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送混凝土施工实例及分析

泵送混凝土施工实例及分析

一、泵送混凝土施工实例与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党飞[1](2020)在《适用于高温环境施工的高性能泵送混凝土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结构复杂、大跨径桥梁的应用越来越多,泵送施工工艺的应用亦愈加广泛,泵送混凝土因此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而高性能混凝土因其工作性好、强度高、耐久性优异等诸多优点,其与泵送施工工艺相结合现已成为泵送混凝土的首选材料。本文针对高温的工程环境,通过泵送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各因素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工作性能、可泵性能、抗裂及抗渗性能等方面的影响规律来进行泵送高性能混凝土的相关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水胶比、砂率对泵送C55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能、压力泌水率,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水胶比为0.30,砂率为40%。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可泵性能、抗压强度达到较优,既能满足的性能的要求,又可以降低成本。(2)通过试验研究粉煤灰掺量对泵送C55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抗开裂、抗水渗透、压力泌水率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粉煤灰的掺入能有效改善混凝土内部组织结构,降低压力泌水率,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能、抗裂及抗渗性能。混凝土中掺入10%~20%的粉煤灰,其综合性能较好。(3)论文从远距离及二次泵送C50高性能混凝土和连续刚构桥C55泵送混凝土的相关性能测试及质量控制技术等方面,研究了高温条件下桥梁泵送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主要通过采用掺加粉煤灰提高流动性、降低水化热、控制原材料质量、生产施工控制以及养护等措施,提升混凝土的可泵性能及避免混凝土在高温条件下开裂等不良问题。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论文所研究的泵送高性能混凝土在各个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杨柳[2](2019)在《混凝土泵车泵送压力动态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混凝土泵车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铁路建设以及国防建设施工等需要泵送混凝土的工程施工中。在混凝土泵车施工过程中,臂架和底架通常会产生振动,由于泵送系统周期性地交替泵送混凝土进入混凝土输料管内,使得混凝土在管道中的流动为非定常流,且输料管与臂架通过支承连在一起,所以研究混凝土在管道中的非定常流动、计算混凝土输送缸出口的泵送负载压力动载荷对分析臂架及底架的受力和振动至关重要。目前国内外计算泵送压力时通常仅关注压力损失的大小,也有学者通过液压系统仿真建模的方法研究由于泵送系统换向引起的主油泵液压冲击,而此时泵送负载压力没有急剧变化,它由混凝土脉动流引起,则此时的主油泵出口压力的动态变化将不能反映泵送负载压力的动态特性。本文从泵送负载混凝土管道流本身出发,基于混凝土的流变特性及混凝土泵车的泵送原理,建立了混凝土在管道中流动的运动方程及速度模型,求解得出混凝土输送缸出口的泵送负载压力动载荷计算式,并通过数值仿真和实验的方法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为后续泵车臂架、底架、整车的振动研究提供输入动载荷。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混凝土的流变学原理,通过分析混凝土在一维管道流中的流动状态,建立混凝土在直管、锥管、弯管中流动时的运动方程,通过分析混凝土泵车泵送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了利用傅里叶级数表征的速度模型,并通过求解运动方程得出了混凝土在三种管道入口处的压力动态变化计算式。(2)建立泵送负载压力动载荷计算模型。结合国内外对锥管、弯管中压力损失计算的研究方法,将锥管、弯管等效成一定长度直管计算其压力损失的大小及动态变化,通过组合直管、弯管和锥管的压力损失动载荷计算式,建立了泵送负载压力动载荷的计算模型。(3)基于fluent流体计算分析软件,对混凝土在直管、锥管和弯管中的流动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在定常流动下混凝土在三种管道中的流速及压力的分布和变化、在非定常流动下输入第二章所建立的速度模型求出的三种管道入口压力的动态变化曲线,验证了将混凝土在锥管和弯管中流动时压力损失动载荷换算成等效长度直管的压力损失动载荷计算的合理性。(4)通过混凝土坍落度实验和泵送混凝土时主油泵压力的测量实验,结合泵送系统的工作原理,建立两个油缸活塞的运动方程,得出了主油泵压力与泵送负载压力之间的线性关系,将实验测得主油泵压力曲线转化为真实负载压力曲线,并与建立的泵送负载压力动载荷计算模型计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泵送负载压力计算模型的正确性。

