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会计学会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研讨会综述

中国特色会计学会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研讨会综述

一、中国会计学会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研讨会综述(论文文献综述)

贺三宝,肖文[1](2021)在《中国法务会计理论研究与实务运用新趋势——基于第12届法务(司法)会计学术研讨会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对第12届中国法务(司法)会计学术研讨会34篇论文及参会嘉宾主题发言综述的基础上,以中国法务会计理论研究与实务运用新趋势为主题,研究认为:在理论研究趋势上需要转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务会计理论体系,在高端法务会计人才培养上需要深化学科教育理论研究,在提升法务会计研究水平上需要进一步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与数据研究方法。文章提出中国法务会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认为理论研究需要厘清本源,融入大数据时代,深化产教融合,遵循法治化发展要求。

田昆儒[2](2021)在《在历史坐标中认识新中国会计的发展——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作》文中研究表明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有必要从宏观方面,在历史坐标中对新中国会计的发展进行总结、再思考与再认识。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为会计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国构建了与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特色会计管理体制、建立了完善的会计法律规范体系,并成为中国法律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会计工作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经济任务展开,《宪法》和《会计法》等法律决定着中国会计的大格局,会计法律法规的制定权、解释权牢牢地由国家掌控是由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宏观经济管理模式、统一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所决定的,并受法律保护。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会计学界应开展第三次会计本质大讨论,以更好地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最后总结新中国会计研究的四大创新,这些原创性成果反映了中国会计研究者对世界会计的贡献。

颉茂华,王娇,翟晓芳[3](2021)在《中国会计学发展创新与成长路径——基于1949—2019年的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新中国成立的70年,不仅是我国经济体制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70年,也是我国的会计改革与会计理论不断成长发展的70年。本文以新中国经济建设不同时期的环境变化为基础,梳理了我国会计在各时期所经历的变化及其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从而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会计学理论的创新发展历程。不仅有利于总结我国会计改革的发展历程与创新经验,而且能够明确我国会计未来的发展与理论研究方向,更好地发挥会计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作用。

陈晓芳,蒋武,夏文蕾,陈昕[4](2021)在《会计研究核心热点主题评述及贡献分析:1980-2019》文中提出本文以《会计研究》刊发的学术论文为样本,采用科学计量和知识网络分析的研究方法对采集的科学文本数据进行文本挖掘及可视化分析,在总体性识别《会计研究》刊文主要热点主题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等背景,将研究阶段划分为会计规范体系恢复重建阶段(1980-199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规范体系形成阶段(1992-199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规范体系完善阶段(2000-2017)、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规范体系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2019)四个阶段,并对《会计研究》刊文核心热点主题进行分阶段识别、评述与贡献分析,以期为会计理论研究引领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改革创新,客观促进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重建、形成、完善及高质量发展提供证据。

何敬[5](2020)在《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和“中国特色”的回顾与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在会计准则国际化并与国际趋同的过程中,是否保持中国特色始终是我国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自邓小平南巡、加入WTO以来,我国的会计准则逐步走向开放并与国际接轨。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学者都反思了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我国学者也再次重启关于会计准则中国特色问题的讨论。由于会计准则具有利益属性,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途径是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准则。

