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衡耦合摆振动分析

不平衡耦合摆振动分析

一、失调耦合摆振动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姜付锦,韩灿[1](2021)在《“韦氏摆”振动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先根据韦氏摆振动特点猜想其一种可能的振动模型,再由这种模型写出韦氏摆的动力学微分方程组,然后求解出振动的简正频率和振动的解析解,最后对解析解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比对,证明了猜想的合理性.

陈怡宇[2](2021)在《模态局域化及其在颤振和振动控制中的应用》文中认为航空航天结构面临着复杂的多场耦合外部环境,这使得他们的颤振和振动问题极为突出,甚至影响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深入研究航空航天结构振动与颤振的发生机理并提出有效的抑制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研究表明,颤振会引起结构模态的耦合与局域化现象,而在结构振动中,也会出现由于系统参数失谐导致的振动模态局域化。基于此研究背景,本文主要探究结构模态局域化的产生机理,并以此为出发点,从结构优化设计角度提出颤振与振动被动控制的方法。首先,通过建立双跨梁结构的动力学模型并获得其弯曲振动的解析解,研究了跨长失谐引起的模态局域化、频率转向以及模态交换等现象,并通过仿真和实验方法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由此揭示了结构振动模态局域化的产生机理。然后,采用轴向功能梯度设计对结构模态局域化进行调控,从而实现了结构振动的被动控制。其次,研究了壁板颤振中的模态局域化现象,并提出了一种轴向功能梯度设计方法,实现了对壁板颤振的被动控制。最后,将基于气动刚度形式的颤振分析方法引入大展弦比机翼的气动弹性颤振研究,根据气动刚度矩阵的具体表达形式,分析了其相关参数对机翼颤振临界速度的影响。本文计算结果表明,利用模态局域化的振动被动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抑制目标区域的振动。所提出的轴向功能梯度设计方法能够最大程度抵消气动载荷对结构刚度的影响,从而有效地提高壁板颤振边界。大展弦比机翼颤振临界速度对气动刚度相关参数有较强依赖性,再次证明气动刚度对结构颤振有重要影响。

