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在工作流中的应用

XML在工作流中的应用

一、XML在工作流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婷婷[1](2021)在《用例驱动的司法工作流建模与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世界各地的司法改革中,信息系统已成为司法部门组织和管理司法业务流程的关键技术,藉以改善司法信息资源共享及提升司法服务效率。当司法信息系统的执行流程,即司法工作流不满足乃至违反司法制度要求时,将会降低司法服务质量及效率,继而令司法部门陷入失信危机。为此,利用司法信息系统来协调及管理司法流程时需确保司法工作流的正确性和可信性,如确保司法工作流的执行符合法律法规和实践规则、司法工作流所需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司法信息系统的工作流本质上是很复杂的,也很难被正确地设计。司法工作流涉及不同的参与者(人、数字系统和物理系统)之间的交互,对安全性和隐私性具有较高的要求,还需应对需求与环境的变化。这使得对定义、理解、分析司法工作流变得很困难,且难以保证司法工作流的正确性和可信性。为此,本文研究建立了一种对司法工作流建模和分析的方法,通过构建不同抽象级别和不同形式化程度的工作流模型来定义、理解和分析司法工作流,以保证司法工作流的正确性和可信性。围绕着对司法工作流的建模和分析,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研究建立了一个对司法工作流建模和分析的方法。该方法从非正式的用例建模开始,并逐步转向形式化的通信顺序进程(Communicating Sequential Process,CSP)建模。为了将用例转换为CSP模型,该方法先将用例转换为更正式的序列图,再将序列图组合为一个结构图。结构图中的每个序列图都被定义为一个CSP进程,整个结构图也被定义为一个CSP进程,利用CSP的组合语义集成序列图和结构图,得到一个完整的形式化的工作流模型。基于CSP的工作流模型,利用PAT工具验证模型定义的工作流的性质。为验证该建模方法的有效性,以构建我国民事诉讼的工作流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说明。用例驱动的建模方法可以将复杂的工作流分解为多个用例,用例可以被独立建模、分析和理解,经过细化和组合技术最终可以得到一个形式化的工作流模型。这种分解和组合的建模方法不仅可以应对复杂的工作流建模,还可以适应业务变化带来的工作流模型的变更。研究利用UML类图和契约描述工作流中操作行为的细节。首先,通过对用例分析,识别和捕获用例中涉及的数据概念,将它们定义为UML类图。其次,为详细地分析工作流中操作需要的数据,定义了一个非形式化的契约来规范和明确工作流中操作的数据需求和行为需求。该契约定义了操作所需的输入数据、输出数据、前置条件和后置条件,可以明确和规范工作流中操作的数据以及行为需求,对于工作流的实现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基于本文的工作流模型理论,设计和开发了一个基于Web的可视化建模工具。该工具提供可视化建模、模型管理、模型转换和模型信息校验的功能,有助于提高建模效率。

张兆宇[2](2020)在《支持时间资源约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工作流技术是多年来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的热点,如何利用、处理工作流中的时间与资源信息则是工作流领域内的热门研究分支。虽然在此领域内已经存在一些相关的理论研究,但在工作流产品方面,市面上现有的工作流引擎与相关软件系统对时间信息处理的支持并不完善。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流程定义阶段缺乏对与流程时态信息与资源信息建模、描述的支持,相关配套工具和功能也并不完善。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就工作流管理系统中时间资源约束信息的建模、分析与处理进行研究与扩展,研究并实现了一种支持时间资源约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TRFlow。本文首先对BPMN流程定义语言进行时态扩展。基于BPMN2.0的元模型,将业务流程中的时态约束与时态依赖这两种时间约束类型扩展到BPMN流程定义语言中。同时通过分析,对遵循BPMN流程建模规范的开源流程设计器BPMN.js进行同步的扩展,使其具备对工作流中时间资源约束进行描述与定义的能力,为TRFlow提供了支持时间资源约束建模的可视化流程设计器。本文基于现有的研究,提出了一种R/NTWFG有向图模型。使用此模型对受时间资源双重约束的工作流进行时间属性计算与分析,为系统中在资源约束下的流程时间属性处理与监控提供了方法基础。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行系统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使用Django Web框架,整合以有限状态机为内核的Viewflow开源工作流库,实现了支持时间资源约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 TRFlow。最后以公司企业人员出境流程为应用示例,展示了系统的功能与运行情况;通过与其他主流工作流产品和软件的对比,总结了 TRFlow的特点和创新性。