鲁惠敏[3](2019)在《混凝土泵送施工堵管风险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我国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混凝土泵送技术大幅提高了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效率,近年来随着建筑物的建造高度越来越高,混凝土泵送的高度和泵送施工难度也相应增大,混凝土泵送堵管时有发生。而泵送管道一旦发生堵塞则必须立即停机进行拆管疏通,这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严重时甚至发生爆管事故。目前,行业内鲜少有关于混凝土泵送施工堵管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进行堵管风险评价能够有效发现泵送施工过程中的堵管致因,从而针对性提出风险管控措施,预防泵送施工过程中堵管的发生,因此,本文对于混凝土泵送施工堵管风险评价的研究具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混凝土泵送技术和泵送施工堵管的影响因素以及建筑施工风险评价的发展和研究现状,接着以事故因果连锁理论和人-机-环-管理论为理论依据,对混凝土泵送施工堵管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确定了混凝土泵送堵管的风险评价指标及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EWM)确定泵送堵管风险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引入距离函数,通过MATLAB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最终确定指标的综合权重;论文还结合集对分的联系度和集对势理论,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混凝土泵送施工堵管风险评价模型;论文最后还结合混凝土泵送施工的实例,运用混凝土泵送施工堵管风险模糊评价模型定量分析了该泵送施工项目的堵管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控建议。本文的研究为混凝土泵送施工现场的风险评价提供了方法,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找出混凝土泵送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预防堵管的发生,同时为混凝土泵送堵管风险管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焦晓光,乔宏霞,路承功,罗小博,陈志超[4](2017)在《高强超高层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用兰州地区原材料初步配制出高强超高层泵送混凝土的4种配合比,通过试验利用坍落度、坍落扩展度、坍落扩展度与J环扩展度差值、坍落度经时损失值及7、28 d抗压强度值综合评价混凝土的泵送性能和强度发展,找出了一种满足本工程所需的高强超高层泵送混凝土。结果表明:混凝土坍落度和坍落扩展度辅以坍落度经时损失及坍落扩展度与J环扩展度差值能够很好地评价高强超高层泵送混凝土的泵送性能,用这些指标评价所得到混凝土配合比运用到工程实践中成功解决了高强混凝土黏聚性与可泵性、扩展度与坍落度泵送经时损失问题。

刘拓[5](2017)在《超高层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和超高层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已无法满足实际施工的要求,在混凝土工程满足泵送规定的前提下,依然存在较多的堵管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混凝土的可泵性不强且配合比不规范;2、规程中的泵送压力计算公式不太适用于高强度高流动性的混凝土;3、规程中的施工控制要点和注意事项不够完善。因此,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根据某超高层项目的堵管情况,参考该项目混凝土配合比方案,通过添加新材料石墨粉和改变各掺量比例来配制出具有良好可泵性的C60混凝土,以期减少堵管现象的发生。经坍落度实验、压力泌水实验和抗压强度实验得出新材料石墨粉具有提高混凝土可泵性的结论。当粉煤灰比例在15%20%,石墨粉比例为5%10%时,混凝土的和易性较好,具备良好的可泵性。而且与该超高层项目相比,在粉煤灰比例为15%、石墨粉比例为5%、沸石粉比例为20%的配合比方案下,混凝土具有更好的可泵性并可节约成本1.435元/m3。而且通过对大量文献和实际工程方案的整理与归纳,本文总结、补充了泵送设备选型的相关公式和要求,列举了不同的泵送压力计算方法并分析其各自的优缺点与适应条件,找出比较适合实际工程的公式并提出应综合考虑混凝土的惯性作用和屈服应力这两个方面来进行泵送压力计算的研究方向;最后整理了有关施工控制要点和注意事项的相关技术要求,为《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作出补充和完善,也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与借鉴。

