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DO的远程流程设计系统

基于ADO的远程流程设计系统

一、基于ADO的远程工艺设计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牛淑锏[1](2021)在《液压支架远程控制及动态仿真系统开发》文中研究表明本课题是山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人才培养项目(2018JD09)“无人值守工作面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的研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针对井下无人值守工作面在实验室和监控中心如何再现的问题而提出的。课题以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为研究对象,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液压支架监控平台,基于实验室现有的无人值守工作面模拟实验系统,以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动态仿真平台为目标,开发出一套液压支架远程控制及动态仿真系统,完成对支架远程控制下的动态仿真,实现对液压支架更为直观、清晰地控制。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在互联网和图书馆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分析国内外发展动态,充分了解当前虚拟现实技术在自动化工作面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对比EEP、Tiefenbach、中煤科天玛和郑州煤矿机械集团等公司产品的优缺点,并多次前往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同综采队工人进行商讨,明确井下现场环境和煤矿开采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掌握液压支架远程控制及实时再现系统的技术难点及功能要求。在此基础上搭建了系统的整体框架,确定了控制目标、控制策略以及相应的技术路线。(2)智能化采煤的关键在于实现对液压支架的远程监控。本文基于Lab VIEW2018编写液压支架远程控制系统中各功能子程序,其中包括:建立系统参数、控制参数和传感器参数数据库,以实现对大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同时为液压支架远程监控及动态仿真功能提供实时数据,实现基于实时数据下对液压支架的在线监测;编写了串口收发程序和数据解析程序,为系统提供数据来源;根据无人值守工作面自动化采煤的“三机联动”控制方法和基于采煤工艺的液压支架集控模型,制定远程控制模式和集中控制模式下的控制策略及多种控制模式间的切换策略;编写参数在线修改程序,提高了系统在不同地质环境和不同采煤工艺下的适应性;基于数据库编写液压支架历史数据查询程序,为掌握工作面开采进度和进行矿压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撑。(3)自动化工作面液压支架实时再现是动态仿真平台的关键技术,本文基于三维引擎编写了液压支架动态仿真程序。其中包括:利用Solid Works绘制了单台液压支架三维模型,并导入到Lab VIEW2018当中完成单台支架三维模型在Lab VIEW中的显示;构建液压支架运动构件父子关系,形成支架三维模型多构件之间的主从协调关系;基于Solid Works获取液压支架原始运动参数,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基于D-H建模的液压支架逆运动学姿态参数方程求解;编写了“Tree”控件下的液压支架编号程序及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三维模型排列程序,实现对整个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的三维建模;编写了液压支架三维模型控制程序,完成对液压支架三维模型的运动控制。(4)可靠的通信平台是实现远程控制及动态仿真的关键环节,本文设计了双CAN总线通讯电路,并基于动态优先级分配方法及时分复用法编写了CAN通信协议,最后完成通讯程序的编写,实现控制指令数据和状态信息数据的传输,最终实现对液压支架远程控制和基于传感器数据驱动的液压支架三维模型动态仿真。(5)系统综合调试是检验系统功能和指标是否合格的重要手段,本文搭建了液压支架远程控制及动态仿真系统实验平台,并充分模拟实际工况环境,对该系统的各项功能进行了调试,同时在多种控制模式下测试了液压支架动态仿真平中各台支架的仿真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本系统可以实现对支架的状态监测、远程控制、自动控制、参数存储和在线修改、多控制模式实时切换等功能,同时可以利用液压支架三维模型在各种控制方式下完成动态仿真,可实时模拟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的运行状态。系统功能完善,运行稳定,实时性强,动态仿真效果直观,满足设计要求和采煤工艺要求。

金达凤[2](2021)在《基于物联网的钨矿破碎设备润滑监控管理系统》文中提出随着现代生产向自动化、连续化、智能化和高效化发展,相应的生产设备需安全可靠且连续运转,其中设备润滑是影响生产设备安全可靠及连续运转的关键因素之一。设备的传统润滑方式是由人工定时巡检与加注润滑剂完成,不能满足现代生产的“四化”发展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设备润滑也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目前设备的自动润滑有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形式,集中式自动润滑适合于润滑点位置相对集中且润滑要求相近的设备润滑场合,该润滑形式的技术较成熟;分布式自动润滑是针对生产线设备及其润滑点分散、各润滑点润滑机制及周期等区别较大的设备润滑场合。目前分布式润滑装备、状态监控及其智能化已成为研究热点,但技术仍不够成熟。本文以钨矿破碎生产线设备的分布式自动润滑系统为对象,研究基于物联网的钨矿破碎设备自动润滑器及其监控技术与系统,主要的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第一,分析了钨矿破碎生产线设备的润滑工艺及其功能需求,归纳总结出了该产线设备的润滑类别、润滑状态监控及管理功能,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钨矿破碎生产线设备的分布式自动润滑监控系统架构及总体方案。第二,本文针对钨矿破碎生产线上的机械设备,分析各设备润滑点的具体润滑需求,包括润滑油脂种类、润滑周期以及油脂用量,同时提出了根据润滑点温度,基于模糊控制原理进行润滑周期修正的策略,以获得更合适的润滑周期。第三,开发了新型的具有智能终端特点的自动润滑器,该自动润滑器在基本的定时定量加注润滑油脂外,添加了电量、余脂量以及润滑点温度采集的功能,并能够通过GPRS模块进行无线通信,实现状态信息的上传与控制命令的接收。润滑器的机械结构分为了可分离的上下两部分,上端弹簧连接挡板挤压着润滑脂袋,下端使用控制器驱动电机旋转,经减速齿轮结构、蜗轮蜗杆、连杆运动传递,最终转化为柱塞泵柱塞的往复运动,实现润滑器的吸脂注脂操作。在软件上,对各个功能模块的作用、选型与软件实现流程做出说明,基于Keil开发环境与stm32固件库完成软件编写。第四,开发了润滑状态监控管理系统,完成了界面设计,其中包括系统登录、用户密码修改、网络端口、润滑器状态监控以及润滑器信息设置窗口。基于winsock建立服务器接收多个润滑器的网络连接,集成access数据库做数据保存。最终实现润滑器ID、部署位置、使用油脂类型的登记,润滑器剩余脂量、剩余电量、润滑点温度、最近工作时间的监控,以及润滑器润滑周期、单次润滑用量的设置。

