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

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

一、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刘哲[1](2021)在《羟苯磺酸钙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效果》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10月该院收治的99例DN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7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水平、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肌酐清除率(Ccr)、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FBG、HbAl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EGF、vWF、ET-1、Scr、BUN水平和24 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c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苯磺酸钙联合依那普利治疗DN患者,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和肾功能指标水平,优于单纯依那普利治疗效果。

詹鸿越[2](2020)在《黄芪甲苷联合ACEi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首要原因。目前糖尿病肾病除了干预血糖、血压及血脂等,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S)阻滞剂,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拮抗剂等来降低尿蛋白分泌量,是糖尿病肾病标准化治疗的基石。然而,一系列的研究表明联合多种药物充分的阻断RAAS并没有获得更多的肾脏保护作用,甚至可能产生诸如肾功能恶化、高钾血症等不良事件。随着对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大量针对于RAAS以外的干预措施不断的被提出来。近年来,大量的证据表明,中医药能够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尿蛋白水平,能够改善糖尿病肾病的肾脏损伤情况,而且其作用独立于RAAS阻断剂的机制之外。不少临床试验则更进一步的证实,中医药联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及血管紧张素II-1型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II type1 receptor blocker,ARB),在糖尿病肾病中具有降低尿蛋白及肾脏保护作用,二者同时联合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ACEi或者ARB。因此,挖掘中医药宝库,探索中医药联合RAAS阻断剂,是防治糖尿病肾病的新思路。黄芪甲苷是黄芪的一种主要的提取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包括抗炎、抗病毒及抗肿瘤等作用。近年来,黄芪甲苷被发现能够降低糖尿病模型动物的尿白蛋白排泄率,能够改善糖尿病的肾脏损伤,具有肾脏保护作用。以往的体外细胞实验表明,黄芪甲苷对高糖刺激诱导的肾脏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降低了细胞反应活性氧类(React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有关,是一种较强的抗氧化剂。然而,黄芪甲苷联合ACEi或者ARB是否能够进一步带来肾脏的保护作用,目前尚无相关的研究。本课题首先对有关中医中药联合ACEi或者ARB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数据挖掘,总结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用药规律,并尝试探讨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临床上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手段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其次,在动物实验研究中验证黄芪甲苷联合ACEi是否能够进一步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肾脏损伤,并探讨其机制。方法:1、中医药联合ACEi/ARB治疗糖尿病肾病用药规律分析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出三个数据库收集的所有有关中医、中药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期刊文献。按照检索策略,经去除重复数据后,共检出4872条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初步筛选出中医药联合ACEi或者ARB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文献275篇,经过仔细阅读摘要、全文,剔除不符合条件文献78篇,最终纳入文献197篇。对纳入研究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包括方剂名称、对照组使用的西药名称、具体中药处方、药名、剂量等,并建立CSV数据集。进行数据清洗、规范化。使用脚本语言、SPSS统计软件等进行处理与分析。按糖尿病肾病分期分别对中药处方药物使用情况、药物分类、性味归经等的进行频数分析,并利用关联规则分析找出其用药关系。2、黄芪甲苷联合ACEi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与机制研究将8周龄的db/db小鼠随机分成以下4组:2型糖尿病组(db/db组),db/db+黄芪甲苷治疗组(db/db+AS-IV组),db/db+依那普利治疗组(db/db+ACEi组)及db/db+黄芪甲苷、依那普利联合治疗组(db/db+Combined组);野生型小鼠作为2型糖尿病正常对照组(wt组)。wt组及db/db组小鼠给予标准饲料喂养;db/db+AS-IV组给予含黄芪甲苷药物饲料喂养(黄芪甲苷/饲料:5g/kg);db/db+ACEi组给予含依那普利药物饲料喂养(依那普利/饲料:0.8g/kg);db/db+Combined组小鼠给以含黄芪甲苷、依那普利药物饲料喂养(黄芪甲苷+依那普利/饲料:5g+0.8g/kg)。整个实验周期持续12周。在实验周期中的第0,2,6,9,12周,使用小鼠代谢笼留取各组小鼠24小时的尿液,同时采集小鼠24小时生理代谢指标,包括饮水量、尿量、进食量及粪便量等数据。并在第0,2,6,9,12周使用ELISA试剂盒测定小鼠尿白蛋白排泄率及空腹血糖。每2周对各组小鼠的体重进行测量。经药物治疗12周后,留取各组小鼠全血、血清、肾脏等标本。使用生化法测定尿糖、肝功能、甘油三酯等指标;使用啮齿类动物无创血压计测量小鼠血压;使用Amplex Ultra Red试剂盒检测血清H2O2水平;在PAS染色下测量肾小球系膜基质面积,测量肾小管面积、肾小管管腔面积及肾小管细胞核计数,计算肾小管细胞横截面积;使用透射电镜测量足细胞足突宽度、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厚度;使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肾组织中Catalase和SOD2的蛋白含量。结果:1、中医药联合ACEi/ARB治疗糖尿病肾病用药规律分析(1)对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总体用药规律进行分析,补气药物、活血化瘀药物及利水消肿药物三类药物使用频率最高,累计占比达48.15%。黄芪、丹参、山药、山茱萸、茯苓最为常用。大部分药物的使用剂量在常规内。而黄芪、熟地黄、丹参的使用剂量范围跨度较大。其中黄芪最大量可用到90g,最小用量6g,平均用量为28.96±13.04g,中位数用量为30g。(2)对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总体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黄芪、丹参、茯苓、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等药物是常一起出现的药物,其中黄芪、丹参、生地黄合用的可能性最高,而黄芪几乎出现于每一条规则当中。按分类,这些药物主要可以归为补气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消肿药。(3)对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总体用药规律进行分析,ARB在纳入文献中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ACEi,其中使用ARB的占比达58.88%,而ACEi的占比为38.08%。厄贝沙坦、缬沙坦及贝那普利三种药物最为常用。(4)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中,常用药物有黄芪、丹参、山药、山茱萸、生地黄、茯苓、泽泻、大黄等,而黄芪、丹参仍然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药物按分类频次排列,补气、活血化瘀、利水消肿、清热凉血、固精缩尿止带、补阴等功效药物较为常用,而补气药物、活血化瘀药物、利水消肿药物及清热凉血药物四类药物使用频率累计占比达57.13%。(5)黄芪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用量基本上符合正态分布,使用30g的文献达49篇,占有明确剂量的文献比例达38.58%,由此可见,大剂量黄芪在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中的应用比较普遍。(6)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中黄芪和丹参、山茱萸、山药及生地黄合用的可能性最高。补气、活血化瘀二者被组合应用的概率最大。(7)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中,无论以ACEi或者ARB作为基础用药,最可能与黄芪、丹参联合应用。(8)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用药方案中,黄芪、茯苓、丹参最为常用。以ACEi作为基础用药,最常与黄芪和丹参合用,而以ARB作为基础用药,与黄芪、当归、白术、茯苓、泽泻等中药联用的概率最大。黄芪是临床期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联合用药基础药物。2、黄芪甲苷联合ACEi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与机制(1)黄芪甲苷与ACE i联合应用能够降低db/db小鼠24小时尿白蛋白的分泌率,而且其效果优于黄芪甲苷或ACEi单独使用。(2)黄芪甲苷与ACEi联合应用对db/db小鼠肾重指数的影响无显着性。(3)黄芪甲苷与ACEi联合应用能够改善db/db小鼠的病理损伤,能够使增厚的肾小球基底膜变薄,使增宽的足突宽度变窄,能够减少肾小管细胞增生及细胞萎缩,能够使增厚的肾小管基底膜变薄。(4)黄芪甲苷联合ACEi对db/db小鼠12周点的24小时尿糖分泌率、尿糖、Hb A1c及多尿、多饮、多食等糖尿病症状没有影响;整个实验过程中,各组db/db小鼠血糖之间不存在差异。(5)黄芪甲苷联合ACEi能够降低db/db小鼠的体重。而黄芪甲苷或者ACEi单独治疗组体重与db/db组比较,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6)黄芪甲苷联合ACEi能够降低db/db小鼠血清中的H2O2浓度,且相对于黄芪甲苷及ACEi单独用药,联合用药降低幅度更显着。(7)黄芪甲苷联合ACEi能够提高db/db小鼠肾脏皮质Catalase的蛋白表达水平,但各组小鼠SOD2的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显着性。(8)黄芪甲苷、ACEi及二者联合用药对db/db小鼠肝酶无显着性影响。结论:1、早期糖尿病肾病多以气阴两虚为本,临床治疗上在ACEi或者ARB的基础上,常使用黄芪、生地、山茱萸等益气养阴的药物。临床期糖尿病肾病可能更多是倾向于脾肾气虚,水湿泛滥,用药规律是在补气的基础上合用茯苓、白术、泽泻等健脾利水消肿的药物。气虚血瘀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核心,贯穿于整个糖尿病肾病的疾病过程中。补气活血化瘀是糖尿病肾病的基本治法。2、黄芪是治疗糖尿病肾病最为常用的药物之一。在应用ACEi或ARB基础上,联合黄芪或者黄芪类方药能够更好的获得临床疗效,且黄芪的剂量应当偏大。3、本研究验证了黄芪甲苷和ACEi联合使用能减轻db/db小鼠蛋白尿的程度,延缓糖尿病肾损伤的进展,且与黄芪甲苷和ACEi单独使用相比更加有效,机制可能与其更加显着的抗氧化应激效应有关。

