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K4、pRB 和 E2F1 参与保护人参皂苷 Rg_1 大鼠皮质神经元免受 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细胞凋亡

CDK4、pRB 和 E2F1 参与保护人参皂苷 Rg_1 大鼠皮质神经元免受 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细胞凋亡

一、Involvement of CDK4, pRB, and E2F1 in ginsenoside Rg_1 protecting rat cortical neurons from β-amyloid-induced apoptosis(论文文献综述)

李建立[1](2014)在《神经甾体对氯胺酮所致发育期皮层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全世界每年有150万婴幼儿因需进行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等原因而接受全身麻醉,长期以来全身麻醉药是否影响婴幼儿的大脑发育一直是患儿家属及麻醉学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传统观念认为只要麻醉过程中不存在大脑缺氧等因素就不会影响婴幼儿大脑的发育,但近年来大量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全身麻醉药可对发育期大脑产生损伤,并引起远期学习记忆损伤。因此全身麻醉药的发育期神经毒性已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氯胺酮为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 NMDA)受体拮抗剂,被广泛应用于婴幼儿手术的麻醉。NMDA受体是一种离子通道型谷氨酸能受体,具有许多不同变构调控位点并对Ca2+高度通透,在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分布在大脑皮层及海马。研究发现NMDA受体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控制神经元的分化、迁移和存活,并在学习、记忆的形成和维持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动物出生前后时间阶段是中枢神经系统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有大量神经细胞增殖、大量树突生成和大量突触连接形成,进而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许多研究已证实在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NMDA受体保持适度兴奋对大脑神经元的存活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改变NMDA受体的活性可能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目前大量研究发现氯胺酮可引起发育期动物大脑广泛脑区神经元的凋亡,同时也发现氯胺酮可引起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的大量凋亡。关于氯胺酮引起发育期大脑神经元凋亡与神经功能损害的确切机制目前还不清楚。既往研究表明在大鼠大脑快速发育期注射氯胺酮会导致皮层组织的NMDA受体表达上调,引起神经元兴奋性毒性增加。此外,氯胺酮作为NMDA受体的非竞争性拮抗剂,可以通过作用于NMDA受体PCP结合位点,阻断与NMDA受体耦联的钙通道,减少Ca2+内流,降低细胞内Ca2+浓度,从而拮抗谷氨酸、天冬氨酸等兴奋性氨基酸对神经系统发育的调节。目前有研究认为氯胺酮通过抑制神经元细胞内钙震荡而对发育期神经元产生神经毒性。针对全身麻醉药引起的发育期大脑损伤,NIH、FDA以及IARS要求研究学者不仅要研究其发生机制而且要寻找安全有效的措施来防治麻醉药所引起的发育期大脑损伤。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如何防治氯胺酮引起的发育期大脑损伤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维生素D3、锂剂、促红细胞生成素、肉毒碱、烟酰胺、可乐定等可对氯胺酮引起的发育期神经元损伤产生保护作用,但它们在婴幼儿时期应用的安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神经甾体(neurosteroid)是一类由神经系统的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合成、代谢产生的具有神经活性的甾体物质的总称,主要包括:孕烯醇酮(pregnenolone,PREG)、孕烯醇酮硫酸酯(pregnenolone sulfate,PREGS)、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脱氢表雄酮硫酸酯(dehydroepiandrosterone sulfate,DHEAS)、孕酮(progesterone,PROG)、别孕烯醇酮(allopregnanolone,AP)以及雌二醇(estradiol,E2)等。大量研究表明神经甾体不仅参与调节神经系统的发育并对神经系统的功能产生广泛影响,对神经系统还具有营养保护以及促进神经发生和神经元存活的作用。雌二醇作为一种内源性神经甾体,在神经元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促进神经元的存活以及功能维护。最近有研究表明氯胺酮可引起斑马鱼发育期17β雌二醇水平的下降,睾酮水平升高,同时还有研究表明氯胺酮对发育期斑马鱼具有神经损伤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是介导多种生长因子促进细胞存活的重要通路,有研究表明氯胺酮通过抑制NMDA受体的活性进而抑制pAkt的表达对原代培养的皮层神经元产生损伤。有研究表明17β雌二醇可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对NMDA受体拮抗剂MK-801以及麻醉药咪达唑仑、笑气、异氟醚联合应用所引起的发育期大鼠大脑广泛脑区神经元凋亡产生保护作用。另外Ramezani等研究表明17β雌二醇可对酒精引起的发育期大鼠大脑神经损伤以及远期行为学异常产生保护作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Aβ25-35对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产生损伤时伴随神经甾体代谢通路的变化。氯胺酮引起发育期皮层神经元损伤的同时是否伴随神经甾体合成代谢的变化,以及神经活性甾体17β雌二醇是否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对氯胺酮引起的皮层神经元损伤产生保护作用,国内外未见报道。本课题首先以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浓度的氯胺酮建立氯胺酮体外诱导皮层神经元损伤的细胞模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液液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MS)方法对氯胺酮引起皮层神经元损伤时主要神经甾体PREG、PROG以及17β雌二醇合成代谢水平进行了研究。随后以氯胺酮损伤皮层神经元时合成代谢水平明显降低的17β雌二醇进行外源性给药,从离体细胞和在体动物两方面研究17β雌二醇对氯胺酮诱导的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损伤以及发育期大鼠皮层区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最后应用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进一步研究17β雌二醇是否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保护发育期皮层神经元免受氯胺酮的损伤。本实验将为神经活性甾体17β雌二醇防治氯胺酮引起的发育期大脑损伤提供理论依据及实验基础。本研究采用的试验方法包括:1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原代培养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7天用于实验。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皮层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2分组与药物处理①观察氯胺酮对神经元的损伤作用时分为:不同浓度氯胺酮(0、1、10、100、1000μΜ)作用神经元24h100μΜ氯胺酮作用神经元不同时间(0、6、12、24、48h)②观察氯胺酮对神经元神经甾体合成的影响分为:对照组、氯胺酮组、胆固醇组、氯胺酮+胆固醇组③观察17β雌二醇对氯胺酮诱导皮层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分为:对照组,氯胺酮组,17β雌二醇+氯胺酮组④观察17β雌二醇对氯胺酮引起发育期大鼠大脑皮层区神经细胞凋亡和远期学习记忆损伤的影响分为:对照组,溶剂对照组,17β雌二醇组,氯胺酮组,17β雌二醇+氯胺酮组⑤研究17β雌二醇保护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免受氯胺酮损伤的机制分为:对照组,氯胺酮组,17β雌二醇+氯胺酮组,17β雌二醇+氯胺酮+LY294002组3细胞样品的收集与蛋白定量给予各种药物处理的皮层神经元,加入细胞裂解液,低温离心收集上清,应用多功能酶标仪测定蛋白质浓度。4MTT法测定皮层神经元的存活率5Hoechst33258核染色法检测神经元凋亡在荧光显微镜下,随机选取5个视野进行形态学观察和计数,计算凋亡率,凋亡率=(凋亡细胞数/细胞总数)×100%。6TUNEL法检测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凋亡细胞爬片于倒置显微镜下任意选取5个视野观察阳性细胞并计数,计算神经元的凋亡率,凋亡率=(凋亡细胞数/细胞总数)×100%。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大脑皮层区cleaved-caspase-3表达:以细胞中出现棕褐色浓染颗粒作为阳性细胞的判定标准。在光镜下观察皮层区的凋亡神经细胞,以个/0.01mm2计数。8Western-blot法检测p-Akt、Akt、cleaved-caspase-3、Bcl-2的蛋白表达9HPLC-MS/MS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主要神经甾体的浓度10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测试11统计学处理各组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水迷宫行为学测试中定位航行实验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他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继以LSD post hoc test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氯胺酮对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的损伤作用1.1氯胺酮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降低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存活率不同浓度的氯胺酮作用于体外培养7天的皮层神经元24h后,神经元存活率下降,其中100、1000μΜ的氯胺酮使神经元存活率显着下降(P<0.01,P<0.01)。100μΜ氯胺酮作用于神经元不同时间后神经元存活率下降,其中作用24h及48h后,神经元存活率显着下降(P<0.05,P<0.01)。1.2氯胺酮损伤大鼠皮层神经元时的细胞形态变化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刚种植的皮层神经元呈圆形,单个均匀分布,折光性强,胞体透亮,接种8h后细胞贴壁,24h后细胞贴壁牢固并可见短小的突起,胞体呈梭型或雏形,第三天后神经元胞体进一步增大,部分细胞突起延长,神经元培养至第7天,胞体进一步增大,多呈梭型或雏形,胞体饱满,部分神经元集聚成团,突起增多并延长,相互交织形成网络。