王嘉康[3](2020)在《KM全电动注塑机压力的远程监测与数据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注塑成型在医疗制品领域、汽车配件领域和电子产品领域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对于注塑产品的质量、精度等方面都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也对注塑机及注塑成型过程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全电动注塑机,其压力均由伺服电机提供,故而提供的压力更加精确,反应更加迅速,因此在注塑成型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同时,全电动注塑机的压力波动也会更加明显。为了保证全电动注塑机注塑成型生产制品的质量和生产过程的稳定,压力的远程监测与数据分析必不可少。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注塑成型制品生产厂家的实际需要,设计一种针对KM全电动注塑机的压力远程监测与数据分析系统。本文工作如下:(1)结合KM全电动注塑机的数据逻辑以及对外的通信协议,通过LabVIEW设计KM全电动注塑机压力的数据采集系统,以获得实时准确的压力及其他相关数据。(2)通过SQL Server数据库及相关LabVIEW程序设计KM全电动注塑机压力的数据储存系统,实现多台注塑机压力及其他相关数据的大批量实时储存与查询。(3)通过LabVIEW设计注塑机压力数据分析与报警系统。根据压力数据分析方案,对采集到的对应循环的压力进行分析,识别出异常的注塑成型制品以及注塑成型过程,并进行报警,提示操作人员及时进行对应处理。(4)通过LabVIEW设计人机交互界面,方便用户对注塑机压力采集系统、注塑机压力储存系统、注塑机压力数据分析与报警系统的配合使用。(5)选用B/S模式搭建远程监测系统,实现系统采集的相关数据在网页上的显示,为在远端的专家或注塑机生产厂商提供注塑机故障诊断的依据。

魏宏涛[4](2020)在《自控工程辅助设计软件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在石化领域自控工程设计过程中,自控专业往往受工艺条件、仪表订货资料等影响,导致自控专业的部分工作量往往压在项目设计周期的后期,无形中造成自控设计人员需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设计工作。同时,自控专业的设计文件种类多、设计内容繁杂,当上游专业的条件发生变化时,往往需要修改一系列的设计文件。面对这种现状,传统的设计方式往往使得设计人员陷入疲于奔命的状态,耗时耗力,而且容易出错。对此,本文通过研究和借鉴国内外自控工程设计软件的特点,提出了针对企业实际需求,基于Delphi软件的自控工程辅助设计软件的开发工作,旨在解决工程设计过程中原先需要设计人员手动编制,具有工作量大、重复劳动多的文件的自动生成问题,从而提高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设计文件的准确率,减轻设计人员的工作负担。首先,本文通过分析自控工程设计的业务特点,指出了目前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开发一款自控工程辅助设计软件的解决方案。然后,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依次完成了软件的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实现和软件测试。最终,通过该软件的使用,解决了自控工程设计过程中受各种条件约束、处于设计周期末尾的部分工作量大、重复工作多的设计文件的自动生成问题,从而提高了设计效率,保证了设计质量,使得设计人员更加专注于设计本身,而不是枯燥无味的机械重复劳动。

侍磊[5](2020)在《基于实例推理的叶片智能化CAPP-NC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提出针对企业叶片加工工艺设计与NC指令生成过程中存在工作重复性大、效率低及工艺文件准备周期长等问题,本文将基于实例推理技术引入叶片工艺设计中,在UG软件的基础上开发了一套基于实例推理的叶片智能化CAPP-NC系统。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有:(1)在分析总结叶片组成结构、分类及工艺设计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实例推理的叶片智能化CAPP-NC系统结构框架与工作流程,详细说明了系统信息描述模块、实例检索与匹配模块、实例修正模块、工艺文件输出模块和实例库管理模块的功能。(2)研究了基于实例推理的叶片智能化CAPP-NC系统关键技术。1)通过对叶片工艺设计进行研究分析,提取叶片特征信息中对工艺设计过程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属性,以面向对象为基础,采用框架结构表示法和产生式规则相结合的复合知识表示方法,对叶片工艺实例进行信息描述;2)采用最近相邻策略作为叶片工艺实例检索策略,建立初次检索、深度检索、相似度排序的分级检索模型。在深度检索中,采用基于加权最近邻算法的全局相似度算法、基于特征数据类型的局部相似度分类算法、以及基于层次分析法与最大离差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并按照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叶片工艺实例特征属性的权重系数;3)采用系统自动修正与人机交互修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例修正。(3)基于系统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利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5进行系统整体开发,Visual C++MFC进行友好界面开发,Access数据库为叶片工艺实例库平台,应用UG二次开发技术,开发了基于实例推理的叶片智能化CAPP-NC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关键模块的程序开发过程。(4)选取企业某一动叶片工艺设计为例,展示了基于实例推理的叶片智能化CAPP-NC系统各模块的工作流程,验证了系统准确性与可靠性。本系统能够获取与当前设计最相似的叶片工艺实例,实现工艺工序卡的自动修正与NC指令的交互修正,大大减少叶片工艺设计与NC指令生成过程中的重复性工作,提高工艺设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对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段燕美[6](2020)在《电瓷智能制造示范工程生产管理系统的研发》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正朝着依靠先进技术的方向变化,同时“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为传统生产行业带来了不可限量的发展机遇,我国的许多生产行业都在针对生产管理做出一系列的变革,电瓷企业也正在跟随智能制造的脚步做出改变,而中国作为电瓷生产的大国,为了更进一步提高行业的有效管理以及生产的运作效率,开发基于智能制造的生产管理系统势在必行。本文针对电瓷企业各生产过程、各部门信息化水平低的特点,采用Visual Studio2012和SQL Server 2012数据库等开发工具,研究开发电瓷智能制造示范工程生产管理系统,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完成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能设计。在了解到电瓷生产工艺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我国电瓷行业的特点,对电瓷生产管理系统进行总体设计,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库子系统和客户端子系统等三个子系统,并为各子系统设计了详细的功能结构。(2)完成了数据库子系统的功能设计。针对生产管理系统完成的功能以及数据分类的特点,将数据库分为管理信息数据库、过程信息数据库和系统设置数据库等三类数据库,并为各类数据库表设计了合理的逻辑结构。(3)完成了数据采集子系统的功能设计。将生产信息监测点分为设备信息、生产过程信息和检验信息等三类,并对这三类信息进行了采集,数据采集子系统主要包括数据获取模块、数据缓存上传模块和主机停机报警模块,其中数据获取模块包括OPC采集数据和数据通用录入两部分。(4)完成了客户端子系统的功能设计。采用.NET架构完成,包括的功能主要有综合监控、生产统计、生产调度、质量管理以及系统设置模块,这五个模块相辅相成,达到电瓷企业生产管理的目的。该系统已成功在某电瓷企业得到应用,应用效果良好。