刘昉[3](2020)在《基于循证证据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临床应用指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以中国中药学会发布的《课题研究指导原则》为指导,运用GRADE研究方法,参照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临床应用指南》,以规范并推广中成药在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提高临床中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疗效,减少终末期肾病的发生,提高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方法1.召开课题启动会对指南制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前期探讨,并通过问卷完成临床问题构建并确立相关结局指标。2.文献研究:文献检索的资料库包括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MEDLINE)、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EMBASE)、考克兰图书馆(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采用计算机和手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检索。检索时间自建库至2019年6月30日。依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检索的文献进行严格筛选,搜集未公开发表的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灰色文献进行补充,尽可能减少文献的缺失。3.证据质量评价与证据评级:本次研究纳入文献为RCT研究及Meat分析/系统评价文章,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RCT研究采用文献偏倚风险评估工具(Risk of bias table)进行质量评价;系统评价/Meta分析类文献采用AMSTAR量表进行质量评价,为证据评级提供依据。对于研究类型相同、结局指标相同、数据类别相同的RCT研究应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证据综合分析,通过Meta分析森林图获得同一种中成药多项研究结果的系统评价与总结,通过倒漏斗图检查Meta分析的某一结局是否存在发表偏倚。采用目前国际通用的GRADE证据分级标准进行证据质量评价。4.专家共识:在全国范围内向相关领域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专家征求药品的推荐意见,并确定推荐药品的适用证型、使用禁忌症及注意事项,形成指南的最终推荐意见。研究结果1.Meta分析/系统评价文章量表评分均偏低,不足纳入标准;RCT研究文献共纳入163篇,包括百令胶囊23篇、黄葵胶囊22篇、雷公藤多苷片22篇、复方丹参滴丸17篇、金水宝胶囊12篇、肾炎康复片9篇、尿毒清颗粒8篇、通心络胶囊8篇、渴络欣胶囊5篇、六味地黄丸5篇、肾衰宁(片/胶囊/颗粒)4篇、参芪降糖颗粒3篇、糖脉康(片/颗粒)3篇、芪参益气滴丸2篇、肾炎舒(胶囊/颗粒)2篇、苁蓉益肾颗粒1篇、大黄蟅虫丸1篇、地黄叶总苷胶囊1篇、复方肾炎片1篇、复方血栓通胶囊1篇、金芪降糖胶囊1篇、精乌胶囊1篇、木丹颗粒1篇、脑心通胶囊1篇、蒲参胶囊1篇、芪药消渴胶囊1篇、芪蛭降糖胶囊1篇、香砂六君丸1篇、肾炎片1篇、通脉降糖胶囊1篇、血府逐瘀片1篇、血脂康胶囊1篇、正清风痛宁缓释片1篇。归纳出33种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中成药。2.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中成药能够降低临床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尿蛋白总量、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部分中成药可提高肾小球滤过率,且临床应用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整体安全性良好。3.证据质量的GRADE评级显示:大多数文献研究证据质量评级为低质量和极低质量,个别为中质量研究。4.全国范围内相关领域专家对归纳出的中成药目录进行评议、推荐评价,确定了33种中成药的推荐意见,并确定了适用证型、使用禁忌症,形成了最终的指南意见。研究结论此次指南研究我们主要参照《课题研究指导原则》,运用了GRADE系统方法结合专家共识,最终对百令胶囊、黄葵胶囊、雷公藤多苷片、复方丹参滴丸、金水宝胶囊、肾炎康复片、尿毒清颗粒、通心络胶囊、渴络欣胶囊、六味地黄丸、肾衰宁(片/胶囊/颗粒)、糖脉康颗粒、肾炎舒(胶囊/颗粒)、苁蓉益肾颗粒、复方肾炎片、肾炎片予以弱推荐。

李栋妮[4](2020)在《糖尿病肾脏疾病Ⅲ-Ⅴ期的相关性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证型与临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旨在为中西医结合治疗DKD提供理论依据,改善预后,延缓DKD的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法:收集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Ⅲ期~Ⅴ期DKD的患者,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209例患者。记录患者基本信息、相关化验指标,运用中医四诊合参对DKD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将资料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本研究209例Ⅲ期~Ⅴ期DKD患者中,糖尿病病程介于11~20年所占比例最大(57.9%),其次为8~10年(20.1%)。Ⅲ期患者25例(11.96%),IⅤ期患者164例(78.47%),Ⅴ期患者20例(9.57%)。2.209例Ⅲ期~Ⅴ期DKD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BMI、SBP、DBP、脉压差、FBG、Hb Alc、LDL-C、HDL-C、TG、TC在DKD的不同分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cr、BUN、UA、GFR、Cys-C、Ca、P、PTH、Hb、ALB、FIB、m ALB、24h-PRO在不同分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DKD的进展,患者的GFR、Ca、Hb、ALB逐步下降,Scr、BUN、UA、Cys-C、P、PTH、m ALB、24h-PRO、FIB逐步升高。3.m ALB与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显示,P、HDL-C与其呈极弱的正相关;Scr、BUN、Cys-C、PTH、LDL-C、TC呈弱的正相关;FIB呈中度正相关;24h-PRO呈极强的正相关性。性别呈极弱的负相关,年龄、GFR、Hb呈弱的负相关,血清Ca与呈中度负相关,ALB呈较强的负相关。4.Ⅲ期~Ⅴ期DKD患者本虚证以气阴两虚证患者最常见,其次为脾肾阳虚证;各本虚证在不同DKD分期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Ⅲ期以气阴两虚证为主,其次为肝肾阴虚证;IⅤ期以脾肾阳虚为主,其次是气阴两虚证;Ⅴ期以阴阳两虚证为主,其次是脾肾阳虚证。随着DKD的进展,阴阳两虚证证型不断增加,气阴两虚证及肝肾阴虚证证型逐渐减少。5.Ⅲ期~Ⅴ期DKD患者标实证以血瘀证患者最多,其次为痰浊证,溺毒证最少;各标实证在不同DKD分期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Ⅲ期、IⅤ期均以血瘀证为主,其次为痰浊证;Ⅴ期患者以溺毒证为主,其次为痰浊证。随着DKD的进展,溺毒证证型不断增加,血瘀证及痰浊证证型逐渐减少。6.本虚证中患者的Scr、BUN、UA、GFR、Cys-C、Ca、P、PTH、Hb、ALB、FIB、m ALB、24h-PRO与证型分布相关,其中Scr、BUN、PTH在气阴两虚证和肝肾阴虚证中的水平显着低于其他3个证型,而GFR、Ca的水平显着较高;P在气阴两虚证中的水平最低;UA在阴阳两虚证中的水平显着高于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及脾肾阳虚证;Cys-C、24h-PRO、m ALB在气阴两虚证中的水平显着低于气血两虚证、脾肾阳虚证及阴阳两虚证,而Hb、ALB在气阴两虚证的水平显着高于其他3个证型;FIB在肝肾阴虚证的水平显着低于气血两虚证、脾肾阳虚证及阴阳两虚证。7.标实证中患者的年龄、Scr、BUN、UA、GFR、Cys-C、Ca、P、PTH、m ALB、24h-PRO、Hb、ALB、FIB、LDL-C、HDL-C、TG、TC等指标的水平与证型分布相关。其中GFR、Hb、Ca在溺毒证中的水平显着低于血瘀证、湿热证及痰浊证,而Scr、BUN、Cys-C、PTH的水平显着高于其他3个证型;24h-PRO、m ALB、FIB在血瘀证中的水平显着低于湿热证、痰浊证及溺毒证,而ALB的水平显着高于其他3个证型;P在溺毒证的水平显着高于血瘀证。UA在痰浊证的水平显着高于湿热证;LDL-C和TC在血瘀证的水平显着低于湿热证和痰浊证;TG在血瘀证的水平显着低于湿热证。8.Scr是气阴两虚证及气血两虚证进展为阴阳两虚证的危险因素;ALB、TG是肝肾阴虚证进展为阴阳两虚证的危险因素;Scr、UA、Hb、ALB、TG、TC是脾肾阳虚证进展为阴阳两虚证的危险因素。结论:1.DKD患者的Scr、BUN、UA、GFR、Cys-C、Ca、P、PTH、m ALB、24h-PRO、Hb、ALB、FIB等指标在DKD不同分期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2.DKD患者m ALB的水平与其凝血功能、贫血程度、低蛋白血症、体内毒素水平、血脂代谢、钙磷代谢及甲状旁腺功能相关。3.Ⅲ期~Ⅴ期DKD患者本虚证以气阴两虚证为主,Ⅲ期以气阴两虚证为主,IⅤ期以脾肾阳虚为主,Ⅴ期患者以阴阳两虚证为主;标实证主要以血瘀证为主,其中Ⅲ期、IⅤ期以血瘀证为主,Ⅴ期患者以溺毒证为主。4.本虚证中,气阴两虚证及肝肾阴虚证中患者的毒素蓄积、肾损伤、钙磷代谢紊乱程度较其他证型严重;标实证中,溺毒症中患者的毒素蓄积、肾损伤及贫血程度较其他标实证严重,血瘀证中患者尿蛋白及FIB低于其他证型。5.Scr是气阴两虚证及气血两虚证进展为阴阳两虚证的危险因素;ALB、TG是肝肾阴虚证进展为阴阳两虚证的危险因素;Scr、UA、Hb、ALB、TG、TC是脾肾阳虚证进展为阴阳两虚证的危险因素。