黄天明[3](2020)在《线性矩形开裂薄板和非线性双振子系统振动局部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机械结构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动载荷的作用而产生振动,并从激励源传递到整个系统。但在实际结构中,由于加工、装配等制造过程引起的误差、材料的缺陷或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破坏等原因,理想设计中通常所具有的周期或对称等规则性被破坏,导致本应遍及整个结构的振动被局限在某个局部区域,同时伴随着能量在这些区域的积聚,造成振动局部化现象。振动局部化不仅会引起结构模态的变化,造成模态局部化,而且影响结构各部分之间的振动能量传递关系。本论文以振动局部化现象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中的振动局部化问题开展研究。针对线性系统的研究,以工程中广泛应用的矩形薄板结构为研究载体,对矩形薄板中贯穿裂缝引起的模态局部化现象开展研究。同时,针对矩形薄板模态局部化区域位移幅值被显着放大,可能与紧邻的边界或结构发生碰撞的问题,对连续结构非线性碰撞问题进行了简化,提出了具有研究可行性且物理上可实现的非线性双振子碰撞系统。并对该系统受简谐运动基础激励时,振子碰撞过程中由对称性失谐造成的振动局部化现象开展了研究。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利用区域分解法,结合三角形薄板和矩形薄板在弹性约束边界条件下的容许函数,建立适用于任意均匀边界条件下含贯穿直裂缝矩形薄板的振动分析模型,并利用Rayleigh-Ritz法求解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接着,在多种不同参数的裂缝和不同边界条件的组合下,对不同展开项数时求解结果的收敛性进行分析,并与相关文献中利用不同方法求解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一致收敛性和准确性。同时收敛性研究的过程,显示了本方法在求解具有不同参数的裂缝和不同边界条件的矩形薄板振动问题时具有显着优势。接着利用该方法,通过数值仿真,对不同参数的直裂缝和边界条件对矩形薄板固有频率、模态振型和模态局部化程度的影响开展研究和讨论,并定义了模态局部化系数定量地分析模态局部化程度。结果表明,当裂缝长度越长、位置越接近模态节线或边界约束越强时,越容易发生模态局部化,且局部化程度越强。2.在含直裂缝矩形薄板模态局部化研究的基础上,对更复杂的裂缝——V型裂缝——引起的矩形薄板模态局部化问题做进一步研究。首先对含贯穿直裂缝矩形薄板的振动分析模型做适当改进,通过坐标变换和归一化处理将三角形和矩形子域分别变换为单位等边直角三角形子域和单位正方形子域,并对容许函数做归一化处理,使模型适用于含任意V型裂缝矩形薄板的振动分析。对不同展开项数时,求解结果的收敛性进行了验证,并与商业有限元软件ANSYS求得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收敛性和准确性。随后,通过数值仿真,对不同参数的V型裂缝和不同边界条件对矩形薄板模态局部化程度的影响开展研究和讨论。结果表明,裂缝长度越长、夹角越小、位置越靠近模态波峰或边界约束越强,越容易发生模态局部化,且局部化程度越强。研究中发现,V型裂缝引入了类似悬臂三角板的子结构,使子结构自由端点位移幅值显着放大,可能与紧邻的边界或者部件发生碰撞。3.针对V型裂缝可能引起碰撞的问题,对连续结构模型进行简化,提出了具有研究可行性和物理可实现的非线性双振子碰撞系统分析模型,并对该系统中由振子支撑弹簧刚度系数的轻微非对称引起的能量传递过程中的局部化现象开展研究。双振子系统由两个线性且含粘性阻尼的单自由度振子组成,其中一个振子被做简谐运动的基础激励,通过碰撞与另一个振子实现非线性耦合,并发生能量传递。系统响应在除碰撞时刻外的任意时刻均可解析求解,利用二分法数值求解碰撞发生的时刻,并根据碰撞定律和动量守恒,利用振子碰撞前的速度求得碰撞后的速度,进而获得系统在时域上的完整连续响应。利用Floquet理论,确定系统1:1非线性共振响应的稳定性。最后对系统的稳态1:1非线性共振响应开展研究,讨论不同的激励幅值、激励频率、碰撞恢复系数和能量传递方向对能量传递效率及局部化程度的影响。为了研究两个振子间的能量传递关系,本文定义了能量传递系数定量地描述振子间的能量传递关系,并反映局部化程度。结果表明,小于1的碰撞恢复系数会增加系统稳态响应的范围;从高频到低频振子的能量传递效率远远大于从低频到高频振子的传递效率;在高频到低频振子的能量传递过程中,具有实现最大能量传递效率的最优激励振幅,而低频到高频振子的能量传递不存在这种最优激励幅度;无论激励幅值或激励频率变化,振动局部化总是发生于低频振子中。4.对贯穿开裂矩形薄板和非线性双振子碰撞系统中的振动局部化现象进行实验研究。首先选用三块尺寸为820×520 mm的矩形钢板,并分别在不同位置通过线切割加工出一条裂缝,利用Polytec扫描式激光测振仪对四边固支边界条件下矩形钢板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振型进行测试,并对模态局部化程度进行分析。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模态局部化发生的规律符合数值仿真研究中得出的结论。同时,研制了一套非线性双振子碰撞系统实验装置,对该系统能量传递过程中的局部化现象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一致性较好,且仿真研究中得出的关于局部化现象的结论均在实验中得到验证。