闫伟[7](2020)在《BOTDR应变检测系统数据处理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型基础设施的不断增加,对这些大型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实时结构健康监测预警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使用全分布式光纤进行结构健康监测的布里渊光时域反射(Brillouin Optical Time Domain Reflectometer,BOTDR)光纤传感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大型基础设施的结构健康监测中。然而传统的BOTDR系统由于信号检测原理的限制,系统的检测时间过长。检测距离越长意味着测量时间也越长,因此难以实现快速监测。本文针对传统的BOTDR系统中快速实时监测困难的问题,使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并行运算技术,研究新型的BOTDR应变测量系统信号处理方法,提出一种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的BOTDR快速并行处理算法,解决传统信号解调方法中耗时长的问题,实现应变信号的快速监测。针对传统的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数据采集量大、存储空间有限、无法远程监控等问题,研究设计基于云数据处理的分布式光纤应变远程监测系统,实现应变信息的远程数字化监控和海量数据的云存储,为将来实现大数据分析提供海量数据的支撑。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研究分布式光纤BOTDR应变检测系统的应变检测原理。详细分析目前BOTDR系统中的各种信号解调算法,深入研究各信号解调算法的实现机理及优缺点,提出一种基于GPU并行运算的STFT-BOTDR快速并行处理算法。(2)研究GPU并行计算的软硬件架构和统一计算设备架构(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CUDA)线程并行机制,深入分析基于STFT的BOTDR系统信号时频转换流程,设计并优化基于GPU并行运算的STFTBOTDR快速并行处理算法,形成一种基于GPU并行运算的STFT-BOTDR快速并行处理算法,实现BOTDR应变信号的快速解调。(3)研究分布式光纤应变检测系统的数据云处理机制,基于动态数据对象(Active X data objects,ADO)技术设计云数据库访问接口,利用多线程机制设计上位机程序多线程并发访问模块,从而实现数据实时高效的传输;最后,设计基于数据云处理的BOTDR应变远程监测数据库系统方案,用来存储和分析STFT-BOTDR系统采集处理的监控数据和异常信息,实现应变数据的快速云处理和远程监控。(4)通过上述分析,针对设计的STFT-BOTDR快速并行处理算法设计了实验测试方案,并搭建软硬件平台。实验结果表明,与CPU平台的并行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GPU-STFT-BOTDR快速并行处理算法在相同的参数条件下,FFT时间、信号累加平均时间以及寻峰算法执行时间均有显着的提升。10公里光纤中,若空间分辨率为2m时,FFT点数最优参数为1024,布里渊频移的测量精度最优达到±1.9MHz,系统最快解调速度可达3秒,可实现应变的快速实时监测。(5)针对设计的分布式光纤应变远程监测系统设计了实验测试方案,对系统连续运行的稳定性、实时响应性以及数据库系统数据可视化监测进行了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可实现快速的应变监测、异常数据云处理和存储功能,有效的解决了数字化管理系统中大数据量的数据处理和存储的问题。

朱斌[8](2020)在《基于Unity3D的天然气站场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开发》文中研究指明天然气作为环保清洁能源,使用越来越广泛,天然气站场是天然气运输的核心节点。由于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的固有属性,站场的安全管控一直是确保站场平稳运行的关键环节,信息化可视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天然气站场管控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本质安全化水平。目前其在站场管理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采用,但是目前天然气站场对于信息的表现形式大多为二维的场景,无法准确模拟天然气站场的真实生产运行环境,给实际的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和局限。本文以天然气站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数据源的搜集并结合现场的调研情况,使用三维建模软件3ds Max,利用标准基本体建模、网格建模、多边形建模和编辑修改器建模的方法对天然气站场进行了与真实场景相同的三维还原,保障了用户在体验系统过程中的真实感。采用减少模型面数和纹理映射的方式对三维模型进行减面工作,提升系统运行流畅度。将模型整合后设置导出格式导入Unity3D,在Unity3D中进行进一步的开发研究。本文主要利用Unity3D虚拟引擎和SQL Sever数据库,进行系统仿真构建,分别完成了场景构建、漫游功能实现、信息数据库构建和UI界面构建,为系统最终开发奠定了基础。通过系统界面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和架构设计,实现了包括日常巡检、数据监控、设备管理、资料管理、风险分析、应急物资、安全预警和应急响应的8个模块的功能,建立了一套天然气站场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更加精确的模拟天然气站场的真实生产场景,基本做到了天然气站场日常生产活动全过程的全覆盖。通过本文的系统开发研究,验证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天然气站场中应用的可行性,可以作为天然气站场提升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借鉴和参考。

