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创建计划生育先进城区

努力创建计划生育先进城区

一、争创计生先进城区(论文文献综述)

陈德胜[1](2016)在《约束下的变通:县域政府教育治理 ——以中部某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提高教育治理效能是当下一个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诉求。围绕这一主题,研究者在理论和实践、社会和教育、历史和当下、日常和改革之间反复求索、来回比较,对基础教育治理进行了探索—建构式研究。论文试图通过具体个案呈现嵌入在具体社会里的教育制度的真实运行图景,展示内地教育日常治理和改革治理的全过程,发掘教育治理背后的历史性和社会结构性深层次原因,尝试建构基层教育治理行为的理论。在回答“县域教育是如何治理的”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论文以“结构性关系对行动的扩展和限制”的社会学基本视角为出发点,关注教育治理实践过程的内部和外部真实世界。在参考和反思治理理论和教育治理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认为县域教育的治理主体是政府,因此教育治理很大程度上就是指政府治理教育。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运用了 “以历史追踪和类型比较为逻辑架构,通过个案县教育治理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的比较,进而形成解释模型,最终提炼出治理特征和治理行为规律”的研究策略对研究问题展开具体探索。具体而言,首先,论文以个案中县的自然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水平为起点、以中县县志和教育志等史料为基础详细描述了近代以来中县教育的行政机构、知识结构、社会功能的近或现代化过程,以晚清的科举和儒学、清末民国的革故鼎新频繁、共和国的扩张与整顿反复拉锯,再现了中县教育宏观发展的趋势和不同阶段的具体特征,发现了中县教育发展始终面临的薄弱经济基础等约束条件和历届政府发展教育的相应变通策略。在宏观描述中县教育发展概况之后,论文继续进入中县教育治理的内核,以简约治理、新旧转型治理、精细治理三种体制类型揭示了中县教育治理体制的历史演变,并以学校等级系统、行政部门分散治理、学校—教师—学生利益联盟关系、群体竞争策略四个层次剖析了当下的基础教育治理体制。随后,论文进入现实中中县教育治理实际过程的分析,并以教育日常治理和教育改革治理作为当下教育治理的“正题”和“反题”,分别施加以过程性考察,展示了组织结构、治理目标、治理过程和治理效果评估的复杂性,并发现了教育日常治理和教育改革治理面临共同的经济社会条件和政治经济体制基础,类似的工作机制以及治理行为中程度不等但始终存在的变通性行为现象;借此,论文实现了教育治理从历史到当下的延续,既展示了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治理的复杂性,同时也完成了历史变迁过程内不同阶段的比较和当下教育治理内部正反两种类型比较的准备。在此分析的基础之上,论文以中县教育治理的自然社会经济基础、集中型政治经济体制、有限财政能力与多重发展任务的矛盾、政府的变通性治理策略、社会选拔少数人与教育培育所有人的矛盾、锁定的教育改革路径和有限的效果、教育秩序与适应性生存策略七个环环相扣的过程作为解释模型来说明中县教育治理的内里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对治理理论和教育治理研究进行了基于中县经验的反思和批判,认为中县教育治理有自己的任务逻辑和主动性不足、政府部门本位、治理效果评估结果信效度低的问题。最后,论文在对个案县教育治理的传统时期、晚清-民国时期、共和国时期三个阶段治理特征和当下教育日常治理与改革治理过程比较的基础上,研究者初步提出了两个基本命题:一是“国家能力的大小与教育治理方式类型选择之间存在共变关系,也即当国家能力小时,国家倾向于选择简约型教育治理;当国家能力大时,国家倾向于选择精细型教育治理”。二是“教育治理目标达成要素的稀缺度和教育治理效果的可测量性与教育治理过程中变通行为发生概率之间存在共变关系,也即当教育治理目标达成要素稀缺度大且教育治理效果的可测量性差,那么教育治理过程中变通行为发生的概率大;当教育治理目标达成要素的稀缺度小且教育治理效果的可测量性强,那么教育治理过程中变通行为发生的概率小”。基于以上研究,论文认为“县域教育是如何治理的”这一问题的答案是“在多种约束条件之下,县级政府对教育进行着变通治理”。

