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野菜,商机无限

发展野菜,商机无限

一、开发野菜 商机无限(论文文献综述)

李阳[1](2020)在《旅游开发与鱼木寨文化变迁研究》文中提出传统村落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一种不可再生、潜在的旅游资源。其保护和发展存在多种方式,其中旅游开发是重要和常见的一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传统村落通过旅游开发,一定程度实现了现代化转型。在其转型过程中,文化的稳定性、延续性是相对的,变迁是常态和永恒的。作为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文物保护单位,鱼木寨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旅游,经历了萌芽、起步、发展三个阶段。通过三个阶段的开发,鱼木寨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经济社会实现较大的发展,文化也发生不同程度的变迁。旅游开发之前,鱼木寨的文化是一种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的山地村落文化。因与外界往来较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几乎没有受到破坏和阻碍,变迁速度十分缓慢。旅游开发后,鱼木寨的村落文化逐渐发生变迁。其中,物质文化的变迁表现最为明显;制度文化的变迁速度最为稳定;精神文化的变迁程度最为强烈。旅游开发前后,鱼木寨村落文化的变迁,是内因与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变迁中呈现的可取之处以及暴露的问题,对其他村落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一是建立以村寨为主导的开发机制,保持寨民的主体地位;二是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需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以及旅游业的和谐共生;三是辩证看待旅游发展与文化变迁的关系,有序指导乡村旅游开发确保文化变迁的良性发展;四是正视旅游发展中暴露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寻找出路;五是正确认识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保护与发展既相互矛盾又相互支撑,合理有效的规划是村落发展的必要前提。传统村落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如何有度的开发利用,是政府和村落值得思考的问题。

陈斌先[2](2020)在《憩园》文中研究表明子1别墅群就在鞍子山下面,由一条柏油路连接到国道,到市区也就二十分钟的车程。鞍子山坳处有潭水。莫先生说,鞍子山实乃砚山,砚山有墨,汪着灵气。莫先生还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砚山有名无名都是好去处。文璟住进别墅常请莫先生到家喝酒,莫先生进门喜蹚慢步,晃过客厅,才疾步奔向洗漱间。到了洗漱间门前方停下,笑吟吟说,去去风尘,稍候,稍候。莫先生说的去风尘,实际就是洗手净面,多数时候莫先生去风尘时间很久,文璟候在外面不放

覃振略,周艳芳,韦丹,覃振普,覃振助[3](2019)在《广西柳州市柳江区野生蔬菜的开发与利用》文中指出综述了柳江区主要野生蔬菜的种类、特点及其分布概况、生长环境、人工驯化栽培、市场需求情况等,分析研究了野生蔬菜生产利用的现状,指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以采集为主,保护自然资源不够;开发利用率低,开发利用无序;综合开发利用不足,精深加工缺乏。并结合当地实际优势,提出发展的思路及对策,如合理开发,保护资源;实施人工驯化栽培,打造特色品种;加强开发利用研究,提高野生蔬菜精深加工水平,实现综合开发利用。最后对柳江区野生蔬菜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李娟[4](2019)在《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岔山村瑶族生计方式变迁》文中指出近几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精准扶贫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整个中国的乡村社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民族地区传统的社会经济结构逐步瓦解,以自然和社会文化环境为依托的生计方式,为了适应不同的时代背景,也主动或被动的发生了变迁。生计方式是人们稳定的维持生活的计谋和办法,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因此,研究生计方式的变迁路径、探讨变迁规律,有着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同时,我国农村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研究民族地区农民的生计方式变迁,对于现阶段做好国家扶贫工作和民族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本文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岔山村为田野调查点,在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收集的基础上,以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的学科理论为指导和研究依据,深入探讨了岔山村农民生计方式变迁。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以农为主、畜牧为辅的传统生计模式,到改革开放后的农牧业、副业、外出务工共同发展的现代化生计方式,再到如今以农牧业、旅游业为主,兼副业、外出务工为一体的多元化生计方式,岔山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种种发展与变迁,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村民自身的需求和努力以及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而变迁产生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不仅体现在衣食住行方面、在人际交往上也扩大了村子通婚的范围,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妇女的角色和地位,同时岔山村生计方式的变迁也对当地文化资源的开发产生一定影响。

