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量窗重心的CDMA跟踪环及其FPGA实现

基于能量窗重心的CDMA跟踪环及其FPGA实现

一、基于能量窗重心的CDMA跟踪环及其FPGA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莫君[1](2019)在《面向通信导航融合系统的导航基带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位置服务已成为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依赖的重大基础设施,公共安全、应急救援、智慧城市等都迫切需要高精度室内外位置信息。现有无线网络定位技术主要包括广域定位技术(如基于2G/3G/4G移动通信网及广播网的定位技术)和局域定位技术(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蓝牙(Bluetooth)、超宽带(Ultra Wideband,UWB)定位技术等),但都无法同时满足覆盖范围广、定位精度高的需求。本文研究的通信导航融合系统是在不干扰原有通信信号基础上,复用移动通信网络的频率资源和基站,最终实现广域高精度、高稳定、高可靠和低成本的室内外连续空间定位。由于通信导航融合系统本身及其应用环境的高度复杂性,通信导航融合信号设计和导航基带信号处理的研究面临巨大挑战。本文主要对通信导航融合系统中同源时钟下抗多址干扰的码最优设计、计算资源受限下的高精度频率捕获、信噪比瞬时强波动下的鲁棒跟踪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开展了理论研究创新和工程实践,主要的研究成果与创新包括:1、针对通信导航融合系统中同源时钟约束下的定位信号设计难题,在对伪随机码(Pseudo Random Noise,PRN)和截短码(Truncated PRN,TPRN)的码相关性研究基础上,设计了具有最优抗多址性能的混合码(PRN+TPRN)信号结构。在分析混合码中TPRN对捕获算法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预估参考码相位的连续检测捕获算法,通过对参考码相位的预处理来提高捕获检测概率。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所提捕获方法能够实现对混合码码相位的有效估计,为接收机的后续跟踪处理提供保障。2、针对低计算复杂度、高精度的频率捕获问题,引入了快速正交搜索(Fast Orthogonal Search,FOS)估算方法,建立了 FOS候选函数与残余载波频率的映射关系,为降低计算复杂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行快速正交搜索(Parallel Fast Orthogonal Search,PFOS)的精细步频率估计算法,减少了 57.43%的计算量。与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的精细频率估计算法相比,PFOS算法能以更低的计算复杂度获得更高的频率分辨率。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PFOS算法提高了频率捕获精度,加快了载波跟踪环路的收敛速度,缩短了现有定位接收机的首次定位时间约5%。3、针对信号幅度突变下的载波稳定跟踪难题,分析了混合码对载波跟踪环路测量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卡尔曼滤波(Kalman Filter,KF)的锁频环(Frequency Locked Loop,FLL)和锁相环(Phase Locked Loop,PLL)的数学模型,引入模糊控制理论,提出了模糊控制算法辅助下的基于KF的二阶FLL辅助三阶PLL,实现了载波跟踪环路带宽和等效滤波器系数的自适应调整。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该算法改善了载波跟踪环路的抗噪声性能,提升了载波跟踪环路的跟踪精度和鲁棒性,加快了载波跟踪的收敛速度。与PLL和二阶FLL辅助三阶PLL相比,本文所提载波跟踪算法的抗信号幅度突变能力提高了5dB,且在高信噪比时拥有更高的载波相位估计精度。4、针对信号幅度突变下的高精度伪距获取难题,采用快照方式存储接收信号,通过多次重放分析快照前后相对独立的接收信号,降低了信号幅度瞬间突变的影响,推导了射频前端带宽与伪距测量的数学关系,提出了基于泰勒展开的快照重放式伪距测量方法。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该方法降低了码环对信号幅度突变的敏感程度,提升了快照重放下的伪距测量精度。与无限带宽伪距计算方法相比,该方法提高了实测伪距估计精度9.7%以上。

