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储存的红富士容易发生二氧化碳中毒?

为什么储存的红富士容易发生二氧化碳中毒?

一、贮存的红富士为何易发生二氧化碳中毒(论文文献综述)

方响[1](2020)在《高原乳酸菌对采后水果生物保鲜效果研究及其微生物学机制初探》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从青藏高原传统发酵牦牛酸奶中筛选出的具有特殊生物功能的优良乳酸菌菌种,研究利用其本身及代谢产物作为天然生物保鲜剂的潜在优势,从而为取代化学防腐保鲜剂在采后水果保鲜中的应用提供理论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三株筛选于青藏高原传统发酵牦牛酸奶中的优质乳酸菌开展不同采后水果的保鲜研究:(1)高产胞外多糖乳明串珠菌(Leuconostoc lactics)H52的发酵上清液应用于“红地球”鲜食葡萄保鲜,于25℃贮藏。在贮藏期(0,5,10,15和20 d),对鲜食葡萄的理化指标(失重率、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梗褐变率、pH值、可滴定酸含量、总酚含量以及感官评价)和表面微生物(需氧嗜温菌、酵母菌和霉菌以及大肠菌群)菌落数进行测定。(2)高产胞外多糖乳明串珠菌H52和产Ⅱa类细菌素德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F17的发酵上清液应用于“红颜”草莓保鲜,于25℃贮藏。分别于贮藏期0,12,24,48和72 h测定草莓的理化指标(失重率、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pH值)和对草莓表面微生物(需氧嗜温菌、酵母菌和霉菌以及大肠菌群)进行菌落计数。同时,利用MiSeq平台Illumina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16S rDNA和ITS)检测各采样时间点草莓表面微生物群落(细菌和真菌),并利用mothur、R语言等软件进行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差异分析。(3)高抗氧化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plantarum)BX62的菌悬液与1%的壳聚糖溶液单独或复配处理“红富士”鲜切苹果,于4℃贮藏。分别于贮藏期(0,2,4,6和8 d)测定鲜切苹果的理化指标(失重率、褐变指数、DPPH自由基清除率、PPO和POD活性、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总酚含量)和表面微生物(需氧嗜温菌、需氧嗜冷菌、乳酸菌以及酵母菌和霉菌)菌落数。结果:(1)乳酸菌H52处理降低了采后“红地球”葡萄的失重率、腐烂率以及果梗褐变率,并延缓了成熟与衰老,较好地保持了总酚含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乳酸菌H52处理抑制了鲜食葡萄表面的需氧嗜温菌、酵母菌和霉菌以及大肠菌群,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采后“红地球”葡萄的失重率,腐烂率,果梗褐变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微生物菌落数等指标均与鲜食葡萄的感官评分高度相关(P<0.05)。(2)乳酸菌F17和H52处理降低了草莓的腐烂率和失重率,延缓了草莓pH值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较好地保持了草莓的采后品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乳酸菌H52处理对贮藏期间草莓表面的需氧嗜温菌、酵母菌和霉菌以及大肠菌群均有明显地抑制效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比较同一贮藏时间点对照组和处理组草莓样本属水平的群落组成,结果发现F17处理抑制了泛菌属(Pantoea)、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未分类腔菌属(unclassifiedPleosporales)、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以及茎点霉属(Phoma),而H52处理组抑制了芽孢杆菌属(Bacillus)、链型菌属(Streptophyta)、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短梗霉属(Aureobasidium)以及茎点霉属(Phoma),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对应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固形物和pH值与细菌属高度相关,而腐烂率、失重率和可溶性固形物与真菌属高度相关;此外,葡糖杆菌属(Gluconobacter)、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灰霉菌属(Botrytis)和未分类腔菌属(UnclassifiedPleosporales)与草莓的腐烂率和失重率呈正相关。(3)乳酸菌BX62菌悬液处理降低了鲜切苹果的失重率、褐变率、PPO和POD活性,延缓了其多酚含量下降,提高了其对DPPH的清除能力,使鲜切苹果呈现出较好的感官特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物菌落计数结果表明,1%壳聚糖溶液处理显着抑制了鲜切苹果表面的需氧嗜温菌、需氧嗜冷菌以及酵母菌和霉菌(P<0.05),有效保证了鲜切苹果在贮藏期间的食品安全;同时,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乳酸菌BX62与鲜切苹果的抗氧化能力高度相关(P<0.01),揭示乳酸菌BX62可作为延缓鲜切苹果氧化褐变的良好天然抗氧化剂。结论:综上所述,高原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应用于采后水果保鲜,可较好地维持水果的品质和保证食品安全,是潜在的良好生物保鲜剂来源。

张馨媛[2](2019)在《钙离子对低温胁迫下青椒冷害影响的机理研究》文中认为青椒是一种受人喜欢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如维生素C等。由于青椒的生长有季节性和地域性,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运输和一定的贮藏。青椒在常温下会出现萎蔫,腐烂,很快失去食用价值,所以一般采用低温运输和贮藏。青椒在低温贮藏下会出现表面凹陷,变色,呈现水渍形斑点并发生冷害,从而影响青椒果实品质。为解决青椒低温贮藏的冷害问题,本论文研究了6%氯化钙和0.1mmol/L钙拮抗剂氯丙嗪(CPZ)对4℃贮藏20d的青椒冷害的影响。采用基础生理生化方法测定了青椒的冷害指数、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研究钙离子对青椒冷害下基础生理变化的影响;采用盐酸羟胺法等测定了青椒的超氧负离子自由基(O2-)生成速率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研究钙离子对青椒冷害下产生有害氧化物质的影响;采用NBT光化学还原法等测定了青椒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研究钙离子对青椒冷害下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青椒的抗坏血酸(ASA)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研究钙离子对青椒冷害下ASA-GSH循环中抗氧化剂含量的影响;采用紫外吸收法测定了青椒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研究钙离子对青椒冷害下ASA-GSH循环中关键酶活性的影响;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青椒的磷脂含量和脂肪酸含量,研究钙离子对青椒冷害下膜脂代谢的影响;采用试剂盒测定了青椒的磷脂酶C(PLC)和甘油二酯激酶(DGK)的活性,研究钙离子对青椒冷害下相关磷脂酶活性的影响;采用荧光PCR技术测定了青椒的PLC、DGK和转录因子bzip-1基因相对表达量,研究钙离子对青椒冷害下相关磷脂酶和冷相关转录因子的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最后,采用酵母单杂交技术测定了青椒的转录因子bzip-1与PLC启动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转录因子bzip-1对青椒果实冷害发生下膜脂代谢的调控作用。结果如下:(1)氯化钙和CPZ调节抗氧化酶SOD、POD、CAT的活性,氯化钙使其活性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3%、35%、9%,CPZ使其活性较对照分别减少了19%、38%、13%;影响ASA-GSH循环,调节相关酶APX、GR的活性,氯化钙使其活性较对照分别增加了36%、31%,差异显着(p<0.05)。CPZ使其活性较对照分别减少了23%、9%;同时调节ASA-GSH循环中抗氧化剂ASA、GSH的含量,氯化钙使其活性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8%、16%,CPZ使其活性较对照分别减少了35%、22%。(2)氯化钙和CPZ影响代谢循环产生的氧气和H2O2的积累,氯化钙使O2-生成速率较对照减少了33%,CPZ使O2-生成速率较对照增加了14%,差异显着(p<0.05);氯化钙使H2O2含量较对照减少了13%,CPZ使H2O2含量较对照增加了21%,差异显着(p<0.05);调节MDA和脯氨酸的积累以及相对电导率的含量,使冷害得到缓解,细胞膜的完整性得到保持,从而减少了冷害的发生。氯化钙使其含量较对照分别减少了44%、25%、6%,CPZ使其活性较对照分别增加了34%、10%、23%。(3)氯化钙和CPZ调节膜脂代谢,氯化钙使磷脂中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甘油(PG)、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丝氨酸(PS)、单乳糖甘油二酯(MGDG)、双半乳糖二酰甘油(DGDG)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39%、12%、54%、25%、4%、4%、41%,同时甘油磷脂酸(PA)、溶血磷脂酰胆碱(LPC)、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溶血磷脂酰甘油(LPG)含量较对照分别减少25%、21%、16%、24%,CPZ使磷脂中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甘油(PG)、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丝氨酸(PS)、单乳糖甘油二酯(MGDG)、双半乳糖二酰甘油(DGDG)含量较对照分别减少42%、2%、36%、21%、43%、27%、45%,同时甘油磷脂酸(PA)、溶血磷脂酰胆碱(LPC)、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溶血磷脂酰甘油(LPG)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28%、7%、20%、37%;调节脂肪酸的含量,氯化钙使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亚油酸的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7%、20%,差异显着(p<0.05),饱和脂肪酸硬脂酸和棕榈酸的含量较对照分别减少29%、5%,CPZ使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亚油酸的含量较对照分别减少9%、3%,饱和脂肪酸硬脂酸和棕榈酸的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54%、3%。(4)氯化钙和CPZ调节磷脂酶和低温相关转录因子基因相对表达量,氯化钙使PLC和DGK的活性及其对应的基因相对表达量较对照分别减少14%、6%、25%、4%,CPZ使PLC和DGK的活性及其对应的基因相对表达量较对照分别增加6%、6%、6%、10%;氯化钙使转录因子bzip-1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比对照减少50%、CPZ使转录因子bzip-1的基因相对表达量比对照增加40%,差异显着(p<0.05)。(5)酵母单杂交结果表明PLC/DGK途径受bzip-1转录因子的调控开启转录,从而进一步证实了青椒果实冷害的发生是受bzip-1转录因子调控温度胁迫下膜脂的代谢。而钙拮抗剂CPZ作为一个试验对照产生了相反的效果,从而验证了Ca2+有效地降低了青椒的冷害。通过以上的试验,证明了钙离子减轻采后青椒果实的冷害,转录因子bzip-1与PLC发生相互作用,调控低温胁迫下的膜脂代谢,并调控PLC/DGK途径,引发一系列低温胁迫下的不良反应。

