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开放政府及其管理模式

论开放政府及其管理模式

一、试论开放式政府及其管理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丁文[1](2016)在《网络政治生态下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特别是在“互联网+”的新常态下,通过网络政治来帮助政府职能转变成为一种新趋势。通过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和综合分析的方法,本文分析网络政治内涵、功能;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形势和要求;网络政治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探求在网络政治生态下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最终从网络政治环境优化、网络政治平台建设、发挥网络政治的支持和推动作用三个方面分析网络政治对政府职能转变的有效路径。本文认为,依靠网络政治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层次的政府转型。一方面,网络政治在提供便捷服务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隐患。需要完善制度建设和技术攻关,有效规避网络风险。另一方面,这些年来,我国政府对于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过多、管理过死,从而导致了经济发展活力的抑制,并且行政成本存在过高的情况,亦存在严重的腐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放管结合,就是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因此,网络政治推动下的政府职能转型将会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李冈[2](2013)在《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问题研究 ——以内蒙古包头地区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边疆民族地区作为我国对外沟通交流的桥梁和对外防御的重要屏障,其社会稳定与否,不仅影响着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内部环境和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产生直接影响。我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少数民族聚居区大多与周边国家接壤,与其他国家共有漫长的边界,具有边境的开放性、民族宗教的多样性、社会发展的多层性和经济发展的滞后性等特点。边疆民族地区稳定与否,历来都是各朝各代高度关注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更加重视。1952年2月,正式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1954年9月,民族区域自治被载入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行;2001年2月,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十次会议正式通过了修改后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转型加快,各种矛盾不断出现,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以及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国际敌对势力也时刻窥视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企图寻找干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破口。总体来看,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整体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但由于经济、政治、历史、地理、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的原因,仍然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特别是敌对势力挑唆、历史遗留问题、文化冲突以及利益纠纷等因素,不时引发一些社会稳定问题。同时,随着沿边开放的推进,传统的边界效应进一步弱化,民族一体化、宗教一体化、生产要素跨境流动进程加快,以及由此产生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方面的错位,对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以及传统的区域管理模式形成了挑战,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效落实和实施带来一些影响。此类现象,从近几年发生的一些恶性突发事件中可见一斑。如何有效消除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只有真正查找出这些问题的根源,用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才能保持边疆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才能为边疆民族地区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则在于找到适合边疆民族地区的有效社会维稳方式,同时,结合实际,对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包头市地处祖国北部边陲、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南临黄河,东西接沃野千里的土默川平原和河套平原,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十三个较大城市之一,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是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重要、自然资源丰富。近年来,随着包头满都拉口岸开放等对外交往的日益增多,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由经济、政治、历史、地理、民族、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和与蒙古国等周边国家对外交往过程中,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稳定问题日益凸显,对地区发展带来一定影响。由于包头市地处边疆民族地区,且经济相对发达,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立足包头开展社会维稳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作为从包头市基层政府成长起来的干部,笔者亲身见证了许多社会稳定问题的出现和相关事件的发生,也参与了对一些事件的应对和处置,积累了大量素材,同时,也对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维稳方式进行了一些思考。本文运用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相关理论,对多民族国家边疆地区及其维稳,我国历代及国外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维稳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同时,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为例,从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稳定现状,包头市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维稳基本情况入手,对影响包头市社会稳定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阐述,并从基本对策,完善民主政治制度、提升危机管理能力和加强社会秩序与创新管理方式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维护社会稳定的对策建议。