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地区犬只感染蜱虫的季节变化调查

广州地区犬只感染蜱虫的季节变化调查

一、广州地区犬染蜱季节消长规律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刘一凡[1](2021)在《乌市及周边地区犬体表蜱种鉴定、侵害调查及犬巴贝斯虫病的病原检测》文中提出

卜三平,马博,唐莉娟,刘丹[2](2020)在《新疆巴州蜱虫病原分析及防控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蜱虫,是一种寄生在动物身上的暂时性寄生虫,靠吸血为生,还会寄生在人类身上,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蜱虫能够引起大规模的传染病。因此,蜱虫的防治一直以来都是重点研究项目。因为蜱虫大多活动在森林、灌木丛、草原地带,因而动物是最容易感染蜱虫的生物。新疆草地畜牧业发达,蜱虫种类占据全国之首,每年都有80%的放牧家畜发生感染,因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对于该病的防治一直以来都是兽医站防控的重点工作。新疆蜱虫防治工作一直都是重点项目,而防控措施开展的要点就是搞清楚蜱虫的分布特点和传染特点,才能针对具体的情况实施防控措施。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来源有不同的传染途径和特征,搞清楚传染蜱虫的种类和传染源,才能分析出传染病流行病学的特点。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四个县域地区为例,探讨当地病原分析,为开展防控工作以及防控技术提供基础材料研究。

吴海霞,刘小波,岳玉娟,任东升,王君,赵春春,李贵昌,赵宁,宋秀平,刘起勇[3](2020)在《2019年全国蜱类监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我国人居环境及家畜寄生蜱类的密度和活动规律,为蜱及蜱传疾病的风险评估和科学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9年我国病媒生物监测体系中45个监测点的蜱类监测数据,分析优势蜱种类,比较不同生境和宿主、不同省份蜱类密度差异及季节消长规律。结果 2019年检获蜱类中,以血蜱属种类检获次数最多,寄生血蜱和游离血蜱捕获次数分别占捕获蜱总次数的57.31%和95.56%;不同宿主动物中,羊、牛的蜱指数较高,分别达3.06和2.72,农村和城市的犬均捕获到蜱;农村外环境捕获的蜱密度(0.83只/布旗·100 m)高于景区环境(0.32只/布旗·100 m);开展监测的不同月份中,寄生蜱指数和游离蜱密度季节消长曲线均呈双峰型,寄生蜱上半年密度较高,至7月后下降,游离蜱6月密度最高。结论 2019年蜱类监测结果显示血蜱属种类较为常见;牛、羊是蜱的优势宿主动物,而犬作为与人接触密切的家养动物,其蜱感染情况应予以关注;农村外环境是蜱的优势生境;上半年是蜱的活动高峰时段;蜱的防控应针对上述重点种类、宿主、生境和季节而进行。

陈利伟[4](2019)在《中山市神湾港区鼠形动物及其携带病原体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中山神湾港地区鼠形动物的种类构成、密度、季节消长、体表携带寄生虫及鼠体感染鼠源性疾病病原体情况,确定神湾港口岸鼠形动物携带病原体的基因类型和变异关系,为防控鼠传疾病的传播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使用DNA条形码技术对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进行鉴定,获得该地区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的DNA条形码信息。方法:2017年5月-2018年6月,在神湾货运码头区及神湾游艇码头区两个监测地点,采用笼夜法捕获鼠形动物,梳刷法采集鼠体表寄生虫,进行分类及形态鉴定,同时利用DNA条形码技术进行鉴定。解剖取鼠肺、肝、脾和肾脏组织,提取鼠肺RNA及肝、脾、肾DNA,采用核酸检测方法检测7种病原微生物的携带情况,同时对阳性样品PCR产物测序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1.神湾港鼠形动物监测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69只,分别隶属于2目2科3属3种,臭鼩鼱58只,占84.05%,为优势种群;平均鼠密度为3.89%,鼠密度季节消长明显(0.70%7.14%),密度高峰期出现在7-8月份及3-4月份。2.鼠形动物体表携带寄生虫情况:鼠形动物体表检出吸虱12只、适存病蚤(Nosopsyllus nicanus)2只、粒形硬蜱(lxodes granulatus)95只、螨151只,其中毒厉螨(Laelaps echidninus)3只、地里纤恙螨(Leptotrombidium deliense)148只。鼠形动物染虱率、染蚤率、染蜱率、染螨率分别为2.90%(2/69)、1.45%(1/69)、20.29%(14/69)、4.35%(3/69)。3.鼠形动物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汉坦病毒阳性2份,阳性率为2.90%(2/69),基因分型均为汉城病毒;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阳性3份,阳性率为4.35%(3/69)。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存在问号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interrogans及博氏钩端螺旋体L.borgpetersenii两种基因型;巴尔通体核酸阳性鼠样8份,阳性率为11.59%(8/69),遗传进化分析显示存在部族(野鼠)巴尔通氏体Bartonella tribocorum及B.sp.两种基因型。检出一只鼠形动物复合感染汉坦病毒、巴尔通体、钩端螺旋体,阳性率为1.45%(1/69)。土拉弗朗西斯菌、鼠疫耶尔森菌、恙虫病东方体、伯氏疏螺旋体核酸检测为阴性。4.DNA条形码鉴定结果:利用DNA条形码技术成功扩增了69只鼠形动物的69条COI基因序列,并成功鉴定出鼠形动物种类。构建NJ进化树,3个鼠种能单独分为一个分支,从而将不同属种的物种区分开来。DNA条形码技术成功扩增鼠体表寄生虫的COI片段,获得相应的DNA条形码序列。结论:1.神湾港口岸地区鼠密度较高,全年鼠密度波动较大,应加强灭鼠工作;2.鼠形动物检出在蜱、螨、蚤、虱类寄生虫,其中鼠体染蜱现象普遍,应当加强防控相关传染病的传播;3.神湾港口岸鼠形动物中存在汉坦病毒、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巴尔通体感染,其基因型对人类具有致病性,存在人群感染的风险,疾病的人群流行情况需做深入的调查研究;4.对鼠形动物COI基因进行序列比对、遗传距离分析及序列聚类分析能准确快速进行分类和鉴定,DNA条形码技术能够纠正现场形态鉴定的偏差。该方法亦能应用到鼠形动物携带体表寄生虫的鉴定当中。