魏增宇[3](2019)在《1-MCP结合CO2处理对鲜切苹果贮藏期间品质变化影响》文中研究说明为有效改善鲜切苹果品质,延长货架期时间,本论文首先检验了 1-MCP和二氧化碳处理对鲜切苹果的保鲜效果;其次将两者结合使用探讨方法的可行性,并对其影响机理进行初步研究;最后建立了鲜切苹果二氧化碳伤害预警方程,研究结果如下所示:1.建立了各相关品质指标的品质动力学模型,并与阿伦尼乌斯方程进行结合,建立了各指标下的品质衰变变化动力学方程;其次,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了褐变指数作为表征鲜切苹果二氧化碳伤害的品质指标,并建立了建立了如下式所述的二氧化碳伤害预警方程。通过该方程可预测5-35℃贮藏环境下鲜切苹果出现二氧化碳伤害症状的剩余时间。SL=93.24-f(t)/10748.27 × exp(-1 894.4/T)2.在不同1-MCP处理浓度对鲜切苹果品质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有效延长鲜切苹果货架期。其中,处理浓度为1.5 μ/L、处理时间为24h的1-MCP处理方式为鲜切苹果的最适处理浓度,可延长货架期2d。。3.在不同CO2处理浓度对鲜切苹果品质影响的试验中发现,1~2%的CO2处理浓度改善了鲜切苹果的褐变现象,使得鲜切苹果货架期延长2 d;但当二氧化碳浓度超过2%时,鲜切苹果即较容易受到二氧化碳伤害,在第2d便已达到感官评分终点。4.在同时使用1-MCP和CO2对鲜切苹果进行处理的试验中发现,1-MCP处理降低了鲜切苹果对二氧化碳的耐受能力,当二氧化碳浓度为1~2%时即会产生二氧化碳伤害症状。5.对造成上述现象相关机理的研究表明,1-MCP处理使得鲜切苹果在受到较低二氧化碳浓度环境中便会更容易产生自由基等活性成分,从而使得超氧阴离子等成分不断增加,使得脂氧合酶(LOX)活性上升,细胞的膜脂质氧化防御机制遭到严重破坏,激活了各种防御酶的活性,进而使得细胞膜的通透性上升,相对电导率上升,产生大量丙二醛等有害物质,产生褐变现象。此外,1-MCP处理更容易激活鲜切苹果中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加速了酚类物质的生成及其向醌类、黑色聚合物的生成,使得鲜切苹果极易发生褐变现象。

成培芳[4](2019)在《聚己内酯基可降解薄膜的制备及其对果蔬保鲜机理的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以调控果蔬采后贮藏保鲜的关键要素之一——果蔬的呼吸作用为根本出发点,首先以茼蒿为保鲜对象,以聚己内酯(PCL)/聚碳酸亚丙酯(PPC)为包装薄膜,研究其对茼蒿采后贮藏货架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熔融共混的物理方法,进一步以完全生物可降解树脂聚乳酸(PLLA)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为共混改性剂,制备含不同共混改性剂质量比的PCL基非均相共混薄膜体系,旨在制备力学强度较高、尺寸稳定且具有不同气体透过性能的适宜果蔬采后贮藏保鲜的可生物降解共混薄膜体系,并考察其结合自发气调包装对葡萄采后冷藏期间贮藏品质、抗衰老性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变化的影响,以探索其延长葡萄货架期的关键原因及其保质保鲜机理。得到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实验室自制的PCL/PPC共混薄膜,通过测定其在茼蒿贮藏过程中包装内部的气体组成、理化品质和感官品质的变化,探索其对茼蒿采后贮藏品质及其货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PCL/PPC共混膜能在包装内形成O2含量为2.3~4.9%,CO2含量为2.9~7.3%的相对稳定的气体环境,从而显着降低茼蒿采后的呼吸代谢速度,减缓呼吸基质消耗,保持良好的感官品质,较常用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薄膜延长6 d的货架期。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PCL进行改性研究,可制备适合果蔬保鲜的自发气调包装共混薄膜。(2)以生物可降解性PCL作为自发气调保鲜包装薄膜的基质,以具有不同气体透过性的PLLA和PBS为共混改性剂,采用熔融挤出共混法制备PCL/PLLA(PBS)改性共混薄膜,并探讨不同PLLA(PBS)共混组成对共混膜体系相结构形态、相容性以及热学性能、结晶性能、力学性能和阻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PLLA(PBS)共混改性剂的组成对分散相颗粒的大小、形状、分散均匀性及两相的转变等相形态结构有显着影响;两相之间形成了不同程度的二元“海岛”状微相分离结构,当PLLA(PBS)的共混组成低于50%时,PLLA(PBS)以球形颗粒状结构分散于PCL中。但颗粒直径随着PLLA(PBS)含量的增大而增大,且分散均匀性变差;而当PLLA(PBS))的共混质量分数高于50%时,PCL与PLLA(PBS)两相之间发生相转变,相分离程度得到改善,从而制备了兼具力学性能和不同气体和水蒸气透过性能的共混薄膜体系。这也说明,通过对微相分离结构的调控,可制备出可控型的气调保鲜包装膜材料。(3)基于薄膜性能测试结果,分别采用优选后的PCL基共混薄膜对葡萄进行低温自发气调包装。结果发现,与PCL和PCL/PBS共混薄膜相比,PCL/PLLA自发气调包装处理能使包装内部的O2和CO2浓度分别保持在2.2%和12%左右。感官评价结果发现,PCL/PLLA包装处理组葡萄贮藏至第40 d时,外观品质良好,无霉变,较对照组和PCL处理组分别延长16 d和10 d的货架期;此外,PCL/PLLA包装处理能显着延缓葡萄浆果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这两大呼吸基质的消耗,同时能保持65%左右的维生素C含量。这是因为PCL/PLLA共混包装薄膜能通过保持包装内部适宜的气体组成来抑制和延缓葡萄果穗的呼吸代谢速度,从而减缓因呼吸作用而发生的果实感官和生化品质的劣变。(4)为更进一步探索共混膜自发气调包装的保质保鲜机理,采用贮藏品质较好的PCL/PLLA共混包装膜,以纯PCL包装膜和CK为对照组,研究不同处理对葡萄冷藏期间抗衰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CL/PLLA共混包装处理组能较好地保持葡萄果皮细胞壁结构的完整性,延缓葡萄果实中总酚的降低和丙二醛含量的增加,保持较高的POD和CAT活性。以上结果表明,自发气调包装处理能延缓呼吸代谢中活性氧生成的速度,从而增加葡萄的抗衰老性,延缓果实衰老。(5)通过采用高效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连用(GC-MS)技术,研究了冷藏条件下葡萄在贮藏期间挥发性气味物质的变化。结果显示,与CK组相比,贮藏至24d时,PCL/PLLA包装处理组能较好地保持该品种葡萄的特征香气成分——醇类和醛类物质,且无乙醇生成,较好地保持葡萄原有的风味,且无不良气味产生。

李雨秋[5](2019)在《厨用清洗机对果蔬农药残留和污垢清除效果探索》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果蔬质量安全问题很多,以农药残留超标最为突出,同时还有果蔬表面污染物等。许多厨用设备企业开发了诸多清洗设备,其清洗效果差别巨大,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和方法。本研究受企业委托,以苹果、小青菜、青椒、土豆为实验材料,采用农药浸泡和污叶、污泥处理实验材料,以厨用清洗设备进行清洗,探索果蔬农药残留、表面污叶及污泥的最佳清洗方式和条件,以建立一套用于评价厨用清洗设备效果的技术和标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前处理及清洗过程(1)小青菜、苹果和青椒分别用吡虫啉、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和代森锰锌4种农药1000倍液浸泡处理10 min,20℃下静置4 h等待果蔬吸收农药后采用湍流(0.30MPa/20±2℃)和超声波(50W/30Hz/20±2℃)分别清洗 1、3、5 min;(2)采用菠菜叶渣分别均匀附着在小青菜、青椒、土豆表面,20℃下静置4 h待污叶水分脱除,完全粘附在蔬菜表面后采用湍流(0.30MPa/20±2℃)和超声波(50W/30Hz/20 ± 2℃)分别清洗1、3、5 min;(3)苹果、青椒、土豆分别用不同比例的泥浆均匀裹在表面,20℃下静置4 h待泥浆水分蒸发,完全附着在果蔬表面后采用湍流(0.30MPa/20±2℃)和超声波(50W/30Hz/20±2℃)分别清洗 1、3、5 min。2、农药残留及污叶、污泥清除模式和参数确定(1)去除苹果、小青菜和青椒中4种农药残留最佳清洗模式是超声清洗5 min;(2)小青菜、土豆和青椒表面污叶最佳清洗模式为湍流清洗3 min;(3)苹果、青椒和土豆表面污泥的最佳清洗模式为湍流清洗5 min。(4)综合去除苹果、小青菜和青椒中农药残留以及表面污叶和污泥等杂质的最佳清洗模式为超声清洗5 min;(5)综合去除土豆表面污叶和污泥等杂质的最佳清洗模式为湍流清洗5 min。3、建议叶菜类菜在叶片相连的根部内侧容易滞留泥沙,清洗前将叶片摘下或整齐切掉菜头,清洗土豆等根茎蔬菜或表面污泥较厚重的蔬菜可适当延长清洗时间2min、增加清洗次数;可适当提高超声功率至70W~100W,提高超声频率至40 Hz,在高效去除果蔬农药残留的同时也能有效去除表面以及果蔬缝隙中的污叶污泥等污染物,达到良好的洁净度。