刘铭崴[3](2019)在《任务感知的多模态时空数据自适应可视化方法》文中认为相比传统空间信息系统主要处理物理空间的点线面体矢量数据与相关的属性数据,新一代空间信息系统处理的数据具有典型的多模态特征。多模态时空数据充分刻画了人机物三元空间中“大到宇宙,小到尘埃”的多粒度时空对象从诞生到消亡全生命周期中的位置、几何、行为以及语义关联关系等全息特征信息,对其进行描述、诊断和预测等多层次可视分析成为感知、认知与控制人机物三元世界的重要途径。对多模态时空数据综合分析与协同可视化决策在于:人-机-物三元空间多模态时空数据全面汇聚、关联分析和深度利用,通过可视化分析完成对城市异常的智能预警、关键问题的智慧决策、重大事件的协同处置。多模态时空数据的海量、高维、动态等特征决定了其可视化应用中多样化可视化任务交织且高并发,场景内容及可视化表征高度动态变化,需高效协同可视化系统的存储、计算与绘制资源。虽然时空大数据的可视化现已开展了较多研究,但在面对高并发多层次多模态时空数据可视化任务时,仍存在固定化的场景可视化表征与时空探索分析中未知的分析结果的灵活呈现需求相脱离,面向高并发I/O与高性能绘制可视化机制,难以满足高并发多样化可视化任务需求、高性能计算环境和多样化客户端环境缺乏有效协同等问题,难以有效地支撑新一代空间信息系统和时空大数据可视化应用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虚拟化和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持下,拟研究任务感知的多模态时空数据自适应可视化方法,重点研究多层次多模态时空数据可视化任务模型分类与构建、任务驱动的多粒度存算绘资源协同调度方法、任务感知的多模态时空数据自适应可视化引擎的设计与构建等关键技术与方法,实现按需高效的高并发的多层次可视化。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针对传统时空数据可视化方法只面向单一的时空场景高性能展示任务,无法满足多样化可视化应用需求的问题,基于人类时空认知的基本需求,依据多模态可视化应用目的(展示、分析与探索)、可视化驱动力(数据驱动、模型驱动与交互驱动)以及可视化任务内容(实时绘制、并行计算与场景交互)之间的关联关系,从多模态时空数据、分析计算模型、人机交互和绘制四个维度进行描述,研究建立包含展示性、分析性以及探索性的多模态时空数据多层次可视化任务模型,在多层次可视化任务需求与可视化资源分配调度之间建立层次化语义映射关系,为协同调度存储、计算与绘制资源以及可视化场景动态构建供理论依据。(2)针对传统以数据为中心的时空数据可视化调度机制难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可视化任务高并发的难题,研究提出多层次可视化任务驱动的多粒度存算绘资源协同的工作流与服务链优化调度方法,将存储、计算以及绘制资源服务化为多粒度存算绘服务,设计面向多层次可视化任务的可视化工作流,研究基于工作流和多粒度存算绘服务的多层次可视化服务链构建方法,通过建立多粒度存算绘服务质量评价模型,动态优化可视化服务链,形成以任务为中心的自适应可视化数据调度机制,突破传统以数据为中心的时空数据可视化调度机制,实现不同层次可视化分析应用的快速响应。(3)基于上述研究成果,研发了任务感知的多模态时空数据自适应可视化引擎原型系统,将多模态时空数据组织存储、数据分析计算与空间信息可视化通过GIS微服务架构进行松散耦合,引擎根据不同层次可视化应用任务,自适应的调度和组合多粒度数据与分析服务,满足不同层次高并发可视化应用需求;同时该引擎提供多粒度服务的快速部署与维护,按需自动分配服务正常运行所需的存储、计算与网络资源,根据任务并发情况自动横向伸缩,保证多粒度存算绘服务的高可用性。最后面向智慧城市建设需求,分别以城市宏观态势格局关系描述、溃坝洪水时空过程动态模拟分析可视化以及微观室内火灾逃生方案探索3个典型案例进行验证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提供多层级多专业人员在城市概览、规划、运营、维护以及应急灾害响应等全生命周期的多层次可视化应用。

吴仪邦[4](2019)在《基于元数据匹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资源集成研究》文中认为依据《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土壤环境质量调查行动,并将构建监测点位覆盖所有县(市、区)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海量土壤环境监测数据和当今信息化的潮流极大地促进了土壤环境大数据的发展。如何应对土壤环境大数据带来的挑战,发挥土壤环境大数据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土壤污染防治、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作用,提升土壤环境信息化水平,成为当前的一大研究热点。本文研究基于参与研发的国家重点研发课题“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管理决策系统平台”,以“应用土壤环境大数据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为切入点,开展相关研究。通过开展对相关业务单位的需求调研工作,深入了解了实际进行土壤重金属评价过程中所应用到的数据、模型和系统等具体业务资源及业务流程。本研究发现,各领域、各部门采集的土壤环境数据,其数据采集、存储、使用方式相对分散,数据存在多源异构性,数据应用限制较大,数据共享、利用效率低;同时,各级单位执行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任务各样,使用的相关数据和模型存在共性和异性,针对不同决策场景执行任务时,步骤较为繁琐,资源利用效率较低。本文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开展相应研究。首先,分析业务单位进行土壤重金属业务时对于数据、模型等资源的具体需求,扩展了国家环境数据元数据标准,研究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元数据标准的建立和扩展规范并构建以元数据库为核心的土壤重金属资源集成框架;设计了污染评价流程抽象处理链,研究了基于元数据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资源匹配和绑定技术,依托开放式工作流平台构建了重金属污染评价工作流系统,最终实现基于元数据和工作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资源集成及流程自动化执行。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通过对具体业务资源进行特征分析,依托国家标准,构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元数据标准。同时,研究分类、分层的资源存储方案,实现了多源异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资源在数据访问方式的统一。最后,构建了以元数据为资源索引,物理上分类、分层存储,逻辑上统一集中组织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资源中心。(2)设计了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业务抽象处理链模型,实现了工作流抽象层和实例层的相互分离,提升了处理模型的共享、复用和重构能力,增强了工作流系统的可扩展性。同时,基于该模型构建了相应污染评价业务的抽象处理链模型,将实际业务流程转化为计算机能理解、处理的抽象处理链。并基于开放式工作流开发平台Windows Workflow Foundation实现了抽象处理链中数据、处理节点的实例化。(3)利用元数据来描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数据、模型,同时,利用工作流技术来封装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资源。通过研究基于元数据的工作流资源动态匹配技术,实现元数据库、资源中心和工作流系统之间的有机集成。“三位一体”,旨在应对土壤环境大数据蓬勃发展的大趋势,面向愈发复杂的海量污染评价任务,最终实现了集成应用多源异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资源进行(半)自动化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流程。