黄辰[4](2018)在《非线性空间悬吊质量摆减震控制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输电塔等高耸建筑物的高度较高,自振周期较长,在遭受风荷载和地震作用时动力响应往往较大,容易导致结构产生疲劳损伤,会影响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功能。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发生整体倒塌或破坏。因此,对输电塔等高耸结构进行振动控制是十分重要的。而悬吊质量摆减振体系具有原理简单、减振效果明显、造价低、可靠性高、易于安装等诸多优点,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到实际的输电塔结构中。但是目前关于悬吊质量摆减振控制系统的计算模型,通常采取简化的平面模型,即仅考虑摆在竖直平面内的转角一个自由度。但事实上,由于受多维地震动的影响,悬吊质量摆的振动实际为空间振动,不只在垂直平面内有摆角,而且在水平平面内也有转角,因此应该考虑摆在水平和竖直平面内的两个自由度,采取空间模型。这种悬吊质量摆空间模型的振动频率与振动特性,与平面模型的振动特性有着很大的区别。关于悬吊质量摆的空间振动特性问题,本文做了如下几个部分的研究工作:(1)举例说明了高耸建筑结构在疲劳损伤和极端环境荷载作用下的倒塌破坏现象;阐述了结构振动控制原理;介绍了基本的振动控制方法和装置,分析了有关悬吊质量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2)考虑悬吊质量摆在平面内和平面外振动的情况,根据所提出空间计算模型,建立起体系的运动方程。再以一单自由度结构为例,建立了空间悬吊质量摆—结构耦合体系的运动方程,通过数值方法对其运动方程进行求解。最后通过与平面模型的对比以及对外部激励的周期、摆长、质量比、转角的幅值等参数的分析,深入研究悬吊质量摆的平面内、外的振动对系统减振性能的影响规律。(3)以一柔性输电塔为例,首先采用SAP2000建立了输电塔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分析得到了输电塔结构的前六阶频率和周期;由于本论文所选取的输电塔自由度较多,在后续的计算过程中较为复杂,因此采用简化的串联多质点模型来代替有限元模型。然后通过对比简化模型和有限元模型,验证了串联多质点模型的有效性。然后输入El-centro地震波,分别计算了无控、平面摆和空间摆控制下整个耦合体系的动力响应,分析平面外的振动对悬吊质量摆减振效果的影响,从而验证空间模型算法的合理性;选取8条不同的地震波分别代表不同的场地类型,分析了场地类型和地震强度对悬吊质量摆的空间振动特性以及减振效果的影响,再次证明了空间模型算法的正确性以及考虑摆在平面外振动的影响的必要性。(4)选取一两层的框架模型,针对悬吊质量摆减振体系的空间振动特性和减振效果开展了振动台试验。通过振动台对试验模型施加了不同的正弦激励和地震激励,并采集了振动台和结构的加速度数据。通过对比结构在无控和有控的情况下结构顶层的动力响应,对悬吊质量摆的减振效果进行了评估。再通过对比单、双向激励下结构顶层的动力响应,分析了平面外的振动对悬吊质量摆减振效果的影响,证明了本文中的空间计算模型的合理性。

高伟[5](2017)在《大摆角耦合摆的运动规律的数值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并联耦合摆理论模型,利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在较大摆角情况下并联耦合摆的运动规律.通过分析该系统在较大摆角时摆球的相轨迹图像和庞加莱截面图像,可发现并联耦合摆在较大摆角下的运动是准周期运动,该规律与摆球质量是否相同无关.

高伟[6](2017)在《并联耦合摆的准周期运动》文中研究表明自然界中存在着非常多的相互作用振动系统,正是由于相互作用的存在使得振动系统呈现丰富的动力学行为。因此,无论在基础科学领域还是工程领域中,对有相互作用的振动系统的运动规律进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并联耦合摆是一种通过力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振动系统相互作用的装置,其具有结构简单、演示效果直观的特点。本论述基于并联耦合摆理论模型,利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在较大摆角下并联耦合摆的运动规律。通过分析该系统在较大摆角时摆球的相轨迹图象和庞加莱截面图象,笔者发现并联耦摆在较大摆角下的运动是准周期运动,该性质与摆球质量是否相同没有直接关系。

代显智,张章,刘小亚,卞雷祥[7](2016)在《非线性宽频振动能量采集技术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环境中的振动大都不是单一频率的振动,其频率成分分布在一个较宽的频带内.为了充分采集环境中的振动能量,实现无线传感器的自供电,要求振动能量采集器具有宽频振动采集性能.非线性振动法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一种方法,利用非线性振动法可较容易地实现宽频振动能量采集,且能获得较好的能量采集性能.本文阐述了非线性宽频振动能量采集器的工作原理、机电耦合理论,根据不同的类型介绍了宽频振动能量采集器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类型的优缺点,并对非线性宽频振动能量采集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陈伟,刘明,葛帅良,刘芬,王爱芳[8](2014)在《失谐耦合摆运动规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利用拉格朗日方法,理论上分析了失谐耦合摆的运动规律,并从实验上观测了弹簧的倾斜因子ε对双摆振动角频率的不同影响,确定了弹簧向下偏离平衡位置时较向上偏离时对两摆角频率的影响大,通过改变弹簧的倾斜因子可以连续调节摆的振动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双倾斜弹簧连接双摆时对双摆运动规律的影响。

姚盛伟,徐平,Jacques TABUTEAU[9](2012)在《耦合摆特性模拟及振动耦合现象演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析了机械耦合摆的振动特性及耦合过程,提出了利用互感耦合电路模拟耦合摆的方法;设计并制作了—种互感耦合装置,模拟机械耦合摆的振动耦合和能量转换过程;通过与机械耦合的比对演示,将两种耦合的特性分析归结为相同的数学问题,在演示物理现象的同时,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和对系统的综合分析能力.