赵守飞[2](2013)在《行政与自治:社区体制改革中的权力关系研究 ——以铜官山区社区综合体制改革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和理想社会是自由人联合体,一个完全自治的没有行政权力(强制性和科层制为行政权力的本质特征)的自治社区。但是,实现这一理想却不能没有以强制性和科层制为本质特征的行政权力。自治是目的和方向,行政是手段和工具。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区建设中,始终存在着“行政和自治”之间的张力,只有持续不断的平衡好行政权力集中和社会自治能力强化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区自治进程。基于此,本文的理论关怀就在于探讨如何平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区建设进程中“行政和自治”之间的张力关系,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区自治如何可能这一问题。本文以近年来比较有影响的社区体制改革案例——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山区设计和推动的社区综合体制改革为个案实例,以其改革历程中的权力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区自治如何可能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首先,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区建设和社区自治,缓解中国当前所面临的社会危机。其次,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区自治理论的发展,有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本文的研究在结构上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该部分是论文的第一章,主要交代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主题、研究假设、研究方法、研究资料来源和研究基本概念等问题。第二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该部分包含论文的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该部分主要探讨铜官山区社区综合体制改革历程中的权力关系的运作情况。第二章,论文首先立足于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通过对古代中国的权力结构、民国时期的权力结构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权力结构的特征和形成变迁原因的概述,揭示出铜官山区社区综合体制改革前中国社会的权力关系状况和社区综合体制改革进程中权力关系变化的背景,然后对铜官山区社区综合体制改革前的权力关系情况进行了探讨。第三章,论文主要以铜官山区社区综合体制改革的缘起、改革方案的拟定和改革方案的实施为脉络,探讨了铜官山区社区综合体制改革过程中参与改革的各权力主体间的权力关系运作情况。第四章,论文从制度规范分析和实证调查分析两个方面,讨论铜官山区社区综合体制改革后,横向上大社区层面各权力主体之间的权力关系和纵向上区和大社区之间各权力主体之间的权力关系。第三部分是论文的结尾部分,为第五章。本部分首先总结了论文的基本研究结论,然后对本文的理论关怀“社区自治如何可能”这一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根据本文的分析和论述,笔者初步得出以下几个基本结论。一是,从秦始皇一统天下以来,中国社会就形成了一个同心圆式权力结构。民国以前圆心是皇权,民国以后圆心是党权。二是,1840年以来的近现代中国社会始终面临着一个核心问题,即集中行政权力以提升行政能力和培育社会自治能力以提升社会活力与创造力间的平衡问题。凡是不能有效应对这一问题的权力主体和权力结构都无法应对国际权力结构的挑战,都会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其要么通过主动的改革以提升解决这一问题的能力而继续主导中国初会的发展,要么被动的面临革命而被历史无情的抛弃。三是,中国当前的宏观权力结构在实质上仍然是以中国共产党为圆心、以民为本的官僚政策治理型同心圆式权力结构。在这个宏观的社会权力结构没有有效改革的情况下,由地方和基层推动的社区体制改革成效有限,其无法在实质上克服社区自治的形式化和行政化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区自治进程,不但要在地方和基层推动改革,还要在顶层推动改革。即要在顶层,从思想上彻底消除对行政至上的意识形态迷信,消除国家社会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良侵袭,树立科学的行政观;从制度上对现行的官僚政策型同心圆式权力结构进行切实有效的改革,确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建立一个依法治国、依宪执政的公意型政党,建立一个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民主有机统一的民主法治治理型同心圆式权力结构。

瞿海[3](2013)在《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2月28日在郴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文中认为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及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12年政府工作回顾2012年是非同寻常、富有成效的一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明显放缓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的总体要求和"一化两城三创四大"的总体思路,科学应对、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预计(下同),地区生产总值1530亿元,同比增长12%以上;财政总收入182亿