李嘉豪[2](2018)在《导航星座星间链路信号快速捕获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星间链路扩频通信系统中,通常采用同步头引导数据段的方式进行数据打包收发,为了满足低信噪比条件下稳定收发需求,要求扩频码序列有足够长度以提高捕获概率,并且具有抗干扰性、保密性强的特点。而长码一般具有较高码速率,且单周期持续时间长,给直接快速捕获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如何对长码捕获算法的计算量、捕获精度、捕获速度等因素做出足够的优化,在毫秒级的时间窗口内完成长码快速捕获,是一个难题。以此问题为基础,论文主要从改进和实现长码捕获算法入手进行研究探讨,解决了以下几个关键技术问题:(1)长码在捕获中的关键特性分析,并据此总结经典捕获方法在处理长码捕获问题中的优劣势;(2)使用基于部分相关并行相位法完成长码快速捕获,并就算法流程和捕获效果进行分析,据此建立起符合项目要求的快速和高增益的捕获准则;(3)就捕获系统特点给出长码快速捕获系统在Xilinx UltraSccale+平台上的实现方案,并对各个主要模块的工作方式和流程进行详细的分析。本文在最后给出了本长码捕获系统的原型,并通过构建仿真和实际测试,证明了这些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期为后续接收系统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胡锐[3](2010)在《惯性辅助GPS深组合导航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认为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导航系统。单一导航系统很难满足全球、全天候、各种复杂环境下的导航需求,利用两种或多种系统组成的组合导航系统成为了各国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主要采用GPS辅助SINS的松、紧组合导航系统,仍然存在组合导航系统和接收机易受干扰、动态性能差等问题。通过惯性辅助GPS形成的深组合导航系统能提高接收机的抗干扰和动态性能,为实现低成本、小体积、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完整性的组合导航系统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本文以国家"863"专题项目“国产化低成本CORS基准站接收机技术”为研究背景,首先设计了一种高性能GPS接收机环路,实现了基于双频P码的导航解算定位,成功研制开发了高性能GPS双频接收机工程样机,为实现GPS/SINS深组合提供基础。其次,开展GPS/SINS深组合一体化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借助数字保偏闭环干涉式光纤IMU的成功设计与研发,进一步增强导航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用性,实现了SINS辅助GPS信号捕获、跟踪基带环路设计,GPS/SINS深组合导航算法的分析三项工作。文章最后给出了系统的具体设计和解决方案,并进行了对比试验。主要的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完成了基于小型光纤陀螺仪和石英挠性加速度计的IMU设计,并进行了整体装配;对光纤陀螺和石英加速度计分别进行了分析和性能测试,对IMU进行了整体标定和补偿,补偿后的陀螺零偏稳定性为0.5°/h、加速度计零偏稳定性为0.5mg。2)以DSP. FPGA为基础设计了高性能通用GPS接收机,为提高通用接收机的捕获效率,设计了高效的GPS L1载波和C/A码快速捕获方法,并利用二次精捕达到快速、高精度捕获GPS信号的目的。针对不同动态环境对基带环路的影响,设计了AFC二阶环路辅助三阶Costas-PLL的载波环路,通过环路自动切换来保证对GPS信号的L1载波和C/A码稳定高精度跟踪。3)在实现通用GPS接收机基带环路基础上,利用半无码方式实现了对GPS Ll-P码、L2载波和L2-P码的捕获、跟踪解调处理,从而实现了双频双码信号处理,比通用型接收机增加了L2载波频率、载波相位、L1-P码相位和L2-P码相位四个观测量,使得后续导航解算能够更加精确的计算出电离层误差,并为载波整周模糊度的解算提供了更多的观测量。4)通过对接收机信号捕获性能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了影响信号捕获性能的捕获概率、误捕概率、捕获时间和捕获灵敏度之间的关系,设计了SINS辅助减小捕获搜索范围来减少捕获时间,增加积分时间来提高捕获概率和灵敏度的捕获方法。同时对接收机跟踪环路的误差性能进行了分析,实现了SINS辅助跟踪环路的设计,达到提高环路的动态性、抗干扰性和抗多路径的目的。5)实现了双频双码伪距观测量对电离层的误差修正和载波ADR平滑减弱多路径技术,同时对GPS/SINS之间的三种不同层次深组合导航滤波算法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不同层次深组合算法的性能优缺点。6)搭建了高性能双频接收机的测试、试验系统,测试结果验证了所研制的高性能双频接收机工程样机的性能。同时搭建了惯性辅助GPS深组合导航的实验系统,对基于伪距、伪距率Kalman滤波器的深组合导航系统进行了静、动态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惯性辅助深组合导航系统比松、紧组合系统拥有更好的抗干扰、抗动态性能。为今后GPS/SINS深组合系统的进一步实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论文虽以GPS为研究实例,由于基于星基的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完全相同的工作原理,故研究成果同样适用于其它卫星导航系统(如GLONASS、GALLIEO、COMPASS等)。