陈浩坤[5](2019)在《基于SWRL本体推理的自动化数据挖掘工作流编排》文中研究表明数据挖掘一般是指从海量数据中获取知识的过程,而自动化数据挖掘能够根据应用场景、使用条件自动选择挖掘模型和模型参数,从而达到简化用户挖掘操作的目的。然而数据挖掘中流程复杂、信息重用难度大和共享困难等问题给数据挖掘自动化带来了很大挑战。本文提出了一种自动化数据挖掘工作流框架,在此框架上构建基于SWRL的本体推理实现自动化数据挖掘,其中SWRL用于表示数据挖掘知识及关系从而为数据挖掘本体提供更强的逻辑表达能力。本文工作如下:首先,通过标准化数据挖掘流程创建通用的数据挖掘工作流框架。在KDD(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过程的基础上,引入工作流思想创建标准化数据挖掘工作流,工作流严谨的逻辑关系能够在规范数据挖掘流程的同时也为自动化提供必要基础。其次,进行SWRL的数据挖掘工作流本体的表示与推理。在上述框架下引入本体,创建本体和规则来进行数据挖掘知识表示,使之能够基于SWRL推理出数据挖掘流程和它的最优模型及参数,从而实现数据挖掘自动化。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在具体交通场景下,基于SWRL推理实现了的数据挖掘流程与模型的自动化构建及参数的自动化选择,得到了较好实验效果从而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同时补充了基于XML的数据挖掘工作流的实验。实验表明,基于SWRL的方法克服了XML不能显式表示语义的局限,能够获取到隐性的知识从而实现数据挖掘知识间的重用和共享。综上,本文从数据挖掘标准化流程的制定,到数据挖掘工作流框架的提出,最后基于此框架工作流的手动配置并自动执行、自动配置并自动执行,层层递进,一定程度上能够简化数据挖掘流程。同时通过本体和规则的方式实现数据挖掘模型及模型参数的自动化选择,也为数据挖掘自动化的全面实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思路。

曾燕[6](2017)在《协同工作流驱动的知识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认为我国的企业发展已经和全球接轨,共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逐渐从以基础设施、生产流程和人力资源为核心过渡到以知识为核心。如何将各种知识资产有效地组织、分享,并在有效使用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和推动力,是当今企业战略性发展和规划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企业实施信息化的知识管理的实际需求,以软件工程方法作为研究指导思想,结合企业协同化的业务流程,设计并开发了一套适合企业实用的协同工作流驱动的知识管理系统,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从开发可行性、功能需求、用例分析和非功能需求等方面对系统需求展开了详细分析。考虑到系统需要多种用户相互协作并共同完成从知识提交到知识审核,再从知识发布到知识作废这一完整生命周期,确定了协同工作流驱动的知识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2)基于需求分析,围绕系统体系结构、部署结构和功能结构等内容阐述了系统的详细设计方案,其中采用角色访问控制机制设计了用户权限管理,针对知识提交用户与知识专家这两种协作角色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采用了静态角色分离方法,简化了授权与流程控制。并采用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对设计方案建模,通过类图、状态机、时序图和活动图进行详细说明。3)为提高用户体验,在知识提交过程中加入文档自动查重功能,同时在知识查询过程中加入模糊检索功能。结合向量空间模型和SimHash分别对文档标题和内容进行查重,降低了数据库的冗余程度。通过词向量匹配查找关键词近义词,提升了查询效果。在实现两种功能时也充分考虑系统负载,在确保速度的情况下做到较好的效果。4)基于Browser/Server结构和J2EE等相关技术实现了整个知识管理系统。经过充分的测试,验证了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目前系统已经在某企业投入了试运行,反响良好。系统在设计和实现上能够满足企业用户对于知识管理的基本需求,为企业在提高劳动生产力效率、促进创新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系统的特色是将协同工作流的概念引入到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有效地实现了企业知识从产生到发布使用期间的内容同步和有效性保证。

