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的表达式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的表达式

一、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一种表达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郑科[1](2021)在《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矢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航空航天事业突飞猛进,众多的航天器发射成功。对于这些航天器在空中的变轨、交会对接等的控制,需要姿轨控发动机产生推力来完成,因此姿轨控火箭发动机在现代空间飞行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火箭发动机在点火时产生的推力是一个空间力矢量,作用力方向一般偏离发动机喷管几何中心线,推力矢量可用推力偏移δ,推力偏斜角α等参数来描述,需要对推力矢量参数进行测量,同时对测量的不确定度提出了具体要求。目前对推力矢量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一直采用的是标准JJF 1059.1-2012中的GUM法(Guide to 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GUM),但是存在输入量和输出量的概率分布假设、非线性模型近似以及包含区间不准确等问题,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就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领域提出了一种新的小样本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基于最大熵原理的蒙特卡洛法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应用在推力矢量测量。论文主要做了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通过建立推力矢量测量的不确定度测量模型、不确定度分析模型、不确定度高阶传播模型以及不确定度评定模型,对不确定度评定的模型化进行研究;应用GUM法对现有的推力矢量测量系统评定不确定度,量化GUM法由于不考虑高阶项和相关项的误差,发现不确定度下降了24%,说明高阶项和相关项不可忽略,分析GUM法对于推力矢量测量的局限性;通过对蒙特卡洛法的适用性进行研究,与最大熵原理和舍选抽样法的相结合,研究了应用在推力矢量测量的小样本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应用在推力矢量测量,还可以用于其他物理量例如压力、温度、流量等的不确定度评定,具有普适性;研究算法,基于MATLAB编写小样本不确定度评定软件,简化流程;应用蒙特卡洛法对现有的推力矢量测量系统评定不确定度,与GUM法相比较,结果表明,对于推力参数,GUM法只有标准不确定度满足要求,扩展不确定度不满足要求,测量系统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存在争议,但是通过蒙特卡洛法不确定度评定,由于蒙特卡洛法采用真实的模拟策略,得到的结果更符合实际,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都满足指标要求,进一步验证了测量系统的先进性;基于自适应蒙特卡洛法,验证GUM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对于推力矢量测量GUM法没有通过验证,所以采用蒙特卡洛法作为推力矢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主要方法。

杨凡[2](2020)在《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联合校准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冲击波压力是评价弹药爆炸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冲击波信号的压力幅值高、频率成分丰富,且爆炸场环境复杂,为冲击波压力测量带来困难。冲击波压力测量中存在测不准、不可比、不能进行溯源等问题,准确测量冲击波压力能够提高毁伤威力评估的准确性,对于国防建设及国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意义。常用的冲击波压力测量方法为电测法。考虑到爆炸场的复杂性,常选择压电式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由于爆炸场中存在高热、强冲击振动等寄生效应,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输出寄生响应。为抑制寄生效应,需对传感器进行改造,这必然引起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的工作特性及传递特性的改变。另外,电缆长度的不同、传感器的多次使用等因素,同样会引入测量误差。因此,需对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进行校准,其校准频带应覆盖冲击波压力信号的有效带宽0~100k Hz,本文称之为宽频段校准。而现有校准装置均无法实现该宽频段校准。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实验研究与验证的方法,针对改造后的压电式冲击波地表反射压力测量系统,对其宽频段校准、动态建模与补偿以及工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开展研究。全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提出了一种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的联合校准方法。基于准静态校准,可求取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的工作特性参数及0~1k Hz低频段传递特性;基于激波管动态校准,可求取其1k Hz以上中高频段传递特性。因此,联合校准可实现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的宽频段校准。基于联合校准,需对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进行动态建模及补偿,以实现工程无失真测量,这证明了动态建模与补偿的必要性,同时对提高冲击波压力测量精度具有重要意义。(2)对典型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开展了联合校准实验研究。针对0~7MPa和0~50MPa量程的三种典型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首先,基于落锤液压装置,对其0~1k Hz低频段进行了比对式准静态校准;组建了标准压力监测系统,研究了标准压力监测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分析了准静态校准的量值传递途径,证明了联合校准结果的可溯源性。其次,基于双膜激波管,对典型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的1k Hz以上中高频段进行了动态校准;针对抑制寄生效应措施对传递特性的影响、不同厂家传感器系统传递特性的差异性、重复动态校准结果的差异性等问题,分别设计了动态校准实验。最后,针对压电式压力测量系统不适合静态校准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准静态校准的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工作特性求取方法,得到了典型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的工作特性曲线及灵敏度、非线性度、重复性等工作特性参数。联合校准实现了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的宽频段校准及工作特性参数求取,并为动态建模与补偿奠定了基础。(3)基于联合校准实验,对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的传递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典型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0~1k Hz低频段以及1k Hz以上中高频段传递特性的非参数模型的定性分析,证明了典型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低频特性良好,中高频特性无法满足工程测量无失真条件。为定量分析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的传递特性,进一步研究其参数模型,提出了局部(100k Hz以内)参数建模方法;比较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传统建模方法和BP神经网络建模法,针对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优选更快捷、方便、可靠的特殊白化滤波器的广义最小二乘法(GLS(SF)),建立了典型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的局部参数模型,并证明了该方法的普适性。较之全局建模,局部建模法能够提高模型效率和精度;传递特性的分析是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是否需要动态补偿的判断依据,对提高冲击波压力测量精度具有重要意义。