张怡萍[5](2020)在《真武汤防治UUO大鼠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建立大鼠肾纤维化模型,基于血浆代谢组学、尿液代谢组学、肠道菌群探索肾纤维化发病机制;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结合代谢组学技术、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真武汤防治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1.基于多组学评价UUO大鼠肾纤维化发病机制研究。大鼠适应性喂养3天后,分成4组,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马来酸依那普利组(Enalapri l maleate)、真武汤预防性给药组(ZTW-PA)。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的方法建立大鼠肾纤维化模型,预防性给药组于造模前先给药一星期,造模第二天后继续给药,给药4周,通过检测大鼠体重、24 h尿量、尿蛋白含量、肾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的含量,结合肾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探讨真武汤对大鼠肾纤维化的防治作用。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对假手术组、UUO模型组大鼠尿液及血浆进行代谢轮廓谱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及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寻找尿液及血浆样品中潜在的生物标志物;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大鼠肠道菌群结构与组成的变化,分析肾纤维化状态下大鼠体内代谢变化,初步阐释肾纤维化的发病机制。2.真武汤防治UUO大鼠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初步探讨真武汤防治肾纤维化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分子作用机制。以附子(Aconi 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茯苓(Poria Cocos Wolf)、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白芍(Paeoniae Radix Alba)、生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为关键词在TCMSP数据库进行检索,以口服利用度(0B)>30%及类药性(DL)>0.18为原则筛选具有适宜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的活性成分,利用Uniport、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等数据库预测真武汤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通过GenGards数据库筛选肾纤维化已知的治疗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构建肾纤维化靶点相互作用网络图,采用Cytoscape 3.5.0软件进行网络的构建,利用ClueG0插件对关键靶点进行GO生物功能及KEGG代谢通路分析;采用UPLC/Q/TOF-MS方法测定假手术组、UUO模型组、真武汤预防性给药组大鼠尿液及血浆代谢轮廓谱,结合PCA及PLS-DA多元统计方法寻找大鼠尿液和血浆中的潜在的生物标志物。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各组大鼠肠道菌群结构与组成的变化,最后结合网络药理学、代谢组学、肠道微生物结果进一步阐明真武汤防治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结果:1.建立了大鼠肾纤维化模型,经真武汤治疗后具有改善UUO大鼠肾组织形态,增加大鼠24 h尿量,降低大鼠肾纤维化相关细胞因子Scr、Bun、Cys-c含量,延缓肾脏组织病变的作用。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发现UUO大鼠和假手术大鼠存在明显的代谢水平差异,与假手术大鼠相比,UUO大鼠尿液中有28个内源性的代谢物发生显着性改变,发生明显变化的代谢物主要为酚苷、脂肪酸、氨基酸及核苷类成分。UUO大鼠血浆中,有16个内源性的代谢物发生显着性改变,主要为脂肪酸、氨基酸及磷脂类成分。通过对大鼠肠道粪便进行16s rRNA测序分析,发现UUO大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丰富度下降,在门水平,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丰度发生异常变化;在科水平,Muribaculaceae、Clostridiaceae1、Eggerthellaceae 丰度发生异常变化。2.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对真武汤治疗肾纤维化的起效成分、作用靶点及相关通路进行初步探索。研究发现真武汤中山奈酚、β-谷甾醇、芍药苷、茯苓酸、麦角甾醇过氧化物等成分为真武汤的主要药效成分,其发挥抗纤维化的作用可能通过TNF、AKT1、MAPK8、IL6、CASP3、JUN、BCL2、TGFB1、CASP8、ICAM1、NOS3 等关键核心靶点参与AGE-RAGE信号通路、Insulin resistance信号通路、TNF-α信号通路及其他相关联的信号通路如NF-kappa B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等通过调节胰岛素受体活性、氧化应激和纤维化因子的表达水平干预疾病。在此基础上,通过UPLC/Q/TOF-MS技术开展了真武汤防治肾纤维化的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经真武汤治疗后,大鼠尿液中有15个内源性的代谢物回归正常,发生变化的代谢物主要与脂质转运、脂质代谢、类固醇激素的生物合成密切相关。大鼠血浆中有10个内源性的代谢物回归正常,包括甘油磷脂、脂肪酸、胆汁酸类成分,这些生物标记物主要与脂质代谢密切相关,集中在初级胆汁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通路等。肠道菌群结果表明,真武汤治疗后,UUO大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丰富度升高,在门水平,真武汤能维持大鼠肠道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比例的稳定;在科水平,真武汤能逆转有益菌理研菌科、Muribaculaceae丰度的升高,致病菌Eggerthellaceae丰度的降低。结论:肾纤维化是一种涉及多个代谢紊乱的疾病,UUO大鼠的体内代谢紊乱可能与氨基酸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嘌呤及嘧啶代谢异常引发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肠道屏障功能受损有关,肠道微生物能够通过影响机体小分子代谢介导SCFAs和尿毒症毒素的产生来介导肾纤维化疾病;真武汤中的山奈酚、β-谷甾醇、氧化芍药苷、茯苓酸等成分可能是通过改善脂质代谢发挥抗纤维化的作用,同时通过介导肠道菌群结构增强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影响SCFAs的合成治疗肾纤维化。

王丽娟[6](2020)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虎杖防治DKD肾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背景DKD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ESRD的首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与炎症、氧化应激、RAAS系统的激活、纤维化均相关。目前以RAAS阻滞剂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可以改善DKD患者的病情,却并不能完全阻止DKD进展至ESRD。因此,开发安全有效的新药物以预防或延迟DKD的启动和进展至关重要。DKD症状属于祖国医学“消渴”“水肿”“关格”“虚劳”等范畴,目前比较公认的DKD中医病名当属“消渴肾病”,其病因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不节、脏腑亏损、劳欲伤肾相关。病机为脾肾亏虚,气阴两虚,久则夹痰湿、浊毒、瘀血,而致病势加重、病程缠绵。可归纳为:虚、瘀、浊,虚是基本条件,瘀为核心病机,浊乃最终结局。中药虎杖是治疗糖尿病的传统中草药,如唐朝甄权所着《药性论》所云:虎杖能治大热烦躁,止渴,利小便,压一切热毒。虎杖,性味微苦微寒,有清热解毒、利胆退黄、止咳化痰、散瘀止痛的功效,契合DKD“瘀”之核心病机。同时中医理论认为,清热解毒类中药往往具有比较明显的抗炎作用。许多研究均已证实DKD与高血糖和肾缺氧引起的氧化应激和炎症相关,并且在DKD的进展中,炎症途径最为核心,是导致肾小球硬化进展的重要因素,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IL-1β和MCP-1)、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DKD的发生和进展相关。虎杖苷是虎杖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白藜芦醇的糖苷形式,两者药理作用相类似,但虎杖苷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和抗氧化作用。同时,虎杖苷还是根皮苷的结构类似物,被推测可能同样具有SGLT抑制作用。因此,虎杖苷可能具有新颖的作用机制,可能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降糖保肾双获益,有望成为防治DKD的潜在药物。目的1.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思路,探讨虎杖多组分协同治疗DKD的信号通路及作用机制。2.从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两方面,研究虎杖苷对于SGLT1/2、GLUT1/4活性的抑制作用,以及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糖调节和肾脏损伤的影响。方法1.