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汉字的修辞功能

论汉字的修辞功能

一、略论汉字的修辞功能(论文文献综述)

王艺臻[1](2021)在《汉语字谜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汉语字谜是以单个汉字为谜底的谜语。字谜的谜面根据汉字音、形、义某一方面的特征,对谜底汉字的间架结构进行了生动多样的描述。针对字谜的语义理解与建构有多种解读,本文采用非字面语言视角来探讨字谜的语义理解机制,将字谜看作一种非字面语言形式,并将谜面的常规语义定义为字谜的字面义,解谜所需的特殊语义定义为字谜的非字面义。字谜既具有非字面语言形式的普遍特征,又在以下两点上显着区别于其他非字面语言类型。第一,字谜的非字面义分别置于谜面与谜底之中,谜面所蕴含的非字面义呈中介作用,点明了解谜的具体规则,将谜面与谜底进行桥接;谜底则是非字面义的最终载体,依据“中介”所提供的规则而形成。谜面中的非字面义“中介”是破解字谜最为关键的线索。第二,字谜的非字面义在本质上属于元语言意义,解谜者需要从元语言范畴上将整字、笔画、部件看作二维平面事物进行切分与重构,才能够顺利获取谜底。以上两点充分体现了字谜作为非字面语言的认知特殊性与复杂性。当前语言学界对字谜的探索几乎均是理论型研究,很难科学直观地表明字谜的在线加工机制;心理学界虽然有一些涉及字谜的实证研究,但几乎均是把字谜当作工具来考察顿悟现象,并未将其视为一种语言现象加以解读。因此,关于汉语字谜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尚有许多亟待解决的疑问。本研究主要关注字形字谜与意会字谜。字形字谜需要猜谜者增损离合谜面汉字的形态结构以得到谜底(如“又进村中——树”),意会字谜则是把谜面关键字词同义替换为谜底汉字的构字部件(如“所托非人——魏”)。通过比较两者在构造与理解上的异同,我们可以全面且深入地探究字谜的认知加工机制。本博士论文共有两个研究目标:其一是厘清汉语字谜加工的动态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其二是构建汉语字谜理解的动态加工模型。对研究目标一的探究基于实验一至实验四。前三个实验均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其中实验一无启动条件,目的是考察字谜的语义通达进程,并明确字谜认知加工过程的不同阶段;实验二提供了字面语境与非字面语境,探讨不同语境如何制约字谜的语义通达进程;实验三提供了两种启发程度不同的原型字谜,研究原型启发效应如何推进字谜的语义通达进程;实验四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试图发现字谜加工中不同阶段所涉及的神经活动。结果发现,字谜加工中必须首先提取谜面高凸显的字面义,随后才能推理得出解谜所需的低凸显的非字面义。具体来看有三个阶段:(1)字面义加工阶段,即谜面常规义解读阶段。在这一阶段,字谜类型、语境类型等因素不会对加工产生影响,所诱发的神经活动也比较相似,原因在于字谜的谜面通常属于生活中常见的四字短语,认知个体此时仅需展开简单的直义语言加工。(2)字面义与非字面义的竞争阶段。在这一阶段,非字面语境及原型启发条件能够显着推进非字面义的通达,但字面语境可能会阻碍非字面义的通达。(3)非字面义加工阶段,即谜底非常规义获取阶段。这一阶段包括对谜面中非字面义“中介”的确认,以及作为非字面义“载体”的谜底的形成。结果还发现,字谜难度越高,或语境强度越低,从字面义到非字面义“中介”的言语推理过程就越困难,反映语义可预测性程度(N400成分)与语义整合难度(LPC成分)的脑电成分的波幅就越大;而一旦确定了非字面义“中介”,从“中介”到“载体”的空间推理则比较简单,认知个体往往能够顺利地从“中介”过渡到“载体”,各种影响因素几乎不会再对解谜的结果产生影响。通过对两种字谜的认知神经机制进行比较,本研究进一步证明了意会字谜的加工难度高于字形字谜,具体体现在意会字谜的言语推理过程难于字形字谜,前者的非字面义通达晚于后者,前者的原型启发效应弱于后者。研究目标二的实现以研究目标一为基础。我们基于相关理论,综合了过往文献与本研究中的所有实验结果,在博士论文最后提出了字谜理解的动态加工模型,阐释了字谜认知加工的动态进程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关联与互动作用,不仅对汉语字谜这种语言现象本身进行了更为透彻的解析,而且为非字面语言认知研究与人类语言的理解机制研究提供了更为深入、全面的视角。