周敏[6](2017)在《刺葡萄矿质营养变化规律与钾对果实糖分积累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刺葡萄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酿酒、鲜食兼用野生葡萄资源。湖南地区种植面积广泛,但其栽培管理方式较粗放,存在施肥不均衡、果实品质较低的问题,影响了刺葡萄的正常生长及鲜果品质的进一步提高。本研究在深入研究刺葡萄园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的基础上,结合盆栽试验探索刺葡萄主要器官在不同物候期的养分吸收规律,并在不同浓度的钾营养水平处理下,探讨了钾对刺葡萄果实糖分积累的影响,得出了如下结论:1、本试验园土壤pH值主要分布在5.56.5之间,属于偏酸性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充足,速效氮、磷、钾含量丰富,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硼含量偏低,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铜、有效锌处于正常水平。在当前施肥方式基础上,刺葡萄园土壤主要有效养分含量基本处于适宜范围之内,表明该施肥方式基本可以满足刺葡萄正常生长所需,可以为其他地区刺葡萄生产提供指导。2、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刺葡萄叶片、果实、枝条中N、P含量在整个生长周期内大体呈下降趋势,枝条中N在采收后有少量回升;叶片中K含量逐渐降低,枝条、果实中K含量在成熟期达到最高值;各器官Ca、Mg、Mn、Zn含量周年变化趋势相似,各时期含量水平差异不大;叶片中的Fe含量在生长周期内呈上升趋势,枝条中Fe含量变化不大,果实中Fe含量在膨大期较高,随后降低;Cu含量在生长周期内变化较大,各器官以着色期含量较高;叶片和枝条中B含量变化较大,果实中B含量有缓慢降低。(2)营养元素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规律为:(N、Ca、Fe、Mn、Cu):叶片>枝条>果实;(P、Mg、Zn):枝条>叶片>果实;(K、B):果实>枝条>叶片。(3)刺葡萄不同物候期对营养元素的需求规律为:N、Ca、Mg、Fe、B在坐果前需求量较多;P、Mn在坐果至着色前需求量较多;K在果实着色至成熟期需求量较多;Cu、Zn在各时期需求量较均衡。可根据上述吸收规律,指导刺葡萄科学施肥。3、施钾量为270 g/株时,各时期刺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较高,分别在着色期、膨大期达最大,胞间CO2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当施钾量为540 g/株时,各时期刺葡萄叶片的气孔导度均较高;钾与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不同时期刺葡萄叶片的光合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在10:00和16:00时出现峰值,且前者高于后者。10:00时,膨大期、着色期和落叶期均以施钾量540 g/株时的净光合速率最大,分别为6.05、7.63和4.75μmol/(m2·s),施钾量为270 g/株时的净光合速率次之,而开花期和成熟期分别以施钾量135、270 g/株时的净光合速率最大;16:00时,除开花期以施钾量540 g/株时的净光合速率最大之外,其他时期均以施钾量270 g/株时净光合速率达最大值,分别为4.26、3.61、2.87、2.30μmol/(m2·s)。4、适量供钾(270 g/株)能提高刺葡萄果实糖分含量,降低有机酸含量,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70 g/株处理下,刺葡萄成熟时果实内葡糖糖、果糖、蔗糖含量分别为6.01%、6.24%、0.53%,酒石酸、苹果酸含量分别为0.47%、0.2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6.0%。钾营养影响果实糖分代谢相关酶活性,适量供钾促进了酸性转化酶、中性转化酶、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的升高,钾浓度与酸性转化酶活性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5、施钾促进了酸性转化酶基因(AI)、蔗糖合成酶基因(SS)、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SPS)的表达,对中性转化酶基因(NI)的表达无明显作用。不同时期不同浓度的钾处理对上述基因的表达影响各异,整体而言,较高浓度(270 g/株、540 g/株)的钾处理对上述基因的表达有上调作用。钾与酸性转化酶基因(AI)、蔗糖合成酶基因(SS)、蔗糖磷酸合成酶基因(SPS)呈极显着正相关。

云雪艳[7](2017)在《高韧性、高选择透过性聚乳酸薄膜的制备及其对果蔬的气调保鲜效果》文中提出本论文中,从分子链设计角度引入对CO2选择透过较高的聚乙二醇(PEG)和聚己内脂(PCL)柔性聚合物作为中间嵌段,合成PLLA-PEG-PLLA(PLGLxGy)和PLLA-PCL-PLLA(PLCLxCy)两种三嵌段共聚物,旨在同时提高PLLA的韧性、加工性能、对CO2的渗透性、CO2/O2选择透过性以及水蒸气透过性,使其满足生鲜果蔬自发气调包装特性的要求。通过调节嵌段共聚物的嵌段长度比例、相容性等因素制备韧性强、结晶速度快、适合樱桃番茄和草莓保鲜包装的PLLA共聚物薄膜。在一定的贮藏环境下薄膜依靠自身气体渗透性能自发建立和维持较理想气氛条件,最终达到延长果蔬保鲜期的目的。(1)首先以双羟基PEG作为引发剂,通过丙交酯开环反应制备PLGLxGy三嵌段共聚物。研究了 PEG嵌段分子量和两端PLLA链段长度的变化以及成膜条件对PLLA力学性能和结晶性能的影响。通过热压熔融结合不同温度的固化处理,制备结晶型和无定型两种薄膜样品。DSC、WAXD结果都表明PLLA和PEG链段在无定型样品中表现出较好的相容性,而结晶型样品中二者发生了微相分离现象,但PEG嵌段在两种样品中均处于无定型状态。无定型样品的最大断裂伸长率可达600%,结晶型样品的断裂伸长率低于无定型样品,但仍然保持30%以上。PLLA共聚物的结晶速度加快,PLLA的加工成型周期缩短到6 min。说明柔性PEG链段的嵌入极大提高了 PLLA的柔韧性,缩短加工成型时间。(2)结合密闭和渗透系统法测定樱桃番茄和草莓两种不同呼吸类型果实的呼吸速率,根据Michaelis-Menten呼吸速率和动态平衡方程推导适于两种果实自发气调包装材料的CO2和O2透过率、CO2/O2选择透过比和薄膜面积。在理论推导基础上,选择对CO2具有较强选择分离性的PEG对PLLA进行改性,调整其透气性和CO2/O2选择透过性。结果表明PLGL75G20薄膜比纯PLLA薄膜具有更好的CO2/O2选择分离性和水蒸气通透性。Michaelis-Menten呼吸速率和动态平衡方程推导结果表明,使用一定面积的包装薄膜可以使包装内的CO2和O2处于适宜于果蔬包装的浓度范围内,且在使用较小面积薄膜时,较纯PLLA膜相比,PLGL75G20薄膜内的理论气体浓度范围更加接近于理想气调浓度。根据这一理论推导结果推测PEG可以起到调节PLLA的气调包装性能的效果。(3)以乙二醇为引发剂,合成出分子量约为20000的PCL,再以PCL为引发剂制备出PLCLxCy三嵌段共聚物,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薄膜。对比PLCLxCy和PLGLxGy薄膜包装性能,研究PLCLxCy不相容体系和PLGLxGy相容体系中的PCL和PEG嵌段对PLLA嵌段的力学性能、相分离状态和对水蒸气、CO2渗透及CO2/O2选择透过性的影响。DSC、ATR-FTIR、WAXD和TEM结果表明,在两种薄膜中PCL和PEG嵌段均处于无定型状态,PLLA嵌段结晶度仅分别为4.3~7.2%和5.4~11.5%,整体嵌段物几乎处于无定型状态。PCL嵌段对PLLA嵌段的聚集的干扰大于PEG,PLCLxCy体系中出现相分离状态,其尺寸约8 nm左右,而PLGLxGy的相分离尺寸约3nm左右。PLLA嵌段在PLGLxGy薄膜内的有序排列程度大于PLCLxCy,相分离程度随中间嵌段分子量的增加而变大。PEG对CO2的优异的溶解扩散性赋予嵌段共聚物较好的CO2渗透性,对O2的透过性影响微弱。材料在低温时对CO2/O2具有极高选择透过性,选择透过比随中间嵌段分子量的增大而变大,但温度升高选择透过性降低。纯PLLA膜的C02/02选择透过比约为3,当中间嵌段的分子量为20000时,PLCL35C20和PLGL35G20薄膜的选择比分别升高到6.7和12.4。这是因为两种薄膜中存在大量微相分离结构,提高PLLA嵌段共聚物的韧性的同时也成为气体渗透通道和C02/02选择透过的"闸门"。(4)结合果蔬包装理论推导,选用选择透过比较高的PLGxG20系列完全生物可降解薄膜用于樱桃番茄的低温自发气调。发现樱桃番茄贮藏品质受成熟衰老和贮藏环境的综合作用影响。但与无包装组和PLLA包装组相比,嵌段物薄膜包装内维持了相对低O2高CO2的微环境,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果实品质的下降和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包装内部O2浓度较小范围内波动,基本上不受PLGLxGy中PEG含量变化的影响。而CO2的浓度随着PEG含量的增加明显减少。这是因为PEG的引入对PLLA共聚物的O2渗透性影响较小,而对CO2渗透性影响显着。PLGL35G20膜的EMAP包装在贮藏6天后达到较适宜樱桃番茄保鲜的3~5%CO2和3~4%O2平衡气体浓度,20天内果实维持了较好的感官品质和营养成分。(5)采用单轴拉伸取向工艺制备纯PCL流延薄膜,拉伸膜具有适宜透气性、高CO2/O2选择透过比和良好水蒸气渗透性。在对草莓进行自发气调保鲜时,与PA/PE和PE包装组相比,在28天内PCL包装内维持相对稳定的1.2~4.2%CO2和3~7%02气氛组成,低温贮藏20天内PCL组的草莓维持较好的感官品质和营养成分。利用PCL作为中间链段制备出PLCLxCy共聚物,选用包装特性较好的PLCL35C20薄膜对草莓进行自发气调包装,并对比其与PLLA和PLGL25G20薄膜的保鲜效果。PLLA包装的草莓在过高CO2浓度和极低O2浓度下的感官和品质迅速降低。PLGL35G20及PLCL35C20薄膜包装内的C02含量呈现小幅度升高趋势,而后达到了 5~10%相对平衡状态至贮藏结束。其中,PLCL35C20包装内的CO2浓度略高些,O2含量则在12天至贮藏结束维持5~8%的范围。PLCL35C20和PLGL35G20包装各自依靠薄膜不同的渗透性和选择透过性结合草莓呼吸作用维持了包装内适宜的湿度和低O2高CO2的气氛环境。抑制了果实呼吸作用,延缓了草莓的衰老进程,感官品质保持几乎相同,但PLCL3520包装组的草莓失重率仅是PLGL35G20包装的1/2左右。