培养7天的神经元经100μΜ氯胺酮处理24h后,神经元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折光性差,胞体明显缩小,轴突断裂,部分神经元细胞膜破裂成细胞碎片。1.3氯胺酮对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凋亡的影响TUNEL结果显示,对照组仅见少量的TUNEL阳性神经元,100μΜ氯胺酮组TUNEL阳性神经元较对照组显着增加(P<0.01)。Hoechst33258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核内呈均匀分布的淡蓝色荧光,内有较深的蓝色颗粒,有少量凋亡细胞呈亮蓝色。100μΜ氯胺酮组皮层神经元染色质高度凝聚、边缘化,细胞核甚至裂解为碎块,有大量凋亡细胞呈亮蓝色(P<0.01)。2氯胺酮对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神经甾体水平的影响2.1不同处理对皮层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氯胺酮组皮层神经元的存活率显着下降(P<0.01),胆固醇单纯处理组神经元存活率未见显着改变(P>0.05)。与氯胺酮组比较,胆固醇与氯胺酮共处理组神经元存活率显着升高(P<0.01)。2.2不同处理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TUNEL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胆固醇单纯处理组TUNEL阳性神经元未见显着变化(P>0.05),氯胺酮组TUNEL阳性神经元显着增加(P<0.01)。与氯胺酮比较,胆固醇与氯胺酮共处理组TUNEL阳性神经元显着降低(P<0.01);Hoechst33258荧光染色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以上变化。2.3氯胺酮对皮层神经元神经甾体水平的影响对照组及氯胺酮处理组因未加入神经甾体合成所必需的底物胆固醇,均未测得各种神经甾体。与胆固醇单纯处理组相比,氯胺酮共处理后神经甾体PREG水平未见显着变化,而17β雌二醇水平显着下降(P<0.01),PROG水平显着升高(P>0.05)。317β雌二醇对氯胺酮诱导的发育期皮层神经元凋亡以及发育期大鼠远期学习记忆损伤的影响3.117β雌二醇对氯胺酮导致的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损伤的影响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氯胺酮组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存活率显着下降(P<0.01);与氯胺酮组比较,不同浓度(0.001、0.01、0.1、1μΜ)的17β雌二醇与氯胺酮共处理24h后神经元的存活率显着升高,其存活率分别为(54.8±5.1)%,(75.1±9.3)%,(88.3±8.5)%,(79.5±10.3)%,其中0.1μM的17β雌二醇保护效果最好。3.217β雌二醇减轻氯胺酮诱导的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凋亡TUNEL结果显示,对照组可见少量的凋亡神经元,氯胺酮组神经元凋亡较对照组显着增加(P<0.01),0.1μM的17β雌二醇使氯胺酮导致的神经元凋亡显着降低(P<0.01)。Hoechst33258核染色法进一步证实了17β雌二醇减轻氯胺酮诱导的皮层神经元凋亡。对照组细胞核多呈弥散均匀分布的淡蓝色荧光,内有较深的蓝色颗粒,有少量的凋亡细胞呈亮蓝色。氯胺酮组凋亡细胞较对照组显着增加(P<0.01),17β雌二醇与氯胺酮共处理组神经元凋亡较氯胺酮组显着降低(P<0.01)。3.3不同处理对发育期大鼠大脑额叶皮层区cleaved-caspase-3表达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溶剂对照组和17β雌二醇组cleaved-caspase-3阳性表达细胞数/0.01mm2未见统计学差异(均为P>0.05),氯胺酮组阳性表达显着增加(P<0.01)。与氯胺酮组比较,17β雌二醇与氯胺酮共处理组阳性表达显着降低(P<0.01)。3.4Morris水迷宫测试S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SD幼鼠饲养至60天时,进行Morris水迷宫5天训练,一天四次。把SD大鼠逃逸潜伏期(s)和游泳距离(cm)作为学习能力的指标。在5天的训练期中,前2天实验各组逃逸潜伏期和游泳距离未见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氯胺酮组第3天、第4天、第5天逃逸潜伏期和游泳距离均显着增加(均为P<0.01),与氯胺酮组比较,17β雌二醇与氯胺酮共处理组逃逸潜伏期和游泳距离均显着降低(均为P<0.01);第6天撤去平台,进行60s空间探索试验作为对记忆能力的评估。与对照组比较,氯胺酮组穿越平台的次数和靶象限的时间比率均显着减少(均为P<0.01),与氯胺酮组比较,17β雌二醇与氯胺酮共处理组穿越平台的次数和靶象限的时间比率均显着增加(均为P<0.01)。417β雌二醇保护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免受氯胺酮损伤的机制研究4.1不同处理对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pAkt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与0h相比,0.1μM的17β雌二醇单独处理皮层神经元0.5、1、2、4h, pAkt表达水平时间依赖性显着升高(P<0.01);17β雌二醇与氯胺酮共处理皮层神经元0.5、1、2、4h, pAkt表达水平随时间延长显着升高(P<0.01)。为了进一步证实17β雌二醇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对氯胺酮引起的皮层神经元损伤产生保护作用。给予PI3K抑制剂LY294002,观察对皮层神经元pAkt表达水平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17β雌二醇培养皮层神经元2h引起pAkt表达水平的显着升高(P<0.01),氯胺酮培养皮层神经元2h引起pAkt表达水平的显着降低(P<0.01)。与氯胺酮组比较,17β雌二醇与氯胺酮共培养2h pAkt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加入PI3K抑制剂LY294002后培养2h,LY294002抑制了17β雌二醇对pAkt表达水平的上调作用(P<0.01)。4.217β雌二醇对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Bcl-2表达水平的影响Bcl-2作为一种抗凋亡分子,对多种损伤产生保护作用。Akt可通过激活CREB磷酸化,提高Bcl-2的表达水平,从而对各种应激提供神经保护作用。为了探讨17β雌二醇是否有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Bcl-2的表达水平对氯胺酮引起的神经元损伤产生保护作用,我们将皮层神经元给予100μM氯胺酮和(或)0.1μM的17β雌二醇以及10μMLY294002处理24h,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氯胺酮组Bcl-2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1);与氯胺酮组比较,17β雌二醇与氯胺酮共处理组Bcl-2表达水平显着增加(P<0.01);与17β雌二醇与氯胺酮共处理组比较,LY294002预处理组Bcl-2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1)。4.317β雌二醇对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的影响Caspase-3是各种细胞凋亡通路的最终执行者。为了探讨17β雌二醇是否有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影响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水平对氯胺酮引起的神经元损伤产生保护作用,我们将皮层神经元给予100μM氯胺酮和(或)0.1μM的17β雌二醇以及10μM LY294002处理24h,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氯胺酮组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显着增加(P<0.01);与氯胺酮组比较,17β雌二醇与氯胺酮共处理组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1);与17β雌二醇与氯胺酮共处理组比较,LY294002预处理组cleaved-caspase-3表达水平显着增加(P<0.01)。4.4LY294002对17β雌二醇神经保护作用的影响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氯胺酮组皮层神经元存活率显着降低(P<0.01),与氯胺酮组比较,17β雌二醇与氯胺酮共处理组神经元存活率显着增加(P<0.01),与17β雌二醇与氯胺酮共处理组比较,LY294002预处理组皮层神经元存活率显着降低(P<0.01)。TUNEL结果显示对照组可见少量的凋亡神经元,与对照组比较,氯胺酮组神经元凋亡显着增加(P<0.01),与氯胺酮组比较,17β雌二醇与氯胺酮共处理组神经元凋亡显着降低(P<0.01),与17β雌二醇与氯胺酮共处理组比较,LY294002预处理组神经元凋亡显着增加(P<0.01)。Hoechst33258核染色法进一步证实了TUNEL试验所见。结论:1氯胺酮能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的引起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损伤。2氯胺酮在导致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损伤的同时伴随某些神经甾体水平的变化,其中PROG水平显着升高,17β雌二醇水平显着降低。317β雌二醇对氯胺酮引起的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4外源系统性给予17β雌二醇对氯胺酮引起的发育期大鼠皮层区神经细胞凋亡以及成年后学习记忆损伤产生保护作用。5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抗凋亡分子Bcl-2的表达,抑制促凋亡分子cleaved-caspase-3的表达可能是17β雌二醇对氯胺酮引起的皮层神经元损伤产生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陈洲,陈斌,俞昌喜[2](2012)在《PTEN与磷酸化tau蛋白水平在Aβ25-35诱导的AD样细胞模型中的变化》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在Aβ25-35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H-SY5Y细胞和大鼠胎鼠皮层原代神经元细胞的过程中PTEN及磷酸化tau(Ser396)蛋白水平的变化。方法 40μmol/L和20μmol/L的Aβ25-35分别孵育SH-SY5Y细胞和大鼠原代皮层神经元,孵育后的不同时间点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印迹法观测各时间点磷酸化tau(Ser396)蛋白水平来确定模型的建立;同时观察在此过程中PTEN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随着Aβ25-35孵育时间的延长,SH-SY5Y细胞和大鼠皮层原代神经元细胞逐渐出现细胞活力下降,细胞胞体变圆,突起回缩甚至消失,细胞间连接断裂等现象,细胞磷酸化tau(Ser396)蛋白水平于诱导后6h升高,12~24h达到高峰;PTEN蛋白水平于3h左右开始升高,6~12h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48h甚至低于正常对照组,且PTEN蛋白水平的升高先于磷酸化tau(Ser396)蛋白水平的升高。结论 PTEN与Aβ25-35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样细胞模型的发生发展可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在其发生早期PTEN表达可能增强。

