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药学护理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药学护理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一、我国药学监护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盛永琴,张莹[1](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认为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朴晶竹[2](2020)在《基于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调研的药师能力提升思考》文中提出目的:以现代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理念为切入点,以临床医疗核心主体-医、药、护、患为研究对象,开展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情况及服务需求的调查研究,深入分析我国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医药护患不同的服务需求、中药临床药师培训需求,提出改进中药临床药师药学服务水平的思考及建议,以促进中药临床合理用药,为中药临床药学的健康发展提供数据依托和政策建议。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如下:(1)文献研究法:检索相关的文献资料,梳理近年国家相关部门对医院中药临床药学发展与改革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对当前中药临床药学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为后续调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2)专家咨询法:咨询临床药学及中药临床药学、医学统计学、中药合理用药方面的专家及医院领导,充分吸收专家及领导的合理建议,制定研究方案及调研体系框架,并修改完善调研问卷相关细节。(3)问卷调研法:基于文献分析、政策梳理、问卷设计、专家论证、预调研等工作,以医、药、护、患为研究对象,围绕其一般情况、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及评价、中药临床药学服务需求及中药临床药师培训需求等内容展开调研。医药护问卷以网络问卷星调研的形式发放回收,患者问卷以现场调研的形式发放回收,并将问卷信息录入至Excel 2010,建立Access数据库。(4)数据分析方法:将调研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SPSS软件建立数据库并以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回收医药护问卷2469份,其中有效问卷2469份,问卷有效率100%;回收患者问卷1272份,其中有效问卷1125份,问卷有效率88.44%;回收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学员问卷505份,其中有效问卷505份,问卷有效率100%;三套问卷共回收4246份,其中有效问卷4099份。调研发现:(1)中药临床药师专业技能有限,人员配置不足。我国中药临床药师学历普遍较高,但毕业专业以中药学为主,且大多没有经过正规中药临床药师培训而直接从业,缺乏中药临床合理用药的相关知识与思维及临床实践技能,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能力有限。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师配备不足,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量,并且根据地区、医院类型和等级呈现不均衡。②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工作有待加强,缺乏中医药特色。由于中药临床药学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滞后,公众对中药临床药师认知度不足,我国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药学服务内容单一、服务层次较低,中药特色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也有待加强,并且根据地区、医院类型和等级呈现不均衡。(3)医药护患对中药临床药师认可度高,药学服务需求各有不同。医药护患对中药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需求度高,期望中药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医疗为其提供指导与帮助。医药护患不同主体对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的需求不同,并且根据不同科室呈现差异性。(4)中药临床药师培训方法与模式尚待规范。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刚刚起步,目前培训效果有所显现,但仍存在较多问题,个别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中药临床药学工作有待加强,带教组设置有待规范,培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待丰富,临床实践安排不足,没有突出中医药特色等。结论:本研究立足于现代药学服务理念,结合我国中药临床药学发展的相关背景对医、药、护、患展开问卷调研,调研问卷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信息量大,结果具有参考价值,确保了我国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现状及需求调研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基于调研提出的思考与建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以为提升中药临床药师药学服务水平提供指导,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真实的数据资料和理论依据。

郭炎华[3](2020)在《翻转课堂在我国乡村学校的本土化改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来,我国拟以教育信息化来推动教育的区域均衡化发展以及城乡教育资源的流动和共享。翻转课堂模式是将信息化教学与传统讲授法结合起来,形成线上与线下混合学习的“学本位”模式。这种教与学的翻转模式正好顺应了我国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的发展需求。在现代化信息社会中,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闻名全球。我国在以信息化为媒介的翻转课堂研究中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且翻转课堂在城市学校中也广泛开展起来,但我国的乡村学校在信息化教学中无容置疑处于劣势。与城市翻转课堂相比较,能在乡村学校有效实施翻转课堂的意义会更为鲜明:一是乡村(尤其是偏远山村)与城市相比,信息相对闭塞,因此优质的教育资源引进与信息共享,对乡村教学质量的改善与知识视野的开拓有着更鲜明的意义;二是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中翻转出来的课堂中的“指导、合作讨论”环节,对于乡村留守儿童家庭中“家长缺位”、“辅导缺位”的学生学习成长更为迫切需要,其意义也更深远、重大。我国这些年的城乡义教均衡与乡村振兴战略给乡村教育的创新驱动与有效的教学转型发展创造了良机。然而,城乡学习环境与教学条件有别,国外与国内的乡村环境条件大不相同,因此我国乡村课堂“教”与“学”的转型需要本土化的翻转模式与实施路径。本研究拟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改进翻转课堂在我国乡村的本土化教学模式并使其得到有效的实施。主要利用分析法、调查法、比较法与准实验研究方法,在翻转课堂内涵解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翻转课堂在我国乡村学校的研究现状与争议,并对林地公园高中与聚奎中学这两所乡村学校的翻转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以前车之鉴进行取长补短,然后以SMCR(source传播者、message信息、channel信道、receiver受众)循环式交流模型为本研究的调研理论框架依据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维度设计,并在样本乡村实施了问卷调查与深入的访谈调研。根据本研究样本乡村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与结论,并结合前车之鉴进行取长补短,本研究构建了样本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依据研究的目的与拟解决的问题,建立了研究问题的假设,最后对所构建的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实施教学实验。经过教学实验的前测、中测与后测的终结性评估与形成性评估的数据统计与分析,再结合本研究的后期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得出了本文的实验结论:(1)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没有加剧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差距;(2)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正向影响乡村学生的学习力;(3)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优先于信息化教学工具显着影响乡村教师水平的发挥;(4)认知前提特征显着影响乡村学生的翻转学习效果;(5)乡村教育信息化无法避免“知识沟”的羁绊。另外,本研究在翻转教学实施过程中还发现了:其一、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实施后学生的成绩是呈曲线式进程;其二、内外部学习环境的优劣显着影响翻转模式层级的高低;其三、翻转课堂乡村本土化亟待特需的专门化培训路径。本研究的结论解答了聚奎中学与林地公园高中翻转课堂遗留的两个疑问,也就是说翻转模式本身是促进学生学习成绩提升的主要原因,还是教学信息化起主要的作用?学生成绩的提升主要是因为使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原因,还是不同教师任教的原因?并从实证角度为华南贫困乡村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本土化的改进路径,揭示了教育信息化在我国乡村与“知识沟”的艰难博弈,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教育扶贫提供“软实力”发展路径等方面做出了一定的研究贡献与实践参考。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改进了翻转课堂的乡村本土化模式,并在模式构建与实践运行中添加了乡村特色元素;二是建立了翻转课堂乡村本土化准实验研究的干预模型;三是构建了城乡有别的乡村专门化师资培训路径。最后,在分析本文的研究不足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后续研究策略与展望。时至今日,虽然翻转课堂在聚奎中学与本研究的实验样本学校的本土化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国乡村翻转课堂尚未形成规模,还在尝试与探索中。本文的实验也还只是本研究的一个探索阶段。在我国义教均衡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环境与机遇中,乡村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创新模式有望得到更大范围与更深入的研究与发展。