(4)基于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传递特性的局部参数模型,对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的局部动态补偿进行了研究。比较了零极点相消法和BP神经网络法对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动态补偿的效果和适用性;针对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优选更快捷、方便、可靠的零极点相消法,对典型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进行了动态补偿,验证了零极点相消法的有效性,并证明了该方法的普适性;对实际典型爆炸冲击波压力信号进行了动态补偿,其补偿前后压力峰值误差约10%,说明了动态补偿对于提高冲击波压力测量精度具有重要意义,是其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零极点相消法,实现了典型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的工程无失真测量,保证了冲击波压力测量精度。(5)为对冲击波压力测量精度进行定量评估,研究了冲击波压力工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首先,根据静态及准静态校准实验,求取了仪表计量性能的不确定度分量;通过热仿真和冲击加载实验,评定了寄生效应的不确定度分量;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了工程安装的不确定度分量;基于灰色方法,提出了动态校准不确定度分量评定方法;然后,通过不确定度分量的合成,得到了冲击波压力工程测量不确定度;最后,提出了能够进一步控制不确定度、提高测试精度的相应措施。典型冲击波压力工程测量不确定度中,动态校准不确定度分量的影响最大,寄生效应和工程安装分量次之,而仪器仪表性能分量最小。典型冲击波压力工程测量两倍扩展不确定度为9.8%,符合冲击波压力8%~10%的测试要求,这对于准确评估冲击波毁伤威力具有重要意义。

江舒娴[3](2020)在《列车动态运行环境下卫星定位全路径误差建模方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发展,基于精确可靠列车位置的移动闭塞是未来发展方向。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能够提供位置服务,减少列控系统定位方法对轨旁设备依赖,基于卫星导航系统的自主定位是实现列车“车载中心化”的重要方式。然而铁路沿线环境复杂多变,山体、隧道等使卫星导航信号传播出现阻挡、反射,导致列车运行过程中的位置估计存在不确定性,卫星导航信号传播误差准确估计已成为卫星定位铁路安全中亟待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列车动态运行环境下的卫星定位全路径误差建模及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该方法通过基于参数化特征的铁路典型场景辨识、三维场景建模、卫星导航信号射线追踪量化地面段传播误差,结合空间段规律性误差实现列车运行卫星定位全路径误差建模,基于测量不确定度理论和列车运行状态参数建立状态空间模型,实现动态测量过程中的不确定度评定。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构建了卫星导航信号空间传播全路径伪距误差模型,从空间段和地面段进行全路径定位误差修正模型方法的数值量化,结合开阔场景下的静态测试验证误差修正方法的有效性。(2)针对地面段轨道沿线环境下的卫星信号传播观测质量,提出了一种铁路典型场景下卫星定位地面段误差建模方法。基于参数化环境特征的层次聚类算法进行铁路典型场景辨识,建立三维数字化场景,利用镜像法和射线追踪仿真方法进行卫星导航信号传播路径确定性建模,以半边天和城市峡谷场景为例,量化地面段传播伪距观测误差。(3)研究了列车卫星定位全路径误差及不确定度评定方法。采用高斯混合模型实现铁路典型场景下卫星导航信号传播全路径误差建模,基于测量不确定度理论和状态空间模型实现列车动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利用京沈客运专线实测数据和灵敏度分析方法对提出的全路径误差建模方法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场景辨识方法可准确地将实测沿线环境划分为5种铁路典型场景,对半边天、城市峡谷2类场景下的信号传播路径建模,有效量化地面段误差,匹配现场定位结果误差变化趋势。考虑周边环境对卫星导航传播路径的影响,实现全路径误差建模及动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沿线实测数据进行比较证明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图65幅,表27个,参考文献64篇。

赵地[4](2020)在《索结构参数识别中的不确定度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斜拉桥的主要受力构件之一,准确地识别斜拉索的索力值并科学地评定测量结果是确保斜拉桥顺利建设和后期运营安全的重要前提。频率法测试索力结果的准确度取决于模型参数的精度和模型本身的可靠性,本文以课题组初步建立的索力计量体系为基础,分析了索力测量与计量学的联系,在不确定度理论框架下,对不同测量模型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并用上级仪器对索力动测模型进行校准以量化模型本身的不确定度大小。建立了拉索有限元模型并结合评定结果对不同测量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施了现场索力测试方案,运用频谱分析提取拉索自振频率,通过上级仪器压力环对测量模型索力值进行校准,确定了索力动测模型本身因假设条件的不满足而引起的不确定度大小,本文主要内容有:(1)对索力测试现状、计量学中的测量结果评定理论方法以及索参数识别方法进行文献调研。总结了常见的索力测试方法并推导了频率法中的弦模型及简支梁模型的显式表达过程,在此基础上,从计量学角度阐述了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处理从误差理论过渡到不确定度理论这一过程,并分析了对于索力测量结果也需满足量值溯源的必要性和科学性,梳理并分析文献中对索力测量模型中的索长、索密度、抗弯刚度和边界条件对测量索力的影响及各参数的识别方法。(2)以计量学中的不确定度理论为基础和切入点,对计量学中有关测量模型的不可靠性方面的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完成了桥梁工程中索力动测模型因假设条件的不满足而其本身存在的不确定度和动测模型中因参数的概率特性引起的不确定度的区别划分。结合短索实测案例,以固支梁模型为制备状态分别得到了弦理论模型和简支梁模型本身的不确定度和测量模型中参数的概率特性引起的不确定度。并分析了索力测量模型迭代发展过程。并通过非参数假设检验理论确定了动测模型中参数以及索力输出量的概率分布类型,完善了蒙特卡洛法分析参数的概率特性所引起的不确定度这一过程。(3)通过上级仪器校准来确定动测模型本身的不确度大小,完成了对索力测量结果从模型之间的比对上升到计量学的中对于测量模型的校准这一过程。建立拉索有限元模型来提取拉索自振频率,将不同的测量模型带入到蒙特卡洛法中进行不确定度评定,通过参考值对不同的测量模型进行校准,以确定测量模型本身产生的不确定度大小,在此基础上结合拉索生产现场以及实桥实测数据,通过上级仪器的校准,分别得到了模型参数的概率特性和模型本身存在的不确定度大小,然后将两者引起的不确定进行合成,得到了测量模型最终不确定度大小。

方传智[5](2020)在《基于双SPM探针的微球测量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在微纳测量领域,微纳米三坐标测量机(micro-nano CMM)是用于微小型零器件测量的精密工具,其精度通常控制在数百纳米。微纳米三坐标测量机的测头顶端是一个直径为数十至数百微米,球度为数十至数百纳米的微球,微球的轮廓误差量级与微纳三坐标测量机的精度等级近似,因此必须对微球轮廓进行精确测量,从而修正微纳坐标测量机的误差,保证测量机精度。目前国内外针对微球的测量方法可以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类:接触式测量能达到较高精度,但依赖于研究团队开发的特定设备,如超精密三坐标测量机,超高精度回转轴等;非接触式测量主要利用光学方法,但受限于衍射极限影响,精度只能达到微米量级。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基础上,根据现有条件,提出利用双扫描探针(SPM,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对微球轮廓进行测量的方法,在实现接触式测量高精度的基础上避免了对特定超精密设备的依赖。本文将自制的大长径比钨探针与石英音叉组合制备成高分辨力的扫描探针,双探针在微球两侧相对测量的方法得到微球最大截面圆轮廓,通过测量多个最大横截面圆轮廓组合得到微球的球轮廓。在截面圆测量过程中通过翻转测量两个相对位置截面圆的方法分离并修正了主要误差,对其余误差进行总结并对微球测量结果进行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最后以修正微孔测量为例,介绍了微球测量的应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总结如下:(1)研究基于双SPM探针的微球轮廓测量理论。研究了利用双探针翻转测量微球最大截面圆,进而通过多个大截面圆组合进行微球三维球体轮廓测量的方法。分析了微球测量过程中的各项误差,对影响测量精度的运动误差和探针对不准误差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实验分离,在完成主要误差分析基础上,总结了测量过程中其他误差:包括各向微动台运动的二次阿贝误差、微球多角度旋转误差、旋转结构加工误差等,系统完成了微球测量过程中的误差理论分析。