张越君(Truong Viet Quan)[2](2021)在《越南歌谣中的汉越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汉越语是汉语和越南语长期接触的产物,是越南语的有机组成部分。越南语中借入的部分汉语,受越南语言和文化的影响,语音、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均发生了变化,本文以越南歌谣中的汉越语为研究对象,来考察上述诸变化。越南歌谣是越南口头文学最典型的体裁之一,其内容众多、题材丰富、形式特殊,是越南传统文化的象征。越南歌谣中存在大量汉越语,《越人歌谣宝库》中一共有16098首歌谣,有12628首歌谣都出现了汉越语,占比78.4%。将越南歌谣作为研究汉越语的材料,一方面能够重新界定汉越音、汉越语以及越南语中汉语借词的历史层次,指出汉越语构造特点、语义特征以及语用价值,从中找到汉越语的变化规律;另一方面阐述作为越南语书面语的汉越语在越南民间口头诗歌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明为何汉越语是越南语中的一种特殊语言,并且说明中国语言文化对越南歌谣的影响。在语音方面,中古汉语传入越南后就已产生变化,中古汉语语音的变化包括声、韵、调三方面,三者的变化不是同时、同步发生的。在中古汉语语音向如今的汉越音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汉越音中留下了一些变化痕迹,越南语中方言汉越音和越化汉越音体现出这一演变过程。这些痕迹表明汉语南方方言(粤语)对汉越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构造方面,汉语词汇进入越南语后,受越南语语言内部规律的支配,或多或少都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汉语“越化”程度的高低,越南人在汉越语素的基础上使用倒序或换改汉越语的语素的方法来构成新词,也按汉语或越南语语序构成新词。汉越语的构造并非固定不变,汉越语也随着越南文化、越南语内部规律以及歌谣的内部要求而灵活变化。在语义方面,汉语进入越南语后,有些汉语源语的语义产生变化,其变化的原因是中越文化还存在一些不同之处,汉语进入越南语后,为了适应越南文化则产生变化;另一个原因是越南语的同义现象使得汉语的语义产生变化。汉越语语义变化常表现为缩小汉语源语的语义或者改变汉语源语的意义,这也改变了汉越语的语体色彩。越南歌谣中汉越语产生新义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词汇隐喻和词汇转喻,另外,在社会背景和具体语境中,越南人可能会对汉语产生误解,误解之后的意义成为汉越语的新义。汉越语虽然还保留汉语源语的语境表征意义,但它主要象征美好、素雅的形象。越南歌谣存在大量汉越语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越南深受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的影响;二是中国文学也对歌谣体式有着深刻的影响;三是汉越语在越南歌谣中还有修辞及语用价值。汉越语能为越南歌谣添加庄重、素雅的色彩,增加歌谣的概括性、抽象性和含蓄性,也可以体现歌谣的礼貌原则和隐含会话含义等。本文全面考察越南歌谣中汉越语在语音、构造、语义、修辞及语用等方面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汉越语与非汉越语之间的区别,指出汉越语上述诸变化的规律,为汉越语研究理论提供了新视角,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研究的不足。

李佳[3](2021)在《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的多维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语言”与“人”的问题是语言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人既是认知世界与使用语言的主体,也可作为被研究的客体。“人”这一对象是复杂的、多维的,故有必要从不同学科对其进行更全面的研究与阐释,本文则是从语言学视角对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进行的对比研究。本文以“观念分析法”为基础,从多个维度对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包括对“человек/人”的词源追溯与历时释义,共时维度下对其进行的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分析,认知维度下对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的原始域解读等。本文研究目的在于力求以俄汉“语言中的人”为语料基础,充分展现俄汉“人的语言形象”,并以该两语言形象为对比分析的依据,深入探究俄汉民族“文化中的人”与“自我认知中人”的异同,并进一步诠释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所涉及的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世界等问题。

陈秋贤[4](2021)在《越南寺庙汉字楹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楹联这种短小精悍的文体,无论在中国还是深受汉文化影响的越南,都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是普通民众喜闻乐见的文体。在中国,楹联已经深入到千家万户及各行各业,历代创作的大量楹联得以保留,成为宝贵的文化资源。越南由于受到中国楹联文化的影响,历来就有创作楹联的习俗,因此越南也保留了大量的汉字楹联。这些汉字楹联是越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越南寺庙中处处可见的汉字楹联,是研究越南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料。本研究是在借鉴了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越南汉字楹联的进一步调查和整理,希望能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中越两国的楹联文化,为中越两国的文化交流做一些贡献。本文一共包括八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本研究选题的缘起,中国和越南楹联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价值等问题。第二部分是对中国和越南楹联进行的概述,分别介绍了中国和越南楹联的概念、名称、发展、分类等基本问题。第三部分是比较中国和越南寺庙汉字楹联的规则,从比较研究的角度,从对仗、平仄、修辞、来源、张贴等几个维度,探究了中越寺庙楹联的异同。第四部分主要探讨了越南汉字楹联的功能,主要包括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装饰美化功能。第五部分是越南寺庙汉字楹联的文化观照,主要探究了蕴含在越南寺庙汉字楹联后面的文化内涵。第六部分是越南寺庙汉字楹联异体字考,整理归纳了越南寺庙汉字楹联中存在的大量异体字,为中国的俗字、异体字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第七部分是越南河内市寺庙汉字楹联汇编。第八部分结论,指出楹联在中越两国文化中的重要性,并希望这个文化遗产在中越两国能够得以继续保留和延续下去。

黄琰[5](2020)在《目的论视角下韩语国际政治新闻汉译研究 ——以《东亚日报》语料为例》文中提出新闻翻译是一项跨国跨文化的信息传递行为,其目的不是为了让受众领略原文之感性美,而是要将原文内含的信息成功地传递给受众并被他们接受。故新闻翻译必须要从目标受众的角度入手,呈现出符合目标受众阅读习惯的译文,以使信息传递的效率最大化。新闻翻译的这一诉求与目的论存在一种隐形的联系。目的论打破了传统的翻译“等值论”,将译文的功能突显出来,提出“翻译是一种交际行为”,该行为的目的决定了整个翻译过程,而目标受众对译文的交际需求则是决定翻译目的的重要因素。由此看出,新闻翻译与目的论都重视目标受众的需求,将译文的交际功能放在首位,两者的核心要义是共通的。本论文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采用韩语国际政治新闻及其汉译文本为研究对象,从词汇、句法、修辞、语篇四个层面分析韩语国际政治新闻如何汉译,并进一步探讨作用于翻译过程的影响因素。其中,词汇层面对专有名词、外来词、缩略词的翻译进行重点分析,并探讨词性转换的翻译方法;句法层面的翻译分析包括句式结构、句中时态及语态的翻译;修辞层面首先阐明韩语国际政治新闻的修辞特色,而后提出修辞的翻译方法;语篇层面着眼新闻全局,讨论新闻的全译、摘译和编译。在影响因素的论述部分,从‘文化’和‘读者’两方面探索作用于译文生成的影响因素。经过分析研究,笔者认为目的论对于指导韩语国际政治新闻的翻译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并得出以下结论:韩语国际政治新闻翻译中,为使译文满足目标受众的阅读需求,完成传递信息的任务,达到交际目的,针对局部视角下的词汇、句法和修辞可灵活采用包括直译、意译、增译、分译、释译等在内的翻译方法,针对整体视角下的语篇则可选取全译、摘译、编译的处理方法。在决定上述翻译方法的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两国政治文化与新闻文化差异对新闻翻译的影响,同时也不可忽视目标读者的期待视野、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之间认知差异的作用。