姜永杰[9](2020)在《丽香铁路金沙江特大桥桥位岸坡变形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在建的金沙江钢桁悬索特大桥跨越金沙江虎跳峡,桥址区构造运动相对活跃,其香格里拉岸主墩处受到铍选厂2号断层的影响。由于地震、暴雨可能引发该桥岸边坡的失稳破坏,因此该桥能否顺利通过建设施工进入稳定运营阶段,其桥岸边坡的稳定性是重要的控制因素。为保障建设工程顺利竣工,为悬索桥的施工提供有效的监测信息反馈,本文研究开发了金沙江特大桥桥位岸坡变形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实时获取边坡变形数据,计算并判断桥岸边坡稳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实地勘察获取桥位区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岸坡工程特性确定“位移监测”为该岸坡稳定性监测主要内容。结合建设方案参与布设监测点网络,以平面、断面立体监测网实时获取边坡位移变形数据。(2)采用关键点位移累积量、变形加速度及位移时序曲线的切角作为该岸坡失稳预警判据,并基于边坡推理系统理论及边坡工程监测相关规范,计算并确定各预警判据的临界值,多项预警阈值共同判断边坡稳定性。(3)基于通用的边坡变形数字化分析方案,辅以该岸坡变形数据作为分析样本,重点研究窗口平移多项式、小波分析对灰色系统GM(1,1)、BP神经网络等预测算法的预测精确度影响,得出边坡在稳定变形阶段及加速变形阶段下分析效果最优的算法组合,切实提高监测算法对该边坡变形分析的适用性。(4)基于数据库技术、通信协议技术、.Net Framework 4.5平台开发金沙江特大桥桥岸边坡变形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将下位机采集的位移变形数据实时更新至本地数据库,客户端通过ADO.NET调用数据库信息实时跟进测算,从而达到对该桥岸边坡的长期监测,中短期预报预警功能。

韩晨[10](2021)在《船舶轴系工艺数据库系统构建及数据集成》文中提出轴系作为船舶动力传递的核心部分,是船舶正常运转的关键保障。而船舶轴系运转的健康与否,取决于轴系校中设计是否合理、轴承负荷测量是否精准。目前,轴系校中以及负荷测量过程中大多采用人工处理数据的方式,不仅管理效率比较低下,而且导致现有轴系在设计以及安装过程中所存在的数据信息利用率不高,未能被有效运用于帮助后续相似结构轴系的理论设计。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同时出于推进船舶轴系校中及轴承负荷测量数字化的需要,本文着手构建一套船舶轴系工艺数据库系统,将数据库技术同轴系校中理论以及轴承负荷测量技术相结合,不仅可以方便数据的处理及管理,提高轴系校中及轴承负荷测量的效率,还能够将现有轴系数据有效利用起来,提供轴系设计参考依据和安装质量评价标准。首先,通过对船舶轴系校中以及轴承负荷测量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展开分析,研究了系统的结构划分以及各模块应该具备的功能,并依据此设计了系统的运行过程;基于系统的数据需求,确定了数据表的数量及内容,结合数据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设计了数据库关系图,在此基础上采用了基于中间层的物化集成方案。其次,按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中的开发技术路线图,对系统进行实际开发;基于系统规模、成本控制以及可扩展性方面的需要,采用VB.NET编程语言进行前端编译,选择SQL Server数据库软件作为船舶轴系工艺数据库系统的管理系统;依照数据结构,构建系统管理数据库以及轴系项目模板数据库,并完成数据库内数据表的建立;通过用户权限设置,实现数据库分级维护和管理,有效保护了数据的鲁棒性;采取项目分库的方式,减少数据过于堆积的情况,显着提高了数据读取效率。最终,基于三层C/S架构模式,采取ADO.NET连接技术以及框架式页面设计,完成了船舶轴系工艺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并以轴系试验台及实船测量数据进行了系统实际验证。船舶轴系工艺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大大推动了船舶轴系领域内实践工作数字化、智能化以及现代化的进程,对提高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给船舶轴系校中以及负荷测量技术未来的研究工作带来了积极影响。

二、基于ADO的远程工艺设计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ADO的远程工艺设计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液压支架远程控制及动态仿真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液压支架远程控制及动态仿真系统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虚拟现实技术和电液控制系统国内外动态研究
        1.2.1 虚拟现实技术的国内外动态
        1.2.2 虚拟现实技术在综采工作面中的应用
        1.2.3 电液控制系统的国内外动态
    1.3 本文主要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第2章 液压支架远程控制及动态仿真系统总体构架
    2.1 液压支架远程控制及动态仿真系统框架设计
        2.1.1 电液控制系统的结构
        2.1.2 液压支架远程控制及动态仿真系统功能设计
    2.2 系统通信结构设计
        2.2.1 总线通信的拓扑结构
        2.2.2 远程通信设计
    2.3 主控计算机的性能要求
    2.4 液压支架远程控制及动态仿真系统的总体构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液压支架远程控制及动态仿真关键技术的实现
    3.1 开发工具
    3.2 数据库管理
        3.2.1 数据表类型
        3.2.2 DSN的创建
        3.2.3 数据库访问
        3.2.4 数据库写入
        3.2.5 数据库查询
    3.3 CAN 通信协议的制定及CAN 通讯电路的设计
        3.3.1 CAN总线及通信协议
        3.3.2 轮询总线和控制总线
        3.3.3 CAN通信电路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液压支架动态仿真系统设计
    4.1 D-H建模
    4.2 基于液压支架运动学模型的位姿参数解算
        4.2.1 液压支架构件位置参数解算
        4.2.2 液压支架构件姿态参数解算
    4.3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液压支架逆运动学参数求解
        4.3.1 最小二乘法
        4.3.2 CART回归树算法
        4.3.3 Bagging算法
        4.3.4 基于随机森林求解参数
    4.4 综采工作面虚拟场景建立及运动仿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液压支架远程控制系统设计
    5.1 远程控制计算机的选配
    5.2 远程控制功能软件设计
        5.2.1 状态监测子系统设计
        5.2.2 控制模式切换功能软件设计
        5.2.3 远程点动控制功能软件设计
        5.2.4 远程集中控制功能软件设计
        5.2.5 参数在线修改功能软件设计
        5.2.6 历史数据查询功能软件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液压支架远程控制及动态仿真系统综合调试
    6.1 试验平台介绍
        6.1.1 位移传感器
        6.1.2 压力传感器
        6.1.3 红外发射装置
    6.2 总线通信实验
    6.3 上位机远程控制功能测试