(2)研制基于双探针的微球测量装置。利用双SPM探针与大行程微动台组合搭建微球测量结构,研制了微球测量机械装配、对准和微动台驱动等硬件结构。在Lab VIEW软件中搭建了微球测量、驱动控制和数据处理软件,调试运行程序实现微球三维轮廓测量。(3)研究微球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为了更科学合理地评价微球测量结果,针对测量的微球截面圆直径、圆度、球径和球度进行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研究了基于蒙特卡洛方法(MCM)的现代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基于微球截面圆圆度和球度模型,利用计算机数值计算直接得到高斯分布,根据高斯分布得到截面圆圆度和微球球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在对微球截面圆直径和球径评定时,根据模型计算无法直接得到结果,因此研究了复用二次计算的MCM方法,得到微球截面圆直径的测量不确定度,进而扩展得到微球球径的测量不确定度。(4)微球测量应用研究。在完成微球测量和不确定度评定后,本文研究了利用微球测量结果对微孔测量结果进行修正的方法。介绍了利用石英音叉谐振式测头测量汽车发动机喷油嘴微孔的原理:谐振测头顶端是一个自制光纤微球,在测量微孔过程中,谐振式测头通过顶端微球最大截面圆周触碰微孔内壁,测头微球最大截面圆周的形貌参数影响微孔测量结果的精度。因此本文研究了利用测量微球各向半径值对微孔测量结果进行修正的方法,通过误差修正理论和实验保证了微孔测量结果可信。基于以上研究,本文系统完成了基于双SPM探针的微球轮廓测量和误差分析,实现了接触式高精度测量,对误差修正后的结果利用蒙特卡洛方法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得到科学完整的微球测量结果。在完成微球测量基础上,对用于微纳米三坐标测量机的谐振式测头测量微孔的结果进行修正,说明了微球测量的应用价值,为进一步研究利用微球修正微纳米三坐标测量机误差,提升微纳米三坐标测量机精度和应用价值提供研究基础。

黄建[6](2020)在《声表面波微压力传感器测量不确定度分析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压力是最基本的工业参数之一,对于保证工业安全生产以及创造经济价值具有非常大的意义。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压力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工业、消费电子、医疗电子和民用航空等各制造领域,传感器主要测量表面力的大小、物体加速度数值、复杂环境下液压的大小等。压力测量的精度是衡量传感器的核心指标,研究压力传感器能够优化自身的性能并提高它的使用价值。在开展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各个环节都涉及测量工作,压力测量是工程中重要的测量项目。在测量与控制工程方面,传感器是核心支撑,它的性能优劣决定着测量的准确性,传感器测量结果的可信度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以声表面波(Surface Acoustic Wave,简称SAW)微压力传感器作为测量研究对象,开展SAW微压力传感器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对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围绕着声表面波微压力传感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理论、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及评定步骤等进行研究,重点研究SAW微压力传感器的测量机制。基于传感器的测量方法、条件与设备等,研究测量不确定度分析方法,总结不同测量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其次,在对传感器的基本特性、性能参数、不确定度分量分布以及数据处理的研究基础之上,建立声表面波微压力传感器输入参数-输出参数间的线性回归模型以及测量不确定度模型。以声表面波微压力传感器为测量对象,完成传感器的测量工作,获取测量数据。以最小二乘法原理作为理论基础,求解线性回归模型,得到声表面波微压力传感器输入-输出参数的曲线拟合图。最后,研究SAW微压力传感器的不确定度评估。建立传感器测量不确定度模型,通过模拟分析确定声表面波微压力传感器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计算声表面波微压力传感器测量不确定度分量,分别运用GUM(Guide to the Expression of Uncertainty in Measurement,简称GUM)和蒙特卡洛(Monte Carlo Method,简称MCM)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并将MCM评定结果与GUM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得到更为可靠准确的包含区间。

周頔[7](2020)在《电动汽车锂电池健康状态在线估算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为应对日益突出的燃油汽车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电动汽车逐渐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各国政府纷纷将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锂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温度适应性宽、自放电率小、绿色环保等特性逐渐成为电动汽车动力源发展的重要方向。锂电池健康状态(State Of Health,SOH)是电动汽车锂电池全生命周期下故障诊断和安全预警的重要参数,SOH精准估算对于提升锂电池整体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国内外研究学者越来越关注锂电池SOH估算特别是在线估算方法的研究。而电动汽车锂电池放电容量、交直流阻抗等参数在实际使用当中难以直接测量,作为输入变量应用于在线估算模型中存在难度。本文基于在用电动汽车充电过程中可直接测量获得的充电工作电压、充电时间、充电次数和电池编号的数据,结合单次充电片段数据的容量估算模型和全生命周期衰减预测模型进行锂电池SOH在线估算方法研究。锂电池容量估算方法一般采用参数直接对容量映射的机器学习方法,由于锂电池的个体电化学差异性,很难完全覆盖所有电池个体模型。为解决容量估算模型个体差异性的问题,提出基于迭代EKF-GPR算法的锂电池可用容量估算模型,区别于采用其它电池数据训练建立的容量估算模型,该模型基于估算电池本身充电片段数据估算充电可用容量。首先建立非参数化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GPR)模型作为扩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ing,EKF)的状态方程,用以估算完整充电电压曲线。提出以初始完整充电数据为基础逐步迭代改进EKF模型参数,用以减小由于锂电池性能衰减过程中充电曲线的逐步变化造成的模型偏差。通过实验验证,该模型应用在同一类型不同生产批次电池上,迭代EKF-GPR估算锂电池模型准确度优于容量增量模型。目前锂电池全生命周期SOH预测方法是基于实验室在相同环境下同批次电池的实验数据,由于电动汽车日常工况以及锂电池不同批次性能的差别造成锂电池健康状态衰减情况有所不同,若将采集到的所有数据均用于预测模型训练,可能会造成模型性能下降,同时基于单一核函数的GPR模型很难准确的对锂电池SOH进行预测。本文提出基于预测结果估算不确定度的训练数据筛选方法,首先将Maternard协方差函数及神经网络协方差函数之和作为新的核函数,建立基于GPR方法的锂电池SOH预测模型,定量分析引起预测结果不确定性的因素,其中包括预测结果在训练数据各簇类中心附近的分散性以及GPR预测方差,最终结果得出估算不确定度,选择估算不确定度最小的预测结果作为锂电池SOH预测结果。实验表明估算不确定度在评价锂电池SOH预测模型可信性方面,效果优于GPR的预测方差,同时基于不同批次电池SOH数据作为训练数据的情况下,采用最小估算不确定度作为训练数据选择依据的预测模型准确度优于采用全部数据进行训练的预测模型。电动汽车锂电池组SOH在线估算可实时保证电动汽车运行的安全,目前主要采用锂电池组放电容量来评价电池衰退程度,而由于电动汽车锂电池使用过程中放电工况复杂,无法确定锂电池完全放电的容量,且由于电池组容量与单体电池无法一致,采用单体电池实验数据建立模型存在难度。本文利用电动汽车锂电池组本身充电工作电压、充电时间、充电次数和电池编号数的数据,建立基于充电可用容量的锂电池组SOH在线估算模型,可在电动汽车每次充电完成后在线对锂电池组SOH进行估算。首先量化分析充电可用容量与放电可用容量估算SOH的区别,建立采用充电可用容量估算SOH的数学模型。由于锂电池组与单体电池的差别,提出迭代EKF-GPR的改进算法,将锂电池组全生命周期充电时间衰减变化情况作为量测噪声改进单次充电曲线EKF模型的量测方程,最终在线估算当前电动汽车锂电池组SOH。通过深圳运行的在用电动公交车锂电池组的日常充电数据验证锂电池组SOH在线估算模型的有效性。

