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水总硬度测量异常现象研究

工业用水总硬度测量异常现象研究

一、对工业用水总硬度测定异常现象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袁宗海[1](2021)在《全厂废水零排放对石膏结晶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社会对工业废水排放越来越重视,火电厂作为工业废水排放大户,必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因此,改善全厂废水排放已是大势所趋。目前,火电厂都在倡导废水梯级利用,提高全厂废水回用率,减少最终废水排放量,通过蒸发结晶实现废水零排放,但脱硫系统作为废水梯级利用的末端,将承受全厂各种高盐废水带入的杂质,这些杂质会降低浆液品质,影响脱硫过程,对脱硫系统稳定运行带来隐患。本文主要通过实验室搭设石膏结晶实验台架,控制反应器中添加物质,模拟脱硫系统石膏结晶,并对石膏晶体进行激光粒度和SEM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氯离子浓度升高,石膏晶体诱导时间延长,生长过程也受到抑制,粒径降低,脱水过程中氯离子与钙离子结合为六水氯化钙,增加石膏含水率,降低石膏品质;硫酸根离子浓度升高,有效提高反应溶液中硫酸钙过饱和度,使结晶诱导时间大幅提前,高浓度硫酸根离子有效促进石膏晶体b轴方向生长,使石膏晶体由板状成长为柱状,晶体粒径增大;金属阳离子Fe3+、Al3+、Mn2+、Zn2+、Ni2+等加入反应溶液中,对结晶诱导时间没有影响,但金属离子可以附着在晶核表面或取代钙离子嵌入石膏晶体中,影响后续晶体在该方向的生长,使晶体形貌呈现针状,粒径显着降低。其次,通过实验分析了添加晶种和有机酸后对石膏晶体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石膏晶种后,反应溶液中钙离子和硫酸钙离子更容易在晶种表面生长,有效促进晶体粒径生长。在添加晶种的同时加入有机酸,可进一步提高晶体粒径,尤其是柠檬酸和柠檬酸三钠,可使晶体粒径增大17~19μm。有机酸中含有大量羟基,提高了钙离子吸附有机酸的概率,从而促进晶体发生畸变,有利于大颗粒晶体形成。最后,结合上述实验结论,对某厂废水量排放改造后的脱硫系统进行优化。通过脱硫水平衡计算,结合该厂盐平衡和水平衡报告,定量分析高盐废水带入脱硫系统中的杂质,对给水进行优化,提高石灰石品质,加强运行参数优化,加入适当的晶种和有机酸,保证脱硫系统石膏结晶过程的可靠性,避免出现浆液拉稀、脱水困难等问题。

常雅婷[2](2020)在《国内外人工湿地设计规范/规程对比分析及陕西省生活污水人工湿地规范编制研究》文中提出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友好型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投资少、处理效率高、兼具景观价值等优点,逐步应用于污水处理并在近二十年迅速发展。但由于我国由于地域辽阔,不同省份在气候、地理、生活习惯、经济水平等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统一的设计规范适用性较弱。目前陕西省还未有本省设计规范,亟需编制一套适宜于陕西省实际情况的人工湿地设计规范。用于科学性、合理性的设计、建设及管理维护人工湿地工程。本论文通过资料收集国外人工湿地规范十七部、国内规范十六部。通过阅读对设计过程中各方面内容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形成陕西省首部人工湿地设计规范草案,即《陕西省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技术规程》。通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及成果:(1)从国外十七部规范中选择时间上最新的爱尔兰、德国、印度三部,其中印度与我国接壤。爱尔兰强调设计前调研工作及客户喜好。德国注重基质组成及配比。印度详细分析不同湿地类型下多种面积计算方法及优缺点。国外湿地规范形式灵活,侧重不同。(2)对国内所有可收集到的国家级和已发布各省级人工湿地设计规范中各项内容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发展存在地域性差异,华东地区发展最好。这些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工湿地的应用,但也存在缺陷。例如水量及水质确定需考虑城镇及农村差异性,考虑回用灌溉时应适当放宽对TN的要求;设计参数受多因素影响,需结合实际工程运行数据;国内规范在基质堵塞方面的“蚯蚓疏通”、“反冲洗”及植物种植方面的“加覆土层”条文不合理。(3)对陕西省地形、气候、水资源等进行分析,结合陕西省实际水量、水质、植物等数据,形成《陕西省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技术规程》。该规程对人工湿地设计、建设、运行、管理维护等各方面均作出了要求,适宜于陕西省范围内处理城镇或农村生活污水,或具有类似水质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对于该技术在陕西地区的应用及发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刘洋[3](2019)在《水泥砂浆内衬及镀锌管输配膜法淡化水的水质化学稳定性》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海水淡化技术越来越成熟,很多缺水城市已经在大量使用海水淡化水作为城市供水的必要补充。海水淡化水水质过于纯净,相比于传统自来水而言,其矿物质含量极少。国内外对于淡化水在不同材质的既有管网以及新管网中的安全输配问题已经有许研究成果,但是在使用新管网输配过程中,也会出现防腐层腐蚀以及某些水质指标超标的现象,影响当地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常用解决办法除了改进输配材料和对海水淡化水再矿化外,还有像海水淡化水进入市政管网之前与自来水进行一定比例的掺混。本课题针对膜法海水淡化水和地表水为水源的自来水掺混后进入市政供水管网的水质稳定性进行探究。淡化水采用海水反渗透出水作为源水,并同引滦水和引江水为水源的自来水进行掺混后进行动态模拟实验,以研究此种水质对新制的内衬水泥砂浆球墨铸铁管和镀锌钢管的水质稳定性和腐蚀控制问题,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几种因素对内衬水泥砂浆的球墨铸铁管和镀锌钢管的腐蚀作用,改变氯离子、总硬度、总碱度、p H和硫酸根离子浓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因素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水泥砂浆内衬新管的腐蚀和新制的镀锌钢管内的水质稳定性。(2)实验结果显示在内衬水泥砂浆的球墨铸铁管和镀锌钢管中,在水中氯离子浓度过高、偏酸性或碱性、以及钙镁离子浓度低的情况下,水体对管材腐蚀较为严重,水体水质不达标,威胁供水安全。(3)通过运用统计方法和SPSS软件对本实验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构建了硅酸盐溶出模型,逐步回归较全回归模型可以更准确的评价水质稳定性。(4)使用内衬水泥砂浆的球墨铸铁管时,为达到管道内输配水的水质稳定性,引滦水与反渗透海水淡化水的掺混比应在3:1以上,最佳是4:1的掺混比例,使用内衬水泥砂浆的球墨铸铁管时,引江水与淡化水的掺混比应在2:1以上;使用镀锌钢管时,引江水和引滦水与淡化水的掺混比均应为4:1。

