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全面开展多方委托贷款

民生银行全面开展多方委托贷款

一、民生银行全面推出多方委托贷款(论文文献综述)

于佳润[1](2021)在《工商银行FX支行住房公积金委托代理业务发展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滕超[2](2021)在《互联网金融对社会融资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银行贷款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11年起社会融资规模便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创新型金融产品和工具不断涌现,社会融资规模得以快速增长的同时,其结构也发生了显着变化。尤其自2013年以来,新增人民币贷款规模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从之前的持续下跌开始反弹并逐年回升,成为我国社会融资结构发生反转的重要时间点。而从这一年起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对传统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带来冲击,深刻影响了我国的传统金融体系,而金融体系的变化必然会影响社会融资结构。国内外相关文献虽然已关注到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以及互联网金融和社会融资结构的相互关系,但仍有待深入。第一,目前关于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多是集中在银行的业务、盈利、效率和流动性等方面,较少涉及到对银行贷款规模的影响;第二,研究互联网金融与社会融资结构关系的文献较少,进一步阐述二者间作用机制的研究更是较为缺乏,存在研究空间。本文以“互联网金融发展—银行贷款规模变化—社会融资结构变迁”为主线。首先以发放人民币贷款的主要金融机构—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基于银行贷款视角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对社会融资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一方面,互联网金融通过影响银行存款规模及结构、贷款利率和资产价格进而对银行贷款规模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还会对传统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产生调节作用,从而影响货币政策对于银行贷款规模的调控效果。其次,对互联网金融影响社会融资结构变迁的微观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互联网金融对银行贷款规模的传导路径并检验中介效应,分析银行存款规模、存款结构、贷款利率和资产价格等中介变量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互联网金融对银行贷款规模的调节作用并检验调节效应。分析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贷款渠道和资产负债表渠道下,互联网金融对两条渠道影响银行贷款规模的调节作用。最后,从宏观层面上实证探究互联网金融对社会融资结构变迁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1)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助于银行贷款规模的扩张;银行存款规模、存款结构和资产价格等中介变量均在互联网金融与银行贷款规模的关系中发挥显着的中介效应,并且存在“互联网金融—存款规模—存款结构—银行贷款规模”的链式中介效应。(2)互联网金融对传统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贷款渠道存在负向调节作用,削弱了央行通过该渠道调控银行贷款规模的效果。互联网金融对资产负债表渠道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并强化了央行通过该渠道调控银行贷款规模的效果。结合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实证结果可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能够对银行贷款规模产生影响。(3)互联网金融能够对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动产生影响。在互联网金融的初始发展阶段,互联网金融与人民币贷款占比即社会融资结构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对社会融资结构的变迁存在抑制作用;随着互联网金融进一步发展,其对社会融资结构的影响出现大幅度波动,且时而为正时而为负。但从总体趋势来看,互联网金融对社会融资结构变动的正向影响居多,意味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利于提升人民币贷款占比,对社会融资结构的变迁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创新之处:(1)从银行贷款的视角切入,为研究互联网金融对社会融资结构的影响提供了新思路。银行贷款规模作为构成社会融资规模尤其是人民币贷款规模的最主要部分,是社会融资结构的重要方面,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对银行贷款规模的影响,有利于加深对社会融资结构的理解。(2)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业的影响研究拓展至银行贷款规模方面,通过梳理互联网金融影响银行贷款规模的四条传导路径和两条调节路径,从银行贷款视角阐释了互联网金融对社会融资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3)采用中介效应结合调节效应的检验方法,揭示了互联网金融影响社会融资结构的微观作用机制。其中中介效应涉及银行存款规模、结构和资产价格等中介变量,调节效应涉及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传导两条渠道的调节作用。