杜莹[7](2017)在《异构图文工作流集成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图文工作流是将工作流的过程控制和资源管理能力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等功能相结合,形成的业务流程管理工具,广泛应用于具有“图文一体化”需求的领域。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日渐复杂的地理协同工作愈加需要利用不同系统内部人员和资源的紧密合作才能完成。现有的图文工作流系统常常是为了特定开发目标,独立地完成各自工作,它们在过程定义、资源管理、执行环境等方面各不相同,相互间难以共享资源以合作完成协同工作任务。因此,跨越异构图文工作流之间的屏障,将其内部过程和资源合理地组织和集成,构建跨系统综合事务处理过程管理的解决方案,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的研究发现,消除图文工作流系统之间的异构性并不现实,可以采用屏蔽异构性的方法来实现图文工作流的集成。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使异构图文工作流内部的过程与资源按需呈现出不同粒度的共享,然后将共享的过程与资源合理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代表最终目标任务的虚拟图文工作流。本文分析了各种异构图文工作流系统,梳理各类图文工作流的相关概念及其特征,建立面向集成的图文工作流的理论模型,包括图文工作流集成的概念模型、图文工作流元模型、图文工作流参考模型及系统结构;建立了图文工作流视图统一表达框架,提出了多粒度图文工作流视图机制,在此基础上研究异构图文工作流集成方法,为跨系统的地理协同工作提供了解决方案。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包括:(1)面向集成的图文工作流理论模型对不同类型图文工作流的基本属性与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图文工作流异构性的基本属性、形成机制、存在条件、特征与表现形式,建立其多级分类体系,为跨系统的图文工作流集成提供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面向集成的图文工作流理论模型,包括:图文工作流集成的概念模型、图文工作流元模型、图文工作流系统参考模型及系统结构。其中图文工作流元模型是多粒度视图机制的理论基础,同时图文工作流系统参考模型和体系结构为虚拟图文工作流系统的构建提供理论指导。(2)多粒度视图机制设计了基于元模型的图文视图统一描述框架(GIS-Table-Document Workflow View Unified Description Framework,GTDWViewUDF),并构造该框架的核心最小集合;探索了图文工作流的过程、组织、数据、功能四类视图的映射规则与映射方法;发展了基于聚类的视图组织模型和基于本体的语义检索方法,为图文工作流视图资源的共享与集成提供解决方案。(3)虚拟图文工作流构建方法基于扩展的Petri网和UniNet网理论,设计多粒度图文工作流网(GIS-Table-Document Workflow Net,GTDWFNet),发展了表达集成后虚拟图文工作流的形式化模型;探索了图文工作流“架构可定制可配置、流程可定制可配置、数据可定制可配置、功能可定制可配置、权限可定制可配置、界面可定制可配置”的体系构建方法,彻底解决不同层次的异构问题。(4)图文工作流集成验证原型系统设计了图文工作流集成验证原型系统,并以“房建类投资项目用地审批流程”为例对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和方法进行有效性和实用性的验证,实验表明,采用本文设计的图文工作流集成验证原型系统,可以实现异构图文工作流内部资源多粒度共享,并达到快速构建集成后的虚拟图文工作流的目标,为跨系统协同工作提供环境。本文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分析、归纳图文工作流的异构特性,构建图文工作流的元模型、参考模型和系统结构,丰富了图文工作流理论与方法体系,并为异构图文工作流集成提供了理论支撑。多粒度视图机制这一屏蔽异构性的解决方案,为GIS系统中各类资源不同粒度的共享提供解决思路,进一步推动GIS的广泛应用,更好地满足跨领域、跨学科的协作工作实际应用需求,为人们跨系统协作解决复杂地理问题提供了工具和手段。

刘哲[8](2014)在《从BPMN到OpenERP工作流和流程的模型转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业务流程管理是商业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业务人员往往需要对整体的业务流程进行模拟建模,以掌握完整的交易过程并且熟知各个步骤。在各种业务流程的管理方法中,BPMN(Business Process Model and Notation)和工作流管理都是常用方法。本文介绍了从概念模型语言到平台特定模型的转换。商务人员在创建他们的流程视图时通常并没有IT背景,但是最后他们能够在相应平台上看到他们设计的实现。这个研究的目的就是支持从概念到实现的模型转换。源模型是BPMN,它是一个用来在业务流程管理中进行概念建模的图形表示法;而目标模型是OpenERP的工作流和流程。OpenERP系统是一个企业资源计划(ERP)和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开源软件。OpenERP中有两个功能模块,终端用户流程和工作流引擎。将BPMN文件转换为OpenERP工作流能够在OpenERP的业务流程管理中延伸出新功能、并且帮助业务人员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业务流程。为了实现这一转换,本文进行了如下研究:①研究了转换中涉及的源模型和目标模型的特征、以及相关模型的文档格式。②使用模型驱动架构(MDA)建立源模型和目标模型之间的映射关系(包含概念上的映射以及文档元素的映射)来连接两种不同的模型,以便进行模型之间的转换。③设计XSL转换文档。XSL文档可将源模型的XML文档转换为工作流(和流程)格式的XML文档。在XSLT处理器(Saxon)的帮助下,这个模型转换可以被实现、测试和确认,从而实现了不同平台之间的交流。本文实现了业务流程从Signavio平台到OpenERP系统的转换,从而使业务人员有了更好的沟通和合作、提高了效率、并且减少了错误和遗漏。

黄袁[9](2013)在《基于控制流距离度量的工作流分类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工作流分类是使用数据挖掘中特定的分类方法,根据工作流的结构特征和节点语义特征将工作流分为不同的类别的一种技术。在分类后的工作流中,同一类别的工作流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这就为工作流检索和工作流复用提供了方便。本文首先对工作流模型管理以及工作流分类工作做了简单介绍,再介绍了从工作流中分离控制节点生成控制流图的算法,并定义了控制节点间的距离。然后基于控制节点间的距离,建立通过控制流图进行工作流控制流距离度量的模型,并从理论上证明了距离度量模型满足自反、对称及三角不等式性质,并通过实例说明了距离计算的过程及其在流程匹配应用中的有效性。引入了一种基于距离的分类方法—K-最近邻(kNN)分类方法,并介绍了工作流分类在流程复用中的意义。结合基于控制流的工作流距离度量方法,将kNN方法应用于工作流分类中。最后通过对分类结果的评价,验证文中提出的方法在工作流分类应用中的有效性。实现了一个基于控制流距离度量的工作流分类原型系统,该系统使用K-NN(K最近邻)算法实现了对工作流的分类。所有要进行分类的工作流都是用符合JBPM规范的XML文档描述。系统通过解析XML文档,提取工作流的控制流,计算出控制流间的距离,然后通过K最近邻方法对工作流进行分类。