田媛[4](2020)在《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收集并分析某院2014-2017年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相关资料,帮助有关部门的监管与对策研究加强医疗机构重点监控药品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患者药品消耗费用。方法:通过对以往文献研究和对某院2014-2017年上报的177例中药注射剂ADR为研究样本,通过Excel表格对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以及ADR临床表现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成果:男性报告例数94例,女性报告例数83例,男女之比为1.13:1。40岁以上年龄段占74.01%。排名前5位药品为舒血宁、刺五加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热毒宁、丹红注射液,占总数的67.23%。结论:应辨证看待中药注射剂ADR,通过有关部门的监管和其研究的对策双管齐下并严格掌握适应症及说明书,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防止ADR再次发生。

赵扬[5](2020)在《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主要内容是探究药物的安全性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以指导下一阶段的临床试验。在药物Ⅰ期临床试验中,新化合物首次应用于人体,具有较高的风险,同时常有大量健康受试者参与,需要在试验病房由专门的研究团队开展试验与医疗监护,故其质量管理更为独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均针对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某个方面或环节,宏观系统性的质量管理研究很少,尤其是宏观与微观视角下的系统性实证研究更加缺乏。本研究在文献研究和法律法规回顾梳理的基础上,通过专家法、横断面调查、典型案例及数理分析等,构建宏观视角下的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和微观视角下的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提升的建议,以期填补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式的相关研究不足,实践上满足现代药物研发管理的迫切需要(如2020年新冠疫苗的研发管理)。【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等方法,选择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临床试验注册信息平台(clinicaltrials.gov)与我国“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www.chinadrugtrials.org.cn)两个数据平台中2013年3月-2018年9月药物Ⅰ期临床试验信息作为资料来源与数据源,并结合文献研究,总结分析国内外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特征、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情况,归纳质量管理要素。在文献综述基础上,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自编结构化问卷。问卷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评分越高质量越好),从药物Ⅰ期临床试验整体质量、受试者权益得到充分保护、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试验病房建设与管理水平、试验实施的风险管理等五个方面对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进行评价。同时,采用Likert5点计分法对政府监管、行业管理、医疗机构管理、研究团队管理、申办方/CRO管理等5类宏观管理影响因素对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影响的大小进行评价。使用此问卷调研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相关人员,最终收集604份有效问卷。应用Mplus7.4和SPSS19.0对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应用SPSS19.0进行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和5类影响因素影响的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Mplus7.4构建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和5类影响因素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德尔菲法构建了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指标体系,并在22家医疗机构内进行实证研究,对综合评分法、综合指数法、TOPSⅠS法等方法的评估结果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别计算相关系数(r)和p值,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进行了典型案例研究,分析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特征,为提出政策建议打下基础。【结果】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开展现状:与欧盟国家、日本、美国及全球平均水平比较,我国药物Ⅰ期临床试验数量较少(中国1458项、欧盟国家2741项、日本344项、美国6388项)、盲法使用比例较低(中国28%、欧盟国家37%、日本42%、美国36%、全球平均水平38%)、试验方案设计随机化比例较高(中国62%、欧盟国家45%、日本42%、美国42%、全球平均水平43%)、使用健康受试者比例较高(中国56%、欧盟国家47%、日本33%、美国32%、全球平均水平37%)、申办方几乎全部为企业(中国96%、欧盟国家60%、日本59%、美国57%、全球平均水平42%)。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式框架:通过对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开展情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情况的回顾梳理,初步整理归纳出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要素清单:(1)在宏观层面,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利益相关方包括政府监管、行业组织管理、医疗机构管理、申办方(包括CRO)管理及研究团队管理。(2)在微观层面,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主要环节包括Ⅰ期临床研究室建设与管理;申办方与研究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试验方案设计与试验实施中的风险管理;试验过程的各项工作制度、SOP制定与执行等。基于专家咨询法,构建了包括以上质量管理要素的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框架与问卷。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药物Ⅰ期临床试验整体质量总体评分为3.81分(总分5分),介于较好和一般之间;试验实施的风险管理评分相对较低,受试者权益保护评分相对最高。在描述性及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回归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良好:RMSEA=0.057,TLⅠ=0.971,CFⅠ=0.974。除研究团队外(β=0.055,P=0.468),政府监管(β=0.249,P<0.001)、行业监管(β=0.344,P<0.001)、医疗机构管理(β=0.203,P=0.023)和申办方/CRO管理(β=-0.253,P=0.005)均显着影响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结构方程模型一致。此外,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影响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各类影响因素之间也相互作用:政府监管与行业管理、医疗机构管理、研究团队管理、申办方/CRO管理之间显着相互影响(β=0.664,0.661,0.569,0.560,p<0.001);医疗机构管理与行业管理、研究团队管理、申办方/CRO管理之间显着相互影响(β=0.729,0.766,0.790,p<0.001);行业管理与研究团队管理、申办方/CRO管理之间显着相互影响(β=0.644,0.663,p<0.001);研究团队管理与申办方/CRO管理之间显着相互影响(β=0.777,p<0.001)。