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隧道钻爆法快速施工技术探讨

雁门关隧道钻爆法快速施工技术探讨

一、雁门关隧道钻爆法快速施工技术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1](2015)在《中国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5》文中指出为了促进中国隧道工程学科的发展,系统梳理了各国隧道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现状、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首先在总结中国隧道工程建设历程和现状、技术发展与创新的基础上对未来隧道工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然后分别从钻爆法、盾构工法、沉管工法、明挖法和抗减震设计等方面对隧道工程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进而从不同工法(钻爆法、盾构工法、TBM、沉管工法、明挖法)的角度对隧道施工技术进行了详尽剖析;最后从运营通风、运营照明、防灾救灾、病害、维护与加固等方面对隧道运营环境与安全管理进行了全面阐述,以期为隧道工程学科的学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基础资料。

陈科志[2](2012)在《软岩隧道快速施工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内铁路隧道的不断修建,设计标准的日渐提高,越来越多的铁路隧道线路将穿越软岩地形,而软岩隧道如何快速施工问题成为国内学者亟待解决的一项问题。本文结合课题《软岩及复杂地质隧道快速施工关键技术》对于软岩隧道快速施工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成果如下:(1)通过大量工程调研及数据分析,探讨总结了软岩隧道快速施工中影响效率的各个因素且提出改进建议,并分析各开挖工法后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开挖施工工法。(2)通过3D数值模拟论证了预加固技术的加固效果,并结合实际工程模拟了二台阶预留核心土法的全过程,论证了其可行性。(3)对V、VI级围岩下预加固进行时效分析,得出V、VI级围岩月进尺数的估计值80.4m与64.6m。(4)对了V、VI级围岩下循环进尺距离进行时效分析,得出V、VI级围岩下单次循环最佳距离1.6m和1,2m。

江耀明,杨广臣,王学东,张紫琼[3](2009)在《解开山门的129密码》文中研究说明从掌子面向外延伸60米的范围内,布置10个工作面,并行作业,每个人都有极其严格的岗位规范,标准化作业将人工钻爆法施工变成了“全断面隧道掘进机”,安全优质高效向大山整体推进。 其实,北同蒲铁路雁门关隧道进口段富水软岩的特殊地质,即使是世界最先进的"TBM”(

陈希梅[4](2009)在《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定额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山区公路的快速发展,公路隧道建设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大,特长公路隧道比重日益增加。然而,我国目前公路工程定额中所体现的工程规模远远不能适应特长公路隧道工程的发展需要,有许多定额项目急需进一步研究、补充和完善。因此,本文以总长世界第一,单洞长世界第二的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为依托,对特长公路隧道定额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从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台班定额三个方面分析了定额原理,合理区分了定额时间与非定额时间,对常用定额测定方法和测定数据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研究。2、结合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的工程实际,对隧道洞身工程定额进行了研究,编制了洞身开挖,出渣,通风,高压风水管、照明、电线路,初期支护,混凝土衬砌和防排水工程定额。3、在分析公路及铁路工程定额中隧道造价计算规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全面研究了洞身开挖、出渣、通风、高压风水管、照明、电线路等特长公路隧道分项造价长度系数。在分项造价长度系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特长公路隧道综合造价长度系数,提出了特长公路隧道洞身工程定额使用建议。4、针对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通风竖井开挖中首次成功使用的中心扩孔法,编制了通风竖井中心扩孔法开挖定额。根据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超深和大孔径通风竖井全断面法开挖技术特点,编制了通风竖井全断面法开挖定额。针对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竖井开挖施工首次应用的BMC400型反井钻机、FJD-6伞钻等新设备,研究编制了大型竖井凿岩钻挖新设备机械台班费用定额。同时,对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通风竖井支护与衬砌工程进行了研究,编制了竖井衬砌定额。5、根据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通风道系统工程的特点,编制了特长公路隧道通风道开挖及混凝土衬砌定额,以及特长公路隧道大峒室风机房开挖和混凝土衬砌定额。

