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出版物的发展与图书馆资源引进的对策

网络出版物的发展与图书馆资源引进的对策

一、网络出版物的发展与图书馆资源引进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吴奕晓[1](2020)在《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类出版物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纵观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无论是原始文明,农耕文明,还是工业文明,亦或是互联网文明。信息的表达和传递作为文明形态发展过程的重要指标,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农耕时代有了竹简和纸张,工业时代出现了广播和无线电台,到互联网时代,PC端和手机风靡。而AR技术的出现预示着新的文明形态的出现,“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麦克卢汉的媒介论在今天又有了新的内涵。AR带我们从2D迈向了3D,带给我们虚实结合的真实感,人机交互的沉浸感和趣味性和信息拓展的视觉盛宴。增强现实技术已成为数字化技术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用,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料获取途径都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教育类出版物则是发展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教育类出版物可以说是出版物中比例较大的一个分支,它具有高度的技术依赖性。在计算机和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出版活动也在不断地“进化”和丰富。特定的增强现实技术可以为学习者创建一个身临其境的体验式学习环境,促进他们的学习和知识建设,同时对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教育信息化进程也有一定的推进作用。增强现实技术带来的便利,能够显着提升学习效果给教育类出版物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1]本文详细的分析了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类出版物中应用的优势及不足之处,寻找教育类出版物的未来发展方向。本论文涉及五个研究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具体方法。第二部分研究了AR教育类出版物的概念及特征,分别对AR技术、教育类出版物以及二者结合进行总结。第三部分对AR技术在教育类出版物中的优势进行分析,就AR的特性给教育类出版物所带来的便利性进行研究。第四部分探究了AR教育类出版物的现状,通过具体事例分析其发展现状。第五部分是AR技术与教育类出版物结合中的制约因素研究及展望。最后是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

马妮妮[2](2015)在《南非法定呈缴制度法律体系研究》文中指出呈缴本制度是指国家用法律或法令的形式,规定全国所有出版机构或负有出版责任的机构,每出版一种出版物,都必须向指定的图书馆等接收呈缴本的机构免费缴送一定数量的样本。它是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采用的征集全国范围内出版物的一种方式,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国家图书馆收藏各类文献的全面性,起到了保护该国的民族文化遗产的作用。从世界范围来讲,呈缴本制度发展完善的国家,都有较为完备的呈缴本制度立法来支持。现行的南非出版物呈缴制度较为完备,主要以《法定呈缴法》为核心的现代出版物呈缴制度,对南非文化遗产的保护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主要了解南非公共图书馆事业的现状,研究南非法定呈缴制度的历史沿革与立法过程,分析南非法定呈缴制度的主要内容与特点,探析南非法定呈缴制度的具体实施与利用的情况,并结合我国国情,从而为我国呈缴本制度立法提出几点启不。

储节旺,彭少杰,徐咖,张雪成[3](2014)在《高校图书馆网络有偿出版物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采购网络有偿出版物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适应时代进步的新选择。调查相关网络小说网站可以发现,高校图书馆在网络有偿出版物采购中存在诸多问题。高校图书馆在采购网络有偿出版物时可以采取以下对策:积极探索合作模式,实现互利共赢;严格控制植入广告内容;进行多重信息筛选,确保网络文学质量;合理协商网络有偿出版物的试用方案;限定阅读权限,避免着作权纠纷;呼唤整合供应商的出现。