晏超[6](2019)在《分析式会计研究50年:回顾、框架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与传统的规范(normative)研究不同,分析式研究方法主要通过构建抽象化的理论模型,分析得出有关命题、定理及推论等,它是西方会计学界的主流研究方法之一,至今已有50年。分析式会计研究是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的支柱,也是会计学发展科学化的关键。但是,与实证会计研究在中国的飞速发展相比,分析式会计研究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还比较低。基于此,本文尝试对分析式会计研究进行介绍,以期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和讨论,推动分析式会计研究在中国的发展。本文首先简要回顾分析式会计研究的发展历史;其次,阐释分析式会计研究的基本概念、结构与作用;再次,梳理分析式会计研究几个主要分支的框架与发展脉络;最后,展望分析式会计研究的未来,并对在中国发展分析式会计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李彤彤[7](2019)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历史演进与现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高校本科会计教育是会计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地位,长期为我国经济发展输送许多优秀的会计行业精英,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的光辉成就做出了重大贡献。而本科会计专业培养计划在本科会计教育中的作用是基础性、核心性的,它对高校会计本科会计教育具有纲领性的指导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会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时代的新要求。本论文选题因此具有了较为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论文分为导论、正文、结论三个部分。导论部分概述了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正文部分,首先,界定了会计本科教育以及培养计划等基本概念,阐述了基础理论。其次回顾了改革开放后我国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的变化历程,划分为三大历史时期,即改革开放探索发展时期、市场深化发展时期以及大众化国际化发展时期,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在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方面的不同特征。从经济政治、科学技术、会计理论、全球化浪潮及社会供求等五个角度总结了我国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的规律。再次论文详细分析了我国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两个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培养目标方面存在定位高且同质化明显、强调技术忽略职业导向及职业道德、培养“现成的”而非“未来的”会计人才以及培养目标与社会脱节等问题;课程体系建设存在通识教育课程结构的不合理,任意选修课的设置比例过低,“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化课程的滞后,财务会计及管理会计课程设置缺陷,以及会计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矛盾、实践课程与职业道德培养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与职业需要等问题。最后为我国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的改革提供政策指导性参考建议。针对我国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优化,提出五大原则:突出自身特点与层次性的差异化目标定位、强化社会主义职业导向与道德观念、塑造“互联网+”时代“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全球化时代国际视野与“本位主义”结合以及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前瞻性原则。针对我国高校会计本科课程体系的优化,提出了重塑通识教育课程结构,整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内容,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构建信息化课程体系,结合高校特色融入国际化课程,基于社会需求与职业导向性开展实践教学等建议。最后一个部分是论文的总结,阐述研究创新,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本文采用以历史研究、比较研究以及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研究文献中本科会计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较为稀缺、系统性不突出的这一不足。

高一斌[8](2017)在《大师风范 精神长存——纪念杨纪琬同志诞辰100周年》文中提出2017年是老领导杨纪琬同志诞辰100周年。杨纪琬同志在财政部工作多年,曾担任财政部会计制度司(后改为"会计事务管理司"、"会计司")司长、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等职,是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兼法制委员会委员。他一生致力于会计事业,是我国着名的会计学家、教育家。建国初期至"文革"前,他参与组织会计制度建设,为新中国会计制度的统一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后,他积极倡导会计制度改革和研究会计准则,组织制定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开创了我国

周守华,徐玉德,刘国强,韩彬[9](2017)在《缅怀会计大师 谱写时代新篇——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2017学术论坛暨杨纪琬学术思想研讨会会议综述》文中研究说明2017年时值杨纪琬教授诞辰一百周年。杨纪琬教授是我国当代卓越的会计学家、会计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社会主义会计工作和会计制度的奠基人之一,是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会计学科创始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财政部会计司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司长,曾担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原中央常委,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首任会长,联合国国际会计与报告准则政府间专家工作组中国政府代表,中国成本研究会副会

蔡传里,冉明东,许家林[10](2009)在《会计改革三十年的会计理论发展(上)》文中指出会计学是一门社会科学。社会科学一向被人们视为上层建筑,它必须服务于经济基础并密切依存于一定时期的经济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由于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逐步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转变,而后又相继实现