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指标体系:通过两轮德尔菲法形成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Ⅰ期临床研究室建设与管理、质量保证体系、试验设计与风险管理、试验过程管理;15个二级指标及73个三级指标,两轮专家咨询表回收率均为100%,一级和二级指标权威系数均大于0.7,专家意见协调系数为0.387(P<0.01)。应用上述指标体系,对22家医院开展实证研究,其中19家医院总评分达到良好(评分4分以上,5分满分),3家医院接近良好(评分3.88-3.99分)。各指标中申办方/CRO质量保证和风险管理得分较低(评分低于4分,5分满分)。应用直接加和法、TOPSⅠS法、综合指数法对评价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直接加和法和TOPSⅠS法的评价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54,直接加和法和综合指数法的评价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94。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案例研究:结果显示,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优秀的复合型研究团队、严谨高效的伦理审查以及有效的风险防控对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提升发挥着积极影响。【结论与建议】1.本研究首次构建了多方参与、综合管理为特点的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结果显示政府监管、行业管理、医疗机构管理、研究团队和申办方/CRO管理等为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各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政府监管、行业管理和医疗机构正向影响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研究团队对试验质量影响不显着,说明研究团队人员在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激发;申办方/CRO管理对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影响系数为负值,揭示了申办方/CRO在质量管理中的责任缺失。上述结论可为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宏观管理提供依据。2.构建了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覆盖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测评工具。实证研究结果显示,申办方/CRO质量保证和风险管理是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需要继续加强的两个方面。3.提升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建议:进一步加强政府对临床研究质量监管体系建设的主导作用,建立临床研究体系建设的有效协调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与技术指导文件,创新监管模式提升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监管效力,建立覆盖申办方/CRO监管的全方位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监管体系;鼓励和推动行业组织积极参与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体系建设,参与制定相关技术指导原则,开展监查稽查,建设受试者招募数据库和区域伦理中心,开展培训工作;医疗机构正确把握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发展方向,关注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各项质量要求。【创新与不足】构建了多方参与、综合管理为特点的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管理模型;构建了覆盖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的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成果丰富了药物临床试验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模型与工具,为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微观与宏观循证依据。由于调查对象为中国临床试验的机构,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推广性可能存在局限。

郭东[6](2020)在《医药分开视角下社会药房慢性病药学服务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在国家倡导分级诊疗与医药分开的背景下,社会药房功能日益完善。慢病患者可以自主选择到社会药房购买药物,慢病患者对于慢性病药学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社会药房在提高慢性病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不管是从慢性病患者需求层面,还是国家政策层面,都对社会药房提供的慢性病药学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目的:本文以郑州市为调查样本,通过对该地区社会药房药师提供的慢性病药学服务开展情况、以及前来购药的慢病患者对社会药房药学服务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索社会药房在提供慢病药学服务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为社会药房提升慢性病药学服务能力,保证慢病患者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地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检索法、问卷调查法、对比研究法等方法收集资料。参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和以及国家执业药师发展中心的指导性文件制定制定社会药房慢性病药学服务现状调查问卷及慢病患者对社会药房药学服务需求调查问卷,在郑州市区内社会药房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发达国家与地区药学服务模式与社会药房慢病管理现状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可供我国社会药房开展慢性病药学服务的经验。结果:本研究共调查郑州市5大城区100家社会药房的药师、以及前来购药的300名慢病患者。共发放社会药房药师问卷101份,获得有效问卷93份,共发放慢病患者问卷300份,获得有问卷288份。使用Excel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录入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郑州市五大城区内社会药房药师整体学历较低,专业性不够强;在药学服务完成度方面,在用药指导、用药交代等基础药学服务项目开展情况良好,而在用药随访、提供慢性病相关资料等药学服务项目完成情况不佳,药师未能完全发挥作用;通过调查发现,社会药房开展慢性病药学服务工作面临的障碍主要是执业药师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有待提升,缺乏提供相关人员与设备,患者对社会药房执业药师缺乏信任;在对慢病患者药学服务需求的调查结果发现慢病患者对于社会药房提供的药学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患者在购药过程中接收到的药学服务以基础指标检测和用药咨询与交代为主,社会药房开展慢性病药学服务存在的问题是药师服务水平不高,专业化能力不足;药学服务项目不够全面,缺乏规范化药学服务流程;慢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差,对执业药师信任度低。结论:目前,我国社会药房提供慢性病药学服务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潜力巨大。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在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立法、建立慢性病标准化药学服务流程、加强执业药师管理、建立健全处方药管理制度,提高执业药师执业能力。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加强对执业药师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认知度和专业形象等方面推动社会药房慢性病药学服务质量与水平,充分发挥药师在慢病用药管理与科学合理用药的积极作用。让慢病患者受到更加全面的慢性病药学服务,促进社会药房与慢病患者共同受益。