霍瑞娟[4](2013)在《我国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定位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行业的广泛应用,图书馆的发展环境、工作方式、信息资源组织方式、以及用户服务形式日新月异,服务对象需求变化特征明显,逐渐催生了新兴图书馆业态。业态的变化是整个图书馆行业生命力的体现,也是促动图书馆发展变革的助力器。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图书馆所处的新业态环境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梳理国家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定位转变中面临的问题,准确把握其社会职能的变化方向,对于我国国家图书馆认清肩负的使命和承担的职责、引领行业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对于促进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在梳理和总结国内外研究与实践进展的基础上,对影响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实现科学定位的社会环境和业态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国际上主要的国家图书馆的社会职能进行调研比较以便借鉴,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对策组合方案,并就方案的可实施性做了探讨。全文约17万字,除引言部分外,共分为7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对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科学定位的逻辑起点与理论基础进行阐述。图书馆社会职能,是在其基本职能发展完善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以社会共同价值为核心的职能,是图书馆更高层次的价值目标。图书馆社会职能的科学定位,需要注意同图书馆职能、图书馆基本职能的区别和联系;需要注意文化传承宗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时代要素提出的要求;并符合相关的理论基础。第二章着重选取文献收藏、公共服务、科学研究、参考决策、国际交流几个方面,对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历史传承进行梳理和说明。国家图书馆百年发展史,反映出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发展有其逐步明确、调整、加强、深化和完善的过程;这个发展过程与业态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这也是今天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科学定位的历史参照之一。可以预料,图书馆这个不断成长、变化着的有机体的发展还将经历不同的阶段,国家图书馆的社会职能还会经历更新和变化,尤其是程度上的差别。第三章分析了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定位的社会环境现状。外部社会环境的发展会间接地对图书馆社会职能形成制约。我国图书馆的发展已经进入社会信息化的新环境。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高度信息化,从技术应用、传播媒体形态及用户信息行为等不同方而带来了新的变化。同时,来自其他信息资源提供商及社会信息机构的竞争愈加激烈,面对的用户也呈现出多层面、社会化的特点,信息组织的主体、对象、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图书馆行业内外的合作渐入繁荣发展时期。方方面面的发展导致了国家图书馆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及业务内容的改变,也对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定位产生了影响。第四章对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定位的业态特征及影响进行分析。分析认为,新业态呈现出数字化、大众化、远程化、融合化和联盟化的特点,表现为数字资源愈加重要且类型、载体、来源更加多元;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且成分更加大众;突破时空限制提供和接受远程服务倍受青眯;图书馆、博物馆与档案馆在资源与服务方面进一步融合;图书馆联盟的数量快速增长,合作更加频繁和深化。国家图书馆应该主动迎接新业态特征对国家图书馆文献收藏职能、研究职能、中心服务职能、文献品牌服务、业界引领职能等方面带来的挑战。第五章以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际上主要的国家图书馆为例,调查了各国国家图书馆的立法保障情况,认为完善的图书馆立法不仅是国家图书馆更好地履行职能的保障,也会对该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梳理了各国国家图书馆职能演变情况,并对各自履行的现实职能比较分析,以期为探索符合中国实际需要的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定位提供参考。第六章提出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科学定位的对策组合方案,建议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应定位于国家记忆文献资源中心、公益性公共服务中心、研究型知识服务中心、图书文化交流推广中心、图书馆事业科学发展创新中心。第七章对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定位方案的可实施性予以检验。分析表明,国家图书馆依照建议方案履行社会职能,有着天然的优势和条件。国家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是其担负社会责任的资源基础;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合格的专业队伍为社会职能的有效履行提供了人力保障;大量的社会责任实践为社会职能创新提供了丰富经验。附图23,表10,参考文献225。

王秀香,李丹[5](2011)在《国外网络出版物缴送政策对我国相关立法工作的启示》文中研究指明网络出版物的缴送与长期保存是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保障是网络出版物缴送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在解读国外网络出版物缴送立法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网络出版物缴送过程中的缴送范围、缴送方式、缴送时间、缴送格式、限制利用、缴送费用等实施细则,建议我国尽快将网络出版物纳入法定缴送范围,明确界定网络出版物的缴送范围及缴送主体,制定网络出版物缴送工作实施细则。

崔宏强[6](2009)在《网络出版对图书馆的影响和促进》文中认为阐述了网络出版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网络出版给图书馆带来的挑战和影响,提出了图书馆面对网络出版要及时更新管理理念、调整资源建设和服务模式等对策。

徐新功[7](2009)在《动态网络出版物呈缴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动态性网络电子出版物占网络出版物的比重逐步加大,而有关动态网络出版物呈缴的法规远跟不上其发展,文章分析了这种状况,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宋国臣,王运显[8](2008)在《网络出版物呈缴问题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国内外网络出版物呈缴制度的现状,对国外网络出版物呈缴方案"法定呈缴""协议呈缴"和"自愿呈缴"进行简要叙述。分析了我国在建立网络出版物呈缴制度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和方法。