黄波[6](2016)在《侵蚀环境中隧道二衬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文中认为阐述了隧道二次衬砌泵送混凝土性能要求及原材料选用,介绍了一种适用于隧道二次衬砌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并通过配合比设计实例及混凝土性能试验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赵宝盛[7](2016)在《泵送混凝土早期表面产生粉末的成因分析与控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泵送混凝土早期表面产生粉末的成因分析、结合实际施工现场进行试验对比,选择某路桥集团公司施工C30泵送混凝土地面工程应用实例,提出混凝土表面质量控制措施的一些观点,提供参考,希望有助于行业互联交流。

李宇兴[8](2014)在《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文中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高层建筑的发展,现代建筑工程规模日益庞大,原有的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生产的需要,泵送混凝土技术是一种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先进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泵送混凝土技术的出现,大大地提高了混凝土工程的生产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章通过工程实例,对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进行简述,以供同类工程施工参考。

解江浩[9](2013)在《114米混凝土斜拉桥主塔机械化施工质量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桥梁是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础,也是国家发展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程。进入本世纪之后,随着国家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桥梁工程在施工建设创新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大跨径桥梁、斜拉桥、悬索桥的施工。在现代桥梁施工环节的建设中,已大量使用了各种机械设备以及与其匹配的施工工艺,机械设备已经成为桥梁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特别是一些桥梁的专用设备不仅解决了施工中的难点,而且极大地提高了施工中工程的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工及其成本,缩短了工期。在桥梁工程建设发展中,桥梁的施工技术也是在不断发展、创新,逐渐丰富起来的,而先进的施工技术也需要与先进的施工设备相互配合才能建设出高质量的桥梁工程。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南方某斜拉桥索塔)研究斜拉桥索塔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本文通过对斜拉桥主塔施工过程的研究:(1)提出泵送混凝土(C50)原材料的性能要求及其选择,并结合混凝土的配合比,通过实验得到其合理级配;(2)根据施工设备的配置选择理论,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从施工成本、工程质量出发,提出了索塔主要施工设备的合理选择和布置情况,以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的;(3)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主要从混凝土的搅拌、滑动模板的施工、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方面进行;(4)结合张拉过程中采用的后张法进行分析,提出了张拉千斤顶、压力表的选型配置、张拉设备的标定,以及张拉过程中的施工质量控制;(5)结合实际工程提出大体积泵送混凝土的养护、施工缝处理、外观修饰以及温度控制等方面的要求和质量保护措施。

曲永凤[10](2013)在《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应用》文中认为文章在保证泵送混凝土质量控制和坍落度要求的基础上,分别阐述泵送混凝土的拌制、运输与供应、管道择取与分布、泵送与浇筑施工技术,总结出泵送混凝土在施工中应该注意的常见问题,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结合实例说明泵送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同时结合施工质量和经济技术效益,说明泵送混凝土的优越性。