李铮[6](2020)在《基于符号学的汉字创意设计修辞方法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将以符号学为重要指导开展对汉字创意设计的应用性研究,结合中西方文学修辞,探讨汉字创意设计中的修辞行为。以符号学的角度来看,汉字创意设计研究的重点是阐释设计过程,涉及到视觉符号的选取和组合。符号的选取决定着创意的内容和意义,符号的组合形式决定着创意的视觉表现,一个完整的汉字创意设计思路离不开内容与形式的构建。在汉字创意设计领域引入修辞的概念,能进一步了解设计行为和创作规律,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修辞行为探讨则是剖析创意设计过程的直接途径。由于形式与内容是相互依存难以剥离的关系,相关理论研究上会出现基本概念和原理模糊不清的情况,明明是形式语言却很容易错位到意义层面,为了使汉字创意设计中的设计修辞能够进行合理的划分,本研究在形式与内容上分别进行了设计修辞的阐述。意义修辞是符号意谓的逻辑联系,形式修辞是符号质料的空间联系,汉字创意设计修辞研究就在此基础上展开。本研究中搜集有上百种汉字创意设计案例,从意义和形式两个方向归纳分析出常用修辞类型,相继得出意义修辞与形式修辞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出汉字创意设计规律。其中意义修辞包含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两大类,积极修辞又包含具体的六种修辞,分别是隐喻、提喻、换喻、讽喻、示现、双关;形式修辞共有七类修辞格,分别是镶嵌、比拟、借代、摹状、析字、移就,部分修辞又细分出几种下位修辞格。通过获悉汉字创意设计修辞方法,可以培养汉字设计者的修辞思维,全方位的深刻把握汉字设计的内部构成规律,对创意来源能够有清晰的认识和思路的拓展,对设计行为具有启发价值和指导意义。

张雅琪[7](2020)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文化教育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汉字是一种书写符号,是一种语言交际符号,它是中华民族先祖们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载体。而汉字和中华文化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汉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汉字文化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为了传播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汉字文化教育就显得很有必要,高中生作为传播优秀文化的一份子,也应在语文学习中加强对汉字文化的学习,同时,教师要正确认识汉字的文化内涵,要积极挖掘汉字文化的教育价值。本论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式来分析此论题,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文化教育问题进行阐述,通过结合相关的理论基础,并结合笔者实际教学经验,用具体的案例来展现教学中的汉字文化教育问题,并试图探寻出应对汉字文化教育问题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论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绪论,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同时对“汉字文化”进行文献综述,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国内汉字文化研究现状:一是对汉字文化的理论研究,二是对汉字文化教育的研究。其次,第二部分首先是从造字方式、用字过程、教字环节三个角度分析了汉字、文化与教育的关系,再是分析了汉字文化的本质内涵和外在形态,以及作为语文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汉字文化教育。第三部分阐述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汉字文化教育实施的可行性,从识字解字、鉴字品字、用字炼字视角阐述实施的必要性,再从诠释生字新词、赏析妙言金句、修饰粗言淡语、落实汉字文化专题四个方面阐述实施的可能性,最后从实施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前提阐述实施的可行性。第四部分着重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汉字文化教育实施的路径和方法。这也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主要是以训诂学、修辞学、语用学和教育学原理为理论依据,结合高中教学案例,来实现汉字文化教育。

杨城[8](2020)在《基于MMR的新时代微博广告语言监测研究》文中提出将新浪微博广告语言作为监测研究的对象,把时间范围限定在新时代以来,利用社会语言学抽样调查的方法,建立近万条的广告语言资源库。通过广告语言监测旨在发现广告语言目前存在的问题,了解新时代广告语言的形式特点,总结新时代广告语言内容规律,明确哪些广告语言类型能够吸引消费者注意,在促进语言经济学研究的同时,争取为领域语言的研究树立研究范式。对广告语言形式、内容进行监测,首先形式监测包括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五个方面。其次内容监测包括热点话题、文化因素、语言舆情三个方面,各方面均辅以相应的广告语言例子进行说明。在广告语言形式监测和内容监测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广告语言文本监测模型并进一步构建新时代广告语言多模态监测模型,并尝试进行基于模型的广告语言监测个案分析。最后综合全篇,对广告语言监测功能从国家、社会、学术三个层面进行了总结。研究主要采用MMR混合研究方法,配合语言资源库的方法、模型化的方法、研究整合的方法和对比的方法完成对语料的整合、分析、对比。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软件分词准确度和质化软件操作熟练度等问题,使得广告语言监测研究范围和整体精准度受到了一定的局限。研究首先发现了新时代以来,我国广告语言研究处于波动前行的状态,国内和国外的广告语言研究都面临着研究群体少且不稳定,研究导向分散,研究创新不足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新时代微博广告语言在形式和内容上丰富多样、特色鲜明、语言活力旺盛。研究还表明合理运用修辞、名人效应、文化因素、热点话题且与产品贴合度高的多模态广告语言更受消费者欢迎,能够起到促进消费的作用。另外,本研究构建的广告语言文本监测模型和新时代广告语言多模态监测模型,对今后的语言监测研究起到了借鉴作用。新时代广告语言监测研究是融媒时代、“一带一路”和“互联网+”形势下,小规模真实活态汉语文本研究的又一有益尝试。在理论价值上,广告语言监测有利于促进领域语言学理论和实践,促进更加广泛的跨学科语言研究,服务“一带一路”和“互联网+”,增强国家广告语言能力,展示中国形象和语言文化自信。在现实意义上,广告语言监测既有检视又有展望,有利于为相关机构提供决策数据支持;广告语言涉及语言经济学,可以助力语言脱贫减贫工作,真正打赢脱贫决胜战。