周丽苹[3](2011)在《人参皂苷Rg1通过激活ER及IGF-IR信号通路对抗β-淀粉样蛋白的神经毒性》文中指出为探讨人参皂苷Rg1 (ginsenoside Rg1)抗p-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25-35,Aβ25-35)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本研究应用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采用MTT、real time RT-PCR、flow cytometry、western blot及瞬时转染等多种实验方法,观察Rg1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拮抗剂ICI182,780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receptor, IGF-IR)拮抗剂JB-1的阻断效应。侧脑室注射Aβ25-35,损伤小鼠海马神经元,采用Morris水迷宫、RT-PCR等方法,观察Rg1对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以及ICI182,780或JB-1的阻断效应。实验结果如下:1.Aβ25-35可剂量依赖式降低PC12细胞的存活率(P<0.01);Rg1可减弱Aβ25-35对PC12的毒性作用(P<0.05);此作用可分别被ICll82,780或JB-1所阻断(P<0.05)。2.Aβ25-35可明显降低Bcl-2/Bax的基因表达(P<0.001),Rg1预保护可逆转Aβ25-35的损伤作用(P<0.05)。3.Aβ25-35可明显降低PC12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P<0.001),而Rg1可明显逆转上述改变(P<0.001);此作用可分别被IClI82,780或JB-1所阻断(P<0.001)。4.Rg1可时间依赖式的增加MEK的磷酸化活性(P<0.05)。5.Rg1可明显升高雌激素反应元件(estrogen responsive elements, ERE)启动子的荧光活性(P<0.05)。6.Aβ25-35可导致小鼠的空间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减退(P<0.05),Rg1预保护可明显对抗Aβ25-35的损伤(P<0.001);此保护作用可被ICI182,780或JB-1所阻断(P<0.001)。7.Aβ25-35可明显降低小鼠海马组织中Bcl-2基因的表达(P<0.01),增加Bax基因的表达(P<0.01),Rg1可明显逆转上述改变(P<0.001,P<0.05);ICI182,780或JB-1可以阻断Rg1对Bc1-2基因表达的改善作用(P<0.01,P<0.001),但对Bax的基因表达没有明显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Rg1可明显对抗Aβ25-35对PC12细胞和小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改善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激活ER及IGF-IR信号通路来实现的。本研究为临床防治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研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陈洲[4](2010)在《PTEN在拟阿尔茨海默病样细胞模型发生中的变化及作用》文中研究说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与年龄高度相关的原发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以神经原纤维缠结( neurofibrillary tangle, NFT)形成和老年斑(senile plaque, SP)为主要病理特征。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不清楚,临床上也缺乏根本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有关AD发病机制的探索以及新的药物作用靶点或有效的干预环节的寻找,是当今AD研究的热点。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 deleted from chromosome 10)属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具有脂质和蛋白质双重特异性磷酸酶活性,是细胞信号转导的重要调节分子,它与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调控等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随着近年来人们对PTEN认识的不断增加,PTEN在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重视。但是,PTEN与AD发生发展的关联及其意义有待于探索。本实验室先期工作初步探索了PTEN在拟AD样细胞模型发生发展中的变化状况。首次观察到,在冈田酸(Okadaic acid, OA)诱导的拟AD样细胞模型的发生发展中,PTEN蛋白水平呈现动态变化,即随着细胞损伤程度的加重和磷酸化tau蛋白水平的改变,PTEN蛋白水平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现象,提示PTEN可能在AD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课题首先在4个不同诱导因素诱导建立的拟AD样细胞模型中,通过观察PTEN蛋白水平、PTEN mRNA的动态变化以进一步明确PTEN在A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进而采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阻断PTEN基因表达,分析其对冈田酸诱导的SH-SY5Y细胞拟AD样细胞模型发生中细胞损伤和tau(Ser396)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探索下调PTEN基因表达在AD样细胞模型发生中的作用;进而探索其作用的可能分子机制,以期深化理解AD的发病机制,为AD防治的新途径和抗AD新的药物靶点的研发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本实验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2个部分:1 PTEN在拟阿尔茨海默病样细胞模型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分别以OA和β淀粉样蛋白多肽25-35(β- amyloid peptide 25-35, Aβ25-35)诱导SH-SY5Y细胞或SD大鼠胎鼠的皮层神经元原代细胞,建立拟AD样细胞模型,以细胞形态、磷酸化tau蛋白水平的变化作为反映细胞AD样指标,探讨AD样细胞模型诱导发生发展过程中PTEN蛋白水平、PTEN mRNA水平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与细胞AD样发生发展的关联。结果表明,在4个AD样实验性细胞模型中均观察到OA或Aβ25-35所致的细胞皱缩、突起中断等细胞进行性损伤的形态学变化,磷酸化tau蛋白[p-tau(Ser396)]水平均呈现先缓慢升高后下降的变化,提示拟AD样细胞模型建立成功;1)在40 nmol/L OA诱导SH-SY5Y细胞的拟AD样细胞模型中,给予OA后3 h PTEN蛋白水平开始升高,6 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48 h时PTEN蛋白水平低于0 h,但无显着性差异;PTEN mRNA表达水平也表现为升高,6 h即明显升高,24 h达高峰,随后略有下降,但至48 h仍明显高于0 h (P<0.01)。2)40μmol/L Aβ25-35诱导SH-SY5Y细胞时,PTEN蛋白水平3 h开始升高,12 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48 h时接近0 h值;PTEN mRNA表达水平6 h时下降,随后升高,12 h达高峰后略有下降,但48 h时仍高于0 h值(P<0.01)。3)20 nmol/L OA诱导大鼠胎鼠原代神经元细胞,PTEN蛋白水平3 h开始升高,12 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48 h时PTEN蛋白水平明显低于0 h(P<0.01)。4) 20μmol/L Aβ25-35诱导大鼠胎鼠原代神经元细胞,Aβ25-35诱导后PTEN蛋白水平升高,6 h达到高峰随后下降,24 h的PTEN水平低于0 h(P<0.01)。上述结果提示,在4个AD样细胞模型发生发展中,PTEN表达均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动态变化,且PTEN蛋白水平的升高先于磷酸化tau(Ser396)蛋白水平的升高,提示PTEN与AD的发生发展可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AD发生早期PTEN表达可能增强。2下调PTEN基因表达对OA所致SH-SY5Y细胞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针对人PTEN基因的RNA干扰慢病毒颗粒和携带GFP的阴性慢病毒颗粒感染SH-SY5Y细胞,通过western-blot法和实时定量PCR技术鉴定PTEN基因的干扰效率约达到86.7%。采用40 nmol/L OA诱导细胞24 h建立拟AD样细胞模型,与未感染组细胞和感染阴性病毒载体的细胞相比,下调PTEN基因表达的细胞对于OA所致的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表现为细胞形态改善,细胞活力增强,细胞内Ser396位点磷酸化tau蛋白的水平显着降低(P<0.05)。接着通过观察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下游GSK-3β蛋白水平的变化对PTEN和Ser396位点磷酸化tau蛋白之间的关联进行探讨,发现下调了PTEN基因表达的SH-SY5Y细胞在OA孵育24 h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其Akt的活化形式p-Akt(Ser473)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进而使p-GSK-3β(Ser9)蛋白水平升高而抑制GSK-3β的活性,使磷酸化tau(Ser396)蛋白水平降低。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1在AD样细胞模型发生发展过程中,PTEN表达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动态变化,且PTEN蛋白水平的升高先于磷酸化tau(Ser396)蛋白水平的升高,提示PTEN与AD发生发展可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AD发生早期PTEN表达可能增强。2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抑制PTEN基因表达可对抗OA诱导的tau(Ser396)蛋白异常磷酸化等AD样变化,提示PTEN表达增强可能具有促进AD发生的作用。3 PTEN对OA诱导的ta(uSer396)蛋白异常磷酸化的作用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途径及其下游的GSK-3β进行调控。

