(S组)112例。观察入室后、手术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 min患儿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记录术中术后,呼吸抑制、舌后坠、分泌物增多、严重缺氧等并发症情况。结果各组间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K组患儿切皮时、手术开始后30 min HR、MAP明显高于术前基础值,P组及S组各时间点HR、MAP比较无明显差异。苏醒时间K组为121.5±19.4 min,P组为9.6±3.7 min,S组为4.6±1.4 min。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K组为17.53%,P组6.96%,S组1.79%。S组苏醒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K组及P组(P<0.05)。结论 6月龄以下婴儿唇裂修复手术,宜采用七氟醚全身麻醉复合双侧眶下神经阻滞麻醉,其具有麻醉诱导及维持平稳、围术期循环稳定、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低、苏醒迅速而彻底等优点。

丁宏,巩红岩[6](2010)在《不同麻醉方法在小儿腭裂修补术中的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用于小儿腭裂修补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0例择期腭裂修补术患儿随机均分为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组(S组)和静吸复合麻醉组(E组),每组20例。E组异氟醚浓度由1%逐渐升至3%,S组七氟醚浓度由1%逐渐升至8%。维持阶段,挥发性麻醉药浓度维持在1.3~1.5 MAC。连续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诱导、维持及恢复过程。结果麻醉期间两组血压、心率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诱导及恢复过程拒吸、呛咳、躁动等各项指标S组明显好于E组(P<0.05或P<0.01)。结论全凭吸人七氟醚麻醉是小儿腭裂修补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

许婷,蔡兵,徐广明,兰志勋[7](2009)在《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斜视手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斜视手术中麻醉维持、苏醒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拟行斜视矫正术的ASAⅠ级住院患儿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咪唑安定、阿曲库铵诱导气管插管。实验组(SR组)采用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方式维持麻醉;对照组(PR组)采用异丙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方式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儿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记录术毕停药后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满意时间、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观察术中及术后麻醉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①术中SR组患儿血流动力学相对平稳,PR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较大,两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R组停药后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满意时间、拔管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均较PR组时间略短,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中眼心反射发生SR组6例(20%)PR组16例(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躁动SR组9例(30%)PR组2例(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恶心、呕吐SR组2例(7%)PR组3例(1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能安全、有效用于小儿斜视手术,较异丙本酚瑞芬全静脉麻醉优点是:血流动力学更平稳、术中眼心反射发生率更低,但是术后躁动发生比例更高。