意在对有效解决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现阶段存在的一系列社会稳定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陶佳[3](2012)在《城市基层政府决策过程研究 ——以江西省D区为例》文中指出政府决策过程是制定和执行政府决策的过程,决策是政府工作的核心,是城市发展兴衰成败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决策朝着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方向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严重的影响了政府决策的制定和执行等。本文以城市基层政府为切入点,采用政府过程研究法,对“市辖区”和“政府过程”进行了概念界定。政府决策过程包括了决策的制定过程和执行过程,从“上级—下级”决策模式来看,城市基层政府决策过程也可是说是上级政府决策的执行过程。因此,对城市基层政府决策过程的研究,不仅反映了下级政府必须从属于上级政府这一特征,还反映了我国政府决策过程中的复杂性。经研究分析,我国城市基层政府决策过程主要存在着公众参与度不够、决策者主观判断偏差、决策系统机制存在缺陷以及决策缺乏原则、程序和监督制约等问题;信息沟通困难、官民关系僵化、社会和谐受损、政府职权失限、利益集团盛行以及决策质量无法保证等状况,不仅存在于基层政府,其实各级政府都可能不同程度有所存在。因此,当务之急要在明确决策主体、政府职能,建立决策系统、规范决策程序和评价机制、完善监控和制约机制上着手,全方位的完善城市基层政府决策过程。

刘茜[4](2012)在《公务员职位聘任制实践研究 ——以深圳为例》文中提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行政改革的浪潮始于英、美等西方国家,随即席卷全球,其重心是政府行政组织改革以及政府部门人事制度改革。西方国家人事管理趋向更加灵活、弹性、高效的制度建设,因此,建立公务员制度的国家都几乎从不同程度上提出了从根本上改革公务员制度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人才的亟需程度日益上升,政府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2002年起,我国政府雇员制展开了实践层面的行动,陆陆续续在吉林、深圳、珠海、无锡等地试行。各地的政府雇员制采用不同的模式,各具特点,所取得的效果各异。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规章制度与标准,产生了很多问题,用人腐败的滋生、雇员权益保障问题层出不穷。虽然政府雇员制昙花一现,政府雇员制仍旧是我国行政人事制度的有力的创新实践。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诞生首次提出了公务员的职位聘任制,从法律层面上规定了公务员的弹性录用方式,公务员职位聘任制是我国政府雇员制的继承与发展,两者既有区别亦有联系。聘任制诞生之后,聘任实践早已在许多地区许多职位开展起来,例如上海浦东、沈阳沈北新区等,其中,以深圳市的公务员职位聘任制最为典型。深圳自2007年就开始实行公务员职位聘任制的试点工作,在聘任制公务员招聘期间,深圳市进行了行政机关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此后,深圳市开始大力推行公务员聘任制,招聘的人数也节节攀升。深圳市的公务员职位聘任制以合同管理为核心,在养老保险制度上做了一系列创新——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与职业年金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试图与市场接轨,为人才在公务员队伍与企业组织中的合理流动扫除了障碍,创造了条件。深圳市的公务员职位聘任制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其他地区的聘任制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深圳市的公务员职位聘任制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注意与考虑:合同管理的核心地位并未体现,聘任制的实施对整个行政机关“一刀切”,各项配套机制还不够完善等。有序展开公务员职位聘任制工作,希冀取得更好的效果,离不开国家法律、政府政策的支持与推动,公众的理解与共鸣。各地实践只有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把握职位聘任制的核心价值,合理吸收西方国家与深圳、浦东等地的实施经验,稳步推行,才能取得更好的实践成果。

韩丹[5](2011)在《多中心理论视角下的公共危机治理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历史、现实各项不稳定因素的存在造成公共危机事件增多。在公共危机事件处理中,市场、社会团体、公民个人等参与都明显不足。本文以太湖蓝藻事件为背景,以多中心理论为框架,提出一种公共危机社会治理可操作模式,以期为公共危机处理探索新的路径。

伊红德[6](2011)在《吴忠市城市园林绿化多元化的建设和管理体制研究》文中提出城市园林绿化是现代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市社会服务和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长期以来,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一直是以政府投资为主体,作为一项政府职能出现,存在建设任务重、资金不足、管理不到位、效果不好的现象,同时,政府园林绿化管理职能部门还存在人员臃肿、竞争力不足、积极性不高、效率不高等诸多问题。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多元化运营机制相关理论的研究,构建我国城市园林绿化投资、建设和经营管理的多元化运营机制,是解决当前城市园林绿化总量不足、资金“瓶颈”、效果不良和运营低效率等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共分四章,从国内外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基本情况、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吴忠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案例出发,从理论上研究,对城市园林绿化公共服务产品市场化、多元化建设和管理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将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等看作广泛参与城市园林绿化等公益性市政设施建设和管理活动的主体要素,运用多中心理论,从管理模式、运行机制、资金投入等多角度来分析这些主体,构建城市园林绿化多元化建管体制。本文通过对城市园林绿化投融资、建设和经营管理、以及政府监管等环节的组织模式和体制创新进行深入地探讨,提出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市场化运营、多元化投资、社会化管理等方面的政策建议,主要目的是为政府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的市场化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最终目标是,力图建立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以提高城市公用事业运营效率为宗旨的城市园林绿化多元化、市场化运营机制。论文在城市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产品的有效提供方面推进了理论的发展和创新,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建设和管理寻求新的可行的发展路径。回答了城市园林绿化为什么要推进多元化建管模式,怎样推进多元化建管体制,多元化建管过程中如何界定政府和其它投融资主体的关系、以及如何实施政府的市场监管,建立怎样的多元化建管体制。从理论上系统地提出了现代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多元化运行体制框架,初步形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公益性服务设施建管理论,形成较为系统、全面、操作性强的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管理理念,对城市道路、供水、排污、卫生等其它市政设施管理行业也具有很好的借鉴价值。