吴静[5](2015)在《秦岭生态旅游成本和效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十分迅速,这种强调生态环境保护、游客生态责任意识和社区参与,力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可持续旅游形式也是我国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但是旅游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始终存在于生态旅游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许多正成为生态旅游开发热门场所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由于其相对原始独特的物种和自然景观资源十分脆弱,在开发利用时不可避免地与生态环境产生矛盾。如何认识在生态旅游过程当中,开发者、地方政府和社区居民等利益相关者的收益及贡献,以及生态旅游中的主要成本,特别是资源与环境成本,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系统的分析生态旅游的效益和成本代价,不仅有利于生态旅游未来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谋求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协调发展的旅游经济关系。基于以上背景,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生态旅游的成本和效益加以计量和分析,是目前生态旅游研究的难点和重点。本研究在借鉴和参考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以生态旅游的成本效益分析为主线的全新视角,结合经济学、生态学和地理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在实证调研的基础上,首先对秦岭生态旅游开发和经营现状进行了概述,针对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定性总结,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一手调研数据以及二手统计资料分别对秦岭生态旅游的主要效益和主要成本进行了计量。其次,本研究从收益是一种发展,成本是一种责任的视角,拓展相关成本效益研究的内涵,在研究内容中一方面结合收益分析将旅游开发带来的区域和社区的贡献进行分析用以反映生态旅游的效益问题;另一方面从生态成本的角度对游客碳排放的生态成本加以研究,从而系统的反映旅游地潜在的成本问题。最后在整体的效益和成本代价分析的基础上,对现行的生态旅游政策及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本研究主要的研究结论如下:1.秦岭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由旅游从业部门、当地社区、招商企业、游客和其他相关团体共同构成了一个综合系统;自然景观多样性与人文景观多样性的有机组合是秦岭生态旅游资源的突出特点;秦岭生态旅游主要的开发模式有政府主导的招商引资开发模式、社区参与模式、非政府组织和生态旅游区联盟模式。2.通过秦岭生态旅游主要效益分析发现:该地区的生态旅游主要效益为16.98亿元,总体表现为经济效益最多,其次是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最少。从社区居民生态旅游获益的视角来看:生态旅游作为一项生计策略已经产生了显着的生计结果,给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定的效益,但同时还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还存在社区参与对居民生态旅游效益提升的驱动力不足,社区参与程度限制生态旅游效益的获取,导致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另外,秦岭生态旅游开发和经营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发挥了显着的作用,生态旅游效益获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关联作用较强。3.对生态旅游主要成本的估算结果表明:秦岭生态旅游年投入的主要成本约合人民币2.52亿元;其中直接成本约为2.08亿元,约占总成本的82%,而社会和生态等间接成本的投入约为0.44亿元,仅占总成本的18%。在生态旅游的成本分析中,游客产生的碳排放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调查区域生态旅游一年共产生了3.53×1010g的C02排放,其中旅游交通是生态旅游碳排放的最大“贡献者”;随着游客的增多导致碳排放量的加大,未来对保护区内的植被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破坏的生态成本也会进一步提升。4.从生态旅游效益和成本的关联分析可以看出,秦岭生态旅游整体的效益成本比约为6.56;其中不同层级政府的生态旅游收益成本比最大且净收益最多,是生态旅游最大的受益主体;其次是自然保护区与景区从业单位;而承担了较多的生态旅游成本的社区居民,却得到了非常少的生态旅游收益。从生态旅游产生的主要效益、成本的一般分析中可以发现,我国的生态旅游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生态旅游利益分配不均、生态旅游成本的承担不合理和景区环境保护投入不足这几个方面。5.本研究基于生态旅游成本效益分析和生态旅游相关政策的梳理,指出秦岭生态旅游总体的开发管理还有待完善、生态旅游效益和成本的分配不均导致利益主体的矛盾冲突以及生态旅游潜在成本易被忽视等问题,最后,具体给出了生态旅游未来发展的针对性建议。可以说,本研究以一个典型区域生态旅游的成本效益系统分析,是对以往侧重某个方面,缺乏整体性研究的一个发展和创新。同时,将碳核算、可持续生计等方法引入研究,是一种新的尝试,较以往相关研究是一个较大拓展,也更符合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大背景下对生态旅游的更深层次的研究。