刘文君[4](2015)在《锅框岩CNG加气站工业循环水处理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压缩天然气作为车用燃料具有安全经济、节能环保等特点。作为CNG汽车必要的基础设施,CNG加气站在全国范围得到快速发展。压缩机是加气站的核心,而对于压缩机的冷却是保障CNG质量和设备及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的效益的至关因素。为节约水资源,降低污水排放量,CNG加气站的压缩机冷却系统多采用循环水冷却方式。由于冷却水循环利用,导致冷却循环系统结垢、腐蚀严重,微生物、藻类大量滋生,降低设备使用寿命与工作效能。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存在设备投资高,处理效果差,水资源和药品耗量多,且排入生态水体的药品中的某些成分可生化降解系数较低,某些成分又是水体营养元素,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因此需要制定新的水处理方案,在达到水质处理要求的同时降低投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跟踪和检索国内外CNG加气站循环水处理技术及相关领域最新进展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进行调研,比较、归纳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2)对锅框岩CNG加气站循环冷却水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结垢、腐蚀和菌藻滋生等问题进行分析并确定形成原因及产物组成。(3)根据分析结果,对比多种循环水水质处理方案,优选化学水质稳定药剂法对循环冷却水进行处理。通过实验确定药剂的最佳配方和用量,研制出新型CNG加气站专用阻垢缓蚀剂、杀菌灭藻剂A和杀菌灭藻剂B三类药剂。(4)分析试验数据,有针对性的进行冷却水系统阻垢缓蚀药剂静态阻垢实验、设备缓蚀实验、杀菌灭藻实验和微生物抗药性实验,确定最佳药剂以及投放浓度和控制浓缩倍数。通过观察药剂用量、结垢速率、碳钢腐蚀速率、不锈钢腐蚀速率、微生物藻类处理效果,比较了各种药剂的使用效果,提出锅框岩CNG加气站水质处理方案。(5)持续使用药剂,从水处理剂水质处理效果、水资源和药品用量、污水对环境影响等方面完成药剂现场使用效能评价与经济评价。(6)编制加药方案和日常操作规程,并将此项技术在行业进行普及推广。

徐明[5](2013)在《中卫美利纸业工业园区地下水环境条件及容量研究》文中指出地下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空间范围内,在给定的地下水水质目标条件下,含水层所能容纳某种污染物的最大量。开展地下水环境容量计算和评价,可以为地下水功能区划和保护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地下水供水安全和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美利纸业工业园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北部,地处黄河中上游,卫宁平原西部。美利纸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制浆、造纸、造纸林基地开发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企业集团,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其造纸产生的废污水已达到2800万m3/a。该企业废水灌溉区位于黄河冲积平原以北的荒漠区,地势高且距城市水源地较近,造纸废水中的有害成分和盐分有可能对水源地的正常运转产生影响,威胁居民饮水安全。因此,开展美利纸业工业园区地下水环境条件及容量研究,对于掌握该区域基础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有效利用环境资源促进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主要通过收集资料、野外环境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钻探、野外及室内试验(实验)、取样分析、地下水水位与水质监测、理论分析与模型计算的手段,对研究区地下水环境条件与地下水环境现状进行研究。利用环境容量计算模型计算研究区地下水环境容量,采用100×100m网格剖分研究区,计算各单元格的环境容量,绘制研究区环境容量等值线图,并将研究区划分为黄河冲积平原区、黄河水灌溉区和混合水灌溉区三个功能区,分别计算了各功能区地下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显示,研究区北部地区地下水环境容量小于南部地区地下水环境容量,表明北部地区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北部的混合水灌溉区域地下水环境容量又小于黄河水灌溉区域地下水环境容量,说明在北部地区以混合水灌溉区域地下水污染更为严重。在保证地下水环境不遭破坏和生产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根据计算结果反推为保证美利纸业工业园区正常生产允许的最大污染物排放限值,提出美利纸业排放污染物浓度控制方案。即在保证美利纸业废水排放量为2800万m3/a的条件下,污水排放口排放的污水中高锰酸盐指数不得高于23.52mg/L,氨氮不得高于129.334mg/L,CODCr不得高于216.613mg/L。

赵庆[6](2013)在《A/O工艺中试试验对石化废水优化处理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采用中试装置对某石化废水处理厂的大型生化装置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将中试实验得出的优化条件运用于废水厂实际工业装置中,达到处理后出水COD浓度小于50mg/L,氨氮浓度小于5mg/L的排放要求。中试装置经污泥驯化达到稳定运行后,在进水COD浓度为500m/L,NH3-N浓度为100mg/L左右的情况下,出水COD浓度小于50mg/L,NH3-N浓度低于检测极限。实验发现,系统能经受有毒有害物质的冲击。在受到外界冲击后,通过一定条件的调试,系统能够迅速恢复至稳定运行的状态。系统在承受4500mg/L浓度的Cl-盐分冲击下,出水各项指标仍能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中试A/O生化系统废水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曝气池温度不低于20℃,曝气池DO浓度为4mg/L,C/N比不低于5,pH在7.0~8.5之间。根据中试实验得出的结果认为,废水处理厂大型工业装置对COD和氨氮的处理负荷可较设计值分别提高19%及66.6%。根据Monod方程,建立微生物降解NH3-N的动力学方程,并通过线性简化的方式得到Monod动力学方程的参数,计算得出NH3-N最大比降解速率vmax=0.12h-1,半饱和常数KS=7.22mg/L.微生物降解水中NH3-N的动力学方程式可以表达为:

张英[7](2011)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首轮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正在全国陆续展开。评价中发现某些指标在地下水中以较高浓度存在往往是由于天然背景含量高所致而非人为活动污染所致。为科学、合理的进行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工作,需要拥有地下水水质指标的天然背景含量资料,进行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主体,是我国沿海地带经济发展最快的三大经济单元之一。其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越来越多的环境污染,调查发现地下水水质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由于该区以往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中缺乏系统全面的水质资料,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的研究尚处于空白状态。本文在系统总结国内外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特点,选用数理统计方法和趋势面分析方法,分别利用国际通用统计软件SPSS和国际标准计算软件Matlab,对本区Cl-、SO42-、HCO3-、NO3-、F-、I-、NH4+、K+、Ca2+、TFe、Mn、As、Cd、TCr、Pb、Cu等28项指标进行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的计算,并初步探讨了各个指标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分析认为各指标的地下水环境背景值除受元素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控制,地形地貌、岩土性质、气象水文条件、水动力条件等在宏量组分的形成中起主要控制作用;氧化还原条件对变价元素如Fe、Mn、As、Cr的影响较为显着:沿海地带咸淡水的混合作用对Cl-、SO42-、K+、Na+、Ca2+、Mg2+等组分的分布起重要作用。东江流域地下水随地貌特征(丘陵-台地-冲积平原)呈现良好的水平分带特点,而西北江三角洲流域地下水流动系统相对比较复杂,但总体上Cl-、SO42等几种宏量组分随地形地貌(丘陵-台地-冲积平原)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研究区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在时间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与80年代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资料对比,平原区Fe、Mn、As含量呈降低趋势,Hg含量基本保持稳定,硝酸根、总溶解固体呈增大趋势,这与平原区人类改造活动密切相关,另外,海水入侵也是TDS升高的重要影响因素;丘陵区Fe呈下降趋势,但含量基本稳定,总溶解固体虽呈上升趋势,相比平原区变幅较小。本研究得出珠三角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系列,其结果为分析评价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污染状况及其变化提供了科学的参照依据。

张志东[8](2011)在《辽河稠油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辽河油田以开采稠油为主,稠油污水油水密度差小、乳化严重,污水处理非常困难且耗资巨大,是油田生产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对辽河油田稠油污水回用于热采锅炉的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经过室内实验、现场小试、中试及工程应用实验,证明处理后水质达到设计指标要求,能够回用于热采锅炉。充分利用了稠油污水的水源和水温,回收热能,防止对水体污染,实现污水资源化。所研究的稠油污水处理技术具有推广应用价值。除油系统是整个稠油污水处理流程中的基础和关键。而除油效果的好坏取决于高效净水化学药剂,通过室内实验,筛选出了适用于辽河欢四联、杜84块及兴一联污水处理的破乳剂TJ-1和絮凝剂P-3,确定了最佳投药量。在辽河油田欢四联进行了稠油污水处理现场小试,强化了调节池的除油效果,再通过斜板隔油池和气浮池进一步除油和除悬浮物,最后用高效生物反应器降低污水COD。小试实验表明:高效生物反应器内生物膜量大,对于稠油污水COD的去除起到重要的作用;浮选剂TF-1可起到良好的水质调节作用,当浮选剂浓度为12.5-15mg/L时,油的去除率可达到98%以上,对悬浮物及COD的去除率也可超过96%,水质清澈;破乳剂的投加量为75-100mg/L,絮凝剂的投加量为2-4mg/L,GT值控制在104-105范围内,经过斜板隔油和气浮处理后,水质清亮透明,油含量为1-2mg/L左右,悬浮物为2mg/L左右;气浮池和高效生物反应器出水COD比较稳定,气浮池出水COD基本上在200-300mg/L之间,平均值为261mg/L,而生物出水COD均低于100mg/L,平均为77.6mg/L,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形成了一项适用于稠油污水COD处理的新工艺。对欢四联稠油污水深度处理进行了中试实验,形成了完备的稠油污水深度处理工艺技术,实现了污水回用和排放。前段除油系统中试,确定了最佳运行参数,形成了先除油后除悬浮物技术和高效气浮选技术,研究表明:破乳剂TJ-1和絮凝剂P-3的最佳投药量分别为50-65mg/L和0.5-1.0mg/L时,油、悬浮物和COD的平均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6.8%、89.6%和93.3%;一般来水含油量每增加100mg/L,破乳剂TJ-1的投加量要相应增加10mg/L,才能达到相同的处理效果;在TJ-1和P-3两者之间,对稠油污水处理效果影响最大的是TJ-1;高效气浮分离器的回流比控制在60%左右最好,产生的溶气水为牛奶状,气泡直径非常细小;浮选剂TF-1的最佳投药量为10-15mg/L时,高效气浮分离器对油、悬浮物和COD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7.7%、83.7%和37.1%,其出水中油、悬浮物和COD含量分别为0.65mg/L,32.0mg/L和302.6mg/L,满足后段生物处理系统和软化系统的进水要求。软化系统中试,研究了对硬度、二氧化硅、总铁以及油和悬浮物的去除,确定了主要设备的运行技术参数,形成了一套化学除硅技术、精细过滤技术及弱酸阳离子软化技术。研究表明:石灰和MgCl2投加量的最佳范围分别是300-600mg/L和200mg/L,最佳的pH范围为8.5-9.5;NaOH软化也可有效的去除硬度和二氧化硅,与石灰软化相近,随着NaOH投加量的增加并不会导致混凝沉降罐出水硬度的上升,NaOH软化产生的污泥量仅为石灰软化的1/5,石灰软化产生的污泥量占总处理水量的5%-7%;双滤料过滤器对气浮出水及混凝沉降出水过滤实验表明,处理气浮出水滤料过滤周期为24h,处理混凝沉降出水滤料过滤周期可达32h;气浮出水采用石灰软化、镁剂除硅以及强酸钠离子交换树脂的处理后,可达到进热采锅炉的水质指标。本文研究的稠油污水处理技术在辽河油田欢喜岭采油厂进行了工程应用,处理后污水水质达到设计指标,能够回用于热采注汽锅炉。

