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养我们?”

“谁来养我们?”

一、“谁来养活我们?”(论文文献综述)

周立,罗建章,方平[1](2021)在《谁来养活21世纪的中国?——疫情危机、全球本土化与有组织地负起责任》文中提出"谁来养活中国?"这一布朗命题被提出已超过25年。虽然二十多年来中国很好地回答了这个命题,但是,面向21世纪,放眼全球,仍然需要回答"谁来养活21世纪的中国?"这一重大问题。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全球已经出现粮食危机。尽管中国短期内不存在粮食危机,但是存在三大结构性紧张,面临人口峰值、营养升级和老龄化的持续挑战。预期21世纪前半叶,中国粮食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后半叶可能压力舒缓。新冠肺炎疫情中出现的粮食民族主义和饥饿出口现象,使得中国更加不能过度依赖外国粮养活中国人。本文提出,应当在全球本土化视野中,重新反思粮食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和权利安全问题。未来中国食物体系中生产者、消费者、中间商和政府这四大主体,都需要"有组织地负起责任"。通过构建完整的食物主权体系,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端好中国碗、装满中国粮,养活21世纪的中国。

张伟兵[2](2017)在《中国传统有机农业是如何转变为化学农业的?——农业生产方式变迁的危机及其可能的前景》文中提出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有机农业养育了庞大的人口、维系着生态平衡。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家户分散经营体制等因素诱导中国农业迅速走上了化学农业道路。化学农业促进了粮食的高产和食品的丰富多样,但引发了生态环境、国民健康和人民食物主权等多方面的风险和危机。化学农业是一条不可持续的"自虐式发展"的农业道路。实践证明,有机农业不仅不会饿死人,还会生产出产量高、质量安全的粮食和畜禽产品。全面恢复和升级有机农业是当前重要且紧迫的任务,为此,需要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新组织农民,对农业经营体制进行大力革新。

许先春[3](2016)在《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怎样应对“中国粮食威胁论”的(1994—1996年)》文中指出1994年,正当我国人民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决定,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的时候,国际上的"中国粮食威胁论"不期而至。如何应对"中国粮食威胁论",成为摆在党面前的一个新的重大挑战。一、"中国粮食威胁论"的由来及挑战1."中国粮食威胁论"的由来1994年9月,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发表《谁来养

许先春[4](2016)在《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怎样应对“中国粮食威胁论”的(1994—1996年)》文中研究表明1994年,国际上出现了"中国粮食威胁论"。此论认为,中国未来将因出现严重的粮食紧缺而成为世界的一大威胁。面对这种论调带来的严峻挑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首先通过学习研讨,并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研,以摸清农情粮情,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着力统筹内外两个大局,一手抓国际舆论,开展有针对性的宣讲工作,一手抓粮食生产,制定增粮增收的政策措施。通过一系列努力,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能力,击破了"中国粮食威胁论"的谣言,树立了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1996年10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反驳"中国粮食威胁论"所作的一系列努力的集中体现,是我国探索粮食问题的理论概括和经验总结。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应对"中国粮食威胁论"中的举措和方法,对于我们应对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国家形象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王雪[5](2015)在《关于“谁来养活中国”的生态哲学反思》文中研究表明1994年9月,莱斯特·布朗发表了《谁来养活中国——来自一个小行星的醒世报告》,在中国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十几年来,各方围绕这个问题不断进行争论和反思。文章主要对这些争议进行研究和梳理,并以此为视角,研究布朗的生态思想,对"养活中国"问题进行思考和重塑。

白永秀,吴航[6](2012)在《市场经济、现代社会文明与欧债危机——对欧债危机成因的一个新解释》文中提出欧债危机实质上是市场经济固有特征与现代社会文明矛盾的产物,反映出欧盟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层次矛盾。欧盟国家长期通过扩大债务方式维持高水平"公平"导致了经济效率的降低,长期通过提高虚拟经济比重方式维持经济增长导致了产业结构的不合理,长期通过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方式提高公民福利水平导致了社会发展责任意识的淡漠。为避免欧债危机问题在中国出现,中国要确保公平的实现依靠效率的提高,确保虚拟经济的发展依靠坚实的实体经济基础,确保权利的实现与责任的担当相匹配。