滕飞[3](2021)在《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增长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也积累不少结构性矛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审时度势,在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为新形势下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指明了新方向。实体经济的转型与升级无疑将对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提出了新的需求:一方面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实体经济增长需要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创新增加有效金融供给与提高金融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去杠杆与严监管的趋势下,外部环境对商业银行稳健经营提出更严峻挑战。实体经济调整与金融深化改革都在呼唤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因此,探析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及作用传导机制进而提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增长金融创新的总体方向与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文按照“需求分析-现状与问题梳理-相关性与作用机制分析-路径政策建议”的逻辑框架开展研究。首先对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实体经济增长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需求进行了系统性分析进而对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商业银行有效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直接和间接的作用机理,并结合2006-2018年13年省域横向面板数据和2009年3季度至2019年2季度共40期全国纵向时序数据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及其直接和间接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验证。最后借鉴国外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经验与教训,从“紧扣供给侧主旋律、坚持适度创新抑制过度创新以及因地制宜展开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基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总体方向,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现代前沿底层技术围绕实体重点产业链发展与补充薄弱环节从“业务创新、金融科技创新、组织与制度创新”等三方面提出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增长金融创新的行动路径。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绪论和理论分析,包括本文第一章和第二章。第一章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总结了本文的技术路线和主要创新处等;第二章对相关重要概念和理论进行梳理,包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供给侧改革理论、金融发展理论以及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运行机制理论等进行系统梳理和评析,进而提炼出相关理论对本文研究的启示。第二部分:现状与需求分析,即第三章,系统分析了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实体经济增长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需求,进而深入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剖析了国外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经验与教训,从而充分揭示了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实体经济增长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深层次需求以及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适度性要求。具体包括:(1)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实体经济增长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需求分析。首先,运用拓展费雪方程式(Fisher Extension)论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融合发展的重要性,而这需要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创新更好向实体经济发挥正向反馈作用;其次,运用银行博弈均衡模型(Bank gambling equilibrium model)进行参数模拟,揭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须通过有效创新(如降低监督成本)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并确保自身业务可持续性,以更好地融入到供给侧改革之中。(2)分析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动因、历程、现状及存在问题。基于事实与数据分析,本文认为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通过扩大供给和丰富产品等方式支持经济发展与转型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无法有效满足实体金融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支持重点领域存在创新不足等问题。(3)分析国外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经验与教训,特别应吸取国外商业银行金融过度创新导致非理性扩张以及与实体经济需求脱节方面的教训。第三部分:运用规范性分析方法分析系统分析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即本文第四章。包括:(1)分析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的积极影响和过度创新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说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两面性。(2)系统归纳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本文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通过影响消费需求、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以及推动产业升级,从而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称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机制(要素与结构路径);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增加金融供给、优化金融配置、增强金融功能,进而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称之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机制(金融发展路径)。(3)运用数理推导的方法论证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通过搭建六部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框架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通过数理推导剖析商业银行存贷和金融创新部门与实体经济下资源要素作用的内生机制,求解最优增长路径。结果表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具有非线性的拉动作用,且金融创新效率弹性对经济稳态增速拉动作用比较显着,产品弹性(即业务规模)对经济稳态增速同样具有非线性效应。第四部分:实证分析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增长相关性及作用机制,主要从省域横向面板和全国纵向时序两个角度展开研究分析,包括本文第五章、第六章。具体包括:第五章,本文利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基于2006-2018年31个省市相关数据,从面板横向角度实证分析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及所呈现的区域差异与阶段差异,得出如下结论:(1)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总体是积极的,但存在区域不均衡性。实证表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规模与效率指标处于低体制时,其对实体经济增长影响效应较弱甚至是负面的;当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规模与效率指标处于高体制时,其对实体经济增长影响呈现正向效应且逐步增强,基准模型在体制转换过程中整体呈现渐进正向的非线性转换趋势,上述结果说明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增长总体效应是适度的。但是,通过对PSTR模型的非线性转换体制分析,发现不同省市转换函数值(g值)分布范围广且体制转换速度较慢,结合各省市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标样本期间所处体制情况,说明不同省市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存在严重的不均衡性。(2)中国商业银行应保持适度创新规模的同时注重开展内涵式效率创新。通过比较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规模指标与金融创新效率指标的非线性效应,金融创新规模指标的非线性效应更强体制转换速度更快。本文发现: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主要依靠“金融创新规模效应”拉动实体经济增长,但是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效率指标对实体经济增长促进作用要优于金融创新规模指标,说明商业银行应保持适度金融创新规模的同时更应着眼于提高金融创新效率。(3)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影响效应存在阶段性差异。供给侧改革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增长发挥的促进作用较供给侧改革前更显着,说明供给侧改革后商业银行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采取的金融创新措施是有效的。(4)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存在区域差异性。本文通过分区域实证分析可得:当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存在局部过度创新(东部、中部)和创新不足(西部)并存的现象,东部和中部区域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存在规模经济边际递减现象。(5)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实体核心产业(制造业)发展同样具有渐进正向的非线性影响。通过替换自变量的稳健性检验得到基准模型相似结果,其中对制造业增长指标的正向影响较为显着但对制造业结构优化指标的正向影响效应较弱。(6)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存在协同不足的问题。通过加入交互项的稳健性检验验证了基准模型结果的稳定性,并可得: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存在协同效应差异性,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资本积累指标对实体经济增长发挥协同效应趋于正向,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科技研发指标发挥协同效应则趋于负向。第六章,主要基于2009年3季度至2019年2季度共40期的全国经济变量数据和十六家主要上市商业银行数据,从时间序列角度纵向验证商业银行微观主体的金融创新对宏观实体经济增长“微观-宏观”的作用机制。具体包括:(1)本文选取金融业务创新发展(规模)维度、金融业务创新效能维度、金融创新风控维度、金融科技创新维度以及创新支持实体经济需求维度等五大维度下16家中国上市商业银行2009Q3-2019Q2的15项相关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量化微观视角下各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数,结果表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以及交通银行金融创新指数占据前四位主要得益于上述银行业务创新规模较大,而北京银行、招商银行以及中信银行等创新效能高的中型银行紧随其后。(2)基于16家上市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数构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数(BII)并观察该指数趋势,分析其阶段特征。结果表明:该指数在样本期间内呈现平稳增长趋势,分阶段来看,BII经历持续增长期(2009Q2-2012Q4),波动调整期(2013Q1-2017Q4)以及转型回升期(2018Q1-2019Q2)等三个阶段。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在经历一段时期的波动后,商业银行经过业务转型与调整金融创新指数稳步回升。(3)构建供给侧背景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增长间接作用机制(包含资本积累、技术进步以及产业升级等宏观指标)和直接作用机制(包含实体经济融资规模与融资成本、储蓄投资转换等金融指标)的SVAR实证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无论是在间接作用机制还是直接作用机制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增长都具有拉动作用并呈现短期快速拉动,中期波动,长期相对平稳的态势且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高;第二,间接作用机制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较直接作用机制更明显相关系数更大,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应更注重精准支持实体经济要素积累与结构优化;第三,间接作用机制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资本积累影响存在反复,对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具有积极影响但持续时间较短;第四,直接作用机制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融资规模具有微弱正向作用且存在时滞性,但有利于融资成本降低,有利于优化储蓄投资转换职能。第五部分,基于第三章需求分析、第四章机理分析与数理推导、第五章和第六章实证分析提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总体方向和行动路径建议,即本文第七章。具体包括:(1)提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总体方向。即:紧扣供给侧改革主旋律,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坚持适度创新、抑制过度创新;因地制宜开展差异化金融创新;有效促进科技与金融融合以及建立适应外部经济转型特征的组织架构和制度等。(2)提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业务创新行动路径,包括:开发符合动能转换需求的的金融产品支持产业优化升级、整合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支持“三去一补”、完善融资产品利率定价机制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线上与线下业务融合发展以及优化资产负债管理等。(3)提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金融科技创新行动路径,包括:运用大数据技术发掘和评价客户、运用云计算技术搭建业务平台、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关键领域智能化改造、运用区块链技术打造高效产品和服务体系以及综合应用技术实现融合创新等。(4)提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组织与制度创新行动路径,包括:搭建以业务为导向的矩阵式组织架构、完善金融创新制度、构建金融创新协同保障机制等。总之,本文通过相关研究丰富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促进实体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为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如何有效开展金融创新以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增长提供可行建议。