谢小婉[5](2018)在《新疆部分地区优势种璃眼蜱生物学特性及携带牛环形泰勒虫的遗传进化分析》文中认为璃眼蜱(Hyalimma)是一类分布广、危害严重,具专性吸血的体外寄生虫,可携带传播多种病原,是环形泰勒虫病(Tropical Theileriosis)的主要传播媒介。本研究通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统计学和系统分类学的方法,对吐鲁番和阿勒泰8个试验点牛体表的媒介璃眼蜱进行生物学特性(种属鉴定、群落结构分析、生活史)、龄期传播方式及其携带病原等进行分析研究。以期明确新疆部分地区璃眼蜱的生物学特性,为蜱传疾病提供依据。(1)本试验随机采集8个试验点硬蜱(n=17555),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采集的媒介璃眼蜱。结果显示,在17555枚硬蜱中,璃眼蜱9141枚,4种璃眼蜱经ITS2基因进行同源性对比,小亚璃眼蜱与HQ005303同源性为100%,亚洲璃眼蜱同源性为99%,嗜驼璃眼蜱同源性为100%,残缘璃眼蜱同源性为99%。(2)采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1)中的璃眼蜱进行优势度和种群结构分析。结果显示,优势种为璃眼蜱小亚璃眼分布广泛,其相对优势度、染蜱率和蜱指数分别为41.02,100%和83.33;种群结构分析显示牛体表璃眼蜱丰富度(S)、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优势度指数(C′)分别为4、1.2823、0.9250和0.2994;8个点中夏乡的蜱指数最高,为324.84,且夏乡、博斯坦乡、吐鲁番市、福海县的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3)采用实验室观察、统计学、分子生物学及形态学的方法,对小亚璃眼蜱的生物学(生物学参数、形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该媒介蜱既有二宿主媒介蜱的特性,又有三宿主媒介蜱的特性,实验室条件下一个生活周期为115±14.8 d;当其处于不良环境会出现生殖滞育现象。小亚璃眼蜱各龄期存在明显区别,幼蜱足3对,无气门板、气门斑、孔区和生殖孔;若蜱、成蜱足4对,具气门板和肛后沟,但若蜱气门板、孔区和生殖孔未发育;幼蜱和若蜱假头基为三角形,成蜱为矩形;幼蜱气门板未发育,若蜱具气门板,杯状体整齐稀疏排列等。(4)采用PCR方法对各龄期小亚璃眼蜱是否携带牛环形泰勒虫、是否具有“经卵”、“龄期”传播特性,对其携带的病原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该媒介蜱可经期传播牛环形泰勒虫病,蜱源性环形泰勒虫与其他地区/国家聚类,与Gen Bank上发表的甘肃株最近,同源性为98%。

宋海腾,曾润桦,欧海涛[6](2018)在《林远清:警犬健康的“守护者”》文中指出林远清,男,1965年7月生,中共党员,动物医学专业,研究生学历,警犬技术高级工程师。自1986年7月分配到广东省公安厅刑事技术中心警犬训练队,一直从事警犬健康繁育保障工作。现任广东省公安厅刑事警察支队技术所警犬队犬医院院长。三十余载的坚守,他带头完成了两次公安部创新课题项目,专研出多项先进的警犬健康保障技术,提高了警犬的使用效率及延长了警犬的寿命。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4次,嘉奖8次。