袁耀辉[9](2019)在《《通俗常言疏证》及其所录通俗词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俗常言疏证》是近代一部收集资料丰富的民俗语言珍惜文献,按内容分为四十卷,包括重复记录共计5978条,具有重要的语言学研究价值。目前,以《通俗常言疏证》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并不多见,缺乏具体细致的描写和研究。基于此,本文主要从词汇学和民俗语言学的视角对该书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通俗常言疏证》主要通过列书证的方式以考证当时的“通俗常言”,为我们进行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等熟语以及俗语词研究留下了珍稀的文本。书中还辑录了在我们今天看来熟语性程度不强的结构成分。论文在行文中采用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分类的方法以及列疏证的研究方法,力图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通俗常言”进行直观具体地解读。民俗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是指导论文研究的基本理论,同时参考词汇学、民俗学、词典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研究现状、选题缘起、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等进行了介绍。正文部分共计七章。第二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进行概述。第一节主要对该书作者孙锦标生平及学术成就进行介绍。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编纂体例进行介绍。第三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训释方式进行介绍。第四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引证文献进行分析。第五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词条特征进行阐述。第六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与明清俗语辞书的关系进行阐述。第三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概貌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从来源上对《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进行考察。第二节主要从内容上对《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进行考察。第三节主要从音节上对《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进行考察。第四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俗语词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对俗语词的概念进行阐述。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的词义类聚进行分析。第三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的构词法进行分析。第四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词源进行考释。第五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熟语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对熟语的来源、品类和特点进行阐述。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成语进行研究。第三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谚语进行研究。第四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惯用语进行研究。第五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俗语进行研究。第六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歇后语进行研究。第七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格言进行研究。第六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特殊词语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的特殊词语的结构类型进行分析。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辑录特殊词语的语义进行分析。第七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新词新义进行研究。第一节主要对新词进行研究。第二节主要对新义进行研究。第八章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研究价值进行分析。分两节。第一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语言学价值进行阐述。第二节主要对《通俗常言疏证》的文化学价值进行阐述。第九章为结语,主要对论文研究的内容、创新之处、研究的不足以及后续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阐述。

杜氏虹[10](2019)在《汉越语含“吃/食”四字格成语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越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越南虽然深受中国方方面面的影响,但两个民族在传统文化、生活方式、节日习惯、宗教信仰仍然存在着不同之处。因此他们对同一个事物的认识也有所不同,产生了两国之间不同的语言、文化、习俗。成语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语言单位,它还记录了极为丰富的文化信息,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成语研究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其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探究更是一个热门话题。根据笔者调查发现,含“吃/食”字成语的研究目前仍然很少,前人学者分别从语义、语法、语用、文化单方面进行分析。综合多角度探究汉语含“吃/食”字成语,并将其与其它语言进行对比研究几乎没有人做过。越南语含“(?)n/th(?)c”成语的研究情况亦是如此。在借鉴词汇学、语法学、修辞学、文化语言学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同时翻阅与参考前辈们的研究成果,笔者采用了定量法、定性法和对比法等研究手段,全面地、详细地对汉越语含“吃/(?)n/食/th(?)c”四字格成语在来源、语义、语法、语用等方面的异同进行分析对研究,便于成语的理解与运用。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可以深化汉越成语对比研究、丰富汉越语言对比研究,而且还能帮助我们对中越文化的异同有更深入的了解,有助于语言教学、语言翻译和词典的编纂。本文除了前言、目录、参考文献、结语与后记之外,共有五章。首先是综述前人对汉越成语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对汉越成语语言学本体研究、汉越成语应用方面研究(包括翻译、语言教学等方面)、汉越成语对比研究、“吃/(?)n/食/th(?)c”以及含这四字的成语研究。第二章内容为追溯汉越含“吃/(?)n/食/th(?)c”四字格成语的来源。第三章笔者基于中国符淮青先生和越南黄文行先生对成语语法结构的分类,综合分析汉越含“吃/(?)n/食/th(?)c”四字格成语法结构,并做出详细的对比。第四章探析“吃/(?)n/食/th(?)c”四者的词源,并分析汉越含“吃/(?)n/食/th(?)c”四字格成语的透明度。同时阐述这两种成语的引申义,然后对比分析找出这两者之间的异同。第五章对比分析两种成语在其内部结构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段。研究结果表明,“吃”由“食”演变而来;“(?)n”是一个纯越南语动词,而“th(?)c”又是一个汉越词(从汉语借用而来的词)。“th(?)c”词性不限于动词,但作为动词时,它与“(?)n”是一对纯越南词-汉越词,意义上有一定的关联。另外,汉越含“吃/(?)n/食/th(?)c”四字格成语在语法、语义、修辞上存在众多异同。就语法结构而言,虽然两种成语语法结构的命名上有差别,但本质上有很多相似点,如:汉语的并列式成语、主谓式成语、动补式成语分别与越南语的对称成语、主谓结构非对称成语、动词短语非对称成语相似;就语义认知角度来讲,它们共同映射到同一个目标域,但映射到的内容有所不同;就修辞方面来说,两种成语都使用了反复、夸张、比喻、借代、对偶五个经典的修辞格,同时也有综合运用修辞格的用法,但不同之处在于汉语比越南语多了排比和比拟这两种修辞格。到目前为止,笔者还没找到汉越含“吃/(?)n/食/th(?)c”四字格成语的相关研究或综述。因此希望这项研究能为汉越语言对比研究做出一些贡献。

二、略论汉字的修辞功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略论汉字的修辞功能(论文提纲范文)