网络药理学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检索并筛选虎杖活性及优效化学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通过多个疾病数据库检索糖尿病肾脏病相关靶点,并通过Cytoscape软件分别构建“虎杖活性成分-糖尿病肾脏病”靶点网络图,采用ClueGO分析工具,GO、KEGG基因富集分析虎杖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作用靶点的生物进程、作用通路等。2.细胞实验,观察虎杖苷对HEK293细胞和3T3-L1脂肪细胞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指标的检测采用稳定表达SGLT1或SGLT2的人类胚胎肾HEK293细胞作为载体,以14C-AMG为底物来评价体外抑制SGLTs的活性,使用顶部计数微孔板闪烁计数器计算每个孔的放射活性和相应的IC50值,评价不同浓度的虎杖苷的干预作用。采用3T3-L1脂肪细胞,有或没有胰岛素的情况下,不同浓度虎杖苷对于2-脱氧-D-葡萄糖摄入量的影响,使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放射性信号,计算2-DG抑制百分比,评价不同浓度虎杖苷GLUT1/4的抑制活性。3.2型糖尿病肾脏病大鼠模型的建立,虎杖苷对DKD模型大鼠的干预及相关指标检测高糖高脂饲养大鼠8周以诱导胰岛素抵抗,然后单次腹膜内注射STZ(35mg/kg bwt)建立DKD大鼠模型,连续2次空腹血糖(FBG)>16.7mmol/L,24小时尿蛋白>20mg为建模成功标准。将大鼠随机分组至代谢笼,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DKD模型组(STZ),阳性对照组(根皮苷)和治疗组(虎杖苷)。各组大鼠分别灌服不同剂量的虎杖苷(20-120mg/kg bwt)、根皮苷(120mg/kg bwt)及对照溶剂(0.2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连续6周。定期检测大鼠饲料和水的摄入量,检测各组大鼠干预前后血糖、HbA1c、尿素氮、肌酐、24h尿糖、24h尿蛋白,ELISA法测定血清IL-1β,TNF-α,MCP-1和CRP的水平,并探讨时效与量效关系。取1/2左侧肾组织,组织切片予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病理结构的形态学改变。结果1.网络药理学通过OB、DL筛选及文献检索补充,获得虎杖15种优效活性成分,并预测了290个潜在作用靶点。通过韦恩分析得到37个治疗糖尿病肾脏病的作用靶点,并进一步筛选出17个关键靶点。利用ClueGO富集分析治疗靶点被富集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粘附连接、HIF-1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VEGF信号通路等47条显着通路和活性氧代谢过程、小分子代谢过程的正调控、血管系统发育的正调控、活性氧生物合成过程等87个显着生物过程。2.体外细胞实验虎杖苷体外抑制SGLT1、SGLT2活性评估,选取根皮苷作为阳性对照药。研究结果表明,虎杖苷对SGLT1、SGLT2均有明显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1968nM和878.5nM,与根皮苷组相比,虎杖苷具有中等程度的SGLT2抑制活性,表明虎杖苷可能是潜在的SGLT1/2双重抑制剂。虎杖苷对GLUT1、GLUT4的表达作用评估,以细胞松弛素B作为对照组。研究结果显示,在存在胰岛素的情况下,1μM虎杖苷仅轻微抑制2-DG的摄取,而10μM、100μM虎杖苷对2-DG摄取分别产生32%、78%的抑制,说明虎杖苷呈剂量依赖性抑制GLUT4的活性;另一方面,在存在胰岛素的情况下,细胞松弛素B对GLUT4的活性抑制显着增加了 96%。但是,如果没有胰岛素,虎杖苷对GLUT1的抑制同样呈剂量依赖性,但是10μM虎杖苷对对2-DG摄取仅产生27%的抑制作用,10μM细胞松弛素B对GLUT1的活性抑制增加到90%。说明虎杖苷可能作为潜在的SGLT1/SGLT2双重抑制剂,对GLUT1和GLUT4具有高选择性。3.在体动物实验本研究时效与量效关系研究显示,虎杖苷显着且剂量依赖性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促进尿液葡萄糖的排泄,虎杖苷在120mg/kg bwt的剂量产生最佳的降血糖作用。长期药理作用研究表明,虎杖苷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均显示持续的降血糖作用,可显着降低DKD模型组大鼠的HbA1c。虎杖苷治疗可减轻DKD大鼠尿蛋白、血清肌酐和尿素氮等肾功能指标,改善多尿,多饮和多食等症状。DKD模型组大鼠血清炎症因子IL-1β,TNF-α,MCP-1和CRP水平显着升高,虎杖苷治疗后,可明显降低DKD大鼠上述炎症因子水平。同时,本实验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相对于正常对照组,DKD模型组大鼠的肾小管和肾小球结构明显恶化,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但虎杖苷治疗后,肾组织细胞排列规则,肾小球和肾小管结构相对完整,炎性细胞明显减少。结论1.虎杖主要活性成分可调控糖尿病肾脏病发病重要通路中的多个靶点。2.虎杖苷体外对SGLT1/2、GLUT1/4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具有中等程度的SGLT2抑制活性,虎杖苷可能是潜在的SGLT1/2双重抑制剂。3.虎杖苷体内显着且剂量依赖性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促进尿糖排泄,降低HbA1c、尿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及炎症因子IL-1β,TNF-α,MCP-1和CRP的水平。表明虎杖苷可能是新型的SGLT1/SGLT2双靶点抑制剂,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其肾保护机制可能通过降糖、抗炎、抗氧化等多种途径。

刘青[7](2020)在《糖尿病肾病系膜细胞源外泌体促进足细胞损伤的机制及小檗碱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这种疾病是由于伴随持续高血糖和DM状态下的血流动力学因素,导致肾小球、肾小管或肾间质的损害。足细胞和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GMCs)是肾小球中不可或缺的两类细胞,其异常的功能变化对DN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微囊泡,包含了多种分子,例如蛋白质、脂质、DNA、mi RNA和micro RNA。它们在细胞通信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课题组前期研究显示,高糖(high glucose,HG)诱导的GMCs释放的外泌体可能通过携带TGF-β1细胞因子并影响足细胞功能。但是其更深入的机制暂时还不清楚。PI3K/Akt/FOXO信号通路在细胞存活和凋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FOXO被Akt在Thr24,Ser256,Ser319上磷酸化,促进它们的出核转运和转录激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F0X01具有抑癌作用,因为它在多种癌症中具有抗增殖和促凋亡活性。小檗碱(berberine,BBR)是从黄连中提取的天然化学物质,BBR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降血糖、降脂、抗炎、抗氧化应激作用和减少尿蛋白的产生。上述研究表明,HG刺激GMCs释放的外泌体可能对足细胞的功能产生影响,而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PI3K-AKT-FOXO1-Bim/m TORC1信号通路实现的,因此本课题拟通过分离GMCs释放的外泌体,在体外与足细胞共培养,观察足细胞的功能变化和足细胞上PI3K-AKT-FOXO1-Bim/m TORC1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通过尾静脉向小鼠体内注射GMCs释放的外泌体,观察小鼠肾脏功能和肾皮质上PI3K-AKT-Bim信号通路蛋白和足细胞标志性蛋白WT-1的表达水平。通过体外实验探讨GMCs释放的外泌体造成足细胞损伤的机制,通过体内实验研究GMCs释放的外泌体对小鼠肾脏功能的影响,以及BBR在改善足细胞和肾脏损伤上的重要作用,以探讨外泌体在GMCs和足细胞之间的信号转导上所起到的作用,为BBR治疗DN提供了现代科学依据,并为鉴定药物新靶标提供了创新思路。目的:明确HG刺激GMCs源外泌体具有对足细胞损伤的作用。明确BBR对外泌体引起的足细胞损伤具备保护作用。明确HG诱导GMCs源外泌体对小鼠肾脏功能有损伤作用,明确BBR对高糖诱导GMCs源外泌体损伤小鼠肾脏具备保护作用。明确BBR保护HG诱导GMCs源外泌体对足细胞和小鼠肾脏损伤的机制可能与调节PI3K-AKT-FOXO1-Bim/m TORC1通路有关。为探讨BBR用于DN治疗药物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为临床DN的治疗打下基础。方法:使用差速超速离心法分离得到GMCs分泌的外泌体,使用Western blot法观察外泌体的标志蛋白CD63、TSG101和内质网标志蛋白Calnexin的表达程度;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的形态特征;使用马尔文粒径分析仪检测外泌体的粒径大小百分比;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外泌体(标记绿色荧光)被足细胞摄取的情况。使用Annexin V-FITC/PI凋亡试剂盒确定外泌体对足细胞刺激最适浓度和BBR的最适浓度。将GMCs和足细胞共培养,分为正常组,高糖模型组和GW4869(外泌体抑制剂)组,各组给予相应刺激24 h后,利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各组足细胞的凋亡率,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WT-1、nephrin和podocin足细胞标志蛋白的表达情况。将分离得到的外泌体和BBR依照分组与足细胞培养,利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足细胞的凋亡率;使用Transwell小室检测足细胞迁移功能;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足细胞标志蛋白的表达情况;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足细胞上PI3K、AKT、P-AKT、FOXO1、P-FOXO1、Bim、m TORC1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检测小鼠肾功能参数观察小鼠肾脏损伤情况;通过苏木精和曙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和高碘酸-席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观察小鼠肾脏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小鼠肾小球上WT-1蛋白的分布和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肾皮质上PI3K、P-AKT、AKT和Bim蛋白的表达的水平。结果:1.提取得到的GMCs分泌物为外泌体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分离物高表达CD63和TSG101蛋白,并且几乎不表达Calnexin蛋白,证明了提取物是不包含细胞碎片的纯净外泌体。