罗曲[4](2020)在《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在长租公寓运营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派公寓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房地产行业关系着我国的民生问题,但随着2016年以来房价的持续上涨,对民众而言,房贷压力加大、购房困难加剧,国家随后推出“限购限贷”、“租售并举”等政策,而目前我国每年流动人口在2亿人以上,住房租赁需求巨大,加之住房租赁市场每年租金不下于万亿元,市场规模巨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住房租赁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因为以往的散租模式有着租期变化大、信息不流通等弊端,再加上人口结构的调整,以及相关政策的推动等原因,使得长租公寓模式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机构整体运营模式,其发展势头更为猛烈。按照长租公寓运营商的资产结构可分成:轻、重资产运营两种。其中重资产运营方式,成本资金需求大,同时还要在物业管理上进行一定投入,所以在一段时期内,市场以轻资产运营为主。然而从2018年至今,长租公寓市场出现了各种困难,到现在为止,由于资金运转及运营方面的原因,已经破产了二十五家,而到了2019年形势更为严峻,以往的资本热潮不断下降,可以说已经到了“洗牌期”,这些现象的发生,使得轻资产运营的模式,不得不被质疑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而REITs模式在长租公寓行业得到迅速发展。基于上述背景,提出以下问题:轻资产运营在我国目前长租公寓市场下实施是否可行?我国长租公寓REITs发展又有哪些重难点问题?长租公寓运营应具备哪些关键条件?在现有长租公寓运营模式下企业又存在哪些内外部风险、又该如何防范风险?目前关于长租公寓的理论研究大多聚焦在对长租公寓运营模式的类别、特点等方面,并未就某一具体运营模式进行案例分析,而关于REITs模式在长租公寓领域的应用,研究大都聚焦在REITs作为一种融资模式,其特点和不足上,鲜有将REITs模式与长租公寓运营进行联系,更未能深刻剖析REITs模式在长租公寓运营中的具体操作步骤、实施效果、相关风险等问题。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法、对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立足我国的长租公寓市场,以新派公寓的案例对我国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在长租公寓企业运营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并从新派公寓运营方的角度对实施后效果进行财务分析,总结长租公寓成功运营的必备条件及长租公寓发展的风险问题,提出对长租公寓资产运营的展望,为后续长租公寓资产运营模式的研究提供借鉴,为实务中长租公寓资产运营模式的应用提供警示。案例研究发现:我国正大力推进长租公寓REITs发展,逐步规范长租公寓市场运营发展,新派公寓运营成功的关键条件主要有(1)完善的运营管理体系;(2)稳步提升的出租率。我国长租公寓REITs目前发展遇到的重难点问题主要有(1)底层资产质量存在问题;(2)税收负担压力大,政策不完善;(3)我国长租公寓租金回报率低。针对长租公寓的未来发展,应该(1)创新盈利模式;(2)借助“互联网+”影响;(3)加强品牌建设;(4)培养公寓行业人才;(5)注重风险防范。本文通过对新派公寓资产运营模式深入剖析与解读,激发我国长租公寓的发展活力,不仅为行业提供参照样板,提升我国长租公寓的品牌运营、资金回转、规模化发展,而且为我国长租公寓企业的资产运营模式提供新的突破点,有利于长租公寓可持续发展。

胡婧琳[5](2020)在《中国恒大永续债融资的风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程度的提高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快,房地产行业也迅速发展,房地产行业的交易量和交易额迅速增长,相关产业如建筑业等行业也随之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增加,但是随着房地产行业迅速发展,产生了很多问题和风险。房地产企业普遍存在资金需求量大、周转周期长的特点,而许多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还是主要依靠银行信贷。但是随着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和银行去杠杆政策的出台,房地产企业的银行信贷受限制,因此房地产企业急需寻求新的融资方式来获得资金以维持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房地产企业将目光投向永续债券,中国恒大集团是我国最早发行永续债券的房企产企业,中国恒大集团于2013年6月发行第一笔永续债,其他企业纷纷效仿,永续债成了一种炙手可热的融资渠道。此后三年里恒大不断增加永续债券的发行规模,并于2017年完成所有永续债券的赎回工作,企业市值一度超过2000亿元,虽然中国恒大通过永续债券融资成功实现从二三线城市到一线城市转型的惊险一跃,但是整个永续债券融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风险也值得关注,并且十分具有研究意义。本文以国内外学者对于永续债券的概念、永续债券归类的相关理论和永续债券产生风险的因素与防范对策等研究内容为线索,结合中国恒大集团2013年至2017年永续债券的发行规模、条款的设定分析中国恒大集团2013年至2017年的财务数据,识别中国恒大集团发行永续债券后面临的问题及风险,并利用Z值分析财务风险,从中国恒大永续债券融资的政策及环境风险、信用风险、财务风险三个方面切入,分析中国恒大集团发行永续债券后存在的风险,并针对风险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希望能给其他发行永续债券的企业一些启示。永续债券是我国企业融资发展的方向之一,虽然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但市场广阔,发展迅猛。希望本文能给其他企业的发行永续债提供帮助和参考意义,希望发行永续债券的企业能更好的运用永续债券融资,识别并防范风险,实现更好的融资效果,从而将企业做大做强。

