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LDI-TOF-MS 用于鉴定组合化学肽库

MALDI-TOF-MS 用于鉴定组合化学肽库

一、MALDI-TOF-MS用于组合化学肽库的鉴定(论文文献综述)

李凌云,马兵,王蔚芝[1](2020)在《靶向多肽分子筛选及其在肿瘤免疫诊疗中的应用进展》文中提出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随着人们对肿瘤免疫循环机制的认识逐渐深刻,免疫诊疗策略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多肽类分子诊疗试剂具有靶向性强、特异性好、生物相容性良好、安全性高、易化学修饰、来源广泛等优点,在肿瘤免疫诊疗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靶向多肽探针的筛选和构筑方面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些有特色的新方法和新策略,并着重从肿瘤免疫诊断、免疫分子影像以及免疫检查点阻断等方面综述多肽在肿瘤免疫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郝俊芳[2](2020)在《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亲和肽配基的理性设计、鉴定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是引起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Porcine circovirus-associated disease,PCVAD)的主要病原体,给全球的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PCVAD的主要手段,目前PCV2疫苗主要包括灭活疫苗和亚单位疫苗,而PCV2 Cap作为这两类疫苗的主要有效成分,可自组装成病毒样颗粒(VLP),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灭活疫苗由PK15细胞生产制备,但病毒滴度低、生产成本高;亚单位疫苗是用大肠杆菌或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系统表达制备,因安全性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抗原的含量和纯度决定了疫苗的品质。PCV2亚单位疫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抗原蛋白纯化工艺复杂且处于初级纯化水平。针对这一问题,目前急需一种快速高效的纯化方法,本研究关于PCV2 Cap蛋白的亲和肽配基展开系列实验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部分:1.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亲和肽配基的理性设计高分辨率的结构使基于靶标蛋白三维模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成为可能。本研究借助分子对接虚拟筛选技术,构建了长度为2-9个氨基酸残基的虚拟肽库。将库中的多肽与PCV2 Cap蛋白上的特定位点实施分子对接,并通过SYBYL/MOLCAD模块分析复合物的相互作用力,然后利用一致性评分函数Cscore值对分子模拟结果进行综合评定与分析。最后,设计出67条具有特异性识别PCV2 Cap的多肽序列,为后续的PCV2 Cap蛋白纯化和新型疫苗的设计提供帮助。2.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亲和肽配基的筛选与鉴定本研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可溶性的重组PCV2 Cap蛋白,经Ni磁珠纯化可得到高纯度且具有生物活性的PCV2 Cap蛋白,为亲和肽配基的筛选和鉴定提供了材料基础。通过ELISA定性初筛和复筛,从67条多肽序列中鉴定出13条(命名L1-L13)与PCV2 Cap蛋白反应较好的多肽,并对其进行下一步亲和性和特异性的表征。结果显示5条候选肽:L4、L7、L9、L11、L13对PCV2 Cap蛋白具有高亲和性和特异性。LSPR定量检测5条候选肽的亲和力常数KD值,结果显示L4、L7、L9、L11和L13多肽序列的KD值分别为1.23μM、1.03μM、6.71μM、103 n M和9.97μM,表明这5条候选肽与PCV2 Cap蛋白存在不同程度的亲和性结合。该研究表明基于分子对接虚拟筛选技术和体外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提高筛选多肽序列的正确率,为后续亲和吸附剂的制备提供了高亲和力多肽配基。3.亲和肽配基吸附剂的制备及纯化条件优化为了解决实际生产中PCV2 Cap纯化的难题,本章节将上一章通过体外实验筛选到的5条候选肽进行PCV2 Cap蛋白纯化的初步鉴定,并将性能较好的L11-DYWWQSWE作为最佳肽配基与NHS琼脂糖磁珠(Na MB)偶联,制备Na MB-L11亲和吸附剂。在纯化过程中,重点研究亲和吸附剂的液相条件(p H和盐离子浓度)和固相性质(配体密度)对纯化PCV2 Cap蛋白的影响,也对洗脱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Na MB-L11亲和吸附剂的最佳纯化条件为p H 9.0、Na Cl250 mmol/L和配基密度1.25 mmol/L,其在一步纯化中得到的PCV2 Cap蛋白纯度为98%和回收率为90%。4.构建纯化自组装的PLGA-PCV2 Cap纳米颗粒新型纳米颗粒疫苗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研究进展,其中高分子材料聚合物PLGA作为疫苗递送载体的研究最为关注。本实验将L11亲和肽与羧基PLGA共价偶联(PLGA-L11),然后,加入重组PCV2 Cap蛋白上清液与其孵育结合,通过简单的重复离心,可以纯化富集到自组装的PLGA-PCV2 Cap纳米颗粒。体外研究结果表明PLGA分别在浓度为200μg/m L和100μg/m L时,对DC2.4和RAW264.7细胞无毒性,同时可以有效促进APCs对PCV2 Cap蛋白的摄取。在小鼠实验中,与溶液状态的PCV2 Cap相比,PLGA-PCV2 Cap能有效刺激机体产生更高的抗体水平,中和抗体的滴度也显着提高。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亲和肽的新疫苗构建策略,利用PLGA纳米颗粒可以高密度展示纯化富集到的PCV2 Cap抗原阵列,可以有效提高机体的抗体水平。