透射电镜下可见分离得到的外泌体具有脂质双分子层结构,直径在40-160 nm,与文献中报道的外泌体典型特征一致。马尔文粒径分析仪检测外泌体的粒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外泌体的最大粒子密度范围在100 nm左右。2.GMCs源外泌体被足细胞摄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足细胞的细胞质中存在PKH67(绿色)标记的GMCs源外泌体。这一结果确定了,足细胞可摄取GMCs分泌的外泌体。3.筛选GMCs源外泌体作用于足细胞的最佳条件使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足细胞的凋亡率,数据表明50μg/ml的外泌体刺激足细胞24小时,足细胞的凋亡率最高,可作为最终刺激条件。4.高糖刺激GMCs分泌的外泌体参与足细胞的损伤利用Transwell小室将足细胞与GMCs共培育,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高糖模型组的足细胞凋亡率显着增加,足细胞标志蛋白的表达水平显着下调,与高糖模型组比较,GW4869组中的足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足细胞标志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5.BBR改善高糖诱导GMCs源外泌体对足细胞功能的损伤使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正常外泌体组中足细胞的凋亡率无明显差异,高糖外泌体组中足细胞的凋亡率显着升高,BBR高低剂量组和TGF-β1受体抑制剂组能不同程度有效降低足细胞的凋亡率。足细胞迁移能力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正常外泌体组中足细胞的迁移能力无明显差异,高糖外泌体组中足细胞的迁移能力显着升高,BBR高低剂量组和TGF-β1受体抑制剂组能不同程度有效降低足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正常外泌体组中足细胞上标志蛋白表达无显着差异,高糖外泌体组中足细胞上标志性蛋白表达显着降低,BBR高低剂量组和TGF-β1受体抑制剂组能不同程度有效上调足细胞上标志蛋白的表达。上述结果证明,BBR可通过降低足细胞的凋亡率和迁移能力,提高足细胞标志蛋白的表达来发挥对足细胞的保护作用。6.BBR改善高糖诱导GMCs源外泌体对足细胞的损伤作用可能与调节PI3K-AKT-FOXO1-Bim/m TORC1信号通路相关Western blot结果得出与正常组相比,正常外泌体组的PI3K、P-AKT/AKT、P-FOXO1/FOXO1、Bim及m TORC1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高糖外泌体组的PI3K、P-AKT/AKT、Bim及m TORC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FOXO1/FOX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BBR高低剂量组和TGF-β1受体抑制剂组能不同程度有效下调PI3K、P-AKT/AKT、Bim及m TORC1的蛋白表达,上调P-FOXO1/FOXO1的蛋白表达。7.高糖诱导GMCs源外泌体对小鼠肾功能参数的影响检测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正常外泌体组的血清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n-乙酰基-d-氨基葡萄糖苷酶(n-acetyl-d-glucosaminidase,NAG)、尿总蛋白(total urine protein,TUP)和尿肌酐(urine creatinine,UCr)等方面无明显差异,而高糖外泌体组血清标本中BUN、尿液标本中NAG、UCr、总尿蛋白水平明显升高,BBR(50mg/kg、100mg/kg、200mg/kg)和依那普利阳性药对照组的上述指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8.高糖诱导的GMCs源外泌体对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小鼠肾脏HE染色和PAS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正常外泌体组肾脏组织无明显病变,肾小球结构清晰,未见肿胀、萎缩。高糖外泌体组肾小球体积明显缩小,系膜基质明显增多,基底膜弥漫性增厚,系膜区增厚。BBR(50 mg/kg、100 mg/kg、200 mg/kg)给药组、依那普利阳性对照组能不同程度改善上述病理变化,减少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细胞外基质的沉积。9高糖诱导的GMCs源外泌体对小鼠肾皮质中WT-1蛋白分布和表达的影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外泌体组肾小球上WT-1蛋白的表达水平高、分布均匀;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外泌体组肾小球上WT-1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与高糖外泌体组比,BBR(50mg/kg、100mg/kg、200mg/kg)给药组和依那普利阳性药对照组不同程度的上调了肾小球中WT-1蛋白的表达水平。10 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了高糖诱导GMCs源外泌体导致的的肾小球损伤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正常外泌体组小鼠肾皮质中PI3K、p-AKT、Bim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高糖外泌体组小鼠肾皮质中PI3K、p-AKT、Bim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与高糖外泌体组相比,BBR(100 mg/kg、200 mg/kg)给药组和依那普利阳性对照组显着降低了PI3K、p-AKT、Bim的表达水平。结论:1.HG诱导GMCs源外泌体可以影响足细胞和小鼠肾脏的功能。2.BBR能减少HG诱导GMCs源外泌体对足细胞和小鼠肾脏的损伤。3.BBR可能通过调节PI3K-AKT-FOXO1-Bim/m TORC1信号通路改善足细胞损伤。

李文晶[8](2019)在《依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NF-кB、TGF-β1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依那普利对糖病尿大鼠肾脏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糖尿病肾病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1.健康雄性SD大鼠(n=60)适应性喂养2周后随机分为2组。链脲佐菌素作用于待造模组(n=50),剂量为一次性35mg/kg,给药方式为腹腔注射,之后2周继续给予高糖高脂饲料,采大鼠尾尖部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2次FBG均超过11.1mmol/L者为糖尿病造模成功。成模大鼠(n=40)随机分为依那普利干预组(n=20)和模型组(n=20)。依那普利干预组给予依那普利10(mg/kg)/d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以等量蒸馏水灌胃。模型组和依那普利干预组继续高脂高糖饲料喂养。2.所有大鼠于第12周末于腹主动脉采血高速离心后分离血清,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测定TC(总胆固醇)、TG(总甘油三酯)、FBG(空腹血糖),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HbA1c(糖化血红蛋白);同时剪开三组大鼠腹腔取出肾脏,将其包埋于石蜡中进行切片。3.苏木精-伊红染色:大鼠肾脏切片依次经过二甲苯脱蜡、酒精脱水、苏木精染色、乙醇分化、伊红复染、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行HE染色,并于光镜下(×200)观察大鼠肾脏结构的形态改变。4.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肾脏切片经过脱蜡、置换二甲苯、高压热修复之后冷却至室温;3%过氧化氢室温孵育10min,磷酸盐缓冲液冲洗,5min×3次;第一抗体为兔抗大鼠NF-κB、TGF-β1抗体,分别按1:50、1:25浓度进行配比,滴加于切片上并于4℃冰箱过夜。磷酸盐缓冲液冲洗,5min×3次;依次滴加兔SP试剂盒中由生物素标记的二抗并于37℃烘箱中孵育30min,磷酸盐缓冲液冲洗,DAB显色试剂1:100稀释后显色,苏木精复染,分化,返蓝;梯度乙醇脱水,中性树胶封片。光镜下(×200)观察染色结果并进行染色结果的定量评分:NF-κB、TGF-β1表达水平采取阳性染色范围与阳性染色强度乘积的评分表示。5.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分别采用`X±S、M(P25,P75)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P<0.05表示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雄性SD大鼠的最终存活数:正常组为10只、模型组为8只、依那普利干预组为10只。2.正常组的体重为407.86±23.0g/只,TC、TG、FBG、HbA1c值分别为1.67±0.22mmol/L、0.68±0.11mmol/L、5.07±0.30mmol/L、4.44±0.66%。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313.18±21.72g/只)和依那普利干预组(334.65±26.23g/只)体重明显减轻(P<0.05),饮食尿量增多,毛色干枯、精神萎靡不好动;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和依那普利干预组TC、TG、FBG、HbA1c值分别为(2.77±0.23mmol/L、2.66±0.33mmol/L)、(2.05±0.17mmol/L、2.01±0.19mmol/L)、(14.11±1.54mmol/L、13.91±1.43mmol/L)、(11.37±0.67%,10.73±1.28%)有明显升高(P<0.01)。3.肾脏切片HE染色可见正常组肾小球、肾小管分布均匀,结构清晰,肾间质未见炎性反应细胞浸润;模型组可见肾小球硬化,小管上皮细胞、间质水肿,局灶小管坏死;依那普利干预组改变介于正常组和模型组之间。4.免疫组化染色后NF-κB、TGF-β1在正常组极少量表达,着色浅;模型组肾小球内着色明显,肾间质、肾小管着色明显较正常组深;依那普利干预组肾小球、肾间质、肾小管着色较模型组变浅,但较正常组变深;同时免疫组化评分显示依那普利干预组NF-κB、TGF-β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且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依那普利可以通过下调DM大鼠肾脏组织中NF-κB和TGF-β1的表达改善DM肾脏病变。

