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润滑培训咨询日程

2003年润滑培训咨询日程

一、2003年润滑培训咨询计划表(论文文献综述)

陶岚岚[1](2020)在《M公司产品质量管理改进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全球化市场的形成,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面临着同行业间的相互激烈的竞争。只要有竞争,就必须面对“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规则。纵观国内外,每一个经久不衰的企业,都离不开过硬的产品质量。特别是注塑行业,原材料大幅上涨,人工成本逐年提升,以往那种“只要开机就赚钱”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如果管理稍有不善,就会导致良率低、效率低、原材料损耗高、工装设备故障率高等一系列问题。表面上看似产品和技术的问题,实则更多的是质量管理和服务意识。所以,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就必须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首先,从产品前期开发质量方面着手,运用了IATF16949的APQP工具,建立了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完善了从确定新项目开始→过程开发和设计→产品和过程确认→产品交付与客户反馈的流程。通过组建项目小组,策划各阶段的工作内容,经过各部门的共同配合,严格按照计划实施,提升了新产品开发的效率,减少了客户无效的等待时间。其次,全面质量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通过推行质量责任制,明确了公司内部每一位员工的岗位职责,并与绩效考评、物质与精神方面的激励措施相结合;针对“人”的操作制定标准化的方法和程序,在加强质量意识教育、质量管理知识和方法、专业技能等方面培训的基础上,增加了员工的品质意识,加深了员工对产品的理解,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和稳定性,从而达到了产品质量稳定和检查效率的提升。再次,从供应商质量管理的角度出发,借鉴了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方法,结合供应商质量管理的现状,做了相应的改进;同时,参照IATF16949 PPAP工具中的经批准的外观批准报告的要求,制定了样品认证流程。自从供应商有了明确的标准以后,供应商的来料良率得到了的提升,减少了无效的返工时间。因此,供应商的送货及时率也超出了预期指标。最后,从公司的基础设施和过程运行环境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根据ISO9001:2015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建全了设备/模具的全面管理,合理改进了现场的检查环境;随着设备/模具故障的明显降低,不仅提升了生产作业效率,而且不良投诉也大幅下降。在实施改进措施的过程中,不仅得到了公司管理层的大力支持,各部门负责人也积极响应,同时也得到了供应商的配合,因为有了全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使得实施效果得到了有效保障,最终达到了顾客满意。

徐凯[2](2020)在《微润滑项目商业策划方案》文中提出本文是以一个创业型公司(简称WL)总经理的视角,运用战略管理、整合营销等理论与方法,结合前人的相关研究文献和成果,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的工具,如SWOT、PEST等工具,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总结归纳从而形成一个商业策划方案。本文的研究对象WL公司是一家以自主研发微润滑技术和产品的公司。微润滑项目是以微量润滑为主题的项目,是微量润滑切削系统的简称,包括微量润滑剂和微量润滑装置两部分。笔者从国内外金属加工冷却介质的发展历史开始,到当前国际金属加工润滑冷却介质的新要求,更环保、长寿命、和精加工趋势,再到国内当前污染和浪费严重的金属加工润滑冷却介质现状,总结出微润滑项目的研究意义所在:顺应国家顶层设计《中国制造2025》中绿色制造的趋势,为千秋万代绿水青山做出我们一辈人应该的贡献。为此,我们选择一项我们认为可以代表未来十年机加工行业,金属加工冷却润滑方式的微润滑项目,并对此项目制定相应的商业策划方案。文中首先运用PEST模型分析了公司在宏观营销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重点对行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行业市场容量和趋势,采用波特五力确定微润滑的战略。进而使用SWOT分析工具捕捉并分辨出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经过对微润滑项目产品和技术特点分析,结合参考文献和实证案例的研究,得出多元化的微润滑项目商业策划方案适合使用整合营销的理论。然后,笔者在进行市场细分,确定市场定位的基础上,明确微润滑项目的商业模式,并确定了目标市场:选择先进制造用户为主要目标市场。同时,将京津冀销售额一亿元以上机械制造客户、原始设备制造(OEM)客户作为公司的重点客户,将有计划有渠道想在微润滑项目上发展的贸易公司,确定为重点经销商。并分别对三种客户运用整合营销的理论进行战略和战术上的营销策划,重点研究了竞争策略、技术营销策略、关系营销策略。最后,运用定量定性分析的方法,对一段时期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进行了预测,报表对公司各个经营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应用做了探讨。本文得出的结论是:微润滑项目值得推广,并给出了项目推广的理论、方式、方法,以及成本收益预算,整个商业策划方案是工业品整合营销的具体应用,希望研究结果对于其他工业品生产和销售公司、以及高新技术的推广,制定商业策划方案有一些参考价值。

陈志鹏[3](2019)在《TPM在MAZS公司设备管理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时代的进步,生产企业也在不断迎来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挑战,国内的生产企业因为传统思想的影响,往往只重视生产,而不注重设备管理,导致设备故障频发,维修人员一直处于“救火”状态,企业生产效率低下。在这样的形势下,有学者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TPM(全员生产维修)对于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TPM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的设备管理方式,TPM最显着的特点是全员参与,积极配合,提高全员自觉维护设备的意识,以达到不断改善,不断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不断减少设备不良,不断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MZAS公司作为一家铝用阳极生产企业,先后引进了很多先进的生产设备,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但是在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制约了产品质量和设备运行效率的提升。落后的设备管理水平和先进的设备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矛盾。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结合MZAS公司的实际情况,对本公司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引入TPM活动来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第一部分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TPM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重点介绍TPM的相关理论基础及概念;第三部分重点介绍MZAS公司设备管理现状,以及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重点介绍TPM活动的总体方案设计和开展,即根据MZAS公司的特点导入TPM理念,从开展相关知识培训,成立TPM领导小组开始,全面开展6S活动,合理化建议活动,可视化管理活动,完善自主保养体系和专业保养体系,推行TPM;第五部分总结MZAS公司实施TPM活动的效果,分为有形效果和无形效果两个方面进行阐述;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及展望。本文通过在MZAS公司推行TPM的分析、研究,认为TPM活动的推行有利于提升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同时在MZAS公司推行TPM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集团下其他分公司以及本行业其他企业推行TPM活动也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吴昊[4](2019)在《JM公司GX发动机开发项目进度管理研究》文中认为在中国制造2025的时代背景之下,举国上下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制造业的关注远超以往。近些年来,随着家用车产品的价格急剧下滑,以及国民生活水平和可支配家庭年收入的日益提高,此消彼长之下,家用车的年需求量显着上涨,使得中国大陆逐步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产、销市场。众所周知,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相当于人类的心脏一样重要,只有一款好的发动机为车辆提供动力才能使其在道路上驰骋。发动机在决定车型的燃油经济性,动力性,环保性,行车舒适性和安全性等重要的参数指标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些指标直接决定了车型是否具有市场竞争力,以满足越来越理性的消费者愈加严苛的期望。打造一款好的发动机,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还需要有好的项目管理体系保驾护航。本文,以笔者所参与的JM公司GX发动机开发项目的进度管理为研究对象,应用项目分解图、网络计划、关键线路、三点估算法等得出进度计划,提出进度管控模型,对进度计划执行进行跟踪,发现实际发动机产品上市节点的工期紧张问题,使用实际与计划进度报告表找出延误工作,运用问卷调查方法找出工作延误原因,再通过资源分析和调整工作逻辑关系进行进度优化,最后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优化方案评价。整个研究过程,把进度管理理论联系实际发动机项目,分析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切实可行性,总结项目开发经验,对公司及行业的后续开发项目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卫林辉[5](2018)在《精益六西格玛在DAQO公司运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质量、效益和创新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和重视,己成为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基本要素。为赢得顾客与市场,获得竞争优势,提高企业利润,很多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压力和挑战。精益六西格玛是来自于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理论的有效整合,是一种吸收两种模式优点的先进管理方式,其本质是消除浪费、减少过程变异,可以帮助企业提质增效、促进创新、增强顾客满意度。但如何建立一套适合本企业的持续改进经营管理模式,是很多企业面临的难题和迫切需要。本文首先对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的起源和理论进行了梳理总结,比较两者的优势、劣势,并对两者整合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了分析。其次以国内工程电气行业领军企业DAQO公司为例,分析该公司导入实施精益六西格玛之前面临的问题、具备的管理基础以及实施后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精益六西格玛在DAQO公司运营管理中的应用实践进行深入研究,从价值导向归纳并提出DAQO公司精益六西格玛运营管理模式架构及其主要构成要素,从系统层面给出了支撑该模式持久运行的管理办法、项目实施流程和系统评估办法。在具体项目实施层,按照精益与六西格玛融合的DMAIC-L流程框架,对DAQO公司一个黑带项目“双面C型铜排的国产化工艺开发”进行跟踪研究,给出了具体的项目实施方法。从整体到局部对精益六西格玛在运营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系统性研究。通过运营管理模式层和具体项目实施层相结合的分析研究,为同类企业实施精益六西格玛运营管理提供了完整的参考模式,希望能指导国内企业实现更佳的运营管理。