吴海东[10](2013)在《临床路径工作流建模工具的研究和实现》文中研究指明临床路径,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医疗机构为顺应当时医院内部和外部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医疗服务模式,是针对特定的诊断、疾病或手术,在最适当的时间所采取的经过最佳顺序安排的最优治疗过程。国内外虽然已有单个疾病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CDSS)用以规范临床路径,但其智能性与开放性差,不能满足临床医师提高诊疗水平的知识和信息需求。因此,如何能够制定出一套符合医学规范的临床路径是当前医院普遍面临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工作流技术在医院信息系统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它的一些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和临床路径的制定规范有很大的共性,利用工作流可以对临床路径进行准确的描述。本文的重点在于基于工作流技术,提出一种将临床路径与工作流结合起来的临床路径构建模型及其若干核心策略与算法。本文首先讨论了临床路径跟工作流关联方面的工作。对各种临床路径建模方法进行比较。然后将临床路径跟工作流进行比较详细的参考比较,得出用工作流来进行临床路径建模的优势,从而确立了用工作流进行临床路径建模的可行性和必须性。然后分析了临床路径和工作流建模需求,定义出一套具有临床路径特色的工作流关键元素。然后给出一种基于工作流的临床路径建模框架,介绍了工具的工作步骤,设计临床路径工作流XML文件。之后,本文围绕临床路径工作流建模过程中的关键点进行分析设计,提出用MVC分层的模式来实现该工具。最后,通过典型病情案例与测试来验证本文所提的临床路径与工作流结合进行建模以及相应关键技术的可行性,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二、XML在工作流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XML在工作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用例驱动的司法工作流建模与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挑战
    1.4 研究内容
    1.5 论文结构
2 相关理论与基础
    2.1 工作流的相关概念
    2.2 用例
    2.3 序列图
    2.4 通信顺序进程
    2.5 本章小结
3 用例驱动的司法工作流建模与分析
    3.1 概述
    3.2 用例建模
    3.3 用例行为分析与建模
    3.4 用例结构图
    3.5 基于用例组件的工作流模型
    3.6 案例应用
    3.7 本章小结
4 基于契约的工作流建模
    4.1 概述
    4.2 工作流的数据信息
    4.3 数据模型
    4.4 数据操作
    4.5 操作契约
    4.6 案例应用
    4.7 本章小结
5 工作流建模工具的设计与实现
    5.1 功能分析
    5.2 设计与实现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2)支持时间资源约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工作流的时间研究现状
        1.2.2 工作流的资源管理研究现状
        1.2.3 工作流产品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2 相关理论与技术
    2.1 工作流相关理论
        2.1.1 工作流介绍
        2.1.2 WfMC模型与工作流管理系统
    2.2 时间资源约束下的工作流相关模型
        2.2.1 双重约束下的工作流模型介绍
        2.2.2 R/NT_ WF_Net模型介绍
    2.3 BPMN建模语言相关理论与技术
        2.3.1 BPMN流程建模语言与规范
        2.3.2 BPMN.js流程设计器介绍
    2.4 Viewflow工作流开源库介绍
    2.5 本章小结
3 工作流管理系统中时间资源约束处理的扩展
    3.1 BPMN流程建模语言的扩展
        3.1.1 业务流程中的时间约束分类
        3.1.2 BPMN的时间建模扩展
        3.1.3 时间资源约束下的流程建模实例
    3.2 BPMN.js流程设计器的扩展
        3.2.1 BPMN.js结构扩展说明
        3.2.2 渲染器扩展
        3.2.3 属性面板扩展
    3.3 资源约束下的工作流时间分析方法
        3.3.1 R/NT_WF_G模型图及其构建算法
        3.3.2 资源约束下的任务时间属性计算方法
    3.4 本章小结
4 支持时间资源约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
    4.1 系统需求分析
        4.1.1 系统功能性需求
        4.1.2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4.1.3 系统用户与角色
    4.2 系统总体设计
        4.2.1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4.2.2 系统架构设计
        4.2.3 系统设计时序图
        4.2.4 系统设计类图
    4.3 系统数据库设计
        4.3.1 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
        4.3.2 数据库逻辑模型设计
    4.4 工作流详细运行过程设计
        4.4.1 流程定义与解析
        4.4.2 时间计算与时间约束检查
        4.4.3 流程执行与控制
    4.5 本章小结
5 支持时间资源约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实现
    5.1 系统开发与运行环境
    5.2 实验示例流程
    5.3 系统运行界面
        5.3.1 流程建模与定义
        5.3.2 流程管理与监控
        5.3.3 工单办理与运转
        5.3.4 组织机构与角色权限管理
    5.4 系统功能测试
    5.5 TRFlow与其他工作流产品对比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任务感知的多模态时空数据自适应可视化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可视化任务模型
        1.2.2 时空数据自适应可视化
        1.2.3 时空数据可视化调度机制
        1.2.4 GIS可视化系统架构
    1.3 论文研究思路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技术路线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多模态时空数据多层次可视化任务模型
    2.1 概述
        2.1.1 数据可视化的含义
        2.1.2 多模态时空数据特点
        2.1.3 多模态时空数据可视化需求
    2.2 多模态时空数据多层次可视化任务分类
        2.2.1 展示性可视化任务
        2.2.2 分析性可视化任务
        2.2.3 探索性可视化任务
    2.3 多层次可视化任务存算绘资源需求映射
        2.3.1 多层次可视化任务存算绘资源需求特点
        2.3.2 存储-计算-绘制资源分布特点
        2.3.3 多层次可视化任务与存算绘资源映射关系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任务驱动的多粒度存算绘服务协同调度方法
    3.1 概述
        3.1.1 Web服务技术
        3.1.2 工作流技术及规范
        3.1.3 GIS服务链特点
    3.2 工作流构建
        3.2.1 工作流元模型
        3.2.2 工作流建模形式化表达
    3.3 任务驱动的多粒度存算绘资源优化调度方法
        3.3.1 工作流到有向图的映射
        3.3.2 多粒度服务与有向图简化
        3.3.3 基于QoS的多粒度存算绘服务链优化构建
        3.3.4 任务驱动的多粒度存算绘资源协同调度机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任务感知的多模态时空数据自适应可视化引擎
    4.1 引擎设计
        4.1.1 引擎框架
        4.1.2 引擎数据流
    4.2 多模态时空数据可视化微服务框架
        4.2.1 多语言微服务构建方案
        4.2.2 基于容器技术的微服务管理与系统集成方法
        4.2.3 服务的动态伸缩与注册发现机制
    4.3 任务感知的自适应可视化调度机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模态时空数据自适应可视化系统实现及其应用试验分析
    5.1 原型系统研发
        5.1.1 系统架构
        5.1.2 微服务开发与管理环境
        5.1.3 多样化客户端开发环境
    5.2 多层次可视化试验
        5.2.1 展示性可视化
        5.2.2 分析性可视化
        5.2.3 探索性可视化
    5.3 多层次可视化任务承载力试验
        5.3.1 多样化可视化应用平台
        5.3.2 系统伸缩能力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已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学术活动
    科研项目情况