(1)汉语字谜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字谜的界定与分类
    1.3 研究目标与问题
    1.4 研究方法与路线
    1.5 研究意义
    1.6 论文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汉语字谜的语义理解与建构
        2.1.1 语法修辞视角
        2.1.2 概念整合视角
        2.1.3 关联理论视角
        2.1.4 认知拓扑视角
        2.1.5 非字面语言视角
    2.2 汉语字谜理解的实证研究
        2.2.1 字谜认知加工的动态进程
        2.2.2 字谜认知加工中的语境效应
        2.2.3 字谜认知加工中的原型启发效应
        2.2.4 字谜认知加工中的神经活动与神经表征
    2.3 本章小结
3 理论基础与研究手段
    3.1 理论基础
        3.1.1 基于“加工阶段”的非字面语言理论与创造性思维四阶段理论
        3.1.2 基于“凸显度”的非字面语言理论
    3.2 研究手段
        3.2.1 眼动追踪技术
        3.2.2 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
    3.3 实验材料评定及汉语字谜库创建
        3.3.1 字谜初选
        3.3.2 字谜谜面的规约度评定(预实验a)
        3.3.3 字谜的主客观难度与合理性评定(预实验b)
        3.3.4 字谜启动语义的评定(预实验c)
        3.3.5 原型字谜与干扰字谜的主客观启发程度评定(预实验d)
        3.3.6 字谜匹配选项的评定(预实验e)
    3.4 本章小结
4 实验一: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语义通达进程的眼动研究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设计
        4.2.2 实验被试
        4.2.3 实验材料
        4.2.4 实验仪器
        4.2.5 实验流程
        4.2.6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行为数据
        4.3.2 眼动数据
    4.4 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的语义通达
        4.4.1 字谜加工中语义通达的三个阶段
        4.4.2 字谜类型对字谜语义通达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实验二: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语境效应的眼动研究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方法
        5.2.1 实验设计
        5.2.2 实验被试
        5.2.3 实验材料
        5.2.4 实验仪器
        5.2.5 实验流程
        5.2.6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行为数据
        5.3.2 眼动数据
    5.4 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的语境效应
        5.4.1 字面语境对字谜语义通达的阻碍作用
        5.4.2 非字面语境对字谜语义通达的促进作用
        5.4.3 字谜加工中语境效应的理论阐释与反思
    5.5 本章小结
6 实验三: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原型启发效应的眼动研究
    6.1 实验目的
    6.2 实验方法
        6.2.1 实验设计
        6.2.2 实验被试
        6.2.3 实验材料
        6.2.4 实验仪器
        6.2.5 实验流程
        6.2.6 数据处理
    6.3 结果与分析
        6.3.1 行为数据
        6.3.2 眼动数据
    6.4 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的原型启发效应
        6.4.1 原型启发效应对字谜语义通达的催化作用
        6.4.2 不同原型类型的具体启发效果
        6.4.3 字谜难度对原型启发效应的影响
        6.4.4 对“低凸显假说”理论的反思
    6.5 本章小结
7 实验四: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神经活动的ERP研究
    7.1 实验目的
    7.2 实验方法
        7.2.1 实验设计
        7.2.2 实验被试
        7.2.3 实验材料
        7.2.4 实验流程
        7.2.5 脑电记录与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行为数据
        7.3.2 脑电数据
    7.4 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的神经活动
        7.4.1 字谜加工中不同阶段的神经活动及本质特征
        7.4.2 字谜类型与启动类型对字谜神经加工的影响
    7.5 本章小结
8 汉语字谜的认知神经加工特征
    8.1 汉语字谜的一般认知特征
        8.1.1 非字面义的二重性特征
        8.1.2 非字面义的元语言特征
        8.1.3 语义通达的分步加工特征
        8.1.4 语境制约下的低凸显性特征
        8.1.5 原型启发下的快速解码特征
    8.2 字形字谜与意会字谜的认知神经加工比较
        8.2.1 意会字谜的言语推理过程难于字形字谜
        8.2.2 意会字谜的非字面义通达晚于字形字谜
        8.2.3 意会字谜的原型启发效应弱于字形字谜
    8.3 字谜与其他非字面语言形式的认知神经加工异同
        8.3.1 与其他低规约度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异同
        8.3.2 与中规约度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异同
        8.3.3 与高规约度非字面语言认知加工的异同
        8.3.4 在“汉语非字面语言规约层级递进模型”的位置
    8.4 本章小结
9 结论
    9.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9.1.1 厘清汉语字谜认知加工中不同阶段的特点
        9.1.2 构建汉语字谜理解的动态加工模型
    9.2 本研究的创新点
    9.3 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字谜自身指标的量化
    附录2:两种语义启动项的量化
    附录3:三种配对字谜的启发量
    附录4:三类选项(除正确选项外)的相关量化
    附录5:练习材料及填充刺激
    附录6:实验一至实验四的指导语
    附录7:眼动与ERP实验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2)越南歌谣中的汉越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缘由
    0.2 研究现状
    0.3 研究对象及内容
    0.4 研究目的及意义
    0.5 研究方法
    0.6 语料来源
    0.7 论文的创新点
第一章 从歌谣中的汉越语看汉语借词历史层次
    1.1 中越语言接触的历史
        1.1.1 汉语汉字在越南的传播
        1.1.2 从越南歌谣看中越语言接触
    1.2 汉越语的界定
        1.2.1 汉源词与汉越语的关系
        1.2.2 汉越音与汉越语的关系
        1.2.3 汉越语的定义
    1.3 越南语中越化汉越语层
        1.3.1 汉语借词的历史分期
        1.3.2 从汉越语看汉越音系
        1.3.3 越化汉越音
        1.3.4 越南语中汉语方言借词的归属
        1.3.5 越南歌谣中汉越音的变体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越南歌谣中汉越语的构造特点
    2.1 汉越单纯词与汉越合成词的构词特点
        2.1.1 汉越语素
        2.1.2 汉越单纯词
        2.1.3 汉越合成词
    2.2 汉越固定短语的构造特征
        2.2.1 汉越谚语
        2.2.2 汉越成语
        2.2.3 全造汉越固定短语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越南歌谣中汉越语的语义生成
    3.1 汉越语的语义变化
        3.1.1 社会因素
        3.1.2 同义词因素
        3.1.3 语体因素
    3.2 汉越语创造新义的途径
        3.2.1 词汇隐喻
        3.2.2 词汇转喻
        3.2.3 其它途径
    3.3 汉越语在歌谣中的语境表征意义
        3.3.1 指事物
        3.3.2 指颜色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汉越语在越南歌谣中的修辞及语用价值
    4.1 越南歌谣使用汉越语的原因
        4.1.1 经济
        4.1.2 政治
        4.1.3 社会
        4.1.4 中国文学对越南歌谣的影响
    4.2 汉越语的修辞价值
        4.2.1 增添歌谣的庄重、素雅色彩
        4.2.2 加强歌谣的概括性和抽象性
        4.2.3 加强歌谣的含蓄性
    4.3 汉越语在歌谣中的语用价值
        4.3.1 体现礼貌原则
        4.3.2 体现歌谣隐含的会话含义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越南歌谣中汉越音声母系统的表现
    附录二 越南歌谣中汉越音韵母
    附录三 越南歌谣中汉越音声调
    附录四 越南歌谣中的汉越语(不包括人名和地名)
在学期间所发表的文章
致谢