周立,潘素梅,董小瑜[7](2012)在《从“谁来养活中国”到“怎样养活中国”——粮食属性、AB模式与发展主义时代的食物主权》文中认为粮食并非经济学视角下的单一商品,而是具有多种属性,并由此带来它的三大国家安全功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食物主权。然而,在当前以发展为主义的时代,粮食属性逐渐被单一化,农业多种功能不断丧失,形成了一个以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为特征,贯彻"为钱而生产"这一资本逻辑的农业与食物体系(A模式)。A模式缓解了"谁来养活中国"这样的数量安全问题,带来了"怎样养活中国"的食品安全与食物主权问题。作为替代角色,意图寻回粮食多种属性、农业多种功能,遵循"为生活而生产"这一生命逻辑的B模式正在形成。AB模式之间有战争,有融合,正在双轨运行之中。需要在这一重大变革中采取有利于实现食物主权,促进人类可持续进程的行动。

丁志军[8](2011)在《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同课异构与点评》文中研究表明【课标分析】"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课标要求学生首先能够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其次要求学生能够区分这两个概念的差别,即环境承载力是环境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是一个极限值,而人口合理容量是能够养活好多少人。再次,要求学生理解环境承载力所确定的环境人口容量是人口发展的警戒值,如果人口总数接近该值,必将引发深刻的资源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因此人类社会应该尽力将人口总数控制在人口合理容量的范围内。

任毅娟[9](2010)在《关于中国特色粮食安全战略的现实主义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旨在分析关于中国粮食安全与否的争论和关于中国粮食战略的现实主义考量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试图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建言献策,让中国的粮食战略既体现本国国情,又融入国际社会,期盼使其更有利于中国国家战略利益的实现。

邓大才[10](2010)在《粮食安全:耕地、贸易、技术与条件——改革开放30年粮食安全保障的途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谁来养活中国、怎样养活中国是当前国内外学界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本文以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粮食安全、粮食供给和粮食增产的因素分析,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粮食安全和粮食增产途径并不源于耕地、粮食播种面积及国际贸易,而是源于技术和生产条件。前者主要是复种指数提高和良种的推广,后者主要是化肥的施用。粮食安全则主要依赖于种子技术改革和中低产田的改造,其次是提高复种指数和化肥施用水平。

二、“谁来养活我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谁来养活我们?”(论文提纲范文)

(1)谁来养活21世纪的中国?——疫情危机、全球本土化与有组织地负起责任(论文提纲范文)

疫情危机下关于粮食安全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全球已经存在粮食危机
    (二)中国短期内不存在粮食危机,但有三大结构性紧张
中国在21世纪的食物需求
    (一)21世纪的中国人口数量与食物需求
    (二)21世纪的中国膳食结构与营养升级
    (三)21世纪的中国老龄化进程与食物结构变化
    (四)总体判断
疫情危机、粮食民族主义与饥饿出口的不可持续性
谁来养活21世纪的中国?
    (一)全球化危机、世界风险社会与全球本土化
    (二)全球本土化时代的食物主权
怎样养活21世纪的中国?
    (一)食物主权综合框架
    (二)走出“有组织地不负责任”
    (三)走向“有组织地负起责任”
结束语

(4)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怎样应对“中国粮食威胁论”的(1994—1996年)(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粮食威胁论”的由来及挑战
    (一)“中国粮食威胁论”的由来
    (二)“中国粮食威胁论”的形成背景
    (三)严峻的挑战
二、开展学习研讨和调查研究
    (一)开展学习研讨,厘清认识
    (二)深入农村调研,摸清农情粮情
三、一手抓国际舆论,一手抓粮食生产
    (一)开展有针对性的宣讲工作
    (二)制定增粮增收的政策措施
        第一,把加强农业确立为长期性、全局性的根本方针。
        第二,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动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
        第三,将“稳粮增收”调整为“增粮增收”。
        第四,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
        第五,建立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四、《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的发布
五、几点思考与认识

(5)关于“谁来养活中国”的生态哲学反思(论文提纲范文)