伏媛媛[7](2011)在《基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研究 ——以宁夏青铜峡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领航者,政务服务中心在推进政务公开、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政府绩效、改善社会经济发展软环境方面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但由于思想观念的滞后、自身发展建设的不完善和一些相关的制度措施不配套,政务服务中心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以宁夏青铜峡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情况为个案,来揭示目前地方政府在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所遇到的一些困境,并对深化基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的改革提出一些思考。本文对当前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所涉及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研究:对政务服务中心的定义做了较为准确完整地概括,并分析了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意义;然后结合青铜峡市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实际情况,全面地论述了政务服务中心的前身及在建设和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创新之处和遭遇的困境及原因;在最后一章的分析中,针对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从培育服务理念、加强正规化建设,明确合法地位,强化外部监督和提升电子政务水平四个角度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全建华[8](2010)在《包头市人事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实现小康,在由“求生存”向“谋发展”转变的过程中,人们对人事公共服务需求日益增多。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要求。构建人事公共服务体系,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也是拓宽人事工作领域,提升人事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如何构建人事公共服务体系,满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人事公共服务需求,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人事部门必须着力探索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以包头市人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进行研究,旨在通过案例式的调研分析,探求构建健全、高效、便捷的人事公共服务体系,既为包头市全面构建人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也为关于人事公共服务理论的构建提供一些微薄素材。人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在分析研究时既要着眼现实需求,又要拥有战略视角。结合国情实际,本文明确了人事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定位,系统分析阐述了包头市人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背景、队伍现状和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并以开阔化的视角,对人事公共服务体系比较成熟的其他地区的人事公共服务模式进行了分析,学习借鉴其运作方式和共性经验。在此基础上,论文从人事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实现途径、打造平台和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本文综合运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调研、比较研究等方法,学习借鉴学术界已基本取得共识的理论成果,以期通过研究对促进包头市人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所裨益。

冯东旺[9](2010)在《新时期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食品药品安全日益成为全球性的一件大事。对于中国来讲,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的巨大增长,以及经济全球化都深刻改变了我们生产、买卖、制作以及消耗食品药品的方式。迅速的城市化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意味着我们消费的食品药品越来越多的是在家庭以外的加工和制作的,食物链的增长以及复杂化使食品药品安全风险更大,会导致广泛的、灾难性的后果。近几年密集发生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说明了这一趋势,如何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为国民提供安全的食品药品,如何采取有效的政府管制以减少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食品药品应急管理是政府为公民提供安全的食品药品消费环境的一个特殊领域和一种特殊服务。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体制本质是要求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实现政府及公共部门由管制型向服务型的深刻转变。面对食品药品危机多发、频发的挑战,加强食品药品应急管理研究工作,对提高政府应对食品药品危机的组织化程度和综合化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从当前来看,我国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方面还处于较低阶段,一旦发生食品药品安全危机,往往是监管部门事后仓促“灭火”,相关执法部门匆匆召开联席会议,确定彼此的职责、工作分工和工作步骤,最后的行政问责也难以起到惩戒效果。这种事后的应急处理方式已经不能及时控制原因日趋复杂的食品药品安全危机,也不能满足公众对政府高效处理危机的期望,更可能发生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以及信息沟通的迟缓与不力。建立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不仅有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还可以增强政府公信力,恢复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信任,有助于维护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新时期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正在考验着我国各级政府的应急处置能力。如何促进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应急机制适应并服务于快速发展的经济,如何建立有效的食品药品安全评估和预测系统,如何对在不确定性的情境之下进行科学决策,存在很多理论和实践空白,这是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和动机。本文以新时期食品药品安全典型事件为例,应用危机管理理论分析方法,在公共管理的视角下重新看待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过程,以分析、构建统一高效食品药品安全评估和预警机制为切入点,借鉴国外先进模式,试图探索建立符合具有中国特色、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能够与《食品安全法》紧密衔接的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

赵一君[10](2010)在《我国民族自治县公共治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试图从自治县公共治理现状分析入手,以治理理论为分析平台,将政府主体、市场主体、非政府部门主体、公民个人、文化环境、治理机制和绩效评估等作为自治县公共治理中的要素,并从多角度来分析这些要素。在治理理论视域下重新思考传统自治县政府公共治理,通过个案分析、对比研究的方法,试图从国外地方公共治理经验中借鉴某些可操作的方案,解决自治县公共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实现自治县公共治理的优化。论文系统地分析自治县公共治理的概念、内涵,提出了自治县公共治理理论分析的新的框架和逻辑,为自治县公共治理更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论文提出和分析了自治县公共治理的内部体系和外部体系,提出并阐述了自治县公共治理体系优化的原则和指标体系。论文提出和分析了自治县公共治理的优化就是治理主体、治理文化环境、治理机制、治理工具的优化,并阐述了自治县公共治理各要素优化的途径。论文共分九部分:绪论,提出论文写作的背景、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一章治理理论与西方国家治理经验的借鉴;第二章我国民族自治县公共治理现状;第三章我国民族自治县公共治理体系及其结构的优化:第四章自治县政府治理主体的优化与政府能力建设;第五章自治县其他治理主体的优化;第六章自治县公共治理的文化环境优化;第七章自治县政府公共治理运行机制的优化;第八章自治县公共治理工具优化与绩效管理。