李爱武[4](2012)在《健全三项机制 完善五级网络》文中研究说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牢固树立人才资源第一的观念,始终把抓好人口计生队伍建设作为人口计生工作的突破口,作为事业发展的生命线,以"稳定队伍、优化结构、提高素质、争创一流业绩"为要求,以建设一支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人口计生工作队伍为目标,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建立健全进人、育人、留人等人口计生队伍建设机制,有力地促进全区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

张大维[5](2010)在《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城市社区建设”为研究对象,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为研究视角,试图主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是否形成,主要内容和理论价值如何?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指导下的城市社区建设实践成效怎样,主要经验和实践意义何在?论文通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实地研究等研究方法,遵循“发生逻辑(为什么)——理论体系是什么——实践成效怎么样”的分析思路,采用“新情况——新问题——新理论——新实践”的研究框架。研究得出的基本结论是:第一,党的城市社区建设理论已经形成且已整合成架构合理、指导实践取得巨大成功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第二,党的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指导的城市社区建设实践取得了显着成效,积累了丰富经验,为统筹城乡社区发展奠定了基础。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由此可见,社区建设和党的建设是新时期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关注的两大主题。新中国建国60年、改革开放3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20年、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建设10年、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创建5年,农村社区建设从试点走向铺开,城乡社区统筹发展的趋势正在形成,我国社区建设的成就巨大,对中国共产党在城市社区建设中形成的新理论与新实践进行系统研究显得十分必要。然而,当前学术界在取得大量研究成果的同时却也出现了一些明显不足:从西方研究范式出发,来阐释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实践的较多,从我们党执政的角度去研究中国化道路,并从学理上分析总结我们党城市社区建设新理论和新实践的较少;等等。本文关注实践中的问题,转换研究范式,从实际问题出发梳理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城市社区建设的四个主题,也即党的理论和实践体现的四条主线:居民自治、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文明。本论文阐释围绕着这四条主线展开,使其贯穿于党的理论和实践的始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具有独特的发生逻辑。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最初目的,是要解决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情况所引发的新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城市社区建设理论和实践就是围绕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展开的。总体来看,我国巨大社会转型出现的新情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社会组织和社会分工。新情况引发新问题,与之相关联,我国的社会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民稳问题,即单位制解体与基层社会管理主体缺失及管理真空问题;民生问题,即公共需求增长与公共服务或产品供给短缺问题;民主问题,即公民的选择权、自由权、差异性增强与自治渠道、自治制度、自治机制不完善问题;文化问题,即精神文明建设与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问题。面对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党和国家逐步形成了通过社区来整合社会的中国城市社区建设道路,形成了中国共产党独特的城市社区建设理论并指导着城市社区建设实践不断向前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形成了科学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选择走城市社区建设道路以后,逐步展开了理论探索并通过实践试错来完善理论。在这一过程中,党的各次全会的精神、中央领导同志的论述、中央政府报告的概括、中央政策法规的阐述,政界学界理论的成果,等等,都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总体来讲,业已形成的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体系,是关于建设社区(社会)生活共同体及其内含的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等各要素的意义价值、宗旨目标、内涵外延、组织架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手段途径、网络体系等的整体性理论体系。其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组成部分:一是逻辑起点理论,即马克思主义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理论;二是中轴核心理论,即社区(社会)生活共同体理论;三是外围结构理论,包括社区居民自治理论、社区管理有序理论、社区服务完善理论、社区文明祥和理论等四大支柱理论。这三部分共同构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城市社区建设理论的轴心体系。其中,逻辑起点理论是方法论,中轴核心理论是价值观,外围结构理论是保护带。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是由其指导的城市社区建设实践成效决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取得了巨大实践成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城市社区建设道路大致经历了传统旧式社区建设阶段、过渡转型社区建设阶段、现代新型社区建设阶段、和谐社区建设与城乡社区统筹发展阶段四个阶段。本文侧重于呈现过渡转型社区建设及其以后阶段的实践发展。在党的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指导下的城市社区建设实践成效概括起来便是“五个建立、五个格局”:一是社区组织体系基本建立,初步形成了基层社会有序管理格局;二是社区民主制度基本建立,初步形成了广泛参与居民自治格局:三是社区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初步形成了小社区大服务格局;四是社区建设保障机制基本建立,初步形成了齐抓共建格局;五是社区文明氛围基本建立,初步形成了文明祥和格局。实践的巨大成效实际上也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的科学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创造了理论实践价值。其理论价值体现在:一方面,从时间和内容范畴上看,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最基本和最核心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其实践意义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及其内含的“一个正确分析、五个紧紧抓住”等具体实践经验,既为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拓宽了发展空间,也为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参考借鉴,为最终实现城乡社区一体化发展格局奠定了基础。