吴明[5](2010)在《雷公藤氯内酯醇(T4)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减轻寡聚态Aβ1-42诱导的神经元凋亡》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寡聚态Aβ1-42对原代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可能机制,探讨雷公藤氯内酯醇(tripchlorolide, T4)保护大鼠皮层神经元免于发生凋亡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选用孕16-18d的清洁级SD(Sprague-Dawley)大鼠,分离纯化皮层神经元,应用5μmol/l寡聚态Aβ1-42以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动剂Wnt3a和抑制剂Dkk1处理神经元,分别通过MTT法、TUNEL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术观察神经元存活率、细胞凋亡情况以及β-catenin和GSK3β及其磷酸化产物的表达水平,了解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寡聚态Aβ1-42诱导的神经元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并进一步探讨T4保护神经元免于凋亡的可能分子机制。结果:1、5μmol/l寡聚态Aβ1-42与原代培养的胎鼠皮层神经元共同孵育24h后,MTT检测神经元存活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TUNEL染色神经元胞体缩小,细胞突起变短、消失,胞核深染。2、寡聚态Aβ1-42作用于胎鼠皮层神经元24h后,GSK3β、磷酸化GSK3β、磷酸化β-catenin水平升高,非磷酸化β-catenin水平下降,这与Wnt/β-catenin通路抑制剂Dkk1的作用类似。3、用不同浓度T4对胎鼠的皮层神经元进行预处理后再加入寡聚态Aβ1-42共同孵育,发现T4对寡聚态Aβ1-42诱导的神经元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表现为T4可显着提高寡聚态Aβ1-42作用后的皮层神经元生存率,减少神经元凋亡;此外T4可选择性降低细胞内β-catenin的磷酸化程度,稳定细胞内β-catenin水平,同时减少GSK3β及其磷酸化产物水平,这与Wnt/β-catenin通路激动剂Wnt3a的作用类似。结论:1、寡聚态Aβ1-42可诱导胎鼠皮层神经元凋亡;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Aβ1-42诱导胎鼠的皮层神经元凋亡的可能途径。2、一定剂量T4预处理可减轻寡聚态Aβ1-42诱导胎鼠的皮层神经元凋亡。T4的神经元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活化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选择性降低细胞内β-catenin的磷酸化程度,稳定细胞内β-catenin水平,同时减少GSK3β及其磷酸化产物水平来实现的。T4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方面可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彭绪玲[6](2009)在《石柱参咀嚼片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分别以总皂苷和总糖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与单因素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石柱参的提取、纯化工艺进行考察和优化,得到石柱参总皂苷和多糖两种提取物。确定石柱参总皂苷提取物的制备工艺为:石柱参粉碎后,以12倍量的70%乙醇为提取溶剂,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所得总固体物中总皂苷的含量为13.3%。石柱参多糖提取物的制备工艺为:经提取总皂苷后的石柱参药渣以20倍量的水为溶剂,回流提取4次,每次2 h,所得提取液滤过,滤液浓缩至药液比为1:8后,调节乙醇浓度为85%,4℃下放置24 h,所得沉淀物经洗涤和干燥,得多糖固体物,固体物中总糖的含量为3.0%。以石柱参咀嚼片的硬度和口感两个因素为指标优化处方和工艺,对辅料中的赋形剂、矫味剂及润滑剂的配比和用量进行考察,并参考已上市的西洋参含片等产品确定剂量。确定最终的处方工艺为石柱参总皂苷提取物163 g、石柱参多糖提取物67g、微晶纤维素50 g、甘露醇320 g、糖精钠1.2 g、硬脂酸镁3.0 g,加适量75%乙醇为粘合剂,经湿法制粒后压制成石柱参咀嚼片。建立了TLC法对石柱参、总皂苷提取物及其咀嚼片中人参皂苷Rg1、Re、Rb1进行鉴别。建立了HPLC法测定石柱参、总皂苷提取物及其咀嚼片中的人参皂苷Rg1、Re、Rb1、Rc、Rb2含量的方法,其色谱条件为:KromasilC18柱(4.6 mm×250 mm,5 gm),检测波长203 nm,流速1mL/min,柱温25℃,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人参皂苷Rg1、Re、Rb1、Rc和Rb2分别在19.8-198μg/mL、20.6~2061μg/mL、33.0-330μg/mL、18.0-180μg/mL和13.0-13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可用于石柱参、总皂苷提取物及其咀嚼片的质量控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质谱(UPLC-ESI-MS/MS)技术,对石柱参中的皂苷类成分进行定性分析。色谱柱为AcQuity UPLCTM BEH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在全扫描模式下,获得总离子流色谱图,通过对正负离子模式下的准分子离子峰([M+Na]+和[M-H]-)的质荷比(m/z)进行分析,确定了31个皂苷类成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并通过与对照品对照、分析各成分的MS和MS/MS光谱图及与文献比较的方法,推测了其中29个皂苷类成分的化学结构,分析时间为30 min。采用UPLC-ESI-MS/MS技术,对石柱参中不同部位(芦头、须根、主根、全须参、茎和叶)的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Re、Rf,Rg2、Rb1、Rb2、Rb3、Rc和Rd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并间接定量分析了丙二酰基人参皂苷Rg1、Re、Rb1、Rb2、Rb3、Rc和Rd的含量。色谱柱为AcQuity UPLCTM BEH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分析时间为10 min;质谱条件为ESI源,负离子扫描,选择离子监测(SIR)模式。结果表明石柱参各部位中皂苷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丙二酰基人参皂苷在石柱参各部位都存在,且丙二酰基人参皂苷Rb1、Rb2、Rb3、Rc和Rd含量较高。该研究为石柱参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张书刚[7](2009)在《Cdks抑制剂3’单肟靛玉红对Aβ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是老年期痴呆中最常见的类型。全世界约有2400万AD患者,其中我国约有400万左右。随着疾病进展,患者出现记忆、思维、行为等方面的症状,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及社会生活,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和医疗问题。但到目前为止,A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临床缺乏理想的治疗药物。因此,研究AD的发病机制及研发有效的防治药物显得尤为重要。一些对AD患者脑内新病理现象的认识,为阐明AD的神经元死亡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也为AD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神经元凋亡的出现伴随细胞周期蛋白的激活。在各种神经应激情况下,完成有丝分裂的成熟神经元重新进入细胞周期,但是终极分化的神经元由于自身有丝分裂能力的限制,无法协调的经过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最终导致凋亡性细胞死亡。因此异常出现的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 Cdks)在AD的细胞死亡中起关键作用。据此推论,应用药物干预Cdks的活性,可能为AD的治疗提供新的有效的药物。但是Cdks抑制剂作为神经保护剂的研究刚刚起步,并且多在细胞水平和急性脑缺血模型中进行。靛玉红(indirubin)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在传统中成药当归芦荟丸中发现的抗白血病有效成分。目前已经清楚它是一种选择性的Cdks抑制剂,可以在纳摩尔水平抑制Cdk1、Cdk2、Cdk5的活性,但其水溶性和脂溶性都很差,且有一定的肝毒性。3’单肟靛玉红(Indirubin-3’-monoxime, IMX),为其衍生物,不仅是强有力的Cdks抑制剂,而且毒性低、分子量小、有较好的膜通透性,IMX可以与ATP竞争Cdks激酶的催化位点。本文工作旨在研究Cdks抑制剂IMX对β淀粉样蛋白25-35(β-amyloid protein 25-35, Aβ25-35)所致SH-SY5Y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对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本文包括以下两部分工作:第一部分IMX对Aβ25-35所致SH-SY5Y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目的:探讨Cdks抑制剂IMX对Aβ25-35所致SH-SY5Y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以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系为材料制备Aβ25-35损伤的离体细胞模型。通过Cell Counting Kit 8(CCK-8)分析不同剂量IMX和(或)Aβ25-35在不同时间点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配以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核固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1) IMX浓度高至3.0μM以上时可使细胞活性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意义(在3.0μM和6.0μM组,P<0.01;在12μM组,P<0.001);(2)10-50μM Aβ25-35可使细胞活性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意义(在10-30μM组,P < 0.01;在40-50μM组,P < 0.001);(3)同时给予0.25、0.5、1.0μM的IMX可使细胞活性明显升高,与损伤组相比差异有显着性意义(与损伤组比较,在0.25μM组,P<0.05;在0.5、1.0μM组,P<0.01);(4)Hoechst 33258染色结果显示,Aβ25-35处理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出现核固缩、凋亡小体,凋亡细胞升高至42.4±3.86% (P <0.001),而0.5和1.0μM IMX给药后凋亡细胞明显减少,阳性细胞分别减少至27.4±3.09%和19.2±2.02% (P< 0.001);(5)流式细胞仪实验证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0μM Aβ25-35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显着升高,可达20.33±2.02%(P<0.01),1.0μM IMX与Aβ25-35同时孵育后,细胞凋亡率降低至12.4±1.82% (与模型组比较,P<0.01 )。在40μM处理组,Aβ25-35处理组凋亡细胞百分率可从对照组的8.1±1.42%增加至50.2±4.77%,而0.5和1.0μM IMX给药后凋亡细胞百分率分别恢复至33.9±3.09%和24.5±3.47%(P<0.001)。结论:IMX能显着减少Aβ25-35所致的SH-SY5Y细胞凋亡,从而抑制其神经毒性作用。第二部分IMX减轻Aβ25-35所致SH-SY5Y细胞tau蛋白磷酸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目的:探讨IMX减轻Aβ25-35诱导的SH-SY5Y细胞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SH-SY5Y细胞分别与0、0.5和1.0μM IMX预孵育24 hr后,加入40μM老化的Aβ25–35,继续孵育48 hr,应用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观察各组细胞caspase-3活性变化(。2)用0.5μM和1.0μM IMX预处理SH-SY5Y细胞1 hr后,加入终浓度为20μM凝聚态Aβ25-35,再孵育6 hr,应用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观察tau蛋白在pS396、pS199、pT205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并检测磷酸化糖原合酶激酶3beta(p-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 p-GSK3β)(Ser9)的表达;(3)同样的方法处理细胞后24 hr和2 hr,应用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观察c-jun N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 ERKs)的活化情况,以探讨这些蛋白在tau蛋白磷酸化中的作用。结果:(1)caspase-3蛋白激酶活性在Aβ25–35诱导的AD细胞模型中明显增高,IMX可以降低其激酶活性;(2)空白对照组tau蛋白在pS396、pS199、pT205位点的磷酸化水平较低,Aβ25–35损伤后tau蛋白磷酸化明显增加,IMX给药可以减少损伤组中tau蛋白磷酸化水平;(3)Aβ25–35损伤后p-GSK3β(Ser9)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减少,意味着GSK3β的磷酸化增加,而IMX给药可以增加损伤组中p-GSK3β(Ser9)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GSK3β的磷酸化;(4)空白对照组p-JNK和p-ERK的表达水平较低,Aβ25–35损伤后其表达明显增加,但IMX给药后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1)IMX可通过抑制caspase-3活化,在一定程度减轻凝聚态的Aβ25-35所致的SH-SY5Y细胞凋亡;(2)IMX可以通过抑制tau蛋白在pS396、pS199、pT205位点的磷酸化水平,从而减轻Aβ25–35的细胞毒性;(3)GSK3β参与了Aβ25–35诱导细胞tau蛋白磷酸化的作用,IMX可通过诱导失活形式的p-GSK3β(Ser9)表达增加而抑制GSK3β的活性,进而抑制Aβ诱导的细胞tau蛋白磷酸化;(4)p-JNK和p-ERK没有参与IMX抑制Aβ诱导的细胞tau蛋白磷酸化的作用。