齐小勇[5](2008)在《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通风竖井的施工技术与数值模拟》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交通基础建设规模的逐步扩大,长大公路隧道工程的规模和数量也在日益增多。对于长大公路隧道修建来说,运营通风是关键技术问题之一。而有效的通风方式之一就是竖井分段通风。但是,由于目前国内公路隧道修建的竖井数量不多,在设计和施工上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因此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在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3个通风竖井的实际施工情况,通过调研、分析、计算及方案比选,归纳总结出了较合宜的几种竖井施工方法。文中认为2号通风竖井采用正井法施工,全井筒单行作业,即按设计断面一次掘进,和采用小型挖掘机清底、装岩的施工作业方式,能够节省工序转换时间和辅助作业时间,是竖井快速掘进的有效方法;对于1号、3号通风竖井,文中认为采用反井法,即天井钻机施工,不但可以减少施工难度和辅助工程,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够加快工程进度。该施工方法为今后在隧道工程的竖井施工积累了经验。其次通过对滑模施工的特点和工艺的分析,针对滑模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文中提出了解决方法和技术质量控制措施。实际施工过程表明,该方法和措施能够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施工生产安全、快速的进行。最后通过分析开挖对竖井结构稳定性产生的影响,对表土段井壁施工过程进行了有限元动态模拟,对不同开挖步骤产生的应力场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2号通风竖井采用的施工方法是安全可行的。本文以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通风竖井施工为背景,重点分析了快速施工技术,并对井筒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从理论上对结构的安全性和施工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有效的指导了通风竖井快速施工,也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刘小伟[6](2008)在《引洮工程红层软岩隧洞工程地质研究》文中指出引洮工程是甘肃省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属大型跨流域自流引水工程。工程区广泛分布白垩系、古近系和新近系红层,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存在红层软岩隧洞大变形,围岩稳定等工程地质问题。在综合分析引洮工程数十年积累的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及科研成果的基础上,依托引洮工程7#试验洞,采用现场勘探、原位剪切试验、现场变形试验、岩体声波测试、室内流变试验、粒度分析、粘土矿物X射线测试等方法和手段,系统研究了新近系和白垩系红层岩块与岩体的物理、力学、水理性质。为引洮工程红层软岩隧洞设计、准确预测隧洞围岩变形量、合理选取开挖预留变形量提供了合理的工程地质参数。针对引洮工程7#、9#红层软岩隧洞TBM施工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提供了对策和建议。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引洮工程,为优化设计提供直接的地质支持,也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同时该研究丰富和发展了红层工程地质理论。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基于引洮工程既有研究成果,以活动构造论和地质系统论为理论指导,对引洮工程的区域地质环境背景、地形地貌与新构造、地层岩性等基础地质条件开展了研究,查清了引洮工程区红层的分布规律。(2)充分利用引洮工程既有红层软岩勘察资料,采用现场勘探、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系统测试了新近系和白垩系红层岩块与岩体的物理、力学、水理参数,定量评价并客观划分了红层岩性与岩组,确定了新近系和白垩系红层隧洞围岩物理力学指标的取值范围。(3)通过室内流变试验,获得了红层软岩的应力—应变—时间关系曲线,分析了红层软岩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的蠕变特征及不同变形条件下的松弛特征。经过模型辨识研究,得出引洮工程区红层软岩流变特征符合伯格斯模型(Burgersmodel)。采用麦夸托(Marquardt)迭代法得到不同荷载水平及不同变形条件下的流变参数。该参数远低于硬岩的同类指标,反映出新近系粉砂质泥岩和泥质粉砂岩具有显着的流变性。(4)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定量化的红层软岩工程地质概念模型,即红层软岩是外观以红色为主色调的,以陆相沉积为主的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其结构疏松,力学特征“软弱”,具有变形量大和流变显着的特点,单轴饱和抗压强度<15MPa,弹性模量<10GPa,粘滞系数介于1.0×1012~1.0×1014pa·s。工程尺度上表现的特征为具有可塑性、膨胀性、崩解性、流变性、离子交换性等。对于软硬互层的岩体,只要互层岩体中的软岩或软岩夹层控制整个岩体的变形和强度特性,都应界定为红层软岩。(5)结合引洮工程7#试验洞围岩变形监测结果,利用现场测试,室内试验获取的物理力学参数,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理论计算和数值计算方法(分别采用Mohr-Coulomb准则、Drucker-Prager准则和Burgers mode模型),对不同埋深条件下红层软岩隧洞的变形特征进行分析。预测了不同埋深条件下红层软岩隧洞围岩最大变形值。(6)综合工程地质条件、工程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投资、技术经济等方面,分析了引洮工程7#、9#红层软岩隧洞TBM施工与钻爆法施工的优缺点,以及采用TBM施工的可行性。在已有TBM施工工程地质问题和红层软岩隧洞常见工程地质问题实例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引洮工程红层软岩隧洞TBM施工中最可能出现的工程地质问题为隧洞围岩大变形和突(涌)水问题。进而探讨了这些问题对红层软岩隧洞TBM施工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重点研究了TBM掘进预留变形量的问题,提出引洮工程7#红层软岩隧洞TBM掘进预留变形量建议值为9~13cm。为TBM设计、施工提供了依据。