眭铂生,唐永明[6](2009)在《追求卓越 勇立潮头》文中研究表明象山区是桂林的老城区,是人口计生工作的“老先进”,其整体水平一直位居自治区各县(区)前列,并已进入全国先进县(区)行列。早在1992年该区就获得广西唯一的“全国城市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称号,近年来,该城区的人口计生工作更是成绩斐然。2000至2005年,年年被自治区评为计生达标?

谢正刚,刘贵龙[7](2009)在《创新机制 推进人口计生事业发展——桂林市七星区开展创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活动纪实》文中认为七星区是桂林市人口和面积最大、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区之一,多年来,该城区以争创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为奋斗目标,聚全城区计生之心,举全城区计生之力,一步一个新脚印,年年谱写新篇章——连续多年符合政策生育率平均保持在95%以上,二孩

余洁[8](2009)在《杭州市下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绩效评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相继掀起了以新公共管理运动为主要标志的政府改革浪潮,其中绩效评估作为提高政府绩效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在公共管理领域被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着的成效。20世纪80年代,绩效评估理论传入我国,20多年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以政府绩效评估理论为基础,对杭州市下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绩效评估状况进行了研究,一方面根据手头已有的文献资料对计生部门的绩效评估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另一方面对杭州市下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绩效评估工作进行了实地调研,了解其绩效评估的现状,总结已有经验、明确存在的不足,继而提出了完善其绩效评估的政策建议。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绩效评估的实践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纯的对政府绩效评估理论进行笼统的研究。

陈全顺[9](2007)在《再上新水平 实现新跨越 推进德化走在全省山区县发展前列》文中认为2006年,德化县按照泉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德化要走在全省山区县发展前列”的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培育产业集群,拓展对外经贸,实施项目带动,构筑发展平台,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0.36亿元,比增14.9%;财政总收入6.1439亿元,比增14.1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9217亿元,比增15.4%;农民人均纯收入5258元,比增10.1%。

周振宇[10](2022)在《政府工作报告》文中提出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本届政府及2021年工作回顾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常德发展历程中极具挑战、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

二、争创计生先进城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争创计生先进城区(论文提纲范文)