桔梗[6](2013)在《野菜虽土 处处生金》文中研究表明一、野菜全身都是宝产销都是本小利大栽培和采集野菜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其经济效益可观。由于市场对野菜需要量大,货源紧缺,价格不断上扬,因此,加强野菜的开发和栽培不失为致富的一条好途径。从中医角度来说,几乎所有的植物都可以吃。就算那些剧毒的植物,也有药用功能。野菜,也就是非人工种植的蔬

张力凡[7](2013)在《展枝唐松草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系统研究了展枝唐松草(Thalictrum squarrosumSteph.ex Willd.)各营养器官的结构植物学特征及雌雄花器官的发育过程。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展枝唐松草人工种苗繁殖技术以及反季拱棚栽培技术,经研究发现:1.展枝唐松草为多年生草本,花期为7月~8月;果期8月~9月;10月下旬地下部分休眠越冬。2.展枝唐松草为须根系,一年生根仅进行初生生长,第二年进行次生生长。内外皮层分界清楚;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相间排列,为六原型根;侧根发生于中柱鞘,正对着韧皮部的位置。次生生长后,初生木质部位于中央,髓射线1-2细胞宽。导管分子有孔纹导管和环纹导管,具单穿孔板。3.茎表皮细胞单层排列规则且紧密,近表皮的皮层细胞为厚角组织,维管束呈同心圆状排列为两轮,外轮较小,内轮较大,每轮20-30个外韧维管束,纤维较多,木质部导管分子主要有环纹、孔纹、梯纹导管;茎表皮有气孔分布。4.展枝唐松草叶的内切向壁无气孔、腺毛或其他附属物分布,表皮细胞形态不规则;外切相壁有均匀分布的气孔。叶片栅栏组织1层,海绵组织1~2层。5.花发育过程中萼片包裹雌雄蕊原基。雄蕊原基多数,内外2轮排列,最初球形,经四棱形花药原始体发育成四药囊花药,花丝底着,雄蕊原基多数。雌蕊原基2-5个,最初球形,在近轴面细胞分化少、生长慢,远轴面细胞分化多、生长快,形成对折的单心皮离生雌蕊。花粉粒球形,具有颗粒状雕纹纹饰,萌发孔7个,孔膜上具有粒状小刺,6.展枝唐松草通过有性繁殖可生产规范化的种苗。种子经过低温层积或药物处理,可打破休眠。在标准化种苗定植大田栽培生长或种子直播生长的基础上,可利用塑料小拱棚栽培技术进行反季栽培。

彭蜀湘[8](2012)在《家事连绵也峥嵘——记我的母亲和志愿军家属队》文中认为引子举世瞩目的抗美援朝战争停战已近60年了,我的妈妈边玉珍现已是年过八旬的老人。她曾经有过一段伴随着抗美援朝战争鲜为人知的特殊经历。我从小就听妈妈说呀说,说她的那些陈年旧事,一打开话匣子就收不住,没个完。因为那些往事在她的人生中烙下的印记太深太深了。

邹新建,龚明辉,刘泽浦,程小林[9](2011)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野菜开发利用的展望》文中研究说明野菜是指可蔬食的非人工种植的野生植物。它们长期生长繁衍在深山草原、浅海礁石、旷野荒地、湖塘溪边、房前屋后等适宜的自然环境中。我国野菜资源极为丰富,是中华民族的魂宝。古往今来,野菜以其鲜、绿、野的外形和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药食两

皓岭[10](2010)在《敲开春天市场大门 “美丽经济”惠赐无限商机》文中研究表明序言春季,是指我国农历的立春到立夏这一段时间,即农历1月、2月、3月,包括了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6个节气。春归大地,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柳丝吐绿,风和日丽,大自然一片欣欣向荣。

二、开发野菜 商机无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发野菜 商机无限(论文提纲范文)

(1)旅游开发与鱼木寨文化变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的思路、内容和方法
    四、田野点概述
第一章 鱼木寨的旅游发展
    第一节 鱼木寨的旅游资源
    第二节 鱼木寨的旅游发展历程
    第三节 鱼木寨旅游开发的现状
第二章 旅游开发前的村寨文化
    第一节 鱼木寨的物质文化
    第二节 鱼木寨的制度文化
    第三节 鱼木寨的精神文化
第三章 旅游开发后鱼木寨的文化变迁
    第一节 物质文化变迁
    第二节 制度文化变迁
    第三节 精神文化变迁
第四章 鱼木寨文化变迁的动因及启示
    第一节 鱼木寨文化变迁的动因
    第二节 鱼木寨文化变迁带来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2)憩园(论文提纲范文)