王思娴,衡伟[4](2006)在《MIMO多径信道的一种下行捕获方法及其FPGA实现》文中认为本文介绍了后三代(B3G)移动通信系统应用的一种下行捕获方法,提出了该方法的FPGA硬件实现方案。基于MIMO频率选挥性衰落信道的特点,该方法采用了多径能量合荆麦术,充分利用了宽带信号的多径信息;同时利用多天线收发技术,达到空间分集的效果。本文提出的方案提供了对该算法的高速实现,并能够减少存储空间的耗费。文中还提出了一种适于硬件实现的下行全局并行搜索方法。通过在B3G系统上板实验表明,该实现方案能够满足系统同步需求,稳定工作。

刘兆霆[5](2005)在《WCDMA系统同步序列的研究及匹配滤波的FPGA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移动通信技术日新月异,全球一体化的进程迫切需要一个全球统一的移动通信系统,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现有的设备,不可能实现这个要求,因此新的有望实现全球统一的移动通信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CDMA)被寄予厚望。 WCDMA系统中基站之间并没有同步的要求,相邻的基站使用不同的扩频序列。基站异步工作的优点是不需要依赖GPS作为基站之间的定时标准,但移动台要和基站通信就必须先找到目标基站并与之建立时间同步,所以必须对小区进行搜索,以确定哪个小区基站提供通信服务,并与其同步。本论文首先研究了WCDMA小区搜索的三个步骤,即与提供通信服务小区基站的时隙同步、帧同步和捕获主扰码。然后研究了WCDMA所采用的主同步码(分层Golay序列)的特点,对其相关性能进行了仿真,并在此基础上,对同步系统所采用的数字匹配滤波器(DMF)的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两种改进结构,且基于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HDL用FPGA实现,并进行了功能仿真。本论文所研究的数字匹配滤波器已经应用在水上交通安全保障信息系统中(交通部科技开发项目)。

邓洪敏[6](2003)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混沌跳频和功放预失真技术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包括两部分:论文的第一部分讲述了利用混沌跳频技术取得的一些成果。众所周知,设计好的跳频码和在混沌跳频通信系统中实现收发双方的同步是很困难的。近年来,混沌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已经引起很多学者的研究兴趣,混沌具有伪随机、似噪声、宽谱性、容易产生和对初值敏感的特性,用于通信中可以增强系统的保密性。本论文中基于一个简单的分段线性映射设计了混沌跳频码,计算机仿真表明它具有好的平衡特性、汉明相关特性和大的跳频间隔,用于混沌通信系统中是一个好的混沌跳频码。另一方面,自1990年Pecorra 和Carrol 证实了混沌系统的同步以来,文献中已经提出了很多同步方案。本文在这方面所作的工作如下:利用Logistic映射和多层神经网络(MLP),产生了一个混沌跳频序列;设计了一个模糊随机序列并用于混沌跳频通信系统中,来控制收发双方的同步。论文的第二部分,提出了一个新的预失真方案。众所周知,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同时提高功放的效率和电磁频谱的利用率是很重要的但又彼此矛盾的两个因素。一方面,改进功率放大器的效率要求功放是非线性的,另一方面,频谱有效的线性调制方案对功放的非线性很敏感,这些非线性会导致通信系统的性能大大恶化,例如星座歪曲、误码率(BER)特性变差、交调失真和产生相关的不需要的频谱等。因此需要使功放线性化。本论文中,与常规的预失真方法不同,分别用BP神经网络,模糊神经网络以及模糊训练调整神经网络参数的方法实现了功放的预失真。与此同时,通过神经网络的学习和输入与实际输出间的误差校正,此方法不仅能适应功放的模型,也能容忍因温度漂移和元件老化引起的放大器的特性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使用上述方案能够实现功放的自适应预失真。

仵国锋[7](2002)在《WCDMA移动台接收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文中指出本文研究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宽带码分多址(WCDMA)系统移动台(MT)接收的若干关键技术。包括数字匹配滤波器、RAKE接收机、同步电路设计和数字成型滤波器等。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体系结构、基本特征和关键技术。第二部分在对匹配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CDMA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总结的基础上,根据WCDMA系统的信道设置,介绍了一种用于MT接收的时分数字匹配滤波器。第三部分研究了一种基于时分数字匹配滤波器的RAKE接收机。建立了RAKE接收机的系统模型,分析了其工作原理,给出了其实现方案,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种支持宏分集的RAKE接收机的实现原理,同时对工程实现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第四部分研究WCDMA MT接收的同步电路设计。首先分析了相干和非相干延迟锁定环的性能,接着给出了一种DLL跟踪环路的实现方案和一种载波跟踪环路的设计方法。第五部分介绍了一种FIR成型滤波器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蒋良成,缪开济,尤肖虎[8](2002)在《cdma2000扩频相干接收机设计和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针对衰落环境下多径信号的随机变化特性 ,提出了基于能量窗的初始同步方法 ,以及基于能量窗重心的PN码跟踪方法 ,无需对每一延迟路径单独进行处理 ,从而增加了整个扩频接收机在多径衰落环境下的稳健性。本文提出了扩频接收机的一种综合设计方法 ,在较大程度上节省了所需的硬件资源