钟郭成[6](2020)在《金融抑制背景下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业务监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指区别于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标准化债权资产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信托收(受)益权、承兑汇票、应收账款、信用证以及资产管理计划、股权回购、股票质押式回购等业务形成的资产等。其肇始于2006年,在2010年之后爆发性增长,高峰时期规模以数以十万亿元计,一度占社会融资规模近20%。然而,金融监管部门于2013年便启动针对非标业务的严监管,发布并执行一系列监管规则,对非标业务的供需双方设置重重障碍,大有围追堵截该业务之意。包括2018年4月资管新规的发布,主要目标之一便是加强对非标业务的约束。缘何规模如此庞大、在我国金融市场举足轻重的非标业务,会遭到监管部门的严防死堵?而监管的实效与后果又如何?本文的初衷便是尝试通过梳理非标业务监管的来龙去脉,分析其前因后果。经过笔者的研究,发现所研究的主题与国内一直存在的金融抑制甚有渊源。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受到严格限制,不仅要满足银行业法律体系规定的众多严格的监管指标,而且要时常面对政府对信贷规模、信贷投向等政策干预。在国内以银行信贷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中,广大企业的融资需求难以被满足,非标业务则应运而生,并在2009年中央政府的四万亿投资计划等影响下急速扩张。这与经济学家所说的金融抑制下的“漏损效应”颇为契合。通过非标业务的“漏损”,囿于监管的商业银行等投资者以及融资受限的众多企业,得以规避监管、实现监管套利,各取所需且获益甚丰。但这不仅导致系统性风险的累积,也冲击了旨在维持金融抑制的金融管理秩序,促使监管部门为“去杠杆”与维持金融抑制而逐步强化对非标业务的监管。但严监管产生了不尽如人意的后果,与监管意图发生了偏离,这又与国内原有金融抑制体制的不利于金融资源有效分配与金融监管法治化转型等弊端密切相关。如今正值资管新规实施的过渡期,非标业务及其监管的走向仍未完全明朗。因此,本文试图将非标业务及其监管的主题置于国内金融抑制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探究非标业务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分析监管当局的行动逻辑、实施过程与监管实效及影响。并尝试依据金融抑制理论中解决金融抑制问题的金融深化的思路,从制度层面提出若干建议。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1、简介金融抑制理论与国内的金融抑制现状,说明非标业务的兴起源于金融抑制下的“漏损效应”,继而介绍其发展历程、概念争议、积极影响与主要风险。2、在明确研究对象及其产生背景后,通过列举非标贷款业务、非标票据业务、同业代付与代持业务、明股实债、股票质押式回购等非标业务的基本类型及其交易结构,进一步分析非标业务类型的法律关系与非标业务整体的法律性质。3、分析非标业务监管的路径。由于前两章所述的非标业务的经济风险与法律缺陷,使监管部门基于“去杠杆”与维持金融抑制的主要监管动因,采取了以禁止性规定为主、多部门加强协作联合监管的监管模式,以及监管重点由规模控制过渡至通道、投(融)资限制的两阶段监管实施过程。4、阐述非标业务严监管导致非标业务萎缩现状,及其导致的企业流动性趋紧、信用风险暴露等一系列经济影响,还有监管意图引导的非标业务转型,即非标回表与非标转标,现实中所遭遇的困难与障碍。5、尝试基于金融抑制相关理论对非标业务监管进行总体评价,特别是对于金融法律制度的影响,并参考金融抑制理论的改革方案——金融深化,主张“以疏代堵”,以更市场化、自由化的方式改进非标业务监管,提出推动建立有序的非标交易市场、减少对银行信贷干预、放宽标准化债券融资产品的准入条件等监管改进的建议。鉴于非标业务从流行至萎缩的过程仅数年时间,对于非标业务及其监管的学术研究,尤其是法学领域的研究相对匮乏,且大多囿于现状描述或技术性分析,缺乏对该主题的更具宏观视野与制度性的理论探究。本文首次引入金融抑制理论,将对于非标业务监管的动因、影响与效果的分析,置于国内金融抑制的现实背景进行研究。并且参考金融抑制理论中的金融深化的改革思路,并维护基于金融法律制度的确定性来提出改革建议。这对于进一步整体性地理解与探究非标业务监管的有关研究应有所裨益。

蒲思帆[7](2020)在《商业银行永续债融资的动因及效果研究 ——以民生银行为例》文中指出近年来,去杠杆成为防范金融风险的重点,金融去杠杆要求商业银行将大量表外业务转为表内业务,同时,监管的各项标准也更加严苛,这些都要求商业银行保持更高的资本金。作为银行防范风险的最后一道安全防线,补充资本刻不容缓。2019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支持商业银行采用创新资本工具补充资本,致力于增强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资金实力。银行永续债由此应运而生,成为商业银行补充资本的新途径。2019年6月,民生银行成功发行400亿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成为我国首家发行永续债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本文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对民生银行永续债融资进行探讨,深入分析民生银行永续债发行的动因、效果以及相关风险。研究发现:首先,民生银行发行永续债的动因包括监管新规落地加大资本补充压力、国家相关政策支持的外部动因以及临近监管红线的资本充足率与自身“民营企业的银行”战略定位、抵御风险的需求的内部动因;其次,民生银行永续债在损失吸收能力、赎回机制等方面具有特殊性,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其票面利率相对合理;再次,从成本、收益、风险角度对比分析,发现相对于股权融资,民生银行永续债的资本成本相对较低。然而对比普通债权融资,将会带来较高的资本成本,降低民生银行的收益状况;结合效果分析发现民生银行永续债存在信用风险、业绩下滑风险、滞后风险、信息披露风险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优化建议:未来银行应考虑多方利益,谨慎安排发行方案;利用低成本的内源性融资建立可持续的资本补充机制;同时关注政策最新动态,及时调整相关处理和披露。希望能够促进银行更加持续稳定的发展,也为其他银行发行永续债提供参考与建议。

李东月[8](2020)在《大融城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产品设计案例研究》文中认为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本质上是房地产资产证券化的产品,是一种房地产行业的金融创新。REITs的出现既保留了房地产高收益的特征,还提高了房产资金流动性,增加了收益稳定性。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谋求金融创新的今天,发展REITs有利于满足房地产企业各种各样的战略需求,也有利于拓宽我国优质投资者的投资渠道。REITs起源于美国并已具有较为成熟的市场环境,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政治环境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差异,所以REITs在我国的发展模式还需不断探索,要结合我国的国情,设计出适合我国的REITs方案。因此本文拟根据首单将私募地产基金与REITs相结合的产品“大融城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为例进行分析,为我国REITs产品的设计和发展提供经验借鉴。本文采用文献探究、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风险分析法对大融城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进行分析,并提出启示建议,最后得出结论。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及内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相关理论以及REITs的定义,特点和产品设计要素,并对分析涉及的其他理论基础进行阐述,为后文的案例分析提供方向;第三部分是案例描述,介绍了大融城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的发行背景,发行人及相关参与方概况,并详细介绍了大融城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产品的设计流程和发行情况;第四部分是产品设计案例分析,从产品类型选择、产品运作模式和交易结构、基础资产、产品收益、信用增级方式、产品定价以及退出过程7个部分进行分析,分别针对其设计中的优势和风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第五部分是案例启示与建议,启示的角度为从案例本身出发,建议则从政府部门、发行方和投资者三个角度提出。