陈耀雄[8](2009)在《不同瑞芬太尼泵注速度对上肢骨折手术患儿的影响》文中认为背景阿片类药物瑞芬太尼可控性好,停药后患者苏醒快,长时间泵注无体内蓄积,清除率不受体重、性别或年龄的影响,适用于小儿麻醉。小儿天性好动、自我保护意识能力较差,易发生意外损伤,以上肢骨折多见。患儿一般情况较好,无合并呼吸道感染或心血管系统疾病,采用手术治疗时多为手法复位失败或骨折畸形愈合者。手术方式较简单,创伤小、持续时间较短,可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单纯吸入或静脉全麻(未行气管插管)、以及神经阻滞复合基础麻醉。气管内插管全麻安全可靠,但有对呼吸道刺激较大、麻醉技术和设备要求高、手术周转较慢以及麻醉费用高等问题。国内常用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基础麻醉,采用基础麻醉行腋路或肌间沟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它不直接刺激患儿气道,有利于气道术后的恢复。但由于镇痛不完善和患儿不配合,常需加用镇静和镇痛药物。常用的镇静和镇痛药物有氯胺酮、丙泊酚和芬太尼等。氯胺酮有镇静、镇痛作用,但存在分泌物多、苏醒慢和精神症状等副作用,丙泊酚镇静作用强,但无镇痛作用,芬太尼则有作用时间较长、呼吸抑制等不足。瑞芬太尼具有起效迅速、消除半衰期短、作用时间短和可控性好等优点,已广泛用于手术中病人的镇痛。已证实瑞芬太尼可引起呼吸抑制、心率下降和肌肉僵硬等,用于未行气管内插管全麻的患儿有出现严重缺氧的可能。目前对瑞芬太尼在小儿麻醉中的使用方法和引起呼吸抑制的剂量等相关研究不多,本项目拟通过对上肢骨折患儿泵注不同速度瑞芬太尼,观察对患儿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研究出现小儿呼吸抑制时瑞芬太尼半数有效泵注速度和安全剂量范围,为小儿临床应用瑞芬太尼提供依据。目的选择上肢骨折患儿,观察泵注不同速度瑞芬太尼对患儿呼吸、循环的影响,研究出现小儿呼吸抑制时瑞芬太尼半数有效泵注速度和安全剂量范围,探讨小儿临床应用瑞芬太尼的可行性和安全有效剂量,为小儿临床应用瑞芬太尼提供依据。方法以25例2~12岁上肢骨折患儿(ASAⅠ~Ⅱ级)作为观察对象。入室前静注东莨菪碱0.01mg·kg-1、咪唑安定0.05~0.08mg·kg-1、氯胺酮1~2mg·kg-1,入睡后送入手术室,开放面罩吸氧(3L·min-1),监测患儿SpO2、HR、NBP、RR、PETCO2等,PETCO2采样管置于患儿鼻前庭,。瑞芬太尼配制浓度10μg·-1ml-1,恒速泵注瑞芬太尼,起始速度0.1μg·kg-1·min-1,5min后如SpO2未下降,泵注速度增加0.025μg·kg-1·min-1,即0.125μg·kg-1·min-1。5min后SpO2仍未降低,速度再递增0.025μg·kg-1·min-1,直至患儿出现呼吸抑制。出现患儿呼吸抑制时即停用瑞芬太尼,行面罩加压给氧。5min后选择肌间沟入路,在神经刺激仪的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定位准确后注入1%利多卡因8 mg·kg-1。术中根据患儿体动、心率和血压上升等调整瑞芬太尼泵注速度,手术结束后停止泵注瑞芬太尼。应用阿片类药物时,患者SpO2<90%持续1min,或动脉血CO2分压>52.63mmHg被视为呼吸抑制。本研究中考虑到患儿的氧储备小、耗氧量大,在面罩开放吸氧(3L·min-1)时,把SpO2开始下降到99%定义为呼吸抑制。记录瑞芬太尼在不同泵注速度时患儿的SpO2、HR、NBP、RR、PETCO2以及术中体动情况。记录术后苏醒时间、有无肌肉僵直、抽搐、躁动、恶心和呕吐等。结果1、所有患儿手术经过顺利。瑞芬太尼抑制患儿呼吸泵注速度为: 0.175μg·kg-1·min-1时3例,0.200μg·kg-1·min-1时18例, 0.225μg·kg-1·min-1时4例。2、PETCO2在瑞芬太尼泵注速度0.100μg·kg-1·min-1时,从35.3mmHg升至36.6mmHg(P<0.05),在瑞芬太尼泵注速度增至0.125μg·kg-1·min-1时,从36.6mmHg升至38.4mmHg,(P<0.05),随后瑞芬太尼泵注速度上升, PETCO2无明显改变。RR在瑞芬太尼泵注速度0.100μg·kg-1·min-1时,从26.9次/分降至21.7次/分,(P<0.05),在瑞芬太尼泵注速度增至0.125μg·kg-1·min-1时,从21.7次/分降至17.3次/分,(P<0.05),从随后瑞芬太尼泵注速度上升, RR无明显改变。瑞芬太尼泵注速度是0.100μg·kg-1·min-1时,患儿HR从118.7次/分降至103.5次/分(P<0.05)。其后瑞芬太尼速度从0.100μg·kg-1·min-1升至0.200μg·kg-1·min-1时,无明显差异。研究过程MAP随着瑞芬太尼泵注速度的增加的变化无显着(P>0.05);瑞芬太尼最高泵注速度为0.22μg·kg-1·min-1,患儿术毕清醒时间为9.1±5.2min。3、手术过程瑞芬太尼最高泵注速度为0.225μg·kg-1·min-1,患儿术毕清醒时间为9.1±5.2min。结论1、小儿上肢骨折手术可采用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2.本研究证实小儿瑞芬太尼泵注引起呼吸抑制的ED05=0.17023μg·kg-1·min-1,ED50=0.18806μg·kg-1·min-1,ED95=0.20775μg·kg-1·min-1。3、建议临床小儿泵注瑞芬太尼的速度<0.180μg·kg-1·min-1为宜。