王齐[9](2010)在《中水灌溉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文中认为中水绿地灌溉可以拓展中水的应用范围,是城市污水资源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采用室内水培、土柱模拟、大田定位调查等方法,研究了深圳市中水灌溉对绿地植物—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及地下水质的影响;同时采用美国国家科学院(NAS)提出的四步评价法对中水水质中有害化学物质和致病微生物数量进行了健康风险评价,为深圳市中水绿地灌溉提供理论依据,得出如下结论:中水运用于绿地灌溉是可行的,不会对绿地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合理中水灌溉能促进植物生长、土壤营养成分增加、土壤微生物繁衍,不会对地下水质造成污染;中水水质中有害化学物质、致病微生物数量对人体潜在危险在风险阈值之内,具有安全性,可以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⑴中水绿地灌溉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短期中水灌溉可促进绿地植物的生长;长期单一中水灌溉可能会使植物根系生长减缓,根系活力下降,生长受到限制;中水和清水灌溉对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呈波动性变化,差异没达到显着水平。叶元素分析也表明,营养成分增加明显;毒害离子和重金属含量也有增加的趋势,但其总量相对很小,不会对植物造成污染。⑵中水绿地灌溉使绿地土壤pH值降低,有机质含量增加,孔隙度增大、容重及田间持水量减小;分布在各土层上的营养成分、毒害离子含量和重金属累积量也不同,且有显着差异;受植物根系吸收利用的影响,在20-40cm土层上分布较多。水质中盐离子在土壤中得以积累,在短期或交替灌溉下,不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危害;但长期单一中水灌溉下,可能会造成土壤盐渍化而对植物生长造成胁迫危害。⑶中水绿地灌溉能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衍。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但与清水灌溉相比,数量有增大趋势,但与不同的植物种类有关;其中细菌占优势,数量在0-20cm土层上分布最多,其它土层相对较少且差异不显着。⑷中水绿地灌溉对地下水质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中水灌溉土柱后,渗透液水质各指标值明显增大,且与清水对照之间差异显着,但水质指标均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93规定的Ⅳ类水范围之内。⑸通过引用相对电导率拟合Logistic方程,求半致死浓度(值),确定植物所能耐受上限阈值的方法,经试验验证与结果相符,可以应用于植物逆境胁迫的研究中;同时求得5水质指标的上限阈值分别是:氯化物<531.48 mg·L-1,余氯<2.59 mg·L-1,全盐量<1605.5 mg·L-1,悬浮物<141.63 mg·L-1,pH值范围在5.29~10.28之间。⑹采用美国国家科学院(NAS)提出的四步评价法,对水质中有害化学(非)物质和致病微生物的检测结果评价表明,中水水质中的化学致癌物质、化学非致癌物质致癌风险P分别在10-6/a、10-7/a数量级以下,分别小于国际权威机构制定的风险阈值10-5/a、10-6/a数量级;致病微生物致病风险P均在10-5数量级以下,小于风险阈值10-4数量级。由此表明,中水运用于深圳市绿地灌溉中是安全的,不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

李香兰[10](2010)在《水中总硬度测定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提出文章通过分析pH值、水样温度、缓冲溶液、铬黑T指示剂、滴定速度、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重金属和氧化物等干扰因素对测定水中总硬度结果准确度的影响,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提高水中总硬度测定的准确性。