刘婧敏[9](2019)在《交易银行理念下A银行现金管理业务优化 ——基于湖北某医药集团案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世纪80年代,在为企业提供跨境金融服务过程中,花旗银行在业界率先提出了交易银行理念。该理念旨在为企业提供涉及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包括支付结算、贸易融资、流动性管理等在内的一揽子、个性化现金管理服务方案。在金融危机频发等外部条件下,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念不断地发生转变,交易银行以其“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有效克服客户需求多变、利率市场化、存贷利差锐减等不利因素,助力传统商业银行找到了一条深入企业生产经营全流程、服务收入稳定、低风险的转型路径。各大商业银行不断完善现金管理业务内涵、丰富产品种类,现金管理业务的重视程度得以不断提升。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基于企业日常交易行为而提供一站式、综合性金融服务的理念是现金管理业务优化的重要方向。本文介绍了交易银行理念兴起背景,对企业支付结算、成员单位管理、票据结算以及其他提升流动性管理的现金管理业务进行了归纳分析,为今后商业银行更好的提供企业现金管理综合服务、提升企业现金管理效率提供思路和借鉴。本文首先介绍了商业银行现金管理概念和业务内涵,通过介绍金融创新理论、市场营销理论、交易银行理论对现金管理业务发展的影响,分析当前现金管理业务转型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强调了交易银行理念的必要性。其次,介绍A银行现金管理业务发展历程和现状,结合交易银行理念,阐述现阶段A银行现金管理业务发展中已实施的措施和方法。随后,通过分析A银行武汉市分行实施的湖北某医药集团现金管理业务服务方案案例,介绍现金管理业务可实现的功能,强调银行、企业开展此项业务的重要意义,深入剖析现金管理产品设计和业务营销中存在的道德风险隐患、缺乏个性化设计、技术升级缓慢、客户体验差、专业营销人员不足和内部管理混乱等方面问题,研究提出A银行优化调整现金管理业务的措施建议。本文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基于湖北某医药集团现金管理方案实践案例研究,分析A银行现金管理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交易银行理念下A银行优化现金管理业务的三个建议:一是在产品设计上,建议充分利用最新信息技术,加快推进提升现金管理产品抗风险能力的迭代升级,通过区块链信任、丰富现金管理产品组合内涵,打造全球化服务的现金管理产品体系,提升客户体验;二是在业务营销上,通过客户精细化分层和优势产品设计,塑造差异化现金管理品牌,注重培养专业营销人才,提升市场影响力;三是在管理组织架构上,通过部门结构扁平化、业务范围去边界化、业务团队协同化发展,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打造个性化现金管理服务方案,提升业务管理能力。

张诺[10](2019)在《电商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研究 ——以京东金融为例》文中研究指明1979年以来,我国的小微企业与日俱增。小微企业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有利于推动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有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助于发展民营企业经济,有助于完善就业环境。但是仍然有许多小微企业在刚起步阶段就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其中最致命的问题就是融资难、融资贵。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电商金融具有“重数据轻资产”,申贷手续简便、放款时间短,协同多方共赢的特点。小微企业的资金使用特点是“短、频、急”。从融资性上电商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有较高的匹配性。本文首先通过分析电商金融的基本特点,并与商业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为代表的传统小微企业融资方式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电商金融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其次,选取京东金融作为案例分析,具体分析了服务小微企业的“京保贝”、“京小贷”、“动产融资”等产品,用实际案例证明了电商金融对于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作用,但同时通过研究也发现了目前京东金融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京东金融客户的市场份额较小,不及蚂蚁金服和微众银行;第二,京东的支付体系并不完善,支付体系的不完善导致京东金融流失了许多质优的小微企业客户;第三,业务资金过于依赖自有资金;第四,数据隐私规范与归属权问题。除此之外,京东金融电商平台上还存在着一些风险因素,例如,交易信息的准确性,信用风险,平台风险以及操作风险。最后,是本文的结论以及对策建议,具体包括提升大数据风控技术水平,维护大数据的所有权,构建可分享性信用评价体系,规避行业风险以及合理监管构建有效安全网络。让电商金融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方面持续健康的发展。

二、民生银行全面推出多方委托贷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民生银行全面推出多方委托贷款(论文提纲范文)