郭经红,尤肖虎,程时昕[9](2000)在《基于能量窗重心的CDMA跟踪环及其FPGA实现》文中研究说明PN码跟踪是DS -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窗重心 (GEW)的跟踪环 .基于能量窗重心的跟踪环有效地利用了CDMA系统固有的多径分集能力 ,跟踪对象是多径信号 .研究结果表明 ,该跟踪环对有效多径成分进行跟踪具有比单径跟踪更好的性能 .最后考虑了其FPGA实现 .

肖平[10](2002)在《WCDMA中的多用户检测的软件仿真》文中指出由于多径衰落和多普勒扩展的影响,移动无线信道是非平稳的,其时变特征明显。衰落和扩展对任何一种调制技术的误码率都有很强的负面影响,会引起接收端的信号畸变或明显衰落。因此,在通信工程中,信号的检测技术就显得格外重要。基于这点,并结合WCDMA空中接口方案,本文着重讨论了多用户检测技术,并对其中的几种干扰消除算法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和仿真。 首先介绍了本文的背景。 第二章介绍了第三代空中接口的要求,重点阐述WCDMA的特点和协议。 第三章介绍各种多用户检测技术及其性能,重点介绍干扰消除算法及其实用价值。 第四章基于WCDMA协议,运用MATLAB实现上述算法并比较其性能。

二、基于能量窗重心的CDMA跟踪环及其FPGA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能量窗重心的CDMA跟踪环及其FPGA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通信导航融合系统的导航基带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无线定位的起源和发展
        1.1.2 通信导航融合定位技术
        1.1.3 本文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分析
        1.2.1 同源时钟下抗多址干扰的码最优设计研究
        1.2.2 混合码捕获和精细频率估计研究
        1.2.3 信噪比瞬时强波动下的鲁棒跟踪技术研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贡献
    1.4 本文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通信导航融合系统和混合码定位信号设计
    2.1 引言
    2.2 通信导航融合系统
    2.3 同源时钟下的混合码定位信号设计
        2.3.1 伪码的相关性
        2.3.2 通信导航融合信号设计
        2.3.3 定位信号与通信信号之间的干扰分析
        2.3.4 定位信号传播模型
    2.4 导航基带信号处理结构和任务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合码捕获和精细频率估计研究
    3.1 引言
    3.2 信号捕获性能分析
        3.2.1 现有捕获算法比较
        3.2.2 混合码对并行码相位搜索捕获的影响
    3.3 预估参考码相位的连续检测捕获算法研究
        3.3.1 参考码相位的预估计
        3.3.2 基于连续比较检测的码相位确定
        3.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3.4 基于并行快速正交搜索的精细频率估计算法研究
        3.4.1 候选函数的构造
        3.4.2 隐式正交求解残余载波频率
        3.4.3 仿真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噪比瞬时强波动下的鲁棒跟踪技术研究
    4.1 引言
    4.2 跟踪环路性能分析
        4.2.1 跟踪环路结构
        4.2.2 混合码对跟踪环路的影响
    4.3 模糊控制算法辅助下的KF载波跟踪算法研究
        4.3.1 基于KF的三阶PLL模型
        4.3.2 基于KF的二阶FLL模型
        4.3.3 基于KF的二阶FLL辅助三阶PLL模型
        4.3.4 模糊控制算法辅助下的KF载波环路设计
        4.3.5 仿真结果与分析
    4.4 基于泰勒展开的快照重放式伪距测量方法研究
        4.4.1 频带受限下的自相关函数分析
        4.4.2 快照重放式伪距测量方法
        4.4.3 带宽受限下的TDOA估计
        4.4.4 仿真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定位接收机设计和性能测试
    5.1 引言
    5.2 定位接收机整体架构
        5.2.1 定位接收机硬件架构
        5.2.2 定位接收机软件架构
        5.2.3 导航基带处理整体架构
    5.3 实验设备和测试环境
        5.3.1 实验设备
        5.3.2 测试环境搭建
    5.4 定位接收机实际性能测试与算法验证
        5.4.1 定位接收机捕获性能测试
        5.4.2 定位接收机跟踪性能测试
        5.4.3 定位精度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内容总结
    6.2 通信导航融合系统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申请专利目录