        6.3.1 上位机监测功能测试
        6.3.2 上位机控制功能测试
    6.4 上位机动态仿真功能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一、学术论文
    二、科研项目
致谢

(2)基于物联网的钨矿破碎设备润滑监控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自动润滑器研究现状
    1.3 物联网技术发展现状
    1.4 论文的内容结构安排
第二章 钨矿破碎设备分布式润滑系统方案设计
    2.1 钨矿破碎生产线
    2.2 润滑系统功能需求
    2.3 润滑系统结构总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润滑工艺及其运维计划
    3.1 润滑脂的选择
    3.2 润滑脂用量的确定
    3.3 润滑周期修正策略
        3.3.1 一般润滑周期
        3.3.2 模糊控制原理与设计
        3.3.3 输入量的模糊化处理
        3.3.4 模糊控制规则
        3.3.5 模糊推理与反模糊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润滑器总体方案及其硬件设计
    4.1 润滑器总方案
    4.2 机械结构与工作原理
    4.3 机械部件的设计
        4.3.1 驱动电机与齿轮减速机构
        4.3.2 蜗轮与蜗杆
        4.3.3 润滑泵
    4.4 主控制器模块
        4.4.1 控制器选型与介绍
        4.4.2 主控制器外围电路
    4.5 通信模块
    4.6 电源模块
        4.6.1 主电路供电
        4.6.2 实时时钟供电
    4.7 信息采集模块
        4.7.1 脂存量检测
        4.7.2 电量采集
        4.7.3 温度采集
    4.8 其它模块
        4.8.1 电机驱动
        4.8.2 显示模块
        4.8.3 独立按键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智能润滑器软件设计
    5.1 润滑器软件构成
    5.2 开发环境简介
    5.3 GPRS通信软件设计
        5.3.1 AT指令
        5.3.2 GPRS数据发送与接收
    5.4 数据采集
        5.4.1 电量采集软件设计
        5.4.2 脂量检测软件设计
    5.5 其它功能设计
        5.5.1 实时时钟软件设计
        5.5.2 OLED软件设计
        5.5.3 复位程序软件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润滑状态监控管理系统
    6.1 润滑状态监控管理系统总设计
    6.2 系统界面设计
        6.2.1 Visual Basic简介
        6.2.2 界面设计
    6.3 网络通信设计
        6.3.1 TCP/IP协议与套接字
        6.3.2 winsock控件
        6.3.3 TCP连接的建立与数据收发
        6.3.4 数据的解析
    6.4 数据库设计
        6.4.1 数据库简介
        6.4.2 VB连接数据库
        6.4.3 数据库表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KM全电动注塑机压力的远程监测与数据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注塑机压力的数据采集与储存
        1.2.2 注塑机压力的数据分析
        1.2.3 注塑机压力的数据远程监测
    1.3 课题研究目的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总体方案设计
    2.1 需求分析
    2.2 系统方案设计
        2.2.1 压力采集系统
        2.2.2 压力储存系统
        2.2.3 压力数据分析与报警系统
        2.2.4 人机交互系统
        2.2.5 远程监测系统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主要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3.1 压力采集系统设计
        3.1.1 传感器的布置与连接
        3.1.2 注塑机压力采集程序
        3.1.2.1 标志位及其监测程序设计
        3.1.2.2 压力分段变量及其监测程序设计
        3.1.2.3 采样时间及其监测程序设计
        3.1.3 注塑机设定值采集程序
    3.2 压力储存系统设计
        3.2.1 数据库设计
        3.2.2 数据储存程序设计
    3.3 压力数据分析与报警系统设计
        3.3.1 数据分析与报警的目的
        3.3.2 数据分析与报警的基本思路与流程
        3.3.3 注塑机压力的数据处理
        3.3.3.1 过渡段与稳定段分离方案及程序设计
        3.3.3.2 时长监测方案及程序设计
        3.3.3.3 距离监测方案及程序设计
        3.3.3.4 压力记录方案及程序设计
        3.3.4 注塑制品质量报警系统
        3.3.5 多变量统计过程数据分析方案
        3.3.6 注塑成型过程报警系统
    3.4 人机交互系统设计
        3.4.1 设定值读取显示人机交互界面
        3.4.2 实时数据监测报警人机交互界面
        3.4.3 注塑机切换界面
        3.4.4 压力数据追溯人机交互界面
    3.5 远程监测系统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实验与软件测试
    4.1 设定值读取显示功能测试
    4.2 实时数据监测报警功能测试
    4.3 压力数据追溯功能测试
    4.4 注塑成型实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4)自控工程辅助设计软件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描述
    1.2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1 课题背景
        1.2.2 课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工作和论文组织结构
        1.4.1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2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自控工程设计分析
    2.1 自控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2.2 自控工程设计工作流程
    2.3 自控专业与其它专业的工作协调
    2.4 设计成品文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相关技术介绍
    3.1 开发工具选择——DELPHI介绍
    3.2 关系型数据库——ACCESS数据库
    3.3 ADO数据访问技术
    3.4 SQL
    3.5 AutoCAD块技术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自控工程辅助设计软件的设计
    4.1 软件总体功能结构设计