二、泵送混凝土施工实例与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泵送混凝土施工实例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适用于高温环境施工的高性能泵送混凝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高性能泵送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1.2.1 高性能混凝土和泵送技术的概念及发展
        1.2.2 泵送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1.2.3 高温环境下泵送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1.3 泵送混凝土的应用及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
    2.2 混凝土性能测试方法
        2.2.1 工作性能试验
        2.2.2 力学性能试验
        2.2.3 压力泌水测试
        2.2.4 抗水渗透性能测试
        2.2.5 抗开裂性能测试
第3章 主要因素对泵送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1 元蔓高速新寨村2号大桥的工程特点
    3.2 泵送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
    3.3 水胶比对桥梁泵送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3.1 水胶比对桥梁泵送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3.3.2 水胶比对桥梁泵送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3.3.3 水胶比对桥梁泵送高性能混凝土压力泌水率的影响
    3.4 砂率对桥梁泵送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4.1 砂率对桥梁泵送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3.4.2 砂率对桥梁泵送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3.4.3 砂率对桥梁泵送高性能混凝土压力泌水率的影响
    3.5 粉煤灰掺量对桥梁泵送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5.1 粉煤灰掺量对泵送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3.5.2 粉煤灰掺量对泵送高性能混凝土抗开裂性能的影响
        3.5.3 粉煤灰掺量对泵送高性能混凝土抗水渗性能的影响
        3.5.4 粉煤灰掺量对泵送高性能混凝土压力泌水率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温环境下泵送高性能混凝土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
    4.1 工程概况
    4.2 高温环境下远距离及二次泵送混凝土的应用
        4.2.1 施工技术难点和技术措施
        4.2.2 远距离二次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及性能要求
        4.2.3 远距离及二次泵送C50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技术
    4.3 高温环境下连续刚构桥泵送C55混凝土的应用
        4.3.1 施工技术难点和技术措施
        4.3.2 配合比设计及性能要求
        4.3.3 连续刚构桥梁段C55泵送混凝土的工程应用
    4.4 高温环境下混凝土可泵性及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4.4.1 生产质量控制措施
        4.4.2 泵送施工组织措施
        4.4.3 混凝土养护措施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混凝土泵车泵送压力动态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混凝土泵送性能和泵送压力研究现状
        1.2.1 混凝土泵送性能研究现状
        1.2.2 混凝土压力损失研究现状
        1.2.3 泵送压力动态变化与冲击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混凝土泵车泵送负载压力动载荷计算
    2.1 引言
    2.2 泵送混凝土的流变特性与流动状态
        2.2.1 泵送混凝土的流变学特性
        2.2.2 泵送混凝土的流动状态
    2.3 压力损失经验公式
    2.4 压力损失动态变化计算模型推导
        2.4.1 直管道内流动压力分析
        2.4.2 锥管道内流动压力分析
        2.4.3 弯管道内流动压力分析
    2.5 速度模型的建立
        2.5.1 泵送系统原理
        2.5.2 建立速度数学模型
    2.6 泵送负载压力动载荷计算公式
    2.7 计算实例
        2.7.1 直管道压力损失计算实例
        2.7.2 泵送负载压力计算实例
    2.8 本章小结
3 混凝土管道流动CFD仿真分析
    3.1 引言
    3.2 固-液两相流计算模型
        3.2.1 两相流计算简介
        3.2.2 两相流Mixture模型
    3.3 混凝土在直管内流动特性及压力动态变化分析
        3.3.1 混凝土输送管直管道的CFD仿真建模
        3.3.2 混凝土在直管中流动时流动特性分析
        3.3.3 直管道入口压力动态变化计算
    3.4 混凝土在弯管内流动特性及压力动态变化分析
        3.4.1 混凝土输送管弯管道的CFD仿真建模
        3.4.2 混凝土在弯管中流动时流动特性分析
        3.4.3 弯管道入口压力动态变化计算
    3.5 混凝土在锥管内流动特性及压力动态变化分析
        3.5.1 混凝土输送管锥管道的CFD仿真建模
        3.5.2 混凝土在锥管中流动时流动特性分析
        3.5.3 锥管道入口压力动态变化计算
    3.6 本章小结
4 泵送负载压力动态变化实验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目的
    4.3 实验设备与测试仪器
    4.4 实验原理
        4.4.1 坍落度实验原理
        4.4.2 泵送压力测量实验原理
    4.5 实验方法与步骤
        4.5.1坍落度实验
        4.5.2 泵送压力测量
    4.6 实验结果
    4.7 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4.7.1 实验真实负载压力结果
        4.7.2 理论计算负载压力与实验真实负载压力对比
    4.8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目录
    C.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3)混凝土泵送施工堵管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混凝土泵送施工堵管风险评价相关理论
    2.1 泵送施工堵管风险
    2.2 事故致因理论
    2.3 集对分析(SPA)理论
3 混凝土泵送施工堵管风险评价模型
    3.1 泵送施工堵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3.2 泵送施工堵管风险评价指标综合权重确定
    3.3 泵送施工堵管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4 混凝土泵送堵管风险评价案例分析
    4.1 项目概况
    4.2 混凝土泵送施工堵管风险评价
    4.3 基于集对势的堵管风险态势分析
    4.4 混凝土泵送堵管风险防范对策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混凝土泵送施工堵管风险评价指标主观重要性调查问卷
附录2 混凝土泵送施工堵管风险评价指标客观重要性调查问卷
附录3 混凝土泵送施工堵管风险评价调查问卷