皮艾琳[9](2019)在《禾肾丸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足细胞α3β1 integr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观察禾肾丸对阿霉素肾病大鼠24h蛋白尿、血生化的影响,及肾脏病理变化,并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肾组织足细胞α3β1 integrin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选11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适应性喂养5天后,造模组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6mg/kg,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禾肾丸组、依那普利组、模型组三个组。分别在干预后灌胃2、4、6、8周处死大鼠,并检测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清白蛋白,光学显微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足细胞α3β1 integrin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1.阿霉素肾病模型部分:实验期间,共有8只大鼠在造模后死亡,模型组死亡4只,禾肾丸组死亡3只,依那普利组死亡1只,1只大鼠因造模失败被剔除实验,造模成功率为89.4%。与空白组相比,各造模组大鼠体重、血清白蛋白、肾功能水平逐渐降低(P<0.05),24h尿蛋白定量水平逐渐增多(P<0.05)。2.与模型组相比,随着禾肾丸及依那普利组给药干预,大鼠体重、血清白蛋白、肾功能水平逐渐增高(P<0.05),24h尿蛋白定量水平逐渐减少(P<0.05)。3.光镜下示禾肾丸组肾脏病理改变明显轻于模型组(P<0.05),与盐酸依那普利组相当;免疫组化法显示禾肾丸能上调足细胞α3β1 integrin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依那普利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禾肾丸可以减少阿霉素肾病大鼠尿蛋白的排泄,提高阿霉素肾病大鼠血清白蛋白水平,保护肾功能;禾肾丸可以改善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病理损伤;禾肾丸可能通过上调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足细胞α3β1 integrin蛋白的表达,维持肾小球足细胞结构和功能稳定,减轻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

粟艳平[10](2019)在《禾肾丸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足细胞Synaptopodin蛋白表达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实验研究观察禾肾丸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足细胞骨架蛋白synaptopodin的表达影响,探讨禾肾丸治疗蛋白尿的分子机制。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110只,采用阿霉素制备蛋白尿模型,以尿蛋白定量≥100mg/24h提示模型复制成功,实验分组为:空白组25只,模型组28只,依那普利组28只,禾肾丸组28只,造模成功后开始药物干预,一共8周,在2、4、6、8周末四个时间点分批处死大鼠,记录体重,检测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肾组织行HE染色、Masson染色,光镜下观察肾脏病理结构,免疫组化检测骨架蛋白synaptopodin表达。结果:1.禾肾丸可改善阿霉素肾病大鼠的一般情况;2.体重情况:空白组体重较其他三组增长快(P<0.05),模型组增长较治疗组缓慢(P<0.05);3.生化指标:与空白组比较,造模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均升高(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低(P<0.05),血清白蛋白检测,造模组与空白组相比,白蛋白降低(P<0.05),治疗组白蛋白水平较模型组高(P<0.05),禾肾丸组与依那普利组生化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病理形态观察:空白组大鼠肾小球形态结构正常,模型组在造模初期肾小球病变不明显,肾小管上皮内可见少许脂质沉积,部分系膜细胞增生,随着时间的增加,出现局灶节段性瘢痕形成,基质增宽,血管袢开放不良及塌陷,球囊粘连,集合管内可见蛋白管型,肾小管空泡变性,间质纤维细胞增生,伴有炎性细胞浸润,治疗组肾小球及小管间质病变较模型组轻,少许肾间质水肿、纤维化,伴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5.免疫组化:空白组synaptopodin蛋白表达较其他三组多(P<0.05),自第4周起,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禾肾丸组与依那普利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禾肾丸可减少尿蛋白,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肾功能,上调骨架蛋白synaptopodin的表达,减轻肾脏损伤。

二、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羟苯磺酸钙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水平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2)黄芪甲苷联合ACEi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以ACEi/ARB为基础的糖尿病肾病联合用药研究进展
        一、RAAS阻断剂的联合应用
        二、ACEi/ARB与新型降糖药物的联合使用
        三、ACEi/ARB与钙离子拮抗剂降压药物的联用
        四、ACEi/ARB与脑啡肽酶抑制剂的联用
        五、ACEi/ARB与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的联用
        六、ACEi/ARB与维生素D受体激动剂的联合应用
        七、ACEi/ARB与1 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的联用
        八、ACEi/ARB联合水飞蓟素
        九、ACEi/ARB与贝特类调脂药的联用
        十、ACEi/ARB与他汀类调脂药物的联用
        十一、ACEi/ARB与内分泌大麻系统受体拮抗剂的联用
        十二、ACEi/ARB与 AGEs/RAGE轴相关药物的联合应用
        十三、ACEi/ARB与抗TGFβ抗体的联用
        十四、ACEi/ARB与血管黏附蛋白1 抑制剂的联用
        十五、ACEi/ARB与 NAPDH氧化酶抑制剂的联用
        十六、ACEi/ARB与 ACE2/Ang(1-7)/Mas受体轴相关药物的合用
    第二节 中药提取物与ACEi/ARB联合用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一、灯盏花素与ACEi/ARB联合应用
        二、大黄素与ACEi/ARB联合应用
        三、冬虫夏草制剂与ACEi/ARB联合应用
        四、黄蜀葵花与ACEi/ARB的联合应用
    第三节 黄芪甲苷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一、黄芪甲苷对足细胞粘附蛋白的调控
        二、黄芪甲苷对内质网应激的调控
        三、黄芪甲苷与抗氧化应激
        四、黄芪甲苷与抗炎症反应
        五、黄芪甲苷与抗纤维化
        六、黄芪甲苷与抗肾脏肥大
        七、黄芪甲苷与抗凋亡
        八、黄芪甲苷对肾脏保护的其他机制
第二章 中医药联合ACEi/ARB治疗糖尿病肾病用药规律分析
    第一节 研究目的、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目的
        二、材料和方法
    第二节 研究结果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总体药物使用情况
        二、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用药规律
        三、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的中西医结合用药规律
    第三节 讨论
第三章 黄芪甲苷联合ACEi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与机制
    第一节 实验材料
        一、实验用动物
        二、主要仪器设备
        三、主要试剂及药物
    第二节 实验方法
        一、动物实验分组
        二、标本处理与收集
        三、血糖、尿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化检测
        四、无创血压的测定
        五、肾组织光镜病理
        六、透射电镜病理
        七、尿白蛋白检测
        八、血清ROS产物过氧化氢(H_2O_2)的测定
        九、蛋白质免疫印迹
        十、统计学方法
    第三节 实验结果
        一、各组小鼠0、2、6、9、12 周点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变化情况
        二、各组小鼠12 周点肾重指数
        三、治疗12 周后各组小鼠肾小球系膜基质面积大小
        四、各组小鼠12 周点近端肾小管细胞核计数、肾小管细胞横截面积大小
        五、各组小鼠12 周点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和足突宽度变化情况
        六、各组小鼠12 周点肾小管基底膜厚度变化
        七、各组小鼠0、2、6、9及12 周点糖尿病症状变化
        八、各组小鼠0、2、4、6、8、10及12 周点体重情况
        九、各组小鼠0、2、6、9及12 周点空腹血糖情况
        十、治疗12 周后各组小鼠尿糖、24 小时尿糖排泄率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十一、各组小鼠12 周点血压测量结果
        十二、各组小鼠12 周点血脂测量结果
        十三、各组小鼠12 周点血清H_2O_2浓度
        十四、各组小鼠12 周点肾组织中Catalase、SOD_2蛋白表达情况
        十五、各组小鼠12 周点肝功能情况
    第四节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3)基于循证证据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临床应用指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指南制定过程
    1.1 临床问题构建
    1.2 循证研究方法
2.指南研究结果
    2.1 文献筛选结果
    2.2 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结果
        2.2.1 百令胶囊
        2.2.2 黄葵胶囊
        2.2.3 雷公藤多苷片
