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技术战争与军事应用写作

论高技术战争与军事应用写作

一、谈高技术战争与军事应用写作(论文文献综述)

李思[1](2017)在《军校技术类本科学员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研究 ——以某学院典型个体为例》文中认为人才培养是军校的中心工作,但在学员综合素质评价和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等方面,目前还存在着对人才培养质量变化规律把握不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不完善和人才培养质量不均衡等问题,制约着军校有效培养人才、发掘人才、评估人才。本文以国内外高校特别是军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相关基础理论为依托,通过深入研究军校技术类本科学员人才培养现状和需求,以某军校技术类本科学员人才培养为研究视角,提出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针对典型个体开展了人才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分析研究,并从理论上探讨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建议,为军校技术类本科学员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参考。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界定了军校技术类本科学员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的概念,探讨了与高等教育评估与评价概念、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与评价的共性与区别。二是提出了一套科学合理的军校技术类本科学员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跟踪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涵盖军校技术类本科学员人才培养各个方面,通过运用科学评价理论确定指标权重、对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指标进行定量计算,基本实现了对人才培养质量动态、正确和客观的跟踪评价。三是以某学院军用光电工程专业2012级本科学员为例,开展了典型个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研究,分析了人才培养质量的规律特点,验证了评价模型和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形成了相关研究结论。四是探讨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建议。

许翔杰[2](2017)在《军事院校应用心理硕士培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对军队来说没有平时和战时之分,只有战争和准备战争之别,而战场上的胜负,更多的取决于战争准备。要做好战争准备,唯独靠强军兴军,而人才兴方能军队兴。军事院校MAP是新型作战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培养关系到我军新质战斗力生成。研究军事院校MAP培养模式,对于摸索军事院校MAP教育培养特点和规律,推进军队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我军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研究者通过收集相关文献,运用内容分析法,归纳和构建了“培养模式”研究的概念框架:“培养模式”是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和“质量管理”五个要素组成的人才培养体系。本研究探讨的问题是:军事院校MAP教育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研究的具体问题是:军事院校MAP培养目标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军事院校MAP课程设置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军事院校MAP教学方式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军事院校MAP师资队伍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军事院校MAP质量管理的现状、问题及改进要求?在研究发现基础上,研究者尝试构建一个基于实战化背景下、不同于地方高校的,具有我军特色的MAP培养模式。根据“培养模式”概念框架和研究问题,研究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以全体军事院校MAP研究生,共计81位,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对45位军事教育专家、军事教育工作者、一线部队人员和部分MAP研究生,其中军事教育专家15位,军事教育工作者10位,一线部队人员10位,MAP研究生10位,进行访谈。收集了军事院校和部分地方高校应用心理硕士人才培养的相关文本,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与地方高校MAP培养模式相比,军事院校更突出军事教育特色和军人职业特殊性,聚焦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要,强调部队作战能力建设。但军事院校MAP培养目标上,宣传教育及贯彻力度不够,系统设定值参差不齐,专业学位的职业性特征不突出,包含创新精神培养不足;课程设置上,选修课程比例有待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主观化不规范现象,课程目标与培养目标之间关联度有待提高,课程设置的训练、研究和作战融合性不够,体系不够完备;教学方式上,案例式教学实施效果不理想,部队实践欠缺且实施中落实少,职业能力培养与基础理论教育间统筹不足,教学中训练量偏少;师资队伍上,部队导师带教指导力度不够,多数院校导师遵循学术型带教方式,带教效果受到影响;质量管理上,培养质量反馈机制不健全,考核方式不适应专业学位培养要求,教管结合不够,质量管理统筹性不强。军事院校MAP教育培养过程中未能将军事训练、军事研究和军事作战加以有机整合,与适应实战要求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要适应实战化要求,军事院校MAP培养模式需要做以下改进:在培养目标上要聚焦岗位需求,体现职业素养,坚持战斗力标准和创新精神培养;在课程设置上要瞄准实战,突显课程对出学员岗位能力的塑造,建构核心课程体系;在教学方式上要突出案例战例式教学的核心地位,加大实践式教学力度,发挥问题式教学引导作用;在师资队伍上要更新导师教育理念,丰富导师带教经验,帮助研究生融入部队;在质量管理上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完善考核评估机制。根据研究发现,研究者认为,要改进在实战化背景下军事院校MAP培养模式,培养过程必须进一步贴近和适应实战要求,将军事训练、军事研究和军事作战进行有机整合。为此,在借鉴教育神经科学研究的成果以及沉浸理论、系统科学论基础上,研究者尝试构建了军事院校MAP训研战培养模式,并分析了这一模式基本结构、主要内容和保障措施。这一模式的基本结构是:训研战培养模式是训练、研究和作战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以训为主,研战为之一体两翼。“训”是在教学中组织模拟训练、综合演练、想定作业和部队实践训练,通过训练来提升研究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研”是面向部队做研究,研究部队现实问题、难点和热点问题,从部队研究中来,到部队研究中去,促使研究生面向实战去研究问题;“战”指肩负军队任务和使命,参加军事作战行动、完成重大军事任务,通过参加军事任务和军事作战行动来强化研究生使命感,提升其核心军事作战能力。这一模式的主要内容有:培养目标聚焦实战化与职业能力生成;课程设置依据岗位核心能力模型,构建“模块组装+精选”联合式课程及训练体系;教学中运用心智沉浸式教学与训练,突出以训练为中心的军事心锚,构建激发双轨心智模式运转的教学过程;导师队伍建设上树立导师军事匠人精神,突出导师强军兴军的责任、对作战及战场的专注和对技能的精益求精;建立以全程质控体系、自评估指标体系和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为核心的质量保障体系。这一模式的保障措施包括:建立全军MAP教育培养共同体;建立部队MAP研究生工作站;实施军事院校MAP师生提升工程。未来战场变幻莫测,作战态势日新月异,作战战法推陈出新,不确定、非线性、复杂性因素影响着战争态势进程,唯独适应这种态势变化才能立足于未来战场,军事院校培养模式的变革势在必行。本论文的研究结果和MAP训研战培养模式构建只是一个初步探索。有关这一培养模式如何才能更有利于应用心理硕士研究生岗位任职能力的生成?生成的机制和要素是什么?这一模式与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之间如何建立有机联系?训-研-战三要素如何相互协调?等,这些问题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