        4.1.1 功能需求分析
        4.1.2 软件模块分解设计
        4.1.3 数据库访问模式设计
    4.2 设计文件模板设计
        4.2.1 《仪表索引表》模板
        4.2.2 《仪表位置图》模板
        4.2.3 《仪表接线箱图》模板
    4.3 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4.3.1 辅助功能模块
        4.3.2 设计功能模块
    4.4 数据导入功能设计
    4.5 操作界面设计
        4.5.1 设计原则
        4.5.2 设计成品
    4.6 数据库的设计
        4.6.1 设计原则
        4.6.2 数据表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自控工程辅助设计软件实现和测试
    5.1 总体介绍
        5.1.1 程序系统文件清单
        5.1.2 程序主要工作流程
    5.2 辅助功能模块的实现和测试
        5.2.1 登录和登录管理
        5.2.2 记事本和通讯录
        5.2.3 虚拟浏览器
    5.3 设计功能模块的实现和测试
        5.3.1 数据库连接
        5.3.2 项目信息建立
        5.3.3 《仪表索引表》
        5.3.4 《仪表位置图》
        5.3.5 《仪表接线箱图》
    5.4 实际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5.4.1 异常处理
        5.4.2 程序调试
    5.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软件的工程文件程序代码

(5)基于实例推理的叶片智能化CAPP-NC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CAPP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基于实例推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1.2.3 叶片CAD/CAM/CAPP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全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叶片智能化CAPP-NC系统总体方案
    2.1 叶片智能化CAPP-NC系统需求分析
        2.1.1 叶片的组成结构及分类
        2.1.2 叶片工艺设计特点
        2.1.3 叶片智能化CAPP-NC系统的需求
    2.2 叶片智能化CAPP-NC系统运行模式
        2.2.1 基于实例推理的基本模型
        2.2.2 基于实例推理与其他人工智能方法的比较
    2.3 叶片智能化CAPP-系统总体设计
        2.3.1 系统框架结构
        2.3.2 系统模块详细设计
    2.4 叶片智能化CAPP-NC系统工作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实例推理的叶片智能化CAPP-NC系统关键技术
    3.1 实例信息描述
        3.1.1 知识表示方法
        3.1.2 叶片工艺实例关键属性提取
        3.1.3 叶片工艺实例的描述
    3.2 实例库组织构建与管理
    3.3 实例检索与匹配
        3.3.1 叶片工艺实例检索策略
        3.3.2 叶片工艺实例分级检索模型
        3.3.3 叶片工艺实例匹配及相似度计算
        3.3.4 叶片特征属性权重分配
    3.4 实例修正和工艺文件输出
    3.5 实例存储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实例推理的叶片智能化CAPP-NC系统开发
    4.1 系统开发环境概述
        4.1.1 系统开发环境
        4.1.2 UG及其二次开发技术
        4.1.3 数据库开发工具
        4.1.4 系统开发基本流程
    4.2 系统工艺实例库开发
    4.3 系统交互界面设计及关键模块实现
        4.3.1 系统交互界面设计
        4.3.2 系统实例检索与匹配模块实现
        4.3.3 系统实例修正模块实现
        4.3.4 系统工艺文件输出模块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实例推理的叶片智能化CAPP-NC系统运行实例
    5.1 叶片信息描述与项目新建
    5.2 叶片工艺检索与匹配
    5.3 叶片工艺文件修正
    5.4 叶片工艺工序卡与QC工程图导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结论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6)电瓷智能制造示范工程生产管理系统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1.3.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组织结构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电瓷生产管理系统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2.1 电瓷生产工艺过程
        2.1.1 泥料阶段
        2.1.2 坯件阶段
        2.1.3 瓷件阶段
    2.2 电瓷生产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2.2.1 生产管理系统目标
        2.2.2 功能性需求分析
        2.2.3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2.3 电瓷生产管理系统总体设计
        2.3.1 总体结构设计
        2.3.2 总体功能设计
        2.3.3 系统平台构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瓷生产管理系统开发关键技术研究
    3.1 OPC接口技术
        3.1.1 OPC接口规范研究
        3.1.2 OPC数据访问技术
    3.2 数据通用录入技术
    3.3 ADO.NET数据库接口技术
    3.4 前后台数据交互技术
        3.4.1 AJAX工作原理
        3.4.2 数据传输格式选取
        3.4.3 数据交互程序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电瓷生产管理系统设计
    4.1 生产信息监测点选取
        4.1.1 生产信息监测点选取原则
        4.1.2 生产信息监测点分类
    4.2 数据库设计
        4.2.1 管理信息数据库设计
        4.2.2 过程信息数据库设计
        4.2.3 系统设置数据库设计
    4.3 数据采集功能模块设计
        4.3.1 数据获取功能模块
        4.3.2 数据缓存上传功能模块
        4.3.3 主机停机报警功能模块
    4.4 客户端子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4.4.1 综合监控
        4.4.2 生产统计
        4.4.3 生产调度
        4.4.4 质量管理