        2.2.4 复方丹参滴丸
        2.2.5 金水宝胶囊
        2.2.6 肾炎康复片
        2.2.7 尿毒清颗粒
        2.2.8 通心络胶囊
        2.2.9 渴络欣胶囊
        2.2.10 六味地黄丸
        2.2.11 肾衰宁(片、胶囊、颗粒)
        2.2.12 参芪降糖颗粒
        2.2.13 糖脉康(片、颗粒)
        2.2.14 芪参益气滴丸
        2.2.15 肾炎舒(胶囊、颗粒)
        2.2.16 苁蓉益肾颗粒
        2.2.17 大黄蟅虫丸
        2.2.18 地黄叶总苷胶囊
        2.2.19 复方肾炎片
        2.2.20 复方血栓通胶囊
        2.2.21 金芪降糖胶囊
        2.2.22 精乌胶囊
        2.2.23 木丹颗粒
        2.2.24 脑心通胶囊
        2.2.25 蒲参胶囊
        2.2.26 芪药消渴胶囊
        2.2.27 芪蛭降糖胶囊
        2.2.28 香砂六君丸
        2.2.29 肾炎片
        2.2.30 通脉降糖胶囊
        2.2.31 血府逐瘀片
        2.2.32 血脂康胶囊
        2.2.33 正清风痛宁缓释片
    2.3 证据质量评级
    2.4 指南推荐意见形成
        2.4.1 指南应用范围
        2.4.2 专家名单
        2.4.3 推荐意见汇总
讨论
    1.循证证据在指南制订中的重要性
    2.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合并CKD的有效性
    3.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合并CKD的安全性
    4.本次研究的局限性
        4.1 药品适用证型
        4.2 纳入研究的质量
        4.3 疾病的随访
        4.4 试验相关的干预措施
        4.5 发表偏倚
        4.6 指南制定的方法学内容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脏疾病临床及指南研究进展
    1.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临床研究
    2.糖尿病相关肾病指南(共识)
        2.1 中医指南(共识)研究
        2.2 西医指南(共识)研究
        2.2.1 国外研究
        2.2.2 国内研究
    3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糖尿病肾脏疾病Ⅲ-Ⅴ期的相关性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及分期标准
        2.2.1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WHO 1999年标准)
        2.2.2 慢性肾脏病诊断标准
        2.2.3 糖尿病肾脏疾病诊断标准
        2.2.4 糖尿病肾脏疾病分期标准
        2.2.5 中医诊断标准
        2.3 研究病例标准
        2.3.1 纳入标准
        2.3.2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案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数据收集
        3.2.2 相关数据的计算
        3.2.3 统计学处理
    4 研究结果
        4.1 一般资料情况
        4.1.1 研究人群糖尿病病程时间
        4.1.2 DKD分期情况
        4.1.3 DKD各期一般临床资料对比情况
        4.2 DKD各期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情况
        4.2.1 Ⅲ期~Ⅴ期 DKD患者相关实验室指标的比较
        4.2.2 Ⅲ期~Ⅴ期 DKD患者mALB水平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4.2.3 小结
        4.3 Ⅲ期~Ⅴ期 DK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4.3.1 Ⅲ期~Ⅴ期 DKD患者本虚证分布情况
        4.3.2 Ⅲ期~Ⅴ期 DKD患者标实证分布情况
        4.3.3 Ⅲ期~Ⅴ期 DKD患者本虚证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情况
        4.3.4 Ⅲ期~Ⅴ期 DKD患者标实证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情况
        4.3.5 不同危险因素对本虚证进展影响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4.3.6 小结
讨论
    1 影响Ⅲ期~Ⅴ期 DKD的进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1.1 血压与DKD的关系
        1.2 体重指数与DKD的关系
        1.3 钙磷代谢及甲状旁腺功能与DKD的关系
        1.4 肾功能相关指标与DKD的关系
        1.5 糖代谢与DKD的关系
        1.6 脂质代谢与DKD的关系
        1.7 贫血与DKD的关系
        1.8 凝血纤维蛋白原与DKD的关系
    2 DK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
        2.1 DKD的常见中医证型分析
        2.2 中医证型与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家对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2 现代医家对糖尿病肾病的辨证论治
        2.1 复方中药辨证施治
        2.2 中成药
        2.3 单味中药及其有效成分
        2.4 中药注射剂
        2.5 外治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真武汤防治UUO大鼠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肾纤维化疾病研究进展
        一、肾纤维化病理生理机制
        二、肾纤维化临床特征
    第二节 组学技术在肾脏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一、代谢组学技术在肾脏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二、肠道微生物组学在肾脏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节 真武汤治疗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一、真武汤单味药在CKD中的应用
        二、真武汤治疗CKD研究进展
    第四节 本论文研究内容
        一、本论文研究思路
        二、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基于多组学评价肾纤维化发病机制研究
    第一节 真武汤防治肾纤维化的药效学评价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肾纤维化的代谢组学研究
        一、实验仪器与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肾纤维化的肠道菌群研究
        一、实验仪器与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小结与讨论
    第四节 肾纤维化代谢通路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真武汤防治UUO大鼠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节 真武汤防治肾纤维化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小结与讨论
    第二节 真武汤防治肾纤维化的代谢组学研究
        一、实验仪器与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真武汤防治肾纤维化的肠道菌群研究
        一、实验仪器与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实验结果
        四、小结与讨论
    第四节 真武汤防治肾纤维化通路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6)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虎杖防治DKD肾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
    一、中医对糖尿病肾脏病的认识
        1. 对DKD中医病名的认识
        2. 对DKD病因病机的认识
        3. 中医药治疗DKD的现状和进展
    二、中药虎杖及其提取物虎杖苷发挥肾保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 DKD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研究
        2. DKD治疗中的困境和争议
        3. DKD治疗中现有药物的综合探索及未来方向
        4. 虎杖及其提取物虎杖苷概述
        5. 虎杖及其提取物虎杖苷发挥肾脏保护效应的机制研究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虎杖防治DKD活性成分靶点探究
    一、概述
    二、资料与方法
        1. 虎杖所含主要化学成分的收集和筛选
        2. 化学成分潜在靶点收集
        3. 糖尿病肾脏病疾病靶点预测
        4. 虎杖化学成分作用靶点与糖尿病肾脏病靶点集韦恩分析
        5. 生物分子网络建立及富集分析
    三、结果
        1. 虎杖中候选化学活性成分的收集和筛选
        2. 化学成分潜在靶点收集
        3. 糖尿病肾脏病相关靶点的搜集
        4. 虎杖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与糖尿病肾脏病疾病靶点交集
        5. 生物分子网络建立及富集分析
    四、讨论
    五、结语
第四部分 虎杖苷对于SGLT1/2、GLUT1/4活性的影响
    一、仪器设备及耗材
    二、实验方法
        1. 细胞培养
        2. 细胞分组
        3. SGLT1和SGLT2体外抑制活性评估
        4. 3T3-L1脂肪细胞2-脱氧-D-葡萄糖摄入量的评估
        5. 统计学处理
    三、实验结果
        1. 虎杖苷对SGLT1和SGLT2的抑制活性
        2. 虎杖苷对GLUT1和GLUT4的表达影响
    四、小结
    五、讨论
第五部分 虎杖苷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调节和肾脏损伤的影响