钱红[10](2010)在《弹簧质量对振子运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弹簧振子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典型模型,在实验中得到的弹簧振子的振动频率和理论结果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有很多原因,但主要是由于弹簧的质量对振动有一定的影响。通过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含质量的弹簧振子运动方程的解,由计算结果分析弹簧质量对系统振动频率的影响。

二、失调耦合摆振动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失调耦合摆振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韦氏摆”振动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题目(威尔伯福斯摆/韦氏摆)
2 建立模型
    2.1 归一化研究耦合因子的作用
    2.2 耦合因子不同时振动规律
    2.3 系统简正频率的研究[5]
3 数值模拟
4 实验验证
5 结语

(2)模态局域化及其在颤振和振动控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模态局域化现象研究现状
        1.2.2 轴向功能梯度结构研究现状
        1.2.3 结构气动弹性颤振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振动模态局域化现象及其产生机理
    2.1 引言
    2.2 均质等截面双跨梁结构动力学模型
    2.3 模型验证与算例分析
        2.3.1 计算结果验证
        2.3.2 算例分析
    2.4 频率曲线转向与模态交换
    2.5 模态实验验证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模态局域化在振动被动控制中的应用
    3.1 引言
    3.2 轴向功能梯度双跨梁结构动力学模型
        3.2.1 结构动力学建模过程
        3.2.2 模型验证
    3.3 其他失谐形式对模态局域化的影响
        3.3.1 材料属性失谐
        3.3.2 几何参数失谐
        3.3.3 边界条件失谐
        3.3.4 多种失谐形式共同作用
    3.4 应用模态局域化的振动被动控制
        3.4.1 自由振动被动控制
        3.4.2 受迫振动被动控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气动弹性颤振中的模态局域化行为及利用
    4.1 引言
    4.2 气动弹性模型建立
    4.3 轴向功能梯度优化与颤振被动控制
    4.4 轴向功能梯度结构的颤振控制效果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展弦比机翼气动弹性分析
    5.1 引言
    5.2 大展弦比机翼气动弹性模型
    5.3 颤振计算与模型验证
        5.3.1 颤振计算的V-g法
        5.3.2 颤振计算的p-k法
        5.3.3 颤振计算与模型验证
    5.4 大展弦比机翼颤振临界速度的影响因素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线性矩形开裂薄板和非线性双振子系统振动局部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振动局部化研究现状
        1.2.2 开裂矩形板振动分析研究现状
        1.2.3 弹性约束边界下矩形薄板振动分析的研究现状
        1.2.4 双振子系统振动分析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含贯穿直裂缝矩形薄板的模态局部化研究
    2.1 引言
    2.2 理论研究
        2.2.1 含贯穿直裂缝矩形薄板的建模
        2.2.2 自由振动的求解
    2.3 收敛性验证
    2.4 仿真计算与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含V型裂缝矩形薄板的振动局部化研究
    3.1 引言
    3.2 理论研究
        3.2.1 含V型裂缝矩形薄板的建模
        3.2.2 自由振动的求解
    3.3 仿真计算与讨论
        3.3.1 收敛性验证
        3.3.2 固有频率、模态振型与模态局部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非线性双振子碰撞系统的振动局部化研究
    4.1 引言
    4.2 双振子碰撞系统的建模与求解
    4.3 能量传递系数
    4.4 稳定性分析
    4.5 仿真计算与讨论
        4.5.1 与数值积分结果的对比
        4.5.2 双振子碰撞系统几类典型的响应
        4.5.3 双振子碰撞系统中的能量传递与局部化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开裂矩形薄板结构和双振子碰撞系统振动局部化的实验研究
    5.1 引言
    5.2 矩形开裂薄板振动局部化的实验研究
        5.2.1 Polytec激光测振仪振动测量的基本原理
        5.2.2 开裂薄板振动局部化实验实施的流程与规划
        5.2.3 开裂薄板振动局部化实验平台的搭建
        5.2.4 开裂板振动局部化实验的结果与讨论
    5.3 双振子碰撞系统振动局部化的实验研究
        5.3.1 双振子碰撞系统实验实施的流程与规划
        5.3.2 双振子碰撞系统实验平台的搭建
        5.3.3 双振子碰撞系统实验参数的确定
        5.3.4 两个振子及运动基础测量数据的同步
        5.3.5 双振子碰撞系统的实验结果与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本文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学位论文数据集