(2)导航星座星间链路信号快速捕获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星间链路特点
        1.1.2 星间链路信号体制
        1.1.3 论文应用背景链路结构
    1.2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1 选题依据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3.1 伪码同步技术发展动态
        1.3.2 长码捕获技术发展现状
    1.4 论文结构和内容安排
第二章 星间链路扩频信号模型与接收指标
    2.1 长码捕获技术概述
    2.2 星间链路射频收发结构
        2.2.1 收发结构
        2.2.2 信号收发数学模型
        2.2.3 突发式长伪随机码捕获技术特点
        2.2.4 确定搜索范围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长码捕获算法研究
    3.1 扩频信号捕获流程
        3.1.1 长码捕获基本模型
        3.1.2 影响相关峰值的参数分析
    3.2 搜索策略分析
        3.2.1 时域串行搜索方法
        3.2.2 基于FFT的并行捕获方法
        3.2.3 最优捕获搜索策略评估
    3.3 信号检测性能分析
        3.3.1 捕获概率
        3.3.2 检测量能量累积策略
    3.4 长码捕获算法分析
        3.4.1 双块零拓展(DBZP)捕获法
        3.4.2 均值补偿捕获法
        3.4.3 两种方案分析对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一种改进的长码捕获算法
    4.1 改进算法原理
        4.1.1 基于DBZP和 FFT的时频二维并行搜索方法
        4.1.2 算法原理
        4.1.3 扇形损失及改善方法
    4.2 改进算法性能分析
        4.2.1 虚警概率和捕获门限
        4.2.2 检测概率分析
        4.2.3 捕获门限分析
    4.3 算法仿真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长码捕获算法的FPGA实现
    5.1 总体方案设计
        5.1.1 PC上位机测试序列设计
        5.1.2 硬件平台
        5.1.3 软件平台
    5.2 子模块设计
        5.2.1 码生成模块
        5.2.2 FFT/IFFT模块
        5.2.3 捕获流程控制模块
    5.3 硬件平台实验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3)惯性辅助GPS深组合导航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及必要性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1.3 论文研究的必要性
    1.2 卫星导航系统发展现状与趋势
        1.2.1 GPS导航系统
        1.2.2 GLONASS导航系统
        1.2.3 GALILEO导航系统
        1.2.4 "北斗"导航系统
    1.3 INS导航系统发展现状与趋势
        1.3.1 INS导航系统
        1.3.2 光纤陀螺仪
        1.3.3 石英挠性加速度计
    1.4 卫星/INS组合导航系统发展现状与趋势
        1.4.1 国外卫星/INS组合导航发展现状与趋势
        1.4.2 国内卫星/INS组合导航发展现状与趋势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工作安排和创新点
        1.5.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1.5.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2 光纤IMU设计及SINS数据处理
    2.1 引言
    2.2 光纤陀螺研究与设计
        2.2.1 光纤陀螺原理
        2.2.2 光纤陀螺结构与组成
        2.2.3 数字信号处理及控制电路
    2.3 光纤IMU设计
        2.3.1 系统结构
        2.3.2 系统标定
        2.3.3 对温度漂移的控制
        2.3.4 系统的机械减震
        2.3.5 系统参数指标
    2.4 SINS导航系统设计
        2.4.1 坐标系说明及坐标转换
        2.4.2 捷联惯导系统力学编排
        2.4.3 捷联惯导系统姿态矩阵实时算法
    2.5 本章小结
3 高性能GPS接收机基带技术
    3.1 引言
    3.2 GPS信号的结构与产生
        3.2.1 GPS信号产生与组成
        3.2.2 扩频序列码
        3.2.3 导航电文
    3.3 前端RF射频
        3.3.1 信号预处理
        3.3.2 信号下变频
        3.3.3 A/D量化采样
    3.4 基于时域GPS接收机捕获技术
        3.4.1 接收机时域捕获算法基本原理
        3.4.2 常用时域捕获方法
        3.4.3 改进的捕获方法
    3.5 高性能GPS接收机跟踪技术
        3.5.1 基本锁相环原理
        3.5.2 载波跟踪环设计
        3.5.3 C/A码跟踪环路设计
    3.6 高性能双频及P码捕获与跟踪
        3.6.1 L1-P码的捕获与跟踪
        3.6.2 L2载波及L2-P码的捕获与跟踪
    3.7 本章小结
4 高性能GPS接收机导航定位
    4.1 引言
    4.2 GPS常用时间系统
        4.2.1 常用时间系统定义
        4.2.2 各时间之间的相互转换
    4.3 导航电文的提取与解调
        4.3.1 导航电文传输格式
        4.3.2 bit位的同步与提取
        4.3.3 导航电文的参数解调
    4.4 卫星发射时刻位置、速度计算
        4.4.1 星历参数说明
        4.4.2 卫星位置、速度和加速度信息的获取
        4.4.3 卫星轨道卫星位置等信息的外推算法
    4.5 原始观测量的提取与误差修正
        4.5.1 伪距观测量的提取
        4.5.2 载波多普勒观测量的提取
        4.5.3 观测量精度误差分析
        4.5.4 双频P码对电离层误差修正
        4.5.5 ADR对伪距的平滑
    4.6 导航定位算法
        4.6.1 最小二乘法导航算法
        4.6.2 卡尔曼滤波法导航算法
        4.6.3 最小二乘和Kalman滤波算法比较
        4.6.4 接收机常用的Kalman模型
    4.7 本章小结
5 SINS辅助GPS接收机基带环路技术
    5.1 引言
    5.2 时域捕获技术性能分析
        5.2.1 相干积分对捕获性能的影响
        5.2.2 非相干积分对捕获性能的影响
        5.2.3 两种积分方式的组合捕获
    5.3 SINS辅助捕获技术
        5.3.1 SINS位置辅助确定可视卫星
        5.3.2 SINS速度、姿态辅助减小二维搜索范围
        5.3.3 SINS加速度辅助增加相干积分时间
    5.4 接收机跟踪性能分析
        5.4.1 接收机载波锁相环(PLL)跟踪误差
        5.4.2 接收机载波锁频环(FLL)跟踪误差
        5.4.3 接收机码延迟锁相环(DLL)跟踪误差
    5.5 SINS辅助跟踪技术
        5.5.1 SINS辅助提高跟踪环路动态性能
        5.5.2 SINS辅助提高跟踪环路的抗干扰性
        5.5.3 SINS辅助跟踪环路窄相关技术
        5.5.4 SINS辅助跟踪失锁后重捕
    5.6 本章小结
6 GPS/SINS深组合导航算法
    6.1 引言
    6.2 基于松组合Kalman滤波器的深组合导航算法
        6.2.1 基于松组合Kalman滤波器的深组合导航状态方程
        6.2.2 基于松组合Kalman滤波器的深组合导航量测方程
    6.3 基于紧组合Kalman滤波器的深组合导航算法
        6.3.1 基于紧组合Kalman滤波器的深组合导航状态方程
        6.3.2 基于紧组合Kalman滤波器的深组合导航测量方程
    6.4 基于深组合Kalman滤波器的深组合导航算法
        6.4.1 基于深组合Kalman滤波器的深组合导航测量方程
        6.4.2 基于深组合Kalman滤波器的深组合导航测量方程
    6.5 三种深组合导航滤波器的比较
    6.6 本章小结
7 SINS辅助GPS深组合导航系统实现
    7.1 引言
    7.2 高性能双频GPS接收机实现与测试
        7.2.1 高性能GPS双频双码接收机系统的结构组成
        7.2.2 RF射频前端
        7.2.3 双频双码接收机基带环路设计
        7.2.4 接收机导航定位
        7.2.5 高性能双频接收机软件流程
        7.2.6 接收机动态对比
    7.3 光纤IMU实现与测试
        7.3.1 系统组成结构
        7.3.2 IMU的具体实现与测试
    7.4 惯性辅助GPS/SINS深组合系统实现与测试
        7.4.1 GPS/SINS深组合系统组成
        7.4.2 深组合导航软件流程
        7.4.3 深组合静态试验
        7.4.4 深组合跑车试验
        7.4.5 高动态试验
    7.5 本章小结
8 论文结论与进一步工作设想
    8.1 论文主要研究结论
    8.2 进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着作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学研究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获奖情况