关伟[7](2017)在《民国时期晋绥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晋绥军作为一支军阀武装,在民国存在达38年之久,其兴衰荣辱历程主要是以下几方面要素之互动关系:地盘、经济能力、统率之才能、将领的忠诚、兵源的稳定、士兵的训练、武器装备及后勤补给、官兵战略战术素养以及如何应对外部之挑战等方面。对于以上诸要素在晋绥军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考察与分析,进而深入理解晋绥军何以能够在民国时期长期存在。抗战时期晋绥军与日军作战过程中损失惨重,“晋西事变”的发生使得晋绥军进一步削弱,在此情形之下晋绥军的凝聚力不降反升,其原因是阎锡山在晋绥军中成立了“铁军组织”与“民族革命同志会”这两大组织,加强了对于晋绥军的统驭。解放战争期间晋绥军是诸军阀部队中少见的与解放军顽抗到底进行激烈巷战的部队,甚至出现了所谓的“五百完人”,究其根源在于“铁军组织”在晋绥军中已深入于部队之班级,“铁军基干”的培养及训练加强了晋绥军的内聚力。第一章:阐述晋军建立的历史背景及统率权之争夺。晚清时期由于清政府为了应对内忧外患的危机,不得不依靠地方督抚大员以维护自身的统治,由此中央的集权制逐步削弱,中央的权力不断下移,形成了中央与地方二元权力结构,满族与汉族的权力之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由此而加剧,最终为民初军阀政治的产生提供了适宜的土壤。辛亥革命时期太原起义的爆发,则为晋军的建立提供了历史契机。1911-1917年,是晋军的建立与形成时期,最高统帅地位的权力之争是此时段事关晋军日后发展趋势的最主要关节点。最终,留学日本的军人阎锡山利用灵活巧妙的政治手腕相继将对其晋绥军统帅地位产生威胁的实力派人物铲除,掌握了山西的军政大权,这为晋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章:分析1917-1928年晋军如何巩固并扩张其军事实力及势力范围。晋军如何解决饷源、将官培养、士兵招募及训练等问题以及阎锡山如何应对军阀混战之时局,是此阶段晋绥军所遇到的主要发展瓶颈。阎锡山在军阀混战的过程中“保持中立”,但是亦伺机谋利,相继采取了拥段反直,联冯拥段倒直,联直、奉反冯和和联蒋讨奉的策略,不断的巩固和扩大了晋军的势力范围。晋绥军的军费一般由本省垫支自筹解决,同时有部分国家协款;军费来源主要是扣留中央税,增收苛捐杂税以及增发省钞等办法筹措。在将领培养及任用方面,逐步形成了以留日学生及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生为主体的高级将领和山西将官培育学校培养的中下级军官的格局。晋军的训练主要分为陆军教育的实施、军纪的训练和军事技术的训练三个部分,其训练程度超过了一般军阀的水平。在战略与战术方面,晋军则主要学习德国和日本,战略上注重防守和修筑坚固工事,战术上重视手掷弹与火炮的运用。晋绥军的武器装备有购买和制造两条途径,其武器装备多由日本购买。除了购买的途径外,阎锡山在山西发展了独立的军事工业。第三章:叙述中原大战时期晋绥军由盛而衰的历程,考察晋绥军的编遣过程及中原大战后晋绥军如何解决迫在眉睫的军费开支问题。北伐结束后,民国的政权与军权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编遣会议成为了新的军阀混战的“导火索”。在中原大战前阎锡山相继采取了联冯反蒋、联唐反蒋与拥蒋反唐、二次联冯反蒋的策略,晋绥军及西北军与中央军展开了混战,最终阎冯联军归于失败。蒋介石任命张学良对于晋绥军进行编遣。由于晋绥军将领的内部冲突和矛盾不断,导致了编遣过程一波三折,最终晋绥军重要将领商震率兵脱离晋绥军体系。晋绥军的编遣费用也是此时颇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围绕编遣费用晋绥军将领多次与张学良协商沟通,最终在各方努力下才初步解决。此阶段,晋绥军的军事工业也由趋于衰落,张学良对于太原兵工厂亦实施了编遣,1931年阎锡山重掌山西军政大权后军工业才开始复兴。第四章:分析抗战时期晋绥军在遭遇重大损失后如何继续生存与发展。阎锡山如何处理与日本、蒋介石中央政府及中共的关系,阎统区缩小后如何维持晋绥军的军政开支,如何扭转晋绥军将领离析的趋势以及如何补充新兵等问题是晋绥军此阶段面临的关系其生死存亡的问题。阎锡山的“抗日要准备和日,拥蒋要准备拒蒋,联共又要准备反共”的策略为晋绥军赢得了有限的政治发展空间。晋绥军的军饷除了由中央拨给部分外,主要依靠阎锡山通过实施合理负担、整顿银行、实行兵农合一和克难运动等举措解决财政困难。第二战区监部及其所下属的各机构对于晋绥军的武器装备、粮食补给、交通运输补给、医疗卫生及通讯器材补给等方面给予了援助。抗战中期,阎锡山为了克服“晋西事变”导致的军心涣散的现象,成立了“铁军”组织扭转了这一颓势。晋绥军在士兵补充方面,采取了征兵制与募兵制,并将以往依靠政权补充兵员的方法,转变为依靠政治动员等方法补充士兵。抗战后期,阎锡山在晋西地区实施兵农合一政策以补充兵员和粮饷。晋绥军的士兵训练主要分为政治训练、精神训练、学科训练及术科训练等方面,但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第五章:考察解放战争时期晋绥军的覆灭及官兵凝聚力较强的原因。抗战胜利后,晋绥军通过收编伪军,留用日军以及整编晋绥军进一步扩充了晋绥军的实力。为了保证足够的兵员,阎锡山在其统治区内推行了“兵农合一”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给阎锡山提供了大量的兵员,也给山西民众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为了进一步提升晋绥军的凝聚力,阎锡山在晋绥军的士兵中继续深入发展铁军组织——“铁军基干”,士兵之间形成了相互监视的恐怖氛围,内聚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增强。在与解放军的作战过程中,阎锡山的统治区域日益缩小,此时后勤补给状况对于晋绥军的存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战区总监部及其下属的各分监部等机构对于晋绥军进行了相应的补给,使得晋绥军得以在“苟延残喘”,继续与解放军顽抗到底。晋绥军与解放军作战屡战屡败的现实,使得阎锡山不得不思考晋绥军战略及战术的不足之处,并做出相应的改进以应对危局,但最终由于军阀政治为历史潮流所不允,晋绥军随着阎锡山的军阀政权而走向了历史的终结。