        4.4.5 系统设置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瓷生产管理系统具体实现
    5.1 数据采集实现
    5.2 综合监控界面实现
        5.2.1 生产过程监控
        5.2.2 设备开停机记录
        5.2.3 中控记录
        5.2.4 重点设备运行状态监控
    5.3 生产统计界面实现
        5.3.1 生产过程数据统计
        5.3.2 生产计划与实绩
    5.4 生产调度界面实现
        5.4.1 排班计划
        5.4.2 交接班记录
    5.5 质量管理界面实现
        5.5.1 检验数据录入
        5.5.2 检验数据分析
    5.6 系统设置界面实现
        5.6.1 基础信息设置
        5.6.2 权限设置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BOTDR应变检测系统数据处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BOTDR数据解调方法研究现状
        1.2.2 GPU在光纤传感应用中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工作安排
第二章 BOTDR应变检测理论及数据处理方法
    2.1 BOTDR应变检测原理分析
        2.1.1 自发布里渊后向散射及其增益谱特性
        2.1.2 布里渊频移与应变传感机理
    2.2 BOTDR布里渊信号探测方法
        2.2.1 布里渊信号的直接探测法
        2.2.2 布里渊信号的相干探测法
    2.3 BOTDR应变信号数据处理方法
        2.3.1 基于微波外差频率扫描的数据处理方法
        2.3.2 基于短时傅里叶变换的数据处理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GPU并行计算的STFT-BOTDR快速并行数据处理算法研究
    3.1 GPU并行计算机理研究
        3.1.1 GPU并行计算及硬件架构分析
        3.1.2 CUDA软件架构及编程模型分析
        3.1.3 CUDA核函数与线程并行机制研究
    3.2 基于STFT的 BOTDR原始时频信号分析
        3.2.1 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分析
        3.2.2 基于STFT的 BOTDR原始时频信号分析
        3.2.3 STFT-BOTDR系统信号数据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3 基于GPU的 STFT-BOTDR快速并行数据处理方案优化设计
        3.3.1 分段数据补零及CUFFT算法并行处理优化
        3.3.2 FFT变换及数据累加平均并行处理优化
        3.3.3 寻峰算法并行处理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BOTDR应变远程监测系统数据云处理方法研究
    4.1 BOTDR应变远程监测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4.1.1 数据云处理机制
        4.1.2 基于数据云处理的BOTDR应变远程监测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4.2 BOTDR应变数据处理与数据传输方案设计
        4.2.1 BOTDR应变数据结构分析
        4.2.2 BOTDR上位机系统海量数据访问云服务器接口设计
        4.2.3 BOTDR应变检测系统多线程数据传输方案设计
    4.3 BOTDR应变远程监测系统数据云处理方案设计
        4.3.1 BOTDR应变远程监测系统云数据库应变数据需求分析
        4.3.2 BOTDR应变远程监测系统云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4.3.3 BOTDR应变远程监测系统云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4.3.4 BOTDR应变远程监测系统云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4.3.5 BOTDR应变远程监测系统云数据库实施运行与维护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TFT-BOTDR应变检测系统数据处理方法实验对比分析与性能测试
    5.1 STFT-BOTDR应变检测系统数据处理实验方案总体设计
        5.1.1 STFT-BOTDR系统应变数据处理实验方案设计
        5.1.2 STFT-BOTDR快速并行数据处理方案GPU运行平台搭建
    5.2 STFT快速并行处理算法实现与实验对比分析
        5.2.1 基于CPU的 STFT并行算法优化实验对比
        5.2.2 基于CPU与 GPU的 BOTDR快速并行算法实验对比
        5.2.3 基于CPU与 GPU的累加平均算法及寻峰算法实验对比
    5.3 BOTDR应变远程监测系统数据云处理方法性能测试
        5.3.1 BOTDR应变远程监测系统数据云处理方法连续运行性能测试
        5.3.2 BOTDR应变远程监测系统数据云处理方法实时性测试及数据可视化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8)基于Unity3D的天然气站场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综合评述
    1.3 创新点
    1.4 研究内容
    1.5 文章组织结构
    1.6 技术路线
    1.7 本章小结
第2章 研究基础
    2.1 系统理论基础
        2.1.1 系统论
        2.1.2 安全管理理论
    2.2 系统技术基础
        2.2.1 虚拟现实技术
        2.2.2 碰撞检测技术
        2.2.3 虚拟漫游技术
        2.2.4 图形用户界面技术
        2.2.5 ADO.NET技术
    2.3 系统软件选择
        2.3.1 3dsMax概述
        2.3.2 Unity3D概述
        2.3.3 Microsoft SQL Server概述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天然气站场三维模型建立
    3.1 建模对象和原则
    3.2 模型制作流程
    3.3 数据源获取
    3.4 构建模型
    3.5 模型材质构建与贴图
    3.6 模型优化
        3.6.1 减少模型面数
        3.6.2 纹理映射
    3.7 模型整合与导出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天然气站场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仿真构建
    4.1 场景构建
        4.1.1 3dsMax模型导入
        4.1.2 场景光源构建
        4.1.3 场景天空盒构建
        4.1.4 场景内物体刚体属性构建
        4.1.5 场景内物体碰撞体属性构建
        4.1.6 场景跳转构建
    4.2 系统漫游实现
    4.3 系统信息数据库构建
        4.3.1 数据表构建
        4.3.2 Unity3D与 SQL数据库连接
    4.4 系统UI界面构建