朱鸿运[3](2019)在《葡聚糖接枝型四肽仿生层析介质的制备与抗体分离纯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上游抗体细胞表达技术的提高和培养规模的扩大,以及抗体药物的高纯度要求和分离纯化工艺的复杂性,蛋白A亲和层析作为下游抗体捕获的平台技术,因价格昂贵、洗脱苛刻、介质利用率低等不足限制了其在抗体大规模分离纯化的应用。短肽仿生亲和层析作为一种新型的抗体分离层析技术,因其低成本、高稳定性、低免疫原性、高选择性和洗脱条件温和等优点,是潜在的蛋白A亲和层析的替代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了进一步提高短肽仿生层析介质的动态结合载量,引入葡聚糖接枝制备高载量的葡聚糖接枝型短肽亲和层析介质以提高介质对目标蛋白的平衡吸附容量和传质速率是改善介质性能的新途径。本文主要研究了葡聚糖接枝型四肽仿生层析介质的制备及其抗体吸附性能和分离性能,并对比非接枝四肽仿生层析介质的实验结果,分析葡聚糖接枝对短肽仿生层析的影响,为短肽仿生层析介质的改进提供新思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结果如下:首先以Ac-YFRH为功能配基,交联葡聚糖琼脂糖基质Bestarose XL为基质,采用HATU法制备了不同配基密度的葡聚糖接枝型四肽仿生层析介质Ac-YFRH-XL,考察了介质对hIgG、BSA和Fc融合蛋白的静态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Ac-YFRH-XL介质对hIgG的吸附是疏水相互作用和静电相互作用共同主导,在pH 9.0时吸附容量可达133 mg/g介质,在pH 5.0无吸附,同时对氯化钠和辛酸钠表现出较好的耐盐性。Ac-YFRH-XL介质对BS A的吸附主要基于静电相互作用,在pH 5.0时非特异性吸附最高。相同配基密度的Ac-YFRH-XL介质对Fc融合蛋白比hIgG有更高的吸附容量和结合能力,符合前期基于配基和抗体Fc片段间主要结合位点的计算机模拟结果。引入葡聚糖接枝可以增加介质的配基偶联密度从而提高其对抗体的吸附容量和结合能力,较非接枝四肽层析介质有优势。接着考察了葡聚糖接枝型四肽仿生层析介质Ac-YFRH-XL对hIgG和BSA的动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介质在pH9.0时对hIgG的动态结合载量(Q10%)可达36.8mg/mL,约2.5倍于非接枝Ac-YFRH-4FF介质的14.9 mg/mL,同时该条件下介质对BSA无吸附。Ac-YFRH-XL介质在低盐条件(NaC1≤0.2 M)下对抗体有较好的结合能力,高盐条件下几乎无吸附,耐盐性弱于非接枝层析介质。此外,在高于非接枝介质的最大偶联密度的一定配基密度范围内,葡聚糖接枝Ac-YFRH-XL介质对抗体的结合载量随之增加,显着增加了介质在更大规模分离中的应用潜力。最后探究了葡聚糖接枝Ac-YFRH-XL介质对实际料液体系的分离性能。在pH9.0条件下从混合蛋白(hIgG:BSA=1:4)体系中分离hIgG得到抗体的纯度和收率分别为98.7%和89%;在pH9.0条件下从CHO培养上清液中分离单抗得到单抗纯度和收率分别为93.0%和84.7%,相较于非接枝Ac-YFRH-4FF介质具有相似的分离效率,但葡聚糖接枝Ac-YFRH-XL介质能达到更高的处理量,显示了其在更大规模体系中的分离潜力。

韩秋菊[4](2017)在《新生血管亲和性多肽的筛选及功能化脂质体的肿瘤靶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化疗是目前癌症治疗中常用的手段,但传统的化疗药物仍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体内生物利用度低、溶解性差、严重的不良副作用以及易产生耐药性等。近年来,将纳米技术应用于癌症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化疗药物的疗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药物不可控的释放、肿瘤病灶靶向性低等。然而,功能性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可以有效的解决常规纳米药物载体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在一个纳米体系中可实现高效的肿瘤靶向、药物控制释放等多种功能。为此,我们构建了一种新颖的靶向新生血管生成的抗肿瘤纳米药物载体(S1-LS),旨在提高小分子化疗药物的抗肿瘤疗效,同时也能够减小药物对其他正常组织造成的毒副作用。方法针对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通过多肽固相合成技术、利用混合均分法构建“一珠一物”(OBOC)多肽文库。随后,利用免疫磁珠的方法筛选阳性肽珠,同时通过微阵列芯片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对阳性多肽进行原位检测分析,Clustal X2多重序列对比分析筛选获得最优多肽序列。分别在分子和细胞水平上验证多肽的亲和性和特异性。最后,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VEGFR2靶向纳米药物载体(S1-LS),并在体外细胞水平以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为阳性细胞模型以及动物水平以人结肠癌(HT-29)荷瘤小鼠为模型评价S1-LS靶向递送药物的效率。结果微阵列芯片系统从所构建106多肽文库中捕获400多个阳性肽珠。原位裂解、测序被捕获的肽珠-VEGFR2-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磁珠桥连的磁性肽珠后,通过序列对比分析筛选获得VEGFR2高亲和性多肽S1(Leu-Ile-Asn-His-Glu-Trp-LysGlu-Asn-Tyr-Phe-Pro-Leu-Ser-Phe)。S1与VEGFR2在分子水平的亲和性由表面等离子共振成像系统(SPRi)测得(KD=1.31×10-7 M)。在细胞水平上,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位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S1(S1-FITC),证明了VEGFR2过表达的阳性细胞(HUVEC)与S1具有高的结合效率。S1成功修饰两亲性分子后制备得到大小均一、分散均匀的VEGFR2-靶向纳米脂质体S1-LS。S1-LS在体外阳性细胞(HUVEC)及体内动物肿瘤模型(HT-29荷瘤小鼠)的实验中都显示了较高的药物靶向递送效率。结论利用优化的微阵列芯片成功进行了VEGFR2-靶向多肽的高效、高通量的筛选和鉴定;且在优化多肽分子探针后成功构建了特异性靶向纳米药物递送系统(S1-LS)。基于VEGFR2靶向多肽S1修饰的纳米脂质体(S1-LS)成功实现了高效的肿瘤靶向药物递送。S1-LS有望被用于癌症的靶向诊断和治疗中,为实现精准化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贾向前[5](2017)在《多肽修饰的协同性脂质体在肿瘤成像及靶向给药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针对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的癌症构建一个有效的纳米药物传递载体。利用微阵列芯片系统从“一珠一物”多肽文库中筛选HER2特异性亲和的短肽(命名为HE2),并研究HER2靶向的多肽HE2(YDLKEPEH)和细胞穿膜肽TAT(GRKKRRQRRRPPQ)共同修饰的脂质体在肿瘤药物传递及成像方面是否能呈现出协同的效果,旨在证明该药物递送载体对HER2阳性的癌症具有潜在的诊断和治疗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微阵列芯片系统,针对HER2蛋白分子,从106“一珠一物”多肽文库中筛选到特异性亲和短肽HE2,通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仪(SPRi)测量多肽HE2的亲和力(KD值)。利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多肽HE2对细胞的亲和性。并基于筛选得到的亲和多肽HE2和穿膜肽TAT,构建了四种类型的脂质体。分别为单一多肽修饰的脂质体(HE2-LS、TAT-LS),传统未修饰的脂质体(LS)以及协同性脂质体(HE2/TAT-LS)。最后在体外细胞水平,体内动物水平上对四种类型脂质体的药物传递效率及肿瘤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针对HER2分子,利用微阵列芯片系统,从“一珠一物”多肽文库中筛选得到特异性亲和短肽HE2。通过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仪(SPRi)测得HE2的亲和力KD值为3.9×10-8 mol/L。多肽探针细胞水平的成像显示在HER2阳性的SKBR3细胞上具有高亲和力。多肽修饰到脂质体表面后通过动态光散射仪(DLS)和生物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四种类型的颗粒平均粒径和电位是HE2/TAT-LS(154.7 nm,-13.8 m V),HE2-LS(157.6 nm,-14.0 m V),TAT-LS(150.3 nm,-13.6 m V),LS(140.2 nm,-12.8 m V)。同时测量的包封率为:HE2/TAT-LS-DOX:81.26%,TAT-LS-DOX:80.36%,HE2-LS-DOX:80.48%和LS-DOX:79.35%。体外细胞实验显示,协同性脂质体具有较好的细胞亲和性和穿透性。体内动物荧光成像结果显示协同性脂质体在肿瘤部位具有较强的荧光信号。抑瘤实验中协同性脂质体展示出较好的肿瘤杀伤效果。结论本实验利用高通量微阵列芯片成功筛选出HER2靶向的多肽(HE2),并利用HE2和TAT多肽成功构建了协同性脂质体,实现了肿瘤药物靶向递送及肿瘤部位精准成像的目的。该药物递送载体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化疗药物用量,降低了药物毒副作用。对HER2阳性的乳腺癌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