许驰[9](2008)在《网络出版的运行机理研究及其运行流程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进入二十世纪,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基础设施的日臻完善,Internet已从学术界延伸至寻常百姓家,人类交流方式也由以纸张铅字为中心,步入以计算机网络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网络与出版业的耦合成为必然,在国外,甚至将网络出版纳入到了信息产业的范畴。网络出版是出版史上的重大革命,它彻底改变了传统出版的载体、概念和商业模式,改变了人类社会的信息环境。自2003年,我国网络出版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网络游戏出版发展迅猛,网络图文出版掀起新高潮,网络教育出版方兴未艾等等。网络出版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越来越大的影响,大大冲击人们的娱乐、教育领域。而我国处于网络出版发展的初期,如何进一步完善网络出版的发展模式,如何解决网络出版中关于安全、技术和版权等敏感问题,将深刻的影响网络出版在我国的发展。论文以我国的网络出版发展现状为基础,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为借鉴,以传统出版为比较,研究了基于网络维力下的网络出版系统要素,并系统性地对网络出版的模式及运行机理加以探讨,设计基于网络出版运行机理的流程,并对网络出版流程的设计进行评价。论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刻理解和感知网络出版系统各个要素在网络出版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从技术视角研究网络出版的模式,理清网络出版的运行机理,并基于此,重构网络出版流程,进而从根本上指导网络出版的运行和发展,优化网络出版资源配置,提高网络出版的效率和效益,最终实现出版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和对社会责任的履行。首先,论文对网络出版环境下的网络出版系统要素进行分析,并基于网络维力理论对各个要素的网络互通力和群聚力深入探讨,从而更有效的理解在网络环境下各个要素的作用和地位;探索这些要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即网络出版的运行模式,并对现有的运行模式类型加以分析;全面考虑各种类型的网络出版运行模式的优劣势,选择更加符合网络环境和符合网络出版发展的网络运行模式。这为我国网络出版选择正确的运行模式提供了理论指导,从而有利于网络出版的扩散和传播,有利于网络出版行业的生存和发展。其次,论文在已确定的网络出版运行模式的基础上,对网络出版运行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动力机制、协调机制、反馈机制、利益机制和保障机制等,并在各个机制的基础上,结合网络出版运行机理含义,提出网络出版运行机理。论文通过对网络出版系统的运行机理分析,为网络出版系统各个利益方的协调、利益分配、信息反馈和保障等提供了机制上的指导,使得网络运营商、网络技术供应商、网络出版运行商、读者和作者等利益方相互合作,相互牵制,避免资源重复建设,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最终使得整个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然后,论文基于提出的网络出版运行机理,对网络出版的流程进行了重新设计,分别按照网络出版信息采集——网络出版制作集成——网络出版广泛传播的顺序对这三个环节的具体流程进行了基于机理的流程设计:在此基础上,这一部分还基于设计的流程对网络出版系统进行了设计,包括基于流程的网络出版系统设计与技术实现、基于流程的网络出版组织结构设计和基于流程的网络出版信息流模型设计。这为网络出版系统的健康运行提供保障。这使得网络出版的运行机理可实现性提高,为网络出版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的规范提供了保障和基础。最后,论文研究了如何对网络出版流程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价。首先对网络出版流程运行效果评价的定义和目的进行阐述,接着根据评价的功能要求构建了网络出版流程设计的评价指标;同时,这一部分在对各类评价方法比较的基础上,选择模糊综合评价和DEA两种方法分别从绝对水平和相对效率水平两个角度对网络出版流程运行效果进行评价,并进行实证分析。这将提供网络出版流程的监督机制,从而为进一步完善网络出版流程提供方向,最终提高网络出版效率。

林穗芳[10](2007)在《电子编辑和电子出版物——概念、起源和早期发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电子编辑和电子出版的概念"电子编辑"在英语中称"electronic editing"(简称e-diting),在法语中称"montage(?)lectronique",这个概念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形成的,最先用于电视片的制作,后来逐步推广到音像资料的制作和其他出版领域。电影是法国人在19世纪末期的发明,预先把素材拍摄于胶片,用"montage"(蒙太奇)表示后期制作的剪辑和组合,英语在影视片制作过程中使用的