(4)高强超高层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工程概况及技术难点分析
2 试验方案及原材料
    2.1 试验方案及过程
    2.2 原材料
    2.3 配合比设计
3 试验评价指标及结果分析
4 结论

(5)超高层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影响混凝土超高层泵送的相关因素
        1.2.1 泵送设备选型
        1.2.2 混凝土泵送性能
        1.2.3 现场控制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超高层泵送混凝土研究现状
        1.3.2 国内超高层泵送混凝土研究现状
    1.4 超高层泵送混凝土存在的问题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2章 超高层泵送C60混凝土可泵性实验研究
    2.1 实验目的与参考标准
    2.2 实验方案
    2.3 坍落度实验研究
        2.3.1 坍落度、扩展度值记录分析与总结
        2.3.2 经时损失值记录分析与总结
    2.4 压力泌水率实验研究
    2.5 抗压强度实验研究
    2.6 材料对可泵性影响的分析
    2.7 经济对比分析
        2.7.1 混凝土成本对比
        2.7.2 堵管维修材料费
        2.7.3 人工费
    2.8 实验结论与本章小结
第3章 泵送设备选型与管道布置
    3.1 混凝土泵机选型
    3.2 混凝土输送管选型
    3.3 混凝土泵选型论证核算
    3.4 泵送工艺要求
        3.4.1 泵送原理及步骤
        3.4.2 洗管技术方法与原理
    3.5 布管技术要求
        3.5.1 输送管路布置方法
        3.5.2 截止阀布置方法
        3.5.3 布管原则
        3.5.4 泵管的固定要求
第4章 泵送压力理论研究
    4.1 常规泵送压力计算
        4.1.1 换算水平长度计算法
        4.1.2 经典规程计算法
    4.2 非常规泵送压力计算
        4.2.1 日本建筑学会泵送压力计算法
        4.2.2 混凝土在流变学中泵送压力计算法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施工控制要点及注意事项
    5.1 超高层泵送混凝土施工控制要点
        5.1.1 泵送组织管理
        5.1.2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5.1.3 泵送设备能力与可靠性
        5.1.4 合理布置输送管
        5.1.5 泵送过程控制
        5.1.6 混凝土温度控制与养护
    5.2 超高层泵送混凝土施工注意事项
        5.2.1 泵送系统的安全保障
        5.2.2 泵机的使用操作与维护
        5.2.3 泵送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 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在学期间参加的专业实践及工程项目研究工作
致谢

(7)泵送混凝土早期表面产生粉末的成因分析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泵送混凝土早期表面产生粉末的成因
3 影响混凝土早期表面产生粉末的因素
    3.1 胶凝材料因素影响
    3.2 骨料因素影响
    3.3 外加剂适应性因素影响
    3.4 输送泵压力因素影响
    3.5 现场浇筑环境因素影响
    3.6 施工工艺因素影响
4 C30泵送混凝土早期表面抗磨的试验研究
    4.1 试验原材料
    4.2 C30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表1)
    4.3 试验方法的设计
5 工程应用实例
6 泵送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6.1 原材料选择与质量控制
    6.2 泵送混凝土配合比控制
    6.3 计量精度控制
    6.4 搅拌质量以及运输过程控制
    6.5 混凝土泵送过程控制
    6.6 泵送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7 结语