杨霁菡[6](2016)在《胰蛋白酶自切规律的解析及抗自切改造》文中研究说明胰蛋白酶是一种由胰腺分泌的丝氨酸蛋白酶,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食品加工、医药制造等行业,需求量很大,且逐年增加。胰蛋白酶在应用过程中,不仅会水解底物蛋白,也会通过“自切”快速降解自身蛋白分子,引起酶活力的迅速下降,从而制约了胰蛋白酶的水解效率和应用水平。另外,胰蛋白酶制剂主要通过动物胰脏进行提取,具有原料受限、成本高、纯度低的缺点,如果能通过微生物表达生产胰蛋白酶,将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本研究以猪源胰蛋白酶为对象,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实现胰蛋白酶的微生物异源表达,研究通过生物质谱技术解析其自切过程和规律,并通过化学修饰提高胰蛋白酶的抗自切能力。具体研究工作如下:首先,通过毕赤酵母表达胰蛋白酶酶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PIC9K-try,将其转化到毕赤酵母(P.pastoris)GS115中,筛选出阳性转化子后进行甲醇诱导发酵,结果发现:发酵液上清的SDS-PAGE凝胶电泳图中,相比对照存在分子量大小符合的对应条带,并且经肠激酶激活之后检测到了胰蛋白酶酶活力,说明猪胰蛋白酶原基因try在毕赤酵母中成功得到了表达。其次,分别通过MALDI-TOF-MS和LC-Q-TOF技术解析了胰蛋白酶的赖氨酸和精氨酸自切位点及其动态变化,明确了对自切影响比较大的氨基酸位点为Lys-77、Arg-57 以及 Lys-97。最后,尝试通过甲基化修饰方法提高胰蛋白酶的抗自切性能,发现甲基化修饰对胰蛋白酶抗自切性能改善的同时伴随着酶活力的一定损失。在此基础上,分别考察了蛋白浓度、甲基化试剂添加量和反应时间对甲基化效果的影响,发现胰蛋白酶浓度10 mg/ml,甲基化试剂添加量30μl,反应时间3 h条件下,所获甲基化酶的酶活收率和6小时酶活保留率分别达了 78%和79%,即在酶活损失22%的情况下,6小时酶活保留率相比对照提高了约18%。本研究的发现,有助于加强对胰蛋白酶自切规律的认识和提高其抗自切能力,同时其微生物异源表达的进展,也为将来通过微生物发酵实现胰蛋白酶的大量生产建立了重要的基础。

卢慧丽,林东强,姚善泾[7](2016)在《亲和仿生层析及在抗体纯化中的应用》文中提出亲和仿生层析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分离技术,可用于生物活性物质分离,尤其在抗体纯化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具有价格低廉、结构稳定、特异性较高等优点。亲和仿生层析的核心是具有特定结构的仿生配基,主要包括化学合成配基和短肽配基两种,通常通过合理的手段进行筛选和设计。理性设计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针对一个特定的目标蛋白,随机地去选择配基是不可能的,必须采用理性设计构建一个合理的配基库,并通过高通量的筛选技术,才能得到合适的仿生配基。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亲和仿生层析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亲和仿生配基的筛选和设计以及在抗体纯化中的应用。

张浩军,赵玉欣,孙胜斌,姜国志,王正品,陈钟,张明正[8](2015)在《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注射液分子量分布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建立电泳、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方法,测定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注射液(anti-HBV placenta transfer factor injection,PSTF)中的分子量分布。方法采用SDS-PAGE、高效空间排阻色谱(HPSEC)、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检测分子量。结果电泳法显示其分子量在8000 Da左右;HPGFC法检测到其有4个有效成分,分子量为5026.67、6783.44、7496.42、8736.55 Da;质谱检测其主成份分子量是2972 Da,最大分子量是8197 Da。结论 HPSEC法检测快速、简便,可作为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注射液的高分子量物质的控制方法。