二、试论开放式政府及其管理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开放式政府及其管理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网络政治生态下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理论与实践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进展和不足评述
    1.3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和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网络政治的内涵、特征和功能
    2.1 网络政治的内涵、兴起和深远影响
        2.1.1 内涵
        2.1.2 兴起
        2.1.3 深远影响
    2.2 网络政治的功能
        2.2.1 有利于推动信息公开,实现实时互动
        2.2.2 有利于解决地域限制,实现互联互通
        2.2.3 有利于提高政治互动的实效性
    2.3 我国网络政治发展的有利条件
        2.3.1 我国互联网发展突飞猛进
        2.3.2 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
        2.3.3 我国群众受教育水平显着提高
第三章 我国当代政府职能转变面临的形势和要求
    3.1 政府职能转变的内涵、必然性和特殊性
        3.1.1 政府职能转变的内涵
        3.1.2 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
        3.1.3 政府职能转变的特殊性
    3.2 当代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内容
        3.2.1 加快推进简政放权
        3.2.2 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3.2.3 健全完善宏观调控制度
        3.2.4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
        3.2.5 强化公共服务
        3.2.6 优化政府组织机构
    3.3 当代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要求
第四章 网络政治发展与政府职能转变的关系
    4.1 网络政治对政府职能转变中的促进作用
        4.1.1 网络政治促使政府管理发生深刻变化
        4.1.2 网络政治保证政府工作廉洁、高效
        4.1.3 网络政治倒逼政府行政体制改革
    4.2 政府职能转变为网络政治发展创造难得机遇
        4.2.1 从经济学层面看
        4.2.2 从政治学层面看
第五章 网络政治生态下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
    5.1 优化网络政治环境
        5.1.1 培育健康的政治文化氛围
        5.1.2 引导群众坚定理想信念
    5.2 促进网络平台发展
        5.2.1 强化网络安全
        5.2.2 加快网络政治平台建设
    5.3 发挥网络政治对政府职能转变的推动作用
        5.3.1 加快推进简政放权方面
        5.3.2 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方面
        5.3.3 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方面
        5.3.4 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方面
        5.3.5 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方面
        5.3.6 优化政府组织机构方面
参考文献
致谢

(2)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问题研究 ——以内蒙古包头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1章 多民族国家的边疆地区及其维稳
    1.1 边疆民族地区稳定与国家稳定的表现
        1.1.1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表现
        1.1.2 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机制的构成
    1.2 边疆民族地区政府社会管理分析研究的理论视角
        1.2.1 政治文化方面
        1.2.2 社会结构方面
        1.2.3 政府职能方面
        1.2.4 社会政策的分析
    1.3 影响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因素
        1.3.1 经济方面的影响因素
        1.3.2 政治方面的影响因素
        1.3.3 社会矛盾的影响因素
    1.4 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稳定的重要意义
        1.4.1 保持社会稳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条极其重要的经验
        1.4.2 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4.3 民族团结是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
第2章 我国历代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维稳模式
    2.1 我国边疆传统治理模式分析
        2.1.1 历史回顾
        2.1.2 当代发展
    2.2 我国近现代社会维稳模式及其经验教训
        2.2.1 我国近代治安机构向多层次、多职能方向发展
        2.2.2 当代中国治安体制与国家政权建设
    2.3 国家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对民族地区的影响
        2.3.1 影响边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要素
        2.3.2 造成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问题多发的成因分析
第3章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社会稳定现状
    3.1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稳定基本情况
        3.1.1 内蒙古自治区区情
        3.1.2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和谐稳定的总体情况
    3.2 包头市基本情况
        3.2.1 包头市自然状况
        3.2.2 包头市经济发展现状
        3.2.3 包头市社会发展现状
        3.2.4 包头市民族宗教发展现状
    3.3 包头市社会维稳现状
        3.3.1 包头市民族基本情况
        3.3.2 高度重视群体性事件对于包头市社会稳定的影响
第4章 影响包头市社会稳定问题的原因研究
    4.1 政治方面的影响
        4.1.1 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竣
        4.1.2 社会参与和诉求表达日益增多
        4.1.3 对敌斗争形势仍然错综复杂
    4.2 经济方面的影响
        4.2.1 经济发展不平衡
        4.2.2 企业改制进入攻坚阶段
        4.2.3 城镇建设触动不同群体之间利益关系
        4.2.4 经济发展与土地供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4.3 民族宗教方面的影响
        4.3.1 宗教对于社会稳定的作用和影响
        4.3.2 宗教活动对维护社会稳定造成影响