(4)基于元数据匹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资源集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土壤重金属污染信息化研究进展
        1.2.2 元数据在多源异构数据集成中的研究进展
        1.2.3 科学工作流技术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理论基础与相关研究方法
    2.1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相关理论
        2.1.1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标准
        2.1.2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2.2 元数据技术
        2.2.1 元数据
        2.2.2 元数据标准
        2.2.3 元数据的XML存储格式
    2.3 工作流技术
        2.3.1 工作流
        2.3.2 工作流平台
        2.3.3 WWF开发框架
3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数据、模型集成方法
    3.1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信息资源异构性研究
        3.1.1 土壤重金属污染数据异构性分析
        3.1.2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模型异构性研究
    3.2 重金属污染评价流程元数据标准构建
        3.2.1 元数据标准框架构建
        3.2.2 元数据扩展
    3.3 重金属污染评价流程资源中心设计
        3.3.1 元数据存储设计
        3.3.2 空间数据存储设计
        3.3.3 基于元数据的数据库框架
4 面向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过程的信息服务方法
    4.1 评价流程业务抽象链构建
        4.1.1 业务流程抽象处理链模型
        4.1.2 污染评价业务流任务分析
        4.1.3 处理链基本处理单元构建
        4.1.4 业务流任务基础抽象链构建
        4.1.5 土壤重金属污染处理链模型构建规范
    4.2 基于元数据和WWF的信息资源匹配机制研究
    4.3 基于WWF的数据、处理节点实现方法研究
5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流程原型系统
    5.1 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资源集成中心
    5.2 农业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工作流系统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SWRL本体推理的自动化数据挖掘工作流编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相关工作综述
    2.1 数据挖掘工作流
    2.2 自动化机器学习
    2.3 本体构建及推理
第3章 数据挖掘工作流编排框架
    3.1 工作流框架
    3.2 工作流框架应用
第4章 基于XML数据挖掘工作流编排
    4.1 工作流定义规范
    4.2 工作流的XML定义
    4.3 基于XML工作流编排的泛化
第5章 基于SWRL数据挖掘工作流编排
    5.1 数据挖掘本体及推理
        5.1.1 流程本体定义
        5.1.2 流程规则定义
    5.2 机器学习本体及推理
        5.2.1 通用机器学习过程
        5.2.2 算法及参数
    5.3 基于SWRL工作流编排的泛化
第6章 实验验证与结果分析
    6.1 基于XML的工作流配置实验
        6.1.1 OLAP分析案例
        6.1.2 基于出租车司机的热点推荐
        6.1.3 基于顺风车司机的热点推荐
    6.2 基于SWRL工作流生成实验
        6.2.1 共享自行车停车量预测案例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协同工作流驱动的知识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
    1.2 知识管理应用现状与存在问题
        1.2.1 国内外应用现状
        1.2.2 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2 相关技术分析与综述
    2.1 知识管理系统
        2.1.1 知识管理
        2.1.2 知识管理系统
    2.2 协同与工作流
        2.2.1 协同
        2.2.2 工作流
        2.2.3 协同工作流驱动的知识管理
    2.3 系统开发的相关技术
        2.3.1 J2EE
        2.3.2 SSH框架技术
        2.3.3 SQL Server 2008
        2.3.4 NLP相关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总体需求
    3.2 系统开发可行性
    3.3 系统用户分析
    3.4 系统的功能需求与用例分析
        3.4.1 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3.4.2 系统功能的用例分析
    3.5 系统的非功能需求分析
    3.6 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环境
        3.6.1 系统的开发环境
        3.6.2 系统的应用环境
    3.7 本章小结
4 系统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
        4.1.1 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4.1.2 系统部署结构设计
        4.1.3 系统功能结构设计
        4.1.4 系统主要流程设计
    4.2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设计
        4.2.1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4.2.2 基于RBAC的用户管理权限设计
    4.3 基于UML建模的协同工作流设计
        4.3.1 知识类图与状态机设计
        4.3.2 知识管理时序设计
        4.3.3 知识管理协同设计
    4.4 数据库结构设计
        4.4.1 E-R图设计
        4.4.2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系统实现测试与对比分析
    5.1 系统架构的实现
        5.1.1 数据层的实现
        5.1.2 业务逻辑层的实现
        5.1.3 表示层的实现
    5.2 系统流程的实现
        5.2.1 提交审核知识流程的实现
        5.2.2 检索使用知识流程的实现
    5.3 系统的测试与实施
        5.3.1 测试环境配置
        5.3.2 性能测试工具
        5.3.3 测试实施过程
        5.3.4 功能测试用例
        5.3.5 性能测试结果
        5.3.6 测试结果分析
    5.4 与其他系统的对比分析
        5.4.1 与知识地图技术的知识管理系统的比较
        5.4.2 与Web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的比较
        5.4.3 与数据挖掘的知识管理系统的比较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异构图文工作流集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工作流相关标准与规范
        1.2.2 基于工作流标准语言的转换方法
        1.2.3 工作流引擎互操作方法
        1.2.4 基于工作流视图与元工作流的集成方法
        1.2.5 数据交换方法
        1.2.6 研究现状总结与分析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图文工作流的异构性
    2.1 图文工作流
    2.2 过程定义的异构性
        2.2.1 过程建模方法的异构
        2.2.2 过程定义形式的异构
    2.3 资源的异构性
        2.3.1 组织结构的异构
        2.3.2 数据的异构
        2.3.3 执行资源的异构
    2.4 工作流引擎的异构性
        2.4.1 过程驱动方式的异构
        2.4.2 资源管理方式的异构
    2.5 执行环境的异构性
    2.6 图文工作流及其异构性分析总结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面向集成的图文工作流理论模型
    3.1 图文工作流集成的概念模型
        3.1.1 图文工作流集成的概念
        3.1.2 图文工作流集成的粒度划分
        3.1.3 图文工作流集成的概念模型
    3.2 图文工作流元模型
        3.2.1 过程元模型
        3.2.2 资源元模型
        3.2.3 子元模型关系
    3.3 图文工作流系统参考模型
    3.4 图文工作流系统结构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图文工作流视图及其统一表达框架
    4.1 图文工作流视图
    4.2 GTDWVIEWUDF描述模型设计
        4.2.1 过程视图描述模型
        4.2.2 组织视图描述模型
        4.2.3 数据视图描述模型
        4.2.4 功能视图描述模型
    4.3 GTDWVIEwUDF标记元素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图文工作流集成方法
    5.1 图文工作流视图构建方法
        5.1.1 过程视图提取
        5.1.2 组织视图提取
        5.1.3 数据视图提取
        5.1.4 功能视图提取
    5.2 多粒度图文工作流视图共享与集成方法
        5.2.1 图文工作流视图资源的组织模型
        5.2.2 图文工作流视图资源的检索方法
    5.3 虚拟图文工作流构建方法
        5.3.1 虚拟图文工作流模型构建
        5.3.2 虚拟图文工作流体系结构
        5.3.3 虚拟图文工作流构成模式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图文工作流集成验证原型系统与应用案例
    6.1 图文工作流集成验证原型系统
        6.1.1 原型系统体系结构
        6.1.2 视图提取子系统
        6.1.3 视图组织与管理子系统
        6.1.4 虚拟图文工作流构建子系统
    6.2 异构图文工作流集成实验——房建类投资项目用地审批流程
        6.2.1 房建类投资项目用地审批流程简介
        6.2.2 成员图文工作流异构性分析
        6.2.3 集成实例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创新点
    7.3 未来展望
附录A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8)从BPMN到OpenERP工作流和流程的模型转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部分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与背景
        1.2 课题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3.1 目标模型相关概念
        1.3.2 源模型及平台
        1.3.3 目标平台及模型
        1.3.4 模型驱动架构
        1.3.5 模型转换的通用方法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系统需求分析
        2.1 系统目标
        2.2 系统功能需求
        2.3 系统非功能需求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模型转换系统设计
        3.1 系统结构
        3.2 系统功能结构
        3.3 模型转换
        3.3.1 本例中的转换结构
        3.3.2 概念上的映射设计
        3.3.3 到工作流文档的转换方法
        3.3.4 到流程文档的转换方法
        3.4 XSLT
        3.4.1 XSL 简介
        3.4.2 Java 中应用的 XSLT 处理器
        3.5 软件设计
        3.5.1 文件导入模块
        3.5.2 转换到工作流模块
        3.5.3 转换到流程模块
        3.5.4 文件保存模块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模型转换系统实现与测试
        4.1 系统实现环境
        4.2 系统关键流程图
        4.2.1 文件导入模块
        4.2.2 转换模块
        4.2.3 文件保存模块
        4.3 系统主要界面
        4.3.1 文件导入模块
        4.3.2 转换到工作流模块
        4.3.3 转换到流程模块
        4.3.4 文件保存模块
        4.4 系统演示
        4.5 系统测试
        4.5.1 功能性测试
        4.5.2 非功能性测试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英文部分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D
        1.2 THE PURPOSE OF PROJECT
        1.3 THE STATUS OF RELATED RESEARCH
        1.3.1 Related concepts of the target model
        1.3.2 The source model and platform
        1.3.3 The target platform and model
        1.3.4 MDA
        1.3.5 Generic model transformation method
        1.4 MAIN CONTENT AND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2 SYSTEM REQUIREMENT ANALYSIS
        2.1 THE GOAL OF THE SYSTEM
        2.2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2.3 THE 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S
        2.4 BRIEF SUMMARY
    CHAPTER 3 MODEL TRANSFORMATION SYSTEM DESIGN
        3.1 SYSTEM ARCHITECTURE
        3.2 FUNCTION ARCHITECTURE
        3.3 MODEL TRANSFORMATION
        3.3.1 Transformation architecture in this case
        3.3.2 Conceptual mapping design
        3.3.3 Transformation to workflow documents
        3.3.4 Transformation to process documents
        3.4 XSLT
        3.4.1 XSL introduction
        3.4.2 XSLT processors in Java
        3.5 SOFTWARE DESIGN
        3.5.1 File import module
        3.5.2 Transformation to workflow module
        3.5.3 Transformation to process module
        3.5.4 File save module
        3.6 BRIEF SUMMARY
    CHAPTER 4 MODEL TRANSFORMATION SYSTEM IMPLEMENTATION AND TESTING
        4.1 THE ENVIRONMENT OF SYSTEM IMPLEMENTATION
        4.2 KEY PROGRAM FLOW CHARTS
        4.2.1 File import module
        4.2.2 Transformation module
        4.2.3 File save module
        4.3 KEY INTERFACES OF THE SOFTWARE SYSTEM
        4.3.1 File import module
        4.3.2 Transformation to workflow module
        4.3.3 Transformation to process module
        4.3.4 File save module
        4.4 DEMO
        4.5 SYSTEM TESTING
        4.5.1 Functional testing
        4.5.2 Non-functional testing
        4.6 BRIEF SUMMARY
    CONCLUSION
    Acknowledgement
    Resume