徐锦熹[6](2018)在《当代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当代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研究这一综合性研究方法,对中国与美、英等西方国家在艺术金融发展进程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特征加以分析,以求为中国艺术金融的创新发展,以及全球艺术金融的融合交流提供更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成果。综上,本文的研究首先在绪论部分对论文的研究背景与缘起、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架构与创新点进行了阐述。对当代中西方艺术金融相关概念进行了明确,同时对艺术金融与艺术产业、金融产业的关系,以及产业金融视角下的中国艺术金融特征分析等研究范围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说明,并对比较研究方法的特征要素以及中西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述评。本文的正文部分首先通过对中西方艺术金融视角下的艺术品市场发展现状,中西方艺术金融的发展主体构成,以及中国艺术金融发展主体的历史路径研究,分析了中西方艺术金融历史路径下的发展体系特征。其次,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支撑体系的差异化研究,分别对艺术基金、艺术银行、艺术保险、艺术证券,以及“平台+互联网”下的艺术金融模式等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主体的创新动力进行了比较分析。此后,本文基于发展动力分析所得出的研究成果,结合对艺术金融不同主体的案例比较研究,以运营机制为基础,以图表对比为依据,分析了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主体的差异化运营特征。最后,有关中西方艺术金融的管理体制比较研究部分,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艺术金融的财政、税收支持等外部政策性比较研究,对比分析了现阶段中国艺术金融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对西方以往艺术金融管理体制发展进程中的差异性总结,以求从经验差异中寻求未来发展启示。

唐洪志[7](2016)在《基于BIM的大型轧机离线组装整体推移安装项目时间管理研究》文中指出由于几十年来的迅猛发展,近年来我国钢铁行业已经进入产能过剩的状况,冶金工程逐渐从以新建项目为主的阶段过渡到以技改项目为主的阶段。冶金工程技改项目的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难度远大于新建项目。采用BIM技术辅助进行施工总承包项目管理,能够有效促进项目集成管理,缩短项目工期,降低项目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效益。本文以泰钢1800mm炉卷轧机技改工程项目为具体案例,结合技改工程项目的特点,具体阐述了项目施工过程中,基于现有技术条件采用BIM技术辅助进行项目范围管理、项目集成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采用BIM技术辅助施工技术方案设计,能够有效的优化施工技术方案,为技改工程的项目范围管理、项目集成管理、项目时间管理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采用BIM技术辅助进行项目范围管理,可以使项目的工程实体施工范围、项目施工过程的技术措施等变得清晰、生动、准确。采用BIM技术辅助进行项目集成管理,能够有效提升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沟通效率,降低沟通的时间成本。采用BIM技术,尤其是借助于微软的Project软件辅助进行项目时间管理,能够真正实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施工资源的有效调配,保证项目时间管理目标的实现。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可大幅度的提升项目相关方的经济效益。本文的研究对于工业生产线技术改造工程的项目管理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凌峰[8](2012)在《企业管理流程设计研究 ——基于管理功能与载体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全球化挑战与危机启动企业新一轮优胜劣汰过程,加强内部管理、提升自身实力是企业适应环境、增强免疫力、谋求发展的现实途径之一。管理流程作为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联系各部门管理业务活动的轴线,体现企业内部一系列相互影响动态管理活动运行过程,被视为整顿与梳理组织内部管理的灵丹妙药,然其同时又是一剂猛药。笔者试图由管理功能与载体关系入手,剖析管理制度实施困境原因,明确管理流程对管理功能实现的作用。运用广义设计理念,针对企业管理中实际现状与问题,明确企业管理流程设计要素、思路、理念,探寻流程形成及相关影响因素与设计要素间关系,阐述管理流程设计过程与方法,以期对企业运用流程设计进行内部管理改进和管理知识实践应用提供些许支撑。本文采用规范和实证研究相结合、文献阅读和调查访谈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沿着“管理流程设计相关理论研究→管理制度实施困境→管理制度与管理流程关系→管理流程对管理功能实现的作用及其特征→管理流程形成分析及推动作用与流程设计要素关系→管理流程设计思路与理念→管理流程设计相关影响因素对流程设计要素的作用→管理流程设计过程与方法→管理流程设计应用实例”这样的脉络展开。对管理制度与流程关系,基于功能实现的管理流程特征,管理流程形成,管理流程设计思路、要素、相关影响因素等进行研究,并提出企业管理流程设计过程与方法。全文共分为8章。第1章为绪论部分,旨在阐述文章选题背景、意义及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第2章围绕管理流程设计对与本文进一步研究相关理论如:广义设计、系统科学、制度经济学、价值链等作简要回顾,并厘清本文出现的一些概念与内涵。第3、4、5、6章是论文主体,其中第3章阐述管理制度实施困境现状及原因,根据管理功能与载体分析管理流程与管理制度关系,梳理管理流程在实现管理功能过程中表现的特征,认为科学设计管理流程对摆脱管理制度实施困境有一定作用;第4章明确管理流程设计要素,探讨管理流程形成推动作用与流程要素关系,提出管理流程设计目标、理念、总体思路及设计原则;第5章通过实证研究认为企业战略、业务属性、人力资源、组织结构等是管理流程设计重要相关影响因素,对这些因素与流程设计要素间关系进行分析与实证是管理流程设计实现过程中应予以关注的要点;第6章简述管理流程设计准备,针对管理制度实施困境,结合管理流程相关影响因素对设计要素作用关系,阐述管理流程设计实现过程与方法。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论文在第7章介绍了管理流程设计过程与方法的实例。第8章是论文的研究结论和展望,在总结全文基础上,阐述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拓展方向。论文创新点体现如下:第一,由系统科学中功能与载体关系入手,阐明作为管理系统运行层面,管理流程赋予管理载体以动态性能,为管理制度实施提供运行方案,从而发挥各项管理功能以达成各种管理目标。从管理制度表述复杂,调节方式不畅,被认知度低及部门本位主义等方面分析了管理制度实施困境原因。阐述管理流程对管理功能实现的作用及系统性、关联性、过程性特征。认为科学合理设计管理流程对摆脱制度实施困境有一定作用。第二,阐述管理流程形成机理,认为管理主体经验、管理对象客观性在管理流程形成和运行过程中具有推动作用。阐明流程构建要素安排是其设计分析与设计过程的重点,分析推动作用与管理流程设计构建要素关系。运用广义设计科学理念,依循人工系统目的、功能、载体间逻辑关系,指出管理流程设计目标在于对管理功能的实现,提出企业管理流程设计总体思路;“适应性、满意性、串行性、集体协作性“的设计原则;“构建系统整体性、体现横向协调性、关注纵向时效性、可监控与考核性”的管理流程设计理念。第三,提出企业战略、业务属性、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等是管理流程设计相关影响因素,建立假设模型,用因子分析法进行验证并修正。继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诸影响因素与管理流程设计要素间关系进行分析验证,遴选结果中结论在管理流程设计过程中予以关注。针对管理制度实施困境,从管理分目标确立、管理功能分析、管理业务解析、管理职能定位、管理权限配置、流程设计表达及流程辅助设计等步骤较详细提出企业管理流程设计过程方法。