(3)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的多维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五、论文创新点
第一章 俄汉观念对比研究的相关理论阐释
    第一节 语言“比较”研究思想的历时考量
    第二节 语言学研究的人类中心论思想
    第三节 俄汉观念对比研究中的二元对立思想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的词源追溯与历时释义
    第一节 俄语观念词человек的词源分析与释义
    第二节 汉语观念词“人”的字源分析与释义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的聚合关系对比研究
    第一节 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的同义聚合体对比研究
        一、俄语观念词человек同义聚合体研究
        二、汉语观念“人”的同义聚合体研究
    第二节 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的构词聚合体对比研究
        一、词根человек-与люд-的构词聚合体研究
        二、“人部字”构字聚合体研究
        三、俄语“表人”后缀构词聚合体研究
        四、汉语“表人”后缀、类后缀构词聚合体研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的组合关系对比研究
    第一节 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在组合关系中的“代词化”特征分析
        一、俄语观念词человек在组合关系中的代词化特征分析
        二、汉语观念词“人”在组合关系中的“代词化”特征分析
    第二节 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在组合关系中的语言形象分析
        一、俄语观念词человек在组合关系中的形象分析
        二、汉语观念词“人”在组合关系中的隐喻形象分析
    第三节 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在组合关系中的认知范畴特征
        一、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与空间认知范畴
        二、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与“数量”认知范畴
        三、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与颜色认知范畴
    第四节 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在组合关系中的修辞特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以“человек/人”为目标域的俄汉观念对比研究
    第一节 俄汉人体词指“人”的观念对比分析
        一、俄语人体词指“人”的观念分析
        二、汉语人体词指“人”的观念分析
    第二节 俄汉“动植物词”指“人”的观念对比分析
        一、俄汉动植物词指“具有某种能力或行为特征的人”的对比分析
        二、俄汉动植物词指“具有某种品格特征的人”的对比分析
        三、俄汉动植物词指“具有某种社会属性的人”的对比分析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4)越南寺庙汉字楹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对越南汉字楹联的保护意识
        (二)对越南汉字文化传承的思考
    二、研究现状
        (一)越南学术界对越南汉字楹联研究状况
        (二)中国学术界对汉字楹联研究状况
        (三)中越楹联比较研究状况
    三、研究对象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价值
        (一)学术价值
        (二)应用价值
第一章 中国和越南楹联概述
    第一节 中国楹联概述
        一、概念和名称
        二、起源和发展
        三、分类
    第二节 越南楹联概述
        一、概念和名称
        二、发展状况
        三、类型
    第三节 越南寺庙汉字楹联概述
第二章 中国和越南寺庙汉字楹联规则比较
    第一节 对仗
        一、中国楹联的对仗特点
        二、越南汉字楹联的对仗特点
        三、小结
    第二节 平仄
        一、中国楹联的平仄特点
        二、越南汉字楹联的平仄特点
        三、小结
    第三节 修辞
        一、中国楹联的修辞
        二、越南汉字楹联的修辞
        三、小结
    第四节 创作方式
        一、中国楹联的创作方式
        二、越南汉字楹联的创作方式
        三、小结
    第五节 张贴及排列
        一、中国楹联的张贴及排列
        二、越南汉字楹联的张贴及排列
        三、小结
第三章 越南寺庙汉字楹联的功能
    第一节 认知功能
    第二节 教育功能
    第三节 审美功能
    第四节 装饰美化功能
第四章 越南寺庙汉字楹联的文化观照
    第一节 儒家文化
    第二节 佛教文化
    第三节 道教文化
    第四节 本土母神信仰文化
    第五节 山水文化
第五章 越南寺庙汉字楹联异体字梳理
    第一节 异体字的界定
    第二节 研究越南寺庙汉字楹联异体字的意义
    第三节 越南寺庙汉字楹联异体字例举
        一、省略笔画
        二、增加笔画
        三、部件改换
        四、笔画变异
        五、变换结构
        六、笔画断开
        七、繁简混搭
    第四节 越南寺庙汉字楹联异体字繁多的原因探究
第六章 越南河内市寺庙汉字楹联汇编
    第一节 前李朝时期
    第二节 中国唐朝时期
    第三节 前黎时期
    第四节 李朝时期
    第五节 陈朝时期
    第六节 后黎朝时期
    第七节 西山时期
    第八节 阮朝时期
    第九节 时间不确定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5)目的论视角下韩语国际政治新闻汉译研究 ——以《东亚日报》语料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对象及方法
第二章 目的论和国际政治新闻翻译
    2.1 目的论概述
    2.2 国际政治新闻及其翻译要义
    2.3 目的论于国际政治新闻翻译的适用性
第三章 目的论视角下的国际政治新闻翻译
    3.1 词汇层面的翻译
        3.1.1 专有名词
        3.1.2 外来词
        3.1.3 缩略词
        3.1.4 词性转换
    3.2 句法层面的翻译
        3.2.1 句式结构的翻译
        3.2.2 句中时态的翻译
        3.2.3 句中语态的翻译
    3.3 修辞层面的翻译
        3.3.1 修辞的活用
        3.3.2 修辞的翻译
    3.4 语篇层面的翻译
        3.4.1 全译
        3.4.2 摘译
        3.4.3 编译
第四章 影响国际政治新闻翻译的因素分析
    4.1 文化层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4.1.1 政治文化
        4.1.2 新闻文化
    4.2 读者层面的影响因素分析
        4.2.1 期待视野
        4.2.2 认知差异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6)基于符号学的汉字创意设计修辞方法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范畴
    1.4 课题研究意义
    1.5 课题研究方法
第二章 汉字创意设计的符号学审视
    2.1 汉字符号
        2.1.1 现代汉字的形体构成
        2.1.2 汉字的符号基础
    2.2 汉字创意设计的源流
        2.2.1 从现代美术字到汉字创意设计的转向
        2.2.2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的汉字
    2.3 汉字创意设计的符号学探索
第三章 修辞在汉字创意设计中的理论基础研究
    3.1 设计符号学中的修辞表现
    3.2 修辞方法的分析原理
    3.3 本章小节
第四章 汉字创意设计的意义修辞格划分
    4.1 意义修辞格划分
        4.1.1 消极修辞
        4.1.2 积极修辞-隐喻
        4.1.3 积极修辞-提喻
        4.1.4 积极修辞-换喻
        4.1.5 积极修辞-讽喻
        4.1.6 积极修辞-示现
        4.1.7 积极修辞-双关
    4.2 意义修辞应用的一般规律
第五章 汉字创意设计的形式修辞
    5.1 形式修辞格划分
        5.1.1 镶嵌
        5.1.2 比拟
        5.1.3 借代
        5.1.4 摹状
        5.1.5 析字
        5.1.6 增损
        5.1.7 移就
    5.2 形式修辞应用的一般规律
    5.3 意义修辞与形式修辞内部关联
第六章 “富岗食品系统工程汉字视觉设计”设计实践
    6.1 主题介绍
    6.2 设计理念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附录