(2)互联网金融对社会融资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银行贷款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互联网金融
        1.5.2 社会融资结构
2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研究综述
        2.1.1 互联网金融研究综述
        2.1.2 社会融资结构研究综述
        2.1.3 互联网金融与社会融资结构关系研究综述
        2.1.4 文献研究评述
    2.2 理论基础
        2.2.1 金融结构理论
        2.2.2 金融中介理论
        2.2.3 平台经济理论和双边市场
        2.2.4 长尾理论
3 互联网金融与社会融资规模及结构的现状分析
    3.1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现状
        3.1.1 互联网金融兴起及发展历程
        3.1.2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3.2 社会融资规模及结构的发展现状
        3.2.1 社会融资规模的发展现状
        3.2.2 社会融资结构的发展现状
4 互联网金融影响社会融资结构的作用机制-基于银行贷款视角的理论分析
    4.1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贷款规模的传导路径
        4.1.1 银行存款规模及结构的传导
        4.1.2 银行贷款利率的传导
        4.1.3 资产价格的传导
    4.2 互联网金融对信贷渠道影响银行贷款规模的调节作用
        4.2.1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贷款渠道影响银行贷款规模的调节作用
        4.2.2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资产负债表渠道影响银行贷款规模的调节作用
5 互联网金融影响社会融资结构的作用机制-基于银行贷款视角的实证分析
    5.1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贷款规模的影响效应
        5.1.1 研究设计
        5.1.2 实证过程与实证结果分析
    5.2 中介效应检验:互联网金融对银行贷款规模的传导路径
        5.2.1 研究设计
        5.2.2 实证过程与实证结果分析
    5.3 调节效应检验:互联网金融对银行贷款规模的调节作用
        5.3.1 研究设计
        5.3.2 实证过程与实证结果分析
6 互联网金融影响社会融资结构变迁的实证分析
    6.1 研究设计
        6.1.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6.1.2 主要变量定义与度量
        6.1.3 研究模型设定
    6.2 实证过程与实证结果分析
        6.2.1 单位根检验
        6.2.2 VAR模型滞后阶数的确认
        6.2.3 格兰杰因果检验
        6.2.4 脉冲响应分析
        6.2.5 方差分解
7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增长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有关实体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1.2.2. 有关金融发展的文献综述
        1.2.3. 有关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文献综述
        1.2.4. 有关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关系的文献综述
        1.2.5. 文献简评与本文努力方向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及主要创新之处
        1.4.1. 技术路线
        1.4.2.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有关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概念与分类
        2.1.2 有关实体经济的界定
    2.2 相关理论
        2.2.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2.2.2. 供给侧改革理论
        2.2.3. 金融发展理论
        2.2.4. 关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运行机制理论
    2.3 相关理论对本文研究的启示
第三章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实体经济增长对商业银行创新的需求分析
        3.1.1.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融合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基础
        3.1.2. 供给侧改革是实体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3.1.3.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本质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3.1.4.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实体经济增长要求商业银行持续开展金融创新
    3.2. 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2.1. 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动因
        3.2.2. 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历程
        3.2.3. 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现状与成效
        3.2.4. 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存在问题
    3.3. 国外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经验与教训
        3.3.1. 国外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经验
        3.3.2. 国外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教训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影响实体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
    4.1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效应分析
        4.1.1.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积极作用
        4.1.2. 商业银行金融过度创新的消极作用
    4.2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机制分析
        4.2.1. 加强资本积累
        4.2.2. 推动技术进步
        4.2.3. 升级供给端
        4.2.4. 优化需求端
    4.3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机制分析
        4.3.1. 增强金融功能
        4.3.2. 推动金融发展
        4.3.3. 优化金融结构
        4.3.4. 影响货币深化
    4.4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增长关系的数理分析
        4.4.1 假设
        4.4.2 最优路径推导
        4.4.3 平衡增长路径
        4.4.4 数值模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增长非线性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
    5.1. 关系特征及实证假设
    5.2. 模型建立与变量选取
        5.2.1. 计量模型的建立与说明
        5.2.2. 变量选取
        5.2.3. 数据描述性统计
    5.3. 相关检验
        5.3.1. 线性检验与剩余非线性检验
        5.3.2. 位置参数的确定
    5.4. 实证结果
        5.4.1. 线性模型的结果分析
        5.4.2. 非线性模型的结果分析
        5.4.3. 非线性转换体制的分析
    5.5.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分析
        5.5.1.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增长影响的阶段差异分析
        5.5.2.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
    5.6. 稳健性检验
        5.6.1. 替换自变量-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核心实体产业(制造业)发展的非线性关系
        5.6.2. 加入交互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协同效应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实证分析-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
    6.1.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数的创建与衡量
        6.1.1. 金融创新指数构建思路
        6.1.2. 金融创新指数维度与指标选取的说明
        6.1.3. 金融创新指数测度过程
        6.1.4.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数测度结果
    6.2.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实证分析
        6.2.1.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作用机制分析和实证模型构建
        6.2.2. 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
        6.2.3. 模型稳定性与格兰杰检验
        6.2.4.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
        6.2.5.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增长的直接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金融创新总体方向及行动路径
    7.1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金融创新总体方向
        7.1.1 紧扣供给侧主旋律,优化资源要素配置
        7.1.2 坚持适度创新,抑制过度创新
        7.1.3 因地制宜,实行区域差异化金融创新
        7.1.4 推进科技和金融的深度融合,提升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效能