二、中国会计学会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研讨会综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会计学会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研讨会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法务会计理论研究与实务运用新趋势——基于第12届法务(司法)会计学术研讨会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法务会计理论研究与实务运用新趋势
    (一)法务会计的人才培养与职业发展定位及其分析
    (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完备的法务会计理论体系,法务会计理论的研究需从移植转向构建
    (三)保障市场经济发展底线,法务会计能够提升市场主体内控风险防范的水平
    (四)契合依法治国的新要求,以完善法律引领法务会计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法务会计学科理论与职业化推广研究不断深入
    (一)深化学科建设理论研究是法务会计职业化发展的要求,是培养高端法务会计人才的基础
    (二)立足法务会计职业行情,提升职业胜任能力是发展法务会计职业的助推器
    (三)提升法务会计实证研究与大数据研究方法水平,是助推法务会计职业应用新发展的重要手段
    (四)深化海内外学术交流是提升中国法务会计国际影响力,开拓法务会计研究新视野的重要举措
三、法务会计实务运用不断发展
    (一)法务会计在反舞弊治理中发挥独特作用,有效促进市场主体内部治理体系的完善
    (二)会计鉴定专家辅助人能够提升司法会计鉴定意见的客观公正,提高司法会计诉讼的司法权威
    (三)会计资料勘验检查方法的提升,是提高所获证据证明效力的重要途径
四、法务会计理论研究与实务运用的展望与思考
    (一)中国法务会计理论研究需要厘清本源,才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完备的法务会计理论体系
    (二)法务会计的实务操作技能需要与大数据时代同步并进,以提高法务会计人员专业能力
    (三)法务会计人才教育需要进一步回应现实培养的问题,深化产教融合

(2)在历史坐标中认识新中国会计的发展——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是会计事业发展的基础
二、新中国会计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
    (一)构建了与中国政治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中国特色会计管理体制
    (二)建立了完善的会计法律规范体系,并成为中国法律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新中国会计法律规范体系的主要架构与内容。
    (三)新中国会计学术团体建设
三、新中国会计发展中的几个重大问题
    (一)新中国会计的定位
    (二)新中国会计工作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经济任务展开
    (三)《宪法》和《会计法》等法律决定着中国会计的大格局
    (四)新中国会计法律法规制定权、解释权牢牢地由国家掌控
    (五)倡议会计学界开展第三次会计本质大讨论
        1. 新中国关于会计本质第一、二次大讨论的基本情况。
        2. 新的历史时期会计学界应再次开展会计本质大讨论。
四、新中国会计研究对世界的四大贡献:重要成果总结
    (一)会计理论创新:会计管理活动论
    (二)会计方法创新:增减记账法
    (三)会计史学创新:《中国会计史稿》《中国会计通史》
    (四)会计思想创新:两部《现代会计哲学》

(3)中国会计学发展创新与成长路径——基于1949—2019年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中国会计学70年的发展创新
    (一)新中国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期(1949—1977)
    (二)中国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繁荣期(1978—1991)
    (三)中国特色会计理论与实践形成期(1992—2019)
三、中国会计学的未来成长路径
    (一)关注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与政策,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撑依据,着力构建全球会计知识中的中国框架体系
    (二)紧盯科技发展动向,促进现代科技在会计中应用,提高会计科技水平
    (三)注重其他学科理论与方法在会计学科中的应用,拓展会计学的理论、内容与方法边界
四、结论

(4)会计研究核心热点主题评述及贡献分析:1980-2019(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会计研究》刊文主要热点主题总体性识别
三、《会计研究》刊文核心热点主题分阶段识别、评述与贡献分析
    (一)会计规范体系恢复重建阶段(1980-1991)
        1.核心热点主题识别
        2.核心热点主题评述
        3.贡献分析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规范体系形成阶段(1992-1999)
        1.核心热点主题识别
        2.核心热点主题评述
        (1)会计理论方法体系构建研究评述
        (2)会计准则制定研究评述
        (3)会计信息质量研究评述
        3.贡献分析
        第一,促使会计理论研究逐步从会计基础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理论研究。
        第二,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方法体系提供了许多宝贵意见。
        第三,客观上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规范体系的初步形成。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规范体系完善阶段(2000-2017)
        1.核心热点主题识别
        2.核心热点主题评述
        (1)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评述
        (2)内部控制研究评述
        (3)公司治理研究评述
        (4)会计信息质量研究评述
        (5)盈余管理研究评述
        (6)公允价值研究评述
        3.贡献分析
        第一,为推动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二,为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三,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规范体系的完善。
    (四)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规范体系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2019)
        1.核心热点主题识别
        2.核心热点主题评述
        (1)内部控制研究评述
        (2)审计质量研究评述
        (3)会计信息质量研究评述
        (4)盈余管理研究评述
        3.贡献分析
四、总结