丁士忠[7](2007)在《金寨特长隧道施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飞速发展,铁路客运专线等高速铁路应运而生,由于高速铁路对线路平、纵断面要求极高等原因,隧道数量越来越多,隧道总延长在铁路线路总长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尚缺乏建设较高速度目标值客运专线铁路的经验,尤其是缺乏客运专线隧道工程建设的实践。如何把握客运专线隧道与一般铁路隧道的区别,客运专线隧道的建设有哪些关键技术,怎样进行客运专线隧道的设计和施工,这是目前铁路建设工程面临的重要课题。隧道工程受所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控制,地域性很强,差异显着,特别是特长隧道,其间差异更大。金寨隧道是我国大规模修建快速客运专线铁路遇到的特长隧道之一,具有断面大、标准高、工期紧和岩石坚硬等特点。本文通过现场调研,对金寨隧道地质与水文地质调查,组织施工方案论证,地质灾害分析与防治方案研究,并对隧道光面爆破参数进行现场试验,现场取气体样和碴石块,室内试验,测试气体的特征指标、成份和含量,现场测试隧道掘进过程中有害气体释放规律,提出合理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安全技术措施。通过研究,指出火成岩地区特长客运专线隧道特点与技术关键,提出金寨隧道施工方案;总结出金寨隧道施工关键技术,主要技术方案;阐明金寨隧道施工中地质灾害机理,总结出其防治技术。本论文对合武客运专线铁路金寨特长隧道设计、施工、灾害防治等的研究,既对火成岩地区特长隧道工程进行分析和总结,也研究和探索了特长隧道机械化施工、快速掘进、长距离独头通风和地质灾害预防等问题和技术,研究结果有一定创新,对特长隧道的设计、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张隽[8](2007)在《石太铁路客运专线南梁隧道进口段快速施工技术》文中研究表明以南梁隧道为例,从施工方案、设备配套及施工组织等方面介绍隧道快速施工的各项技术。详细介绍该隧道施工中针对不同围岩所采用的合理开挖方法、高效的出碴运输组织、及时有效的支护衬砌、严格的施工组织管理等措施,并实施信息化施工管理,加强地质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等手段,确保隧道安全快速施工。

郭陕云,常翔,陈智,翟进营,赵沛泽,刘树年,王莉莉[9](2006)在《隧道工程篇》文中指出前言隧道及地下工程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而建造的土木工程,是人类挑战生存空间的一种重要方式。我国大陆自改革开放以来,隧道及地下工程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建成规模数量及发展速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向地下空间拓展已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南京等特大城市已建成运营城市地铁200多公里,而且在许多城市建成了相当数量的地下商场、地下管廊、停车场、人防设施等。目前,我国大陆上新建各类隧道、隧洞约以每

苏在林[10](2005)在《富水软弱围岩特长隧道快速施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雁门关隧道复杂地质条件以及工期要求紧的实际情况,采用地层-结构模式,应用同济曙光软件就不同开挖方法对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模拟分析。通过拱顶下沉、周边收敛以及塑性区的范围来评价围岩的稳定性,验证了雁门关隧道快速施工的可行性,所得结果可为后续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对于地质条件比较差的围岩而言,由于其自稳能力非常差,故开挖过程会对周围岩体产生不利影响,为了保证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开挖前需要对洞室周边围岩进行加固。通过技术、经济的综合比较,根据不同的围岩雁门关隧道分别采用大管棚、小导管和系统锚杆支护对围岩进行了加固,效果良好。采用“穿行式液压大模板整体式衬砌台车、泵送混凝土施工,分节间隔跳仓灌注”的快速衬砌施工技术,提高了工效,确保了混凝土的灌注质量,为工程创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三维非接触围岩净空位移量测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并在雁门关隧道位移量测中应用,结果证明全站仪系统精度高,能够满足隧道量测要求。通过建立隧道围岩理论模型以及对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揭示施工工况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对施工作业和工序安排、确保工程质量有指导作用。

二、雁门关隧道钻爆法快速施工技术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雁门关隧道钻爆法快速施工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5(论文提纲范文)