二、对工业用水总硬度测定异常现象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工业用水总硬度测定异常现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全厂废水零排放对石膏结晶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废水零排放背景
    1.2 火电厂废水处理工艺
        1.2.1 基本原则和处理思路
        1.2.2 高盐废水处理工艺
        1.2.3 对脱硫系统的影响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废水对脱硫过程的影响
    2.1 电厂废水种类及品质
    2.2 废水对脱硫环节的影响
        2.2.1 对SO_2吸收的影响
        2.2.2 对CaCO_3溶解的影响
        2.2.3 对CaSO_3氧化的影响
        2.2.4 对CaSO_4结晶的影响
    2.3 石膏结晶的影响因素
        2.3.1 脱硫浆液成分分析
        2.3.2 运行的影响因素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废水杂质对石膏结晶的影响
    3.1 实验方案
        3.1.1 实验药剂及仪器
        3.1.2 实验方案
    3.2 电厂石膏晶体分析
        3.2.1 SEM分析
        3.2.2 粒径分析
    3.3 氯离子的影响
        3.3.1 SEM分析
        3.3.2 粒径分析
    3.4 高硫酸根离子的影响
        3.4.1 SEM分析
        3.4.2 粒径分析
    3.5 金属离子的影响
        3.5.1 SEM分析
        3.5.2 粒径分析
    3.6 添加剂的影响
        3.6.1 飞灰的影响
        3.6.2 晶种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某厂脱硫浆液运行优化
    4.1 某厂脱硫系统介绍
    4.2 该厂废水工艺方案
        4.2.1 废水零排工艺
        4.2.2 工艺补充水分析
    4.3 水平衡计算
        4.3.1 计算方法
        4.3.2 主要参数及结果分析
        4.3.3 水平衡和盐平衡
    4.4 脱硫浆液品质优化
        4.4.1 给水品质控制
        4.4.2 石灰石品质控制
        4.4.3 运行参数优化
        4.4.4 添加晶种和结晶促进剂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本文特色
    5.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国内外人工湿地设计规范/规程对比分析及陕西省生活污水人工湿地规范编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发展历程
        1.2.2 国外发展历程
    1.3 人工湿地概述
        1.3.1 人工湿地概念
        1.3.2 人工湿地类型及特点
        1.3.3 污染物去除机理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国外人工湿地设计规范研究
    2.1 国外人工湿地相关设计标准
    2.2 爱尔兰规范梳理
        2.2.1 多元化人工湿地(ICW)介绍
        2.2.2 现场评估
        2.2.3 设计ICW系统
        2.2.4 运行、维护和监管
    2.3 德国规范梳理
        2.3.1 一般规定
        2.3.2 湿地设计
        2.3.3 滤料要求
        2.3.4 植物
        2.3.5 维护及成本
    2.4 印度规范梳理
        2.4.1 预处理
        2.4.2 一级处理
        2.4.3 人工湿地设计
        2.4.4 运行维护
    2.5 综合分析
3 国内人工湿地设计规范研究
    3.1 国家及各省级规范发布情况
    3.2 国内规范内容对比分析
        3.2.1 总体布置
        3.2.2 水量与水质
        3.2.3 工艺选择
        3.2.4 湿地面积计算
        3.2.5 设计参数
        3.2.6 几何参数
        3.2.7 湿地填料
        3.2.8 湿地植物
        3.2.9 布水、防渗及附属设施
    3.3 小结与建议
4 陕西省人工湿地规范编制技术研究
    4.1 编制背景及目的
    4.2 陕西省概况
        4.2.1 地理位置及气候特征
        4.2.2 水资源量
        4.2.3 水资源开发
        4.2.4 水质状况
    4.3 陕西省湿地工程实例
    4.4 技术问题研究
        4.4.1 水量
        4.4.2 设计进水水质
        4.4.3 设计出水水质
        4.4.4 设计参数
        4.4.5 植物及基质选择
    4.5 小结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论文创新点
    5.3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陕西省生活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工程技术规程草案》
附录2 陕西省人工湿地工程应用调查表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水泥砂浆内衬及镀锌管输配膜法淡化水的水质化学稳定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世界水资源现状
        1.1.2 国内水资源现状
        1.1.3 国内外海水淡化发展现状及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质化学稳定性的判别指标
        1.2.2 给水管网化学稳定影响因素
        1.2.3 给水管网水质化学稳定的控制方法
        1.2.4 反渗透海水淡化水进入市政管网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2.1 试验装置
    2.2 试验材料及试验水质
        2.2.1 试验水样的配制
        2.2.2 不同地区反渗透淡化水的比较
        2.2.3 试验材料
    2.3 试验方法
        2.3.1 试验前预处理
        2.3.2 监测指标及方法
        2.3.3 表征分析
第3章 水质因素对水泥砂浆内衬管中水质稳定性影响
    3.1 氯离子对水泥砂浆内衬管中水质稳定性影响
        3.1.1 浊度的变化
        3.1.2 pH的变化
        3.1.3 碱度的变化
        3.1.4 总硬度的变化
        3.1.5 氯离子对硅酸盐溶出的影响
    3.2 碱度对水泥砂浆内衬管中水质稳定性影响
        3.2.1 浊度的变化
        3.2.2 pH的变化
        3.2.3 碱度的变化
        3.2.4 总硬度的变化
        3.2.5 碱度对硅酸盐溶出的影响
    3.3 pH对水泥砂浆内衬管中的水质稳定性影响
        3.3.1 浊度的变化
        3.3.2 pH的变化
        3.3.3 碱度的变化
        3.3.4 总硬度的变化
        3.3.5 pH对硅酸根溶出的影响
    3.4 硫酸根对水泥砂浆内衬管中的水质稳定性影响
        3.4.1 浊度的变化
        3.4.2 pH的变化
        3.4.3 碱度的变化
        3.4.4 总硬度的变化
        3.4.5 硫酸根对硅酸盐溶出的影响
    3.5 总硬度对水泥砂浆内衬管中的水质稳定性影响
        3.5.1 浊度的变化
        3.5.2 pH的变化
        3.5.3 碱度的变化
        3.5.4 总硬度的变化
        3.5.5 总硬度对硅酸盐的溶出影响
    3.6 硅酸盐的溶出模型研究
        3.6.1 全回归模型
        3.6.2 逐步回归
        3.6.3 硅酸盐经验统计模型的验证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质因素对镀锌钢管中水质稳定性影响
    4.1 pH对镀锌钢管中的水质稳定性影响
        4.1.1 pH的变化
        4.1.2 浊度的变化
        4.1.3 总硬度的变化
        4.1.4 总碱度的变化
        4.1.5 pH对总锌溶出的影响
        4.1.6 总铁的变化
    4.2 碱度对镀锌钢管中的水质稳定性影响
        4.2.1 pH的变化
        4.2.2 浊度的变化
        4.2.3 总硬度的变化
        4.2.4 总碱度的变化
        4.2.5 碱度对总锌溶出的影响
        4.2.6 总铁的变化
    4.3 总硬度对镀锌钢管中的水质稳定性影响
        4.3.1 pH的变化
        4.3.2 浊度的变化
        4.3.3 水中总硬度的变化
        4.3.4 总碱度的变化
        4.3.5 总硬度对总锌的溶出影响
        4.3.6 总铁的变化
    4.4 氯离子对镀锌钢管中的水质稳定性影响
        4.4.1 pH的变化
        4.4.2 浊度的变化
        4.4.3 总硬度的变化
        4.4.4 总碱度的变化
        4.4.5 氯离子对总锌的溶出影响
        4.4.6 总铁的变化
第5章 反渗透淡化水与自来水的掺混比研究
    5.1 试验水质和监测指标
        5.1.1 试验源水水质
        5.1.2 试验掺混水质
        5.1.3 监测指标
    5.2 一级反渗透掺混水对水泥砂浆内衬管中水质稳定性影响
        5.2.1 与引江水掺混的浊度变化
        5.2.2 与引滦水掺混的浊度变化
        5.2.3 与引江水掺混的硅酸根变化
        5.2.4 与引滦水掺混的硅酸根变化
    5.3 二级反渗透掺混水对水泥砂浆内衬管中水质稳定性影响
        5.3.1 与引江水掺混的浊度变化
        5.3.2 与引滦水掺混的浊度变化
        5.3.3 与引江水掺混的硅酸根变化
        5.3.4 与引滦水掺混的硅酸根变化
    5.4 一级反渗透掺混水对镀锌钢管中水质稳定性影响
        5.4.1 与引江水掺混的浊度变化
        5.4.2 与引滦水掺混的浊度变化
    5.5 二级反渗透掺混水对镀锌钢管中水质稳定性影响
        5.5.1 与引江水掺混的浊度变化
        5.5.2 与引滦水掺混的浊度变化
    5.6 管材的腐蚀性研究
        5.6.1 试验材料和方法
        5.6.2 试片的XRF检测与分析
        5.6.3 试验装置
        5.6.4 腐蚀试验前后蚀片变化情况
        5.6.5 XRD分析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建议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锅框岩CNG加气站工业循环水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CNG加气站循环水处理药剂的发展概况
        1.2.2 CNG加气站冷却系统
        1.2.3 水质分析方法
        1.2.4 CNG加气站循环水处理检测试剂及仪器设备
        1.2.5 当前研究存在主要问题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研究成果
第2章 CNG加气站循环冷却水水质处理工艺研究
    2.1 CNG加气站
    2.2 压缩机冷却方法选择
    2.3 循环水水质处理方法
        2.3.1 电磁水处理方法
        2.3.2 化学处理方法
        2.3.3 超声波处理法
    2.4 CNG加气站循环冷却系统
        2.4.1 循环冷却水系统
        2.4.2 系统运行参数
        2.4.3 冷却器出口温度
    2.5 循环冷却水水质处理现状
    2.6 循环冷却水水质特点分析
        2.6.1 水样采集与分析
        2.6.2 循环水水质现状
        2.6.3 水质对工艺影响
    2.7 循环冷却水水质处理
        2.7.1 循环冷却水水质处理方法比较
        2.7.2 浓缩倍率提高方法
        2.7.3 循环冷却水处理剂发展
        2.7.4 水质处理方案
    2.8 小结
第3章 CNG系统循环水水质化学药剂处理配方筛选
    3.1 循环水处理的目的
    3.2 CNG循环水化学技术处理药剂概述
        3.2.1 化学处理药剂的设计思路
        3.2.2 化学处理药剂的配方选择
    3.3 CNG专用处理药剂的理化指标及实验结果
        3.3.1 CNG循环水系统专用药剂理化指标
        3.3.2 CNG循环水系统专用缓蚀阻垢剂实验结果
    3.4 阻垢缓蚀剂与杀菌灭藻剂配伍性研究
        3.4.1 药剂配伍性实验