    一、实验材料
        1. 仪器设备及耗材
        2. 药物及试剂
        3. 抗体及试剂盒
    二、实验方法
        1. 糖尿病肾脏病动物模型的建立
        2. 实验动物分组
        3. 虎杖苷、根皮苷给药量
        4. 大鼠一般情况观察及指标检测
        5. 肾组织学观察
        6. 统计学处理
    三、实验结果
        1. 一般情况观察
        2. 虎杖苷对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及24h尿糖的影响
        3. 虎杖苷对血糖、HbA1c、24h尿糖、饲料及饮水摄入量的影响
        4. 虎杖苷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5. 虎杖苷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及肾功能的影响
    四、小结
    五、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个人简历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承担课题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7)糖尿病肾病系膜细胞源外泌体促进足细胞损伤的机制及小檗碱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Abbreviation)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仪器
    2.1 细胞株
    2.2 化学药品和试剂
    2.3 仪器与设备
3 实验方法
    3.1 GMCs的培养和分组
    3.2 足细胞的培养和分组
    3.3 外泌体的的分离
    3.4 GMCs与足细胞共培养
    3.5 外泌体的鉴定和摄取
        3.5.1 外泌体的标志蛋白鉴定
        3.5.2 外泌体的电镜观察与鉴定
        3.5.3 外泌体的粒径分布
        3.5.4 外泌体的摄取鉴定
    3.6 细胞凋亡检测
    3.7 免疫荧光实验
    3.8 细胞迁移能力检测实验
    3.9 Western blot检测
    3.10 体内研究
    3.11 组织学
    3.12 免疫组织化学
    3.13 数据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分离鉴定系膜细胞(GMCs)源外泌体
    4.2 GMCs源外泌体被足细胞摄取
    4.3 确定GMCs源外泌体对足细胞影响的最佳条件
    4.4 高糖诱导GMCs源外泌体参与足细胞功能的损伤
    4.5 检测BBR的最适浓度
    4.6 检测TGF-β1抑制剂的最适浓度
    4.7 BBR改善高糖诱导GMCs源外泌体对足细胞功能的损伤
    4.8 BBR 改善高糖诱导 GMCs 源外泌体对足细胞的损伤作用可能是与调节PI3K-AKT-FOXO1-Bim/mTORC1 信号通路有关
    4.9 高糖诱导GMCs源外泌体对小鼠肾功能参数的影响
    4.10 高糖诱导的GMCs源外泌体对小鼠肾脏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4.11 高糖诱导的GMCs源外泌体对小鼠肾皮质中WT-1 蛋白分布和表达的影响
    4.12 PI3K/AKT-Bim 信号通路参与了高糖诱导 GMCs 源外泌体引起的的肾小球损伤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不同来源的外泌体对糖尿病肾病的影响
    参考文献

(8)依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NF-кB、TGF-β1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仪器
        1.3 主要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模型制备及分组
        2.2 标本收集
        2.3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
        2.4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3 统计学处理
    4 技术路线
结果
    1 糖尿病大鼠模型制备
    2 各组体重、血清学指标、染色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9)禾肾丸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足细胞α3β1 integrin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实验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药物配置
        1.4 实验仪器
        1.5 实验试剂与耗材
    2 实验方法
        2.1 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的建立
        2.2 实验动物分组
        2.3 给药干预方案
        2.4 实验标本的采集
        2.5 实验室指标的检测
        2.6 病理学检测
        2.7 统计学分析
第二部分 实验结果
    1 大鼠的一般情况观察
    2 各组大鼠体重变化情况
    3 各组大鼠24h尿蛋白定量变化情况
    4 各组大鼠血清白蛋白变化情况
    5 各组大鼠肾功能(血肌酐、尿素氮)变化情况
    6 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变化
        6.1 HE染色
        6.2 Masson染色
    7 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足细胞α3β1 integrin蛋白的表达
第三部分 讨论
    1 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的探讨与建立
    2 α3β1 integrin与肾性蛋白尿的关系及现代研究进展
    3 禾肾丸的制定和方药分析
        3.1 禾肾丸的组方原则
        3.2 禾肾丸的方药分析
    4 禾肾丸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作用
        4.1 禾肾丸对AN大鼠一般状态的影响
        4.2 禾肾丸对AN大鼠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白蛋白的影响
        4.3 禾肾丸对AN大鼠肾脏病理组织形态的影响
        4.4 禾肾丸对AN大鼠肾足细胞α3β1 integrin蛋白表达的影响
    5 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10)禾肾丸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足细胞Synaptopodin蛋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模型制备
        2.2 动物分组
        2.3 给药方案
        2.4 实验标本的采集
        2.4.1 采集时间
        2.4.2 24h尿量的采集
        2.4.3 血标本的采集
        2.4.4 肾脏标本的留取
        2.5 观察指标
        2.5.1 一般状态观察
        2.5.2 生化指标检测
        2.5.3 病理形态学观察
        2.5.4 免疫组织化学
        2.6 统计学分析
第二部分 实验结果
    1 一般情况
    2 生化指标
        2.1 大鼠24h尿蛋白定量
        2.2 血清白蛋白
        2.3 血肌酐
        2.4 血尿素氮
    3 病理形态观察
        3.1 HE染色
        3.2 Masson染色
    4 免疫组织化学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学对蛋白尿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蛋白尿的认识
    3 蛋白尿动物模型的复制
    4 禾肾丸的立法及治疗机理探讨
    5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四、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羟苯磺酸钙联合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效果[J]. 刘哲. 中国民康医学, 2021(02)
  • [2]黄芪甲苷联合ACEi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作用研究[D]. 詹鸿越.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9)
  • [3]基于循证证据中成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临床应用指南研究[D]. 刘昉.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4]糖尿病肾脏疾病Ⅲ-Ⅴ期的相关性因素分析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D]. 李栋妮.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3)
  • [5]真武汤防治UUO大鼠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D]. 张怡萍.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6]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虎杖防治DKD肾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D]. 王丽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糖尿病肾病系膜细胞源外泌体促进足细胞损伤的机制及小檗碱的作用[D]. 刘青.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2)
  • [8]依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脏NF-кB、TGF-β1表达的影响[D]. 李文晶. 石河子大学, 2019(01)
  • [9]禾肾丸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足细胞α3β1 integrin蛋白表达的影响[D]. 皮艾琳.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禾肾丸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足细胞Synaptopodin蛋白表达的影响[D]. 粟艳平.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