索引
0 引言
1 隧道工程建设成就与展望(山东大学李术才老师提供初稿)
    1.1建设历程
    1.2 建设现状
    1.3 技术发展与创新
        1.3.1 勘测与设计水平不断提高
        1.3.2 隧道施工技术的发展
        1.3.3 隧道工程防灾和减灾技术的进步
        1.3.4 隧道工程结构新材料与运营管理的进步
    1.4 展望
        (1)隧道全寿命与结构耐久性设计
        (2)隧道精细化勘测与地质预报
        (3)岩溶隧道灾害预测预警与控制技术
        (4)水下隧道建设关键技术
        (5)复杂及深部地层大型掘进机施工关键技术
        (6)岩爆与大变形灾害预测预警与控制技术
2 隧道工程设计理论与方法
    2.1 钻爆法(山东大学李术才、李利平老师,长安大学陈建勋、罗彦斌老师提供初稿)
        2.1.1 设计理论
        2.1.1.1 古典压力理论
        2.1.1.2 弹塑性力学理论
        2.1.1.3 新奥法理论
        2.1.1.4能量支护理论
        2.1.1.5 其他理论
        2.1.2 设计模型
        2.1.2.1 荷载-结构模型
        2.1.2.2 地层-结构模型
        (1)解析法
        (2)数值法
        2.1.3 设计方法
        2.1.3.1 工程类比法
        2.1.3.2 信息反馈法
        2.1.3.3综合设计法
        2.1.4 设计参数
        2.1.5 小结
    2.2 盾构工法(北京交通大学袁大军老师提供初稿)
        2.2.1 盾构隧道管片选定及设计
        2.2.1.1 管片类型、接头方式的选择
        2.2.1.2 管片结构设计
        2.2.1.3 管片防水设计
        2.2.2盾构的构造、设计与选型
        2.2.2.1盾构主体设计
        2.2.2.2 盾构刀盘刀具的设计
        2.2.2.3 盾构其他部分的构造与设计
        2.2.2.4 盾构选型
        2.2.3 开挖面稳定
        2.2.4 盾构掘进控制设计
        2.2.4.1 盾构掘进参数控制
        2.2.4.2 盾构掘进姿态控制
        2.2.5 小结
    2.3 沉管工法(同济大学丁文其老师提供初稿)
        2.3.1 沉管管段设计
        2.3.2 防水与接头设计
        2.3.3抗震设计
        2.3.4 防灾研究
    2.4 明挖法(北京工业大学张明聚、郭雪源老师提供初稿)
        2.4.1 明挖隧道基坑设计的主要内容
        2.4.2 设计理论———土压力理论
        2.4.3 设计模型
        2.4.4 设计方法
        2.4.4.1 围护结构设计方法
        2.4.4.2 内支撑体系设计方法
        2.4.4.3 基坑稳定性设计方法
        2.4.4.4 基坑变形控制设计方法
        2.4.5 其他
    2.5 抗减震设计(西南交通大学何川、耿萍、张景、晏启祥老师提供初稿)
        2.5.1 隧道震害
        (1)隧道震害的类型
        (2)隧道震害原因
        (3)隧道震害影响因素
        2.5.2 抗震计算方法
        2.5.2.1 静力法
        2.5.2.2 反应位移法
        2.5.2.3 时程分析法
        2.5.3 抗减震构造措施
        2.5.3.1 抗震构造措施
        2.5.3.2 减震构造措施
        2.5.4 小结
3 隧道施工技术
    3.1 钻爆法(山东大学李术才、李利平老师,长安大学陈建勋、罗彦斌老师,西南交通大学杨其新老师提供初稿)
        3.1.1 钻爆法施工的发展与现状
        3.1.2隧道钻爆开挖技术
        3.1.3 隧道支护技术
        3.1.4 监控量测
        3.1.5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
        3.1.6 隧道突水突泥灾害防控技术
        3.1.7 小结
    3.2盾构工法(北京交通大学袁大军老师提供初稿)
        3.2.1 盾构始发、到达技术
        (1)盾构始发技术
        (2)盾构到达技术
        (3)端头加固
        3.2.2盾构掘进技术
        (1)开挖面稳定控制
        (2)盾构掘进姿态控制
        (3)刀具磨损检测
        3.2.3 管片拼装技术
        3.2.5 壁后注浆技术
        3.2.5带压进仓技术
        3.2.6 地中对接技术
        3.2.7 特殊地层条件施工技术
        3.2.8 盾构施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刀具磨损问题
        (2)管片上浮问题
        (3)高水压、长距离、大直径盾构隧道问题
        3.2.9 盾构施工新技术展望
    3.3 TBM隧道修建技术(北京交通大学谭忠盛老师提供初稿)
        3.3.1 概述
        3.3.2 TBM的工程应用
        3.3.3 TBM制造技术
        3.3.3.1 TBM刀盘刀具研制
        3.3.3.2 大坡度煤矿斜井TBM研制
        3.3.3.3 大直径多功能TBM研制
        3.3.3.4 小型TBM研制技术
        3.3.3.5 TBM再制造技术
        3.3.4 TBM隧道地质勘察技术
        3.3.5 TBM施工选型技术
        3.3.6 TBM洞内组装及拆卸技术
        3.3.7 TBM掘进技术
        3.3.7.1 敞开式TBM掘进
        (1)刀盘刀具设置技术
        (2)不良地质段TBM施工技术
        3.3.7.2 护盾式TBM掘进技术[373-379]
        (1)护盾TBM卡机脱困技术
        (2)护盾TBM预防卡机技术
        3.3.8 TBM长距离出渣运输技术
        3.3.9 TBM施工测量技术
        3.3.10 TBM支护技术[385-387]
        (1)衬砌与TBM掘进同步技术
        (2)复合衬砌施工技术
        (3)管片拼装技术
        3.3.11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388-390]
        3.3.12 TBM新技术展望[337,388-391]
    3.4沉管工法(同济大学丁文其老师提供初稿)
        3.4.1 地基处理
        3.4.2 管节制作
        3.4.3 管节沉放对接
    3.5 明挖法(北京工业大学张明聚、郭雪源老师提供初稿)
        3.5.1 施工原则
        3.5.2 围护结构施工技术
        3.5.2.1 土钉支护施工技术
        3.5.2.2 锚索支护施工技术
        3.5.2.3 灌注桩施工技术
        3.5.2.4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
        3.5.2.5 钢板桩施工技术
        3.5.2.6 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
        3.5.2.7 双排桩施工技术
        3.5.2.8 微型钢管桩施工技术
        3.5.2.9 SMW施工技术
        3.5.2.10 旋喷桩施工技术
        3.5.3 支撑体系施工技术
        3.5.3.1 内支撑施工技术
        3.5.3.2 锚索(杆)施工技术
4 隧道运营环境与安全管理
    4.1 运营环境
        4.1.1 运营通风(长安大学王亚琼、王永东老师,兰州交通大学孙三祥老师提供初稿)
        4.1.1.1 隧道通风污染物浓度标准研究
        4.1.1.2 横向通风研究
        4.1.1.3 纵向通风研究
        4.1.1.4 互补式纵向通风研究
        4.1.1.5 特殊隧道工程通风研究
        (1)高海拔公路隧道
        (2)沙漠隧道
        (3)曲线隧道
        (4)城市隧道
        4.1.1.6 通风控制模式研究
        4.1.1.7隧道通风数值模拟
        4.1.1.8 隧道通风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4.1.1.9 隧道通风现场测试分析
        4.1.1.10 通风理论及软件设计研究
        4.1.2 隧道运营照明(西南交通大学郭春老师、长安大学王亚琼老师提供初稿)
        4.1.2.1 隧道照明光源研究
        4.1.2.2 隧道照明适用性研究
        4.1.2.3 隧道照明节能与安全研究
        4.1.2.4 隧道照明控制模式研究
        4.1.2.5 照明仿真计算及测试
        4.1.3 隧道运营环境研究展望
    4.2 防灾救灾(北京交通大学袁大军老师,长安大学王永东老师,中南大学易亮老师提供初稿)
        4.2.1 隧道火灾
        4.2.1.1 隧道火灾发展规律研究
        4.2.1.2 隧道火灾救援与人员逃生
        4.2.1.3 隧道衬砌结构高温下的力学性能
        4.2.1.4 隧道路面材料阻燃技术
        4.2.2 隧道防爆
        4.2.2.1 隧道内爆炸
        4.2.2.2 隧道外爆炸
        4.2.3 隧道防水
        4.2.3.1隧道水灾害机理研究
        4.2.3.2 隧道水灾防治研究
        (1)水灾害预报探测技术
        (2)突水灾害的治理技术
        4.2.4 隧道防冻
        4.2.4.1 冻胀机理分析和冻胀力研究
        4.2.4.2 寒冷地区隧道温度场
        4.2.4.3 隧道冻害防治研究
    4.3 病害(重庆交通大学张学富、周杰老师提供初稿)
        4.3.1 隧道病害的种类
        4.3.2 隧道病害的分级
    4.4 维护与加固(重庆交通大学张学富、周杰老师提供初稿)
        4.4.1 衬砌加固
        4.4.2 套拱加固
        4.4.3 注浆加固
        4.4.4 换拱加固
        4.4.5 裂缝治理
        4.4.6 渗漏水治理
5 结语