施祥庆[8](2020)在《水下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动态校准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下爆炸冲击波压力的大小是评估不同炸药水下爆炸威力、分析舰艇抗爆能力的关键评价指标之一,按照测试环境的不同可分为壁面反射压和自由场压力两种类型,且前者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主要就壁面反射压测量用传感器的动态校准问题进行研究。水下冲击波压力信号频域范围较宽,一般采用压电式压力传感器进行测量,由于压电式压力传感器的低频特性不好,所以不适宜进行静态校准。当下,水下冲击波压力传感器的动态校准主要采用的是标准物质法,该方法未能考虑实际的水下爆炸工况,经验公式计算出的结果误差较大,且测量值不具备溯源性,无法保证动态校准结果的精度。目前,评价水下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不确定度都是使用“以静代动”的方法,在实际的水下冲击波压力信号测量过程中,系统的静态灵敏度与实际的动态灵敏度之间有较大的差异,因此以静代动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是不适宜的。针对目前水下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动态校准以及不确定度评定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预压水激波管的压力传感器动态校准方法以及不确定度评定方法。针对水下爆炸冲击波压力信号的特点以及实际工况,提出了一种基于预压水激波管的压力传感器比对式动态校准方法,研究了影响传感器动态特性的因素,组建了标准压力监测系统,并分析了影响标准压力监测系统不确定度的因素,对标准压力监测系统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验证了水下冲击波压力动态测量系统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研究了压力传感器动态特性获取方法,并以kistler 6215压力传感器为例,采用比对式校准法对其进行了动态校准实验,获取了水下冲击波压力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完成了水下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的动态校准实验。针对水下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小数据、贫信息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被校压力传感器灵敏度单频点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并进行了小样本下不确定度灰评定方法的适用性分析,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对全频段灵敏度不确定度进行预测,并梳理了被校压力传感器的其他不确定度分量,对典型水下冲击波压力动态测量系统进行了不确定度评定。研究成果对水下冲击波压力传感器动态校准方法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以及实验支撑,对水下冲击波压力传感器动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规范的建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郭立志[9](2020)在《唐山滨海区域BDS数据不确定性的最小模糊熵估计》文中提出为了研究北斗导航系统的数据质量评定标准,结合唐山滨海区域的特性,对曹妃甸区域北斗(BDS)数据开展了数据质量评定和空间数据评定方法的研究。通过对比A类和B类评定方法,分析二者优劣和适用范围,提出信息熵理论作为研究的方向,首先分析不确定性的起源、分类、熵理论的基本原理,对BDS数据分布规律进行分析,通过两次100分钟左右滨海区域控制网静态单点定位数据采集,得到GNSS数据,利用HGO软件解析出只含有BDS数据的o文件,通过RTKLIB软件解析出各历元单点定位结果,得到BDS数据各历元单点定位结果离散程度,各分量数据波动情况和BDS数据分布的一般规律。通过误差函数曲线确定了研究模糊熵理论的必要性,其次利用高斯-马尔柯夫模型建立模糊熵模型。通过详细的隶属函数概念,和运算法则结合BDS数据特征,利用统计方法确立符合北斗数据的隶属函数,最终建立不确定性的最小模糊熵模型。然后对选取的隶属函数进行大数据比较,选择最优的隶属函数。通过MATLAB软件编程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得到各历元上的熵值,通过IGS武汉站与北京站数据多路径、信噪比、内外符合精度等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利用熵值法加权对唐山滨海区域进行空间BDS数据质量评定,通过得分来确定数据质量好坏,得分越高,数据内部波动越小,质量越好。通过BDS数据质量评定最终得到以下三点:1、空间数据不仅表现为随机不确定性,也表现为模糊不确定性;2、通过对比分析,在熵值相近的情况下,最小模糊熵值存在差异更为明显;3、唐山滨海区域BDS数据各历元数据波动大,充满随机性,但一直在某一数值周围波动。图36幅;表19个;参53篇。

张向辉[10](2019)在《交直流数字仪器计量标准的建立及其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文中提出国家计量主管部门近几年相继发布了最新版的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等技术规范,并用数字多用表和多功能标准源校准规范代替了长期使用的检定规程,对交直流数字仪器建标及校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关于交直流数字仪器计量标准的建标、不确定度评定等研究资料基本是按照旧版来编写和评定的,存在混乱和分歧,不能适应最新的要求,因此,按照最新计量技术规范的要求对交直流数字仪器计量标准的建标和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使用价值。同时该研究结论为考核计量标准的校准能力,判定其作为企业最高计量标准的可行性,为申请计量标准考核等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本文以本单位拟新建的数字多用表校准装置为研究对象,按照最新颁布的JJF1033-2016《计量标准考核规范》、JJF1587-2016《数字多用表校准规范》、JJF1638-2017《多功能标准源校准规范》以及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等各种技术规范的要求,应用测量不确定度理论,对计量标准的建标过程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实例数字多用表校准装置的方案设计、工作原理分析、稳定性考核、重复性试验以及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与验证等方面,阐述了应用新版计量技术规范来建立计量标准的主要步骤和过程,并归纳出校准数字多用表时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以及不确定度评定的一般方法和流程。同时认识到相关计量技术规范只是各计量专业的通用规则和基本要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难点和分歧,有需要完善和补充之处,针对这些难点和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主要有:总结出计量标准配置方案设计流程图,解决了计量标准如何选择、选型的问题;通过对稳定性考核的分析,得出了稳定性考核中核查标准的技术指标理论上应与被考核标准技术指标相当或更高的结论;通过不确定度评定分析和试验验证,提出了当计量标准不满足校准规范要求时的校准方法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作为对校准规范的有效补充等。文章最后探讨和解释了与不确定度评定密切相关的自由度的应用、包含因子取值、分辨力和重复性、以及不确定度来源的取舍等问题,消除了理解上的歧义。使建标和不确定度评定更加规范、完整,便于校准结果的相互交流和比较,达到正确使用新版计量技术规范的目的。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其它类似计量标准的建标和不确定度评定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启迪作用。

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一种表达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一种表达方式(论文提纲范文)

(1)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矢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压电式推力矢量测量系统不确定度模型化研究
    2.1 推力矢量定义与几何描述
    2.2 压电式推力矢量测量系统
    2.3 推力矢量测量不确定度模型
        2.3.1 推力矢量测量系统的测量模型
        2.3.2 推力矢量测量不确定度分析模型
        2.3.3 推力矢量测量不确定度高阶传播模型
        2.3.4 推力矢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模型
    2.4 本章小结
3 推力矢量测量GUM法不确定度评定
    3.1 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
    3.2 GUM法不确定度评定
        3.2.1 A类不确定度评定
        3.2.2 B类不确定度评定
        3.2.3 测量不确定度的合成
    3.3 GUM法不确定度评定流程
    3.4 GUM法推力矢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3.4.1 压电式推力矢量测量系统测量不确定度来源