王安东[8](2016)在《阿拉山口口岸常见媒介生物本底调查及携带病原谱检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阿拉山口口岸地区常见的媒介生物鼠、蚤、蠓、蚊和蜱进行本底调查和虫媒病监测,建立口岸地区媒介生物“DNA条形码”物种鉴定平台,解析阿拉山口口岸地区鼠、蚤、蠓、蚊和蜱携带传染病病原谱,为阐述重要疾病在人-宿主-媒介中的传播机制和重要媒介源传染病跨种/跨境传播规律奠定基础,同时为口岸地区虫媒传播动物疫病的风险评估提供基础资料。方法:(1)采用鼠笼法、鼠夹法、网捕法、灯诱法、白布旗法和动物体表采集法等方法采集鼠、蚤、蠓、蚊和蜱。(2)采用形态学、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采集的媒介生物进行种类鉴定,并进行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3)采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非洲猪瘟、蓝舌病、水泡性口炎、莱姆病、无形体和埃立克体等虫媒病进行病原检测,对PCR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并登录Genbank数据库Blast分析,使用Mega 6.0构建分子遗传进化树,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1)采集鼠类样本4属9种384只,蚤类7种431只,蠓1属1种24017只,蚊4属10种27128只,蜱2科5属8种1336只。(2)分析并获取灰仓鼠和子午沙鼠COI基因序列,大沙鼠、灰仓鼠和西伯利亚五趾跳鼠16S r RNA基因序列,臀突客蚤线粒体COI和COII基因序列,凶小库蚊16S r RNA和ITS基因序列,里海伊蚊16S r RNA、28S r RNA和Cytb基因序列;短垫血蜱的16S r DNA,COI,12Sr RNA,ITS基因序列,且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不符。(3)大沙鼠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核酸阳性率为3.39%;42.9%的臀突客蚤中检测到未定型的立克次体核酸;凶小库蚊沃尔巴克氏体核酸检出率为3.33%;在蜱中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埃立克体、无形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Q热和巴贝斯虫核酸,阳性率分别为45.44%、14.95%、11.26%、12.04%、17.48%和12.82%。结论:(1)在阿拉山口口岸地区首次采集到迷走按蚊、阿拉斯加脉毛蚊、带棒按蚊、图兰扇头蜱和囊形扇头蜱。大沙鼠、臀突客蚤、原野库蠓、凶小库蚊、亚洲璃眼蜱和边缘革蜱为优势种。(2)鼠、蚤、蚊和蜱进行分子信息研究,其中灰仓鼠和子午沙鼠COI基因序列,大沙鼠、灰仓鼠和西伯利亚五趾跳鼠16S r RNA基因序列,臀突客蚤线粒体COI和COII基因部分序列,凶小库蚊16S r RNA和ITS基因序列,里海伊蚊16S r RNA、28S r RNA和Cytb基因序列和短垫血蜱的16S r DNA、COI、12Sr RNA、ITS基因序列信息在国际上首次进行报道。(3)在阿拉山口口岸检测到沃尔巴克氏体、嗜吞噬粒细胞无形体、伯氏疏螺旋体、绵羊无形体、未定型埃立克体、Q热、饶氏立克次体、隐藏巴贝斯虫、弩巴贝斯虫和未定型巴贝斯虫核酸。在短垫血蜱中检测到嗜吞噬细胞无形体、饶氏立克次体和未定型的巴贝斯虫,提示虎鼬可能是无形体、立克次体和巴贝斯虫的潜在宿主。(4)阿拉山口口岸地区存在多种虫媒病,为多种虫媒病的自然疫源地,对野生动物、候鸟和旅客造成潜在危害。