(5)WCDMA系统同步序列的研究及匹配滤波的FPGA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本论文的相关研究工作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WCDMA的同步技术
    2.1 CDMA技术基本原理
    2.2 CDMA系统中的PN码同步原理
        2.2.1 PN码序列捕获
        2.2.2 PN码序列跟踪
    2.3 CDMA系统的发展之一——宽带码分(WCDMA)
    2.4 WCDMA系统的小区搜索
        2.4.1 WCDMA中小区搜索方法
        2.4.2 扰码的实现
    2.5 WCDMA系统的同步序列
        2.5.1 分层序列
        2.5.2 Golay序列
        2.5.3 分层Golay序列
        2.5.4 分层Golay序列与m序列相关性的比较
    2.6 系统开发语言VerilogHDL简介
    2.7 Xilinx公司ISE开发系统
        2.7.1 ISE软件的运行
        2.7.2 FPGA器件的选择
第3章 WCDMA匹配滤波器的实现
    3.1 匹配滤波器原理
    3.2 传统匹配滤波器的结构
    3.3 WCDMA系统中匹配滤波器改进结构
        3.3.1.WCDMA主同步信道的帧结构
        3.3.2.主同步码(PSC)的特点
        3.3.3.匹配滤波器的一种改进结构
        3.3.4.另一种改进结构
    3.4 过采样率和量化比特对匹配滤波器性能的影响
        3.4.1 采样率对匹配滤波器的影响
        3.4.2 量化比特数对匹配滤波器的影响
    3.5 WCDMA匹配滤波器的实现
        3.5.1 串/并转换
        3.5.2 子匹配滤波器
        3.5.3 平方器
        3.5.4 24bit加法器
        3.5.5 峰值检测器
第4章 总结与展望
    4.1 论文工作总结
    4.2 今后工作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生履历