二、网络出版物的发展与图书馆资源引进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网络出版物的发展与图书馆资源引进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类出版物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2 增强现实技术与教育类出版物概述
    2.1 增强现实技术概述
        2.1.1 增强现实技术概念
        2.1.2 增强现实技术主要分类
        2.1.3 AR、VR、MR的认识
    2.2 教育类出版物概述
        2.2.1 教育类出版物概念
        2.2.2 教育类出版物主要分类
    2.3 AR教育类出版物概述
3 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类出版物中的应用优势分析
    3.1 全感官刺激提高学习效率
    3.2 虚实结合降低教学难度
    3.3 人机交互增加学习趣味
    3.4 打破学习空间限制
4 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类出版物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4.1 增强现实与教育印刷出版物
    4.2 增强现实与教育APP出版物
    4.3 增强现实与教育硬件产品
    4.4 增强现实与教育影视出版物
5 增强现实技术与教育类出版物结合中的关键要素分析
    5.1 交互感分析
    5.2 感官分析
    5.3 思维引导
6 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类出版物中应用的制约因素分析及展望
    6.1 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类出版物应用中的制约因素
        6.1.1 技术层面的制约
        6.1.2 内容方面的制约
        6.1.3 市场方面的制约
    6.2 增强现实教育类出版物的发展对策及展望
        6.2.1 增强现实教育类出版物的发展对策
        6.2.2 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类出版物中应用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2)南非法定呈缴制度法律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及其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 南非公共图书馆事业概况
    2.1 南非公共图书馆
    2.2 南非图书馆与情报协会
    2.3 南非图书馆与情报科学教育
    2.4 南非图书馆立法概况
第三章 南非法定呈缴制度的框架体系
    3.1 法定呈缴法的立法沿革及其现行法律体系
    3.2 《法定呈缴法》(1997)立法依据及其主要内容
    3.3 《法定呈缴条例》主要内容与特点
    3.4 官方出版物呈缴工作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第四章 南非法定呈缴法的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4.1 南非法定呈缴法实施情况分析
    4.2 南非法定呈缴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南非法定呈缴制度体系的特点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5.1 南非法定呈缴制度体系的特点
    5.2 对我国现行呈缴本法律制度体系的启示
第六章 结束语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高校图书馆网络有偿出版物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有偿出版物相关概念
    1.1 网络出版物
    1.2 网络有偿出版物
    1.3 网络文学
2 图书馆采购网络有偿出版物的初步实践
3 高校图书馆网络有偿出版物采购面临的问题
    3.1 网络小说网站一般不面向机构用户销售
    3.2 网站大多存在嵌入式广告,不适合在高校图书馆主页设置链接。
    3.3 网络小说题材并非高校图书馆优先采购方向
    3.4 资源不提供免费试用,不符合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采购流程。
    3.5 网络有偿出版物的版权存在争议
4 高校图书馆网络有偿出版物采购的对策
    4.1 以诚为本,实现双赢。
    4.2 严格控制植入广告内容
    4.3 进行多重信息筛选,确保网络文学质量。
    4.4 双方积极合作、沟通,克服实际问题。
    4.5 限定阅读权限,普及法律知识。
    4.6 迫切需要整合供应商的出现
5 结 语