修福晓,孙宁[9](2014)在《辽宁地区犬体蜱虫感染的调查》文中指出对辽宁地区2个警犬基地的400头犬和5个民间犬场320头犬共计720头犬进行蜱虫感染种类、体表分布和季节消长规律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犬场感染的寄生虫种类无地区差异,为单一的血红扁头蜱。蜱,体背腹扁平,表皮革质,分为假头和躯体两部分。属蛛形纲,可分为硬蜱科、软蜱科和纳蜱科。全世界发现的有929种,以硬蜱科为主[1]。蜱叮咬犬会传播病毒、立克次氏体、原虫、细菌、螺旋体。同时,寄生的蜱虫可能威胁到带犬相关人员的健康。对犬体蜱虫种

吴荣泉[10](2013)在《湄洲湾南岸港区医学媒介生物种群状况及蝇类种群分子鉴定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掌握湄洲湾南岸港区医学媒介生物的种群状况,探讨孳生环境改变对医学媒介生物种群分布的影响。2、利用线粒体DNA(mtDNA)上细胞色素氧化酶辅酶Ⅰ(COⅠ)658bp基因系列,初步建立福建蝇类的基因数据库及分子鉴定方法。[方法]1、分层抽样选取湄洲湾南岸港区三个作业区的六个作业码头为监测点。按照《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制定鼠、蚊、蝇、蜚蠊、蚤、螨、蜱、蠓8种医学媒介生物的监测方法,进行为期1年每月1次的调查。2、采集于福建部分口岸的4科13属19种64个蝇类新鲜标本,提取mtDNA进行PCR扩增,序列测序,并用DNASTAR7.10和MEGA4.0基因软件进行同源性对比、进化距离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鉴定蝇类标本。[结果]1、捕获鼠形动物2目2科3属5种,全年平均密度为2.24%,以臭鼩鼱为优势种属(26.15%);生境不同,鼠形动物优势种属及密度不同,其中荒地密度最高(3.02%)。2、检获的蚤、螨、蜱种属较为单一,鼠体染虫率及各鼠体表寄生虫平均指数均较低。3、捕获蝇类4科13属16种,密度为35.55只/笼·日;以大头金蝇(67.44%)为优势蝇种;蝇类主要孳生于居住区(47.27只/笼·日),活动高峰在夏季。4、捕获成蚊3属3种,密度为0.54只/人工·小时,以致倦库蚊(69.01%)为优势种属,居住区密度最高为1.63只/人工·小时,活动高峰在夏季。5、捕获蜚蠊3科3属5种,密度为0.87只/屋,以德国小蠊(94.86%)为优势种属,食堂密度最高为2.25只/屋。6、未捕获蠓类。7、上述蝇类种内进化分歧均数在0.00%-3.32%之间,种间进化分歧均数在5.26%-18.30%之间,但是铜绿蝇与丝光绿蝇进化分歧均数0.69%;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相同的种很好聚集在一起,且可信度均达96%以上。[结论]1、湄洲湾南岸港区医学媒介生物种群均为福建省的常见种类,未发现外来新种;但是与该港区本底资料相比,新增了裸芒综蝇、褐须亚麻蝇、酱亚麻蝇、灰地种蝇、斑蟅黑蝇、绯颜裸金蝇、纳氏厉螨、粒形硬蜱、蔗蠊9个新纪录种;而鼠形动物的种群则保持相对稳定。2、湄洲湾南岸港区除鼠、蝇、蜚蠊外,其余种类密度均符合我国入出境检验检疫媒介生物控制标准。蜱、蚤、螨密度指数较低,且近年来有减少的趋势。3、现代化的作业码头,随着建设的完善、管理的规范,鼠形动物密度逐渐降低。注重石化码头的前期规划,建设、管理,提高地面硬化率及完善的现代化管理制度,对医学媒介生物的控制具有积极的意义。4、19种蝇类大部分种内进化分歧均数在0.00%-3.32%之间,种间进化分歧均数在5.26%-18.30%之间,种内种间差异较大,基于mtDNACOⅠ基因的658bp基因系列,可以用于福建部分蝇类种下水平的分类鉴定。5、基于mtDNA COⅠ基因的658bp基因系列,对于属或科上水平的区分及少数近缘种的鉴定上有所限制。