后记

(3)广西柳州市柳江区野生蔬菜的开发与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柳江区主要野生蔬菜资源的基本情况
2 柳江区主要野生蔬菜开发利用现状
    2.1 采集利用情况
        2.1.1 采集种类及范围
        2.1.2 采集季节与方法
        2.1.3 食用部位与方法
    2.2 人工引种驯化栽培情况
    2.3 收购及加工情况
    2.4 开发利用效益
3 柳江区主要野生蔬菜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3.1 以采集为主,对自然资源保护不够
    3.2 开发利用率低,开发利用无序
    3.3 综合开发利用不足,精深加工缺乏
4 柳江区主要野生蔬菜开发利用思路与方向
    4.1 开发利用的思路
    4.2 开发利用的方向
    4.3 开发利用的目标
5 柳江区主要野生蔬菜开发利用的措施和对策
    5.1 合理开发,保护资源
    5.2 依靠科技,加强开发利用研究
    5.3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5.4 实施人工驯化栽培,促进野生蔬菜向规模化、商品化方向发展
    5.5 提高野生蔬菜精深加工水平,实现综合开发利用,提高经济效益
6 柳江区主要野生蔬菜开发利用前景展望
    6.1 开发的基础
    6.2 市场需求
    6.3 开发的潜力
    6.4 开发的效益和优势