(9)基于控制流距离度量的工作流分类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工作流
        1.1.2. 工作流模型管理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基于工作流控制流的距离度量方法
    2.1 引言
    2.2 工作流和控制流
        2.2.1 工作流模型
        2.2.2. 控制流模型及生成控制流
        2.2.2.1 控制流模型
        2.2.2.2 生成控制流图算法
    2.3 距离计算
        2.3.1 控制节点编号
        2.3.2. 控制节点间的距离
        2.3.3. 距离计算
    2.4 实例及实验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控制流距离度量的工作流分类
    3.1 分类
    3.2 工作流分类的意义
    3.3 基于KNN(K-最近邻)方法的工作流分类
    3.4 分类结果的评估
        3.4.1 评估原则
        3.4.2 评估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控制流距离的工作流分类系统需求分析
    4.1 背景介绍
    4.2 需求分析
        4.2.1 系统需求描述
        4.2.1.1 用例图以及用例描述
        4.2.1.2 类图描述
        4.2.1.3 通信图
        4.2.1.4 活动图
        4.2.1.5 时序图
        4.2.2 对性能的规定
        4.2.3 输入输出要求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实现
    5.1 系统设计技术选择
    5.2 用例实现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的分类
    6.2 测试的目的
    6.3 单元测试
    6.4 用例测试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
    7.1 工作总结
    7.2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附录B