刘刚,黄元云[9](2008)在《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在小儿腭裂修补术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用于小儿腭裂修补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40例择期腭裂修补术患儿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安氟醚组(E组),每组20例。E组安氟醚浓度由1%逐渐升至4%,S组七氟醚浓度由1%逐渐升至8%。维持阶段,挥发性麻醉药浓度维持在1.3~1.5MAC。连续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诱导、维持及恢复过程。结果: 麻醉期间两组血压、心率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诱导及恢复过程拒吸、呛咳、躁动等各项指标S组明显好于E组(P<0.05或P<0.01)。结论: 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是小儿腭裂修补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万朝权,王寿平,彭书崚,潘永英[10](2006)在《异氟醚与氯胺酮麻醉诱导对婴儿唇腭裂修复术后苏醒的比较》文中提出目的比较异氟醚与氯胺酮麻醉诱导对婴儿唇腭裂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对208例1~12月婴儿全麻下行唇腭裂修复术的病例进行分析,按照不同的麻醉诱导方法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异氟醚组(I组),比较两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送入恢复室的例数、恢复室停留时间以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I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清醒时间、送入恢复室的例数以及恢复室停留时间均少于K组,而I组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高于K组。结论和氯胺酮诱导相比,异氟醚吸入诱导用于婴儿唇腭裂修复术有利于患儿术后的快速苏醒,但同时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增加。

二、婴儿唇裂修补术中麻醉并发症报道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婴儿唇裂修补术中麻醉并发症报道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B超引导下头皮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神经外科麻醉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麻醉效果比较
    2.3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比较
    2.4 两组苏醒时间比较
    2.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2)喉上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婴儿唇裂手术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背景资料
    2.1 婴儿呼吸道解剖生理特点
    2.2 唇裂
    2.3 婴儿麻醉实施及管理
    2.4 唇裂手术麻醉现状
    2.5 喉上神经阻滞
第三章 资料与方法
    3.1 一般资料
    3.2 麻醉方法
    3.3 观察指标
    3.4 统计学处理
第四章 结果
第五章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第七章 研究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7.1 本研究的创新性
    7.2 本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3)七氟醚全凭吸入在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麻醉方法
    1.3观察指标
    1.4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用于婴儿先天性唇裂修复术的麻醉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5)六月龄以下婴儿唇裂修复手术的麻醉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3.1 麻醉前准备
    3.2 术前用药
    3.3 气管插管
    3.4 麻醉药物的选择
    3.5 术中管理

(7)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斜视手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的一般资料即两组年龄、性别、体重及麻醉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两组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2.3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 论

(8)不同瑞芬太尼泵注速度对上肢骨折手术患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10)异氟醚与氯胺酮麻醉诱导对婴儿唇腭裂修复术后苏醒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麻醉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婴儿唇裂修补术中麻醉并发症报道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B超引导下头皮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神经外科麻醉中的应用[J]. 黄爱莲,雷怀彪,雷伟,卢芳,彭新,李建华,胡德铭,王胜强. 中国医学创新, 2020(33)
  • [2]喉上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在婴儿唇裂手术中的应用分析[D]. 丛仔红. 兰州大学, 2016(11)
  • [3]七氟醚全凭吸入在小儿先心病介入封堵术中的应用[J]. 耿嘉琛,王文法,周星玥,石林春. 大理大学学报, 2016(02)
  • [4]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或芬太尼用于婴儿先天性唇裂修复术的麻醉效果[J]. 吴隆延,薛庆生.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2(09)
  • [5]六月龄以下婴儿唇裂修复手术的麻醉体会[J]. 李科,李滢,尹力,佘廷志.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2(01)
  • [6]不同麻醉方法在小儿腭裂修补术中的比较[J]. 丁宏,巩红岩.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01)
  • [7]七氟烷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在小儿斜视手术中的应用[J]. 许婷,蔡兵,徐广明,兰志勋. 四川医学, 2009(07)
  • [8]不同瑞芬太尼泵注速度对上肢骨折手术患儿的影响[D]. 陈耀雄. 广州医学院, 2009(07)
  • [9]全凭吸入七氟醚麻醉在小儿腭裂修补术中的应用[J]. 刘刚,黄元云. 解剖与临床, 2008(02)
  • [10]异氟醚与氯胺酮麻醉诱导对婴儿唇腭裂修复术后苏醒的比较[J]. 万朝权,王寿平,彭书崚,潘永英.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6(03)

标签:;  ;  ;  ;  ;  

婴儿唇裂修复术麻醉并发症报告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