王奇[3](2008)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的武警初级指挥院校课程改革》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爆发了新一轮军事变革,这场变革使得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过渡,并引导军队建设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和新的考验。也为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新形势下提高武警初级指挥院校课程质量的关键是构建科学合理与先进的课程体系。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然要求培养与之相应的高质量的初级指挥警官。武警初级指挥院校要提高教育质量,就要解决好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的问题,而提高教育质量,课程改革是关键,它是军事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全面提升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21世纪科技迅猛发展,综合特征日益突出,作战指挥的技术层次空前提高,培养大批懂技术、会管理、能指挥的高素质新型初级指挥警官,是课程改革中面临的迫切任务,是我们必须研究的时代课题。指挥警官素质的高低取决于课程改革的力度,取决于对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分析课程存在的问题,从面临的现状和产生课程滞后的原因入手,构建符合军事变革的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课程结构,这样才能推动指挥警官队伍知识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才能在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上有所提高。

韦晓波[4](2007)在《军队院校本科学员培养模式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军队院校是培养德、智、军、体全面发展的新型军事人才的摇篮,在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型军事人才只有具备良好的全面素质,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能够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随着新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军队建设和未来战争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发生了重大而深刻地变化。军队院校本科学员培养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选题为“军队院校本科学员培养模式与对策研究”,旨在对军队院校的本科学员,特别是“学历教育合训,专业技术分流”(以下简称“学历教育合训”)和专业技术类本科学员的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相应对策。论文首先系统分析了初级指挥和专业技术军官培养的国内外现状,并结合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军队院校“学历教育合训”和专业技术类本科学员的培养情况进行了研究,分别定性指出了当前这两类学员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其次,论文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讨论了“学历教育合训”和专业技术类本科学员分别应突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此外,论文还采用基于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学员的综合素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最后,在调查分析和定性、定量评价的基础之上,结合“学历教育合训”和专业技术类本科学员培养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军队院校本科学员培养的优化的主要原则、内容和特点,论文还给出了“学历教育合训”和专业技术类本科学员培养的对策。论文的结论对于军队院校本科学员,特别是“学历教育合训”和专业技术类本科学员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曹志刚[5](2001)在《军队政工写作如何言出新意》文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政治工作是我军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直接反映政治工作发展进程,服务于政治工作改革创新的政工写作,必须具备正确的指导性、理论的创新性和时代性。应用写作"言"出新意是当前提高政工写作质量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保持政工写作的常写常新呢?一、人所常言,言人未言应用写作最忌千篇一律,人云亦云。要使所用材料写