(5)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和“中国特色”的回顾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邓小平南巡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讨论
    (一)是否和如何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是否和如何保持中国特色
    (二)20、21世纪之交,对中国特色会计问题的两次讨论
二、加入WTO和实施“走出去”战略背景下的讨论
    (一)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要性和策略
    (二)我国会计准则框架的设计
    (三)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效果
三、金融危机背景下的讨论
四、对于我国会计准则中国特色的思考
    (一)国际会计准则的利益属性
    (二)对会计准则的理解有待深入
    (三)如何在会计准则中体现中国特色

(6)分析式会计研究50年:回顾、框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分析式会计研究的历史回顾
    (一)在西方——举足轻重
    (二)在中国——举步维艰
三、分析式会计研究的结构与特点及重要作用
    (一)分析式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
    (二)分析式会计研究的结构与特点
    (三)分析式会计研究的重要作用
四、分析式会计研究的主题框架与发展脉络
    (一)关于信息披露与财务报告的基本理论研究
    (二)基于估值和定价的会计理论研究
    (三)基于契约和激励的会计理论研究
    (四)盈余管理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理论研究
    (五)基于真实效应的会计理论研究
五、对分析式会计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历史演进与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分析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本科会计教育
        二、培养计划
    第二节 基础理论分析
        一、马克思恩格斯唯物主义历史观
        二、教育学基本理论
第二章 我国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改革开放探索发展时期(1978—1991 年)
        一、改革开放探索发展时期相关背景
        二、改革开放探索发展时期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
        三、本阶段培养计划的特点
    第二节 市场深化发展时期(1992—1999 年)
        一、市场深化发展时期相关背景
        二、市场深化发展时期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
        三、本阶段培养计划的特点
    第三节 大众化国际化发展时期(2000-2018 年)
        一、大众化国际化发展时期相关背景
        二、大众化国际化发展时期的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
        三、本阶段培养计划的特点
    第四节 三个历史时期会计本科培养计划的特点
        一、三个阶段的培养目标特点归纳
        二、三个阶段的课程体系特点归纳
第三章 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历史演进规律
    第一节 国家经济政治的环境变化的总体影响
        一、经济环境对培养计划的总体影响
        二、政治环境对培养计划的总体影响
    第二节 科学技术的进步强化培养计划演变中的技术特性
        一、科学技术对培养目标演变的影响
        二、科学技术对课程体系演变的影响
    第三节 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化提升培养计划演变中的专业属性
        一、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化对培养目标演变的影响
        二、会计理论研究的深化对课程体系演变的影响
    第四节 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浪潮扩展培养计划演变中的国际性
        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浪潮对培养目标演变的影响
        二、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浪潮对课程体系演变的影响
    第五节 社会认知与职业需求改变培养计划的实务属性
        一、社会认知与职业需求对培养目标的影响
        二、社会认知与职业需求对课程体系的影响
第四章 我国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的现实问题
    第一节 我国本科会计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现实问题分析
        一、定位过高且同质化明显
        二、过于强调技术忽略职业导向与职业道德
        三、培养“现成的”而非“未来的”会计人才
        四、全球化的国际视野不足
        五、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
    第二节 我国本科会计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实问题分析
        一、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及任意选修课设置问题
        二、“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化课程教学内容不足且滞后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设置缺陷日渐突出
        四、会计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矛盾
        五、实践课程及职业道德培养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与职业需要
第五章 我国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的未来展望
    第一节 国外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分析
        一、国外高校的本科会计教育培养目标分析
        二、国外高校的本科会计教育课程体系分析
    第二节 我国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的优化建议
        一、我国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培养目标优化建议
        二、我国本科会计教育课程体系优化建议
结论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主要创新
    三、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8)大师风范 精神长存——纪念杨纪琬同志诞辰100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一、改革创新的求索精神
    (一) 创造性提出“会计管理活动论”
    (二) 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三) 积极倡导会计改革
    (四) 推动会计理论研究
二、追求法治的科学理念
    (一) 研究起草《会计法》
    (二) 推动注册会计师制度建设
    (三) 推动建立统一会计制度
三、开放兼容的国际视野
四、百年树人的远见卓识
    (一) 推动会计学研究生教育
    (二) 开创会计信息化学科
    (三) 重视会计职业教育和会计人才成长
五、结语