(4)我国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研究背景
        0.1.1 国家图书馆应担负重要的社会职能
        0.1.2 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科学定位是时代的要求
        0.1.3 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定位引起广泛关注
    0.2 研究意义
        0.2.1 理论意义
        0.2.2 现实意义
    0.3 主要概念
        0.3.1 图书馆
        0.3.2 图书馆基本职能
        0.3.3 图书馆社会职能
        0.3.4 国家图书馆
    0.4 国内外研究进展评述
        0.4.1 新信息环境正在影响图书馆业态转型和职能定位
        0.4.2 收藏和传递文献是图书馆基本职能的核心
        0.4.3 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采集等职能受到特别重视
        0.4.4 对一库三中心为核心的国家图书馆职能多元探索
    0.5 研究目标、方法和内容
        0.5.1 研究目标
        0.5.2 研究内容
        0.5.3 研究方法与数据获取
    0.6 创新点
1 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科学定位的理论探讨
    1.1 图书馆基本职能与社会职能的区别
        1.1.1 图书馆基本职能具有固有性与具体性
        1.1.2 图书馆社会职能具有整体性与公共性
        1.1.3 图书馆社会职能具有延续性和关联性
    1.2 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定位的时代要求
        1.2.1 文化传承对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的要求
        1.2.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的要求
        1.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播对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的要求
    1.3 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定位的理论基础
        1.3.1 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关于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理论
        1.3.2 法学相关理论
        1.3.3 公共产品理论
        1.3.4 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理论
        1.3.5 公共空间理论
2 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的历史传承
    2.1 收藏职能的发展
        2.1.1 S缴送地位的变化
        2.1.2 搜集内容的扩大
        2.1.3 文献资料的保存保护
    2.2 公共服务职能的发展
        2.2.1 开创向公众开放服务的先河
        2.2.2 进一步降低服务门槛并扩大服务范围
        2.2.3 免费服务与特殊保障
        2.2.4 社会教育与阅读推广
    2.3 研究职能的发展
        2.3.1 文史古籍研究
        2.3.2 业界服务研究
    2.4 参考决策服务职能的发展
        2.4.1 公共参考咨询服务
        2.4.2 立法决策服务
    2.5 国际交流职能的发展
        2.5.1 以书刊交换为基础的交流
        2.5.2 主动开展深度国际及地区间的专业交流合作
3 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定位的社会环境分析
    3.1 社会信息化的新环境
        3.1.1 信息化导致实体图书馆的社会信息优势地位动摇
        3.1.2 新媒体应用导致传统图书馆社会服务方式变化
        3.1.3 用户信息行为的改变导致图书馆社会角色变化
    3.2 商业化信息服务与图书馆的竞争
        3.2.1 信息资源提供商与图书馆竞争社会用户
        3.2.2 社会信息机构与图书馆竞争用户
    3.3 图书馆社会职能视角的用户发展特点
        3.3.1 用户成分更趋社会化
        3.3.2 用户期待图书馆发挥更大社会作用
        3.3.3 公众对国家图书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认知
    3.4 信息组织新变化
        3.4.1 信息资源的丰富导致图书馆社会信息整序更加重要
        3.4.2 信息资源形态的变化导致非实体信息资源组织更加重要
        3.4.3 非结构化信息的广泛存在导致信息组织模式的变革
        3.4.4 社会信息生产的变化导致图书馆社会信息资源融合更加重要
        3.4.5 信息组织的社会化导致图书馆信息组织合作的重要性提高
    3.5 业务合作模式新特点
        3.5.1 国内图书馆间的合作
        3.5.2 与国际图书馆的合作
        3.5.3 图书馆跨行业的合作
4 业态发展对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定位的挑战
    4.1 数字化业态对文献收藏职能的挑战
        4.1.1 资源类型多样化对国家图书馆文献收藏职能的挑战
        4.1.2 资源载体多元化对国家图书馆文献收藏职能的挑战
        4.1.3 资源来源多元化对国家图书馆文献收藏职能的挑战
    4.2 大众化业态对研究职能的挑战
        4.2.1 宏观层面:基础型服务对研究职能的挑战
        4.2.2 微观层面:研究需求多样化对研究职能的挑战
    4.3 远程化业态对中心服务职能的挑战
        4.3.1 信息交流阵地服务的冲击
        4.3.2 图书馆使用的无缝性
        4.3.3 服务方式的转变
    4.4 融合业态对文献品牌服务的挑战
        4.4.1 资源建设的融合化对国家图书馆收藏职能的挑战
        4.4.2 服务方式的融合化对国家图书馆服务职能的挑战
        4.4.3 服务手段的融合化对国家图书馆履行社会职能的挑战
    4.5 联盟化业态对国家图书馆引领职能的挑战
        4.5.1 联盟普遍化对国家图书馆引领职能的挑战
        4.5.2 联盟高程度专业化对国家图书馆引领职能的挑战
        4.5.3 跨联盟合作对国家图书馆引领职能的挑战
5 我国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定位的国际参照
    5.1 国家图书馆职能的立法保障情况对比研究
        5.1.1 图书馆立法明确规定国家图书馆职能
        5.1.2 图书馆立法是国家图书馆履行职能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5.1.3 图书馆立法是国家图书馆带动本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5.2 国外图家图书馆职能演变考察
        5.2.1 美国国会图书馆
        5.2.2 英国国家图书馆
        5.2.3 俄罗斯国立图书馆
        5.2.4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
        5.2.5 日本国会图书馆
    5.3 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定位比较
        5.3.1 资源建设与文化传承
        5.3.2 公众服务与社会教育
        5.3.3 专业研究与信息技术应用
        5.3.4 文化交流与国内外合作
6 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科学定位对策方案建议
    6.1 国家记忆文献资源中心定位
        6.1.1 定位价值分析
        6.1.2 定位实现的策略路径
    6.2 公益性公共服务中心定位
        6.2.1 定位价值分析
        6.2.2 定位实现的策略路径
    6.3 研究型知识服务中心定位
        6.3.1 定立价值分析
        6.3.2 定位实现的策略路径
    6.4 图书文化交流推广中心定位
        6.4.1 定位价值分析
        6.4.2 定位实现的策略路径
    6.5 图书馆事业科学发展创新中心
        6.5.1 定位价值分析
        6.5.2 定位实现的策略路径
7 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定位方案可实施性检验
    7.1 丰富的馆藏是国家图书馆担负社会职能的资源基石
        7.1.1 文献资源种类齐全
        7.1.2 文献资源可持续发展
        7.1.3 文献资源具有公共应用性
        7.1.4 古籍资源文化内涵深厚
        7.1.5 数字资源比重不断提高
    7.2 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为国家图书馆履行社会职能提供了制度保证
        7.2.1 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
        7.2.2 内部执行和协调机制
        7.2.3 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
    7.3 不断优化的人才队伍为国家图书馆实现社会职能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7.3.1 人才队伍稳步发展
        7.3.2 人才队伍结构合理
        7.3.3 人才队伍在科研和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7.4 国家图书馆践行社会责任的经验为履行社会职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7.4.1 公益性公共服务实践
        7.4.2 知识服务实践
        7.4.3 文化海外传播实践
        7.4.4 推动全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实践
参考文献
附录:新业态环境下用户需求信息调查表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后记