(1)约束下的变通:县域政府教育治理 ——以中部某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秉承社会学的基本视角
    二、关注教育领域的实践形态
    三、直面教育领域外面的中国社会图景
    四、研究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治理的研究
    二、关于教育治理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过程
    三、分析框架 第一章 中县的社会与教育
第一节 中县的基本情况:资源匮乏与发展滞后
第二节 传统教育的遗产:科举导向的儒学教育
    一、州学
    二、书院
    三、义学、族学、私塾
第三节 新学教育的发展:频繁改革与艰难普及
    一、清末新学
    二、民国教育
第四节 解放之后的轨迹:扩张与整顿反复循环 第二章 中县教育治理体制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传统时期:简约型治理
第二节 新学时期:过渡型治理
第三节 解放之后:精细型治理
    一、1949—1985年精细型治理体制的创建与演变
    二、1985年之后的精细型治理体制的改革与秩序 第三章 中县教育的日常治理——以教育局年度工作任务为例
第一节 教育局的职责和结构:科层再组织与领导优先分工
第二节 年度任务的确定机制:承上启下的本职与服务中心
第三节 工作安排和推进节奏:周期性按部就班与上级推动
第四节 年终总结和绩效考核:上级认可和完成任务的导向
    一、教育局对下级的检查和考核:寻找亮点和考核从宽
    二、上级对教育局的检查和考核:工作落实与排名占位
第五节 反思:常规治理内部的逻辑矛盾 第四章 中县教育的改革治理——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执行为例
第一节 政策传达:地方政府层层加码跟进颁布文件
    一、文件特征:中央先行推动与地方缓慢跟进
    二、政策设计:成本下放到县和任务分散到多部门
第二节 政策理解与执行:教育“填谷”和有限增量
    一、政策执行的机制:轻车熟路的规定动作
    二、政策执行的内容:工程化思维下的政策实施
    三、政策执行的效果:内部文本中的秘密
第三节 政策效果评估过程:结果已定下的前台表演
    一、迎检准备:高压力下的动员和布景
    二、迎检过程:高标准的接待和紧凑的行程
    三、反馈意见:肯定增量与鼓励继续努力
    四、整改方案:借机讲真话和提要求
第四节 政策执行与评估结果的反思:执行难与评估易
    一、政策设计的问题:政府同心是梦想
    二、政策评估的逻辑:大势下的增量评估
    三、公众的实际感受:大局已定吐真言 第五章 中县教育治理的变迁与秩序
第一节 前文各章主要观点总结
第二节 教育治理的约束性因素和教育治理中恒久的变通现象
    一、自然资源禀赋和地理条件差导致经济水平发展落后
    二、集中型政治经济体制中的不利地位
    三、有限财政能力与多样化社会发展任务的矛盾
    四、历届政府都采取降低成本的教育发展策略
    五、教育培养所有人的理想与社会选拔少数人的现实之间的永恒矛盾
    六、锁定的教育改革路径和有限的改革效果
    七、新教育秩序下的适应性生存策略及其消极后果
第三节 教育治理理论的反思与教育治理关系的两个命题
    一、对教育治理理论的反思
    二、教育治理关系的两个基本命题 结语
一、本研究的主要工作
二、研究反思 附录
附录一 中县教育局主要职责
附录二 中县人民政府部门目标责任制实施管理办法
附录三 中县普通中小学工作考评方案
附录四 中央省市县层面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的法律和政策文件 参考文献
一、地方史料
二、文章或报刊
三、专着、教材或者文集
四、学位论文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2)行政与自治:社区体制改革中的权力关系研究 ——以铜官山区社区综合体制改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一、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和研究主题
        1. 研究背景
        2. 研究主题
    (二) 研究现状和研究个案背景资料
        1. 研究现状
        2. 个案背景资料
        3. 个案选择原因
    (三)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四) 论文研究意义、结构安排、创新与不足
        1. 研究意义
        2. 论文结构
        3. 论文创新之处
        4. 论文不足之处
    (五) 论文的基本概念
        1. 社区
        2. 行政与自治
        3. 社区建设与社区自治
        4. 权力与权力关系
二、 社区综合体制改革前的权力关系
    (一) 新中国成立前的权力结构
        1. 民国前的权力结构
        2. 民国时期的权力结构
    (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权力结构
        1. 改革开放前的权力结构
        2. 改革开放后的权力结构
    (三) 社区综合体制改革前铜官山城区场域的权力结构
        1. 区级、街道和社区层面的权力结构
        2. 区、街道和社区三者之间的权力结构
    (四) 小结
三、 社区综合体制改革进程中的权力关系
    (一) 社区体制改革过程概述
        1. 社区综合体制改革的缘起
        2. 社区综合体制改革方案的拟定
        3. 社区综合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
    (二) 改革过程中的主要权力关系
        1. 改革过程中的党政一体化关系
        2. 改革过程中的行政命令服从关系
        3. 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协商讨论关系
    (三) 改革过程中权力关系的运作逻辑
        1. 政党推动型逻辑
        2. 党的主要干部主导型逻辑
        3. 政策规制型逻辑
    (四) 小结
四、 社区综合体制改革后的权力关系
    (一) 改革后大社区层面的权力结构:规范分析
        1. 改革后大社区层面的权力主体
        2. 改革后大社区层面的权力结构
    (二) 改革后区和大社区之间的权力关系:规范分析
        1. 建立区级权力主体对社区权力主体运作的目标考核制度
        2. 建立区级权力主体选拔和监管社区工作人员制度
        3. 建立社区权力运作经费由区财政直接核拨的社区报账制度
    (三) 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后的权力关系:实证分析
        1. 实证分析背景资料
        2. 社区综合体制改革后的权力关系:实证分析
    (四) 小结
五、 基本结论和讨论
    (一) 基本结论
    (二) 几个讨论
        1. 社区自治:为什么是方向
        2. 社区自治:障碍在哪里
        3. 社区自治:路径在哪里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 选题由来与研究意义
        1.研究经历与选题由来
        2.问题意识与选题意义
    (二) 研究现状与简要述评
        1.现有研究情况与总体把握
        2.现有研究视角与理论范式
        3.现有研究内容与分析范式
        4.简要分析与述评展望
    (三) 研究思路与基本概念
        1.分析思路与研究框架
        2.基本概念
    (四)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1.研究方法
        2.资料来源
    (五) 创新之处与主要限度
        1.创新之处
        2.主要限度
二、中国共产党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发生逻辑
    (一) 社会转型:党领导社会建设面临的新情况
        1.社会分层
        2.社会流动
        3.社会组织
        4.社会分工
    (二) 社会失范:党领导社会建设遇到的新问题
        1.民主问题:公民权生长与自治制度不完善
        2.民稳问题:单位制度解体与管理主体缺失
        3.民生问题:公共需求增长与公共产品短缺
        4.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与核心价值体系的统领
    (三) 社区建设:党领导社会建设作出的新选择
        1.顶层设计: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社区建设必要性的论述
        2.制度安排:中央政策规章关于社区建设必要性的阐述
        3.变迁轨迹:党对社区建设道路的认识过程与理论趋向
三、中国共产党关于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体系
    (一) 轴心体系:统领的社区建设理论
        1.社区建设轴心体系理论的总体性探索
        2.社区建设轴心体系理论的概念性图式
    (二) 中轴核心:新型社区共同体理论
        1.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新型社区共同体理论的探索
        2.党的各次全会关于新型社区共同体理论的精神
        3.中央政策规章关于新型社区共同体理论的阐述
    (三) 外围结构:链接的四大支柱理论
        1.居民自治:社区民主与社区党建理论
        2.管理有序:社区体制与社区治理理论
        3.服务完善:社区民生与服务均等理论
        4.文明祥和:社区文明与和谐文化理论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城市社区建设的实践成效
    (一)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实践发展阶段的总体把握
        1.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实践的发展历程及其脉络
        2.学术界对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发展阶段的概括
        3.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实践和发展阶段的再判断
    (二) 发展基层民主:居民自治理念下的社区民主建设实践
        1.稳步推进:党领导的居民自治发展总态势
        2.民主选举:内生人民民主思想的社区实践
        3.民主决策:渗透协商参与理念的社区探索
        4.民主管理:实现自我治理目标的社区实验
        5.民主监督:颠覆传统官民位序的社区创造
        6.其它各地社区民主与居民自治的实践发展
    (三) 维护社会稳定:管理有序理念下的社区管理建设实践
        1.建立新型的社区组织体系
        2.建立新型的社区管理体制
        3.总体性模式、街道办模式和工作站模式
        4.其它各地社区治理与管理体制创新实践
    (四) 实现民生民本:服务完善理念下的社区服务建设实践
        1.社区服务实践:变迁过程与总体发展状况
        2.社区服务设施:拥有量和覆盖面不断增加
        3.社区服务队伍: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
        4.社区服务机制:多主体参与和多方式供给
        5.社区服务投入:各级财政支撑与分类指导
        6.各地发展社区服务的典型案例与创新实践
    (五) 建设精神文明:文明祥和理念下的社区文明建设实践
        1.创建文明祥和社区实践的总体发展
        2.各地建设文明祥和社区的实践探索
五、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创造的核心价值
    (一) 党的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1.党的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已形成且是经受住了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体系
        2.党的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党的城市社区建设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二) 党的城市社区建设实践经验为统筹城乡社区发展奠定基础
        1.党的城市社区建设实践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社区建设经验
        2.党的城市社区建设实践经验为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拓宽了发展空间
        3.党的城市社区建设实践经验为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7)创新机制 推进人口计生事业发展——桂林市七星区开展创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活动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一、强化领导意识,构建综合保障机制
二、推行奖扶政策,建立利益导向机制
三、加强服务站所建设,提升优质服务水平
四、推行旅店式管理模式,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制
五、发挥村级组织作用,健全村民自治机制