        7.1.5 建立适应外部经济转型特征的组织架构和制度
    7.2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业务创新行动路径
        7.2.1. 开发符合动能转换需求的金融产品支持产业优化升级
        7.2.2. 整合金融综合服务能力,支持三去一补
        7.2.3. 完善融资产品利率定价机制,缓解企业融资约束
        7.2.4. 线上与线下业务融合发展,丰富民生类金融产品
        7.2.5. 优化资产负债管理,提升银行经营稳健性
    7.3 供给侧改革下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金融科技创新行动路径
        7.3.1. 运用大数据技术发掘和评价客户
        7.3.2. 运用云计算技术搭建集约化业务平台
        7.3.3.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关键领域的智能化改造
        7.3.4. 运用区块链技术打造高效产品和服务体系
        7.3.5. 综合应用多种技术实现融合创新
    7.4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增长的组织与制度创新行动路径
        7.4.1. 商业银行主业经营组织架构创新的框架设计
        7.4.2. 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组织架构创新的框架设计
        7.4.3. 建立与完善适应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制度
        7.4.4. 构建商业银行组织架构与制度协同运行保障机制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本文研究不足
    8.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4)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在长租公寓运营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派公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2 研究思路与预期创新
    1.3 研究内容与分析框架
2 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回顾
        2.1.1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研究
        2.1.2 长租公寓REITS研究
        2.1.3 长租公寓运营研究
        2.1.4 概括性评论
    2.2 理论基础
        2.2.1 分工与价值链理论
        2.2.2 微笑曲线理论
        2.2.3 交易成本与产权理论
        2.2.4 破产隔离理论
        2.2.5 信用增级理论
3 我国长租公寓盈利模式与运营模式
    3.1 我国长租公寓盈利模式
        3.1.1 租金收入模式
        3.1.2 增值服务模式
        3.1.3 资产证券化模式
    3.2 我国长租公寓运营模式
        3.2.1 按房屋集中程度划分
        3.2.2 按资产持有方式划分
4 国外成熟长租公寓运营案例分析
    4.1 美国案例:EQR
        4.1.1 EQR的发展历程
        4.1.2 EQR的竞争优势
    4.2 日本案例:大东建托
        4.2.1 大东建托的发展历程
        4.2.2 大东建托的竞争优势
    4.3 二者对比分析
5 REITS对我国长租公寓运营的影响分析
    5.1 我国长租公寓REITS模式
    5.2 我国长租公寓发展现状
        5.2.1 住房租赁需求巨大
        5.2.2 租赁市场体量巨大
        5.2.3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5.3 我国长租公寓运营困境
        5.3.1 资产价格贵,房源获取困难
        5.3.2 综合成本高,盈利空间有限
        5.3.3 租金负增长,涨幅动力欠缺
        5.3.4 融资渠道少,REITS发展未成熟
    5.4 引入REITS的可行性分析
        5.4.1 国家政策助推
        5.4.2 解决运营困境
    5.5 引入REITS的必要性分析
        5.5.1 实现规模发展
        5.5.2 提高运营效率
6 新派公寓案例分析
    6.1 案例概况
        6.1.1 案例选择
        6.1.2 项目产品概况
    6.2 实施动机分析
        6.2.1 盘活底部资产
        6.2.2 实现规模发展
    6.3 运行模式分析
        6.3.1 优质标的物业作基础
        6.3.2 双层交易结构终控制
        6.3.3 隔离增信措施提质量
        6.3.4 多种退出方式转重心
    6.4 实施效果分析
        6.4.1 财务指标分析
        6.4.2 现金流分析
    6.5 综合对比分析
7 长租公寓运营建议
    7.1 创新盈利模式
    7.2 借助“互联网+”
    7.3 加强品牌建设
    7.4 培养行业人才
    7.5 注重风险防范
8 结论与不足
    8.1 结论
    8.2 局限性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中国恒大永续债融资的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行业背景
        1.1.2 政策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永续债的发展及认定
        1.2.2 永续债的风险及防范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创新性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 永续债风险的理论概述
    2.1 永续债的概念及特征
        2.1.1 永续债的概念
        2.1.2 永续债的特征
    2.2 相关理论概述
        2.2.1 优序融资理论
        2.2.2 财务杠杆理论
        2.2.3 资本结构理论
        2.2.4 信号传递理论
第三章 中国恒大永续债的案例介绍
    3.1 中国恒大集团概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财务状况
    3.2 选择永续债融资动因
        3.2.1 资金需求量大
        3.2.2 拓宽融资渠道
        3.2.3 资产负债率高
    3.3 方案设计及发行情况
        3.3.1 方案设计
        3.3.2 发行情况
        3.3.3 赎回情况
第四章 中国恒大永续债融资的风险识别
    4.1 政策及环境风险
    4.2 信用风险
    4.3 财务风险
        4.3.1 资本成本较高
        4.3.2 资本结构分析
        4.3.3 财务杠杆效应
        4.3.4 偿债能力不足
        4.3.5 财务风险综合分析
第五章 永续债的风险防范对策
    5.1 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5.1.1 信用风险管理部门
        5.1.2 健全企业监督体系
        5.1.3 完善永续债信息披露
    5.2 完善资本结构
        5.2.1 融资渠道多元化
        5.2.2 财务风险管理制度
    5.3 控制发行规模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金融抑制背景下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业务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内容和结构
    六、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金融抑制与非标业务
    第一节 金融抑制:理论与中国现状
    第二节 非标业务的概况
        一、非标业务的兴起:金融抑制下的“漏损效应”
        二、非标业务的发展历程
        三、非标的规范定义的演变
    第三节 非标业务的利弊
        一、非标业务的积极影响
        二、非标业务的主要风险
第二章 非标业务的法律性质分析
    第一节 非标业务具体类型的主要法律关系
        一、信贷类非标业务
        二、非标票据业务
        三、同业代付与代持业务
        四、明股实债
        五、股票质押式回购
    第二节 非标业务的整体法律性质
第三章 非标业务监管路径分析
    第一节 监管动因与模式
        一、监管动因:“去杠杆”与维持金融抑制
        二、监管模式:禁止性规定与跨部门协同监管
    第二节 监管进程
        一、阶段一:银行业监管机构主导的规模控制(2013-2016)
        二、阶段二:多机构协同的通道及投(融)资限制(2016至今)
第四章 监管后果:监管约束下的非标业务现状与后续转型
    第一节 监管约束下的非标业务现状
    第二节 非标业务的后续转型
        一、非标回表
        二、非标转标
第五章 评价与建议
    第一节 对非标业务监管的评价:维持金融抑制的弊端
        一、金融抑制下“加强法治”对经济的负面效应
        二、严监管对金融法律制度的负面影响
    第二节 建议:导向金融深化的制度改进
        一、摆脱金融抑制困境的法律制度转型方向
        二、对非标业务监管的具体改进建议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7)商业银行永续债融资的动因及效果研究 ——以民生银行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内容及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与研究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研究不足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永续债相关概念
        2.1.1 永续债的概念
        2.1.2 商业银行永续债
        2.1.3 商业银行永续债的特征
    2.2 理论基础
        2.2.1 资本结构理论
        2.2.2 金融不稳定理论
        2.2.3 财务契约理论
    2.3 文献综述
        2.3.1 永续债发行动因的研究
        2.3.2 永续债发行条款的研究
        2.3.3 永续债发行效果的研究
        2.3.4 文献评述
3 案例介绍
    3.1 永续债的发行状况
    3.2 银行业介绍
        3.2.1 银行业发展概况
        3.2.2 银行业发展特征
    3.3 民生银行介绍
        3.3.1 民生银行简介
        3.3.2 民生银行财务状况
    3.4 民生银行永续债发行情况
        3.4.1 民生银行永续债发行过程
        3.4.2 民生银行永续债的主要条款介绍
4 案例分析
    4.1 民生银行永续债融资的动因分析
        4.1.1 外部动因
        4.1.2 内部动因
    4.2 民生银行永续债的条款设计分析
        4.2.1 银行与非金融企业永续债的对比分析
        4.2.2 永续债票面利率合理性分析
    4.3 民生银行永续债融资的效果分析
        4.3.1 短期市场反应
        4.3.2 永续债融资的比较效果分析
        4.3.3 永续债融资的潜在风险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5.2.1 加强内源性融资
        5.2.2 强化筹集资金运用监管
        5.2.3 合理设计发行条款
        5.2.4 关注最新披露要求
参考文献
致谢