        3.4.2 药剂配伍性分析
    3.5 CNG循环水系统专用缓蚀阻垢剂优势
    3.6 药量计算
        3.6.1 循环水在系统内的停留时间
        3.6.2 间断加药计算
        3.6.3 连续加药计算
    3.7 小结
第4章 现场应用
    4.1 CNG站循环水水质处理专用药剂配方确定
    4.2 CNG站循环水药剂处理日常管理及操作注意事项
    4.3 化学药剂处理的现场应用效果
        4.3.1 药剂使用前后水质对比情况
        4.3.2 换热设备温度监测情况
        4.3.3 阻垢缓蚀在线挂片监测情况
        4.3.4 微生物菌藻控制
    4.4 试验成果
    4.5 经济效益
    4.6 小结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中卫美利纸业工业园区地下水环境条件及容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前人研究成果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2.1 地理位置及交通状况
        2.1.1 研究区地理位置
        2.1.2 研究区交通状况
    2.2 地形地貌特征
    2.3 气象水文
        2.3.1 气象
        2.3.2 水文
    2.4 社会经济概况
第三章 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及参数计算
    3.1 区域环境水文地质条件
        3.1.1 地下水类型与分布
        3.1.2 地下水补径排特征
        3.1.3 地下水化学类型及分布特征
        3.1.4 地下水动态特征
    3.2 野外试验与参数计算
        3.2.1 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3.2.2 造纸废水 COD 自然降解性能研究
    3.3 地下水均衡研究
        3.3.1 均衡区与均衡期
        3.3.2 水均衡方程
        3.3.3 研究区水均衡分析
        3.3.4 速生林灌溉区水均衡分析
第四章 地下水环境条件现状调查与监测
    4.1 地下水主要污染源调查
    4.2 地下水环境条件现状监测
    4.3 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
第五章 地下水环境容量计算
    5.1 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
    5.2 功能区划分与参数确定
    5.3 地下水环境容量计算
    5.4 地下水环境容量影响因素
    5.5 美利纸业可排放污水总量及排放浓度计算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A/O工艺中试试验对石化废水优化处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的水资源现状
    1.2 石化废水的性质和特点
    1.3 石化废水常用处理方法
        1.3.1 石化废水物化处理法
        1.3.2 石化废水生物处理法
    1.4 本课题的意义与目的
第2章 实验与分析
    2.1 实验装置
    2.2 实验设计与分析方法
        2.2.1 实验用水
        2.2.2 接种污泥
        2.2.3 实验设计
        2.2.4 分析项目
        2.2.5 分析方法
        2.2.6 实验仪器
第3章 A/O工艺中试装置处理石化废水的研究
    3.1 中试实验期间污泥变化情况
        3.1.1 中试实验期间各项污泥指标变化情况
        3.1.2 污泥龄
        3.1.3 污泥生物相及进、出水浊度变化情况
    3.2 中试实验期间COD的去除情况
    3.3 中试实验期间NH_3-N的去除情况
        3.3.1 驯化阶段NH_3-N的去除效果
        3.3.2 装置受冲击阶段NH_3-N的去除效果
        3.3.3 高浓度NH_3-N进水对NH_3-N去除效果的影响
    3.4 污泥负荷与容积负荷的变化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废水处理厂生化处理装置设计参数核算及运行状况分析
    4.1 废水处理厂A/O生化系统缺氧池、曝气池运行状况分析
        4.1.1 缺氧池、曝气池的溶解氧(DO)变化情况
        4.1.2 曝气池不同廊道COD变化情况
        4.1.3 曝气池不同廊道NH_3-N变化情况
        4.1.4 曝气池不同廊道NO_3-N变化情况
        4.1.5 A/O生化系统污泥运行状况分析
        4.1.6 缺氧池污泥泥位变化情况
    4.2 废水处理厂一沉池运行状况分析
    4.3 废水处理厂二沉池运行状况分析
        4.3.1 二沉池出水COD、NH_3-N情况
        4.3.2 二沉池污泥泥位与出水浊度的关系
    4.4 废水处理厂流砂过滤器运行状况分析
    4.5 废水处理厂A/O生化系统设计参数、运行参数及中试装置参数的比较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废水脱氮效率的影响因素及动力学研究
    5.1 温度对废水脱氮效率的影响
    5.2 DO浓度对废水脱氮效率的影响
    5.3 C/N值对脱氮效率的影响
    5.4 pH值对脱氮效率的影响
    5.5 Cl~-浓度对脱氮效率的影响
    5.6 A/O工艺石化废水脱氮的动力学研究
        5.6.1 Monod生物降解动力学方程的简化
        5.6.2 Monod生物降解动力学方程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7)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
    1.2 环境背景值研究进展
    1.3 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框架
第二章 珠江三角洲地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
    2.2 区域地质背景
    2.3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2.4 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往研究程度
    2.5 小结
第三章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研究
    3.1 地下水样品采集、测试及质量控制
    3.2 地下水环境单元的确定
    3.3 数据处理及质量检验
    3.4 小结
第四章 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4.1 环境背景值统计特征
    4.2 环境背景值空间分异特征
    4.3 环境背景值时间分异特征
    4.4 元素的流域演变特征
    4.5 小结
第五章 地下水环境背景的成因分析
    5.1 地下水环境背景的影响因素
    5.2 地下水环境背景的形成探讨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8)辽河稠油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稠油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研究现状
    1.3 油和悬浮物的去除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1.3.1 斜板(管)分离技术的应用
        1.3.2 粗粒化技术的应用
        1.3.3 气浮分离技术的应用
        1.3.4 水力旋流器的应用
        1.3.5 化学药剂方面的应用
        1.3.6 吸附法的应用
        1.3.7 颗粒填料过滤法的应用
        1.3.8 膜技术的应用
    1.4 硬度的去除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1.4.1 离子交换技术
        1.4.2 石灰苏打软化工艺和离子交换
        1.4.3 NaOH软化工艺
        1.4.4 热软化/热污泥工艺
    1.5 二氧化硅的去除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1.5.1 蒸汽发生器高浓度二氧化硅给水
        1.5.2 低污泥产量二氧化硅去除工艺
    1.6 TDS去除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1.6.1 蒸汽压缩蒸法(VCE)
        1.6.2 电渗析(ED)
        1.6.3 冷冻除盐
        1.6.4 膜蒸馏(MD)
    1.7 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处理工艺研究进展
        1.7.1 生物可降解性能及生物动力学方面的研究
        1.7.2 表面流/湿地处理
        1.7.3 活性炭生物流化床反应器
        1.7.4 活性污泥法
        1.7.5 催化湿式空气氧化
    1.8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稠油污水特性及处理技术原理分析
    2.1 稠油污水中的原油特性
    2.2 稠油污水的水质特性
        2.2.1 稠油污水的一般特性
        2.2.2 稠油污水水质的时变特性
        2.2.3 稠油污水回用处理的复杂特性
    2.3 稠油污水水质特性对处理工艺的影响分析
    2.4 稠油污水回用注汽锅炉工艺原理
第3章 高效净水化学剂的研究与试用
    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实验方法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2.1 药剂筛选与最佳投药量范围的确定
        3.2.2 处理油田污水效果
        3.2.3 分析与讨论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稠油污水处理现场小试技术研究
    4.1 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法
        4.1.1 试验装置及过程
        4.1.2 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
        4.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4.2 试验结果
        4.2.1 生物可降解性能的研究
        4.2.2 浮选剂用量的确定
        4.2.3 油和悬浮物的去除
        4.2.4 COD的去除
    4.3 分析与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稠油污水除油系统现场中试技术研究
    5.1 除油系统中试的目的
    5.2 欢四联稠油污水污染物及其对中试工艺的影响
        5.2.1 欢四联稠油污水现状
        5.2.2 污水中的污染物及其对中试工艺的影响
    5.3 中试技术方案的确定
    5.4 中试工艺技术研究
        5.4.1 工艺流程设计
        5.4.2 主要中试设备技术参数
    5.5 设备调试运行技术
        5.5.1 调节池
        5.5.2 快慢速反应器及斜板隔油池
        5.5.3 高效气浮分离器
    5.6 设备稳定运行技术
        5.6.1 稳定运行最佳技术参数
        5.6.2 稳定运行技术的效果
        5.6.3 分析与讨论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稠油污水软化系统现场中试技术研究
    6.1 中试工艺技术研究
        6.1.1 工艺流程设计
        6.1.2 主要中试设备技术参数
    6.2 设备调试运行技术
        6.2.1 混凝沉降罐
        6.2.2 双滤料过滤器
        6.2.3 弱酸氢离子交换器
        6.2.4 强酸钠离子交换器
    6.3 设备稳定运行技术
        6.3.1 稳定运行最佳技术参数
        6.3.2 稳定运行技术的效果
        6.3.3 分析与讨论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稠油污水处理技术的初步推广应用
    7.1 水质指标与工艺流程
        7.1.1 来水水质和出水指标
        7.1.2 污水处理主工艺流程
        7.1.3 污泥、污油处理工艺流程
        7.1.4 污水处理次工艺流程
        7.1.5 事故流程
        7.1.6 其它流程
    7.2 设计参数
    7.3 稠油污水处理技术应用效果
        7.3.1 某一阶段的应用效果
        7.3.2 满负荷生产应用效果
        7.3.3 一年生产应用效果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工作及发表的论文
致谢
详细摘要