桂诗浪[9](2015)在《基于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高选择性分析新方法》文中提出分子识别调控着几乎所有的生命过程。分析化学则在感知、探测和利用这种微观的分子事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发现新的分子识别体系、建立分析新方法和检测新技术,已日渐成为现代分析化学的研究热点。聚集诱导发光现象(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的发现有效克服了传统荧光分子只能在低浓度使用,信噪比低,灵敏度受限等问题,为发展适于复杂生命体系中关键生理活性分子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分析检测新方法开辟了新途径。本论文从分子识别的基本原理出发,利用聚集诱导荧光团信号可控的优势,开展了基于新型识别探针的生化传感新方法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针对现有Al3+荧光探针普遍存在生物相容性差,选择性和灵敏度低的问题,利用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2-(4-(1,2,2-triphenylvinyl)phenoxy)acetic acid(TPECOOH),开展了Al3+高选择性分析检测新方法研究。四苯乙烯(TPE)骨架上的羧基,不仅显着增加了探针的水溶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可对Al3+产生特异性络合作用;而探针TPE-COOH与Al3+络合后所诱发的四苯乙烯母核的聚集则释放出可被检测的蓝色荧光信号。基于此,建立了水相体系中Al3+的高选择性、高灵敏度荧光检测新方法。可从含有15种不同价态的干扰金属离子中,将Al3+特异性检出,检测限为21.6 nM,低于已有报道Al3+探针的最低检测限。利用竞争结合分析、透射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核磁共振对Al3+诱导的探针聚集机制进行了研究。基于探针对Al3+的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实现了水样中Al3+的定量分析,进一步实现了活细胞中Al3+的高信噪比检测;由于无需任何清洗步骤,进一步实现了探针与细胞中Al3+结合过程的动态监测。针对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进行了将聚集诱导发光效应与正-反义肽分子识别相结合的肿瘤靶向多肽探针的筛选新方法探索。以肿瘤相关蛋白LAPTM4B为靶分子,选择其第一胞外区为靶点,开展了简并反义肽的固相合成、分离纯化及鉴定表征。基于识别诱导发光原理,利用AIE荧光团标记的靶多肽对反义肽进行了筛选。考察了盐浓度、pH值对多肽相互作用的影响,筛选获得了两条与靶多肽具有较强亲和作用的反义肽。对筛选得到的反义肽进行AIE荧光团标记,开展了肿瘤活细胞成像分析。