史成仁[6](2000)在《谈高技术战争与军事应用写作》文中研究说明邓小平对于"三个面向"的阐述,构成了现代条件下军事教育体系的核心内容,深刻地揭示了我军院校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尤其是教育要"面向未来"的要求,规定了军队院校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根本目的,就是要瞄准世界强手,着眼于打赢"明天的战争",培养和造就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的高素质军事指挥和专业人才。纵观震惊世界的海湾战争和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充分展示了现代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基本样式和特征。据有关资料披露,1991年,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每天颁布的"空袭任务程序",长达700页,信息量至少达上千万字。如果

卜淮原,王民民[7](1997)在《论后勤指挥自动化工程专业知识构成》文中提出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后勤C3I系统的特点 ,对后勤C3I工程专业的大学本科教育知识构成进行了深入探讨 ,并结合建设后勤C3I工程专业的实践 ,阐述了该专业知识构成的 6个“知识单元”和教材建设问题。

二、谈高技术战争与军事应用写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高技术战争与军事应用写作(论文提纲范文)

(1)军校技术类本科学员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研究 ——以某学院典型个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贡献
        1.3.1 针对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1.3.2 研究内容及贡献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
    2.1 基本概念
        2.1.1 人才培养质量
        2.1.2 评估与评价
        2.1.3 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
    2.2 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典型个体研究的意义
    2.3 跟踪评价实施的基本原则
    2.4 研究的基本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
    3.1 人才培养目标
    3.2 构建跟踪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3.3 构建跟踪评价指标体系
        3.3.1 确定跟踪评价指标
        3.3.2 确定跟踪评价指标评判标准
        3.3.3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3.4 评价模型研究
        3.4.1 关于评语集
        3.4.2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案例背景介绍
    4.2 典型个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对比分析
    4.3 典型个体的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对比分析
    4.4 结论
第五章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建议
    5.1 抓好“关键期”人才培养质量强化
    5.2 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信息管理平台
    5.3 绘制学员成长路线图
    5.4 注重培养学员领导管理和组织协调能力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军用光电工程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附录B 军用光电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置
附录C 学员W人才培养质量评判结果(大一至大三学年)
附录D 学员D人才培养质量评判结果(大一至大三学年)
附录E 学员L人才培养质量评判结果(大一至大三学年)