陈敏[7](2020)在《营养支持疗法药学监护模式的构建及信效度检验》文中提出目的采用德尔菲法构建一套信效度良好的营养支持疗法的标准化药学监护模式,为临床营养支持药师提供工作指导。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国内外肠外肠内营养临床药师的工作实践,初步形成营养支持疗法的药学监护模式表。根据德尔菲法对临床营养领域的多位专家开展两轮专家函询,收集分析每轮得到的数据,结合专家意见及条目重要性、可行性评分的均数、变异系数对条目进行初步筛选,经过两轮函询后,得到38个条目,形成初始的营养支持疗法的药学监护模式表。通过问卷星调查平台回收了227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16份。统计学方面采用spss22.0录入数据,通过spss22.0,AMOS23.0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描述。采用临界比值法、题项与总分相关、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共同性与因素负荷量对量表进行项目分析,根据项目分析结果对条目再次进行筛选。筛选后的条目再采用内容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评价量表的效度,采用Cronbach,sα系数、折半信度评价量表的信度。结果1.两轮专家函询积极系数分别为65%,100%;权威程度分别为0.731,0.789;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是0.279和0.198。最终形成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的营养支持疗法药学监护模式表。2.项目分析中,临界比值法中每个条目的CR值都大于3.0,P小于0.05。在同质性检验中,题项与总分相关、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共同性与因素负荷量的指标筛选中,各条目都满足标准,因此无需删除条目。3.药学监护模式表分为四个分量表:营养状态评估分量表、营养疗法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分量表、用药医嘱审核点评分量表、用药监护计划分量表。效度:各分量表和总量表的S-CVI为0.964,0.962,0.955,0.950和0.956,I-CVI介于0.864-1.00之间。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的公因子数目与研究假设基本相符,累计方差贡献率均大于60%,其中对营养状态评估分量表的因子数作出了调整。4.验证性因子分析中整体模型适配度指标显示模型拟合良好,内在结构适配度指标显示各个因子的平均方差变异AVE>0.5,组合信度CR>0.8,路径系数大于0.7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模型内在质量佳。信度:分量表和总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40,0.968,0.916,0.967和0.982;折半信度分别为0.870,0.920,0.872,0.931和0.939。最终形成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的营养支持疗法药学监护模式表。结论经两轮专家函询构建了营养支持疗法的药学监护模式,构建过程科学、合理,并检验其信效度,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靠性、稳定性较高,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

于永玲[8](2020)在《药学监护实施中面临的问题与处理对策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为了探究我院在药学监护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方法本文将我院在2018年1月~12月期间的药学监护实施情况,作为本次研究资料。然后采用分类统计分析法,将我院目前在药学监护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出来,然后对此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结果我院在药学监护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认识不足、制度缺失、药方管理低下、药师问题、社会环境因素等。结论提高认知度、做好教育培训、改革医学教育模式、健全管理制度、设立专职专岗等,是提高我院药学监护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有效措施,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广泛推广。

黄心恺[9](2019)在《社会药房MTM模式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通过分析国内社会药房管理模式现状,借鉴国外社会药房MTM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探索我国社会药房开展MTM管理模式的可能性,并对社会药房MTM管理模式的构建提出对策及建议。拟系统的构建我国社会药房MTM模式,推进公共卫生制度改革,提升药房及药师专业地位,维护公民健康权益。研究方法: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以及模型分析法。通过文献分析对国内外有关药学监护、MTM管理模式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归纳和梳理,总结国内外现阶段MTM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PEST模型,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层面分析国内社会药房MTM模式的开展环境及困境;进行描述性统计研究,结合专家访谈,总结可供参考的经验借鉴。结果及结论:药物治疗管理(MTM)服务是基层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面向全科患者,又是多种执业者共同提供医疗服务,强调健康和疾病的预防,起到全面整合和协调各种医疗资源的作用。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患者逐渐下沉到基层,面对不合理用药及老年患者慢病管理问题突出,药物治疗管理能很好的满足目前患者及药房的社会需求。我国医药分开等政策大趋势有利于社会药房MTM模式的落地,药品零售行业也有一定条件支持MTM模式的推广。然而将其定义成商业模式,仍存在诸多难点,药房急需从现有的传统药品销售模式中转型参与医疗服务,主动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注册与社会药房的执业药师,也需转变角色从单一的药品销售和质量管理转变到提供MTM服务上,让更多的患者受益。在模式构建过程中需注重药学监护理念内涵的传播,MTM标准化服务规范、软硬件的配置等环节,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为我国社会药房开展MTM模式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

刘丽曼[10](2017)在《药学管理工作中药学监护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药学管理工作中药学监护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方法:对医疗机构的药学监护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并对药学监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针对药学监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对策。结果:目前,医疗单位药学管理工作中对药学监护缺乏正确认识、药学监护制度不健全、医院药房缺乏合理的管理方法、药师对药学管理工作的认识和社会对此的需求不足,都是现代药学监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论:药学监护在药学管理的工作实践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健全药学监护制度、转化药学服务模式、培养药学管理人才等都是促进药学监护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