(4)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岔山村瑶族生计方式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意义和选题原由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选题原由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一、关于民族生计方式的研究
        二、与瑶族生计相关的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四节 田野点概况
        一、地理位置与人口概况
        二、历史沿革
        三、生产与经济
        四、风俗习惯
第二章 岔山村传统生计方式
    第一节 传统农业
        一、改革开放以前的农业发展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农业发展
    第二节 传统养殖业
    第三节 个体手工业与工商业
    第四节 外出打工
第三章 岔山村现代生计方式
    第一节 现代农业与养殖业
    第二节 旅游业
        一、旅游业产生的背景
        二、旅游产业链下的生计方式
    第三节 其他生计方式
        一、外出务工
        二、在乡务工
        三、回乡创业
第四章 岔山村生计方式变迁的动因分析
    第一节 国家政策的扶持
    第二节 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第三节 村民的文化自觉
第五章 岔山村生计方式变迁的影响
    第一节 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交通方式的便捷
        三、休闲娱乐方式的增多
        四、居住环境的改善
    第二节 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一、通婚范围的扩大
        二、妇女角色和地位的改变
    第三节 对文化资源开发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秦岭生态旅游成本和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数据来源及研究区域
        1.5.1 数据来源
        1.5.2 研究区域
    1.6 可能的研究创新
2 研究基础与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分析
    2.1 概念界定
        2.1.1 生态旅游
        2.1.2 森林生态旅游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生态经济学理论
        2.2.3 福利经济学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进展
        2.3.1 生态旅游对社区居民的影响研究
        2.3.2 生态旅游效益评价研究
        2.3.3 生态旅游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研究
        2.3.4 生态旅游开发管理问题研究
        2.3.5 研究评述
    2.4 生态旅游的利益相关者研究
        2.4.1 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的界定及分类
        2.4.2 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追求与约束
        2.4.3 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冲突与协调
        2.4.4 政府在生态旅游开发中的责任和义务
    2.5 本章小结
3 秦岭生态旅游现状及开发模式分析
    3.1 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发展情况
        3.1.1 世界生态旅游的发展情况
        3.1.2 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情况
    3.2 秦岭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3.2.1 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3.2.2 生态旅游区周边社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3.3 秦岭生态旅游资源及特点
        3.3.1 生态旅游资源情况
        3.3.2 生态旅游资源特点
    3.4 秦岭生态旅游开发的主要模式
        3.4.1 政府为主导的招商引资开发模式
        3.4.2 社区参与模式
        3.4.3 非政府组织和生态旅游区联盟的开发模式
    3.5 本章小结
4 秦岭生态旅游主要效益计量
    4.1 生态旅游主要效益的内涵
        4.1.1 生态旅游主要效益的概念界定
        4.1.2 生态旅游主要效益内涵分析
    4.2 生态旅游主要效益的基本构成
        4.2.1 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
        4.2.2 生态旅游的社会效益
        4.2.3 生态旅游的生态效益
        4.2.4 生态旅游不同效益的关联分析
    4.3 生态旅游主要效益计量的指标和方法选择
        4.3.1 指标体系构建的步骤与方法
        4.3.2 生态旅游主要效益计量方法及指标说明
    4.4 生态旅游主要效益计量
        4.4.1 生态旅游经济效益计量
        4.4.2 生态旅游社会效益计量
        4.4.3 生态旅游生态效益计量
    4.5 生态旅游主要效益计量结果分析
    4.6 秦岭生态旅游资源的游憩价值评估
        4.6.1 研究方法
        4.6.2 数据来源
        4.6.3 游憩价值估算
    4.7 本章小结
5 秦岭生态旅游对社区及地区经济发展贡献的效益分析
    5.1 生态旅游的社区参与
        5.1.1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现状
        5.1.2 基于SEM的农家乐经营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5.2 生态旅游对社区居民生计的影响
        5.2.1 生计结果的指标体系构建
        5.2.2 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5.2.3 生计结果分析
    5.3 生态旅游对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
        5.3.1 生态旅游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
        5.3.2 生态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灰色关联分析
    5.4 基于贡献的生态旅游效益问题
        5.4.1 社区参与对居民生态旅游效益提升的驱动力不足
        5.4.2 生态旅游效益获取与地区经济发展相互作用
    5.5 本章小结
6 秦岭生态旅游主要成本计量
    6.1 生态旅游成本内涵
        6.1.1 成本的定义
        6.1.2 生态旅游成本概念界定
    6.2 生态旅游主要成本的主要构成
    6.3 生态旅游成本计量的指标和方法选择
        6.3.1 成本计量的指标体系构建
        6.3.2 成本计量指标解释与计量方法说明
    6.4 生态旅游成本计量
        6.4.1 生态旅游经济成本计量
        6.4.2 生态旅游社会成本计量
        6.4.3 生态旅游生态成本计量
    6.5 成本计量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秦岭生态旅游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成本分析
    7.1 旅游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构成因子分析
        7.1.1 旅游交通
        7.1.2 旅游住宿
        7.1.3 旅游餐饮
        7.1.4 旅游活动
    7.2 旅游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评估方法
        7.2.1 “自下而上”法
        7.2.2 “自上而下”法
    7.3 秦岭生态旅游能源消耗和CO_2排放量初步估算
        7.3.1 研究框架
        7.3.2 方法选择及模型构建
        7.3.3 数据来源与处理
        7.3.4 秦岭生态旅游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估算结果分析
    7.4 主要研究结论
        7.4.1 主要结论
        7.4.2 生态成本启示
    7.5 本章小结
8 秦岭生态旅游成本和效益的关联分析
    8. 成本和效益比较分析
        8.1.1 计量结果分析
        8.1.2 计量结果的误差分析
    8.2 生态旅游经营的外部性分析
    8.3 收益与相关利益者关联分析
        8.3.1 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取向
        8.3.2 生态旅游受益者分析
    8.4 成本与相关责任主体分析
        8.4.1 成本承担者
        8.4.2 成本与成本承担者分析
    8.5 利益相关者效益和成本的对比分析
    8.6 基于成本和效益比较的生态旅游问题分析
        8.6.1 利益分配不均
        8.6.2 成本的承担不合理
        8.6.3 环境保护投入不足
    8.7 本章小结
9 生态旅游政策问题及政策优化
    9.1 现行生态旅游政策概述
        9.1.1 主要的资源保护政策
        9.1.2 主要的开发管理政策
        9.1.3 主要问题分析
    9.2 秦岭生态旅游发展的问题分析
        9.2.1 秦岭生态旅游总体的开发管理还有待完善
        9.2.2 生态旅游成本和效益的分配不均导致利益主体的矛盾冲突
        9.2.3 生态旅游潜在成本易被忽视
    9.3 生态旅游发展的政策优化
        9.3.1 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管理的政策优化
        9.3.2 提升生态旅游效益的政策优化
        9.3.3 控制生态旅游成本的政策优化
    9.4 本章小结
10 研究结论和展望
    10.1 研究结论
    10.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成果目录清单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附录