一、如何看待问题———“布朗争议”所引发的学界态度思考
    (一) 布朗“谁来养活中国”
    (二) “养活中国”问题引发的争议
        1. 中国威胁论。
        2.“中国粮食可以自给自足”。
        3. 马尔萨斯的幽灵。
二、在争议中反思———针对“谁来养活中国”问题的分析
三、如何养活中国———对现今农业的生态反思
    (一) 现今农业成就不容小觑
    (二) 现今农业问题必须予以重视
    (三) 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的必由之路
        1. 生态要义。
        2. 平衡要义。
        3. 可持续要义。
四、争议中成长———我们应该走怎样的路
    (一) 如何改造中国———对生存环境运作模式的思考AB模式
        1. 用什么样的模式
        2. 怎样用新模式
    (二) 生态经济———有利于地球的经济构想
五、抨击中接受———坎坷而光明的理论发展之路

(6)市场经济、现代社会文明与欧债危机——对欧债危机成因的一个新解释(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市场经济固有特征与现代社会文明要求存在的三大矛盾
三、欧债危机中三大矛盾的焦点及其实质
    (一) 公平与效率的矛盾焦点:谁来养活大家?
    (二)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矛盾焦点:靠什么产业来养活大家?
    (三) 权利与责任的矛盾焦点:谁来承担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
四、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一) 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善待劳动者
    (二) 处理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善待实体经济
    (三) 处理好权利与责任的关系:善待勇担责任者
五、结语

(7)从“谁来养活中国”到“怎样养活中国”——粮食属性、AB模式与发展主义时代的食物主权(论文提纲范文)

一、粮食的基本属性
    (一) 社会属性
    (二) 经济属性
    (三) 消费属性
二、粮食遭遇发展主义
    (一) 农业与二三产业同台比武
    (二) 发展成为硬道理
三、粮食属性的单一化
    (一) 当粮食仅仅被当作私人物品
        1. 粮食短缺条件下的供求平衡模式
        2. 粮食过剩条件下的供求平衡模式
    (二) 食物体系的四个主角、组织的极度不对称和角色不平衡
    (三) 由政府社会责任、企业家社会责任到消费者社会责任
四、粮食命题转换与不可能三角
    (一) 粮食命题的转换
    (二) 不可能三角
    (三) 由改造传统农业, 到改造现代农业
五、AB两套食物体系
    (一) AB两套食物体系的形成
    (二) AB模式大战
六、结论与建议

(9)关于中国特色粮食安全战略的现实主义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关于中国粮食安全的争论
二、制定中国粮食战略的现实主义考量
三、中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
    (一) 保护耕地资源, 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被突破
    (二) 积极探索非粮型生物燃料
    (三) 提升科技实力, 加强国际合作, 反对粮食霸权
        1. 区分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
        2. 不对称相互依赖。

四、“谁来养活我们?”(论文参考文献)

  • [1]谁来养活21世纪的中国?——疫情危机、全球本土化与有组织地负起责任[J]. 周立,罗建章,方平. 国际经济评论, 2021(05)
  • [2]中国传统有机农业是如何转变为化学农业的?——农业生产方式变迁的危机及其可能的前景[J]. 张伟兵. 社会科学战线, 2017(09)
  • [3]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怎样应对“中国粮食威胁论”的(1994—1996年)[A]. 许先春.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5年(上), 2016
  • [4]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怎样应对“中国粮食威胁论”的(1994—1996年)[J]. 许先春. 党的文献, 2016(02)
  • [5]关于“谁来养活中国”的生态哲学反思[J]. 王雪.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5(09)
  • [6]市场经济、现代社会文明与欧债危机——对欧债危机成因的一个新解释[J]. 白永秀,吴航. 当代财经, 2012(10)
  • [7]从“谁来养活中国”到“怎样养活中国”——粮食属性、AB模式与发展主义时代的食物主权[J]. 周立,潘素梅,董小瑜.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 [8]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同课异构与点评[J]. 丁志军.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11(Z1)
  • [9]关于中国特色粮食安全战略的现实主义思考[J]. 任毅娟.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0(04)
  • [10]粮食安全:耕地、贸易、技术与条件——改革开放30年粮食安全保障的途径研究[J]. 邓大才. 财经问题研究, 2010(02)

标签:;  ;  ;  ;  ;  

“谁来养我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