林轲亮[9](2012)在《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研究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另一维度》文中研究说明随着“风险社会”概念的提出以及人们对于风险的越发重视,对于风险的预先评估成为了一种现代理性人的应然决策。纠纷以及纠纷解决同样具有风险,这样的风险如果处置不当,将可能导致时间、成本的极大消耗,甚至于在未来的纠纷解决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救济的程序内,也将面临着不利益。因而,就呼唤出这样一种机制,能够利用专家的专业知识,帮助“迷茫”、“不理智”、“疯狂”、“轻率”、“胆怯”、“无理”、“资料匮乏”等等情态语境下的当事人,通过现有的证据,对当事人的纠纷做出一定程度的评估,以使得当事人认识到案件的价值、自身于案件中所处的局势、帮助当事人厘清合意以及争点,让当事人纠正认知的偏差、破除认知的障碍,以正确决策未来的纠纷解决走向。于是,早期中立评估制度在80年代,于ADR这一概念的首创国美国,率先得以建立,并在ADR运行顺畅的英美法系国家和地区中陆续创设,如今的早期中立评估制度,是一项在法院、仲裁机构、法律服务公司、律师事务所、民间组织等多种运作场域内运行的类型化的ADR。当然,无论从定义、特征、制度边界、运作机理等基础性理论,还是制度的实践、制度异化的防免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研究空间,同时,早期中立评估制度其实并不是一种烙上了英美法系印记的制度,其在大陆法系各国目前并没有建立的原因其实更多地在于大陆法系自身ADR发展不畅的本土因素,而辩证观之,我国的ADR发展无论从历史传承,还是现行政策,都具备着良好的制度发展环境。事实上,我国的实践中,已经有了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萌芽,但理论应该先行于实践,反观我国目前对于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研究,其实更多地只是局限于教科书式的制度介评。因而,本文将以早期中立评估制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基本理论、历史发展、运作规律、域外制度范本以及实践、我国的相关立法以及实践、我国引入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正当性、路径定位以及具体制度构想等理论以及实践模块的研究,充分展现早期中立评估制度本身情态的同时,为我国构建相关制度提出合理建议,以期助益我国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本文除导论以及结语外,共分七章十八万字,各章主要研究思路以及观点概要如下:第一章将从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定义、特征以及性质、制度边界、历史以及发展等四大方面进行制度界说。定义章节,所下定义为:在案件生命周期的较早时期,由符合一定资质且和本案无利害关系的第三方主持评估会议,公平、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地对双方当事人的案件进行评估,并在当事人同意开示报告的前提下,向当事人适时做出包含分析当事人优势劣势、指明未来走向的无约束力的评估报告,以帮助当事人认清案件本质、纠正自己的认知、辨清自己的局势,进而使得当事人做出正确的行为决策,选择和解、调解、诉讼、仲裁等其他程序或者制度的导向性的纠纷解决机制。特征章节涉及宏观特征以及微观特征,其中宏观特征包括制度集合性、制度设置目的的多元性和层级性、制度的预测性、制度的“中介”性、制度的权利指向性;微观特征包括程序的非正式性、灵活性与迅捷性、费用收取方式特殊、对于中立评估人的资格要求特殊、现实性与指引性、秘密性以及结果的非强制性、衔接性等。性质章节则认为,早期中立评估制度是一项适用于案件生命周期的较早时期,为了纠正当事人的认知偏差而生成的一项预警性的、间接性的或曰导向性的纠纷解决机制。制度边界章节对比了审判制度、仲裁制度、判断型调解制度(微型审判制度)以及其他类似制度。历史和发展章节将研究早期中立评估制度于美国北加州法院诞生的相关情况,并介绍其在其他英美法系国家的发展概况。第二章旨在以法院为视阈,研究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域外制度范本的程序性运作规则以及运作场域。程序性运作规则将以北加州法院的早期中立评估制度范本为例进行研究,该法院的制度规则可谓完备,且很好体现了“纯化”的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制度本质。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运作场域将以“原则与制度层面”的运作场域和“载体层面”的运作场域的分类方式来拓析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运作场域。原则与制度层面的运作场域,旨将早期中立评估的性质做一种原则与制度的归属,具体为回归程序原则以及评估型ADR;而载体层面的运作场域,分析了多门法院的构建理念,为早期中立评估提供良好的运作平台。第三章将将以认知心理学之视阈为主要研究框架,揭示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运作机理。本文首先剖析了当事人的认知障碍,此即早期中立评估制度设置的主要动因,包括感知偏差、归因偏差、框架冲突、信息不对称、情感、策略等方面的表现。在动因展现的基础上,本文论证了早期中立评估制度作为一种当事人认知引导机制予以介入的运作原理,其中运用了认知心理学上的问题解决过程的分段模式予以论说,即发现问题、表征问题、选择策略与方法、实施方案与评估结果等。第四章将涉及早期中立评估制度优势、劣势及其澄清以及域外实证研究。早期中立评估制度能够有效运作,自然具备着其他ADR所不具有的特质予以彰显制度的优势,比如一定程度上可以防免对于ADR机制的批判;比如,作为中介性、间接性、以权利为指向、模仿辩论过程等特质,也让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运作,彰显着充分的正效应;还比如,基于比较视野,早期中立评估对于审判、仲裁、促进型调解、判断型调解等其他制度,也彰显着自身的优势。而金无足赤,对于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质疑声音以及劣势探讨依然是存在的,而其中的质疑可以分为局部的质疑以及全盘性制度否定的质疑。作为局部性的质疑意见在于,比如,预先的评估将阻碍当事人的后续协商;比如,被迫开示不想开示的诉讼资料等等。而作为全盘性的批判意见在于,比如,会有利于评估后占有优势的一方,破坏公平;比如,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简单的评估就能够预测未来审判,最终将会破坏司法的价值;比如,如果早期中立评估不能促成和解,则是对资源的浪费。纵观这些质疑声音,本文认为存在很多值得澄清的方面,并进行了论说,本文认为,很多质疑声音其实更多地是对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纯化的评估本质有所误读的基础上产生,早期中立评估制度其实是一项中介性的、间接的纠纷解决机制,其并无太多结果指向,至于以和解为主要目标的制度范本,其只是制度异化的表征,其实违背了早期中立评估的制度本质。而在域外实证部分,概略地展示了南加州法院、东纽约州法院、佛蒙特州法院以及北加州法院的实践。总体实践综合运用了各种评价指标,结果显示,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运作态势良好,参与人满意度较高、但一些制度范本定位不甚准确,有制度异化的危险。第五章、第六章以及第七章,将以我国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相关内容作为研究对象。第五章将立足于我国现实,按照非制度、准制度以及制度等三分法的方式,以一种制度厘清的方式来探寻我国是否具有早期中立评估制度。其中非制度包括,我国的人民法院诉讼风险告知(诉讼评估)制度、我国律师案情分析及诉讼(仲裁)风险告知制度、仲裁委员会建设工程争议评审制度;准制度包括,湘潭仲裁委员会附设早期中立评估制度、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法院的离婚诉讼心理咨询师第三方中立评估制度;而真正属于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则是珠三角E法院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第六章和第七章的主题为我国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中国化。第六章正当性以及路径探析。其中必要性在于,缓解我国诉讼案件数量激增的压力以及节省司法资源、宣泄平台的提供以及无效审判的防免、优化和补充诉讼制度;可行性在于,早期中立评估的推行土壤——一种案件激增背景的相似性与契合性、早期中立评估的制度支持——我国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律、政策导向、早期中立评估发展的障碍破除——一种体制内程序改革的可行性、早期中立评估的非冲突性——和诉讼制度以及调解制度的协调、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畅通性——制度运行条件之满足;而制度设计路径的论说,本文首先基于总结的角度,结合上文的域外理论与实践,对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应然定位做了理性思辨,即要辩证地看待该制度,不应将一些理论上假想的诸如大量分流案件、大量节约成本等ADR的制度优势不切实际地扣于任何一类ADR之上。然后,本文对于我国的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设置路径作了定位,即应设置为以评估为主要目标的、纯化的、中介性的、以法院为主的多载体运作的、收费方式灵活的、强制与自愿并行的、在一审前进行的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第七章将结合第六章的制度定位,以法院载体为视阈,对比域外的制度设计细节,论述早期中立评估制度于我国的具体构建,具体方法为,在厘清早期中立评估制度创建的诸种要素之后,进行具体的程序性设计,并辅以管理制度以及保障措施的构想,最后将以规则条文的形式对以上构想做一规则层面的总结,其可以作为未来草案的样本。