田蓉[8](2015)在《不同包装和不同CO2充气处理对红富士苹果保鲜效果及抗性生理的影响》文中认为本论文以红富士苹果为材料,研究不同包装方式、不同浓度CO2充气包装对冷藏红富士苹果保鲜效果及抗性生理的影响,探索红富士苹果CO2伤害阈值和高CO2抗性生理,为红富士苹果的安全气调贮藏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冷藏4个月后,不同包装贮藏的红富士苹果保鲜效果明显不同,其中双层PVC袋效果最好,其次为单层PVC袋以及双层PE袋,而单层打孔袋及纸箱包装的效果较差。出库后货架期间品质变化也不相同,双层PVC袋有效抑制了货架期果实货架期间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的增加,减缓果实硬度、SSC和TA下降,抑制细胞膜透性增强和MDA含量的增加的保鲜效果最好,其次为单层PVC袋、双层PE袋,单层打孔袋的保鲜效果较差,纸箱的保鲜效果最差。但是在货架期双层PVC包装袋内出现了极个别褐变果实。2、采用不同浓度CO2充气包装,在0°C条件下贮藏,不同处理均于30d左右达到气体平衡,平衡时袋内O2浓度均处于12.3%14.4%之间。平衡时袋内CO2含量差异很大,其中8%CO2充气包装平衡时袋内CO2浓度可达到6.7%,显着高于2%CO2和对照;在50μm的PVC充气包装下,对照、2%、5%、8%CO2充气包装的CO2伤害阈值分别为60、45、75、75天,75天时对照和2%充气包装的伤害率显着低于其他处理。贮藏后期2%的充气包装CO2伤害率最小。因此2%CO2充气包装效果最好,5%和8%处理能造成CO2伤害,且浓度越高伤害越严重。3、不同浓度CO2充气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果实硬度、SSC和TA的下降,延缓货架期红富士果实的衰老,增强果实保鲜效果。但不同浓度之间差异很大,在50μmPVC充气包装条件下,2%CO2充气包装出现呼吸峰时的呼吸强度最低,贮藏结束时硬度、SSC、TA均高于其他处理,且能较好地保持果实货架期品质,延缓失重率增加,降低CO2伤害发生,保鲜效果最好,对照次之,5%和8%充气包装明显降低了苹果保鲜效果。4、红富士苹果对CO2比较敏感,5%和8%CO2能导致果实生理代谢失调,出现果皮和果肉褐变等症状。但2%CO2可以较好地保持果实抗氧化性能,减轻贮藏后期苹果褐变,5%和8%CO2能造成CO2伤害,8%CO2伤害最为严重。高浓度CO2可导致红富士苹果膜透性增大,MDA积累,膜脂过氧化程度增强,造成膜系统破坏,乙醇等有害物质大量积累,酚类物质含量下降,PPO、POD、SOD等保护酶活性降低,破坏苹果防御酶系统,降低苹果抗性,导致果肉褐变。

王瑞娟[9](2014)在《陕西苹果贮藏期间生理伤害发生现状调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苹果贮藏期间各种病害的发生造成果实采后损失严重,因设施条件、管理水平的差异,这些病害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不同。为了探明陕西省主要产区贮藏期间对苹果产业影响较大的生理病害主要种类及其发病原因,本文于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在洛川县、白水县和旬邑县分别选六个具有代表性不同库容量的冷库或气调库,定期测定‘富士’苹果的果心温度、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统计其生理病害发病率;并采用定点调查与普查,走访和统计生产现状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方法,对3个产区果园管理、果实入库和贮藏管理等情况进行了调查。调研取得以下主要结果:1.苹果果实品质受各地气候条件、果园管理水平及贮藏管理水平的影响,入库时和贮藏结束时,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为洛川>白水>旬邑。3个产区贮藏结束时,旬邑的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率最大,白水和洛川较小。3个产区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贮藏前期降低率较小,贮藏中、后期降低幅度较大。2.通过对3个产区苹果贮藏期间生理病害发生情况的调查统计发现,3个产区生理病害主要为虎皮病、冻害、CO2伤害和苦痘病4种。其中,旬邑县虎皮病最严重,发生在贮藏中、后期;冻害和CO2伤害洛川县最严重,贮藏各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苦痘病发生在贮藏前、中期,仅在白水县发生。3.通过对3个产区果园管理情况的调查发现,洛川县管理更规范,白水县次之,旬邑县最差。3个产区施肥均采用有机肥和复合肥配施的方式,其中,洛川县有机肥和复合肥施用量最多,白水县次之,旬邑县最少。3个产区有机肥和钙肥施用不足,N肥过多,造成苦痘病、虎皮病的发生。膜袋影响着色,导致贮藏期间虎皮病发生较重。4.通过对3个产区贮藏管理情况的调查发现,果实采收至入库间隔时间长、缺乏正规预冷、堆垛间距小、贮温过低、库温波动是实际贮藏中生理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采收至入库间隔时间长和库温波动导致虎皮病发生。贮温过低,致-1.75℃~-1.88℃的果心温度使一些果实受冻。3%的CO2使苹果发生CO2伤害,气调贮藏较冷藏CO2伤害率高。果实未预冷和堆垛间距小造成局部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及库内乙烯、CO2等气体的积聚,诱发虎皮病、冻害和CO2伤害。

吴国虹[10](2014)在《草菇1-MCP保鲜技术及褐变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V238草菇为试验材料,通过测定草菇的失重率、腐烂指数等指标,筛选出草菇的最适保鲜方法,并对此方法进行优化处理;通过测定处理后草菇的硬度、呼吸强度、褐变度等指标,研究最佳处理条件;最佳条件处理后的草菇,选用不同包装方式进行包装,通过测定包装贮藏期间草菇的菇体表面色调角h°、丙二醛含量等指标,筛选出最优的包装方式;最后通过测定贮藏期间草菇的Vc含量、还原糖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等指标,探究草菇的褐变机理,为草菇采后的贮藏保鲜、包装运输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结果如下:1.试验选取了七种常用且效果较好的保鲜方法,分别为1-MCP(1-甲基环丙烯)处理、魔芋葡甘聚糖涂膜保鲜、表面低温风干(半脱水)处理、紫外杀菌处理、微波加热杀菌处理、臭氧气体和臭氧水保鲜,以未经任何处理的草菇为对照,与处理后的草菇一同贮藏在(15±1)℃下,研究草菇的失重率、开伞率、自溶指数、腐烂指数和感官品质在贮藏期间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保鲜方法对草菇的保鲜效果不同。其中,1-MCP处理和紫外灭菌处理能有效延长鲜菇的保质期,延缓草菇失重、软腐情况,使其维持较好的感官品质,且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性极显着(P<0.01);表面低温风干处理和微波加热杀菌处理虽能对草菇产生一定保鲜效应,但对草菇外观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降低其商品价值;其余处理方法对草菇的保鲜效果不佳。因考虑紫外线的穿透力较弱,处理时需让每个草菇的表面都能接受紫外灭菌处理,则操作繁琐,也不太适合生产应用。而1-MCP处理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无残留、成本低、效率高,故确定1-MCP处理为最佳保鲜方法。2.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草菇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分别用9μL/L、18μL/L、27μL/L、36μL/L、45μL/L 的 1-MCP 处理草菇 12h 后,贮藏在(15±1)℃下,以未经1-MCP处理的草菇为对照,同温度下贮藏。贮藏期间每天测定失重率、硬度、细胞膜相对渗透率、呼吸强度、菇体表面色调角h°、蛋白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褐变度、感官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MCP处理均可降低草菇呼吸峰值、失重率、褐变度,抑制草菇细胞膜相对渗透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升高,抑制菇体表面色调角h°的变化,能够使草菇维持较好的硬度、感官品质。贮藏期间,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不显着。其中27μL/L的1-MCP处理草菇12h的保鲜效果最好,能极显着(P<0.01)延长草菇的保鲜期,使其维持较好的贮藏品质。3.以经浓度为27μL/L 1-MCP处理后的草菇为试验材料,分别用打孔PE袋,PE膜结合托盘,打孔PE膜结合托盘,双封袋气调包装,双封袋充氮包装的方式进行包装,于(15±1)℃下贮藏,以1-MCP处理后未包装的草菇为对照,同温度下贮藏。贮藏期间每天测定失重率、硬度、呼吸强度、菇体表面色调角h°、褐变度、蛋白质含量、丙二醛含量、感官品质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打孔PE膜结合托盘包装的贮藏效果最好,可使草菇保鲜8d,较同温度同处理下未包装的草菇保质期延长了 3d。该包装能减缓草菇采后的失重和褐变现象,使其维持较好的硬度、菇体表面色调角和感官品质,降低草菇呼吸强度,抑制草菇体内丙二醛含量的增加,但对贮藏期间草菇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影响不明显。4.以27μL/L 1-MCP处理并用打孔PE膜结合托盘方式包装的草菇为试验材料,贮藏在(15±1)℃下,以同温度下无处理无包装的草菇为对照,通过测定贮藏期间草菇的褐变度、菇体表面色调角h°、Vc含量、还原糖含量、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细胞膜相对渗透率、硬度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从非酶褐变和酶促褐变两方面探究草菇褐变的主要原因。测定结果表明,贮藏期间草菇的Vc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与草菇的褐变有着密切关系,而还原糖含量变化则与褐变无明显相关性;总酚含量、PPO活性、MDA含量和细胞膜相对渗透率对草菇的褐变有显着影响。这说明,草菇的褐变是由非酶褐变和酶促褐变共同作用的。1-MCP处理会刺激草菇体内的多酚氧化酶活性,但能使草菇保持较好的细胞完整性,延缓Vc含量降低,极显着(P<0.01)地抑制草菇褐变。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草菇的褐变是由酶促褐变和非酶褐变共同作用的,1-MCP处理能改善草菇在贮藏期间的褐变现象,延缓草菇的采后衰老,打孔PE膜结合托盘的包装方式能延长草菇的保质期,两者结合能更好地维持草菇的贮藏品质,使草菇的贮藏期延长至8d,比同温度无处理无包装的草菇贮藏期(3d)延长了 5d,且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效率高,可应用于实际草菇生产中。

二、贮存的红富士为何易发生二氧化碳中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贮存的红富士为何易发生二氧化碳中毒(论文提纲范文)