        4.3.3 非法宗教活动威胁到地区稳定和安全
    4.4 社会方面的影响
        4.4.1 社会事业发展仍然滞后
        4.4.2 社会矛盾显性化
        4.4.3 社会管理创新不足
    4.5 其他方面的影响
        4.5.1 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4.5.2 干部队伍素质需提高
        4.5.3 国际影响日益增大
第5章 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对策研究
    5.1 先进国家处理民族边疆地区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对策
        5.1.1 政策体系
        5.1.2 国外社会治理经验对我国当代边疆治理的启示
    5.2 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基本对策
        5.2.1 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发展
        5.2.2 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5.2.3 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
        5.2.4 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民生发展
    5.3 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几种模式探索与尝试
        5.3.1 建立公平公正的司法机制
        5.3.2 建立社会矛盾调解机制
        5.3.3 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
        5.3.4 建立应对危机管理机制
        5.3.5 建立工作责任追究机制
        5.3.6 建立社会管理创新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城市基层政府决策过程研究 ——以江西省D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概述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重点
        1.1.3 研究难点
        1.1.4 研究创新
        1.1.5 研究方法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政府过程概念
    1.4 研究文献综述
        1.4.1 国外的研究
        1.4.2 我国的研究
第2章 城市基层政府决策过程
    2.1 城市基层政府概述
        2.1.1 市辖区概念
        2.1.2 城市基层政府结构
        2.1.3 城市基层政府的工作任务
        2.1.4 城市基层政府的特点
    2.2 城市基层政府决策过程阶段分析
        2.2.1 发现问题
        2.2.2 确定议题
        2.2.3 规划方案
        2.2.4 进行决策
    2.3 城市基层政府决策过程的特点
        2.3.1 城市基层政府决策过程的贯彻性
        2.3.2 城市基层政府决策过程的复杂性
第3章 城市基层政府决策过程的理想状态
    3.1 政府决策过程的理想角色定位
    3.2 理想的区委全委会决策过程
        3.2.1 决策范围
        3.2.2 决策原则
        3.2.3 决策程序
    3.3 理想的区委常委会决策过程
        3.3.1 决策范围
        3.3.2 决策原则
        3.3.3 决策程序
    3.4 想的区政府决策过程
        3.4.1 决策范围
        3.4.2 决策原则
        3.4.3 决策程序
第4章 某市辖区政府决策过程及存在的问题
    4.1 个案基本情况
    4.2 案例简述
    4.3 存在的问题
        4.3.1 决策权力过分集中
        4.3.2 上级决策束缚下级决策
        4.3.3 决策的公众参与度不够
        4.3.4 政府决策主观判断偏差
        4.3.5 政府决策机制及程序存在缺陷
第5章 完善城市基层政府决策过程的措施
    5.1 明确决策主体
        5.1.1 提高决策者的素质
        5.1.2 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决策
    5.2 提高决策能力
        5.2.1 提高决策科学力
        5.2.2 提高决策预见力
        5.2.3 提高决策应变力
        5.2.4 提高决策创新力
    5.3 建立决策系统
        5.3.1 建立决策中枢系统
        5.3.2 建立决策咨询系统
        5.3.3 建立区政策研究中心
        5.3.4 建立区政府信息中心
        5.3.5 建立区民意中心
    5.4 规范决策程序
    5.5 完善决策与执行监控
    5.6 规范政府决策评估机制
    5.7 完善决策保障和制约机制
    5.8 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4)公务员职位聘任制实践研究 ——以深圳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的相关研究
        二、国内的相关研究
        三、综合评价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框架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聘任制的源起
    第一节 政府雇员制、聘任制产生的背景与基础
        一、政府雇员制、聘任制产生的宏观背景
        二、政府雇员制产生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西方国家雇员制实践概况
        一、美国的政府雇员制发展
        二、英国的公务员合同制改革
        三、澳大利亚、新西兰公务员制度改革
        四、西方国家政府雇员制的实践经验
    第三节 我国政府雇员制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的政府雇员制产生的背景
        二、我国政府雇员制的模式与特点
        三、我国政府雇员制的缺陷
第二章 我国公务员职位聘任制的文本解读与比较
    第一节 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到《公务员法》
        一、《公务员法》与《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比较
        二、《公务员法》对公务员职位聘任制规定的解读
    第二节 我国的公务员职位聘任制与政府雇员制的比较
        一、我国公务员职位聘任制与政府雇员制的联系
        二、我国公务员职位聘任制与政府雇员制的区别
    第三节 我国的公务员职位聘任制与国外的政府雇员制比较
        一、我国的公务员聘任制与国外政府雇员制的联系
        二、我国的公务员聘任制与国外政府雇员制的区别
第三章 我国公务员职位聘任制实践概况
    第一节 聘任制的职位实践
        一、法院系统的聘任制书记员实践
        二、其他职位的聘任制实践
    第二节 聘任制的区域实践
        一、深圳市的聘任制实践
        二、上海市浦东新区的聘任制实践
        三、其他地区的聘任制实践
第四章 深圳市公务员职位聘任制实践
    第一节 深圳市公务员职位聘任制的发展状况
        一、深圳市公务员聘任制实践概况
        二、现深圳市在职聘任制公务员情况
        三、聘任制公务员管理实践层面
    第二节 深圳市公务员职位聘任制特点
        一、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支撑
        二、国家政策支持,内、外生力量有力推动
        三、以聘任合同管理为核心
        四、以推行分类管理为基础
        五、实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与职业年金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
        六、分层、分类、分阶段推行公务员职位聘任制,实现增量改革
        七、同于非聘任制公务员的基本管理
    第三节 深圳市公务员职位聘任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务员职位聘任制度统一规定与管理标准的缺失
        二、行政机关公务员聘任制的“一刀切”
        三、合同管理力疲
        四、聘任制公务员培训、考核、监督、退出等机制的缺失