(5)国外网络出版物缴送政策对我国相关立法工作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网络出版物缴送立法概况
2 各国网络出版物缴送立法要点解读
    2.1 缴送范围
    2.2 缴送方式
    2.3 缴送时间
    2.4 缴送格式
    2.5 限制利用
    2.6 缴送费用
3 关于我国网络出版物缴送工作的几点建议
    3.1 应尽快将网络出版物纳入法定缴送范围
    3.2 应尽快明确界定网络出版物的缴送范围及缴送主体
    3.3 应尽快制定网络出版物缴送工作实施细则
4 结语

(6)网络出版对图书馆的影响和促进(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出版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
    1.1 网络出版的概念
    1.2 网络出版的特征
2 网络出版给图书馆带来的挑战和影响
3 图书馆应调整资源建设和服务模式

(7)动态网络出版物呈缴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立动态网络出版物呈缴制度的意义
2 国内外动态网络出版物呈缴制度现状
    2.1 国外通过与出版者协商自愿呈缴动态网络出版物
    2.2 国内呈缴制度没有涉及网络出版物
3 完善我国网络出版物呈缴制度的建议
    3.1 确定动态网络出版物呈缴范围
    3.2 解决动态网络出版物的长期保存问题
        3.2.1 谁将担负动态网络出版物的长期保存任务。
        3.2.2 统一网络出版物的数据格式。
        3.2.3 允许图书馆为网络出版物的长期保存进行必要的复制。
    3.3 解决动态网络出版物的利用和经济补偿问题
    3.4 制定专门的呈缴法规

(8)网络出版物呈缴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立网络出版物呈缴制度的意义
2 国内外网络出版物呈缴制度设计与实践
    2.1 国外网络出版物呈缴方案
    2.2 国内网络出版物呈缴实践
3 思考与建议
    3.1 网络出版物呈缴立法问题
    3.2 网络出版物呈缴的着作权保护和合理使用问题
    3.3 网络出版物呈缴中的经济问题
    3.4 网络出版物呈缴方式和呈缴本格式问题
    3.5 网络出版物的学术地位问题