胡邦喜[10](2007)在《基于信息化的现代大型企业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认为为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对现代大型企业设备管理的新要求,本文对基于信息化的现代大型企业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研究。依据现代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以及现代分布式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理论成果,构建了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平台模型,并着重从设备中期管理的角度,研究了设备监测与运行管理系统、设备协力维修保产体系、设备备件管理新模式、以及设备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管理信息平台模型分析了大型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和需求,结合现代分布式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构建了基于企业服务总线(ESB)的平台架构,并设计了标准的设备管理功能模块,探讨了该平台的数据库支持、运行环境与信息安全管理问题。设备监测与运行管理系统以预知维修理论、全寿命周期费用控制与决策理论以及可靠性理论为指导,基于企业设备资产管理信息平台(PMIS),将离线检测无线传输趋势分析系统、在线监测智能诊断系统和设备寿命周期费用决策支持系统进行无缝集成,研究了各系统的拓朴结构、实现的关键技术与模型,最终构建起设备监测与运行的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对数以万计的关键设备受控点有效的监测诊断,全面控制设备的技术经济状态。设备协力维修保产体系针对传统维修体制维修力量分散、维修能力过剩或忙闲不均、维修成本过高、劳动生产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协力维修保产体系;建立了两种典型的协力维修保产模式:专业化矩阵式维修保产模式和分区包干、专业综合式协力维修保产模式;构建了协力维修保产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重点研究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离散数学模型评价方法。设备备件管理新模式针对传统备件采购仓储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三类新型的备件采购仓储模式,即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低值、小批量备件的网上超市模型;小概率、超值事故备件联合储备的共享模型;高频率低附加值消耗件和通用备件的JIT供应方式。探讨了每种备件采购仓储模式的实现原理和方法。设备智能故障诊断系统在剖析现代智能诊断理论方法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智能诊断系统网络平台模型设计、推理逻辑模型设计、数据存储与管理模块设计、数据远程通讯模块设计等关键技术,并以武钢炼铁厂5#高炉炉顶齿轮箱为实例验证了上述技术。实证研究将以上信息平台构建、设备运行管理、设备维修管理、设备备件管理和故障诊断管理的原理方法与技术手段应用于武钢的实证研究,并对实施的经济效益作了评估。

二、2003年润滑培训咨询计划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3年润滑培训咨询计划表(论文提纲范文)

(1)M公司产品质量管理改进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1.3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 论文总体结构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
    2.1 质量管理理论
        2.1.1 质量管理的概念
        2.1.2 全面质量管理
    2.2 质量管理体系
        2.2.1 ISO9001:2015 的要求
        2.2.2 IATF16949 的要求
    2.3 供应商质量管理
        2.3.1 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概念
        2.3.2 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内容
第3章 M公司产品质量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公司概况
        3.1.1 公司简介
        3.1.2 公司组织架构
    3.2 产品质量管理现状
        3.2.1 产品开发质量
        3.2.2 来料质量管理
        3.2.3 生产过程质量管理
        3.2.4 成品质量管理
        3.2.5 供应商质量管理
        3.2.6 质量管理体系
    3.3 产品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产品开发问题
        3.3.2 人员问题
        3.3.3 设备问题
        3.3.4 材料问题
        3.3.5 操作方法问题
        3.3.6 环境问题
    3.4 产品质量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3.4.1 无产品质量先期策划
        3.4.2 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
        3.4.3 质量责任划分不清晰
        3.4.4 员工激励措施不到位
        3.4.5 产品质量教育工作不充分
        3.4.6 机器设备/模具管理不全面
        3.4.7 产品质量检查的标准不明确
        3.4.8 产品检查环境不匹配
第4章 M公司产品质量管理改善方案设计
    4.1 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的建立
        4.1.1 产品设计和开发策划的要求
        4.1.2 产品质量策划各阶段的设计
        4.1.3 产品质量策划进度表
        4.1.4 产品质量开发流程图
    4.2 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
        4.2.1 供应商的调查
        4.2.2 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质量保证能力评估
        4.2.3 样品认证
        4.2.4 产品质量保证协议
        4.2.5 供应商绩效评价
    4.3 质量责任制的改进方案
        4.3.1 各部门质量责任内容的制定
        4.3.2 质量责任制的实施
        4.3.3 质量责任制的评价指标
        4.3.4 质量责任制的考核办法
    4.4 员工激励的改进方案
        4.4.1 员工激励方案的分类
        4.4.2 员工激励绩效的评价体系
        4.4.3 员工激励绩效的评价方法
    4.5 产品质量教育的提升方案
        4.5.1 产品质量培训计划的制定
        4.5.2 产品质量培训计划的实施
        4.5.3 产品质量培训结果的有效性评价
        4.5.4 员工能力矩阵图
    4.6 机器设备/模具管理的改进方案
        4.6.1 机器设备/模具管理的改进目的
        4.6.2 机器设备/模具管理的计划制定
        4.6.3 机器设备/模具管理的实施
    4.7 产品质量检查的标准化
        4.7.1 检查顺序的标准化定义
        4.7.2 检查内容的标准化定义
        4.7.3 拿取方法的标准化定义
    4.8 产品检查环境的合理化改进
        4.8.1 检查照度的改进方案
        4.8.2 检查人员着装的改进方案
        4.8.3 检查区域的环境要求
第5章 产品质量评价改进方案实施及效果评价
    5.1 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5.1.1 管理者的支持
        5.1.2 各部门的积极参与
        5.1.3 供应商的积极配合
    5.2 方案实施效果
第6章 全文总结与体会
参考文献
致谢