二、我国药学监护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药学监护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1.1 患者取药流程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5 讨论

(2)基于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调研的药师能力提升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文献综述
    综述一、临床中药学学科发展基本情况研究
        1 临床中药学的起源
        2 临床中药学学科内涵与特征
        3 临床中药学教育现状
        4 临床中药学发展中的问题思考
    综述二、中药药学服务临床现状研究
        1 中药药学服务内容及现状
        2 中药药学服务工作中的问题思考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调研方案设计
    第一节 构建调研指标框架体系
    第二节 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现状与需求调研问卷设计
第二章 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现状与需求分析
    第一节 医药护调研结果分析
        1 医药护的一般情况
        2 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开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3 医药护中药临床药学服务需求
        4 中药临床药师培训需求
        5 医药护对中药临床药师职业的态度
    第二节 患者调研结果分析
        1 患者的一般情况
        2 患者对中药临床药师的认知情况
        3 患者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接受情况及满意度
        4 患者中药临床药学服务需求
    第三节 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学员调研结果分析
        1 学员的一般情况
        2 基地培训现状
        3 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4 培训需求
        5 培训能力评估
        6 培训后工作现状
    第四节 讨论
第三章 提升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水平的思考
    1 加强中药临床药学人才队伍建设
    2 拓展中药临床药学服务内容
    3 明确医药护患药学服务需求
    4 强化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能力培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翻转课堂在我国乡村学校的本土化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1.有关翻转课堂的研究
        2.有关翻转课堂本土化的研究
        3.研究现状述评
    (三)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
        2.研究目的
        3.理论依据
        4.研究方法
        5.研究内容
        6.研究路线
一、翻转课堂的由来及内涵解析
    (一)翻转课堂的由来
        1.翻转课堂的起源
        2.翻转课堂的兴起与发展
    (二)相关概念界定
        1.翻转课堂
        2.乡村与乡村学校
        3.本土化
        4.学习力
        5.学优生与学困生
        6.知识沟
    (三)内涵解析
        1.翻转课堂的本质
        2.翻转课堂本土化的目标导向
        3.翻转课堂本土化的目标解读
二、乡村翻转课堂现状与翻转模式的比较分析
    (一)翻转课堂在我国乡村学校的现状与争议
        1.我国乡村学校“教”与“学”翻转的本土模式
        2.翻转课堂引进在我国乡村本土化的研究现状与争议
    (二)林地公园高中与聚奎中学的翻转模式对比解析
        1.比较之目的
        2.方法与依据
        3.翻转模式对比解析
        4.比较研究启示
    (三)本研究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构建与实施目的
        1.翻转之取长补短
        2.以前车之鉴为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铺路
        3.解析乡村翻转课堂的争议
三、模式构建前样本乡村学校的需求度与接受度调查分析
    (一)调研设计
        1.调研对象
        2.理论模型依据
        3.量表维度设计
    (二)调研实施
        1.问卷
        2.访谈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
        1.教学传播者分析
        2.学生分析
        3.翻转课堂信息内容与信道需求分析
        4.调研结论
四、翻转课堂的乡村本土化改进模式
    (一)以往翻转模式经验总结与吸收
        1.乡村翻转课堂的鲜明意义
        2.以往翻转模式的教训总结
        3.以往翻转模式的经验吸收
    (二)乡村翻转模式实施与理论研究的遗留问题
        1.疑问1——主要归功于翻转模式亦或是信息化教学的作用
        2.疑问2——主要归功于翻转模式亦或是教师水平的影响
        3.疑问源——聚奎中学与林地公园高中留存的研究空白
    (四)本土化翻转模式构架与解析
        1.翻转课堂的乡村本土化模式
        2.实验班级操作模式
        3.翻转学习干预模型
        4.教学评价模式
五、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的实验过程与数据分析
    (一)实验设计
        1.研究问题假设
        2.研究样本
        3.变量控制
    (二)实验前期工作
        1.实验科目的选择
        2.翻转课堂师资培训
        3.微课的制作
    (三)实验过程
        1.实验班的产生及前测
        2.翻转课堂操作过程
        3.数据收集
    (四)数据统计与分析
        1.终结性评估分析
        2.形成性评估分析
六、研究结论与反思
    (一)实验结论与反思
        1.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没有加剧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差距
        2.乡村本土化翻转模式正向影响乡村学生的学习力
        3.翻转模式优先于信息化教学工具显着影响乡村教师水平的发挥
        4.认知前提特征显着影响乡村学生的翻转学习效果
        5.乡村教育信息化无法避免“知识沟”的羁绊
    (二)研究发现与反思
        1.内外部学习环境的优劣显着影响翻转模式层级的高低
        2.翻转课堂乡村本土化亟待特需的专门化培训路径
        3.本土化翻转模式实施后乡村学生的成绩呈曲线式进程
    (三)研究创新
        1.改进了翻转课堂的乡村本土化模式
        2.建立了翻转课堂乡村本土化准实验研究的干预模型
        3.构建了城乡有别的乡村专门化师资培训路径
    (四)研究呈献
        1.为我国乡村探索翻转课堂的本土化改进路径
        2.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教育扶贫提供“软实力”发展路径参考
        3.揭示了教育信息化与“知识沟”的艰难博弈
七、研究不足与后续解决策略
    (一)研究不足
        1.研究条件造成的局限
        2.研究样本的局限
        3.研究时段的局限
        4.本研究的代表性范围
    (二)后续研究策略与展望
        1.翻转课堂乡村本土化的特需路径
        2.弥合“知识沟”的策略与愿景
        3.后续研究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4)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的综述
        1.2.1 不良反应
        1.2.2 中药材质量
        1.2.3 监管与对策
        1.2.4 研究小结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2 概念界定
        2.2.1 中药注射剂
        2.2.2 药学干预
        2.2.3 药品监督管理
第三章 案例分析
    3.1 数据收集
    3.2 研究结果
    3.3 结果分析
第四章 我国目前药品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法律监管
        4.1.1 监管滞后
        4.1.2 立法不完善
    4.2 审批制度
        4.2.1 新药审批
        4.2.2 上市后再评价
    4.3 监测制度
    4.4 监管部门的人力资源
        4.4.1 人才专业性
        4.4.2 机构稳定性
    4.5 药学干预
第五章 国外药品监管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5.1 韩国的药品监管经验
    5.2 澳大利亚的药品监管系统—TAG
    5.3 对我国的启示
        5.3.1 立法先行
        5.3.2 PPP机制
        5.3.3 信息技术现代化
        5.3.4 预防与处置并重
        5.3.5 资源共享
        5.3.6 信息公开
第六章 对策建议
    6.1 完善监管体系的政策制度
        6.1.1 新药审批制度
        6.1.2 上市后再评价制度
        6.1.3 监测制度
        6.1.4 定期培训制度
        6.1.5 药害救济制度
    6.2 完善医院监管评估体系的标准
        6.2.1 完善评估标准
        6.2.2 优化处方信息系统
        6.2.3 完善药学干预制度
    6.3 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与法规
        6.3.1 完善《重点监控药品目录》
        6.3.2 完善《重点监控药品合理性评价标准》
        6.3.3 完善《重点监控药品专项点评标准》
        6.3.4 完善《重点监控药品上市再评价标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调研问卷
致谢
论文着作