        3.4.2 推力矢量测量不确定度推导
        3.4.3 GUM法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3.5 GUM法局限性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蒙特卡洛法的推力矢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4.1 基本思想
    4.2 蒙特卡洛法的实现
        4.2.1 抽样仿真次数M
        4.2.2 随机抽样—产生随机数
        4.2.3 蒙特卡洛法输出量评定
    4.3 不确定度评定流程
    4.4 蒙特卡洛法适用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最大熵原理的蒙特卡洛法推力矢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5.1 最大熵原理
        5.1.1 基本思想
        5.1.2 优化算法
    5.2 舍选抽样法
    5.3 基于最大熵原理的蒙特卡洛法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软件的实现
    5.4 MCM推力矢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5.5 本章小结
6 推力矢量MCM与 GUM法不确定度评定对比分析
    6.1 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质量比较
    6.2 不确定度与合格判定
    6.3 对比验证
        6.3.1 自适应蒙特卡洛法
        6.3.2 验证结果
    6.4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符号索引
附录 B 图清单
附录 C 表清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联合校准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存在问题分析及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冲击波压力测试技术研究现状
        1.3.2 压力测量系统校准技术研究现状
        1.3.3 测量系统动态建模方法研究现状
        1.3.4 测量系统动态补偿技术研究现状
        1.3.5 测量不确定度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结构安排
2 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联合校准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压电式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静动态特性分析
    2.3 常用校准方法适用范围分析
    2.4 爆炸场寄生效应及抑制方法
    2.5 联合校准方法
        2.5.1 联合校准方法原理
        2.5.2 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准静态校准方法
        2.5.3 基于激波管的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动态校准方法
    2.6 本章小结
3 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联合校准实验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落锤液压装置的准静态校准方法实践
        3.2.1 标准压力监测系统
        3.2.2 被校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
        3.2.3 最优脉宽选择
        3.2.4 典型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准静态校准实验
    3.3 准静态校准的标准压力监测不确定度分析及量传途径
        3.3.1 标准压力监测不确定度分析
        3.3.2 量值传递途径
    3.4 基于准静态校准的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工作特性求取方法
        3.4.1 工作特性求取的准静态校准实验
        3.4.2 工作特性曲线求取
        3.4.3 灵敏度求取
        3.4.4 非线性度求取
        3.4.5 重复性求取
    3.5 基于激波管的动态校准方法实践
        3.5.1 动态校准系统组成
        3.5.2 典型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动态校准实验
        3.5.3 抑制寄生效应措施对传递特性影响研究实验
        3.5.4 不同厂家传感器系统传递特性差异性研究实验
        3.5.5 重复动态校准结果差异性研究实验
    3.6 工作特性求取方法典型应用例
    3.7 本章小结
4 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的传递特性研究
    4.1 引言
    4.2 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传递特性非参数模型求取方法
        4.2.1 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低频段传递特性非参数模型求取方法
        4.2.2 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中高频段传递特性非参数模型求取方法
        4.2.3 典型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低频段传递特性非参数模型求取
        4.2.4 典型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中高频段传递特性非参数模型求取
    4.3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局部参数模型求取方法
        4.3.1 引言
        4.3.2 最小二乘(LS)法
        4.3.3 同时辨识阶次和参数(SIM)法
        4.3.4 广义最小二乘(GLS)法
        4.3.5 特殊白化滤波器的广义最小二乘(GLS(SF))法
    4.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局部参数模型求取方法
    4.5 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参数模型求取方法比较与选择
    4.6 基于GLS(SF)法的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局部参数模型求取方法普适性
    4.7 本章小结
5 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动态补偿方法研究
    5.1 引言
    5.2 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动态补偿方法
        5.2.1 补偿原理简介
        5.2.2 基于零极点相消法的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动态补偿
        5.2.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动态补偿
    5.3 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动态补偿效果验证
        5.3.1 基于零极点相消法的典型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动态补偿效果验证
        5.3.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典型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动态补偿效果验证
    5.4 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动态补偿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5.5 基于零极点相消法的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动态补偿方法普适性
    5.6 实际冲击波压力测量信号的动态补偿实践
    5.7 本章小结
6 冲击波压力工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
    6.1 引言
    6.2 冲击波压力工程测量不确定度影响因素分析