(9)缅怀会计大师 谱写时代新篇——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2017学术论坛暨杨纪琬学术思想研讨会会议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深切缅怀杨纪琬教授, 持续推动会计改革发展
二、回顾亲历往事, 继承杨纪琬教授开创的事业
三、奖掖新人新作, 让杨纪琬学术思想代代相传

(10)会计改革三十年的会计理论发展(上)(论文提纲范文)

一、会计理论研究的重新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一) 会计理论研究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是会计理论研究领域在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二是会计理论研究的各级各类学术机构系统建立。
        三是会计理论研究成果的披露窗口大大拓宽。
        四是开始引进西方会计理论与方法。
    (二) 会计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是经济核算的推广。
        二是会计的科学属性。
        三是记账方法的选择。
        四是会计的本质。
        五是会计的职能。
        六是会计的对象。
        七是会计理论体系的结构。
二、会计理论研究的不断探索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
    (一) 会计理论研究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是中国会计改革的思路、方向和要点在探索中逐步形成。
        二是围绕会计规范体系建设展开理论研究。
        三是全方位地对西方会计理论进行比较系统地引进与消化吸收。
        四是会计处理程式与国际会计通行惯例的协调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五是会计理论研究领域中不同流派学术着作争奇斗妍。
    (二) 会计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是会计改革目标与内容的深入研究。
        二是会计准则建设的研究。
        三是部分会计基本理论问题的重新认识。
        四是中国特色责任会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五是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深入研讨。
        六是重建审计体制的基础理论研究。
        七是会计的发展历史问题。
        此外, 还有其他会计理论问题。

四、中国会计学会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研讨会综述(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法务会计理论研究与实务运用新趋势——基于第12届法务(司法)会计学术研讨会的思考[J]. 贺三宝,肖文. 会计之友, 2021(19)
  • [2]在历史坐标中认识新中国会计的发展——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作[J]. 田昆儒. 财会月刊, 2021(13)
  • [3]中国会计学发展创新与成长路径——基于1949—2019年的回顾与展望[J]. 颉茂华,王娇,翟晓芳. 财会通讯, 2021(11)
  • [4]会计研究核心热点主题评述及贡献分析:1980-2019[J]. 陈晓芳,蒋武,夏文蕾,陈昕. 会计研究, 2021(04)
  • [5]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和“中国特色”的回顾与思考[J]. 何敬. 财会月刊, 2020(18)
  • [6]分析式会计研究50年:回顾、框架与展望[J]. 晏超. 当代会计评论, 2019(04)
  •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本科会计教育培养计划历史演进与现状研究[D]. 李彤彤.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9)
  • [8]大师风范 精神长存——纪念杨纪琬同志诞辰100周年[J]. 高一斌. 会计研究, 2017(11)
  • [9]缅怀会计大师 谱写时代新篇——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2017学术论坛暨杨纪琬学术思想研讨会会议综述[J]. 周守华,徐玉德,刘国强,韩彬. 会计研究, 2017(11)
  • [10]会计改革三十年的会计理论发展(上)[J]. 蔡传里,冉明东,许家林. 财会通讯, 2009(01)

标签:;  ;  ;  ;  ;  

中国特色会计学会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研讨会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