(5)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基本概念和理论回顾
        1.2.1 基本概念
        1.2.2 理论回顾
    1.3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的研究基础
        1.3.1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1.3.2 风险管理理念
        1.3.3 临床试验质量评价标准
        1.3.4 临床试验质量评价工具研究
    1.4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研究基础
        1.4.1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的特点
        1.4.2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研究基础
        1.4.2.1 试验设计与结果分析
        1.4.2.2 受试者保护与管理
        1.4.2.3 试验病区与试验药房管理
        1.4.2.4 风险管理与不良事件处置
        1.4.3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研究的科学问题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2.2.1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开展情况及质量管理的政策与实践基础
        2.2.2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研究
        2.2.3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指标体系研究
        2.2.4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典型案例研究
        2.2.5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式的实施策略研究
    2.3 研究方法
        2.3.1 资料收集方法
        2.3.2 资料分析方法
    2.4 技术路线
3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开展情况及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和监管回顾
    3.1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开展情况分析
        3.1.1 数据来源
        3.1.2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开展情况
        3.1.2.1 国外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开展情况
        3.1.2.2 我国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开展情况
        3.1.2.3 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开展情况比较
        3.1.3 小结
    3.2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法规梳理
        3.2.1 ICH临床试验法规
        3.2.2 美国药物临床试验法规
        3.2.3 欧洲药物Ⅰ期临床试验法规
        3.2.3.1 欧洲药品管理局
        3.2.3.2 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和英国制药工业协会
        3.2.3.3 意大利药监局
        3.2.3.4 法国相关学术团体
        3.2.4 日本药物Ⅰ期临床试验法规
        3.2.5 我国药物Ⅰ期临床试验法规
        3.2.6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法规中的质量要素
    3.3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监管
        3.3.1 国外对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监管
        3.3.1.1 美国监管情况
        3.3.1.2 欧盟监管情况
        3.3.1.3 日本监管情况
        3.3.2 我国对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监管
    3.4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要素清单
        3.4.1 宏观层面对利益相关方的归纳整理
        3.4.2 微观层面对质量管理主要环节的归纳整理
    3.5 本章小结
4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宏观视角下
    4.1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的测量基础
        4.1.1 研究方法
        4.1.1.1 初步设计
        4.1.1.2 专家咨询法
        4.1.1.2.1 对象与方法
        4.1.1.2.2 专家基本情况
        4.1.2 调查结果-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问卷构建
        4.1.3 小结
    4.2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的构建
        4.2.1 研究方法
        4.2.1.1 研究对象与资料收集方法
        4.2.1.2 统计学方法
        4.2.1.2.1 信效度分析
        4.2.1.2.2 单因素分析
        4.2.1.2.3 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4.2.1.2.4 结构方程模型(SEM)
        4.2.2 研究结果
        4.2.2.1 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4.2.2.2 问卷信效度
        4.2.2.2.1 探索性因子分析
        4.2.2.2.2 验证性因子分析
        4.2.2.2.3 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4.2.2.3 描述性分析
        4.2.2.3.1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描述性分析
        4.2.2.3.2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各影响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4.2.2.4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单因素分析
        4.2.2.5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多因素回归的管理模型——有序多分类LOGⅠSTⅠC回归分析
        4.2.2.5.1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整体质量)的回归模型
        4.2.2.5.2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受试者权益保护程度)的回归模型
        4.2.2.5.3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回归模型
        4.2.2.5.4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试验病房建设与管理水平)的回归模型
        4.2.2.5.5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试验实施的风险管理)的回归模型
        4.2.2.5.6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总体质量的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4.2.2.6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基于5 类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
    4.3 本章小结
5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的指标体系——微观视角下
    5.1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
        5.1.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5.1.2 指标体系的设计
        5.1.3 专家咨询法
        5.1.3.1 专家咨询表
        5.1.3.2 专家咨询分析内容与方法
        5.1.4 专家咨询分析结果
        5.1.4.1 第一轮咨询
        5.1.4.1.1 专家基本情况
        5.1.4.1.2 专家积极系数
        5.1.4.1.3 专家意见权威程度
        5.1.4.1.4 专家意见协调系数
        5.1.4.1.5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及指标筛选
        5.1.4.1.6 专家补充意见
        5.1.4.2 第二轮咨询
        5.1.4.2.1 专家意见协调系数
        5.1.4.2.2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及指标筛选
        5.1.4.2.3 专家补充意见
        5.1.5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指标体系
    5.2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评价的实证研究
        5.2.1 研究设计与实施
        5.2.1.1 研究目的
        5.2.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5.2.1.3 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5.2.2 实证研究结果
        5.2.2.1 指标体系的信度系数
        5.2.2.2 各级指标评分情况
        5.2.2.3 各临床试验机构质量管理评分情况
        5.2.2.4 综合评价法、TOPSIS法、综合指数法的结果一致性研究
        5.2.3 指标体系实证研究小结
    5.3 本章小结
6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对策——典型案例研究
    6.1 研究方法
        6.1.1 调查主题
        6.1.2 调查对象
        6.1.3 研究内容
    6.2 研究结果
        6.2.1 案例医院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研究概况
        6.2.2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特色
        6.2.2.1 扁平化的组织架构
        6.2.2.2 优秀的主要研究者
        6.2.2.3 科学的研究团队形成机制
        6.2.2.4 复合型药学专业人员
        6.2.2.5 严格的受试者保护
        6.2.2.6 严谨高效的伦理审查
        6.2.2.7 践行基于风险管理的理念
    6.3 对进一步提升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的期许
    6.4 本章小结
7 讨论与建议
    7.1 讨论
        7.1.1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开展情况及法律法规、监管工作梳理
        7.1.1.1 试验数量及试验设计还存在差距
        7.1.1.2 试验整体质量有待提升
        7.1.1.3 法律法规建设与监管工作需要继续改进
        7.1.2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
        7.1.2.1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型的总体讨论
        7.1.2.2 政府监管等因素对试验质量的影响
        7.1.3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7.1.3.1 申办方/CRO的责任
        7.1.3.2 试验实施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7.2 建议
        7.2.1 进一步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7.2.1.1 建立各方协调机制
        7.2.1.2 完善法律法规与技术指导文件
        7.2.1.3 创新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效力
        7.2.1.4 建立覆盖申办方/CRO监管的全方位监管体系
        7.2.2 鼓励行业组织积极参与试验质量管理
        7.2.2.1 参与制定技术指南
        7.2.2.2 开展监查和稽查
        7.2.2.3 参与建设受试者招募数据库
        7.2.2.4 开展GCP培训工作
        7.2.2.5 助力区域伦理中心建设
        7.2.3 医疗机构应加强试验质量管理
        7.2.3.1 正确定位药物Ⅰ期临床试验
        7.2.3.2 科学配备研究团队
        7.2.3.3 严格落实质量管理要求
研究创新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法律法规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件2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工具及模型预调查问卷
附件3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工具及模型调查问卷
附件4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评价指标”专家咨询表