陈天翔[10](2012)在《以木瓜蛋白酶为模型蛋白的亲和色谱新介质的制备及其吸附机理研究》文中认为亲和色谱是一种利用生物大分子和固定相表面存在某种特异性亲和力,选择性地分离目标分离物的现代分离纯化技术。随着这些年高效亲和色谱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使其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等领域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然而由于亲和配基价格昂贵、色谱操作压大、处理量小等缺点,使之很难在低成本,高效率的前提下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寻找具有亲和配基相似活性的小分子和发展新型廉价的载体材料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通过组合筛选技术筛选亲和配基和改良现有的色谱载体的方法占有主导地位,但是组合筛选技术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筛选配基的工作量和成本,改良现有载体更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操作繁琐,处理量小等缺陷。通过选择价格低廉的染料或金属离子为亲和配基制备新型色谱介质,以及用生物技术淘洗亲和配基的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两个难题,而且可以在保证不降低目标分离物生物活性的前提下,快速、高效地进行分离纯化操作。在此方面的研究中,选择染料亲和色谱和仿生配基亲和色谱,发展新型载体等课题引起了广大研究学者的关注。本文以木瓜蛋白酶为模型蛋白,分别通过化学法和生物法制备了两种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分离纯化模型蛋白的亲和色谱新介质,即通过化学法制备了利用膜色谱的低压降,染料配基的低成本的染料亲和膜色谱介质;通过生物法制备了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的高效率,噬菌体交联法的低损耗的交联噬菌体七肽亲和吸附介质(CAPOP)。分别考察了这两种亲和色谱介质对模型蛋白的吸附性能,利用亲和吸附模型阐述了两种亲和色谱介质对模型蛋白的吸附机理,并最终评价了对模型蛋白分离纯化的有效性。本文首先以机械强度好的尼龙膜为载体,利用化学法选择1M HCl酸水解法、甲醛活化法、壳聚糖改性法,键合染料后制备出染料Reactive Red120亲和膜色谱介质。通过扫描电镜、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染料亲和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确定染料亲和膜壳聚糖含量为118.5+7.5mg/g,染料含量为163.4+10.3μmol/g,孔径大小均匀(0.5-3.0μm),比表面积大,利于蛋白质分子自由通过,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分离纯化介质。以木瓜蛋白酶为模型蛋白,采用静态吸附法和动态脱附法研究染料亲和膜色谱介质的蛋白质吸附性能。静态吸附法考察了配基供给量、缓冲液pH值、缓冲液钠离子强度、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对木瓜蛋白酶吸附量的影响。在吸附条件为:染料配基浓度10.0mg/mL、缓冲液pH8.5、钠离子强度为0M、吸附温度为37℃、吸附3h时最大静态吸附量达到37.0mg/g。动态脱附法考察了洗脱液、洗脱液pH、洗脱液钠离子强度和洗脱速度等对木瓜蛋白酶脱附量的影响。在动态脱附条件为NaCl洗脱液pH6.0,钠离子强度为1.0M,洗脱速度为1mL/min地洗脱下,达到最大的动态脱附效果,纯化后的酶活力达到1035.53U/mg,纯化倍数约为20倍。采用吸附等温模型、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实验阐述染料亲和膜对模型蛋白木瓜蛋白酶的吸附机理。以Langmuir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考察染料亲和膜的蛋白质吸附行为。研究发现Freundlich吸附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染料亲和膜的吸附行为,证实亲和膜对木瓜蛋白酶的吸附是不均匀立体结构的多分子层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模型分别用准一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粒子内扩散吸附模型以及Elovich动力学吸附模型考察染料亲和膜的吸附行为。研究发现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可以较好解释该吸附行为,证实染料亲和膜表面染料配基的活性位点越多,吸附能力就越强,一旦染料配基的活性位点覆盖率变大,可供共价结合的位点减少,吸附能力下降。吸附热力学研究结果为:焓变值ΔH0、熵变值ΔS0、吉布斯自由能ΔG0分别为18.52kJ/mol,0.077kJ/(mol K)和-4.43kJ/mol(298K)o焓变值ΔH0为18.52kJ/mol表明该吸附过程为吸热反应,温度的增加有利于吸附行为的发生,吸附作用力包括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熵变值ΔS0为0.077kJ/(mol K)表明吸附过程是一个染料配基表面先脱附水分子,再吸附蛋白分子的循环过程,即“溶剂置换作用”,同时证实整个体系的吸附过程是混乱度增加的吸热过程。吉布斯自由能AG为-4.43kJ/mol(298K)不仅证明了吸附行为是自发的,还证实物理作用与化学作用同样存在于该吸附行为中,并发挥主要作用。采用Maestro9.0软件对染料配基和木瓜蛋白酶进行分子对接计算机模拟实验,结果证实吸附行为不仅包含物理吸附(疏水作用),还包括化学偶联作用(氢键)。染料Reactive Red120亲和膜初步应用于木瓜蛋白酶的分离纯化。通过上样,分离,洗涤,洗脱四个步骤,收集酶活最高的一组组分,冷冻干燥后经比酶活计算和FPLC表征,得到纯化倍数为粗酶溶液22.60倍的木瓜蛋白酶粉,证实所制备的染料Reactive Red120亲和膜能有效的用于木瓜蛋白酶的富集和分离,能满足皮革、饲料等领域对中等纯度的木瓜蛋白酶需求。论文同时以木瓜蛋白酶为模型,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的七肽(Ile-Gln-Ser-Pro-His-Phe-Phe)为配基,以戊二醛为交联剂,以交联噬菌体为载体,利用生物法制备出交联噬菌体七肽亲和吸附介质(CAPOP)。通过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仪、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对CAPOP进行定性分析,确定七肽配基的ELISAO0492值为1.9,证实对木瓜蛋白酶具有亲和作用,交联噬菌体团聚物的粒径为5-6μm,是单个噬菌体粒径的10倍左右,证实交联成功。该介质具备特异性吸附高,价格低廉,制备简易的优点。采用静态吸附法、响应面优化法和动态脱附法研究CAPOP的蛋白吸附性能。静态吸附法主要考察了缓冲液pH值、缓冲液钠离子强度、吸附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对木瓜蛋白酶吸附量的影响。在吸附条件为缓冲液pH7.0,钠离子强度为0M,吸附温度为25℃,吸附2h时最大静态吸附量达到50mg/g。采用响应面法分析了吸附过程中多种因素共作用对木瓜蛋白酶吸附量的关系。研究发现不同因素的共作用对吸附量有显着影响,得到回归方程并建立优化条件:噬菌体展示配基含量为1011PFU/mL,pH值为6.9,温度为32℃,木瓜蛋白酶粗酶溶液浓度为7.51mg/mL,木瓜蛋白酶的吸附量最高,为55.4229mg/g。动态脱附法考察了洗脱液,洗脱液pH、洗脱液钠离子强度和洗脱速度对木瓜蛋白酶吸附量的影响。在动态脱附条件为pH9.0,钠离子强度为1.0M,洗脱速度为1.0mL/min的NaSCN溶液的洗脱下,达到最大的动态脱附效果,纯化倍数达200倍左右,纯化后的酶活力达到4647.73U/mg,基本与商品酶酶活持平。采用吸附等温线模型,吸附动力学模型,吸附热力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技术探讨交联噬菌体对木瓜蛋白酶的吸附机理。分别以Langmuir吸附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考察CAPOP的吸附行为。研究发现Freundlich吸附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CAPOP的吸附行为,证实CAPOP对木瓜蛋白酶的吸附是不均匀立体结构的多分子层吸附模型,这与交联噬菌体的立体结构相吻合。吸附动力学模型分别以准一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和Elovich动力学吸附模型考察CAPOP的吸附行为。研究发现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可以解释该吸附行为,证实CAPOP表面展示的七肽配基的活性位点越多,吸附能力就越强,一旦七肽配基的活性位点覆盖率变大,可供共价结合的位点减少,吸附能力下降。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温度在25℃以下,焓变值ΔH0为7.97kJ/mol说明吸附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地升高有利于吸附行为地发生,作用力包括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ΔS0为0.044kJ/(mol K)表明吸附过程是一个七肽配基表面先脱附水分子,再吸附蛋白分子的循环过程,即“溶剂置换作用”,同时证实整个体系的吸附过程是混乱度增加的吸热过程。吉布斯自由能ΔG0为-5.14kJ/mol(298K)不仅证明了吸附行为是自发的,还证实物理作用与化学作用同样存在于该吸附行为中,并发挥主要作用。在25℃以上,焓变值ΔH0为-12.02kJ/mol,熵变值ΔS0为-0.023kJ/(mol K),熵减焓减,说明吸附体系存在“转变温度”,这可能是由于吸附过程产生了新的化学键。但吉布斯自由能ΔG0为-5.17kJ/mol (298K),仍证明吸附行为是自发的,说明吸附过程存在物理作用与化学作用,并随温度的升高产生了新的化学键。采用Maestro9.0软件对七肽配基和木瓜蛋白酶进行分子对接计算机模拟实验,结果证实吸附行为不仅包含物理吸附(疏水作用),还包括化学偶联作用(氢键作用)。CAPOP初步应用于木瓜蛋白酶的分离纯化。通过亲和吸附四个步骤,收集酶活最高的组分,冷冻干燥后经比酶活的计算和SDS-PAGE表征,得到纯化倍数为粗酶溶液的240.94倍,是染料亲和膜的近10倍。证实所制备的CAPOP不仅能有效的分离纯化木瓜蛋白酶,并表现为更高的分离效率,具备满足医疗、生物生化工程、抗体工程等领域对高纯度木瓜蛋白酶需求的潜力。以木瓜蛋白酶为模型蛋白,研究七肽配基对木瓜蛋白酶的抑制行为和抑制机理。通过考察不同浓度的七肽分子对木瓜蛋白酶催化活性的抑制效果,采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作图,最终确定当催化体系中七肽分子的浓度达到20mM时,相对抑制率达到了66.41%,得出导致木瓜蛋白酶酶活丧失50%时的七肽分子浓度(IC50)为14.2mM;当七肽分子浓度为20mM时,催化体系的延滞时间为421s,延长了155%。同时证明七肽分子对木瓜蛋白酶酶活的抑制作用是属于可逆性抑制。综上所述,本论文分别通过化学法和生物法制备两种新型的亲和色谱介质,设计思路具有典型性和拓展性,可推广到任一目标分离物(主要是蛋白质)的特异性配基筛选和规模性纯化,这为新型生物多肽配基的开发、亲和色谱分离过程研究、分离工艺流程选择和设计提供了相关基础数据和理论指导,从而拓宽了亲和色谱技术的应用范围。