(9)中水灌溉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前言
第一章 文献回顾
    1.1 中水的概念、来源、特点及用途
        1.1.1 中水的概念
        1.1.2 中水的来源
        1.1.3 中水的特点
        1.1.4 中水的用途
    1.2 国内外中水回用现状
    1.3 中水绿地灌溉研究进展
        1.3.1 中水绿地灌溉对植物的影响
        1.3.2 中水绿地灌溉对土壤的影响
        1.3.3 中水绿地灌溉对地下水的影响
    1.4 中水再生利用风险评价
    1.5 城市中水回用水质标准
    1.6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研究区概况
    2.2 主要内容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内容及方法
    3.1 室内水培试验
    3.2 室内中水灌溉—土柱模拟试验
        3.2.1 中水灌溉对植物的影响
        3.2.2 中水灌溉对土壤的影响
        3.2.3 中水灌溉对地下水质影响
    3.3 长期大田中水灌溉区定位调查
    3.4 中水绿地灌溉水质控制指标上限阈值确定
    3.5 指标测定
    3.6 数据分析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第四章 中水灌溉对绿地植物的影响及评价
    4.1 中水水培对绿地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评价
    4.2 中水灌溉对绿地植物抗逆生理的影响及评价
    4.3 短期中水灌溉下绿地植物叶元素分析
    4.4 长期中水灌溉下绿地植物叶元素分析
    4.5 结果与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中水灌溉对绿地土壤的影响及评价
    5.1 短期中水灌溉下土壤性质及肥力效应的分析
    5.2 长期中水灌溉下土壤性质及肥力效应的分析
    5.3 结果与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中水灌溉对绿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及评价
    6.1 短期中水灌溉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6.1.1 中水灌溉对土壤细菌数量的影响
        6.1.2 中水灌溉对土壤真菌数量的影响
        6.1.3 中水灌溉对土壤放线菌数量的影响
    6.2 长期中水灌溉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6.2.1 中水灌溉对土壤细菌数量的影响
        6.2.2 中水灌溉对土壤真菌数量的影响
        6.2.3 中水灌溉对土壤放线菌数量的影响
    6.3 结果与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中水灌溉对地下水质影响的模拟研究及评价
    7.1 中水和清水灌溉土柱前后渗透液水质的变化
        7.1.1 中水和清水灌溉土柱前后渗透液pH 值的变化
        7.1.2 中水和清水灌溉土柱前后渗透液水质物理特性的变化
        7.1.3 中水和清水灌溉土柱前后渗透液水质化学特性的变化
        7.1.4 中水和清水灌溉土柱前后渗透液总氮、总磷含量的变化
        7.1.5 中水和清水灌溉土柱前后渗透液重金属含量的变化
        7.1.6 中水和清水灌溉土柱前后渗透液致病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7.2 结果与讨论
    7.3 地下水质与国家相关标准的比较
    7.4 小结
第八章 中水绿地灌溉水质控制指标的制定
    8.1 中水绿地灌溉水质控制指标确定的依据
    8.2 材料与方法
    8.3 中水水质控制指标上限阈值的确定
        8.3.1 氯化物指标相对电导率Logistic 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半致死浓度的确定
        8.3.2 余氯指标相对电导率Logistic 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半致死浓度的确定
        8.3.3 全盐量指标相对电导率Logistic 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半致死浓度的确定
        8.3.4 悬浮物指标相对电导率Logistic 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半致死浓度的确定
        8.3.5 酸碱度指标相对电导率Logistic 回归模型的建立及半致死浓度的确定
    8.4 结果与讨论
    8.5 小结
    8.6 深圳市中水绿地灌溉水质控制指标制定
第九章 中水绿地灌溉的健康风险性评价
    9.1 危害鉴别
    9.2 暴露评价
    9.3 剂量反应分析
    9.4 风险评定
    9.5 小结
第十章 结论与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一、工作期间科研成果
    二、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附件