(2)微润滑项目商业策划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微润滑项目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微量润滑项目研究背景
        二、微润滑项目研究意义
    第二节 项目研究相关理论和概念
        一、关于商业策划案撰写
        二、关于整合营销和企业战略
        三、关于项目的经营财务分析
    第三节 项目研究相关理论和内容
        一、项目研究方法
        二、项目研究内容
第二章 微润滑项目市场分析
    第一节 金属加工润滑冷却介质行业市场概况
        一、国内金属加工润滑冷却介质发展史和存在问题
        二、目前我国微润滑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微润滑行业环境分析
        一、PEST宏观环境分析
        二、微润滑行业竞争分析
    第三节 国内微润滑市场容量预测
        一、市场容量预测理论依据
        二、市场容量预测
第三章 WL公司简介与微润滑项目市场细分
    第一节 WL公司简介
        一、WL公司基本概况
        二、WL公司组织结构和管理团队
    第二节 WL公司微润滑项目产品分析
        一、WL公司微润滑产品概况
        二、WL公司微润滑产品特点
    第三节 WL公司微润滑项目的SWOT分析
    第四节 WL公司市场分析和商业模式
        一、WL公司市场细分
        二、目标市场的选择
        三、WL公司商业模式
第四章 WL公司微润滑项目整合营销策划方案
    第一节 原始设备制造商(OEM)的整合营销方案
        一、原始设备制造商需求分析
        二、赢取OEM客户的整合营销策划方案
    第二节 经销商业务的整合营销策划方案
        一、经销商业务的定义和特点
        二、经销商业务的赢取
        三、制造商与经销商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存量机台设备整合营销方案
第五章 WL公司经营分析
    第一节 现状经营描述
        一、WL公司固定资产投资
        二、WL公司原材料采购表
        三、WL 公司资产负债表
    第二节 当前经营费用与盈亏平衡分析
        一、当前经营费用分析
        二、盈亏平衡点分析
    第三节 投资与财务分析报告
        一、WL公司股权结构
        二、WL公司经营预测
        三、WL 公司资金投入计划与资金需求
第六章 WL公司风险分析与对策
    第一节 政策风险分析与对策
    第二节 技术风险分析与对策
    第三节 市场风险分析与对策
    第四节 财务风险分析与对策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研究内容总体概括
        二、研究结论
    第二节 本策划方案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一、本策划方案不足之处
        二、进一步的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TPM在MAZS公司设备管理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TPM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TPM的概念
        2.1.1 TPM理论的产生过程
        2.1.2 TPM的定义
        2.1.3 实施TPM要达到的目标
    2.2 推行TPM的两大基石
        2.2.1 彻底的 6S活动
        2.2.2 重复性小组活动
    2.3 推行TPM的八大支柱
    2.4 TPM推行过程中的持续改进——PDCA循环
        2.4.1 PDAC循环的定义
        2.4.2 PDCA循环实施的步骤
        2.4.3 PDCA循环的特点
第三章 MZAS公司设备管理现状分析
    3.1 MZAS公司简介
    3.2 MZAS公司工艺及设备介绍
    3.3 公司设备管理现状
        3.3.1 设备管理组织架构
        3.3.2 设备管理模式
    3.4 当前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3.5 设备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6 推行TPM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6.1 推行TPM的必要性
        3.6.2 推行TPM的可行性
第四章 TPM活动推进总体方案设计及实施情况
    4.1 TPM活动总体方案
    4.2 TPM活动开展前的准备
        4.2.1 进行TPM知识培训
        4.2.2 建立TPM推行组织架构
    4.3 TPM活动的实施阶段
        4.3.1 6S活动
        4.3.2 合理化建议活动
        4.3.3 自主保养体系的推行
        4.3.4 专业保全体系的推行
        4.3.5 可视化管理活动
    4.4 持续改进阶段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MZAS公司实施TPM活动的效果分析
    5.1 MZAS公司实施TPM活动的有形效果
        5.1.1 设备异常率下降
        5.1.2 产品合格率上升
        5.1.3 能源消耗降低
    5.2 MZAS公司实施TPM活动的无形效果
        5.2.1 对于员工个人的无形效果
        5.2.2 对于公司的无形效果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JM公司GX发动机开发项目进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总结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项目进度管理的理论基础
    2.1 产品开发项目管理的概述
    2.2 进度管理理论概述
        2.2.1 进度管理基本概念
        2.2.2 进度管理基本工作步骤
    2.3 进度管理工具方法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JM公司与GX发动机项目介绍
    3.1 JM公司现状介绍
        3.1.1 JM公司概况及体制介绍
        3.1.2 JM公司产品研发业务流程
    3.2 GX发动机技术简介
    3.3 GX发动机开发项目介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X发动机开发项目初始进度计划编制
    4.1 项目结构分解
        4.1.1 项目分解基本原则
        4.1.2 项目具体工作分解
    4.2 项目组织结构分解
    4.3 项目各工作排序及工作时间估算
        4.3.1 项目各工作排序
        4.3.2 项目各工作时间估算
    4.4 制定进度计划确定关键线路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跟踪控制进度计划的执行
    5.1 进度管控流程
    5.2 公司进度管控手段
    5.3 实际项目进度监控对比分析
        5.3.1 实际与计划项目进度对比
        5.3.2 进度偏差原因初步分析
        5.3.3 进度延迟问卷调查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优化发动机项目进度计划
    6.1 进度计划优化目标与原则
    6.2 资源优化方案分析
    6.3 进度计划优化方案分析
    6.4 基于层次分析法进行优化方案综合评价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及研究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精益六西格玛在DAQO公司运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思路及方法
    1.5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总体结构
2 精益六西格玛的相关理论
    2.1 精益生产的相关理论
        2.1.1 精益生产理论发展历史
        2.1.2 精益生产的特点
    2.2 六西格玛的相关理论
        2.2.1 六西格玛理论发展历史
        2.2.2 六西格玛的特点
    2.3 精益生产与六西格玛的比较
    2.4 精益六西格玛
        2.4.1 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整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4.2 精益六西格玛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
    2.5 运营管理
3 DAQO公司导入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的过程及面临的问题
    3.1 DAQO公司概况
    3.2 DAQO公司导入精益六西格玛时的背景及存在问题
    3.3 DAQO公司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的基础
    3.4 DAQO公司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的发展历程
    3.5 DAQO公司精益六西格玛运营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4 DAQO公司精益六西格玛运营管理模式研究
    4.1 DAQO公司精益六西格玛的目标管理
        4.1.1 自上而下的运营战略展开
        4.1.2 自下而上的顾客之声收集
        4.1.3 价值趋同分析、确立运营管理目标
    4.2 DAQO公司精益六西格玛运营管理模式的执行落实层
        4.2.1 建立LSS组织架构
        4.2.2 价值分析、确立项目
        4.2.3 DMAIC-L项目实施
        4.2.4 项目辅导与项目评价
        4.2.5 项目实施的管理
        4.2.6 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
        4.2.7 系统评估与激励
    4.3 DAQO公司精益六西格玛运营管理模式改进后实施效果
    4.4 DAQO公司精益六西格玛运营管理的特点
5 DAQO公司精益六西格玛项目实施层的研究
    5.1 精益六西格玛项目实施流程
    5.2 界定阶段
        5.2.1 项目识别
        5.2.2 项目定义
    5.3 测量阶段
        5.3.1 确认衡量指标Y
        5.3.2 测量系统分析
    5.4 分析阶段
        5.4.1 双面C型铜排技术指标分析确认
        5.4.2 单面C型铜排制造工艺分析
    5.5 改进阶段