        五、聘任制公务员与非聘任制公务员区别不明显,但流动障碍巨大
    第四节 对完善我国公务员职位聘任制的思考
        一、加强我国公务员职位聘任制的法律支撑
        二、做好公务员职位聘任制的宣传工作
        三、以聘任合同为核心,完善聘任制公务员的灵活管理
        四、各项配套机制的辅助与配合
结束语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参考文献
后记

(5)多中心理论视角下的公共危机治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理论视角的选择:多中心理论
多中心治理模式与公共危机的化解
多中心治理模式成熟的条件
多主体的治理模式设计
    (一) 政府在公共危机应对中的作用
    (二) 社会团体在公共危机应对中的作用
    (三) 公民在公共危机应对中的作用
    (四) 媒体在公共危机应对中的作用

(6)吴忠市城市园林绿化多元化的建设和管理体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一) 城市园林绿化研究情况
        (二) 关于城市基础设施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三) 关于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发展及政府监管体制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一) 研究思路
        (二) 主要研究方法
        (三) 论文结构
第一章 城市园林绿化多元化的建设和管理体制
    第一节 城市园林绿化概述
        一、城市园林绿化的概念
        二、城市园林绿化的特性
        三、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体制概况
        一、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发展
        二、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市场化运营模式
        三、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主要方法
        一、政府主导
        二、社会参与
        三、法制建设
        四、资金保障
    第四节 实行城市园林绿化多元化建设和管理的途径
        一、明确政府职能定位
        二、优化政府管理模式
        三、增强全社会对城市生态环境认知意识
        四、提升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决策水平
第二章 新加坡和杭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体制分析
    第一节 新加坡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体制
        一、新加坡的城市园林绿化概况
        二、新加坡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和管理特点
        三、新加坡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模式启示
    第二节 杭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体制
        一、杭州市城市园林绿化概况
        二、杭州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特点
        三、杭州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模式启示
第三章 吴忠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体制现状分析
    第一节 吴忠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的特点
        一、现代城市园林绿化理念初步形成
        二、城市园林绿化的规划和设计趋于理性化
        三、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
        四、全民绿化的联动机制逐步形成
    第二节 吴忠市城市园林绿化发展趋势
        一、规划趋于科学化
        二、建设趋于特色化
        三、管理趋于市场化
        四、投资主体趋于多元化
        五、监管趋于法制化
    第三节 吴忠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缺乏延续性和长期性
        二、园林绿化与城市发展规划不协调
        三、建设和管理水平不高
        四、经费严重匮乏
    第四节 制约吴忠市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财政体制
        二、管理体制
        三、市场环境
        四、行业标准
        五、队伍建设
第四章 吴忠市城市园林绿化多元化的建设和管理体制创新
    第一节 构建吴忠市城市园林绿化多元化的建设和管理体制
        一、多元化的管理体制
        二、多元化的投资体制
        三、多元化的监督体制
    第二节 推行城市园林绿化多元化建设和管理体制的主要措施
        一、转变政府职能
        二、剥离企业职能
        三、培育中介职能
        四、规范事业职能
        五、增强监管职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基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研究 ——以宁夏青铜峡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本研究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概述
    第一节 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相关理论
        一、有效政府理论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
        四、无缝隙政府理论
    第二节 政务服务中心的解读
        一、政务服务中心的定义
        二、政务服务中心的内部结构
        三、政务服务中心的职能
        四、政务服务中心的作用和基本功能
    第三节 政务服务中心兴起的动因
        一、国外"一站式"行政服务机构的基本情况
        二、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提出与逐步推进
        三、行政审批制度的深化
        四、电子政务的推广
    第四节 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意义
        一、德政示范工程
        二、文明窗口工程
        三、阳光试点工程
第二章 青铜峡市政务服务中心的运行现状
    第一节 青铜峡市及市政务服务中心基本情况
        一、青铜峡市政务服务中心运行机制
        二、青铜峡市政务服务中心的部门进驻情况
        三、青铜峡市政务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
        四、青铜峡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取得的成绩
    第二节 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和发展困境及原因
        一、观念滞后制约政务服务中心的发展
        二、法律支撑不力,体制不够顺畅
        三、服务项目不全,运行机制不完善
        四、信息化程度不高
第三章 深化基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改革的思考
    第一节 深化服务型理念加强正规化建设
        一、提升政府服务理念
        二、优化组织建设,再造行政流程
        三、提高公务人员职业素养,强化优质服务理念
    第二节 明确政务服务中心合法地位
        一、建立健全法制体系
        二、争取上级支持和同级整合
        三、对政务服务中心准确定位
    第三节 强化政务服务中心外部行政效能监察
        一、建立健全行政审批监督管理机构
        二、完善中心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三、规范行政审批项目的运行
    第四节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