(2)软岩隧道快速施工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隧道发展简史
        1.2.2 国外软岩隧道研究现状
    1.3 软岩隧道定义
    1.4 软岩隧道发展方向
2 隧道快速施工影响因素分析
    2.1 概论
    2.2 隧道施工进尺影响因素分析
        2.2.1 国外隧道施工案例
        2.2.2 国内隧道施工案例
        2.2.3 案例分析总结
    2.3 影响软岩隧道施工速度的关键因素分析
    2.4 小结
3 软岩隧道超前预加固方法选择与效果分析
    3.1 概论
        3.1.1 超前锚杆
        3.1.2 小导管
        3.1.3 预衬砌技术
        3.1.4 管棚
        3.1.5 水平旋喷注浆
    3.2 软岩隧道预加固方法选择
        3.2.1 隧道掌子面稳定性评价
        3.2.2 预加固方式的确定
        3.2.3 超前支护参数的确定
    3.3 软岩隧道预加固效果分析
        3.3.1 Ⅳ级围岩模型计算
        3.3.2 Ⅴ级围岩模型计算
        3.3.3 Ⅵ级围岩模型计算
        3.3.4 分析结论
    3.4 软岩隧道预加固时效分析
        3.4.1 Ⅴ级围岩小导管预加固
        3.4.2 Ⅵ级围岩管棚预加固
        3.4.3 分析结论
    3.5 小结
4 软岩隧道大断面开挖快速施工技术
    4.1 概论
    4.2 二台阶法模型分析
        4.2.1 工程简介
        4.2.2 工法特点
        4.2.3 工艺原理
        4.2.4 施工工艺
        4.2.5 数值计算
    4.3 循环进尺数时效分析
        4.3.1 Ⅴ级围岩循环进尺数时效分析
        4.3.2 Ⅵ级围岩循环进尺数时效分析
    4.4 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成果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定额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定额研究现状
        1.2.1 定额产生和发展
        1.2.2 我国公路工程定额发展
        1.2.3 定额研究现状分析
    1.3 特长公路隧道建设状况
        1.3.1 隧道产生和发展
        1.3.2 国外特长公路隧道建设状况
        1.3.3 我国特长公路隧道建设状况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定额原理与测定方法
    2.1 定额原理
        2.1.1 劳动定额
        2.1.2 材料消耗定额
        2.1.3 机械台班定额
    2.2 定额时间划分
        2.2.1 劳动定额时间划分
        2.2.2 机械台班定额时间划分
    2.3 定额测定方法
        2.3.1 技术测定法
        2.3.2 统计分析法
        2.3.3 经验估工法
        2.3.4 比较类推法
    2.4 测定数据处理
        2.4.1 观测次数确定
        2.4.2 异常值的分析剔除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特长公路隧道洞身工程定额研究
    3.1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工程概况
        3.1.1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地质概况
        3.1.2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设计技术标准
        3.1.3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施工概况
    3.2 洞身开挖定额研究
        3.2.1 开挖定额
        3.2.2 出渣定额
        3.2.3 通风定额
        3.2.4 高压风水管、照明、电线路定额
    3.3 初期支护定额研究
        3.3.1 锚杆定额
        3.3.2 挂网定额
        3.3.3 喷射混凝土定额
        3.3.4 定额测评
    3.4 混凝土衬砌定额研究
        3.4.1 二次衬砌定额
        3.4.2 仰拱混凝土定额
    3.5 防排水工程定额研究
        3.5.1 防排水工程定额
        3.5.2 定额测评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特长公路隧道造价长度系数研究
    4.1 公路及铁路工程定额隧道造价长度计算规定分析
        4.1.1 《公路工程预算定额》(1992)隧道造价长度计算规定分析
        4.1.2 现行公路工程定额隧道造价长度计算规定分析
        4.1.3 现行铁路工程定额隧道造价长度计算规定分析
        4.1.4 特长公路隧道造价长度系数研究思路
    4.2 特长公路隧道造价长度系数研究
        4.2.1 特长公路隧道分项造价长度系数研究
        4.2.2 特长公路隧道综合造价长度系数研究
        4.2.3 特长公路隧道洞身工程定额使用建议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特长公路隧道通风竖井定额研究
    5.1 特长公路隧道通风状况分析
    5.2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通风竖井工程概况
    5.3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通风竖井施工方法
        5.3.1 中心扩孔法
        5.3.2 全断面法
    5.4 中心扩孔法竖井开挖定额研究
        5.4.1 反井钻机竖井钻(导)孔
        5.4.2 反井钻机竖井二次钻(扩)孔
        5.4.3 BMC400型反井钻机机械台班费用定额
        5.4.4 中心扩孔法反井钻机钻孔定额
        5.4.5 中心扩孔法竖井开(扩)挖定额
    5.5 全断面法竖井开挖定额研究
        5.5.1 工料机消耗量分析
        5.5.2 新增机械台班费用定额
        5.5.3 定额成果及测评
    5.6 通风竖井衬砌定额研究
        5.6.1 液压滑模衬砌定额