(8)杭州市下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绩效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绩效
        1.3.2 计划生育工作绩效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2.1 文献综述
        2.1.1 人口政策的相关研究
        2.1.2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绩效评估的相关研究
    2.2 相关理论
        2.2.1 人口和计划生育相关理论
        2.2.2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3 政府绩效评估理论
        2.2.4 新公共服务理论
3 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与绩效评估的实践
    3.1 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
    3.2 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绩效评估的实践
        3.2.1 以目标管理责任制为基础的绩效评估
        3.2.2 以群众满意度为导向的绩效评估
4 杭州市下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绩效评估实证研究
    4.1 杭州市下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概况
    4.2 杭州市下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绩效评估现行模式
        4.2.1 目标管理责任书的签订
        4.2.2 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
    4.3 杭州市下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问卷调研分析
        4.3.1 杭州市下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问卷调研基本情况
        4.3.2 杭州市下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绩效现状分析
        4.3.3 杭州市下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工作满意度分析
    4.4 杭州市下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现行绩效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
        4.4.1 绩效评估主体单一
        4.4.2 评估指标体系不够健全
        4.4.3 评估结果运用不充分
5 完善杭州市下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绩效评估的政策建议
    5.1 加强考核前沟通,明确考核目的
    5.2 建立绩效评估的多元主体
    5.3 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
    5.4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5.5 建立持续的培训机制
    5.6 建立有效的考核结果反馈机制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9)再上新水平 实现新跨越 推进德化走在全省山区县发展前列(论文提纲范文)