(2)军事院校应用心理硕士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世界军事背景: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
        1.1.2 我军建设背景:强军目标的实现
        1.1.3 现代作战背景:新质战斗力生成的需要
        1.1.4 军事教育背景:军事职业教育的兴起
        1.1.5 教学改革背景:军队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深入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问题
    1.3 研究意义
        1.3.1 有助于培养新型作战力量人才
        1.3.2 有助于军队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
        1.3.3 有助于推进军事教育理论创新
        1.3.4 有助于探索军事院校MAP培养的特点与规律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模式
        1.4.2 培养模式
        1.4.3 应用心理硕士(MAP)
    1.5 文献回顾
        1.5.1 “培养模式”的要素
        1.5.2 “培养模式”的层次
        1.5.3 “培养模式”的类型
        1.5.4 军事院校“培养模式”
        1.5.5 小结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概念框架
        2.1.1 研究概念框架的要素提取
        2.1.2 研究概念框架的要素修订
        2.1.3 研究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
    2.2 研究思路
    2.3 研究方法
        2.3.1 问卷调查
        2.3.2 访谈
        2.3.3 文本收集与分析
        2.3.4 研究方法反思
第3章 军事院校MAP培养目标分析与改进
    3.1 现行培养目标主要内容
        3.1.1 现行培养目标总要求
        3.1.2 现行培养目标具体要求
        3.1.3 军地MAP培养目标比较
    3.2 现行培养目标分析
        3.2.1 现行培养目标的特征
        3.2.2 现行培养目标的不足
    3.3 现行培养目标改进
        3.3.1 培养目标核心类别
        3.3.2 适应实战要求的培养目标改进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军事院校MAP课程设置分析与改进
    4.1 现行课程设置情况
        4.1.1 现行课程开设情况
        4.1.2 军地MAP课程开设情况比较
    4.2 现行课程设置分析
        4.2.1 现行课程设置特点
        4.2.2 现行课程设置存在的差距
    4.3 现行课程设置改进
        4.3.1 课程设置核心类别
        4.3.2 适应实战要求的课程设置改进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军事院校MAP教学方式分析与改进
    5.1 现行教学方式的主要形态
        5.1.1 两种培养形式
        5.1.2 现行教学方式的主要类型
        5.1.3 军地MAP教学方式比较
    5.2 现行教学方式分析
        5.2.1 教学方式特点
        5.2.2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3 现行教学方式改进
        5.3.1 教学方式核心类别
        5.3.2 适应实战要求的教学方式改进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军事院校MAP师资队伍分析与改进
    6.1 现行导师带教规定与形式
        6.1.1 现行专业学位导师规定及制度
        6.1.2 现行军地MAP导师带教形式比较
    6.2 现行带教工作分析
        6.2.1 现行带教特征
        6.2.2 带教工作的不足之处
    6.3 现行师资队伍改进
        6.3.1 师资队伍核心类别
        6.3.2 适应实战要求的师资队伍改进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军事院校MAP质量管理分析与改进
    7.1 现行质量管理方式
        7.1.1 现行质量管理方式及规定
        7.1.2 现行军地MAP质量管理比较
    7.2 现行质量管理分析
        7.2.1 质量管理特点
        7.2.2 质量管理不足
        7.2.3 现行质量管理改进
        7.2.4 质量管理核心类别
        7.2.5 适应实战要求的质量管理改进
    7.3 小结
第8章 实战化背景下军事院校MAP培养模式构建
    8.1 训研战培养模式的构建依据
        8.1.1 构建的理论基础
        8.1.2 构建的现实要求
    8.2 训研战培养模式的结构
    8.3 训研战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
        8.3.1 培养目标:聚焦职业能力生成
        8.3.2 课程设置:建构联合式课程体系
        8.3.3 教学方式:实施心智沉浸式教学与训练
        8.3.4 导师特质:树立军事匠人精神
        8.3.5 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障体系
    8.4 训研战培养模式保障措施
        8.4.1 建立全军MAP教育培养共同体
        8.4.2 设立部队MAP研究生工作站
        8.4.3 实施军事院校MAP师生提升工程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总结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的武警初级指挥院校课程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1.1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深刻内涵
        1.1.2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对军事领域发展变化的外在因素
        1.1.3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中华民族跨入新世纪新阶段的内在要求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1 理论价值
        1.2.2 实践价值
    1.3 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
    1.4 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
        1.4.1 文献综述