(1)高原乳酸菌对采后水果生物保鲜效果研究及其微生物学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采后水果保鲜技术概述及展望
    1.3 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的益生特性
        1.3.1 抗氧化特性
        1.3.2 抑菌特性
        1.3.3 细菌素
        1.3.4 胞外多糖
    1.4 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1.5 研究目的与内容
    1.6 研究意义
    1.7 技术路线
        1.7.1 采后葡萄保鲜技术路线
        1.7.2 采后草莓保鲜技术路线
        1.7.3 鲜切苹果保鲜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产胞外多糖乳明串珠菌(Leuconostoc lactis)H52 对“红地球”葡萄保鲜效果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
        2.2.1 葡萄
        2.2.2 乳酸菌菌株H52
        2.2.3 主要试剂
        2.2.4 主要实验器材
    2.3 试验方法
        2.3.1 MRS培养基的配制
        2.3.2 乳酸菌H52的活化
        2.3.3 乳酸菌H52发酵上清液的制备
        2.3.4 试验处理
    2.4 指标测定
        2.4.1 失重率
        2.4.2 腐烂率
        2.4.3 果梗褐变率
        2.4.4 SSC
        2.4.5 pH值
        2.4.6 TA
        2.4.7 总酚含量
        2.4.8 微生物菌落培养与计数
        2.4.9 可接受性评价
        2.4.10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2.5 结果
        2.5.1 失重率
        2.5.2 腐烂率
        2.5.3 果梗褐变率
        2.5.4 鲜食葡萄SSC、TA、SSC/TA和 pH值
        2.5.5 总酚含量
        2.5.6 微生物菌落计数
        2.5.7 可接受性评价
        2.5.8 相关性分析
    2.6 讨论
        2.6.1 鲜食葡萄失重率、腐烂率和果梗褐变率的变化
        2.6.2 鲜食葡萄SSC、TA、糖酸比和pH值的变化
        2.6.3 鲜食葡萄表面微生物分析
        2.6.4 感官评价
    2.7 小结
第三章 产细菌素乳酸菌(Lactobacillusdelbrueckiisubsp.Bulgaricus)F17 和高产胞外多糖乳酸菌(Leuconostoc lactis)H52 对采后草莓保鲜效果研究及其微生物学机制初探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主要试剂及耗材
        3.2.2 主要仪器设备
        3.2.3 试验材料
        3.2.4 乳酸菌菌株F17和H52
    3.3 试验方法
        3.3.1 MRS培养基的配制
        3.3.2 乳酸菌活化
        3.3.3 乳酸菌发酵上清液的制备
        3.3.4 乳酸菌发酵上清液处理试验材料样品
    3.4 理化指标测定
        3.4.1 失重率
        3.4.2 腐烂率
        3.4.3 pH值
        3.4.4 SSC
        3.4.5 微生物菌落计数
        3.4.6 细菌和真菌总DNA的提取
        3.4.7 细菌16S rDNA和真菌ITS PCR扩增
        3.4.8 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3.4.9 质量控制
        3.4.10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
    3.5 结果
        3.5.1 失重率
        3.5.2 腐烂率
        3.5.3 pH值
        3.5.4 SSC
        3.5.5 AMB
        3.5.6 YAMs
        3.5.7 CB
        3.5.8 测序信息
        3.5.9 草莓表面细菌群落组成
        3.5.10 草莓表面真菌群落组成
        3.5.11 草莓表面微生物Alpha多样性
        3.5.12 细菌PCoA分析
        3.5.13 真菌PCoA分析
        3.5.14 细菌Lefse分析
        3.5.15 真菌Lefse分析
        3.5.16 草莓细菌属群落组成与草莓理化性质典型对应分析
        3.5.17 草莓真菌属群落组成与草莓理化性质典型对应分析
    3.6 讨论
        3.6.1 不同处理对草莓理化性质的影响
        3.6.2 不同处理对草莓表面微生物菌落数的影响
        3.6.3 不同处理对草莓表面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3.6.4 典型对应分析
    3.7 小结
第四章 具高抗氧化能力乳酸菌(Lactobacillusparplontarum)BX62和壳聚糖溶液复配对鲜切苹果保鲜效果研究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与器材
        4.2.1 苹果
        4.2.2 菌株
        4.2.3 壳聚糖
        4.2.4 主要试剂
        4.2.5 主要仪器设备
    4.3 试验方法
        4.3.1 MRS培养基的配制
        4.3.2 乳酸菌BX62活化及菌悬液的制备
        4.3.3 壳聚糖最适抑菌条件的确定
        4.3.4 1%壳聚糖溶液的制备
        4.3.5 乳酸菌-壳聚糖复配溶液的制备
        4.3.6 试验处理
    4.4 指标测定
        4.4.1 失重率
        4.4.2 褐变率
        4.4.3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4.4.4 PPO活性测定
        4.4.5 POD活性测定
        4.4.6 SSC
        4.4.7 TA
        4.4.8 总酚含量
        4.4.9 微生物菌落计数
        4.4.10 统计学分析
    4.5 结果
        4.5.1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失重率的影响
        4.5.2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褐变率的影响
        4.5.3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清除DPPH自由基的影响
        4.5.4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PPO活性的影响
        4.5.5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POD活性的影响
        4.5.6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SSC的影响
        4.5.7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TA含量的影响
        4.5.8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总酚含量的影响
        4.5.9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AMB菌落数的影响
        4.5.10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乳酸菌菌落数的影响
        4.5.11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表面APB菌落数的影响
        4.5.12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YAMs菌落数的影响
        4.5.13 相关性分析
    4.6 讨论
        4.6.1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贮藏期间理化性质的影响
        4.6.2 不同处理对鲜切苹果贮藏期间SSC、TA以及多酚含量的影响
        4.6.3 不同处理对控制鲜切苹果贮藏期间微生物的影响
    4.7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钙离子对低温胁迫下青椒冷害影响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项目支持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青椒概况与贮藏特性
    1.2 果蔬采后冷害发生机制
        1.2.1 细胞膜的相变
        1.2.2 活性氧代谢的失调
        1.2.3 细胞壁物质代谢异常
    1.3 青椒采后冷害调控的研究进展
        1.3.1 物理方法
        1.3.2 化学方法
    1.4 钙处理对采后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1.4.1 钙对果实细胞结构的影响
        1.4.2 钙对果实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1.4.3 钙在低温胁迫下的作用模式
        1.4.4 钙处理在果蔬贮藏保鲜方面的应用
    1.5 CaM处理对采后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1.5.1 CaM的基本特征及作用机理
        1.5.2 CaM抑制剂的基本特征
        1.5.3 CaM抑制剂在果蔬贮藏方面的应用
    1.6 磷脂酶在防御中的作用
        1.6.1 PLC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
        1.6.2 PLD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
    1.7 转录因子在抗病中的作用
        1.7.1 bzip家族
        1.7.2 WRKY家族
        1.7.3 bHLH家族
    1.8 本课题研究意义
    1.9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Ca~(2+)对青椒冷害生理生化影响的浓度初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与处理
        2.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2.1.3 研究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外源处理对青椒冷害指数的影响
        2.2.2 不同外源处理对青椒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2.2.3 不同外源处理对青椒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2.2.4 不同外源处理对青椒MDA含量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Ca~(2+)对青椒冷害生理生化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和处理
        3.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3.1.3 研究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Ca~(2+)对青椒冷害指数的影响
        3.2.2 Ca~(2+)对青椒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3.2.3 Ca~(2+)对青椒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2.4 Ca~(2+)对青椒MDA含量的影响
        3.2.5 Ca~(2+)对青椒O2-生成速率的影响
        3.2.6 Ca~(2+)对青椒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
        3.2.7 Ca~(2+)对青椒抗氧化酶含量的影响
        3.2.8 Ca~(2+)对青椒As A-GSH循环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3.2.9 Ca~(2+)对青椒内源性抗氧化剂含量的影响
        3.2.10 Ca~(2+)对青椒磷脂含量的影响
        3.2.11 Ca~(2+)对青椒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a~(2+)对青椒冷害PLC和转录因子bzip-1 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与处理
        4.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4.1.3 研究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Ca~(2+)对青椒PLC酶活的影响
        4.2.2 Ca~(2+)对青椒DGK酶活的影响
        4.2.3 总RNA质量检测
        4.2.4 引物设计
        4.2.5 普通PCR
        4.2.6 Ca~(2+)对PI-PLC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4.2.7 Ca~(2+)对DGK的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4.2.8 Ca~(2+)对转录因子bzip-1 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4.2.9 PLC与 bzip-1 启动子引物设计及序列
        4.2.10 PLC启动子在缺陷培养基的生长
        4.2.11 PLC与 bzip-1 的相互作用关系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Ca~(2+)对青椒冷害生理生化的影响
        5.1.2 Ca~(2+)对青椒冷害PLC的影响
        5.1.3 Ca~(2+)对青椒冷害bzip转录因子的影响
        5.1.4 青椒PLC与转录因子bzip-1 关系的验证
    5.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3)1-MCP结合CO2处理对鲜切苹果贮藏期间品质变化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苹果概况及采后保鲜产业现状
        1.1.1 苹果综述
        1.1.2 苹果采后生理与贮藏特性
        1.1.3 苹果保鲜技术研究
    1.2 鲜切苹果概况及采后保鲜产业现状
        1.2.1 鲜切苹果的市场发展趋势
        1.2.2 鲜切苹果在贮藏期间品质变化
        1.2.3 鲜切苹果保鲜技术研究
    1.3 果蔬二氧化碳伤害及其机理研究现状
        1.3.1 苹果二氧化碳伤害研究现状
        1.3.2 组织褐变损伤研究进展
        1.3.3 膜脂质过氧化损伤研究进展
        1.3.4 细胞膜损伤研究进展
    1.4 果蔬品质衰变动力学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1.4.1 果蔬品质衰变动力学原理
        1.4.2 果蔬品质衰变动力学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1.5 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主要试剂与仪器
        2.2.1 主要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鲜切苹果的制备工艺
        2.3.2 1-MCP及二氧化碳处理方法
        2.3.3 高二氧化碳浓度处理对鲜切苹果贮藏期间品质变化影响及伤害预警方程建立
        2.3.4 鲜切苹果耐受二氧化碳浓度阈值确定
        2.3.5 1-MCP处理对鲜切苹果贮藏期间品质变化影响
        2.3.6 1-MCP处理结合二氧化碳处理对鲜切苹果贮藏期间品质变化影响及其机理探究
    2.4 指标测定方法
        2.4.1 维生素C含量测定
        2.4.2 褐变指数(BI值)测定
        2.4.3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测定
        2.4.4 可滴定酸含量测定
        2.4.5 呼吸速率测定
        2.4.6 鲜切苹果感官评价
        2.4.7 鲜切苹果硬度测定
        2.4.8 二氧化碳伤害发生率
        2.4.9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2.4.10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测定
        2.4.11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测定
        2.4.12 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测定
        2.4.1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2.4.14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
        2.4.15 脂氧合酶(LOX)活性测定
        2.4.16 丙二醛(MDA)含量测定
        2.4.17 细胞膜通透性测定
        2.4.18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测定
        2.4.19 鲜切苹果高二氧化碳伤害预警方程建立
    2.5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不同贮藏温度对高二氧化碳处理下鲜切苹果品质变化的影响
        3.1.1 不同贮藏温度下鲜切苹果感官评分变化
        3.1.2 不同贮藏温度下鲜切苹果褐变指数变化
        3.1.3 不同贮藏温度下鲜切苹果硬度变化
        3.1.4 不同贮藏温度下鲜切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
        3.1.5 不同贮藏温度下鲜切苹果Vc含量变化
        3.1.6 不同贮藏温度下鲜切苹果可滴定酸含量变化
        3.1.7 不同贮藏温度下鲜切苹果丙二醛(MDA)含量变化
    3.2 鲜切苹果二氧化碳伤害预警方程建立
        3.2.1 各指标品质衰变动力学模型动力学参数拟合分析
        3.2.2 伤害症状预警方程的建立与验证
        3.2.3 小结
    3.3 1-MCP处理对鲜切苹果品质变化的影响
        3.3.1 1-MCP处理对鲜切苹果感官评价变化的影响
        3.3.2 1-MCP处理对鲜切苹果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
        3.3.3 1-MCP处理对鲜切苹果褐变指数变化的影响
        3.3.4 1-MCP处理对鲜切苹果硬度变化的影响
        3.3.5 1-MCP处理对鲜切苹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的影响
        3.3.6 1-MCP处理对鲜切苹果可滴定酸含量变化的影响
        3.3.7 1-MCP处理对鲜切苹果Vc含量变化的影响
        3.3.8 小结
    3.4 二氧化碳处理对鲜切苹果品质变化影响
        3.4.1 二氧化碳处理对鲜切苹果感官评价变化的影响
        3.4.2 二氧化碳处理对鲜切苹果褐变指数变化的影响
        3.4.3 二氧化碳处理对鲜切苹果硬度变化的影响
        3.4.4 小结
    3.5 1-MCP结合高二氧化碳处理对鲜切苹果品质变化的影响
        3.5.1 鲜切感官评分变化
        3.5.2 鲜切苹果褐变指数变化
        3.5.3 鲜切苹果硬度变化
        3.5.4 鲜切苹果可滴定酸含量变化
        3.5.5 鲜切苹果Vc含量变化
        3.5.6 小结
    3.6 1-MCP提高鲜切苹果二氧化碳敏感性机理研究
        3.6.1 鲜切苹果脂氧合酶(LOX)活性变化情况
        3.6.2 鲜切苹果超氧阴离子生成速率变化情况
        3.6.3 鲜切苹果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情况
        3.6.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情况
        3.6.5 鲜切苹果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变化情况
        3.6.6 鲜切苹果丙二醛(MDA)含量变化情况
        3.6.7 鲜切苹果细胞膜通透性的变化情况
        3.6.8 小结
        3.6.9 鲜切苹果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情况
        3.6.10 鲜切苹果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变化情况
        3.6.11 鲜切苹果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变化情况
        3.6.12 小结
4 结论
    4.1 全文总结
    4.2 论文的创新点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4)聚己内酯基可降解薄膜的制备及其对果蔬保鲜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生鲜果蔬采后品质劣变机制
    1.2 国内外生鲜果蔬保鲜技术研究现状
        1.2.1 低温保鲜
        1.2.2 气调保鲜
        1.2.3 辐照保鲜
        1.2.4 超高压处理
        1.2.5 化学保鲜
        1.2.6 生物保鲜
    1.3 生物可降解材料
        1.3.1 生物可降解材料概述
        1.3.2 常见的生物可降解材料
    1.4 聚己内酯的研究进展
        1.4.1 聚己内酯的结构与性质
        1.4.2 聚己内酯的改性研究现状
        1.4.3 聚己内酯在食品保鲜包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5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2 PCL/PPC自发气调包装对茼蒿采后货架期的影响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原材料及试验设备
        2.2.1 试验材料与试验试剂
        2.2.2 试验主要仪器与设备
    2.3 试验方法
        2.3.1 茼蒿贮藏包装
        2.3.2 薄膜力学性能测试
        2.3.3 薄膜透气性能测试
        2.3.4 薄膜透湿性能测试
        2.3.5 茼蒿包装内部顶空气体组成
        2.2.6 茼蒿贮藏期间感官评分
        2.3.7 茼蒿贮藏期间理化指标测试
        2.3.8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4.1 薄膜力学性能分析
        2.4.2 薄膜透气性能分析
        2.4.3 薄膜水蒸气透过性能分析
        2.4.4 茼蒿包装内部顶空气体组成变化
        2.4.5 茼蒿贮藏期间感官品质变化
        2.4.6 茼蒿贮藏期间理化指标变化
    2.5 小结
3 PCL基自发气调薄膜的制备及其相分离结构对包装性能的影响
    3.1 引言
    3.2 试验原料与设备
        3.2.1 试验原料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3.3 试验方法
        3.3.1 试验原料预处理
        3.3.2 PCL基共混膜的制备
        3.3.3 PCL基共混膜的结构表征
        3.3.4 PCL基共混膜的性能测试
    3.4 结果与分析
        3.4.1 PCL基共混膜的相容性与相结构分析
        3.4.2 PCL基共混膜的结晶性能分析
        3.4.3 PCL基共混膜的力学性能分析
        3.4.4 PCL基共混膜的透气性能分析
        3.4.5 PCL基共混膜的透湿性能分析
        3.4.6 PCL基共混膜的光学性能分析
    3.5 小结
4 PCL基共混薄膜结合自发气调包装对冷藏期间葡萄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原料与试剂
        4.2.2 试验仪器与设备
        4.2.3 PCL基共混膜的制备
        4.2.4 PCL基共混膜袋的制作及试验设计
        4.2.5 葡萄包装内部CO_2和O_2含量的测试
        4.2.6 感官评价
        4.2.7 葡萄生化指标测试
        4.2.8 数据处理与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贮藏期间葡萄包装内部O_2和CO_2含量变化
        4.3.2 贮藏期间葡萄感官品质变化
        4.3.3 贮藏期间葡萄生化品质变化
    4.4 小结
5 PCL基自发气调包装薄膜处理对低温冷藏葡萄抗衰老性的影响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原料
        5.2.2 试验试剂
        5.2.3 试验仪器与设备
    5.3 试验方法
        5.3.1 样品准备
        5.3.2 总酚含量测定
        5.3.3 MDA含量测定
        5.3.4 POD活性测定
        5.3.5 CAT活性测定
        5.3.6 PPO活性测定
        5.3.7 果皮细胞壁结构观察
        5.3.8 数据统计与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自发气调包装处理对葡萄浆果中总酚含量的影响
        5.4.2 自发气调包装处理对葡萄浆果中MDA含量的影响
        5.4.3 自发气调包装处理对葡萄浆果POD活性的影响
        5.4.4 自发气调包装处理对葡萄浆果CAT活性的影响
        5.4.5 自发气调包装处理对葡萄浆果PPO活性的影响
        5.4.6 自发气调包装处理对葡萄浆果细胞壁结构的影响
    5.5 小结
6 PCL/PLLA共混膜结合自发气调包装对葡萄挥发性物质变化的影响
    6.1 引言
    6.2 试验材料与方法
        6.2.1 试验原料
        6.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6.2.3 试验方法
        6.2.4 测试方法
        6.2.5 数据处理与统计方法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固相微萃取纤维头的选择
        6.3.2 贮藏初期葡萄中挥发性物质的组成
        6.3.3 自发气调包装处理对葡萄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6.4 小结
7 全文结论、创新点及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厨用清洗机对果蔬农药残留和污垢清除效果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新鲜果蔬概述
        1.1. 维生素
        1.2 矿物质
        1.3 膳食纤维
        1.4 生物活性成分
    2 果蔬农药残留概述
        2.1 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2.2 典型农药残留
    3 果蔬表面污物概述
    4 果蔬农药残留和其他污染物清洗研究进展
        4.1 传统清洗方式
        4.2 化学清洗方式
        4.3 超声清洗方式
        4.4 湍流清洗方式
        4.5 厨用清洗设备开发与应用
    5 立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5.1 立题意义
        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不同清洗方式及条件对果蔬农残的清除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剂
        1.3 仪器与设备
        1.4 试验方法
        1.5 农药清除率
        1.6 数据处理与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清洗方式和条件下苹果中农药清除效果
        2.2 不同清洗方式和条件下小青菜中农药清除效果
        2.3 不同清洗方式和条件下青椒中农药清除效果
    3 讨论
        3.1 苹果中4种农药清除效果比较
        3.2 小青菜中4种农药清除效果比较
        3.3 青椒中4种农药清除效果比较
        3.4 不同果蔬中吡虫啉清除效果比较
        3.5 不同果蔬中多菌灵清除效果比较
        3.6 不同果蔬中甲基硫菌灵清除效果比较
        3.7 不同果蔬中代森锰锌清除效果比较
    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清洗方式和条件下果蔬中污物清除效果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仪器与设备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蔬菜表面污叶清除效果
        2.2 蔬菜表面污叶清除前后感观分析
        2.3 果蔬表面泥垢清除效果
    3 讨论
    4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附录 果蔬农残和污染物清洗操作规程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6)刺葡萄矿质营养变化规律与钾对果实糖分积累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葡萄生长发育周期
    2 葡萄对养分的吸收规律
        2.1 葡萄的需肥特性
        2.2 葡萄的营养诊断
    3 葡萄的钾营养
        3.1 钾的分布
        3.2 钾的主要功能
        3.3 钾在葡萄果实中的积累
    4 葡萄果实糖分积累
        4.1 葡萄果实糖的种类和分布
        4.2 果实糖分积累的类型
        4.3 葡萄果实糖分积累机制
    5 研究目的意义
    6 主要技术路线
第二章 刺葡萄园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施肥方式与施肥量
        1.3 取样
        1.4 检测方法
        1.5 养分含量参考值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葡萄园pH值、有机质含量变化
        2.2 葡萄园氮、磷、钾含量变化
        2.3 葡萄园钙、镁含量变化
        2.4 葡萄园铁、锰、铜、锌、硼含量变化
    3 讨论
第三章 刺葡萄养分吸收规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地点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方法与采样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刺葡萄对氮元素的吸收变化情况
        2.2 刺葡萄对磷元素的吸收变化情况
        2.3 刺葡萄对钾元素的吸收变化情况
        2.4 刺葡萄对钙元素的吸收变化情况
        2.5 刺葡萄对镁元素的吸收变化情况
        2.6 刺葡萄对铁元素的吸收变化情况
        2.7 刺葡萄对锰元素的吸收变化情况
        2.8 刺葡萄对铜元素的吸收变化情况
        2.9 刺葡萄对锌元素的吸收变化情况
        2.10 刺葡萄对硼元素的吸收变化情况
        2.11 刺葡萄全年对各养分元素的吸收情况
    3 讨论
第四章 钾对刺葡萄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时期光合特性的变化
        2.2 不同时期光合日变化的比较
    3 讨论
第五章 钾对刺葡萄果实品质及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影响研究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钾对刺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2.2 钾对刺葡萄糖分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3 讨论
第六章 钾对刺葡萄糖代谢关键酶的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方法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荧光定量PCR溶解曲线
        2.2 不同钾浓度对AI基因表达的影响
        2.3 不同钾浓度对NI基因表达的影响
        2.4 不同钾浓度对SS基因表达的影响
        2.5 不同钾浓度对SPS基因表达的影响
        2.6 钾与蔗糖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
    3 讨论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1 全文总结
        1.1 刺葡萄园土壤养分动态变化分析
        1.2 刺葡萄养分吸收规律研究
        1.3 钾对刺葡萄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
        1.4 钾对刺葡萄果实品质及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1.5 钾对刺葡萄糖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
    2 本文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7)高韧性、高选择透过性聚乳酸薄膜的制备及其对果蔬的气调保鲜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采后果蔬生理变化机制
        1.2.1 果蔬的化学组成
        1.2.2 果蔬采后呼吸与衰老
        1.2.3 结露和蒸腾现象
    1.3 果蔬保鲜技术的现状
        1.3.1 化学保鲜
        1.3.2 生物技术保鲜
        1.3.3 物理保鲜
    1.4 果蔬气调保鲜技术
        1.4.1 气调保鲜原理
        1.4.2 主动气调
        1.4.3 被动气调
    1.5 高分子材料的包装特性及其对果蔬气调保鲜效果的影响
        1.5.1 高分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1.5.2 高分子薄膜的气体透过性及影响因子
        1.5.3 高分子包装材料在生鲜食品保鲜包装中的应用
    1.6 生物可降解包装材料概述
    1.7 生物可降解性聚(L-乳酸)
        1.7.1 PLLA的合成方法
        1.7.2 PLLA的力学性能
        1.7.3 PLLA的结晶性能
        1.7.4 PLLA的气体透过性能
        1.7.5 PLLA在生鲜食品包装中的应用
    1.8 研究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方案
        1.8.1 存在的问题
        1.8.2 研究目的
        1.8.3 研究方法
        1.8.4 拟解决关键科学问题以及创新点
    1.9 本文研究内容
        1.9.1 提高PLLA的韧性和加工性能
        1.9.2 基于果蔬自发性气调保鲜的PLLA嵌段共聚物薄膜的设计
        1.9.3 调节PLLA的透湿性、气体透过性及CO_2/O_2选择透过性
        1.9.4 薄膜果蔬保鲜效果的评估
2 PEG嵌段对PLGLxGy共聚物薄膜的结晶性能和韧性的影响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PLGLxGy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2.2.2 PLGLxG20共聚物热压薄膜的制备
        2.2.3 热压薄膜性能测试与表征
    2.3 结果分析与讨论
        2.3.1 PLGLxG20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特性
        2.3.2 热压薄膜WAXD分析
        2.3.3 非等温结晶行为
        2.3.4 等温结晶行为
        2.3.5 POM分析
        2.3.6 拉伸性能分析
        2.3.7 拉伸断裂面形态分析
        2.3.8 DMA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可降解聚乳酸薄膜的果蔬自发性气调包装膜的设计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薄膜制备
        3.2.2 樱桃番茄和草莓呼吸速率测定
        3.2.3 薄膜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樱桃番茄呼吸强度的测定与模拟计算
        3.3.2 果蔬呼吸速率与理想EMAP包装薄膜气体渗透性的确立
        3.3.3 樱桃番茄和草莓的EMAP包装薄膜的最佳气体渗透性的理论推导
        3.3.4 生物可降解聚乳酸包装薄膜的透气性优化
        3.3.5 Michaelis-Menten呼吸速率方程预测EMAP包装薄膜面积
        3.3.6 实验气调平衡浓度下果实呼吸速率预测EMAP包装薄膜面积
    3.4 本章小结
4 PEG嵌段对PLLA的气体透过性及选择透过性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PLGLxGy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4.2.2 PLGLxGy嵌段共聚物薄膜的制备
        4.2.3 共聚物薄膜性能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共聚物的分子及分子量分布特性
        4.3.2 共聚物薄膜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4.3.3 嵌段物薄膜的WAXD图谱分析
        4.3.4 DSC及透射电镜分析
        4.3.5 共聚物薄膜的CO_2和O_2透过性及选择透过性分析
        4.3.6 不同湿度条件下共聚物薄膜的O_2透过性
        4.3.7 共聚物薄膜的水蒸气透过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PLGLxG20嵌段物薄膜在樱桃番茄自发气调保鲜中的应用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与方法
        5.2.1 薄膜制备原料及方法
        5.2.2 樱桃番茄的包装
        5.2.3 樱桃番茄贮藏品质测试与表征
    5.3 结果分析与讨论
        5.3.1 藏期间樱桃番茄包装内CO_2和O_2含量变化
        5.3.2 贮藏期间樱桃番茄感官品质变化
        5.3.3 贮藏期间樱桃番茄感官色度变化
        5.3.4 贮藏期间樱桃番茄失重率变化
        5.3.5 贮藏期间樱桃番茄硬度变化
        5.3.6 贮藏期间樱桃番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
        5.3.7 贮藏期间樱桃番茄维生素C含量变化
        5.3.8 樱桃番茄贮藏中菌落总数变化
    5.4 本章小结
6 单轴拉伸聚己内酯薄膜的制备及其在草莓保鲜中的应用
    6.1 引言
    6.2 实验材料与方法
        6.2.1 拉伸薄膜薄膜制备原料及方法
        6.2.2 草莓包EMAP包装
        6.2.3 拉伸薄膜性能测试与表征
        6.2.4 草莓贮藏品质测试与表征
    6.3 材料性能分析与讨论
        6.3.1 拉伸薄膜的WAXD分析
        6.3.2 薄膜表面微观结构
        6.3.3 薄膜的机械性能
        6.3.4 薄膜的CO_2和O_2渗透性能
        6.3.5 薄膜的水蒸气渗透性能
    6.4 贮藏期间草莓品质变化
        6.4.1 包装内O_2和CO_2变化
        6.4.2 贮藏第十天格包装组草莓及切面图
        6.4.3 草莓品质理化测试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亲疏水性嵌段共聚物薄膜的包装特性及其在草莓EMAP包装中的应用
    7.1 引言
    7.2 实验材料与方法
        7.2.1 PLGL35Gy和PLCL35Cy嵌段物合成及薄膜制备
        7.2.2 包装袋的制备及草莓的包装
        7.2.3 薄膜性能测试与表征
        7.2.4 草莓贮藏品质测试与表征
    7.3 材料性能分析与讨论
        7.3.1 PLGL35Gy和PLCL35Cy系列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特性
        7.3.2 薄膜的ATR-FTIR光谱分析
        7.3.3 DSC结果分析
        7.3.4 WAXD结果分析
        7.3.5 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分析
        7.3.6 薄膜气体透过性能分析
        7.3.7 拉伸测试结果分析
    7.4 草莓品质测试分析结果与讨论
        7.4.1 贮藏期间包装内CO_2和O_2含量变化
        7.4.2 贮藏期间草莓感官品质变化
        7.4.3 贮藏期间草莓色度变化
        7.4.4 贮藏期间草莓的失重率变化
        7.4.5 贮藏期间草莓硬度变化
        7.4.6 贮藏期间草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
        7.4.7 贮藏期间草莓维生素C含量变化
        7.4.8 贮藏期间草莓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变化
        7.4.9 草莓细胞形态显微镜图
        7.4.10 贮藏期间草莓菌落总数变化
    7.5 本章小结
8 全文结论及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8)不同包装和不同CO2充气处理对红富士苹果保鲜效果及抗性生理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红富士苹果贮藏特性概述
        1.1.1 红富士苹果的品质特点
        1.1.2 红富士苹果的主要贮藏方式
        1.1.3 红富士苹果的气调贮藏特性
    1.2 MAP贮藏技术
        1.2.1 气调贮藏的生物学效应
        1.2.2 MAP的贮藏特点
        1.2.3 MAP充气包装技术
    1.3 苹果高CO2伤害研究进展
        1.3.1 果实采后贮藏中高CO2伤害发生的原因
        1.3.2 苹果高CO2伤害机理国内外研究进展
    1.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不同包装方式对红富士苹果保鲜效果及货架期品质的影响
    前言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仪器与试剂
        2.1.3 试验方法
        2.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2.1.5 数据分析与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包装方式对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的影响
        2.2.2 不同处理对红富士苹果硬度的影响
        2.2.3 不同处理对红富士苹果SSC的影响
        2.2.4 不同处理对红富士苹果TA的影响
        2.2.5 不同处理对MDA含量变化的影响
        2.2.6 不同处理对红富士苹果失重率的影响
        2.2.7 不同处理对红富士苹果果皮亮度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不同浓度CO2充气包装对冷藏红富士苹果保鲜效果的影响
    前言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仪器与试剂
        3.1.3 试验方法
        3.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3.1.5 数据分析与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充气处理贮藏期间袋内O2和CO2浓度变化
        3.2.2 不同浓度CO2充气处理对红富士苹果硬度变化的影响
        3.2.3 不同浓度CO2充气处理对红富士苹果SSC变化的影响
        3.2.4 不同浓度CO2充气处理后红富士苹果TA的变化
        3.2.5 不同浓度CO2充气处理对红富士苹果果皮底色的影响
        3.2.6 不同浓度CO2充气处理对果实乙烯释放速率和呼吸强度的影响
        3.2.7 不同浓度CO2充气处理对果实失重率的影响
        3.2.8 不同浓度CO2充气处理对果实CO2伤害发生率的影响
        3.2.9 不同浓度CO2充气处理后红富士苹果货架期品质的变化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高CO2贮藏对红富士苹果抗性生理的影响
    前言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备和试剂
        4.1.3 试验方法
        4.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4.2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高CO2处理对红富士苹果组织褐变的影响
        4.3.2 高CO2处理对红富士苹果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4.3.3 高CO2贮处理对红富士苹果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3.4 高CO2处理对红富士苹果乙醇含量的影响
        4.3.5 高CO2处理对红富士苹果贮藏期间总酚含量的影响
        4.3.6 高CO2处理对红富士苹果贮藏期间PPO活性的影响
        4.3.7 高CO2处理对红富士苹果贮藏期间POD活性的影响
        4.3.8 高CO2处理对红富士苹果贮藏期间SOD活性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介