(7)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文化教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与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汉字文化与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文化教育
    第一节 汉字、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一、静态分析:造字方式藏文化(从造字表意角度看)
        二、动态审视:用字过程含文化(从组词造句角度看)
        三、教育考察:教字环节显文化(从识字解言角度看)
    第二节 汉字文化的本质内涵与外在形态
        一、汉字文化本质:中国人价值观的符号化彰显
        二、汉字文化外形:中国人对世界的认知与评价
    第三节 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文化教育
        一、作为语文教学内容的汉字文化教育
        二、作为语文教学形式的汉字文化教育
第二章 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汉字文化教育的可行性
    第一节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汉字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从识字解字视角引导高中生深度分析字理是必须的
        二、从鉴字品字视角引导高中生欣赏遣词造句是必然的
        三、从用字炼字视角引导高中生提升用语效果是必要的
    第二节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汉字文化教育的可能性
        一、诠释高中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为实施汉字文化教育提供了可能
        二、赏析高中课文中的妙言金句为实施汉字文化教育提供了条件
        三、修饰高中作文中的粗词淡语为实施汉字文化教育提供了需要
        四、落实高中汉字文化专题教学为实施汉字文化教育提供了土壤
    第三节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汉字文化教育的可行性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汉字文化教育的理论依据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汉字文化教育的实践前提
第三章 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汉字文化教育的路径与方法
    第一节 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汉字文化教育的路径
        一、紧扣高中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体会汉字文化意蕴
        二、抓住高中课文中的妙言金句,体验汉字文化情趣
        三、针对高中作文中的粗词淡语,察知汉字文化精髓
        四、围绕高中汉字文化专题内容,探寻汉字文化规律
    第二节 高中语文教学中汉字文化教育实施的方法
        一、运用训诂学原理,讲解高中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二、运用修辞学原理,评价高中课文中的妙言金句
        三、运用语用学原理,分析高中作文中的粗词淡语
        四、运用教育学原理,疏解高中汉字文化专题内容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基于MMR的新时代微博广告语言监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缘起
    0.2 研究意义
    0.3 研究方法
    0.4 研究设计
1 新时代以来的广告语言学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1.1 国外总体情况可视化分析
    1.2 国内总体情况可视化分析
    1.3 广告语言研究总览
2 新时代微博广告语言形式监测
    2.1 语音
    2.2 文字
    2.3 词汇
    2.4 语法
    2.5 修辞
    2.6 新时代微博广告语言形式监测数据分析
3 新时代微博广告语言内容监测
    3.1 热点话题
    3.2 文化因素
    3.3 语言舆情
    3.4 新时代微博广告语言内容监测数据分析
4 新时代微博广告语言监测实践
    4.1 广告语言文本监测模型
    4.2 新时代广告语言多模态监测模型
    4.3 基于广告语言监测模型的个案分析
5 新时代微博广告语言监测功能
    5.1 为国家服务
    5.2 为社会服务
    5.3 为学术服务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9)《通俗常言疏证》及其所录通俗词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现状
    1.2 选题缘起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相关说明
第二章 《通俗常言疏证》概述
    2.1 孙锦标生平与学术成就
    2.2 《通俗常言疏证》编纂体例
    2.3 《通俗常言疏证》训释方式
    2.4 《通俗常言疏证》引证文献
    2.5 《通俗常言疏证》词条特征
    2.6 《通俗常言疏证》与明清俗语辞书
    2.7 小结
第三章 《通俗常言疏证》词语构成概貌
    3.1 从来源上看《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
    3.2 从内容上看《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
    3.3 从音节上看《通俗常言疏证》词语的构成
    3.4 小结
第四章 《通俗常言疏证》词语构成(上)——俗语词
    4.1 俗语词概述
    4.2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词义类聚
    4.3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构词法
    4.4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词词源考释
    4.5 小结
第五章 《通俗常言疏证》词语构成(中)——熟语
    5.1 熟语的来源、品类和特点
    5.2 《通俗常言疏证》成语研究
    5.3 《通俗常言疏证》谚语研究
    5.4 《通俗常言疏证》惯用语研究
    5.5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研究