        一、正确认识电子政务在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中的作用
        二、健全领导机构,规划统一平台
        三、营造良好环境,加大投资力度
        四、加快流程重组再造
        五、完善信息安全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包头市人事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一、研究方法
        二、论文结构
    第四节 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章 人事公共服务体系概述
    第一节 公共服务与人事公共服务
        一、公共服务
        二、人事公共服务
        三、人事公共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
        四、人事公共服务体系的主要职能
    第二节 构建人事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拓宽人事工作领域的重要途径
        二、增强提供人事公共服务的能力
        三、提高人事公共服务效率
        四、提升人事公共服务水平
第三章 包头市人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第一节 国内其他地区人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一、服务领域不断拓展
        二、服务网络不断健全
        三、服务内容不断丰富
        四、服务方式不断创新
    第二节 包头市人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一、人事公共服务组织体制
        二、人事公共服务途径
        三、人事公共服务法制
        四、人事公共服务保障
        五、人事公共服务队伍建设
第四章 包头市人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节 人事公共服务意识淡薄
    第二节 人事公共服务机构职能不清
    第三节 人事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
    第四节 人事公共服务能力不强
    第五节 人事公共服务法律监督缺陷
    第六节 人事公共服务经费保障不足
第五章 健全和完善包头市人事公共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完善包头市人事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
        一、完善以公共利益为取向的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二、完善以社会协同为特征的高效便民的执行机制
        三、完善以效能控制为保障的顺畅有力的监督机制
    第二节 创新包头市人事公共服务的实现途径
        一、促进人事公共服务权益的均等化
        二、推进人事公共服务职能的社会化
        三、探索人事公共服务方式的市场化
        四、实现人才人事公共服务手段的现代化
    第三节 打造包头市人事公共服务平台
        一、搭建人才竞争平台
        二、搭建人才引进平台
        三、搭建人才就业服务平台
        四、搭建人才培育平台
        五、搭建人才激励保障平台
    第四节 加强包头市人事公共服务队伍建设
        一、转变人事公共服务观念
        二、转变人事公共服务方式
        三、转变人事公共服务工作作风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9)新时期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二、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研究概况及动态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
第一章 新时期食品药品安全现状
    第一节 食品药品的基本概念
        一、食品的基本概念
        二、药品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食品药品安全的概念
        一、传统的食品卫生和药品质量概念
        二、新时期食品药品安全概念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新时期食品药品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近年来发生的典型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及其产生的影响
        二、我国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特点
    第四节 新时期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成因分析
        一、引发新时期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产业因素
        二、食品药品安全预警和风险评估没有形成体系
        三、食品药品上市后在评价没有有效实施
        四、高效统一的食品药品安全行政监管体制尚未形成
        五、食品药品安全法律体系不健全
        六、缺乏科学权威的信息公布机制
第二章 当前我国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现状与问题
    第一节 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 研究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构建安定和谐的社会消费环境
        二、有利于促进我国食品药品产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三、有利于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体系
        四、有利于增强政府食品药品监管公信力
        五、有利于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第三节 目前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食品药品应急管理职能分散
        二、应急处理预案的可操作性差
        三、公众缺乏获取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的渠道
        四、各级政府不能正确处理维护商业利益与公众利益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构建权威高效的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体系
    第一节 高效应急管理体系相对应的食品药品政策体系
        一、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风险教育
        二、全面实施食品药品召回制度
        三、设立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权益保障基金
        四、坚持食品药品领域的独立监管
    第二节 高效应急管理体系相对应的食品药品技术支撑体系
        一、加速建立食品药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二、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现有药品标准
        三、形成全国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
        四、设立食品药品安全专家智库
    第三节 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五个环节的构建
        一、食品药品监管信息收集
        二、食品药品应急预防准备
        三、食品药品应急演练
        四、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损害控制处理
        五、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事后恢复
参考文献
致谢

(10)我国民族自治县公共治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的意义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治理理论与西方国家治理经验的借鉴
    第一节 治理理论概述
        一、什么是治理?