(8)大融城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产品设计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资产证券化
        2.1.1 资产证券化定义
        2.1.2 资产证券化特点
        2.1.3 资产证券化产品定价影响因素
    2.2 RETIs
        2.2.1 REITs的概念界定
        2.2.2 REITs的特点
        2.2.3 REITs产品的设计要素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委托代理理论
        2.3.2 风险隔离理论
        2.3.3 现金流折现理论
第3章 大融城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案例描述
    3.1 案例背景
    3.2 大融城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发行人及参与方简介
        3.2.1 计划管理人首誉光控
        3.2.2 基金管理人光控安石
        3.2.3 其他相关参与方
    3.3 大融城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基础资产概况
    3.4 产品设计流程及相关参与方职责
        3.4.1 设计流程概述
        3.4.2 设计流程详解
        3.4.3 其他相关参与方职责
    3.5 大融城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产品发行情况
第4章 大融城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产品设计分析
    4.1 产品类型选择分析
        4.1.1 混合型REITs满足企业自身发展要求
        4.1.2 私募型REITs符合我国国情
    4.2 产品运作模式和交易结构分析
        4.2.1 私募地产基金与REITs结合的运作模式
        4.2.2 双SPV管理人的交易结构
        4.2.3 设置优先级、次级证券的交易结构
    4.3 产品基础资产分析
        4.3.1 基础资产情况介绍
        4.3.2 基础资产运营情况
        4.3.3 基础资产价值分析
        4.3.4 基础资产破产隔离分析
    4.4 产品收益模式分析
        4.4.1 收益来源分析
        4.4.2 物业资产未来特定期间现金流预测情况
        4.4.3 现金流分析和覆盖比率
        4.4.4 税收筹划分析
    4.5 产品信用增级方式分析
        4.5.1 结构化分层为优先级证券提供担保
        4.5.2 物业资产抵押增强内部增信
        4.5.3 存续期间现金流物业资产租金收入超额覆盖
        4.5.4 光大控股提供差额支付增强外部增信
    4.6 产品定价分析
        4.6.1 定价影响因素分析
        4.6.2 REITs产品定价实证分析
        4.6.3 大融城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定价合理性分析
    4.7 产品退出过程设计分析
        4.7.1 退出方式
        4.7.2 退出过程风险分析
第5章 案例启示与相关建议
    5.1 案例启示
        5.1.1 交易结构设计权属明确有利于保障投资者投资需求
        5.1.2 基础资产的选择是REITs产品成功运营的重要因素
        5.1.3 多重信用增级方式有利于控制证券化产品风险
    5.2 相关建议
        5.2.1 对政府部门的建议
        5.2.2 对REITs发行方的建议
        5.2.3 对投资者的建议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交易银行理念下A银行现金管理业务优化 ——基于湖北某医药集团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四、研究创新
第一章 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理论基础及其发展形势
    第一节 商业银行现金管理概念和业务内涵
        一、商业银行现金管理概念
        二、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内涵
    第二节 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理论基础
        一、金融创新理论
        二、市场营销理论
        三、交易银行理论
    第三节 交易银行理念下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发展形势
        一、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业务发展遇到的问题
        二、交易银行产生的必然性
第二章 A银行现金管理业务发展和转型探索
    第一节 A银行现金管理业务基本情况
        一、A银行基本情况介绍
        二、A银行现金管理业务发展历程
        三、A银行现金管理业务发展现状
    第二节 A银行现金管理业务SWOT分析
        一、A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的优势
        二、A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的劣势
        三、A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的机会
        四、A银行现金管理业务的威胁
    第三节 交易银行理念下A行现金管理业务转型探索
        一、制定交易优先发展战略
        二、组建结算与现金管理项目团队
        三、出台产品创新马拉松制度
第三章 A银行湖北某医药集团现金管理案例介绍
    第一节 A银行湖北某医药集团现金管理案例基本情况
        一、A银行武汉市分行现金管理业务基本情况
        二、湖北某医药集团基本情况
    第二节 A银行湖北某医药集团现金管理业务实践
        一、湖北某医药集团现金管理业务需求
        二、湖北某医药集团现金管理方案设计
        三、湖北某医药集团现金管理方案综合效益预测
        四、湖北某医药集团现金管理方案保障和实施
    第三节 A银行现金管理方案的不足
        一、产品设计无法消除道德风险
        二、方案缺乏个性化设计
        三、迭代技术更新缓慢
        四、业务营销和管理能力不足
第四章 基于交易银行理念的A银行现金管理业务优化
    第一节 交易银行理念的现金管理产品设计
        一、加快现金管理产品抗风险能力的迭代升级
        二、基于区块链信任的现金管理产品组合
        三、打造全球化服务的现金管理产品创新
        四、塑造极致的现金管理服务体验
    第二节 提升现金管理业务营销市场竞争力
        一、塑造交易银行差异化现金管理品牌战略
        二、深度打造精细化的客户分层管理体系
    第三节 调整现金管理内部组织架构
        一、部门结构扁平化
        二、业务范围去边界化
        三、专业团队协同化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优化建议
    三、研究存在的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10)电商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研究 ——以京东金融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点
        二、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电商金融的文献综述
        二、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文献综述
        三、简要评述
    第二节 电商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理论基础
        一、新金融中介理论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三、长尾理论理论
第三章 电商金融与小微企业传统融资渠道比较分析
    第一节 商业银行贷款模式分析
        一、商业银行传统小微企业贷款的特点
        二、商业银行传统小微企业贷款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小贷公司贷款模式分析
        一、小贷公司小微企业贷款的特点
        二、小贷公司传统小微企业贷款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电商金融与传统小微贷款的比较分析
        一、我国电商金融的发展历程梳理
        二、电商金融的特点
        三、电商金融与传统小微贷款的对比分析
第四章 京东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案例分析
    第一节 京东金融概述
        一、京东金融发展概况
        二、业务体系
    第二节 京东金融针对平台上小微企业融资的产品分析
        一、京东金融产品类型
        二、主要产品分析
    第三节 京东金融小微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份额较少
        二、支付体系不完善
        三、业务资金过于依赖自有资金
        四、数据隐私规范与归属权问题
        五、平台上存在风险因素
    第四节 京东金融小微企业融资的借鉴意义
        一、解困小微企业贷款难
        二、提高小微企业信贷效率
        三、防控金融风险
        四、倡导创新驱动
第五章 结论及对策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规避行业风险
        二、维护大数据的所有权
        三、提升大数据风控技术水平
        四、构建可分享性信用评价体系
        五、合理监管构建有效安全网络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民生银行全面推出多方委托贷款(论文参考文献)

  • [1]工商银行FX支行住房公积金委托代理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 于佳润.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1
  • [2]互联网金融对社会融资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银行贷款视角[D]. 滕超.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3]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增长 ——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D]. 滕飞. 广西大学, 2021(07)
  • [4]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在长租公寓运营中的应用研究 ——以新派公寓为例[D]. 罗曲.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5]中国恒大永续债融资的风险研究[D]. 胡婧琳.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6]金融抑制背景下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业务监管研究[D]. 钟郭成.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3)
  • [7]商业银行永续债融资的动因及效果研究 ——以民生银行为例[D]. 蒲思帆. 暨南大学, 2020(04)
  • [8]大融城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产品设计案例研究[D]. 李东月. 沈阳理工大学, 2020(08)
  • [9]交易银行理念下A银行现金管理业务优化 ——基于湖北某医药集团案例分析[D]. 刘婧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2)
  • [10]电商金融对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研究 ——以京东金融为例[D]. 张诺.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民生银行全面开展多方委托贷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