(7)展枝唐松草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长白山山野菜展枝唐松草研究综述
    1.1 长白山山野菜资源概论
        1.1.1 长白山生态环境
        1.1.2 长白山山野菜资源
        1.1.3 长白山山野菜生长环境特点
        1.1.4 长白山山野菜资源开发现状及发展策略
        1.1.5 长白山山野菜反季栽培生产效益分析
    1.2 展枝唐松草研究概论
        1.2.1 唐松草结构植物学与组培繁育研究进展
        1.2.2 展枝唐松草食用及药用价值
        1.2.3 展枝唐松草人工栽培发展现状
2 研究方法
    2.1 田间试验研究方法
        2.1.1 种子的处理及种苗的繁育
        2.1.2 定植与田间管理
        2.1.3 采收
        2.1.4 反季拱棚技术的田间试验
    2.2 实验室研究方法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2.2.2 组织离析法观察技术
        2.2.3 石蜡切片法观察技术
3 研究内容及结果
    3.1 展枝唐松草形态学特征
    3.2 展枝唐松草结构植物学特性
        3.2.1 展枝唐松草根结构
        3.2.2 展枝唐松草茎结构
        3.2.3 展枝唐松草叶结构
        3.2.3.1 展枝唐松草叶表面结构
        3.2.3.2 展枝唐松草叶横切结构
        3.2.4 展枝唐松草花器官发育过程
        3.2.5 展枝唐松草种子形态结构
    3.3 展枝唐松草有性繁殖试验
        3.3.1 种子的采集与保存
        3.3.2 种子播种前的处理
        3.3.3 做床与播种
        3.3.4 种苗的田间管理
        3.3.5 种苗选取标准及定植
    3.4 展枝唐松草塑料拱棚反季栽培
        3.4.1 大田移栽方式培育展枝唐松草植株的关键技术
        3.4.2 种子直播方式培育展枝唐松草植株的关键技术
4 分析
    4.1 展枝唐松草植物体结构与栽培环境条件关系分析
        4.1.1 展枝唐松草根结构与栽培环境条件关系分析
        4.1.2 展枝唐松草茎及叶结构与栽培环境条件关系分析
    4.2 唐松草种子植物学特性分析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野菜开发利用的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野菜的分布与特点
    1.1 分布广、种类多
    1.2 风味独特、营养丰富
    1.3 质地鲜嫩、天然食品
    1.4 保健医疗、传统药材
    1.5 多功能作用
2 野菜品种简介
    2.1 藜蒿
    2.2 马齿苋
    2.3 水芹
    2.4 荠菜
    2.5 蕺菜
    2.6 野薄荷
    2.7 马兰
    2.8 莼菜
    2.9 水蕹
3 现状与前景
4 对策与措施
    4.1 抓紧时机、摸清家底
    4.2 依靠科技、创新技术
    4.3 创造条件、开发野菜加工产品
    4.4 加强领导,实现野菜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10)敲开春天市场大门 “美丽经济”惠赐无限商机(论文提纲范文)

序言
一、市场篇:春游火了谁
二、商机篇:春天来了商机来了
三、营销篇:方法决定成败
四、结束语:如何把握商机

四、开发野菜 商机无限(论文参考文献)

  • [1]旅游开发与鱼木寨文化变迁研究[D]. 李阳. 三峡大学, 2020(06)
  • [2]憩园[J]. 陈斌先.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20(03)
  • [3]广西柳州市柳江区野生蔬菜的开发与利用[J]. 覃振略,周艳芳,韦丹,覃振普,覃振助. 蔬菜, 2019(09)
  • [4]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岔山村瑶族生计方式变迁[D]. 李娟. 广西民族大学, 2019(01)
  • [5]秦岭生态旅游成本和效益研究[D]. 吴静. 北京林业大学, 2015(10)
  • [6]野菜虽土 处处生金[J]. 桔梗.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3(04)
  • [7]展枝唐松草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D]. 张力凡. 东北师范大学, 2013(02)
  • [8]家事连绵也峥嵘——记我的母亲和志愿军家属队[J]. 彭蜀湘. 中国作家, 2012(08)
  • [9]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野菜开发利用的展望[J]. 邹新建,龚明辉,刘泽浦,程小林. 上海蔬菜, 2011(01)
  • [10]敲开春天市场大门 “美丽经济”惠赐无限商机[J]. 皓岭.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0(04)

标签:;  ;  ;  ;  

发展野菜,商机无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