    6.3 冲击波压力工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6.3.1 仪表计量性能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6.3.2 寄生效应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6.3.3 工程安装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6.3.4 动态校准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6.3.5 冲击波压力工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6.4 典型冲击波压力工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实践
        6.4.1 仪表计量性能的不确定度评定
        6.4.2 寄生效应的不确定度评定
        6.4.3 工程安装的不确定度评定
        6.4.4 动态校准不确定度评定
        6.4.5 典型冲击波压力工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全文总结
    7.1 本文主要工作
    7.2 本文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列车动态运行环境下卫星定位全路径误差建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卫星定位精度标准及规范
        1.2.2 受限环境下卫星定位传播误差分析
        1.2.3 基于卫星的列车定位精度分析及不确定度估计方法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2 卫星定位原理及误差建模
    2.1 卫星定位基本原理
        2.1.1 TOA定位原理
        2.1.2 卫星空间位置推算
        2.1.3 用户位置解算
    2.2 卫星定位全路径误差分析及其修正模型
        2.2.1 定位误差来源
        2.2.2 空间段误差修正模型
        2.2.3 地面段误差修正模型
    2.3 本章小结
3 铁路环境场景下的卫星导航信号传播建模
    3.1 基于卫星定位的铁路典型场景辨识方法
        3.1.1 铁路沿线场景区段分割规则
        3.1.2 铁路沿线参数化环境特征构建算法
        3.1.3 基于层次聚类的场景分类方法
        3.1.4 铁路典型场景辨识方法
    3.2 卫星信号传播路径建模方法
        3.2.1 基于环境特征信息的三维场景建模
        3.2.2 基于射线追踪方法的信号传播路径建模
    3.3 本章小结
4 列车卫星定位全路径误差建模及不确定度评定
    4.1 列车卫星定位全路径误差估计方法
        4.1.1 全路径误差建模
        4.1.2 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误差建模方法
    4.2 基于GUM标准的卫星定位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4.2.1 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分析及观测方程构建
        4.2.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计算方法
    4.3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动态测量不确定度改进
        4.3.1 状态空间模型及框架
        4.3.2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静态测量不确定度推导
        4.3.3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动态测量不确定度推导
    4.4 本章小结
5 实验与验证
    5.1 实验平台
        5.1.1 实验平台设置
        5.1.2 现场测试环境
        5.1.3 基于灵敏度分析的测试验证方法
    5.2 铁路典型场景辨识
        5.2.1 已知环境场景下的特征参照
        5.2.2 给定线路沿线场景辨识
    5.3 卫星导航信号传播全路径误差建模
        5.3.1 开阔场景下的全路径误差建模
        5.3.2 半边天场景下的全路径误差建模
        5.3.3 城市峡谷场景下的全路径误差建模
        5.3.4 京沈客运专线不同场景下的实测定位结果分析
    5.4 基于卫星的列车定位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5.4.1 静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5.4.2 动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图索引
表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索结构参数识别中的不确定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拉索索力测试及参数识别的研究现状
        1.2.1 常见的索力测试方法
        1.2.2 频率法测量索力的研究现状
        1.2.3 拉索参数识别的研究现状
    1.3 索参数对频率法测量索力的影响
    1.4 索力测量与计量学
        1.4.1 量值的传递和溯源
        1.4.2 索力测量与计量学的联系
    1.5 问题的提出
    1.6 研究意义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测量结果分析及参数识别的基本理论
    2.1 引言
    2.2 误差理论到不确定度理论的过渡
        2.2.1 误差理论与不确定度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2.2.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理论分析
    2.3 参数概率特性分析
        2.3.1 连续型总体密度函数的描述
        2.3.2 区间估计及非参数假设检验分析
    2.4 模型校准的逻辑推理分析
    2.5 拉索参数识别的方法研究
        2.5.1 索的抗弯刚度识别方法
        2.5.2 索的边界条件识别方法
        2.5.3 索长及线密度识别方法
    2.6 拉索参数识别中的不确定度研究技术路线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参数识别方法的不确定度评定理论及案例分析
    3.1 引言
    3.2 索结构参数识别方法的不确定度评定理论
        3.2.1 频率法测量索力的理论分析
        3.2.2 索参数识别方法的不确定度评定理论分析
    3.3 索力测量模型之间的比对分析
        3.3.1 制备状态下的索力测量模型
        3.3.2 不同测量模型比对的案例分析
    3.4 有参考值的拉索实测案例分析
        3.4.1 索力测量模型本身的不确定度分析
        3.4.2 弦模型索力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案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拉索数值分析与不确定度计算
    4.1 引言
    4.2 拉索数值建模与不确定度计算
        4.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2 拉索不确定度分析
    4.3 测量模型参数对索力测量结果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拉索索力现场实测及不确定度计算
    5.1 引言
    5.2 拉索动测法现场实测
        5.2.1 现场实测的理论分析
        5.2.2 现场测试方案及过程
        5.2.3 测量数据分析
    5.3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及测量模型的校准
        5.3.1 BD012#拉索不确定度评定
        5.3.2 索力测量模型的校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文章总结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MCM法计算程序
    附录 B:常见的分布列或概率密度分布函数
    附录 C:常见的分位数分布表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5)基于双SPM探针的微球测量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微球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1.2.1 微球接触式测量进展
        1.2.2 微球非接触式测量进展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双探针的微球测量方法及系统设计
    2.1 测量原理及方法
        2.1.1 音叉谐振式SPM测量原理
        2.1.2 微球测量方法
    2.2 微球测量硬件设计
        2.2.1 微动台及控制器
        2.2.2 探针及微球装配结构
        2.2.3 视频显微镜
        2.2.4 微球测量整体结构
    2.3 微球测量系统软件设计
        2.3.1 Aerotech微动台通讯程序
        2.3.2 单微动台连续运动及数据存储调用程序
        2.3.3 双探针测量运动控制程序