(6)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混沌跳频和功放预失真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 论
    1.1 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
    1.2 扩频通信的原理
        1.2.1 扩频通信的目的和分类
        1.2.2 直扩和跳频的优缺点
        1.2.3 跳频通信技术的发展
    1.3 混沌及其在现代通信中的应用
        1.3.1 混沌的定义和性质
    1.4 功放的非线性和线性化技术
        1.4.1 前馈线性化技术
        1.4.2 反馈线性化技术
        1.4.3 LINC技术
        1.4.4 预失真技术
    1.5 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
    1.6 论文的结构
    1.7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混沌跳频的无线传输技术
    2.1 引言
    2.2 跳频通信系统的模型
        2.2.1 跳频通信的扩频增益
        2.2.2 跳频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2.2.3 跳频通信系统的误码率
    2.3 跳频序列
    2.4 混沌跳频序列
    2.5 混沌跳频技术
    2.6 调制方式
    2.7 跳频CDMA和跳频OFDM
        2.7.1 CDMA的信号和模型
        2.7.2 跳频CDMA
        2.7.3 OFDM的信号和模型
        2.7.4 跳频OFDM
    2.8 本章结语
第三章 混沌跳频序列的构造和混沌跳频系统的同步
    3.1 混沌序列
    3.2 一种新的混沌序列设计
        3.2.1 混沌序列的特性分析
        3.2.2 仿真实验
        3.2.3 本节小结
    3.3 混沌跳频系统的同步
        3.3.1 同步的理论基础
        3.3.2 混沌系统的同步
        3.3.2.1 Lyapunov指数
    3.4 模糊控制下的混沌跳频系统的同步
        3.4.1 引言
        3.4.2 模糊控制
        3.4.2.1 模糊控制器
        3.4.2.2 变量的模糊集
        3.4.2.3 模糊化
        3.4.2.4 模糊规则
        3.4.3 模糊随机序列发生器
        3.4.4 Logistic混沌系统的混沌同步方法
    3.5 本章结语
第四章 混沌跳频系统的性能
    4.1 引言
    4.2 混沌跳频系统和常规跳频系统的性能比较
        4.2.1 常规的跳频序列
        4.2.2 两种跳频通信系统的性能比较
    4.3 混沌跳频序列的神经网络实现
        4.3.1 神经网络方法
        4.3.2 混沌跳频序列的实现
    4.4 FPGA的实现
第五章 射频功率放大器非线性对传输信号的影响分析
    5.1 引言
    5.2 非线性的起源
    5.3 交调失真和谐波失真
    5.4 交叉调制
    5.5 对幅度特性和相位特性的影响
        5.5.1 功率放大器的模型
        5.5.2 星座图
    5.6 几种预失真补偿方法的介绍
        5.6.1 多项式方法
        5.6.2 数字预失真方法
        5.6.3 伏特拉级数法
    5.7 本章结语
第六章 几种新的预失真技术的研究
    6.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功放自适应预失真
        6.1.1 引言
        6.1.2 预失真功放
        6.1.3 BP神经网络
        6.1.4 仿真实验
        6.1.5 本节小结
    6.2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自适应预失真功放
        6.2.1 引言
        6.2.2 模糊神经网络(FNN)的构造
        6.2.3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功放预失真器
        6.2.4 对系统的仿真实验
        6.2.5 本节小结
    6.3 使用具有模糊控制的改进神经网络的功放自适应预失真
        6.3.1 引言
        6.3.2 信号和功放的预失真模型
        6.3.3 基于ANN和模糊逻辑的预失真器
        6.3.4 仿真实验
        6.3.5 本节小结
    6.4 本章结语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7.1 总结
    7.2 将来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7)WCDMA移动台接收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发展
    §1.2 第三代移动通信体系结构及其基本特征
    §1.3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1.4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数字匹配滤波器在WCDMA系统中的应用
    §2.1 匹配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2.2 匹配滤波器在CDMA系统中的应用
    §2.3 WCDMA的三步小区搜索
    §2.4 一种用于WCDMA的时分数字匹配滤波器
    §2.5 结语
第三章 一种基于匹配滤波器的RAKE接收机
    §3.1 前言
    §3.2 系统模型
    §3.3 信道估计和多径搜索
    §3.4 相干解调和RAKE合并
    §3.5 支持宏分集的RAKE接收机
    §3.6 结语
第四章 一种WCDMAMT的同步电路设计
    §4.1 前言
    §4.2 码片跟踪环路
    §4.3 载波跟踪环路
    §4.4 结语
第五章 一种FIR数字成型滤波器的设计和实现
    §5.1 引言
    §5.2 系统原理框图
    §5.3 FIR滤波器的设计
    §5.4 FIR滤波器的FPGA实现
    §5.5 结语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8)cdma2000扩频相干接收机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总体设计
3 功能
4 结束语