        5.5.1 确认设计概念
        5.5.2 确定原材料
        5.5.3 生产流程设计
        5.5.4 模具设计
        5.5.5 工艺参数设计
        5.5.6 改进方案有效性验证
    5.6 控制阶段
        5.6.1 确定关键控制点、参数和控制计划
        5.6.2 控制效果
        5.6.3 培训与项目交接
    5.7 项目结语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成果
    6.2 研究不足
    6.3 下阶段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当代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缘起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研究架构与创新点
    四、关于研究方法的阐释
    五、研究范围及相关问题说明
    六、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第一章 中西方艺术金融历史路径下的发展体系研究
    第一节 艺术金融视角下的当代艺术品市场发展现状
        一、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带动艺术金融领域创新
        二、西方艺术品市场繁荣促使艺术品财富管理备受关注
    第二节 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体系下的发展主体构成
        一、中国艺术金融发展体系的构建
        二、主要发达国家(地区)艺术金融发展体系的演变
    第三节 中国艺术金融发展主体的历史路径研究
        一、以私募基金为代表的中国艺术基金发展的基本路径
        二、以民间艺术租赁业务为依托的中国艺术银行发展历史
        三、以私人银行业务为基础的中国银行机构艺术金融业务发展脉络
        四、以传统财险公司为核心的中国艺术保险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五、以文交所为主要载体的中国艺术产业证券化发展探索
        六、国内“平台+互联网”模式下的艺术金融发展创新路径
    第四节 西方艺术金融发展路径的差异化分析
        一、欧美主要国家艺术基金发展的历史轨迹
        二、西方艺术银行以及银行机构艺术金融发展历史
        三、以安盛为代表的西方艺术保险服务的发展进程
        四、欧美主要国家艺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溯源
        五、美国“平台+互联网”模式下的艺术金融创新轨迹
    第五节 不同历史路径下的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体系
        一、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体系构成的相似性特征
        二、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体系构成的差异化表现
        三、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主体运营模式之间的差异性比较
第二章 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的支撑体系研究
    第一节 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多元化支撑体系分析
        一、政府财政支持体系是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主要支撑
        二、艺术品融资担保是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次要支撑
        三、企业资本上市为中国艺术金融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四、艺术品市场指数为中国艺术金融发展指明未来趋势
        五、艺术金融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中国艺术金融发展提供创新动力
    第二节 西方艺术金融支撑体系的差异化分析
        一、以市场化导向为主的美国艺术金融发展现状
        二、以财政和税收扶持为主的英国艺术金融发展导向
        三、以“文化例外”原则为基础的法国艺术金融管理模式
        四、UCC、SBA为美国艺术金融抵押贷款筑牢制度保障
        五、市场指数分析为西方艺术金融价值评估提供数据参考
    第三节 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支撑体系比较
        一、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支撑体系的相似特征
        二、中西方艺术金融支撑体系发展进程中的差异性表现
第三章 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动力的差异化研究
    第一节 中西方艺术基金发展的动力机制区别
        一、中西方艺术类基金的组成类别异同
        二、中西方艺术品投资基金的管理架构与运作流程
        三、中西方艺术品投资基金的运营机制
    第二节 中西方艺术银行发展动力的比较
        一、西方艺术银行的运营主体、业务类别与运营模式规范
        二、中国艺术银行运营主体对于西方模式的借鉴吸收
    第三节 中西方银行机构艺术金融业务的不同探索
        一、中西方银行艺术金融业务运营模式之间的差别
        二、中西方银行机构开展的艺术赞助活动的运营模式区别
    第四节 中西方艺术保险发展动力的差异化走向
        一、以财险公司为依托的中国艺术保险评估方式与类别划分
        二、中国艺术保险的保价机制、风险管控与运营手段
        三、西方艺术保险针对不同投保人的评估特点与理赔原则
        四、西方艺术保险发展动力不同于中国的差异性分析
    第五节 中西方艺术证券发展的差别性机制
        一、西方艺术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创新动力
        二、中国艺术品证券化交易模式的独特性
        三、中国文化产权类证券交易模式的原创性
    第六节 中西方“平台+互联网”模式下的艺术金融创新发展
        一、中国“平台+互联网”下艺术众筹的发展体系构成
        二、中国艺术众筹发展现有运营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基于P2P网贷模式的中国艺术网贷运营现状
        四、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艺术众筹的运营模式差异
        五、美国艺术众筹在运营机制与监管模式方面的优势所在
第四章 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主体的案例对比分析
    第一节 中西方艺术基金发展的案例比较
        一、中国营利性艺术基金的案例研究——“盛世宝藏1号”保利艺术品基金
        二、西方营利性艺术基金案例研究——英国铁路养老基金(BRPF)
        三、中西方营利性艺术基金管理架构与投资模式分析
        四、中国非营利性艺术基金案例研究——中国国家艺术基金
        五、西方非营利性艺术基金案例研究——美国国家艺术捐赠基金(NEA)
        六、中、美非营利性艺术基金之间的异同之处
    第二节 中西方艺术银行发展案例的同异性
        一、西方艺术银行案例研究——加拿大与澳大利亚艺术银行
        二、中国艺术银行案例研究——台湾艺术银行
        三、中西方艺术银行典型性案例的主体差别性
    第三节 中西方银行机构艺术金融业务的实例分析
        一、西方银行艺术金融业务案例研究——美国花旗银行艺术金融业务
        二、中国银行艺术金融业务案例研究——潍坊银行艺术品质押融资
        三、基于个案对比下的中西方银行机构艺术金融业务异同
    第四节 中西方艺术保险发展的个案研究
        一、中国艺术保险案例研究—国泰产险、平安财险
        二、西方艺术保险案例研究——法国安盛公司(AXA)
        三、中西方艺术保险业务发展的关联性案例分析
    第五节 中西方艺术证券发展的案例对比分析
        一、中国艺术品证券化案例研究——天津文交所“艺术品份额化”交易
        二、西方艺术资产证券化案例研究——美国电影版权证券化融资
        三、中西方艺术资产证券化个案发展模式之间的主要区别
    第六节 中西方“平台+互联网”模式下的艺术金融创新案例
        一、中国艺术众筹案例研究——众筹网
        二、西方艺术众筹的案例研究——美国Kickstarter网站
        三、中西方艺术众筹个案研究下的差异性创新比对
        四、中国艺术网贷发展的案例研究——艺金所、艺融网
        五、西方艺术网贷运营的案例研究——英国Borro公司
        六、基于国内外艺术网贷案例对比基础上的特征分析
第五章 中西方艺术金融管理体制发展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中西方艺术金融的政策支持比较
        一、中国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回顾
        二、西方主要国家金融支持艺术产业发展的历史阶段与产业特征
        三、中国艺术金融政策支持的共性与差异性比较分析
    第二节 中国艺术金融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文化体制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依然突出
        二、以行政管理手段为主,产业准入制度受到限制
        三、经济支持政策不完善,产业投融资体系不健全
        四、产业法制保障体系不完善,法律效力层次偏低
    第三节 西方艺术金融管理体制的创新性经验总结
        一、通过间接与直接财税优惠政策,促进艺术金融发展
        二、通过FCPA限制艺术品犯罪行为
        三、依靠BATG的交易信息公开制度促进市场利益各方和谐发展
        四、欧盟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加强对艺术家追续权的维护
    第四节 西方艺术金融管理体制创新对于中国的启示意义
        一、加大公共财政支出力度,优化艺术金融投融资环境
        二、完善艺术金融税收体系,增强税收政策的针对性
        三、为中国艺术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提供扶持
        四、建立面向艺术产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构建多元化投资主体
        五、改革现有教学体制,健全复合型艺术金融人才培养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目录
表目录
附录:花旗银行全球艺术银行业务访谈整理
致谢