(10)临床路径工作流建模工具的研究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工作流建模工具
        1.3.2 临床路径相关建模方法
    1.4 本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
    2.1 临床路径
        2.1.1 临床路径简介
        2.1.2 临床路径组成要素
        2.1.3 临床路径电子化
    2.2 JGRAPH 技术
        2.2.1 JGraph 平台简介
        2.2.2 JGraph 的基本组件,模型和操作
    2.3 工作流技术
        2.3.1 工作流相关概念
        2.3.2 XML 与工作流建模
    2.4 小结
第三章 基于工作流的临床路径建模元素抽取
    3.1 传统工作流建模元素分析
    3.2 临床路径特征分析
    3.3 抽取临床路径工作流建模元素
    3.4 小结
第四章 基于工作流的临床路径建模框架
    4.1 临床路径建模框架
    4.2 临床路径工作流建模工具工作步骤
    4.3 临床路径工作流文件设计
    4.4 小结
第五章 临床路径工作流建模工具设计和实现
    5.1 临床路径工作流建模工具功能介绍
    5.2 临床路径工作流建模工具功能分层设计
        5.2.1 MVC 模式介绍
        5.2.2 利用 MVC 模式设计临床路径工作流建模工具
    5.3 功能模块在软件中的具体实现
        5.3.1 模型层的实现
        5.3.2 视图层的实现
        5.3.3 控制层的实现
    5.4 小结
第六章 实验研究
    6.1 建模工具概要简介
    6.2 试验设计
        6.2.1 实验环境
        6.2.2 实验过程
    6.3 实验结果分析
        6.3.1 胫骨平台骨折临床路径设计分析
        6.3.2 临床路径工作流文件生成分析
    6.4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研期间研究成果

四、XML在工作流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用例驱动的司法工作流建模与分析研究[D]. 张婷婷. 西南大学, 2021(01)
  • [2]支持时间资源约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研究[D]. 张兆宇.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3]任务感知的多模态时空数据自适应可视化方法[D]. 刘铭崴.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6)
  • [4]基于元数据匹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资源集成研究[D]. 吴仪邦. 华中农业大学, 2019(02)
  • [5]基于SWRL本体推理的自动化数据挖掘工作流编排[D]. 陈浩坤. 天津大学, 2019(06)
  • [6]协同工作流驱动的知识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D]. 曾燕. 南京理工大学, 2017(06)
  • [7]异构图文工作流集成方法研究[D]. 杜莹.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1)
  • [8]从BPMN到OpenERP工作流和流程的模型转换[D]. 刘哲.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06)
  • [9]基于控制流距离度量的工作流分类应用研究[D]. 黄袁. 昆明理工大学, 2013(02)
  • [10]临床路径工作流建模工具的研究和实现[D]. 吴海东.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3(S2)

标签:;  ;  ;  ;  ;  

XML在工作流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