秦真侠[8](2009)在《Beta淀粉样肽诱导人成神经瘤母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的初步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β淀粉样肽(Aβ)是由42个氨基酸组成的肽(Aβ1-42),它是其前体蛋白(APP)剪切后的产物。Aβ以一种不可溶解的沉积物形式积聚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大脑神经元的周围。增加的Aβ沉积物形式通过诱导神经元的死亡,进而改变AD的病理生理状态包括行为和认知方面的改变。已有报道神经元的细胞凋亡、钙稳态的失调和氧化胁迫与Aβ的神经毒性作用有关。但是有关Aβ神经毒性作用的机制尚未被研究透彻。人成神经瘤母细胞SH-SY5Y细胞是一个较好的神经元模型,它已被广泛用于建立AD模型,本实验利用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药理基因组学技术,如高密度基因芯片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二维液相色谱技术、RNAi和免疫印迹技术分析研究Aβ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的机制。1.β-淀粉样肽(1-42)诱导SH-SY5Y细胞发生凋亡的基因表达谱分析Aβ1-42处理SH-SY5Y细胞。使用CCK-8对细胞活力进行测定。利用Hoechst33342和Annexin-Cy5/Calcein标记的方法,对细胞凋亡进行鉴定。利用安捷伦基因芯片进行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Aβ1-42以一种浓度依赖性的方式抑制细胞生长,同时能够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芯片分析和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Aβ1-42处理细胞后,有46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变化,其中包括Caspase-2、Caspase-3、Bax、TP53和TRAF1等基因。2.β-淀粉样肽(1-42)诱导SH-SY5Y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蛋白谱表达差异分析为了进一步从蛋白水平分析Aβ1-42诱导神经元细胞凋亡的机制,本实验利用美国Beckman公司的ProteomeLabTM PF 2D Protein Fractionation System对Aβ1-42处理24小时前后的SH-SY5Y细胞进行蛋白表达差异的分析。结果显示有72个蛋白的表达水平发生变化,并利用MALDI-TOF-MS(matrix assisted 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鉴定出了三个蛋白包括组蛋白、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5A)和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A6)。3.Caspase-2和TP53在β-淀粉样肽(1-42)诱导神经瘤母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我们发现在SH-SY5Y细胞中,Aβ1-42能够诱导Caspase-2和TP53的mRNA表达水平的增加,但是有关这两个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在Aβ1-42诱导SH-SY5Y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本实验利用转染外源Caspase-2或Caspase-2特异性的siRNA分别过表达Caspase-2或降低Caspase-2的表达;同时利用TP53特异性的抑制剂pifithrin-α和它的siRNA分别降低其蛋白活性和表达水平,从而研究Caspase-2和TP53在Aβ1-42诱导SH-SY5Y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过表达Caspase-2诱导SH-SY5Y细胞凋亡,但并没有增强Aβ1-42诱导的细胞凋亡;而抑制Caspase-2的表达并不能抑制Aβ1-42诱导的神经元性细胞凋亡。同时TP53活性被抑制或表达水平被降低也不能抑制Aβ1-42诱导的神经元性细胞凋亡。Aβ1-42增加Bax/Bcl-xl的比例和Caspase-3的表达,然而,在降低Caspase-2表达水平的时候,同时将TP53的表达水平降低或者抑制其蛋白活性时,Aβ1-42诱导的神经元性细胞凋亡能够被完全抑制。以上结果显示,Caspase-2和TP53是Aβ1-42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的关键调节者。4.突变重组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抑制β淀粉样肽1-42诱导的细胞凋亡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选择的靶点之一是阻止β淀粉样肽(Aβ)引发的一系列的生物化学级联反应的发生。已有研究显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肠道分泌的一种内生性的促胰岛素释放肽,它能够与脑中的受体结合并具有神经保护效应。利用定点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技术,我们得到了人突变重组的GLP-1(mGLP-1)。与天然GLP-1受体激动剂相比,这种突变重组的GLP-1呈现出较长的半衰期。本文旨在研究mGLP-1对β淀粉样肽1-42(Aβ1-42)细胞毒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结果显示:当mGLP-1使用浓度在0.02ng/ml以上时能够促进SH-SY5Y细胞增殖,同时0.1ng/ml mGLP-1和0.5ng/ml的mGLP-1能够降低Aβ1-42诱导的细胞凋亡。同时发现Aβ1-42能够明显引发SH-SY5Y细胞内钙库中的钙离子外流,而mGLP-1有助于维持细胞内钙稳态。Aβ1-42能够显着诱导SH-SY5Y细胞内TP53和Bax的表达,已有报道表明这两个基因参与细胞凋亡过程,而mGLP-1降低Aβ1-42上调TP53和Bax表达的水平。在SH-SY5Y细胞中mGLP-1能够升高细胞质内cAMP浓度,我们鉴定mGLP-1可能通过与细胞中的GLP-1受体相结合从而产生cAMP,最后发挥作用。5.溶血磷脂酰胆碱对β淀粉样(1-42)肽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许多研究发现脂质平衡态的紊乱在AD发生过程中具有显着的影响作用。同时β淀粉样肽能够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但是对于脂质过氧化反应产物和Aβ1-42诱导神经元凋亡之间的关系还有待于研究。本实验的目的是要研究脂质过氧化的一个产物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对Aβ1-42诱导SH-SY5Y细胞死亡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长时间用LPC处理SH-SY5Y细胞能够增强Aβ1-42的神经毒性作用。Aβ1-42上调Bax/Bcl-xl的比例,同时增加Caspase-3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Caspase-3的蛋白活性也增加,而TRAF1的mRNA表达水平却被下调。当使用LPC和Aβ1-42同时处理SH-SY5Y细胞时,LPC能够增强Aβ1-42对这些基因表达的影响。已有报道LPC是一个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G2A的一个特异性配体,所以我们研究LPC对SH-SY5Y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LPC能够增强Aβ1-42诱导的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的程度。此外,我们发现Aβ1-42能够显着增加SH-SY5Y细胞内G2A的表达,同时当G2A的表达被特异的siRNA抑制时,LPC对Aβ1-42的神经毒性的影响也降低。这些实验结果表明LPC可能通过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的信号途径影响Aβ1-42诱导的细胞凋亡。