(9)陕西苹果贮藏期间生理伤害发生现状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苹果生产概况
    1.2 苹果采后生理研究概况
        1.2.1 采后呼吸作用及呼吸速率的变化
        1.2.2 内源乙烯含量的变化及外源乙烯的作用
    1.3 苹果贮藏保鲜技术研究概况
        1.3.1 窖藏
        1.3.2 机械冷藏
        1.3.3 气调贮藏
        1.3.4 保鲜剂 1-MCP 的研究及应用
        1.3.5 热处理在贮藏保鲜上的应用
    1.4 苹果采后生理病害研究概况
        1.4.1 虎皮病
        1.4.2 组织褐变
        1.4.3 苦痘病
    1.5 本研究的意义、内容和目标
        1.5.1 研究意义
        1.5.2 调研内容
        1.5.3 调研目标
第二章 调研材料与方法
    2.1 调研地点与材料
    2.2 调研方法与测定指标
    2.3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苹果贮藏期间果实品质变化
        3.1.1 2013 年 3 月至 2013 年 6 月贮藏期间果实品质变化
        3.1.2 2013 年 10 月至 2014 年 2 月贮藏期间果实品质变化
    3.2 苹果贮藏期间生理病害的发生情况
    3.3 苹果生理病害发生的原因分析
        3.3.1 果园栽培管理情况
        3.3.2 果实采收入库及贮藏环境
第四章 讨论
    4.1 苹果贮藏期间果实品质变化
    4.2 苹果贮藏期间生理病害的发生情况
    4.3 苹果生理病害发生的原因分析
        4.3.1 果园栽培管理情况
        4.3.2 果实采收入库及贮藏环境
第五章 结论
    5.1 苹果贮藏期间果实品质变化
    5.2 苹果贮藏期间生理病害的发生情况
    5.3 苹果生理病害发生的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介