    5.6 《通俗常言疏证》歇后语研究
    5.7 《通俗常言疏证》格言研究
    5.8 小结
第六章 《通俗常言疏证》词语构成(下)——特殊词语
    6.1 《通俗常言疏证》特殊词语结构类型
    6.2 《通俗常言疏证》特殊词语语义分析
    6.3 小结
第七章 《通俗常言疏证》新词新义
    7.1 《通俗常言疏证》中的新词
    7.2 《通俗常言疏证》中的新义
    7.3 小结
第八章 《通俗常言疏证》研究价值
    8.1 语言学价值
    8.2 文化学价值
    8.3 小结
第九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通俗常言疏证》引用文献表
附录2 《通俗常言疏证》成语表
附录3 《通俗常言疏证》谚语表表
附录4 《通俗常言疏证》惯用语表
附录5 《通俗常言疏证》俗语表
附录6 《通俗常言疏证》歇后语表
附录7 《通俗常言疏证》特殊词语表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汉越语含“吃/食”四字格成语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价值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对象的确定
        (一)汉越成语界定
        (二)研究对象界定
    四、汉语成语研究现状
        (一)成语的语言学本体研究
        (二)成语的语言应用研究
    五、汉语含“吃/食”字成语研究现状
        (一)“吃/食”词汇研究
        (二)饮食成语类与含“吃/食”字成语的研究
    六、越南语成语研究现状
        (一)成语的语言本体研究
        (二)越南语成语对比研究
    七、越南语饮食成语类与含“(?)n/th(?)c”字成语的研究
    八、小结
第二章 汉越含“吃/(?)n/食/th(?)c”四字格成语的语源
    一、汉语含“吃/食”的四字格成语来源
        (一)来源于历史故事
        (二)来源于人文作品
        (三)来源于古书成句
        (四)来源于寓言故事
    二、越南语含“(?)n/th(?)c”的四字格成语来源
        (一)来源于民间口语流传
        (二)来源于历史作品
        (三)来源于外来文化
    三、小结
第三章 汉越含“吃/(?)n/食/th(?)c”四字格成语语法结构对比研究
    一、汉越成语结构分类对比
        (一)汉语成语结构分类
        (二)越南语成语结构分类
        (三)汉越成语结构分类对比
    二、汉越含“吃/(?)n/食/th(?)c”四字格成语结构分析对比
        (一)汉语两个部分并列成语与越南语对称成语
        (二)汉语谓词性短语结构成语与越南语动词短语非对称成语
        (三)汉语主谓式成语与越南语主谓结构非对称成语
        (四)汉语有而越南语空缺的成语结构
        (五)越南语有而汉语空缺的成语结构
    三、小结
第四章 汉越含“吃/(?)n/食/th(?)c”四字格成语语义认知分析
    一、汉越“吃/(?)n/食/th(?)c”词源探究及其引申义
        (一)“吃/食”词源探究
        (二)“(?)n/th(?)c”词源探究
        (三)小结
    二、汉越含“吃/(?)n/食/th(?)c”四字格成语透明度分析对比
        (一)语义透明度内涵及其等级划分
        (二)汉越含“吃/(?)n/食/th(?)c”四字格成语透明度等级分析
        (三)小结
    三、汉越含“吃/(?)n/食/th(?)c”四字格成语语义认知对比
        (一)映射到人的行为
        (二)映射到人的性格、品德
        (三)映射到人的心理、情绪
        (四)映射到生活水平
        (五)映射到社会功能
        (六)映射到人际关系
    四、小结
第五章 汉越含“吃/(?)n/食/th(?)c”四字格成语修辞格对比研究
    一、修辞格与成语修辞格
        (一)修辞格
        (二)成语修辞格
    二、汉越含“吃/(?)n/食/th(?)c”四字格成语修辞格分析对比
        (一)夸张
        (二)比喻
        (三)借代
        (四)比拟
        (五)对偶
        (六)排比
        (七)反复
        (八)综合运用
        (九)总结
    三、小结
第六章 结语
    一、汉越成语界定对比总结
    二、汉越成语来源对比总结
    三、汉越成语语法结构对比总结
        (一)汉越成语语法结构对比
        (二)汉越含“吃/(?)n/食/th(?)c”四字格成语结构对比
    四、汉越含“吃/(?)n/食/th(?)c”四字格成语认知角度分析对比总结
    五、汉越含“吃/(?)n/食/th(?)c”四字格成语修辞格对比总结
    六、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附录 汉越含“吃/食”四字格成语的分析
    一、汉语含“吃/食”四字格成语的分析
    二、越南语含“(?)n/th(?)c”四字格成语的分析
参考文献
    一、理论与资料专书
    二、工具书类
    三、论文与期刊
    四、在线参考网站与语料库
后记

四、略论汉字的修辞功能(论文参考文献)

  • [1]汉语字谜理解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D]. 王艺臻. 浙江大学, 2021(08)
  • [2]越南歌谣中的汉越语研究[D]. 张越君(Truong Viet Quan). 西南大学, 2021(01)
  • [3]俄汉观念词“человек/人”的多维对比研究[D]. 李佳.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4]越南寺庙汉字楹联研究[D]. 陈秋贤. 西北大学, 2021(12)
  • [5]目的论视角下韩语国际政治新闻汉译研究 ——以《东亚日报》语料为例[D]. 黄琰.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20(08)
  • [6]基于符号学的汉字创意设计修辞方法应用研究[D]. 李铮.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7]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文化教育问题研究[D]. 张雅琪.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基于MMR的新时代微博广告语言监测研究[D]. 杨城. 辽宁大学, 2020(01)
  • [9]《通俗常言疏证》及其所录通俗词语研究[D]. 袁耀辉. 吉林大学, 2019(02)
  • [10]汉越语含“吃/食”四字格成语对比研究[D]. 杜氏虹.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论汉字的修辞功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