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与史学论文写作

课程思政与史学论文写作

问:课程思政怎么写
  1. 答: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与创新的产物,从而促进全员育人、全课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教育格局的形成。
    一、人生观价值观
    1、人生观: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
    业、诚信、友善。
    3、理想信念,信仰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1、爱国主义:爱祖国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自己的国家。
    2、民族精神: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3、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思想观念:突破陈规、大胆探索、敢于创造。
    (2)责任感与使命感。
问:课程思政
  1. 答: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2004 年以来,中央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上海也由此开启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
    上海课程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改革重心由中小学德育课程建设转变为注重大中小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在此进程中,构建全员、全课程育人格局的理念也越来越清晰。
    课程思政的意义
    在一定意义上讲,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并非空穴来风,它之所以能迅速得到学界的关注,引起社会的共鸣,并逐渐形成独特的话语表达方式,是因其身上遗传了大思政的家族基因。这种基因被时代、世情、国情三种因素重新唤醒,构成了课程思政话语表达的外在动力。
问:如何理解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
  1. 答:要科学认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 辩证关系,必须坚持系统思维、辩证思维,从方法论意蕴把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关系。从概念出发把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关系。
    从字面上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似乎只是词汇的排序不同,其概念所指却大不一样。
    首先要明确的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都是高度抽象、概括、提炼的词汇。“思政课程”之“思政”,是“思想政治理论”的简称,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常简称“思政课”(即“思政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常简称“思政课教师”;“课程思政”之“思政”,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简称。
    其次,从构词上看,两者均属偏正结构,中心项都在后面。即“思政课程”的中心项是“课程”, “思政”是修饰词;“课程思政”的中心项是“思政”,“课程”是修饰词。
    因此,结合前文,前者强调的是“思政”这种课程形态,后者强调的是“课程” 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
课程思政与史学论文写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