(8)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混凝土材料要求
    2.1 混凝土原材料要求
        2.1.1 水泥
        2.1.2 石
        2.1.3 砂
        2.1.4 外加剂
        2.1.5 粉煤灰
    2.2 混凝土的可泵性要求
3 泵送混凝土施工操作要点
    3.1 泵送设备选型
    3.2 混凝土输送管道布置
    3.3 泵送混凝土
    3.4 混凝土泵及输送管道的清洗
        3.4.1 输送管道的清洗
        3.4.2 混凝土输送泵的清洗
4 泵送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防治措施
    4.1 输送管道堵塞
    4.2 输送管道爆裂
5 结语

(9)114米混凝土斜拉桥主塔机械化施工质量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课题的目的及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主塔混凝土原材料要求及配合比
    2.1 水泥选择
    2.2 水性能要求
    2.3 外加剂选择及其要求
    2.4 外掺料
    2.5 集料的选择和要求
        2.5.1 细集料
        2.5.2 粗集料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主塔施工机械选配和布置
    3.1 搅拌站和运输车的选配
    3.2 泵的选择及其管道布置
        3.2.1 泵的选择
        3.2.2 管道的布置
        3.2.3 索塔工程中泵的选择及管道布置实例
    3.3 起重设备的选配及其布置
        3.3.1 塔吊的选型
        3.3.2 塔吊的定位布置
        3.3.3 塔吊选型定位及其过程分析实例
    3.4 电梯的选配和布置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索塔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研究
    4.1 主塔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4.2 混凝土搅拌的质量控制
        4.2.1 拌合工艺
        4.2.2 水泥混凝土计量标定
        4.2.3 水泥混凝土拌合过程控制
    4.3 液压自爬模的简介和施工质量控制
        4.3.1 爬升过程中的同步控制
        4.3.2 液压自爬模的简介
        4.3.3 滑动模板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保证措施
    4.4 混凝土泵送、浇筑的质量控制
        4.4.1 泵送的要求及其注意事项
        4.4.2 浇筑的要求及其注意事项
        4.4.3 主塔的浇筑实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主塔预应力张拉的研究
    5.1 预应力施工工艺流程
    5.2 预应力管道安装及穿束
        5.2.1 预应力管道介绍及其安装注意事项
        5.2.2 下料、穿束
    5.3 后张拉及张拉过程介绍
        5.3.1 张拉设备的选型和标定
        5.3.2 张拉过程中的控制及其注意事项
    5.4 真空辅助灌浆
        5.4.1 灌浆设备的选择和浆体设计
        5.4.2 真空辅助灌浆的介绍和控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大体积混凝土养生和维护
    6.1 混凝土养护
    6.2 施工缝处理
    6.3 外观修饰
    6.4 塔柱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泵送混凝土质量控制
    1.1 原材料控制
    1.2 配合比控制
2 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
    2.1 混凝土的拌制
    2.2 材料的运输与供应
    2.3 泵送的管道和设备的择取与分布
    2.4 泵送与浇筑
    2.5 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3 泵送混凝土实例分析
    3.1 原材料的选择
    3.2 泵送设备的配置及施工组织
    3.3 施工质量及经济技术效益
4 结语

四、泵送混凝土施工实例与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适用于高温环境施工的高性能泵送混凝土研究与应用[D]. 党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2]混凝土泵车泵送压力动态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D]. 杨柳. 重庆大学, 2019(01)
  • [3]混凝土泵送施工堵管风险评价研究[D]. 鲁惠敏.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4]高强超高层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J]. 焦晓光,乔宏霞,路承功,罗小博,陈志超. 混凝土, 2017(06)
  • [5]超高层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D]. 刘拓. 长春工程学院, 2017(04)
  • [6]侵蚀环境中隧道二衬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J]. 黄波. 混凝土世界, 2016(08)
  • [7]泵送混凝土早期表面产生粉末的成因分析与控制[J]. 赵宝盛. 广东建材, 2016(02)
  • [8]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 李宇兴. 企业技术开发, 2014(23)
  • [9]114米混凝土斜拉桥主塔机械化施工质量控制研究[D]. 解江浩. 长安大学, 2013(05)
  • [10]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应用[J]. 曲永凤. 企业技术开发, 2013(05)

标签:;  ;  ;  ;  ;  

泵送混凝土施工实例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