二、MALDI-TOF-MS用于组合化学肽库的鉴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ALDI-TOF-MS用于组合化学肽库的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1)靶向多肽分子筛选及其在肿瘤免疫诊疗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小分子靶向多肽探针筛选的新方法
3. 超分子多肽纳米探针筛选构筑的新进展
4 多肽在肿瘤免疫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5 多肽在肿瘤免疫检查点阻断中的应用进展
6 总结与展望

(2)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亲和肽配基的理性设计、鉴定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英文缩写词汇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猪圆环病毒的发现与分类
        1.1 猪圆环病毒2 型
        1.2 猪圆环病毒2 型的病原特征
        1.3 猪圆环病毒2 型基因组及编码蛋白功能
        1.4 猪圆环病毒2 型流行病学
        1.5 猪圆环病毒2 型粒子结构
        1.6 猪圆环病毒2 型疫苗
    2 亲和肽配基
    3 亲和肽配基的理性设计和筛选
        3.1 噬菌体展示技术
        3.2 组合化学技术
        3.3 mRNA展示技术
        3.4 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
    4 疫苗载体
        4.1 金纳米颗粒
        4.2 脂质体
        4.3 聚合物纳米颗粒
第二章 猪圆环病毒2 型Cap蛋白亲和肽配基的理性设计
    1 材料和方法
        1.1 分子模拟软件及设备
        1.2 虚拟肽库的构建
        1.3 PCV2 Cap蛋白晶体结构的准备
        1.4 对接活性口袋
        1.5 分子对接
        1.6 分子表面分析
    2 结果
        2.1 PCV2 Cap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2.2 活性口袋设定
        2.3 对接结果评价
        2.4 多肽与PCV2 Cap之间的亲和力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猪圆环病毒2 型Cap蛋白亲和肽配基的筛选与鉴定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仪器与设备
        1.2 实验试剂及配制
        1.3 构建pET-28a-PCV2 Cap表达载体
        1.4 多肽与PCV2 Cap蛋白的亲和性和特异性检测
        1.5 LSPR测定候选肽的K_D值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p ET-28a-PCV2 Cap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
        2.2 PCV2 Cap蛋白的成功表达和纯化
        2.3 PCV2 Cap蛋白免疫活性的测定
        2.4 ELISA定性初筛多肽与PCV2 Cap蛋白的亲和力
        2.5 候选肽的特异性鉴定
        2.6 LSPR定量检测候选肽亲和力常数K_D值
    3 讨论
第四章 亲和肽配基吸附剂的制备及纯化条件优化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仪器与设备
        1.2 试剂
        1.3 主要试剂配制
        1.4 候选肽纯化PCV2 Cap蛋白能力的初步鉴定
        1.5 亲和吸附剂的制备及纯化条件优化
        1.6 洗脱条件的摸索
        1.7 洗脱产物的活性鉴定
    2 结果
        2.1 候选肽初步纯化PCV2 Cap蛋白的效果
        2.2 L11 肽配基载量和偶联效率的测定
        2.3 pH影响
        2.4 盐离子浓度影响
        2.5 配基密度影响
        2.6 洗脱条件的摸索
        2.7 洗脱产物的活性鉴定
        2.8 小鼠免疫血清鉴定
    3 讨论
第五章 构建纯化自组装的PLGA-PCV2 Cap纳米颗粒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仪器和设备
        1.2 试剂
        1.3 L11 亲和肽与PCV2 Cap蛋白结合位点的鉴定
        1.4 PLGA-PCV2 Cap纳米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1.5 细胞毒性
        1.6 细胞摄取
        1.7 小鼠免疫血清鉴定
        1.8 中和抗体的检测
        1.9 数据分析
    2 结果
        2.1 L11 亲和肽与PCV2 Cap蛋白结合位点的鉴定
        2.2 PLGA-PCV2 Cap纳米粒的表征
        2.3 PLGA对 APCs的细胞毒性和摄取
        2.4 抗体水平的检测
    3 讨论
全文总结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葡聚糖接枝型四肽仿生层析介质的制备与抗体分离纯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抗体
        1.2.1 抗体的结构
        1.2.2 抗体的应用
    1.3 抗体的分离纯化方法
        1.3.1 层析法
        1.3.2 非层析分离方法
    1.4 短肽仿生层析
        1.4.1 蛋白A替代配基
        1.4.2 短肽仿生配基的设计和筛选
    1.5 聚合物接枝层析介质
        1.5.1 葡聚糖接枝
        1.5.2 聚乙烯亚胺接枝
        1.5.3 小分子单体聚合物接枝
    1.6 本文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葡聚糖接枝型四肽仿生层析介质的制备和静态吸附性能评价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葡聚糖接枝型四肽仿生亲和层析介质的制备
        2.2.3 氨基密度测定
        2.2.4 四肽配基密度测定
        2.2.5 2eta电位测定
        2.2.6 吸附等温线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氨基活化密度和四肽配基密度测定
        2.3.2 Zeta电位测定
        2.3.3 吸附等温线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葡聚糖接枝型四肽仿生亲和层析介质的动态吸附性能评价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葡聚糖接枝型四肽仿生亲和层析介质的制备
        3.2.3 动态结合载量测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pH和流速对动态吸附性能的影响
        3.3.2 盐浓度对动态吸附性能的影响
        3.3.3 配基密度对动态吸附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葡聚糖接枝型四肽仿生层析介质的分离性能评价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葡聚糖接枝型四肽仿生亲和层析介质的制备
        4.2.3 Ac-YFRH-XL层析柱中抗体的洗脱
        4.2.4 混合蛋白中分离hIgG
        4.2.5 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分离单抗
        4.2.6 SEC-HPLC分析
        4.2.7 还原SDS-PAGE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Ac-YFRH-XL层析柱中抗体的洗脱
        4.3.2 混合蛋白中分离hIgG
        4.3.3 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分离单抗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新生血管亲和性多肽的筛选及功能化脂质体的肿瘤靶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第一章 肽库的构建与阳性多肽的筛选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讨论
    结论
第二章 靶向多肽S1的合成与鉴定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讨论
    结论
第三章 多肽修饰脂质体的制备及肿瘤靶向研究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一、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二、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三、致谢
    四、个人简介