(10)水中总硬度测定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实验原理
二、各种测定条件对总硬度影响的讨论
    1. 溶液p H值的影响
    2. 滴定溶液的温度的影响
    3. 缓冲溶液的影响
    4. 铬黑T的影响
        (1) 固体指示剂的配制:
        (2) 液体指示剂的配制:
        (3) 液体指示剂优点是:使用方便, 用量易控制, 每次2~3滴, 平行实验终点颜色一致, 容易比较。
    5. 滴定时间及速度的影响
    6. 溶液中CO2的影响
三、水样中干扰物质的影响及消除
    1. 铁离子
    2. 铜离子
    3. 铝离子
    4. 其它重金属离子
    5. 水样总碱度
    6. 有机物、悬浮物及胶状物质
    7. 氧化性物质
四、结束语

四、对工业用水总硬度测定异常现象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全厂废水零排放对石膏结晶的影响[D]. 袁宗海.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2]国内外人工湿地设计规范/规程对比分析及陕西省生活污水人工湿地规范编制研究[D]. 常雅婷.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3]水泥砂浆内衬及镀锌管输配膜法淡化水的水质化学稳定性[D]. 刘洋. 天津大学, 2019(01)
  • [4]锅框岩CNG加气站工业循环水处理技术研究[D]. 刘文君. 西南石油大学, 2015(03)
  • [5]中卫美利纸业工业园区地下水环境条件及容量研究[D]. 徐明. 长安大学, 2013(05)
  • [6]A/O工艺中试试验对石化废水优化处理的研究[D]. 赵庆. 华东理工大学, 2013(06)
  • [7]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研究[D]. 张英.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1(10)
  • [8]辽河稠油污水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D]. 张志东. 东北石油大学, 2011(05)
  • [9]中水灌溉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D]. 王齐. 甘肃农业大学, 2010(01)
  • [10]水中总硬度测定影响因素的研究[J]. 李香兰.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0(03)

标签:;  ;  ;  ;  ;  

工业用水总硬度测量异常现象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