        4.4.1 操作界面
        4.4.2 信息显示界面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天然气站场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实现
    5.1 系统设计
        5.1.1 系统界面设计
        5.1.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5.1.3 系统架构设计
    5.2 系统运行环境
    5.3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5.3.1 系统登陆界面
        5.3.2 系统功能选择界面
        5.3.3 日常巡检模块
        5.3.4 数据监控模块
        5.3.5 设备管理模块
        5.3.6 资料管理模块
        5.3.7 风险分析模块
        5.3.8 应急物资模块
        5.3.9 安全预警模块
        5.3.10 应急响应模块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9)丽香铁路金沙江特大桥桥位岸坡变形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边坡变形监测技术
        1.2.2 边坡监测信息管理系统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金沙江特大桥桥岸边坡监测方案设计
    2.1 监测方案设计原则
    2.2 桥址区工程概况
        2.2.1 地形地貌
        2.2.2 地层岩性
        2.2.3 地质构造
        2.2.4 不良地质现象
        2.2.5 水文地质条件
    2.3 岸坡监测方案设计
        2.3.1 地表位移监测点布设
        2.3.2 地表位移监测技术要求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金沙江特大桥桥岸边坡监测预警判据研究
    3.1 边坡变形预警判据研究现状概述
    3.2 边坡失稳预警判据的适用性缺陷
    3.3 金沙江特大桥桥岸边坡变形预警判据的选取
        3.3.1 临界位移的取值
        3.3.2 临界变形速率及加速度的取值
        3.3.3 临界位移切线角的取值
        3.3.4 临滑阶段宏观变形信息的选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金沙江特大桥桥岸边坡变形数据算法研究
    4.1 边坡变形数据处理研究概述
    4.2 预处理算法及预测算法的选取
        4.2.1 数据预处理算法
        4.2.2 学习、预测算法
    4.3 桥位岸坡实测数据运用及算法评测
        4.3.1 直线段区域的平滑处理与预测
        4.3.2 曲线段区域的平滑处理与预测
    4.4 本章小节
第5章 金沙江特大桥桥位岸坡变形监测预警平台研究
    5.1 监测信息预警平台总体设计思路
        5.1.1 需求分析
        5.1.2 设计思想
        5.1.3 可行性分析
    5.2 通讯机制设计
    5.3 数据库设计
        5.3.1 云端数据库
        5.3.2 本地数据库设计
    5.4 客户端程序设计
        5.4.1 用户登录设计
        5.4.2 数据管理
        5.4.3 数据预警分析
        5.4.4 预警报表
        5.4.5 系统用户配置
    5.5 监测预警平台试运行与测试
    5.6 本章小节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10)船舶轴系工艺数据库系统构建及数据集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数据库技术发展现状
        1.2.2 轴系校中发展现状
        1.2.3 轴承负荷测量发展现状
        1.2.4 轴系数据库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船舶轴系工艺数据库系统分析
    2.1 系统可行性研究
    2.2 轴系工艺知识简介
        2.2.1 轴系校中原理
        2.2.2 顶举法测量技术
        2.2.3 电阻应变片法测量技术
    2.3 系统开发技术路线
    2.4 系统需求分析
        2.4.1 系统功能需求
        2.4.2 系统数据需求
        2.4.3 系统性能需求
    2.5 本章小结
3 船舶轴系工艺数据库系统设计
    3.1 系统功能设计
        3.1.1 系统功能模块
        3.1.2 系统运行流程
    3.2 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3.3 系统架构模式设计
    3.4 系统数据集成方案
        3.4.2 数据集成概述
        3.4.3 集成方案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船舶轴系工艺数据库系统开发
    4.1 系统开发工具
        4.1.1 系统编程语言
        4.1.2 系统数据库软件
    4.2 系统数据访问方式
    4.3 系统页面框架设计
    4.4 系统功能实现
        4.4.1 数据库连接模块
        4.4.2 用户管理模块
        4.4.3 工程管理模块
        4.4.4 数据管理模块
        4.4.5 负荷测量与计算模块
        4.4.6 日志管理模块
    4.5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四、基于ADO的远程工艺设计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液压支架远程控制及动态仿真系统开发[D]. 牛淑锏.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2]基于物联网的钨矿破碎设备润滑监控管理系统[D]. 金达凤. 江西理工大学, 2021(01)
  • [3]KM全电动注塑机压力的远程监测与数据分析[D]. 王嘉康.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4]自控工程辅助设计软件的研究与实现[D]. 魏宏涛.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5]基于实例推理的叶片智能化CAPP-NC系统研究与开发[D]. 侍磊. 江苏大学, 2020(02)
  • [6]电瓷智能制造示范工程生产管理系统的研发[D]. 段燕美. 济南大学, 2020(01)
  • [7]BOTDR应变检测系统数据处理方法研究[D]. 闫伟. 太原理工大学, 2020
  • [8]基于Unity3D的天然气站场三维可视化信息系统开发[D]. 朱斌. 浙江海洋大学, 2020(01)
  • [9]丽香铁路金沙江特大桥桥位岸坡变形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研究[D]. 姜永杰.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10]船舶轴系工艺数据库系统构建及数据集成[D]. 韩晨.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基于ADO的远程流程设计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