(6)医药分开视角下社会药房慢性病药学服务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人口老龄化加重,慢病防控形势严峻
        1.1.2 我国“医药分开”政策实施现状
        1.1.3 医药分开视角下药师的角色转换与职责扩展
        1.1.4 医药分开视角下慢病患者日益提升的药学服务与健康服务需求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设计
        1.5.1 问卷调查设计
        1.5.2 样本获取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法律法规
    2.1 相关理论
        2.1.1 社会药房
        2.1.2 执业药师
        2.1.3 药学服务
        2.1.4 社会药房慢性病管理服务
    2.2 社会药房药学服务相关法律法规
第三章 发达国家和地区社会药房药学服务模式与慢病管理介绍及经验借鉴
    3.1 美国
        3.1.1 社会药房药物治疗管理(MTM)服务模式
        3.1.2 美国社会药房慢病管理服务
    3.2 英国
        3.2.1 英国社区药房服务
    3.3 中国台湾
        3.3.1 “药事照护”专业服务模式
    3.4 经验借鉴
        3.4.1 加强与医疗机构以及专业机构的合作
        3.4.2 健全药学服务流程,优化慢病患者的用药管理
第四章 社会药房慢性病药学服务现状调查-以郑州市为例
    4.1 基于药房药师慢性病药学服务的开展现状调查
        4.1.1 描述性分析
        4.1.2 社会药房慢性病药学服务项目开展现状
        4.1.3 社会药房开展慢性病药学服务工作面临的挑战
    4.2 基于慢病患者社会药房药学服务的需求内容调查
        4.2.1 描述性分析
        4.2.2 受访者患病情况
        4.2.3 慢病患者对所患疾病与用药知识了解程度
        4.2.4 慢病患者对社会药房药学服务需求情况
        4.2.5 社会药房提供慢性病药学服务存在的不足
        4.2.6 药学服务接受情况
        4.2.7 满意度情况
    4.3 社会药房开展慢性病药学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4.3.1 药师服务水平不高,专业化能力不足
        4.3.2 药学服务项目不够全面,缺乏规范化药学服务流程
        4.3.3 慢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差,对执业药师信任度低
第五章 推动社会药房慢性病药学服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5.1 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制度建设
    5.2 建立慢性病标准化药学服务流程
    5.3 加强社会药房执业药师的监管
    5.4 建立健全处方药管理制度
        5.4.1 完善慢病长期处方制度
        5.4.2 建立健全社会药房慢病用药档案建立制度
    5.5 全面提升执业药师的执业能力
        5.5.1 改革药学高等教育模式,健全药学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5.5.2 优化执业药师资格考试
        5.5.3 建立健全执业药师继续教育体系
    5.6 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
    5.7 满足顾客需求,提高执业药师职业认同感
        5.7.1 完善药学服务内容,提高为慢病人群服务的专业化程度
        5.7.2 加大执业药师社会宣传,提高执业药师专业形象
第六章 结语
    6.1 结论
    6.2 创新之处
    6.3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A 社会药房慢性病药学服务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B 社会药房慢病患者用药现状及药学服务需求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7)营养支持疗法药学监护模式的构建及信效度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营养支持疗法的药学监护模式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专家基本情况
        2.2 专家积极程度
        2.3 专家的权威系数
        2.4 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协调程度
        2.5 两轮专家函询意见
    3.讨论
        3.1 相关指标的修订完善
        3.2 专家函询结果的可靠性与科学性
        3.3 构建营养支持疗法的药学监护模式的意义
        3.4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第二部分 营养支持疗法药学监护模式的信效度检验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技术路线
        1.5 数据收集与分析
    2.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2.2 项目分析
        2.3 量表的信度检验
        2.4 量表的效度检验
    3.讨论
        3.1 量表入选条目分析
        3.2 信度检验
        3.3 效度检验
        3.4 研究的创新性
        3.5 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研究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规范化药学监护模式建立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药学监护实施中面临的问题与处理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 果
    第一,认识不足。
    第二,制度缺失。
    第三,药房管理低下。
    第四,药师问题。
3 处理对策
4 结 论