        2.3.4 基于 Levenberg-Marquardt 与 Lab VIEW 的非线性最小二乘圆拟合程序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微球测量误差分析
    3.1 Z向对准误差
    3.2 X-Y平面内X向运动误差分离
    3.3 X-Y平面内X向对不准误差分析
    3.4 测量过程中的其他误差
        3.4.1 微动台驱动过程中的其他角运动误差
        3.4.2 旋转机构加工误差
        3.4.3 多截面之间的旋转误差
    3.5 误差分析的模拟结果
        3.5.1 运动误差分离的模拟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球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4.1 微球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介绍
    4.2 截面圆直径及圆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4.3 微球球径及球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微球测量及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5.1 红宝石微球测量结果
        5.1.1 红宝石微球截面圆测量结果
        5.1.2 红宝石微球误差分离和修正
        5.1.3 红宝石微球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5.2 光纤微球测量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微球测量应用
    6.1 测量微球修正微孔尺寸的原理
    6.2 测量微球修正微孔实验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1.1 研究成果总结
        7.1.2 本文主要创新点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6)声表面波微压力传感器测量不确定度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声表面波技术及传感器
        1.2.2 传感器测量不确定度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 章节安排
第二章 声表面波微压力传感器原理及测量不确定度评估基础
    2.1 声表面波微压力传感器原理
        2.1.1 声表面波
        2.1.2 声表面波微压力传感器结构
        2.1.3 声表面波微压力传感器工作原理
    2.2 测量不确定度及评定方法分析
        2.2.1 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理论
        2.2.2 测量不确定度来源
        2.2.3 GUM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2.2.4 MCM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的应用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传感器的测量不确定度来源分布及模型建立
    3.1 传感器的不确定度来源分析
    3.2 传感器测量不确定分量分布
        3.2.1 传感器测量不确定度分量分布合成条件
        3.2.2 输入量的概率分布
        3.2.3 输出量的模型值
    3.3 传感器测量数据的处理
    3.4 模型建立
        3.4.1 传感器输入输出量间线性回归模型
        3.4.2 测量不确定度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声表面波微压力传感器的测量及数据分析
    4.1 声表面波微压力传感器
    4.2 声表面波微压力传感器的测量
    4.3 数据分析
        4.3.1 模型求解
        4.3.2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传感器测量不确定度分析研究
    5.1 传感器的不确定度分析
    5.2 GUM不确定度分析
    5.3 MCM不确定度分析
    5.4 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7)电动汽车锂电池健康状态在线估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存在的问题
        1.2.1 机理模型
        1.2.2 等效模型
        1.2.3 数据模型
        1.2.4 融合模型
        1.2.5 SOH估算研究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锂电池充电模型研究
    2.1 引言
    2.2 锂电池充电等效模型参数分析
    2.3 基于GPR的锂电池充电模型
    2.4 锂电池充电容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2.5 参数对容量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影响
        2.5.1 电池曲线特性对电池充电时间的影响结果
        2.5.2 锂电池充电容量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结果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迭代EKF-GPR锂电池充电可用容量估算方法研究
    3.1 引言
    3.2 容量增量分析法原理
    3.3 基于片段充电数据估算锂电池容量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3.4 锂电池容量估算模型
        3.4.1 迭代EKF-GPR容量估算模型
        3.4.2 迭代EKF-GPR的量测方程
        3.4.3 迭代EKF-GPR的状态方程
        3.4.4 算法流程
    3.5 模型试验结果及分析
        3.5.1 试验设计
        3.5.2 锂电池单体电压估算曲线估算方法验证
        3.5.3 容量估算方法比对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锂电池SOH预测模型训练数据筛选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基于GPR方法的锂电池SOH预测模型分析
    4.3 基于估算不确定度的训练数据筛选方法
        4.3.1 不确定时间序列的预测
        4.3.2 训练数据筛选方法流程
    4.4 试验结果及分析
        4.4.1 同一批次电池训练数据
        4.4.2 不同一批次电池训练数据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动汽车锂电池组SOH在线估算方法
    5.1 引言
    5.2 锂电池单体与锂电池组的区别
    5.3 基于改进迭代EKF-GPR的锂电池组在线估算方法
        5.3.1 充电机数据进行SOH估算的可行性
        5.3.2 改进迭代EKF-GPR模型
    5.4 模型试验结果及分析
        5.4.1 试验设计
        5.4.2 模型验证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水下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动态校准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水下爆炸冲击波压力测试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压力传感器动态校准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动态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2 基于预压水激波管的水下冲击波压力传感器动态校准方法
    2.1 引言
    2.2 水下冲击波基本理论
    2.3 水下冲击波压力传感器比对式校准方法研究
    2.4 水下冲击波压力传感器动态特性求取方法研究
    2.5 标准压力监测系统组建
    2.6 水下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量值传递途径研究
    2.7 基于预压水激波管的压力传感器动态校准装置设计
        2.7.1 预压水激波管装置
        2.7.2 抽真空与预压装置
        2.7.3 起爆装置
        2.7.4 传感器安装方式
    2.8 水下冲击波压力动态测量系统组成
    2.9 本章小结
3 基于预压水激波管的比对式校准实验分析
    3.1 引言
    3.2 一致性实验及分析
        3.2.1 标准压力传感器同端安装方式下一致性实验结果分析
        3.2.2 标准压力传感器对称端安装方式下一致性实验结果分析
    3.3 典型冲击波压力传感系统动态校准实验
        3.3.1 水下冲击波压力传感器动态校准实验结果
        3.3.2 实验结果分析
        3.3.3 测压管道动态特性分析
        3.3.4 实验结论
    3.4 本章小结