(7)基于BIM的大型轧机离线组装整体推移安装项目时间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目标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BIM技术的国内外运用现状
    2.2 项目管理相关理论综述
3 技术改造项目施工的项目时间管理现状及对策
    3.1 轧线技术改造工程施工项目时间管理现状
    3.2 相关对策
4 泰钢炉卷轧机技改工程项目时间管理实施分析
    4.1 项目主要相关方简介
    4.2 实施背景分析
    4.3 实施方法
    4.4 实施情况
5 泰钢炉卷轧机技改工程项目时间管理效果分析
    5.1 利用BIM技术辅助进行项目时间管理效果显着
    5.2 利用BIM技术辅助实现大型轧机离线组装整体推移
    5.3 BIM技术辅助技改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经济成效显着
6 结论
    6.1 总结
    6.2 本文的局限性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授权的专利
致谢

(8)企业管理流程设计研究 ——基于管理功能与载体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1.3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综述
        1.2.1 流程研究发端
        1.2.2 流程设计研究综述
        1.2.3 流程影响因素及其他相关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的思路、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企业管理流程设计相关理论研究
    2.1 管理流程及相关概念内涵
        2.1.1 企业管理环境与管理过程
        2.1.2 流程分类及管理流程概念界定
        2.1.3 其他与管理流程相关概念
    2.2 管理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2.2.1 广义设计科学研究概述
        2.2.2 管理设计理论研究概述
        2.2.3 管理设计使命与程序探索
        2.2.4 管理设计与管理流程设计关系
    2.3 相关理论研究
        2.3.1 系统科学与管理系统
        2.3.2 价值链与企业流程
        2.3.3 其他相关理论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管理流程与制度关系及对管理功能实现作用
    3.1 管理制度与流程关系及其实施困境
        3.1.1 企业管理制度内涵与制定
        3.1.2 企业管理制度现状分析与实施困境
        3.1.3 基于系统科学视角的管理功能与载体研究
        3.1.4 管理流程与管理制度关系
        3.1.5 管理制度实施困境原因分析
    3.2 管理流程对管理功能实现的作用与特征
        3.2.1 管理流程与价值链及其对管理功能的实现作用
        3.2.2 基于功能实现的管理流程特征研究
        3.2.3 科学设计管理流程对摆脱制度实施困境的作用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管理流程形成与设计思路研究
    4.1 管理流程形成分析
        4.1.1 流程形成的实践基础
        4.1.2 管理流程形成的理论基础
        4.1.3 管理流程形成过程与推动作用研究
    4.2 流程形成与设计要素关系
        4.2.1 管理流程设计要素
        4.2.2 管理主体经验与设计要素关系分析
        4.2.3 管理对象客观性与设计要素关系分析
        4.2.4 科学合理展开管理流程
    4.3 管理流程设计思路与理念
        4.3.1 管理流程设计目标与原则
        4.3.2 管理流程设计思路
        4.3.3 管理流程设计理念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管理流程相关影响因素与设计要素实证分析
    5.1 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与构建要素设计要求
        5.1.1 企业战略对管理流程的影响
        5.1.2 业务属性对管理流程的影响
        5.1.3 信息技术对管理流程的影响
        5.1.4 组织结构对管理流程的影响
        5.1.5 其他对管理流程的影响因素
        5.1.6 管理流程构建要素设计要求
    5.2 管理流程设计相关影响因素与设计要素因子分析
        5.2.1 分析方法简述
        5.2.2 调查问卷与假设模型
        5.2.3 模型效度检验
        5.2.4 模型因子分析
        5.2.5 假设模型修正
        5.2.6 模型信度检验
        5.2.7 因子分析结果讨论
    5.3 影响因素与管理流程设计要素关系研究
        5.3.1 直接与间接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5.3.2 直接影响因素与设计要素关系分析
        5.3.3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5.3.4 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
        5.3.5 模型验证与结果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企业管理流程设计过程与方法
    6.1 管理流程设计准备工作
        6.1.1 管理流程设计条件准备
        6.1.2 管理流程设计组织支持
    6.2 管理流程设计实现过程研究
        6.2.1 针对管理制度实施困境的流程设计要素安排
        6.2.2 影响因素与管理流程构建要素作用关系
        6.2.3 基于功能实现的管理流程设计过程与方法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企业管理流程设计应用实例
    7.1 X公司设备管理流程设计应用实例
        7.1.1 X公司设备管理流程设计目标与功能分析
        7.1.2 X公司设备管理流程设计之业务解析与职能定位
        7.1.3 X公司设备管理流程设计表达与辅助设计
    7.2 Y公司综合管理流程设计应用实例
        7.2.1 Y公司综合管理流程设计目标与功能分析
        7.2.2 Y公司综合管理流程设计之业务解析与职能定位
        7.2.3 Y公司综合管理流程设计表达与辅助设计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研究结论
    8.2 需进一步研究之处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9)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研究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另一维度(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界说
    第一节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定义
        一、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定义的基础——一种逻辑学知识的补充
        二、 域外对于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定义
        三、 国内学界对于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定义
        四、 集合概念语境下的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科学定义
    第二节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特征与性质
        一、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宏观特征
        二、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微观特征
        三、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性质
    第三节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制度边界
        一、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与审判制度
        二、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与仲裁制度
        三、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与判断型调解制度(微型审判制度)
        四、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与其他类似制度
    第四节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历史以及发展
        一、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产生和发展的背景
        二、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诞生
        三、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发展
第二章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程序性运作规则以及运作场域
    第一节 法院附设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程序性运作
        一、 北加州法院附设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程序性运作
        二、 法院附设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程序性运作评述
    第二节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运作场域
        一、 原则与制度层面的运作场域——回归程序与评估型 ADR
        二、 载体层面的运作场域——以法院为视阈
第三章 早期中立评估运作机理探微——以认知心理学为主要框架
    第一节 当事人的认知阻碍——早期中立评估制度介入的动因
        一、 感知偏差(失真)
        二、 归因偏差
        三、 框架冲突
        四、 信息不对称——以无理诉讼语境下的认知障碍为视阈
        五、 情感
        六、 策略
    第二节 早期中立评估的理性介入——一种当事人认知引导机制的运作规律
        一、 发现问题
        二、 表征问题
        三、 选择策略与方法
        四、 实施方案和评价结果
第四章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制度优势、劣势及其澄清以及域外实证分析
    第一节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优势、劣势及其澄清
        一、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优势
        二、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劣势及澄清
    第二节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域外实证分析
        一、 南加州法院和东纽约州法院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实践
        二、 佛蒙特州法院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实践
        三、 北加州法院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实践
第五章 我国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现状——基于一种制度厘清的视角
    第一节 我国的非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类似制度
        一、 我国的人民法院诉讼风险告知制度
        二、 我国律师案情分析及诉讼(仲裁)风险告知制度
        三、 仲裁委员会建设工程争议评审制度
    第二节 我国的准早期中立评估制度
        一、 湘潭仲裁委员会附设早期中立评估制度
        二、 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法院的离婚诉讼心理咨询师第三方中立评估制度
    第三节 我国的早期中立评估制度——以珠三角 E 法院为例
        一、 E 法院早期中立评估制度设置的动因
        二、 E 法院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设置以及实施
第六章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中国化(上)——正当性以及路径探析
    第一节 我国设置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必要性
        一、 缓解我国诉讼案件数量激增的压力以及节省司法资源
        二、 宣泄平台的提供以及无效审判的防免
        三、 优化和补充诉讼制度
    第二节 我国设置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可行性
        一、 早期中立评估的推行土壤——制度背景的差异澄清以及案件激增现状的相似性
        二、 早期中立评估的制度支持——我国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法律、政策导向
        三、 早期中立评估发展的障碍破除——一种体制内程序改革的可行性
        四、 早期中立评估的非冲突性——和诉讼制度以及调解制度的协调
        五、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畅通性——制度运行条件之满足
    第三节 我国设置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路径探析