        5.6.2 混凝土拌和及运输定额
        5.6.3 定额测评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特长公路隧道通风道系统工程定额研究
    6.1 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通风道系统工程概况
    6.2 通风道定额研究
        6.2.1 通风道开挖定额
        6.2.2 通风道衬砌定额
    6.3 风机房定额研究
        6.3.1 风机房开挖定额
        6.3.2 风机房支护与衬砌定额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建议
    1 主要结论
    2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定额基价人工、材料单位质量、单价表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通风竖井的施工技术与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竖井发展现状与评述
        1.2.1 国外竖井施工发展状况
        1.2.2 国内竖井施工发展状况
        1.2.3 评述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竖井的施工方法
    2.1 依托工程概况
    2.2 施工方法与比选
        2.2.1 正井法
        2.2.2 反井法
        2.2.3 3 个通风竖井施工方法的比选
    2.3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2 号竖井施工
        2.3.1 井筒施工地面布置及井筒施工
        2.3.2 凿岩爆破
        2.3.3 装岩
        2.3.4 提升及排碴
        2.3.5 井筒初期支护
        2.3.6 与井筒相连接洞室的施工
        2.3.7 井筒衬砌
    2.4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1 号和3 号竖井施工
        2.4.1 井筒施工地面布置及井筒施工
        2.4.2 井筒扩孔
        2.4.3 井底圈梁段施工
        2.4.4 滑模施工
    2.5 竖井施工过程一些问题的改进建议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竖井开挖施工数值模拟
    3.1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2 号竖井地质情况和支护结构参数
    3.2 岩土材料模型
        3.2.1 弹塑性模型假定
        3.2.2 弹塑性应力—应变本构关系
        3.2.3 屈服准则
    3.3 竖井表土段力学性态有限元模拟
        3.3.1 计算模型的建立
        3.3.2 结构与围岩计算参数的选取
        3.3.3 通风竖井表土段施工过程的模拟
        3.3.4 支护结构与围岩应力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6)引洮工程红层软岩隧洞工程地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红层的概念
        1.2.2 软岩与红层软岩
        1.2.3 红层软岩的工程地质特征
        1.2.4 红层软岩隧洞施工
    1.3 引洮工程概况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工作量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完成的工作量
    1.5 技术路线
    1.6 主要成果与创新点
2 引洮工程区域地质环境与红层分布特征
    2.1 区域地质环境
        2.1.1 大陆动力学环境
        2.1.2 地层岩性
        2.1.3 地质构造
        2.1.4 地形地貌
        2.1.5 水文地质
    2.2 红层形成的地质背景
    2.3 中国红层的分布
        2.3.1 中国的红层
        2.3.2 红层的类型
    2.4 甘肃的红层
    2.5 引洮工程总干渠红层的分布特征
3 引洮工程红层工程地质特征
    3.1 岩石的物质组成
        3.1.1 粒度成分
        3.1.2 矿物成分
        3.1.3 化学成分
    3.2 岩石的物理性质
        3.2.1 岩石的基本物理性质
        3.2.2 岩石的水理性质
    3.3 岩石的力学性质
        3.3.1 岩石的强度
        3.3.2 岩石的变形
    3.4 岩体结构面类型及特征
        3.4.1 红层结构面类型
        3.4.2 红层结构面特征
    3.5 岩体的力学性质
        3.5.1 岩体的变形
        3.5.2 引洮工程7~#试验洞围岩收敛监测
        3.5.3 岩体的强度
    3.6 岩体声波测试
    3.7 引洮工程红层软岩工程地质概念模型
4 红层软岩隧洞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4.1 红层软岩大变形
    4.2 断层及其破碎带
    4.3 地下水问题
    4.4 掉块、塌方
5 引洮工程7~#红层软岩隧洞围岩变形问题研究
    5.1 工程地质类比法
    5.2 理论计算
        5.2.1 开挖后隧洞围岩应力分布
        5.2.2 临界深度
        5.2.3 围岩变形
    5.3 数值计算
        5.3.1 弹塑性分析
        5.3.2 流变分析
    5.4 引洮工程7~#红层软岩隧洞变形预测
6 引洮工程红层软岩隧洞TBM施工
    6.1 TBM施工方案论证
        6.1.1 TBM与钻爆法施工的技术特点及适用范围
        6.1.2 隧洞掘进方式的选择
    6.2 TBM施工中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影响
        6.2.1 软岩大变形及其影响
        6.2.2 突(涌)水
    6.3 TBM施工对策
        6.3.1 TBM施工中软岩大变形的防治措施
        6.3.2 TBM施工中突(涌)水的防治措施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读博期间教学科研工作及发表论文
致谢