(10)草菇1-MCP保鲜技术及褐变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草菇的概况
        1.1 草菇的价值
        1.1.1 营养价值
        1.1.2 药用价值
        1.1.3 生态价值
        1.2 草菇的栽培现状与发展前景
        1.2.1 栽培现状
        1.2.2 发展前景
        1.3 草菇的采后贮藏研究
    2 食用菌采后贮藏研究
        2.1 食用菌采后生理生化变化
        2.1.1 呼吸作用
        2.1.2 蒸腾作用与结露
        2.1.3 酶活性变化
        2.1.4 后熟作用
        2.1.5 开伞
        2.2 食用菌采后褐变原因分析
        2.2.1 酶促褐变
        2.2.2 非酶促褐变
        2.3 食用菌保鲜技术的研究
        2.3.1 冷藏保鲜
        2.3.2 低温保鲜
        2.3.3 辐射保鲜
        2.3.4 1-MCP保鲜
        2.3.5 化学试剂保鲜
        2.4 食用菌采后包装方法
        2.4.1 打孔膜包装
        2.4.2 保鲜膜包装
        2.4.3 气调包装
        2.4.4 牛皮纸包装
    3 1-MCP保鲜的研究情况
        3.1 1-MCP在农产品贮藏保鲜中的应用
        3.2 1-MCP在食用菌采后贮藏中的应用
    4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目标
第二章 不同保鲜方法对草菇的保鲜效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设备和仪器
        1.3 草菇的保鲜处理方法
        1.3.1 1-MCP处理(T1组)
        1.3.2 魔芋葡甘聚糖涂膜保鲜处理(T2组)
        1.3.3 表面低温风干(半脱水)处理(T3组)
        1.3.4 紫外杀菌处理(T4组)
        1.3.5 微波加热杀菌处理(T5组)
        1.3.6 臭氧气体处理(T6组)
        1.3.7 臭氧水处理(T7组)
        1.4 测定项目及试验方法
        1.4.1 草菇失重率的测定
        1.4.2 草菇开伞率的测定
        1.4.3 草菇自溶指数的测定
        1.4.4 草菇腐烂指数的测定
        1.4.5 草菇感官品质的测定
        1.5 差异显着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保鲜方法对草菇失重率的影响
        2.2 不同保鲜方法对草菇开伞率的影响
        2.3 不同保鲜方法对草菇自溶指数的影响
        2.4 不同保鲜方法对草菇腐烂指数的影响
        2.5 不同保鲜方法对草菇感官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第三章 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草菇的保鲜效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设备和仪器
        1.3 1-MCP处理
        1.4 测定项目及试验方法
        1.4.1 草菇失重率的测定
        1.4.2 草菇硬度的测定
        1.4.3 草菇细胞膜相对渗透率的测定
        1.4.4 草菇呼吸强度的测定
        1.4.5 草菇菇体表面色调角h°的测定
        1.4.6 草菇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1.4.7 草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1.4.8 草菇褐变度的测定
        1.4.9 草菇感官品质的测定
        1.5 差异显着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草菇失重率的影响
        2.2 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草菇硬度的影响
        2.3 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草菇细胞膜相对渗透率的影响
        2.4 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草菇呼吸强度的影响
        2.5 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草菇菇体表面色调角h°的影响
        2.6 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草菇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7 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草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2.8 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草菇褐变度的影响
        2.9 不同浓度1-MCP处理对草菇感官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第四章 不同包装方式对1-MCP处理草菇的保鲜效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设备和仪器
        1.3 不同的包装处理方式
        1.4 测定项目及试验方法
        1.4.1 草菇失重率的测定
        1.4.2 草菇硬度的测定
        1.4.3 草菇呼吸强度的测定
        1.4.4 草菇菇体表面色调角h°的测定
        1.4.5 草菇褐变度的测定
        1.4.6 草菇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1.4.7 草菇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1.4.8 草菇感官品质的测定
        1.5 差异显着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包装方式对草菇失重率的影响
        2.2 不同包装方式对草菇硬度的影响
        2.3 不同包装方式对草菇呼吸强度的影响
        2.4 不同包装方式对草菇菇体表面色调角h°的影响
        2.5 不同包装方式对草菇褐变度的影响
        2.6 不同包装方式对草菇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7 不同包装方式对草菇MDA含量的影响
        2.8 不同包装方式对草菇感官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第五章 草菇贮藏期间的褐变机理及品质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设备和仪器
        1.3 试验方法
        1.4 测定项目及试验方法
        1.4.1 草菇褐变度的测定
        1.4.2 草菇菇体表面色调角h°的测定
        1.4.3 草菇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1.4.4 草菇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1.4.5 草菇总酚含量的测定
        1.4.6 草菇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测定
        1.4.7 草菇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1.4.8 草菇细胞膜相对渗透率的测定
        1.4.9 草菇硬度的测定
        1.4.10 草菇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1.5 差异显着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贮藏期间草菇褐变度的变化
        2.2 贮藏期间草菇菇体表面色调角h°的变化
        2.3 贮藏期间草菇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
        2.4 贮藏期间草菇还原糖含量的变化
        2.5 贮藏期间草菇总酚含量的变化
        2.6 贮藏期间草菇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
        2.7 贮藏期间草菇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2.8 贮藏期间草菇细胞膜相对渗透率的变化
        2.9 贮藏期间草菇硬度的变化
        2.10 贮藏期间草菇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3 讨论
第六章 小结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贮存的红富士为何易发生二氧化碳中毒(论文参考文献)