        一、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路径定位前的理性思辨
        二、 我国早期中立评估制度设置路径的定位
第七章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中国化(下)——法院运作场域下的早期中立评估制度构想
    第一节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要素
        一、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目标
        二、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适用的案件类型
        三、 中立评估人
        四、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参与人
        五、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适用的规则
        六、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保密性
        七、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时间以及收费
        八、 中立评估人的豁免
    第二节 早期中立评估的具体程序设计
        一、 选择进入早期中立评估程序
        二、 选择中立评估人
        三、 电话会议
        四、 中立评估会议
        五、 评估报告的作出和开示
        六、 和其他程序或者制度的衔接
        七、 中立评估人的汇报
    第三节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
        一、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管理制度
        二、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的保障措施
    第四节 早期中立评估制度规则条文的设计
        一、 总则
        二、 中立评估人
        三、 制度参与人及适用规则
        四、 保密性
        五、 时间以及豁免
        六、 早期中立评估具体程序
        七、 评估报告的作出和开示
        八、 和其他程序或者制度的衔接
        九、 中立评估人的汇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基于信息化的现代大型企业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设备管理信息化研究现状
        1.2.2 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现状
        1.2.3 设备管理发展新趋势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企业信息化及设备管理基本理论
    2.1 设备管理信息化技术
        2.1.1 分布式信息平台
        2.1.2 决策支持系统
    2.2 设备管理基础理论
        2.2.1 设备管理及其重要性
        2.2.2 设备管理体系的发展进程
        2.2.3 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2.3 设备运行管理与故障诊断基本原理
        2.3.1 设备状态管理
        2.3.2 设备运行点检体制
        2.3.3 设备故障诊断技术
    2.4 现代设备维修管理基本模式
        2.4.1 全员生产维修(TPM)的基本理论
        2.4.2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管理(RCM)模式
    2.5 设备备件管理基础理论
        2.5.1 备件的含义、分类及主要内容
        2.5.2 备件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2.5.3 基于信息化的设备备件管理基本模式
    2.6 现代设备管理发展趋势
        2.6.1 寿命周期理论最新研究进展
        2.6.2 零故障理论最新研究进展
        2.6.3 电子商务在设备备件采购管理中的应用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PMIS)平台模型
    3.1 PMIS构建的基本原理
        3.1.1 设备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3.1.2 PMIS构建的基本原则
        3.1.3 PMIS的系统特点
    3.2 PMIS需求分析与标准模块设计
        3.2.1 PMIS功能需求分析
        3.2.2 PMIS标准模块设计
    3.3 PMIS平台总体架构
        3.3.1 PMIS应用体系结构
        3.3.2 PMIS平台逻辑架构
        3.3.3 PMIS运行环境
    3.4 PMIS数据管理
        3.4.1 PMIS编码体系数据库
        3.4.2 PMIS基础资料数据库
    3.5 PMIS安全管理
        3.5.1 PMIS安全管理的含义
        3.5.2 PMIS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3.5.3 PMIS自身的脆弱性
        3.5.4 PMIS面临的威胁
        3.5.5 PMIS的安全保护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型冶金企业设备监测与运行管理系统
    4.1 设备监测与运行管理系统构建原理
    4.2 设备监测与运行管理系统总体框架
        4.2.1 设备监测与运行管理系统总体思想
        4.2.2 设备监测与运行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4.2.3 设备监测与运行管理系统基础平台
    4.3 离线检测无线传输趋势分析系统
        4.3.1 离线检测无线传输趋势分析系统研发内容
        4.3.2 离线检测无线传输趋势分析系统关键技术
    4.4 在线监测与运行管理系统
        4.4.1 在线监测与运行管理系统研发内容
        4.4.2 在线监测与运行管理系统关键技术
    4.5 设备寿命周期费用 LCC决策支持系统
        4.5.1 LCC定义及决策支持系统功能
        4.5.2 LCC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模型
        4.5.3 LCC决策支持系统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型企业设备协力维修保产体系
    5.1 现行维修体系组织形式与缺陷分析
        5.1.1 现行维修体系的基本组织形式
        5.1.2 现行维修体系存在的缺陷
    5.2 新型设备协力维修保产体系基本模式
        5.2.1 建立新型协力维修保产体系的背景、意义和内涵
        5.2.2 新型设备协力维修保产体系的主要特点
        5.2.3 新型设备协力维修保产体系的建设内容
    5.3 新型协力维修保产体系的约束机制
        5.3.1 新型协力维修保产体系的法律约束机制
        5.3.2 新型协力维修保产体系的经济约束机制
    5.4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数学评价模型
        5.4.1 从木桶效应看设备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5.4.2 新型协力维修保产模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4.3 协力维修保产体系经济效益离散数学评价模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现代大型企业新型备件管理模式
    6.1 现行备件管理体制及存在问题
        6.1.1 备件管理及其 ABC分类
        6.1.2 现行备件管理业务流程和存在问题
    6.2 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大型企业备件采购网上超市模型
        6.2.1 基于信息化的备件采购网上超市的优势
        6.2.2 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备件采购网上超市的构建
    6.3 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小概率、超值事故备件储备共享模型
        6.3.1 小概率、超值事故备件定义及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6.3.2 备件联合储备共享模型的构建
        6.3.3 备件联合储备的优点
    6.4 基于信息化的备件 JIT供应模式
        6.4.1 实施备件 JIT供应的必要性
        6.4.2 实现备件 JIT管理的理论基础
        6.4.3 实行备件 JIT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现代大型企业设备智能故障诊断系统
    7.1 故障诊断的基本原理、方法与技术
        7.1.1 智能故障诊断的基本步骤
        7.1.2 智能故障诊断的分类
        7.1.3 智能故障诊断的方法
    7.2 企业内部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网络
        7.2.1 企业内部智能故障诊断网络功能需求分析
        7.2.2 企业内部智能故障诊断网络结构模式
        7.2.3 企业内部智能故障诊断网络硬件设计
    7.3 智能故障诊断系统关键技术
        7.3.1 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的结构功能
        7.3.2 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的诊断方法
        7.3.3 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的推理逻辑模型
        7.3.4 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的开发方法
        7.3.5 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的工作流程
    7.4 高炉齿轮箱智能故障诊断系统开发应用
        7.4.1 高炉齿轮箱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研发背景
        7.4.2 高炉齿轮箱智能故障诊断系统基本特点
        7.4.3 高炉齿轮箱智能故障诊断系统研发步骤
        7.4.4 高炉齿轮箱智能故障诊断系统运用效果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实证研究
    8.1 武钢关键设备状态监测与运行管理系统开发
        8.1.1 关键设备状态监测与运行管理系统工程概况
        8.1.2 双列高速线材轧机在线监测诊断系统
        8.1.3 炼铁厂关键部位红外热图像监测诊断
        8.1.4 二十辊森吉米尔轧机远程监测诊断系统
        8.1.5 监测诊断系统运用实效
    8.2 武钢新型设备维修保产体系的创建与运用
        8.2.1 创建新型设备维修保产体系的背景和必要性
        8.2.2 新型设备维修保产体系模式构建及运行机制
        8.2.3 武钢新型设备维修保产体系实施成效
    8.3 武钢实施备件 JIT管理的运作实例
        8.3.1 武钢二热轧简介
        8.3.2 备件实施备件 JIT管理的运作方案
        8.3.3 建立备件 JIT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8.3.4 实施备件 JIT管理的效果
    8.4 实证研究效果
        8.4.1 公司主要设备运行指标
        8.4.2 公司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益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9.1 全文总结
        9.1.1 全文主要内容
        9.1.2 主要创新点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着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持或参加的项目

四、2003年润滑培训咨询计划表(论文参考文献)

  • [1]M公司产品质量管理改进方案研究[D]. 陶岚岚. 吉林大学, 2020(08)
  • [2]微润滑项目商业策划方案[D]. 徐凯.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20(01)
  • [3]TPM在MAZS公司设备管理的应用研究[D]. 陈志鹏. 江苏大学, 2019(03)
  • [4]JM公司GX发动机开发项目进度管理研究[D]. 吴昊. 南昌大学, 2019(02)
  • [5]精益六西格玛在DAQO公司运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卫林辉.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1)
  • [6]当代中西方艺术金融发展比较研究[D]. 徐锦熹. 上海大学, 2018(03)
  • [7]基于BIM的大型轧机离线组装整体推移安装项目时间管理研究[D]. 唐洪志.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6(05)
  • [8]企业管理流程设计研究 ——基于管理功能与载体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 凌峰. 江苏大学, 2012(09)
  • [9]早期中立评估制度研究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另一维度[D]. 林轲亮. 西南政法大学, 2012(07)
  • [10]基于信息化的现代大型企业设备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D]. 胡邦喜. 武汉理工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2003年润滑培训咨询日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