二、广州地区犬染蜱季节消长规律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州地区犬染蜱季节消长规律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2)新疆巴州蜱虫病原分析及防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巴州蜱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1.1 采集样品
    1.2 感染情况
    1.3 分组治疗研究
    1.4 结果分析
2 新疆巴州蜱虫流行病学规律
3 结语

(3)2019年全国蜱类监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监测点的选择
    1.3 监测方法
    1.4 监测时间
    1.5 监测数据的处理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寄生蜱
        2.1.1 检获寄生蜱种类
        2.1.2 不同宿主动物带蜱情况
        2.1.3 不同省份蜱类检获情况
        2.1.4 不同月份寄生蜱检获情况
    2.2 游离蜱
        2.2.1 检获游离蜱种类
        2.2.2 不同省份和生境检获蜱情况
        2.2.3 不同月份游离蜱检获情况
3 讨论

(4)中山市神湾港区鼠形动物及其携带病原体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鼠形动物及鼠传疾病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章 中山市神湾港区鼠形动物监测分析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监测时间
        2.2.2 监测地点
        2.2.3 材料
        2.2.4 监测方法
        2.2.5 鼠形动物及体表寄生虫标本制作与形态鉴定
        2.2.6 统计学分析
    2.3 结果
        2.3.1 神湾港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
        2.3.2 神湾港鼠形动物的分布
        2.3.3 鼠密度及季节消长
        2.3.4 鼠形动物体表携带寄生虫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山市神湾港鼠形动物携带病原微生物的调查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2 仪器与试剂
        3.2.3 核酸的提取
        3.2.4 病原微生物检测
        3.2.5 阳性结果的进一步确认
        3.2.6 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3.3 结果
        3.3.1 鼠形动物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定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样品与分组
        4.2.2 仪器与试剂
        4.2.3 鼠形动物的DNA条形码鉴定
        4.2.4 体表寄生虫的DNA条形码鉴定
    4.3 结果
        4.3.1 鼠形动物DNA条形码鉴定结果
        4.3.2 体表寄生虫DNA条形码鉴定结果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专利

(5)新疆部分地区优势种璃眼蜱生物学特性及携带牛环形泰勒虫的遗传进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蜱类分类研究现状
    1.2 硬蜱类分子生物学究进展
        1.2.1 核糖体DNA(Ribosomal DNA,r DNA)
        1.2.2 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 DNA)
    1.3 新疆地区优势种璃眼蜱的概述
        1.3.1 璃眼蜱的分类
        1.3.2 新疆地区优势种璃眼蜱的地理分布
        1.3.3 璃眼蜱生活史
        1.3.4 新疆地区优势种璃眼蜱形态鉴定要点
        1.3.5 璃眼蜱超微结构特征鉴定
        1.3.6 璃眼蜱的危害
    1.4 牛环形泰勒虫病概述
        1.4.1 发病机理
        1.4.2 流行情况
        1.4.3 牛环形泰勒虫病的防治
    1.5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新疆部分地区牛环形泰勒虫优势种媒介蜱的鉴定及种群结构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本采集
        2.1.2 试剂与主要仪器
        2.1.3 形态学鉴定
        2.1.4 璃眼蜱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2.1.5 群落组成参数的计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璃眼蜱形态学鉴定
        2.2.2 璃眼蜱分子生物学鉴定
        2.2.3 新疆部分地区璃眼蜱的种类、相对优势度、染蜱率及蜱指数
        2.2.4 新疆部分地区牛体表寄生璃眼蜱群落结构参数
        2.2.5 新疆部分地区璃眼蜱的区系分布
        2.2.6 新疆部分地区寄生璃眼蜱(群落)的结构参数
    2.3 讨论
        2.3.1 优势种璃眼蜱鉴定分析
        2.3.2 牛环形泰勒虫媒介蜱-璃眼蜱种群结构分析
第3章 新疆牛环形泰勒虫主要媒介-小亚璃眼蜱生物学特性及其各龄期形态特征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样品来源
        3.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3.1.3 饲蜱实验
        3.1.4 小亚璃眼蜱分子生物学鉴定
        3.1.5 显微样品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小亚璃眼蜱各龄期生物学参数
        3.2.2 小亚璃眼蜱分子生物学鉴定
        3.2.3 小亚璃眼蜱超微形态观察
    3.3 讨论
        3.3.1 小亚璃眼蜱生活史各发育阶段的观察
        3.3.2 各龄期超微结构观察
第4章 小亚璃眼蜱经卵、经期传播试验及其携带牛环形泰勒进化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血样及媒介蜱
        4.1.2 试剂与主要仪器
        4.1.3 媒介蜱人工宿主的建立
        4.1.4 血液/蜱源性环形泰勒虫PCR检测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新疆部分地区血液源性和蜱源性牛环形泰勒虫PCR检测
        4.2.2 小鼠体内病原学检测
        4.2.3 经期经卵传播试验
        4.2.4 蜱源性环形泰勒虫的克隆测序
    4.3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6)林远清:警犬健康的“守护者”(论文提纲范文)