张丽轩[9](2009)在《几种人参皂苷单体化合物对环磷酰胺及X射线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说明人参(Radix ginseng)是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er的干燥根,为传统中药。其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ginsenoside),人参皂苷按其苷元的化学结构不同,可分为人参二醇型皂苷(Panaxadiol Saponin,PDS)、人参三醇型皂苷(Panaxtrol Saponin,PTS)、齐墩果酸型皂苷。人参皂苷单体Rb1属于PDS,而PTS中人参皂苷单体Re和Rg1含量较高。本实验通过检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骨髓有核细胞计数、胸腺及脾脏指数,测定小鼠骨髓匀浆、血清、肾脏及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观察了人参皂苷单体Rb1、Re及Rg1对环磷酰胺及X射线照射损伤小鼠造血系统、免疫系统以及肝、肾等重要器官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参皂苷单体Rb1、Re及Rg1对环磷酰胺及X射线所导致的小鼠骨髓抑制和免疫抑制均具有治疗作用。对人参皂苷单体Rb1、Re及Rg1活性进行比较的结果显示,在环磷酰胺导致的化学损伤中,人参皂苷单体Re及Rg1可以使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显着回升,明显增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增加胸腺、脾脏指数及脾集落数(CFU-S)并且能够提升血清及骨髓的SOD活性,降低血清及骨髓的MDA含量,人参皂苷单体Rb1对上述指标的影响上与模型组间比较未见显着性差异;在X射线导致的辐射损伤中,人参皂苷单体Rb1、Re及Rg1均能使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回升,增加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增加胸腺、脾脏指数及脾集落数(CFU-S),且升高骨髓、血清及肝脏中的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对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以及肾脏SOD活性、MDA含量与模型组相比虽有所改善,但与模型组相比未见显着性差异,但能显着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含量,提示人参皂苷单体Rb1、Re及Rg1对辐射造成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结论,人参皂苷单体Re及Rg1对环磷酰胺所致小鼠骨髓抑制、免疫抑制有改善作用,人参皂苷单体Rb1、Re及Rg1对X射线所致小鼠骨髓抑制、免疫抑制及器官损伤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人参皂苷单体的抗氧化作用有关。本次实验研究为人参的抗化学物质损伤及抗辐射损伤提供实验依据,为人参皂苷单体的进一步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王逢春,张瑞麟[10](2007)在《三萜皂苷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综述三萜皂苷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方法:根据三萜皂苷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方面分别阐述不同三萜皂苷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三萜皂苷具有广泛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它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学习记忆功能,并且具有明显的抗抑郁、镇静等中枢调节作用。结论:三萜皂苷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深入研究。