        二、治理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理论来源
        三、我国民族自治县公共治理的内涵
    第二节 治理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实践及其借鉴意义
        一、三个发达国家地方政府的公共治理状况
        二、发达国家地方政府公共治理的特点
        三、治理理论对我国民族自治县公共治理的借鉴
第二章 我国民族自治县公共治理现状
    第一节 我国民族自治县基本情况
        一、我国的民族及民族自治地方
        二、我国民族自治县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 我国民族自治县公共治理状况——以河北D自治县为个案
        一、D自治县基本情况与公共治理取得的成就
        二、D自治县县政府及职能部门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
        三、D县公共治理中的社会组织与团体的作用
        四、D县公共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我国民族自治县公共治理体系及其结构的优化
    第一节 我国民族自治县公共治理体系概述
        一、我国民族自治县公共治理体系构成
        二、我国民族自治县的内部治理体系
        三、我国民族自治县的外部治理体系
    第二节 我国民族自治县公共治理体系优化
        一、我国民族自治县公共治理主体之间结构模式的优化
        二、我国民族自治县公共治理体系优化原则
        三、我国民族自治县公共治理的优化指标体系
第四章 县政府作为核心治理主体的优化与政府能力建设
    第一节、自治县政府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民族自治县政府的特性
        二、县政府作为自治县公共治理主体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自治县政府作为公共治理主体优化的路径
        一、树立正确治理理念是自治县政府实现优化的前提
        二、转变职能是自治县政府实现优化的关键
        三、科学设置机构是自治县政府实现优化的基础
        四、造就优秀公务员队伍是自治县政府实现优化的途径
第五章 我国民族自治县其他治理主体的优化
    第一节 我国民族自治县营利组织(企业)的优化
        一、社会责任与营利组织(企业)
        二、营利组织(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三、营利组织(企业)公共自治主体优化途径
    第二节 我国民族自治县的善治与公民治理参与
        一、自治县公民治理参与的理论和模式
        二、自治县公民治理参与的现状
        三、自治县公民治理参与的优化途径
第六章 我国民族自治县公共治理的文化环境优化
    第一节 我国民族自治县公共治理文化的作用
        一、文化与公共治理文化
        二、自治县公共治理文化的作用
    第二节 我国民族自治县公共治理文化环境优化路径
        一、公共治理文化环境优化与公共治理文化建设
        二、自治县公共治理文化建设的内容
        三、优化自治县公共治理文化环境的路径
第七章 我国民族自治县政府公共治理运行机制的优化
    第一节 我国民族自治县公共治理决策机制的优化
        一、自治县公共治理决策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民族自治县公共治理决策机制优化路径
    第二节 我国民族自治县依法治理执行机制的优化
        一、自治县公共治理的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自治县公共治理依法执行实现优化的途径
    第三节 我国民族自治县公共治理民主监督机制的优化
        一、自治县民主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二、自治县公共治理中民主监督机制优化的路径
    第四节 我国民族自治县公共危机治理的预警和应急机制的优化
        一、自治县建立预警和应急机制的必要性
        二、自治县公共危机预警和应急机制的优化途径
第八章 我国民族自治县公共治理工具优化与绩效管理
    第一节 绩效管理--自治县公共治理的新型工具
        一、政府绩效管理的内涵与程序
        二、政府绩效管理的特性与目标
        三、政府绩效管理的作用
    第二节 自治县政府绩效管理的实践探索——以松桃自治县"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为例
        一、自治县政府绩效管理的特点
        二、我国民族自治县测评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我国民族自治县政府绩效管理优化的途径
        一、建立健全多元的绩效评估主体
        二、优化绩效评估的内容与指标体系
        三、加强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四、试论开放式政府及其管理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政治生态下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对策研究[D]. 丁文. 天津大学, 2016(03)
  • [2]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问题研究 ——以内蒙古包头地区为例[D]. 李冈. 中央民族大学, 2013(01)
  • [3]城市基层政府决策过程研究 ——以江西省D区为例[D]. 陶佳. 南昌大学, 2012(06)
  • [4]公务员职位聘任制实践研究 ——以深圳为例[D]. 刘茜. 南京大学, 2012(10)
  • [5]多中心理论视角下的公共危机治理模式研究[J]. 韩丹. 商业时代, 2011(28)
  • [6]吴忠市城市园林绿化多元化的建设和管理体制研究[D]. 伊红德. 中央民族大学, 2011(12)
  • [7]基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研究 ——以宁夏青铜峡市为例[D]. 伏媛媛. 中央民族大学, 2011(12)
  • [8]包头市人事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D]. 全建华. 中央民族大学, 2010(05)
  • [9]新时期食品药品安全应急管理研究[D]. 冯东旺. 中央民族大学, 2010(05)
  • [10]我国民族自治县公共治理优化研究[D]. 赵一君. 中央民族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论开放政府及其管理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