(9)网络出版的运行机理研究及其运行流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论文的总体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论文的总体思路与框架
        1.3.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3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网络出版的基本理论
        2.1.1 网络出版的定义和特点
        2.1.2 网络出版的类型
    2.2 网络维力理论
        2.2.1 网络维力理论的基本假设
        2.2.2 网络维力的内涵
        2.2.3 网络维力的数学描述
        2.2.4 网络维力理论的核心思想
    2.3 信息效用理论
        2.3.1 信息效用的基本含义
        2.3.2 信息效用的特点
        2.3.3 信息的效用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内外网络出版发展的基本经验与教训
    3.1 国外网络出版发展的现状分析
        3.1.1 国外网络出版发展状况
        3.1.2 国外网络出版宏观运行环境分析
        3.1.3 国外网络出版发展的主要问题
    3.2 国内网络出版发展的现状分析
        3.2.1 国内网络出版发展概况
        3.2.2 国内网络出版发展状况
        3.2.3 国内网络出版宏观运行环境分析
        3.2.4 国内网络出版发展的问题分析
    3.3 国内外网络出版发展经验与教训综述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网络出版系统要素及运行模式分析
    4.1 网络环境下的网络出版系统要素分析
        4.1.1 网络出版系统的组成要素
        4.1.2 网络出版主体——网络出版商
        4.1.3 网络出版客体——网络出版物
        4.1.4 网络出版的市场要素——网络出版物消费群体
        4.1.5 网络出版的技术支撑要素
        4.1.6 网络出版的推动要素
    4.2 网络出版运行模式的含义与类型分析
        4.2.1 网络出版运行模式的含义
        4.2.2 网络出版内容提供商主导型
        4.2.3 网络出版运营商主导型
        4.2.4 网络出版技术提供商主导型
    4.3 网络出版运行模式的选择
        4.3.1 网络出版运行模式选择的原则
        4.3.2 网络出版运行模式选择的目标
        4.3.3 当前环境下网络出版运行模式的确定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网络出版系统运行的机理分析
    5.1 网络出版系统运行的含义、目标和宗旨
        5.1.1 网络出版系统运行的含义与目标
        5.1.2 网络出版系统运行的宗旨
    5.2 网络出版运行机制分析
        5.2.1 动力机制
        5.2.2 协调机制
        5.2.3 反馈机制
        5.2.4 利益机制
        5.2.5 保障机制
    5.3 网络出版运行机理
        5.3.1 释义机理
        5.3.2 运行机理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网络出版运行流程分析与设计
    6.1 网络出版运行流程定义和特点
        6.1.1 网络出版运行流程定义
        6.1.2 网络出版运行流程特点
    6.2 网络出版运行流程设计目标与原则
        6.2.1 网络出版运行流程设计要求
        6.2.2 网络出版运行流程设计原则
    6.3 网络出版运行流程设计分析
        6.3.1 网络出版运行流程设计重点
        6.3.2 网络出版运行流程设计框架
    6.4 网络出版运行流程设计
        6.4.1 网络出版信息采集的流程设计
        6.4.2 网络出版制作集成的流程设计
        6.4.3 网络出版广泛传播的流程设计
    6.5 基于流程的网络出版设计
        6.5.1 基于流程的网络出版系统设计与技术实现
        6.5.2 基于流程的网络出版组织结构设计
        6.5.3 基于流程的网络出版信息流模型设计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网络出版流程运行效果评价研究
    7.1 网络出版流程运行效果评价的定义、特点和目的
        7.1.1 网络出版流程运行效果评价的特点
        7.1.2 网络出版流程的运行效果评价的功能
    7.2 网络出版流程的运行效果评价指标建立
        7.2.1 网络出版流程的运行效果评价指标建立的原则
        7.2.2 网络出版流程的运行效果评价的内容
        7.2.3 网络出版流程的运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7.3 网络出版流程的运行效果评价方法比较和选择
        7.3.1 评价方法比较
        7.3.2 网络出版流程的运行效果评价方法选择
    7.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网络出版流程绝对效果评价
        7.4.1 模糊综合评价的流程
        7.4.2 实证及结论分析
    7.5 基于DEA的网络出版流程运行效果评价研究
        7.5.1 DEA的理论和方法
        7.5.2 网络出版流程运行DEA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7.5.3 评价实证及结论分析
    7.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网络出版物的发展与图书馆资源引进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增强现实技术在教育类出版物中的应用研究[D]. 吴奕晓. 北京印刷学院, 2020(08)
  • [2]南非法定呈缴制度法律体系研究[D]. 马妮妮. 福建师范大学, 2015(02)
  • [3]高校图书馆网络有偿出版物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储节旺,彭少杰,徐咖,张雪成. 图书馆建设, 2014(10)
  • [4]我国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定位研究[D]. 霍瑞娟. 武汉大学, 2013(07)
  • [5]国外网络出版物缴送政策对我国相关立法工作的启示[J]. 王秀香,李丹.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11(04)
  • [6]网络出版对图书馆的影响和促进[J]. 崔宏强.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14)
  • [7]动态网络出版物呈缴制度研究[J]. 徐新功.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07)
  • [8]网络出版物呈缴问题探讨[J]. 宋国臣,王运显.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08(04)
  • [9]网络出版的运行机理研究及其运行流程设计[D]. 许驰.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04)
  • [10]电子编辑和电子出版物——概念、起源和早期发展[J]. 林穗芳. 中国编辑研究, 2007(01)

标签:;  ;  ;  ;  ;  

网络出版物的发展与图书馆资源引进的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