(5)多肽修饰的协同性脂质体在肿瘤成像及靶向给药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表
前言
第一章 基于微芯片技术进行HER2 靶向多肽的筛选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讨论
    结论
第二章 多肽修饰的协同性脂质体的制备及在肿瘤部位的成像和靶向给药
    实验材料与方法
    结果与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6)胰蛋白酶自切规律的解析及抗自切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胰蛋白酶的概述
        1.1.1 胰蛋白酶的作用机理
        1.1.2 胰蛋白酶原的激活
        1.1.3 胰蛋白酶的酶学性质
        1.1.4 胰蛋白酶的应用
    1.2 蛋白酶酶切位点的分析
        1.2.1 蛋白酶位点分析方法
        1.2.2 蛋白酶自切机制和抗自切改造
    1.3 胰蛋白酶的生产途径
        1.3.1 传统生产途径
        1.3.2 基因工程生产途径
    1.4 胰蛋白酶的异源表达
        1.4.1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1.4.2 利用毕赤酵母表达
    1.5 本课题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1.5.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1.5.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菌种与质粒
        2.1.2 实验试剂与工具酶
        2.1.3 实验仪器
        2.1.4 溶液及培养基的配置
    2.2 方法
        2.2.1 胰蛋白酶酶活力测定
        2.2.2 SDS-PAGE电泳检测方法
        2.2.3 猪源胰蛋白酶酶原基因try的获得
        2.2.4 表达载体和目的基因的酶切
        2.2.5 表达载体和目的基因的回收
        2.2.6 表达载体和目的基因的连接
        2.2.7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2.2.8 质粒的转化
        2.2.9 重组质粒的筛选与验证
        2.2.10 构建p.pastoris pPIC9K重组表达载体
        2.2.11 胰蛋白酶酶原基因try在毕赤酵母GS115中的表达
        2.2.12 胰蛋白酶酶原的浓缩和激活
        2.2.13 胰蛋白酶的自酶切实验
        2.2.14 MALDI-TOF分析方法
        2.2.15 LC-MS\MS分析方法
        2.2.16 胰蛋白酶的化学修饰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胰蛋白酶酶原基因的异源表达
        3.1.1 胰蛋白酶酶原基因序列的合成
        3.1.2 胰蛋白酶酶原基因try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3.1.3 胰蛋白酶酶原的分离和激活
    3.2 胰蛋白酶自切位点及其动态变化的分析
        3.2.1 胰蛋白酶的自切
        3.2.2 MALDI-TOF-MS分析自切肽段和位点
        3.2.3 基于LC-Q-TOF的分析
    3.3 甲基化修饰提高胰蛋白酶的抗自切性能
        3.3.1 胰蛋白酶甲基化修饰方法的尝试
        3.3.2 蛋白浓度对甲基化修饰效果的影响
        3.3.3 甲基化试剂添加量对甲基化效果的影响
        3.3.4 甲基化反应时间对甲基化效果的影响
        3.3.5 甲基化酶抗自切效果的改善
4 结论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论文发表情况
8 致谢

(8)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注射液分子量分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仪器与试药
2结果
3讨论