(10)WCDMA中的多用户检测的软件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前言
    1.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无线接口的特点
    1.2 WCDMA的主要特点
    1.3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W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上行物理信道
    2.1 协议结构
    2.2 多址接入
    2.3 信道编码和交织
    2.4 调制和扩频
    2.5 上行专用物理信道的帧结构
    2.6 上行专用物理信道(DPDCH和DPCCH)的扩频和调制
        2.6.1 概述
        2.6.2 上行链路专用物理信道(上行DPDCH/DPCCH)
        2.6.3 OVSF码的产生
        2.6.4 码的分配
        2.6.5 扰码
        2.6.6 调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用户检测技术
    3.1 概述
    3.2 CDMA通信系统中传统的检测技术
    3.3 多用户检测
        3.3.1 最优多用户检测
        3.3.2 次优多用户检测
        3.3.2.1 线性检测
        3.3.2.2 干扰消除检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仿真模型及结果分析
    4.1 仿真时的简化
    4.2 发射部分
    4.3 信道部分
    4.4 RAKE接收机
        4.4.1 RAKE接收机的原理
        4.4.2 RAKE接收机的实现
        4.4.2.1 捕获部分
        4.4.2.2 捕获后的工作
        4.4.2.3 合并
        4.4.2.4 信道参数的估计
    4.5 重建部分
    4.6 抵消部分
    4.7 只用RAKE接收机接收的算法(RAKE)
    4.8 串行干扰消除算法(SIC)
    4.9 并行干扰消除算法(PIC)
    4.10 部分并行干扰消除算法(PPIC)
    4.11 分组部分并行干扰消除算法(GPIC)
    4.12 较多的分组部分并行干扰消除算法(GGPIC)
    4.1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基于能量窗重心的CDMA跟踪环及其FPGA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通信导航融合系统的导航基带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 莫君. 北京邮电大学, 2019
  • [2]导航星座星间链路信号快速捕获技术研究[D]. 李嘉豪.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1)
  • [3]惯性辅助GPS深组合导航系统研究与实现[D]. 胡锐. 南京理工大学, 2010(07)
  • [4]MIMO多径信道的一种下行捕获方法及其FPGA实现[A]. 王思娴,衡伟. 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 2006
  • [5]WCDMA系统同步序列的研究及匹配滤波的FPGA实现[D]. 刘兆霆. 大连海事大学, 2005(08)
  • [6]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混沌跳频和功放预失真技术研究[D]. 邓洪敏. 电子科技大学, 2003(01)
  • [7]WCDMA移动台接收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 仵国锋.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02(01)
  • [8]cdma2000扩频相干接收机设计和实现[J]. 蒋良成,缪开济,尤肖虎. 电信科学, 2002(04)
  • [9]基于能量窗重心的CDMA跟踪环及其FPGA实现[J]. 郭经红,尤肖虎,程时昕.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01)
  • [10]WCDMA中的多用户检测的软件仿真[D]. 肖平. 电子科技大学, 2002(02)

标签:;  ;  ;  ;  ;  

基于能量窗重心的CDMA跟踪环及其FPGA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