(9)社会药房MTM模式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医改背景下的药房定位
        1.1.2 社会药房开展MTM的必要性
        1.1.3 社会药房开展MTM的潜在优势
        1.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社会药房MTM相关理论基础
    2.1 药学监护
        2.1.1 药学监护起源
        2.1.2 执业理念
        2.1.3 以患者为中心的内涵
    2.2 药物治疗管理服务(MTM)模式
        2.2.1 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概念
        2.2.2 药物治疗管理服务模式框架
第三章 美国社会药房MTM模式分析及启示
    3.1 美国社会药房基本概况
        3.1.1 行业情况
        3.1.2 药房定位
        3.1.3 药房药剂师
    3.2 美国MTM模式基本概况
        3.2.1 Medicare D药品福利计划
        3.2.2 美国医疗保险资助服务中心
        3.2.3 MTM受益者资格标准
        3.2.4 必需的MTM服务
        3.2.5 MTM提供者
    3.3 启示
第四章 国内MTM模式开展环境与困境分析
    4.1 基于PEST模型的环境分析
        4.1.1 政治环境
        4.1.2 经济环境
        4.1.3 社会环境
        4.1.4 技术环境
    4.2 困境分析
        4.2.1 缺少政策支持
        4.2.2 缺乏战略的支持
        4.2.3 缺乏专业人才
        4.2.4 公众意识淡薄
        4.2.5 服务费用问题
第五章 社会药房开展MTM的模式构建对策
    5.1 社会药房MTM模式构建宏观建议
        5.1.1 政府层面
        5.1.2 行业层面
    5.2 社会药房MTM模式构建的微观建议
        5.2.1 药房布局与设计
        5.2.2 药房工作流程管理
        5.2.3 MTM服务前准备
        5.2.4 药物治疗评估
        5.2.5 计划的实施
        5.2.6 随访与文档记录
        5.2.7 计价收费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MTM常用药品可获得性数据采集表
    附录2:药物治疗管理服务(MTM)调查问卷
    附录3:《社会药房MTM模式构建研究》专家访谈摘录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药学专业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药学管理工作中药学监护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对药学监护认识不足:
    2.2 药学监护制度不健全:
    2.3 药师自身认识不足:
    2.4 药房管理不足:
    2.5 社会需求不足:
3 解决药学监护工作中问题的对策
    3.1 加强对药学监护宣传:
    3.2 转化对药学监护的认识:
    3.3 加强对药学监护人才的培养:
    3.4建立健全的药学监护管理制度:
    3.5 建立完善的药房管理及服务制度:

四、我国药学监护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2]基于医疗机构中药临床药学服务调研的药师能力提升思考[D]. 朴晶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翻转课堂在我国乡村学校的本土化改进研究[D]. 郭炎华.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5)
  • [4]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管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田媛.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药物Ⅰ期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模式研究[D]. 赵扬.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6]医药分开视角下社会药房慢性病药学服务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郭东. 郑州大学, 2020(03)
  • [7]营养支持疗法药学监护模式的构建及信效度检验[D]. 陈敏. 安徽医科大学, 2020(04)
  • [8]药学监护实施中面临的问题与处理对策分析[J]. 于永玲.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13)
  • [9]社会药房MTM模式构建研究[D]. 黄心恺.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3)
  • [10]药学管理工作中药学监护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刘丽曼. 北方药学, 2017(08)

标签:;  ;  ;  ;  ;  

我国药学护理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