(7)金寨特长隧道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概述
    1.1 金寨隧道工程概况
        1.1.1 合武铁路概况
        1.1.2 金寨隧道设计概况
        1.1.3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1.2 特长隧道施工的国内外现状
        1.2.1 特长隧道国内施工现状
        1.2.2 国外特长隧道施工现状
    1.3 特长隧道施工的技术关键
        1.3.1 特长隧道的掘进问题
        1.3.2 特长隧道施工机械化配套
        1.3.3 特长隧道施工通风问题
        1.3.4 特长隧道施工地质灾害问题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主要内容
        1.4.2 主要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客运专线特长隧道特点与技术关键
    2.1 客运专线隧道设计分析
        2.1.1 断面设计
        2.1.2 衬砌设计
        2.1.3 防排水设计
    2.2 客运专线隧道施工特点
    2.3 特长隧道施工的技术关键
        2.3.1 施工方法选择
        2.3.2 可维护防排水系统
        2.3.3 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的耐久性
        2.3.4 施工通风
    2.4 特长隧道设计与施工要点
        2.4.1 特长隧道设计要点
        2.4.2 特长隧道施工要点
第3章 金寨特长隧道施工方案与工艺
    3.1 施工方法选择
    3.2 施工方案
    3.3 隧道施工工艺与主要工序
        3.3.1 施工工艺
        3.3.2 钻眼爆破
        3.3.3 初期支护
        3.3.4 防排水
        3.3.5 二次衬砌
    3.4 钻爆设计与施工
    3.5 辅助坑道设计与施工
    3.6 超前地质探测与预报
    3.7 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第4章 金寨特长隧道施工关键技术
    4.1 大断面火成岩隧道光面爆破技术
    4.2 金寨隧道长距离通风技术
        4.2.1 隧道施工通风环境卫生标准
        4.2.2 通风设计参数
        4.2.3 掌子面需风量计算
        4.2.4 供风量计算
        4.2.5 通风系统配置
        4.2.6 施工通风管理
    4.3 大断面硬岩隧道机械化配套技术
    4.4 大断面硬岩隧道快速施工综合技术
    4.5 不良地质地段施工技术
        4.5.1 不良地质类型及其分布
        4.5.2 超前支护
        4.5.3 施工技术与措施
第5章 金寨特长隧道施工中地质灾害的机理与防治技术
    5.1 天然气涌出与燃烧的机理与防治技术
        5.1.1 气体来源、成份和含量
        5.1.2 隧道地质与水文地质
        5.1.3 围岩结构与孔隙、裂隙
        5.1.4 隧道掘进过程中有害气体释放规律与施工技术
    5.2 涌水处理
        5.2.1 涌水情况
        5.2.2 处理措施
        5.2.3 处理效果
    5.3 岩爆机理与防治技术
        5.3.1 岩爆产生机理
        5.3.2 施工措施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8)石太铁路客运专线南梁隧道进口段快速施工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1.2 自然条件及工程、水文地质
2 总体施工方案及设备配置
    2.1 总体施工方案
    2.2 现有设备配置
3 快速施工技术
    3.1 硬岩快速施工技术
        (1) 合理的钻爆方案
        (2) 高效的出碴运输
        (3) 优良的配套技术
        (4) 施工组织
    3.2 软岩快速施工技术
        (1) 施工方法
        (2) 施工技术措施
        ①针对不同岩性及时调整爆破参数
        ②强大的超前支护
        ③加大施工进尺
        ④TSP203地质超前探测技术
        ⑤监控量测
        (3) 施工组织
4 结语