一、兢兢业业保障警犬健康
二、刻苦攻坚带领创新项目
三、诲人不倦培育后备人才

(7)民国时期晋绥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博士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与研究目的
    二、学术回顾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四、“晋绥军”的称呼及研究时间范围的界定
第一章 初创班底:晋军的建立与发轫(1911-1917)
    第一节 晚清的政治失序与督抚专权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晋军的建立
    第三节 晋军统率权之争夺
        一、阎锡山督军地位的稳固
        二、阎锡山剪除异己,集中军权
第二章 纵横捭阖:晋军的巩固与发展(1917-1928)
    第一节 晋军的三次扩军
        一、第一次扩军
        二、第二次扩军
        三、第三次扩军
        四、北方国民革命军之组织及缩编
    第二节 晋军将领的聚合与维系
        一、留日学生及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生为主体的高级将领
        二、山西将官培育学校培养的中下级军官
        三、阎锡山任用人才之兼容并包与弊端
    第三节 晋军士兵的招募与训练
        一、募兵制的实施及征兵制的试办
        二、官兵的训练
        三、官兵的内务
    第四节 晋军的饷源及后勤
        一、山西的财政状况
        二、军费开支
        三、后勤业务
    第五节 武器装备及战略战术
        一、武器装备的供给
        二、战略与战术
第三章 由盛而衰:晋绥军的扩张与编遣(1928-1936)
    第一节 中原大战前阎锡山与各方势力之互动
        一、联冯反蒋
        二、联唐反蒋与拥蒋反唐
        三、二次联冯反蒋
    第二节 中原大战时期晋绥军的编制及作战状况
        一、中原大战前夕晋绥军之编制
        二、晋绥军的作战
        三、阎锡山的用兵观
    第三节 中原大战后晋绥军的编遣
        一、晋绥军的状况
        二、编遣过程的“一波三折”
        三、将领的纷歧与商震离晋
    第四节 中原大战前后的军饷筹措
        一、中原大战前晋绥财政状况
        二、编遣费用之筹措
        三、山西的财政状况及军费开支
    第五节 山西军工业的衰落及复兴
第四章 抗战军兴:晋绥军的奋战与整编(1937-1945)
    第一节 晋绥军的编制
        一、抗战初期的编制
        二、抗战中后期晋绥军之整编
    第二节 晋绥军与日军的作战
        一、忻口战役与太原会战
        二、反攻太原及晋西作战
        三、战略战术的反思与转变
    第三节 抗战时期的军饷与后勤
        一、抗战时期的饷源
        二、后勤补给
    第四节 晋绥军将领的训练与“内聚”
        一、将领的培养及训练
        二、建立铁军组织与将领内聚力之加强
        三、将领的选拔及任用
    第五节 士兵的招募与训练
        一、士兵的招募
        二、士兵的训练
第五章 穷途末路:晋绥军的溃败和覆灭(1945-1949)
    第一节 晋绥军的整编
        一、收编伪军,留用日军
        二、整编晋绥军
    第二节 兵源及“铁军基干”的训练
        一、兵农合一政策的全面施行
        二、铁军基干的培养和训练
    第三节 晋绥军的后勤供给
        一、武器弹药的补给
        二、交通运输补给
        三、医疗卫生及通讯
        四、粮食及服装补给
    第四节 晋绥军的覆灭
        一、晋绥军的溃败
        二、战略战术的反思及局限
        三、晋绥军的覆灭
结语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8)阿拉山口口岸常见媒介生物本底调查及携带病原谱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前言
第一章 媒介生物的分类学研究及虫媒病综述
    1 媒介生物的鉴定方法
        1.1 形态学鉴定
        1.2 同工酶分析
        1.3 气相色谱法
        1.4 质谱法
        1.5 分子生物学技术
        1.6 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
    2 常见的虫媒病
        2.1 非洲猪瘟
        2.2 蓝舌病
        2.3 水泡性口炎
        2.4 疟疾
        2.5 登革热
        2.6 寨卡病毒病
        2.7 鼠疫
        2.8 土拉菌病
        2.9 新疆出血热
        2.10 莱姆病
        2.11 Q热
        2.12 斑点热
        2.13 无形体病
        2.14 埃立克体病
        2.15 巴贝斯虫病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鼠的本底调查及鼠传疾病的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鼠样采集
        1.2 采样工具和用品
        1.3 监测方法
        1.4 主要仪器设备
        1.5 主要试剂
        1.6 形态学鉴定
        1.7 分子生物学鉴定
        1.8 鼠传病原检测
    2 结果
        2.1 鼠类样本采集结果
        2.2 季节消长规律
        2.3 形态学鉴定结果
        2.4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2.5 鼠传疾病监测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蚤的本底调查及蚤传疾病的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蚤样采集
        1.2 采样工具和用品
        1.3 监测方法
        1.4 主要仪器设备
        1.5 主要试剂
        1.6 形态学鉴定
        1.7 分子生物学鉴定
        1.8 蚤传病原检测
    2 结果
        2.1 蚤类样本采集结果
        2.2 形态学鉴定结果
        2.3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2.4 蚤传疾病监测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蠓的本底监测与蠓传疾病的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蠓样采集
        1.2 采样工具和用品
        1.3 监测方法
        1.4 牛血和羊血样本采集
        1.5 主要仪器设备
        1.6 主要试剂
        1.7 形态学鉴定
        1.8 蓝舌病检测
    2 结果
        2.1 蠓类样本采集结果
        2.2 蠓季节消长规律
        2.3 蠓形态学鉴定结果
        2.4 蓝舌病RT-PCR检测结果
        2.5 蓝舌病实时RT-PCR检测结果
        2.6 蓝舌病B-ELISA抗体检测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蚊的本底调查和蚊传病的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蚊样采集
        1.2 采样工具和用品
        1.3 监测方法
        1.4 牛血和羊血样本采集
        1.5 主要仪器设备
        1.6 主要试剂
        1.7 形态学鉴定
        1.8 分子生物学鉴定
        1.9 蚊传病原检测
    2 结果
        2.1 蚊类样本采集结果
        2.2 蚊虫季节消长规律
        2.3 蚊虫形态学鉴定结果
        2.4 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2.5 蚊传疾病监测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蜱的本底调查和蜱传疾病的检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蜱样本采集
        1.2 监测工具和用品
        1.3 标本制作及鉴定用具
        1.4 个人防护用品
        1.5 消毒器械及用品
        1.6 主要仪器
        1.7 主要试剂
        1.8 形态学鉴定
        1.9 猪血液样本采集
        1.10 旅客截留物采集
        1.11 分子生物学鉴定
        1.12 蜱传疾病检测
        1.13 非洲猪瘟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
        1.14 非洲猪瘟病毒Elisa检测
    2 结果
        2.1 蜱类样本采集结果
        2.2 蜱季节消长规律
        2.3 蜱形态学鉴定结果
        2.4 蜱分子生物学鉴定
        2.5 遗传进化树分析
        2.6 遗传距离分析
        2.7 蜱传疾病监测
    3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创新点
附录
    1. 鼠的形态学鉴定照片
    2. 蚤的形态学鉴定照片
    3. 蠓的形态学鉴定照片
    4. 蚊的形态学鉴定照片
    5. 蜱的形态学鉴定照片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9)辽宁地区犬体蜱虫感染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设备
    1.2 调查对象
    1.3 调查方法
        1.3.1 犬体表逆毛检查法
        1.3.2 犬舍环境蜱调查
2 结果
    2.1 蜱虫感染种类和体表分布规律
    2.2 蜱虫感染的季节消长规律
3 讨论