(4)非线性空间悬吊质量摆减震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高耸结构体系的安全隐患
    1.3 结构振动控制简介
        1.3.1 基本概念
        1.3.2 被动控制
        1.3.3 主动控制
        1.3.4 半主动控制
        1.3.5 混合控制
    1.4 悬吊质量摆的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2 非线性空间悬吊质量摆运动方程及参数分析
    2.1 引言
    2.2 拉格朗日方程的介绍
    2.3 拉格朗日方程的推导
    2.4 空间悬吊质量摆运动方程的建立
    2.5 非线性空间悬吊质量摆-结构的运动方程
    2.6 非线性平面悬吊质量摆-结构的运动方程
    2.7 空间摆模型的参数分析
    2.8 本章小结
3 非线性空间悬吊质量摆对输电塔减振控制的研究
    3.1 引言
    3.2 输电塔结构模型
        3.2.1 有限单元法简介
        3.2.2 输电塔结构有限元模型
        3.2.3 输电塔结构模型模态分析
        3.2.4 输电塔结构的简化模型
    3.3 空间与平面悬吊质量摆计算结果对比
    3.4 空间悬吊质量摆减振系统在不同场地条件下的验证
        3.4.1 建筑场地类别
        3.4.2 地震记录选择
        3.4.3 不同场地条件下的验证
    3.5 本章小结
4 非线性空间悬吊质量摆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4.1 引言
    4.2 悬吊质量摆的振动台试验
        4.2.1 试验装置介绍
        4.2.2 试验模型
        4.2.3 试验过程
        4.2.4 试验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大摆角耦合摆的运动规律的数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并联耦合摆运动的动力学模型
3 并联耦合摆的准周期运动
4 摆球质量对并联耦合摆运动的影响
5 结论

(6)并联耦合摆的准周期运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并联耦合摆运动的动力学模型
2 并联耦合摆的准周期运动
3 摆球质量对并联耦合摆运动的影响
4 结束语

(8)失谐耦合摆运动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倾斜的弹簧对耦合摆角频率的影响
    1.1 耦合摆振动系统的运动学分析
    1.2 失谐耦合摆的数值模拟
    1.3 实验结果
2 弹簧的等效平衡
    2.1 耦合摆振动系统的运动学分析
    2.2 双弹簧耦合摆的数值模拟
    2.3 实验结果
3 结论

(9)耦合摆特性模拟及振动耦合现象演示(论文提纲范文)

1 耦合摆的力学模型及振动特性
    1.1 耦合摆的力学方程
    1.2 耦合过程的实验分析
2 LC互感耦合电路对耦合摆力学模型的模拟
3 结论

(10)弹簧质量对振子运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弹簧振子系统的微分方程
2 计算结果和讨论
3 结语

四、失调耦合摆振动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韦氏摆”振动规律研究[J]. 姜付锦,韩灿. 大学物理, 2021(11)
  • [2]模态局域化及其在颤振和振动控制中的应用[D]. 陈怡宇.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1
  • [3]线性矩形开裂薄板和非线性双振子系统振动局部化研究[D]. 黄天明.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4]非线性空间悬吊质量摆减震控制的研究[D]. 黄辰. 辽宁科技大学, 2018(01)
  • [5]大摆角耦合摆的运动规律的数值分析[J]. 高伟. 物理通报, 2017(04)
  • [6]并联耦合摆的准周期运动[J]. 高伟. 甘肃科技纵横, 2017(01)
  • [7]非线性宽频振动能量采集技术的研究进展[J]. 代显智,张章,刘小亚,卞雷祥.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2016(08)
  • [8]失谐耦合摆运动规律的研究[J]. 陈伟,刘明,葛帅良,刘芬,王爱芳. 大学物理实验, 2014(04)
  • [9]耦合摆特性模拟及振动耦合现象演示[J]. 姚盛伟,徐平,Jacques TABUTEAU. 大学物理, 2012(04)
  • [10]弹簧质量对振子运动的影响[J]. 钱红.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标签:;  ;  ;  ;  ;  

不平衡耦合摆振动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