4 水下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动态灵敏度不确定度评定
    4.1 引言
    4.2 基于灰色理论的单频点灵敏度不确定度评定
        4.2.1 不确定度灰评定原理简介
        4.2.2 灰色系统理论不确定度评定模型的建立
        4.2.3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小样本不确定度评定方法适用性分析
        4.2.4 压力传感器灵敏度单频点不确定度灰色系统理论评定结果
    4.3 基于神经网络的全频段灵敏度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4.4 本章小结
5 典型动态测量系统的不确定度评定
    5.1 引言
    5.2 基于预压水激波管校准装置的标准压力监测系统不确定度评定
        5.2.1 影响标准压力监测系统不确定度的因素分析
        5.2.2 传感器安装位置处水下冲击波压力不一致性仿真分析
        5.2.3 标准压力监测系统不确定度评定
    5.3 典型动态测量系统的不确定度评定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唐山滨海区域BDS数据不确定性的最小模糊熵估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2.1 传统数据质量评定
        1.2.2 模糊熵的概念与发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理论分析
    2.1 研究不确定度的意义
        2.1.1 研究不确定性的必要性
        2.1.2 不确定度的来源
    2.2 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2.1 测量不确定度的概念
        2.2.2 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分类
        2.2.3 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误差的差别
    2.3 熵理论的概念与研究意义
        2.3.1 信息熵理论概念
        2.3.2 熵理论的基本原理
    2.4 最小模糊熵模型研究
        2.4.1 隶属函数的概念
        2.4.2 模糊数
        2.4.3 对称模糊数
    2.5 不确定性的最小模糊熵估计
        2.5.1 基于模糊数的高斯-马尔柯夫模型
        2.5.2 模型求解的模糊熵准则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采集
    3.1 本文空间数据不确定性来源
        3.1.1 北斗数据获取
        3.1.2 定位精度
    3.2 BDS数据特征
        3.2.1 空间BDS数据特征
        3.2.2 空间BDS数据误差概率分布
    3.3 基于唐山滨海区域的参数选取
        3.3.1 参数K值的选取
        3.3.2 测量误差隶属函数的统计求法
    3.4 模糊数的选定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BDS数据质量评定
    4.1 软件实现
    4.2 三种隶属函数模型的优劣对比
    4.3 模糊熵模型评定可行性分析
    4.4 BDS数据质量评定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简介
企业指导教师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交直流数字仪器计量标准的建立及其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发展和研究情况
        1.3.1 相关计量技术规范的发展简述
        1.3.2 不确定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交直流数字仪器计量标准的方案设计和校准方法分析
    2.1 建标的主要内容
        2.1.1 计量标准的方案设计
        2.1.2 计量标准计量特性的考核和验证
    2.2 交直流数字仪器计量标准的方案设计
        2.2.1 计量标准器的选择和选型
        2.2.2 交直流数字仪器计量标准的命名
        2.2.3 数字多用表校准装置的组成及主要技术指标
    2.3 数字多用表校准装置的校准方法分析
    2.4 本章总结
第三章 稳定性考核和重复性试验
    3.1 常用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区别
    3.2 环境要求
    3.3 稳定性考核
        3.3.1 方法与要求
        3.3.2 数字多用表校准装置的稳定性考核
        3.3.3 试验数据分析
    3.4 重复性试验
        3.4.1 方法与要求
        3.4.2 数字多用表校准装置校准结果的重复性试验
    3.5 本章总结
第四章 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与验证
    4.1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4.1.1 不确定度的来源和测量模型
        4.1.2 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4.1.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4.2 数字多用表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分析
        4.2.1 直流电压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分析
        4.2.2 直流电流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分析
        4.2.3 直流电阻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分析
        4.2.4 交流电压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分析
        4.2.5 交流电流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分析
    4.3 验证和分析
        4.3.1 校准结果的验证方法
        4.3.2 校准结果的验证和分析
        4.3.3 计量标准的验证和分析
    4.4 本章总结
第五章 不确定评定中其它问题的探讨
    5.1 自由度v
    5.2 扩展不确定的包含因子k
    5.3 不确定度分量的取舍
    5.4 分辨力和重复性
    5.5 不确定度的报告
    5.6 本章总结
第六章 总结
    6.1 全文总结
    6.2 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一种表达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 [1]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矢量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D]. 郑科.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2021(02)
  • [2]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联合校准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D]. 杨凡.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3]列车动态运行环境下卫星定位全路径误差建模方法研究[D]. 江舒娴. 北京交通大学, 2020
  • [4]索结构参数识别中的不确定度研究[D]. 赵地.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5]基于双SPM探针的微球测量方法研究[D]. 方传智. 合肥工业大学, 2020
  • [6]声表面波微压力传感器测量不确定度分析方法研究[D]. 黄建.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4)
  • [7]电动汽车锂电池健康状态在线估算方法研究[D]. 周頔.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8]水下冲击波压力测量系统动态校准及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研究[D]. 施祥庆.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9]唐山滨海区域BDS数据不确定性的最小模糊熵估计[D]. 郭立志.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10]交直流数字仪器计量标准的建立及其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D]. 张向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测量不确定度评估的表达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