(10)湄洲湾南岸港区医学媒介生物种群状况及蝇类种群分子鉴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湄洲湾南岸港区医学媒介生物种群状况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 基于 COⅠ基因的蝇类分子鉴定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四、广州地区犬染蜱季节消长规律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乌市及周边地区犬体表蜱种鉴定、侵害调查及犬巴贝斯虫病的病原检测[D]. 刘一凡.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2]新疆巴州蜱虫病原分析及防控技术研究[J]. 卜三平,马博,唐莉娟,刘丹. 畜禽业, 2020(07)
  • [3]2019年全国蜱类监测报告[J]. 吴海霞,刘小波,岳玉娟,任东升,王君,赵春春,李贵昌,赵宁,宋秀平,刘起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0(04)
  • [4]中山市神湾港区鼠形动物及其携带病原体的调查研究[D]. 陈利伟. 广东药科大学, 2019(02)
  • [5]新疆部分地区优势种璃眼蜱生物学特性及携带牛环形泰勒虫的遗传进化分析[D]. 谢小婉. 新疆农业大学, 2018(05)
  • [6]林远清:警犬健康的“守护者”[J]. 宋海腾,曾润桦,欧海涛. 中国工作犬业, 2018(04)
  • [7]民国时期晋绥军研究[D]. 关伟. 武汉大学, 2017(06)
  • [8]阿拉山口口岸常见媒介生物本底调查及携带病原谱检测研究[D]. 王安东. 石河子大学, 2016(02)
  • [9]辽宁地区犬体蜱虫感染的调查[J]. 修福晓,孙宁. 山东畜牧兽医, 2014(04)
  • [10]湄洲湾南岸港区医学媒介生物种群状况及蝇类种群分子鉴定研究[D]. 吴荣泉. 福建医科大学, 2013(01)

标签:;  ;  ;  ;  ;  

广州地区犬只感染蜱虫的季节变化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