(9)基于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高选择性分析新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分子识别
    2 聚集诱导荧光增强效应(AIE)
    3 基于AIE效应的生化传感分析
        3.1 离子传感
        3.2 DNA传感
        3.3 蛋白质传感
        3.4 糖分子传感
        3.5 细胞成像
    4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5.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铝离子高选择性检测及活细胞成像分析新方法
    1 前言
    2 试剂和仪器
        2.1 试剂
        2.2 仪器装置
    3 实验部分
        3.1 探针(TPE-COOH)荧光光谱的测定
        3.2 竞争结合实验
        3.3 透射电镜分析
        3.4 显微红外表征
        3.5 核磁表征
        3.6 细胞成像实验
        3.7 细胞毒性实验
    4 结果与讨论
        4.0 探针的选择与合成
        4.1 探针AIE行为的表征
        4.2 探针检测Al~(3+)
        4.3 探针的选择性
        4.4 基于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Al~(3+)定量分析及应用
        4.5 探针与Al~(3+)结合机理探讨
        4.6 活细胞中Al~(3+)的成像分析
    5 小结
    6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识别诱导发光的肿瘤靶向多肽探针筛选新方法探索
    1 前言
    2 试剂和仪器
        2.1 试剂
        2.2 仪器
    3 实验部分
        3.1 多肽的合成与纯化
        3.2 多肽的筛选
        3.3 细胞成像
    4 结果与讨论
        4.1 反义肽的设计
        4.2 多肽合成及靶多肽荧光修饰
        4.3 多肽的纯化与鉴定
        4.4 基于识别诱导荧光的反义肽筛选
        4.5 平衡解离常数的测定
        4.6 优选反义肽探针(3#-TPE)的合成与表征
        4.7 反义肽探针对肿瘤细胞的成像分析
    5 小结
    6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10)以木瓜蛋白酶为模型蛋白的亲和色谱新介质的制备及其吸附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亲和色谱
        1.1.1 亲和色谱的发展历史
        1.1.2 亲和色谱的原理及组成
        1.1.3 亲和色谱的种类及其研究进展
        1.1.4 亲和色谱的应用与发展
    1.2 木瓜蛋白酶
        1.2.1 木瓜蛋白酶的结构与催化机理
        1.2.2 木瓜蛋白酶的开发与应用
        1.2.3 木瓜蛋白酶的分离纯化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化学法制备染料亲和膜色谱新介质及其表征
    2.1 概述
    2.2 实验部分
        2.2.1 原料与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2.3 染料亲和膜的制备
        2.2.4 物理性能测定
        2.2.5 非特异性吸附性能测定
        2.2.6 染料泄漏测定
        2.2.7 再生性实验研究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酸水解条件优化
        2.3.2 物理性能表征
        2.3.3 非特异吸附性能研究
        2.3.4 染料亲和膜染料泄漏研究
        2.3.5 再生性能研究
    2.4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染料亲和膜对模型蛋白木瓜蛋白酶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研究
    3.1 概述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与试剂
        3.2.2 主要仪器
        3.2.3 静态吸附试验
        3.2.4 静态吸附法研究染料亲和膜的吸附性能
        3.2.5 动态脱附法研究染料亲和膜的吸附性能
        3.2.6 染料亲和膜对木瓜蛋白酶的吸附机理研究
        3.2.7 染料亲和膜纯化木瓜蛋白酶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木瓜蛋白酶标准曲线测定
        3.3.2 静态法吸附法研究染料亲和膜的吸附性能
        3.3.3 动态脱附法研究染料亲和膜的吸附性能
        3.3.4 染料亲和膜对木瓜蛋白酶的吸附机理研究
        3.3.5 染料亲和膜纯化木瓜蛋白酶
    3.4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生物法制备七肽配基色谱新介质及其表征
    4.1 概述
    4.2 实验部分
        4.2.1 原料与试剂
        4.2.2 主要仪器
        4.2.3 主要培养基和溶液的配置
        4.2.4 噬菌体宿主细菌的培养与保存
        4.2.5 噬菌体宿主细菌的生长曲线绘制与其菌体含量的关系曲线绘制
        4.2.6 噬菌体滴度测定
        4.2.7 木瓜蛋白酶亲和七肽配基的筛选
        4.2.8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
        4.2.9 DNA测序
        4.2.10 交联噬菌体七肽亲和吸附介质的制备
        4.2.11 物理性能表征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噬菌体宿主菌ER 2738的培养与生长曲线分析
        4.3.2 影响木瓜蛋白酶亲和七肽配基筛选因素分析
        4.3.3 木瓜蛋白酶亲和七肽配基的筛选结果分析
        4.3.4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结果分析与DNA测序
        4.3.5 交联噬菌体七肽亲和吸附介质的制备及其表征
    4.4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交联噬菌体七肽亲和吸附介质对模型蛋白木瓜蛋白酶的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研究
    5.1 概述
    5.2 实验部分
        5.2.1 原料与试剂
        5.2.2 主要仪器
        5.2.3 主要培养基和溶液的配置
        5.2.4 溶液的配制
        5.2.5 标准曲线绘制及蛋白含量测定
        5.2.6 木瓜蛋白酶酶活测定
        5.2.7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5.2.8 静态吸附法研究噬菌体七肽亲和介质的吸附性能
        5.2.9 响应面法研究噬菌体七肽亲和介质的吸附性能
        5.2.10 动态脱附法研究噬菌体七肽亲和介质的吸附性能
        5.2.11 噬菌体七肽亲和介质对木瓜蛋白酶的吸附机理研究
        5.2.12 噬菌体七肽亲和介质分离纯化木瓜蛋白酶
    5.3 结果与分析
        5.3.1 静态吸附法研究噬菌体七肽亲和介质的吸附性能
        5.3.2 响应面法研究噬菌体七肽亲和介质的吸附性能及其模型分析
        5.3.3 动态脱附法研究噬菌体七肽亲和介质的吸附性能
        5.3.4 噬菌体七肽亲和介质对木瓜蛋白酶的吸附机理研究
        5.3.5 噬菌体七肽亲和介质分离纯化木瓜蛋白酶
    5.4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七肽配基对模型蛋白木瓜蛋白酶的抑制机理研究
    6.1 概述
    6.2 实验部分
        6.2.1 原料与试剂
        6.2.2 主要仪器
        6.2.3 主要培养基和溶液的配置
        6.2.4 木瓜蛋白酶活力的测定
        6.2.5 七肽抑制木瓜蛋白酶酶活性的动力学分析
        6.2.6 七肽抑制剂与木瓜蛋白酶的抑制机理研究
    6.3 结果与分析
        6.3.1 七肽分子与木瓜蛋白酶相互作用
        6.3.2 七肽分子对木瓜蛋白酶的影响
        6.3.3 七肽分子对木瓜蛋白酶的抑制作用机理
        6.3.4 七肽分子对木瓜蛋白酶的抑制动力学分析
    6.4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论文创新点
展望
博士期间已发表,接受和投递的论文及专利申请
致谢

四、MALDI-TOF-MS用于组合化学肽库的鉴定(论文参考文献)

  • [1]靶向多肽分子筛选及其在肿瘤免疫诊疗中的应用进展[J]. 李凌云,马兵,王蔚芝. 中国科学:化学, 2020(09)
  • [2]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亲和肽配基的理性设计、鉴定及应用[D]. 郝俊芳. 四川农业大学, 2020
  • [3]葡聚糖接枝型四肽仿生层析介质的制备与抗体分离纯化的研究[D]. 朱鸿运. 浙江大学, 2019
  • [4]新生血管亲和性多肽的筛选及功能化脂质体的肿瘤靶向研究[D]. 韩秋菊. 锦州医科大学, 2017(10)
  • [5]多肽修饰的协同性脂质体在肿瘤成像及靶向给药中的应用研究[D]. 贾向前. 锦州医科大学, 2017(10)
  • [6]胰蛋白酶自切规律的解析及抗自切改造[D]. 杨霁菡. 天津科技大学, 2016(05)
  • [7]亲和仿生层析及在抗体纯化中的应用[J]. 卢慧丽,林东强,姚善泾. 化工学报, 2016(09)
  • [8]抗乙肝胎盘转移因子注射液分子量分布的研究[J]. 张浩军,赵玉欣,孙胜斌,姜国志,王正品,陈钟,张明正.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2015(04)
  • [9]基于聚集诱导发光效应的高选择性分析新方法[D]. 桂诗浪. 南昌航空大学, 2015(04)
  • [10]以木瓜蛋白酶为模型蛋白的亲和色谱新介质的制备及其吸附机理研究[D]. 陈天翔. 东华大学, 2012(03)

标签:;  ;  ;  ;  ;  

MALDI-TOF-MS 用于鉴定组合化学肽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