二、Involvement of CDK4, pRB, and E2F1 in ginsenoside Rg_1 protecting rat cortical neurons from β-amyloid-induced apoptosi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nvolvement of CDK4, pRB, and E2F1 in ginsenoside Rg_1 protecting rat cortical neurons from β-amyloid-induced apoptosis(论文提纲范文)

(1)神经甾体对氯胺酮所致发育期皮层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氯胺酮对原代培养大鼠皮层神经元的损伤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氯胺酮对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神经甾体合成水平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17β雌二醇对氯胺酮引起的发育期皮层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17β雌二醇保护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免受氯胺酮损伤的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一 全身麻醉药对发育期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神经甾体17β雌二醇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人参皂苷Rg1通过激活ER及IGF-IR信号通路对抗β-淀粉样蛋白的神经毒性(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章 人参皂苷Rg1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1 实验材料
        1.1 PC12细胞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PC12细胞培养
        2.2 MTT法检测细胞活力
        2.3 Real Time RT-PCR检测Bcl-2、Bax基因表达
        2.4 流式细胞仪检测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2.5 Western blot观察Rg1对磷酸化MEK的影响
        2.6 Rg1对ERE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2.7 统计学分析
第二章 人参皂苷Rg1对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小鼠模型的制备
        2.2 Morris水迷宫
        2.3 RT-PCR检测Bcl-2及Bax基因表达
        2.4 统计方法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不同浓度Aβ_(25-35)对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2 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1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3.3 不同浓度Rg1对Aβ_(25-35)诱导的Bcl-2/Bax基因表达的影响
    3.4 ICI182,780及JB-1可以阻断Rg1对PC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5 Rg对Aβ_(25-35)诱导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及IC1182,780和JB-1的阻断作用
    3.6 Rg1对PC12细胞磷酸化MEK的影响
    3.7 Rg1对PC12细胞ERE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3.8 Rg1对Aβ_(25-35)诱导的小鼠空间学习能力的影响以及ICI182,780和JB-1的阻断作用
    3.9 Rg1对Aβ_(25-35)诱导的小鼠空间记忆能力的影响以及ICI182,780和JB-1的阻断作用
    3.10 Rg1对Aβ_(25-35)诱导的小鼠海马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ICI182,780和JB-1 #1的阻断作用
第四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综述的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参加的会议和参与的课题情况
致谢

(4)PTEN在拟阿尔茨海默病样细胞模型发生中的变化及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PTEN 在拟阿尔茨海默病样细胞模型发生发展中的变化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下调PTEN 基因表达对冈田酸所致SH-SY5Y 细胞tau 蛋白异常磷酸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

(5)雷公藤氯内酯醇(T4)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减轻寡聚态Aβ1-42诱导的神经元凋亡(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寡聚态Aβ_(1-42)可通过减弱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诱导神经元凋亡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雷公藤氯内酯醇通过激活Wnt/β-catenin通路减轻寡聚态Aβ_(1-42)诱导的神经元凋亡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个人简历

(6)石柱参咀嚼片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石柱参的研究概况
        1.1.1 石柱参的考证和形态特征
        1.1.2 石柱参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1.2 咀嚼片的研究概况
        1.2.1 咀嚼片简介
        1.2.2 咀嚼片的研究现状
        1.2.3 咀嚼片应用于中药方面的展望
    1.3 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概况
    1.4 本课题研究思路
第二章 石柱参咀嚼片的制备工艺研究
    2.1 仪器、试剂与试药
    2.2 石柱参总皂苷提取物的制备
        2.2.1 总固体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2.2.2 石柱参中总皂苷提取工艺条件的考察
        2.2.3 讨论
    2.3 石柱参多糖提取物的制备工艺
        2.3.1 总固体物中总糖的含量测定
        2.3.2 石柱参中多糖提取工艺的考察
        2.3.3 石柱参多糖提取物醇沉工艺条件的考察
        2.3.4 讨论
    2.4 石柱参咀嚼片的制剂工艺
        2.4.1 剂型与剂量
        2.4.2 处方和工艺筛选
        2.4.3 讨论
第三章 石柱参咀嚼片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3.1 仪器、试剂与试药
    3.2 石柱参药材、提取物及其咀嚼片的鉴别
        3.2.1 溶液的制备
        3.2.2 薄层色谱条件和薄层色谱结果
    3.3 石柱参药材、提取物及其咀嚼片的含量测定
        3.3.1 溶液的制备
        3.3.2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3.3.3 方法学考察
        3.3.4 样品测定
        3.3.5 讨论
第四章 石柱参中皂苷类成分的UPLC-ESI-MS/MS定性分析
    4.1 仪器、试剂与试药
    4.2 检测条件
        4.2.1 色谱条件
        4.2.2 质谱条件
    4.3 溶液的制备
        4.3.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4.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4.4 石柱参皂苷类成分的TIC
    4.5 石柱参皂苷类成分的UPLC-ESI-MS分析
    4.6 石柱参皂苷类成分的UPLC-ESI-MS/MS分析
    4.7 讨论
第五章 石柱参各部位中皂苷类成分的UPLC-ESI-MS/MS定量分析
    5.1 仪器、试剂与试药
    5.2 检测条件
        5.2.1 色谱条件
        5.2.2 质谱条件
    5.3 溶液的制备
        5.3.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5.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5.4 方法学考察
        5.4.1 线性关系考察
        5.4.2 重复性试验
        5.4.3 日间精密度试验
        5.4.4 基质效应
        5.4.5 准确度试验
        5.4.6 样品测定
    5.5 讨论
        5.5.1 分析检测方法的选择
        5.5.2 质谱条件的确定
        5.5.3 各部位中所含皂苷化合物结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发表情况