        1.4.2 论文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对军事人才素质的新要求
    2.1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对军事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
        2.1.1 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呼唤新型军事指挥人才
        2.1.2 强化素质教育己经成为军事指挥人才培养的主流
        2.1.3 武警指挥人才应具备的素质结构
第三章 武警初级指挥院校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课程目标过度军事化,忽视人的发展
        3.1.1 第一任职需要与长远发展矛盾显着
        3.1.2 学员的综合培养和扎实的基础训练不够
    3.2 选修课比重过小,认识程度不够
    3.3 课程内容与生活相疏离
        3.3.1 知识课程主导下的课程体系的弊端
        3.3.2 专业内容和结构不够合理,课程设置凌乱
        3.3.3 着眼于培养军事专门人才,重视教育的功利价值
    3.4 教学方法单一,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
    3.5 教学管理机械,评价分析形式化
        3.5.1 计划执行的强制性
        3.5.2 计划内容的高度统一性
        3.5.3 评价分析的形式化
第四章 武警指挥院校课程建设滞后产生的原因
    4.1 武警初级指挥院校建校晚,课程建设主要来自其它院校的课程体系
    4.2 武警初级指挥院校传统课程与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4.2.1 强调人才培养的一次性,发展后劲不足
        4.2.2 强调专业教育的实用性,制约人才培养质量
        4.2.3 强调办学的特殊性,开放办学力度不够
        4.2.4 信息战理论的研究成果与教学内容结合不够紧密
        4.2.5 教学内容条块分割、内容单一
    4.3 教学方法手段信息化水平不高
    4.4 管理制度不规范,细化程度不够
第五章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下武警初级指挥院校课程改革的对策
    5.1 调整教学目标
        5.1.1 优化培养顶层设计,构建人才标准体系
        5.1.2 开展警地联合办学
        5.1.3 扩大依托培养范围
        5.1.4 实行专业归口培训
        5.1.5 广设基础课,形成基础知识结构网络
    5.2 调整教学内容
        5.2.1 优化课程体系
        5.2.2 更新教学内容
        5.2.3 调整教学时间,明确课程比例
        5.2.4 规范教学标准
        5.2.5 加强综合性训练
        5.2.6 优化课程体系的结构
    5.3 改进教学方法
        5.3.1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普及信息化教学手段
        5.3.2 以武警指挥生长干部本科学历教育教学方案组织教学
        5.3.3 遵循先基础后应用、先理论后实践原则安排教学
        5.3.4 充实前沿内容和最新成果,做到教学内容动态更新
        5.3.5 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5.4 教学评价
        5.4.1 教员队伍的评价管理机制
        5.4.2 学员学习的评价管理机制
        5.4.3 建立配套的考核评估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4)军队院校本科学员培养模式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主要类型和特征
    2.2 军队院校本科学员培养模式的基本概念、培养活动的过程和构成要素
    2.3 军队院校本科学员培养的目标结构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军队院校本科学员培养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3.1 “学历教育合训”学员培养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3.2 专业技术类本科学员培养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军队院校本科学员培养目标的调查研究与案例分析
    4.1 调查研究:“学历教育合训”学员培养应突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4.2 调查研究:专业技术类本科学员培养应突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4.3 基于二级模糊综合评价的学员综合素质评价方法
    4.4 案例分析:对“学历教育合训”学员的综合素质评价
    4.5 案例分析:对专业技术类本科学员的综合素质评价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军队院校本科学员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培养对策
    5.1 军队院校本科学员培养模式优化
    5.2 军队院校“学历教育合训”学员培养的对策
    5.3 军队院校专业技术类本科学员培养的对策
    5.4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习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军队院校“学历教育合训”学员问卷的设计与调查
附录B 军队院校专业技术类本科学员问卷的设计与调查
附录C 军队院校本科学员综合素质评价表

四、谈高技术战争与军事应用写作(论文参考文献)

  • [1]军校技术类本科学员人才培养质量跟踪评价研究 ——以某学院典型个体为例[D]. 李思.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
  • [2]军事院校应用心理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 许翔杰. 上海师范大学, 2017(05)
  • [3]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的武警初级指挥院校课程改革[D]. 王奇. 湖南师范大学, 2008(10)
  • [4]军队院校本科学员培养模式与对策研究[D]. 韦晓波.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7(07)
  • [5]军队政工写作如何言出新意[J]. 曹志刚. 应用写作, 2001(11)
  • [6]谈高技术战争与军事应用写作[J]. 史成仁. 应用写作, 2000(01)
  • [7]论后勤指挥自动化工程专业知识构成[J]. 卜淮原,王民民. 军事系统工程, 1997(03)

标签:;  ;  

论高技术战争与军事应用写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