  • [1]高原乳酸菌对采后水果生物保鲜效果研究及其微生物学机制初探[D]. 方响. 兰州大学, 2020(01)
  • [2]钙离子对低温胁迫下青椒冷害影响的机理研究[D]. 张馨媛.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3)
  • [3]1-MCP结合CO2处理对鲜切苹果贮藏期间品质变化影响[D]. 魏增宇. 天津科技大学, 2019(07)
  • [4]聚己内酯基可降解薄膜的制备及其对果蔬保鲜机理的研究[D]. 成培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9(01)
  • [5]厨用清洗机对果蔬农药残留和污垢清除效果探索[D]. 李雨秋. 南京农业大学, 2019(08)
  • [6]刺葡萄矿质营养变化规律与钾对果实糖分积累的影响研究[D]. 周敏. 湖南农业大学, 2017(10)
  • [7]高韧性、高选择透过性聚乳酸薄膜的制备及其对果蔬的气调保鲜效果[D]. 云雪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11)
  • [8]不同包装和不同CO2充气处理对红富士苹果保鲜效果及抗性生理的影响[D]. 田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04)
  • [9]陕西苹果贮藏期间生理伤害发生现状调研[D]. 王瑞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2)
  • [10]草菇1-MCP保鲜技术及褐变机理研究[D]. 吴国虹. 福建农林大学, 2014(05)

标签:;  ;  ;  ;  ;  

为什么储存的红富士容易发生二氧化碳中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