(7)Cdks抑制剂3’单肟靛玉红对Aβ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Summary
前言
第一部分 IMX对Aβ_25-35所致SH-SY5Y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IMX减轻Aβ_25-35所致SH-SY5Y细胞tau蛋白磷酸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发表的SCI文章
综述1
    参考文献
综述2 tau 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8)Beta淀粉样肽诱导人成神经瘤母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的初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淀粉样肽(1-42)诱导SH-SY5Y细胞发生凋亡的基因表达谱分析
    摘要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版图与说明
第二章 β-淀粉样肽(1-42)诱导SH-SY5Y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蛋白谱表达差异分析
    摘要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版图与说明
第三章 Caspase-2和TP53在β-淀粉样肽(1-42)诱导神经瘤母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
    摘要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版图与说明
第四章 突变重组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抑制β淀粉样肽1-42诱导的细胞凋亡
    摘要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版图说明
第五章 溶血磷脂酰胆碱对β淀粉样(1-42)肽诱导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摘要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版图说明
第六章 综述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和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中的Caspase
    Caspase和阿尔茨海默病
    Caspase-2:一种特殊的半胱天冬酶
参考文献
已/待刊文章
致谢

(9)几种人参皂苷单体化合物对环磷酰胺及X射线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英文缩写
第1章 绪论
    1.1 人参皂苷药理作用综述
        1.1.1 人参皂苷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1.1.2 人参皂苷对心血管循环系统的作用
        1.1.3 人参皂苷对免疫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
        1.1.4 人参皂苷抗衰老作用
        1.1.5 人参皂苷抗疲劳作用
        1.1.6 人参皂苷的抗肿瘤作用
    1.2 骨髓抑制的治疗进展
        1.2.1 骨髓抑制产生原因及其治疗原则
        1.2.2 骨髓抑制中医药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
        1.2.3 中药抗辐射损伤的相关机制
        1.2.4 中医药治疗骨髓抑制的优势与不足
    1.3 立题依据
第2章 材料与仪器
    2.1 人参皂苷单体Rb_1、Re 及Rg_1 对环磷酰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药品和试剂
        2.1.3 实验器材
    2.2 人参皂苷单体Rb_1、Re 及Rg_1 对X 射线照射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2.2.1 实验动物
        2.2.2 实验药品和试剂
        2.2.3 实验器材
第3章 实验方法
    3.1 人参皂苷单体Rb_1、Re 及Rg_1 对环磷酰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3.1.1 实验动物分组与给药
        3.1.2 实验方法
        3.1.3 实验检测指标
        3.1.4 统计方法
    3.2 人参皂苷单体Rb_1、Re 及Rg_1 对X 射线照射小鼠的保护作用
        3.2.1 实验动物分组与给药
        3.2.2 实验方法
        3.2.3 实验检测指标
        3.2.4 统计方法
第4章 实验结果
    4.1 人参皂苷单体Rb_1、Re 及Rg_1对环磷酰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4.1.1 人参皂苷单体Rb_1、Re 及Rg_1 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影响
        4.1.2 人参皂苷单体Rb_1、Re 及Rg_1 对小鼠骨髓有核细胞数的影响
        4.1.3 人参皂苷单体Rb_1、Re 及Rg_1 对小鼠胸腺、脾脏指数的影响
        4.1.4 人参皂苷单体Rb_1、Re 及Rg_1 对小鼠脾集落数(CFU-S)的影响
        4.1.5 人参皂苷单体Rb_1、Re 及Rg_1 对小鼠骨髓及血清SOD 活性的影响
        4.1.6 人参皂苷单体Rb_1、Re 及Rg_1 对骨髓及血清MDA 含量的影响
    4.2 人参皂苷单体Rb_1、Re 及Rg_1 对X 射线照射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4.2.1 人参皂苷单体Rb_1、Re 及Rg_1 对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影响
        4.2.2 人参皂苷单体Rb_1、Re 及Rg_1 对小鼠骨髓有核细胞的影响
        4.2.3 人参皂苷单体Rb_1、Re 及Rg_1 对小鼠胸腺、脾脏指数的影响
        4.2.4 人参皂苷单体Rb_1、Re 及Rg_1 对小鼠脾集落数(CFU-S)的影响
        4.2.5 人参皂苷单体Rb_1、Re 及Rg_1 对小鼠体内SOD 活性的影响
        4.2.6 人参皂苷单体Rb_1、Re 及Rg_1 对小鼠体内MDA 含量的影响
        4.2.7 人参皂苷单体Rb_1、Re 及Rg_1 对小鼠血清中BUN,Cr,ALT,AST 的影响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四、Involvement of CDK4, pRB, and E2F1 in ginsenoside Rg_1 protecting rat cortical neurons from β-amyloid-induced apoptosis(论文参考文献)

  • [1]神经甾体对氯胺酮所致发育期皮层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 李建立. 河北医科大学, 2014(09)
  • [2]PTEN与磷酸化tau蛋白水平在Aβ25-35诱导的AD样细胞模型中的变化[J]. 陈洲,陈斌,俞昌喜.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2(06)
  • [3]人参皂苷Rg1通过激活ER及IGF-IR信号通路对抗β-淀粉样蛋白的神经毒性[D]. 周丽苹. 青岛大学, 2011(06)
  • [4]PTEN在拟阿尔茨海默病样细胞模型发生中的变化及作用[D]. 陈洲. 福建医科大学, 2010(10)
  • [5]雷公藤氯内酯醇(T4)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减轻寡聚态Aβ1-42诱导的神经元凋亡[D]. 吴明. 福建医科大学, 2010(01)
  • [6]石柱参咀嚼片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方法研究[D]. 彭绪玲. 沈阳药科大学, 2009(04)
  • [7]Cdks抑制剂3’单肟靛玉红对Aβ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张书刚. 南京医科大学, 2009(12)
  • [8]Beta淀粉样肽诱导人成神经瘤母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的初步探讨[D]. 秦真侠. 华东师范大学, 2009(12)
  • [9]几种人参皂苷单体化合物对环磷酰胺及X射线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D]. 张丽轩. 吉林大学, 2009(09)
  • [10]三萜皂苷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J]. 王逢春,张瑞麟. 药学实践杂志, 2007(03)

标签:;  ;  ;  ;  ;  

CDK4、pRB 和 E2F1 参与保护人参皂苷 Rg_1 大鼠皮质神经元免受 β-淀粉样蛋白诱导的细胞凋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