一、打造四大基地
二、加快四个建设
三、实施四个带动
四、强化一个保障

(10)政府工作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一、本届政府及2021年工作回顾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
三、2022年工作安排
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四、争创计生先进城区(论文参考文献)

  • [1]约束下的变通:县域政府教育治理 ——以中部某县为例[D]. 陈德胜. 南京师范大学, 2016(01)
  • [2]行政与自治:社区体制改革中的权力关系研究 ——以铜官山区社区综合体制改革为例[D]. 赵守飞. 华中师范大学, 2013(12)
  • [3]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12月28日在郴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J]. 瞿海. 郴州政报, 2013(01)
  • [4]健全三项机制 完善五级网络[J]. 李爱武.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12(08)
  • [5]中国共产党城市社区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 张大维. 华中师范大学, 2010(12)
  • [6]追求卓越 勇立潮头[N]. 眭铂生,唐永明. 桂林日报, 2009
  • [7]创新机制 推进人口计生事业发展——桂林市七星区开展创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活动纪实[J]. 谢正刚,刘贵龙. 当代广西, 2009(09)
  • [8]杭州市下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绩效评估研究[D]. 余洁. 浙江大学, 2009(09)
  • [9]再上新水平 实现新跨越 推进德化走在全省山区县发展前列[J]. 陈全顺. 发展研究, 2007(02)
  • [10]政府工作报告[N]. 周振宇. 常德日报, 2022

标签:;  ;  ;  ;  ;  

努力创建计划生育先进城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