(10)富水软弱围岩特长隧道快速施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快速施工现状
        1.2.2 机械化配套国内外现状
        1.2.3 全站仪位移量测的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 工程规模
    2.2 工程地质条件
        2.2.1 地层岩性
        2.2.2 地质构造
    2.3 水文地质特征
第三章 施工方法选择
    3.1 Ⅳ级围岩施工方法选择
        3.1.1 计算模型及开挖工序
        3.1.2 地层参数
        3.1.3 计算结果
    3.2 Ⅴ级围岩施工方法选择
        3.2.1 计算模型及开挖工序
        3.2.2 地层参数
        3.2.3 计算结果
    3.3 Ⅵ级围岩施工方法选择
        3.3.1 地层参数
        3.3.2 计算模型及开挖工序
        3.3.3 计算结果
    3.4 小结
第四章 快速施工工艺
    4.1 快速开挖技术
        4.1.1 Ⅵ级围岩快速开挖技术
        4.1.2 Ⅴ级围岩快速开挖技术
        4.1.3 Ⅳ级围岩快速开挖技术
    4.2 初期支护快速施工
        4.2.1 网喷混凝土
        4.2.2 挂网
        4.2.3 自进式锚杆施工
        4.2.4 砂浆锚杆
        4.2.5 型钢钢架及格栅钢架制作与安装
    4.3 二次衬砌快速施工
        4.3.1 施工方案
        4.3.2 施工方法
        4.3.3 仰拱和铺底施工
        4.3.4 防水板铺设
        4.3.5 衬砌施工工艺要点
    4.4 施工进度
第五章 机械化配套技术
    5.1 配套原则
        5.1.1 指导性原则
        5.1.2 对凿岩机械的基本要求
        5.1.3 装运碴作业线的基本要求
    5.2 雁门关隧道施工机械配套情况
        5.2.1 钻孔设备
        5.2.2 装碴运输设备
        5.2.3 通风设备
        5.2.4 喷射混凝土设备
        5.2.5 水、电设备配置
    5.3 机械化管理
        5.3.1 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和实施机构
        5.3.2 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
        5.3.3 认真严格地落实设备管理制度和规程
        5.3.4 重视现场设备鉴定和施工管理的结合
        5.3.5 有力的施工管理和组织
        5.3.6 加强调度指挥
    5.4 配套效果
第六章 三维非接触围岩净空位移量测技术
    6.1 位移量测要求
    6.2 徕卡TCRA1101 全站仪系统功能和工作原理
        6.2.1 系统组成
        6.2.2 系统功能
    6.3 全站仪变形量测试验
        6.3.1 试验目的
        6.3.2 试验方法
        6.3.3 实验时间、地点、实验隧道简介
    6.4 雁门关隧道洞内净空位移量测
        6.4.1 监测断面的设置
        6.4.2 监测项目及测点布设
        6.4.3 量测方法
        6.4.4 量测频率
        6.4.5 监测结果及分析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雁门关隧道钻爆法快速施工技术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隧道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5[J].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 中国公路学报, 2015(05)
  • [2]软岩隧道快速施工影响因素研究[D]. 陈科志. 北京交通大学, 2012(10)
  • [3]解开山门的129密码[N]. 江耀明,杨广臣,王学东,张紫琼. 中国铁道建筑报, 2009
  • [4]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定额研究[D]. 陈希梅. 长安大学, 2009(12)
  • [5]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通风竖井的施工技术与数值模拟[D]. 齐小勇. 长安大学, 2008(08)
  • [6]引洮工程红层软岩隧洞工程地质研究[D]. 刘小伟. 兰州大学, 2008(12)
  • [7]金寨特长隧道施工技术研究[D]. 丁士忠. 同济大学, 2007(07)
  • [8]石太铁路客运专线南梁隧道进口段快速施工技术[J]. 张隽. 铁道标准设计, 2007(04)
  • [9]隧道工程篇[A]. 郭陕云,常翔,陈智,翟进营,赵沛泽,刘树年,王莉莉. 工程建设技术发展研究报告, 2006
  • [10]富水软弱围岩特长隧道快速施工技术研究[D]. 苏在林. 上海交通大学, 2005(04)

标签:;  ;  ;  ;  ;  

雁门关隧道钻爆法快速施工技术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